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傲娇医生的小娇妻 > 傲娇医生的小娇妻 第 1 部分阅读

第 1 部分阅读

    《傲娇医生的小娇妻》

    第一章 因

    引子:

    “姐,你疯了?你要把妈气死的!”

    李晓林看着面前的两人,急得快跳起来了。他这个温婉可人的大姐恋爱了,恋爱就恋爱吧,先背着父母不算什么,千不该万不该恋爱的对象是面前这个人——李晓峰,熟而陌生的隔壁邻居,几百年前同一祖宗,在李家沟这片热土上,占着同一辈份的名,却陌生着比十万八千米远的外人还陌生。起因,更多的是源于20年多年前的那一天婚事。

    第一节 送嫁

    “请就请啊,俩弟兄好啊,一心要恭贺你、、、”

    “四季财,五马魁,六六顺,七仙女,八仙过海,酒杯端到,请就请啊,该你喝啊、、、”

    傍晚的叶家大房子热闹异常,七大姑八大姨推杯换盏,划拳猜酒好不热闹。一切,皆因明天,九月十八,宜嫁娶、订盟、针炙、伐木,新朋好友都来到叶世全家为他大女儿送嫁。

    堂屋里摆了六桌,门外的坝子里摆了十二桌,叶世全满脸通红,看到这热闹的场面,很是骄傲。我叶某人虽然只是个卖豆腐的,但也不是那种只会算计的小心眼偷奸耍滑生意人,价格公道,称心稳,遇到稍微恼火的家庭也会添点称,因此在这方圆几十里地里还是一个叫得响的名字。看看今晚添妆送嫁的,正儿八经的亲戚也就堂屋头那几桌,在外面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家来,添个温水瓶,洗脸盆,也有添两张毛巾的,或自己绣的枕巾的,不管轻重,这人情,可是美美的啊。想到此,叶世全更是来劲,拉着新女媳,端起酒杯,一桌一桌的挨着给各位亲戚朋友们敬酒道谢。

    在煤油灯下昏暗的房间里,叶世全的妻子杨氏正在给大女儿叶英收拾嫁妆。虽然之前的四铺四盖都准备得好好的了,但这边添妆的零散的东西都得让闺女带去。抬嫁妆的队伍越长,女儿越有面子。

    边收拾,边叮嘱,“英啊,记得和卫东早点走啊,一定要赶到那家人前面到家,其中的厉害娘都给你说了几遍了,千万不要忘记了。”

    “娘,我知道了,只是,娘”叶英声音哽咽了,“娘,我舍不得你和爹,还有三个弟弟妹妹,舍不得离开这个家,我不知道去他家会是怎么样的情境、、、”

    杨氏一把扯过闺女搂在怀里,鼻子酸酸的,生女儿就这不好,养大了就成别人家的了,可是,千百年来,女人不都是要走这么一遭吗。

    “傻闺女,家头千好万好,女儿长大总要嫁人的。别怕,你们现在也不像我们那会是盲娶哑嫁,连对方长个啥样都不知道呢,你和卫东再怎么也谈了一年了,也接触过这么几回了,平常农忙,家头有事这些,看卫东也老实肯干,不梭边边,不溜须拍马,你爹和我可都看着呢,这女婿呀,我们没给你挑错,吃得苦,也体贴人,你嫁过去了,日子会过得好的。娘只是有点担心你的性子直,凡事都直来直去的。又急躁,你在家是老大,什么事都拿得定主意,几个妹妹弟弟都听你的,但到了那边,你面对的是一些生人,凡事都要稳重些,不要再这么火爆性子了。对婆母,对小叔子,对邻居,都要礼让三分。都说话到嘴边留三分,就是这个理,不要掏心掏肝的对人,知人知面不知心,家长里短的事更不要掺合、、、、、”正说着,

    “叶嫂,叶嫂”媒婆张大嫂喊边往这房间走来。杨氏忙扯起围腰给自己擦了擦眼花,也让闺女收拾一下。

    “张大嫂那边过礼的有多少人?”

    “过礼的都是些帅小伙,要不因为他隔壁的同一天迎亲,卫东非都叫上个二三十个来。看看,就这样都来了十二个,过的礼也不错,你看看这客菜就有二十多斤,姨娘菜也是两斤多一块,三单一厚全四套,上好的老酒两坛、、、、、、”

    客菜是过礼时男方带的猪肉,一般家庭都准备十来斤就好了,姨娘菜是送女方家里姨母辈份的亲戚,一斤多就算大方了,这两斤多的倒少见,真应了那句前七后八中间还有一个猪腰方,占了半条猪了。三单一厚是新嫁娘的衣装,当时卫东问有什么要求时,就考虑到他家条件不好,只让说一单一厚就行了。没想到倒做了三套单衣一套冬衣,看来这亲家母虽然寡居拉扯三个儿子,却也是个能干好面子的人,只是这些东西现在出现在这儿了,估计卫东家秋收后从组上分到手的谷子也怕没余下多少了吧。

    张大嫂说越带劲,“叶嫂,看我给你说的这女婿,可是方圆几十里的好小伙呢”

    “是啊,张大嫂,真的要多谢你了,卫东那边,我会叮嘱他的,这谢媒礼可不会薄了你去。”

    杨氏赶紧打住她的话“我给英儿准备的四铺四盖,家具就是床、洗脸盆架、凳子两张、箱子两个、其他就是这些亲戚朋友的添妆了,简简单单的。”

    “噢哟,可不简单了,这年月,土地刚下放到组上,有点家底的能有双铺双盖的就不错了,你还四铺四盖,还有这些家具。瞧瞧,瞧瞧,你家英儿嫁去李家沟要羡慕好多人家去,以后呀,那些姑娘可不得比着英儿的嫁妆来,看来那些有闺女的人家可得头疼了哟!”哈哈哈,张大嫂的笑声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显得特别响亮。

    “这些东西都是虚的,只要是卫东家能对英儿好就行了,这以后的日子还不得靠他们自己挣!”杨氏摇着说。想着女婿家那个寡居的娘独自拉扯三个孩子长大成家,看今天过的礼也知道是一个重礼贤慧的女人。英儿过去一定会过得好的吧!

    “我刚才清理了一下,收到的温水瓶四个;洗脸盆六个;毛巾十二对;枕巾十二副,八副布料。你看咋安排?”杨氏指着那一堆零散添妆问媒婆。

    “这样,叶嫂,你看让四个小伙挑这四铺四盖,四人抬床,一个挑凳子,枕巾布料交给挑箱子的,洗脸架和盆子一个人负责;水瓶毛巾一个人;可好?”

    “行,不过,挑铺盖的你得找壮实的来,这山路坡陡坎多,可能还得吃点苦头。”杨氏好意提醒张大嫂道。

    “啥,你枕头里装啥了?别告诉我说全装的谷子,我的乖乖,一个枕头得装四十斤谷子,你这一对枕头外搭棉絮这些,可不得上百斤,可还真得找壮实的来,得走二十多里路呢,”边说着,媒婆就去摸枕头,这新嫁娘的枕头装的都是娘家的脸面,没条件的装糠壳;有条件的装高粱,谷子,等她一摸上去,那手感让她忍不住叫出了声,“天啊,全是米,叶嫂,你可真大方,这么多的米啊。”

    “英儿是我的老大,从小就懂事,拉扯弟妹,忙里忙外的帮衬着我。我和他爹也没本事,金银首饰这些是没办法了,但粮食还有些,就让她带过去点吧,卫东那边也是不容易的。”杨氏看着女儿,柔声的说着。

    “啧啧,英儿啊,你娘可真疼你,这些个粮食,当好些人家一年的工分挣的口粮了。”

    “娘,你给这么多,家里都快被我搬空了”忍着要流出来的泪,叶英哽咽着。

    “傻孩子,家里你就不用操心了,你二弟能搭手帮忙都能在组上挣工分了,两个妹妹可以帮我分摊家务,你爹抽得出时间卖豆腐,还能饿着我们这几口人?”

    “哟,看我这记性,来之前卫东他娘千叮嘱万交待的事我差点给忘记了,英儿,你和卫东得早点走,一定要在那对人前到。我和迎亲的紧跟着就来啊。这幸好不是以前坐轿子,真遇到这抢时间的,这黑灯瞎火的,抬轿的可不要子时就出发了啊?”似乎还有点后怕,张大嫂紧张的说着。

    商量得差不多了,想外面的晚饭也该差不多结束了,杨氏还得安排亲戚的借宿问题。早几天和家附近几家人打好招呼了,到时亲戚朋友来了就安顿些在他们家住一晚。这乡下谁家也没个十间八间客房的,嫁女的正酒是早上,远的亲戚都是头天下午就来了,所以得张罗铺位。把年老的长辈留自家挤一挤,年轻的男亲戚安排到方便的人家去,女亲戚就安排在隔壁寡妇大娘家住一晚。让小的儿子女儿分别把客人送去后,等把过礼的十二个小伙分别安排到村上人家去住后,杨氏都累得直不起腰了。

    这边,乡亲们三五个都给二醉二醉的叶世全打招呼告辞了。

    “记得明天早上来吃酒啊。”好在不是烂醉,叶世全还清醒的知道正酒是在明天早上,还能利落的说出这句话。

    第二节 新娘子

    初秋的夜,凉风习习,偶尔蛙叫虫鸣,像是一首婉约催眠曲,更能让人们甜美入梦。这是做为姑娘在娘家的最后一夜,待天亮以后的生活,心里有点期望,更有一些害怕。叶英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折腾了好几次,才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

    “英儿,英儿,鸡叫了,该起了。”娘在门外轻轻的边叫边拍着门。叶英赶紧起床点亮了灯,把娘迎进来。

    “英儿,卫东都起来了,你赶紧收拾收拾就出门,路上走快些,一定要抢先进门啊。娘给你们煮了几个蛋,路上歇脚的时候吃,这边会在天亮时发亲。”

    叶英在娘的催促中穿戴好走出房门。

    一件红色的的确良衬衣,一条卡其色的裤子,一双黑色千层底,两条乌黑的麻花辫,卫东看着走出来的叶英时,心里很激动,这就是他的新娘了。

    “爹,娘,那我就和英儿先出门了哈,您两老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待英儿的,不会让他受苦的。”抢走了人家的爱女,卫东好歹还是知道要发誓表白一下才能让人家放心的。

    这的确是一个好日子,天高月圆,都不用打火把了。

    卫东这边刚带着新娘一出门,就一把抓过了叶英的手。叶英心里一惊,身子发僵,本想甩开那只手的,又想起今天的情况,有点害羞,红晕就爬上了脸。只是卫东没看到,牵着这支手,心里美美的,想着从此,他就能名正言顺的牵着这双手走一辈子。不像以前偷偷摸摸的牵一下,英儿还害怕别人看见说闲话,一直不让牵。

    “英,别怕,就算我们比他们晚到也没关系,凭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日子肯定也不会比他们差。”见叶英走得很匆忙,卫东忙安慰着。其实,他知道,自己肯定比卫华晚到,人家的岳家就在楠木沟,翻一座山不到一小时就到了。自己这可是二十多里地。就这样天不亮就走也得走两个多小时。

    翻过一座山,叶英已经开始累得有点气喘了。卫东把她拉着坐在一块石头上,让她歇歇。叶英想起娘煮的蛋,掏出来递给卫东。

    “好吧,我们不走这么急了,也是,他们这么近,我们哪能抢得过。”叶英低着头边剥边抱怨。突然嘴边出现了鸡蛋,吓了她一跳。抬头看到卫东正微笑着看她,心里就暖暖的,这人真的很体贴人,用他的话说,夫妻一条心,其利能断金,抢什么抢呀,是自己的幸福还能被别人抢去了不成。这样想着就放下心来,把手上剥好的蛋也顺手递给了卫东。这样,两人实际就是交换了一下而已,看着对方,都觉得好笑也很温馨。

    清晨的山林里,偶尔传来鸟儿欢快的叫着,尔后就会是一片安静祥和。小夫妻俩就这样静静的走向他们新的生活。

    “噢,噢,又一个新娘子到了,快来看新娘子啰”刚到村口,孩子们就欢快的叫起来了。

    小夫妻俩相视一笑,看吧,没猜错,人家早就到了。

    “唉,这孩子,不是让你们早点走吗,你看看,隔壁的抢先了,你看这、、、、、、”老人婆王氏一见小俩口就念叨上了。

    “三婶,今天是好日子,这卫华和卫东同一天结婚,总有先到后到的,其实也没什么。”隔壁郑嫂子忙给王氏使了一个眼色,想着,这大好的日子,可不能让双方闹起来了。都知道这两家抢婚,村子里的人都在旁看着呢。虽然说几百年前是一家,远近亲疏分得不是一二般的清楚。这隔辈隔份还隔心的,人生百态,看好戏的可大有人在啊。

    放鞭炮,跨火盆,拜香火,现在流行这种新式婚礼,简单的这些仪式过后,新娘送进了新房静坐。这边,新郎开始迎接新朋好友了。

    又是一阵接一阵的鞭炮声响。这是媒婆带着嫁妆到了。巧合的是,两边的嫁妆同时到。村上邻居亲朋好友都在路口看热闹。

    “哟,快看,那是哪家的,卫东还是卫华,天啊,一铺两铺三铺四铺,噢,不得了,是四铺四盖。”

    “我家卫兵是去帮卫东迎亲的,看,他挑的是枕头,所以这是卫东家的。也难怪,听说人家那老丈人是做豆腐生意的,怪不得嫁妆丰厚的,啧啧啧,硬是比过这几年进李家沟的所有媳妇的了。”

    “噢,那这边是东华的,是双铺双盖。嘻嘻,你说要不是这边硬生生的抢过一倍的风头,你说这抢婚的两家以后的日子哪家好过呢。”

    “这两家本来就不咋个对付,说是同宗同族,却因为墙挨墙,为点房前屋后的边边角角,鸡毛蒜皮的事经常吵吵闹闹的。经过这事后啊,怕是更有好戏看啰!”

    “也不知道是咋的,这都是一个祖宗下来的,一笔还写不出两个李家,再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像啥子样子噢。”

    “啥子一个祖宗了,都不晓得隔了十几代了,你不晓得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哇,远香近臭。要真是一个祖宗,认得到理走,其中一个讲点礼,就不会连抢婚这些事都发生了。”人生一辈子,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好好的婚礼,非得来一个抢时间,想想都憋屈。同一祠堂的女不同一天出嫁,同一祠堂的儿郎不同一月娶亲。这两家倒好,硬对硬的杠上了,直接同一天娶亲。谁抢赢谁好运,落后的就得一辈子落后了。

    路边三姑六婆的议论热火朝天,热闹的不仅是喜事,更是生活,一个抢婚赢了,提前进了门;一个嫁妆出尽了风头,且据说那枕头内都是米,这风光,眼红了多少老人婆。这李家沟平淡的生活中太需要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了。于是等热闹的婚礼后,这些话是原封不动的进了以前从未见过面的两个当事人耳朵。外带加了当天两家的酒席哪家旺实些,当天的回礼打发哪家大方些。

    第三节 邻里

    这以后,叶英见了卫华家的那个叫兰芳的女人,都没有打过招呼。叶英想着,也不是自己小家子,是那个女人好像从来就没拿正眼看过自己,自己何必要讨人嫌的去巴结她呢。平时一起出工,和旁边的邻居婶婶大嫂些在一起天南地北的扯淡时,有兰芳开口的话她都会主动闭嘴;对方也一样的知趣。

    这李家沟实在太多人了,姓李的几十家人,按辈分取名,重名的都好几个,按辈份按排行来喊婶和嫂的都会重复。也不知道是谁独创了娘家姓氏的喊法。比如这叶英,因为卫东是老大,比她小的都在喊叶大嫂,这喊法真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不知道还以为是她嫁进叶家。

    嫁过来几个月了,都还认不全哪是哪家的嫂,哪是哪家的婶,真的是麻烦。娘也说过话到嘴边留三分,家长里短不掺合。三个女人一台戏,看这些一天到黑边干活边扯东扯西的女人整天叽叽喳喳的没停过,东家婆婆不厚道,西家小姑子挑花眼,都被她们翻来覆去的谈了几遍了。自己和隔壁兰芳家的事也全拜他们所赐让自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想着这些,叶英决定还是离她们远些好。

    三月底,秧子栽完了。组上决定把七台土这一片地种花生。打厢后,旁边几个嫂子各占一块打窝,留下两个专门丢种撒灰。叶英负责角角上的这一块土打窝,郑嫂子一手丢种一手撒灰,动作很快,三两下的就跟上叶英打窝的进度了。

    “叶英,我给你说,你隔壁那个怀上了。”郑嫂子在她面前突然放低声音。“你有没得好消息?你俩同时进的门,我看你也应该差不多了吧。”

    叶英心上一愣,手上就停了一下。想想自己,脸红红的,“没,嫂子,这事儿不是想就能的,看缘份吧。”

    “嗯,也是,是你的跑都跑不脱,不急,你们年轻人,早晚要来的。只是听到说她有了,几个八婆都在嚼舌头,背后在议论你有没有,都想证明抢赢了是不是真的要好些。”

    看叶英没吭声,郑嫂子突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转而继续说“嫂子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到这些话早晚要传到你耳朵头,想让你不要记到心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再说,你们年轻人不懂,如果有了,像这种重活就不能做了,要小心些,你看她现在就都不出工了。听那家人放出的话,说怀上了都就当祖宗一样供起,肩不担手不提,要让好好保胎,生个大胖小子呢。真是的,都是乡下人,娇气个什么劲,咱这些女人谁不是过来人,临到要生了还下地的多得很呢。”

    见郑嫂子越说越变味,隐隐中透着酸味,怕旁边的人听了翻话惹上是非,叶英忙接过话头“嗯,谢谢嫂子,我知道的。”。这郑嫂子家和卫东同是一个曾爷爷下来的,相对其他几家是要亲厚些,她说的话多多少少还有点维护自己。

    这天收工后,叶英觉得很累,也许久了没有用过锄头的原因,双手都打起泡了。想想在家也常推磨,都没得这么娇气,可能还真的是卫东把自己惯好了。要不是组上要出人力去外面买猪仔回来喂,今天打窝的活他肯定不让自己做的。

    饭后回房,点起煤油灯,坐在床上,昏暗的灯光下,叶英摸出鞋垫准备做一会儿,穿了两针觉得没劲,就捏着个垫底发呆。正月间回去,娘也问过这事,先还不觉得有什么,但今天听郑嫂子说了,心头就怪怪的。难道,真的跟进门早晚有讲究?

    “怎么了?”进房间就看到发呆的妻子 ,卫东在心里反省一下自己,好像没做错过什么吧,于是,勇敢坐到了床边。

    “听说隔壁的有了”叶英内心小小的挣扎了一下,还是选择实话实说。这事,好像不只是她一人的事吧。

    “有了,有什么?”卫东不解的问。

    “切,你这人咋么笨呢,你说有什么?”叶英哭笑不得,忍不住对他翻了个白眼。

    “这?噢,我知道了”看到娇妻嗔怪的目光,随即凑到妻子的耳朵边,轻轻的说:“怎么啦,是不是觉得我不够努力。”一双手就摸了上来。

    “哎哟!”叶英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卫东整个人都跳了起来。

    “唉呀,光线不好,你还做鞋垫干嘛?看嘛,我手遭针扎了。”

    “活该,哪个喊你不长眼睛,没看到这上面有针啊。”

    嘻笑怒骂声越来越低,渐渐消失在春夜中。

    第四节 闲聊

    春雨贵如酥,话虽然这样说,但这雨一下就好几天不停,滴滴嗒嗒的,山上的活也做不了。年轻的早就不耐烦闷在家头,都跑出去串门了。屋里,老人婆在纳着鞋底,叶英在家时也跟娘学过,但终归年轻,性子也急,手上捧着用旧布打的布壳剪来一层又一层的这么厚厚的鞋底,用顶针顶着一针一针的穿过,手上的力度还不能轻了,就是拉这条粗粗的麻绳也是极累人的,所以,做千层底这活儿自己实在费力不讨好的事,估计手上都扎出好些洞了还不能做好一双。相对于这些手工,做鞋垫还有几分兴趣,就一两层布壳,盖上一层做衣服余下的边角余料的新布,销好边,或花样,或绣字,按自己想的一针一线的做出来,几天功夫就是一双,一家老少一年需要穿的就在夜里或雨天就完成了。卫东也没出门,砍了根竹子在屋檐下划蔑条,说准备编一个背篼。

    “娘,前阵子我们几个去清江镇买猪仔时听到点风声,说可能明年土地要下放到户,各家承包,除了上粮交足提留,余下的就自己家的了。”卫东一边熟练的把青篾剥离出来,把黄篾绾成一把一把的丢在屋檐下,这东西晒干了当柴烧很顶事,一边和娘说着打听来的消息。

    “要是真的就好了,这两年下放到组,虽然比以前好过些,但要交提留到队上,能分摊下来的就少了,还真不够这一家子吃一年。看今年吃的都是英儿的陪嫁过来的,要不然我们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还又得厚着脸皮去借了。”叶氏穿了一针,一截一截的把这条长长的麻绳拉完后,习惯性的把针在头发上磨擦一下,心里又有点向往下放到户的事。

    “娘,说那些干啥呢。家头去年分的粮食还不是因为我们的婚事卖了的,如果真的能下放到户,我相信我们家肯定不比哪家差。”卫东想,老娘也是能持家的,勤俭节约,两个弟弟也可以出去学手艺挣钱了,不像现在,出去做个手艺挣八九个工分,一月还得交24块钱回组上。以后承包到户了,也就不用顾着在组上做工分。更不用上交组上。自己抓紧些,把田土照顾好,这一家子生活不就过起来了。再往后,给两弟弟成亲的时候家头应该就宽裕了。好像,还有自己应该也要当爹了吧。听说隔壁的那家都五个月了,也显怀了,老娘当着英儿的面没说什么,但背着英儿自己耳朵都快生茧了。想到这儿,抬头看了看坐在那儿静静的做鞋垫的妻子一眼。

    巧的是,叶英也正在看向卫东。“娘,卫东,你们说等土地下放了,我们去买几个兔子来喂行不。”

    “行啊,知道你是一个能干的,在家的时候就拿得稳主意。真分到田土了,老婆子别的没有,持家还是能做的,你也不用顾虑我啥子,我不会给你们拖后腿的,往后啊,我就在家操持家务,带带孙孙,就算是享福了。”王氏这话早想说了,趁这话撵话说出口,还真的舒心不少。

    偏偏,叶英还不敢往心里记,都说这老人婆明理,这明理的老人婆还真不是省油的灯。但相比起别家的眼红脖子粗的情况,这算不是算是好的呢。把手上这朵花做完应该做午饭了,其他的当没听见。卫东把手上的青篾翻转得飞快,屋里听到的,除了檐下的雨滴声就是他的篾片打地的啪啪声了。

    这天夜里,叶英翻来覆去的折腾了几次都没法入睡,睁着大眼望着漆黑的屋顶发呆。听见卫东的呼噜声,心里真不是滋味。忍不住摇醒了问“你说,我俩是不是有问题,咋就还没有呢?或许真的是我们没抢赢人家,运气也遭抢了?”

    翻过身把叶英搂在怀里,“睡吧,娘的话你别放在心上。不是没有,是时候没到。过几天端午了,我们送节回去,你可以在娘家多耍几天。反正现在也不农忙,组上没什么活,嫁给我让你受苦了,家头经济不好,油浑都少,看你这几个月都瘦了好多了。运气不运气的我倒不信,我信自己。等田土到户了,我们人手少,都出得到力了。过几年看哪个强过哪个。”

    黑夜里,叶英感觉到了卫东的眼睛发亮,是啊,这有什么啊,我咋就入迷了呢。看来真被那一群爱嚼舌根的女人影响心情了。日子自己在过,干嘛被这些无端的流言所累呢。

    第五节 端午

    明天就端午节了,王氏在后山竹林里剪了一大把的船头叶回来,准备包粽子。这酒米还是用饭米去隔壁郑嫂子家调的。泡过的酒米颗颗白嫩圆润,王氏还抓了几把打米豇放进去,红色的打米豇在里面是点缀,煮好后粉嫩爽口。婆媳俩手上抓几根谷草垫在船头叶下面,一人撑一边,王氏利索的舀小半碗米放进去,两人同时往里收,把米包好,操起一根麻线把它捆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想想这一方一俗的还真不一样。就这粽子来说,在叶家大房子离这李家沟二十多里地,那边的风俗就是包三角粽,一人就可以做了。第一次看到这么一个长长的粽子还是前年卫东家第一次送节的时候。听娘说他们这边俗称马脚杆,都是用楠竹壳或船头叶来包,每个至少都有七八寸长,煮好后就用麻线勒成小块,再沾点芝麻白糖,味道好极了。这边王氏边做边说“我准备做二十个,你拿六个回娘家,我拿六个去你舅舅那边,余下的就自己吃。一年到头也没做点啥子好吃的,听卫东说你也喜欢吃这个,我们今年就多做点。”

    “娘,我在后山看到你剪船头叶,就挖了一个黄金疙瘩回来,等会儿你记得下锅噢。”给花生松土收工回来的卫东进门说。

    “哎呀,你不说我还差点忘记了,有黄金疙瘩煮出来的粽子更香。对了,今年花生咋样。”

    “七台土那片地的花生都长得好,这会儿趁插针松土追一次肥,大家都在说估计我们组上这花生都会比另两个组的产量高。”

    “那就好,唉,也是没有干花生了,要是有的话,再炒点花生,锺成粉混芝麻白糖一起沾粽子味道更好。”王氏和儿媳边收拾操作后的残局,边念叨。

    晚上,待一家人吃完饭收拾好后,王氏用碳灶把一锅粽子煮了一段时间后就把火下小了,说是慢慢煨,等火熄了粽子也就煮好了。

    端午节早上,叶英揭开锅盖,满锅的粽子,扑鼻的清香,让她狠狠的吞了吞口水。早饭时一家人拆了两个来吃,叶英对那个加花生粉的芝麻白糖沾来吃的味道更是想念得慌,心里想,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馋嘴了。

    回房间收拾好后,婆婆王氏已经把送节的礼包放桌上了。在这个家里没分家,送节礼包都是婆婆准备的。这年月的礼,最多就是两斤糖,常见的是一斤白糖,一斤三颜糕。像这些糖都是逢年过节收的礼,收这家送那家,几个来回,值到糖开始化了,或者包装袋不好看了才会留下自己吃。

    “娘,我想这次回家多耍两天。”在卫东的暗示下,叶英开口了。

    “好,去吧,家头现在不忙,你舅舅那边我也不去,让那两个小的去,我在家你就放心的耍。”王氏爽快的答应了。卫东看叶英的眼里就有点洋洋得意的味道了,看嘛,我就说我老娘不是一个恶婆婆吧。

    第六节 山路弯弯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床上夫妻床下君子。平常在外面,在人前,小两口都安分守己的,连肢体语言都不敢有交集。走在这条人迹罕至的山林小道上,卫东一手提着包,包里是老娘准备的六个粽子,两斤糖的送节礼,另外还有就是妻子准备回家小住几天的换洗衣服。一手就放心的牵了妻子的手。

    出门得早,夫妻俩小声的说着话,偶尔看到路边的映山红,卫东还会讨好问叶英要不要摘。这花有的有毒,有的可以吃,小时侯可没少吃。长在山边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野花野果。叶英边走边和卫东摆起小时的事:带着弟弟妹妹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满山遍野的跑,三月开始摘三月泡红艳艳的,酸甜可口;肥嫩的茶片脆甜;桑泡又酸又甜;六月在山上刨野地瓜;找刺梨子,野梅子,救兵粮。最得意的就是松树下捡蘑菇,吃不完还可以卖。小时候的一桩桩一件件的趣事把个卫东听傻了眼。

    “我说,你小时候真的这么淘气?这么—能干?”卫东本想说野蛮的,赶紧临时改口道。“和现在的你简直不像一个人。”

    “哪点不一样嘛,只是我娘说到你家,不要再这么任性,没人会再这么惯我。我是火炮性子,一根肠子通到底,说话不晓得转弯,所以这么多个月都不敢出去和她们摆龙门阵,就怕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这埋伏打得可真深,卫东心里想。幸好有所收敛,要不然,一个火炮性的娘再加一个直肠子的妻子,这日子,估计要好闹热有好闹热了。想想这几个月妻子的好,卫东心里就没了疙瘩。他也和叶英摆起自己小时候背着爹娘下水库游泳一天洗八次澡;大热天去水沟里逮螃蟹;和小伙伴们掏鸟窝;捉泥鳅黄鳝的事。

    夫妻俩边走边说,看到有合适的地方索性坐下来歇歇脚。就算这样,这坡坡坎坎的,还是累得直喘气,叶英很是郁闷,嫁人这几个月,自己变化太快了。以前做事雷厉风行的,肩挑背磨,粗活细活全都不在话下。现在怎么越来越转去了,连爬这些山路都得卫东拽着走,这二十多里地,都歇了几次了才见到山脚下那一片熟悉的大房子。

    算起来这是嫁出去后第三次回家。三朝回门,春节拜年,都说各家门立家户,嫁出去的女沷出去的水。现在回一趟这个家,都是过年过节和爹娘生日的时候才回了,而且自己真的就这么心硬的没有多想回来,一方面好像真的对李家沟有归属感,二来可能还是想到上有婆婆管束吧。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家门口,爹坐在石墩上抽着叶子烟,时不时抬头望望这条山路。让叶英想起儿时自己也经常望着爹回来的那条路上的情境,生意好时她还来不及出门张望爹就回来了,时不时变戏法般的拿出糖葫芦、蛋卷,芝麻糕等给自己吃,邻居的小朋友们为了偿到这些零食会争先恐后的帮自己跑腿做事,那时候,小小丫头就是这叶家大房子的一个孩子王。

    第七节 弟弟妹妹

    “小雨,你姐回来了。”在石墩上磕掉手上的烟灰,叶世全朝屋里喊到。儿子今年二十岁,长得人高马大的,却还是小孩子心性,经常念叨姐姐咋不常回来。那年月家里忙,要出工挣工分养家糊口,又想挣两个零花钱走街串巷卖豆腐,夫妻俩起早贪黑的忙,娃儿都是大带小,英儿从小就懂事,弟弟妹妹们几乎都是她一手带大的。所以,这下面的几个在她出嫁后这几个月都不习惯,要不是家里天天晚上要推豆腐忙不过来,说不定隔三岔五的就跑去看他姐姐了。

    叶英还没到门前,弟弟妹妹们都跑出来了。

    “爹,我们回来了。”卫东还隔着好几米远就朝门口的老爹喊到。让叶英喊自己爹都落下半拍,她很是郁闷,招呼了爹就指着那群半大孩子发气“你们一个个的都跑出来偷懒了,让娘一个人做饭啊。”

    “才不是呢,娘说你们今天回来,她要亲自做好吃的给你们吃,只让我们打下手,帮帮忙,现在都做完了,就等你开饭了。”四妹叶平委屈的说。

    “姐,你好过分噢,我们这么想你,没想到你一回来就怪我们偷懒。”三妹叶红假意生气。

    “姐,你脸色咋不好看呢,李哥,你是不是欺负我姐了。”小雨看到姐脸色苍白,点血色都没有,很不客气的直接就质问姐夫。

    “小雨,别乱说。”这边叶世全也看到女儿脸色不好,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卫东看着也不像那种不着调的人,这里面应该有另外的原因吧,等会儿让她娘悄悄的问问情况再说,现在赶紧把火爆直肠的小雨压住,免得大过节的闹出些什么不愉快。

    “啊?”卫东无辜地朝妻子看去,这才看到一脸苍白的叶英“你怎么啦?”。

    “没事,可能是刚才爬坡上坎有点累,歇歇就好了。”叶英这话可救了卫东的急,要不然小雨都要拉着他出去单挑了。

    “你们还不去摆碗筷准备吃饭了,都围住你姐干什么?”杨氏边用围腰擦着手边走到门口,朝着小的三个儿女喊到。

    “娘,我们回来了”又是卫东抢到了叶英前面喊丈母娘。

    “快去洗手吃饭了,英儿,我还以为你们可能会早点到的呢,看来现在指望你帮我进厨房是靠不住了。”看到女儿,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这嫁出去的女还真是沷出去的水,以往家里有什么大盘小事都是英儿占主角,自己只需要在边上指点打打下手就行了。

    酥肉,甜酸鱼,香碗、扣肉、滑肉、豆腐包子、、、、看到满满的一桌,大部分都是自己爱吃的,叶英已经有点迫不急待了。

    “来,你最爱的豆腐包子”杨氏挟起一块放进女儿的碗里,心里又沉了几分,这女儿嫁出去不到一年,原本面若桃花的圆脸都变成了黄皮寡瘦的尖脸了。都说嫁女要高嫁,当初看上卫东是因为小伙子踏实可靠,可这家庭条件还真的太差了,一般的农家十天半月也能吃一次吃吧,可女儿这个样子,也不知道一月吃一次肉没。明显的消瘦了好多,活儿肯定又累。唉,把女儿送进了一个穷窟窿,自己是不是错了。

    “娘真偏心,姐一回来你就只顾姐了,今天早上天不亮就把我们喊起来张罗着做午饭、、、、、”叶平边吃边忿忿不平的念叨着,却被二哥瞪了一眼,

    “嘴里吃着呢,都不能堵住你的嘴,就知道老幺是贪吃又耍横又娇气,昨晚推磨你只推了两斤豆子就溜了,今晚罚你和二哥一起把明天要做豆腐的八斤豆子推完。”叶红趁机为自己的晚上谋福利,最主要的还想好好陪大姐聊聊天。

    “行,今晚四妹我和一起推”叶雨很爽快的接了招。

    “啊!”一块酥肉还没来得及嚼緢就被吞了下去,叶平差点把自己咽死。这三姐可真狡猾,八斤豆子推下来,自己手还不( 傲娇医生的小娇妻 http://www.xlawen.org/kan/39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