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意大利不面 > 意大利不面 第 49 部分阅读

第 49 部分阅读

    教般的狂热支配着。

    他下意识地做看一切动作。他的眼睛急切地在十字标线上捕捉目标,只见黑烟向四面扩散后,噼噼啪啪的火焰正从那辆**的坦克身上烧出来。

    第63节、 幻灭

    当194o年7月15日的太阳再一次跃起在地平线上,当天空中传来悦耳的飞机引擎声,意大利人知道属于他们的时间到了。那些刚才还在挥霍着子弹的英国人好像魔法师一般赶在意大利的落地之前消失在了这片已经燃烧殆尽的废墟中。

    莫雷蒂中校将脑袋从让人感到压抑的坦克炮塔探出来,木讷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一闪一闪的烟头已经接近了他的手指。现在,和他一起进入小镇的7辆p25坦克和16辆菲亚特机枪车,现在差不多只剩下一半战车还可以作战。虽然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战损车辆只要换个部件就可以继续作战,但是在孤悬敌后的小据点意大利人又去那里找他们要的零件呢?拆东补西,这一招他们早就用过了。

    小镇的上空可以看到意大利人的炮弹划破天空,砸向镇子的东南面,看来接下来正面的友军很可能就会在那里起一次进攻。

    “头儿你没事吧?”装填手轻轻地拍了拍他。

    “没事……”莫雷蒂扔掉了烟头,习惯性地用靴子狠狠地将它踩灭,其实白色的烟卷早已经变成了灰烬。

    “头,我们的瞄准镜被打坏了”,装填手指着炮塔上一个被弹片打穿的突出物道。

    “那我们只好当步兵了,我的手枪射击水平可是很相当厉害的哦,哈哈哈”,莫雷蒂拔出手枪比划着。他爽朗的笑声给了在场所有人一种莫名的勇气。

    不过,最后莫雷蒂还是没有机会展示他的手枪射击水平。意大利人在他们的阵地前找到了一辆英国人遗弃的追猎者突击炮。经过检查现该突击炮只是履带受损,于是他们很快将其修复,开了回来。通过车体上涂画的标识,意大利人认出这是辆原本属于第23师步兵师的突击炮。英国在夜袭中缴获了它,然后给它涂上了一面夸张的米字旗后用来打击它的老东家。

    “来啊。”莫雷蒂一下子钻进追猎者突击炮的战斗室里去。对于莫雷蒂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低矮的战斗室使身高1米82的他很不舒服。莫雷蒂第一次知道这种战车后,他就誓无论如何也不会去驾驶它。

    “这个不长脑袋(炮塔)的家伙,只有傻B才去开它!”这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坦克车长讨论出来的一致结果,坦克车长们已经被菲亚特公司的电动炮塔宠坏了,他们一刻也离不开那个熟悉的36o度旋转的开阔视野。

    不过,现在是在打仗!没有时间给莫雷蒂去抱怨,他和他的车组必须在半天,最多也就是天黑之前将这堆钢铁变成一头嗜血的猛兽。不然的话,前面那些燃烧的意大利战车就是他们的榜样。

    分割线

    直布罗陀要塞司令部里,总督沙拉尔将军以下一干人等都如同丧家犬一般,完全没有了欢迎午宴上的光鲜亮丽。

    那张被他捏成纸团的小字条再一次被他拉伸开,平铺在自己的面前。字条上几寥寥个铅字:“夜袭失败”,传递着一个让所有人无法承担的痛苦。如果侵入拉利内阿镇内的意军是一个恶性肿瘤,那么英国人每晚的夜袭就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现在这把手术刀钝了,那么沙拉尔还能用什么来阻止肿瘤的蔓延?

    如果按照常理,沙拉尔应该在意大利南北两支部队还没有联系上之前,撤出在拉利内阿镇内坚守的3英军,以防他们被意大利人合围。但是现在

    “参谋长?我军这一个月来的损失统计出来了吗?”沙拉尔将军的问话打破了司令部让人窒息的岑寂。

    参谋长慌地“啊”了一声,连忙点头:“是,是,损失是这样的,十分严重,从七月一日意大利人开始炮击和轰炸到今天上午12时,我军共阵亡失踪38oo余人,新增重伤员百名,再加上海军运来的步兵和医院里的轻伤员,满打满算,现在要塞里可用兵员只剩下15人……”

    “这15人是否包括现在坚守拉利内阿镇的国王切斯郡团吗?”沙拉尔追问到

    “的”

    “一万五减去三千就是一万二” 沙拉尔轻声嘀咕了一句,想了想又开始问:“那要塞炮兵目前的状况的呢?”

    “是……是的。山顶上的四个寸炮塔已经被意大利飞机炸毁了。现在,只剩下坑道里还有3英寸口径以上的主炮47门,另外,昨晚又从海军军舰上搬了8门寸和”

    沙拉尔皱了一下眉头,不客气地打断了参谋长的汇报:“重点讲北面冲着6峡的防御,其他的都不是重点!”

    “现在,射界覆盖6峡的火炮还有英寸炮3门、6英寸炮3门、4英寸炮1门、3英寸炮1门,6磅反坦克炮6门。另外我们对18世纪遗留下来的石质防御工事进行了改造,在那里修建了12个重机枪阵地和4个2磅反坦克炮阵地。”

    即使神情颓丧,面貌略显枯槁,参谋长的报告却还算清晰明了。以这么多的技术兵器封锁不足2公里的地段,完全可以是豪华配置了。这也让沙拉尔稍稍宽了宽心,“很好,这样看来我们的炮兵依然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参谋长,炮弹的储备状况如何?”

    “所有炮弹都是战前我们按照2以上火炮每门备弹2,2每门备弹5,以下火炮备弹8的标准进行储备,可以是相当充裕的”。

    “其他军需品呢?”

    “食品、药物、淡水都是按照一万五千人坚守三个月的标准储备。”

    “这么来我们至少还能撑上三个月嘛……”

    沙拉尔的自欺欺人没能让在座的任何一位将军产生丝毫的笑意。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4节、 死战

    随着意大利直布罗陀集团军司令乌戈?卡瓦莱罗将军将生力军第19步兵师投入拉利内阿镇的拉锯战中,胜利的天平彻底开始倒向意大利一方。

    第19师的表现也的确对得起它头等主力的称谓。战至16日中午时分,第19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和莫雷蒂先遣队接触上。这意味着死守拉利内阿的国王切斯郡团已经落入意大利人的包围圈内。

    现在,齐装满员的第19师正在第27师和第155师这两支已经打得筋疲力尽的部队的配合下进行着最后的清剿工作。他们向老鼠一样向着英国人据守的街道渗透,试图将各个防区的守军分割,然后用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包将英军赶出他们赖以藏身的废墟。

    英国人还是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顽强,他们的狙击手和来自要塞里的炮弹依旧是让意大利人头痛的大麻烦。但是有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自从莫雷蒂先遣队迂回成功后,国王切斯郡团就再也无法得到必要的补给和援军,他们的力量正在一点一点地枯竭。

    17日下午,一名打着白旗英军牧师出现在第27师的士兵面前。然后,这位头上打着绑带的牧师告诉意大利人自己将带领3oo多名急需帮助的英国重伤员向意大利人投降。当英国伤员后送的渠道被意大利人掐断后,别药品,甚至现在镇子里的英军都已经没有足够的饮用水给伤员们清洗伤口了。如果英国人不想这批为了帝国大业负伤流血的忠勇之士白白送命,那么向意大利人投降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很快,大批的来自罗马、柏林、东京、莫斯科、华盛顿等地的战地记者被召集起来见证了这一幕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感人画面意大利医务人员救助英国伤员。随后,英国伤员投降的照片再加上“拉利内阿镇即将沦陷”的标题,出现在了除了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报纸头版上。

    而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一贯严谨的英国人是这样描述17号的战况:“在拉利内阿镇,我们的军队经过一轮艰苦卓越的战斗,摧毁了意大利军队的19辆坦克并击落了4架飞机,以及难以计数的步兵。英勇的国王切斯郡团团长克劳福将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现在,战斗还在继续,我们的军队已经击退了墨索里尼用三个师的兵力起的八次进攻。我们的英勇无畏军队将进行保卫那里直到最终胜利的到来。”的确,选择性地报道一些前线的战事不能算是欺骗大众。在战争年代这已经成为了最好的安抚民心、鼓舞斗争的办法。

    英国牧师和他带来的3oo多名伤兵,让卡瓦莱罗将军知道他部队与胜利只有一步之隔。于是,在唾手可得的胜利鼓舞下,意大利人甚至破天荒地在夜间向英国人的阵地起了攻击。意大利人先是用照明弹把空中映得如同白昼,夜空下英国人的阵地和壕沟都清晰可见。然后一场自拉利内阿拉锯战开始以来最为猛烈的炮击拉开进攻的大幕,伴随着炮击的是比白天更强更有力的穿插和突破。

    团长克劳福立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持续一周的鏖战已经耗尽了国王切斯郡团所有的力量,小镇中的弹药、食物、饮用水几乎没有一样不缺的,躲在战壕或是废墟里的英国士兵已经开始胡乱地放上几枪,然后傻傻地等待着意大利士兵的到来。

    克劳福并不想坐以待毙,于是他再一次在电台里向直布罗陀总督沙拉尔将军询问是否可以允许他们撤退。但是无论他将国王切斯郡团目前的局势描绘地如何凶险,他得到的答案却依旧是“继续坚守”!

    “我必须为我的部下们做些什么” 克劳福内心纠结着,他知道沙拉尔将军需要他们死守拉利内阿镇,为坚守直布罗陀争取时间。而丘吉尔需要沙拉尔死守直布罗陀,为大英帝国坚守不列颠岛争取时间。但是,一看到自己部下们憔悴绝望的眼神,这种内心巨大的痛苦绝对比意大利人的枪炮更残酷。

    再过一个多小时,光明就将再一次驱走黑暗。眼看属于意大利人的白昼即将到来,克劳福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拉利内阿镇,部队向南撤退。他知道自己的部队已经没有办法再撑过一个充满炮击和轰炸的白天了。此刻,克劳福的身边人可以从他话时的苦痛表情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作为一名军人,大家都知道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放弃阵地意味着什么。虽然在场的大部分军人都拥护这一决定。

    既然心意已决,克劳福开始挨个走访了所有能联系上的营连指挥部,他告诉自己的部下们,收拢部队,做好准备,一旦到了撤退时间马上向南突围。他自己则将和大约2oo名志愿者留下来,死死地牵制意大利人的追击,直到团主力安全扯到直布罗陀要塞内。这也是大部分国王切斯郡团的战士与团长克劳福最后一次的见面。

    在突围的最初阶段,英军顺利地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名英军,包括镇子里可以行动的全部伤员,带着门迫击炮和1o挺重机枪轻松地突破了意大利人的第一道警戒线。原来,打了大半夜的意大利人已经成功将英国人压缩到镇子西南角一块直径不足7oo米的地盘内。显然他们对于目前取得的战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于是意大利人虎头蛇尾的毛病又开始作,他们居然开始抓紧时间休息,浑然没有想到只有招架之力的英国人居然还会主动出击,更是没有防备英国突围的打算。于是,那些从睡梦中惊醒的意大利士兵还来不及拿起身边的步枪就一命呜呼。

    但是,好景不长。一旦意大利人弄明白了英国人的企图,卡瓦莱罗手握的雄厚炮兵营33o门重炮马上就在拉利内阿镇和直布罗陀要塞之间筑起了一道火墙。弹雨阵阵,火光冲天,这完全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最后只有一半的英国人穿过了意大利炮兵的封锁,逃进直布罗陀要塞其实不过是一座更大的坟墓而已。

    7月18日,按照意大利官方的宣传口径,第19师、第27师和第155师的勇士门已经将胜利的旗帜插满拉利内阿镇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意大利已经打到了直布罗陀要塞的脚下,这个最大的“硬核桃”就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们来啃。

    分割线

    罗马,威尼斯宫,芒果正在静静地听取总参谋长彼得罗?巴多格里奥元帅的汇报。这位在一个月前谈及和英国人的战争时还总是以“还没有”开头,以“将是自杀”结束的老元帅现在却在眉飞色舞地向墨索里尼描述着意大利军队在各条战线上高歌猛进的美好画面:“在北非,梅西将军统帅的第十集团军,已深入埃及境公里,占领了西迪巴拉尼。”

    “ 哦,我尊重的元帅,据我所知西迪巴拉尼不过是个除了清真寺和警察局以外,几乎全是低矮泥舍的定居点罢了。”芒果毫不情地言语让巴多格里奥元帅陷入了尴尬。

    见此场面,6军总长格拉齐亚尼马上站起来圆场,他:“西迪巴拉尼的确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镇,但是我们的军队在进攻的过程中毙伤英军13oo人并俘虏了4oo人,击毁了英国坦克14辆,火炮23门。而我军伤亡只有英国人的4o%。而且现在梅西将军的部队已经包围了梅塞马特鲁。那里有一条连接亚历山大港铁路。我相信用不了几天,我军就会占领那里,从而敲开亚历山大的大门。”

    “但愿如此”,芒果淡淡地了一句。实话,他对梅西的表现并不是很满意。梅西手里可是有一个实打实的装甲军(下辖第2装甲师、第、第185机械化步兵师),而他的对手不过是3名包括后勤人员在内的英国人、印度人、新西兰人和澳大利亚人。看来这个梅西将军的成色还是不足啊。

    看到墨索里尼对北非的战况并不太满意,巴多格里奥元帅将话题转向了西班牙。

    “在西班牙的南部,卡瓦莱罗的直布罗陀集团军已经抵达了直布罗陀要塞的脚下。我军的重炮和轰炸机已经在那里扔下了3o万炮弹和14oo吨航弹。直布罗陀山的标高都已经被削低了2米。我相信我军可以在未来的一周内拿下这座英国最值得骄傲的要塞”

    “在中部战线,武装黑衫军和驻西空军的配合佛朗哥的国民军已经占领巴伦西亚。现在人民军的残部已经被压缩在胡卡尔河和塞古拉河之间。没有了外**火的援助,他们的末日近在咫尺!”

    对于西班牙中部的战况,芒果并不感兴趣。他知道就算武装黑衫军不去搀和,国民军拿下巴伦西亚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倒是直布罗陀,芒果相信它“不落要塞”的头衔绝对不会只是个虚名。那些躲在坑道里随时准备反击的步兵,可不是好对付的。想想冲绳、上甘岭,这些地方的工事规模和质量可比不上直布罗陀,但是结果却来到时候直布罗陀要塞一定会沉浸在一片尸山血海之中。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4节、 死战 (中)

    拉利内阿镇里的枪炮声终于沉寂下来,要塞周围呈现出一片难得的安静,只有在高空负责监视要塞的意大侦查机不时出单调乏味的嗡嗡声。但是战线两边的每一人都知道这暂时的平静只是大战开始前的幻想。直布罗陀总督沙拉尔将军相信,意大利人对要塞的炮击和步兵的攻击马上就是会昼夜不停,那些该死的意大利人会想方设法不让被守军有喘息之机,他们指望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把守军搞得精疲力竭,然后迫使他们尽快投降,然后将兵力专用于下一个目标。

    自从威沙特号驱逐舰入港后,要塞里的守卫者再也没有看到一条挂着米字旗的军舰驶进港湾。现在,距离他们最近的友军也在千里之外,而且正面对着德国人的重压无法分身。得到外援的希望日渐渺茫了。但是,正是这种希望能给守军以生存和斗争的力量,所以英国守军还在强迫自己对此寄予希望,树立信心。于是,有关皇家海军即将组织大规模运输船队的传闻便时常会自地产生,并立刻传遍整个要塞。一听到这样的消息,那些黯淡的眼眸会闪烁着光芒,疲乏的身体就会感到力量倍增。尽管每一次援兵到来的消息都被无情地证明纯属讹传,但它还是不断地出现,而每次人们都对此深信不移。

    17日,一架肖特“桑德兰”水上飞机队掠过要塞上空,它那庞大的身躯当即被防空炮手们识别出来。这架笨重的水上机不知为什么竟从遥远的英国飞到这里,它突然钻出云层,在要塞上空俯冲下来,绕了一圈,摇动机翼致意,机翼上两个可爱的蓝红同心圆清晰可见。于是,兴奋到狂的人们不顾时不时落下的炮弹,跑出工事向飞机挥动手臂和帽子,一时间“皇家航空兵万岁”声立刻响彻整个要塞,人们甚至会以为就连飞行员也能透过震耳欲聋的炮弹轰鸣和飞机动机的怒吼听到这无数人声汇成的欢呼。

    但是,几分钟后,从半岛的北面匆忙飞来4架“马基”战斗机,要塞顿时地平静下来,数百双眼睛一直焦急不安地注视着“桑德兰”,看它如何逃脱敌机。只见那架“桑德兰”一边用自卫机枪还击,一边向西飞去,然后越爬越高直到钻进救命的云层。最后所有这些飞机都从天空消失

    谁都不怀疑,这架单机一定是奉了伦敦之命前来鼓舞被围守军士气,向他们传递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的。不管怎样,这位无名皇家海军飞行员为守军增添了新的力量,使他们暂时树立了要塞保卫战能顺利结束的坚定信心。

    分割线

    而在英国人翘以盼援军的时候,意大利人正在积极准备最后的攻势。占领拉利内阿镇后,意大利人距离直布罗陀要塞只有不足两公里的距离了,这已经完全处于火炮直射的范围之内,于是卡瓦莱罗将军迫不及待地将墨索里尼送来的24辆“突击虎”突击炮派往了前线。

    当24辆重达5o吨钢铁巨兽出现在拉利内阿镇的街道时,两旁的经过战火再三洗礼的破败房子都被震地摇摇欲坠。哪怕是莫雷蒂先遣队里见多识广的装甲兵看见这些体态非凡的怪家伙,也是个个目瞪口呆,异常惊愕。在它们慢吞吞地吃力地向前挪动的时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好奇的意大利步兵驻足观望。就像当年罗马人看见汉尼拔的大象部队时那样惊奇地看着这些隆隆作响的巨兽从自己的眼前驶过。跟着“突击虎”两侧的士兵,脚步挺直,气氛肃穆,象在举行庄重的宗教仪式。

    这批““突击虎”可以是意大利6军为了攻克诸如直布罗陀那样的坚固要塞而量身定做的攻坚利器。而这些大老虎的身世要从寒冷的北方起。

    1933年苏联的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制造厂开始生产一种名为T-33的坦克坦克高大威猛,炮塔林立,各种不同口径的枪炮参次排列。强悍的外形令每个见过的人都惊叹不已,似乎无法战胜,这是真正的钢铁巨兽。自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是红场阅兵的常客坦克的缺点是明显的,苏联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把T-35作为对红色帝国强大战车生产能力的证明,所以只生产了区区61辆。而当科京设计的kB系列重型坦克在4o年2月开始量产后,中看不中用的T-35坦克更是成为了“白象”的代名词。

    而与此同时,意大利人正为手头没有一种可以用于改造成重型突击炮的坦克底盘而烦恼。虽然菲亚特杰出的工程师可以将一门149mm的装上了p25坦克底盘,但是却无法按照墨索里尼的要求再在战斗室的正面配的装甲。于是,意大利人将目光投向了德国和苏联,希望能从那里获得帮助。最后,意大利以25o万美元的代价从苏联人那里弄来了3o个T-35坦克底盘,并赶在4o年6月之前赶制出了24辆重火力重装甲的突击炮。看完该突击炮火力表演后的芒果龙心大悦,将其命名为“突击虎”!

    现在,这些狰狞的巨兽在公里的6峡排开,炮口直指直布罗陀要塞的北面。他们的目标就是在前几天的战斗中已经暴露的要塞坑道炮。在他们身后的小镇废墟里,16辆p25坦克和48辆菲亚特机枪车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冲击的命令。

    先倒霉的是那天在莫雷蒂特遣队海滩迂回时射击的6门6磅反坦克和一门4英寸的岸防炮。意大利炮兵早就把这些火炮的具体位置烂熟于心。

    第一轮齐射,24 公斤的穿甲弹以8oo米/秒的度飞出4o倍径的炮管,扑向18oo米外英国人藏身的混凝土工事,巨大的后坐力好像让重达5o吨钢铁巨兽向后一抖。但是对面那些厚达米的混凝土胸墙并不是可以轻易击穿的,大部分的钢铁弹丸只是在厚重的胸墙表面爆炸。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砸开了混凝土层,使得里面密如蛛网的钢筋裸露出来。但是,还是有一枚炮弹幸运得穿过了狭小的射击口,飞到工事的内部,紧接着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将里面的英国人连同他们操纵的火炮炸得段段块块。

    在“突击虎”8倍的瞄准镜后面,聚精会神地意大利炮手可以清晰看到这一切。他们马上按照试射的结果,更加审慎瞄准那些黑黢黢的射击口,小心翼翼地把转动调整火炮仰俯和左右的转轮,接着第二次传来可怕的爆炸声。

    当然,英国人是不会坐以待毙的门英寸岸防炮、3门6英寸岸防炮、1门4英寸岸防炮、1门3英寸射炮再加上剩下的5门6磅反坦克炮开始向着“突击虎”们开炮。一时间,直布罗陀山仿佛是一座向南喷的火山,数吨的钢铁和炸药被送到空中旋转着、翻腾着、飞舞着!不屈的英国人要告诉贪婪的意大利人这片被和炮弹翻得稀松的土地,每一码都须要他们经过激战,付出“大量鲜血”才能夺取。

    带6o度倾斜的镍钢装甲,可以有效地抵挡那个年代一切的反坦克武器,比如英国人的6磅反坦克炮。但是,现在意大利人正在面对却不单单是反坦克武器,而是4英寸、6英寸乃至英寸的岸防炮。对于这些大家伙而言,的突击炮装甲和动辄12英寸的战列舰装甲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一辆不幸的突击虎被一英寸的穿甲弹击中。英国人从来没有测试过在2码以内,这种公斤的炮弹可以击穿多厚的装甲(注一),但是这炮弹毫不费力地穿透了突击虎引以为豪的正面装甲,然后将这个5o吨的大家伙炸成了零件状态。

    看到越来越多的英国坑道炮开始进入这场规模浩大的烟火表演,卡瓦莱罗命令处于后方纵深的意大利炮兵开始加入这场死神导演的大合唱。直布罗陀山的北面到处浓烟滚滚,到处是强烈爆炸掀起的高高的黑色喷泉,此起彼落。

    距离直布罗陀要塞直线距离7公里的276高地上,卡瓦莱罗的小眼睛在掩蔽部的观察孔后眨巴眨巴。在他看来意大利猛烈炮击之下的直布罗陀要塞那就口烈焰飞腾的大锅,锅里绝不可能再剩下一点点有生命的东西。

    他将自己军帽戴在自己光秃秃的脑袋上,缓慢地转过身,面向自己的部下,然后很用力地:“总攻可以开始了”

    如果晚上没喝多的话,看有时间的话,再弄一个小章节上来。

    力争本月更新十万字

    注一:按照《介绍型英寸炮可以在3吗(274o 米)的距离上击穿英寸(246毫米)的knetbsp;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6节、 死战( 下 )

    随着直布罗陀集团军指挥官卡瓦莱罗将军一声令下,早已待命多时的意大利机械化部队起了冲击。现在,摆在意大利冲击部队面前的是一片直布罗陀山脚下的开阔地,南北长约一公里。这里原来是直布罗陀机场的所在地,但是现在英国人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将这里变成了遍布地雷、铁丝网、拒马、鹿砦等物的修罗场!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地盘里,英国人埋下了整整25枚反步兵地雷和 枚反坦克地雷的密度,障碍物的数量更是达到平均平方米就有一个的水平。

    对了减少部队通过该区域时的损失,不计成本的意大利炮兵在两天的时间内向这里砸下了18炮弹。按照单位面积的落弹量计算,基本上和凡尔登要塞争夺战时战况最激烈的那几天相当。

    虽然这样高强度的炮击极大地削弱了英国人布置的雷场和障碍物,但是满地遍布的犹如巨熊脚印(注一)的大弹坑,对于高度机械化的意大利冲击部队可不见得是个好事情。如果是在一般的平原上,意大利的装甲车辆只需要大约秒的时间就可以跑完这段距离,但是现在至少进攻开始后最初的分钟内意大利人只向前推进了不足百米!

    面对这些巨大的弹坑,意大利装甲兵不得不从安全的装甲车体里跳出来,从随车携带的工具箱中翻出工兵铲和尖镐,试图将这些两、三米直径的弹坑变得更容易通过。菲亚特机枪车的车组还好,可以拉着车载的步兵帮忙填坑,而对25坦克而言往往三个坦克兵(驾驶员要开车,不下来填坑)这无疑是个相当费时费力的活儿。而且往往他们一顿忙活,好不容易让坦克走了几米,就又不得不爬出坦克继续填坑。而就在几百米外,躲在混凝土工事或是工事废墟里下的英国反坦克炮手、狙击手和机枪手正在不怀好意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同时就在一旁p-25坦克却因为无法现这些英国射手的位置只能对着直布罗陀山乱轰一气。

    现在,直布罗陀要塞的火力已经从和意大利人的直瞄火炮对射转移到了冲击部队身上。随着意大利战车越来越接近要塞,连那些一直深藏不露的暗堡工事也开始挥火力。炮弹和子弹倾斜在这些可怜的意大利身上,纵然在他们的面前有一层或厚活薄的装甲可以替他们阻挡一部分弹丸。这是一场**和钢铁的度比赛。显然,这种在对手密集火力下的进攻不需要什么战术和技巧,需要的仅仅是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的藐视一切的勇气!

    对于意大利军队,我们可以这样要求他们吗?对于一支在历史上留下诸多笑谈的军队,我们可以这样要求他们吗?

    第7o团的团长富兰切斯科在看着他们。

    第19师的师长维托里.奥索尼奥在看着他们。

    第14军军长鲁吉?蒙塔斯蒂在看着他们。

    直布罗陀集团军司令卡瓦莱罗在看着他们。

    6军总长鲁道福?格拉齐亚尼在看着他们。

    总参谋长彼得罗?巴多格里奥元帅在看着他们。

    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在看着他们。

    战场这边数万名意大利士兵在看着他们的战友义无反顾地扑向英国人的火网!

    米、5oo米、4oo米、3oo米意大利的战车距离那座高耸的“永不落”要塞越来越近。

    1o辆、15辆、2o辆、4o辆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战车在英国的炮火之下变成一堆又一堆燃烧的废铁。

    终于,在付出了1o辆p25坦克和31辆菲亚特机枪车的高昂代价后,意大利的钢铁大军终于冲到了直布罗陀要塞外墙墙角下。菲亚特机枪车车体后面的舱门被打开,一个个意大利的步兵鱼贯而下。最后,连机枪车的车组也跳了出来。

    因为步兵营长的坐车已经被英国人炮火击毁,这群侥幸冲过英国火网下幸运儿居然在要塞外墙的斜坡上趴着,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几个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的军士,身体紧紧贴在地面上,不时把冲锋枪举过头顶,越过外墙,急急忙忙放上两小梭子。同时,在他们头上准有要塞保卫者的子弹在不停地呼啸着。

    几十秒的沉默后,终于有人挥臂一呼:“勇士们,跟我来,我们必须离开这个鬼地方!”然后,在那个意大利中尉的带领下,这支不足百人的小部队身上背着各自的武器,贴着墙根,小心翼翼地弓腰驼背地前进着。

    就在这个时候,从高高的直布罗陀要塞上落下了雨点般的手榴弹。几秒之后,空气沸腾了!即使是在7月的白昼,手榴弹爆炸的光芒依旧让人感到刺眼。爆炸的火焰和纷飞的弹片仿佛一朵朵硕大的金菊花一般,那些端着枪小心戒备的意军士兵完全没想到这从天而降的手榴弹鱼,几乎无处可躲,近百人的队伍就这样倒在这一波手榴弹攻击中。

    意大利人对直布罗陀要塞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结束了。冲击部队个机械化步兵营有去无回。而在和要塞炮兵对射的过程中,9辆“突击虎”的战损也是个让人心痛的结果。看上去,英国人赢得了一分。但是意大利装甲兵决死突击的场面已经深深地印入每一个英国守军的心里。

    时间会一天天过去了,英国人的援军仍然遥遥无期。哪怕再迟钝的英军士兵都渐渐明白,在和德国人、意大利人的战局中他们的祖国现在的情况暂时不利。尽管有人还在强迫自己相信援军会得到援救,但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却已经意识到,顺利的结局越来越令人怀疑但是,战斗还将继续为了大不列颠!

    注一:按sBZ的传闻,巨熊善用熊掌挖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7节、 死战(完)

    当意大利人的第一次机械化进攻被英国人粉碎后,他们再一次将希望寄托在强大的炮兵火力上。毕竟通过那次进攻,英国人又暴露出了不少明暗火力点,这也是那些负责冲击直布罗陀要塞的意大利军人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回的唯一有价值的成果。

    “突击虎”、“象”、“追猎者”等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突击炮加入了直瞄射击的行列。越来越多的炮弹被射向直布罗陀。要塞里的英军听到炮弹划过空中时出的呼啸声,并且感到爆炸声越来越近,象在自己头上爆炸似的。弹着点在不断地得到校正,他们的恐怖也一阵高一阵。

    终于有那么一幸运的炮弹飞进了射击口,或是击穿了已经被无数炮弹洗礼过的混凝土工事,总之这炮弹在工事的内部爆炸了!冲击波和弹片马上摧毁了工事里的一切,炮弹爆炸后浓烟甚至使得相邻工事里的守军感到窒息。坑道内的天花板上不断有混凝土碎块坍塌,有些大块的混凝土将甚至将坑道阻塞。地下室内到处是火焰和让人窒息的硝烟。在一片喊声中,有的人开始变得歇斯底里起来,在担心被下一炮弹击中的高度紧张状态中疯了。

    “意大利人又来了!各单位做好迎击准备!”要塞的广播里又一次将那些还没有彻底疯掉的英国人召集起来,像一双无形的手将他们送到各自的战斗岗位。他们的目光透过射击孔看到要塞外的开阔地上,那里呈现出一片百孔千疮的景象:地上净是战车的残骸、残损的障碍物和无数的弹坑,散落期间的是坦克履带压出来的痕迹。

    在开阔地的最南面是大团大团的烟雾,从那里传来了隆隆的马达声和轧轧地履带响声,巨大的响声震动了整个地平线。接着,意大利战车的身影在那片烟雾中出现、然后变大,变清晰。

    “码内自由射击!”广播里传来了沙拉尔的命令。

    顷刻,早已瞄准了意大利战车的弹丸从要塞中飞出。火光和硝烟不可避免地暴露这些平时深藏于要塞的火炮。所以英国人必须在被意大利炮弹击中前,击毁更多的意大利战车。

    开阔地的北面一排又一排不间断红色的火光映照着拉利内阿镇,那是意大利的突击炮的“回礼”。开阔地上的冲击中意大利坦克也不时停下车吐出了大团的火焰。

    直布罗陀总督沙拉尔将军知道在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整个直布罗陀要塞东西短,南北长,布置在北侧面向西班牙一侧的火力点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意大利突击炮不间断的直瞄火力打击,现在差不只有多一半的火炮可以继续作战。虽然在这样的对射中,处于混凝土工事严密保护下的坑道炮并不吃亏,但是和后援不断的卡瓦莱罗比沙拉尔的家底太薄了。如果还他想坚守更多的时间的话,就必须组织反击。

    显然,白天从要塞里大摇大摆的出击只会增加意大利炮兵的战绩。而吃了几次英军夜袭的苦头后,沙拉尔估计意大利人一定会加强戒备,如果再想从正面出击,无疑成功的几率会很小。那么剩下可行的办法就只有选择在夜里坐小艇从海上渗透。不过,这样的方式就意味着出击的步兵将失去坦克的支援,只能依靠自己手头的武器作战。所以最后参谋们拟定了一个两路出击的计划,只要坐船出击的部队在意大利人的后面将他们的阵脚搅乱,那么另一支夜袭部队就回从正面出击支援他们。

    在打退了意大利第三次团级规模进攻后,夜幕终于降临了,意大利人终于收兵了。在乌云笼罩的月光下,英国人却开始忙碌开,几十条小艇被送入直布罗陀平静的港湾。不过,这一次他们可不是去接收“伦敦快递”送来的物资。艇上的(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