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创业时代 > 重生之创业时代 第 13 部分阅读

第 13 部分阅读

    我做搭档的,现在我都考进少体队了,你不能出尔反尔。”

    “不会的,放心吧,我答应你了就不会改的。”杜君琦就猜到他是来讨个承诺的,他的性子还是这么急。

    “说话算话?”康长青又问了一次,队里比他强的太多了,他真的担心杜君琦看不上他,找了别人做搭档。

    “拉钩。”杜君琦弯出小尾指。

    康长青大喜,赶紧拉上。

    杜君琦摇头浅笑:“其实你没必要这么急的,我才入队一年呢,还在打基础,哪里需要这么急着定搭档。”刚入队的队员都要和别的队员互相磨合,等基础打好了才会开始挑选搭档,一般都是和自己关系好的队员组成搭档,当然,也有教练指定的情况。

    康长青撇了撇嘴,你才不一样呢,你是榜样学生,多少人想和你搭档呢,要是我不快一点定下来,还不知道有没有我的份呢。

    “这个月我太忙,是去不了队里了,下个月我再去队里报道,到时我去找你吧。”杜君琦说道。

    “好。”康长青点了点头,随后他双眼滴溜溜地转了几圈,凑近了一些,“《昆仑仙侠传》的下期剧情你知不知道?透露一点吧。”

    杜君琦拍了他一脑门。

    “别啊,透露一点嘛,就一点点。”康长青不死心地又凑近,“上面编剧一栏明明有你的名字,你肯定知道下期剧情的,透露一点嘛。”

    “敬待下期,慢走不送。”杜君琦一把把他推出了门。

    第48章 不顺

    晚饭后,杜广明按着纸条上的地址去找小服装厂罗厂长的家,这一次一切顺利,杜广明的这个单子简直就是小服装厂的一线生机啊,罗厂长顿时觉得喜从天降,分外热情地接待了杜广明。

    杜广明询问定制的价格,罗厂长拿出家里备有的布料册子,很有诚意地按布料不同分别给了几个实在的价格。

    有了之前的比较,杜广明觉得这几个价格很合适。

    了解价格后,杜广明拿出杜君琦的设计图给罗厂长看,问罗厂长按这个设计图来生产服装是否有问题?

    虽然是厂长,但是罗厂长也是常去车间的,毕竟是小厂,人手不足,分工也就不是那么明确硬性,有时单子赶不过来,罗厂长也是要去车间帮忙的。

    罗厂长一眼就看出设计图上的运动服比市面上流行的更合体更美观,但是他不是专业的制版师傅,虽然设计图上有比例,但是真正打起版来还是要有一套复杂的打版流程的,有时设计的好看不代表真实的版型好看,罗厂长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不敢打包票应承下来,只能表示会将设计图拿给厂里的老师傅看看。

    杜广明点头表示明白,留下了设计图,也留下了家里的电话。

    见杜广明家里竟然有电话,罗厂长顿时心里更想拿下这个单子了,有电话说明杜广明经济条件不错,这单子是真实的,不是耍他寻开心的。

    回到家中后,杜广明和杜君琦详细说了今晚和罗厂长的谈话过程,因着罗厂长对设计图的小心谨慎,杜君琦对罗厂长的印象也有了几分好感,觉得这人做事挺负责的。

    三天后,罗厂长回了电话,打版完成,设计图上的运动服可以批量生产,罗厂长还请杜广明去服装厂详谈,顺便看看运动服的版图。

    杜广明找了个空闲的时间,带上杜君琦去了小服装厂。

    到了小服装厂,看门老头一眼就认出了杜广明,不等杜广明开口就直接开了门,极为热情地把两人迎了进去。

    小服装厂是一幢两层的小楼,厂长办公室在二楼,进了厂长办公室,里面已经等着四个人了。

    罗厂长给杜广明一一介绍,副厂长、厂办主任、制版师傅,杜广明微笑着一一和他们握手。

    介绍完了,罗厂长拿出一叠版图,罗厂长做事很认真,设计图上的每款运动服他都制了一个版图出来。

    杜广明接过版图打开,杜君琦坐在边上细细看了几眼,觉得很不错,画的比她的设计图详细多了,裁剪拼接的虚线都标明的非常仔细。

    “怎么样?版型没走样吧?”罗厂长笑着问道,虽然是笑着,但是他的表情还是难掩几分紧张。

    杜广明下意识地看向女儿,杜君琦朝他点了点头,杜广明也笑着看向罗厂长:“很好,我很满意。”

    “满意就好,满意就好。”罗厂长松了一口气,笑容更加真挚了,“杜老板,什么时候要货?您说个具体时间,我们也好安排开工。”

    杜广明看向杜君琦,杜君琦点着版图上的女装:“我喜欢这个。”

    好,明白了,杜广明回道:“先做这个吧,正好是夏天,穿裙子正好。”

    罗厂长点头,他也觉得这个最应季:“对,裙子只能夏天穿,再不做就晚了,女孩子爱漂亮,应该能卖得不错。”

    说完罗厂长转头看了下自己人,副厂长朝他使了个眼色,罗厂长回头搓了搓手,有点不好意思地开口:“杜老板,我们厂都觉得这套女装不错,那个,说来有点不好意思,您能不能让我们多生产一些?”

    罗厂长的言下之意就是服装厂会按照这个款式进行生产,然后打上厂标自行销售。

    杜广明的脸色一下就沉下来了,这是琦琦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他们竟然想占为己有。

    副厂长满脸堆笑地插话进来:“杜老板,你看,我们厂是很有诚意的,虽然你给的只是设计图,不是正式的版图,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按版图的价格付给您的。”

    靠,杜广明差点破口大骂,副厂长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版图,不管他同不同意,服装厂都能自己生产了,和他说一声只是面上情而已,这个亏他是吃定了。

    杜广明看向罗厂长,罗厂长竟然低下了头,不做任何回应。

    接下来的谈话就很不愉快了,杜广明看出来了,副厂长就是个精于计算的人,罗厂长还很听他的话,难怪这厂开不下去,谁愿意和这么爱算计的人合作,又没比别家强的地方,还这么爱占便宜,合作过一次,下次肯定不会再找他们合作了。

    谈话就这么不欢而散了,杜广明脸色难看地带着杜君琦走了。

    杜广明骑着自行车先送杜君琦去娃娃作坊,大热的天,顶着大太阳在马路上,杜君琦晒得皮肤都痛痛的。

    “爸爸,我们买辆车吧。”杜君琦坐在后座抱着杜广明的腰,闷闷地说道。

    “买车?”车头猛地摆了一下,杜广明快速握好车头,“买车做什么?”

    “拉人、运货,都行。爸爸,我们买辆皮卡吧,前面是轿车头能坐人,后面是货车车厢能拉货,能拉很多东西呢。爸爸你想啊,公司每次出工都要雇人拉车装货,又费钱,速度又慢,要是有一辆自己的车,运货就方便了,而且车也是公司的门面,有了车,公司的形象就更好了,平时接送客户去施工现场,也能体现下公司对客户的重视。”杜君琦说了一大通有车的好处。

    杜广明听了也有几分心动,运货方便先不说,单是接送客户这点就非常入他的心,之前好几次客户想来公司看看,或是去施工现场看看,但是公司没有车,他只能临时在街边招车,这小县城还没有出租车,只有人力三轮,每次都让他觉得很尴尬,要是公司有了车,他在客户面前也能硬气一点,这个形象工程啊,真的非常重要啊。

    “你说什么车,前面是轿车头,后面是货车车厢?”杜广明问道。

    “嗯,叫皮卡,比轿车便宜,比小货车贵一点,不过非常实用,能接人,能送货。”

    “行,我到时去看看吧。”如果价钱能接受,杜广明就决定买了。

    “到时叫上我吧,我也想去看看。”杜君琦自信对车还是有点了解的,起码比现在连车都没开过的爸爸强。

    “好。”杜广明以为女儿爱瞧新鲜,一口就应下了。

    将女儿送到作坊,杜广明就踩着自行车去了公司,还有两个工程快要结尾了,他得赶紧整理一下单据,到时还要复印一份给客户用来报帐。

    杜广明到了公司,宋惠兰正在拿着抹布东擦擦西擦擦的做卫生,见到杜广明进来马上过来问事情谈得怎么样了,杜广明一口气就把事情说了一遍。

    “去,什么人,厂子马上就要倒闭了,还想着在我们这里占便宜呢。”宋惠兰听了也火了。

    “就是,等倒闭了我就把厂子买下来,把这几个通通辞了,让他们回家吃自己去。”杜广明说着气话。

    “那就买下来吧。”宋惠兰应合道。

    杜广明以为宋惠兰会笑话他,没想到她竟然应下来了:“什么?”

    宋惠兰撇了他一眼。

    “真买下来?”杜广明小心地问了一句。

    “嗯。”宋惠兰点了点头。

    “真买下来啊?”杜广明又问了一句。

    “买,买!”宋惠兰重重地回了两声。

    杜广明眼现狐疑之色:“你怎么想到要买下来啊?我们家里的闲钱可不够啊。”

    “可以贷款啊。”宋惠兰面带得意之色。

    “怎么回事?”杜广明拉着宋惠兰进了办公室,顺手半掩上门。

    宋惠兰细细地和杜广明说起了来龙去脉,自从杜广明拉起了包工队后,因为有时资金暂时短缺,杜广明和宋惠兰就会找亲戚朋友借钱,一来二去,就有了固定的民间借贷圈子,因为杜家的信誉好,加上包工队的生意也不错,现在还办起了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主动来找宋惠兰放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这年头没有什么理财渠道,人们也没有什么投资的胆气,民间借贷就成了很好的生财手段,可以说,只要杜家放出话要借钱,大把的人上赶着来送钱,因着杜家的信誉好,连银行的放贷员也注意到了杜家。

    宋惠兰就有一个高中同学是银行放贷员,已经年中了,她的业务量还欠着一半呢,听说杜广明的老婆正是她的高中同学宋惠兰,她赶紧就过来联系感情了,一些贷款的事也夹杂着提了一些,顺着聊天的话送进了宋惠兰的耳朵。

    实际比较起来,民间借贷的速度快,而且不需资产抵押,很是方便,但是数额小,利息比银行高,而银行呢,办理的程序复杂,还需要实物或资产抵押,但优点在还款时限长、利息低,若是短时借贷是民间借贷方便,但要做生意办企业的话,长期算来,还是银行有优势。

    知道娃娃作坊的定单火爆,可是产量严重不足后,宋惠兰就一直琢磨着怎么帮小女儿一把,后来见小女儿又有了新主意,想要找个长期合作对象完成定单后,宋惠兰就有了干脆买下一个厂子的想法,现在见找合作对象的事一直不顺利,宋惠兰就把这个想法彻底提了起来,后来她想到同学提的银行借贷,觉得要是能贷下一笔钱把厂子买了,那所有事情就都简单了。

    杜广明听过宋惠兰的分析后,心里也是活动了起来,不过他想的不是贷款的事,而是资产抵押的事,从去年起,一些厂子就开始关门倒闭,今年更是严重,很多厂子倒闭了,压在银行手里的死账呆账三角账肯定很多,要是能从银行那边低价买下一些抵押物资,那不是比自己去市场交易更省钱么,比如车子,再比如厂房。

    第49章 服装厂

    杜广明把他的想法和宋惠兰提了一下,宋惠兰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她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最好的一点是银行收走的是纯抵押物,不包含人事关系,不像转让承包,还要背上原厂工人的工资和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选择银行抵押物对资金并不多的杜家来说是最合适的。

    两人又商量了半天,越说越觉得可行,不过这事他们还是打算先和琦琦提一提,要是琦琦也觉得可行,那她马上就去找她的银行同学问问去。

    不知不觉,潜移默化间,杜君琦已经成了父母心中的决策顾问了。

    晚上回来,杜君琦听了杜广明的打算,也觉得打开了一个新思路,果然,爸爸是有商场天赋的,不然前世开不了那么大的公司。

    一听女儿也觉得可行,杜广明和宋惠兰马上就有了干劲,第二天上午宋惠兰就给银行同学打去了电话,问她能不能联系个负责抵押物的同事给她。

    银行同学一口就应承下了这事,还约宋惠兰下午就去她办公室详谈。

    宋惠兰下午去了银行,张桂香早已安排好了,直接将她迎进了贵宾室,泡上茶请她稍坐,然后用桌上的电话拨了内线电话,叫来了与她交好的同事朱萍。

    因着倒闭的单位工厂越来越多,积压在银行的抵押物也越来越多,都成了银行的呆账了,要是再不赶紧处理更成死账了,银行也很头疼,想把抵押物换成资金,可是经济环境不好,除了少数价值好的抵押物卖出去了,还留着很多不被看好的抵押物呢。

    于是银行给专属员工加大了业务量,朱萍就是专属员工之一,她的压力非常大,好在银行同时也下达了内部文件,只要能联系关系把抵押物卖出去,联系的员工也能分到奖金,所以宋惠兰向张桂香提出这事,简直就是给张桂香送奖金来了,张桂香马上就找了朱萍,朱萍也是大喜,两人商量了半天,都定好该以什么标准来报价了。

    朱萍为了自己的业务量,张桂香为着自己的奖金,两人都很积极推销,宋惠兰说自己想买一辆皮卡,还想买一个小厂房,最好之前是做服装之类的,一听清任务目标,朱萍和张桂香两个马上开始翻找抵押物册子,很快就挑出了几个合适的。

    皮卡有三辆,册子上有照片和价格,朱萍按内部二级价报了数,宋惠兰觉得价格不错,和朱萍约定了时间,到时和杜广明一起去停车场看车。

    厂房有好几处,有的是空厂房,有的里面还有生产设备,不过符合宋惠兰要求的,之前是做服装厂的是一个也没有,宋惠兰干脆就挑空厂房,这种空的价钱便宜,设备可以另外再买。

    朱萍把宋惠兰挑选出来的抵押物的资料都复印了一份,上面还标明了价格,拿档案袋装好,封面上还留下了她的专线电话,事情做的非常仔细。

    宋惠兰很满意朱萍的服务,她跑了这么多年银行,唯有这一次享受到了真正的真诚服务,在张桂香的鼓动下,宋惠兰还办理了金卡。

    回家后宋惠兰把资料交给杜广明和杜君琦,皮卡不提,可以去了现场再挑,主要是厂房,要选个交通方便的,杜广明和杜君琦很快排好了这些空厂房的优先顺序,不过照片再详细,还是不如去现场亲眼看一看,两人决定挑车时顺便去看一看厂房。

    到了约定的日子,一家三口都去了停车场,杜广明并不会挑车,在杜君琦的帮助下才挑好了皮卡,朱萍有些意外地看着杜君琦,没想到这家人竟然这么宠女儿,买车这么大的事都听女儿的。

    之后三人又由朱萍带着去看了那几处空厂房,这次与之前一样,还是在杜君琦的建议下才最终定下了空厂房,朱萍再次感慨这对父母对女儿的无限宠爱,要是她是家里的独女,是不是也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宠爱?

    不过感慨也只是小小的感慨,朱萍马上又恢复了精明的本质,马上鼓动宋惠兰再买下一辆皮卡,因为买了厂房肯定要办厂,办厂肯定要出货,出货就要有车,所以,最好还是再买一辆车,价钱好商量,可以再优惠一点。

    杜家三人一想,朱萍说得也对,于是又返回停车场再定了一辆皮卡。

    因着账户上的资金不足,宋惠兰只付了定金,剩余的钱需在一个月内交付,不过这事不用担心,张桂香早就备好了贷款的合同,只要签下就可以进入审核环节了,加上宋惠兰办了金卡,还从银行买下了两辆皮卡一座厂房,审核是非常容易通过的。

    在忙碌的娃娃制作中,在等待贷款审核中,杜君琦迎来了中考成绩的发放。

    全县第一名。

    两年两次状元。

    杜君琦再次闪亮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郑局长和陈校长大喜之下赶紧抓住时机宣传杜君琦,县电视台、市电视台、市报再次轮番报道登载杜君琦的辉煌战绩,杜君琦又闪亮了一把。

    杜君琦毫无意外地进入了文溪奖的获奖名单,这次再也无人敢质疑她,去年对杜君琦有所怀疑的人今年通通闭了嘴。

    方谦益从电视上得知杜君琦成了中考状元后,马上打来电话祝贺她。

    能得到朋友的祝贺杜君琦自然很开心,不过她也没忘了正事,趁着这个电话和方谦益提了买下厂房扩大规模的事,还提了她想做童装的想法。

    方谦益没想到杜君琦这么快又有新想法了,还付诸了行动,惊讶之下不由得对杜君琦更看重了几分,果然,她不是寻常的孩子。

    银行的贷款批下来了,买下了厂房,宋惠兰又通过张桂香联系了一家机械厂,这家机械厂也是张桂香的老客户,经营的还不错,因为有张桂香的介绍,机械厂给了不错的优惠价。

    资金、厂房和设备都齐了,至于工人嘛,杜君琦打算从那家街道办服装厂挖人。

    街道办服装厂已经停工了,工人们的工资也停了,生计艰难,大多数的人都在想办法出外找工,可是l县就这么大,虽然要并入f市了,可是一时半会的也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可提供,工人们一边吃老本一边找工作,心里都很急。

    上次杜君琦看过厂里制版师傅的版图后,就对制版师傅上了心,制版师是服装厂的重要技术资源,有一个好的制版师那对制衣工作是事半功倍,杜君琦交代爸爸杜广明,一定要将制版师傅请到他们的新厂来。

    杜广明经过几番打听,终于打听到了制版师傅孙洪生的家,为了表示诚意,杜广明还亲自上门去请孙师傅。

    孙师傅正是四十多岁年富力强同时也是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他一听杜广明要请他去新厂做制版师傅,工资还与原来一样,马上就点头同意了,还厚着脸皮问能不能再带几个人过去。

    杜广明大方的同意了,还让孙师傅看着办,如果觉得人品好、手艺过关,那就通通带过来。

    孙师傅大喜,对杜广明十分感激,他的徒弟们正愁没地方找工作呢,还有他的好几个交情好的同事,都和他一样的年纪,生活压力大的很,他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吧。

    有了孙师傅的人情介绍,再加上贴在新厂大门外的招工启示,新厂很快就人气鼎沸可以开工了。

    杜广明负责招人,宋惠兰也没闲着,她再次跑了工商局和税务局给新厂办证,已经办过好几次了,宋惠兰也算是熟门熟路熟关系了,审批的速度非常快。

    新厂由杜君琦定名为诺亚服装厂,取得洋气点,符合国人现阶段的审美取向,至于厂标、铁门牌匾、外墙涂刷、户外广告也是全由杜君琦设计,杜广明按着设计图一一照做。

    硬件和工人解决后,就是资金和股权问题了。

    为了让公账账目更明确,杜君琦特地打了电话约了方谦益,让他和他爸爸亲自来厂详谈,她和方谦益面对面的算了前账,先把原来娃娃作坊的账目理清了,然后再把资金转投到诺亚厂的公账上。

    当然了,因为这次杜家出资比较高,方家要想像原来一样占五成的比例就要出相应的资金来,可是方家刚刚买了养殖厂,一时拿不出来闲钱来,杜君琦就和方谦益商量了,按照正式投入的资金来分成,同时她和方谦益作为创始人和技术核心,再各占一成的股份,方谦益对此完全没有异议,反而钦佩杜君琦办事周到心思体贴。

    因为杜君琦和方谦益都是未成年人,法律上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法人代表还是和作坊一样,写的是宋惠兰,不过因为规模大了,牵扯的资金多了,所以行事要更正规一点,不能再像原来一样口头说说就算了,所以杜君琦特地叫来了方旺达,让他和宋惠兰一起去公证处做个公证,标明一下出资的比例。

    方旺达还是第一次听说公证这个词,他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来旁听的,没想到还要让他去办公证,紧张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进了公证处后只会愣愣地跟在宋惠兰后面,什么都听宋惠兰的,然后呆呆地在一大叠的文件上签了名字,按了手印。

    理清了资金和股权,打发宋惠兰和方旺达去办公证后,杜君琦紧接着就和方谦益讨论起管理事宜。

    工厂管理方面,杜君琦打算将厂房分成两个车间,一个车间专做娃娃,一个车间专做童装,方谦益表示同意。

    具体责任人方面,因为宋惠兰还要忙着装修公司的事,没办法全天待在服装厂,而杜君琦明显年龄太小,镇不住人,所以杜君琦打算请爷爷出山坐镇,毕竟爷爷是个干部,以前也担任过厂办主任的工作,处理工厂事务来肯定比他们有经验的多。

    方谦益也同意了,他反正没有合适的人选,杜君琦的爷爷他也是信得过的,那是个很正派的老人。

    两个重要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杜君琦又和方谦益商量起一些零碎的事情,等宋惠兰和方旺达回来后,两人也商量得差不多了。

    等文件整理好,坐上回家的厂车后,方谦益才晕乎乎的反应过来。

    事情这么快就解决好了?这么多的事今天就办妥了?还有乱七八糟的杂事也定下来了?天哪,杜君琦的效率也太高效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还是照例求留言,求收藏,打滚求

    第50章 被挖墙角

    文溪奖颁奖典礼开始了,杜家全员到齐,扬眉吐气地坐在观众席上,这次再也没人敢说他们家琦琦的成绩是注水了的吧。

    在一长串冗长的领导讲话之后,终于到了上台领奖的时刻。

    杜君琦穿着崭新的运动裙装上台亮相了,一时惊艳了众人。

    可爱漂亮面带微笑的小萝莉,身着上下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红白条运动裙装,简直就像是从时装杂志上走出来的小模特,太漂亮了。

    杜君琦接过证书和红包,笑得更灿烂了,咔嚓一下,与领导握手感谢的这一刻被时刻准备着的记者记录了下来了。

    当晚县电视台照例对文溪奖进行了报道,作为中考第一名的杜君琦自然得到了一个镜头,而这个镜头让这身红白条运动裙装进入了观众的视线。

    一时间许多小萝莉都对这身运动裙装念念不忘了,妈妈们也对这套漂亮的运动裙印象深刻,纷纷记在了心上,想着有机会就买一套给女儿装扮装扮。

    杜君琦给这套运动裙装做了一次极好的免费展示,趁着县电视台播出引起的关注热潮,诺亚服装厂向百货商场和几家较大的服装店实行免费铺货,无需支付货款,只需在店面展示诺亚服装厂的服装,然后按实际销售额进行分成。

    诺亚服装厂的推广策略非常好,两天之内就无障碍的完成了铺货工作,从第三天起,百货商场和几家服装店将运动裙装挂了出来,并且还挂上了好几件不同颜色的运动裙装,红白、蓝白、黄白、粉白、绿白,全是女孩子们喜欢的颜色。

    之后的实际销售情况也完全符合杜君琦的预期,一件运动裙售价50元,大部分的家庭都能负担的起,虽然销售情况不是如清仓抢购那般的火爆,但是一天也能卖出三四十件,在今年经济环境普遍不好的情况下,这已经是非常好的销售成绩了。

    运动裙装一炮而红,紧接着诺亚抓紧时间生产杜君琦设计的另外几款运动服,有了之前的开门红,这些运动服销售的也非常好,按照这个势头,只需三个月,诺亚服装厂就可以实现盈利了。

    看到运动服销售情况非常好,杜君琦心安了,想到这段时间的忙碌,杜君琦打算给自己放个假,轻松一下,和家里人一起出去旅游两天,结果不等她出门,齐远那边就打来了求救电话。

    杜君琦坐着服装厂的皮卡车来到了《新视野》,敲了敲齐远办公室的门,杜君琦刚正了正姿势,突然就被拉了进去。

    齐远的火气很大,鼻尖上都冒出了一颗大痘,显得有几分滑稽,不过杜君琦这时候可不敢笑,齐远摆明了心情不好,她还是不要惹他了。

    “老刘要辞职。”齐远咬牙切齿地说道。

    老刘是插画师,也是《昆仑仙侠传》的主画师,他要辞职的话对新视野的影响可不小。

    “什么时候提的?”杜君琦马上问道。

    “昨天。”齐远忍住想呸一口的冲动,他还记得在小萝莉面前是要讲礼貌的,“他说画完下一期的昆仑就要走。”

    下一期《新视野》下周就要上市了,而下下一期的《昆仑仙侠传》也需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画完,一个月的刊期还要扣掉用于绘画的两周,也就是说他们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来招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再找一个合适的插画师实在太难了,老刘简直就是摆了他们一道。

    “和他签合同的时候有提赔偿金吗?”杜君琦问道。

    “有,要赔6个月的工资,可是他说他会给。”齐远狠狠地看着办公室的门,似乎透过那层门板隔空盯着老刘一样,“肯定是被挖墙角了,不知道是哪一家,让我知道看我不打上门去。”

    杜君琦拧着秀眉想了一会儿:“下一期我们要在昆仑结尾处发布一个通知,就说主画师因故离职,不能继续绘画,昆仑暂停一期。”

    “这样很影响下下期的销量的。”齐远知道暂停一期也是没办法的事,可是《新视野》的销量就是靠着《昆仑仙侠传》支撑的,一停肯定大受影响。

    “没事,我们多发布一个通知,就说为了感谢书友们的支持,只要买满今年全份的《新视野》,明年头两期可以以七折的优惠价购买。”杜君琦早有主意。

    齐远一愣,这是个好办法耶。

    “好,就按你说的办。”齐远很爽快地同意了,“我会给各地的经销商们发一份通知的。”

    “嗯,还有,下一期《新视野》要在封面上标明一下,我们要招聘画师。”

    “好。”

    “现在马上制作一些《新视野》的宣传单,还有招聘单,要大张的,同时和美术院校、师范院校联系一下,我们去学校搞个招聘会。”

    “招聘会?怎么搞?”齐远完全不明白。

    “就是让学校空出一个大教室,让有意愿应聘的学生坐在里面,然后负责招聘的人坐在台上,说下《新视野》是份什么类型的读物,面向什么样的读者,我们的待遇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然后让学生们自由提问,互相交流一下,最后留下联系电话和地址,让有意愿的学生来电来信自荐或亲自上门交流,就是这样。”杜君琦很详细地说了一遍流程。

    “哦,明白了。”齐远点头。

    “那我们先来设计宣传单和招聘单,还有,你找个人负责联系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尽快定好时间。”杜君琦吩咐道。

    “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齐远点了点头,正要出去叫人,突然又转了回来,“找师范院校做什么?”

    杜君琦捂额:“师范总会培养美术老师吧,不然美术老师哪里来。”

    “哦,对哦。”齐远也发觉自己犯傻了,不知不觉,他在杜君琦面前就变成小弟了,都是杜君琦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好了,快去叫人吧,然后回来设计宣传单。”杜君琦挥了挥手,齐远小弟马上领命出去了。

    之后的三天,杜君琦都在工作室里设计宣传单和招聘单,齐远也来帮忙,可是他画的样稿通通都被杜君琦给pss了,因为两人之间横跨着二十年的时代鸿沟,对画面的审美完全不同,齐远的样稿在杜君琦看来是是一本正经中规中矩到无趣死板的,杜君琦的样稿在齐远眼里是排版夸张色彩冲突画面扭曲到无法接受的,三天的时间里有一天半是用来辩驳争论的,剩下一天半才是互相磨合互相妥协老老实实绘图的,折腾了三天,等稿样确定下来后,两人都觉得精疲力尽了。

    挥挥手,告别了让自己不痛快了三天的大伙伴,杜君琦回家放松休息,翻了翻日历,还有两周就要开学了,马上就要迎来高中生涯,然后就是高考,等高考过后上了大学,那就真正是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时刻了。

    杜君琦给自己鼓了鼓劲,拿出高中课本,学霸状态再次开启,认认真真地复习起来。

    第51章 开学跳级

    到开学报名的那天,杜君琦再次成为全校最受瞩目的学生,从在一大群家长的陪同下进入报名处起就倍受关注,就连乖乖坐在教室里也抵不住窗外的汹涌人潮的围观。

    也许是受到杜君琦连续跳级的学霸印象的深刻影响,陈校长始终对杜君琦的学习极限倍感好奇,将杜君琦叫到办公室后,陈校长忍不住问出了他心底的疑问。

    “你还跳级吗?”

    杜君琦还没开口回答,边上的杜爸爸先忍不住发声:“不跳不跳,高中课程多,还是学得踏实点好。”

    听到杜广明的回答,陈校长有些小失望:“哦,好,说得有道理。”

    杜君琦却在这时发声:“我想先考下高一的课程。”

    陈校长的眼睛顿时一亮:“好,我这就拿来。”原来陈校长早有准备,办公桌上就备着一整套的高一上下学期的期末试卷。

    看到那一大叠试卷,杜家家长们都沉下了脸,这么多,一整天的时间都不够做完好吧。

    陈校长这时候也发觉自己拿的太多了:“要不,先做上学期的?”

    杜家家长们的脸色还是好不起来,就算只有上学期也有很多好吧。

    陈校长看向杜君琦,杜君琦也有些为难:“有点多。要不,我先做两科,剩下的下午和明天再做?”

    “可以可以。”陈校长连连点头,“在办公室还是去挑间教室?”

    “教室吧。”杜君琦还是习惯在教室里考试。

    报名变考试,杜家家长们都有些心情复杂,虽然自家孩子这么优秀的确让他们感到很骄傲,但是这么快速地连续跳级,会不会拔苗助长啊?

    因为要连考两科,时间会拖得很长,四位家长都有工作要忙,没有时间一直陪着,在陈校长连声保证会将杜君琦安全送回家的情况下,四位家长起身离开了。

    好在之前花了苦功复习,加上小孩子的记忆力好,杜君琦做起试卷来还是挺顺手的,就在笔尖的沙沙摩擦声中,第一科试卷做完了。

    一直坐在教室后方监考的高一年段长迫不及待地将试卷收好,放上第二科试卷。

    杜君琦走出教室打了一套拳,让脑子休息放松后,才走入教室重新考试,之后的考试也都是这么做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文科类的试卷,很多简答题论述题杜君琦都只简要地提写了论点,论据和扩展论述就略过不写,这样的答题方法自然节省了很多时间,一天半的时间正好做完了全套的上学期试卷,正好休息半天,第三天正式上课。

    高一上学期的卷子杜君琦做的很不错,理科类就不说了,全部是90分以上,文科类放松得分要求、不计较论述题的简略残缺的话,也能得到90分的成绩,就是语文的作文有点小不足,只能得个良,以杜君琦之前在《新视野》上发表的两篇微小说来对较的话,完全看得出这作文只是杜君琦的敷衍之作,而英语的作文却很完美,语法和单词运用的非常好,完全可以拿出去做范文,于是陈校长九分满意之下又带有一分的不满足,唉,要是实实在在地给足时间的让她考一场,她一定能发挥地更好的。

    陈校长感叹过后,又动起了让杜君琦跳级的念头。

    既然上学期的课程她已经都学过了,那下学期的课程她是不是也学过了?前天让她做试卷时,她也没说她不会做下学期的试卷啊,说不定她真的已经自学过了。啧,不知道她是不是也能做高二的试卷了?要是高二她也自习过了,要不要直接让她上高三?哈,要是让她参加这届的高考,她会不会力压市里的那些重点校?就算得不了状元,也能进个前十名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突然杀出一匹黑马来,哈哈,那我的一中就大出风头了,嫉妒死那帮死老头,让他们看不起我这二级校!

    陈校长的脑洞已经越开越大了,脑补的也越来越夸张,似乎已经风光无限的傲视那些重点校的校长了。

    放学时杜君琦被班主任叫住,说是陈校长让她去办公室找他,杜君琦也没多想,以为是让她继续做下学期的试卷,没想到到了办公室后陈校长直接就问她复习到几年级了,她一答高二下学期,陈校长就拍桌说让她跳级读高三,直接把她给吓懵了。

    虽然她是打算跳级,但也没打算跳到高三啊,再说了,会考怎么办?

    杜君( 重生之创业时代 http://www.xlawen.org/kan/396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