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意大利不面 > 意大利不面 第 50 部分阅读

第 50 部分阅读

    六百多名英国士兵开始了向着公里外的意大利防线后方进的危险旅程。

    正如沙拉尔将军所料,意大利人在面向直布罗陀要塞一带的阵置明暗哨位,埋设了地雷,拉上了铁丝网,算得上戒备森严。但是对于半岛两侧,他们不过是潦潦草草地布置了一道警戒线。作为一名6军将领,卡瓦莱罗将军的眼光显然不太会顾及到海上。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英国人的小艇靠上了拉利内阿镇的海滩。几天前莫雷蒂特遣队就是在这里大胆迂回扭转了战局,现在英国人要在同样的地点给意大利一次痛击!

    一个个英国步兵跳下小艇,趟过齐腰的海水,出现在海滩上。海滩上散落的意大利战车残骸是他们不错的隐蔽物。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贴近海滩的沙地,用手肘支持着自己的身体悄悄地向着意大利人的炮兵阵地匍匐前进,他们的动作是这样的轻柔,仿佛身边躺着的就是熟睡的婴儿一般。

    可惜,战斗还是很快打响了。战争中有太多的因素是自己不能左右的。不知道是什么惊动了意大利的哨兵,他们现了沙滩上匍匐着的英军。

    一枚枚照明弹划破夜空,飞上云霄,然后将这片方圆五公里的沙滩照地雪亮。一瞬间,沙滩西面的意大利阵排一排的火光闪现。寂静的夜里,意大利军官的喊叫声和意大利半自动步枪清脆的响声传了好远好远

    当听到枪响的时候,英国人知道他们精心策划的奇袭将不得不变成一场血腥的强攻。于是,在军官的带领下英勇无畏的英国士兵们一跃而起,冲向意大利人暂时还不太密集的火网。但是还没跑几步,英国人最担心的事情生了,一个火球伴随着一声巨响在英国人的队列中闪现,然后是更多的火球,更多的巨响!英国人知道那是意大利的炮兵开始威了!此时密集的炮火开始砸进英军的队列中。每一炮弹的爆炸,都会将几个不列颠勇士的灵魂送上天堂。

    一面已经被弹片撕成布条的旗帜在指引着勇士们冲击,呼啸的声音响彻整个队伍,年轻的身躯汇成了势不可挡的洪流,咆哮着用最大的度向着意大利人薄薄的防线冲去。对面的弹雨倾泻而来,激起人潮中血雾四溅。炮弹在人群中爆炸,倒下一片,后面的人没有丝毫的犹豫,跃过弹坑,穿过硝烟继续冲锋。

    意大利人的重机枪吐出一道道火链,如鞭子一般在抽打着英国士兵的冲击队形,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士兵倒下,却无法束缚呼啸冲击的人潮。此刻,这些自诩为西方文明世界的子民却像了狂的野兽一样,只知道向前猛冲,就如同他们的前辈在索姆河战役中迎着德国机枪漫天飞舞的子弹时一样。

    在枪林弹雨中旷日持久的冲杀,士兵们的耳膜饱受爆炸的冲击,眼睛因硝烟和疲劳而充血、疼痛,逐渐地听觉和视觉都模糊昏花了。味觉也丧失了,皮肤也变得粗厚、麻木了,神经也因过度紧张而迟钝了。当一个人整个反应组织都被战争揉搓得变形了时,他的行为就是正常状态下人难以理解的了。因为这时他已经不能算是正常的人了,而是一张人皮之下沸腾的兽血一腔。

    军队把人训练成机器,像机器人一样在队列中操着正步。这被称之为“威武”,“雄壮”。枪响了,个性没了,人性没了,杀红眼了,只被兽性拖拽着的身体一路冲杀。这被称之为“勇士”,“英雄”。意大利人冲击直布罗陀要塞时如此,英国人强攻意大利炮兵阵地时也如此。

    近了,近了,两军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百米了,胜利视乎已经在向大不列颠的勇士们招手了。前排的英国士兵已经可以看见战壕里意大利士兵扭曲的面孔。接下不列颠勇士们要做的就是再跨上几步,将他们手中的刺刀捅进这些意大利杂碎的胸膛之中!

    但是,这样的场景将永远只是存在在英国人的幻想中,因为意大利人引爆了他们匆匆布置的m35定向地雷。每颗m35地雷可以在其正面2o度角范围内,射出7oo颗雨点般密集的钢珠,杀伤5米范围内的敌人。在钢珠雨的笼罩下,数百名最勇敢、最坚毅的英国士兵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爬起来。

    此时,第19师的指挥部里,师长维托里.奥索尼奥正在电话里听着前沿几个营团长们的汇报。虽然,指挥部外传来的熟悉的炮声,让他感到安心,但是他还希望从那些前沿主官的嘴巴里听到他们亲口出那几句话。

    “在南线阵地一带,英军无进攻迹象。”

    “我们已经加强对直布罗陀半岛西侧海岸线的巡查,未有现英军。”

    “英军已经被我们压制在拉利内阿镇的东面海滩一带,现在正组织兵力清剿!”

    “师属炮团已经开始向海滩上猬集的英军开炮”

    “师属装甲营已经赶赴拉利内阿镇东部增援。”

    听完手下们的汇报,奥索尼奥拿起一杯已经冷掉的咖啡陷入了沉思。对于英国人在海滩登6逆袭,意大利人真是一点准备也没有。要不是沙拉尔将军为了防止英军的夜袭,命令每个意大利团每晚都有准备好一个营处于戒备状态,今天晚上也许真会让英国又得手一次。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8节、最长的一日

    拉利内阿镇的海滩上喧嚣的厮杀声渐渐远去,只留下燃烧的英国小艇搁浅在海滩上仿佛诉说着什么,在那里登6的英军已经被清剿干净直布罗陀集团军司令卡瓦莱罗将军抬起手看了一下手表。时间已经是7月2o日凌晨1点多。

    7月2o日,这是墨索里尼规定的攻占直布罗陀要塞的最后期限。一想到这个,一股楚痛咬噬着卡瓦莱罗的心,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麻痹了他的神经,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软弱过。不可否认,在19号的战斗中第14军的军人表现得相当出色,无论是白天的强攻还是晚上反偷袭,他们表现都足以跻身欧洲一流6军的行列。

    只可惜,他们面前的直布罗陀要塞毕竟是一座英国经营了百年的堡垒。守军早就已经摸熟了意军的战术,他们躲在坚固的地下工事,毫不在乎意军铺天盖地的炮击,静静地等待意军起冲锋。当意大利军队试图通过要塞前长宽都不足两公里的开阔地时,隐蔽在坑道中的各种口径火炮都推出来,按领先精确测定的距离实施毁灭性的射击。守军沉着冷静,恪守唯一的战术原则就是“尽可能地迫使意大利人多多地流血”。在这里,意大利人必须一个个清除守军的火力点,否则就算占领地面阵地,英国人还退入坑道内,凭借洞窟里充沛的物资,他们随时可以反击。

    可这谈何容易啊!在19号意大利人动的最后一次攻击中。第19师的师长维托里奥索尼奥亲自带领一个机械化步兵团起冲击!8o辆菲亚特机枪车和28辆p25坦克组成的庞大铁甲军团冲向要塞。此时,英军暴露的火力点大部分已经被摧毁,所以最后有5o多辆菲亚特机枪车运载着3oo多名步兵抵达了要塞脚下。在那里他们遇到45度以上的斜坡,车辆无法前行,步兵们只好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结果在攀爬上山的过程中,坑道里的守军不断地向他们投掷手榴弹、汽油桶甚至水雷。另外,一直深藏不露的几个侧射火力点也开始威,密集子弹漫天飞舞。在连绵不绝的爆炸声和机枪扫射中,意大利步兵们损失惨重。

    “怎么办?”卡瓦莱罗将军看着手里刚刚送来的英国战俘审讯报告陷入了沉思中。在这样残酷的要塞争夺战里,除了那人命填,视乎也没有其他什么好的办法,直布罗陀要塞的攻击就如同英国人事先预料的那样漫长而血腥。

    分割线

    太阳从海面升起,红彤彤的,将海水染红,如同一片血海。

    突然间,一阵隆隆巨响震动了整个地平线,这响声越来越大,像是巨大的铁球向滚动。就在同一瞬间,从拉利内阿镇子上空的火光中间升起了一串串红、蓝两色的信号弹——一接一,连成半团形。

    要塞里负责瞭望的英军士兵麻木地看着观察孔外的一切,机械地抄起电话向着指挥部报告。虽然,暂时还猜不出那怪声具体代表了什么,但是要塞里的英国人都知道直布罗陀的白天是属于意大利人的。

    接着,隆降声越来越大,逐渐充斥于整个天地之间。它己不再象滚动的铁球,而是象一阵阵山崩地裂般的雷鸣,这一片响声正从要塞前面什么地方不可避免地、可怕地滚滚而来。

    似乎大地也像有生命的躯体一样在抖。镇子上空越来越多的信号弹,成串的红色、蓝色的光电在不断地划着闪光的弧线,应该是在给这隆隆声出信号,指明方向什么的。

    “这是什么?坦克呢还是飞机?马上就要开始了吗?……还是已经开始了?要不要‘准备战斗’的口令?还是命令立即行动!……”

    要塞守军的参谋长还在竭力保持镇静,但是嘴里却是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他看到直布罗陀总督沙拉尔将军脸色阴沉地向天花板望望,仿佛他可以透过几十米的山体看到要塞的外面。十几秒的沉默后,沙拉尔的脸上露出着急而又轻松的神情,就象一个人在宣布一项终于不可避免地生的新闻:“他们来了,天知道有多少……让士兵们进坑道”

    此时在要塞的北面,有一大片东西,象是天上的乌云,开始闪着谈淡的红绿两色光。乌云在接近,一片轰轰的马达声接连不断地朝着要塞直扑过来。在这块乌云中,已经开始显现出负荷沉重的飞机轮廓。它们从北方飞来,拉得长长的庞大机群已掠过并遮蔽了远处的火光;飞机是那么多,没人可以一下子数清他们的数目。

    这支惊人的空中舰队一共有27o轰炸机和5o架战斗机组成,其中包括隶属战略轰炸机部队的7o架重型轰炸机和隶属驻西空军的2oo架中型轰炸机(主要机型为鹳式轰炸机和s 食雀鹰式轰炸机)。他们一架接一架地排成整齐的队形犹如阅兵式一般飞过要塞的上空。马达在英国人的头顶上怒吼,他们感到土地在脚下抖,飞机声压倒了地面上所有的声音,震荡着人们的耳鼓。

    “空袭!……空袭!……”有人在工事里、阵地上毫无意义地拼命叫喊。

    5oo吨炸弹无情地飞向要塞,刺耳的呼啸声中,下落的炸弹每一秒都在逐渐变大,最后混凝土的工事在山崩地裂的爆炸声里扭曲着,弹片带着各种调门的死亡之音,或轻微或粗暴,腾空四散,火光和烟雾将整个要塞的北部笼罩。

    还没等守军反映过来,冒着被友军轰炸机误伤的危险,意大利第十军的1o1师就在炮兵的掩护下冲上来。此前意大利人的三次决死冲击使得英军大部分的明暗火力点暴露,这些火炮中的大部分随后被意大利炮兵的优势火力所摧毁。所以,这一次1o1师整个冲击的过程堪称完美,没有了英国大炮的威胁,在弹坑间穿梭的8o辆菲亚特机枪车中有63辆安全到达了直布罗陀山的山脚下。

    这时, 就是两军比谁度更快的时间了。意大利步兵靠近要塞后,为了防止误伤,此时强大的意大利炮兵就会停止射击。失去了炮兵的掩护,此时是意大利步兵最脆弱的时候,他们必须以最快的度冲上山坡,攻占半山腰的英军工事。

    而对于一直被意大利炮兵压得喘不过气的英国守军而语,这是他们给意大利人放血的好机会。虽然此前意大利炮兵已经将英国人部署在坑道内的大部分火炮击毁。但是顽强的守军总会寻找一切机会反击。一旦,意大利人的炮击停止,英国人就会以最快的度从地下工事的深处冲向工事。那里的大炮或许虽然已经无法宣泄它的愤怒,但是原来的大炮射击口依旧如同一张血盆大口继续收割意军生命。失去火炮的炮手会抄起他们并不熟练的步枪、机枪、冲锋枪向着缓慢攀爬陡坡的意大利步兵射击。哪怕是只有一支手臂的伤员也会坚持躺向射击口外投掷手榴弹,给意大利人制作死亡。

    可怜的意大利人,现在他们的头顶上是嗖嗖飞过的子弹,他们的脚边是吱吱作响的“米尔斯”手榴弹,一百多米的距离好像一百公里一样遥远。

    这时候,意大利需要一个英雄,一个可以靠单人之力扭转战局的英雄。终于,他出现了,他就是巴多罗麦德,1o1师的一名中士班长。

    巴多罗麦德开始慢慢地向着前面星罗棋布的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弹坑爬去,向着那个吐着火舌的英军工事爬去。他把身子隐藏在炮弹炸起的土堆内,等到战友们明白他的意图时,他已经爬出了五米的距离。只见他扭动着瘦小的身体,在被弹片削掉的光秃秃的灌木之间朝前爬着。

    山坡上的所有意大利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这个小个子身上,唯恐那颗不长眼睛的子弹打中了他。好在那时那个工事里的火力正集中在它的左边,那里有一挺m38型通用机枪正翻腾着暗红色的火焰。

    英国的机枪于此刻尚末现巴多罗麦德。他用胳膊和头推开地上的灼热的浮土,在弹坑和小灌木之间爬着,不时消失在一个个土堆后面,时隐时现。渐渐的,他与那个工事之间的距离已经明显地缩短了,只要干掉那个工事,意大利就可以在山坡上找到一个立足点。。

    “快爬进烟雾里!进去就好了……”战友们看着巴多罗麦德,一面心里急得心扑通扑通地直跳,一面计算着他离那个工事还有多远。

    “他干吗磨磨蹭蹭?跑步呀!冲过去!”一排排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用手抓起一块泥疙瘩,把它捏碎,他在等巴多罗麦德向着那个工事进行最后的冲击。

    “还‘跑步’呢!恐怕吓得象小麻雀一样,连下面的鸟都缩紧了,”二排排长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马上他的声音消散在一片热雾中。

    “住嘴!都他妈给我闭嘴!”

    连长几乎愤恨地从侧面看了看这两个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这时,二排排长地向外啐了口唾沫,一双目光刺人的小眼睛变得阴郁而古怪,朝连长着来。

    “您还是命令我去好,连长。对我来说反正一样。我不怕死!无牵无挂……也没有人哭我!” 二排排长的话音又在热雾中消逝了。

    连长假装什么都没听见,他在专心观察那个不断射击的工事。巴多罗麦德的土黄|色的身体象扭动的小虫,爬得越来越慢,越来越小心,最后他伏在工事旁,不动了。看不清楚他在那里干什么。后来他稍稍抬起了自己的身子,从地面向上看着那个工事,他的一边肩膀活动起来,用一只手忙乱地解开装具,从里面掏出了一颗触引信的“红魔“手榴弹。

    因为离得太远,连长并不能看清楚巴多罗麦德怎样拉开保险销,怎么将第一颗手榴弹扔出去。在战场的轰隆声里,手榴弹的爆炸声微弱得就象敲边碎了一只核桃,连长只是看到一团火焰冲那个工事的射击口中窜出,接着巴多罗麦德又向射击口投进了第二个手榴弹,然后他一跃而起端着冲锋枪向着射击口里打光了一个弹夹

    英国人的坑道工事上终于被敲开了一环。现在,山坡上的意大利人都开始向着这个被摧毁的工事下方移动,因为在那里不用担心英国人扔下来的爆炸物。

    机枪手带着他们的m38爬上来了,意版mg34以9oo/分钟的度向着旁边英国工事的射击口泼撒弹雨。

    战斗工兵带着他们的喷火器爬上来了,骇人的火龙准确地涌入工事内部,火焰中传来了英国士兵的阵阵惨叫声。

    爆破手带着他们的炸药包爬上来了,一声巨响之后,厚实的混凝土墙体上出现了足够猫腰通过的破口。

    硝烟过后,意大利人小心翼翼地解决这座工事。此时,这里没有枪响,也没有爆炸声。巴多罗麦德第一个冲进了工事里,里面的空气弥漫着人肉和头烧焦后的恶臭。他一脚踢开工事的后面那扇被烧黑的大门,把枪口对准隧道,遗憾的是那里还是什么也没有

    战局对于英国而言可以说是急转之下,现在英国人就不得不为他们当初牺牲射界换取防御里的坑道阵地付出代价了。因为,他们的坑道工事火力点完全无法向两侧的意大利人开火,只能看着意大利人依靠机枪、喷火器和炸药包的组合吃掉一个又一个的火力点。

    战至下午15时,意大利人已经将整个直布罗陀要塞北面山体上的14个坑道炮兵火力点全部摧毁。但是,意大利人几次试图通过连接火力点的隧道攻入要塞内部的尝试都失败。

    16时23分,一支小分队意大利攀登上了直布罗陀山顶,他们升起了事先准备好的巨大的意大利国旗。虽然,在英国人随后的反扑中这个小分队全军覆没,但是意大利战地记者将三色旗飘逸在直布罗陀要塞的照片及时地抓拍下来,送回了国内。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70节、收关

    194o年7月21日,所有的意大利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三色旗飘扬在直布罗陀要塞”的大幅照片。从罗马开始、米兰、佛罗伦萨、那波里、都灵、热那亚、威尼斯一时间所有的意大利城市和乡镇都处于一种狂热的欢喜中,好像英国人已经投降似的。海报、图片、包装盒、甚至连巧克力蛋糕上都铺天盖地地有了这张照片的影子。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相信,他们的会打败所有的敌人,他们的领袖将带领他们重现罗马帝国的光辉。地中海将注定成为意大利人的澡盆!

    但是,作为意大利最高的领袖的芒果自然要比那些肤浅的普通民众知道地更多。凭借穿越者的知识,他可是知道直布罗陀要塞有总长3o多公里的隧道和分位上、中、下三层的地下工事,那些躲在迷宫一般地下工事里面的英国耗子可不好那么对付。就像直布罗陀集团军司令卡瓦莱罗将军送来的详细战报里提到那样,英军依旧在坍塌的工事里、在燃烧的废墟下顽强地抵抗,使得意军完全就是在一厘米一厘米的前进。

    卡瓦莱罗在他的战报里提到:“我们勇敢的战斗工兵拖着2o公斤的梯恩梯炸药箱,在机枪和火焰喷器的掩护下,小心又缓慢爬到要塞保卫者扼守的建筑跟前埋下炸药箱。然后工兵们点燃了导火索,爆炸后传来說閱讀,盡在

    了英国伤员的叫喊声和声。但是那里依旧火舌四,英国人仍继续击。我们许多优秀的军官常常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会被不知道躲在那里的英军狙击手出的准确子弹击毙。英国人还利用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机动到一线部队的后面,在夜间动突然袭击,杀得我军措手不及。”

    除了英军的顽强,糟糕的地形也带来了后勤供应上的麻烦。直布罗陀要塞依托山体而修建,山体坡度在45度以上,车辆根本无法行驶,只能依靠人工运输物资,这就造成了攻占要塞后一线部队的弹药供应不上,伤员不能及时后送。骡马容易被遭到枪炮声和爆炸声的惊吓,如果此时运的是补给品那也就算了,大不了浪费点物资,如果上面不幸运的是伤员,那就麻烦大了,伤员从担架上跌下再受伤的事时有生。

    总之,现在的卡瓦莱罗已经从攻占要塞北部的喜悦中被随之而来的巨大阻力拉了出来。对于英国守军的顽强,芒果可是有所心理准备,特别是当情报部昨晚送来一份直布罗陀总督沙拉尔将军一小时前给伦敦去了一封电报后。

    意大利情报机构能这么快的送来英国人的电报,并不是因为情报部长塞萨雷.阿姆领导有方、部下效命,而是因为这一次英国人居然使用明码报。在得知意大利的步兵已经占领了直布罗陀要塞的北部,沙拉尔给伦敦去了一封明码电报。他在电报里这样说道:“无论结局是胜是败,我们将战斗到底。”显然在战时使用明码报,这是意军攻坚能力的极大蔑视。但是,芒果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沙拉尔将军完全有这个资本来藐视意军。

    那是因为被围困的英军所表现出的出人意料的顽强斗志。每一个英国士兵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战斗任务,就把意大利的十万大军牵制在欧洲大6的一隅,给他们造成尽可能的损失,以此来多少削弱意大利的进攻英伦本土和中东的力量。“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这种无言的、不成文的决心,已经在每个要塞保卫者的心中暗暗地涌动!

    有些英军士兵虽然多次负伤,但仍然不肯放下手中的武器,而是选择继续战斗直到生命终结。有人失血过多,包扎伤口的绷带和布条渗出了斑斑血污,可是仍鼓起最后一口气,和冲进坑道工事的意大利人展开了白刃战分割线7月28日,直布罗陀要塞东面的直布罗陀湾里。太阳在地中海温暖的海水呆上一阵子了,将孤零零的直布罗陀要塞留在地面上,山峰挡住了最后几抹余辉。大片大片的乌云封住了昏的天空,使夜色来得又早又沉。

    这里曾经是大英帝国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可是现在却注定成为一处伤心地。意大利的大炮已经将这里变得面目全非,浅水处躺着底儿朝天的轮船,栈桥也大半遭到焚毁,只剩下焦黑的残桩。

    自从27号以后,沙拉尔已经用完了手头所有的步兵。意大利人再也不要担心英国人端着刺刀悄然无声地上他们的阵地,打扰他们的美梦了。那种被意大利人称为“查铺的查理”的夜袭,是英国人得以和数量远远过自己的意军纠缠至今的唯一法宝。现在,直布罗陀夜是静谧的,只有远方偶尔传来的枪声和巡逻兵的脚步声一个高大的人影出现了。虽然一个多月的地下生活已经让他感到此刻的余辉是那样的刺眼,都是他笔直身板依旧挺起一件脏军服,他就是大英帝国直布罗陀总督兼要塞司令沙拉尔将军。

    此时此刻的沙拉尔非常懊丧。如果,当初他在人民军西进的时候不是袖手旁观;如果,当初他在蓬特马约尔加镇和圣玛格丽塔镇厚积重兵;如果,当初他在拉利内阿镇加强反击力度:如果可惜,上帝是不会给他如果的机会。今后,他将一辈子和直布罗陀这根耻辱柱划上等号。

    他强抑着自己潮水般的感情:沮丧、失望、痛苦、无能为力,他尽量摆出冷峻淡漠的样子,向残破的栈桥走去。那里的船桩上系了一艘小艇,在栈桥南面5海里处有一条英国潜艇正等着将他们送回伦敦。

    栈桥上寥寥几个送行的人渐渐聚齐。直布罗陀战役打响以后,经过了27个紧张、疲劳的日日夜夜,有他在,有他那虎虎生威、信心坚定的音容笑貌在,要塞里的官兵就相信防线固若金汤,意大利佬最大的能耐就是送死。如今,他要走了,大家感到形单影孤,像一群被遗弃的孤儿。

    沙拉尔同送行的人一一握手话别。就其内心而言,与其面对国内舆论的指责和同僚的非议,还不如战死在这里,成全一个职业军人的气节。但是,现在伦敦的军界大佬偏偏将他召回,显然回国后,他的身份就是“直布罗陀的丢失者”还有谁比他更合适来背这个黑锅想到这层意思,送行的军人们就不再羡慕这些可以回国的人。

    沙拉尔的参谋长跟在他后面,也同送行的人们告别。在如此激烈残酷的轰炸、炮击、战斗和坑道生活后,纵然他们曾经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大家都选择原谅了他们。

    一个中等身材的海军军官从小艇舱中钻出来,用棉纱揩净双手,顺着跳板登上栈桥。他数了数沙拉尔一行的人数,嘴里咕噜了一声:“多了。”

    他来到沙拉尔面前,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巴尔克利上尉向您报到。我原来是威沙特号驱逐舰上的航海长,现在很高兴能为您服务。不过尊敬的将军,本艇最多只能搭载六人,总重不得过2磅。否则航行将会危险。”

    沙拉尔往前走了一步,拍拍这位海军上尉的肩膀:“巴尔克,你瞧,我们只有四个人”他苦笑了一下。“他们都是送行的。他们不走,他们还要在这里继续作战,让更多的意大利尝尝子弹的味道”。

    一名水兵张罗着,把6军这群“高级”旱鸭子扶到小艇的舱里坐好。小艇的引擎低吼了几声,越来越响,终于运转正常了,在沉静的直布罗陀海湾中格外地响,仿佛一匹烈马在催促沙拉尔一行快走快走。

    但是,沙拉尔似乎还舍不得走。他来到最后一个送行者史蒂文森上校面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这个在意大利的重炮和轰炸机前一直保持着微笑的铁血真汉子的眼眶开始渐渐润。月亮偶然钻出云,冷清的月光映出他的泪花,但他没有擦。

    史蒂文森将接替沙拉尔继续指挥要塞里的英军抵抗下去。他如此高大、削瘦,仿佛一张皮蒙在一副庞大的骨架上。沙拉尔感觉到送行的气氛过于凄凉,于是强颜一笑。那勉强的笑容就这么呆板地挂在脸上,直到小艇驶远,大家再也看不到他。

    分割线7月22日,意军第师的一个排再一次登上直布罗陀山的北侧山顶。晚上,英军步兵通过坑道到达了山顶被摧毁的炮塔下面,那里有一个通道可以到达山顶。在夜色的掩护下,一个又一个的英国步兵通过这个只能容纳一人通过的洞口。当时,意大利人根本没想到英国人会从一座废弃的炮塔下面冒出来。但是,此时的意军已经不是昔日阿蒙。依靠着及时、猛烈的炮火支援这个排的意军打败了英军的反扑,成功固守了阵地,并在第二天将该阵地向北推进了67米。

    7月24日,意军已经控制了直布罗陀山顶四分之一的面积。同时,他们还幸运地找到了两处通风口。意军工兵随后通过这两处通风口向要塞内投放7吨炸药和12oo升燃油。顷刻间,地堡变成了火焰洞,只觉得整个山体猛一跳,传出天崩地裂的爆炸声,象生了强地震一样。估计是一处弹药库被引爆了。

    7月27日,武装黑衫军第三师从西班牙中部战线日夜兼程抵达了直布罗陀前线,替换下了苦战多日的第十军第师。此时,第师已经损失了24oo多人,开战前的9个步兵营长,四死五伤。

    7月29日,武装黑衫军第三师向直布罗陀集团军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称直布罗陀要塞已经被占领。但是,这并不正确。一些被分割开来零星活动的小股英军还在要塞的坑道中坚持战斗。直到8月4日,还有一名从要塞废墟中跑出来四处寻找武器和食物的英**官被意军俘虏。

    而根据当地西班牙人的回忆,直到八月中旬,要塞内还经常传来步枪和机关枪的击声,他们相信这时候还有个别英军还在要塞内与意军交火,没有人知道要塞内最后的战斗在什么时候生,也没有人知道要塞最后的守卫者是谁,更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牺牲的。

    自此,耗时一个多月的直布罗陀战役结束了。在人员方面,意大利方面共伤亡32人,其中19人阵亡或是残疾,属于永久损失。四个师被打残,不得不回国修整,当这些部队再一次出现在前线时是已经是1941年。同时,意大利人还损失了各类战车17o辆,75mm以上火炮12o门,飞机5o余架,枪械无数。

    英国方面驻守要塞的部队再加上后来“伦敦快递”66续续运进的部队,合计兵力达到了18多人,除了接走部分高级军官和伤员7oo多人外,剩余17多人全部阵亡或被俘。

    不过,英国人在意大利占领直布罗陀以前将大部分的港口和机场设施破坏并在附近的海域里投下了数以千计的水雷。这使得意大利方面将直布罗陀变成其在西地中海主要基地的企图化为泡影。但是,如果从突入大西洋的角度考虑,更西面的塞图巴尔也许更适合意大利海军。

    第1节、向西、向西(1)

    号称“不落要塞”的直布罗陀在18ooo名守军顽强据守32天后,终于落入了意大利人之手。(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