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傲娇医生的小娇妻 > 傲娇医生的小娇妻 第 2 部分阅读

第 2 部分阅读

    不得起泡了。

    第八节 说教

    一顿午饭在家人的嬉笑声中欢愉的结束了。卫东想到自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得下地挣工分,于是在下午就回去了,说好过几天来接叶英,倒不是娇气,主要是二十多里的山路,让一个女子单独行走,谁都不放心。

    杨氏在这天下午做什么事都让叶英搭把手,一刻不离身,状似无意的打听着女儿在婆家的情况。好在老人婆不凶恶,待女儿还算好,目前为止还没红过脸,不过听到隔壁抢婚赢了那家都怀起五个月了,女儿还没动静,杨氏忍不住了

    “看嘛,这老古人传下来的规矩就是真的,唉,也怪我们,当初就该换一个吉日,现在好运都被人家抢去了。人这一辈子长着呢,这可怎么是好啊?”

    “娘,没得你说的这么严重,只是缘分没到而已。”叶英小声说道,其实自己心里也越来越没底了。

    “傻孩子,现在虽然不像以前一样三妻四妾,老人婆也没得那厉害了。但是,新嫁娘入屋时间久了娃娃没上身老人婆也是不喜欢的,还更不要说有些重男轻女的。没得比较还好,就怕你婆婆多心,同一天进门看到别人家的都几个月了你还没动静。要不,我明天带你去街上找个医生看一下,对,就这样,我明天带你去街上”杨氏决定了,心里还有点担心,英儿虽然在家不是娇生惯养的,但自己好歹一直注意到的。一家人生活上的油浑不说方圆几公里数一数二,到少在这个大房子是顶尖的。从她醒事起,个个月自己都教了她保养好,不沾冷水,不吃冷饮,不做重活。这女人,一是小日子,二是做月子,最要忌讳的。从一点上来说,这孩子身体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英儿,听你爹说国家现在提倡晚婚晚充,计划生育了。说是一家只生一个,多生就要罚款。像我们这个山区地势的头一个是女儿可以再生一个。卫东那边有没得这个政策。”杨氏想起了丈夫头一段时间提起的这个话题。

    “不知道,没听说过。”叶英想了想,好像李家沟那群女人没提到这个事。也是,自己一个都还没怀起,谁会在自己面前扯少生多生的事呢。

    “唉,我们年龄越来越大了,也搞不清楚这样那样的政策了。以前吧,我生你们那会儿,说人多力量大,生得多的还要评为英雄妈妈。现在又是计划生育,说生男生女一个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一个家庭只生一个!”杨氏摇着头说“你想噢,真的是一个家庭只生一个,你这会儿嫁了就余下我和你爹两个人在屋头,就像土地公土地婆一样,这日子咋个过噢?不行,英儿,你还是得生,至少生两个,罚款我们帮你交。”

    “娘,说到哪儿去了,我现在,还一个都没怀起呢”叶英心里有点涩涩的。

    “看我,老糊涂了不是,不着急,不着急。”杨氏有点懊恼自己惹女儿伤心了。

    第九节 做豆腐

    一家人早早吃了晚饭开始了推磨做豆腐。昏暗的灯光下,小雨和叶平在推磨,杨氏一边用小勺子待磨盘转一两圈时一勺一勺的添豆,一边小声的和儿女们谈着家事。

    叶红在厨房里烧水。看到白白的豆汁流出,叶英很怀念豆花了。

    强忍着口水,叶英帮忙滤豆渣。豆汁用来做豆腐,豆渣喂猪,所以这么多年来,家里经济条件一直比别家好,全靠这两项收入。仅靠爹娘在组上挣的工分,可能只能够一家人吃个半饱。想想卫东,是不是也该学一门手艺,或者学做点什么小生意了。杨氏还有一个拿手绝活,做豆渣粑。把豆渣炒熟后放入厚厚的棉被里捂一段时间,然后取出,加盐、花椒面搓成一个个小饼子,在太阳下晒干。要吃时切成块或条,或蒸或炒,带着一股臭烘烘的味道,吃起来却很香。说起来,叶英觉得好像自己也很久没吃这个菜了。

    过滤去渣后,倒进锅里煮沸,点卤这种技术活都是叶世全来做。都说熬糖煮酒无老手。点豆腐这事也很考验师傅的。掌握不好度,量少了不会出脑也就是豆花;量多了,出来的豆腐很老,而且胆水味重,买家吃一次就不会再买你的了。叶世全这么年的豆腐生意做下来,在这一带名气还是多好的,一靠本人和气不斤斤计较,更重试的还是凭这项技术过硬。叶英看见出豆花了,赶紧跑去拿碗递到老爹面前,有点不好意思“爹,我想吃点豆花。”

    “这孩子怎么啦,以前都不喜欢吃的,说是吃一两口就尽是胆水味”叶世全边给女儿舀豆花边说。

    “要吃也不早点说,我给你做点调料,加点小青椒、独蒜、辣酱这些,吃起也爽口,这个清汤寡水的,莫盐莫味的,全是胆水味,有什么好吃的。”杨氏念叨着。

    这边还没念叨完,叶英一碗豆花见底了。杨氏看了又是心酸起来,这孩子掉进穷窟隆了,以前看都不看一眼的东西现在当宝了。这以后的日子还这么长,咋办?

    几斤豆子的豆腐装箱压制后,第二天就挑出去卖。三、六、九逢场天,叶世全就在场上交两毛钱的摊位费固定位置卖豆腐。寒场天就走街串巷,到各个村上大房子吆喝着卖。一般三斤豆子调一斤豆腐,如果是买就五毛钱一斤。庄户人家吃个豆腐都要挑日子,逢年过节,生张满日买点豆腐添个菜。孝顺的儿子,就算分了家,买一斤豆腐回去都会郑重其事把不在自己家吃饭的爹娘请去吃,还有小朋友喊豆腐叫“豆腐嘎嘎”。生意最好就是做臭豆腐的时候,老买主们都会提前几天打招呼某天要多少斤。那一段时间是豆腐生意的旺季,一家人都会折腾都深更半夜的。

    等一切收拾妥当,夜已深,叶平和叶红争着要姐和自己睡,最后以姐妹三人挤一张床结束。夜里都争着和姐说话,叽叽喳喳的,叶英到最后都不知道她们说了些什么,自己多早就进入了梦乡。

    第十节 喜

    鸡叫第三遍,叶英起床时,杨氏早就煮好稀饭了,菜是昨天没吃完的剩菜, 一家人齐齐摆碗筷吃早饭。

    刚吃了一口酥肉,叶英心里一阵反胃想吐,忙跑到天井边蹲着,结果就干呕了几下。

    “这是怎么啦,你们几个昨晚疯嘛,你姐肯定是凉到胃了。多大一个的了,都该要谈婆家了,还疯?你们看不到你姐身体现在不好啊?”叶世全骂着两个小女儿。

    杨氏正想开口说她们几句的,突然反应过来,想起昨晚吃豆花的馋嘴样,心里一下乐开了花。

    “没事,没事,你不用管她们,来,英儿,喝点热稀饭心里舒服些。我们今天不去街上了,你想要吃点什么给你爹说,让他带回来。”杨氏高兴的说。

    “这孩子是、、、、、”叶世全疑惑的看着妻子,瞬间也明白过来了。

    小雨和两个妹妹快找不着北了,一个黑脸爹,一个笑脸娘,大清早的,这是唱的哪出戏?

    吐又吐不出,一上桌又反胃,如此折腾了几次,叶英把眼泪都给呕出来了。

    接过娘递过来的热稀饭喝了几口,总算好多了。

    “姐,你是昨晚没盖铺盖,凉胃了?”叶红问。

    “咋可能嘛,昨晚又不冷,这个天气还盖铺盖,也只有你才想得出。姐,你是不是有胃病噢。”小雨有点担心,是不是嫁进李家,被饿出胃病来了。

    “行了,行了,一个个的吃了各人做各人的事,你姐好得很。”杨氏用筷子在桌上敲了两下。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兄妹三人都没搞懂。叶英也疑惑,好像没凉到胃,以前也没觉得胃子不舒服,不过,农家孩子皮实,这一点小情况应该不算问题。

    吃过饭,叶世全挑着豆腐担子上街去了。小雨今天出工下秧田扯稗子。小姐妹俩赖在家里,说是想跟姐学做鞋垫。

    “对了,英儿,你进来一下,帮我翻点旧衣服打布壳。”杨氏想想快当外婆了,有些东西是该准备一下了。

    等叶英一进房间门,杨氏就把门关上了,拉着她坐在床沿上。

    “傻孩子,我问你,你上次洗身上离现在有好久了?”

    “上次,嗯,好像是三月底,有四五十天了,咦,对了,我四月间好像没来过。”叶英慌了,“娘,我一向比较准时的,当真,上个月怎么没来呢,是不是我在李家没有忌,洗冷水干重活这些都在做,就出问题了?”

    “你是不是经常想吃这样吃那?还觉得周身乏力,老想睡觉?”

    估计是回家这一天的时间里,自己的吃相把娘吓着了吧。“娘,我也觉得最近很馋嘴,想起一样是一样,昨晚还想吃你做的豆渣粑。”叶英不好意思的说。幸好这是自己的娘,要是老人婆看到这么贪吃都不晓得要怎么编排自己的不是了。“也觉得累,就是觉得瞌睡睡不醒。”自己亲娘面前还掩饰什么,不会是生病了吧?

    “你呀,好歹还读过几天书,你自己上身了都不知道?”

    “啊?!”

    叶英好半天反应过来“娘,你是说我有了?”

    杨氏点点头,“现在不比平时,你自己多注意到。不要吃牛肉,吃了牛肉娃儿皮肤黑;不要吃羊肉,吃了羊肉要扯羊癫疯;不要吃兔子肉,害怕长兔唇、、、、”听娘把吃食方面一说,叶英感觉没几样可以放心的吃了。

    “另外,你和卫东也不要同房了;不要做重活;你不要再动剪刀针线,以免娃娃出世的时候脐带缠颈、、、、”又是一堆生活禁忌,叶英对老娘是既崇拜又疑惑,真的这样的吗?

    “不要不听劝,这是老古人一辈辈传下来的经验,不要吃亏了才后悔。你看你们结婚这件事,硬生生的比人家晚了好几个月才上身”杨氏看叶英眼神就知道这孩子没听进去,再一次郑重警告她。

    杨氏教了女儿后,就开始了翻箱倒柜,把以前穿过的旧衣服,用过的旧床单找出来,软和一些准备给婴儿做尿片,粗麻布的就给小女儿打布壳。

    第十一节 三婶嫁女

    “娘,刚才路过沱田时三婶家正在下李子,拿了这么多给我。”小雨收工回来,用衣服篼着李子,两只袖子和裤脚都挽起,身上到处都是泥,一进门就喊到。

    叶平看见了,跑到哥哥面前抓了一个,在身上擦两下就丢进了嘴里。

    “你还恶心点嘛,洗都不洗,也不说去拿一个烧箕出来装一下。”叶红看不过眼,只好自己跑一趟路,然后端进厨房里洗。小雨跟着进了厨房。

    “三妹,洗了给我两个”正烧火的叶英看见李子招呼到。

    “这李子也是你叔公天天坐在门口守起才等得到现在熟了摘,要不然,早就被那群娃儿些连枝枝都摘光了。每年你三婶都要背到街上卖钱的,你还拿这么多回来。”杨氏边切菜边对小雨说。

    看见叶英一连吃了好几个“桃李伤胃,特别李子,吃多了可会拉肚子的。你少吃两个”

    “娘,三婶说叶香初八的酒席,喊你去帮忙。”小雨也顺手拿了一个边吃边说。

    “听说叶香嫁那个人是她高小的同学,也姓叶。你叔公一听就气到了,说哪有嫁自家人的道理。这个女子偏说婚姻法上规定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只是同姓,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死活不听话非要嫁。一家人闹了好久,这才磕磕碰碰的订了日子。”杨氏叹气到:“女大不中留,留去留来留成仇,你看这就是例子。”

    “本来就没什么,只是同姓而已,叔公老古懂,错不在叶香。”小雨小声嘀咕到。

    “哟,小雨,你不会也看上一个姓叶的吧,是噢,我们这叶家大房子隔祖宗隔辈份还真有几个长得可以的女子,你说,看上哪个了,只要婚姻法上允许的,我就劝爹娘给你订下了。”叶英打趣到。

    “他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长大,论理是该谈媳妇的时候了,过两年岁数一到就可以结婚,偏偏大大咧咧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谈得到。”杨氏头痛的说。

    “爹,你回来了。”叶平看到老爹挑着担子进了门,沉沉的,以为豆腐没卖完,揭开豆腐帕子一看,一边是一圈圈的花线,一边是一些油纸包的东西,不用说,肯定是好吃的零嘴,伸前就去撕包装。

    “小平,这些是给你大姐买的,你省到点吃。”

    “啊,不会吧,爹,大姐这么大了你还给她买零食,而且,我才是最小的,你怎么这么偏心。”叶平委屈了。“那这个线圈是做什么用的?”

    “这是今天街上一个老买主给我的,说是他在县上的亲戚家换房子安电灯撤下来的旧电线。他街上的房子装电灯都是用的新线,旧线用不上,估计就这一两年我们这山边边也会通电,用上电灯了。”叶世全很高兴,用电灯比煤油灯亮多了,晚上做豆腐也看得清楚些。

    “真的啊,那太好了,以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买三洋,还有电视机?”小雨听到了,跑出来问道。他对城里这些电器眼馋很久了。奈何这山边边一直都是煤油灯熏上熏下的,终于快改变了,心里那个乐啊。

    “你倒会享受,摆碗筷吃饭了,你们不饿我还饿呢。”一家之主开了口,孩子们动作就麻利得多了。

    虽说娘家是呆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但同龄人几乎都出嫁了,和那一群婶婶们也没有什么可谈的。所以叶英很少出门,只有初八那天去给叶香添了妆。对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堂妹的决定倒很佩服。都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媒烁之言,像她这么敢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和家人唱反调达成目的的还是少。两人经历了这些坎坎坷坷应该更会珍惜这份缘分,更会齐心协力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像自己和卫东一样,想到卫东要是知道自己怀上孩子了,是不是也很兴奋呢。她开始盼着早点回李家沟了。

    第十二节 好消息

    第十二节  好消息

    初九快到中午时,卫东出现在了家门口。

    “我们吃了饭就回去,今天下午开社员大会。两件大事,一是马上安电灯了。二是准备分地。”卫东一见到妻子,兴奋的说“原来说是明年,没到这么快,这季秋收了就分,种小春就是自家的地了。”土地下放承包到户这个政策,叶家大房子很快也会开始执行了。一家人都很高兴。卫东满脸通红,也不知道是爬山爬累了还是激动了。瞧他这傻样,叶英抿嘴笑了,打算晚上再告诉他一件大事,指不定乐呵成什么样。

    “安电灯啊,李哥,你们那边马上就安啊,真的?”相对于未知的土地,叶雨更乐意听到这事,又激动又失落。“对了,爹带回来的旧电线你带回去看能用不,这么多,应该够你们那几间屋用了,我们这边也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安?”

    “就是,卫东,你下午背回去用,也节约点钱。”叶世全很赞同,女婿家条件不好,现在女儿又怀孕了,还不知道吃食上面跟得上不。土地下放了,栽秧打谷忙不过来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带着这几个孩子去帮一把。希望这俩孩子能齐心协力过上好日子吧。

    饭桌上,杨氏不停的说叶英要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卫东想,大到顶尖的嫁妆,小到这生活小事,这丈母娘从心底疼爱着妻子,以后日子好了,也要好好孝顺她老人家。叶英嫁到自己家,是米箩篼跳到糖箩篼,受穷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干,让她过上好生活。

    在杨氏的千交待万叮嘱中,小两口起程回家。

    “娘,我看你这样,不如让姐在家里住两个月算了,反正现在又不农忙。”叶红说。自从姐嫁人后,大家都不习惯。好不容易回一次,这才住几天又走了。

    “哪有嫁出去的女常住娘家的。难道以后你出门了,在婆家住不习惯还回来住几个月不成?现在你哥没结婚,等你有嫂子了会看不顺眼你这种小姑子的。再说,想留也得留得住才行,你姐心都飞回去几天了。”杨氏对自己的几个儿女很欣慰,兄弟姐妹们感情好以后也会相互扶持。

    “你姐身体不好,现在是双身子的人,你娘是担心你李哥家生活条件差,吃食上面跟不上,把她身体拖弱了。”叶世全看着山路上越走越远的小两口,替妻子解释到。

    “啊,我要当舅舅(姨妈)了”三个人同时惊呼,吓了老两口一跳。

    “你们能不能稳重点。”杨氏转身看到这群半大孩子,一个个都将长大,离开这个家,却也会一个一个的为他们操心。真是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一路上,卫东告诉叶英。安电灯的情况:一个大队的主线和电杆是国家出钱,但入户前的电杆钱由就近的几家人平摊费用。以后电费是两毛钱一度,每家人轮流抄表收费。收费那家人每个电表多收一毛钱当工钱。土地是等这季秋收后划分,按人头算。社员大会开了后就去丈量,本着肥兼瘦,水田兼干田;远兼近的原则,搭配好后抽签。抽到哪儿是哪儿,不能闹。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可以私下调换。分了后,就以人口增减来决定土地去留。 。

    第十三节 社员大会(一)

    “叶英,你才回来啊。走,快点,保管室坝子里社员大会要开始了,你娘他们都过去了。”还没到家门口,就遇见了郑嫂子。

    “既然娘他们都过去了,你和郑嫂子先走,我回去放东西,等会儿给你带根凳子过来。”卫东对叶英说。

    “我给你说,这次安电灯,估计我们几家和你隔壁的共用一根电线杆,分地后的风车、犁头、牛这些重要农具也会是一个组。你们两家打交道的时间要多些了。”郑嫂子一边走一边担心的说“我越来越觉得,那个兰芳小家子得很,爱贪小便宜,小人得志,说话都和我们这些说不到一条道上。你要是听到点什么也不要往心里去。”

    “啊,她说我什么了?”叶英第一次觉得,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自己不惹事,事却找上了她。明明人都没在家,怎么就逗人嫌了。

    “唉,也没什么,反正你不往心里去就是了。”郑嫂子不好意思的掩饰着。

    “嫂子,你知道我这人刀子嘴豆腐心,她要对我有什么意见给我明说就是了,何必背后嚼舌根。不要认为我老实,泥人还三分性子呢,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叶英肝火旺盛,被自己知道了她在背后乱说什么,非找她不可。

    保管室的坝子里,黑压压的坐了一大片人。这是叶英嫁进李家沟来第一次看到全村的人。这个是二婶,那个六娘,这边是四叔,别人招呼她,她就在郑嫂子的掩护下打着哈哈应付过去了。

    “好了,都不要说话了哈。大家都知道这次开社员大会是因为两件大事,一是安电灯;二是准备分土地。每家每户的,特别是当家作主的人都来齐了没?现在,就请村长讲话。”生产队长李卫民清了清咽喉,扯开嗓子说。

    “呵呵,卫民哥还多有领导的样子,说话前还嗯嗯咳两声。”坝子里有人小声说,引起旁边的人一阵善意的笑声。

    “大家下午好!这个国家政策是越来越好了,现在是改革开放了。土地分包到户,每家每人都会有自留地,自留地不用交公粮。分包到户的地用一句话来概况就叫‘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也就是说,你们各家土地各家种,种什么没人管,怎么种你们自己说了算。干好干坏关系到你们自己吃不吃得饱的问题。只要按时上粮,交提留,剩下的都你们自己安排。当然,绝对不允许丢荒的情况出现。”村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包到户的情况。其实,去乡政府学习时,好些政策他这个半路出家的村干部也不太懂,连猜带估,充分发挥不懂就问的好习惯,牢牢记住了那一句最实在的话,这才能给大家说个一二三。

    “具体分地操作至时由你们五队的生产队长李卫民带人处理。乡上村上会有工作组检查监督,务必做到公平、合理。另外你们安电灯的事也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帮忙做。抬电杆,拉线立电杆都需要你们这些年轻小伙子出力,立电杆可能会损失到土里一点青苗,各个组协调一下,大家不要斤斤计较闹矛盾。我马上去那边三队开会,就先走了。”村长在大家议论中急匆匆的离开会场。

    村长一走,坝子里三五个一群的人说得热火朝天的。李卫民发现,男子些还好点,女的那一堆特别是以卫华家那个叫兰芳的女人为中心,看她挺着个大肚子,叽叽喳喳的和郑嫂子也不知道说的什么已经开始面红耳赤了,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点火药味了。

    第十四节 社员大会(二)

    “好了,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具体的操作。”他赶紧打招呼大家,转移一下那群女人的注意力。

    “我们队上三个组一共是四十五户,所有户头上的人再加肚子头正怀起的一个一共是三百一十五人。队上的水田干田面积平摊下来每人八分,土每人五分。以后家有出嫁或去逝的就把土地调整出来给添丁进口的人家。而且,现在国家提倡计划生育了,如果是违法生的二胎的,不仅仅要罚款,娃娃上户后八岁前都不能分地。”

    “等一下,队长,我有个问题。”郑嫂子站起来大声的说。“我们认为该在实际人口上多预计几个。比如说卫东家应该预计一个,还有到年龄该娶媳妇的也要预计。”

    “噢,对,我家卫国婚期都定了,未必媳妇进了门还要等别人出嫁或哪家老人死了才分地啊。”坐在兰芳旁边的罗二婶反对着。

    “是啊,我们叶英进门了,孩子也是说有就有了,娃娃这份地应该预留下来。”王氏强烈要求。

    “呵呵,说有就有啊,一群母鸡还有占到窝不下蛋的呢。要是三五年的不生,那地不是白给你家种了吗,那大家不是吃亏了吗?哪有这么好的事?”兰芳故意拉长声笑着说。

    “就是,那肯定不行。”话刚说完,得到好些女人的附和。

    王氏一听,这不是暗指儿媳没有生养吗?那孩子进门还不到一年,我这个做婆婆都没敢指责她半句,关旁人什么事。这女人,太过分了。

    “谁说不是呢,是有不下蛋的,也有下寡蛋的。”王氏直接甩了一句出去。

    农村人谁不知道骂人不带脏字的诀窍,一个说不会有孩子,一个骂你的孩子可能会夭折,这都是戳心窝子的话。照这样下去,这两家又要闹起来了。

    一些人忙劝说让少说两句,一些人就开始窃窃私语,准备看好戏。

    争吵声中,叶英也总算明白来这儿之前郑嫂子说的什么意思。敢情这位主真以为她鸿福齐天,好运独占,自己硬是怀不上了,四处八卦拉帮派了,目的就是不让自己家多分这份地。

    “你婆婆护短,那些话你不要往心里去。进门两三年才生的大有人在。”郑嫂子忙对叶英说。

    叶英看了兰芳两眼,悄悄的凑到卫东身边,给他说了一句话。

    “真的,你说的是真的?!”卫东一下子跳了起来,兴奋的声音大的盖过了所有人。争吵声也停了,大家都疑惑的看着他。

    “卫民哥,我说一句话,到年龄结婚的都该预留土地。至于我家那份地,不管哪方面来说都是跑不掉的。我家叶英怀上了。”这小子得意的说道。

    “哟,你小子不会是撒谎吧,为什么头几天都没听说,现在要分地了就来吃冒诈。”旁边有人起哄道。

    王氏又惊又喜,忙用眼神询问着叶英。叶英红着脸点了点头。“阿弥陀佛,普萨保佑!”王氏虔诚的双手合十闭着双眼念到,完全忘记这是什么场合了。

    “呵呵,以为能看别人的笑话,结果呢?所以说啊,人做事,天在看,做人要厚道。”罗二婶故意大声的在兰芳面前啐道。

    “我也说一句,该留的都留。预留的土地在没添丁进口之前交提留的时候多交一部分,大家商量一个公道的数量出来。这男婚女嫁,人口去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家都会遇到,好歹这李家沟的几十户人都还是本家,不要光想到哪家占便宜了,闹起来传到别的队上也丢脸。”坐在卫民旁边的四叔把手上的叶子烟在板凳边上磕了嗑灰,皱着眉头说到。

    “四叔说得好。这事是我没考虑好,这样,分地的事还要等秋收后。这段时间把队上的适婚小伙子都报上来,到时还要开一个会再决定分地和抽签。”卫民虚心的听取老人的意见。

    “现在我把安电灯要做的事分配一下。”卫民把队上的四十个壮劳力分成四组,分别负责抬电杆、挖电杆洞和立电杆、拉线事情。因为明天电力局施工队就要来了。

    ------题外话------

    竹子第一次写文,头两天看到没人点击阅读,心里都没底了。对这些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来看竹子的文的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您的支持是竹子最大的动力。这个故事很长,希望在亲们的督促中坚持更新完毕,谢谢大家!

    第十五节 秋收

    “哟嗬,你们看,这小子今天抬电杆腰杆都是硬起的耶!”卫兵抬着电杆,也不听前面的人吼的什么号子,跟大伙儿开着卫东的玩笑。

    “那当然,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事只有你们经历了才知道的。” 卫东老气横秋的说道。

    想起昨天开会回去,老娘一进屋就拉着他去给爹上香,告诉爹自己有后了。娘也是不容易,爹在伙食团时期饿死时,自己才10岁,二弟卫方8岁和三弟卫红6岁,是娘一手起了这个家。她最希望看的莫过于这几个孩子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现在大媳妇怀上孩子了,她感觉自己的任务也就卸下三分之一了。

    是的,这以后,王氏把儿媳当亲生女儿一样疼在了心口。也学着人家这不让做,那不让做,总和叶英抢活儿做。

    “我怀这几个孩子的时候是没办法必须下地挣工分,大腹便便的还下田扯稗子。卫红就是上山挖红苕时发作了才回家,你爹就给他取名叫卫红,为此他现在意见都很大,说这个名字像女孩子的。做个月子呢,顿顿都是红萝卜,里面的饭粒数都数得清,到现在我都不会偿一口红萝卜。”边做事边笑着对叶英说。

    “你们现在有条件了,马上就不用靠工分吃饭了,是该好好的休息好,保养好,做月子要忌好。”

    叶英成了这个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卫东和两个小叔子常常会在大雨的时候去田缺口安竹网,网一些鱼回来熬汤给她喝。

    这种安逸祥和的日子让叶英觉得像是回到叶家沟住的那些年月了。

    这一年注定在李家沟人的历史记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当全村通电的时候,大人小孩都乐呵呵的。听电力局的安装师傅说,15瓦的灯泡最节约用电,不约而同的全都买这一型号的灯泡。队长却意外的买了一个100瓦的,特意告诉大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都可以去他家拿。

    兰芳和叶英的关系并没有随着电灯带来的光明而融洽,第一次明面交火后,相遇时都视若无睹。

    今年的立季来得特殊慢。看着田里的水稻开始点头泛黄,人们都盼望着秋收。夜里在院坝里乘凉,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讨论着哪块田应该和哪块田搭配,哪块土适合种什么。各人在心里惦记着某块田是否能被自己的好运手抽签时一抽即中。盼望着,盼望着,快到手的东西在时间上总是显得漫长。

    立秋前十天无谷打,立秋后十天打不赢。终于等到秋收了,今年打谷子的力气都大了。妇女们割谷子;男子们甩拌桶,挑毛谷;半大孩子递把子,晒坝子,按以往规矩都给记三个工分。打完谷子收花生,收红苕。这一件件的事中掺着喜悦,合着兴奋。第一次,全都很团结,没有偷奸耍滑的。大家只有一个目标,秋收完后好分地。卫民心里感慨,如果早几年,甚至于从开始计工分起都这么团结,说不定大家的日子根本就不用这么苦了。

    秋收的粮食交完公粮和提留后,各个组上把口粮分了。再一次社员大会抽完签,人均分了七分田四分地,也有吵的,但少数服从多数,闹的人少就闹不起,最后在乡、村两级派来的工作组人员的调解下平静了下来。

    绞田边;锁田口;糊田坎;割草沤肥,铲草烧灰,家家户户干得热火朝天。到户后的田土恨不能被这些老庄户人家翻出花来。

    第十六节 生子

    九月底,点小春了。大家更是各显神通,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齐上阵。满山遍野的地里全是人,开箱打窝、丢种撒灰、挑粪浇肥,一个个的干得异常热闹,欢笑声在这片后山的土地上久久回荡。

    “叶英,你这么早就煮午饭了?”回家挑粪的郑嫂子看叶英抱柴回去准备烧火做饭。

    “嗯,我爹和娘他们都来帮我们点小春了,他们一大早就起床赶路,肯定都快饿了,我早点煮。”叶英高兴的说。

    “是噢,看你娘家的人真好,这一下子多了五个劳动力,照这个进度,要不了两三天你的小春就可以点完了。”要说值得李家沟人羡慕的就数卫东了。他丈母娘杨氏带着儿女从早上七点就到了,老丈人直接从街上卖完豆腐就赶过来,顺便还留了三斤豆腐,买了三斤肉给女儿带来。

    “我爹、娘和妹妹们下午回去还要推豆腐,只有小雨留下来帮我们点完小春才走。”

    “这样你们家也轻松不少呢。那行,你慢点,重的活不要做,我先挑去地里了。”郑嫂子一低头,右肩上挑起一挑粪颤悠悠的就走了。

    土地下放到户后的女人都当男人用了,那时候挑粪这些重活女人从来不做的,现在谁还喊自己挑不动呢?叶英看着远去的背影,暗自笑道。

    中午时分,袅袅吹烟起,地里的人都还没有收工的意思,这做自己的事就是不用人催。

    “卫华,卫华,快点回来,兰芳要生了。”山脚下,卫华的娘张氏焦急的喊到。

    喊声惊动了地里的人,平时和兰芳要好的两三个女人就丢下手上的活也跑回去帮忙了。

    卫华直接从地里跑去喊赤脚医生。张氏和几个女人凭着经验准备着一些常用的东西,然后守在兰芳的床边给她说该怎么做。

    “收工,收工,”看自家女人回去帮忙了,估计中午饭得自己做了,几家人相互喊到。

    “我回去煮饭了。”王氏看到山上的几家人走了,她对卫东说。其实,除了煮饭,自己更想第一时间知道那家人生个什么。厨房就挨着隔壁的房间,那边的一举一动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王氏反常的万事不管只烧火,让叶英动手切菜煮饭,说是自己炒的菜害怕亲家吃不惯。一边烧火,一边听着那边的响动。那一声声像刹猪一样的喊痛的吼声让王氏瘪了瘪嘴,哪家女人生孩子不是这样过来的,吼得这么凶,也不怕丢脸。都不知道现在保存点体力,等生产时再用力。吼,吼,看你几个小时后还有没得力气吼。

    一直等到这顿饭做好,全家人吃完饭,都出工了,隔壁的都还在吼,只是声音明显小多了。王氏只好和亲家一起去地里丢种。

    “三婶,隔壁那个好像有点恼火,几个小时了都还没生。”郑嫂子趁挑粪歇脚的时间凑近王氏的身边说。

    “长得这么胖,又不爱动,看这样八成是难产了,请哪个赤脚医生来接的生呢?”王氏问道。虽然平时很讨厌这女人,但女人生产是一大难关,有命吃鸡汤,无命见阎王,王氏从心底还是希望她能渡过这一关。

    “听说是请的李医生,她是知青下放还没返城的。听说以前还在县医院上班。应该还是有本事的,我路过他家门口时听李医生喊赶紧送镇上医院去,应该没事吧?”郑嫂子心里也突突的跳,这女人,该不会这么霉吧。

    “但愿吧”王氏第一次替仇人担心。

    一下午,山上的女人们都没有往天的笑声,大家都在盼着山脚下的消息。直到天快黑了,收工快到家门口时,才看到卫华回来了。

    “怎么样,卫华,兰芳生没?”郑嫂子赶紧问道。

    “谢谢嫂子关心,生了,只是大出血,身体受损了,可能要住几天院。”卫华心有余悸的说道。想起妻子在家几个小时,血都浸湿了大半个床。刚到医院就被那个叫徐主任的医生劈头盖脸的骂,问为什么不早点送医院,看见医护人员来来去去的测这样整那样,那会儿自己大脑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后悔啊,真该听李医生的,早点送去医院。

    “人没事就好,身体慢慢养回来就好了。生个儿还是女?”

    “是儿子,这娃儿太大了,有九斤,把兰芳折腾得差点命都没了。”卫华都不知道是该喜还是悲。

    “没事,现在母子平安,这是喜事,恭喜你喜得贵子,等兰芳回来了我也要来吃红鸡蛋的。”郑嫂子说。

    “好的,一定请你。”卫华终于露出了一( 傲娇医生的小娇妻 http://www.xlawen.org/kan/39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