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之龙套 > 三国之龙套 第 35 部分阅读

第 35 部分阅读

    不算大败亏输。

    第四十六章 相拒

    最近晕了,都没有注意到之前张合已经出现在武都了,所以陇西出现的是于禁

    夏侯渊不愧其名将之名,一万骑兵到了他的手里恐怕能顶三万骑兵用,全力发威之下,刘备军一不小心还被夏侯渊几乎无损的吃掉了两千多人,刘备军东西北三方的斥候全部被夏侯渊清理一空,这也就意味着刘备与凉州、陇西方向的蜀军以及归蜀叛军几乎完全失去了联系。幸好在此之前,刘备军的信使已经提前去联系魏延、赵云等人了,否则的话刘备军真的要难看了。

    除了夏侯渊开始行动之外,被曹操寄予厚望的于禁也终于展示出了名将的能力,先是用张苞在固山上阻挡曹军时用过的计策,骗蜀军攻进了营寨,然后用火攻狠狠的坑了蜀军一把。而,然后据营固守。由于于禁的大营已经经营了良久而且于禁早就有了火烧刘备军一把的打算,所以大火过后的于禁军大营仍旧坚固,再加上于禁本人又是奋不顾身亲临前线,因而几番攻击下来,蜀军竟然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算是刘备也有些忍不住,知道时间紧迫的刘备当即亲自披挂上阵,就要亲自率军攻击于禁军大营。刘备的这一举动无疑吓坏了刘营诸将,有道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虽然说刘备此时很可能还没有把自己的身份从需要亲自冲锋陷阵的弱小诸侯转变到只应该坐镇后方进行指挥的君主,但是他的手下们显然已经把他当做了君主,这种时候哪敢让刘备冒险啊。

    于是乎黄忠陈到等人跪地苦劝,只是刘备已经打定了主意的话就连诸葛亮等人都劝不了,他们这些人自然也毫无办法,反而只是徒惹刘备发怒而已。在众人苦劝不住,刘备就要亲自上阵的关键时刻,见刘备执意要出战而消失了片刻的法正终于换上了一身戎装出现在了刘备面前。

    法正的这一举动无疑令刘备大感惊讶,虽说这个时代的文士起码都能够舞两把剑花,都可以勉强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但是法正本人并不强壮,甚至说还有些体质偏弱,穿上全套的铠甲都会累个半死,更不用说冲锋陷阵了。因而平时哪怕是在行军途中,法正也是一身文士打扮,反正刘备也不会舍得让法正参战,有了问题也会第一时间把法正保护起来,自从庞统中流矢深思之后,对于法正这个麾下的首席谋主,刘备可是无比在意的。只是看今天法正这打扮……

    “孝直,这是何意?”刘备诧异的问道。

    “明公亲自参战,况小人乎?”法正一脸严肃的答道。

    听了法正的话,刘备自然明白这是法正在委婉的劝谏,也清楚要是自己真的亲自参战的话,法正必然也会跟上来,因而刘备只能够苦笑着说道:“罢了,冲锋陷阵自有精兵勇将前去,孝直还是与我观战吧。”

    刘备终归还是一个明君的,而法正又是极少数(诸葛亮都不行)能够劝得住刘备的人,所以刘备终究还是放弃了这个冒险的方案,改为自己亲自擂鼓助战。

    但就算是这样,蜀军的士气仍旧大增,而且他们本身又不可能知道刘备等人一直谨守的汉中可能危机的顶级机密,本来就因为北伐的势如破竹而士气高昂,因而一个个拼命一般的攻向了于禁军大营。

    面对蜀军不要命的攻击,首先傻眼的不是于禁,而是夏侯渊。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机动,骑兵名将夏侯渊自然分外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首先做的就是利用骑兵优势断了刘备的耳目,准备全军机动起来,寻找刘备军的破绽,伺机破敌。

    但是在刘备军不要命的猛攻之下,于禁军大营的状况却不由得夏侯渊不去担心。如果说夏侯渊的骑兵还在周围的话,刘备军为了防止被夏侯渊的骑兵突袭,自然只敢在大军的掩护下攻击于禁军大营的一面,要是夏侯渊骑兵远离的话,蜀军恐怕就会攻击于禁军大营的三面了。

    由于蜀军不要命的猛攻,就算是于禁亲自带领老兵防守都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夏侯渊可不敢赌骑兵主力走后于禁能否挡住肆无忌惮的刘备军的三面进攻。其实,夏侯渊也明白,于禁军之所以如此疲软实际上并不是于禁的能力问题,而是于禁麾下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只是无论如何,夏侯渊也不敢让于禁军大营被攻破啊。

    而为了防止大营被攻破,骑兵的主力就必须要留在这附近,如此一来夏侯渊的骑兵就相当于被钉在了这里,机动力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这自然不是夏侯渊乐意见到的。

    夏侯渊的战争哲学是速度速度速度,充分利用士兵的机动力,需找或者迫使敌军露出破绽,然后出其不意,攻敌所必救,从而一举克敌。要让夏侯渊定在这里打酱油,夏侯渊是一万个不乐意,因而在考量一番之后,夏侯渊留下了七千多人给郭淮,让郭淮继续出现在附近威胁刘备军的侧翼,防止刘备军集中全力攻打于禁军大营,而他自己则带了三千多精锐中的精锐,在刘备军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绝尘而去。

    如果说并不知道汉中的情况究竟败坏到了何种地步的刘备的心情是紧张而不失期望的话,终于在阳平关被曹军包围之前越过阳平关到达武都的张飞心中则充满了焦虑与烦躁。

    无论如何张飞是都不允许汉中有失的,不仅仅是因为汉中对于刘备而言实在是太过重要,还因为张飞的妻儿全部都在汉中!

    只是张飞虽然一心想要回师汉中,但是他的对手曹休、曹洪、张合、夏侯儒四人却非愚蠢之辈,前面三人不用多说,夏侯儒作为夏侯家的人夏侯尚的从弟本身也不是什么草包,虽然胆子可能小了一些,但却极有能力,一般人的武将还真未必会是他的对手。

    曹休这一路的曹军一共约有两万人,主将是曹洪,但实际的指挥者是比起曹洪更有能力的曹休,旗下又有张合这样的大将,哪怕是张飞军有近三万人,想要一举击溃这些人也并不容易。

    既然如此,张飞倒也不是没有想过留下部分人牵制主这股军队,主力感到阳平关于句扶一同破敌后直接去接南郑之围,只是这里事关刘备军的退路,自然不能够轻易送给曹操军,而且曹休等人显然也已经看破了张苞的企图,一路上对张飞军步步紧逼,却又偏偏不与张飞军决战,搞得张飞军痛苦不已。

    面对这种情况,烦躁不已的张飞忍不住操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鞭挞士卒。对于张飞的这种行为,刘备军势力中除了刘备关羽与张苞外还真的没有人能够劝得住,就算是几乎相当于张飞假子的邓艾也不行,更不用说根本就不想与张飞起冲突的马超了。不过与马超几乎只是混日子的表现不同,邓艾是真的在全意思考破敌之策。

    谁都不能够否认原来历史上邓艾的军事天才,但是天才也需要一步步成长的,尤其是在战争上,就算是读过再多的兵书,如果不能够亲身实践过,很难保证会有大用。邓艾如今就是一出处在把兵书与实战结合的时期,虽然已经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但是毕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战斗风格也没有经历足够的战火考验,所以自然也没有原来历史上智计百出阻挡姜维时的水准,而且对面的将领也的确难缠,就算是张苞法正都在这里也不可能立刻想出破敌之策,邓艾自然也一样。因而自从与曹洪军对峙起来之后,邓艾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围着曹洪军大营打转,寻找曹军的弱点。

    经过这么一找,邓艾还真的发现了曹军大营几处薄弱的地方,只是这些地方究竟真的是曹军的弱点还是曹军故意摆出来的破绽那就不得而知,除了曹军大营方向的弱点之外,曹军在大营布置上也有一定的问题。

    由于附近地形的缘故,大军能够布置的地方并不是很多,许多地方甚至只能够连山筑营,但是考虑到军队数量问题,又不可能尽是抢占高出,如此一来的话,要是蜀军能够抢占高处的话,无疑会占据极大的优势。

    邓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张飞之后,张飞倒并没有马上同意,因为这个方法久经战阵的张飞倒也不是没有想到过,但是这种方法恐怕耗时良久,而蜀军最需要的恰恰就是时间,要是不能够在曹军占据汉中前击败这股曹军,那么一切皆休。所以,比起这种好时可能太长的办法,如果可能的话,张飞情愿以牺牲三分之二的蜀军为代价,换取这场战斗的胜利。

    “除此之外,将军可有其他破敌之计?”在张飞烦躁的时候,邓艾的一句话坚定了张飞的主意。

    张飞忧心汉中的局势,邓艾也忧心啊,邓艾与张苞的感情暂且不谈,汉中的重要性也先不管,邓艾的母亲可是也随着张飞一家去了汉中的啊,这种情况下邓艾怎么能够不急?只是邓艾比起关心则乱的张飞来还多了一分冷静,知道这个时候只能够寄希望于这个笨办法了,所以还是向张飞提出了这个建议。

    一语惊醒梦中人。被邓艾提醒之后,张飞随即也恢复了冷静,认同的邓艾的计策,开始率领大军与曹军在一片山地间展开了争夺一个个制高点的相拒战,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双发真正的交战并不多,但是双方的主力却都不得不运动了起来,在一个个的山头不断转战,抢夺对于己方更加有力的位置,而在这个过程中,曹军的一大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曹军不同于张飞军,有着下边的支援,本身军粮充足,但是曹洪所部为了实现进攻的突然性本身所带的军粮却并不多,因而只要是蜀军开始向威胁着曹军粮道的方向移动,曹军就不得不转营跟进,防止被蜀军断了粮道。只是曹军所不知道的是,在蜀军主力与曹洪军对峙的时候,一支有邓艾率领的约三千多人的精兵,已经避过了曹军的耳目翻山越岭绕了一个大圈,向着曹洪军的后方前进。

    第四十七章 黄公衡之能

    汉中,南郑。

    当曹操的麾盖出现在南郑城下的时候,就算是黄权早有准备,就算是汉中守军已经被黄权做了动员,但所有人还是大吃一惊。

    黄权没有想到曹操会亲自来到这里,毕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曹操身为神州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同时也是一统中国再立新朝的人物,怎么看都不应该这么冒险的。

    只是曹操还是来了。

    黄权很清楚,曹操亲自前来代表着什么。

    一个人真的可能比十万人还可怕吗?如果要一个人与十万人战斗的话,自然会被轻易踩死,但是抛开只需要一个小兵就能够完成的厮杀,放到战略战术层面上,比十万精兵更加可怕或者说更加重要的人却非不存在,在汉末三国时期,郭嘉算是一个,贾诩算是一个,荀彧算一个,荀攸算一个,程昱、司马懿可能也各算个一个,法正算是一个,诸葛亮算是一个,刘备算是一个,周瑜算一个,孙权勉强算一个……而至于曹操自然而然也可以算一个。

    如果让此时的刘备选择是剿灭曹操的十万精锐还是杀了曹操本人的话,刘备无疑会选择后者,甚至说拿二十万精锐与曹操本人相比,刘备也会选择后者,概因为曹操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说此时的曹操真的横死在汉中的话,就算是刘备军准备的再不充足,也完全可以虎踞雍凉了,因为那时对于曹操的死亡完全没有准备的中原必然大乱,各种内外问题会同时爆发,曹操的继任者能够保住中原已经不错了,根本无暇顾及雍凉。

    只是这些毕竟只能够想一想而已,如今黄权的问题是曹操亲至所给南郑城带了负面效应。

    首先因为曹操亲自以身犯险,他手下本来就是精锐的士兵必然更加不惜性命,本来因为武都之战而受挫的士气必然会得到极大的回升。精锐的可怕之处并不仅仅体现在士兵战争经验丰富装备精良,士卒高昂的士气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当这高昂的士气变成不惜性命的勇气的时候,等待他们敌人的将是巨大的灾难。

    而比起曹军士气高昂来,曹操这个真正是名震天下的人物亲临南郑,对于南郑城原本士气就不算高昂的守军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个都蔫了一般,显然被曹操吓到了。守军尚且如此,民壮就更加不堪了,尤其是那些从关中逃到汉中的民壮,听到曹操亲至就差没有立马出城投降了,还好在此之前黄权分了五百张飞留下来的精锐当做督战队,即使稳住了这些人,这才没有闹出什么笑话。

    士兵的士气不高对于黄权而言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更令黄权担心的则是汉中有数的豪族的忠诚度问题,这个时代的豪族都有众多的家奴,而且必然藏有刀剑等武装的,要是万一他们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捣捣乱,乃至冲击城门的话,事情可就大条了。

    只是,令黄权郁闷的事,如今可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曹军气势汹汹的到达汉中之后,见到南郑城们紧闭,上面守卫森严,因而并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往城墙上射劝降信,信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刘备已经被灭,所以曹军才能够从容入汉中,对于守城军队而言,继续守下去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当然更没有守住的可能,如今曹公仁慈不想攻城导致生灵涂炭,所以你们这些守军还是长点眼色即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赶紧投降吧!

    凭着黄权的智慧自然看得出来所谓的刘备大军已败完全是一派胡言,但是黄权却并不能够指望所有人都跟黄权一样,到了这个时候还能够冷静分析,尤其是那些本来就相对于投靠刘备更希望投靠曹操的南郑大族的心思就更是难以把握。

    黄权明白,面对曹军突然出现的震撼以及曹军的攻心计,要是他再不做些什么的话,南郑必然不战自溃,因而他当即命令士卒大吼道:“我家主公早就料到汝等奸计,特设此局恭候曹公;算时日,如今我主公大军已下长安矣,汝等归路已断,长安、潼关已失,而我方张飞等将军的援兵不日就从武都、巴蜀赶到,到时候汝等死无葬身之地矣!吾等已在南郑设下房舍,曹孟德若是不忍你的手下白白丢掉性命的话,还请自缚来降吧,否则,大军及至,尔等悔之晚矣!”

    不愧是原来的历史上得到过刘备曹丕等两位帝王赞赏,最后无奈投奔魏国仍旧能够以降将之身坐上车骑将军之位的人物,一番话传出之后,不仅南郑城的军心立刻安定了不少,还令曹军的士气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下小范围的恐慌。

    南郑的将士自然不知道刘备是不是真的打了败仗,只是看到了曹军突然而至才以为刘备真的如同曹军所说的一般打了败仗,因而士气更加低迷的。

    但是南郑军将士不清楚的事曹军将士却十分清楚,自从曹操从武都撤退之后,他们这些主力可是根本就没有出过陇西与刘备军交手,而是一直在集中在郿县等地休整补充物资,等待随曹操进入汉中,比起南郑蜀军而言,这些人自然更清楚陇西乃至长安的守卫薄弱,毕竟他们才是雍凉的主力,而且如今又不在陇西长安等地,那些地方的防卫不空虚那才怪了呢!

    在这些曹军士兵眼中,如果说诱使曹军进入汉中,然后蜀军趁机占领长安后关门打狗,主力从长安、武都、巴蜀三方出兵围歼无处可逃的曹军才是蜀军最终的战略目的的话,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而听到南郑守军这么一喊话,曹军的士气自然陡降,许多本来对于这种冒险的奇袭就充满担心的士卒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慌乱。

    与曹军的士气陡降相对应的,则是南郑守军的士气的提升,大部分的南郑家族态度也变得中立起来,只是有些极其聪明的人还是看到了黄权话里的一个巨大的破绽。这个破绽并不是黄权漏掉的,而是就算是黄权也无法避免。这个破绽就是张飞长子与关羽长女的婚礼定在了汉中举行。如果说刘备真的早有准备布了这个局的话,又怎么会傻到把张飞关羽的家眷往这个最危险的地方送呢?更何况这场婚礼最重要的两个人张苞与张飞此时又在何方呢?

    不过幸好这么敏锐的聪明人还是少数,而且在曹军初至曹刘双方孰胜孰负还是未知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添乱,因而在黄权的欺骗下,南郑的军心民心大体上总算是暂时稳定了下来,当然比起这更重要的是,曹军的士气明显下降了。

    黄权很明白,向曹军这样远征突袭,最可怕的是最开始阶段他们的突然出现给予守军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刚刚找到目标的曹军的锐气,一旦战事僵持住,军队的军心士气必然更加衰弱,到时候只要操作得当的话,曹军一场大败恐怕不可避免。所以不论是出于等带援军的需要还是等待时机一举败敌的需要,黄权都要尽量消磨曹军的军心士气,延长城池守卫的时间,而很明显的,削弱曹军士气的事儿,黄权很轻易的做到了。

    “那就是黄公衡?”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发生的曹操向一个沿路收编的汉中降将问道。

    “秉曹公,那人正是黄公衡。”降将谦卑的弓着身在,在离着曹操有五步远的地方恭敬的答道,倒不是这员降将不想靠的在近一些,只是他要是真的敢再靠近一寸的话,估计许褚的钢刀会毫不客气的砍下他的头颅。

    “先有法孝直,后又黄公权,老天待刘玄德何厚耶!”听了降将的话,曹操不由感叹道。

    曹操很清楚,像是黄权刚才的那番话,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够想得出来的,在自己的大军压境之下,黄权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还镇定的进行了反击,几句话不仅振奋起了自己手下的士气,还一举抓住了己方的软肋,让己方士气大跌,这样的人,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人才。

    因而曹操自然忍不住感叹了一下。曹操很清楚,如果没有法正的话,刘备休想取得巴蜀,而如果南郑的守将不是黄权而是随便一个水平差一些的将领,说不定此时南郑也已经落入自己怀抱了,只是刘备的手下偏偏却有这样的人才,这有怎能不令曹操感叹呢!只是曹操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两个已经人才之外,刘备麾下还有两个才能不下于这两个人的人物,虽然此时还不出名,虽然未必有机会让曹操知道他们真正的厉害,但是等到了曹操儿子的时代,那两个人将会令天下都大吃一惊。

    “传令,全军就地驻扎休整,同时打造攻城器械,明天攻城!”曹操无奈的下令道。

    曹操深通兵法,十分清楚此时己方士气大降,又没有像样的攻城器械,这个时候还要攻击南郑的话,只会白白为黄权送功勋,为守城部队增加士气而已,所以曹操只能够等待明天攻城,哪怕他也知道明天刘备军的城防会更加的完备,但此时也只能够这样了。

    曹军暂时的退缩自然令城墙上一片欢呼,目送着曹军前去扎营,黄权知道,第一场交锋,自己赢了,虽然从明天开始,真刀实枪的考验即将开始,但是黄权本身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还有一种淡淡的兴奋。

    黄权也向建功立业的,虽然刘备对他足够重视,但是在表现出足够的能力来之前刘备手下的文武自然不可能服气黄权这么一个降将,甚至连信任都做不到,但是要是他能够在大厦将倾之际守住南郑城,乃至击败曹操的话,那么他黄权不仅能够一举成为刘备手下最重要的人才,同时也能够为自己正名,因而面对曹操这个大部分人都会惧怕的人物,黄权的心中却反而有了淡淡的兴奋!

    第四十八章 沔水之战(上)

    关于蜀军这个称呼的问题,刘备势力貌似自始至终都没有自称过蜀军,真要称呼的似乎也只能够称为汉军,小蛇之所以这么称呼只是为了方便区分而已,还请大家不要较真

    ——————

    沔水,在这个时代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的上游,汉江在汉中的部分都被称作沔水。由于历史的变迁,沔水在后世已经越来越不出名了,不过读过三国的人大都都对沔水北岸的一个城市沔阳还有所印象。

    沔阳,本来只是一座小城而已,却因为刘备在此晋位汉中王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到来后来诸葛亮、姜维等苦心修建的汉中防御重镇汉乐二城中的汉城,其实就是在沔阳,尤其是汉城,在重修之后甚至取代了自张鲁时代起就令敌人倍感头痛的阳平关的地位,成为了汉中西方的第一门户。

    如今的沔阳自然还没有被重修,仍旧只能够算是一个小城而已,自然阻挡不住曹军的进攻,于是乎曹军很轻松很轻易的攻下了这座城市,并以此作为进攻阳平关的基地,开始对阳平关发动了攻击。

    负责攻击阳平关的将领是曹操军名将徐晃,如果说此时的刘备是他一生中人才最多的时期的话,那么对于曹操而言,他却是从来都不缺谋士武将的,不过虽然曹操麾下人才不缺人才,但是真正顶尖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倒也不是多如牛毛的,至少说曹操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的话,也就是十来个人而已。而在这十来个人之中,徐晃绝对能够排在前五位。

    放这么一员大将前去进攻阳平关,曹操自然放心,更何况除了徐晃之外,还有张既以及大将徐商、吕建、张顺(三人都是史实人物,此张顺非水浒人物穿越)等人的辅佐,在曹操看来,让他们攻打一个小小的阳平关自然是手到擒来。

    只是不论是曹操还是徐晃都没有想到,阳平关要比他们想象中的要险要的多,而且由于地形的缘故兵力也不好铺展,曹军的兵力优势难以发挥,而与曹军相比算得上是兵微将寡的刘备军阳平关守将则是集中兵力恃险死守。在这种情况下,徐晃军的第一次进攻自然以失败而告终,而就在徐晃积极准备更加猛烈的攻击的时候,他收到属下斥候传来的一个令他感到有趣但一点儿都不可爱的消息。

    “禀告将军,在东北方向发现了一股三四千人的蜀军。”斥候禀报道。

    “喔?”徐晃小小的惊讶了一声,作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名将,他自然清楚在这个时候出现蜀军意味着什么。

    “具体情况呢?”徐晃问道:“他们在向我们这里移动?”

    “是的!”斥候答道。

    随即大帐里陷入了一片沉默,只是无论是斥候还是在营帐中的诸将都不敢出声打扰,因为他们都清楚,徐晃思考问题的时候最忌讳别人打扰。

    “吕建听令,命你带五千人马前去击溃这股蜀军!”沉默了一小会之后,徐晃缓缓地说道。虽然说这次曹军是轻装进发,根本就不用担心后方粮道的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粮道,但是就这么放任三四千人在身后蹦跶也不是一个好主意,不管怎么说,汉中毕竟是蜀军的地盘儿,要是这股蜀军沿途收拢士兵然后利用熟知地理的优势在关键时刻给曹军捣乱的话,也是非常棘手的,因而徐晃决定先击溃这支蜀军再说。

    要击溃这支蜀军,这是徐晃在听到这支蜀军的规模后第一时间就做出的反应,之所以要考虑那么久,是因为徐晃在考虑由谁来承担击败这支蜀军的重任。徐晃很清楚,能够从那个方向赶来的蜀军必然是避开了曹操的兵锋,而能够避开曹操兵锋的将领,要说没有一点水平,徐晃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既然如此,徐晃更加得小心应对了。由于阳平关比想象中的难对付,甚至恐怕需要用无数人命来填,在这种情况下,徐晃更加不允许自己有限的兵力在对付这股来路不明的蜀军时遭受到重大的挫折,如此一来将领的问题自然被摆在徐晃的面前。

    徐晃本人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徐晃有那个自信,就算是刘备亲至奈何不了他,只是如今重点是攻击阳平关,他本人又是一军主将,自然不能够轻易离开,除开徐晃之外,最合适的人就是张既,但是这个人徐晃显然不好命令,如此一来人选只能够从徐商、吕建、张顺以及徐晃的长子徐盖这四个人中选了。

    其中为了避免让人认为自己是任人唯亲,而且也是出于对自己有些半调子水准的儿子的不信任,徐晃第一时间把徐盖排除在外,于是人选就只剩下了徐商、吕建、张顺三人,这三个人都算不上什么大才,但也都有一定的能力,像是徐商相对擅攻、吕建比较稳重、张顺较为善守。

    因而在考虑了一下三人的能力之后,徐晃还是选择了一个稳妥的方案,命令吕建率军前去击溃这股蜀军。擅攻的人往往性急,至少徐商就十分性急,善守的人往往保守,而张顺就十分保守,想要让这两个去攻击蜀军危险性终归要比吕建大得多,在这种经不起损失的情况下,自然还是派遣一个稳妥的人率军出征比较好,交给吕建的话,至少就算是失败也不会大败。

    眼光比起徐晃来并不会相差多少的张既自然也明白徐晃这么做的原因,因而也只是用默认表示赞同,就这样,吕建这个三流之才终于得到独领一军的机会,而他的对手,则是一直在找机会歼灭一股曹军的张苞。

    对于曹军的监视,张苞自然是知道的,不过对此张苞到并不害怕,尤其是当张苞率军强渡沔水到达沔水南岸之后,张苞可以说是已经有些肆无忌惮,至于原因,很简单,沔水往南已经非常靠近大巴山了,周围更是大片山脉丘陵林立,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旦遇到曹军的大部人马的话,张苞完全可以带人直接入山,到时候就算是来十万人,也休想抓住张苞手下这支以賨人以及虎贲之士为主力的部队,要是曹军来小股人马的话,结果那还用说吗?

    除了已经近乎立于不败之地之外,渡过沔水之后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曹军本来就不算严密的监视网对于张苞所部已经完全失去了效果,直到张苞军与吕建所部隔水而遇。

    隔水而遇其实是一种比较坑爹的情况,尤其是在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敢首先发动进攻,以免被另一方半渡而击,造成惨败,当然了,如今的情况更加坑爹,因为就算是一方想要渡过沔水攻击敌人也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双方都没有足够的船只。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对峙自然只能够以对骂以及放一下未必会有效果的冷箭而告终,真正的大战是不可能打得起来的。只是这并不算多么令吕建郁闷,吕建真正郁闷的是,张苞军大骂了一阵之后竟然直接一头钻进了山里。

    这下子,吕建可有些抓瞎了。

    吕建不可能知道张苞的打算,更不会想到张苞敢这样招摇过市就是为了想要引出部分曹军然后伺机歼灭,更不会猜到张苞已经决定要拿他这五千人开刀。吕建现在纠结的是要不要去追张苞军。

    要是这个时候去追击张苞军的话,万一张苞军趁机半渡而击那怎么办?就算是张苞军不会半渡而击,要是他在山林里设伏那该怎么办?可是要是不追击难免又有些说不过去,毕竟吕建收到的命令就是歼灭这一股蜀军,而且一旦不跟上去的话,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曹军将完全失去对这一股蜀军的监视,到时候这一路蜀军向西去捣乱还好,要是直接向东去跑到徐晃军附近捣乱,那么丢掉的可不紧紧是他吕建的面子,有这么一股讨厌的苍蝇在附近乱转,徐晃的两万军队自然不能够全心全意攻打比想象中也坚固的阳平关,如此一来,他吕建的罪过可就大了。

    因而考虑再三之后,吕建还是做了一个稳妥的决定,拍了百余人充当斥候渡过沔水监视张苞军的行动,主力则暂时停在了沔水北岸一面待机一面大规模搜集渡河的船只。

    吕建的行为完全符合他的特点,稳重。不过对于此,张苞却全然没有意外之色,因为张苞明白在那种情况下还敢渡河追过来的人,绝对是百分之百的傻瓜,凡是有点儿智商的将领都不会做这种傻事。

    但是张苞相信,虽然此时的吕建足够小心,只要当他知道自己送给他的饵的时候,吕建就算是再小心也忍不住上钩的。只是现在显然还不是下饵的时候,此时张苞所做的便是留下朴宏带了百余名名賨人对付曹军派过来尾巴,自己则亲率大军向西行进。

    张苞的目的地是黄沙,那个地方本来算不得是一座城市,只是经过张苞的迁民之后,那里逐渐发展起来,聚集了不少人口,这也使得黄沙的规模有所发展,甚至刘备都有了在此筑成的念头,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动手而已。

    张苞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倒不是为了攻城拔寨,而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张苞推断出曹军西路军大本营的距离不算远又不算近,张苞军出现在这里的话,无疑可以好好撩拨一下曹操西路军,而如果能够在这里送给曹军一份厚礼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四十九章 沔水之战(下)

    难道有哪位大神推荐过这本书,最近竟然净增了六十多个收藏,这明显不科学,要知道一个月来这本书的收藏就没怎么变过的说……

    另外,今晚临时有活动,只能这样了。致歉。

    ————

    由于已至深秋,沔水的水势变得温柔了许多,再加上沔水本来就算不得宽广,这无疑就为张苞军编扎木筏渡河提供了可能,在到达黄沙南岸的时候,张苞便命令手下编造木筏,借着这边水势平稳亦渡的机会,张苞军开始了渡河。

    张苞军的行动本来就算不得隐秘,尤其是在张苞有意的情况下,张苞军在编扎木筏的时候就被吕建所部沿河派出的斥候发现了。听说张苞所部竟然胆大包天的想要渡河袭击黄沙,吕建顿时一凝神。

    黄沙被不被蜀军夺回对于曹军而言实际上是比较无所谓的,曹军本来带的物资并不多,西路军沿途夺取的物资也大都被徐要是晃带到了沔阳,所以黄沙充其量只是在曹军少量兵力控制下的一个军事前哨而已,战略位置倒也算不得突出,但是任由蜀军占据了黄沙的话,却终归是一个麻烦,在曹军没有足够的骑兵的情况下,后方有这么一支蜀军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

    所以,吕建一定要去歼灭这支蜀军——更何况这着蜀军正在准备度过沔水,要是能半渡而击的话,就算是傻瓜也能够取胜的吧,至少吕建是这么认为的。或许此刻他已经把自己的手下当做了楚国的大军,而把张苞所部当做了宋襄公带领的愚弱之师吧。

    情况似乎也正如吕建所想的那样,甚至说超出了吕建的预期,当吕建的人马马不停蹄的赶到蜀军渡河的地方时,吕建顿时大喜。

    应该说此时的情况完全超出了吕建的预期,因为此时蜀军刚刚有半数左右度过了沔水,而且显然这些蜀军并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不仅阵型稀稀拉拉,周围还堆了不少物资,虽然还隔着一段距离,吕建仿佛已经看到蜀军脸上的惊恐。

    大好机会,怎能错过!

    熟读兵书的吕建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正是对付蜀军的最佳时机,要是等蜀军全部跑过来之后,那么蜀军就成了背水一战的态势,到时候就不好对付了,此时趁蜀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更没有组织好阵型,正是破敌的大好时机,虽然不能够一举将所有的蜀军消灭,但是灭其半数兵力的话,也是一场大捷,至于剩下的蜀军,不过一两千人,想要灭掉还不是一剑极其简单的事?

    想通了这些,就算是相对稳重的吕建也稳重不了了,当下也顾不得让部下组成阵型,稳步推进了,只是胡乱组织了两场箭雨之后,射倒了百余名蜀军之后,便指挥主力冲向了蜀军。

    一鼓作气,破敌于无备。

    吕建觉得自己今天的行动完全抓住了兵法的精髓,而他麾下的精锐打了无数场仗,自然也清楚,敌人阵型未定正是破敌之机,因而一个个也奋勇一场,冲向了蜀军。只是当他们冲到距离蜀军百余米的地方时,他们终于发现了不对,因为本来应该慌张一片的蜀军,竟然迅速组织起了阵型,然后五百左右的人在前,剩下的人在后,纷纷扣动了扳机拉动了弓弦。

    啊啊啊啊啊——

    曹军之中想起了一连串的惨叫声。

    賨人的强弓本来就威力十足,更不用说是张苞精心编制的弩兵队了。近两千支箭矢射向曹军的中军,尤其是吕建大旗所在的位置。

    张苞清楚,就算是蜀军再怎么引诱,曹军也不会轻易给予蜀军半渡而击的机会,所以对于时间异常宝贵的张苞军而言,想要击败曹军,就只能够用险计。而给予曹军一个所谓的“半渡而击”的机会无疑是一个异常香甜的诱饵。

    如果说曹军来得是徐晃之类的名将,( 三国之龙套 http://www.xlawen.org/kan/390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