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创业时代 > 重生之创业时代 第 19 部分阅读

第 19 部分阅读

    买下来是麻烦一点贵一点,但是以后的升值利润却很可观。

    “我觉得挺好的。”杜君琦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觉得放弃太可惜,“看事情不是只看当前,还得看未来的发展,l区现在并入f市,市里也拔了大笔的资金来建设l区,而且还投了几个大项目给l区,不管怎么看,l区两三年后都得大变样,最基本的,市容市貌,基础设施,最起码得达到市级的标准吧,路不可能还是双车道的马路,最起码得是四车道吧。”

    杜君琦说完环视大人们,可是大人们一头雾水。

    “建马路,然后呢?”杜广明问道。

    “拓宽马路,就得拆临街楼房啊,双车道拓宽成四车道,马路往里一拓,临街的楼一拆,那小楼不就是成了临街的楼了?”杜君琦又往深里解释了两句。

    原本一头雾水的大人们现在恍然大悟了:“是啊。”果然还是琦琦最聪明,想得远啊。

    杜君琦继续说道:“就算这一两年没拆,也总会有拆到的一天,我们又不缺钱,这点时间耗得起,而且我们把小楼买下,还可以转手抵押给银行,这样大部分的钱不就又回来了,我们顶多损失一点利息,但是这点利息跟以后的升值比起来,完全不算什么。”

    “对啊,可以抵押啊。”

    杜君琦的一席话彻底说动了大人们的心,买,这楼买定了。

    接下来的日子,培训老师的事由齐馆长来办,买小楼的事由杜广明来办,杜君琦就安安心心地做一个高中生,专心学习,到她再次参加期中考时,技能培训机构的事就彻底办好了。

    齐馆长找了五位老师,一人负责一个技能培训,周末两天来授课,培训机构负责车辆接送,另外,小楼的产权转让也办好了,杜家付出了比市价多两成的价格,买下了整座小楼。

    小楼的产权一办好,宋惠兰马上找了朱萍办理了抵押,拿着钱,又转手在银行的抵押册里挑了一辆桑塔那,以后这车就专门用来的接送家里人,以及周末的技能老师接送了。

    说起来,为了这辆桑塔娜,杜广明又花了一笔钱考驾照,不仅要辛辛苦苦的考证,还要请教练吃饭,给考官送红包,和生意应酬比起来也差不多了。

    几天后,区电视台播出了劳务出国技能培训的广告,上面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办有哪些技能班,每个班的培训价格是多少,并且保证参加的一定是国家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领取的一定是合法的国家证书。

    广告播出后,办事处再次迎来了汹涌的咨询热潮,不只上门来问的人超多,打来的电话也很多,两个前台客服的嗓子都说哑了,连齐馆长也不得不出面应付,短短三天,五个技能班就满额了,办事处只能在大门口张贴告示,同时在区电视台发布了紧急通知,让人别来报名了。

    五个技能班都满员了,收了学费,办事处的账面上一下就有钱了,有了钱就可以购买操作机器了,办事处将采购机器的任务交给了五位培训老师,在这方面他们是专家,交给他们比较省事省心,就算他们会赚取中间的差价,但是他们有常用的渠道,说不定最终进价还会比外行人去批发更便宜。

    办事处和技能培训机构的事全交由齐馆长负责了,杜君琦就安安心心的参加期中考,这次有了充足的复习时间,杜君琦毫无压力的再次考取年段第一名。

    期中考刚刚尘埃落地,紧接着迎面而来的就是会考,不过在紧张备考的时候,高二生还有一件事不能放松,那就是体能锻炼,因为在会考之前,他们还得先考体育。

    对于体育考试,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头疼甚至惧怕的,尤其是女生,更是对800米长跑望而生怯,不过杜君琦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因为她年纪太小,区教育局已经向市教育局申请免除她的体育考试了。

    杜君琦又一次占到了年纪小的便宜,因为她年纪小,所以身高不足体能不够,体育测试的每一项测试她都不容易达标,跳高,身高不够,跳远,身高不够,扔铅球,臂短力小,长跑,体育老师都怕她喘不过气来,所以谢局长都不开口问她,直接做主把申请报告递交给了市局,直到班主任在班会上口头通知了杜君琦,杜君琦才知道自己又占便宜了。

    哈,省事了,谢局长真是贴心小暖炉啊。

    班上的女生们纷纷向杜君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年纪小,真好。

    免除了体育考试,省心又省事,谢局长既然帮了自己一个大忙,杜君琦觉得应该亲自上门向谢局长道个谢,杜君琦回家和爸妈说了一下,杜广明和宋惠兰也觉得很应该上门道谢,于是当天晚上杜君琦和爸妈就提了果汁和牛奶上了谢局长家。

    “谢局长,真是太感谢您了,不然我们还不知道要向哪里递交申请呢,就是递交了申请,也不知道能不能批下来呢。”杜广明微微弯腰,笑着道谢。

    宋惠兰也谢道:“是呀是呀,实在是太感谢您了,小小敬意,不成心意,千万不要嫌弃。”

    谢局长摆摆手:“哎呀,来就来嘛,送什么礼物,太见外了。”

    “要的要的,您一定要收下。”杜广明赶紧说道。

    谢局长和杜广明宋惠兰你推我送的客套了一番,最终还是收下了礼物。

    客套过后,几人分别落座,开始闲谈起来。

    谢局长首先问了杜君琦的学习情况,问她会考有没有把握,杜君琦说了最近两次的模拟考试的成绩,谢局长心里有了底,放松了许多。

    之后谢局长就夸赞杜广明宋惠兰教女有方,谈着谈着,谢局长就把话题转到了办事处上面。

    见谢局长对办事处有兴趣,杜广明就简单说明了一下设立办事处的原因,以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同时让杜君琦详细介绍一下办事处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办事流程。

    杜君琦慢慢的介绍起来,谢局长时不时的询问几个问题,杜君琦便会暂停介绍,详细的对谢局长的问题进行说明和解释,说完了办事处,谢局长又开始问起技能培训班的事。

    杜广明在一旁见谢局长真的很感兴趣,心里便有了两分猜测,后面杜广明也穿插的提了几句,说可以给谢局长预留几个下期培训班的名额,还可以优惠一些学费。

    有了杜广明的话头,谢局长自然就顺着说了下去,原来谢局长也有两个想出国的亲戚,可是他们不看区电视台,后来他们从别人口中得知现在l区有一家正规的劳务出国公司,还兼开技能培训班,可以培训学员考试领取正规证书,他们就去报名了,结果他们去了才知道培训班早就报满了,琢磨了两天他们想到了谢局长,觉得培训班毕竟属于教育行业,归教育局管,让谢局长要两个名额来应该不难,就求到了谢局长头上。

    谢局长没办法,毕竟是亲戚,不能直接拒绝,正好今天杜家上门道谢,谢局长就提了提话头,要是杜家猜出了他的心思,主动送两个名额过来,那不是省事省心多了。

    得知谢局长是受亲戚所托,而且只是两个人,临时插进去也不难,杜广明朝杜君琦看了看,杜君琦微微点头,杜广明立刻扬起灿烂的笑容,拍着胸脯跟谢局长打保票,说明天就安排课位,尽快安排两人插班进去。

    谢局长自然很满意。

    这一晚,杜家感谢了谢局长的帮忙,又顺手帮了谢局长一个忙,而谢局长先前的广为善帮了杜君琦一个忙,今晚他的广为善就有了回报,省心省力的解决了亲戚的请托,双方都很满意,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又结深了彼此的交情,这一晚,宾主尽欢。

    第二天,杜君琦把安插两个人进培训班的事告诉了齐馆长,对于这事齐馆长有点担心,怕此例一开,以后每个领导都会想安插人进来,这不是很麻烦。

    杜君琦也想到了这点,所以她早和谢局长交代过,让谢局长和亲戚通下气,只说这两人是早已报名过的,只是因为生病请假误了几节课,现在只是正常的回来上课而已,至于培训老师这边,老师又不是本地人,不会多说的,只要齐馆长这边把当时的报名表弄好,多填上两个人的资料就成了。

    齐馆长想了想,觉得这样应该没问题了,就点头同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上周的榜单还差100字,被编编敲了,中午补足了字数,所以上一章显示更新状态,可爱的小天使们不要误会是伪更哦,谢谢,么么哒

    第71章 美国出版商

    因为不需要参加体育考试,杜君琦的时间便有了一些空余,她趁着这段时间赶紧把工作上的事进行了规划。

    首先是《天道》的剧本。《新视野》的刊行每一期都是不能延误的,时间安排的很紧,杜君琦没时间跑工作室,就在家里把《天道》的后两期剧情编好细纲,然后打电话让齐远来拿,细纲的扩展就甩给齐远不管了。

    其次是童装的春末夏初的新款设计。现在是四月份了,厚重的冬装该换下了,该准备春末夏初的薄款上市了,现在诺亚的牌子渐渐成为本地的风尚指针,具有了自己的品牌力,所以每一次换季上新都不能轻忽,杜君琦一直是主力设计师,她要是不设计新款了,连厂里的工人都会担心这一季的销量,所以她就算要会考也得备上几款新款才行,趁着有点时间,杜君琦赶紧按着脑中的记忆画了三款卫衣两款对襟针织衫,她没时间细画,只能大概的画个轮廓,然后就把设计图扔给厂里的设计打版部门了。

    再次是装修公司的设计图。自从装修公司成立以后,杜君琦一直都是有空就画几张设计图给爸爸杜广明,虽然有些设计会比较超前,但是留着总会有用到的时候,杜广明也都仔细攒着,每一季都会从中挑些符合他审美的设计图加入到公司的装修效果图册上,渐渐的,装修效果图册就成了公司的一个超好用的宣传工具,不管是什么样的客户,只要业务人员在客户面前打开印刷精美的厚厚的装修效果图册,马上就能吸引客户甚至当场打动客户。因为知道杜君琦在设计上的天分,有些单子杜广明还会特意拿来问杜君琦的意见,由杜君琦进行装修设计,不过现在是会考备考阶段,杜广明也不敢让杜君琦分心,只是他手头有几个单子是杜君琦作为主设计师的,遇到局部更改的时候还是需要杜君琦来把控,杜君琦就在每日的饭间空隙时和杜广明讨论一下,在设计图上改动几笔,再让杜广明拿回公司让别的设计师完善一下。

    最后是娃娃的新款设计。因为杜君琦实在太忙了,最近两个月已经暂停设计娃娃了,现在她更忙了,更没心情设计了,就全部扔给了方谦益,反正方谦益本来就有做娃娃的兴趣,也有设计的天分,交给他,杜君琦很放心。

    五月底,会考来临,先考核的是实际操作,杜君琦顺利过关。

    六月中,进行卷面考试。

    当杜君琦苦战两天,考完最后一科走出来时,学校大门外迎接她的是方谦益、张帅、江凯、康长青,还有站在他们后面的杜君琬。

    看到杜君琬,杜君琦面上尚未完全展开的笑容淡了下来,朝她点了点头。

    杜君琬面上也带着几分不自在,站在几人身后,微微低头,眼睛不时地瞄向杜君琦。

    自从上次杜君琬自作主张拿了杜君琦的设计图后,她们两个就算是进入了半冷战状态,她和杜君琦之间,除了必要的谈话,几乎都不交流,半冷战了几个月,大人们都看不下去了,毕竟是杜君琬有错在先,就让杜君琬主动点向妹妹示好。

    大人们想着今天是会考最后一天,杜君琦的心情应该会很好,让杜君琬今天和杜君琦的朋友们一起过来,几个孩子说说笑笑,两姐妹的心结应该很容易就说开了。

    杜君琬在心里自我建设了好一会儿,终于鼓足勇气,上前几步:“琦琦,你考试辛苦了,我请你吃冰淇淋吧。”

    杜君琦微微抿唇,边上方谦益和江凯知道两人的矛盾,有心帮着说和,也跟着说了几句。

    经历了这么多月,杜君琦心里的气其实早就消了,只是她不想轻易的原谅杜君琬,让她记着点教训,免得她以后又有小动作,所以她才一直冷着对待杜君琬,不过这场别扭也闹得够久了,今天杜君琬特意过来,还主动开口示好,若是她再闹别扭下去,她就成了小心眼的人了。

    顺着方谦益和江凯的说和,杜君琦点了点头:“好,我们去电影院边上的那家吧,听说那家好吃。”

    杜君琬马上喜笑颜开:“好呀,走吧,我请大家一起吃。”

    旁边的张帅和康长青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两姐妹在搞什么,不过听到有冰淇淋吃,两人也马上跟着欢呼起来,顺便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什么口味更好吃。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虽然还不到大人允许小孩吃冰的盛夏,但是很多食杂店都开始售卖冰淇淋了,电影院边上也新开了一家西餐厅,说是西餐厅,其实卖的是汉堡炸鸡以及冰淇淋,很多年轻人会跑来吃。

    杜君琦并没有吃过这家西餐厅,不过她有听同学说过,说这家做的冰淇淋很漂亮很好吃,所以她就提议来这里吃冰淇淋。几人随着杜君琦进了西餐厅,结果这里和一般的餐馆不一样,要先在点餐台前现点现付再落座吃东西,除了杜君琦,剩下的几人都站在点餐台前发呆,不知道该点什么好。

    杜君琦见他们都没有主见,便上前询问店员哪些是招牌冰淇淋,然后按着店员的推荐点了三份大杯冰淇淋,点好后示意杜君琬付账。

    等杜君琬付了冰淇淋的账,杜君琦又点了炸鸡和饮料,这次她自己付了账,算是庆祝会考结束,请大家吃一顿,康长青和张帅自然又是一阵欢呼。

    几人坐下边吃边聊,因着杜君琬的有意示好,杜君琦也不再冷着杜君琬,加上方谦益康长青几人天马行空的东扯西拉,聊天气氛越来越好,等散伙回家时,杜君琦和杜君琬之间已经不再有那种冷淡的感觉了,亲近了不少。

    回家后,杜君琦有意的和杜君琬一言一搭的说话,大人们见了放心了不少,闹了这么久,两姐妹总算合好了。

    高二会考结束后,高二便直接放了一周的假,等会考成绩出来后,高二便要开始文理分班了,混学历的学生们只要再混完高三上学期,考完语数英三门会考后就可以不用再来上课了,到时不需高考,直接领毕业证书。

    放假一周,杜君琦先是痛痛快快的睡了两天,第三天才开始恢复正常作息,顺便处理一些工作上的琐事。

    现在已是6月份,工作上最需解决的是夏款童装的设计,因为上个月刚刚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东亚运动会,所以运动服还是最受市场欢迎的款式,杜君琦顺应市场潮流,设计了男女款运动服、t恤套装和健美裤,因为款式没有什么变化,设计起来几乎不费脑,只是添加了一些新图案而已,杜君琦一天就画完了设计图。

    接下来的几天,杜君琦很是清闲,除了在家复习功课,她几乎没事可做,大人们都要去上班,杜君琬也要去上课,家里只有杜君琦一个人,真是冷清无聊的很,哦,不,也不是只有她一个,还有一个钟点工家政大姐。

    因为杜家生意实在太忙了,家务活没时间干,宋惠兰干脆拜托了一个邻居大姐,让她每天每天过来做两顿饭,并且一周做两次卫生,她按周给大姐结算工资,一周50块。

    这事让两家人都很满意,杜家人每天回家都有热饭吃,桌子椅子地面都是干净的,每天的家务活只剩洗碗扫地倒垃圾,省事不少,大姐家也很满意,反正大姐没有工作,去杜家做做家务活就能赚钱,每天还能沾光多买些新鲜鱼肉水果给自家,多好的事啊。

    杜君琦在家就是复习功课背背知识点,在邻居大姐来的时候和人说说话,日子是过得简单清闲,可是杜君琦却觉得很无聊,习惯了高密度的安排,一下子清闲下来了,她还真是很不习惯啊。

    不过这种清闲日子杜君琦也就过了六天,在最后一天的清晨,杜君琦在家接到了丹尼尔的越洋电话。

    丹尼尔带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一家美国出版公司想购买《天道》的漫画版权,以连载的方式刊登在公司旗下的一本漫画杂志上。

    自从丹尼尔把超人漫画寄来了中国,杜君琦礼尚往来,就把《昆仑》和《天道》的版面从《新视野》上裁剪下来,再在空白处把所有中文都翻译成英文,装订成册寄给丹尼尔,杜君琦本意是想介绍中国风的漫画,传达一些中国的哲学理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不过鉴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杜君琦也不指望丹尼尔会有多喜欢,能提几个剧情方面的意见就不错了。

    没想到丹尼尔对《天道》非常喜欢,这种注重热血升级的剧情十分符合他的胃口,不仅每次都打电话来问后面的剧情,还把《天道》复印后推荐给身边的朋友看,朋友圈里一个传一个,传到了一个在出版公司上班的朋友的朋友手上,那朋友马上向公司递交了复印件,经过了一番评估后,公司决定向原作者买下漫画版权。

    哈,我的作品这么容易就走向世界了吗?

    杜君琦愣愣的握着话筒,一时之间不知该做什么反应。

    第72章 改编授权

    接到杜君琦的电话,齐远几乎是像跳跳虎一般跳进了杜家,虽然看到杜君琦一再的点头,齐远还是晕乎乎的有种混乱的晕眩感。

    “来,君琦,你打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齐远傻傻的说道。

    杜君琦白了他一眼,指着他的右脸说:“你不是已经打了自己一巴掌了吗?巴掌印还在呢。”

    齐远摸着右脸,缓缓坐了下来:“可是我还是觉得我是在做梦,我们的《天道》要卖到美国去了?”

    “嗯,丹尼尔说这周出版公司就会有专人联系我们了,具体的价格,等到时我们再和对方详谈。”杜君琦虽然也很兴奋,但是对比齐远来说,她算得上是很冷静了。

    杜广明乐呵呵地给齐远倒了一杯热水,然后坐在边上笑眯眯的看着杜君琦,时不时的乐上两声。

    宋惠兰也坐在一旁兴奋地不停搓手,一幅畅想未来的幸福模样。

    爷爷奶奶则搂着杜君琬,爷孙三人头碰头的凑在一起小声说话,时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

    一大早,清晨五点,丹尼尔的电话就吵醒了全家人,后来听了杜君琦的转述后,知道杜君琦主创的《天道》被美国出版公司看中,有意要购买漫画版权时,全家人都激动坏了,天大的好事啊,天大的喜事啊,直到现在全家人还在半出神,早饭早忘了,上班上课也全忘了。

    杜君琦环顾一圈,发现除了她,大家都在半出神状态,知道这种状态也商量不了什么,杜君琦干脆出门买了豆浆馒头,等全家人吃完早饭后,催着家里人上课的上课,上班的上班,最后拉着齐远去了工作室。

    吃了早饭,又走了一大段的路,到了工作室后,齐远的心神终于回归原位了,脑子也清醒了大半。

    “君琦,你准备卖多少?”齐远眼睛发亮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啊。”杜君琦完全没有头绪,“我都不知道国内卖版权的行情是多少,而且美国和中国不一样,不知道美国那边是怎么卖的。”

    “你的美国朋友怎么说?”

    “他也不清楚这方面的事,他只买漫画,从来没卖过漫画。”杜君琦耸肩。

    齐远挠了挠脑袋:“那我回去问下我爸。”

    “嗯,这事就交给你了。”杜君琦很干脆的做了甩手掌柜。

    “喂,你好歹是主创,怎么一点也不操心啊?”

    “我是主创,但我不是独创,里面还有你的份,对了,还有插画师的份。”

    齐远僵硬了一下:“插画师也有份?”

    “当然啦,漫画除了剧情,还有画面。”杜君琦转着笔,笑了一下,“哎,还有那个老刘的份呢。”

    “呸,有他什么事。”齐远气了,“那个王八蛋,当初涮了我一下,我还没找他算账呢。”

    杜君琦摆摆手:“好了,不要在这里磨牙了,快回去问问齐爷爷,问清楚卖版权的该怎么卖,一般是什么行情,还有,顺顺问问齐爷爷,老刘的事要怎么处理。”

    “行,我这就回去。”齐远利落的起身,回家问老爷子去了。

    齐馆长从小儿子嘴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也怔愣了半天,咬着空烟杆直直出神,等心里转了好几轮的心思后,齐馆长才开口说他所知道的情况。

    国内的版权行情一直都是固定的,这个他知道,但是美国是怎么个行情,这个他也不知道,他得找人问问,至于漫画版权有没有画师的份,齐馆长印象中应该是有的,不过正常情况下,都是画师自己想剧情画故事,版权自然是归画师一人所有,像《天道》这样编剧和画师是分开的情况,倒是从来没听说过该怎么分。

    不等齐馆长找人问出个所以然来,美国出版公司那边已经有专人直接找上了《新视野》工作室了。

    奥罗公司不是一家资产雄厚影响广大的跨国大公司,在美国众多的出版公司中,奥罗公司勉强处于二等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次意外发现在遥远的中国有一部很有意思的漫画,里面的世界架构和哲学理念都与西方很不一样,而且故事节奏很紧凑,人物类型也足够丰富,剧情很有吸引力,公司高级管理阶层讨论了几次最终决定买下版权,这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

    每家公司都想发展壮大,奥罗公司自然也有一番宏图大志,可是在一等阶层的几大巨头的压制下,要想再往上一步,是非常困难的,奥罗公司在国内抢不到好书好作者,自然想到要发展国外的资源,可是以奥罗公司的资本,又不足以支撑奥罗公司像几大巨头那般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的开设分公司及办事机构,只能在几个经济发达国家开设分公司,然后尽可能地向外扩展,在世界各地搜集好故事好漫画。

    这次意外发现中国有一个好漫画,奥罗公司就派了一个专员飞来中国商谈购买版权的事宜,事先专员已经联系丹尼尔了解了与他通信的中国小姑娘的地址,就直接乘机飞来了f市,到了f市,专员就从汽车公司租下一辆的士,直奔l区。

    当齐远看到办公室门口出现一个棕发蓝眼的外国小伙,听他说他来自美国奥罗出版公司时,齐远整个人都呆住了。

    天哪,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

    齐远磕磕巴巴地与文森进行着英语交流,硬撑着等待杜君琦放学来救场,说实话,书面交流他还有点底,但口语交流,他还真是心里发虚啊。

    当杜君琦背着书包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时,齐远一下觉得全身都轻松了,终于有人顶上了,聊到后面无话可聊,都冷场了。

    杜君琦看着文森微笑,伸出手,流利的英语随口而出,她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并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

    文森礼貌地起身,起身时顺手拉直了西装上装的下摆,微笑着伸手与杜君琦交握,礼貌地寒喧。

    接下来的交谈就完全是杜君琦和文森的交谈了,文森本以为杜君琦也和齐远一样,虽然能交流,但也只是简单交流的程度,没想到杜君琦的英文会那么好,与她交流起来,几乎是完全没障碍,谈着谈着,文森的话题越来越深入,到了谈价的阶段。

    “自从中国愿意向国际开放文化市场后,美国出版商向中国作者购买版权的价格一直是6%,我们这次也是出6%的价格,你们可以接受吗?”文森一点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地问道。

    杜君琦向齐远进行了翻译,齐远小声地和杜君琦说了齐馆长打听来的消息,6%的价格的确是常价,既然是常价,两人觉得可以接受。

    杜君琦看向文森:“我们商量过,可以接受。”

    文森紧张的眉头顿时松开了:“真是太好了,价格是最难的环节,我本以为要花上许多天的时间才能说服你们呢。”

    杜君琦耸肩:“没办法,我们很明白,我们不是著名作家,没有多少谈判的余地,所以我们接受市场价。”

    文森这回笑得更轻松更自然了:“如果这个故事出版后很受市场欢迎的话,我们公司会适当提高价格的,我们公司很有诚信的。”

    杜君琦点点头,对此不作评价。

    文森从公务包中拿出一份比较厚的装订好的文件:“这是合同,你们可以仔细查看,有任何问题,可以找我。”

    杜君琦接过合同,正想开口提一提老刘的事,想问清楚这事会不会影响版权的出售。

    文森又从公务包中拿出一份文件:“因为这个故事,呃,tingto?”

    杜君琦纠正他的发音:“tingdo。”美式发音能差不多听出是天道就行了。

    文森反复念了几遍才确定了发音:“好,tingdo被购买后,我们公司会对tingdo重新定名,剧情也需要进行改编,这是附加合同。”

    文森又详加解释了几句:“因为这个名字实在是不好翻译,我们用字典查过,这个do的翻译实在太多,在英文中找不到相近的单词,只能另外起个名字,而剧情方面,有些方面与我们国家的文化有些差异,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公司认为进行适当的改编会比较合适。”

    杜君琦点头表示理解:“我明白,可以改编,不过我希望我们作为原作者,可以拥有一部分的审核权,我们不愿意这个故事被改编成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故事。”

    “可以举些例子吗?可以改编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比如主角,他是一个对爱情很认真很执着的人,他对爱人忠贞,我不想看到他被改编成与多个女性有亲密关系的花花公子似的人物。”杜君琦第一个就提出爱情忠贞的要求,在美国,杰克苏的男主角可不要太多。

    文森不自在地揉了揉鼻头:“啊哈,我就知道,中国人对于爱情是很保守的。还有呢?”文森并没有做出保证,这个也很正常,他还没有这个权限,他只能把原作者的意思转达给公司,由公司来做出决定。

    “比如政府的设定,因为中国的封建制度与西方完全不同,在这文中,有牵扯到皇帝、臣子、将军之类的人物设定时,请与我们进行联系,我们不希望在改漫后的漫画中看到皇帝继位要先接受宗教首领的册封的场景。”这个是绝逼不能忍的设定,如果这帮美国佬直接按西方传统来进行设定,那中国原作者,也就是她和齐远,肯定会受到华裔读者的臭鸡蛋招呼。

    “明白,明白。”文森点头点头。

    接下来杜君琦又提了几个不能忍的改动,文森一一记录下来,这些他要整理成报告递交给公司。

    记完了杜君琦的要点后,文森又提了一个问题:“因为美国和中国的绘画风格不一样,呃,老实说,原画中的人物身体比例有些失调,或许中国读者觉得这样比较,怎么说呢,可爱?但是美国市场却并不喜欢。所以改编后会按照美国市场喜爱的风格进行重新绘制,这点可以接受吗?也就是说,公司购买的是剧情,而不是画面。”

    杜君琦看向齐远,齐远看向杜君琦,眼神快速交流之后,杜君琦看向文森,重重的点了点头:“可以,没问题。”

    太好了,这下就完全没老刘的事啦。

    第73章 纠结的文理科

    与文森的初次见面十分愉快,大致的谈妥了主要问题后,杜君琦又当起了甩手掌柜,把两份合同扔给齐远就不管了,齐远拿着两份合同回了家,准备翻翻字典仔细研究研究。

    齐馆长没想到小儿子没声没息地就和杜君琦一起把事情给谈了下来,错愕了半天,脸色很不好看,一会儿觉得两个晚辈一点儿也不尊重他这个长辈,托他问了那么多人打听了那么多事,问完就把他甩一边,和美国人谈事都没叫上他,一会儿觉得小儿子已经是个大人了,而且大小也是个领导,做事果断有魄力是应该的,他要是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事到临头还要回来找他主持大局,那才是丢脸丢份的事。

    两种想法互相搏击,互相说服,齐馆长的脸色跟着交错变化,挣扎了好半天,齐馆长最终还是来到齐远的房间,用烟斗狠狠敲了齐远一个头栗,哼了一声平息怨气。

    齐远一头雾水呲牙裂嘴的搓着自己的脑袋:“爸,你干嘛呀?”

    齐馆长头也没回,只给了齐远一个冷酷的背影。

    齐远翻了三天字典,最终还是败给了艰深的法律条文,其实不要说是齐远这个英文水平半吊子的中国人了,就是本土的美国人,也不一定能读懂法律条文,英美法条的艰深是出了名的,齐远最后还是只能拿着两份合同去了f市最大的律师事务所,花钱请律师研读合同细则。

    合同的事怎么麻烦杜君琦就不管了,她就接了齐远几次电话,听他各种抱怨,说她太不负责了,把事情丢给他就不管了,说英美法条太艰深了,他觉得他的英语全白学了,说律师事务所太坑钱了,收费好高啊,一开口就算咨询,咨询还按小时来收钱,他又要给咨询费,又要给代理费,总之,齐远很烦躁,杜君琦只能口头安慰安慰,然后挂了电话,该干嘛干嘛。

    会考成绩已经出来了,杜君琦的成绩很不错,总分仍是年段第一。

    因为会考的时间本来就临近期末考的时间,以前的l区一中,现在的f市十八中,一贯是直接以会考成绩来作为期末考成绩的,也就是说,会考科目不再进行考试,期末考只需要考语数英三门就可以了,这对于高二生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消息。

    会考成绩出来了,高二就要开始文理分班了,作为榜样学生的杜君琦,她的选择自然成了陈校长眼中的大事。

    “君琦啊,你想选文还是选理啊?”陈校长和蔼地问道。

    杜君琦纠结着眉头,她也选不定啊,以前她读的是万金油专业,工商管理,当年这个专业可是热门专业,家长和考生都很看好,可是没过几年这个专业就成了十大难就业专业之一,后来她恋爱失败跑去留学,专业挑的是环境设计,也算与自家生意对口,这两个专业,一个是时代的印迹,一个是家庭发展的必然,可是现在这两个专业都还不存在啊,啊,也不对,同名专业是存在的,但是这时候的两个专业,与21世纪的两个专业,虽然同名,但是内容却差了十万八千里,专业深度也差了十万八千里,根本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啊。

    现在是90年代,专业划分并不细致,好处是不会遇到可有可无的专业,或是万金油专业,造成专业水平不高,学历掺水的情况,也不会遇到只管收钱不管学生就业的坑钱学校,坏处是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非常多,课程紧凑,学生自由时间不多,杜君琦要是想在课外时间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那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杜君琦面前放着一本去年的高考填报册子,对比后来的册子厚度来说,这本真的算得上是册子,她已经来回翻过两遍了,心里还是没有主意。

    陈校长已经看出了杜君琦的无措,脸上带出了几分笑意:“没事,你可以带回去慢慢看,不急的,就算你现在定好了,要是下学期开学时你反悔了,我也可以给你调回来的,你成绩好,又不偏科,不管读哪科都可以的。”

    杜君琦纠结的神情终于轻松了一点:“谢谢校长。”

    拿着册子,杜君琦回到了班级,同学们也都愁着不知该选哪一科,有些偏科厉害的就不头疼,哪科成绩好就挑哪科,可是还有很多不偏科的,或者偏的不厉害,努力一把也能提升的,这些同学就很头疼发愁了,见到杜君琦拿着一本去年的高考填报册子,立刻就围了过来一起研究,杜君琦干脆把册子贡献出来,让大家传阅一番,顺便可以抄下中意的学校有哪些专业,也算给同学们一个顺水人情了,毕竟这个时候大学生很少,很多人连高考填报册子都没见到过,更不要说知道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了。

    晚饭时,杜君琦把高考填报册子拿了出来,让大人们帮忙一起选。

    这事可是人生大事,大人们热情讨论了好几轮后,还是决定把选择权完全交给杜君琦。

    爷爷和奶奶从来没有上过新中国的学,爷爷当年入的是私塾,奶奶则是在家由长辈教导习字,以两人成长的时代环境来说,算得上是难得的读书人,但是以新中国的“学力”评定来说,只能是小学学力,孙女现在选的可是以后上大学的文理科,在爷爷奶奶眼中,上大( 重生之创业时代 http://www.xlawen.org/kan/396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