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龙起苍茫 > 龙起苍茫 第 2 部分阅读

第 2 部分阅读

    远不如欧美,主要在于我国造船所需工期太长,所用船钢成本太高,造船机械太过落后所致。西方造船业屡出大富豪,而我国造船资本回报远远不如。如有先进技术与管理、设计能缩短工期;自办钢铁冶炼出船钢以自用;更新造船设备又能加快工期速度又能提高船的质量,此三者相辅相成。若能一一解决,则船厂不但成本低,而且资金回报加快,不出三年,当能造数万吨的大船。”李秉衡紧跟而上。

    “嗯,昨日茂林也对我说了你的造船高见,我觉得很有道理,如果果真能成,方才所说的三年造大船,的确很有希望。如果小兄弟愿意,不妨来我这里放手一试?你要多少股份只自己提。”张振勋试探着问。

    “承蒙老先生厚爱,这股份一事万万不能接受。我乃热血青年,矢志为国作点事情,此次西归,只为联络同道中人,兴办实业,为国家作点贡献。”李秉衡语义双关。

    “哦?不知可有规划?”

    眼见快到午饭时间,李秉衡说道:“不如各位就在船上用餐,用过饭再谈如何?”

    张振勋惊诧道:“这船上就你一人,恐怕不易?”

    微微一笑,带着众人往餐厅坐了,自己在厨房忙了开来。

    第一章 南洋盛举 第四节 礼物

    船上的厨房虽然袖珍,但是一应俱全。 不多时,十数个海产便整了出来。

    期间张振勋也到厨房参观,对厨房中的几样电器赞叹不已,有些竟然是从未见过,甚至是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制成。又从旁观看使用,眼花缭乱,一时觉得自己倒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震惊之余连连发问,李秉衡将微波炉、电磁炉与油烟机等原理大致讲了下。张振勋听了反而如坠云雾之中,竟像是听了天方夜谭一般,要不是亲眼所见,只怕是无论如何不会相信。

    “这些电器是否可以创办工厂生产?”张振勋露出了商人本性。

    “当然可以,只不过需要些时日,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

    见他没有信口开河,张振勋反而对这个神秘莫测的青年更加赞许。

    于是也不多问,与众人一起开饭。

    李秉衡拿出一支从前自己酿制的葡萄酒出来给大家品尝,张振勋见到是葡萄酒,顿时来了兴致,迫不及待的倒在杯里,见色泽鲜亮浓郁,暗道好酒,连忙饮了一口,细细品味,竟是觉得比自己以为喝过的任何一种葡萄酒都要美味。心下更是惊讶,心想这年轻人竟然连酿酒的技艺都这么高超,实在是人才。

    又让众人分了品尝,大家都喝过张家自酿的葡萄酒,喝了这酒后高下立判,心下了然,纷纷叫好起来。

    张振勋笑着问道:“如今看来,李先生实是我平生仅见之人才,方才合作之议不知意下如何?”

    李秉衡连忙站起身说道:“不敢当,这次来就是想在当地兴办实业。张老先生能成全,那是再好不过。”

    见他已经答应,心下大喜,又问道:“昨日所说办学校与良田是何故事?”

    李秉衡正色道:“这工厂办之易,但人才难得,所以当未雨绸缪,自己先大力培养。”

    张振勋哈哈一笑,说道:“怪不得昨日你说要兴办教育,借用良田。办教育也是好的,同盟会的胡汉民先生一直在新加坡,与我也多有往来,他们也常说办教育,开启民智,以舆论引导人民。不过你要借用良田,不知派甚么用处。”

    李秉衡微微一笑,环顾众人,朗声说道:“重工业强国,轻工业富国,教育兴国,想必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不过最最根本的一项,还是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十之**的收入都靠农业,全国大部分的人口都是农民。所以说,要开始我中华的强国之路,这农业,乃是首要关口。照我看来,若想让农民解决温饱,任重道远。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合理使用化肥这三条才是,农业科技我这有许多教材,农业机械我也可以设计,更加合适的化肥我这有能生产的配方。而且根据我前段时间的发现,对水稻、小麦等进行杂交,可以提高种子的品质,使用杂交稻与杂交麦种子,保守估计亩产能达到900斤,一旦推广使用农业机械与化肥后,亩产超过1000斤并不是难事。”

    话音刚落,众人都被这个数字惊呆了,即便是南洋这边的土地较为肥沃,亩产也不过400斤到500斤不等,将信将疑之下,大家都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张振勋是靠农业起家的,先后开办裕和、亚齐、笠旺、万裕兴垦殖公司。一开始在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雇佣了一批华侨工人,开垦出一片荒地,种植椰子、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并在田间套种杂粮,原先的丛林沼泽变成了肥沃的田园。此后又连办几家大型垦殖园,获利颇丰。当时都是运用了先进的农业理论与开垦技术,所以李秉衡所说的他一直在认真思考。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可以说不但国内的温饱问题可以解决,而且农民的生活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对国家的稳定有着莫大的帮助。他严肃而认真的注视着李秉衡,心情起伏不定,这个年轻人今天给他带来的冲击太多了。如果没有亲眼目睹这艘船以及船里面的这些设施的话,他绝对会认为这个年轻人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半吊子。

    “一旦农民问题彻底得到解决,那么发展工业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如果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产品加工,发展与农村有关的轻工业,直至在农村兴办工厂。农民富裕以后,大量的劳动力会流向城市,流向工厂,造出的产品再买回农村,无疑会加快工业化进程。”美好的想象继续如画卷般继续在众人的脑子里展开。

    “我借良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用作试验,一旦杂交成功,将来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培育种子,并加以储存,以便运回国内种植。我知道张老先生以及几位朋友手里有几处垦殖公司,拥有大量的良田。所以想借来一用,同时也希望各位支持我办学,将这些技艺传给更多的中国人。”

    众人见他丝毫不提报酬等事,才相信他学成报国之心甚坚,也有人问道:“李先生莫非是革命党?其实说出来也是不妨,我们这许多人都参加了同盟会,不少子弟与会党中人一起操练,常有报国之心。先生一来,实在是一大助力,不知先生先前入的什么党。”

    “也并没有入什么党,先前在欧洲与同学等人凭空一腔报国心罢了。如今回国,正要寻访孙先生等人,略尽绵薄之力。”

    张振勋上前扶住李秉衡的手,笑道:“可喜可贺,孙先生又能得到一名得力同志,我等也能得到事业助手,老朽今天可是老怀大畅。明日随我去巴达维亚,我当聚集华侨商人,革命党人,为李先生洗尘。”

    “如此恭敬不如从命,有劳老先生了。不过,我这还有一件礼物要送给老先生。”李秉衡略微激动的说道。说着,将众人引向可以直达上层甲板的运货电梯处。“请看,此乃我设计的葡萄酒酿制上的几个机械设备,另外还有些在欧洲时搜集的种植、酿造葡萄酒的资料,请老先生一观。”

    众人都是有些惊奇,昨天还没见到这些所谓的酿酒设备,只一夜就多了出来,看那成色,就知道是新近做出来的。有些人咋舌道:“这些机床果然了得,只要有材料,怕是什么都做的出来,而且费时不多。”

    而李秉衡详尽的为张振勋介绍起这些机器的功效起来。

    “唔,你是说这自动转酒装置只需按一下电钮,这藏酒就会自己转到别的桶里,而且想转几次就几次?”张振勋对这酿酒机器了解颇深,也知道眼前这机器远胜自己从国外辛苦购买的进口机器。但他的注意力全被李秉衡所说的自动转桶机器上面了。原来酿酒工艺中,酒味醇香的关键环节在于酒的窖藏时间。“陈年老酒,越陈越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张振勋严格规定张裕公司产品起码得窖藏5年以上才能出厂销售。同时,他准备尝试改变中国传统的以缸瓮藏酒的方法,采用进口的白橡木贮酒桶贮酒;而且借鉴外国的经验,每一年都要给藏酒“转桶”,也就是从一个桶里转到另一个桶里去,在转桶的过程中,将沉淀在底的结晶体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为清澄。贮酒期越长,转桶的次数越多,酒味自然就越醇香了。这道工序非常费时费工,如果有了这自动转桶机器,实在是轻而易举。况且资料中土壤调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酿酒工艺等,对于紧张筹备中的酒厂来说实在是雪中送炭。

    张振勋激动的对着众人说道:“这兴办实业一事,非得有大魄力者为之,何也?想我于烟台兴办葡萄酒厂已十数载,至今未成,若是寻常人,早气馁撤资。即便国内同胞大力襄助,朝廷也对我关爱有加,多方予以方便,仍不能成。细细想来,委实于这酿酒犹如瞎子过河全靠摸索,又无优良之机器,且无可靠之人才。帮忙者众,但都不时内行人。今日我倒是见了个内行的,李先生所赠之书委实大有道理,这窖藏、转酒等说法甚合我心,况且这葡萄良种培育之法,我看也是能成的。”

    众人也都是惊喜有加,张家在国内产业与投资颇多,唯独这酿酒一项,费了不少金钱,前后十几年,倾注了许多人多年心血,本来近日觉得成功在望,如今又有人锦上添花,也算是一个安慰。

    张子章是烟台与槟城两边跑,这几年一直为酿酒厂的事情反复奔忙,吃尽苦头。曾经有一次去欧洲买了120万株葡萄苗,不料运回来的路上全部枯死,那是令他最为心痛的一件事情。葡萄酒厂如今就是他的命根子,为之呕心沥血,如今又得了这样的好消息,实在是激动万分。

    高兴之下,张振勋吩咐张子厚立即将设备与资料送往烟台,而且让家人连行李也送了来,直接坐着“南海王子”号往巴达维亚(雅加达)而去。

    第一章 南洋盛举 第五节 爪哇糖王

    雅加达在这时还被称为巴达维亚,风光的确令人赏心悦目。 沿海覆盖的热带林木,终年郁郁葱葱,连绵不绝,也有鲜花点缀其中,艳丽异常。海水碧蓝清澈,在阳光下折射着迷人的光彩。天仿佛总是蓝的,与平静的大海相映成趣,白云厚积漫卷,在辽阔的天宇上,显得那么的低矮。沙滩上密布着椰子树芭蕉树,充满当地风情的矮屋三三两两散落其间,宁静又古朴。无比广阔的洋面使人心情舒畅,连吹来的风都是那么的碧蓝清新。

    到达巴达维亚张家专属码头已是第二天上午,众人此刻都在甲板上舒服的吹着海风,喝着李秉衡亲自煮的咖啡,写意无比。

    “李先生这手艺还真是没的说,想起昨天那顿晚餐我还是口水直流啊。”一旁的张耀轩与旁边众人连连称赞道。张耀轩也是张振勋合作多年的伙伴,在兴办教育上向来不遗余力,与另一位正在赶往码头迎接的张煌南都是一开始就跟着张振勋奋斗的元老。

    而张振勋却还在兴致勃勃的与李秉衡谈论着船上的机床:“想我于1894年开始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已十数年,奋战到今天实属不易。眼看即将收获成功,如今又有李先生来大力襄助,实在感慨万分。想那机床之妙,真令我大开眼界,你所说的那复合机床、多轴联动,还有那数控等等,我虽不懂,但亲眼目睹操作,的确是巧夺天工,有莫大潜力可为。我意投资兴办机床厂,请李先生担任总理,还望李先生不要推辞。”

    “这机床厂投入大,见效慢,回报率低,很少有人愿意投资。但这机床产业实为工业之基石,关系重大。老先生愿意投资,我再推辞已是矫情。”机床厂一旦办起,有个十年技术积累,十年摸索,二十年后,李秉衡有信心建立起初步的数控机床产业来。

    而一旁的另外几人则还在把玩着昨天李秉衡向他们示范机床操作时亲自制作的一杆步枪,整杆枪30多个零件只费时两个多小时,而且做工精良,表面看来已经不逊于市面上见过的任何一杆枪。当然他们实弹操作的话,将会发现这杆枪的性能远不是这个时代任何枪能比得上的。 这枪是李秉衡在毛瑟98K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口径改为7.62MM,枪身比原来略长,刺刀拆下后又能当匕首使用。除了保留了原有98K的优点外,该枪的环境适应能力大大增强。作为一杆世界名枪,曾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军的制式装备大量生产,直到自动步枪出现后德国才转而研制并生产自动步枪。可以说这杆改进后被李秉衡命名为07式的步枪,作为军火市场上的一个新兴的有力竞争者,将来必定会被大量生产。当然来到这个时代李秉衡不重操旧业的话也实在可惜,枪械设计本来就是他的强项。

    “南海王子”号在码头上人的指引下来到一座小型船坞中停靠,以免暴露在外面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众人则在张煌南的带领下步行来到码头所在的小镇子里准备用午饭。

    走在人群中的李秉衡兴致盎然的打量着沿路的风土人情,到处都是高大的椰子树,脚下的路都是小路,路旁时不时能看到低矮的茅屋在升起炊烟。远处零星的有些手工作坊,但更多的则是看到农民在田里劳作。细心看了一下,作物基本都是些经济作物,如咖啡、茶叶、香料,并且还套种了一些杂粮。

    小镇子上的建筑都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也有中国风格的建筑夹杂其中,店铺大多是中国人开的,由于是沿海,当地人稍微富裕些,而据张子厚等人说内陆比沿海要穷很多。

    午饭却是吃的正宗的潮州菜,丰富却不奢侈,据说张振勋不喜欢太过奢华的生活,所以他的子侄看起来都修养颇高,许是从小家教好的缘故。

    吃过午饭后众人坐着马车去巴达维亚繁华区的张家大宅,沿途与先前有些差别,都是大片的椰树林与橡胶林,另外就是大片的农场,有几处是张家的垦殖园。张家故居原本在槟成城,也就是槟榔屿,但家族摊子大,很多产业都遍布南洋。巴达维亚是张家除了槟城的另一个家族聚居点。

    等到了张家大宅,才知道南洋华人之富,别的不说,光占地面积恐怕就有数十平方公里。放眼望去,连绵不绝的广东特色的中国建筑,蔚为壮观,甚至还有寺庙夹在其中。围墙全是大块花岗岩石砌成,路不比外面的石子路,大部分是波特兰洋灰“水泥”铺就。几条洋灰路蜿蜒进去不见尽头,迎面而来的一大片建筑群,看气势就知道乃是正堂所在。马车刚到,就有几个衣着华贵之人迎了上来。

    “仲涵,昨日发电报你家人说你往新加坡去了,怎么到了我这里了?”张振勋刚下马车,就跟其中一人招呼道。

    “肇燮兄(张振勋的号),前几日新加坡的陈嘉庚来找我洽谈向我银行借贷之事,我顺便去他的福山园考察了一番。想着许久未见,特意来看看老兄弟,不料你这几日在巴城。本想今日动身回去,不想你这么快就回来了。”一人笑着应道,看样子比张振勋稍显年轻,干瘦且黑,却精明强干。

    “哈哈,来,李先生,这位便是人称爪哇糖王的黄仲涵。他可是一直在念叨着要办个轮船公司,我看,仲涵,你便办个造船厂吧,我可是给你找了个大材过来。都说你甚为识人,你跟李先生聊聊。”张振勋大笑着做起介绍来。

    李秉衡不敢怠慢,连忙上去行礼,这个时代对礼节是很重视的,不象后世那样随便。即便在后世,他也听过这位爪哇糖王的名号。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整个华侨世界最富有的就是黄仲涵与他的黄氏家族。拥有印尼超过半数的糖产量,去年又办了银行,成为庞大的建源贸易公司的金融机构。

    黄仲涵见眼前的年轻人彬彬有礼不由好感大生,上去握住李秉衡的手说道:“小兄弟不用多礼。能让肇燮这么交口称赞之人必然了得,刚才所说造船,不知是什么意思。”

    李秉衡知道张振勋是有意在这位糖王面前推荐自己,暗暗感动不已。连忙把昨天讲的现代造船的一些理论重新组织语言后讲了一遍。

    不等黄仲涵有所回应,张振勋又在旁正色道:“仲涵,这次怕是你我都要准备大干一场了。我想你一定很有兴趣去参观一下李小兄弟自己造的船,这船昨日加入亚美利加所产的柴油,跑的飞快,一日不下千里。”

    “哦?竟有此事?”黄仲涵讶异道。“小兄弟竟能自己造船?”之前见李秉衡不卑不亢,说话条理分明,风度非凡,对张振勋的话已是信了几分,再加上对几十年老朋友的了解,知道他向来持重,如此盛誉此人,恐怕的确不简单。说话间跃跃欲试,连声催着要去看船。

    李秉衡见他兴致颇高,于是又请张振勋派人准备马车,带着众人原路返回。

    李秉衡与两位老人同坐一辆大马车中,一路便不再看风景,而是对着二人侃侃而谈,从国际形势到海外科技进步,从中国国内问题以及解决之道,甚至如何经商与企业管理也是在两位大家面前耍起斧头来。

    黄家的产业实际上是荷兰殖民统治下的买办资产阶级,而且产业已农产品为主,即便能垄断糖业,但乱世时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在一战时就开始衰落,最后被印尼政府没收,一个资产数亿的大集团就这么惨淡收场。

    李秉衡也想趁这个机会把黄家往现代资产阶级上面引导,逐步把产业扩大到大陆,以免将来之祸。当然最好是通过两位巨头引导一部分华侨商人去内地投资,为过几年民国成立后的大规模资金进入打下桥头堡。

    南洋民间藏着不少巨富,就拿张振勋来说,眼下数的清的财产就有上千万磅,更别提不动产等数不清的,加上整个张氏家族,可以说的上富可敌国。而南洋第一家族的黄家则数倍于张家,要知道现在美国的许多大佬的资产也不过数亿美圆而已,黄家的财产丝毫不落下风。要是将南洋的这些资本充分利用于大陆开发,实在是一件震古烁今的无上伟业。(九八印尼排华事件后,短短几个月从印尼流出的资金就有上千亿美金,而中国大陆就占了三、四百亿的样子。)

    随同众人都是暗自好笑,刚刚从船上下来还未进家门,眼下又要往船上去,早知道就不下来了。

    而在张振勋看来,眼前这位年轻人的确有真才华,而非空有热血之人,心下认定是个办实业的时机。想着如何说动黄仲涵,共同出资兴办工厂。

    第一章 南洋盛举 第六节 初谈合作

    一路上,黄仲涵爽朗的谈笑声不绝于耳。

    “我是有意于造船久矣,本来想过两年筹出一笔巨资来买上几条大船作航运,如果这造船法子真能成,那这船厂说不得办它下来。”黄仲涵抑扬顿挫,说话充满魄力。

    “不错,船厂以及李小兄弟所说的钢铁冶炼厂、焊机厂、龙门吊机厂、机床厂与化工厂,你我两家联手,眼下千万两白银还是凑的出的。可惜我诺大中华竟没有炼钢设备厂,所需机器以及其它厂所需的先进设备都需进口,这上面靡费许多。”张振勋叹息着说道。

    黄仲涵深深看了一眼张振勋,并不说话,心里却想道:弼士向来稳重,这几百万两白银的投资显然没经过深思熟虑,看那后生却也不象妖言惑众浮夸之人,难道此人真能帮着建成这么多的大厂?

    李秉衡却知道他在担忧什么,心想:这投资固然巨大,但是必定要建。这是庞大计划中的第一步,绝不能让这两位南洋巨富打退堂鼓。于是微笑道:“两位不用发愁,这进口设备之事还是交给我去办。我在欧洲时出卖专利也有数十万磅的积蓄,眼下亚美利加正在闹挤兑风潮,股市颓靡,我们或可低价收购上市公司产业,工厂设备运回南洋也好;在当地自造运回也好,这上头当可省下不少。”说话一顿,略作沉吟,还是忍不住抛出了手中的杀手锏,“何况我手头还有一件发明,如去世界各国申请专利,即便往后自己不生产产品,不出数年上百万美元转手就得。”

    听到李秉衡提出自己有数十万磅积蓄,两人并不惊奇,但一件专利转手能卖上百万美元无疑是天方夜谭,要换作别人口出此言,只怕要当疯子打了出去。

    “不知是什么稀罕物事,能值这么多钱?”两人赶紧追问。

    “酚醛塑料,也叫酚醛树脂,是合成树脂的一种。这种新材料首先可以用作电力行业的绝缘材料上,原先的绝缘材料虫胶一直依靠南亚的手工制作,成本高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虫胶的替代品,前不久我幸运的得到了这种树脂的合成方法,而且有办法能够大量合成生产并且成本低廉(这个时代的煤焦油非常便宜)。这种材料有很多优点,能用在其它很多行业,甚至以后能够逐渐代替钢铁木头等材料。”

    “这玩意能代替钢铁?”这听上去更加不可思议。

    “当然,即便我们不生产,但光研究,给不同的种类申请专利,这上面就能盈利不少。而且等专利保护20年一过,即便别人能生产这种塑料,但我们已经研究出了许多的类型与品种,控制住了技术源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李秉衡加重了语气。

    “不管如何,申请专利这事并不费什么力气,我们不妨先申请,以观后效。如有欧美商人要买,到时我们再造也不迟。”张振勋这个方法倒是值得一试。

    “那好!反正我们在伦敦等地都有办事处,这个事情就交给他们。亚美利加的专利申请不妨交给我们在三藩市致公堂的朋友,而且亚美利加工业发达,市场广阔,可让他们多多关注。”

    “此事宜早不宜迟。等我明天做好专利文件,立即开始办理。”李秉衡知道历史上1907年7月14日,比利时人贝克兰申请了酚醛塑料的专利,1910年找到工厂生产办法后建立塑料公司,此后每年都有数百万美元的收益,20多年后作价1750万美元出售。要知道那时候的175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0多亿美元,可见这个专利是必须要申请成功的。

    说话间,马车已到了停放“南海王子”号的船坞,众人兴趣盎然的再次登上了这艘让他们开了眼界的“怪船”,想到那令人恐怖的50多节的速度,仍然咂舌不已。

    由于黄仲涵第一次上船,李秉衡再一次负责的成为了导游,耐心的陪着他参观自己的船。“除了船体,这船上的上层建筑都是用铝合金与不锈钢造的。说到不锈钢,这也是我研究冶金工艺时发现的一种,钢铁加入铬后会保护钢铁不被锈蚀,加入其他如镍、钼等金属可以形成不同用途的不锈钢。等到我们首批工厂建成,我准备继续申请专利,开建金属冶炼工厂。钢铁厂易办,这冶炼厂难成,但我们必须成功,不然我们就只能一直受制于西方列强。以前我北洋水师耗资外购军舰,不但是人家的淘汰货,花费也巨大。如果我们能自造装甲钢,自己生产蒸汽轮机,光这军舰上就能省上不少银子。”顿了顿,又说道:“等以后我们的机床厂能自己造大的龙门铣镗床,又能自己出炮钢,便是军舰都能造得。”

    想到眼下名存实亡的大清水师,蒙受耻辱的北洋水师先烈,众人的心情都有些低沉。黄仲涵虽然出生在印尼,但一直以福建人为傲,自居富有冒险精神的福建人中一员,此刻有些激动的挥舞着手说:“若真能在我有生之年能见到自己造的巨炮大舰,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就算散尽家财,也要造上几艘重振我福建人之光荣。若国家有难,我这五十多岁的身板去搬搬炮弹还是没问题的。”

    说着,拿起放在一旁的07式步枪,对李秉衡说道:“这枪造的好,前些日子孙文先生托我在伦敦好不容易贿赂上下订了数百支枪,要二十磅一支,我看就远不及它。要是我革命志士人人都能用上这枪,革命何愁不成。这建厂一事,我是有信心的,别人一直说我平生爱冒险,如今我让他们瞧上一瞧,我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今天还敢不敢冒险?”

    说着,朝着张振勋手一挥,说道:“弼士兄,我想过几天在中华总商会召开华商大会,大家好好商议下。”回头笑着说道:“李兄弟可有表字,要是还没有妻室,我们黄家好女儿多的很。”

    李秉衡摆手道:“如今做一番事业要紧,暂时还没考虑成家。表字还没取,你们叫我光华也可。”

    “好,光华果然好风骨。来来来,快带我好好参观你的宝贝船,这么大的船只用一人就能开动,实在是妙。”

    黄仲涵比较好动,在船上玩了个遍,看到有没见过的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在船上玩了几个时辰,又谈了不少经商至理,黄仲涵跟张振勋约好二月九日在张家大宅召开华商大会,略站了会就各自回去了。

    李秉衡却忙的不可开交。跟张振勋说好在船上忙着整理一应办厂所需的物资、设备以及要物色的各类人才方面的资料,所以这几天没人来打扰他。

    不过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自己吹的牛补漏,之前跟黄仲涵说自己有数十万磅的积蓄,现在需要凭空“变”将出来。

    所以这两天他一直在忙着准备制造美圆与欧洲各国货币的伪造工作。在他那个时代他是靠伪钞、军火起家的,到这个时代不用那就太可惜了。这个时代的货币对于他来说实在是没什么挑战性,水印、安全线、凸版印刷、缩微文字等等都还没用上,说不定做出来的比真的还真。现在的美圆、英镑等货币电脑里都有详细的分析数据,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数据来制定工艺流程与指标,然后就是重新安排现在的造币设备,毕竟后世的货币比现在复杂了上百倍,现在要造这个时代的,要省去许多工序,并且合理安排,光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就花了三天。

    美圆与西方国家造币的纸主要是亚麻纤维与棉纤维抄造而成,比例不等,而电脑详细记录了每一种币各个时代的数据。李秉衡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就制好了美圆用纸浆并掺上红、蓝纤维,现在的美圆还不是现在的“联邦储备券”,仍然是最早的“大陆币”,也就是“绿背”。

    整理下来,原本的65道工序现在只要10几道就可以了。

    第一步是雕刻,在软钢板上雕刻出货币上的人物、图案、装饰花纹、字母。这个要相对简单,李秉衡手里有大量原版,连第二步的制模都省了。许多后世的版其实都用了许多年,有的甚至19世纪就在用了。

    第三步是制版。印刷前最繁琐的一道工序,用母模制成凹模经过一串工序后与另一块复合凹版一起装配在印刷机上,然后就可以开始印刷了。

    第四步的印刷要印四种油墨分成五次印刷,中间要干燥,最后用黑、绿两种油墨套印钞票上的号码跟代号,代号与号码都是电脑里的破解机破译出来的。

    最后是裁切与做旧,这些都由机械完成,只需要设定程序就可以了,两个小时就可以出旧钞。

    美圆李秉衡只印了50与100美圆两种币值,中间等油墨干的时间用来做其他西方国家的造币纸浆,等到,美圆完工的时候其他币种也已经开始印刷。印刷速度很快,李秉衡的印刷机每小时可以印5000张整开的币纸,等于一个小时就可以印百万计的美圆。

    从凌晨四点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七点的时候,除了日圆与马克,别的钞票都已经做好。李秉衡伸了个懒腰,啃了两个面包,洗把脸就去睡了。

    这一觉睡的昏天暗地,实在是太累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接近黄昏。一边做着晚饭,一边想着晚上的工作安排。

    第一章 南洋盛举 第七节 印钞

    最难做的是日圆,造币纸里要混入一种三桠树皮,不能跟其他钞票混着做,要放到最后单独做,麻烦又费时间。而李秉衡的三桠树皮存货本来就不多,准备一次性就做掉,以后让张振勋帮着到国内去收购一些。而马克也是准备多印一些的,加上日圆(幸好日圆面额大),这两种钞票恐怕还得花上一整夜。吃完晚饭顾不得收拾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等到日圆与马克完工的时候,李秉衡一看手表,已是凌晨五点,实在是筋疲力尽了,恨不得马上躺倒。顾不得清点钞票,勉强迈着步子走出了印钞间,洗把脸就去睡了。

    等到醒来的时候,已是晚上七点,匆匆洗刷后随便吃了点东西,又躺到了床上。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接下来的工作相对轻松,李秉衡不准备连续作战,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可不想就这么把自己累垮了。

    第二天清晨,李秉衡写意的洗了个澡,顺便刮了下胡子。吃完早饭还去健身房稍微做了点运动,去甲板吹了会海风之后,才开始今天的工作。

    清理完现场后,开始清点钞票并分别包装好。虽然有清点机器,但也花了他大半天的时间。日圆印的最多,有5000与10000两种面额共七千五百万,其实李秉衡最喜欢的就是印日圆,只是苦于没有三桠树皮。第二多的是德国马克四千五百万,主要是考虑德国的好东西最多。再次为美圆五百万,这笔钱是最容易花掉的,有致公堂的帮忙,不用辛苦洗入正规渠道。其他英镑一百多万磅,卢布一千三百万,法郎五百万。其他欧洲国家货币价值两百万英镑,总价值超过两千万英镑,如何让这笔钱顺利的花出去,将是他今后伤脑筋的事情。尤其这日圆,现在虽然跟美圆是二比一,但不出十几年就变成一百比一,到了三十年代更离谱,三百比一,这日圆的贬值速度实在是让人受不了。贮备的油墨消耗大半,下次再想印这些比真钞还真的假钞,说不定要到猴年马月。

    将各国的钞票每样多少拣出一些,估算价值差不多150多万英镑的时候,将剩余的钞票小心藏起。这100多万英镑的钞票里以日圆与美圆居多,属于比较容易花出去的,将这些钞票放入大皮箱内,推着往电梯走去。如果没有电梯,那么把这一百多公斤的钞票提到甲板上即便是对于特种兵出身的他来说也是一件无比郁闷的事情。

    这些钞票只要不是大注大注的投入市场,基本上花出去是不成问题的。尤其是中国大陆,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国际投机家的炒作,白银价格一直不稳定。而外国货币反而在中国大行其市,英镑等货币被清政府官员与商界称为金镑,是与黄金相等地位的硬通货。

    虽然大陆是个把这些钱花出去的好地方,但李秉衡目前最中意的地方反而是美国。目前美国受到金融动荡的影响,银行遭受挤兑,股市大跌,正是趁机购买股票与工厂等资产的绝佳时机。虽然华人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但暗中布局,小心操作,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惜的是自己不能亲自前往美国,目前美国排华倾向严重,到了那边说不定还没上岸就被带到那个小岛折磨得半死。孙先生第一次去旧金山的时候就被康有为暗算,向美方告密,害得孙先生被关到监狱里,幸亏洪门大佬黄三德等人倾力营救。而自己无亲无故,去了那边更加由不得自己。

    但自己去不了不代表想不到办法,南洋张家与黄家等都可以帮忙联系洪门势力帮忙。一个人能力有限,但依靠整个洪门的力量在美国操作购进资产,积少成多,也是个好办法。

    李秉衡心里盘算着,打了个呵欠,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整理了一下,准备往张家去。明天就是华商大会,今天先过去跟张老爷子聊上一聊,就怕到时候什么都不懂坏了规矩。

    用船上的吊机将皮箱吊到了码头上,雇了一辆大马车把皮箱放了上去,疲惫的擦着汗想道:从没遇到过拿了这么多钱还不高兴的,这事可终于让我撞上了。

    赶车的也是个华人,一口潮洲口音:“后生仔,汝到地块?”

    “去张家大宅。”勉强能听懂比较有特色的潮洲话。

    赶车人咧着嘴笑着应了声:“善好,我常在许块。”边赶车边说着一堆话,却不是李秉衡能听懂的了。

    这赶车人嗓门大,一路又是潮洲话又是客家话的跟李秉衡乱搭着话,限于语言不通,老车夫搜肠刮肚的想找点能让他听懂的话来。要是能说外语,怕是要用外语跟他交流。

    一路两人虽交流不便,但也相处融洽,时不时被逗得哈哈大笑。不过一会儿,就到了张家大宅。

    刚通报进去,只在正堂门口略站了一小会,张老爷子就一溜小跑的迎了出来(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