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部分阅读
可谓是入太学,这可是要慎之又慎的大事,他们不想也不敢乱了孙女的选择。
爸爸和妈妈虽是高中生,但是他们所处的又是另一个敏感的时代,他们上高中的时候正好遇到上山下乡,后来虽然能考大学了,但是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他们又不想再回去重新当学生了,毕竟他们已经有了正式编制,是捧上了国家铁饭碗的人,何必去挤那独木桥,所以他们在上大学这方面也是毫无经验的,而且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的高考又与以前的高考不一样了,他们更是不敢乱出主意,生怕误了女儿的人生。
于是家里的四位大人出于同样的零经验和担忧,决定不再讨论,全部交予杜君琦自行决定。
杜君琦再次陷入无头绪之中。
方谦益带着一大盒凤梨酥来到了杜家,顺便要在杜家蹭一顿午饭。
“给,尝尝看,很好吃的。”方谦益眼神亮晶晶的看着杜君琦,把盒子推到杜君琦面前。
“凤梨酥。”杜君琦前世很喜欢吃凤梨酥,有些小惊喜地看着面前的盒子,“谢谢你。”
杜君琦打开盒子,里面都是独立包装的小袋子,打开一个小袋子,杜君琦咬了一口细细品尝:“嗯,很好吃,哪里买的?”
“是父亲的船员带回来的,你也知道,在海上经常会遇到对岸的人,大家互相交易,货币不流通,都是以物易物,这次带回来两盒,我尝过,觉得好吃就给你带了一盒。”方谦益笑着说道,尝到了好吃的就想分享给朋友,正好自己喜欢的口味朋友也喜欢,这真是太好了。
杜君琦用力点头:“嗯,是很好吃。对了,今天中午是吃面,你介意吗?”
“当然不介意,我也很喜欢吃面的。”方谦益前世的主食就是面食,所以他很喜欢吃面。
“我今天突然来蹭饭,打扰你们了吧。”方谦益不好意思地微微低头。
杜君琦摆摆手:“没事,就是多下一把面的事,不过你家的刘嫂子呢?”
方旺达在几个月前托杜家人打听买房的事,后来正好一个来出国劳务办事处报名的人要卖房子,杜家就联系了方旺达,方旺达跟着人去看了房子后,立刻就拍板买下房子。
那是一幢两层的木石结构小楼,面积不大,上下两层只有八十多平方,不过好在是独门独幢,不与邻居有牵扯,地段也不错,而且价格只要五万,这比方旺达的心理预期便宜了许多,方旺达很快就给钱办理了过户,后来又在众多亲戚里找了一个人品可靠好相处的堂侄媳妇,让人上县城照顾大儿子。
“刘嫂子的二女儿生病了,今天她婆婆带孩子上来看病,她去照顾了。”方谦益说道。
“哦。”杜君琦点点头不再问了,随手把桌上的高考填报册子拿了过来,“帮我挑挑吧,我不知道该选文科还是理科。”
方谦益拿过册子,从第一页开始仔细阅读,杜君琦很安静的在一旁默背知识点,没有开口打扰他。
仔细看了二十多分钟,方谦益终于看完了所有的页面,然后他把册子合上,推到了杜君琦的面前。
“有什么建议吗?”杜君琦有点小期盼。
方谦益严肃地摇了摇头:“没有,因为我看不大懂这些专业是学什么的,以后出来又是做什么工作的。”
“哈哈哈哈。”杜君琦大笑,“你可真诚实。”
方谦益有点小窘迫。
“好了好了,我不笑了。”杜君琦停下了笑,“你呀,就是太老实,做什么都太认真,我不过就是问你个小问题,你就认认真真的看完册子,然后告诉我,你没看懂。”
方谦益小声地辩解:“这个不是小事,是要考大学的大事啊。”
杜君琦揉了揉脸,从口袋里掏出一枚5分钱的硬币:“我打算用硬币来选,抛中哪个是哪个。”
“这也太儿戏了吧。”方谦益瞪大眼坐直了身子。
“家里的生意缺不了我,我上了大学还是得忙这些事,所以我希望能选一个相对轻松的专业,可是我想到要花四年的时间,学一个可能以后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专业,又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杜君琦耸肩。
杜君琦知道未来十几年的发展,知道高考填报册子上的专业其实有很多也算得上是难就业专业,再过几年,大中专院校不包分配工作后,这些专业的学生就要哭了,让她去读这些专业,她可不愿意,可是去掉了这些专业,剩下的专业又比较精深,这就意味着功课会非常紧,她会没有时间看顾手头的生意,她也不愿意。
这也不愿意,那也不愿意,所以杜君琦的选择就格外困难了。
第74章 方家品牌店
杜君琦心里的纠结没人懂,只能寄希望于手中的5分钱硬币,上上下下的抛翻着,决定抛满九九八十一这个吉数再来决定文理。
方谦益也跟着纠结着,眼睛盯着硬币上上下下的翻飞,等杜君琦终于抛满了八十一次这个吉数后,方谦益的眼睛也看花了。
“怎么样,选哪个?”方谦益揉着自己的眼睛。
杜君琦看了看纸上的记数:“字面45次,花面36次,选理。”
“终于定下来了,真不容易啊。”方谦益伸展双臂,伸了个懒腰。
杜君琦点头赞同:“是啊,真是太不容易了,我的手都快弹到抽筋了。”
方谦益用手捂口小小的打了个哈欠:“我都看累了。对了,你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吗?”
“自己开公司,当个小老板。”杜君琦理所当然地说道,前世习惯了自己做主,这一世就更不想受人管了。
方谦益有些意外地看向杜君琦。
“怎么了?”杜君琦问道。
“我以为你会进入系统当个干部。”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吗?
杜君琦摇头:“我才不想进入体制内呢,头顶上压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领导,每个都能管一管我,有时为了私利私情说不定还会插手搅和一番,我可受不了被人管。”官多兵少,越底层越难混,顶上的领导太多,哪个都不能得罪,一不留神就会被迁怒被连累,杜君琦可不觉得自己是八面玲珑的人,能搞得定复杂的局面。
方谦益微微点头:“也是。”
“所以还是自己当老板好,自由度比较高,最起码早上起晚了不用怕迟到被罚。”杜君琦笑道。
“是。”方谦益点头应合,想了一想,又问,“那你想开什么公司呢?你家里不是已经有装修公司、服装厂、出国劳务办事处了?”
杜君琦仰头看天:“我想做个风投,做个大老板们背后的女人。”比如投资企鹅、淘淘、米米之类的,一份投入四倍回报,真是赚翻了。
“风投?是什么?”
“呃,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简单来说,风投就是风险投资,直白点也可以叫创业投资,打个比方,你有了一个新发明,想制造出来投入市场,可是你没钱大批量生产,没关系,你写个策划书来找我,我觉得有搞头,就给你一笔钱,支持你创业,你创业成功,我就是成为你公司的股东,你创业失败,我就要承担投资打水漂的风险,所以,我与你是利益一致的,算是合作伙伴,但是,”杜君琦着重的说了转折,“作为投资人,我有权参与你公司的管理,甚至,会插手你的个人生活,比如阻止你离婚,以防资产流失或者股价下跌,诸如此类的,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也可以算得上是你的监督人和干预者。”
方谦益听后持续沉默,风险投资这个词他是第一次听说,杜君琦说的很简单很直白,但是以他前世作为大掌事的经验来说,他知道其中的具体操作肯定不仅仅是如此,投资人肯投资项目,目的肯定是为了赚钱,如果项目成功,那自然是两相欢喜,但如果项目不成功,投资人肯定会想办法保住自己的资产,这里面的水就比较深了,而且杜君琦也说了,为了保证投资人的投资安全,投资人甚至会对创业者的家庭关系出手,这就更加复杂了。
杜君琦用笔捅了捅方谦益:“哎,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在想我说的风险投资吗?”
方谦益点头。
“别想了,这事还没影呢,想了也没用,我现在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要想实施这个想法,最起码还要过几年呢,有谁会向一个小姑娘申请投资啊。”杜君琦说着都笑了。
方谦益抬头看了看杜君琦,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坚定的说道:“君琦,等你想做风投了,可以带上我吗?”
“你?”杜君琦没想到乖巧性格的方谦益竟然会想做风投,这只小白兔是想变身腹黑狼了吗?
“我信你,你从来不会乱来,你想做的事,一定是有计划的,而且,我猜,投资若是成功的话,回报会非常丰厚的吧?”方谦益认定了杜君琦不是池中物,他日必能成就一番风云。
杜君琦认真看着方谦益的双眼,打量几番,深思几番:“好,我应你。”
“嗯。” 方谦益展颜一笑,两人达成了未来的小联盟。
楼下传来了叫唤声:“琦琦,谦益,下来吃饭啦。”
“哎,来啦。”杜君琦拉着方谦益下了楼。
吃饭的时候,杜君琦随口告知了大人们她选理的最终决定,以及她抛硬币的决定方式,大人们都被她的随意给惊呆了,不过惊呆片刻后,大人们也接受了这个决定,反正不是理就是文,选定了就成。
到了填报文理班的时候,杜君琦填写了理科,这个消息半天之内就传遍了全年段,选择了文科的同学都大大地松了口气,而选择理科的同学则抱头痛哭,有这一尊杀神在,高三一整年他们都别想好过了。
一眨眼,时间到了期末考的时候,之后暑假就开始了,身为准高三生,这个暑假他们只能享受一个月的清闲,接下来就是密集的课程和考试了。
玉荷路的拆迁工作已经结束了,进入了打地基的阶段。
这段时间杜广明已经摸清了承建商的来路,与此项目的负责人建立了友好的联系,并且达成了合作的协议,合作有两项,一是杜家装修公司免费为该楼盘装修两套房子,二是向承建商租用广告位,宣传杜家装修公司。除此之外,双方还有一项潜在合作,就是销售人员若是成功向购房者推荐杜家装修公司,购房者一与杜家装公司签定合同,杜家装修公司立即对销售人员支付业务提成。这项合作算是打擦边球,不是向购房者硬性推销装修,而是软性的口碑推荐,没有强买强卖,只是推出这项服务,购房者愿意,自然双方互利,购房者不愿意,杜家装修公司也能打个口头宣传,小地方的宣传更加依靠口耳相传,购房者回去和亲戚朋友们说一说,说不定能吸引到潜在顾客呢。
杜广明做的生意是室内装修,本来就与承建商没有利益争夺,并且杜广明提出的合作协议反而对承建商有利,精装房能推高看房者的购房热情,广告位出租能获得收益,潜在的业务提成能增进销售人员的业务热情,一举三得,还不用自己费钱费力,所以杜广明一对项目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思,项目负责人便对杜广明产生了好感,接下来事情自然就顺利的发展了下去。
生意上达成了合作协议,杜广明与项目负责人也有了私人交情,杜广明顺便提出自家想购买两套同层房的意思,负责人立即拍板,许诺楼房建好后优先让杜广明挑房,并且价格上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杜广明道了谢,接下了负责人的好意。
方家干货厂自从推出即食干货后,销售额一直在持续增加,不只占据了l区的全部乡镇市场,甚至还销往外市市场,前期的生产投入早已收回,方谦益开始考虑品牌店的计划了。
当时杜君琦的提出的两个计划都很不错,方谦益都很动心,一个也不想放过,现在账上有了钱,方谦益就想着实施品牌店的推广了。
方旺达一向是听大儿子的,大儿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方谦益说要选址开品牌店,方旺达立刻就上了心,拉上几个骨干就去县城看店挑地址,看了几天后,方旺达终于选定了店面。
店面选好了,接下来就是装修,这回不用方谦益交代什么,方旺达直接去了杜家装修公司找杜广明,把店面装修的事全权交给杜广明了。
于是杜君琦暑假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方家的首家品牌店做设计装修方案。
杜广明心疼小女儿,大热天能不往外跑就不往外跑,免得一不注意中了暑,杜广明早已找员工测量好了店面的各项数据,又拍了十几张店面的内外部照片,规整规整好后全部交到了杜君琦的手里,让杜君琦不用出门就能直接动手设计。
因为是方家的首家品牌店,所以杜君琦设计起来格外的用心,加上方旺达给的预算也够多,给予杜君琦施展的空间很大,杜君琦一口气就设计了三套装修方案。
方旺达拿着三套方案回了家,让大儿子挑选,方谦益挑选了两天,终于挑定了一个,方旺达一个电话打过去,杜广明马上派人动工,两个星期后,品牌店的装修就完成了。
选了个吉日开张,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引来了许多的围观者,大幅的海报一贴,全场8.8折,免费办理会员卡,预存100元送20元,预存200元送40元,多存多送,这些后世常见的促销海报一贴,马上将围观者都吸引进了店,品牌店迎来了开门红。
第75章 暑假
早上7点,盛夏的太阳已经开始显露它的威力了,杜君琦坐着家里的桑塔那汽车来到了少体队,刚一下车,就受到了广泛的视线围观。
杜君琦已经太久没来了,除了康长青和张帅这两个常来杜家刷存在感的家伙,其他的小伙伴杜君琦竟然都叫不出名字来了,哦,还有队长林峰,以及和她同年进少体队的女生高虹,除了这两个人叫的出名字,其他人真的是叫不出名了。
不只杜君琦对小伙伴们感觉很生疏,小伙伴们也对杜君琦感觉很生疏,一年才来露几次脸的家伙,谁能跟她熟络得起来啊。
杜君琦一下车,早已来到训练场上拉筋抻骨的小伙伴们都看了过来,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却没一个人过来。
正冷场中,李教练拿着训练表和点名册从办公楼里出来了。
“哎,杜君琦。”李教练一眼就看到了独自站在训练场边上的杜君琦,挥挥手,朝她走来,“嘿,你今天怎么来了?”
杜君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对不起,李教练,我缺课太久了。”
“没事,你是要考试嘛,队里理解你。”李教练张望四周,看到了高虹,“高虹,来这边。”
高虹之前看到杜君琦时是有点想过来打招呼的,可是她又怕她自作多情,人家是榜样学生,还是市局里的形象代表,而她只是个普通学生,成绩一般家境一般,她过去打招呼的话,万一人家看不上自己呢,那不是自找丢脸,可是不过去的话她又怕得罪人,都没有人过去和杜君琦打招呼的话,万一她觉得被孤立,迁怒到自己这个也算与她有几份面熟之情的人身上怎么办?
正犹豫着,听到李教练喊了自己,高虹立刻就跑了过去:“到。”
李教练点点头:“来,你来帮杜君琦拉拉筋,她太久没来了,拉筋舒展需要人帮助,你和她同级,又都是女生,就帮她拉一下吧。”
“是。”高虹大声应下。
李教练又和杜君琦说了几句,然后在点名册上给她打了个勾,就转身向别的学员走去。
杜君琦看向高虹,高虹有些小紧张地看着她。
“你好,我叫高虹,你还记得我吗?”
杜君琦点头:“当然记得啊,我们是同级,而且这一级只有我们两个女生,我就是记不得别人的名字,也肯定记得你的。”
高虹轻松地笑了:“呵呵,你记得我我就放心了,我们去活动吧。”
“好。”
自从上次中日武术交流赛上杜君琦露面打了次酱油后,杜君琦就再没来过少体队,平日里她都忙着学习和工作,没时间保持每日锻炼,每天早晚她只能各抽出半个小时来拉筋运动,可是这点运动量,说白了,只能算是自我安慰,效果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所以今天来报到前,杜君琦已经做好了受苦的准备,但是,事实总是比想像更残酷,真的拉起筋,杜君琦只想说,好想死。
正面直坐,双腿分开绷直,双手左右撑住大腿根,杜君琦抬头看前,背后高虹一下一下地往下用力按压她,杜君琦与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近,腿筋的痛苦越来越大,全身都开始冒出冷汗,虽然身体很痛苦,但是杜君琦清楚的明白,还不够,这点距离还不够,胸口还没压到地面,她的身体还没有放松,还要继续往下压。
高虹感觉着掌下所按处的肌肉紧绷,她一边用力一边观察着杜君琦的神情,要是太过痛苦了,她会马上停止按压,这么久没有来训练了,她不用想也知道重新拉筋会有多痛苦。
杜君琦和高虹在一边安静的拉筋,那边康长青咬着包子翻身下了墙。
今天康长青起晚了,一路狂奔赶来少体队,知道这个点大门已经关了,康长青就打算从旁边的墙上翻进来,训练场墙外的拐角处有一个包子铺,算得上是这些常翻墙的学员的老朋友了,卖早点兼提供翻墙工具,康长青买了包子就借着人家的凳子翻了上去。
康长青轻松地落了地,拍拍手脚,边吃包子边走向训练场。
“哟,今天大忙人也来啦。”康长青开心地蹦到杜君琦面前,两眼亮晶晶地凑上前,“够不够力?要不要我来帮忙?”
杜君琦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地继续忍耐。
康长青一口吞下最后一点包子,拍拍高虹:“我来吧,换个姿势,搭拱桥,你帮她拉手,我帮她拉脚。”
康长青双手用力,搀起杜君琦,杜君琦顺着他的力道站了起来,双腿疼痛到麻木,差点站不住。
三人变换站姿,康长青弯腰作拱桥状,杜君琦后仰,腰背靠在康长青的背上,康长青抱住杜君琦的脚,高虹压着杜君琦的双肩,两人帮着杜君琦后弯拉伸,这个姿势是比较安全的后弯拉伸姿势,因为腰背有支撑点,不容易肌肉拉伤,而且脚也被拉住,不会重心不稳侧翻。
又是长久的忍耐,等杜君琦解除禁锢恢复自由时,杜君琦的前襟后背已经被汗浸湿了,这种安静的拉筋其实一点也不比激烈的搏斗轻松,甚至更耗费体力。
8点,正式训练时间到,铃声一响,分散在训练场各处的学员们迅速按年级集中,李教练过来清点人数,然后一声令下,先跑个1000米热热身。
等1000米跑完,学员们的关节也彻底活动开了,之前的拉筋,加上现在的跑步,运动量足够了,可以进入教学环节了。
少体队除了总教练、项目教练之外,还有助教,教习人员编制很齐全,李教练按年级分配了不同的教学课程后就退居一旁,坐在椅子上监督助教教习学员。
李教练坐下后就一直在观察杜君琦,左观察右观察了好一会儿后,李教练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喊来了杜君琦。
“君琦啊,过了这个暑假你就是高三了吧。”李教练尽量和蔼地说道,平时他总是板着脸中气十足的训人,现在放低语调又放柔了表情,反而让李教练的表情看起来很奇怪。
“是的。”杜君琦点头。
李教练斟酌了下用词:“呃,那个,君琦啊,你现在忙着学习,这边的课程已经落后了许多,队里理解你,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你要更专心于学业,训练跟不上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队里想着,给你减轻一点这边的负担,把你调到二年级,训练难度没那么大,你觉得呢?”
杜君琦现在已经是三年级了,调到二年级就是降级了,不过说实话,杜君琦虽然是三年级,但是她缺课太久,要跟上进度很难,这个进度主要是指身体的训练,她久不训练,身体的各项运动指标都下降了,要跟上进度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基础训练,但是杜君琦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经过这两个小时的训练,杜君琦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落后,虽然被队里提议下调一级有些失面子,毕竟她一直以来都是跳级生,从来没降级过,但是从实际来说,这个提议是适合的,她跟不上,就只能降。
杜君琦耳根发烫,看着地面,点了点头:“好。”
听到杜君琦同意,李教练整个人都轻松了,他习惯直来直往,让他这么和气的和学员说话,他也很不自在。
“你同意了就好。”李教练的精气神又活泛了,喊来了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助教,和两个助教说了调整杜君琦年级的事后,就让杜君琦跟着二年级的助教走了。
这个小小的调整却引来了整个训练场的议论纷纷,尤其是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学员,作为事件中心的杜君琦更是觉得超级尴尬不自在,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
全场唯一开心的就是康长青了,他主动地走到杜君琦身边,毫不客气的拍了拍杜君琦的脑袋:“嘿,现在我们又是同一级了,你果然注定是我的搭档,哈哈哈哈。”
经历了一上午的被围观议论的尴尬场面,杜君琦中午回家时已经没精打采了,想到下午还要去少体队,杜君琦连午饭都没胃口了。
不过杜君琦不是心灵脆弱的人,吃完午饭后,杜君琦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降级就降级吧,等她考完高考再振奋一把给他们看看。
下午是自由组队对练,康长青兴奋地拉着杜君琦对练,本以为杜君琦的战斗力已经降为五渣的康长青兴高采烈的想要欺负杜君琦,结果没想到现实比想像残酷,康长青被完虐,杜君琦的双刀舞得虎虎生风,让康长青吃了好大一番苦头。
接下来的暑假生活杜君琦就被康长青的各式对练邀请给填满了,虽然杜君琦觉得康长青战斗力太差,不堪为敌,但是在多次的对练实战中,杜君琦倒是实实在在的占到了便宜,不仅活动了关节,还提高了反应力和灵敏度,渐渐地恢复了几成实力。
杜家大人们虽然心疼杜君琦的自虐行为,晒黑了挨打了皮破了,但是看到她能放开学业,开开心心地玩上一个月,大人们也就看开了,只要琦琦开心就好,其它的不重要。
开心的一个月转瞬即逝,高三开学了。
第76章 保送
开学第一天,文理科正式分班,杜君琦分到了理一班。
高三的课程很紧,从第一天开始,老师和学生就全部进入了正常的上课状态,完全没有开学第一天的轻松氛围,争分夺秒,从现在开始。
经历过一次高考,杜君琦对于这一次的高考倒是没有那么紧张,心理上便没有同学们那般害怕,而且她也没打算报考最顶尖的那两座学府,只想报省内的大学,以她现在的成绩来说,实在是没什么难度。
杜君琦很早便考虑好了要报考的大学,出于她年龄太小,以及想要自主创业的两大原因,她不想离开f市。
杜君琦今年是10岁,明年高考后进入大学也才11岁,大人再宽心也不会放心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去学校读书生活的,肯定要有家长前去陪读。但是,杜家现在有两处生意,装修公司和服装厂,爸爸妈妈负责一个,爷爷奶奶负责一个,四个大人一人一个坑,谁都抽不开身,没办法陪她上大学,而找别的亲戚嘛,杜君琦又不乐意,处处服人管,多不自在啊。要是就近上学的话,那这事就简单了,家里不是有车嘛,明年新国道就修好了,新国道打通了几个隧道,一趟只需40分钟,到时让爸爸每天送她上下学就是了,要是学业紧的话,她也可以住宿舍里,一周回两三次家也很方便。
而自主创业呢,在f市,杜君琦不管是要钱还是要人脉都比较便利,对于自主创业来说是有先天优势的,既然有现成的条件可用,何必要到京城魔都去挤呢?企鹅在深圳,淘淘在杭州,这两家不去京城魔都不也能越发展越壮大嘛,何必要去挤呢。
而且f市是省城,本身就拥有三座不错的大学,虽说排不进全国前十强,但是实力也是不错,其中一座还是211大学,当然了,现在是93年,211工程还在商讨之中,94年才开始启动部门预审,不过可以结果反推,即将进入211工程的那所大学的实力还是很优秀的。
既然家附近就有合适的大学,杜君琦自然更不愿意离家远了。
不想报考全国前十强,只想报考省内的那所未来211大学,抱着这样的想法,杜君琦的高考压力自然就小了许多,所以她很淡定的上学上课,一点也没有被周围的紧张气氛所影响。
作为榜样学生,杜君琦的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杜君琦的淡定表现自然影响到了同学们,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也渐渐缓和了下来。
没事,高三才刚开始呢,还没到下学期,何必自己吓自己呢,要是现在就害怕了,高考的时候还怎么考啊。
杜君琦没发觉到自己的影响力,因为她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
齐远与奥罗公司的商谈已经全部谈妥了,合同的事就交给双方的律师进行沟通,双方律师就合同及其附属合同的细则条款的方方面面再三交涉后,合同终于定稿了。合同打印装订好后,齐远拿着厚厚的合同来到了杜家,杜君琦单是阅读一遍就花费了50分钟,之后询问齐远细节又花费了20分钟,确定内容无误后,杜君琦才签下了名字。
童装的秋季新款要开始设计了,之前杜君琦忙于会考,夏款的设计全部交给了厂里的设计师负责,也许是因为风格和审美的喜好不同,习惯了杜君琦风格的顾客们并不怎么喜欢别的设计师的风格,所以今年的夏款卖的并不大好。出于维护顾客品牌忠诚度的考虑,杜君琦认为下一季的秋款最好还是由她自己来负责,所以趁着现在功课还不紧,杜君琦提前开始设计秋款,她还想着要是时间来得及的话,干脆连冬款也一块设计了。
《天道》的后续细纲也要写了,之前因为没时间,杜君琦把细纲写完后就把剧情全部交给齐远负责,结果齐远脑洞大开,临时插了两个神转折进去,可是后面的接尾齐远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死皮赖脸甩回给杜君琦,杜君琦恨得咬牙切齿,却也不能不管,只能折腾脑细胞给齐远圆尾。
另外,方家品牌店也要准备开第二家店了,首家品牌店的生意虽然不算大火,但也是稳中有升,虽然只是略有盈余,但这已经出乎方家父子的预期了,原本他们以为只能保持收支平衡而已,没想到市场比他们想像中的大,于是方家父子坚定了做连锁店的信心,方旺达更是带着两名下属上了f市出了半个月的公差,几番寻找终于找着了合适的店面,店面装修的事自然再次交给了杜君琦。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最要紧的大事。
新学期一开始补习班就迎来了家长咨询潮,这次来的家长不仅有小学毕业班的家长,还有初中毕业班的家长,初中毕业班的家长来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强烈要求开办初三补习班。
经历过上次的家长围聚后,补习老师们都有了心理阴影,生怕再次引发家长围聚,所以一看到外面的初三家长越来越多,补习老师们就赶紧给杜家打电话,让杜君琦尽早拿个主意给个说法。
杜君琦接到电话后,考虑了一会后,给谢局长打去了电话。
“谢伯伯,怎么办呀?要不要开办初三补习班?”杜君琦直接把问题抛给了谢局长。
谢局长叹了一声:“那就办吧,市场经济嘛,只要是合法经营,国家都是鼓励的。”92年的十四大召开后,市场经济这个词就替代了计划经济,大势变化,一些事情和态度也就跟着变化了。
“哦,好,那我就放心办了。”明白了官方的态度,杜君琦就心安了。
杜君琦给补习班打去了电话,交代补习老师们写一张大告示通知家长们,补习班将要开办初三补习班,至于什么时候开办,收费多少,请及时关注l区电视台,补习班在筹备好教室和老师等事宜后,会在区电视台登广告通知的。
补习老师们松了一口气,家长们也很满意,有了明确的回复后,家长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平白又开了一条任务支线,杜君琦觉得有点小郁闷,但是想想家长们能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开办初三补习班,也算是对自己这个品牌的肯定,这么想想杜君琦又觉得开心,对了,该统计一下补习班的小升初的升学率,家长们这么认可,应该上一期的学生们的成绩很不错吧。
事后统计结果出来了,果然成绩非常好看,杜君琦马上在区电视台打了广告,再次宣传了一把补习班。
接下来,寻找新教室场地的事交给宋惠兰,补充补习老师的事交给齐远,杜君琦拍拍小手,继续做她的练习题去。
上课,考试,上课,考试,高三可以算是十多年学生生涯中最苦逼的一段日子,每个经过高三的学生都不想再来一次,杜君琦也不例外,可是没办法,谁让她重生了一次呢,还重生的这么早。
本以为这种苦逼的日子得持续到高考结束,结果陈校长再次召见杜君琦,通知她一个好消息。
“保送?”杜君琦惊讶。
陈校长和蔼笑道:“是啊,保送,我们学校虽然不是一级达标学校,但也算是不错的学校,学生质量是很有保证的,所以每年学校都会分到省内几所大学的保送名额,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有重大表现的学生,可以获得保送名额。你现在可是我们区的榜样学生啊,在市里也是有名的,你的成绩有目共睹,上大学是足够的,而你又有文学创作方面的天份,你参与创作的《昆仑仙侠传》和《天道》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欢,我还听说有美国公司购买了《天道》的版权。”陈校长询问的眼神看向杜君琦。
杜君琦点头确认:“是的,合同已经签定了。”
陈校长笑了:“那就是了,连美国公司也觉得你的故事很不错呢,这充分说明了你有文学创作的天份。我是省师大毕业的,前两天我当年的老师找到了我,他现在负责招生,他特地向我询问你的情况,我对你是很肯定的,给了很好的评价,他听后非常满意你,想招你到师大的中文系。”
杜君琦皱眉,省师大虽然也是很不错的大学,但是严格说来,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只是大专院校,拿的学历是大专学历,不是本科学历,不知道省师大分发的是本科还是专科,不过,好像这个时候大专是可以直接考研的?
“陈校长,省师大毕业拿的好像是大专毕业证书,是吧?”杜君琦问道。
陈校长详细解释道:“严格说来,本科学历的大学不多,全国这么多所大学,只有少数一部份大学是本科院校,师范类院校大多是大专院校,而省师大就是其中少数的可以授予本科学位的师范院校,省师大是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着重扶持本省的高等教育,所以招生范围比较宽泛,毕业后有的是本科有的是大专,而保送名额毕业后获得的是本科学历。”
说完陈校长笑了笑:“没想到君琦你还知道本科和大专的区别,看来报考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做了啊。”
杜君琦又问:“省师大有招收研究生的资质吗?”
陈校长一愣,没想到杜君琦现在就已经考虑到考研的事了。
“你都了解的这么深了啊。有的,省师大本来就有招收硕士的资质,而且今年刚刚成立了研究生处,之前是研究生科,挂靠教务处,今年提级了。”杜君琦的消息这么灵通啊。
陈校长往前凑了凑:“君琦啊,你是不是在省师大有认识的人?”
杜君琦点头:“有的,一个负责外联的陈老师,我的补习班的老师都是省师范的学生,全部是由陈老师介绍来的,教学质量有保证。”
陈校长自以为了解了原因:“哦,难怪了。”
杜君琦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陈校长以为自己是通过陈老师才知道了这么多事,其实她还真没问过,不过这样也好,免得陈校长还要再问她为什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她还要再往下编理由。
从陈校长那边了解了参与保送的条件和省师大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后,杜君琦拿着省师大的保送册子回了家,她得好好想想了。
第77章 开设英语培训班
保送这个消息简直就是天降喜事,像炮弹一样,一下就把杜家人给轰晕了。
“琦琦,真的是省师大?”宋惠兰觉得脑子好晕,省师大,听听,光是这个名字就显得十分高大上,虽然( 重生之创业时代 http://www.xlawen.org/kan/3968/ )
爸爸和妈妈虽是高中生,但是他们所处的又是另一个敏感的时代,他们上高中的时候正好遇到上山下乡,后来虽然能考大学了,但是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他们又不想再回去重新当学生了,毕竟他们已经有了正式编制,是捧上了国家铁饭碗的人,何必去挤那独木桥,所以他们在上大学这方面也是毫无经验的,而且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的高考又与以前的高考不一样了,他们更是不敢乱出主意,生怕误了女儿的人生。
于是家里的四位大人出于同样的零经验和担忧,决定不再讨论,全部交予杜君琦自行决定。
杜君琦再次陷入无头绪之中。
方谦益带着一大盒凤梨酥来到了杜家,顺便要在杜家蹭一顿午饭。
“给,尝尝看,很好吃的。”方谦益眼神亮晶晶的看着杜君琦,把盒子推到杜君琦面前。
“凤梨酥。”杜君琦前世很喜欢吃凤梨酥,有些小惊喜地看着面前的盒子,“谢谢你。”
杜君琦打开盒子,里面都是独立包装的小袋子,打开一个小袋子,杜君琦咬了一口细细品尝:“嗯,很好吃,哪里买的?”
“是父亲的船员带回来的,你也知道,在海上经常会遇到对岸的人,大家互相交易,货币不流通,都是以物易物,这次带回来两盒,我尝过,觉得好吃就给你带了一盒。”方谦益笑着说道,尝到了好吃的就想分享给朋友,正好自己喜欢的口味朋友也喜欢,这真是太好了。
杜君琦用力点头:“嗯,是很好吃。对了,今天中午是吃面,你介意吗?”
“当然不介意,我也很喜欢吃面的。”方谦益前世的主食就是面食,所以他很喜欢吃面。
“我今天突然来蹭饭,打扰你们了吧。”方谦益不好意思地微微低头。
杜君琦摆摆手:“没事,就是多下一把面的事,不过你家的刘嫂子呢?”
方旺达在几个月前托杜家人打听买房的事,后来正好一个来出国劳务办事处报名的人要卖房子,杜家就联系了方旺达,方旺达跟着人去看了房子后,立刻就拍板买下房子。
那是一幢两层的木石结构小楼,面积不大,上下两层只有八十多平方,不过好在是独门独幢,不与邻居有牵扯,地段也不错,而且价格只要五万,这比方旺达的心理预期便宜了许多,方旺达很快就给钱办理了过户,后来又在众多亲戚里找了一个人品可靠好相处的堂侄媳妇,让人上县城照顾大儿子。
“刘嫂子的二女儿生病了,今天她婆婆带孩子上来看病,她去照顾了。”方谦益说道。
“哦。”杜君琦点点头不再问了,随手把桌上的高考填报册子拿了过来,“帮我挑挑吧,我不知道该选文科还是理科。”
方谦益拿过册子,从第一页开始仔细阅读,杜君琦很安静的在一旁默背知识点,没有开口打扰他。
仔细看了二十多分钟,方谦益终于看完了所有的页面,然后他把册子合上,推到了杜君琦的面前。
“有什么建议吗?”杜君琦有点小期盼。
方谦益严肃地摇了摇头:“没有,因为我看不大懂这些专业是学什么的,以后出来又是做什么工作的。”
“哈哈哈哈。”杜君琦大笑,“你可真诚实。”
方谦益有点小窘迫。
“好了好了,我不笑了。”杜君琦停下了笑,“你呀,就是太老实,做什么都太认真,我不过就是问你个小问题,你就认认真真的看完册子,然后告诉我,你没看懂。”
方谦益小声地辩解:“这个不是小事,是要考大学的大事啊。”
杜君琦揉了揉脸,从口袋里掏出一枚5分钱的硬币:“我打算用硬币来选,抛中哪个是哪个。”
“这也太儿戏了吧。”方谦益瞪大眼坐直了身子。
“家里的生意缺不了我,我上了大学还是得忙这些事,所以我希望能选一个相对轻松的专业,可是我想到要花四年的时间,学一个可能以后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专业,又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杜君琦耸肩。
杜君琦知道未来十几年的发展,知道高考填报册子上的专业其实有很多也算得上是难就业专业,再过几年,大中专院校不包分配工作后,这些专业的学生就要哭了,让她去读这些专业,她可不愿意,可是去掉了这些专业,剩下的专业又比较精深,这就意味着功课会非常紧,她会没有时间看顾手头的生意,她也不愿意。
这也不愿意,那也不愿意,所以杜君琦的选择就格外困难了。
第74章 方家品牌店
杜君琦心里的纠结没人懂,只能寄希望于手中的5分钱硬币,上上下下的抛翻着,决定抛满九九八十一这个吉数再来决定文理。
方谦益也跟着纠结着,眼睛盯着硬币上上下下的翻飞,等杜君琦终于抛满了八十一次这个吉数后,方谦益的眼睛也看花了。
“怎么样,选哪个?”方谦益揉着自己的眼睛。
杜君琦看了看纸上的记数:“字面45次,花面36次,选理。”
“终于定下来了,真不容易啊。”方谦益伸展双臂,伸了个懒腰。
杜君琦点头赞同:“是啊,真是太不容易了,我的手都快弹到抽筋了。”
方谦益用手捂口小小的打了个哈欠:“我都看累了。对了,你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吗?”
“自己开公司,当个小老板。”杜君琦理所当然地说道,前世习惯了自己做主,这一世就更不想受人管了。
方谦益有些意外地看向杜君琦。
“怎么了?”杜君琦问道。
“我以为你会进入系统当个干部。”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吗?
杜君琦摇头:“我才不想进入体制内呢,头顶上压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领导,每个都能管一管我,有时为了私利私情说不定还会插手搅和一番,我可受不了被人管。”官多兵少,越底层越难混,顶上的领导太多,哪个都不能得罪,一不留神就会被迁怒被连累,杜君琦可不觉得自己是八面玲珑的人,能搞得定复杂的局面。
方谦益微微点头:“也是。”
“所以还是自己当老板好,自由度比较高,最起码早上起晚了不用怕迟到被罚。”杜君琦笑道。
“是。”方谦益点头应合,想了一想,又问,“那你想开什么公司呢?你家里不是已经有装修公司、服装厂、出国劳务办事处了?”
杜君琦仰头看天:“我想做个风投,做个大老板们背后的女人。”比如投资企鹅、淘淘、米米之类的,一份投入四倍回报,真是赚翻了。
“风投?是什么?”
“呃,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简单来说,风投就是风险投资,直白点也可以叫创业投资,打个比方,你有了一个新发明,想制造出来投入市场,可是你没钱大批量生产,没关系,你写个策划书来找我,我觉得有搞头,就给你一笔钱,支持你创业,你创业成功,我就是成为你公司的股东,你创业失败,我就要承担投资打水漂的风险,所以,我与你是利益一致的,算是合作伙伴,但是,”杜君琦着重的说了转折,“作为投资人,我有权参与你公司的管理,甚至,会插手你的个人生活,比如阻止你离婚,以防资产流失或者股价下跌,诸如此类的,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也可以算得上是你的监督人和干预者。”
方谦益听后持续沉默,风险投资这个词他是第一次听说,杜君琦说的很简单很直白,但是以他前世作为大掌事的经验来说,他知道其中的具体操作肯定不仅仅是如此,投资人肯投资项目,目的肯定是为了赚钱,如果项目成功,那自然是两相欢喜,但如果项目不成功,投资人肯定会想办法保住自己的资产,这里面的水就比较深了,而且杜君琦也说了,为了保证投资人的投资安全,投资人甚至会对创业者的家庭关系出手,这就更加复杂了。
杜君琦用笔捅了捅方谦益:“哎,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在想我说的风险投资吗?”
方谦益点头。
“别想了,这事还没影呢,想了也没用,我现在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要想实施这个想法,最起码还要过几年呢,有谁会向一个小姑娘申请投资啊。”杜君琦说着都笑了。
方谦益抬头看了看杜君琦,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坚定的说道:“君琦,等你想做风投了,可以带上我吗?”
“你?”杜君琦没想到乖巧性格的方谦益竟然会想做风投,这只小白兔是想变身腹黑狼了吗?
“我信你,你从来不会乱来,你想做的事,一定是有计划的,而且,我猜,投资若是成功的话,回报会非常丰厚的吧?”方谦益认定了杜君琦不是池中物,他日必能成就一番风云。
杜君琦认真看着方谦益的双眼,打量几番,深思几番:“好,我应你。”
“嗯。” 方谦益展颜一笑,两人达成了未来的小联盟。
楼下传来了叫唤声:“琦琦,谦益,下来吃饭啦。”
“哎,来啦。”杜君琦拉着方谦益下了楼。
吃饭的时候,杜君琦随口告知了大人们她选理的最终决定,以及她抛硬币的决定方式,大人们都被她的随意给惊呆了,不过惊呆片刻后,大人们也接受了这个决定,反正不是理就是文,选定了就成。
到了填报文理班的时候,杜君琦填写了理科,这个消息半天之内就传遍了全年段,选择了文科的同学都大大地松了口气,而选择理科的同学则抱头痛哭,有这一尊杀神在,高三一整年他们都别想好过了。
一眨眼,时间到了期末考的时候,之后暑假就开始了,身为准高三生,这个暑假他们只能享受一个月的清闲,接下来就是密集的课程和考试了。
玉荷路的拆迁工作已经结束了,进入了打地基的阶段。
这段时间杜广明已经摸清了承建商的来路,与此项目的负责人建立了友好的联系,并且达成了合作的协议,合作有两项,一是杜家装修公司免费为该楼盘装修两套房子,二是向承建商租用广告位,宣传杜家装修公司。除此之外,双方还有一项潜在合作,就是销售人员若是成功向购房者推荐杜家装修公司,购房者一与杜家装公司签定合同,杜家装修公司立即对销售人员支付业务提成。这项合作算是打擦边球,不是向购房者硬性推销装修,而是软性的口碑推荐,没有强买强卖,只是推出这项服务,购房者愿意,自然双方互利,购房者不愿意,杜家装修公司也能打个口头宣传,小地方的宣传更加依靠口耳相传,购房者回去和亲戚朋友们说一说,说不定能吸引到潜在顾客呢。
杜广明做的生意是室内装修,本来就与承建商没有利益争夺,并且杜广明提出的合作协议反而对承建商有利,精装房能推高看房者的购房热情,广告位出租能获得收益,潜在的业务提成能增进销售人员的业务热情,一举三得,还不用自己费钱费力,所以杜广明一对项目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思,项目负责人便对杜广明产生了好感,接下来事情自然就顺利的发展了下去。
生意上达成了合作协议,杜广明与项目负责人也有了私人交情,杜广明顺便提出自家想购买两套同层房的意思,负责人立即拍板,许诺楼房建好后优先让杜广明挑房,并且价格上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杜广明道了谢,接下了负责人的好意。
方家干货厂自从推出即食干货后,销售额一直在持续增加,不只占据了l区的全部乡镇市场,甚至还销往外市市场,前期的生产投入早已收回,方谦益开始考虑品牌店的计划了。
当时杜君琦的提出的两个计划都很不错,方谦益都很动心,一个也不想放过,现在账上有了钱,方谦益就想着实施品牌店的推广了。
方旺达一向是听大儿子的,大儿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方谦益说要选址开品牌店,方旺达立刻就上了心,拉上几个骨干就去县城看店挑地址,看了几天后,方旺达终于选定了店面。
店面选好了,接下来就是装修,这回不用方谦益交代什么,方旺达直接去了杜家装修公司找杜广明,把店面装修的事全权交给杜广明了。
于是杜君琦暑假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方家的首家品牌店做设计装修方案。
杜广明心疼小女儿,大热天能不往外跑就不往外跑,免得一不注意中了暑,杜广明早已找员工测量好了店面的各项数据,又拍了十几张店面的内外部照片,规整规整好后全部交到了杜君琦的手里,让杜君琦不用出门就能直接动手设计。
因为是方家的首家品牌店,所以杜君琦设计起来格外的用心,加上方旺达给的预算也够多,给予杜君琦施展的空间很大,杜君琦一口气就设计了三套装修方案。
方旺达拿着三套方案回了家,让大儿子挑选,方谦益挑选了两天,终于挑定了一个,方旺达一个电话打过去,杜广明马上派人动工,两个星期后,品牌店的装修就完成了。
选了个吉日开张,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引来了许多的围观者,大幅的海报一贴,全场8.8折,免费办理会员卡,预存100元送20元,预存200元送40元,多存多送,这些后世常见的促销海报一贴,马上将围观者都吸引进了店,品牌店迎来了开门红。
第75章 暑假
早上7点,盛夏的太阳已经开始显露它的威力了,杜君琦坐着家里的桑塔那汽车来到了少体队,刚一下车,就受到了广泛的视线围观。
杜君琦已经太久没来了,除了康长青和张帅这两个常来杜家刷存在感的家伙,其他的小伙伴杜君琦竟然都叫不出名字来了,哦,还有队长林峰,以及和她同年进少体队的女生高虹,除了这两个人叫的出名字,其他人真的是叫不出名了。
不只杜君琦对小伙伴们感觉很生疏,小伙伴们也对杜君琦感觉很生疏,一年才来露几次脸的家伙,谁能跟她熟络得起来啊。
杜君琦一下车,早已来到训练场上拉筋抻骨的小伙伴们都看了过来,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却没一个人过来。
正冷场中,李教练拿着训练表和点名册从办公楼里出来了。
“哎,杜君琦。”李教练一眼就看到了独自站在训练场边上的杜君琦,挥挥手,朝她走来,“嘿,你今天怎么来了?”
杜君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对不起,李教练,我缺课太久了。”
“没事,你是要考试嘛,队里理解你。”李教练张望四周,看到了高虹,“高虹,来这边。”
高虹之前看到杜君琦时是有点想过来打招呼的,可是她又怕她自作多情,人家是榜样学生,还是市局里的形象代表,而她只是个普通学生,成绩一般家境一般,她过去打招呼的话,万一人家看不上自己呢,那不是自找丢脸,可是不过去的话她又怕得罪人,都没有人过去和杜君琦打招呼的话,万一她觉得被孤立,迁怒到自己这个也算与她有几份面熟之情的人身上怎么办?
正犹豫着,听到李教练喊了自己,高虹立刻就跑了过去:“到。”
李教练点点头:“来,你来帮杜君琦拉拉筋,她太久没来了,拉筋舒展需要人帮助,你和她同级,又都是女生,就帮她拉一下吧。”
“是。”高虹大声应下。
李教练又和杜君琦说了几句,然后在点名册上给她打了个勾,就转身向别的学员走去。
杜君琦看向高虹,高虹有些小紧张地看着她。
“你好,我叫高虹,你还记得我吗?”
杜君琦点头:“当然记得啊,我们是同级,而且这一级只有我们两个女生,我就是记不得别人的名字,也肯定记得你的。”
高虹轻松地笑了:“呵呵,你记得我我就放心了,我们去活动吧。”
“好。”
自从上次中日武术交流赛上杜君琦露面打了次酱油后,杜君琦就再没来过少体队,平日里她都忙着学习和工作,没时间保持每日锻炼,每天早晚她只能各抽出半个小时来拉筋运动,可是这点运动量,说白了,只能算是自我安慰,效果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所以今天来报到前,杜君琦已经做好了受苦的准备,但是,事实总是比想像更残酷,真的拉起筋,杜君琦只想说,好想死。
正面直坐,双腿分开绷直,双手左右撑住大腿根,杜君琦抬头看前,背后高虹一下一下地往下用力按压她,杜君琦与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近,腿筋的痛苦越来越大,全身都开始冒出冷汗,虽然身体很痛苦,但是杜君琦清楚的明白,还不够,这点距离还不够,胸口还没压到地面,她的身体还没有放松,还要继续往下压。
高虹感觉着掌下所按处的肌肉紧绷,她一边用力一边观察着杜君琦的神情,要是太过痛苦了,她会马上停止按压,这么久没有来训练了,她不用想也知道重新拉筋会有多痛苦。
杜君琦和高虹在一边安静的拉筋,那边康长青咬着包子翻身下了墙。
今天康长青起晚了,一路狂奔赶来少体队,知道这个点大门已经关了,康长青就打算从旁边的墙上翻进来,训练场墙外的拐角处有一个包子铺,算得上是这些常翻墙的学员的老朋友了,卖早点兼提供翻墙工具,康长青买了包子就借着人家的凳子翻了上去。
康长青轻松地落了地,拍拍手脚,边吃包子边走向训练场。
“哟,今天大忙人也来啦。”康长青开心地蹦到杜君琦面前,两眼亮晶晶地凑上前,“够不够力?要不要我来帮忙?”
杜君琦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地继续忍耐。
康长青一口吞下最后一点包子,拍拍高虹:“我来吧,换个姿势,搭拱桥,你帮她拉手,我帮她拉脚。”
康长青双手用力,搀起杜君琦,杜君琦顺着他的力道站了起来,双腿疼痛到麻木,差点站不住。
三人变换站姿,康长青弯腰作拱桥状,杜君琦后仰,腰背靠在康长青的背上,康长青抱住杜君琦的脚,高虹压着杜君琦的双肩,两人帮着杜君琦后弯拉伸,这个姿势是比较安全的后弯拉伸姿势,因为腰背有支撑点,不容易肌肉拉伤,而且脚也被拉住,不会重心不稳侧翻。
又是长久的忍耐,等杜君琦解除禁锢恢复自由时,杜君琦的前襟后背已经被汗浸湿了,这种安静的拉筋其实一点也不比激烈的搏斗轻松,甚至更耗费体力。
8点,正式训练时间到,铃声一响,分散在训练场各处的学员们迅速按年级集中,李教练过来清点人数,然后一声令下,先跑个1000米热热身。
等1000米跑完,学员们的关节也彻底活动开了,之前的拉筋,加上现在的跑步,运动量足够了,可以进入教学环节了。
少体队除了总教练、项目教练之外,还有助教,教习人员编制很齐全,李教练按年级分配了不同的教学课程后就退居一旁,坐在椅子上监督助教教习学员。
李教练坐下后就一直在观察杜君琦,左观察右观察了好一会儿后,李教练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喊来了杜君琦。
“君琦啊,过了这个暑假你就是高三了吧。”李教练尽量和蔼地说道,平时他总是板着脸中气十足的训人,现在放低语调又放柔了表情,反而让李教练的表情看起来很奇怪。
“是的。”杜君琦点头。
李教练斟酌了下用词:“呃,那个,君琦啊,你现在忙着学习,这边的课程已经落后了许多,队里理解你,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你要更专心于学业,训练跟不上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队里想着,给你减轻一点这边的负担,把你调到二年级,训练难度没那么大,你觉得呢?”
杜君琦现在已经是三年级了,调到二年级就是降级了,不过说实话,杜君琦虽然是三年级,但是她缺课太久,要跟上进度很难,这个进度主要是指身体的训练,她久不训练,身体的各项运动指标都下降了,要跟上进度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基础训练,但是杜君琦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经过这两个小时的训练,杜君琦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落后,虽然被队里提议下调一级有些失面子,毕竟她一直以来都是跳级生,从来没降级过,但是从实际来说,这个提议是适合的,她跟不上,就只能降。
杜君琦耳根发烫,看着地面,点了点头:“好。”
听到杜君琦同意,李教练整个人都轻松了,他习惯直来直往,让他这么和气的和学员说话,他也很不自在。
“你同意了就好。”李教练的精气神又活泛了,喊来了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助教,和两个助教说了调整杜君琦年级的事后,就让杜君琦跟着二年级的助教走了。
这个小小的调整却引来了整个训练场的议论纷纷,尤其是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学员,作为事件中心的杜君琦更是觉得超级尴尬不自在,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
全场唯一开心的就是康长青了,他主动地走到杜君琦身边,毫不客气的拍了拍杜君琦的脑袋:“嘿,现在我们又是同一级了,你果然注定是我的搭档,哈哈哈哈。”
经历了一上午的被围观议论的尴尬场面,杜君琦中午回家时已经没精打采了,想到下午还要去少体队,杜君琦连午饭都没胃口了。
不过杜君琦不是心灵脆弱的人,吃完午饭后,杜君琦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降级就降级吧,等她考完高考再振奋一把给他们看看。
下午是自由组队对练,康长青兴奋地拉着杜君琦对练,本以为杜君琦的战斗力已经降为五渣的康长青兴高采烈的想要欺负杜君琦,结果没想到现实比想像残酷,康长青被完虐,杜君琦的双刀舞得虎虎生风,让康长青吃了好大一番苦头。
接下来的暑假生活杜君琦就被康长青的各式对练邀请给填满了,虽然杜君琦觉得康长青战斗力太差,不堪为敌,但是在多次的对练实战中,杜君琦倒是实实在在的占到了便宜,不仅活动了关节,还提高了反应力和灵敏度,渐渐地恢复了几成实力。
杜家大人们虽然心疼杜君琦的自虐行为,晒黑了挨打了皮破了,但是看到她能放开学业,开开心心地玩上一个月,大人们也就看开了,只要琦琦开心就好,其它的不重要。
开心的一个月转瞬即逝,高三开学了。
第76章 保送
开学第一天,文理科正式分班,杜君琦分到了理一班。
高三的课程很紧,从第一天开始,老师和学生就全部进入了正常的上课状态,完全没有开学第一天的轻松氛围,争分夺秒,从现在开始。
经历过一次高考,杜君琦对于这一次的高考倒是没有那么紧张,心理上便没有同学们那般害怕,而且她也没打算报考最顶尖的那两座学府,只想报省内的大学,以她现在的成绩来说,实在是没什么难度。
杜君琦很早便考虑好了要报考的大学,出于她年龄太小,以及想要自主创业的两大原因,她不想离开f市。
杜君琦今年是10岁,明年高考后进入大学也才11岁,大人再宽心也不会放心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去学校读书生活的,肯定要有家长前去陪读。但是,杜家现在有两处生意,装修公司和服装厂,爸爸妈妈负责一个,爷爷奶奶负责一个,四个大人一人一个坑,谁都抽不开身,没办法陪她上大学,而找别的亲戚嘛,杜君琦又不乐意,处处服人管,多不自在啊。要是就近上学的话,那这事就简单了,家里不是有车嘛,明年新国道就修好了,新国道打通了几个隧道,一趟只需40分钟,到时让爸爸每天送她上下学就是了,要是学业紧的话,她也可以住宿舍里,一周回两三次家也很方便。
而自主创业呢,在f市,杜君琦不管是要钱还是要人脉都比较便利,对于自主创业来说是有先天优势的,既然有现成的条件可用,何必要到京城魔都去挤呢?企鹅在深圳,淘淘在杭州,这两家不去京城魔都不也能越发展越壮大嘛,何必要去挤呢。
而且f市是省城,本身就拥有三座不错的大学,虽说排不进全国前十强,但是实力也是不错,其中一座还是211大学,当然了,现在是93年,211工程还在商讨之中,94年才开始启动部门预审,不过可以结果反推,即将进入211工程的那所大学的实力还是很优秀的。
既然家附近就有合适的大学,杜君琦自然更不愿意离家远了。
不想报考全国前十强,只想报考省内的那所未来211大学,抱着这样的想法,杜君琦的高考压力自然就小了许多,所以她很淡定的上学上课,一点也没有被周围的紧张气氛所影响。
作为榜样学生,杜君琦的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杜君琦的淡定表现自然影响到了同学们,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也渐渐缓和了下来。
没事,高三才刚开始呢,还没到下学期,何必自己吓自己呢,要是现在就害怕了,高考的时候还怎么考啊。
杜君琦没发觉到自己的影响力,因为她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
齐远与奥罗公司的商谈已经全部谈妥了,合同的事就交给双方的律师进行沟通,双方律师就合同及其附属合同的细则条款的方方面面再三交涉后,合同终于定稿了。合同打印装订好后,齐远拿着厚厚的合同来到了杜家,杜君琦单是阅读一遍就花费了50分钟,之后询问齐远细节又花费了20分钟,确定内容无误后,杜君琦才签下了名字。
童装的秋季新款要开始设计了,之前杜君琦忙于会考,夏款的设计全部交给了厂里的设计师负责,也许是因为风格和审美的喜好不同,习惯了杜君琦风格的顾客们并不怎么喜欢别的设计师的风格,所以今年的夏款卖的并不大好。出于维护顾客品牌忠诚度的考虑,杜君琦认为下一季的秋款最好还是由她自己来负责,所以趁着现在功课还不紧,杜君琦提前开始设计秋款,她还想着要是时间来得及的话,干脆连冬款也一块设计了。
《天道》的后续细纲也要写了,之前因为没时间,杜君琦把细纲写完后就把剧情全部交给齐远负责,结果齐远脑洞大开,临时插了两个神转折进去,可是后面的接尾齐远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死皮赖脸甩回给杜君琦,杜君琦恨得咬牙切齿,却也不能不管,只能折腾脑细胞给齐远圆尾。
另外,方家品牌店也要准备开第二家店了,首家品牌店的生意虽然不算大火,但也是稳中有升,虽然只是略有盈余,但这已经出乎方家父子的预期了,原本他们以为只能保持收支平衡而已,没想到市场比他们想像中的大,于是方家父子坚定了做连锁店的信心,方旺达更是带着两名下属上了f市出了半个月的公差,几番寻找终于找着了合适的店面,店面装修的事自然再次交给了杜君琦。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最要紧的大事。
新学期一开始补习班就迎来了家长咨询潮,这次来的家长不仅有小学毕业班的家长,还有初中毕业班的家长,初中毕业班的家长来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强烈要求开办初三补习班。
经历过上次的家长围聚后,补习老师们都有了心理阴影,生怕再次引发家长围聚,所以一看到外面的初三家长越来越多,补习老师们就赶紧给杜家打电话,让杜君琦尽早拿个主意给个说法。
杜君琦接到电话后,考虑了一会后,给谢局长打去了电话。
“谢伯伯,怎么办呀?要不要开办初三补习班?”杜君琦直接把问题抛给了谢局长。
谢局长叹了一声:“那就办吧,市场经济嘛,只要是合法经营,国家都是鼓励的。”92年的十四大召开后,市场经济这个词就替代了计划经济,大势变化,一些事情和态度也就跟着变化了。
“哦,好,那我就放心办了。”明白了官方的态度,杜君琦就心安了。
杜君琦给补习班打去了电话,交代补习老师们写一张大告示通知家长们,补习班将要开办初三补习班,至于什么时候开办,收费多少,请及时关注l区电视台,补习班在筹备好教室和老师等事宜后,会在区电视台登广告通知的。
补习老师们松了一口气,家长们也很满意,有了明确的回复后,家长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平白又开了一条任务支线,杜君琦觉得有点小郁闷,但是想想家长们能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开办初三补习班,也算是对自己这个品牌的肯定,这么想想杜君琦又觉得开心,对了,该统计一下补习班的小升初的升学率,家长们这么认可,应该上一期的学生们的成绩很不错吧。
事后统计结果出来了,果然成绩非常好看,杜君琦马上在区电视台打了广告,再次宣传了一把补习班。
接下来,寻找新教室场地的事交给宋惠兰,补充补习老师的事交给齐远,杜君琦拍拍小手,继续做她的练习题去。
上课,考试,上课,考试,高三可以算是十多年学生生涯中最苦逼的一段日子,每个经过高三的学生都不想再来一次,杜君琦也不例外,可是没办法,谁让她重生了一次呢,还重生的这么早。
本以为这种苦逼的日子得持续到高考结束,结果陈校长再次召见杜君琦,通知她一个好消息。
“保送?”杜君琦惊讶。
陈校长和蔼笑道:“是啊,保送,我们学校虽然不是一级达标学校,但也算是不错的学校,学生质量是很有保证的,所以每年学校都会分到省内几所大学的保送名额,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有重大表现的学生,可以获得保送名额。你现在可是我们区的榜样学生啊,在市里也是有名的,你的成绩有目共睹,上大学是足够的,而你又有文学创作方面的天份,你参与创作的《昆仑仙侠传》和《天道》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欢,我还听说有美国公司购买了《天道》的版权。”陈校长询问的眼神看向杜君琦。
杜君琦点头确认:“是的,合同已经签定了。”
陈校长笑了:“那就是了,连美国公司也觉得你的故事很不错呢,这充分说明了你有文学创作的天份。我是省师大毕业的,前两天我当年的老师找到了我,他现在负责招生,他特地向我询问你的情况,我对你是很肯定的,给了很好的评价,他听后非常满意你,想招你到师大的中文系。”
杜君琦皱眉,省师大虽然也是很不错的大学,但是严格说来,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只是大专院校,拿的学历是大专学历,不是本科学历,不知道省师大分发的是本科还是专科,不过,好像这个时候大专是可以直接考研的?
“陈校长,省师大毕业拿的好像是大专毕业证书,是吧?”杜君琦问道。
陈校长详细解释道:“严格说来,本科学历的大学不多,全国这么多所大学,只有少数一部份大学是本科院校,师范类院校大多是大专院校,而省师大就是其中少数的可以授予本科学位的师范院校,省师大是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着重扶持本省的高等教育,所以招生范围比较宽泛,毕业后有的是本科有的是大专,而保送名额毕业后获得的是本科学历。”
说完陈校长笑了笑:“没想到君琦你还知道本科和大专的区别,看来报考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做了啊。”
杜君琦又问:“省师大有招收研究生的资质吗?”
陈校长一愣,没想到杜君琦现在就已经考虑到考研的事了。
“你都了解的这么深了啊。有的,省师大本来就有招收硕士的资质,而且今年刚刚成立了研究生处,之前是研究生科,挂靠教务处,今年提级了。”杜君琦的消息这么灵通啊。
陈校长往前凑了凑:“君琦啊,你是不是在省师大有认识的人?”
杜君琦点头:“有的,一个负责外联的陈老师,我的补习班的老师都是省师范的学生,全部是由陈老师介绍来的,教学质量有保证。”
陈校长自以为了解了原因:“哦,难怪了。”
杜君琦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陈校长以为自己是通过陈老师才知道了这么多事,其实她还真没问过,不过这样也好,免得陈校长还要再问她为什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她还要再往下编理由。
从陈校长那边了解了参与保送的条件和省师大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后,杜君琦拿着省师大的保送册子回了家,她得好好想想了。
第77章 开设英语培训班
保送这个消息简直就是天降喜事,像炮弹一样,一下就把杜家人给轰晕了。
“琦琦,真的是省师大?”宋惠兰觉得脑子好晕,省师大,听听,光是这个名字就显得十分高大上,虽然( 重生之创业时代 http://www.xlawen.org/kan/3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