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部分阅读
为然,道,“义塾,是她进宫之前的事儿了。”他取中宋嘉言为后,看中的正是宋嘉言豁达端穆的性子。
“皇帝也知道是进宫前。”方太后道,“皇后是个明事理的,或是年纪小,这性子啊,还是不够沉稳。莫不是这后宫之事还不够她管,非巴巴儿的往前头凑。宫里,是有规矩的地方。她既然不懂,皇帝就该好生教导她。”
“女人哪,相夫教子方是本分。”方太后看着昭文帝,语重心长,“一国之后,更是这个道理。想一想这自古至今的皇后,皇帝啊,你该多经心哪。”
昭文帝笑,“母后的话,朕记下了。”
“那就好。”
昭文帝去凤仪宫时,宋嘉言正在悬腕练字。
宋嘉言有一笔很不错的字,她自幼就是悬腕练习,到如今,已然是一种习惯。
“皇后继续练吧。”
“时辰差不多了。”宋嘉言收了笔,自有宫人上前接下。
昭文帝笑,“皇后的字越发好了。”
“唯手熟尔。”
两人一并去瞧了回熟睡的皇子、公主,昭文帝方说起义塾的事。宋嘉言端着温茶呷一口,道,“陛下是从哪儿听说的?”
昭文帝笑,“母后始终觉着不大妥当,小九儿、小五儿还小,孩子最重要。”
宋嘉言一嗔,“事妥不妥当先两说,我只是不知母后是听谁嚼的舌根。陛下,这事,我连景惠皇妹都叮嘱了不许外传,怕的就是以讹传讹的传出些是非来。陛下只想想,但凡有事,哪样我不是先跟陛下商量。如今此事,我凤仪宫不过略提了提,就能有人给报到母后耳边去。”
“我只不知是谁的耳朵这样的快。”
“自古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宋嘉言笑意转冷,“现在有人敢私窃凤仪宫,将来是不是敢探听昭德殿、御书房了!自我进宫,想着她们服侍陛下,没功劳也有苦劳,对她们颇是宽泛,却不想宽泛出她们这天大的胆子来!”
“这后宫,再不整顿,是不成了!”
宋嘉言此话一出,便是昭文帝也挑不出半分不是来。
私窃禁中语,历朝历代都是大忌讳!
凤仪宫的女官去慈宁宫说明此事时,方太后一时也懵了。
打探消息啥的,在宫里司空见惯的。不过,这事儿,肯定是暗着来的啊,谁会去明晃晃的打探别宫他院的事儿呢。
这事儿,在后宫简直算不上事儿,却也是天大的事儿。
没皇后的时候,哪怕戚贵妃的长福宫,也不是没人打探。戚贵妃以贵妃不位,名不正言不面,不好发作。但,此事落在宋嘉言的手里,她发作的理所当然、恰到其处!
不论如何,方太后总不能说是她派人往凤仪宫打探消息。关键,这打探的事儿,的确不是方太后做的。
当天,秦淑妃被以“私窃凤仪宫”之罪,直接降为秦美人,迁居冷梅殿。宋嘉言直接命人将七皇子送至戚贵妃处抚育。
“孩子的事,与大人不相干。只是,七皇子若抱到凤仪宫,总会有有心人挑拨。母后年纪也大了,不好劳烦母后。这后宫,最妥当的莫过于戚贵妃,我看,她就很好。”宋嘉言对七皇子的安排,连自己的嫌疑都择个一干二净。
方太后对此却是意见不小,淡淡道,“后宫之中,也并非只有戚贵妃一个妥当周全人儿。”说着,瞧丽妃一眼,“要哀家说,丽妃也不错。皇后觉的呢?”丽妃这把年纪,想再自己生一个是千难万难了。如今,秦美人被宋嘉言打落尘埃,七皇子年纪小,若是抱给丽妃。别的不说,起码丽妃日后有个倚靠。丽妃是亲侄女,有这个机会,方太后自然要为侄女争取。
宋嘉言当即推的一干二净,笑,“母后这么说,我倒没主意了。不如问一问陛下,看陛下的意思吧。”
方太后直接跟昭文帝说了由丽妃抚育七皇子之事,说到七皇子,方太后又回忆了一遍早死的五皇子,泪眼模糊的要丽妃抚养七皇子。
昭文帝只得允了,心下到底不悦,在凤仪宫时就带了几分出来。
宋嘉言劝慰昭文帝,“我嘱意戚贵妃,不单是看重她性子温柔知礼,还有一样,戚贵妃的位份,是妃嫔中最高的。秦美人糊涂,我是担心天下人势利,未免看轻七皇子,方想着抱给戚贵妃。丽妃,与戚贵妃同是陛下潜坻中的老人儿了。丽妃受母后教诲多年,又是母后的侄女,母后偏着她些,亦是人之常情。后宫中的女人,哪个不想要个儿子?陛下放心吧,后宫,有我瞧着呢。没人能亏待了七皇子。”
昭文帝自己答应的将七皇子给丽妃抚育,如今自然说不出别的话来。
说完七皇子的事,宋嘉言将一篇账本子递给昭文帝。
昭文帝简单的翻了翻,宋嘉言笑,“是义塾的账。”
“先时秦美人有心挑拨,怕是母后都受了她的蒙骗。”宋嘉言微微一笑,“我在外有处庄子,如今庄子出息的银两,正好供着义塾的运作。爹爹是在户部当过差的,每日的账,爹爹都要人细细做的。然后,叫他们每月都把账送到宫里。”
“我是想着,力所能及的时候,做些善事,也不枉陛下信我一场。”宋嘉言温声道,“三年的时间,于我是一笔银子的支出,于那些念书的孩子,或许生命从此就不一样了。陛下以仁德治天下,也是叫他们知晓陛下的恩德。”
“我想了许久,这事儿若是我打头儿,反是不美,倒是好叫母后应个名儿。”宋嘉言柔声道,“陛下侍母至孝,那妖道的事,朝臣们为何对方家死咬着不放?说到底,心里对母后多少是有些不恭敬的。如今,把义塾的事儿叫母后牵头儿,这美名就是母后的了。以后,天下人谈论起母后,少不得说一句慈恩天下。”
昭文帝实未料到宋嘉言说出这样的话,再想一想老娘的顾虑,昭文帝一叹,“皇后看着办吧。”
宋嘉言温温一笑,“既然陛下允了,我就去跟母后提一句。”
144晋江原创发表
方太后对于白赚美名儿的事,自然是来者不拒。
先时与儿子挑拨离间的话,方太后已然尽数忘了,占便宜没够的笑道,“如今,你舅舅在家里正赋闲着。哀家听说,承恩侯正管着义塾的事儿,倒不如,也叫你舅舅担个名儿。”东穆规矩,皇后母族封承恩侯,太后母族有承恩公之爵。
宋嘉言面色不变,笑盈盈地,“这又是谁跟母后说的糊涂话了。咱们女人家做些事,哪里还要朝廷大员跟着忙活?朝中御史巴巴儿的瞧着,我哪里敢叫承恩侯去管义塾的事儿,不然,落在御史口中又是一桩罪过。是这义塾花销颇大,我外头有几个庄子,就用庄子的出息来供应义塾。我庄子上的事儿,承恩侯管一管罢了。”
方太后只得罢了。
反正在方太后面前过了明路,宋嘉言就放开手去做了。有景惠长公主在宗室的号召力,义塾颇是筹集了一笔银两。宋嘉言账目磊落,每月都会公开义塾的捐资与花费账册,便是御史也说不出二话来。
宋嘉语听闻义塾的事,在慈宁宫请安时就问了,笑道,“若娘娘不嫌弃,臣妾也有些积蓄,既是做善事,臣妾只当是给八皇子积福。”
宋嘉言淡淡的笑道,“德妃有这心就好。”
“那一会儿臣妾差人将银子给娘娘送过去。”
“你们一年几百银子的脂粉钱,哪里用你们这个?有这份心就够了。”宋嘉言笑对方太后道,“我喜欢妃嫔们鲜艳明媚的,只要她们把陛下服侍好,别的很不必她们操心。”纵使募捐,也不是谁的银子都要的。
丽妃笑,“看皇后娘娘这话说的,咱们也是一番善意。”
宋嘉言笑意转淡,“我是自宫外嫁进来的,有些事啊,宫里宫外一个理儿。譬如我在家时,家中祖母施粥舍米的拿银子行善,断没有姨娘们跟在一处搀和的。”
丽妃脸上一僵,讨个无趣,不再说话。
“你们哪,少叫母后与我操些心,就是天大的孝敬了。”对方太后,她得委婉奉迎;若是对妃嫔亦要九曲回肠,她这皇后做的也忒没滋没味儿了些!
待宋嘉言回了凤仪宫打理事务,丽妃留在方太后这里奉承,不禁低声抱怨,“也忒狂了些。”
方太后道,“朱雀门嫁进来的中宫皇后,自然底气足。你把七皇子养育好了,这些酸话少说。”对付宋嘉言,她都觉着吃力,何况丽妃。若真给宋嘉言抓到把柄,秦美人就是前车之鉴。宋嘉言不出手是不出手,出手就是要命的凶悍。
说到七皇子,丽妃就是满面笑意,赞道,“再乖巧不过的孩子。”
再乖巧不过的孩子也有生病的时候,尤其七皇子不过三岁,懵懵懂懂开始记事的年纪,乍离了生母,哭闹亦是难免。
丽妃初时并未令报到凤仪宫,直至七皇子发起烧来,才着宫人来报。后宫规矩,妃嫔不可私自传太医,必要经皇后,方能宣太医进宫。
宋嘉言忙忙的令人去太医院传唤太医,一面问丽妃宫的宫人,“七皇子打什么时候不好的?都有什么症侯?”还亲自去瞧了七皇子一回。
待昭文帝来了凤仪宫,宋嘉言自然要说道一番,“丽妃想得也忒多了,七皇子几次哭闹,她只以为七皇子思念生母,不令人来报与我知道,小病险些耽搁成大病。唉,陛下有空去瞧瞧七皇子,我看孩子都瘦了。”
“皇后多辛劳些吧。”要说与丽妃,许多年相处,猫狗都有了感情,何况一个活生生的曾为自己诞育子嗣的女人。何况,还有承恩公府的关系在,总要留些情面方好。
宋嘉言温声道,“本就是我分内之责。这后宫,有我在,陛下不必担心。只是皇子皇女的事不比寻常,断没有不叫陛下知道的理。陛下来了,我便跟陛下念叨一二。”
昭文帝微微点头,“后宫交到你手上,朕放心。”关键,宋嘉言的品性,昭文帝信得过。
宋嘉言一笑,“看陛下,似有心事的样子。”
昭文帝笑,“朕每次来凤仪宫,你都是神采熠熠。”
“凡事尽力就是了。”宋嘉言柔声道,“我看到儿子女儿,心里就高兴的很。再难的事,也就不以为难了。”
“我正有事要跟陛下商议。”昭文帝既然不想说,宋嘉言也并不刨根问底,一笑说起自己的事来,“是这样,李睿出海,想走的远些,或许会去更远方的国度。他这样远洋出海,若是以商人的身份,未免有些可惜了。我想着,不如叫李睿在鸿胪寺应个名儿,给他个虚职,若是有幸去了他国别方,也叫他处国家知晓咱们东穆国的威风。”
昭文帝沉吟半晌,问宋嘉言,“海上风险颇大。”
宋嘉言道,“做什么事没风险呢?人这一辈子,若我是个男人,也愿意去远方闯荡一二的。李睿跟了我多年,他的才干我还是知晓的。海上虽是多风险,想当初汉武之时张骞出使西域,亦不过一行马队而已。若无远见卓识之辈,焉有汉武盛世?”
昭文帝赞许一笑,“要朕说,朕的皇后便是远见卓识之人。”船队是宋嘉言的,人手也是宋嘉言的,有了荣誉,却是属于国家的。在占便宜永远不嫌多这方面,昭文帝方太后母子完全如出一辙。
宋嘉言笑吟吟的瞟昭文帝一眼,笑,“跟陛下做夫妻,美貌又不似别人出众,若智慧再有所欠缺,就当有人怀疑陛下的眼光了。”
昭文帝哈哈大笑,揽住宋嘉言的肩头,眼中满是笑意闪烁,“谁说的?在朕心里,没人及得上你。”若说美人儿,肥环瘦燕,昭文帝不知见了多少。倒是宋嘉言这样的女人,是昭文帝平生仅见。
宋嘉言的胆量、气魄、胸怀,样样与闺中女子大不同,昭文帝喜欢来凤仪宫,自然不是为了宋嘉言的容貌。他喜欢凤仪宫,是因为他说的话,宋嘉言能听得懂。宋嘉言非但听得懂,却从不借此谋利,光明磊落,更胜君子。
两人说笑了一时,昭文帝便与宋嘉言说了些朝中之事,“近年来,东穆与北凉的贸易额在增大,就是西蛮,亦常在北凉购买咱们天朝的东西。”
宋嘉言一想便知,“我听说,西蛮多是以草原为主,西蛮人擅牧马放羊,对于耕种并不精通。他们的生活物什,就是一口铁锅都是从咱们东穆换回去的。”自四皇子谋逆未成逃到西蛮,西蛮与东穆的关系就微妙起来,最直接的表现是,东穆国物资丰富,对西蛮形成了贸易封锁。不必喊打喊杀,只要啥都不卖给他们,就够西蛮人喝一壶的。
不过,西蛮人不傻,东穆国不卖东西,他们可以与临国友邦北凉买。北凉与东穆素有贸易往来,更有西蛮商人,直接去北凉与东穆人交易。
四皇子谋逆之耻,昭文帝从未有一时忘记。
宋嘉言思量一时,道,“我倒是有个法子,不知好是不好?”
昭文帝没说话,宋嘉言道,“以往我的铺子也做过西蛮、北凉的生意,不瞒陛下,初时为了得到更廉价的货品,李睿他们曾直接去西蛮、北凉境内交易。我一家如此,想来别的做边境贸易的商家也是如此。若是想禁边境贸易,那些赖以活口的商人怕是失了生路。若依我的浅见,边境贸易之事,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
望着昭文帝,宋嘉言道,“不如化零为整。”
“化零为整?这又怎么说。”
“与其叫这些散碎商人去贸易,不如在国中选忠心可靠的大商家,由几家大商家专门进行边境贸易。”宋嘉言道,“这样,一来可以控制贸易规模。二则,税收上肯定也便宜些。三则,北凉那边的东西控制好了,纵使西蛮向北凉购买货品。北凉总要先顾自己,自己吃剩下的,卖一些给西蛮。若是北凉自己都不充裕,他拿什么去卖给西蛮人呢?”
昭文帝笑,“边境的税,有限的很。许多大臣倾向于禁止与北凉贸易。”
“这是两码事。别的我不清楚,不过,边境买卖的事我是知道的,我初时不过一处小铺子,每年也要往朝廷交上千银子的税。何况那些大商家?”宋嘉言柔声道,“要我说,这税怎么也不会太少。”只是点昭文帝一句,具体的话宋嘉言并未多说。
“至于边境贸易,哪怕税赋再少,也不该取缔。北凉如今西蛮、东穆两面讨好,若是禁了与北凉贸易,可不就是将北凉推到了西蛮那边儿去。”
昭文帝赞叹,“不想嘉言还有这样的眼光。”
宋嘉言笑谦道,“这算什么眼光?国家大事复杂许多,我只是拿着寻常人家的事儿往上套罢了。一国有如一家,东穆、西蛮、北凉,这就好比三户相邻人家儿。东邻西邻关系僵,北邻正借此得利,这里头具体的事啊,陛下还是听大臣们细细参详。我这些许小见识,难登大雅之堂。”
145晋江原创发表
在许多方面,昭文帝算不得贤明。但,在做皇帝方面,昭文帝还是非常合格的,首要的表现是,昭文帝是个善于纳谏且有心胸的人。
因此,宋嘉言得以在凤仪宫见李睿一面。
二十五岁的李睿有着惊人的俊美。
其实,有吴家兄弟珠玉在前,容貌上,李睿也要退一舍之地。但,开阔的眼界与经久的风波在这个男人身上沉淀出一种淡然醇永的味道,让盛年的李睿有一种夺目之辉。
宋嘉言令宫人将皇子、公主抱出来给李睿看,李睿笑,“皇子像娘娘。”小小婴儿,已经有一双沉静的眼睛。相比于活泼好动的妹妹,的确更肖似母亲。
尽管坐上了皇后之位,但,宋嘉言从来算不得一个纯粹的古人,道,“出生就有注定的道路要走,真不知是不是福气。”
皇位之位,从来不是结束,而是漫长战争的开始,李睿笑,“每个人的命运,或者早就是注定好的。只是,有些人的命运,一望既知。有些人辗转于注定的命运而已。”
宋嘉言浅笑,“或许吧。”她感叹一声,“三军可夺其帅,君子不可夺其志。我见过的人,唯你而已。”依宋嘉言的身份,日后给李睿一个前程,轻而易举。在宋嘉言入主凤仪宫后,李睿依旧要海上远行。若不是宋嘉言执意给李睿一个鸿胪寺的职衔,李睿所行,依旧是商贾事的名头儿。想到初见面时,李睿所言,宋嘉言难免感叹。
李睿心下忧虑,意有所指,笑,“娘娘所见的李睿,是刻意在娘娘面前表现出最优秀一方面的李睿。娘娘所没能看到的,也有许多卑鄙难堪之处。只是,小臣担心娘娘嫌弃,不敢表露罢了。”他这一走,真正能为宋嘉言打算的,就只有宋荣了。
这点心胸,宋嘉言还是有的。闻言,宋嘉言只一笑,“我们又不是打算做圣人的,能做好人时,努力做个好人;当做不了好人时,努力不要太坏也就是了。好与坏,是别人的评价。我们活着,最终还是我们自己活着,这人生,别人替不得半点儿。酸甜苦辣,也只是我们自己。若是在乎别人的嘴,我早活不到现在了。”李睿当然不是纯洁无瑕的,不必说先时经商,便是自她有孕,留在帝都这两年,永寿道长的时,她虽然不清楚,但,总要有人下手设计的。李睿不是好人,但,只要对她好,就足够了。
她是不会让自己的人吃亏的,李睿出海行商,她便给他鸿胪寺官员的身份;将来,李睿想入仕,她一样会重用李睿,给他相应的地位。
不要说什么“一视同仁”的鬼话,她艰难时,那些希冀被“一视同仁”的家伙们,并没有帮过她一分半毫。
“小臣一走,归期不定,唯愿娘娘平安康泰,如意顺遂。”在凤仪宫,能说的话毕竟不多。
宋嘉言微微点头,“你也珍重。”
李睿行过大礼后,就告退了。
端睿公主是在凤仪宫外遇到李睿的,李睿侧身垂首微避,端睿公主带着宫人过去,待李睿行远后,端睿公主问身畔宫人,“这是谁?”五品官员的服饰,却又不是太医。等闲官员,岂可轻近后宫?
宫人恭身禀道,“看着似是从凤仪宫出来的,至于这位大人的身份,奴婢并不知晓。”自从秦淑妃因私窃凤仪宫被降为秦美人后,整个后宫的妃嫔宫人都战战兢兢、谨守本份,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打探凤仪宫。
端睿公主并未再多问,到凤仪宫向宋嘉言请安。
宋嘉言请端睿公主坐了,方笑道,“早前两天就听戚贵妃念叨公主了,先时回门,只一个闹腾,怕没空好生与你母妃说说话儿。公主回来,若方便,住上几日,陪一陪你母妃。”
端睿公主笑,“母后不说,我也要厚着脸皮开口留宿的。公主府事务不多,乍一离了宫,真有些想念。”
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如端睿公主,出身性情、脾气秉性,没有一样不好。贵族子弟,尚端睿公主,也是命中福祉。但,端睿公主就是太清醒太明白太聪明,她清楚的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驸马……戚驸马,宋嘉言见过,并不是说不好,可是,配端睿公主,就有些平庸了。
戚家是合适的人家,戚驸马是合适的人,却不一定很合端睿公主的心意。
而真正杰出的贵族子弟,与尚主的荣耀比起来,大约还是更愿意出仕为官的吧。
自古英雄爱美人,出色的女人,难道会希冀一个平庸的男人?
只是,世间事,世间事……
宋嘉言细心的问起端睿公主婚后的生活,按东穆规矩,驸马自有府第,若是两人感情好,住在公主府也无不可。至于传说中公主行房需宣召驸马之事,完全是子虚乌有,早在几百年前就废除了。
端睿公主自然事事妥当,不用说端睿公主的为人性情,便只凭端睿公主的身份,戚公府也不敢得罪于她。就是公主府的下人奴婢,端睿公主也压得住。
端睿公主笑,“母后放心,戚公府是懂礼人家儿,驸马亦是个懂礼的人。”驸马并不是多么出色的人,但,对她足够好,这就够了。
“这样看来,陛下的眼光很是不错。”端睿公主样样好,昭文帝自然高兴。就是宋嘉言,也希望端睿公主能如意顺遂,笑,“公主顺遂,太后娘娘、陛下、我、戚贵妃便都可放心了。”
“母后放心吧,我很好。”端睿公主转而说起别的事,“先时忙着大婚,我也不知道,昨儿我见了景惠姑姑,才知道了母后义塾的事。”
“我与母后有些像,向来不喜烧香拜佛,也不信那些佛道之流。”永寿道长之事,方太后都跌个大跟头。端睿公主更加笃信将宝押在宋嘉言身是没差的,她笑道,“如今我成了亲,与先时未嫁又不一样。既是做善事,母后不要推却我这番心意才好。”
宋嘉言笑,“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推辞?倒是有一样公主说的是,先时你未大婚,这样的事,不好叫你们操劳。你如今是大人了,我也不与你客气,以后怕是还要有事要劳烦你。”有共同的利益,自然是共同的朋友。皇后的身份给了宋嘉言很大的方便,何况,宋嘉言从来不是吃独食的性子。
端睿公主愉快极了,笑道,“母后只管吩咐,我十分愿意。”
宋嘉言笑着起身,“反正你是要在宫里住几日的,陪我说了半晌的话,怕是太后也盼着你的,我与你一道去慈宁宫。那些琐碎之事,待明日再说不迟,就是戚贵妃,闻了信儿,也是盼着你的。”
端睿公主上前扶住宋嘉言的手,两人一并去了慈宁宫。
方太后正与丽妃瞧着七皇子背书,见了端睿公主自然欢喜,连连招手,满脸的笑意,“过来听听小七背书,这样的机伶,与皇帝少时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见宋嘉言与端睿公主请安,方太后笑着摇摇手,“免礼。”
丽妃等见过宋嘉言,就听方太后问,“早等着端睿呢,怎么这晌才进宫?”
宋嘉言笑,“是我嘴碎,多问了公主几句,耽搁了些功夫。”
端睿公主这般聪明的人,怎会叫宋嘉言担不是,笑道,“也是孙女儿,住宫里时不觉什么,乍一嫁到宫外,虽自己有了府坻,还是想念宫里的很。见着母后,嘴就停不下来,很是聒噪了母后一番。”
方太后没再说什么,笑道,“既然想宫里,多住几天。今天中午陪我用饭。”
宋嘉言笑道,“那媳妇沾端睿的光,也厚着脸皮在母后这里蹭饭了。”
方太后对着宋嘉言亲昵一笑,“你便是要走,我也不让的。”
“母后慈悲。”宋嘉言笑道,“母后容我再做个人情,索性宣了戚贵妃过来,她再没有不惦记端睿的。再者,八皇子、九皇子、五公主年纪尚小,就不要折腾她们了。六皇子、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他们兄妹年纪大些,都宣了来,咱们一道陪母后用膳。就是陛下,着内侍官去问一声,我打包票,陛下定会过来的。”
方太后点头,“就这么办吧。”又对丽妃道,“赶得早不如赶的巧,七皇子四岁了,也懂事了,一并留下吧。”
丽妃连忙谢恩。
端睿公主是爱女,方太后是亲老娘,宋嘉言是皇后,这三位的面子,昭文帝总要照顾到,何况,看到这么些皇子公主,儿女满堂的,昭文帝心里高兴。何况,宋嘉言在,调度的样样周全,就是方太后与皇子、公主爱吃的东西,宋嘉言都能说上一两样,嫡母做到这个程度,昭文帝再没有不满意的。
用过午膳,又陪着方太后说了会儿话,打发小皇子、小公主们各回各宫,端睿公主去了戚贵妃的长福宫,昭文帝同宋嘉言回了凤仪宫。
宋嘉言与昭文帝说了与李睿相见的事,笑叹,“那时我还小,爹爹让我学着打理先母留下的铺子。我一心想请个能干的人做大掌柜,就遇到了李睿毛遂自荐。他当时说志在行商,我只以为是笑言,或是家中境况窘迫,不得已为之。不想,到如今,他依旧不改志向,倒叫人敬佩。”
昭文帝一笑,携宋嘉言坐于榻上,“一个商人,倒叫朕的皇后都佩服?”
宋嘉言自宫人手中接过温热正好的茶水递给昭文帝,笑道,“自从我跟了陛下,飞上枝头做了凤凰,陛下可知多少人找着门路的来巴结我,想从我这里谋得好处。李睿这身官衣,是我想借着他出海为陛下做些事,将来他一无所成的回来,自然要还给陛下的。”
“不至于此。”昭文帝笑,“他也算出身书香,不想志向倒是经商?”
“李翰林便是放旷之人,这也算有其父必有其子。”宋嘉言柔声道,“我再想不到会嫁给陛下,原本,我只以为会嫁个平凡的男人,将来儿女,其实,也愿他们能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世间可做的事太多了。做官虽显耀,却不一定只有为官一途,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做官。”
“嘉言希望小九成为什么样的人?”
宋嘉言轻叹,“我希望他能快活,但,首先,他得有一条能活下去的路。”
“陛下何必如此问我。”宋嘉言望向昭文帝,温声道,“他是皇后嫡子,国家大事我并不懂。只是,若陛下有别的打算,请陛下赐我与九皇子以死药吧。”
146晋江原创发表
要说昭文帝是无心之问,就太虚伪了。
不过,昭文帝也未料到宋嘉言会说出这样的话。
宋嘉言直接把“死药”什么的都说出来了,昭文帝道,“嘉言想的太多了,不至于此。”
宋嘉言浅浅一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道,“还有件事要跟陛下说。今天端睿进宫,成亲与未婚时又不同,先时在宫里,成日相见不觉什么。她这乍一出嫁,不要说戚贵妃,就是我也觉着记挂。刚刚我问过她了,她府里没什么事,我想多留她住几日。今晚,陛下不要翻别宫的牌子,就去戚贵妃宫里,好生陪陪她们母女。”
纵使宋嘉言不说,昭文帝亦有此意。不过,宋嘉言说出来,自然是为端睿与戚贵妃考虑,昭文帝笑,“你虑的周全,就这样吧。”
昭文帝很喜欢一对龙凤胎儿女,他当然更看重皇子,不过,公主更得昭文帝的欢心。说到女儿,宋嘉言都是无语,小小年纪,无师自通的一张甜嘴,谄媚的很。如同现在,五公主一身大红镶白色狐狸毛边儿的毛毛衣裳,眉心点了个红点儿,圆圆滚滚跟年画儿似的坐在昭文帝膝上,小胖手儿摸着父亲的脸,甜言蜜语不要钱似的往外倒,“父皇,我好想你啊。从早上起床就想,一直想到现在。”本就是童言稚语的年纪,小女孩儿生的眉目如画,忽闪着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一本正经的说出来的话,格外的讨人喜欢。
昭文帝的人生中充斥着各种润物细无声的高级马屁,却给小女儿的白痴话哄的喜笑颜开。昭文帝笑,“这不是来看你了么。”
五公主歪着小脑袋,说,“我等了父皇一整天啊。”说着,还小大人似的叹气,“可等死我了啊。”
昭文帝哈哈大笑,“那以后父皇早些来。”
五公主认真的点头,“说定了啊。”
宋嘉言一只耳朵听着女儿跟昭文帝鬼扯,一面瞧着儿子慢吞吞的学走路,五公主还落井下石,伸着小胖脖子瞧两眼,吐槽,“还是哥哥呢,笨蛋,路都不会走。”
九皇子晃悠悠的迈了两步,歪着脑袋看妹妹。宋嘉言掖揄女儿,“就你聪明。”
五公主腆不知耻地挺一挺小胖胸脯,“那是当然的啊。”
昭文帝笑,“五儿走路说话都比小九儿学的快。”
听到父亲夸她,五公主更是得意的恨不能把个脑袋撅到天上去。宋嘉言无语,这种傻大姐儿的脾气,真不知道像谁了。
九皇子摇摇摆摆的走到母亲面前,扯扯母亲的衣摆,宋嘉言抱他到怀里,笑,“男孩儿小时候多不如女孩儿学的快,五儿这样的也少见,话痨,睡觉都嘟嘟囔囔的满嘴的梦话。”
昭文帝不以为然,笑,“五儿聪明的很,这么小的孩子,鲜少有像五儿这样伶俐的。”
宋嘉言笑叹,“五儿自来莽撞,学走路时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小九儿走路,没摔过一个跤,每一步都迈的稳。”公主较寻常孩子是显着聪明,走路说话都学的很快,关键,人家泼辣,纵使有宫人不错眼瞧着,学走路时摔个鼻青脸肿的不是一两回,也不怎么哭。不怕摔,走路自然学的快。何况,公主天生是个爱说话的,叽叽喳喳个没完,故而话也说的溜当。
相对的,同是龙凤胎,还是哥哥的九皇子,就显得笨了些。
五公主养在宋嘉言身边,十个月就会说话了。九皇子现在还只会简单的几个词,走路也是跌跌撞撞的刚学。
两人念叨了一回儿女经,小家伙们吃辅食的时间就到了。五公主活像八辈子没吃过东西似的,吃的欢腾无比。九皇子则斯文的很,慢吞吞的由宫人喂食。
宋嘉言跟昭文帝商量,“陛下觉着,五儿是不是太胖了?”尤其如今初春,尚不敢给孩子减衣裳,五公主混似毛球。
昭文帝道,“胖什么,这叫有福气。”说着,昭文帝忽而一笑,打趣道,“你小时候,也不比五儿瘦多少。”
“陛下可真是的……”宋嘉言忽然袖子半遮面,做个羞样儿,嗔道,“陛下不会彼时就觊觎人家的美貌吧?”
昭文帝哈哈大笑,揽住宋嘉言的肩,在她耳际低语几句,宋嘉言笑着轻捶他几下子,昭文帝更是得意。
宋嘉言与昭文帝感情一直不错。
不过,也只是不错。
宋嘉言本身也不是靠姿色引昭文帝入縠的,昭文帝敬重宋嘉言,一是宋嘉言有这种心胸品行,二则,中宫皇后,自然不能等同妃嫔对待。
于是,当流言纷来时,昭文帝纵使难掩心下不悦,还是愿意相信宋嘉言。
方太后早忍不住与儿子念叨了,“她是有些才干,做出的事情也体面,皇帝喜欢她。中宫皇后,体面自然非妃嫔可比。只是,你别嫌哀家说话难听,外头有比这难听一千倍的。那李家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是瑞和郡主的孙子,就因为是庶子所出的孙子,瑞和郡主操的心就不必提了。管不是,不管更不是。好端端的说了蜀王的重孙女给那李家小子,莫不是宗室贵女还委屈到他?不说一声就出海去了。皇后又是官又是职的给他讨了来,谁不知道他与皇后亲近?二十好几不说成家,到底因着什么?皇帝还叫他进宫给皇后请安,你这皇帝做的,也忒大度的过了头儿!”
“且不必说皇家,就是寻常人家儿,也没有当家主母这样大方的与个青年男子见面的!”方太后叹,“她是怎么进的宫?皇帝比哀家清楚。先时荒山野岭的住着,哀家听说就把几个男人使唤的团团转。若没一二手腕儿,寻常女子哪有这样的本领?”
“就是承恩侯,都说他千好万好,自己闺女,纵使跟方家不和,也该接到家里去养着。承恩侯倒好,就这么把个大闺女放在深山老林的住着,也是稀奇。”方太后难掩厌恶之色,道,“果不其然,后来皇帝可不是跟得了失心疯似的要娶她入宫。若别的事倒还罢了,难道哀家愿意去传儿媳妇的闲话?此事非同小可。九皇子,可是嫡子!哪怕捕风捉影,皇帝也要查上一查,不然,哀家这心里,实在难安!”
昭文帝沉声道,“断没有的事!母后想多了!”
“关系到江山社稷,皇帝还是谨慎为好!”
“绝不可能!”昭文帝脸沉如水,冷声道,“皇后的品性,朕信的过!”宋嘉言不只是皇后,她还是皇子、公主的生母,昭文帝但凡露出半分犹豫,母子三人性命难保!
方太后虽有私心,也不好死求白赖的往儿子头上安绿帽子,叹口气,不说话了。
宋嘉言素来耳聪目明,流言这东西,本就是让人知道的,方太后都闻了风声,宋嘉言没理由不知道。
她并不是装聋作哑的性子,对昭文帝道,“这要如何证明清白,陛下给我想个法子?或是陛下迟疑五儿、小九的血脉,不妨滴血验亲。”
昭文帝叹口气,“朕信你。”他相信宋嘉言的贞洁,但,流言满天,并不是让人愉快的事。
宋嘉言低语,“真不知何时才得以清静太平。”
昭文帝拍拍宋嘉言的手,宋嘉言眼圈儿一红,别开脸,掉下泪来。
得此良机,方太后怎肯轻易放过,待宋嘉言带着妃嫔们请安时意有所指道,“你们都是皇帝的女人,宫里就是你们的家,宫外那些事,该忘的就都忘了吧。如今每月允许椒房请安,已是皇帝宽仁,人啊,惜福方有后福。”
宋嘉言笑吟吟地接过话头儿,继续训示,“母后所说的话,就是我想说的话。你们(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
“皇帝也知道是进宫前。”方太后道,“皇后是个明事理的,或是年纪小,这性子啊,还是不够沉稳。莫不是这后宫之事还不够她管,非巴巴儿的往前头凑。宫里,是有规矩的地方。她既然不懂,皇帝就该好生教导她。”
“女人哪,相夫教子方是本分。”方太后看着昭文帝,语重心长,“一国之后,更是这个道理。想一想这自古至今的皇后,皇帝啊,你该多经心哪。”
昭文帝笑,“母后的话,朕记下了。”
“那就好。”
昭文帝去凤仪宫时,宋嘉言正在悬腕练字。
宋嘉言有一笔很不错的字,她自幼就是悬腕练习,到如今,已然是一种习惯。
“皇后继续练吧。”
“时辰差不多了。”宋嘉言收了笔,自有宫人上前接下。
昭文帝笑,“皇后的字越发好了。”
“唯手熟尔。”
两人一并去瞧了回熟睡的皇子、公主,昭文帝方说起义塾的事。宋嘉言端着温茶呷一口,道,“陛下是从哪儿听说的?”
昭文帝笑,“母后始终觉着不大妥当,小九儿、小五儿还小,孩子最重要。”
宋嘉言一嗔,“事妥不妥当先两说,我只是不知母后是听谁嚼的舌根。陛下,这事,我连景惠皇妹都叮嘱了不许外传,怕的就是以讹传讹的传出些是非来。陛下只想想,但凡有事,哪样我不是先跟陛下商量。如今此事,我凤仪宫不过略提了提,就能有人给报到母后耳边去。”
“我只不知是谁的耳朵这样的快。”
“自古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宋嘉言笑意转冷,“现在有人敢私窃凤仪宫,将来是不是敢探听昭德殿、御书房了!自我进宫,想着她们服侍陛下,没功劳也有苦劳,对她们颇是宽泛,却不想宽泛出她们这天大的胆子来!”
“这后宫,再不整顿,是不成了!”
宋嘉言此话一出,便是昭文帝也挑不出半分不是来。
私窃禁中语,历朝历代都是大忌讳!
凤仪宫的女官去慈宁宫说明此事时,方太后一时也懵了。
打探消息啥的,在宫里司空见惯的。不过,这事儿,肯定是暗着来的啊,谁会去明晃晃的打探别宫他院的事儿呢。
这事儿,在后宫简直算不上事儿,却也是天大的事儿。
没皇后的时候,哪怕戚贵妃的长福宫,也不是没人打探。戚贵妃以贵妃不位,名不正言不面,不好发作。但,此事落在宋嘉言的手里,她发作的理所当然、恰到其处!
不论如何,方太后总不能说是她派人往凤仪宫打探消息。关键,这打探的事儿,的确不是方太后做的。
当天,秦淑妃被以“私窃凤仪宫”之罪,直接降为秦美人,迁居冷梅殿。宋嘉言直接命人将七皇子送至戚贵妃处抚育。
“孩子的事,与大人不相干。只是,七皇子若抱到凤仪宫,总会有有心人挑拨。母后年纪也大了,不好劳烦母后。这后宫,最妥当的莫过于戚贵妃,我看,她就很好。”宋嘉言对七皇子的安排,连自己的嫌疑都择个一干二净。
方太后对此却是意见不小,淡淡道,“后宫之中,也并非只有戚贵妃一个妥当周全人儿。”说着,瞧丽妃一眼,“要哀家说,丽妃也不错。皇后觉的呢?”丽妃这把年纪,想再自己生一个是千难万难了。如今,秦美人被宋嘉言打落尘埃,七皇子年纪小,若是抱给丽妃。别的不说,起码丽妃日后有个倚靠。丽妃是亲侄女,有这个机会,方太后自然要为侄女争取。
宋嘉言当即推的一干二净,笑,“母后这么说,我倒没主意了。不如问一问陛下,看陛下的意思吧。”
方太后直接跟昭文帝说了由丽妃抚育七皇子之事,说到七皇子,方太后又回忆了一遍早死的五皇子,泪眼模糊的要丽妃抚养七皇子。
昭文帝只得允了,心下到底不悦,在凤仪宫时就带了几分出来。
宋嘉言劝慰昭文帝,“我嘱意戚贵妃,不单是看重她性子温柔知礼,还有一样,戚贵妃的位份,是妃嫔中最高的。秦美人糊涂,我是担心天下人势利,未免看轻七皇子,方想着抱给戚贵妃。丽妃,与戚贵妃同是陛下潜坻中的老人儿了。丽妃受母后教诲多年,又是母后的侄女,母后偏着她些,亦是人之常情。后宫中的女人,哪个不想要个儿子?陛下放心吧,后宫,有我瞧着呢。没人能亏待了七皇子。”
昭文帝自己答应的将七皇子给丽妃抚育,如今自然说不出别的话来。
说完七皇子的事,宋嘉言将一篇账本子递给昭文帝。
昭文帝简单的翻了翻,宋嘉言笑,“是义塾的账。”
“先时秦美人有心挑拨,怕是母后都受了她的蒙骗。”宋嘉言微微一笑,“我在外有处庄子,如今庄子出息的银两,正好供着义塾的运作。爹爹是在户部当过差的,每日的账,爹爹都要人细细做的。然后,叫他们每月都把账送到宫里。”
“我是想着,力所能及的时候,做些善事,也不枉陛下信我一场。”宋嘉言温声道,“三年的时间,于我是一笔银子的支出,于那些念书的孩子,或许生命从此就不一样了。陛下以仁德治天下,也是叫他们知晓陛下的恩德。”
“我想了许久,这事儿若是我打头儿,反是不美,倒是好叫母后应个名儿。”宋嘉言柔声道,“陛下侍母至孝,那妖道的事,朝臣们为何对方家死咬着不放?说到底,心里对母后多少是有些不恭敬的。如今,把义塾的事儿叫母后牵头儿,这美名就是母后的了。以后,天下人谈论起母后,少不得说一句慈恩天下。”
昭文帝实未料到宋嘉言说出这样的话,再想一想老娘的顾虑,昭文帝一叹,“皇后看着办吧。”
宋嘉言温温一笑,“既然陛下允了,我就去跟母后提一句。”
144晋江原创发表
方太后对于白赚美名儿的事,自然是来者不拒。
先时与儿子挑拨离间的话,方太后已然尽数忘了,占便宜没够的笑道,“如今,你舅舅在家里正赋闲着。哀家听说,承恩侯正管着义塾的事儿,倒不如,也叫你舅舅担个名儿。”东穆规矩,皇后母族封承恩侯,太后母族有承恩公之爵。
宋嘉言面色不变,笑盈盈地,“这又是谁跟母后说的糊涂话了。咱们女人家做些事,哪里还要朝廷大员跟着忙活?朝中御史巴巴儿的瞧着,我哪里敢叫承恩侯去管义塾的事儿,不然,落在御史口中又是一桩罪过。是这义塾花销颇大,我外头有几个庄子,就用庄子的出息来供应义塾。我庄子上的事儿,承恩侯管一管罢了。”
方太后只得罢了。
反正在方太后面前过了明路,宋嘉言就放开手去做了。有景惠长公主在宗室的号召力,义塾颇是筹集了一笔银两。宋嘉言账目磊落,每月都会公开义塾的捐资与花费账册,便是御史也说不出二话来。
宋嘉语听闻义塾的事,在慈宁宫请安时就问了,笑道,“若娘娘不嫌弃,臣妾也有些积蓄,既是做善事,臣妾只当是给八皇子积福。”
宋嘉言淡淡的笑道,“德妃有这心就好。”
“那一会儿臣妾差人将银子给娘娘送过去。”
“你们一年几百银子的脂粉钱,哪里用你们这个?有这份心就够了。”宋嘉言笑对方太后道,“我喜欢妃嫔们鲜艳明媚的,只要她们把陛下服侍好,别的很不必她们操心。”纵使募捐,也不是谁的银子都要的。
丽妃笑,“看皇后娘娘这话说的,咱们也是一番善意。”
宋嘉言笑意转淡,“我是自宫外嫁进来的,有些事啊,宫里宫外一个理儿。譬如我在家时,家中祖母施粥舍米的拿银子行善,断没有姨娘们跟在一处搀和的。”
丽妃脸上一僵,讨个无趣,不再说话。
“你们哪,少叫母后与我操些心,就是天大的孝敬了。”对方太后,她得委婉奉迎;若是对妃嫔亦要九曲回肠,她这皇后做的也忒没滋没味儿了些!
待宋嘉言回了凤仪宫打理事务,丽妃留在方太后这里奉承,不禁低声抱怨,“也忒狂了些。”
方太后道,“朱雀门嫁进来的中宫皇后,自然底气足。你把七皇子养育好了,这些酸话少说。”对付宋嘉言,她都觉着吃力,何况丽妃。若真给宋嘉言抓到把柄,秦美人就是前车之鉴。宋嘉言不出手是不出手,出手就是要命的凶悍。
说到七皇子,丽妃就是满面笑意,赞道,“再乖巧不过的孩子。”
再乖巧不过的孩子也有生病的时候,尤其七皇子不过三岁,懵懵懂懂开始记事的年纪,乍离了生母,哭闹亦是难免。
丽妃初时并未令报到凤仪宫,直至七皇子发起烧来,才着宫人来报。后宫规矩,妃嫔不可私自传太医,必要经皇后,方能宣太医进宫。
宋嘉言忙忙的令人去太医院传唤太医,一面问丽妃宫的宫人,“七皇子打什么时候不好的?都有什么症侯?”还亲自去瞧了七皇子一回。
待昭文帝来了凤仪宫,宋嘉言自然要说道一番,“丽妃想得也忒多了,七皇子几次哭闹,她只以为七皇子思念生母,不令人来报与我知道,小病险些耽搁成大病。唉,陛下有空去瞧瞧七皇子,我看孩子都瘦了。”
“皇后多辛劳些吧。”要说与丽妃,许多年相处,猫狗都有了感情,何况一个活生生的曾为自己诞育子嗣的女人。何况,还有承恩公府的关系在,总要留些情面方好。
宋嘉言温声道,“本就是我分内之责。这后宫,有我在,陛下不必担心。只是皇子皇女的事不比寻常,断没有不叫陛下知道的理。陛下来了,我便跟陛下念叨一二。”
昭文帝微微点头,“后宫交到你手上,朕放心。”关键,宋嘉言的品性,昭文帝信得过。
宋嘉言一笑,“看陛下,似有心事的样子。”
昭文帝笑,“朕每次来凤仪宫,你都是神采熠熠。”
“凡事尽力就是了。”宋嘉言柔声道,“我看到儿子女儿,心里就高兴的很。再难的事,也就不以为难了。”
“我正有事要跟陛下商议。”昭文帝既然不想说,宋嘉言也并不刨根问底,一笑说起自己的事来,“是这样,李睿出海,想走的远些,或许会去更远方的国度。他这样远洋出海,若是以商人的身份,未免有些可惜了。我想着,不如叫李睿在鸿胪寺应个名儿,给他个虚职,若是有幸去了他国别方,也叫他处国家知晓咱们东穆国的威风。”
昭文帝沉吟半晌,问宋嘉言,“海上风险颇大。”
宋嘉言道,“做什么事没风险呢?人这一辈子,若我是个男人,也愿意去远方闯荡一二的。李睿跟了我多年,他的才干我还是知晓的。海上虽是多风险,想当初汉武之时张骞出使西域,亦不过一行马队而已。若无远见卓识之辈,焉有汉武盛世?”
昭文帝赞许一笑,“要朕说,朕的皇后便是远见卓识之人。”船队是宋嘉言的,人手也是宋嘉言的,有了荣誉,却是属于国家的。在占便宜永远不嫌多这方面,昭文帝方太后母子完全如出一辙。
宋嘉言笑吟吟的瞟昭文帝一眼,笑,“跟陛下做夫妻,美貌又不似别人出众,若智慧再有所欠缺,就当有人怀疑陛下的眼光了。”
昭文帝哈哈大笑,揽住宋嘉言的肩头,眼中满是笑意闪烁,“谁说的?在朕心里,没人及得上你。”若说美人儿,肥环瘦燕,昭文帝不知见了多少。倒是宋嘉言这样的女人,是昭文帝平生仅见。
宋嘉言的胆量、气魄、胸怀,样样与闺中女子大不同,昭文帝喜欢来凤仪宫,自然不是为了宋嘉言的容貌。他喜欢凤仪宫,是因为他说的话,宋嘉言能听得懂。宋嘉言非但听得懂,却从不借此谋利,光明磊落,更胜君子。
两人说笑了一时,昭文帝便与宋嘉言说了些朝中之事,“近年来,东穆与北凉的贸易额在增大,就是西蛮,亦常在北凉购买咱们天朝的东西。”
宋嘉言一想便知,“我听说,西蛮多是以草原为主,西蛮人擅牧马放羊,对于耕种并不精通。他们的生活物什,就是一口铁锅都是从咱们东穆换回去的。”自四皇子谋逆未成逃到西蛮,西蛮与东穆的关系就微妙起来,最直接的表现是,东穆国物资丰富,对西蛮形成了贸易封锁。不必喊打喊杀,只要啥都不卖给他们,就够西蛮人喝一壶的。
不过,西蛮人不傻,东穆国不卖东西,他们可以与临国友邦北凉买。北凉与东穆素有贸易往来,更有西蛮商人,直接去北凉与东穆人交易。
四皇子谋逆之耻,昭文帝从未有一时忘记。
宋嘉言思量一时,道,“我倒是有个法子,不知好是不好?”
昭文帝没说话,宋嘉言道,“以往我的铺子也做过西蛮、北凉的生意,不瞒陛下,初时为了得到更廉价的货品,李睿他们曾直接去西蛮、北凉境内交易。我一家如此,想来别的做边境贸易的商家也是如此。若是想禁边境贸易,那些赖以活口的商人怕是失了生路。若依我的浅见,边境贸易之事,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
望着昭文帝,宋嘉言道,“不如化零为整。”
“化零为整?这又怎么说。”
“与其叫这些散碎商人去贸易,不如在国中选忠心可靠的大商家,由几家大商家专门进行边境贸易。”宋嘉言道,“这样,一来可以控制贸易规模。二则,税收上肯定也便宜些。三则,北凉那边的东西控制好了,纵使西蛮向北凉购买货品。北凉总要先顾自己,自己吃剩下的,卖一些给西蛮。若是北凉自己都不充裕,他拿什么去卖给西蛮人呢?”
昭文帝笑,“边境的税,有限的很。许多大臣倾向于禁止与北凉贸易。”
“这是两码事。别的我不清楚,不过,边境买卖的事我是知道的,我初时不过一处小铺子,每年也要往朝廷交上千银子的税。何况那些大商家?”宋嘉言柔声道,“要我说,这税怎么也不会太少。”只是点昭文帝一句,具体的话宋嘉言并未多说。
“至于边境贸易,哪怕税赋再少,也不该取缔。北凉如今西蛮、东穆两面讨好,若是禁了与北凉贸易,可不就是将北凉推到了西蛮那边儿去。”
昭文帝赞叹,“不想嘉言还有这样的眼光。”
宋嘉言笑谦道,“这算什么眼光?国家大事复杂许多,我只是拿着寻常人家的事儿往上套罢了。一国有如一家,东穆、西蛮、北凉,这就好比三户相邻人家儿。东邻西邻关系僵,北邻正借此得利,这里头具体的事啊,陛下还是听大臣们细细参详。我这些许小见识,难登大雅之堂。”
145晋江原创发表
在许多方面,昭文帝算不得贤明。但,在做皇帝方面,昭文帝还是非常合格的,首要的表现是,昭文帝是个善于纳谏且有心胸的人。
因此,宋嘉言得以在凤仪宫见李睿一面。
二十五岁的李睿有着惊人的俊美。
其实,有吴家兄弟珠玉在前,容貌上,李睿也要退一舍之地。但,开阔的眼界与经久的风波在这个男人身上沉淀出一种淡然醇永的味道,让盛年的李睿有一种夺目之辉。
宋嘉言令宫人将皇子、公主抱出来给李睿看,李睿笑,“皇子像娘娘。”小小婴儿,已经有一双沉静的眼睛。相比于活泼好动的妹妹,的确更肖似母亲。
尽管坐上了皇后之位,但,宋嘉言从来算不得一个纯粹的古人,道,“出生就有注定的道路要走,真不知是不是福气。”
皇位之位,从来不是结束,而是漫长战争的开始,李睿笑,“每个人的命运,或者早就是注定好的。只是,有些人的命运,一望既知。有些人辗转于注定的命运而已。”
宋嘉言浅笑,“或许吧。”她感叹一声,“三军可夺其帅,君子不可夺其志。我见过的人,唯你而已。”依宋嘉言的身份,日后给李睿一个前程,轻而易举。在宋嘉言入主凤仪宫后,李睿依旧要海上远行。若不是宋嘉言执意给李睿一个鸿胪寺的职衔,李睿所行,依旧是商贾事的名头儿。想到初见面时,李睿所言,宋嘉言难免感叹。
李睿心下忧虑,意有所指,笑,“娘娘所见的李睿,是刻意在娘娘面前表现出最优秀一方面的李睿。娘娘所没能看到的,也有许多卑鄙难堪之处。只是,小臣担心娘娘嫌弃,不敢表露罢了。”他这一走,真正能为宋嘉言打算的,就只有宋荣了。
这点心胸,宋嘉言还是有的。闻言,宋嘉言只一笑,“我们又不是打算做圣人的,能做好人时,努力做个好人;当做不了好人时,努力不要太坏也就是了。好与坏,是别人的评价。我们活着,最终还是我们自己活着,这人生,别人替不得半点儿。酸甜苦辣,也只是我们自己。若是在乎别人的嘴,我早活不到现在了。”李睿当然不是纯洁无瑕的,不必说先时经商,便是自她有孕,留在帝都这两年,永寿道长的时,她虽然不清楚,但,总要有人下手设计的。李睿不是好人,但,只要对她好,就足够了。
她是不会让自己的人吃亏的,李睿出海行商,她便给他鸿胪寺官员的身份;将来,李睿想入仕,她一样会重用李睿,给他相应的地位。
不要说什么“一视同仁”的鬼话,她艰难时,那些希冀被“一视同仁”的家伙们,并没有帮过她一分半毫。
“小臣一走,归期不定,唯愿娘娘平安康泰,如意顺遂。”在凤仪宫,能说的话毕竟不多。
宋嘉言微微点头,“你也珍重。”
李睿行过大礼后,就告退了。
端睿公主是在凤仪宫外遇到李睿的,李睿侧身垂首微避,端睿公主带着宫人过去,待李睿行远后,端睿公主问身畔宫人,“这是谁?”五品官员的服饰,却又不是太医。等闲官员,岂可轻近后宫?
宫人恭身禀道,“看着似是从凤仪宫出来的,至于这位大人的身份,奴婢并不知晓。”自从秦淑妃因私窃凤仪宫被降为秦美人后,整个后宫的妃嫔宫人都战战兢兢、谨守本份,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打探凤仪宫。
端睿公主并未再多问,到凤仪宫向宋嘉言请安。
宋嘉言请端睿公主坐了,方笑道,“早前两天就听戚贵妃念叨公主了,先时回门,只一个闹腾,怕没空好生与你母妃说说话儿。公主回来,若方便,住上几日,陪一陪你母妃。”
端睿公主笑,“母后不说,我也要厚着脸皮开口留宿的。公主府事务不多,乍一离了宫,真有些想念。”
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如端睿公主,出身性情、脾气秉性,没有一样不好。贵族子弟,尚端睿公主,也是命中福祉。但,端睿公主就是太清醒太明白太聪明,她清楚的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驸马……戚驸马,宋嘉言见过,并不是说不好,可是,配端睿公主,就有些平庸了。
戚家是合适的人家,戚驸马是合适的人,却不一定很合端睿公主的心意。
而真正杰出的贵族子弟,与尚主的荣耀比起来,大约还是更愿意出仕为官的吧。
自古英雄爱美人,出色的女人,难道会希冀一个平庸的男人?
只是,世间事,世间事……
宋嘉言细心的问起端睿公主婚后的生活,按东穆规矩,驸马自有府第,若是两人感情好,住在公主府也无不可。至于传说中公主行房需宣召驸马之事,完全是子虚乌有,早在几百年前就废除了。
端睿公主自然事事妥当,不用说端睿公主的为人性情,便只凭端睿公主的身份,戚公府也不敢得罪于她。就是公主府的下人奴婢,端睿公主也压得住。
端睿公主笑,“母后放心,戚公府是懂礼人家儿,驸马亦是个懂礼的人。”驸马并不是多么出色的人,但,对她足够好,这就够了。
“这样看来,陛下的眼光很是不错。”端睿公主样样好,昭文帝自然高兴。就是宋嘉言,也希望端睿公主能如意顺遂,笑,“公主顺遂,太后娘娘、陛下、我、戚贵妃便都可放心了。”
“母后放心吧,我很好。”端睿公主转而说起别的事,“先时忙着大婚,我也不知道,昨儿我见了景惠姑姑,才知道了母后义塾的事。”
“我与母后有些像,向来不喜烧香拜佛,也不信那些佛道之流。”永寿道长之事,方太后都跌个大跟头。端睿公主更加笃信将宝押在宋嘉言身是没差的,她笑道,“如今我成了亲,与先时未嫁又不一样。既是做善事,母后不要推却我这番心意才好。”
宋嘉言笑,“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推辞?倒是有一样公主说的是,先时你未大婚,这样的事,不好叫你们操劳。你如今是大人了,我也不与你客气,以后怕是还要有事要劳烦你。”有共同的利益,自然是共同的朋友。皇后的身份给了宋嘉言很大的方便,何况,宋嘉言从来不是吃独食的性子。
端睿公主愉快极了,笑道,“母后只管吩咐,我十分愿意。”
宋嘉言笑着起身,“反正你是要在宫里住几日的,陪我说了半晌的话,怕是太后也盼着你的,我与你一道去慈宁宫。那些琐碎之事,待明日再说不迟,就是戚贵妃,闻了信儿,也是盼着你的。”
端睿公主上前扶住宋嘉言的手,两人一并去了慈宁宫。
方太后正与丽妃瞧着七皇子背书,见了端睿公主自然欢喜,连连招手,满脸的笑意,“过来听听小七背书,这样的机伶,与皇帝少时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见宋嘉言与端睿公主请安,方太后笑着摇摇手,“免礼。”
丽妃等见过宋嘉言,就听方太后问,“早等着端睿呢,怎么这晌才进宫?”
宋嘉言笑,“是我嘴碎,多问了公主几句,耽搁了些功夫。”
端睿公主这般聪明的人,怎会叫宋嘉言担不是,笑道,“也是孙女儿,住宫里时不觉什么,乍一嫁到宫外,虽自己有了府坻,还是想念宫里的很。见着母后,嘴就停不下来,很是聒噪了母后一番。”
方太后没再说什么,笑道,“既然想宫里,多住几天。今天中午陪我用饭。”
宋嘉言笑道,“那媳妇沾端睿的光,也厚着脸皮在母后这里蹭饭了。”
方太后对着宋嘉言亲昵一笑,“你便是要走,我也不让的。”
“母后慈悲。”宋嘉言笑道,“母后容我再做个人情,索性宣了戚贵妃过来,她再没有不惦记端睿的。再者,八皇子、九皇子、五公主年纪尚小,就不要折腾她们了。六皇子、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他们兄妹年纪大些,都宣了来,咱们一道陪母后用膳。就是陛下,着内侍官去问一声,我打包票,陛下定会过来的。”
方太后点头,“就这么办吧。”又对丽妃道,“赶得早不如赶的巧,七皇子四岁了,也懂事了,一并留下吧。”
丽妃连忙谢恩。
端睿公主是爱女,方太后是亲老娘,宋嘉言是皇后,这三位的面子,昭文帝总要照顾到,何况,看到这么些皇子公主,儿女满堂的,昭文帝心里高兴。何况,宋嘉言在,调度的样样周全,就是方太后与皇子、公主爱吃的东西,宋嘉言都能说上一两样,嫡母做到这个程度,昭文帝再没有不满意的。
用过午膳,又陪着方太后说了会儿话,打发小皇子、小公主们各回各宫,端睿公主去了戚贵妃的长福宫,昭文帝同宋嘉言回了凤仪宫。
宋嘉言与昭文帝说了与李睿相见的事,笑叹,“那时我还小,爹爹让我学着打理先母留下的铺子。我一心想请个能干的人做大掌柜,就遇到了李睿毛遂自荐。他当时说志在行商,我只以为是笑言,或是家中境况窘迫,不得已为之。不想,到如今,他依旧不改志向,倒叫人敬佩。”
昭文帝一笑,携宋嘉言坐于榻上,“一个商人,倒叫朕的皇后都佩服?”
宋嘉言自宫人手中接过温热正好的茶水递给昭文帝,笑道,“自从我跟了陛下,飞上枝头做了凤凰,陛下可知多少人找着门路的来巴结我,想从我这里谋得好处。李睿这身官衣,是我想借着他出海为陛下做些事,将来他一无所成的回来,自然要还给陛下的。”
“不至于此。”昭文帝笑,“他也算出身书香,不想志向倒是经商?”
“李翰林便是放旷之人,这也算有其父必有其子。”宋嘉言柔声道,“我再想不到会嫁给陛下,原本,我只以为会嫁个平凡的男人,将来儿女,其实,也愿他们能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世间可做的事太多了。做官虽显耀,却不一定只有为官一途,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做官。”
“嘉言希望小九成为什么样的人?”
宋嘉言轻叹,“我希望他能快活,但,首先,他得有一条能活下去的路。”
“陛下何必如此问我。”宋嘉言望向昭文帝,温声道,“他是皇后嫡子,国家大事我并不懂。只是,若陛下有别的打算,请陛下赐我与九皇子以死药吧。”
146晋江原创发表
要说昭文帝是无心之问,就太虚伪了。
不过,昭文帝也未料到宋嘉言会说出这样的话。
宋嘉言直接把“死药”什么的都说出来了,昭文帝道,“嘉言想的太多了,不至于此。”
宋嘉言浅浅一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道,“还有件事要跟陛下说。今天端睿进宫,成亲与未婚时又不同,先时在宫里,成日相见不觉什么。她这乍一出嫁,不要说戚贵妃,就是我也觉着记挂。刚刚我问过她了,她府里没什么事,我想多留她住几日。今晚,陛下不要翻别宫的牌子,就去戚贵妃宫里,好生陪陪她们母女。”
纵使宋嘉言不说,昭文帝亦有此意。不过,宋嘉言说出来,自然是为端睿与戚贵妃考虑,昭文帝笑,“你虑的周全,就这样吧。”
昭文帝很喜欢一对龙凤胎儿女,他当然更看重皇子,不过,公主更得昭文帝的欢心。说到女儿,宋嘉言都是无语,小小年纪,无师自通的一张甜嘴,谄媚的很。如同现在,五公主一身大红镶白色狐狸毛边儿的毛毛衣裳,眉心点了个红点儿,圆圆滚滚跟年画儿似的坐在昭文帝膝上,小胖手儿摸着父亲的脸,甜言蜜语不要钱似的往外倒,“父皇,我好想你啊。从早上起床就想,一直想到现在。”本就是童言稚语的年纪,小女孩儿生的眉目如画,忽闪着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一本正经的说出来的话,格外的讨人喜欢。
昭文帝的人生中充斥着各种润物细无声的高级马屁,却给小女儿的白痴话哄的喜笑颜开。昭文帝笑,“这不是来看你了么。”
五公主歪着小脑袋,说,“我等了父皇一整天啊。”说着,还小大人似的叹气,“可等死我了啊。”
昭文帝哈哈大笑,“那以后父皇早些来。”
五公主认真的点头,“说定了啊。”
宋嘉言一只耳朵听着女儿跟昭文帝鬼扯,一面瞧着儿子慢吞吞的学走路,五公主还落井下石,伸着小胖脖子瞧两眼,吐槽,“还是哥哥呢,笨蛋,路都不会走。”
九皇子晃悠悠的迈了两步,歪着脑袋看妹妹。宋嘉言掖揄女儿,“就你聪明。”
五公主腆不知耻地挺一挺小胖胸脯,“那是当然的啊。”
昭文帝笑,“五儿走路说话都比小九儿学的快。”
听到父亲夸她,五公主更是得意的恨不能把个脑袋撅到天上去。宋嘉言无语,这种傻大姐儿的脾气,真不知道像谁了。
九皇子摇摇摆摆的走到母亲面前,扯扯母亲的衣摆,宋嘉言抱他到怀里,笑,“男孩儿小时候多不如女孩儿学的快,五儿这样的也少见,话痨,睡觉都嘟嘟囔囔的满嘴的梦话。”
昭文帝不以为然,笑,“五儿聪明的很,这么小的孩子,鲜少有像五儿这样伶俐的。”
宋嘉言笑叹,“五儿自来莽撞,学走路时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小九儿走路,没摔过一个跤,每一步都迈的稳。”公主较寻常孩子是显着聪明,走路说话都学的很快,关键,人家泼辣,纵使有宫人不错眼瞧着,学走路时摔个鼻青脸肿的不是一两回,也不怎么哭。不怕摔,走路自然学的快。何况,公主天生是个爱说话的,叽叽喳喳个没完,故而话也说的溜当。
相对的,同是龙凤胎,还是哥哥的九皇子,就显得笨了些。
五公主养在宋嘉言身边,十个月就会说话了。九皇子现在还只会简单的几个词,走路也是跌跌撞撞的刚学。
两人念叨了一回儿女经,小家伙们吃辅食的时间就到了。五公主活像八辈子没吃过东西似的,吃的欢腾无比。九皇子则斯文的很,慢吞吞的由宫人喂食。
宋嘉言跟昭文帝商量,“陛下觉着,五儿是不是太胖了?”尤其如今初春,尚不敢给孩子减衣裳,五公主混似毛球。
昭文帝道,“胖什么,这叫有福气。”说着,昭文帝忽而一笑,打趣道,“你小时候,也不比五儿瘦多少。”
“陛下可真是的……”宋嘉言忽然袖子半遮面,做个羞样儿,嗔道,“陛下不会彼时就觊觎人家的美貌吧?”
昭文帝哈哈大笑,揽住宋嘉言的肩,在她耳际低语几句,宋嘉言笑着轻捶他几下子,昭文帝更是得意。
宋嘉言与昭文帝感情一直不错。
不过,也只是不错。
宋嘉言本身也不是靠姿色引昭文帝入縠的,昭文帝敬重宋嘉言,一是宋嘉言有这种心胸品行,二则,中宫皇后,自然不能等同妃嫔对待。
于是,当流言纷来时,昭文帝纵使难掩心下不悦,还是愿意相信宋嘉言。
方太后早忍不住与儿子念叨了,“她是有些才干,做出的事情也体面,皇帝喜欢她。中宫皇后,体面自然非妃嫔可比。只是,你别嫌哀家说话难听,外头有比这难听一千倍的。那李家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是瑞和郡主的孙子,就因为是庶子所出的孙子,瑞和郡主操的心就不必提了。管不是,不管更不是。好端端的说了蜀王的重孙女给那李家小子,莫不是宗室贵女还委屈到他?不说一声就出海去了。皇后又是官又是职的给他讨了来,谁不知道他与皇后亲近?二十好几不说成家,到底因着什么?皇帝还叫他进宫给皇后请安,你这皇帝做的,也忒大度的过了头儿!”
“且不必说皇家,就是寻常人家儿,也没有当家主母这样大方的与个青年男子见面的!”方太后叹,“她是怎么进的宫?皇帝比哀家清楚。先时荒山野岭的住着,哀家听说就把几个男人使唤的团团转。若没一二手腕儿,寻常女子哪有这样的本领?”
“就是承恩侯,都说他千好万好,自己闺女,纵使跟方家不和,也该接到家里去养着。承恩侯倒好,就这么把个大闺女放在深山老林的住着,也是稀奇。”方太后难掩厌恶之色,道,“果不其然,后来皇帝可不是跟得了失心疯似的要娶她入宫。若别的事倒还罢了,难道哀家愿意去传儿媳妇的闲话?此事非同小可。九皇子,可是嫡子!哪怕捕风捉影,皇帝也要查上一查,不然,哀家这心里,实在难安!”
昭文帝沉声道,“断没有的事!母后想多了!”
“关系到江山社稷,皇帝还是谨慎为好!”
“绝不可能!”昭文帝脸沉如水,冷声道,“皇后的品性,朕信的过!”宋嘉言不只是皇后,她还是皇子、公主的生母,昭文帝但凡露出半分犹豫,母子三人性命难保!
方太后虽有私心,也不好死求白赖的往儿子头上安绿帽子,叹口气,不说话了。
宋嘉言素来耳聪目明,流言这东西,本就是让人知道的,方太后都闻了风声,宋嘉言没理由不知道。
她并不是装聋作哑的性子,对昭文帝道,“这要如何证明清白,陛下给我想个法子?或是陛下迟疑五儿、小九的血脉,不妨滴血验亲。”
昭文帝叹口气,“朕信你。”他相信宋嘉言的贞洁,但,流言满天,并不是让人愉快的事。
宋嘉言低语,“真不知何时才得以清静太平。”
昭文帝拍拍宋嘉言的手,宋嘉言眼圈儿一红,别开脸,掉下泪来。
得此良机,方太后怎肯轻易放过,待宋嘉言带着妃嫔们请安时意有所指道,“你们都是皇帝的女人,宫里就是你们的家,宫外那些事,该忘的就都忘了吧。如今每月允许椒房请安,已是皇帝宽仁,人啊,惜福方有后福。”
宋嘉言笑吟吟地接过话头儿,继续训示,“母后所说的话,就是我想说的话。你们(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