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部分阅读
一装甲军(下辖第2装甲师、第4、第185机械化步兵师)两个军组成,总兵力为7万多人,拥有坦克和突击炮7oo多辆,压制火炮7oo多门。
负责守卫马特鲁的第四印度师,该部队是一支由英国人、锡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组成的混合部队。该师由3个步兵旅和3个炮兵团及支援部队组成,总兵力在14ooo左右。英军人的步兵师人数不算多,但是装备精良,特别是炮兵火力比一向自我标榜“大炮兵主意”的苏联人还要多。第四印度师拥有两个炮兵团和一个反坦克炮兵团,合计拥有36门18磅、36门25磅炮和48门2磅反坦克炮。另外,师属骑兵团有28辆坦克和44辆装甲车。
经过了2天的行军后,第十集团军的前锋第二装甲师抵达了马特鲁外围。战斗先在距离马特鲁以南14公里的一个隘口打响。按照梅赛的命令,第二装甲师试图通过这个隘口迂回到马特鲁以东,彻底截断马特鲁和亚历山大之间的联系。自从战争爆之后,英国人脚底抹油,转进百里,意军追之不及。这次,梅西可不想再让这条大鱼给逃跑了。
m14/38坦克185马力的气冷柴油机“突突”地吐着黑烟,驱动着14吨的车体沿着狭窄的山间道路前行着,岩石和骆驼刺常常使他们的行慢得如同爬行。在坦克的两旁是随行的步兵,步枪被随意地靠在他们的肩上,好像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去参加一场轻松的狩猎比赛一样。根据空军的侦查,现在在意大利人的地图上,最近的英国人还在5公里以外。于是参加迂回的意大利人相信,当他们出现在英国人的身后时,一定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震惊。
如果意大利人能把时钟调早几个小时,他们就能看到隘口两侧丘陵上的英军士兵在黑暗中醒来。他们默默地享用着他们的早餐,他们一边吃熏猪肉,一边喝漂着少量茶叶磨子的热茶。穆斯林士兵则吮着桔子汁,吃着美国人送来的灵肉。
在寂静的沙漠清晨,意大利坦克的轰鸣声早就惊醒了警觉的英国哨兵。待到坦克出现在哨兵的面前时,在坦克动机巨大的隆隆声中地面都在颤抖,哨兵低头看看面前的砂子正在轻轻的跳动着
“意大利坦克来了”,潜伏在最前沿的士兵一路小跑回来营指挥部报告情况,“十二辆坦克,步兵大概是有一千人,还有。”
没等那是士兵汇报完毕,英军指挥官波尔斯中校一个箭步冲到了隐蔽部外。现在,望远镜里意大利坦克的模样越来越清晰,清晰都可以数清楚上面的铆钉个数了,少校心里狂跳一阵,他抓起了水壶咕咚咕咚几口就把一天的配给饮水都喝完了。
一分钟后——轰隆隆——几声巨大的爆炸声,让所有的耀武扬威的意大利战车全部停了下来,道路中间,烟尘弥漫,几个巨大的大坑出现在双方军人的面前,几辆意大利坦克浓烟滚滚,钢铁扭曲,歪斜着侧躺在坑里。
“有伏击,小心地雷”指挥坦克里加柏拉中校的话音未落,突然间在道路两侧的山谷里闪过几道白光,腾起几道白烟,数枚反坦克炮弹扎进了意大利坦克单薄的车体侧面装甲。其余的意大利坦克纷纷倒车避让,场面一片混乱。倒是一旁有几个步兵士官临危不乱,甩出几个烟雾弹,遮挡了英国炮手的视线。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2节、向东、向西(2)
当第十集团军的指挥官梅西将军得知马雷蒂的第二装甲师在隘口遭遇英军伏击后,他如坐针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他知道隘口的地形特征就决定了作为防御一方的英国人会占有很大的优势。从航空照片上看,整个隘口犹如一个杠铃,南北两头大,中间部分窄。在隘口中央的最狭窄处,东西宽度不足千米,而且隘口道路两侧怪石嶙峋极大地影响战车的行进度。再加上地雷的干扰,缓慢行军中的意军就犹如靶子一样。但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他想要全歼第四印度师的话,就必须冲过这个隘口迂回到马特鲁以东。
8 日下午,在梅西的严令下,意大利第二装甲师的坦克集群再一次动了冲向隘口的进攻。不过和第一次冲击相比,这次在他们的头顶是呼啸而过的24架轰炸机,在他们的身后是2个团72门重炮。当重炮和轰炸机反复地蹂躏了英军的阵地后,在嚎叫着的动机声和扬起的漫天尘沙下,涂着三色旗标志的意大利装甲战斗群开始起了新一轮的进攻。
为了保证这一次行动的成功,马雷蒂还特意从师属重坦克营调来了一个连14辆p252型坦克。这款坦克与老款最大的区别是用一台更安全的柴油动机替代了易燃的汽油机。另外,在新款坦克扩大了的炮塔里还增加了一名炮长,使得车长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指挥。
此时,意大利坦克犹如沙子,隘口就像一个沙漏,每一粒沙子只有通过最瓶颈的地方才能抵达最后的目标。每一个参与进攻的意大利士兵都很清楚,英国人是不会让他们轻易通过那个隘口中央最窄处的。
意军进入隘口没多久,不出所料,英军的25磅炮、2磅反坦克炮和各种步兵武器开始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好像刚才意大利人猛烈的炮击和轰炸机完全就是徒劳一般。隘口两侧英国人打地很顽强,哪怕自己已经处在意大利坦克的射程范围内,他们也绝不放弃装弹、瞄准、开火,直到被意大利人击毁为止。
领头的一辆p252型坦克先被命中,在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中炮塔直接被从车上掀飞,然后重重地砸在地面上。车队后面的菲亚特机枪车里,有些意大利步兵还没有来得及跳下车就被炽热的穿甲弹打穿了身体。。
遭遇伏击后,因为这一次意军是有备而来,所以他们表现明显要比昨天的好得多。意大利坦克炮塔开始旋转起来,黑洞洞的炮口后面车长正仔细地寻找着目标,炮长迅地调整着射击角度,装填手将炮弹送入炮膛,然后三个人的努力化为射向英军阵地的催命炮弹。
搭载重机枪的菲亚特战车也开始向着英军阵地射击,毫米枪弹象一条凶猛的火龙直扑而去。火舌舔到阵地前沿的掩体,那些装满泥土的沙袋立刻就被子弹撕开,沙土和破碎的布片四处飞扬,可怜的掩体眨眼间就散了架,打得里面的英军血肉横飞。
意大利步兵则利用战车的火力支援下车作战。他们一边在弹雨和烟柱间穿梭,寻找隐蔽物,一边寻找机会回击英军。还有一些步兵下车后飞快地取下背后的工兵铲,疯似的在地面上挖掘工事。
一分钟后,配属给进攻部队的8门自行迫击炮开始怒吼。
三分钟后,后方的师属炮群开始轰击英军阵地。
可就这着个时候,师长马雷蒂却下令撤退了。于是,意大利炮兵在攻击部队和英军阵地之前打出了一道烟雾墙,攻击部队可靠带着战友们的尸体缓缓地退出了隘口
“师长,为什么撤退啊?我们都快攻上去了”刚刚从火线上退下的团长斯丹法诺上校第一时间冲到师指挥部。
“这样硬冲不是个办法”, 马雷蒂俯身看着地图,看也没看斯丹法诺上校一眼。
“师长,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保证两个小时内肃清隘口两侧的英军。”斯丹法诺上前一步,大声争辩到。
马雷蒂还是保持着他的姿势,看着地图,淡淡地说:“不用了。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但是作为一名军官必须减少部下们不必要的伤亡。”
斯丹法诺知道马雷蒂可是一员猛将。当年在西班牙时,有一次他们的部队遭到人民军的突袭。马雷蒂端着一挺机枪,一边开火一边从他的营房中跳出来;当他被子弹打穿肺部倒下时仍在开火。“今天师长是怎么了”, 斯丹法诺一边低估着一边无趣地离开了师指挥部。
夜幕降临,为七月的北非沙漠带来了难道的凉爽。一队意大利步兵悄悄地离开了营地,他们人均负重2o公斤沿着崎岖难行的小道向北急行。他们是以第二装甲师侦察营为主体的一支步兵部队。作为一支为了在阿尔卑斯山区作战而准备了二十多年的军队,哪怕是装甲师这样的部队里的步兵也接受了良好的山地渗透作战训练。
现在,他们将沿着隘口的南边悄悄地攀上了制高点,然后设法溜过分布于山背之后的英军哨所,从防御者的后方摸进了马特鲁以南的平原沙漠里。通过研究地形,马雷蒂决定通过渗透战术来夺取他凭借强力所未能夺取的东西。
而对于战场另一头的英国人,白天苦战两场已经使得他们筋疲力尽。再加上意大利人整夜不断地骚扰性炮击和不时传来的坦克马达声,让隘口两侧的英国守军高度紧张,他们的手牢牢地捏紧手里的武器,他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隘口里的乱石路,担心着下一分钟,意大利的装甲大军就会再一次冲杀而来。至于,自己的后方吗很抱歉,英国人要操心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顾不过来了。甚至,当第二装甲师的步兵向一个山背之后的英军哨所投掷手榴弹时,他们还以为这是意大利的炮弹落在那里了。
大约花费了四个小时后,第二装甲师侦察营已经出现在英国人的身后。紧接着,他们动了突然袭击。先倒霉是一支运输给养的英军后勤车队,在开往马特鲁的公路上,大约1oo 名英军官兵还没搞清楚情况就连同他们运输的给养稀里糊涂地就成了意军的俘虏。意大利人幽灵般的出没在己方阵地的后面这个消息使得英军内部像炸了锅似的一片混乱,惊慌情绪不可遏制地传染开来。
尽管仍有一些部队在坚守阵地,但是大部分几个小时前还在顽强阻击意军的锡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惊恐万状,他们开始抛下他们的英**官闻风而逃,还有一些人就从此下落不明,一去不返。
看到英军防守部队处于崩溃的边缘,英军指挥官波尔斯中校尽管暂时还搞不清白意军的战斗决心,但他估计接下来意军应用纵深突破的战果,对他的部队进行迂回包围,而能延缓意军攻击势头的最佳计划就是是对其前锋的侧翼实行回击。
于是波尔斯面对着退中的印度部队大喊:“我们一起转身回去把敌人踢跑,把我们的山头夺回来!我将在最前线和你们在一起,谁要看到我逃跑,请向我开枪!”。很快,在包括波尔斯中校在内的一批英**官带领下,他们向渗透到战线后面的意大利人起了反击。
从战术上说,这样的反击对于当时的英军是唯一的选择。但事实上因为锡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脱离了工事保护后表现出的战斗力低得惊人,再加上反击在凌乱中匆促组织、6续进行,也未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反倒在意军的半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构成的强大火力中一些本来保留了较好战斗力的部队被打残。
当太阳再一次烘焙这北非这片沙漠时,隘口两侧的丘陵上已经是另外一副模样了。障碍物、掩体、工事都已经不复存在,遍地是受损的武器碎片。意大利人拿着高音喇叭用他们生硬的英语略带讽刺地喊道:“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不用怀疑,你们可以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我们会按照《日内瓦公约》对待你们”
在隘口的南面出口,2oo多名英国人、锡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正在意大利士兵的看押下,垂头丧气地向西而行。意大利人为他们的战友挖掘了坟墓。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阿拉伯人则在战场的四处到处游荡,寻找战利品。
在马雷蒂的陪同下梅西登上了隘口的制高点,远处的港口、城镇、机场尽收眼帘。在场的意大利人都知道,深入英军腹地的坦途已经扫清干净,而马特鲁里第四印度师已经被切断了后路。
晚上力争再赶出一个2ooo字的出来
最后两天的,力争月更十万字的目标就要实现了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3节、向东、向西(3)
8月9号,“意大利坦克冲出隘口切断了马特鲁和亚历山大之间的6上联系”的消息被及时地送到了第四印度师的指挥部里。》出人意外的是,这条“爆炸性”的消息就如同一颗飞进帐篷的一粒沙子一样并没有让师长菲利普尼姆详细资料见_neme)感到太多的意外。虽然,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条消息意味着马特鲁已经被包围了,至少在6地上已经被包围了。
普尼姆不是一个迟钝的指挥官,相反作为一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和1924年奥运会射击项目的金牌得主,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的家伙。他的一切表现都源于一封几天前收到电报。就在意大利人的攻势刚刚开始时,普尼姆已经收到了西部沙漠部队指挥官理查德奥康纳中将的命令:“马特鲁的守军必须在意大利人进攻的时候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你们将作为帝国阻挡法西斯军队的第一道屏障,阻止、延滞意军的推进,尽可能多得牵制、削弱意军的攻击力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帝国需要你们用勇敢和牺牲证明你们的价值”。透过那些华丽的词藻,普尼姆早就读出了里面真正的含义马特鲁要做好准备成为一个要塞,一个孤零零地处于敌方战线一侧,被数万敌军包围的要塞!
就在号称“不落要塞”刚刚沦陷不久的时候,奥康纳中将居然又提出了要塞防御法。奥康纳和他的参谋们的脑子是不是集体让驴踢了?或是吃了什么过期罐头?
不是,当然不是!那么奥康纳中将究竟是为何出此下策呢?这还要从岌岌可危的北非战局说起。
194o年夏天的北非战局对于英国人而言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兵力不足。在不列颠岛直接面临入侵德军可能的情况下,奥康纳的增兵申请永远是不会被伦敦的大人物所理睬的。而同时战场对面的梅西已经拥有的兵力是他的两倍,而且意大利人正源源不断地继续向北非运来部队和给养。
看着手里这丁点可怜的兵力,要想稳定千疮百孔的战线,英国人可以打的牌只有两张。一张是机动防御(也是我们熟知的运动战):英军可以大踏步地回退,缩短己方的补给线,拉长对方的后勤线,再择机反击。这样做会带来一好一坏两个直接后果。好的结果是英军可以凑出一支规模可观的机动兵力。坏的结果是意军可以高歌猛进,轻松占领英军放弃大量的地盘。
不知道当饱受德国轰炸机蹂躏的英国民众看到一座又一座的埃及城市落入意大利人之手,他们脆弱的神经是否可以经得起这样的打击。也不知道下院的爵士们是否回又一次起对丘吉尔相的不信任投票。
再说有了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就等于拥有胜利吗?奥康纳可不敢打包票。在开战后与意大利人交手的一系列小规模边界战斗中,意大利装甲部队的装备优势和针对性训练可是让英国人吃了不少亏。特别意大利人的p系列坦克,更是使得英军坦克部队达到了谈p色变打得程度。
那么,选择机动防御就有可能导致一种生概率不小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是英国民众会在报纸上看到意军攻城略地的赫赫武功,相信这对于英国民众低落的士气会是个不少的打击。而另一方面在野战攻防战中英军宝贵的机动兵力被意军重创乃至全歼。到头来只怕丢了地盘又打败仗,两头都没着落
最后出于稳妥的考虑,老道的奥康纳选择打出一招“牵制、消耗、反击”的组合拳。以第四印度师和其他的步兵部队固守重要城镇(往往也是交通要衢),牵制大量意军并依托阵地大量杀伤意军。再以第七装甲师为主力的机械化部队进行反击。
奥康纳参考了4ooo法军在加贝斯港依托要塞牵制2个意大利步兵师的经验,认为以第四印度师防守马特鲁至少可以牵制4个意大利师的兵力。那么第七装甲师展开反击时获胜的机会就会增加不少。
既然横下心来死守,普尼姆从七月底第四印度师撤退到马特鲁后,就开始敦促他的部下加进防御工事的修筑。在花费了大约两周时间后,第四印度师在马特鲁修筑了一道长28公里,纵深达9公里的环线防御带。在环线防御带上英军布置了蝮蛇型铁丝网和反坦克壕。在反坦克壕的上面加盖了木板,铺上黄沙,使得入侵者难以做的事先现。为了更长时间的固守马特鲁,普尼姆还给他的部队定下了四个原则。
1、不放弃任何阵地。
2、守军要通过不断的夜间巡逻来控制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
3、不遗余力地加固工事和障碍物。
4、准备一支强有力的机动部队,对突入阵地的意大利人进行反击。
在具体的防御计划里,普尼姆将整个防线分成环线防御带。第一道防线,也称为“红线”,在那里主要是地雷和各种障碍物。负责守卫红线的部队要阻止意军攻入纵深地带。
“红线”的后面两到三公里的地方是第二道防线,也称为“蓝线”。 负责守卫蓝线的部队要死死地缠着入侵到那里的意军。同时,普尼姆也会在意大利人侵入到蓝线时,投入他强有力的机动部队三个步兵营和一个坦克团。
在蓝线的后面是第三道防线,也称为“绿线”,一旦意大利攻到那里,普尼姆只能调集一支由司机、文书、炊事员等勤杂人员组成的部队进行最后一搏。如果他们失败,普尼姆就只好下令炸毁港口和仓库,以免资敌。
整个计划看上去不错,那么效果如何呢?至少,在意大利人没有打过来之前,除了上帝没有人知道。
今日两更了,离“月更十万字”的目标还有最后的4ooo多字。明天休假在家,一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更新任务。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4节、向东、向西(4)
在意大利6军、空军正在北非的沙漠里向东高歌猛进的时间,意大利海军却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了西边的大西洋。于是,一支庞大意大利舰队开始抵达西班牙南部的港口。这支舰队包括航空母舰朱塞佩.米拉格利亚号、现者号、水牛号,战列舰加富尔号、凯撒号以及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6艘、4艘运输舰、6条登6舰、油轮4艘等组成。
这支庞大的舰队的目的地是非洲大6西北岸外火山群岛加那利群岛,那里曾经的u艇加油点和“伦敦快递”起点。现在,它是西班牙内格林政府的驻地。当然意大利人选择攻占加那利群岛不是为了给佛朗哥打工,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意大利海军突入地中海的一个立足点。
庞大的舰队顶着风浪以12海里的时向西南行进,大西洋上狂风骇浪让习惯了地中海这个“澡盆子”的意大利水兵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大海的暴戾。不过,阴云密布的恶劣天气也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空中的侦察机将无法有效观察海面,这使得意大利舰队可以在英国人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航行近千海里,于月6日凌晨3点1o分,悄悄地出现在加那利群岛东北方。
这时舰队里最忙碌的人就是运输舰上的机械师们,他们在登6艇上爬上爬下,进行着最后的机械检查。同时,水手们也会开始检查船舷两侧的吊杆它们负责将登6艇从运输舰上送到海面。
7月非洲沿海的空气闷热而又潮湿,稍微一动就会汗流浃背。舰队指挥官伊亚金诺已经下达了“灯火管制”的命令。在充斥着恶臭的船舱内,士兵们光着膀子坐在床上,有的在打牌,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家信。饭厅里则挤满了海军6战队的士兵们,或在听留声机,或在看其他人狂舞乱跳。大家看上去心情都不错。一个小道消息已经在6战队队员中传开:加那利群岛的守军数量相当的有限,而且基本上的都是人民军的残兵败将。
而此时,负责指挥登6作战的6战旅旅长巴多罗麦没有他的部下那么轻松。他神情严肃,,手扶栏杆,看着西南面的大海,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烟。巴多罗麦上校已经度过25年职业军人生涯,生就一副刚毅的面孔,行动起来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可是这一次不同,他们的目标不是马耳他、不是科西嘉,是这个三周前他才第一次知道的加那利群岛。一切都没摸到头绪,心里不免七上八下。
两小时后,军舰桅杆上的瞭望哨瞥见远处有几个黑影,就像一座座漂浮在海面上的金字塔。舰队向右急转弯,开始与海滩平行航线。吹来的微风,对在海上航行了几天的人来,令人心旷神怡的。无数爽警惕的眼睛注射着这片平静的海面,不知道接下去会生什么。
东方的天空一片鱼肚白。旅长巴多罗麦吃完早餐后夹着烟从烟雾缭绕的住舱出来,想到甲板上透透气。副官连忙追上抵给他一份最新的情报,情报里早上的航空侦察仍然不见英军踪影。
“莫非英国人在耍某种诡计?”,巴多罗麦感到自己的眼皮在跳。
就在这样一种令人压抑的气氛中,登6部队朝预定登6地点——特内里费岛上的“蓝滩”和兰萨罗特岛上的“红滩”前进。
8月7日早晨6点4o分,从3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战斗机和16架攻击机准时出现在群岛的上空,他们只遇到岛上很稀疏的高射炮火。于是,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向登6海滩周围的目标地区扫射,投弹。意大利人用25o公斤的和机枪的扫射将岛上的英国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叫醒,告诉他们“意大利人来了”。
在飞机轰炸之后,岛上又一次恢复了平静。但是这难得平静没能持续多久就被雷鸣一样的炮吼打破。加富尔号、凯撒号32的主炮吐出橘红色的火舌,照耀着灰蓝色的海面。这已经是这个弹丸之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第二次被战列舰级别的主炮蹂躏了。炮弹划过干净的天空,留下几道明亮的弧线朝兰萨罗特岛和兰萨罗特岛飞去。两分钟后,在战列舰隆隆的炮声后,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主炮也开始加入了这场大合唱!
无论是在兰萨罗特岛还是兰萨罗特岛,意军都还没有现英军岸防火力有反击的迹象。很明显,英国要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要么他们已经放弃了抵抗。才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后,所有的运输舰都安全地进入预定海域,船舷两侧的吊杆开始放下一条条的登6艇。
“登6部队请注意,登6部队请注意,换乘开始!”运输舰的扩音器里传出海军6战队士兵们期待已久的出命令。身穿绿色亚麻质军装的6战队士兵们在甲板上排好队,他们身上挎着步枪或冲锋枪,腰间挂着子弹盒和手榴弹,背上还有一个塞满补给品沉重的背包。然后沿着舰身两边的软梯,一个接着一个爬到已经被放入海面的登6艇中。 然后这些缓慢的登6艇将把6战队的棒小伙送到对面的海滩上。
在整个航渡的过程中,没有飞舞的炮弹、没有升腾的水柱、没有炫目的火光,除了登6艇动机“突突”的声音,什么也没有。但是,意大利人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睛。登6艇在水里打转,找不到正确方向在哪里,军官们声嘶力竭地传达命令,但水手不知道他们应该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当第一批登6艇织成功向海岸上冲去时,又有不少船只在运输舰的周围打转。最后,所有的船只总算挣扎地靠近海滩。当登6艇好不容易靠近海滩了,放下跳板,6战队员就一窝蜂涌入齐腰的海水中,更本没有什么“队形”、什么“相互掩护”的概念。可以没有一个士兵真正按指挥顺顺当当地上了岸。不过,惊讶的意大利人地现海滩上居然没有一个敌人向他们射击,好像整个岛上无人居住似的。
8时5o分,营长出信号:“登6成功未遇抵抗”。
一个小时后,登6舰抵达的“红滩”和“蓝滩”,满载着补给品或是拖曳着大炮的卡车从登6舰的船头驶入了这两个火山岛的沙滩上。
旅长巴多罗麦在旗舰加富尔号上看到整个登6过程如此顺利,长长地松了口气,对身边的参谋人员:“我们成功了。我以为我们搞砸了,没想到他们比我们搞得更差,上帝保佑我们。”
最初,按照意大利人的计划,他们在两个岛上分别派出一个营的登6部队,他们的任务并不是要急着向内6推进,而是在滩头建立一道防线,确保滩头不受盟军反击的威胁。这样就可以掩护后续部队顺利登6,使物资上岸后有一个可供处理分配的空间。
但是,如此顺利的开局使得巴多罗麦改变了计划,他命令每个营留下一个连看守滩头阵地,营主力越过滩头防线向岛内深处推进。考虑到守军可能已经在公防,巴多罗麦让他的部队放弃沿公路推进的办法,而是直接在丛林中横穿整个岛屿。
加那利群岛上肥沃的火山土和温和的气候使得岛上的植被非常的茂密,意大利士兵不得不砍开丛林,跳进沼泽,渡过激流,在比人还高的热带植物中挣扎前进,各单位各自为战,艰难地向港口和城镇推进。根本拉不成一条直线。他们一边喊一边骂,看见一点影子就开枪。
8月9日下午,6战队第1营终于到达特内里费岛飞机场。显然,守卫机场的人民军没有料到意大利人会从他们背后的丛林中冒出来,一交火就阵脚大乱,大部分人选择了逃跑。意大利人迅地占领机场,此时机场周围一片狼藉,人民军的锅子还挂在熄灭的柴火上面,冒着热气,未吃完的食物散落放在桌上。
在逃跑之前,人民军既没有破坏设施和各种物资,也没有炸毁机场跑道。他们丢下许多步枪、机枪、卡车、压路机、水泥搅拌机、弹药、汽油以及大量啤酒和食物。附近有一座小型,一座修理厂,几乎都完好无损。机场上的4架桑德兰水上飞机也成为了意大利人战利品。
战后,通过对人民军战俘的审讯,意大利人得知加那利群岛的岸防设施在上次盟军登6时已经被摧毁,现在也一直没有恢复。而且群岛上的兵力也的确很薄弱。特内里费岛只有4oo多名人民军守备队,另外还有英国海军航空的飞行员和地勤3oo多人。唯一另外的兰萨罗特岛。一周前,一支7oo人的“自由法兰西”部队刚刚被运上岛来,据守是来替换岛上的英国部队的。现在,这支法国部队应该和另外的3oo名英军在岛上的阿雷西费镇(rrecife)里,静静地等待着第二营的光临。
深夜还有一更,保证完成月更十万的目标。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5节、向东、向西(5)
七、八月的罗马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酷热少雨。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个时候芒果会将办公地点从罗马的威尼斯宫转移到凉爽宜人的阿尔卑斯山间别墅中。而今天,芒果不得不回到威尼斯宫,因为他将在这座宫殿里接待一名贵宾德国元希特勒。
芒果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二战爆后只有墨索里尼跑去德国拜会希特勒,求他拉自己一把,就从没有希特勒跑来罗马拜会墨索里尼的事情。看来,随着意大利军队的节节胜利和北非石油的大量开,历史生了巨大的变化,希特勒越来越器重意大利这个盟友了。
“哦,我尊敬的元,请允许我再一次对您领导贵国在波兰和法国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示祝贺”
“哦,我尊敬的领袖,请允许我再一次对您领导贵国在西班牙和北非取得的炫目胜利表示祝贺。”
两位独裁者就在这样互相的恭维中开始了这次关系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命运的会谈。芒果知道希特勒是个天才的演家,哪怕是在这样会谈中,所以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翻译的转述。在整个会议的前半程,希特勒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他滔滔不绝向在场的每一个人展示他的演天赋。芒果把希特勒这种演讲称为“催眠”,希特勒可以一口气讲了好几个小时,炫耀德国的强大和他自己早期的非凡经历。翻译平淡如水的腔调又那么容易使人入睡,渐渐地芒果的上下眼皮子就开始打架了,哪怕他接连不断地往自己的胃里灌浓咖啡。
在这样浪费了会议的一大半时间后,希特勒终于开始将话题转移的正题上来。但是出乎芒果的预料,希特勒提出的第一个议题既不是正打得如火如荼的不列颠空战,也不是已经秘密展开的对苏作战准备,而是在意大利的犹太人问题。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他们的贪婪举世公认,他们象吸血鬼一样压榨其他民族的财富,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铜板都是其他民族血泪的结晶。而贵国政府的《移民法》被这群无耻的犹太人利用,成为了他们逃脱惩罚的通道。所以,我们政府希望贵国可以站在轴心集团的大局出,为了全欧洲人民的利益修改《移民法》,限制犹太人用压榨其他民族获得的财富躲避正义的处罚!”
芒果听了希特勒的话,心里泛起了嘀咕“靠,您老人家绕了半天,不会就是为了这么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吧?”
不过,既然人家希特勒从柏林大老远赶到意大利就提出了这么一点点小小的要求,热情好客的意大利人怎么会不同意呢?
于是,芒果笑容满面地:“这个,尊敬的元,您也知道对于我们这样的君主国修改现行的法律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不过,我可以向您承诺我国政府会尽快减少犹太移民的配额,直至彻底杜绝犹太人的入境。对目前在我国境内的犹太移民,我们也已经制定了一个“劳动改造”计划。现在,北非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而我们本国的意大利公民又不愿意去那些艰苦的地方工作,我们极度需要这些犹太劳动力。”
听到这样的回答,希特勒还是相当满意的。在他看来让这帮该死的犹太佬去北非的大沙漠里干苦力,最后活下来的机会估计和在西伯利亚的劳动营里政治犯差不多。只可惜,德国的殖民地都丢了,不然这位德国元也是很乐意把犹太人送到坦桑尼亚修铁路去。
当然,“犹太人的处理问题”不过是两位独裁者会谈的“开胃小点”。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两位独裁者开始讨论这次会议的重点“如何对付不识抬举的英国”。芒果相信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的阻挡,只要动用十个师希特勒就可以征服英国。但是,现在为了跨过这条最狭处只要34公里的海峡,希特勒不得不屈尊来到罗马找芒果帮忙。
希特勒先向芒果介绍了德国空军对英轰炸的最新情况。他欢欣鼓舞地告诉芒果:“自从7月1o日,我们英勇的德国空军和英国人展开大规模的空战后,我们正在逐步走向胜利。就在8月3日,我们的飞行员就击落了49架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即将来的的总攻日里,我们的空军会把所有英国飞机炸毁在机场上或是击落在空中。”
对于希特勒的乐观,作为穿越者的芒果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打算在这一刻将德国朋友的美梦打破。不过,他还是打算拉希特勒一把,毕竟如果让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缓过气来,无论对德国还是意大利都不是好事情。所以他最后还是提出了派遣意大利空军远征军协助德军作战的建议。
“尊敬的元阁下,我们意大利空军的轰炸机部队自从开战后一直没有机会参加过高强度的对抗,无论是在直布罗陀还是在北非,他们的对手总是很弱。所以我一直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对英国的轰炸,从而对现代空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知道伟大的德国空军是否愿意和意大利空军一起并肩作战?”芒果的这席话完全符合希特勒的口味,低调、恭谦,还带着一点请求的语气。
对强大的意大利轰炸机部队,这位一向高傲的元在言语间不经意地流露出了的羡慕。这支曾经在柏林上空撒过“小广告”,现在又拥有数百架“四巨兽”的强大力量如果能够加入不列颠空战一定能迅结束和英国人的战争,那对于已经开始向目光投向东方更广阔生存空间的元而言绝对是件好事。所以元很快答应了芒果的请求。
“另外有一个小问题,希望元能够帮忙。”芒果又开始打他的小九九,“我们轰炸机部队中的远程护航战斗机从贵国引进的福克F87,使用的是戴姆勒-奔驰公司的dB动机。现在,奔驰公司动机产量不足,导致福克公司的战斗机产量上不去。所以(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
负责守卫马特鲁的第四印度师,该部队是一支由英国人、锡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组成的混合部队。该师由3个步兵旅和3个炮兵团及支援部队组成,总兵力在14ooo左右。英军人的步兵师人数不算多,但是装备精良,特别是炮兵火力比一向自我标榜“大炮兵主意”的苏联人还要多。第四印度师拥有两个炮兵团和一个反坦克炮兵团,合计拥有36门18磅、36门25磅炮和48门2磅反坦克炮。另外,师属骑兵团有28辆坦克和44辆装甲车。
经过了2天的行军后,第十集团军的前锋第二装甲师抵达了马特鲁外围。战斗先在距离马特鲁以南14公里的一个隘口打响。按照梅赛的命令,第二装甲师试图通过这个隘口迂回到马特鲁以东,彻底截断马特鲁和亚历山大之间的联系。自从战争爆之后,英国人脚底抹油,转进百里,意军追之不及。这次,梅西可不想再让这条大鱼给逃跑了。
m14/38坦克185马力的气冷柴油机“突突”地吐着黑烟,驱动着14吨的车体沿着狭窄的山间道路前行着,岩石和骆驼刺常常使他们的行慢得如同爬行。在坦克的两旁是随行的步兵,步枪被随意地靠在他们的肩上,好像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去参加一场轻松的狩猎比赛一样。根据空军的侦查,现在在意大利人的地图上,最近的英国人还在5公里以外。于是参加迂回的意大利人相信,当他们出现在英国人的身后时,一定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震惊。
如果意大利人能把时钟调早几个小时,他们就能看到隘口两侧丘陵上的英军士兵在黑暗中醒来。他们默默地享用着他们的早餐,他们一边吃熏猪肉,一边喝漂着少量茶叶磨子的热茶。穆斯林士兵则吮着桔子汁,吃着美国人送来的灵肉。
在寂静的沙漠清晨,意大利坦克的轰鸣声早就惊醒了警觉的英国哨兵。待到坦克出现在哨兵的面前时,在坦克动机巨大的隆隆声中地面都在颤抖,哨兵低头看看面前的砂子正在轻轻的跳动着
“意大利坦克来了”,潜伏在最前沿的士兵一路小跑回来营指挥部报告情况,“十二辆坦克,步兵大概是有一千人,还有。”
没等那是士兵汇报完毕,英军指挥官波尔斯中校一个箭步冲到了隐蔽部外。现在,望远镜里意大利坦克的模样越来越清晰,清晰都可以数清楚上面的铆钉个数了,少校心里狂跳一阵,他抓起了水壶咕咚咕咚几口就把一天的配给饮水都喝完了。
一分钟后——轰隆隆——几声巨大的爆炸声,让所有的耀武扬威的意大利战车全部停了下来,道路中间,烟尘弥漫,几个巨大的大坑出现在双方军人的面前,几辆意大利坦克浓烟滚滚,钢铁扭曲,歪斜着侧躺在坑里。
“有伏击,小心地雷”指挥坦克里加柏拉中校的话音未落,突然间在道路两侧的山谷里闪过几道白光,腾起几道白烟,数枚反坦克炮弹扎进了意大利坦克单薄的车体侧面装甲。其余的意大利坦克纷纷倒车避让,场面一片混乱。倒是一旁有几个步兵士官临危不乱,甩出几个烟雾弹,遮挡了英国炮手的视线。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2节、向东、向西(2)
当第十集团军的指挥官梅西将军得知马雷蒂的第二装甲师在隘口遭遇英军伏击后,他如坐针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他知道隘口的地形特征就决定了作为防御一方的英国人会占有很大的优势。从航空照片上看,整个隘口犹如一个杠铃,南北两头大,中间部分窄。在隘口中央的最狭窄处,东西宽度不足千米,而且隘口道路两侧怪石嶙峋极大地影响战车的行进度。再加上地雷的干扰,缓慢行军中的意军就犹如靶子一样。但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他想要全歼第四印度师的话,就必须冲过这个隘口迂回到马特鲁以东。
8 日下午,在梅西的严令下,意大利第二装甲师的坦克集群再一次动了冲向隘口的进攻。不过和第一次冲击相比,这次在他们的头顶是呼啸而过的24架轰炸机,在他们的身后是2个团72门重炮。当重炮和轰炸机反复地蹂躏了英军的阵地后,在嚎叫着的动机声和扬起的漫天尘沙下,涂着三色旗标志的意大利装甲战斗群开始起了新一轮的进攻。
为了保证这一次行动的成功,马雷蒂还特意从师属重坦克营调来了一个连14辆p252型坦克。这款坦克与老款最大的区别是用一台更安全的柴油动机替代了易燃的汽油机。另外,在新款坦克扩大了的炮塔里还增加了一名炮长,使得车长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指挥。
此时,意大利坦克犹如沙子,隘口就像一个沙漏,每一粒沙子只有通过最瓶颈的地方才能抵达最后的目标。每一个参与进攻的意大利士兵都很清楚,英国人是不会让他们轻易通过那个隘口中央最窄处的。
意军进入隘口没多久,不出所料,英军的25磅炮、2磅反坦克炮和各种步兵武器开始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好像刚才意大利人猛烈的炮击和轰炸机完全就是徒劳一般。隘口两侧英国人打地很顽强,哪怕自己已经处在意大利坦克的射程范围内,他们也绝不放弃装弹、瞄准、开火,直到被意大利人击毁为止。
领头的一辆p252型坦克先被命中,在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中炮塔直接被从车上掀飞,然后重重地砸在地面上。车队后面的菲亚特机枪车里,有些意大利步兵还没有来得及跳下车就被炽热的穿甲弹打穿了身体。。
遭遇伏击后,因为这一次意军是有备而来,所以他们表现明显要比昨天的好得多。意大利坦克炮塔开始旋转起来,黑洞洞的炮口后面车长正仔细地寻找着目标,炮长迅地调整着射击角度,装填手将炮弹送入炮膛,然后三个人的努力化为射向英军阵地的催命炮弹。
搭载重机枪的菲亚特战车也开始向着英军阵地射击,毫米枪弹象一条凶猛的火龙直扑而去。火舌舔到阵地前沿的掩体,那些装满泥土的沙袋立刻就被子弹撕开,沙土和破碎的布片四处飞扬,可怜的掩体眨眼间就散了架,打得里面的英军血肉横飞。
意大利步兵则利用战车的火力支援下车作战。他们一边在弹雨和烟柱间穿梭,寻找隐蔽物,一边寻找机会回击英军。还有一些步兵下车后飞快地取下背后的工兵铲,疯似的在地面上挖掘工事。
一分钟后,配属给进攻部队的8门自行迫击炮开始怒吼。
三分钟后,后方的师属炮群开始轰击英军阵地。
可就这着个时候,师长马雷蒂却下令撤退了。于是,意大利炮兵在攻击部队和英军阵地之前打出了一道烟雾墙,攻击部队可靠带着战友们的尸体缓缓地退出了隘口
“师长,为什么撤退啊?我们都快攻上去了”刚刚从火线上退下的团长斯丹法诺上校第一时间冲到师指挥部。
“这样硬冲不是个办法”, 马雷蒂俯身看着地图,看也没看斯丹法诺上校一眼。
“师长,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保证两个小时内肃清隘口两侧的英军。”斯丹法诺上前一步,大声争辩到。
马雷蒂还是保持着他的姿势,看着地图,淡淡地说:“不用了。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但是作为一名军官必须减少部下们不必要的伤亡。”
斯丹法诺知道马雷蒂可是一员猛将。当年在西班牙时,有一次他们的部队遭到人民军的突袭。马雷蒂端着一挺机枪,一边开火一边从他的营房中跳出来;当他被子弹打穿肺部倒下时仍在开火。“今天师长是怎么了”, 斯丹法诺一边低估着一边无趣地离开了师指挥部。
夜幕降临,为七月的北非沙漠带来了难道的凉爽。一队意大利步兵悄悄地离开了营地,他们人均负重2o公斤沿着崎岖难行的小道向北急行。他们是以第二装甲师侦察营为主体的一支步兵部队。作为一支为了在阿尔卑斯山区作战而准备了二十多年的军队,哪怕是装甲师这样的部队里的步兵也接受了良好的山地渗透作战训练。
现在,他们将沿着隘口的南边悄悄地攀上了制高点,然后设法溜过分布于山背之后的英军哨所,从防御者的后方摸进了马特鲁以南的平原沙漠里。通过研究地形,马雷蒂决定通过渗透战术来夺取他凭借强力所未能夺取的东西。
而对于战场另一头的英国人,白天苦战两场已经使得他们筋疲力尽。再加上意大利人整夜不断地骚扰性炮击和不时传来的坦克马达声,让隘口两侧的英国守军高度紧张,他们的手牢牢地捏紧手里的武器,他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隘口里的乱石路,担心着下一分钟,意大利的装甲大军就会再一次冲杀而来。至于,自己的后方吗很抱歉,英国人要操心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顾不过来了。甚至,当第二装甲师的步兵向一个山背之后的英军哨所投掷手榴弹时,他们还以为这是意大利的炮弹落在那里了。
大约花费了四个小时后,第二装甲师侦察营已经出现在英国人的身后。紧接着,他们动了突然袭击。先倒霉是一支运输给养的英军后勤车队,在开往马特鲁的公路上,大约1oo 名英军官兵还没搞清楚情况就连同他们运输的给养稀里糊涂地就成了意军的俘虏。意大利人幽灵般的出没在己方阵地的后面这个消息使得英军内部像炸了锅似的一片混乱,惊慌情绪不可遏制地传染开来。
尽管仍有一些部队在坚守阵地,但是大部分几个小时前还在顽强阻击意军的锡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惊恐万状,他们开始抛下他们的英**官闻风而逃,还有一些人就从此下落不明,一去不返。
看到英军防守部队处于崩溃的边缘,英军指挥官波尔斯中校尽管暂时还搞不清白意军的战斗决心,但他估计接下来意军应用纵深突破的战果,对他的部队进行迂回包围,而能延缓意军攻击势头的最佳计划就是是对其前锋的侧翼实行回击。
于是波尔斯面对着退中的印度部队大喊:“我们一起转身回去把敌人踢跑,把我们的山头夺回来!我将在最前线和你们在一起,谁要看到我逃跑,请向我开枪!”。很快,在包括波尔斯中校在内的一批英**官带领下,他们向渗透到战线后面的意大利人起了反击。
从战术上说,这样的反击对于当时的英军是唯一的选择。但事实上因为锡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脱离了工事保护后表现出的战斗力低得惊人,再加上反击在凌乱中匆促组织、6续进行,也未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反倒在意军的半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构成的强大火力中一些本来保留了较好战斗力的部队被打残。
当太阳再一次烘焙这北非这片沙漠时,隘口两侧的丘陵上已经是另外一副模样了。障碍物、掩体、工事都已经不复存在,遍地是受损的武器碎片。意大利人拿着高音喇叭用他们生硬的英语略带讽刺地喊道:“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不用怀疑,你们可以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我们会按照《日内瓦公约》对待你们”
在隘口的南面出口,2oo多名英国人、锡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正在意大利士兵的看押下,垂头丧气地向西而行。意大利人为他们的战友挖掘了坟墓。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阿拉伯人则在战场的四处到处游荡,寻找战利品。
在马雷蒂的陪同下梅西登上了隘口的制高点,远处的港口、城镇、机场尽收眼帘。在场的意大利人都知道,深入英军腹地的坦途已经扫清干净,而马特鲁里第四印度师已经被切断了后路。
晚上力争再赶出一个2ooo字的出来
最后两天的,力争月更十万字的目标就要实现了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3节、向东、向西(3)
8月9号,“意大利坦克冲出隘口切断了马特鲁和亚历山大之间的6上联系”的消息被及时地送到了第四印度师的指挥部里。》出人意外的是,这条“爆炸性”的消息就如同一颗飞进帐篷的一粒沙子一样并没有让师长菲利普尼姆详细资料见_neme)感到太多的意外。虽然,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条消息意味着马特鲁已经被包围了,至少在6地上已经被包围了。
普尼姆不是一个迟钝的指挥官,相反作为一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和1924年奥运会射击项目的金牌得主,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的家伙。他的一切表现都源于一封几天前收到电报。就在意大利人的攻势刚刚开始时,普尼姆已经收到了西部沙漠部队指挥官理查德奥康纳中将的命令:“马特鲁的守军必须在意大利人进攻的时候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你们将作为帝国阻挡法西斯军队的第一道屏障,阻止、延滞意军的推进,尽可能多得牵制、削弱意军的攻击力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帝国需要你们用勇敢和牺牲证明你们的价值”。透过那些华丽的词藻,普尼姆早就读出了里面真正的含义马特鲁要做好准备成为一个要塞,一个孤零零地处于敌方战线一侧,被数万敌军包围的要塞!
就在号称“不落要塞”刚刚沦陷不久的时候,奥康纳中将居然又提出了要塞防御法。奥康纳和他的参谋们的脑子是不是集体让驴踢了?或是吃了什么过期罐头?
不是,当然不是!那么奥康纳中将究竟是为何出此下策呢?这还要从岌岌可危的北非战局说起。
194o年夏天的北非战局对于英国人而言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兵力不足。在不列颠岛直接面临入侵德军可能的情况下,奥康纳的增兵申请永远是不会被伦敦的大人物所理睬的。而同时战场对面的梅西已经拥有的兵力是他的两倍,而且意大利人正源源不断地继续向北非运来部队和给养。
看着手里这丁点可怜的兵力,要想稳定千疮百孔的战线,英国人可以打的牌只有两张。一张是机动防御(也是我们熟知的运动战):英军可以大踏步地回退,缩短己方的补给线,拉长对方的后勤线,再择机反击。这样做会带来一好一坏两个直接后果。好的结果是英军可以凑出一支规模可观的机动兵力。坏的结果是意军可以高歌猛进,轻松占领英军放弃大量的地盘。
不知道当饱受德国轰炸机蹂躏的英国民众看到一座又一座的埃及城市落入意大利人之手,他们脆弱的神经是否可以经得起这样的打击。也不知道下院的爵士们是否回又一次起对丘吉尔相的不信任投票。
再说有了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就等于拥有胜利吗?奥康纳可不敢打包票。在开战后与意大利人交手的一系列小规模边界战斗中,意大利装甲部队的装备优势和针对性训练可是让英国人吃了不少亏。特别意大利人的p系列坦克,更是使得英军坦克部队达到了谈p色变打得程度。
那么,选择机动防御就有可能导致一种生概率不小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是英国民众会在报纸上看到意军攻城略地的赫赫武功,相信这对于英国民众低落的士气会是个不少的打击。而另一方面在野战攻防战中英军宝贵的机动兵力被意军重创乃至全歼。到头来只怕丢了地盘又打败仗,两头都没着落
最后出于稳妥的考虑,老道的奥康纳选择打出一招“牵制、消耗、反击”的组合拳。以第四印度师和其他的步兵部队固守重要城镇(往往也是交通要衢),牵制大量意军并依托阵地大量杀伤意军。再以第七装甲师为主力的机械化部队进行反击。
奥康纳参考了4ooo法军在加贝斯港依托要塞牵制2个意大利步兵师的经验,认为以第四印度师防守马特鲁至少可以牵制4个意大利师的兵力。那么第七装甲师展开反击时获胜的机会就会增加不少。
既然横下心来死守,普尼姆从七月底第四印度师撤退到马特鲁后,就开始敦促他的部下加进防御工事的修筑。在花费了大约两周时间后,第四印度师在马特鲁修筑了一道长28公里,纵深达9公里的环线防御带。在环线防御带上英军布置了蝮蛇型铁丝网和反坦克壕。在反坦克壕的上面加盖了木板,铺上黄沙,使得入侵者难以做的事先现。为了更长时间的固守马特鲁,普尼姆还给他的部队定下了四个原则。
1、不放弃任何阵地。
2、守军要通过不断的夜间巡逻来控制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
3、不遗余力地加固工事和障碍物。
4、准备一支强有力的机动部队,对突入阵地的意大利人进行反击。
在具体的防御计划里,普尼姆将整个防线分成环线防御带。第一道防线,也称为“红线”,在那里主要是地雷和各种障碍物。负责守卫红线的部队要阻止意军攻入纵深地带。
“红线”的后面两到三公里的地方是第二道防线,也称为“蓝线”。 负责守卫蓝线的部队要死死地缠着入侵到那里的意军。同时,普尼姆也会在意大利人侵入到蓝线时,投入他强有力的机动部队三个步兵营和一个坦克团。
在蓝线的后面是第三道防线,也称为“绿线”,一旦意大利攻到那里,普尼姆只能调集一支由司机、文书、炊事员等勤杂人员组成的部队进行最后一搏。如果他们失败,普尼姆就只好下令炸毁港口和仓库,以免资敌。
整个计划看上去不错,那么效果如何呢?至少,在意大利人没有打过来之前,除了上帝没有人知道。
今日两更了,离“月更十万字”的目标还有最后的4ooo多字。明天休假在家,一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更新任务。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4节、向东、向西(4)
在意大利6军、空军正在北非的沙漠里向东高歌猛进的时间,意大利海军却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了西边的大西洋。于是,一支庞大意大利舰队开始抵达西班牙南部的港口。这支舰队包括航空母舰朱塞佩.米拉格利亚号、现者号、水牛号,战列舰加富尔号、凯撒号以及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6艘、4艘运输舰、6条登6舰、油轮4艘等组成。
这支庞大的舰队的目的地是非洲大6西北岸外火山群岛加那利群岛,那里曾经的u艇加油点和“伦敦快递”起点。现在,它是西班牙内格林政府的驻地。当然意大利人选择攻占加那利群岛不是为了给佛朗哥打工,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意大利海军突入地中海的一个立足点。
庞大的舰队顶着风浪以12海里的时向西南行进,大西洋上狂风骇浪让习惯了地中海这个“澡盆子”的意大利水兵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大海的暴戾。不过,阴云密布的恶劣天气也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空中的侦察机将无法有效观察海面,这使得意大利舰队可以在英国人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航行近千海里,于月6日凌晨3点1o分,悄悄地出现在加那利群岛东北方。
这时舰队里最忙碌的人就是运输舰上的机械师们,他们在登6艇上爬上爬下,进行着最后的机械检查。同时,水手们也会开始检查船舷两侧的吊杆它们负责将登6艇从运输舰上送到海面。
7月非洲沿海的空气闷热而又潮湿,稍微一动就会汗流浃背。舰队指挥官伊亚金诺已经下达了“灯火管制”的命令。在充斥着恶臭的船舱内,士兵们光着膀子坐在床上,有的在打牌,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家信。饭厅里则挤满了海军6战队的士兵们,或在听留声机,或在看其他人狂舞乱跳。大家看上去心情都不错。一个小道消息已经在6战队队员中传开:加那利群岛的守军数量相当的有限,而且基本上的都是人民军的残兵败将。
而此时,负责指挥登6作战的6战旅旅长巴多罗麦没有他的部下那么轻松。他神情严肃,,手扶栏杆,看着西南面的大海,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烟。巴多罗麦上校已经度过25年职业军人生涯,生就一副刚毅的面孔,行动起来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可是这一次不同,他们的目标不是马耳他、不是科西嘉,是这个三周前他才第一次知道的加那利群岛。一切都没摸到头绪,心里不免七上八下。
两小时后,军舰桅杆上的瞭望哨瞥见远处有几个黑影,就像一座座漂浮在海面上的金字塔。舰队向右急转弯,开始与海滩平行航线。吹来的微风,对在海上航行了几天的人来,令人心旷神怡的。无数爽警惕的眼睛注射着这片平静的海面,不知道接下去会生什么。
东方的天空一片鱼肚白。旅长巴多罗麦吃完早餐后夹着烟从烟雾缭绕的住舱出来,想到甲板上透透气。副官连忙追上抵给他一份最新的情报,情报里早上的航空侦察仍然不见英军踪影。
“莫非英国人在耍某种诡计?”,巴多罗麦感到自己的眼皮在跳。
就在这样一种令人压抑的气氛中,登6部队朝预定登6地点——特内里费岛上的“蓝滩”和兰萨罗特岛上的“红滩”前进。
8月7日早晨6点4o分,从3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战斗机和16架攻击机准时出现在群岛的上空,他们只遇到岛上很稀疏的高射炮火。于是,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向登6海滩周围的目标地区扫射,投弹。意大利人用25o公斤的和机枪的扫射将岛上的英国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叫醒,告诉他们“意大利人来了”。
在飞机轰炸之后,岛上又一次恢复了平静。但是这难得平静没能持续多久就被雷鸣一样的炮吼打破。加富尔号、凯撒号32的主炮吐出橘红色的火舌,照耀着灰蓝色的海面。这已经是这个弹丸之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第二次被战列舰级别的主炮蹂躏了。炮弹划过干净的天空,留下几道明亮的弧线朝兰萨罗特岛和兰萨罗特岛飞去。两分钟后,在战列舰隆隆的炮声后,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主炮也开始加入了这场大合唱!
无论是在兰萨罗特岛还是兰萨罗特岛,意军都还没有现英军岸防火力有反击的迹象。很明显,英国要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要么他们已经放弃了抵抗。才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后,所有的运输舰都安全地进入预定海域,船舷两侧的吊杆开始放下一条条的登6艇。
“登6部队请注意,登6部队请注意,换乘开始!”运输舰的扩音器里传出海军6战队士兵们期待已久的出命令。身穿绿色亚麻质军装的6战队士兵们在甲板上排好队,他们身上挎着步枪或冲锋枪,腰间挂着子弹盒和手榴弹,背上还有一个塞满补给品沉重的背包。然后沿着舰身两边的软梯,一个接着一个爬到已经被放入海面的登6艇中。 然后这些缓慢的登6艇将把6战队的棒小伙送到对面的海滩上。
在整个航渡的过程中,没有飞舞的炮弹、没有升腾的水柱、没有炫目的火光,除了登6艇动机“突突”的声音,什么也没有。但是,意大利人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睛。登6艇在水里打转,找不到正确方向在哪里,军官们声嘶力竭地传达命令,但水手不知道他们应该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当第一批登6艇织成功向海岸上冲去时,又有不少船只在运输舰的周围打转。最后,所有的船只总算挣扎地靠近海滩。当登6艇好不容易靠近海滩了,放下跳板,6战队员就一窝蜂涌入齐腰的海水中,更本没有什么“队形”、什么“相互掩护”的概念。可以没有一个士兵真正按指挥顺顺当当地上了岸。不过,惊讶的意大利人地现海滩上居然没有一个敌人向他们射击,好像整个岛上无人居住似的。
8时5o分,营长出信号:“登6成功未遇抵抗”。
一个小时后,登6舰抵达的“红滩”和“蓝滩”,满载着补给品或是拖曳着大炮的卡车从登6舰的船头驶入了这两个火山岛的沙滩上。
旅长巴多罗麦在旗舰加富尔号上看到整个登6过程如此顺利,长长地松了口气,对身边的参谋人员:“我们成功了。我以为我们搞砸了,没想到他们比我们搞得更差,上帝保佑我们。”
最初,按照意大利人的计划,他们在两个岛上分别派出一个营的登6部队,他们的任务并不是要急着向内6推进,而是在滩头建立一道防线,确保滩头不受盟军反击的威胁。这样就可以掩护后续部队顺利登6,使物资上岸后有一个可供处理分配的空间。
但是,如此顺利的开局使得巴多罗麦改变了计划,他命令每个营留下一个连看守滩头阵地,营主力越过滩头防线向岛内深处推进。考虑到守军可能已经在公防,巴多罗麦让他的部队放弃沿公路推进的办法,而是直接在丛林中横穿整个岛屿。
加那利群岛上肥沃的火山土和温和的气候使得岛上的植被非常的茂密,意大利士兵不得不砍开丛林,跳进沼泽,渡过激流,在比人还高的热带植物中挣扎前进,各单位各自为战,艰难地向港口和城镇推进。根本拉不成一条直线。他们一边喊一边骂,看见一点影子就开枪。
8月9日下午,6战队第1营终于到达特内里费岛飞机场。显然,守卫机场的人民军没有料到意大利人会从他们背后的丛林中冒出来,一交火就阵脚大乱,大部分人选择了逃跑。意大利人迅地占领机场,此时机场周围一片狼藉,人民军的锅子还挂在熄灭的柴火上面,冒着热气,未吃完的食物散落放在桌上。
在逃跑之前,人民军既没有破坏设施和各种物资,也没有炸毁机场跑道。他们丢下许多步枪、机枪、卡车、压路机、水泥搅拌机、弹药、汽油以及大量啤酒和食物。附近有一座小型,一座修理厂,几乎都完好无损。机场上的4架桑德兰水上飞机也成为了意大利人战利品。
战后,通过对人民军战俘的审讯,意大利人得知加那利群岛的岸防设施在上次盟军登6时已经被摧毁,现在也一直没有恢复。而且群岛上的兵力也的确很薄弱。特内里费岛只有4oo多名人民军守备队,另外还有英国海军航空的飞行员和地勤3oo多人。唯一另外的兰萨罗特岛。一周前,一支7oo人的“自由法兰西”部队刚刚被运上岛来,据守是来替换岛上的英国部队的。现在,这支法国部队应该和另外的3oo名英军在岛上的阿雷西费镇(rrecife)里,静静地等待着第二营的光临。
深夜还有一更,保证完成月更十万的目标。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5节、向东、向西(5)
七、八月的罗马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酷热少雨。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个时候芒果会将办公地点从罗马的威尼斯宫转移到凉爽宜人的阿尔卑斯山间别墅中。而今天,芒果不得不回到威尼斯宫,因为他将在这座宫殿里接待一名贵宾德国元希特勒。
芒果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二战爆后只有墨索里尼跑去德国拜会希特勒,求他拉自己一把,就从没有希特勒跑来罗马拜会墨索里尼的事情。看来,随着意大利军队的节节胜利和北非石油的大量开,历史生了巨大的变化,希特勒越来越器重意大利这个盟友了。
“哦,我尊敬的元,请允许我再一次对您领导贵国在波兰和法国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示祝贺”
“哦,我尊敬的领袖,请允许我再一次对您领导贵国在西班牙和北非取得的炫目胜利表示祝贺。”
两位独裁者就在这样互相的恭维中开始了这次关系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命运的会谈。芒果知道希特勒是个天才的演家,哪怕是在这样会谈中,所以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翻译的转述。在整个会议的前半程,希特勒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他滔滔不绝向在场的每一个人展示他的演天赋。芒果把希特勒这种演讲称为“催眠”,希特勒可以一口气讲了好几个小时,炫耀德国的强大和他自己早期的非凡经历。翻译平淡如水的腔调又那么容易使人入睡,渐渐地芒果的上下眼皮子就开始打架了,哪怕他接连不断地往自己的胃里灌浓咖啡。
在这样浪费了会议的一大半时间后,希特勒终于开始将话题转移的正题上来。但是出乎芒果的预料,希特勒提出的第一个议题既不是正打得如火如荼的不列颠空战,也不是已经秘密展开的对苏作战准备,而是在意大利的犹太人问题。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他们的贪婪举世公认,他们象吸血鬼一样压榨其他民族的财富,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铜板都是其他民族血泪的结晶。而贵国政府的《移民法》被这群无耻的犹太人利用,成为了他们逃脱惩罚的通道。所以,我们政府希望贵国可以站在轴心集团的大局出,为了全欧洲人民的利益修改《移民法》,限制犹太人用压榨其他民族获得的财富躲避正义的处罚!”
芒果听了希特勒的话,心里泛起了嘀咕“靠,您老人家绕了半天,不会就是为了这么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吧?”
不过,既然人家希特勒从柏林大老远赶到意大利就提出了这么一点点小小的要求,热情好客的意大利人怎么会不同意呢?
于是,芒果笑容满面地:“这个,尊敬的元,您也知道对于我们这样的君主国修改现行的法律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不过,我可以向您承诺我国政府会尽快减少犹太移民的配额,直至彻底杜绝犹太人的入境。对目前在我国境内的犹太移民,我们也已经制定了一个“劳动改造”计划。现在,北非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而我们本国的意大利公民又不愿意去那些艰苦的地方工作,我们极度需要这些犹太劳动力。”
听到这样的回答,希特勒还是相当满意的。在他看来让这帮该死的犹太佬去北非的大沙漠里干苦力,最后活下来的机会估计和在西伯利亚的劳动营里政治犯差不多。只可惜,德国的殖民地都丢了,不然这位德国元也是很乐意把犹太人送到坦桑尼亚修铁路去。
当然,“犹太人的处理问题”不过是两位独裁者会谈的“开胃小点”。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两位独裁者开始讨论这次会议的重点“如何对付不识抬举的英国”。芒果相信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的阻挡,只要动用十个师希特勒就可以征服英国。但是,现在为了跨过这条最狭处只要34公里的海峡,希特勒不得不屈尊来到罗马找芒果帮忙。
希特勒先向芒果介绍了德国空军对英轰炸的最新情况。他欢欣鼓舞地告诉芒果:“自从7月1o日,我们英勇的德国空军和英国人展开大规模的空战后,我们正在逐步走向胜利。就在8月3日,我们的飞行员就击落了49架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即将来的的总攻日里,我们的空军会把所有英国飞机炸毁在机场上或是击落在空中。”
对于希特勒的乐观,作为穿越者的芒果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打算在这一刻将德国朋友的美梦打破。不过,他还是打算拉希特勒一把,毕竟如果让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缓过气来,无论对德国还是意大利都不是好事情。所以他最后还是提出了派遣意大利空军远征军协助德军作战的建议。
“尊敬的元阁下,我们意大利空军的轰炸机部队自从开战后一直没有机会参加过高强度的对抗,无论是在直布罗陀还是在北非,他们的对手总是很弱。所以我一直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对英国的轰炸,从而对现代空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知道伟大的德国空军是否愿意和意大利空军一起并肩作战?”芒果的这席话完全符合希特勒的口味,低调、恭谦,还带着一点请求的语气。
对强大的意大利轰炸机部队,这位一向高傲的元在言语间不经意地流露出了的羡慕。这支曾经在柏林上空撒过“小广告”,现在又拥有数百架“四巨兽”的强大力量如果能够加入不列颠空战一定能迅结束和英国人的战争,那对于已经开始向目光投向东方更广阔生存空间的元而言绝对是件好事。所以元很快答应了芒果的请求。
“另外有一个小问题,希望元能够帮忙。”芒果又开始打他的小九九,“我们轰炸机部队中的远程护航战斗机从贵国引进的福克F87,使用的是戴姆勒-奔驰公司的dB动机。现在,奔驰公司动机产量不足,导致福克公司的战斗机产量上不去。所以(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