第 15 部分阅读
军之高超素质。
0时37分,经领航员计算和与航行图对照,确定已经接近柏林。领航员透过云缝,看到柏林的大片灯火。真是天赐良机!看来德国人毫无戒备。
很快,机队飞临柏林上空时,飞机高度降到了2000米。卡斯特罗普和他的战友们发现万家灯光就在脚下,欣喜万分,不禁高喊起来:“到啦!看见灯光啦!”。
“准备投弹!”卡斯特罗普果断下达了命令。转眼间,一份份传单像白色的炸弹一样从舱板下投出,纷纷扬扬地飘下。
尔后,编队以柏林为起点,向南按大圆弧飞行,以节省航油。2时12分,编队途径纽伦堡再次撒下传单。2时47分,编队飞越慕尼黑上空,此时,德国人已经有所察觉,实行了灯火管制,编队在慕尼黑附近将剩余传单全部投放。之后,掉头向西南沿原路返回。期间,编队未遭遇德军战斗机拦截。
4时15分,全部4架**.7飞抵安全特伦托的基地,“人道远征”的历史使命终于圆满完成。
为了避免过分刺激德方,芒果指示此事将不做公开的宣传,算是给德国人一个台阶。德国人也很配合的将这些传单归结于德国**残余的**宣传(德共在国会纵火案后被取缔)。最后,整件事情以戈林同志因为“身体原因”辞去航空部长一职而终结,但是戈林还兼任内政部长和林业部长两职。
.pp {color:#f00;ex-decorion:underline;}
第3节、回报
柏林、纽伦堡、慕尼黑漫天飞舞的小传单,犹如一记来自罗马的耳光重重地打在了小胡子元首的脸上,可最让元首痛苦的是被打掉的牙齿还有自己咽下。:因为现在的德国其实只是个纸老虎。
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表示对此事负责,但是从这些传单出现的前后顺序可以判断从这些飞机来自德国南部。 潜伏在意大利的德国情报人员也发回了消息,称在特伦托空军基地当晚有4架远程轰炸机向北飞行。更有甚者,德国的油墨专家分析出这些传单所用油墨是意大利印刷业常用的品牌。而通过外交渠道询问罗马此事,意大利外交官却是一副既不否认也不承认的丑恶嘴脸。总之,所有的迹象表明当晚意大利的飞机携带了传单飞到了德国。
如果说这次纸片轰炸是法国人干的,小胡子也许是可以容忍的,毕竟人家是欧洲第一军事大国,而进军莱茵区的确触及了法国人的底线。但是这次偏偏高傲的公鸡做了缩头乌龟,而疲软的面条却勃起了,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虽然,这已经不是意大利人第一次给元首找麻烦了。早在134年 月因奥地利内阁总理陶尔斐斯被刺而激发的奥地利危机时,墨索里尼就通过在勃伦纳山口派遣了4个师使得希特勒放弃了吞并奥地利的企图(史实)。但是,在大多人德国人的眼里这盘意大利面可是个软蛋,伊松佐河战役给德国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意大利人连只有自己一半兵力的奥地利人也打不过,更别说强悍的德国大兵了。(德国人选择性的忽视了770公里奥意边境上的山脉障碍对意大利军队的不利影响)
罗马的这些所作所为再加4个月平定阿比西尼亚的“赫赫战绩”,希特勒决定要重新审视德意关系了。毕竟如果英、法、意这三国真正抱成团,那么对于小胡子的野心将会是极大的打击。
在小胡子的菜单里,莱茵区不过是餐前甜点,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才是正宗的主菜。捷克离意大利太远,中间还隔着个奥地利;波兰更是和意大利八竿子打不到边;倒是在奥地利的问题上意大利的话语权看来是越来越重了。于是在13年的3月小心眼而又记仇的希特勒在一封给墨索里尼的信中表示德国同情并支持意大利在非洲的正义事业, 愿意与意大利共同对付来自西方民主国家的威胁(史实)。
可惜的是,现在的意大利在以芒果为核心的法西斯党领导下不仅摆脱了阿比西尼亚这个战争泥潭,而且综合国力更是蒸蒸日上。更重要的是,作为穿越者的芒果清楚地知道3年的小胡子其色荏内厉的本质:没有制空权,没用装甲军团,没有闪电战理论武装的德**队有什么好怕?所以对于小胡子主动摇动的橄榄枝睿智的墨索里尼先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深知”欲擒故纵“之计的伟大领袖决定先把德国人晾一边。
相反,芒果把外交的重点放在英法这边。他先是通过外交秘密渠道告知英法“纸片轰炸”的实情,并要求英法保密以便不过分刺激德国。芒果很直白地告诉英法的外交官们,意大利作为欧洲五大国(英法德苏意)中最“弱小”的国家,却在防范德**国主义复活的问题上贡献最大,这是不公平的。从“34年第一次奥地利危机”开始到现在的“莱茵区危机”,这些烂摊子无不都在因为意大利人的努力而化解的。所以,英法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对意大利人的“正义”事业进行援助。
很快,意大利人为了“欧洲和平事业”所作出的巨大付出获得了英法的肯定。
对于法国人来说,他们一直在寻求一个可以一起抗衡德国的有分量的盟友。此前法国唯一可以信任的东欧 “小协约国”伙伴们(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与其说是法国人的盟友不如说是累赘更确切,他们没有增加法国的力量,反倒一味向法国索取援助,这可能削弱法国自身的实力。但是一个强大到可以威胁德国南翼的意大利就不一样了,法、意的联手必将使得希特勒在军事扩张道路上遭到重挫(可惜他们忽视了意大利人墙头草的本质)。
而英国人虽然从35年起开始增加了国防开支,但是绅士们的本质是爱好和平的,他们是不愿意看到任何流血事件的,尤其是如果这些血是英国人的。现在既然意大利人不仅仅可以作为阻挡纳粹洪流的南方大坝,而且还可以发展到对希特勒的军事冒险指手画脚,那么大英帝国是乐意在经济上和军事上付出一点代价的。毕竟有人愿意出头,而咱大英帝国“不差钱”。
很快,伟大的先知,墨索里尼先生开始收获“纸片轰炸”的果实了。为了奖励意大利人敢于抗争纳粹德国的英勇事迹,英法纷纷解囊相助。
英伊石油公司(也就是现在的BP,英国石油公司)法国炼油公司.(现在的道达尔公司)开始和意大利石油和天然气总公司合作开发利比亚的油田。意大利人从英法两大石油巨头先进的勘探技术和丰厚的开采经验中受益匪浅。到13年底,两国合作已经打探井18口,发现了3个油气田,探明可采储量5.71亿吨,原油的日产量达到20000桶(合2700吨)。
同时考虑到一战时德国潜艇在地中海区域的频繁活动,为了防止在今后可能爆发的战争中U艇对意大利--利比亚航线的袭击,英国同意在反潜技术上对意大利人进行技术援助和战术指导。
另外,芒果同志考虑到意大利船厂较低的生产效率,他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他们从英法两国引进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工业效率,一方面在英法订购了一批油轮以应对不断增加的利比亚石油运量。
不过在军火交易上,芒果倒是碰了个软钉子,英法都表示现在自己也在忙于备战,实在是没有余力再出口军火给意大利人。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芒果从法国搞来了几台“西班牙·瑞士”发动机和“土地神”发动机。而英国就是不给面子,居然否认“默林”发动机的存在,这让芒果同志大大的不爽。其实这也不能怪英国人小气,因为此时的“默林”发动机是只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亨利?罗伊斯(Henry Royce),私下冒险开发的一款发动机,代号 为PV12。
.pp {color:#f00;ex-decorion:underline;}
第4节、权衡
三、 四月间的意大利正是最适合郊游的时节。暮春晴朗的天气,天空是地中海般的湛蓝,宁静山丘上广布着碧波起伏麦田、挺立如伞的柏树像一个个符号点缀着弯弯曲曲山间公路,困了一冬的牛羊也开始沐浴在春天的暖阳里,美景在宁静的古老城镇和村庄之间点缀着:柏树覆盖的山顶,长满小麦和夏季罂粟花的田野,乡村的石砌农舍、美丽的文艺复兴风格别墅、葡萄园以及古老的橄榄树。
游兴大发的芒果同志把德国外交官们谅在罗马,自己却和“家人们”一起出游踏青去了。作为穿越者的芒果对墨索里尼的家人并不感兴趣,但是带着自己的两匹大洋马出游又要躲躲闪闪不能尽兴,再说他也想借布鲁诺?墨索里尼探家之机和他谈谈,所以机缘巧合促成了这次“家族出游”。
布鲁诺?墨索里尼是领袖的小儿子,空军飞机员,在阿比西尼亚战争中亲自驾机轰炸过土人(墨索里尼的2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参与阿比西尼亚战争)。141年8月,布鲁诺在担任比亚乔P.108四发重型轰炸机的试飞员时因为飞机失事而死(史实)。
芒果希望布鲁诺能从空军退出然后加入海军舰载机部队,因为现在海军缺乏老练的飞行员,而且这样也便以向新生的意大利舰载航空兵灌输先进的战术思想,同时也是加大海军航空兵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他知道布鲁诺是一个害羞、胆小、固执、少言寡语和内向的人,芒果没有把握说服他。
“孩子,你很喜欢飞行吗?”心理年龄只有30岁的芒果同志,现在故做老城的问道。:
“是的,父亲”布鲁诺简单的回答道
“我需要你去海军,你有兴趣吗?”芒果有板有眼地冒充严父的样子。
“做什么?还是飞行员吗?”布鲁诺好奇地看着父亲反问道
“是的,在航母上作为一名舰载机飞行员”芒果可是解释他的想法
“我会晕船的,而且我不会游泳”布鲁诺回答道,不过他看着父亲不可冒犯的威仪,接着说“好吧,我去,那我可以和维托一起去吗(维托.墨索里尼,领袖的侄子,也是一名参加过阿比西尼亚战争的老飞行员),在船上至少我们可以互相照顾”
“好的,不过你先要说服他也去海军”芒果笑着说。
“应该没问题的,他不晕船的。”布鲁诺回答说。
两周后,布鲁诺.墨索里尼和维托.墨索里尼来到了海军的训练航母“大胆”号上。到了月份的时候,布鲁诺和维托都可以独立驾驶美制BG-1鱼雷机(详见第节)在航母上起降了。这让那么本来打算看“太子爷”好戏的人大大地失望了。内向而且不善言辞的布鲁诺显然不是一个好教官,但他却是一个出色的飞行员,很快他就晋升为上尉,并担任了意大利第一支舰载鱼雷机中队的指挥官。这支外号”领袖之子”的部队在后面的地中海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创造了意大利海军史上的多个“第一”。
-分割线
呆在罗马的德国使团这几天好酒好烟伺候着,再加上热情的意大利主人时常邀请他们看歌剧、看电影,小日子可以说是优哉游哉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在这悠闲的下面是他们的心急如火,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现在意大利与英法的暖昧态度使希特勒变得异常紧张,他感到德国有被孤立的可能。希特勒明白墨索里尼急于恢复因为阿比西尼亚战争而受损的英意、法意关系,所以才会选择在德国出兵莱因地区以后, 替英法出头,搞一个“小动作”。为此他不断地向德国驻罗马的大使指示, 要求稳住意大利并极力地讨好墨索里尼。希特勒说:“ 现在我们的行动也给困境中的意大利以极大的帮助, 我们并不嫉妒由此给意大利带来的好处, 但反过来我们也希望意大利不要利用这种形势反对我们。” (史实)
但是,这个奥地利,德国人是吃定了。所以当久等的德国外交官见到墨索里尼时,他就开诚布公地告诉我们伟大的领袖墨索里尼先生:希望意大利人能在奥地利的问题上站在德国人一边,支持德奥合并,为此德国人愿意在除领土和主权以外的其他方面对意大利进行补偿。
“除领土和主权以外的其他方面”,一听这句话,芒果想:“小胡子的胃口还真是好,吃个奥地利也不想分点出来。看来老子的南奥要靠自己动手拿了。”
不过这个南奥也不好拿啊,按照穿越者的记忆,芒果知道38年3月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英法两国政府可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英国首相张伯伦更是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言下之意:小奥,你是从了吧)。大西洋对面的美国人更是通过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以上皆为史实)。这时候,就意大利一家人跳出来当“奥地利的保护者”是不是成本大了点?按照自己的原来的想法38年以后的小胡子是惹不得的。
于是,芒果将德国外交使团的人客客气气地送走后,马上召集手下群臣商量对策。会议上,大家都认为英法是靠不住的,所以都不愿意为了奥地利和德国人闹翻。不过,如果一声不吭地让德国人吞并了意大利,那么对于以”奥地利的保护者”身份自居的意大利形象将是会大大折扣。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这奥地利的问题上一定要“吭一声”,可是怎么个“吭”法。那自然是交给睿智地足以照亮整个地中海的伟大领袖、无所不知的先知墨索里尼先生去考虑了。他们这帮大臣都是凡夫俗子哪有这个能耐啊。
开会开到这个程度,芒果已经是彻底地被崩溃了。自从他展示了自己大能的“主角光环”后,手下这帮大臣们是越来越惰政了。一旦芒果开始征询他们的意见,这帮老家伙要么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要么是长篇大论,而词不达意。在他们脑子里,君心难测,万一说对了那是应该的,万一说错了那就麻烦了。所以干脆装糊涂,凡是遇到棘手的事,都会问题上交。反正领袖这样英明,这样的难事还有下面的大臣们操什么心,抓紧时间泡个小妞、受个小贿才是正经事。
看到自己一班如此柴废的手下,芒果不禁感慨道:“苍天啊,难道老子就是专门干活的劳碌命吗?”
(另:明后两天加班,停更2日,周末补上。每周五更,决不食言。)
第5节、投资移民
对于30年代的意大利人而言,谈到“移民”这个词,大多数的人想到的是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或者阿根廷什么地方去。很少会有意大利人会想到有外国人会移民到意大利来。所有在3年,有人开始讨论新的《移民法》时,并没有引起大多数意大利国民的关心。
甚至可以说全国上下,唯一热衷于该法案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伟大的领袖墨索里尼。但是,既然领袖坚持这些做,对大家又没有什么坏处,最终该法案还在很快通过了。
13年4月1日在伟大领袖墨索里尼的大力推动下,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新的《移民法》终于开始施行。在该法案中首次提出了有关“投资移民”的概念。根据有关投资移民的条款,这意味凡是具有一定资产,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工商业经营或管理经验的人士,可以用投资的方式取得意大利的永久居留权。
在新的《移民法》中规定,移民申请人必须符合两个最重要的有关“钱”的条件:首先是拥有至少40万里拉的净资产(约合5万帝国马克,13年德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为每周15.7帝国马克);其次是投资至少10万里拉于由意大利政府监管的“复兴基金”中,投资期限为7年;到期后意大利政府将以0.5%的年利率连本带利返还给移民(这么低的利率,使得这笔相当于白白地给意大利政府使用7年)
而且意大利政府规定,为了规范移民的行为,如果移民定居在意大利的最初七年期间有任何违法行为(包括“闯红灯”等轻微违法行为),都将没收其在“复兴基金”的资金,并驱逐出境。
可以说,这部法律对于移民的要求是相当的苛刻的。当时大部分意大利人都认为该法案的实行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因为移民的门槛高,所以不会出现大量移民涌入意大利的局面。意大利民众普遍认为这部新《移民法》的颁布实施,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事实上,在13年3月到137年3月间,这整整一年时间里申请移民意大利的总人数仅仅是勉强超过了一千人。
但是从138年开始,来自德国的移民就明显增加,到该年的11月的“水晶之夜”事件(纳粹党员与党卫队在德国全境袭击犹太人的事件)发生后,更是达到了顶峰,仅当月就有上万名犹太人人申请移民意大利。
作为传统的天主教重地,宗教上的冲突使得意大利人对犹太人普遍没有好感。对于犹太人的蜂拥而入,有不少的政界人士也提出要修改《移民法》,以限制犹太人的入境。面对国内汹涌的“排犹风潮”,仁慈的领袖墨索里尼先生却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众生平等,没有必要为了限制某一类人的入境而修改现行的移民法律。
伟大的领袖虽然尽其所能阻止有关限制犹太人的法案通过,但是他却无法阻止基层执法人员对犹太移民的刁难。
聪明的意大利警察们开始学会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严打犹太移民的“违法”行为。战后老一辈的犹太移民对于年轻人中的性开放思潮无法容忍,他们总是拿意大利警察“严打”的例子来说事,他们说当年一个犹太小伙子在家组织贴面舞会,结果被以“聚众**”的罪名驱逐出境。
当然,毕竟通过“投资移民”渠道来到意大利的这些犹太人都是富裕阶层,他们“不差钱”,他们中大部分人通过金钱和意大利警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得以留在意大利。后来有好事者统计,这段时间,意大利警察敲诈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甚至出现了“千万探长”这样的巨贪。
但是在巨大的社会和宗教压力以及友邦的抗议中,最终意大利还在13年4月修改了《移民法》,规定新移民必须在意大利的非洲殖民地居住满5年以上才可以在意大利本土定居。这样的修改明显减少了包括犹太人在内的移民意大利的人数。
尽管,在修改《移民法》后,移民意大利的人数锐减,但是移民们在“复兴”基金中已经留下了大笔的资金。截止到13年4月,总共30万移民们在“复兴”基金中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里拉。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都被以2%左右的年利率借贷给菲亚特、布雷达、等意大利工业巨头,以购买专利、更换设备等提高意大利工业的工艺水平和产能。
-------分割线-
在意大利海军的计划里,在完成“加富尔”和“凯撒”号战列舰的改造后,将把2条邮轮改造成舰队航母。出于稳妥的考虑,意大利海军希望在此之前可以先找一条小船来练一连手。毕竟“大胆”号训练航母,没有升降机、没有弹射器,只是拆光了上层建筑,装上木质飞行甲板,技术含量相当的低。这次,意大利海军想要一条安置了完善的航空设施的护航航母。
在查阅四大船籍社的资料后,意大利海军把目标锁定在快速冷藏货船身上,因为这一类船的航速较一般的货船要高。最终他们选择了一条现在属于英国霍尔特航运公司的快速冷藏货船,该船长15米,排水量11000吨,最大航速18节。最重要的是该船是柴油机双轴推进,安全性要比普通的单轴船高很多。
13年3月,塔兰托普金娱乐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宣布将购买一条轮船改造成赌船。但是有心人发现,该公司的几个股东都是海军刚退役的军官。
3月底,普金娱乐公司向霍尔特航运公司购买了一条快速冷藏货船,并将其开到奥兰多船厂开始接受改造。
改造工作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突然该公司却人去楼空,据说是公司在期货市场狠狠地输了一笔,导致资金链断裂。于是,这条赌船的改造工程就停止下来,直至被意大利海军购买。
随后该船被意大利海军改造成训练航母“发现者”号,并于37年5月完工。“发现者”号,标准排水量11800吨,满载排水量1300吨,航速18节,有一台5吨级升降机,舰载机为CR.42M战斗/轰炸机12架,B.4M鱼雷机架。该舰完成后平时主要用于训练,战术则担当为利比亚--意大利航线的油轮护航的任务。
(注:意大利海军在建造“扎拉”级重巡洋舰时,将机库安排在炮塔的下方,使用时先用升降机将飞机从机库中提升,再弹射起飞。所以,对于意大利海军而言,升降机、弹射器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项目。当然这个难度是相对于当时只有几吨重、起飞速度100多公里/小时的飞机而言,和现在20-30吨重,起飞速度300公里/小时以上的飞机是没法比的)。
.pp {color:#f00;ex-decorion:underline;}
第6节、步兵火力
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没有大炮、可以没有坦克,但是一定有步兵。步兵是一个国家陆军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虽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强国知道步兵已经不是战场上的女皇,但是也没有那个国家因此而忽视步兵的作,放松步兵武器的研制。从30年代开始,各个军事强国新一代的步兵武器更新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
意大利步兵武器的不足,在阿比西尼亚战争中暴露无疑,所以新一代的意大利步兵武器的研制工作在早35年时就已经开始了。到现在的3年春夏之际,一些项目已经已经初见雏形了。
最先完成的项目是新型的.5mm尖头弹。老式的卡尔卡诺步枪弹采用钝圆型黄铜或白铜被甲弹头,质量为10.5g,初速730m/s,弹道不够平直,远距离杀伤力不足。为此意大利人参考德国人将毛瑟弹的钝圆头弹头换成尖形轻弹头的经验。换上一个7克重的流线型尖弹头,在膛压和发射药能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初速提高到了825 m/s,同时后座冲量还下降了12%。而且因为膛压和发射药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原来的老枪还可以使用新型尖头弹,这样就避免了大量老式步枪的报废,减轻了本已经很虚弱的意军后勤的压力。(有关卡尔卡诺弹参见:hp://en.lwen2.com/wiki/.5x52mm_Mnnlicher-Crcno)
而使用新弹的主打武器新型半自动步枪也已经完成了样枪的制造工作。新步枪参考了在阿比西尼亚缴获的捷克制zh-2半自动步枪(详见前一章的42节),去掉了华而不实的空仓挂机,但是双动扳机却被意大利的设计师保留(看看意大利人的冲锋枪、机枪就知道意大利的枪械设计师喜欢在扳机上作文章)。该枪全重4.05公斤,使用M130布雷达轻机枪上使用的20发马蹄形弹夹供弹,射速达到了40发/分钟,精度因为使用尖头弹的原因要好于老式的M181步枪,但是造价却是老枪的五倍。
而布雷达公司出品的新型冲锋枪保持了其一贯的水准:性能优良、可靠性高、但是价格昂贵。这使得这支新枪在军方面前大获赞赏,却在领袖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而布雷达公司的设计师更是被领袖关于“每只冲锋枪的价格不得超过1000里拉〃的言论所震惊。当然,我们相信这位设计师如果知道英国人的斯登冲锋枪每支只要400里拉(合5英镑)的话,他一定会马上吐血的。
迫击炮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进度最快的是0mm迫击炮,现在已经小批量生产供部队试用了。新型M3型0mm迫击炮其实就是意军中现有的81mm迫击炮的缩小版。M3式迫击炮全长75mm,身管全长20mm,全炮质量1kg,炮身质量5kg,炮架质量kg,座板质量5kg,最大射程1500m,最大射速18~30发/分,该炮主要使用的杀伤榴弹,弹重1.5kg,弹片杀伤半径15m,装药量0.1kg。该炮完全可以人扛手搬,机动相当方便。(以上性能参考法制布朗德式0mm迫击炮)
而105mm迫击炮就是81mm迫击炮的放大版,该炮全长150mm,身管全长1500mm,全炮质量150kg,炮身质量47.5kg,炮架质量24kg,座板质量78.5kg,最大射程5000m,最大射速12~20发/分,该炮发射的杀伤榴弹,弹重11.5kg,弹片杀伤半径25m。因为该炮拆解后,可以用骡马运输,射程也不错,所以该炮将取代山地部队中的部分山炮。(以上性能参考美制107mm化学迫击炮)
迫击炮最大的优势就是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而且相对于同等口径的山/野炮,迫击炮的弹重最大,而火炮自身的重量最轻(也就是机动最方便)。迫击炮的炮弹因为膛压低的原因,可以用便宜的铸铁制造。迫击炮虽然炮击精度不足,但是可以用较高的射速来弥补。对于意大利这个“穷光蛋帝国主义”而言迫击炮是非常适合意大利军队的。所以,芒果决定在意军步兵部队中大力推广迫击炮:步兵连的重武器排装备3门0mm迫击炮;步兵营的支援连装备81mm迫击炮4门;步兵团的迫击炮连装备105mm迫击炮门。
相对于迫击炮发展上的一帆风顺,在机枪方面就是麻烦不断。其中最大的麻烦是有关于通用机枪。先是军方和工业界就“是否用一种通用机枪代替轻、重两种机枪”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接着大部分的工程师认为“通用机枪”这种两头兼顾的怪物,作为轻机枪重量太大,不便于机动,而作为重机枪重量又太轻,无法提供远程火力。然后,意大利军方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设计一种可以单人携带及操作,弹链供弹的气冷机枪。可这时,武装黑衫军又跳出来,说与其设计新的气冷机枪,不如直接仿制美制M114机枪,他们在阿比西尼亚战争的使用经历认为该枪的性能很优异。最后,反正直到137年的年底,新机枪的影子还没见到。而军方、黑衫军、工业界之间相互的指责、推诿还没有结束。意大利步兵只好继续使用“浑身是病”的M130布雷达轻机枪和“历史悠久”的M1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
在大口径机枪上情况要好一些,至少意大利人找对了方向。本来应该在35年出现的布雷达-萨法特12.7mm航空机枪,因为芒果的出现而改用了12.7×弹.这使得该枪的枪口动能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布雷达公司一边参考美制M2重机枪,一边在自己的布雷达-萨法特12.7mm航空机枪基础上,为意大利陆军捣鼓新型的大口径重机枪。但是意大利人令人头痛的工作效率使得新型机枪在38年以前是不可装备部队的。
由于意大利工业界不能提供合格的机枪,这使得为了在3年--38年能够按时组建三个新的武装黑衫军师,墨索里尼同志不得不动用巨额私款(主要来源于“白银军火”的利润),从美国订购了数百挺M2重机枪、M114机枪(每挺M2要1500美元,合30000里拉,每挺M114要180美元,合3500里拉)。
不过,聪明的意大利设计师看到12.7×弹的巨大威力后,他们又自发的研制一种使用该弹的反坦克枪。该枪全重15.5公斤,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25mm的装甲。而且该枪具有优良的精度,使得在坦克装甲普遍增加的战争后期,该枪仍然作为反器材步枪活跃在一线。而出口的中国的该枪因为使用美制弹药,后勤保障方便,一直到二战争结束后的内战仍是双方的主力武器。
总得来说,意大利新一代步兵武器的研发工作,除了机枪方面,其他都是让芒果同志比较满意的。而在机枪方面,芒果自然有他的小算盘:在某个时空的军博里静静地安放着的那挺MG34深深吸引着他,他准备来个曲线迂回,从空一格的手里搞来一挺MG34进行仿制。
可是谁人可知造好弄人呢?有道是: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pp {color:#f00;ex-decorion:underline;}
第7节、马德里,晴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西邻葡萄牙,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北临比斯开湾,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面和东南面濒临地中海。同时西班牙在北非拥有殖民地摩洛哥,并对南美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西班牙扼守着地中海西入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30年代,西班牙主要的出口商品有钨砂、锌、铅、水银、萤石、天青石、云母、木材和羊毛等。
作为一个〃军事宅”,芒果同志自然知道13年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西班牙内战的爆发。而这将是他将触角伸向西班牙,并以此为契机控制地中海的第一步。在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伟大的领袖墨索里尼就静静等待着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前进。
1月15日,西班牙的左翼政党宣布联合组成“人民阵线”参加选举。
2月1日,西班牙大选。这次选举的结果是“人民阵线”获得胜利。圣地亚哥.卡萨雷斯.基罗当选为新总理。
3月,“人民阵线”新政府开始颁布一系列具有“**色彩”的新法案:实施劳动法,进行土地改革并拒绝向地主支付没收土地的补偿费,宣布民族自决,释放政治犯并对曾经因政治原因而入狱的左派人事进行补偿等。这些新法律的出台使得西班牙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农村,被“革命家”煽动起来的农民开始以“革命”的名义对地主和富人的财产进行暴力掠夺。在城市,出狱的“革命家”号召工人罢工以对抗资本家的剥削。更有甚者开始暗杀和报复资本家、地主和神职人员。
但是,“人民阵线”这一系列举动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左派人士的认可。保守派震惊于新政府的“胆大妄为”,激进派开始痛斥新政府的“不思进取”,在再加上新总理根本就不是一个果断坚决的核心人物,此时的西班牙新政府已经病入膏肓了。:但是,上帝并没有抛弃这些“无神论者”。
这时,“人民阵线”并没有马上被右翼势力推翻,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统治有多牢固,人民有多拥护。而是他们的对手右翼势力同样也是处在群魔乱舞的局面中,缺乏一个核心领袖人物出面号召各派统一思想,精诚合作。此时,保皇党(该党也因为拥立的对象不同而分裂为两派)希望复辟帝制,独立右翼党团主张建立一个保守的共和国,而长枪党人力主建立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
至此,西班牙进入了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从3月开始到7月内战爆发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发生了20起政治谋杀、70个党派和社团的总部或活动中心被捣毁、10家报纸被摧毁。
事情发展的这个地步,再没有政治嗅觉的人都知道内战时不可避免的。现在火药桶已经被塞得满满地,只是看哪个小火星会引爆它了。
13年7月12日,突击警卫军中尉何塞.德.卡斯特罗被四名保皇党党徒击毙在家门口,随后共和派的警察为了报复,在7月13日枪杀了保皇党阿方索派的领袖、国会议员何塞.卡尔沃,并暴尸街头。
而此时,如果新政府在问题的处理上“老道”一点,那么内战的爆发可能还会被推迟,但是缺乏执政经验的“人民阵线”政府,却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方法以平息“何塞.卡尔沃被刺事件”。
鉴于死者的尊贵身份(前财政部长),保守派随后组织了规模浩大的葬礼并在葬礼后进行示威游行。以今天的眼光看,这其实不过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少数“**敌对分子”煽动下的普通**,但是“人民阵线”政府对形势的误判导致他们直接派遣来自共和派的武装警察进行镇压。而警察在进行镇压的过程中,向人群开枪,造成了多人死伤(这说明专业的防暴装备和训练有素的防暴队伍是保障国家安定局面的关键)。这给了右派最好的借口,西班牙内战爆发了。
三天后,那封著名的电报:〃马德里,万里无云〃按时发出,随后大规模的军事叛乱在西班牙的各地爆发。
7月18日,基罗总理宣布辞职。
7月1日,叛军已经控制了西属摩洛哥的全部,并横渡直布罗陀海峡,占领阿尔黑西拉斯要塞。这表明西班牙最精锐的部队,驻扎在北非的“外籍军团”开始回国参加内战。
7月20日,在马德里的最后一股叛军被消灭。
至此,西班牙内战的第一个阶段结束,叛军控制了摩洛哥、瓜达拉马山脉和埃布罗河以北的(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
0时37分,经领航员计算和与航行图对照,确定已经接近柏林。领航员透过云缝,看到柏林的大片灯火。真是天赐良机!看来德国人毫无戒备。
很快,机队飞临柏林上空时,飞机高度降到了2000米。卡斯特罗普和他的战友们发现万家灯光就在脚下,欣喜万分,不禁高喊起来:“到啦!看见灯光啦!”。
“准备投弹!”卡斯特罗普果断下达了命令。转眼间,一份份传单像白色的炸弹一样从舱板下投出,纷纷扬扬地飘下。
尔后,编队以柏林为起点,向南按大圆弧飞行,以节省航油。2时12分,编队途径纽伦堡再次撒下传单。2时47分,编队飞越慕尼黑上空,此时,德国人已经有所察觉,实行了灯火管制,编队在慕尼黑附近将剩余传单全部投放。之后,掉头向西南沿原路返回。期间,编队未遭遇德军战斗机拦截。
4时15分,全部4架**.7飞抵安全特伦托的基地,“人道远征”的历史使命终于圆满完成。
为了避免过分刺激德方,芒果指示此事将不做公开的宣传,算是给德国人一个台阶。德国人也很配合的将这些传单归结于德国**残余的**宣传(德共在国会纵火案后被取缔)。最后,整件事情以戈林同志因为“身体原因”辞去航空部长一职而终结,但是戈林还兼任内政部长和林业部长两职。
.pp {color:#f00;ex-decorion:underline;}
第3节、回报
柏林、纽伦堡、慕尼黑漫天飞舞的小传单,犹如一记来自罗马的耳光重重地打在了小胡子元首的脸上,可最让元首痛苦的是被打掉的牙齿还有自己咽下。:因为现在的德国其实只是个纸老虎。
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表示对此事负责,但是从这些传单出现的前后顺序可以判断从这些飞机来自德国南部。 潜伏在意大利的德国情报人员也发回了消息,称在特伦托空军基地当晚有4架远程轰炸机向北飞行。更有甚者,德国的油墨专家分析出这些传单所用油墨是意大利印刷业常用的品牌。而通过外交渠道询问罗马此事,意大利外交官却是一副既不否认也不承认的丑恶嘴脸。总之,所有的迹象表明当晚意大利的飞机携带了传单飞到了德国。
如果说这次纸片轰炸是法国人干的,小胡子也许是可以容忍的,毕竟人家是欧洲第一军事大国,而进军莱茵区的确触及了法国人的底线。但是这次偏偏高傲的公鸡做了缩头乌龟,而疲软的面条却勃起了,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虽然,这已经不是意大利人第一次给元首找麻烦了。早在134年 月因奥地利内阁总理陶尔斐斯被刺而激发的奥地利危机时,墨索里尼就通过在勃伦纳山口派遣了4个师使得希特勒放弃了吞并奥地利的企图(史实)。但是,在大多人德国人的眼里这盘意大利面可是个软蛋,伊松佐河战役给德国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意大利人连只有自己一半兵力的奥地利人也打不过,更别说强悍的德国大兵了。(德国人选择性的忽视了770公里奥意边境上的山脉障碍对意大利军队的不利影响)
罗马的这些所作所为再加4个月平定阿比西尼亚的“赫赫战绩”,希特勒决定要重新审视德意关系了。毕竟如果英、法、意这三国真正抱成团,那么对于小胡子的野心将会是极大的打击。
在小胡子的菜单里,莱茵区不过是餐前甜点,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才是正宗的主菜。捷克离意大利太远,中间还隔着个奥地利;波兰更是和意大利八竿子打不到边;倒是在奥地利的问题上意大利的话语权看来是越来越重了。于是在13年的3月小心眼而又记仇的希特勒在一封给墨索里尼的信中表示德国同情并支持意大利在非洲的正义事业, 愿意与意大利共同对付来自西方民主国家的威胁(史实)。
可惜的是,现在的意大利在以芒果为核心的法西斯党领导下不仅摆脱了阿比西尼亚这个战争泥潭,而且综合国力更是蒸蒸日上。更重要的是,作为穿越者的芒果清楚地知道3年的小胡子其色荏内厉的本质:没有制空权,没用装甲军团,没有闪电战理论武装的德**队有什么好怕?所以对于小胡子主动摇动的橄榄枝睿智的墨索里尼先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深知”欲擒故纵“之计的伟大领袖决定先把德国人晾一边。
相反,芒果把外交的重点放在英法这边。他先是通过外交秘密渠道告知英法“纸片轰炸”的实情,并要求英法保密以便不过分刺激德国。芒果很直白地告诉英法的外交官们,意大利作为欧洲五大国(英法德苏意)中最“弱小”的国家,却在防范德**国主义复活的问题上贡献最大,这是不公平的。从“34年第一次奥地利危机”开始到现在的“莱茵区危机”,这些烂摊子无不都在因为意大利人的努力而化解的。所以,英法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对意大利人的“正义”事业进行援助。
很快,意大利人为了“欧洲和平事业”所作出的巨大付出获得了英法的肯定。
对于法国人来说,他们一直在寻求一个可以一起抗衡德国的有分量的盟友。此前法国唯一可以信任的东欧 “小协约国”伙伴们(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与其说是法国人的盟友不如说是累赘更确切,他们没有增加法国的力量,反倒一味向法国索取援助,这可能削弱法国自身的实力。但是一个强大到可以威胁德国南翼的意大利就不一样了,法、意的联手必将使得希特勒在军事扩张道路上遭到重挫(可惜他们忽视了意大利人墙头草的本质)。
而英国人虽然从35年起开始增加了国防开支,但是绅士们的本质是爱好和平的,他们是不愿意看到任何流血事件的,尤其是如果这些血是英国人的。现在既然意大利人不仅仅可以作为阻挡纳粹洪流的南方大坝,而且还可以发展到对希特勒的军事冒险指手画脚,那么大英帝国是乐意在经济上和军事上付出一点代价的。毕竟有人愿意出头,而咱大英帝国“不差钱”。
很快,伟大的先知,墨索里尼先生开始收获“纸片轰炸”的果实了。为了奖励意大利人敢于抗争纳粹德国的英勇事迹,英法纷纷解囊相助。
英伊石油公司(也就是现在的BP,英国石油公司)法国炼油公司.(现在的道达尔公司)开始和意大利石油和天然气总公司合作开发利比亚的油田。意大利人从英法两大石油巨头先进的勘探技术和丰厚的开采经验中受益匪浅。到13年底,两国合作已经打探井18口,发现了3个油气田,探明可采储量5.71亿吨,原油的日产量达到20000桶(合2700吨)。
同时考虑到一战时德国潜艇在地中海区域的频繁活动,为了防止在今后可能爆发的战争中U艇对意大利--利比亚航线的袭击,英国同意在反潜技术上对意大利人进行技术援助和战术指导。
另外,芒果同志考虑到意大利船厂较低的生产效率,他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他们从英法两国引进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工业效率,一方面在英法订购了一批油轮以应对不断增加的利比亚石油运量。
不过在军火交易上,芒果倒是碰了个软钉子,英法都表示现在自己也在忙于备战,实在是没有余力再出口军火给意大利人。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芒果从法国搞来了几台“西班牙·瑞士”发动机和“土地神”发动机。而英国就是不给面子,居然否认“默林”发动机的存在,这让芒果同志大大的不爽。其实这也不能怪英国人小气,因为此时的“默林”发动机是只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亨利?罗伊斯(Henry Royce),私下冒险开发的一款发动机,代号 为PV12。
.pp {color:#f00;ex-decorion:underline;}
第4节、权衡
三、 四月间的意大利正是最适合郊游的时节。暮春晴朗的天气,天空是地中海般的湛蓝,宁静山丘上广布着碧波起伏麦田、挺立如伞的柏树像一个个符号点缀着弯弯曲曲山间公路,困了一冬的牛羊也开始沐浴在春天的暖阳里,美景在宁静的古老城镇和村庄之间点缀着:柏树覆盖的山顶,长满小麦和夏季罂粟花的田野,乡村的石砌农舍、美丽的文艺复兴风格别墅、葡萄园以及古老的橄榄树。
游兴大发的芒果同志把德国外交官们谅在罗马,自己却和“家人们”一起出游踏青去了。作为穿越者的芒果对墨索里尼的家人并不感兴趣,但是带着自己的两匹大洋马出游又要躲躲闪闪不能尽兴,再说他也想借布鲁诺?墨索里尼探家之机和他谈谈,所以机缘巧合促成了这次“家族出游”。
布鲁诺?墨索里尼是领袖的小儿子,空军飞机员,在阿比西尼亚战争中亲自驾机轰炸过土人(墨索里尼的2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参与阿比西尼亚战争)。141年8月,布鲁诺在担任比亚乔P.108四发重型轰炸机的试飞员时因为飞机失事而死(史实)。
芒果希望布鲁诺能从空军退出然后加入海军舰载机部队,因为现在海军缺乏老练的飞行员,而且这样也便以向新生的意大利舰载航空兵灌输先进的战术思想,同时也是加大海军航空兵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他知道布鲁诺是一个害羞、胆小、固执、少言寡语和内向的人,芒果没有把握说服他。
“孩子,你很喜欢飞行吗?”心理年龄只有30岁的芒果同志,现在故做老城的问道。:
“是的,父亲”布鲁诺简单的回答道
“我需要你去海军,你有兴趣吗?”芒果有板有眼地冒充严父的样子。
“做什么?还是飞行员吗?”布鲁诺好奇地看着父亲反问道
“是的,在航母上作为一名舰载机飞行员”芒果可是解释他的想法
“我会晕船的,而且我不会游泳”布鲁诺回答道,不过他看着父亲不可冒犯的威仪,接着说“好吧,我去,那我可以和维托一起去吗(维托.墨索里尼,领袖的侄子,也是一名参加过阿比西尼亚战争的老飞行员),在船上至少我们可以互相照顾”
“好的,不过你先要说服他也去海军”芒果笑着说。
“应该没问题的,他不晕船的。”布鲁诺回答说。
两周后,布鲁诺.墨索里尼和维托.墨索里尼来到了海军的训练航母“大胆”号上。到了月份的时候,布鲁诺和维托都可以独立驾驶美制BG-1鱼雷机(详见第节)在航母上起降了。这让那么本来打算看“太子爷”好戏的人大大地失望了。内向而且不善言辞的布鲁诺显然不是一个好教官,但他却是一个出色的飞行员,很快他就晋升为上尉,并担任了意大利第一支舰载鱼雷机中队的指挥官。这支外号”领袖之子”的部队在后面的地中海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创造了意大利海军史上的多个“第一”。
-分割线
呆在罗马的德国使团这几天好酒好烟伺候着,再加上热情的意大利主人时常邀请他们看歌剧、看电影,小日子可以说是优哉游哉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在这悠闲的下面是他们的心急如火,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现在意大利与英法的暖昧态度使希特勒变得异常紧张,他感到德国有被孤立的可能。希特勒明白墨索里尼急于恢复因为阿比西尼亚战争而受损的英意、法意关系,所以才会选择在德国出兵莱因地区以后, 替英法出头,搞一个“小动作”。为此他不断地向德国驻罗马的大使指示, 要求稳住意大利并极力地讨好墨索里尼。希特勒说:“ 现在我们的行动也给困境中的意大利以极大的帮助, 我们并不嫉妒由此给意大利带来的好处, 但反过来我们也希望意大利不要利用这种形势反对我们。” (史实)
但是,这个奥地利,德国人是吃定了。所以当久等的德国外交官见到墨索里尼时,他就开诚布公地告诉我们伟大的领袖墨索里尼先生:希望意大利人能在奥地利的问题上站在德国人一边,支持德奥合并,为此德国人愿意在除领土和主权以外的其他方面对意大利进行补偿。
“除领土和主权以外的其他方面”,一听这句话,芒果想:“小胡子的胃口还真是好,吃个奥地利也不想分点出来。看来老子的南奥要靠自己动手拿了。”
不过这个南奥也不好拿啊,按照穿越者的记忆,芒果知道38年3月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英法两国政府可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英国首相张伯伦更是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言下之意:小奥,你是从了吧)。大西洋对面的美国人更是通过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以上皆为史实)。这时候,就意大利一家人跳出来当“奥地利的保护者”是不是成本大了点?按照自己的原来的想法38年以后的小胡子是惹不得的。
于是,芒果将德国外交使团的人客客气气地送走后,马上召集手下群臣商量对策。会议上,大家都认为英法是靠不住的,所以都不愿意为了奥地利和德国人闹翻。不过,如果一声不吭地让德国人吞并了意大利,那么对于以”奥地利的保护者”身份自居的意大利形象将是会大大折扣。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这奥地利的问题上一定要“吭一声”,可是怎么个“吭”法。那自然是交给睿智地足以照亮整个地中海的伟大领袖、无所不知的先知墨索里尼先生去考虑了。他们这帮大臣都是凡夫俗子哪有这个能耐啊。
开会开到这个程度,芒果已经是彻底地被崩溃了。自从他展示了自己大能的“主角光环”后,手下这帮大臣们是越来越惰政了。一旦芒果开始征询他们的意见,这帮老家伙要么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要么是长篇大论,而词不达意。在他们脑子里,君心难测,万一说对了那是应该的,万一说错了那就麻烦了。所以干脆装糊涂,凡是遇到棘手的事,都会问题上交。反正领袖这样英明,这样的难事还有下面的大臣们操什么心,抓紧时间泡个小妞、受个小贿才是正经事。
看到自己一班如此柴废的手下,芒果不禁感慨道:“苍天啊,难道老子就是专门干活的劳碌命吗?”
(另:明后两天加班,停更2日,周末补上。每周五更,决不食言。)
第5节、投资移民
对于30年代的意大利人而言,谈到“移民”这个词,大多数的人想到的是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或者阿根廷什么地方去。很少会有意大利人会想到有外国人会移民到意大利来。所有在3年,有人开始讨论新的《移民法》时,并没有引起大多数意大利国民的关心。
甚至可以说全国上下,唯一热衷于该法案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伟大的领袖墨索里尼。但是,既然领袖坚持这些做,对大家又没有什么坏处,最终该法案还在很快通过了。
13年4月1日在伟大领袖墨索里尼的大力推动下,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新的《移民法》终于开始施行。在该法案中首次提出了有关“投资移民”的概念。根据有关投资移民的条款,这意味凡是具有一定资产,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工商业经营或管理经验的人士,可以用投资的方式取得意大利的永久居留权。
在新的《移民法》中规定,移民申请人必须符合两个最重要的有关“钱”的条件:首先是拥有至少40万里拉的净资产(约合5万帝国马克,13年德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为每周15.7帝国马克);其次是投资至少10万里拉于由意大利政府监管的“复兴基金”中,投资期限为7年;到期后意大利政府将以0.5%的年利率连本带利返还给移民(这么低的利率,使得这笔相当于白白地给意大利政府使用7年)
而且意大利政府规定,为了规范移民的行为,如果移民定居在意大利的最初七年期间有任何违法行为(包括“闯红灯”等轻微违法行为),都将没收其在“复兴基金”的资金,并驱逐出境。
可以说,这部法律对于移民的要求是相当的苛刻的。当时大部分意大利人都认为该法案的实行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因为移民的门槛高,所以不会出现大量移民涌入意大利的局面。意大利民众普遍认为这部新《移民法》的颁布实施,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事实上,在13年3月到137年3月间,这整整一年时间里申请移民意大利的总人数仅仅是勉强超过了一千人。
但是从138年开始,来自德国的移民就明显增加,到该年的11月的“水晶之夜”事件(纳粹党员与党卫队在德国全境袭击犹太人的事件)发生后,更是达到了顶峰,仅当月就有上万名犹太人人申请移民意大利。
作为传统的天主教重地,宗教上的冲突使得意大利人对犹太人普遍没有好感。对于犹太人的蜂拥而入,有不少的政界人士也提出要修改《移民法》,以限制犹太人的入境。面对国内汹涌的“排犹风潮”,仁慈的领袖墨索里尼先生却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众生平等,没有必要为了限制某一类人的入境而修改现行的移民法律。
伟大的领袖虽然尽其所能阻止有关限制犹太人的法案通过,但是他却无法阻止基层执法人员对犹太移民的刁难。
聪明的意大利警察们开始学会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严打犹太移民的“违法”行为。战后老一辈的犹太移民对于年轻人中的性开放思潮无法容忍,他们总是拿意大利警察“严打”的例子来说事,他们说当年一个犹太小伙子在家组织贴面舞会,结果被以“聚众**”的罪名驱逐出境。
当然,毕竟通过“投资移民”渠道来到意大利的这些犹太人都是富裕阶层,他们“不差钱”,他们中大部分人通过金钱和意大利警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得以留在意大利。后来有好事者统计,这段时间,意大利警察敲诈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甚至出现了“千万探长”这样的巨贪。
但是在巨大的社会和宗教压力以及友邦的抗议中,最终意大利还在13年4月修改了《移民法》,规定新移民必须在意大利的非洲殖民地居住满5年以上才可以在意大利本土定居。这样的修改明显减少了包括犹太人在内的移民意大利的人数。
尽管,在修改《移民法》后,移民意大利的人数锐减,但是移民们在“复兴”基金中已经留下了大笔的资金。截止到13年4月,总共30万移民们在“复兴”基金中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里拉。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都被以2%左右的年利率借贷给菲亚特、布雷达、等意大利工业巨头,以购买专利、更换设备等提高意大利工业的工艺水平和产能。
-------分割线-
在意大利海军的计划里,在完成“加富尔”和“凯撒”号战列舰的改造后,将把2条邮轮改造成舰队航母。出于稳妥的考虑,意大利海军希望在此之前可以先找一条小船来练一连手。毕竟“大胆”号训练航母,没有升降机、没有弹射器,只是拆光了上层建筑,装上木质飞行甲板,技术含量相当的低。这次,意大利海军想要一条安置了完善的航空设施的护航航母。
在查阅四大船籍社的资料后,意大利海军把目标锁定在快速冷藏货船身上,因为这一类船的航速较一般的货船要高。最终他们选择了一条现在属于英国霍尔特航运公司的快速冷藏货船,该船长15米,排水量11000吨,最大航速18节。最重要的是该船是柴油机双轴推进,安全性要比普通的单轴船高很多。
13年3月,塔兰托普金娱乐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宣布将购买一条轮船改造成赌船。但是有心人发现,该公司的几个股东都是海军刚退役的军官。
3月底,普金娱乐公司向霍尔特航运公司购买了一条快速冷藏货船,并将其开到奥兰多船厂开始接受改造。
改造工作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突然该公司却人去楼空,据说是公司在期货市场狠狠地输了一笔,导致资金链断裂。于是,这条赌船的改造工程就停止下来,直至被意大利海军购买。
随后该船被意大利海军改造成训练航母“发现者”号,并于37年5月完工。“发现者”号,标准排水量11800吨,满载排水量1300吨,航速18节,有一台5吨级升降机,舰载机为CR.42M战斗/轰炸机12架,B.4M鱼雷机架。该舰完成后平时主要用于训练,战术则担当为利比亚--意大利航线的油轮护航的任务。
(注:意大利海军在建造“扎拉”级重巡洋舰时,将机库安排在炮塔的下方,使用时先用升降机将飞机从机库中提升,再弹射起飞。所以,对于意大利海军而言,升降机、弹射器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项目。当然这个难度是相对于当时只有几吨重、起飞速度100多公里/小时的飞机而言,和现在20-30吨重,起飞速度300公里/小时以上的飞机是没法比的)。
.pp {color:#f00;ex-decorion:underline;}
第6节、步兵火力
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没有大炮、可以没有坦克,但是一定有步兵。步兵是一个国家陆军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虽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强国知道步兵已经不是战场上的女皇,但是也没有那个国家因此而忽视步兵的作,放松步兵武器的研制。从30年代开始,各个军事强国新一代的步兵武器更新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
意大利步兵武器的不足,在阿比西尼亚战争中暴露无疑,所以新一代的意大利步兵武器的研制工作在早35年时就已经开始了。到现在的3年春夏之际,一些项目已经已经初见雏形了。
最先完成的项目是新型的.5mm尖头弹。老式的卡尔卡诺步枪弹采用钝圆型黄铜或白铜被甲弹头,质量为10.5g,初速730m/s,弹道不够平直,远距离杀伤力不足。为此意大利人参考德国人将毛瑟弹的钝圆头弹头换成尖形轻弹头的经验。换上一个7克重的流线型尖弹头,在膛压和发射药能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初速提高到了825 m/s,同时后座冲量还下降了12%。而且因为膛压和发射药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原来的老枪还可以使用新型尖头弹,这样就避免了大量老式步枪的报废,减轻了本已经很虚弱的意军后勤的压力。(有关卡尔卡诺弹参见:hp://en.lwen2.com/wiki/.5x52mm_Mnnlicher-Crcno)
而使用新弹的主打武器新型半自动步枪也已经完成了样枪的制造工作。新步枪参考了在阿比西尼亚缴获的捷克制zh-2半自动步枪(详见前一章的42节),去掉了华而不实的空仓挂机,但是双动扳机却被意大利的设计师保留(看看意大利人的冲锋枪、机枪就知道意大利的枪械设计师喜欢在扳机上作文章)。该枪全重4.05公斤,使用M130布雷达轻机枪上使用的20发马蹄形弹夹供弹,射速达到了40发/分钟,精度因为使用尖头弹的原因要好于老式的M181步枪,但是造价却是老枪的五倍。
而布雷达公司出品的新型冲锋枪保持了其一贯的水准:性能优良、可靠性高、但是价格昂贵。这使得这支新枪在军方面前大获赞赏,却在领袖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而布雷达公司的设计师更是被领袖关于“每只冲锋枪的价格不得超过1000里拉〃的言论所震惊。当然,我们相信这位设计师如果知道英国人的斯登冲锋枪每支只要400里拉(合5英镑)的话,他一定会马上吐血的。
迫击炮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进度最快的是0mm迫击炮,现在已经小批量生产供部队试用了。新型M3型0mm迫击炮其实就是意军中现有的81mm迫击炮的缩小版。M3式迫击炮全长75mm,身管全长20mm,全炮质量1kg,炮身质量5kg,炮架质量kg,座板质量5kg,最大射程1500m,最大射速18~30发/分,该炮主要使用的杀伤榴弹,弹重1.5kg,弹片杀伤半径15m,装药量0.1kg。该炮完全可以人扛手搬,机动相当方便。(以上性能参考法制布朗德式0mm迫击炮)
而105mm迫击炮就是81mm迫击炮的放大版,该炮全长150mm,身管全长1500mm,全炮质量150kg,炮身质量47.5kg,炮架质量24kg,座板质量78.5kg,最大射程5000m,最大射速12~20发/分,该炮发射的杀伤榴弹,弹重11.5kg,弹片杀伤半径25m。因为该炮拆解后,可以用骡马运输,射程也不错,所以该炮将取代山地部队中的部分山炮。(以上性能参考美制107mm化学迫击炮)
迫击炮最大的优势就是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而且相对于同等口径的山/野炮,迫击炮的弹重最大,而火炮自身的重量最轻(也就是机动最方便)。迫击炮的炮弹因为膛压低的原因,可以用便宜的铸铁制造。迫击炮虽然炮击精度不足,但是可以用较高的射速来弥补。对于意大利这个“穷光蛋帝国主义”而言迫击炮是非常适合意大利军队的。所以,芒果决定在意军步兵部队中大力推广迫击炮:步兵连的重武器排装备3门0mm迫击炮;步兵营的支援连装备81mm迫击炮4门;步兵团的迫击炮连装备105mm迫击炮门。
相对于迫击炮发展上的一帆风顺,在机枪方面就是麻烦不断。其中最大的麻烦是有关于通用机枪。先是军方和工业界就“是否用一种通用机枪代替轻、重两种机枪”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接着大部分的工程师认为“通用机枪”这种两头兼顾的怪物,作为轻机枪重量太大,不便于机动,而作为重机枪重量又太轻,无法提供远程火力。然后,意大利军方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设计一种可以单人携带及操作,弹链供弹的气冷机枪。可这时,武装黑衫军又跳出来,说与其设计新的气冷机枪,不如直接仿制美制M114机枪,他们在阿比西尼亚战争的使用经历认为该枪的性能很优异。最后,反正直到137年的年底,新机枪的影子还没见到。而军方、黑衫军、工业界之间相互的指责、推诿还没有结束。意大利步兵只好继续使用“浑身是病”的M130布雷达轻机枪和“历史悠久”的M1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
在大口径机枪上情况要好一些,至少意大利人找对了方向。本来应该在35年出现的布雷达-萨法特12.7mm航空机枪,因为芒果的出现而改用了12.7×弹.这使得该枪的枪口动能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布雷达公司一边参考美制M2重机枪,一边在自己的布雷达-萨法特12.7mm航空机枪基础上,为意大利陆军捣鼓新型的大口径重机枪。但是意大利人令人头痛的工作效率使得新型机枪在38年以前是不可装备部队的。
由于意大利工业界不能提供合格的机枪,这使得为了在3年--38年能够按时组建三个新的武装黑衫军师,墨索里尼同志不得不动用巨额私款(主要来源于“白银军火”的利润),从美国订购了数百挺M2重机枪、M114机枪(每挺M2要1500美元,合30000里拉,每挺M114要180美元,合3500里拉)。
不过,聪明的意大利设计师看到12.7×弹的巨大威力后,他们又自发的研制一种使用该弹的反坦克枪。该枪全重15.5公斤,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25mm的装甲。而且该枪具有优良的精度,使得在坦克装甲普遍增加的战争后期,该枪仍然作为反器材步枪活跃在一线。而出口的中国的该枪因为使用美制弹药,后勤保障方便,一直到二战争结束后的内战仍是双方的主力武器。
总得来说,意大利新一代步兵武器的研发工作,除了机枪方面,其他都是让芒果同志比较满意的。而在机枪方面,芒果自然有他的小算盘:在某个时空的军博里静静地安放着的那挺MG34深深吸引着他,他准备来个曲线迂回,从空一格的手里搞来一挺MG34进行仿制。
可是谁人可知造好弄人呢?有道是: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pp {color:#f00;ex-decorion:underline;}
第7节、马德里,晴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西邻葡萄牙,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北临比斯开湾,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面和东南面濒临地中海。同时西班牙在北非拥有殖民地摩洛哥,并对南美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西班牙扼守着地中海西入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30年代,西班牙主要的出口商品有钨砂、锌、铅、水银、萤石、天青石、云母、木材和羊毛等。
作为一个〃军事宅”,芒果同志自然知道13年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西班牙内战的爆发。而这将是他将触角伸向西班牙,并以此为契机控制地中海的第一步。在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伟大的领袖墨索里尼就静静等待着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前进。
1月15日,西班牙的左翼政党宣布联合组成“人民阵线”参加选举。
2月1日,西班牙大选。这次选举的结果是“人民阵线”获得胜利。圣地亚哥.卡萨雷斯.基罗当选为新总理。
3月,“人民阵线”新政府开始颁布一系列具有“**色彩”的新法案:实施劳动法,进行土地改革并拒绝向地主支付没收土地的补偿费,宣布民族自决,释放政治犯并对曾经因政治原因而入狱的左派人事进行补偿等。这些新法律的出台使得西班牙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农村,被“革命家”煽动起来的农民开始以“革命”的名义对地主和富人的财产进行暴力掠夺。在城市,出狱的“革命家”号召工人罢工以对抗资本家的剥削。更有甚者开始暗杀和报复资本家、地主和神职人员。
但是,“人民阵线”这一系列举动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左派人士的认可。保守派震惊于新政府的“胆大妄为”,激进派开始痛斥新政府的“不思进取”,在再加上新总理根本就不是一个果断坚决的核心人物,此时的西班牙新政府已经病入膏肓了。:但是,上帝并没有抛弃这些“无神论者”。
这时,“人民阵线”并没有马上被右翼势力推翻,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统治有多牢固,人民有多拥护。而是他们的对手右翼势力同样也是处在群魔乱舞的局面中,缺乏一个核心领袖人物出面号召各派统一思想,精诚合作。此时,保皇党(该党也因为拥立的对象不同而分裂为两派)希望复辟帝制,独立右翼党团主张建立一个保守的共和国,而长枪党人力主建立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
至此,西班牙进入了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从3月开始到7月内战爆发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发生了20起政治谋杀、70个党派和社团的总部或活动中心被捣毁、10家报纸被摧毁。
事情发展的这个地步,再没有政治嗅觉的人都知道内战时不可避免的。现在火药桶已经被塞得满满地,只是看哪个小火星会引爆它了。
13年7月12日,突击警卫军中尉何塞.德.卡斯特罗被四名保皇党党徒击毙在家门口,随后共和派的警察为了报复,在7月13日枪杀了保皇党阿方索派的领袖、国会议员何塞.卡尔沃,并暴尸街头。
而此时,如果新政府在问题的处理上“老道”一点,那么内战的爆发可能还会被推迟,但是缺乏执政经验的“人民阵线”政府,却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方法以平息“何塞.卡尔沃被刺事件”。
鉴于死者的尊贵身份(前财政部长),保守派随后组织了规模浩大的葬礼并在葬礼后进行示威游行。以今天的眼光看,这其实不过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少数“**敌对分子”煽动下的普通**,但是“人民阵线”政府对形势的误判导致他们直接派遣来自共和派的武装警察进行镇压。而警察在进行镇压的过程中,向人群开枪,造成了多人死伤(这说明专业的防暴装备和训练有素的防暴队伍是保障国家安定局面的关键)。这给了右派最好的借口,西班牙内战爆发了。
三天后,那封著名的电报:〃马德里,万里无云〃按时发出,随后大规模的军事叛乱在西班牙的各地爆发。
7月18日,基罗总理宣布辞职。
7月1日,叛军已经控制了西属摩洛哥的全部,并横渡直布罗陀海峡,占领阿尔黑西拉斯要塞。这表明西班牙最精锐的部队,驻扎在北非的“外籍军团”开始回国参加内战。
7月20日,在马德里的最后一股叛军被消灭。
至此,西班牙内战的第一个阶段结束,叛军控制了摩洛哥、瓜达拉马山脉和埃布罗河以北的(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