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阅读
个信息全部由国家机构和官方媒体机构把控的年代,还没有玩具商零售商百货公司以及炒作公司找上陈校长,不然陈校长的电话真得打到爆了。
陈校长苦哈哈的来到杜家家访,他现在连办公室都不敢回了,电话全部由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轮流接听,家里也不敢回了,他家的电话现在也成热线电话了,在没完没了的电话摧残下,陈校长都快神经衰弱了。
“君琦,你的娃娃实在是太抢手了,没完没了的电话,我都快没地方躲了。”陈校长苦着脸说道。
杜君琦摊了摊手:“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才怪,她就是知道会大受欢迎才会做这么精致的娃娃的。
“君琦啊,真的不能多做几个吗?”一周才三个,真的不够用啊不够用,陈校长眼巴巴地看着杜君琦。
杜君琦很坚定地破灭了陈校长的希望:“不能。”
陈校长的眼神一下黯淡了下来。
杜广明在一旁挠头,他手头也有领导的单子,他也急啊,可是他不能催着女儿不学习光给他做娃娃吧,他开不了口,所以他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宋惠兰闷不吭声地做着佩饰,大家都有压力,可是也没办法啊。
看大人们的神色都不好,杜君琦适时地开了口,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我们搞一个小作坊,请几个手艺好的人,我就专门负责设计娃娃,然后制定统一的标准,让他们来制作娃娃?”
三个大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这个主意当然好,其实他们早就想过这一点了,只是不好意思提出来,怕杜君琦听了不开心,认为他们不关心她,逼着她干活。
自从杜君琦上了初中后,几个大人们都不再把她当作小孩子来看待了,而是把她当成了可以平等交流的早慧儿童,早慧儿童都有个特点,那就是敏感,所以在对待杜君琦的态度上,几个大人都很慎重,对于她所提的建议,几个大人也很在意。
“不过有些细致活我不放心交给别人来做,还是由方谦益来做好,他的绣活很好,是我见过绣活最好的人了。”杜君琦着重提了这一点。
三个大人立刻看向边上正裁着布料的方谦益,方谦益回头笑了笑:“嗯。”被人认可能力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既然我们的娃娃是要做好做大的,那就不能随便办个小作坊,万一被工商查封了,说我们无照经营,那就太影响娃娃的名气了,所以我们得办个营业执照,还要有正式的地点,不能在自己家里办。”
“可是办证很麻烦,而且还得交钱,办了经营证还得办税务证,这个花的钱就更多了。”宋惠兰不同意。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有个合法的身份总比突击查封上报当典型来得好吧。”杜君琦说道。
这个没法反驳,大家都是老实人,不敢干违法犯纪的事,杜广明的包工队就是正而八经的注了册办了证,没道理在女儿的娃娃生意上就抠门了。
“既然是要正经做生意,那就要设立个公账,在设立公账之前,我们先得把历史账目清掉。参展之前,我们做娃娃的本金原有元,扣除掉这次参展娃娃的花费283.7元,还剩829.5元,这笔钱我们先分掉,一共四个人,每人分得207.3元。”杜君琦边说边把账目明细写在本子上。
对于杜君琦的分配,其他三人没有异议。
“好了,历史账目清完,接下来就是设立娃娃作坊的公账了,首先要有起步基金,也就是第一笔本金。”杜君琦转头问向杜广明,“爸爸,你知道有哪些单位有空房出租吗?租一个小仓库或办公室要多少钱?”
90年代初,绝大多数的城市以及乡镇上的办公场所和临街店面都是公家的,不是某个单位的,就是某个厂的,极少有私人的店面,所以租店面租办公室租仓库都得找公家,不过好在公家收的租金可比后来私人房东收的低多了。
杜广明对于这个自然是了解的,自从拉起了包工队,他就有心留意这方面的信息,因为他也想租个好的办公室装点下门面,现在他还是挂靠在电厂的下属单位里呢,办起事来多少有些不方便。
杜广明立即说了几个地点,价格都不贵,月租大多在200元上下,只是公家都要求先交半年的租金,半年起码是1200,这可是一笔大支出。
杜君琦把明细写到了本子上,然后又问了雇工的价钱,宋惠兰说裁缝店理发店的学徒一般是包吃包住另给100块钱,杜君琦就按现在的平均工资水平,暂定了200元的工资。
杜君琦打算先雇两个人,三个月的观察期,这样就需要1200元的预算,加上店租的1200元,就要2400元,还要预留1000元的材料费,起步基金最少得有3400元。
娃娃生意主要就是靠杜君琦的设计和方谦益的手艺,为了保持住娃娃一如既往的风格,不受外人的干扰,杜君琦打算与方谦益共同出资,一起建起娃娃小作坊。
第40章 包工队的发展方向
对于建立娃娃小作坊,杜君琦的意思是她和方谦益一人出一半,可是她的个人存款已经达到了2200元,而方谦益的零花钱却只攒到了1400元,还差800元,于是方谦益决定向父亲寻找帮助。
方旺达接到儿子的电话后立即汇了1500元过来,800元算是他支持儿子的兴趣爱好,另外700元是他追加的营养费,方旺达还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的交代儿子,千万别把钱都省下来,一定要吃好吃饱穿暖穿好,别委屈了自己。
有了父亲的支持,方谦益拿出了2200元,与杜君琦一起设立了4400元的起步基金。
大框架说定了,小作坊的事由杜广明和宋惠兰出面办理了,首先租定经营场所,然后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同时招收两个有裁缝手艺的工人。
先是由杜广明通过熟人介绍租了两间公家的闲置办公室,一间做工作间,一间做材料堆放室,然后宋惠兰拿着租房合同去工商局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在等待审批的日子里又找了县里有名的裁缝店,通过店主老师傅的推荐,招收了两个可以出师的学徒,有了工作地点又有了工人,小作坊就算成形了。
对于个体户来说,办理营业执照等待的时间会比较久,不过杜广明之前有办理过,也算在工商局有自己的熟人了,一周之后营业执照就办理了下来,接着办理税务登记,按着税务局预估的营业额交了一年份的税收,手续就算办成了。
有了小作坊后,除杜君琦和方谦益之外,所有人的工作都解放了,只是苦了杜君琦和方谦益两个,一个忙着设计,一个忙着刺绣,两个技术核心人员不得歇息,不过比起之前来说,两人的工作量已经算是大大减轻了。
有了两个全职工人,娃娃的制作速度明显快了许多,而且他们的缝制技术也很不错,针脚线头都很仔细,杜君琦很满意他们的手艺。
现在一周能供应6个娃娃,杜广明宋惠兰陈校长的人情压力明显轻了许多,状态明显轻松了起来,江凯和杜君琬见了也开始缠了过来,让杜君琦匀几个娃娃给他们,他们也有人情单子呀。
时间很快到了12月下旬,一个惊天消息传遍了全国。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长达69年的(前)苏联划上了句号。
虽然早已有了隐约的猜测,但是当消息真的确定后,人们的惊慌却是难以抑制的,老大哥都倒了,我们会怎么样?
对于前世的杜君琦来说,这段时间太无聊了,电视上全是苏联的新闻,没意思透了,可是重来一次的杜君琦却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气氛,紧张、不安、焦虑,各种小道消息充斥耳边,各种猜测纷纷上场,乱哄哄的让人心烦。
杜君琦没心思搭理这些,因为这些与她无关,苏联解体的震撼再大,也不如明年的工厂破产潮的震撼大,其实91年在南方某些经济改革强势的地方已经有公营工厂破产、私营经济发展的事了,只是在她所在的省还没有发生罢了,不过明年开始就会在南方各省大范围的发生公营工厂破产潮,那时的浪潮击荡才是真正的牵扯到千家万户,若能抓住这一次的机遇,就可以搭上时代的快班车了。
杜广明的生意减少了许多,忙完了先前定好的单子,杜广明手头就只剩一些小单子了,很多单位还处在苏联解体的震惊中,体制内的感受自然更加沉重,各个领导都没心思管别的,一些正在谈的单子都延后了。
生意淡了,加上充斥周围的人言杂乱,杜广明坐不住了,他一个人闷头喝了酒,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谈心的人。
又喝了一杯,杜广明突然想到了小女儿琦琦,琦琦这么聪明,也许可以找她谈谈心。
看着面前欲言又止的爸爸,杜君琦主动开了口:“爸爸,怎么了?有什么烦心事吗?”
有了女儿的询问,杜广明立刻顺着说开了:“唉,是有烦心事啊,最近包工队的生意淡了许多,好几个正在谈的公家单子都推后了,什么时候继续谈也没个准话,我也主动找过他们几次,可是都没什么进展。”
杜君琦眨了眨眼:“那就让自己休息下呗,自从建了包工队,爸爸你都没休息过,趁着现在空闲就好好放松一下吧。”
杜广明愁啊:“可是手头没单子,我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杜广明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意识,对于业务来说,主动出击才是胜招,坐等着生意上门,那生意永远不会做大。
“那就多在街上跑一跑,周末时找些关系好的人一起喝喝酒吃吃饭,打听一下有没有公家的店面仓库在出售。”
杜广明听了觉得好笑:“公家怎么可能卖店面仓库啊,就算缺钱也是抵给银行,哪里会拿出来卖啊。”
“现在没有,说不定以后有呢。”杜君琦笑着眨了眨眼,“听说现在好多单位的效益都不好,有些连过节费都没得发了,银行再有钱也不可能收得了这么多家单位的资产,总有几家会拿出来卖给社会的。”
杜广明琢磨了一下,也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的确听说有些小单位小公司效益不好,说不定真的会拿资产出来卖。
“那买下来做什么呢?”杜广明问道。
“包工队不是需要办公场所吗?”杜君琦反问。
杜广明噎了一下,他这几天烦着单子的事,倒把这事给忘了。
杜广明摸了摸头顶:“也对。”
“要买最好买大的,爸爸,我有个想法。”杜君琦拿出了一张她设计用的大白纸,在上面迅速的描绘了起来,“办公室不需要有多大的地方,除了经理室,中间的公共办公区域放得下几张桌子柜子就行了,把剩下的空间好好装修一下,半隔开一个小间一个小间,里面做成装修好的展示间,展示不同的房间功能,比如办公室、会客室、客厅、卧室这些。”
其实就是借用了后来的样板房的模式,在很多大型家具城、建材城、品牌专卖店都有类似的展示区,让顾客更直观的感受到产品品质和设计理念。
“总经理式的单人大办公室太占空间了,我们改成小样的多人共用的小办公室展示。”杜君琦边说边画,“还有会客室,也多展示几个小空间的会客室,合理利用空间。”
“如果空间允许的话,客厅和卧室可以多设计几个。”杜君琦又画了几个简单的草图,90年代的家庭装修还是很简单很直白的,没有2000年以后的风格多样,杜君琦也不打算领先市场太多,就按着前世的记忆画了几个当时最常用的设计图。
杜广明皱着眉头:“还要客厅和卧室?平民百姓哪家有钱装修啊?又不是单位用公款,而且我们只是搞水电,不搞装修啊。”
“现在没有,不表示以后没有啊。”杜君琦俏皮的眨了眨眼,“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平民百姓自然也就有钱装修了嘛,而且就算是现在,领导们也一样有钱装修啊。爸爸,包工队要发展肯定不能只做水电,我们要走远一点想远一点,扩大经营范围,比如装修,而且我们还要帮顾客想好装修的所有细节,让他们放心地把事情都交给我们来做,这样我们赚的才多啊。”杜君琦说的其实就是前世杜广明公司的发展路程,从一个小小的包工队逐渐成长为专业的设计装修公司,杜广明花了十年的时间,这一次杜君琦会帮爸爸提前完成这个过程。
杜广明摸了摸头顶:“还是先做办公室装修吧,毕竟现在的客户都是公家单位。”
杜君琦想了想,退了一步:“要不客厅和卧室先各展示一间,看下有没有市场空间再说。”
只是各留一间而已,而且看平面图上每个展示间都不大,杜广明也就点头同意了。
“现在包工队的顾客主要是公家单位,可是有钱的公家单位就这么多,没钱的更多,我们还是要扩大潜在市场,为那些没钱的单位多想想,多替他们想一些省钱的办法,他们就会多信赖我们一些,这样我们才有好口碑。”杜君琦说道。
杜广明点头:“嗯,没错。”
“我可以尽量想一些省钱的设计,可是爸爸你也得先找好几个口碑好的土工木工,这样包工队才可以直接承包单位的装修。”
“这没问题,私活做多了,我也认识几个土工木工,连水泥工搬砖工都有认识的,找几个长期合作还是没问题的。”
和女儿琦琦谈讨了一番后,杜广明找到了事干,心里也不再空落落的了,第二天就精神抖擞的联系工人去了。
第41章 买仓库和拜年
又到了期末考的时候,杜君琦不负众望的再次夺得年级第一,班主任很满意,陈校长也很满意,郑局长自然更加满意了。
郑局长把陈校长叫了过来,两人关门嘀咕了半天,把下学期对杜君琦的宣传造势谈了个大概,下学期起杜君琦的生活就不会再这么平静了。
杜君琦还不知道这事,刚一放寒假,她就忙着和爸爸杜广明一起去相看新的办公地点了。
杜广明已经联系好了几个专门的手艺工人,不只有土工木工水泥工,连修瓦房的老手艺人都留了电话,以后有装修翻新的活就可以直接接了,现在就是得找个新的办公地点,好好弄个气派的门面。
杜广明真的用心去找后,才发现真如女儿琦琦所预料的,私底下有意出售资产的单位和工厂还真不少,县上的有,乡镇的更多,有好几个乡镇企业的土特产经营点要出售,位置都还可以,就是不够大,达不到琦琦要求的做展示间的面积。
想着要满足琦琦的要求,可是又舍不得这几个经营点的位置,杜广明下不了决定,便带着琦琦一起来看看。
杜君琦跟着看了几家,也觉得这几家不错,可就是面积小了点,而且范围也分散的比较开,如果是在同一条路上,倒是可以买下两间,一间大的做展示厅,一间小的做办公室,可惜这几家都不在一个点上。
就在杜君琦有些失望,打算按捺性子慢慢寻找的时候,张帅带给了她一个好消息。
寒假虽然开始了,但是少体队还在正常训练中,而且每周的训练天数还增加了,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杜君琦与少体队的小伙伴们的亲密度也明显增加了,当然了,随之增加的还有小伙伴们的追债次数。
在县里的大力宣传下,杜君琦在各中小学的校园里可是火了,少体队里自然也有喜欢娃娃的师姐们,她们就一直追着杜君琦买娃娃,后来在师兄们的炫耀下,师兄们家中的亲妹堂妹表妹们也都知道了,个个都托他们向杜君琦买娃娃,杜君琦每天不是被这个追债就是被那个追债,日子过得可谓是水深火热。
张帅也是追债者之一,不过这次他来找杜君琦不是为了追债,而是向她转达一个消息的。
县轮机公司有一笔钱收不回来,对方说想用固定资产抵债,可是县轮机公司自身的流动资金也不多,不想接受固定资产,只想要现金,但是真要等对方卖掉资产换成现金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钱没收到手,心里总是不放心,正好这事的负责人又是张帅他爸爸,张爸爸在家里随口提了这事,张帅就记到了心里。
张帅想帮爸爸,他想了一圈,把关系好的人脉广的几个小伙伴列了出来,挨个找他们询问一番,杜君琦就是其中一个。
杜君琦自然很有兴趣,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得知那是一个临着国道的仓库,立即决定叫上爸爸去现场看一看。
张帅知道仓库地点,没通知爸爸,直接带着杜广明杜君琦去了仓库。
仓库面积有300平方,建在国道边上,离城区不远,杜君琦觉得很合适,因为她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货运的发展十分迅速,车多货多,很多货物直接就在国道边进行交易集散,国道边的仓库升值非常快,而且这块地邻近城区,随着城市边沿的不断扩展建设,未来的发展非常好。
杜广明听了杜君琦的分析后,也觉得这仓库不错,不过他还需要进入仓库内部看一下,今天他们没有介绍人带着,只能站在外边看一看,还做不了准。
张帅兴冲冲地回家邀功,张斌没想到儿子又帮了他一次,开心之下猛夸了儿子好几句。
几天后,张斌安排好了一切,对方公司派了人来开仓库,带着张斌杜广明进去看了一圈,杜广明表示满意,对方公司就与杜广明谈起了价钱。
谈了一周,因为有张斌从中帮着说和,对方公司给的价钱也合适,符合预估价,杜广明接受了,双方很快办理了手续。
仓库租下后,杜广明叫上同事们,开始装修翻新了。
前世在自家的设计装修公司工作多年,杜君琦心中早已规划好了仓库的装修方案,展示厅以大气时尚为主,办公区域以专业实用为主,跟着杜广明看过仓库内部后,杜君琦就开始动手绘制设计图了。
看到女儿手绘的效果图和平面图后,杜广明再次感叹女儿的聪明优秀,立刻按图装修起来。
杜君琦的装修风格远远超过这个时代,虽然她有意的进行了修改,但是随着装修效果的渐渐显现,大家对杜君琦的感叹越来越深,她的设计图十分符合现场施工,减少了许多施工弯路与返工可能,比起以往他们的设计省了许多麻烦,效率大大提高了。
听着爸爸转述的夸奖,杜君琦有些小得意,又有些小心酸,这些都是她没日没夜泡在施工现场忙活得来的经验,前世的她把大好青春年华都花在了工作上,没有娱乐没有约会没有爱情,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失败。
紧赶慢赶,总算在春节前一周完成了办公区域的装修,展示厅的进展也很快,大致轮廓已经出来了,只待年后再细细装修就可以。
大年二十八,菜市场开放经营的最后一天,第二天起就要关门闭市了,方谦益今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留了下来,帮着父亲方旺达打些下手,年底是干货销售旺季,方旺达每天都往返县里和厂子几次,来回输运货物,忙得很。
下午闭市后,方谦益和父亲方旺达一起来给杜君琦送年货来了,这次方谦益送的有活鱼活虾还有各种干货,年货非常厚重,让宋惠兰激动的都不好意思收下了。
宋惠兰也收拾收拾,打包整理出了一大袋的年礼,都是自家做的过年必备食品,炸排骨炸鱼块蒸年糕白裸团等等,别看简单,这年头这些食品算是节庆食品,平日里都舍不得做舍不得吃,外头更加没的买,都得自己做,尤其是蒸年糕,单是这一项就得花费一整天的功夫,泡米磨浆上蒸屉,外形稍有不好就得重做,因为寓意着年年高,所以半点不得马虎。
宋惠兰看方家父子这时候才要回家,猜想家里只有方母一人肯定忙的很,保不准这些食品备不齐或备的少,就收拾了一大袋,让方家父子带回家去。
方家父子本来还觉得没有必要,推辞不过才带了回家,结果没想到等回家才知道果然让宋惠兰猜对了,方母正愁着来不及备齐初一拜祭天地的贡品呢,宋惠兰送的这一袋真是帮了大忙了。
这一年的春节杜家过的可是十分热闹,初二姑姑一家来拜年,姑姑嫁到邻县,消息不通,回来拜年的时候才知道侄女竟然这么逆天,一年就读完了小学,一学期就从初一跳到了初三,比比自家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她都不想说什么了。
姑父也很惊讶,他没想到小舅子今年竟然搞起了包工队,还不声不响的买下了一座国道边的仓库,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且听小舅子说的那么好,这生意既做的顺利又有赚头,还能认识那么多领导,他都动心想跟着做点什么了。
表哥就简单的多,看到表妹们的房间里竟然有那么多各国军装,他立马就迷上不肯撒手了,得知这些全是小表妹杜君琦做的后,他就死缠着杜君琦让她送他几套,不给他就不走了,杜君琦被他缠的没办法,只能让他挑走了两套。
初三姑姑一家离开后,杜家迎来了更多的亲戚,每个人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杜君琦和杜广明。
杜君琦这一年的风头实在太盛了,才一年就读完了小学,小升初还考了全县第一名,初一上学期还没读完就又跳到了初三,这速度实在有点吓人,现在又搞起了娃娃,还得了奖上了电视,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她今年才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
杜广明也是厉害,才搞起包工队不久,现在又买下了一座仓库,这得花多少钱啊,这又说明他今年赚了多少钱啊,真是让人眼红,更让人心动,以后还是多走动走动,说不定也能捞着一点肉吃。
亲戚间的拜年结束后,大家就开始上朋友家拜年了,杜君琦也去了几个朋友家拜年,比如江凯、张帅,还有忘年之交齐馆长。
杜君琦因为忙着做娃娃,去图书馆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不过次数减少并没有影响齐馆长对她的印象,知道她跳级上了初三,还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校园文化展,齐馆长反而感觉到很欣慰,好好学习,为校争光,这才是好学生好孩子嘛,所以当杜君琦再次来到图书馆时,齐馆长亲切的将她接到了办公室,好好的聊了聊这段时间杜君琦的生活。
杜君琦对齐馆长也很有好感,亲切和蔼涵养好,虽有文化人的清高,但也有长辈对晚辈的包容和期望,虽然齐馆长知道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制作娃娃上,但是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死读书,所以不仅没有让她放弃业余爱好,反而鼓励她坚持下去,不要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齐馆长的鼓励和坚持让杜君琦很感动,对齐馆长愈加亲切尊敬起来,拜年的时候自然不能忘了他,所以一走完亲戚,杜君琦第一个就去齐馆长家拜年。
第42章 新想法
齐馆长有两子一女,大儿子二女儿都是市报业系统的,唯独小儿子齐远不安份,大学毕业后想尽办法,缠着闹着让父亲哥哥姐姐一起出面帮忙,帮他创办了一个小杂志,挂靠在市报底下,可惜这份小杂志一直不景气,每期的销量只能维持在一两万份左右。
可能受苏联解体的影响,这段时间开始有人发声质疑体制部门的臃肿拖累了国家的发展,的确,从建国起,全国各部各级的机构越来越多,组织机构臃肿重叠、层次过多,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缺乏效率,更导致了人浮于事、十羊九牧的状况,随便办一件事,没经过五六个部门的审批,根本办不下来,民众们对于这样的现状已经忍耐不下了,一有声音发出质疑,附合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中央都开始考虑怎么精简部门了。
齐远的杂志销量一直很低,处于市报系统垫底位置,现在市报也有人提出了精简的口号,在几次会议后,这份小杂志成为了第一个被开刀精简的部门,按上级的意见是,直接精简,裁掉这个杂志。
所以为了不刺激齐远,今年这个春节齐家是过得很平淡的。
杜君琦上门拜年让齐馆长大大意外了一番,马上迎进门来高兴地闲谈起来,谈完了杜君琦的情况,接着谈到了齐馆长的情况,齐馆长正烦恼着齐远的事,就随口说了出来。
“真的要精简掉?”杜君琦问道,“没办法吗?不能再努努力,说说情?”
齐馆长叹了一声:“唉,没办法,谁让他的成绩那么差,就是想找人说情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杂志主要是做哪方面的?”
“武侠小说。”齐馆长摇了摇头,有些看不上眼,“他在大学里看了一些港台那边的武侠小说,受了些影响,毕业后就一直喊着要办一个国内最优秀的武侠杂志。”
“武侠啊。”杜君琦也摇头,她也不看好国内的武侠小说,跟风的多,但写的好的真心少,“还不如写聊斋那样的呢。”今年本省省台播放了《聊斋》,收视率直线飘红,各大省台也跟风买了片子的版权,不停轮播,红遍了全国。
“是啊,还不如写狐仙花仙呢。”齐馆长笑了。
“您别不信,这方面的题材大家真的爱看,《济公》《西游记》不就每年都在重播嘛,看的人还是很多。”杜君琦郑重地说道。
现在是92年了,马上就会引进香港的仙侠类电视剧《日月神剑》和《蜀山奇侠之紫青双剑》,这两部剧形成了新的收视热潮,后来趁着观众的热情未减又引进了《蜀山奇侠之仙侣奇缘》,仙侠这一题材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想像,随之跟风写的小说也不少。
脑海里回想了一下前世的热剧风潮,杜君琦又有了个新主意。
“齐爷爷,家里有没有小叔叔的杂志?能不能给我看看?”
“有的,你等下。”齐馆长直接开了小儿子的房门,没理会躺在床上不吭气的小儿子,抽了几本杂志就出来,“给,看看。”
“谢谢齐爷爷。”杜君琦双手捧过,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齐馆长见杜君琦翻看的速度非常快,不由得开口说道:“你翻的这么快,都看进去了吗?”
“大概的扫一遍,知道讲的是什么就行了,我主要是想找插图。”杜君琦翻完了一整本,“不是吧,几十页的杂志,竟然连一张插图都没有。”
“小孩子就应该看小人书连环画,看什么小说,看得懂吗?”齐远见父亲进门直接拿了他的杂志,看都不看他一眼,心里不由得有些发虚,赶紧从床上蹦起跟出来,生怕父亲把他的宝贝给烧了,没想到竟然是给一个小丫头看,她看得懂吗。
齐馆长皱眉喝斥:“说什么,没礼貌。”
杜君琦装乖的笑了笑:“就是看不懂才想看插图啊,看图就直接多了,就是不识字也能猜出剧情来。”
齐远撇了撇嘴,坐了下来:“这是武侠杂志,不是给小孩子看的。”
“所以这杂志倒了。”杜君琦这话简直就是神来一刀,直接捅到了齐远的心上。
齐远跳了起来:“你说什么!”
齐馆长怒视齐远,拍了拍桌子:“坐下,好好说话。”
被父亲一喝,齐远胸中的这口气顿时就出不去了,上不上下不下地憋着,只能忍着气坐下了。
“小叔叔。”杜君琦甜甜的叫一声,“我喊齐爷爷为爷爷,您是齐爷爷的小儿子,我叫您小叔叔,可以吗?”
按着父亲的顺序下来叫他小叔叔倒是没错,齐远没意见,点了点头。
“小叔叔,我今年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虽然我书读的少,但是看武侠杂志还是看得懂的。”杜君琦继续甜笑,“可是我翻了一遍,真找不到有意思的小说,只看到一大段一大段的服装描述容貌描述环境描述,剧情呢?”
当听到小丫头说她已经是初三生,而且父亲还点头承认时,齐远就觉得脑子蒙了一下,当小丫头问他“剧情呢”,他不自觉地就坐正了姿势,认真了起来。
“剧情当然是有的,这个就要沉下心好好品读了,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不是瞄一眼就能理解的。”
“所以这杂志其实不是武侠小说,而是名著精选?”杜君琦反问。
齐远脖子一梗:“当然不是,就是武侠小说。”
杜君琦笑了笑,换了个问题:“小叔叔,你有做过市场了解吗?知道买杂志的人多,还是买连环画的人多吗?”
齐远皱眉,不明白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杂志吧。”
“不是,是连环画。”杜君琦笑了,“我经常跑书店,不只新华书店,还有学校边上卖练习册辅导书的书店,在这里书店里,都是买连环画的人多,而这些买连环画的,几乎都是孩子和家长。”
看到齐远开始思考,杜君琦继续说道:“看杂志的人不多,因为贵,特别是爱看武侠小说的,多是年轻人,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或者还是学生还没有参加工作,手头可以使用的钱不多,他们舍不得掏出来买杂志,多是到图书馆借阅,而已经有了孩子的家长不同,他们已经工作多年,工资高了,积储也有了,为了哄孩子高兴,愿意买一两本连环画,所以连环画的销量比杂志高。”
齐远不自觉地点了点头,认可了杜君琦的分析。
“到图书馆借阅杂志的年轻人才是武侠小说的主要读者,而能够进入图书馆的杂志,一般都是创办多年的大杂志,这些杂志都比较严肃,虽然有以笑话、相声、故事为主的杂志,但也就是全国知名的那一两个,你这份杂志,进不了图书馆。”
齐远看向父亲,齐馆长点头,的确,小儿子的杂志不符合相关的规定,级别不够。
齐远挺直的背弯了下去。
“你这份杂志是月刊,一月才出一期,一期的销量只有一两万份,扣掉各项支出,小叔叔,您能收回成本吗?”杜君琦问道。
齐远有些颓然:“勉强收支平衡。”
“所以这份杂志是很不成功的,裁掉很正常。”
虽然心里知道也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从一个小丫头口中说出来,齐远还是觉得不能接受。
“再给我一个机会,我绝对能办好的。”
“小叔叔您有想过为什么杂志的销量那么惨淡吗?”杜君琦又问。
“因为,因为他们不懂欣赏。”齐远红着脸憋出一句。
“我倒是觉得是因为这上面的小说太无聊,没剧情,谁愿意花钱看这些言之无物的小说啊,一点也不爽。” 话题又转回原来的无剧情上面,以杜君琦的眼光,这些小说是被严重注水的,要给差评的好吧。
“怎么没剧情了?心理活动不是剧情吗?背景交代不是剧情吗?不写清楚读者能明白剧情为什么这样走吗?”齐远大声反驳。
杜君琦摊手,不辩驳。
看看小儿子一脸不甘心的表情,再看看杜君琦一脸玩笑的表情,齐馆长不由得出声:“君琦,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杜君琦点头:“是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放弃杂志,重新办一个少儿读物。”
齐远瞪大了眼:“少儿读物?”
作者有话要说:再次求留言,求收藏,泪汪汪哭求
第43章 新视野
齐远瞪大了眼:“少儿读物?”
“小叔叔,您不要一副看不起的表情,少儿读物的市场很大的,看看《故事大王》、《童话大王》,这些卖了多少份。”
“那又怎么样,还不是小孩子看的。”
杜君琦皱眉:“小叔叔,您这是偏见,《十万个为什么》也是少儿读物,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书只能给小孩子看。”
齐远噎住了:“可是,可是。”可是了半天,齐远最终还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办杂志失败了,您可以改办少儿读物啊,少儿读物又不是只能刊登童话,您喜欢的武侠小说也可以刊登啊,就是武侠小说得改一改内容,不要那么血腥暴力,要讲究善恶有报、匡扶正义,这样就可以登上少儿读物了啊。”杜君琦以前就在少儿读物上看过武侠故事,也很好看啊。
“可是改过的就不是武侠小说了。”齐远还是很纠结。
“武侠小说的核心不就是锄强扶弱吗?一言不合就打打杀杀,动不动就灭人满门,才不是武侠小说的魅力之处,其实说白了,就是借武侠江湖这个框架,表达惩恶扬善的中心思想,这才是真正的侠义。”
齐远皱着眉头又纠结了一会儿:“那少儿读者要怎么写?”
“剧情简单点,人物也不需要那么多,重点是要正义,比如说可以写一个含冤告状的故事,苦主被冤枉陷害,游侠游历四方,正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苦主一路躲避追杀、上京告状,然后终于找到( 重生之创业时代 http://www.xlawen.org/kan/3968/ )
陈校长苦哈哈的来到杜家家访,他现在连办公室都不敢回了,电话全部由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轮流接听,家里也不敢回了,他家的电话现在也成热线电话了,在没完没了的电话摧残下,陈校长都快神经衰弱了。
“君琦,你的娃娃实在是太抢手了,没完没了的电话,我都快没地方躲了。”陈校长苦着脸说道。
杜君琦摊了摊手:“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才怪,她就是知道会大受欢迎才会做这么精致的娃娃的。
“君琦啊,真的不能多做几个吗?”一周才三个,真的不够用啊不够用,陈校长眼巴巴地看着杜君琦。
杜君琦很坚定地破灭了陈校长的希望:“不能。”
陈校长的眼神一下黯淡了下来。
杜广明在一旁挠头,他手头也有领导的单子,他也急啊,可是他不能催着女儿不学习光给他做娃娃吧,他开不了口,所以他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宋惠兰闷不吭声地做着佩饰,大家都有压力,可是也没办法啊。
看大人们的神色都不好,杜君琦适时地开了口,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我们搞一个小作坊,请几个手艺好的人,我就专门负责设计娃娃,然后制定统一的标准,让他们来制作娃娃?”
三个大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这个主意当然好,其实他们早就想过这一点了,只是不好意思提出来,怕杜君琦听了不开心,认为他们不关心她,逼着她干活。
自从杜君琦上了初中后,几个大人们都不再把她当作小孩子来看待了,而是把她当成了可以平等交流的早慧儿童,早慧儿童都有个特点,那就是敏感,所以在对待杜君琦的态度上,几个大人都很慎重,对于她所提的建议,几个大人也很在意。
“不过有些细致活我不放心交给别人来做,还是由方谦益来做好,他的绣活很好,是我见过绣活最好的人了。”杜君琦着重提了这一点。
三个大人立刻看向边上正裁着布料的方谦益,方谦益回头笑了笑:“嗯。”被人认可能力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既然我们的娃娃是要做好做大的,那就不能随便办个小作坊,万一被工商查封了,说我们无照经营,那就太影响娃娃的名气了,所以我们得办个营业执照,还要有正式的地点,不能在自己家里办。”
“可是办证很麻烦,而且还得交钱,办了经营证还得办税务证,这个花的钱就更多了。”宋惠兰不同意。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有个合法的身份总比突击查封上报当典型来得好吧。”杜君琦说道。
这个没法反驳,大家都是老实人,不敢干违法犯纪的事,杜广明的包工队就是正而八经的注了册办了证,没道理在女儿的娃娃生意上就抠门了。
“既然是要正经做生意,那就要设立个公账,在设立公账之前,我们先得把历史账目清掉。参展之前,我们做娃娃的本金原有元,扣除掉这次参展娃娃的花费283.7元,还剩829.5元,这笔钱我们先分掉,一共四个人,每人分得207.3元。”杜君琦边说边把账目明细写在本子上。
对于杜君琦的分配,其他三人没有异议。
“好了,历史账目清完,接下来就是设立娃娃作坊的公账了,首先要有起步基金,也就是第一笔本金。”杜君琦转头问向杜广明,“爸爸,你知道有哪些单位有空房出租吗?租一个小仓库或办公室要多少钱?”
90年代初,绝大多数的城市以及乡镇上的办公场所和临街店面都是公家的,不是某个单位的,就是某个厂的,极少有私人的店面,所以租店面租办公室租仓库都得找公家,不过好在公家收的租金可比后来私人房东收的低多了。
杜广明对于这个自然是了解的,自从拉起了包工队,他就有心留意这方面的信息,因为他也想租个好的办公室装点下门面,现在他还是挂靠在电厂的下属单位里呢,办起事来多少有些不方便。
杜广明立即说了几个地点,价格都不贵,月租大多在200元上下,只是公家都要求先交半年的租金,半年起码是1200,这可是一笔大支出。
杜君琦把明细写到了本子上,然后又问了雇工的价钱,宋惠兰说裁缝店理发店的学徒一般是包吃包住另给100块钱,杜君琦就按现在的平均工资水平,暂定了200元的工资。
杜君琦打算先雇两个人,三个月的观察期,这样就需要1200元的预算,加上店租的1200元,就要2400元,还要预留1000元的材料费,起步基金最少得有3400元。
娃娃生意主要就是靠杜君琦的设计和方谦益的手艺,为了保持住娃娃一如既往的风格,不受外人的干扰,杜君琦打算与方谦益共同出资,一起建起娃娃小作坊。
第40章 包工队的发展方向
对于建立娃娃小作坊,杜君琦的意思是她和方谦益一人出一半,可是她的个人存款已经达到了2200元,而方谦益的零花钱却只攒到了1400元,还差800元,于是方谦益决定向父亲寻找帮助。
方旺达接到儿子的电话后立即汇了1500元过来,800元算是他支持儿子的兴趣爱好,另外700元是他追加的营养费,方旺达还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的交代儿子,千万别把钱都省下来,一定要吃好吃饱穿暖穿好,别委屈了自己。
有了父亲的支持,方谦益拿出了2200元,与杜君琦一起设立了4400元的起步基金。
大框架说定了,小作坊的事由杜广明和宋惠兰出面办理了,首先租定经营场所,然后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同时招收两个有裁缝手艺的工人。
先是由杜广明通过熟人介绍租了两间公家的闲置办公室,一间做工作间,一间做材料堆放室,然后宋惠兰拿着租房合同去工商局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在等待审批的日子里又找了县里有名的裁缝店,通过店主老师傅的推荐,招收了两个可以出师的学徒,有了工作地点又有了工人,小作坊就算成形了。
对于个体户来说,办理营业执照等待的时间会比较久,不过杜广明之前有办理过,也算在工商局有自己的熟人了,一周之后营业执照就办理了下来,接着办理税务登记,按着税务局预估的营业额交了一年份的税收,手续就算办成了。
有了小作坊后,除杜君琦和方谦益之外,所有人的工作都解放了,只是苦了杜君琦和方谦益两个,一个忙着设计,一个忙着刺绣,两个技术核心人员不得歇息,不过比起之前来说,两人的工作量已经算是大大减轻了。
有了两个全职工人,娃娃的制作速度明显快了许多,而且他们的缝制技术也很不错,针脚线头都很仔细,杜君琦很满意他们的手艺。
现在一周能供应6个娃娃,杜广明宋惠兰陈校长的人情压力明显轻了许多,状态明显轻松了起来,江凯和杜君琬见了也开始缠了过来,让杜君琦匀几个娃娃给他们,他们也有人情单子呀。
时间很快到了12月下旬,一个惊天消息传遍了全国。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长达69年的(前)苏联划上了句号。
虽然早已有了隐约的猜测,但是当消息真的确定后,人们的惊慌却是难以抑制的,老大哥都倒了,我们会怎么样?
对于前世的杜君琦来说,这段时间太无聊了,电视上全是苏联的新闻,没意思透了,可是重来一次的杜君琦却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气氛,紧张、不安、焦虑,各种小道消息充斥耳边,各种猜测纷纷上场,乱哄哄的让人心烦。
杜君琦没心思搭理这些,因为这些与她无关,苏联解体的震撼再大,也不如明年的工厂破产潮的震撼大,其实91年在南方某些经济改革强势的地方已经有公营工厂破产、私营经济发展的事了,只是在她所在的省还没有发生罢了,不过明年开始就会在南方各省大范围的发生公营工厂破产潮,那时的浪潮击荡才是真正的牵扯到千家万户,若能抓住这一次的机遇,就可以搭上时代的快班车了。
杜广明的生意减少了许多,忙完了先前定好的单子,杜广明手头就只剩一些小单子了,很多单位还处在苏联解体的震惊中,体制内的感受自然更加沉重,各个领导都没心思管别的,一些正在谈的单子都延后了。
生意淡了,加上充斥周围的人言杂乱,杜广明坐不住了,他一个人闷头喝了酒,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谈心的人。
又喝了一杯,杜广明突然想到了小女儿琦琦,琦琦这么聪明,也许可以找她谈谈心。
看着面前欲言又止的爸爸,杜君琦主动开了口:“爸爸,怎么了?有什么烦心事吗?”
有了女儿的询问,杜广明立刻顺着说开了:“唉,是有烦心事啊,最近包工队的生意淡了许多,好几个正在谈的公家单子都推后了,什么时候继续谈也没个准话,我也主动找过他们几次,可是都没什么进展。”
杜君琦眨了眨眼:“那就让自己休息下呗,自从建了包工队,爸爸你都没休息过,趁着现在空闲就好好放松一下吧。”
杜广明愁啊:“可是手头没单子,我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杜广明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意识,对于业务来说,主动出击才是胜招,坐等着生意上门,那生意永远不会做大。
“那就多在街上跑一跑,周末时找些关系好的人一起喝喝酒吃吃饭,打听一下有没有公家的店面仓库在出售。”
杜广明听了觉得好笑:“公家怎么可能卖店面仓库啊,就算缺钱也是抵给银行,哪里会拿出来卖啊。”
“现在没有,说不定以后有呢。”杜君琦笑着眨了眨眼,“听说现在好多单位的效益都不好,有些连过节费都没得发了,银行再有钱也不可能收得了这么多家单位的资产,总有几家会拿出来卖给社会的。”
杜广明琢磨了一下,也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的确听说有些小单位小公司效益不好,说不定真的会拿资产出来卖。
“那买下来做什么呢?”杜广明问道。
“包工队不是需要办公场所吗?”杜君琦反问。
杜广明噎了一下,他这几天烦着单子的事,倒把这事给忘了。
杜广明摸了摸头顶:“也对。”
“要买最好买大的,爸爸,我有个想法。”杜君琦拿出了一张她设计用的大白纸,在上面迅速的描绘了起来,“办公室不需要有多大的地方,除了经理室,中间的公共办公区域放得下几张桌子柜子就行了,把剩下的空间好好装修一下,半隔开一个小间一个小间,里面做成装修好的展示间,展示不同的房间功能,比如办公室、会客室、客厅、卧室这些。”
其实就是借用了后来的样板房的模式,在很多大型家具城、建材城、品牌专卖店都有类似的展示区,让顾客更直观的感受到产品品质和设计理念。
“总经理式的单人大办公室太占空间了,我们改成小样的多人共用的小办公室展示。”杜君琦边说边画,“还有会客室,也多展示几个小空间的会客室,合理利用空间。”
“如果空间允许的话,客厅和卧室可以多设计几个。”杜君琦又画了几个简单的草图,90年代的家庭装修还是很简单很直白的,没有2000年以后的风格多样,杜君琦也不打算领先市场太多,就按着前世的记忆画了几个当时最常用的设计图。
杜广明皱着眉头:“还要客厅和卧室?平民百姓哪家有钱装修啊?又不是单位用公款,而且我们只是搞水电,不搞装修啊。”
“现在没有,不表示以后没有啊。”杜君琦俏皮的眨了眨眼,“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平民百姓自然也就有钱装修了嘛,而且就算是现在,领导们也一样有钱装修啊。爸爸,包工队要发展肯定不能只做水电,我们要走远一点想远一点,扩大经营范围,比如装修,而且我们还要帮顾客想好装修的所有细节,让他们放心地把事情都交给我们来做,这样我们赚的才多啊。”杜君琦说的其实就是前世杜广明公司的发展路程,从一个小小的包工队逐渐成长为专业的设计装修公司,杜广明花了十年的时间,这一次杜君琦会帮爸爸提前完成这个过程。
杜广明摸了摸头顶:“还是先做办公室装修吧,毕竟现在的客户都是公家单位。”
杜君琦想了想,退了一步:“要不客厅和卧室先各展示一间,看下有没有市场空间再说。”
只是各留一间而已,而且看平面图上每个展示间都不大,杜广明也就点头同意了。
“现在包工队的顾客主要是公家单位,可是有钱的公家单位就这么多,没钱的更多,我们还是要扩大潜在市场,为那些没钱的单位多想想,多替他们想一些省钱的办法,他们就会多信赖我们一些,这样我们才有好口碑。”杜君琦说道。
杜广明点头:“嗯,没错。”
“我可以尽量想一些省钱的设计,可是爸爸你也得先找好几个口碑好的土工木工,这样包工队才可以直接承包单位的装修。”
“这没问题,私活做多了,我也认识几个土工木工,连水泥工搬砖工都有认识的,找几个长期合作还是没问题的。”
和女儿琦琦谈讨了一番后,杜广明找到了事干,心里也不再空落落的了,第二天就精神抖擞的联系工人去了。
第41章 买仓库和拜年
又到了期末考的时候,杜君琦不负众望的再次夺得年级第一,班主任很满意,陈校长也很满意,郑局长自然更加满意了。
郑局长把陈校长叫了过来,两人关门嘀咕了半天,把下学期对杜君琦的宣传造势谈了个大概,下学期起杜君琦的生活就不会再这么平静了。
杜君琦还不知道这事,刚一放寒假,她就忙着和爸爸杜广明一起去相看新的办公地点了。
杜广明已经联系好了几个专门的手艺工人,不只有土工木工水泥工,连修瓦房的老手艺人都留了电话,以后有装修翻新的活就可以直接接了,现在就是得找个新的办公地点,好好弄个气派的门面。
杜广明真的用心去找后,才发现真如女儿琦琦所预料的,私底下有意出售资产的单位和工厂还真不少,县上的有,乡镇的更多,有好几个乡镇企业的土特产经营点要出售,位置都还可以,就是不够大,达不到琦琦要求的做展示间的面积。
想着要满足琦琦的要求,可是又舍不得这几个经营点的位置,杜广明下不了决定,便带着琦琦一起来看看。
杜君琦跟着看了几家,也觉得这几家不错,可就是面积小了点,而且范围也分散的比较开,如果是在同一条路上,倒是可以买下两间,一间大的做展示厅,一间小的做办公室,可惜这几家都不在一个点上。
就在杜君琦有些失望,打算按捺性子慢慢寻找的时候,张帅带给了她一个好消息。
寒假虽然开始了,但是少体队还在正常训练中,而且每周的训练天数还增加了,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杜君琦与少体队的小伙伴们的亲密度也明显增加了,当然了,随之增加的还有小伙伴们的追债次数。
在县里的大力宣传下,杜君琦在各中小学的校园里可是火了,少体队里自然也有喜欢娃娃的师姐们,她们就一直追着杜君琦买娃娃,后来在师兄们的炫耀下,师兄们家中的亲妹堂妹表妹们也都知道了,个个都托他们向杜君琦买娃娃,杜君琦每天不是被这个追债就是被那个追债,日子过得可谓是水深火热。
张帅也是追债者之一,不过这次他来找杜君琦不是为了追债,而是向她转达一个消息的。
县轮机公司有一笔钱收不回来,对方说想用固定资产抵债,可是县轮机公司自身的流动资金也不多,不想接受固定资产,只想要现金,但是真要等对方卖掉资产换成现金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钱没收到手,心里总是不放心,正好这事的负责人又是张帅他爸爸,张爸爸在家里随口提了这事,张帅就记到了心里。
张帅想帮爸爸,他想了一圈,把关系好的人脉广的几个小伙伴列了出来,挨个找他们询问一番,杜君琦就是其中一个。
杜君琦自然很有兴趣,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得知那是一个临着国道的仓库,立即决定叫上爸爸去现场看一看。
张帅知道仓库地点,没通知爸爸,直接带着杜广明杜君琦去了仓库。
仓库面积有300平方,建在国道边上,离城区不远,杜君琦觉得很合适,因为她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货运的发展十分迅速,车多货多,很多货物直接就在国道边进行交易集散,国道边的仓库升值非常快,而且这块地邻近城区,随着城市边沿的不断扩展建设,未来的发展非常好。
杜广明听了杜君琦的分析后,也觉得这仓库不错,不过他还需要进入仓库内部看一下,今天他们没有介绍人带着,只能站在外边看一看,还做不了准。
张帅兴冲冲地回家邀功,张斌没想到儿子又帮了他一次,开心之下猛夸了儿子好几句。
几天后,张斌安排好了一切,对方公司派了人来开仓库,带着张斌杜广明进去看了一圈,杜广明表示满意,对方公司就与杜广明谈起了价钱。
谈了一周,因为有张斌从中帮着说和,对方公司给的价钱也合适,符合预估价,杜广明接受了,双方很快办理了手续。
仓库租下后,杜广明叫上同事们,开始装修翻新了。
前世在自家的设计装修公司工作多年,杜君琦心中早已规划好了仓库的装修方案,展示厅以大气时尚为主,办公区域以专业实用为主,跟着杜广明看过仓库内部后,杜君琦就开始动手绘制设计图了。
看到女儿手绘的效果图和平面图后,杜广明再次感叹女儿的聪明优秀,立刻按图装修起来。
杜君琦的装修风格远远超过这个时代,虽然她有意的进行了修改,但是随着装修效果的渐渐显现,大家对杜君琦的感叹越来越深,她的设计图十分符合现场施工,减少了许多施工弯路与返工可能,比起以往他们的设计省了许多麻烦,效率大大提高了。
听着爸爸转述的夸奖,杜君琦有些小得意,又有些小心酸,这些都是她没日没夜泡在施工现场忙活得来的经验,前世的她把大好青春年华都花在了工作上,没有娱乐没有约会没有爱情,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失败。
紧赶慢赶,总算在春节前一周完成了办公区域的装修,展示厅的进展也很快,大致轮廓已经出来了,只待年后再细细装修就可以。
大年二十八,菜市场开放经营的最后一天,第二天起就要关门闭市了,方谦益今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留了下来,帮着父亲方旺达打些下手,年底是干货销售旺季,方旺达每天都往返县里和厂子几次,来回输运货物,忙得很。
下午闭市后,方谦益和父亲方旺达一起来给杜君琦送年货来了,这次方谦益送的有活鱼活虾还有各种干货,年货非常厚重,让宋惠兰激动的都不好意思收下了。
宋惠兰也收拾收拾,打包整理出了一大袋的年礼,都是自家做的过年必备食品,炸排骨炸鱼块蒸年糕白裸团等等,别看简单,这年头这些食品算是节庆食品,平日里都舍不得做舍不得吃,外头更加没的买,都得自己做,尤其是蒸年糕,单是这一项就得花费一整天的功夫,泡米磨浆上蒸屉,外形稍有不好就得重做,因为寓意着年年高,所以半点不得马虎。
宋惠兰看方家父子这时候才要回家,猜想家里只有方母一人肯定忙的很,保不准这些食品备不齐或备的少,就收拾了一大袋,让方家父子带回家去。
方家父子本来还觉得没有必要,推辞不过才带了回家,结果没想到等回家才知道果然让宋惠兰猜对了,方母正愁着来不及备齐初一拜祭天地的贡品呢,宋惠兰送的这一袋真是帮了大忙了。
这一年的春节杜家过的可是十分热闹,初二姑姑一家来拜年,姑姑嫁到邻县,消息不通,回来拜年的时候才知道侄女竟然这么逆天,一年就读完了小学,一学期就从初一跳到了初三,比比自家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她都不想说什么了。
姑父也很惊讶,他没想到小舅子今年竟然搞起了包工队,还不声不响的买下了一座国道边的仓库,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且听小舅子说的那么好,这生意既做的顺利又有赚头,还能认识那么多领导,他都动心想跟着做点什么了。
表哥就简单的多,看到表妹们的房间里竟然有那么多各国军装,他立马就迷上不肯撒手了,得知这些全是小表妹杜君琦做的后,他就死缠着杜君琦让她送他几套,不给他就不走了,杜君琦被他缠的没办法,只能让他挑走了两套。
初三姑姑一家离开后,杜家迎来了更多的亲戚,每个人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杜君琦和杜广明。
杜君琦这一年的风头实在太盛了,才一年就读完了小学,小升初还考了全县第一名,初一上学期还没读完就又跳到了初三,这速度实在有点吓人,现在又搞起了娃娃,还得了奖上了电视,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她今年才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
杜广明也是厉害,才搞起包工队不久,现在又买下了一座仓库,这得花多少钱啊,这又说明他今年赚了多少钱啊,真是让人眼红,更让人心动,以后还是多走动走动,说不定也能捞着一点肉吃。
亲戚间的拜年结束后,大家就开始上朋友家拜年了,杜君琦也去了几个朋友家拜年,比如江凯、张帅,还有忘年之交齐馆长。
杜君琦因为忙着做娃娃,去图书馆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不过次数减少并没有影响齐馆长对她的印象,知道她跳级上了初三,还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校园文化展,齐馆长反而感觉到很欣慰,好好学习,为校争光,这才是好学生好孩子嘛,所以当杜君琦再次来到图书馆时,齐馆长亲切的将她接到了办公室,好好的聊了聊这段时间杜君琦的生活。
杜君琦对齐馆长也很有好感,亲切和蔼涵养好,虽有文化人的清高,但也有长辈对晚辈的包容和期望,虽然齐馆长知道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制作娃娃上,但是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死读书,所以不仅没有让她放弃业余爱好,反而鼓励她坚持下去,不要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齐馆长的鼓励和坚持让杜君琦很感动,对齐馆长愈加亲切尊敬起来,拜年的时候自然不能忘了他,所以一走完亲戚,杜君琦第一个就去齐馆长家拜年。
第42章 新想法
齐馆长有两子一女,大儿子二女儿都是市报业系统的,唯独小儿子齐远不安份,大学毕业后想尽办法,缠着闹着让父亲哥哥姐姐一起出面帮忙,帮他创办了一个小杂志,挂靠在市报底下,可惜这份小杂志一直不景气,每期的销量只能维持在一两万份左右。
可能受苏联解体的影响,这段时间开始有人发声质疑体制部门的臃肿拖累了国家的发展,的确,从建国起,全国各部各级的机构越来越多,组织机构臃肿重叠、层次过多,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缺乏效率,更导致了人浮于事、十羊九牧的状况,随便办一件事,没经过五六个部门的审批,根本办不下来,民众们对于这样的现状已经忍耐不下了,一有声音发出质疑,附合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中央都开始考虑怎么精简部门了。
齐远的杂志销量一直很低,处于市报系统垫底位置,现在市报也有人提出了精简的口号,在几次会议后,这份小杂志成为了第一个被开刀精简的部门,按上级的意见是,直接精简,裁掉这个杂志。
所以为了不刺激齐远,今年这个春节齐家是过得很平淡的。
杜君琦上门拜年让齐馆长大大意外了一番,马上迎进门来高兴地闲谈起来,谈完了杜君琦的情况,接着谈到了齐馆长的情况,齐馆长正烦恼着齐远的事,就随口说了出来。
“真的要精简掉?”杜君琦问道,“没办法吗?不能再努努力,说说情?”
齐馆长叹了一声:“唉,没办法,谁让他的成绩那么差,就是想找人说情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杂志主要是做哪方面的?”
“武侠小说。”齐馆长摇了摇头,有些看不上眼,“他在大学里看了一些港台那边的武侠小说,受了些影响,毕业后就一直喊着要办一个国内最优秀的武侠杂志。”
“武侠啊。”杜君琦也摇头,她也不看好国内的武侠小说,跟风的多,但写的好的真心少,“还不如写聊斋那样的呢。”今年本省省台播放了《聊斋》,收视率直线飘红,各大省台也跟风买了片子的版权,不停轮播,红遍了全国。
“是啊,还不如写狐仙花仙呢。”齐馆长笑了。
“您别不信,这方面的题材大家真的爱看,《济公》《西游记》不就每年都在重播嘛,看的人还是很多。”杜君琦郑重地说道。
现在是92年了,马上就会引进香港的仙侠类电视剧《日月神剑》和《蜀山奇侠之紫青双剑》,这两部剧形成了新的收视热潮,后来趁着观众的热情未减又引进了《蜀山奇侠之仙侣奇缘》,仙侠这一题材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想像,随之跟风写的小说也不少。
脑海里回想了一下前世的热剧风潮,杜君琦又有了个新主意。
“齐爷爷,家里有没有小叔叔的杂志?能不能给我看看?”
“有的,你等下。”齐馆长直接开了小儿子的房门,没理会躺在床上不吭气的小儿子,抽了几本杂志就出来,“给,看看。”
“谢谢齐爷爷。”杜君琦双手捧过,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齐馆长见杜君琦翻看的速度非常快,不由得开口说道:“你翻的这么快,都看进去了吗?”
“大概的扫一遍,知道讲的是什么就行了,我主要是想找插图。”杜君琦翻完了一整本,“不是吧,几十页的杂志,竟然连一张插图都没有。”
“小孩子就应该看小人书连环画,看什么小说,看得懂吗?”齐远见父亲进门直接拿了他的杂志,看都不看他一眼,心里不由得有些发虚,赶紧从床上蹦起跟出来,生怕父亲把他的宝贝给烧了,没想到竟然是给一个小丫头看,她看得懂吗。
齐馆长皱眉喝斥:“说什么,没礼貌。”
杜君琦装乖的笑了笑:“就是看不懂才想看插图啊,看图就直接多了,就是不识字也能猜出剧情来。”
齐远撇了撇嘴,坐了下来:“这是武侠杂志,不是给小孩子看的。”
“所以这杂志倒了。”杜君琦这话简直就是神来一刀,直接捅到了齐远的心上。
齐远跳了起来:“你说什么!”
齐馆长怒视齐远,拍了拍桌子:“坐下,好好说话。”
被父亲一喝,齐远胸中的这口气顿时就出不去了,上不上下不下地憋着,只能忍着气坐下了。
“小叔叔。”杜君琦甜甜的叫一声,“我喊齐爷爷为爷爷,您是齐爷爷的小儿子,我叫您小叔叔,可以吗?”
按着父亲的顺序下来叫他小叔叔倒是没错,齐远没意见,点了点头。
“小叔叔,我今年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虽然我书读的少,但是看武侠杂志还是看得懂的。”杜君琦继续甜笑,“可是我翻了一遍,真找不到有意思的小说,只看到一大段一大段的服装描述容貌描述环境描述,剧情呢?”
当听到小丫头说她已经是初三生,而且父亲还点头承认时,齐远就觉得脑子蒙了一下,当小丫头问他“剧情呢”,他不自觉地就坐正了姿势,认真了起来。
“剧情当然是有的,这个就要沉下心好好品读了,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不是瞄一眼就能理解的。”
“所以这杂志其实不是武侠小说,而是名著精选?”杜君琦反问。
齐远脖子一梗:“当然不是,就是武侠小说。”
杜君琦笑了笑,换了个问题:“小叔叔,你有做过市场了解吗?知道买杂志的人多,还是买连环画的人多吗?”
齐远皱眉,不明白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杂志吧。”
“不是,是连环画。”杜君琦笑了,“我经常跑书店,不只新华书店,还有学校边上卖练习册辅导书的书店,在这里书店里,都是买连环画的人多,而这些买连环画的,几乎都是孩子和家长。”
看到齐远开始思考,杜君琦继续说道:“看杂志的人不多,因为贵,特别是爱看武侠小说的,多是年轻人,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或者还是学生还没有参加工作,手头可以使用的钱不多,他们舍不得掏出来买杂志,多是到图书馆借阅,而已经有了孩子的家长不同,他们已经工作多年,工资高了,积储也有了,为了哄孩子高兴,愿意买一两本连环画,所以连环画的销量比杂志高。”
齐远不自觉地点了点头,认可了杜君琦的分析。
“到图书馆借阅杂志的年轻人才是武侠小说的主要读者,而能够进入图书馆的杂志,一般都是创办多年的大杂志,这些杂志都比较严肃,虽然有以笑话、相声、故事为主的杂志,但也就是全国知名的那一两个,你这份杂志,进不了图书馆。”
齐远看向父亲,齐馆长点头,的确,小儿子的杂志不符合相关的规定,级别不够。
齐远挺直的背弯了下去。
“你这份杂志是月刊,一月才出一期,一期的销量只有一两万份,扣掉各项支出,小叔叔,您能收回成本吗?”杜君琦问道。
齐远有些颓然:“勉强收支平衡。”
“所以这份杂志是很不成功的,裁掉很正常。”
虽然心里知道也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从一个小丫头口中说出来,齐远还是觉得不能接受。
“再给我一个机会,我绝对能办好的。”
“小叔叔您有想过为什么杂志的销量那么惨淡吗?”杜君琦又问。
“因为,因为他们不懂欣赏。”齐远红着脸憋出一句。
“我倒是觉得是因为这上面的小说太无聊,没剧情,谁愿意花钱看这些言之无物的小说啊,一点也不爽。” 话题又转回原来的无剧情上面,以杜君琦的眼光,这些小说是被严重注水的,要给差评的好吧。
“怎么没剧情了?心理活动不是剧情吗?背景交代不是剧情吗?不写清楚读者能明白剧情为什么这样走吗?”齐远大声反驳。
杜君琦摊手,不辩驳。
看看小儿子一脸不甘心的表情,再看看杜君琦一脸玩笑的表情,齐馆长不由得出声:“君琦,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杜君琦点头:“是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放弃杂志,重新办一个少儿读物。”
齐远瞪大了眼:“少儿读物?”
作者有话要说:再次求留言,求收藏,泪汪汪哭求
第43章 新视野
齐远瞪大了眼:“少儿读物?”
“小叔叔,您不要一副看不起的表情,少儿读物的市场很大的,看看《故事大王》、《童话大王》,这些卖了多少份。”
“那又怎么样,还不是小孩子看的。”
杜君琦皱眉:“小叔叔,您这是偏见,《十万个为什么》也是少儿读物,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书只能给小孩子看。”
齐远噎住了:“可是,可是。”可是了半天,齐远最终还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办杂志失败了,您可以改办少儿读物啊,少儿读物又不是只能刊登童话,您喜欢的武侠小说也可以刊登啊,就是武侠小说得改一改内容,不要那么血腥暴力,要讲究善恶有报、匡扶正义,这样就可以登上少儿读物了啊。”杜君琦以前就在少儿读物上看过武侠故事,也很好看啊。
“可是改过的就不是武侠小说了。”齐远还是很纠结。
“武侠小说的核心不就是锄强扶弱吗?一言不合就打打杀杀,动不动就灭人满门,才不是武侠小说的魅力之处,其实说白了,就是借武侠江湖这个框架,表达惩恶扬善的中心思想,这才是真正的侠义。”
齐远皱着眉头又纠结了一会儿:“那少儿读者要怎么写?”
“剧情简单点,人物也不需要那么多,重点是要正义,比如说可以写一个含冤告状的故事,苦主被冤枉陷害,游侠游历四方,正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苦主一路躲避追杀、上京告状,然后终于找到( 重生之创业时代 http://www.xlawen.org/kan/3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