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部分阅读
切了段,再用花椒油一扮,清爽又好吃,肯定开胃。”
辛老太太笑,“头晌我跟大姐瞧菜地的时候还说呢,豆角能摘来吃了。言丫头立刻就瞧出来了,哈哈,可见是天天瞧这菜地的。”
“那是,再过两日,丝瓜也就能吃了。祖母这园子里的丝瓜,就是给我种的。”辛竹筝极爱吃丝瓜,不论是清炒还是做汤,都极对她的胃口。
宋老太太笑,“我就说我这丫头是极好养活的,人参燕窝啥的从来不碰,偏就爱吃这些粗物。”
“哪里粗了,喜欢吃就行了呗。”宋嘉言笑,“祖母看我这么结实,就是靠粗茶淡饭养的。”
宋老太太笑,“不但结实,个子也高。你跟筝姐儿差一年呢,去年筝姐儿刚来的时候,我看你们差不多的个头,今年你就比筝姐儿高了些呢。”
“可不是么。”辛老太太笑,“言丫头长的快。”
“我觉着,筝姐姐似乎瘦了些。”这话并不是宋嘉言妄言,故意夸谁瘦啊讨人欢心,辛竹筝的确是瘦了。初来宋府时,她还是个结实的柴禾妞,身上颇有几分少女的天真青春气。如今渐渐的褪去身上的村气,变得亭亭玉丽、腰肢纤细。其实,不怪辛竹筝会瘦,她每顿饭不过小半碗,鲜少食荤腥,不消瘦都难。甚至,为了养好以往晒黑的皮肤,辛竹筝从不在晌午烈日时出门。
想到辛竹筝学习和学规矩时的用心,宋嘉言很明白她的心思。
宋老太太关切的问,“是不是饭菜不合口啊?怎么瘦了?”
辛老太太做人亲娘的自然清楚,唉声叹气,“丫头爱美,饭都不好好吃,天天就吃这么丁点儿饭,哪个能不瘦。”说着,双手合个小圈儿跟宋老太太说,“要我说,像言丫头这样才好,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这才是福分。言丫头瞧着半点儿不胖,个子高挑,人又白净,看着就有精神。”
宋老太太道,“可不是么。不知现在的孩子们怎么想的,就说嘉语,我每次瞧见那孩子就担心,走个路怕她摔了。现在是好些了,我还常寻思着要不要炖些肉给她们吃呢。”
宋嘉言见辛竹筝脸上似是尴尬,笑着接过两位老太太的抱怨,道,“老太太炖肉给我吃吧。不过,现在别炖,等冬天炖,炖的入口即烂的红烧肉,我一人吃一小碗都没问题。”
宋老太太笑,“我就喜欢言丫头跟我吃饭,瞧着她吃的香,我胃口也好。”
“谁说不是呢。”辛老太太说自己闺女,“以后你也好生吃饭,什么瘦的胖的,身子结实最重要。”
辛竹筝笑着解释,“娘,以前在村子里,天天不是出去跑着玩儿,就是在家里做活,自然吃的多。如今在姑妈这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平日里点心果子应有尽有,偶尔一时贪嘴,饭上就吃的少了。娘你放心吧,我在姑母家,表哥表嫂待我亲妹妹一般,我还会饿着自己不成?”
辛老太太并非擅于言辞之人,也就不说话了。
如今阖府里大小主子都得了小纪氏的丝绸料子,连杜月娘与早已失宠的柳、翠两位侍妾都得了两匹,大家相约着去给主母谢恩,当然,得选老爷落衙回家的时候。
杜月娘还好,宋荣喜她性子恬淡,时常去她房里留夜,柳、翠两位姨娘是经年挨不着宋老爷的身子,直把花容月貌的两位姨娘给憋闷的够呛。
宋荣瞧着一妻三妾,柳、翠二人叽叽喳喳的说着主母的好话,小纪氏时不时谦辞个一二句,唯有杜月娘安然恬静的站于一畔,半句不言。宋荣道,“好了,我要与太太去老太太院里请安,你们先告退吧。”
柳、翠二人脸上流露出一丝遗憾不舍,杜月娘微身一福,就带着二人走了。
想到刚刚两位侍妾的眼神,宋荣颇有几分吃不消,与小纪氏道,“柳儿、翠儿还年轻,这么把她们撂在东跨院儿,不大妥当,找个媒婆来,给她们说一户正经人家,咱们再陪嫁些,择日把她们嫁出去吧。”
小纪氏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打趣道,“这会儿把人嫁了,日后老爷可别后悔。”
宋荣笑,“你也太小瞧你家老爷了。”
小纪氏笑,“老爷放心吧,她们也伺候了我这几年,定不会亏了她们的。人家要正经人家,到时陪嫁,一人给她们一百两,咱们府里瞧着不多,搁外头庄户人,也够几年的花用了。”宋荣松口把人嫁了,小纪氏自然再乐意不过。这些年,她对宋荣的性子自然有几分了解,且不必与这两个奴婢计较,反正是要出府了,纵使舍些银子,自己落个清静也好。
听小纪氏这几句话,倒是颇合乎宋荣的心思。
小纪氏笑道,“还有一件事,承恩公夫人的寿辰就要到了,帖子下到咱们家。”
宋荣道,“那你就去吧,天怪热的,不必带她们姐妹了。”
小纪氏微微讶意,还是应了,“我知道了。”又将宋嘉言院子里打发了两个婆子的事儿说了,宋荣点点头,算是知道了。
第二日,倒是武安侯府传来一件喜讯,韩氏有身孕了。
54晋江原创发表
韩氏有了身孕,这实在是一件大事。
自从与纪文成亲,因章老姨娘作祟,韩氏与纪文长达数年的冷战,两人对彼此都快成路人甲、路人乙了,如今韩氏突然有了孩子……小纪氏深觉惊讶,宋荣却是满面赞赏,“文弟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你明日就带着孩子们过去,好生贺一贺岳父岳母,还有大太太。多带些补品,是这么个意思。”连二皇子得罪了韩家都立不成侧妃,若是纪文一味的与韩氏冷着,当真是辜负了岳父的一番心意啊。
小纪氏连忙应了,笑,“是啊,我晚上就让人把东西收拾出来。”若是韩氏与纪文和好,日后生了嫡子,或许她姨娘还有回府的机会也说不定。
娘家有这等喜事,小纪氏自然要跟老太太说一声的,老太太笑,“你那弟媳是个好的,有福气。”有个甚福气哟,庶子都老大了正妻才怀孕。别看老太太不懂帝都那些繁复的规矩,她看事儿向来实在。譬如,正妻无子,妾一个劲儿的生,这正妻能痛快才有鬼。武安侯府的事儿,老太太都知道,纪文的妾都生两个儿子了,韩氏现在方有身孕。老太太瞅着大面儿,还是贺了一句。也大方的允许两个孙女同小纪氏一并回武安侯府贺一贺苦命的韩太太。老太太实话实说的感叹,“希望你弟媳妇一举得男哟。”
小纪氏笑,“承老太太吉言,肯定是儿子的。”
韩氏突然暴出有身孕的消息,诸人自然各有一番猜测,就是宋嘉言都心下感叹:实在太委屈韩氏了,要跟纪文这种恶心的男人生孩子。
不过,韩氏的神色倒是还好,与武安侯夫人坐于一处,婆媳两个只有更亲密的。
婆媳二人见了小纪氏三个都挺高兴,当然,对宋嘉言更亲切一些。宋嘉言笑,“我就盼着舅母给我生个小表弟了。”
韩氏笑,“儿女都好。”真是奇妙的感觉,哪怕再厌恶那个男人,对于腹中自己的骨血却有一种莫名的疼惜之情。心里却是明白,她既然接受这条路,必然要生出儿子方好。
小纪氏笑问,“弟媳几个月了,先时倒没听说,不然早就过来看你了。”
武安侯夫人笑的极是舒心,不待韩氏说话便道,“头三个月没好声张,如今坐稳了胎,这样的大好事,自然要告知你们的。”
武安侯夫人与韩氏感情越是亲密,小纪氏心下越是禁不住一阵阵的寒意升起,脸上依旧笑着,“母亲,家里有这样的喜事,很该摆两桌酒,热闹热闹。”她来了这样久,既未见到纪文,也未见到纪文的两个庶子。她多想问一句,却又不敢问。
武安侯夫人笑,“原我是这样说的,偏她爱清静,就是如今坐稳了胎,也只跟你家、你大姐家和亲家说了一声,余者都未曾声张呢。”
宋嘉言点头,一本正经地,“这样也好,能清清静静的安胎。舅母也别总是坐着,有空在园子里走动走动,莫要吃太多补品,这样宝宝不会太大,以后生产时好生。”
武安侯夫人哭笑不得,“你才多大,又说这种大人话。”
宋嘉言嘴快道,“我还知道多吃水果,以后宝宝生出来漂亮呢。”
大家默契的不提纪文与二章姨娘,气氛还是相当融洽的,及至中午,纪武媳妇张罗好席面儿,大家一道出去吃了饭,又说了会儿话,小纪氏就带着姐妹两个告辞了。
宋嘉言叮嘱韩氏道,“舅母,你好生注意身子,等过几天我过来陪着你。”
韩氏摸摸宋嘉言的头,脸上的笑意始终淡淡地,“好。”
回府后,小纪氏对宋荣道,“母亲、弟媳都挺好的,已经过了三个月,坐稳了胎,我就盼着弟媳一举得男了。”
宋嘉言私下与父亲道,“我看,舅母不是很开心。自从舅母有了身子,外祖父就把舅舅打发到庄子上与两位姨娘带着延喜延福过日子了。我听外祖母说,外祖父给二舅舅往外处谋了个小官儿,不日就要去赴任了。舅母的心态还没调整好呢。”
宋荣对于宋嘉言带回来的消息相当满意,轻松说道,“这也没什么难调整的,以后守着儿子过日子就成。”运气不好,嫁了个丈夫是贱人,韩氏又不能和离,只得弄个孩子做依靠,眼不见心不烦了。
宋嘉言反驳道,“爹爹说的简单,舅母怎么会不知道这个,不然,她哪里会怀孕呢。说不定,现在舅母心里还别扭与大舅同床的事呢。”韩氏不会排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但,以韩氏的自尊心,她肯定超恶心与纪文生孩子之事。可是,到这地步,不生又不行。
宋荣敲她额角,低斥,“可不许在别人面前说这些‘同床’‘不同床’的话。”也不知道这丫头都在家做些什么,看的哪些书啊。宋荣几乎想逼问一句:说!是不是偷看黄|色书籍啦!尼玛十岁就知道“同床”“不同床”的事啦!
“爹爹又不是别人。”宋嘉言道,“爹爹,你多去瞧瞧外祖父吧。他肯定愿意见到你的。”一个女婿半个儿,大女婿宁安侯沉默寡言,二女婿兼四女婿宋荣与老丈人的关系更加融洽些。
宋荣感叹,“岳父能做到这步,也殊为不易了。”
宋嘉言不以为然的笑笑,宋荣瞧见宋嘉言的鬼样子,说她,“又想什么呢?”
“外祖父有今日,皆因治家不严之故。有因方有果。”她没有半点同情武安侯的地方,章家这样祸害,早该在章姨娘把小章姨娘弄进府时就该把俩人打死。武安侯却拖拖拉拉,一直到小章姨娘生下两个庶孙。若不是韩氏性情刚烈,估计武安侯还舍不得处置章家人呢。
“你还参起禅了。”宋荣笑斥宋嘉言一句,教训道,“你才见过多少人,你只看到你外祖父治家不严,却是不知道外祖父的本事。这样说长辈,有失偏颇。”
宋嘉言笑嘻嘻地,“我早看出来了,外祖父的一大优点就是会相女婿。”教儿子的本事就差远了。
“越发淘气了。”
宋嘉言歪着头笑,“爹爹,秦峥已经准备秀才试了,大哥跟二叔去了福建,笙表叔与他们都是一个年纪,还在秦家家学里念书。我看笙表叔的模样,念书还不如大哥呢。你不如找人教笙表叔学些以后用得着的本事。”
宋荣有些惊讶宋嘉言会说这样的话,问,“什么算用得着的本事?”
“打理家事庄铺之类的,要我说,笙表叔不是读书的料,就是官场,他也太实诚了些。”宋嘉言说话还算委婉,没有直接说辛竹笙笨,她道,“爹爹是想着照管舅婆她们,最有用的还是打理庄铺,起码这样能守住自己的家业没问题,不会被坑骗,日后也过得日子,岂不比念书有用多了。”
“反正爹爹也没想空着他们,拿一个小庄子,指派个管事,教着表叔一些,过个三五年,表叔对这庄子也熟了。那时他正好过了孝期,就该成亲了,正好把庄子送他,也是咱家的意思。这样,表叔有些家底,日后吃穿也不成问题。”
宋荣并没有说辛竹笙的事,反道,“我看,你与竹筝不若以往亲密了。”
宋嘉言道,“筝表姑与我疏远,我也没办法啊。”天天去衙门当差,公务都干不完的人,对家里的事还这样的了如指掌……
宋荣笑一笑,“天底下,有三种人,一种是聪明人,一种是笨人,另一种是不够聪明、却也不算太笨的人。大部分人,都属于第三种人。但,最终能有所成就者,大多是前两种人。你不计较这些,我很欣慰。”别看辛竹筝瞧着伶俐,什么都刻苦用功,宋荣却始终不看好她。宋嘉言在她初来时何等的费心思招待于她,结果,不过蝇头小利,辛竹筝就能与宋嘉言疏远。辛竹筝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宋嘉言撅撅嘴,“爹爹,你别总说些空话啊,来些实际的奖赏也好啊。”起码能发笔小财呢。她大部分\身家都给李睿拿去做生意,现在颇有些紧巴。
宋荣笑,“我话还没说完,说完再给你奖励。”
宋嘉言听说有奖赏可拿,立刻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宋荣道,“老子说,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聪明人瞧着都跟傻的一样。”
“是啊,有时候,聪明人做的事,在别人瞧来会说,怎么这么笨哪,怎么这么傻。殊不知,说人家笨的才是真笨,道人家傻的方是傻瓜。”宋荣望着宋嘉言道,“同样的道理,有些人还怎么瞧怎么好,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这种人,肯定脑子有病。”
宋荣笑着摸摸宋嘉言的额头,笑,“我闺女没病啊。”
宋嘉言这才反应过来宋荣是在说她,嗔恼道,“爹爹,你说什么呢?”
“你说,我想说什么?”宋荣似笑非笑的看着女儿明媚清秀的的小小面容。宋嘉言气哼哼的哼吱两声,不说话。宋荣一语道破宋嘉言用意,道,“唯有仁至,方能义尽,对不对?”不要以为宋嘉言这样关心辛竹笙是安了什么好心,当然,宋嘉言安的也不是坏心。如同她对待辛竹筝一样,开始尽心尽力,可是辛竹筝为了小利所诱而远了宋嘉言,不要以为辛竹筝没有损失,在宋荣的眼中,辛竹筝已经输了品性。现在,宋嘉言又提醒她辛竹笙的事,自然是对辛竹笙的关心。
但,关心,不一定等于用心。
辛竹筝背弃了宋嘉言曾经给她的好处,那么,辛竹笙会怎么做呢?如果辛竹笙对宋嘉言一直好,这当然是最好不过。假如辛竹笙做了和妹妹一样的选择……估计,宋嘉言现下也不会做什么。
但是,她不做是不做。若宋嘉言真的要做什么,那必是恩断义绝的大杀招。
不为别的,宋嘉言前面所有能做的仁义,都做了。宋嘉言做了多少,又被背弃了多少。此时,占尽道德优势的宋嘉言,她再做什么,都有充分的理由。
宋嘉言向来心理素质过人,死不承认,“也就爹爹会这样想,阴暗心理阴谋论,总是把人往坏处想。”
“行了,给你点银子吧。”宋荣何等人物阅历,早摸准了宋嘉言的心思,也不与宋嘉言计较这些,笑道,“把铺子都当了去做生意,估计你现在手里没多少银钱了吧?”
宋嘉言一听有银子可拿,顿时喜笑颜开,“可不是么,我想赚个大的,把老底都给了李大哥。”
宋荣数出五百两银票给宋嘉言,“女孩子手里可不能没钱,拿去压箱子底吧。”小纪氏是绝对不会想着额外补贴宋嘉言的,宋荣是个细致人,往日不给,是知道宋嘉言不缺。
宋嘉言眉开眼笑的接了,细细看过几张小额银票上的数额,笑,“谢谢爹爹。”得了银子,宋嘉言准备回去搁小匣子里压箱子底了。宋荣唤住她,说一句,“丫头,继续保持。”
宋嘉言气的直翻白眼,跺两下脚,喊道,“人家真是好人啦!”气咻咻的走了,这年头,做个好人也这么难!什么世道啊!
55晋江原创发表
看宋嘉言活蹦乱跳的走了,宋荣淡淡一笑
他从不反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心机,但,关键,不要耍小聪明,更不要自作聪明。若只是一些不入流的手段,还不如本本份份做人,老老实实吃饭。
他知道这几日宋嘉言不大痛快,甚至绸缎庄的事,他也早便知晓。小纪氏的心思,他也一直看的清楚,只要无伤大雅,宋荣不想给小纪氏没脸。内宅还要靠小纪氏打理,这是他一儿一女的生母,很多时候,宋荣不得不顾忌一些。
开绸缎庄的心思虽然是宋嘉言先有的,但,小纪氏说在前,宋嘉言吃了闷亏。宋荣并没有干预。
一家之主,并不是包青天。
何况在宋荣眼中,这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世上的事,本就没有样样公正的。宋荣更倾向于从这一桩桩小事中来观察儿女的品性。宋嘉言忍下这桩事,退出绸缎庄的生意,转而得到了李睿。
在宋荣看来,李睿的价值顶得上一百个绸缎庄不止。
他当然更欣赏宋嘉言的行事风格,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内宅就只有这么顶点儿大的一片天,就算争个高下出来亦不过是井中称王。
像宋嘉言说的,“外面天地何其广阔,何必在家里与自家人争。”绸缎庄的事,宋嘉言没有据理力争,甚至提都没提一句,宋荣很满意,他乐得见到女儿有这样的城府。
宋嘉言渐渐的展示出她的眼光与胸襟,甚至,宋嘉言开始领悟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宋荣感叹,这实在是天分。
这样的天分,实非人人具备。
就比如小纪氏隔了些许时日方知晓大弟弟纪文竟被打发到庄子上与二章姨娘带着两个庶子过日子,小纪氏险些急晕。如今,她才发现,她能倚仗的人唯有宋荣一个。
章家早不来往,父亲下这样的决定,定是气狠了,而嫡母……她怎么求得动嫡母呢?再者,她也不敢去求嫡母。
于是,小纪氏找了宋荣哭诉。
宋荣早心知肚明,不过,他依旧耐心的听小纪氏哭天抹泪的说完整件事,沉默半晌,如同初初知晓一般,道,“岳父定是失望至极。”
“我也担心父亲的很,只是,大弟弟这样的年纪,难道就在庄子上过一辈子不成?”小纪氏心疼不已,说着又流下泪来。
宋荣为她拭去眼泪,温声道,“你莫急,事已至此,急也急不来的。等过几日休沐,我去瞧瞧岳父,看能不能为文弟说说情,现在大太太都有了身子,文弟很该回来与大太太正经过日子。”纪文这脑袋,以往瞧着不这样啊,莫不是给人下了蛊?真要被章家的狐狸精坑死不成?
“可不是么?弟媳有了身子,文弟很该陪在身边。”宋荣的话给小纪氏提了醒儿,这时,小纪氏再不敢做什么叫二章姨娘回来的美梦,她现在只求把弟弟捞出来才好。事到此处,小纪氏心里都有几分怨怼小章姨娘狐媚,把弟弟害到这步田地。
宋荣问她,“武弟可还好?”
小纪氏眼睛红肿,道,“父亲给二弟捐了个官儿,过些时候就要去赴任了。”
宋荣给了小纪氏一句准话儿,“你莫急,我想个法子,先去见见岳父再说。”
小纪氏点点头,依旧满腹担忧。宋荣少不得留下来细细安慰了小纪氏半夜。
接下来,宋荣又跟辛竹笙谈了学着打理庄子的事。
这比叫辛竹笙念书高兴多了,辛竹笙笑道,“以往我也跟爹学过种田的事,我懂一些。表哥,以后我也不用去念书了吧,念的人脑袋疼。”
宋荣笑,“好。你用心学着打理庄子。”
辛竹笙忙不迭的应了,又将此事说给母亲和姑母知道,辛老太太笑,“那书念几日,认得字就成了。你跟你表哥们不一样,不是考状元的材料。学着做些实事好。”又拜托宋荣,“笙哥太实诚,该说他的时候,你就狠狠的说他。千万别手软。”
宋荣笑,“舅母放心,笙弟是个仔细的人,我派了最稳妥的管事来教笙弟。”要说亲自教导辛竹笙,宋荣绝没那个空闲。
当然,宋荣更不忘提宋嘉言一句,“这些天忙着衙门的事,还是言姐儿给我提了醒儿。先叫笙弟学着打理庄子,日后笙弟年纪再大些,我看能不能给他谋个差使,品级上不会高,不过,养家活口是足够的。”
辛老太太更是乐的了不得,笑对儿子道,“好好听你表哥的,你表哥叫你做什么,你做什么。就一件,咱做人得老实,做事得用心。你比别人笨些,就要比别人多花用些心思。”
辛竹笙忙应了。
辛老太太又满是感激地对宋嘉言道,“言丫头是个细心的孩子啊。”
宋嘉言笑,“我是想着大哥跟二叔去了福建,表叔与大哥同年,以后过日子,还是打理庄铺来得更实用。爹爹天天朝中衙门的忙,我这也是替爹爹分忧啦。”结果,她一片好心,还差点被阴谋论的家伙给阴谋了一回。反正,宋嘉言坚信自己是个好人,如果以后宋荣再敢那样说她,她就出去扶老奶奶过马路,以此证明自己心性纯良啥啥的……
宋嘉言正在胡思乱想,小纪氏忽而笑赞,“大姑娘越发懂事了。”对宋嘉语道,“语儿,你可得多跟你大姐姐学学。”娘家成了筛子,小纪氏贤惠许多。
宋嘉言笑,“太太过誉了。我不过偶然想到而已,妹妹许多事强过我。不说别的,就是后儿个小郡主的花宴,就得靠妹妹帮我捉刀代笔了。”小郡主在帝都向有才名,热衷于举办各种宴会。去了没别的事,吟诗做词而已。宋嘉言每次都要宋嘉语帮忙,反正宋嘉语在这方面颇有天分,在姑娘家的诗会上,宋嘉语也会帮宋嘉言搪塞。
见宋嘉言大大方方的说出来,半点不以为意,宋嘉语觉着好笑,道,“写诗简单的很,大姐姐就是犯懒。”宋嘉语与辛竹筝走的近,辛竹筝跟着卢先生念了这大半年的书,绉出首打油诗也是没问题的。她与宋嘉言一道上学,尽管宋嘉言对于学业上不大用心,肯定也比辛竹筝强。结果,每有这种诗会啊花宴啊,反正有做诗的事,宋嘉言就找她来代笔。当然,宋嘉语对于自己的才学,在同龄人中还是相当自信的。
宋嘉言笑,“妹妹能者多劳么。别人一柱香也就做一首诗,妹妹要帮我做,自己也要做,一下子做两首,轻松的很。我看,妹妹的才思敏捷,绝非寻常人能比啊。”关键是花宴年年有,天天对着花儿啊朵啊儿,还要无病j□j、为赋新词强说愁,真能愁死宋嘉言。
来自敌人的赞赏,才是最高的赞赏。
两人虽然不是敌人,只是,这些年来若说没点较劲的意思,那也是瞎话。往时,宋嘉言多是懒得理会宋嘉语,何尝这样赞过她。
宋嘉言连宋老太太都能哄的团团转,她如此盛赞宋嘉语,要说宋嘉语心下不高兴,那是假话。不过,宋嘉语仍是笑道,“大姐姐这样赞我,看来定是又要使唤我了。”
“唉哟,竟给妹妹看出来了。”宋嘉言笑嘻嘻地,再赞宋嘉语一句,“妹妹实在冰雪聪明。”
“大姐姐真是……”宋嘉语话未说完,唇角一翘,也忍不住笑了。
大家说说笑笑,待老太太传饭,小纪氏才带着宋嘉语回了主院。
小纪氏叹道,“又慢了那丫头一回。”
宋嘉语并不笨,从丫环手里接过茶捧予母亲,问,“母亲是说笙表叔的事么?”用绸缎铺子的事将辛竹笙拉到了她们这一边,辛竹笙的事……的确是她们失算了。
小纪氏润一润喉咙,道,“我想着你表叔年纪还小,就没提这事,倒叫嘉言抢了先,又在两位老太太跟前儿卖了好儿。”
宋嘉语道,“大姐姐向来手快嘴快,表叔毕竟在前院儿,以后年纪渐长,来后宅的时候更少。有表姑在,大姐姐那里也没什么。”想一想,宋嘉语还是劝了母亲几句,道,“以前,我觉着父亲更喜欢大姐姐,心里总是别扭。如今,我也想明白了。大姐姐有她的好处,我学不来。我也有我的好处,大姐姐同样学不来。母亲,只要日后二弟有出息,我也上进,咱们别跟大姐姐较劲儿了。我看,父亲是喜欢我们兄弟姐妹和睦的。”随着年纪渐渐长大,宋嘉语也想明白了不少事。
小纪氏搂住女儿的身子,道,“你跟你弟弟,样样都好,就是排行上差了。眼瞅着你们都大了,议亲的时候,一个长女,一个次姐,这里头的学问就大了。我这把年纪,难道还要跟她个小丫头过不去?这些年,她对我如何,你也是看在眼里的。这些年里,不过是在老太太那里见面儿请安,往日里轻易不到我这里来的。她心里待我远,我又何必去亲近她?”
“至于别的事,如今我这心里,所牵挂的,就是你跟你弟弟的前程了。”小纪氏说到这些,不禁想到筛子娘家。宋嘉语的脸却是不禁微微泛红。
小纪氏望着女儿娇美的容颜,越看越是欢喜,浅笑道,“你弟弟我管不到,有你父亲教导他呢。将来有没有出息,端看他日后科举罢了。反正,我瞧着他不像个笨的。我更操心你呢。你有满身的本事,琴棋书画样样都是好的,只可惜处处不能展露才学,不得不捧着别人。我看着,心里也替你抱屈呢。”
“你爹爹官位不低,只是,你若想更进一步,就得有响亮的名声才行。”小纪氏笑,“我早为你筹划好了。这些天,你大姐姐心情不差,你多与她走动。过些时日,你们姐妹也举办个茶宴花宴诗宴词宴的,请些个官家千金来家里玩儿。在咱们自己家里,你大姐姐想争也不争不过你。我的儿,你就可尽展其才了。”
女孩儿家的才女名声什么的,还不都是这样被捧出来的。小纪氏心中早有盘算。
就是宋嘉语看来,这也没什么不好。小郡主一年举办多少场宴会,所为何意,宋嘉语门儿清。见母亲早有安排,宋嘉语轻轻的点了点头,说,“再过两个月就是父亲的寿辰了,我想给父亲做套衣衫。”
小纪氏笑,“好,我叫人给你挑几匹合适的料子,再把你父亲的尺寸给你送过去,你细细的做。”
宋嘉语微微一笑。
岁月如水,匆匆流逝,长大的永远不只宋嘉言一个。
56晋江原创发表
小郡主的花宴,自然要去的。
宋家在帝都圈子里属于中流水平,故此,两姐妹出门,也尽量中规中矩的往中上水平发挥,尽量不抢别人的风头。
尤其,这大半年来有吕嬷嬷专门的教导礼仪,姐妹两个渐渐长大,仪态规矩上绝对足够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吕嬷嬷也私下提醒过宋嘉言,当然,吕嬷嬷说话相当客气,“大姑娘是出过大风头的人,景惠公主的品阶,至今还未恢复。帝都人记性好,不会这么容易忘记姑娘的。故此,大姑娘出门,尤要小心,除非忍无可忍,不然,定要规规矩矩的方好。”
这是吕嬷嬷的忠告,宋荣也曾叮嘱过宋嘉言要低调,故而,如今出门,宋嘉言都尽量往寡言鲜语上发展表现。
郡王府,小郡主带着庶妹招呼客人。
嫡庶从来都是泾渭分明的。
不过,小郡主下帖子请人的时候,都是请哪家的姑娘,而不是点名谁谁谁,抑或嫡出的来,庶出的不来啥的。这绝对没有的,太失礼了。
故此,来的话,绝对是一家子一家子的姐妹一道来。
但是,一个爹的姐妹又有区别,嫡出贵重,庶出则卑微一些。
当然,这是普世价值,而不是绝对价值。
或许是因为仁德王妃出自李氏家族,宋家姐妹沾宁安侯府的光,小郡主待她们会格外的亲热一些,笑道,“言姐姐,语妹妹,你们可来了。这回,斐姐姐可比你们来的早。”斐姐姐,说的是秦斐。
与小郡主打过招呼,两姐妹就过去坐了。宋嘉言不提防看到首位的右侧坐着个眼熟的姑娘,这姑娘生的明眸皓齿,好生眼熟。
那姑娘也看到了宋嘉言,朝宋嘉言眨了眨眼。
小郡主笑道,“这是我的表妹,端儿,端儿年纪与我相仿,倒比言姐姐小一些,比语妹妹大一些。”
尼玛个远房表妹!
宋嘉言立刻想起来,拉着宋嘉语对着端睿公主行一礼,笑一笑,坐下了。
宋嘉言与秦斐相熟,小郡主素来会安排坐次,两家人正好挨着。秦斐依旧如昨,笑,“我可是有好些日子没见你们了。”
宋嘉言也未表现出半分芥蒂,笑问,“姐姐在家都做什么?天儿可是越来越热了。”
“是啊。”秦斐说起在家的事情来。
原本是秦三太太失礼,宋秦两家照样在来往,宋嘉言并不会因些许小事迁怒到秦斐头上,倒是秦斐说道,“如今哥哥日夜苦读,祖父说哥哥的文章进益极大。”
宋嘉言笑一笑,没说话。
秦斐只将秦峥的事轻轻一带,转而拈起别的事说来。宋嘉言有一搭没一搭的听她说话,因在水阁当中,四面窗子都是开着的,借着水气,有风袭来时,暑气顿时消散,整个水阁间透出一股别样清凉。宋嘉言就有些……昏昏欲睡。
秦斐看的哭笑不得,轻轻握住宋嘉言的手,按她掌心一记,小声道,“你可真是,晚上又不苦读功课,怎么这会儿倒困了。”
宋嘉言轻轻的摇着薄丝绣扇,笑道,“春困秋乏夏打盹么。”如今早上就有些热了,宋嘉言晨练的时间提前,比以往起的更早一些,中午都要睡上一个时辰补觉。
两人正说着话,人也来得差不多了,小郡主命侍女呈上佳果。本来各人面前已摆有时食鲜果、茶水,如今呈上的竟是一小碟一小碟的荔枝。
碟子很小,也就巴掌大,一个碟子里有个四五颗,红色的荔枝衬着小小的白玉荷叶盘,华仪美器,自然赏心悦目。
小郡主笑道,“这是今早刚刚送来的,咱们有口福了,大家尝尝吧。”
大家纷纷说着荔枝难得,对小郡主又是一番恭维。宋嘉言用帕子拈一个在手中,剥壳吃了,还挺甜。荔枝这东西,岭南那块儿一抓一大把,寻常物什。因离帝都的路程远,不易保存,又有个捧哏的奇葩夫妻——唐玄宗、杨贵妃,自此在佳果界大放异彩,成了珍品。
若说多好吃,就仁者见仁了。
尝了一个后,因大家说荔枝说的来劲儿,干脆也不做什么花啊朵的诗了,直接改成咏荔枝。
小郡主向来好客,请的各家闺秀也多,大家围着坐上一坐,就三两成堆儿的琢磨起诗句来。宋嘉语去找她志同道合的闺秀,说诗说词。宋嘉言与秦斐找个临窗地界儿,坐着喝茶说话。
端睿公主凑过来,笑眯眯的叫了声,“言姐姐。”
宋嘉言真不好当不认得她,起身挽了她的手,引她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宋嘉言坐在端睿公主外侧。秦斐笑,“唉哟,原来你们早就认得。”
宋嘉言笑,“许久未见了,所以刚刚一时没有认出端妹妹呢。”又向端睿公主介绍,“这是前礼部尚书秦老尚书家的孙女,单名一个斐字。”
端睿公主未表露身份,倒也不摆公主架子,笑道,“我知道,听说皇上曾赞老尚书公忠体国。”
秦家家教素来稳重,秦斐一笑,谦道,“是陛下过誉了。祖父常说,不过在其位,谋其政而已。”
端睿公主也不再寒暄,问,“两位姐姐可有诗句了?”
秦斐笑,“倒是有了两句,又觉着不大好。”
宋嘉言笑,“且不用急,离交诗稿的时候还早的很呢。”
秦斐素知宋嘉言底细,笑的意味深长,“你是不必急的。”
端睿公主一望便知这里面有猫腻,她也不急,只管和宋嘉言、秦斐闲聊说话,直待线香将将燃尽,宋嘉语把自己的诗录下来,顺带脚耳语告诉宋嘉言四句荔枝诗。宋嘉言听完后,唇角一翘,大摇大摆的装样子,道,“唉哟,我也有了。”
宋嘉语每次看到宋嘉言这么厚脸皮的将她的诗句占为己有,就有一种想翻白眼的冲动。端睿公主不明就理,笑,“言姐姐,你们姐妹感情可真好。”
两姐妹内心深处不约而同地,呸!
脸上笑的谦虚,宋嘉言,“哪里哪里。”
脸上笑的谦虚,宋嘉语,“过奖过奖。”
待大家有诗的都录下来,一并评判的时候,小郡主果然很识时务,将端睿公主的诗评了第一。大家又是一番寒暄谦让,倒是今礼部尚书家的孙女李敏一手拿着宋嘉言的诗,一手握着宋嘉语的诗,道,“两位妹妹的诗瞧着谴词用典,都极是相似,怪不得是亲姐妹呢,活脱脱的似一个人做出来的。”
不知是谁轻声一句,“什(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
辛老太太笑,“头晌我跟大姐瞧菜地的时候还说呢,豆角能摘来吃了。言丫头立刻就瞧出来了,哈哈,可见是天天瞧这菜地的。”
“那是,再过两日,丝瓜也就能吃了。祖母这园子里的丝瓜,就是给我种的。”辛竹筝极爱吃丝瓜,不论是清炒还是做汤,都极对她的胃口。
宋老太太笑,“我就说我这丫头是极好养活的,人参燕窝啥的从来不碰,偏就爱吃这些粗物。”
“哪里粗了,喜欢吃就行了呗。”宋嘉言笑,“祖母看我这么结实,就是靠粗茶淡饭养的。”
宋老太太笑,“不但结实,个子也高。你跟筝姐儿差一年呢,去年筝姐儿刚来的时候,我看你们差不多的个头,今年你就比筝姐儿高了些呢。”
“可不是么。”辛老太太笑,“言丫头长的快。”
“我觉着,筝姐姐似乎瘦了些。”这话并不是宋嘉言妄言,故意夸谁瘦啊讨人欢心,辛竹筝的确是瘦了。初来宋府时,她还是个结实的柴禾妞,身上颇有几分少女的天真青春气。如今渐渐的褪去身上的村气,变得亭亭玉丽、腰肢纤细。其实,不怪辛竹筝会瘦,她每顿饭不过小半碗,鲜少食荤腥,不消瘦都难。甚至,为了养好以往晒黑的皮肤,辛竹筝从不在晌午烈日时出门。
想到辛竹筝学习和学规矩时的用心,宋嘉言很明白她的心思。
宋老太太关切的问,“是不是饭菜不合口啊?怎么瘦了?”
辛老太太做人亲娘的自然清楚,唉声叹气,“丫头爱美,饭都不好好吃,天天就吃这么丁点儿饭,哪个能不瘦。”说着,双手合个小圈儿跟宋老太太说,“要我说,像言丫头这样才好,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这才是福分。言丫头瞧着半点儿不胖,个子高挑,人又白净,看着就有精神。”
宋老太太道,“可不是么。不知现在的孩子们怎么想的,就说嘉语,我每次瞧见那孩子就担心,走个路怕她摔了。现在是好些了,我还常寻思着要不要炖些肉给她们吃呢。”
宋嘉言见辛竹筝脸上似是尴尬,笑着接过两位老太太的抱怨,道,“老太太炖肉给我吃吧。不过,现在别炖,等冬天炖,炖的入口即烂的红烧肉,我一人吃一小碗都没问题。”
宋老太太笑,“我就喜欢言丫头跟我吃饭,瞧着她吃的香,我胃口也好。”
“谁说不是呢。”辛老太太说自己闺女,“以后你也好生吃饭,什么瘦的胖的,身子结实最重要。”
辛竹筝笑着解释,“娘,以前在村子里,天天不是出去跑着玩儿,就是在家里做活,自然吃的多。如今在姑妈这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平日里点心果子应有尽有,偶尔一时贪嘴,饭上就吃的少了。娘你放心吧,我在姑母家,表哥表嫂待我亲妹妹一般,我还会饿着自己不成?”
辛老太太并非擅于言辞之人,也就不说话了。
如今阖府里大小主子都得了小纪氏的丝绸料子,连杜月娘与早已失宠的柳、翠两位侍妾都得了两匹,大家相约着去给主母谢恩,当然,得选老爷落衙回家的时候。
杜月娘还好,宋荣喜她性子恬淡,时常去她房里留夜,柳、翠两位姨娘是经年挨不着宋老爷的身子,直把花容月貌的两位姨娘给憋闷的够呛。
宋荣瞧着一妻三妾,柳、翠二人叽叽喳喳的说着主母的好话,小纪氏时不时谦辞个一二句,唯有杜月娘安然恬静的站于一畔,半句不言。宋荣道,“好了,我要与太太去老太太院里请安,你们先告退吧。”
柳、翠二人脸上流露出一丝遗憾不舍,杜月娘微身一福,就带着二人走了。
想到刚刚两位侍妾的眼神,宋荣颇有几分吃不消,与小纪氏道,“柳儿、翠儿还年轻,这么把她们撂在东跨院儿,不大妥当,找个媒婆来,给她们说一户正经人家,咱们再陪嫁些,择日把她们嫁出去吧。”
小纪氏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打趣道,“这会儿把人嫁了,日后老爷可别后悔。”
宋荣笑,“你也太小瞧你家老爷了。”
小纪氏笑,“老爷放心吧,她们也伺候了我这几年,定不会亏了她们的。人家要正经人家,到时陪嫁,一人给她们一百两,咱们府里瞧着不多,搁外头庄户人,也够几年的花用了。”宋荣松口把人嫁了,小纪氏自然再乐意不过。这些年,她对宋荣的性子自然有几分了解,且不必与这两个奴婢计较,反正是要出府了,纵使舍些银子,自己落个清静也好。
听小纪氏这几句话,倒是颇合乎宋荣的心思。
小纪氏笑道,“还有一件事,承恩公夫人的寿辰就要到了,帖子下到咱们家。”
宋荣道,“那你就去吧,天怪热的,不必带她们姐妹了。”
小纪氏微微讶意,还是应了,“我知道了。”又将宋嘉言院子里打发了两个婆子的事儿说了,宋荣点点头,算是知道了。
第二日,倒是武安侯府传来一件喜讯,韩氏有身孕了。
54晋江原创发表
韩氏有了身孕,这实在是一件大事。
自从与纪文成亲,因章老姨娘作祟,韩氏与纪文长达数年的冷战,两人对彼此都快成路人甲、路人乙了,如今韩氏突然有了孩子……小纪氏深觉惊讶,宋荣却是满面赞赏,“文弟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你明日就带着孩子们过去,好生贺一贺岳父岳母,还有大太太。多带些补品,是这么个意思。”连二皇子得罪了韩家都立不成侧妃,若是纪文一味的与韩氏冷着,当真是辜负了岳父的一番心意啊。
小纪氏连忙应了,笑,“是啊,我晚上就让人把东西收拾出来。”若是韩氏与纪文和好,日后生了嫡子,或许她姨娘还有回府的机会也说不定。
娘家有这等喜事,小纪氏自然要跟老太太说一声的,老太太笑,“你那弟媳是个好的,有福气。”有个甚福气哟,庶子都老大了正妻才怀孕。别看老太太不懂帝都那些繁复的规矩,她看事儿向来实在。譬如,正妻无子,妾一个劲儿的生,这正妻能痛快才有鬼。武安侯府的事儿,老太太都知道,纪文的妾都生两个儿子了,韩氏现在方有身孕。老太太瞅着大面儿,还是贺了一句。也大方的允许两个孙女同小纪氏一并回武安侯府贺一贺苦命的韩太太。老太太实话实说的感叹,“希望你弟媳妇一举得男哟。”
小纪氏笑,“承老太太吉言,肯定是儿子的。”
韩氏突然暴出有身孕的消息,诸人自然各有一番猜测,就是宋嘉言都心下感叹:实在太委屈韩氏了,要跟纪文这种恶心的男人生孩子。
不过,韩氏的神色倒是还好,与武安侯夫人坐于一处,婆媳两个只有更亲密的。
婆媳二人见了小纪氏三个都挺高兴,当然,对宋嘉言更亲切一些。宋嘉言笑,“我就盼着舅母给我生个小表弟了。”
韩氏笑,“儿女都好。”真是奇妙的感觉,哪怕再厌恶那个男人,对于腹中自己的骨血却有一种莫名的疼惜之情。心里却是明白,她既然接受这条路,必然要生出儿子方好。
小纪氏笑问,“弟媳几个月了,先时倒没听说,不然早就过来看你了。”
武安侯夫人笑的极是舒心,不待韩氏说话便道,“头三个月没好声张,如今坐稳了胎,这样的大好事,自然要告知你们的。”
武安侯夫人与韩氏感情越是亲密,小纪氏心下越是禁不住一阵阵的寒意升起,脸上依旧笑着,“母亲,家里有这样的喜事,很该摆两桌酒,热闹热闹。”她来了这样久,既未见到纪文,也未见到纪文的两个庶子。她多想问一句,却又不敢问。
武安侯夫人笑,“原我是这样说的,偏她爱清静,就是如今坐稳了胎,也只跟你家、你大姐家和亲家说了一声,余者都未曾声张呢。”
宋嘉言点头,一本正经地,“这样也好,能清清静静的安胎。舅母也别总是坐着,有空在园子里走动走动,莫要吃太多补品,这样宝宝不会太大,以后生产时好生。”
武安侯夫人哭笑不得,“你才多大,又说这种大人话。”
宋嘉言嘴快道,“我还知道多吃水果,以后宝宝生出来漂亮呢。”
大家默契的不提纪文与二章姨娘,气氛还是相当融洽的,及至中午,纪武媳妇张罗好席面儿,大家一道出去吃了饭,又说了会儿话,小纪氏就带着姐妹两个告辞了。
宋嘉言叮嘱韩氏道,“舅母,你好生注意身子,等过几天我过来陪着你。”
韩氏摸摸宋嘉言的头,脸上的笑意始终淡淡地,“好。”
回府后,小纪氏对宋荣道,“母亲、弟媳都挺好的,已经过了三个月,坐稳了胎,我就盼着弟媳一举得男了。”
宋嘉言私下与父亲道,“我看,舅母不是很开心。自从舅母有了身子,外祖父就把舅舅打发到庄子上与两位姨娘带着延喜延福过日子了。我听外祖母说,外祖父给二舅舅往外处谋了个小官儿,不日就要去赴任了。舅母的心态还没调整好呢。”
宋荣对于宋嘉言带回来的消息相当满意,轻松说道,“这也没什么难调整的,以后守着儿子过日子就成。”运气不好,嫁了个丈夫是贱人,韩氏又不能和离,只得弄个孩子做依靠,眼不见心不烦了。
宋嘉言反驳道,“爹爹说的简单,舅母怎么会不知道这个,不然,她哪里会怀孕呢。说不定,现在舅母心里还别扭与大舅同床的事呢。”韩氏不会排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但,以韩氏的自尊心,她肯定超恶心与纪文生孩子之事。可是,到这地步,不生又不行。
宋荣敲她额角,低斥,“可不许在别人面前说这些‘同床’‘不同床’的话。”也不知道这丫头都在家做些什么,看的哪些书啊。宋荣几乎想逼问一句:说!是不是偷看黄|色书籍啦!尼玛十岁就知道“同床”“不同床”的事啦!
“爹爹又不是别人。”宋嘉言道,“爹爹,你多去瞧瞧外祖父吧。他肯定愿意见到你的。”一个女婿半个儿,大女婿宁安侯沉默寡言,二女婿兼四女婿宋荣与老丈人的关系更加融洽些。
宋荣感叹,“岳父能做到这步,也殊为不易了。”
宋嘉言不以为然的笑笑,宋荣瞧见宋嘉言的鬼样子,说她,“又想什么呢?”
“外祖父有今日,皆因治家不严之故。有因方有果。”她没有半点同情武安侯的地方,章家这样祸害,早该在章姨娘把小章姨娘弄进府时就该把俩人打死。武安侯却拖拖拉拉,一直到小章姨娘生下两个庶孙。若不是韩氏性情刚烈,估计武安侯还舍不得处置章家人呢。
“你还参起禅了。”宋荣笑斥宋嘉言一句,教训道,“你才见过多少人,你只看到你外祖父治家不严,却是不知道外祖父的本事。这样说长辈,有失偏颇。”
宋嘉言笑嘻嘻地,“我早看出来了,外祖父的一大优点就是会相女婿。”教儿子的本事就差远了。
“越发淘气了。”
宋嘉言歪着头笑,“爹爹,秦峥已经准备秀才试了,大哥跟二叔去了福建,笙表叔与他们都是一个年纪,还在秦家家学里念书。我看笙表叔的模样,念书还不如大哥呢。你不如找人教笙表叔学些以后用得着的本事。”
宋荣有些惊讶宋嘉言会说这样的话,问,“什么算用得着的本事?”
“打理家事庄铺之类的,要我说,笙表叔不是读书的料,就是官场,他也太实诚了些。”宋嘉言说话还算委婉,没有直接说辛竹笙笨,她道,“爹爹是想着照管舅婆她们,最有用的还是打理庄铺,起码这样能守住自己的家业没问题,不会被坑骗,日后也过得日子,岂不比念书有用多了。”
“反正爹爹也没想空着他们,拿一个小庄子,指派个管事,教着表叔一些,过个三五年,表叔对这庄子也熟了。那时他正好过了孝期,就该成亲了,正好把庄子送他,也是咱家的意思。这样,表叔有些家底,日后吃穿也不成问题。”
宋荣并没有说辛竹笙的事,反道,“我看,你与竹筝不若以往亲密了。”
宋嘉言道,“筝表姑与我疏远,我也没办法啊。”天天去衙门当差,公务都干不完的人,对家里的事还这样的了如指掌……
宋荣笑一笑,“天底下,有三种人,一种是聪明人,一种是笨人,另一种是不够聪明、却也不算太笨的人。大部分人,都属于第三种人。但,最终能有所成就者,大多是前两种人。你不计较这些,我很欣慰。”别看辛竹筝瞧着伶俐,什么都刻苦用功,宋荣却始终不看好她。宋嘉言在她初来时何等的费心思招待于她,结果,不过蝇头小利,辛竹筝就能与宋嘉言疏远。辛竹筝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宋嘉言撅撅嘴,“爹爹,你别总说些空话啊,来些实际的奖赏也好啊。”起码能发笔小财呢。她大部分\身家都给李睿拿去做生意,现在颇有些紧巴。
宋荣笑,“我话还没说完,说完再给你奖励。”
宋嘉言听说有奖赏可拿,立刻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宋荣道,“老子说,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聪明人瞧着都跟傻的一样。”
“是啊,有时候,聪明人做的事,在别人瞧来会说,怎么这么笨哪,怎么这么傻。殊不知,说人家笨的才是真笨,道人家傻的方是傻瓜。”宋荣望着宋嘉言道,“同样的道理,有些人还怎么瞧怎么好,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这种人,肯定脑子有病。”
宋荣笑着摸摸宋嘉言的额头,笑,“我闺女没病啊。”
宋嘉言这才反应过来宋荣是在说她,嗔恼道,“爹爹,你说什么呢?”
“你说,我想说什么?”宋荣似笑非笑的看着女儿明媚清秀的的小小面容。宋嘉言气哼哼的哼吱两声,不说话。宋荣一语道破宋嘉言用意,道,“唯有仁至,方能义尽,对不对?”不要以为宋嘉言这样关心辛竹笙是安了什么好心,当然,宋嘉言安的也不是坏心。如同她对待辛竹筝一样,开始尽心尽力,可是辛竹筝为了小利所诱而远了宋嘉言,不要以为辛竹筝没有损失,在宋荣的眼中,辛竹筝已经输了品性。现在,宋嘉言又提醒她辛竹笙的事,自然是对辛竹笙的关心。
但,关心,不一定等于用心。
辛竹筝背弃了宋嘉言曾经给她的好处,那么,辛竹笙会怎么做呢?如果辛竹笙对宋嘉言一直好,这当然是最好不过。假如辛竹笙做了和妹妹一样的选择……估计,宋嘉言现下也不会做什么。
但是,她不做是不做。若宋嘉言真的要做什么,那必是恩断义绝的大杀招。
不为别的,宋嘉言前面所有能做的仁义,都做了。宋嘉言做了多少,又被背弃了多少。此时,占尽道德优势的宋嘉言,她再做什么,都有充分的理由。
宋嘉言向来心理素质过人,死不承认,“也就爹爹会这样想,阴暗心理阴谋论,总是把人往坏处想。”
“行了,给你点银子吧。”宋荣何等人物阅历,早摸准了宋嘉言的心思,也不与宋嘉言计较这些,笑道,“把铺子都当了去做生意,估计你现在手里没多少银钱了吧?”
宋嘉言一听有银子可拿,顿时喜笑颜开,“可不是么,我想赚个大的,把老底都给了李大哥。”
宋荣数出五百两银票给宋嘉言,“女孩子手里可不能没钱,拿去压箱子底吧。”小纪氏是绝对不会想着额外补贴宋嘉言的,宋荣是个细致人,往日不给,是知道宋嘉言不缺。
宋嘉言眉开眼笑的接了,细细看过几张小额银票上的数额,笑,“谢谢爹爹。”得了银子,宋嘉言准备回去搁小匣子里压箱子底了。宋荣唤住她,说一句,“丫头,继续保持。”
宋嘉言气的直翻白眼,跺两下脚,喊道,“人家真是好人啦!”气咻咻的走了,这年头,做个好人也这么难!什么世道啊!
55晋江原创发表
看宋嘉言活蹦乱跳的走了,宋荣淡淡一笑
他从不反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心机,但,关键,不要耍小聪明,更不要自作聪明。若只是一些不入流的手段,还不如本本份份做人,老老实实吃饭。
他知道这几日宋嘉言不大痛快,甚至绸缎庄的事,他也早便知晓。小纪氏的心思,他也一直看的清楚,只要无伤大雅,宋荣不想给小纪氏没脸。内宅还要靠小纪氏打理,这是他一儿一女的生母,很多时候,宋荣不得不顾忌一些。
开绸缎庄的心思虽然是宋嘉言先有的,但,小纪氏说在前,宋嘉言吃了闷亏。宋荣并没有干预。
一家之主,并不是包青天。
何况在宋荣眼中,这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世上的事,本就没有样样公正的。宋荣更倾向于从这一桩桩小事中来观察儿女的品性。宋嘉言忍下这桩事,退出绸缎庄的生意,转而得到了李睿。
在宋荣看来,李睿的价值顶得上一百个绸缎庄不止。
他当然更欣赏宋嘉言的行事风格,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内宅就只有这么顶点儿大的一片天,就算争个高下出来亦不过是井中称王。
像宋嘉言说的,“外面天地何其广阔,何必在家里与自家人争。”绸缎庄的事,宋嘉言没有据理力争,甚至提都没提一句,宋荣很满意,他乐得见到女儿有这样的城府。
宋嘉言渐渐的展示出她的眼光与胸襟,甚至,宋嘉言开始领悟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宋荣感叹,这实在是天分。
这样的天分,实非人人具备。
就比如小纪氏隔了些许时日方知晓大弟弟纪文竟被打发到庄子上与二章姨娘带着两个庶子过日子,小纪氏险些急晕。如今,她才发现,她能倚仗的人唯有宋荣一个。
章家早不来往,父亲下这样的决定,定是气狠了,而嫡母……她怎么求得动嫡母呢?再者,她也不敢去求嫡母。
于是,小纪氏找了宋荣哭诉。
宋荣早心知肚明,不过,他依旧耐心的听小纪氏哭天抹泪的说完整件事,沉默半晌,如同初初知晓一般,道,“岳父定是失望至极。”
“我也担心父亲的很,只是,大弟弟这样的年纪,难道就在庄子上过一辈子不成?”小纪氏心疼不已,说着又流下泪来。
宋荣为她拭去眼泪,温声道,“你莫急,事已至此,急也急不来的。等过几日休沐,我去瞧瞧岳父,看能不能为文弟说说情,现在大太太都有了身子,文弟很该回来与大太太正经过日子。”纪文这脑袋,以往瞧着不这样啊,莫不是给人下了蛊?真要被章家的狐狸精坑死不成?
“可不是么?弟媳有了身子,文弟很该陪在身边。”宋荣的话给小纪氏提了醒儿,这时,小纪氏再不敢做什么叫二章姨娘回来的美梦,她现在只求把弟弟捞出来才好。事到此处,小纪氏心里都有几分怨怼小章姨娘狐媚,把弟弟害到这步田地。
宋荣问她,“武弟可还好?”
小纪氏眼睛红肿,道,“父亲给二弟捐了个官儿,过些时候就要去赴任了。”
宋荣给了小纪氏一句准话儿,“你莫急,我想个法子,先去见见岳父再说。”
小纪氏点点头,依旧满腹担忧。宋荣少不得留下来细细安慰了小纪氏半夜。
接下来,宋荣又跟辛竹笙谈了学着打理庄子的事。
这比叫辛竹笙念书高兴多了,辛竹笙笑道,“以往我也跟爹学过种田的事,我懂一些。表哥,以后我也不用去念书了吧,念的人脑袋疼。”
宋荣笑,“好。你用心学着打理庄子。”
辛竹笙忙不迭的应了,又将此事说给母亲和姑母知道,辛老太太笑,“那书念几日,认得字就成了。你跟你表哥们不一样,不是考状元的材料。学着做些实事好。”又拜托宋荣,“笙哥太实诚,该说他的时候,你就狠狠的说他。千万别手软。”
宋荣笑,“舅母放心,笙弟是个仔细的人,我派了最稳妥的管事来教笙弟。”要说亲自教导辛竹笙,宋荣绝没那个空闲。
当然,宋荣更不忘提宋嘉言一句,“这些天忙着衙门的事,还是言姐儿给我提了醒儿。先叫笙弟学着打理庄子,日后笙弟年纪再大些,我看能不能给他谋个差使,品级上不会高,不过,养家活口是足够的。”
辛老太太更是乐的了不得,笑对儿子道,“好好听你表哥的,你表哥叫你做什么,你做什么。就一件,咱做人得老实,做事得用心。你比别人笨些,就要比别人多花用些心思。”
辛竹笙忙应了。
辛老太太又满是感激地对宋嘉言道,“言丫头是个细心的孩子啊。”
宋嘉言笑,“我是想着大哥跟二叔去了福建,表叔与大哥同年,以后过日子,还是打理庄铺来得更实用。爹爹天天朝中衙门的忙,我这也是替爹爹分忧啦。”结果,她一片好心,还差点被阴谋论的家伙给阴谋了一回。反正,宋嘉言坚信自己是个好人,如果以后宋荣再敢那样说她,她就出去扶老奶奶过马路,以此证明自己心性纯良啥啥的……
宋嘉言正在胡思乱想,小纪氏忽而笑赞,“大姑娘越发懂事了。”对宋嘉语道,“语儿,你可得多跟你大姐姐学学。”娘家成了筛子,小纪氏贤惠许多。
宋嘉言笑,“太太过誉了。我不过偶然想到而已,妹妹许多事强过我。不说别的,就是后儿个小郡主的花宴,就得靠妹妹帮我捉刀代笔了。”小郡主在帝都向有才名,热衷于举办各种宴会。去了没别的事,吟诗做词而已。宋嘉言每次都要宋嘉语帮忙,反正宋嘉语在这方面颇有天分,在姑娘家的诗会上,宋嘉语也会帮宋嘉言搪塞。
见宋嘉言大大方方的说出来,半点不以为意,宋嘉语觉着好笑,道,“写诗简单的很,大姐姐就是犯懒。”宋嘉语与辛竹筝走的近,辛竹筝跟着卢先生念了这大半年的书,绉出首打油诗也是没问题的。她与宋嘉言一道上学,尽管宋嘉言对于学业上不大用心,肯定也比辛竹筝强。结果,每有这种诗会啊花宴啊,反正有做诗的事,宋嘉言就找她来代笔。当然,宋嘉语对于自己的才学,在同龄人中还是相当自信的。
宋嘉言笑,“妹妹能者多劳么。别人一柱香也就做一首诗,妹妹要帮我做,自己也要做,一下子做两首,轻松的很。我看,妹妹的才思敏捷,绝非寻常人能比啊。”关键是花宴年年有,天天对着花儿啊朵啊儿,还要无病j□j、为赋新词强说愁,真能愁死宋嘉言。
来自敌人的赞赏,才是最高的赞赏。
两人虽然不是敌人,只是,这些年来若说没点较劲的意思,那也是瞎话。往时,宋嘉言多是懒得理会宋嘉语,何尝这样赞过她。
宋嘉言连宋老太太都能哄的团团转,她如此盛赞宋嘉语,要说宋嘉语心下不高兴,那是假话。不过,宋嘉语仍是笑道,“大姐姐这样赞我,看来定是又要使唤我了。”
“唉哟,竟给妹妹看出来了。”宋嘉言笑嘻嘻地,再赞宋嘉语一句,“妹妹实在冰雪聪明。”
“大姐姐真是……”宋嘉语话未说完,唇角一翘,也忍不住笑了。
大家说说笑笑,待老太太传饭,小纪氏才带着宋嘉语回了主院。
小纪氏叹道,“又慢了那丫头一回。”
宋嘉语并不笨,从丫环手里接过茶捧予母亲,问,“母亲是说笙表叔的事么?”用绸缎铺子的事将辛竹笙拉到了她们这一边,辛竹笙的事……的确是她们失算了。
小纪氏润一润喉咙,道,“我想着你表叔年纪还小,就没提这事,倒叫嘉言抢了先,又在两位老太太跟前儿卖了好儿。”
宋嘉语道,“大姐姐向来手快嘴快,表叔毕竟在前院儿,以后年纪渐长,来后宅的时候更少。有表姑在,大姐姐那里也没什么。”想一想,宋嘉语还是劝了母亲几句,道,“以前,我觉着父亲更喜欢大姐姐,心里总是别扭。如今,我也想明白了。大姐姐有她的好处,我学不来。我也有我的好处,大姐姐同样学不来。母亲,只要日后二弟有出息,我也上进,咱们别跟大姐姐较劲儿了。我看,父亲是喜欢我们兄弟姐妹和睦的。”随着年纪渐渐长大,宋嘉语也想明白了不少事。
小纪氏搂住女儿的身子,道,“你跟你弟弟,样样都好,就是排行上差了。眼瞅着你们都大了,议亲的时候,一个长女,一个次姐,这里头的学问就大了。我这把年纪,难道还要跟她个小丫头过不去?这些年,她对我如何,你也是看在眼里的。这些年里,不过是在老太太那里见面儿请安,往日里轻易不到我这里来的。她心里待我远,我又何必去亲近她?”
“至于别的事,如今我这心里,所牵挂的,就是你跟你弟弟的前程了。”小纪氏说到这些,不禁想到筛子娘家。宋嘉语的脸却是不禁微微泛红。
小纪氏望着女儿娇美的容颜,越看越是欢喜,浅笑道,“你弟弟我管不到,有你父亲教导他呢。将来有没有出息,端看他日后科举罢了。反正,我瞧着他不像个笨的。我更操心你呢。你有满身的本事,琴棋书画样样都是好的,只可惜处处不能展露才学,不得不捧着别人。我看着,心里也替你抱屈呢。”
“你爹爹官位不低,只是,你若想更进一步,就得有响亮的名声才行。”小纪氏笑,“我早为你筹划好了。这些天,你大姐姐心情不差,你多与她走动。过些时日,你们姐妹也举办个茶宴花宴诗宴词宴的,请些个官家千金来家里玩儿。在咱们自己家里,你大姐姐想争也不争不过你。我的儿,你就可尽展其才了。”
女孩儿家的才女名声什么的,还不都是这样被捧出来的。小纪氏心中早有盘算。
就是宋嘉语看来,这也没什么不好。小郡主一年举办多少场宴会,所为何意,宋嘉语门儿清。见母亲早有安排,宋嘉语轻轻的点了点头,说,“再过两个月就是父亲的寿辰了,我想给父亲做套衣衫。”
小纪氏笑,“好,我叫人给你挑几匹合适的料子,再把你父亲的尺寸给你送过去,你细细的做。”
宋嘉语微微一笑。
岁月如水,匆匆流逝,长大的永远不只宋嘉言一个。
56晋江原创发表
小郡主的花宴,自然要去的。
宋家在帝都圈子里属于中流水平,故此,两姐妹出门,也尽量中规中矩的往中上水平发挥,尽量不抢别人的风头。
尤其,这大半年来有吕嬷嬷专门的教导礼仪,姐妹两个渐渐长大,仪态规矩上绝对足够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吕嬷嬷也私下提醒过宋嘉言,当然,吕嬷嬷说话相当客气,“大姑娘是出过大风头的人,景惠公主的品阶,至今还未恢复。帝都人记性好,不会这么容易忘记姑娘的。故此,大姑娘出门,尤要小心,除非忍无可忍,不然,定要规规矩矩的方好。”
这是吕嬷嬷的忠告,宋荣也曾叮嘱过宋嘉言要低调,故而,如今出门,宋嘉言都尽量往寡言鲜语上发展表现。
郡王府,小郡主带着庶妹招呼客人。
嫡庶从来都是泾渭分明的。
不过,小郡主下帖子请人的时候,都是请哪家的姑娘,而不是点名谁谁谁,抑或嫡出的来,庶出的不来啥的。这绝对没有的,太失礼了。
故此,来的话,绝对是一家子一家子的姐妹一道来。
但是,一个爹的姐妹又有区别,嫡出贵重,庶出则卑微一些。
当然,这是普世价值,而不是绝对价值。
或许是因为仁德王妃出自李氏家族,宋家姐妹沾宁安侯府的光,小郡主待她们会格外的亲热一些,笑道,“言姐姐,语妹妹,你们可来了。这回,斐姐姐可比你们来的早。”斐姐姐,说的是秦斐。
与小郡主打过招呼,两姐妹就过去坐了。宋嘉言不提防看到首位的右侧坐着个眼熟的姑娘,这姑娘生的明眸皓齿,好生眼熟。
那姑娘也看到了宋嘉言,朝宋嘉言眨了眨眼。
小郡主笑道,“这是我的表妹,端儿,端儿年纪与我相仿,倒比言姐姐小一些,比语妹妹大一些。”
尼玛个远房表妹!
宋嘉言立刻想起来,拉着宋嘉语对着端睿公主行一礼,笑一笑,坐下了。
宋嘉言与秦斐相熟,小郡主素来会安排坐次,两家人正好挨着。秦斐依旧如昨,笑,“我可是有好些日子没见你们了。”
宋嘉言也未表现出半分芥蒂,笑问,“姐姐在家都做什么?天儿可是越来越热了。”
“是啊。”秦斐说起在家的事情来。
原本是秦三太太失礼,宋秦两家照样在来往,宋嘉言并不会因些许小事迁怒到秦斐头上,倒是秦斐说道,“如今哥哥日夜苦读,祖父说哥哥的文章进益极大。”
宋嘉言笑一笑,没说话。
秦斐只将秦峥的事轻轻一带,转而拈起别的事说来。宋嘉言有一搭没一搭的听她说话,因在水阁当中,四面窗子都是开着的,借着水气,有风袭来时,暑气顿时消散,整个水阁间透出一股别样清凉。宋嘉言就有些……昏昏欲睡。
秦斐看的哭笑不得,轻轻握住宋嘉言的手,按她掌心一记,小声道,“你可真是,晚上又不苦读功课,怎么这会儿倒困了。”
宋嘉言轻轻的摇着薄丝绣扇,笑道,“春困秋乏夏打盹么。”如今早上就有些热了,宋嘉言晨练的时间提前,比以往起的更早一些,中午都要睡上一个时辰补觉。
两人正说着话,人也来得差不多了,小郡主命侍女呈上佳果。本来各人面前已摆有时食鲜果、茶水,如今呈上的竟是一小碟一小碟的荔枝。
碟子很小,也就巴掌大,一个碟子里有个四五颗,红色的荔枝衬着小小的白玉荷叶盘,华仪美器,自然赏心悦目。
小郡主笑道,“这是今早刚刚送来的,咱们有口福了,大家尝尝吧。”
大家纷纷说着荔枝难得,对小郡主又是一番恭维。宋嘉言用帕子拈一个在手中,剥壳吃了,还挺甜。荔枝这东西,岭南那块儿一抓一大把,寻常物什。因离帝都的路程远,不易保存,又有个捧哏的奇葩夫妻——唐玄宗、杨贵妃,自此在佳果界大放异彩,成了珍品。
若说多好吃,就仁者见仁了。
尝了一个后,因大家说荔枝说的来劲儿,干脆也不做什么花啊朵的诗了,直接改成咏荔枝。
小郡主向来好客,请的各家闺秀也多,大家围着坐上一坐,就三两成堆儿的琢磨起诗句来。宋嘉语去找她志同道合的闺秀,说诗说词。宋嘉言与秦斐找个临窗地界儿,坐着喝茶说话。
端睿公主凑过来,笑眯眯的叫了声,“言姐姐。”
宋嘉言真不好当不认得她,起身挽了她的手,引她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宋嘉言坐在端睿公主外侧。秦斐笑,“唉哟,原来你们早就认得。”
宋嘉言笑,“许久未见了,所以刚刚一时没有认出端妹妹呢。”又向端睿公主介绍,“这是前礼部尚书秦老尚书家的孙女,单名一个斐字。”
端睿公主未表露身份,倒也不摆公主架子,笑道,“我知道,听说皇上曾赞老尚书公忠体国。”
秦家家教素来稳重,秦斐一笑,谦道,“是陛下过誉了。祖父常说,不过在其位,谋其政而已。”
端睿公主也不再寒暄,问,“两位姐姐可有诗句了?”
秦斐笑,“倒是有了两句,又觉着不大好。”
宋嘉言笑,“且不用急,离交诗稿的时候还早的很呢。”
秦斐素知宋嘉言底细,笑的意味深长,“你是不必急的。”
端睿公主一望便知这里面有猫腻,她也不急,只管和宋嘉言、秦斐闲聊说话,直待线香将将燃尽,宋嘉语把自己的诗录下来,顺带脚耳语告诉宋嘉言四句荔枝诗。宋嘉言听完后,唇角一翘,大摇大摆的装样子,道,“唉哟,我也有了。”
宋嘉语每次看到宋嘉言这么厚脸皮的将她的诗句占为己有,就有一种想翻白眼的冲动。端睿公主不明就理,笑,“言姐姐,你们姐妹感情可真好。”
两姐妹内心深处不约而同地,呸!
脸上笑的谦虚,宋嘉言,“哪里哪里。”
脸上笑的谦虚,宋嘉语,“过奖过奖。”
待大家有诗的都录下来,一并评判的时候,小郡主果然很识时务,将端睿公主的诗评了第一。大家又是一番寒暄谦让,倒是今礼部尚书家的孙女李敏一手拿着宋嘉言的诗,一手握着宋嘉语的诗,道,“两位妹妹的诗瞧着谴词用典,都极是相似,怪不得是亲姐妹呢,活脱脱的似一个人做出来的。”
不知是谁轻声一句,“什(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