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部分阅读
位份有高低,出身也不同,有公门侯府的千金,亦有平民百姓家的小姐,有一点儿需要谨记,宫里啊,是讲究规矩的地方。如你们,别的道理不懂,三从四德是学过的。守着宫规守着本分,纵无大功,亦无大过,平平安安,就是福气。”
太后皇后两番训话,妃嫔们起身行了两次礼,娇声应下。
方太后原是为了给宋嘉言难堪,不想宋嘉言偌厚脸皮,非但装作不懂,还借题发挥,当下一噎,脸色就有些不大好看。宋嘉言关切的问,“母后昨夜歇的可好?”
方太后一扶额角,“不知怎地,大半宿的没睡着。”
“不如宣御医来问问。”
方太后叹口气,“也好。”
御医是治不了方太后的病的。
方太后的手段很老套,先时借道士的嘴,如今又借钦天监的嘴,说是星宿不利,忌属兔的人。宋嘉言正属兔,方太后一脸坚决,道,“怎可因我一时不适就委屈皇后,叫那些属兔的宫人内侍移出去避讳两个月也就够了。哀家的身子并不要紧,皇帝不必担心。”
宋嘉言心知肚明,道,“只要母后凤体安康,不要说出宫避讳,就是我的一条命,也没什么不能舍去的。”
“母后歇着吧,我这就准备移宫之事。”宋嘉言起身,正色望向昭文帝,道,“我出去,是我的孝心。我身为皇后,盼着太后娘娘平安康泰。我有条件,我要带着九皇子与五公主一道出宫!”
昭文帝一时犹豫,方太后已叹,“委屈皇后了。”竟是允了。
宋嘉言微微点头,“还有一个条件,我不去什么天祈寺。陛下与太后娘娘信得过我,我去老梅庵!”
“我是出宫为太后娘娘祈福,为太后娘娘,我出宫。我身为皇后,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住所!我明明白白的告诉陛下与太后娘娘,别的地方,我信不过!”
方太后脸色难看至极,道,“莫非皇后还信不过哀家与皇帝!”
宋嘉言一字一句,“信不过!”
方太后的肺险些叫宋嘉言给顶出来,冷脸道,“那皇后何必出宫,哀家也担不起逼迫皇后出宫的罪名。”
“我是为了陛下。”宋嘉言道,“陛下是一国之君,不是成日耽搁于后宫婆媳之争的男人。太后娘娘可知陛下为逼宫之耻有多少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时至今日,这里只我们三人。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陛下是我的丈夫,是我儿女的父亲,我心疼丈夫。太后娘娘一个星宿不利,我不出去,太后娘娘一直凤体违和,陛下国之大事尚且忙不过来,又要侍疾,又要两头照顾,何苦来?”宋嘉言淡淡道,“我也累了。”
“我愿意出宫,太后也要给我们母子女三人一条活路。”宋嘉言说完就走了。
方太后对儿子泣道,“皇后如此心疑哀家,不过皇帝在一日,哀家活一日罢了。”
昭文帝温声劝慰,“母后多心了,皇后不是这样的人。”
“母后且歇着,儿子去凤仪宫看看。”
昭文帝匆匆离去,方太后多少抱怨尚未出口,望着空空的宫室,方太后心中竟是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她以为宋嘉言定是死都不肯出去的,不知准备了多少后招来招呼宋嘉言,结果,宋嘉言应的这样痛快,方太后去并没有想像中酣畅淋漓的胜利感。
147晋江原创发表
昭文帝匆匆赶到凤仪宫。
“嘉言,事情还未到此地步。”昭文帝如此劝宋嘉言,“太后年纪大了,老人家,难免脾气古怪。”
宋嘉言反问,“陛下觉着太后是脾气古怪么?”
“我听说,先时五皇子尚在时,太后与太子殿下关系平平。如今五皇子因故过身,丽妃抚育七皇子,太后赞七皇子似陛下少时。”宋嘉言一叹,“这也是人之常情,有些人,天生有这种权利欲。昔日汉景帝之母窦太后还曾妄图兄位弟及,所为,亦不过权势也。”
“太后喜欢与方家亲近的皇子,太正常了。”宋嘉言道,“我与方家有隙,娘家不显,太后这样一桩桩的事做出来,所谋者,无非陛□后之位罢了。”
方太后这点小心思被宋嘉言赤\裸裸的点出来,饶是昭文帝心知肚明,脸上也有些挂不住,道,“你想的太多了。”
“陛下一清二楚。”宋嘉言揉揉眉心,眼中露出一丝倦意,“陛下不必劝我,也不必留我。我已经想好了,再这样下去,不是长法。做婆婆的想拿捏儿媳妇,太容易了。先时永寿道长之事,我有没有忍,有没有让,太后依旧如此。太后是陛下的母亲,陛下以孝治天下,怎能忤逆太后呢?陛下顾念我们夫妻之情,让儿女伴在我身边,我就满足了。”
昭文帝道,“朕是担心你们。现在流言纷纷,你乍一出宫,若有意外,朕不能不防。”
宋嘉言眼睛微湿,叹道,“有陛下这句话,我也没白跟陛下一场。”
宋荣去老梅庵探望宋嘉言,如今宋嘉言在宫外,别的不说,起码见见娘家人再方便不过。
宋荣道,“太后娘娘需要一个教训。”简直欺人太甚,当他宋某人是死的不成。
宋嘉言道,“他们兄妹年纪尚小,倒是不急。”
“先拔掉她的爪子,以后也能少些是非。”宋荣道。
宋嘉言想了想,“太后是陛下生母,若言及太后不是,陛下定会恼怒。”
宋荣道,“找一个可说、敢说之人。”
宋嘉言没有说话,宋荣温声道,“那些妄图在娘娘身上获取好处的人,会愿意为娘娘所用的。”
“爹爹是说……”
“景惠长公主。”宋荣低声道,“我来为娘娘安排。”
景惠长公主直接上书,言及,“皇后一国之母,陛下之妻,身份尊贵,无人能及,岂可听信一术士小人之言便可令皇后离宫?去岁,太后娘娘听信妖道之言,置嫡皇子于险境,今又以星象之故驱皇后于宫外。所言所行,令臣不解!”
景惠长公主一封上书,让皇后出宫为太后祈福之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这话,也只有景惠长公主能说,也只有景惠长公主敢说了!
方太后气个头晕脑胀,憋着想给景惠长公主个难看,景惠长公主偏不进宫了,她去老梅庵给宋嘉言请安了。景惠长公主叹道,“如今皇子皇女尚小,娘娘在这里,倒也安生。”
宋嘉言笑,“委屈皇姐为我出头儿。”
景惠长公主将手一摆,无所畏,“不算什么,我本也与慈宁宫不和。”
“只是,娘娘心里也要有数。可惜娘娘这一年多的心血,宫权又回到了慈宁宫手里。”景惠长公主都替宋嘉言感到惋惜。
“皇姐放心,我能出来,便能再回去。”景惠长公主肯公然上书,得罪慈宁宫,便是将宝押在她的身上。很早之前,她就不再是她了。
景惠长公主正色道,“娘娘但有吩咐,不必客气,这也不是客气的时候。”
宋嘉言点头,“我明白。”
有景惠长公主一本奏章打开局面,朝中大臣们也不再客气,毕竟有永寿道长之事在前,虽然事情都推在方家身上,但,毕竟是方太后借永寿道长的嘴抱养过嫡皇子。甭管宋嘉言怎样费尽波折进的宫,嫡皇子就是嫡皇子。
你一个老太婆,管你是信佛还是信道,可是,你信妖道这就不对了。
非但信错了人,你还置嫡皇子于险地。你还真以为嫡皇子是你家的啊!错了!嫡皇子是国之根本,这属于国家的财富!
大臣们不好直接说方太后的不是,顶多说一句“太后娘娘笃信非人”,不过,方家明晃晃的摆在朝中。哪家没点儿见不得人的事,方太后的三个兄弟连带家中子孙,被御史台参个遍。
对于方太后逼迫宋嘉言离宫之事,昭文帝也不是多痛快,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接了方家的案子详查。方太后开口求情,哭天抹泪一番,叹道,“哀家知晓,皇帝是因皇后之事怨着哀家呢。”
昭文帝温声道,“母后想的多了。方家实在不争气,连带母后的名声,也被他们连累了。母后慈恩天下,朕一想到他们拖累了母后,就很替母后伤心。若非方家举荐妖道,何至于如今天下人都误会了母后呢?”
昭文帝一提永寿道长,方太后终于闭嘴了。
当然,方太后也不是没有还击之力,小郡主在慈宁宫请安时,笑对方太后道,“皇祖母莫担心,身正不怕影斜,只要三司公正,定能还舅祖家一个清白。只是,就怕三司被有心人利用,非但舅祖家清白被污,就是皇祖母……”将话一顿,小郡主忧愁的叹了口气。
方太后敏锐的问,“这话在理,你是听到了什么不成?”
小郡主脸上露出一抹犹豫,方太后道,“好孩子,哀家是你的亲祖母,我知你是真心孝敬我,才来与我说这些的。”
小郡主本就是为此而来,就算拿捏,也不过是叫方太后知她的好处罢了。小郡主轻声道,“孙女并不常出门,也听说大理寺卿是宋家的姻亲。承恩侯弟弟家的长子娶的就是大理寺卿弟弟家的嫡女。”
方太后以此问昭文帝,“哀家倒不是怀疑什么,只是,大理寺卿既与宋家有关联,很该避嫌。”
昭文帝讶然,“这有什么好避嫌的?又不是宋家状告方家。”
方太后幽幽道,“当时皇后离宫时对哀家的误会,难道皇帝忘了吗?”
昭文帝不以为然,笑道,“母后多心了,皇后不是这样的人。”
甭管方太后如何说,昭文帝也没令大理寺卿去避嫌,还对方太后道,“待母后放下对嘉言的芥蒂,朕便接她回宫。这几日未见五儿和小九儿,朕怪想他们的。”
方太后对儿子有几分了解,道,“白龙鱼服的,皇帝万乘之尊,少出宫的好。若因着去探望皇后被逆党有了可乘之机,皇后也会心下难安。”
昭文帝笑,“皇后为母后祈福而离宫,有功之人。朕去瞧自己的皇后,哪里还用微服私行?光明正大的很。”
方太后心下别扭,又不知该如何阻了儿子去西山,一想到儿子要去山上看宋嘉言,连饭都吃着不香了。
宫里老娘病体未愈,昭文帝浩浩荡荡的出宫看老婆孩子了。
宋嘉言笑着将昭文帝迎进屋内,又吩咐宫人将孩子们找回来,宋嘉言笑,“我也不知道陛下过来,五儿和小九儿出去玩儿了。”
昭文帝笑问,“若叫人来通传,朕担心你又不得安生,索性直接来了。他们去哪儿了?”
“梁嬷嬷带他们去看庵里的菜地了。”
昭文帝打量着宋嘉言住的屋子,叹道,“委屈你了。”
“姑母本是要将自己的院子让给我住,姑母是修行之人,我本就扰了她老人家的清净,哪好再叫老人家移动。而且,我在这院里住惯了。”宋嘉言握着昭文帝的手,到院中指了吐绿的花枝给昭文帝看,“以往我就是住在这院里,这些花都是我从山上移栽过来的。初时不得其法,栽了几回才种活,没想到如今还在。”
昭文帝一笑,也不再提老梅庵的事,指着一处空地道,“这一块地翻新了,嘉言准备种什么?”
“五儿今天去瞧庵里的菜地,那个话痨事儿包,定要嚷嚷着自己种的。”宋嘉言笑,“这块留出来哄她完儿。”
昭文帝哈哈一笑,愈发想念一双儿女。
五儿是个特会煽情的家伙,回来后,先是跑过去抱着父亲的腿一通嚎哭,小孩子声音的穿透力,不提也罢。宋嘉言直接两团棉花塞住耳朵,九皇子也伸出小手跟母亲要棉花堵耳朵。
五儿先一顿嚎,再抽咽着抹眼泪,委委屈屈的小模样就不必提了,说,“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父皇了呢。”
宋嘉言道,“不是跟你说了过几日你父皇就来看咱们了,你又说这样的话。”
五儿眨巴眨巴水润润的大眼睛,粉儿有理的说,“谁知道母亲是不是在哄我啊!”
宋嘉言给她噎死。
九皇子掏下耳朵里的棉球,慢吞吞的喊了声“父皇”,就没话了。
昭文帝多是听着五儿说着天真逗趣的话,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模仿大人的时候,午间用饭时,五儿还会指着自己最喜欢的鱼圆对侍女说,“把这个给父皇吃。”把个昭文帝感动的够呛。
吃过饭又说了会儿话,宋嘉言便打发宫人带着两个孩子午睡去了,五儿还不想去,生怕一会儿昭文帝会走。
昭文帝笑,“不如你跟朕回宫住几日?”他是真喜欢这个女儿。
五儿摇摇小脑袋,奶声奶气地说,“父皇在宫里有很多人陪,我要是跟父皇去了,母亲身边就一个小九,他又很笨,不会说话,母亲多可怜哪。”
九皇子白妹妹一眼,“就你聪明,话痨。”
五儿小小年纪,已分好坏,她最讨厌别人说她话痨了。宋嘉言说她话痨,五儿心下都不大乐意,何况小九儿。五儿气的一搡小九,撅着嘴巴腆着肚子,还伸出胖胖手指戳小九的鼻子尖儿,挑衅地,“你再说!看我不揍死你!”
九皇子张嘴就咬了五儿的胖手指一下子,五儿哇哇叫痛,忙夺手回来,接着就给九皇子先下手为强的扑倒在地。
若不是宋嘉言眼疾手快的把两人分开来,说不得就得打上一架。昭文帝训斥九皇子,“你是做哥哥的,得让着妹妹。”
九皇子不服,依旧是那幅慢吞吞的模样,板着小脸儿,“她胖的跟球一样,不先下手,哪里打得过!”
守着两个“成精”的孩子,宋嘉言的生活没有半分寂寞。
倒是昭文帝走的时候有些难舍,无他,宋嘉言递给昭文帝一份奏章,柔声道,“我虽在山上,也不是聋子瞎子。景惠皇妹来过几趟,她就是这个脾气,我说了她几句。朝中御史明着不敢说太后娘娘的不是,肚子里难免有些不敬。我是来给太后娘娘祈福,以祈太后娘娘凤体安康,并不是太后逼我出宫。方家的事自有三司来办,我不喜方家,与太后无碍。哪怕太后对我颇有微辞,我也不愿看陛下为难。陛下拿了这份奏章去,自然能还太后一个慈名。”
昭文帝感叹,“嘉言……”
宋嘉言一笑,“陛下不必赞我,我未尝没有私心。若陛下不记挂着我们,不来看望我们,我也不会这样大方。陛下视我为妻,我自然视陛下为夫。太后是陛下的亲娘,我不会让自己的丈夫难做。”
昭文帝笑着揽住宋嘉言的肩,低声道,“过些天,朕亲自接你回宫。”
宋嘉言笑,“我等着陛下。”方太后既把她弄出宫,就没这么容易松口让她回去。不过,昭文帝把话说出来,她就应下。
九皇子还小,她不急。方太后却是一日日老去,娘家日见式微,方太后没有不急的。越急,越容易出错。
俩人亲昵了一番,趁着两个孩子还在午睡,宋嘉言就让昭文帝回宫了,“一会儿五儿醒了,见陛下要走,定要闹的。”
“你好生哄哄孩子,过几日我再来瞧你。”
宋嘉言故意笑,“不听话就是一顿好打。”
昭文帝那叫一个不放心,再三道,“女孩儿要娇养,切莫太严厉。就是小九,年纪尚小,慢慢教,孩子就懂事了。”
宋嘉言眼睛弯弯,“都说严父慈母,咱们两个倒是颠倒了。”
昭文帝笑着捏一捏宋嘉言的掌心,“那朕就走了。”
宋嘉言一路送昭文帝到山脚,自己方折返回老梅庵。
宋嘉言的表章保住了方太后的名声。
宋嘉言这样的大度,叫方太后好一个尴尬,昭文帝正要借此劝老娘开口接宋嘉言回宫。宋嘉言一道懿旨,险把方太后气炸了肺。
宋嘉言以对皇后失仪之罪贬斥了景淑长公主、景贤长公主、仁德亲王妃、小郡主、承恩公夫人等人,宋嘉言说的坦荡至极,“本宫虽然出宫为太后祈福,照样是中宫皇后。每逢初一、十五,朝中公主、贵女、命妇都该向本宫请安。本宫一无免尔等请安的懿旨,二也没接到尔等的请假折子,无缘无故的,尔等视本宫于无物。本宫再宽厚下去,你们眼里还能有谁?”
再训斥两位长公主,“多跟景惠皇妹学学规矩,才算明白。”
训斥仁德亲王妃,“再没见谁家的女儿成亲后长住娘家的,三从四德是你不会教,还是她不会学!若连女儿教教导不好,本宫看你这王妃做的不过虚有其表罢了!”
训斥小郡主,“千辛万苦谋来的亲事,你既不愿意去做人家儿媳妇,就让贤罢!”
训斥承恩公夫人,“教导出这些眼里没人伦王法的东西,难怪不敢到本宫面前来!做人Qi为人母到你这步田地,真是为难你了!”
148晋江原创发表
景淑长公主的女儿先时赐婚五皇子,虽然未曾大婚五皇子就死了,不过,景淑长公主本就是要与丽妃一系联姻的。景贤长公主于宗室中不显,墙头草的代表人物。
至于仁德亲王妃、小郡主、承恩公夫人,更是与宋嘉言早有嫌隙。
她们早料到宋嘉言的训斥不会太客气,但,也未料到宋嘉言如此不客气。
宋嘉言直接不留脸面的训斥,让几人面红耳赤,羞怒而不敢言。
训斥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两位长公主罚俸五年,仁德亲王妃降为二品郡王妃,小郡主直接降为贵女中的最低品级——郡君,至于承恩公夫人,更没脸的被直接夺了诰命。
余者直接罚俸一年作罢。
最凄惨的当数礼部尚书之妻、蜀王府出身的瑞和郡主,宋嘉言尤其关照了瑞和郡主,“再没有比你更会做嫡母的了,庶子早早分家出去,你只管守着亲生子过日子,倒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如此对上不敬,对下不慈,焉配郡主之位。”直接夺了郡主封号了事。
宋嘉言向来如此,不动则已,一下手就能要人半条命。
对于这些人,挨顿训斥倒没啥。碰到上头人心情不好,阴阳怪气两句,咱们也忍了。只是,再未料到宋嘉言下此狠手。
宋嘉言罚俸的罚俸、削爵的削爵,诸人恨不能呕出一口老血来。只是,宋嘉言威严在上,再如何心下不服,诸人毕竟不是傻瓜,不会在这时候出头儿与皇后硬碰硬,纷纷嗑头谢罪。
待自老梅庵出来,便进宫找太后诉苦去了。
方太后险些给气的厥过去。
宋嘉言是皇后,中宫之主,这样大规模的贬斥朝中公主、贵女、诰命,宋嘉言直接凤印懿旨公示天下,而且,宋嘉言理由充分,便是太后也说不出什么来。
在礼法上,太后自然要高皇后一级。
但,皇后执凤印,正经的中宫懿旨,都要盖上凤印,才能生效。
太后当然也有自己的金印,可是,太后的身份,也注定了她不大方便在皇后健在的时候,过多的插手宫务。
尤其,皇后还是宋嘉言。
宋嘉言多会做人哪,刚刚一封表章将方太后从声誉狼籍的泥潭中拽出来,接着就把方太后的人给贬的贬、罚的罚。
方太后心下郁闷,对昭文帝抱怨,“哀家活了这些年,再未见到如皇后这般刻薄的人。”
昭文帝不以为然,笑,“原是她们对皇后失仪在先,皇后有所惩处,也算不得刻薄。”
方太后冷脸道,“纵有失仪,训斥几句也就罢了。皇室向来以宽厚示人,哪个如她这般,揪住别人一点小错大做排场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母后,无故不向皇后请安,这并不是小事。”
“她出宫为我祈福,还想怎样铺派排场不成?”
“正因皇后出宫为母后祈福,皇后孝心至此,我们更该维护皇后的尊严。”
不论方太后如何说,昭文帝一心向着宋嘉言。最后,方太后依旧道,“按我的意思,皇后既然出宫祈福,就一心祈福,倒不必这些凡俗庶物扰了皇后的安宁。”
昭文帝温声道,“此事,不妥。”
“皇后出宫,依旧是皇后。当初,是因星象不利,皇后避出宫外。待母后身子大安,朕便接皇后回宫,他们母子女在宫外,朕多有挂念。”
方太后沉默一时,没有说话。
宋嘉言对方太后的人不客气,方太后也不是泥儿捏的。在杜月娘请安时,很是刻薄了杜月娘一番杜月娘,意欲贬谪杜月娘的诰命。谁知方太后尚未开口,杜月娘便抱着肚子、脸色惨白的躺在了慈宁宫的地毯之上。
方太后吓一跳,令人宣了太医,一诊脉,杜月娘有身孕了。
只是,受了惊吓,胎像不大稳。
方太后虽想贬斥杜月娘,不过,她与宋嘉言不同。宋嘉言特干的出来,说不要脸面,大家都别想要脸面。而方太后经前面景惠长公主上书朝廷之事,越发的注意名声。
杜月娘都这样了,方太后只得不阴不阳的来一句,“既然身上不好,请假便是,少了你的请安,哀家也不是就不安了。哀家不是那等刻薄人。”打发杜月娘走了。
杜月娘回到家时,额间一层薄汗。
宋荣安慰,“别怕。”
杜月娘被视为全帝都最有福气的女人,无他,先时二房出身,小纪氏过身后,宋荣正当壮年,竟没有再聘出身显贵的继室,反是扶二房为正室。杜月娘一跃为侯爵夫人,这等运气,着实瞧的人眼热。当然,侯爵夫人也不是好做的,杜月娘要补的功课太多,好在她为人低调内敛,行事小心谨慎,倒也平平安安的做起了一府主母。
起码,现在,杜月娘很合宋荣的心意。
这世上,离了谁都是一样的过。
宋嘉让宋嘉诺都走了,宋荣自觉年轻,与杜月娘继续孕育新的子嗣。
杜月娘在侍女的服侍下换了家常衣衫,坐在榻上,如释重负一笑道,“太后发了话,我现在递请假折子,能省不少是非。”
“那就好。”方太后不是什么聪明人,宋嘉言落了她的面子,她不可能不找回来。索性先下手为强,堵了太后的嘴。
“也不知娘娘在山上可好?”宋嘉言出宫后,见娘家人无比方便,但是,宋家也不好总是去老梅庵。杜月娘很有些记挂宋嘉言。不只是出于她同宋嘉言的交情,还有一样,宋嘉言如今身为皇后,进一步则是万人之上、富贵双全,退一步则是万丈深渊、家破人亡。连着荣家,亦是如此。
宋荣温声道,“不必担心,待往宫里递了请假折子,你就安心在家里养胎,不要再出门。”
杜月娘柔顺的应了。
杜月娘安安稳稳的回了家,宁安侯夫人纪闵则是倒了大霉,连带着宋嘉言的外祖母——子爵夫人冯氏也受了训斥。
宋嘉言知道后,并没有坐在老梅庵哑忍憋气,她浩浩荡荡的回了趟娘家,还宣了太医院院判到承恩侯府为杜月娘把脉安胎。宋嘉言道,“大哥二弟皆已远走,归期不定。父亲膝下无子,若太太这胎有失,岂不是要绝宋家长房血脉吗?我在老梅庵日夜祈福,都不能保家人安康,心下难安。”
按理,这是宋嘉言在家说的话,也不知怎么着,就传的大街小巷皆知。
宋嘉言还下了一道谕给子爵府,大意是,她嫁给陛下为后,纪家就是皇家正经的姻亲之家。她的外家,也就是陛下的外家。所谓,雷霆雨怒皆为君恩。为人臣者,唯知忠心而已。
宋嘉言是个很强势的人,这一点,帝都人尽皆知。
想当初,她非后位不可的进了宫,此举,天下谤之。宋嘉言硬是不退分毫。
但,谁也未料到宋嘉言强势到这种地步,连方太后的耳光都照抽不误。
须知,方太后可是昭文帝的亲娘。
宋嘉言抽还了方太后一记大耳光,最觉庆幸的却是秦三太太。
小郡主,不,小郡君重回秦家,尽管秦峥依旧睡在外书房,小郡君却是晨昏定省,没有半分失礼之处。宋嘉言的手段,她尝过了,自然不会叫宋嘉言再抓住把柄。否则,若真是连郡君之爵都夺了去,她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小郡君这样的温驯,让身为婆婆的秦三太太分外满意。尤其听说了宋嘉言霸道嚣张的行事之后,秦三太太再次庆幸没叫儿子娶宋嘉言过门儿,不然,宋嘉言这样的泼辣货,连一国太后都吃不消,何况于她!
秦三太太胡思乱想着,问小郡君,“今儿休沐,怎么不见峥儿?”
小郡君道,“听说三爷去义塾讲课去了。”要说与秦峥有什么深厚感情,纯粹胡扯,但,这样在秦家守活寡,小郡君的脸色始终淡淡的。
哪怕秦三太太这等人,也知道帝都义塾是宋嘉言打头儿办的。闻言脸上一僵,秦三太太抱怨道,“真是的,好容易休息一日,也不肯老老实实的在家呆着。”
小郡君没说话,秦三太太叹口气,就打发儿媳妇下去了。
秦三太太琢磨着跟丈夫说一说儿子媳妇的事,总这么冷着,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呢?想到丈夫,秦三太太更是满心苦涩,因她自作主张的失诺于宋家,向来恩爱的丈夫纳了两房妾室,自此再未踏进过她的房门。女儿贴心,却是嫁了人,并不能时时回娘家宽慰于她。两个儿子,秦嵘也中了秀才,却在举人试中失利,如今继续苦读。最出息的长子,早已与她离心,除却晨昏请安,她与长子说话的时间都少。
好在秦三老爷从未出仕,无官无职的,有大把时间在家里,秦三太太亲自等在院门口,秦三老爷这点脸面还是给她的。不看秦三太太,还有儿女的面子呢。
秦三太太简单说了儿子媳妇的事,秦三老爷沉默半晌,道,“峥哥儿已过了冠礼之年,他自有主张,不是轻易能说动的。”
秦三太太绞着帕子,眼眶微红,“别的不说,他这个年纪,膝下犹空。若是不喜欢小郡君,为子嗣计,纳两房妾室也好。”如今小郡君被降了爵,秦三太太对这个媳妇也就不似原本那般客气了。
“闭嘴!”秦三老爷冷声道,“你再敢说这话,就滚回庄子去!”自宋家之事后,秦三老爷厌极了秦三太太。若不是为着儿女脸面,他真想休了这无知妇人!想当初,宋家多好的亲事。宋嘉言连皇后都能做得,如何做不得他们秦家的媳妇!如今娶来小郡君又如何?儿子半点儿不喜,根本懒得进她的房门。若是小郡君不能生,纳妾纳小的倒也罢了。秦峥冷落于小郡君,秦家偏又生出纳妾的法子,仁德亲王府尚在帝都,这般不将小郡君放在眼里,仁德亲王府也不是死人,到时难免又是一桩是非!
丈夫一声暴喝,秦三太太眼泪都下来了,捏着帕子拭泪,道,“我这也是为峥儿着急,老爷何苦恼怒。”
“峥儿有今日,都是你这做母亲干的好事!”秦三老爷起身,冷冷道,“安分守己的做好你的秦三太太。”抬脚去了妾室房中消谴。
秦峥与小郡君之事,便是秦老尚书也不想再多说。
倒是有一事,秦老尚书对秦峥道,“这些时日,少去义塾。”
秦峥微怔,他是个聪明人,很快明白了祖父的用意。秦峥道,“没有人喜欢反复无常的属下。秦美人已经失去了抚育七皇子的资格,只要太后在,秦美人性命不过这几年。秦美人一宫主位之时,我尚且不会押宝于她,何况现在?”
“在我看来,就是祖父,也不必因着秦美人与七皇子便亲近承恩公府。陛下既然允许三司审方家之案,可见,方家帝心全失。可笑,太后娘娘视而不见,还一径与皇后娘娘为难。”秦峥淡淡道,“九皇子乃中宫嫡子,名正言且顺。”
秦老尚书毕竟伴驾多年,对昭文帝有一定的了解,点拨孙儿,道,“皇后操之过急了。太后毕竟是陛下的生身之母,皇后对太后如此强势,陛下不会喜欢。”
秦峥与宋嘉言青梅竹马多年,对宋嘉言也有一定的了解,笃定道,“皇后娘娘从不曾失败。”嫁给方二,宋嘉言都能翻身,何况如今?对于宋嘉言,最艰难的时节已经过去了。
“皇后之位,一败便可倾城。”
“所以,皇后这样做,必有其用意。”
“你这样信她?”
“我信她,比信我自己还要信。”
似乎自成亲之日起,秦峥便拒绝接受家族的安排。他的仕途,必须按照他的意愿来走。至于家人的反应,完全不在秦峥的考虑之中。甚至当初秦峥反家族之道,上书支持宋嘉言的奏章,秦大老爷怒不可遏,当面质问秦峥,“可有将淑妃娘娘放在眼里?”
秦峥直言反问,“当初,淑妃娘娘算计我的亲事时,可有将我放在眼里!”
秦峥与秦淑妃,早已是生死无相干。
便是秦老尚书,亦未料到向来温文尔雅的孙子有这样强势的一面。
秦峥不只是强势,他还有与强势相对应的手腕。
他无需代表秦家,他只是他自己。
便是景惠长公主痛快的笑了几场后,也到老梅庵去劝宋嘉言,“天下谁不知太后跋扈,不过看在陛下的面子上,大家忍着她罢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同理,一朝天子一朝太后。方太后与宋嘉言势同水火,只要九皇子安安稳稳的登基,方家包管讨不得好儿,她的仇便可报了。
正因如此,她才更要劝宋嘉言一劝。
宋嘉言淡淡一笑,“皇妹放心,不至于此。”
她敢做,自然有这样做的理由。
便是在昭文帝面前,宋嘉言照样如此说,“因着我训斥了承恩公世子夫人,怕是太后娘娘不喜。太后娘娘为难我娘家人,我又不是圣人,还生不得气了?”
“别的事还好说。唯独太太的事,我现在犹恼的很。陛下也知晓我家里的情形,大哥二弟不知去向,只看爹爹近年新添的白发,便知爹爹心里是什么滋味儿了。如今好容易太太有了身孕,再如何仔细也不为过。就是太后娘娘,对我不喜,也不该拿着孕妇做筏子。”
方太后做的事,昭文帝也不见得多喜欢。只是,再怎么说,他也就这一个老娘,忍着罢了。昭文帝叹道,“太后年纪大了,人越发执拗,咱们做儿女的,多包涵吧。”
宋嘉言道,“陛下不要生我的气才好。要是对我,什么我不能忍呢?太后娘娘拿着钦天监说事儿,我不是照样避出宫来,为的就是太平二字,不使陛下为难。我这人,最是护短儿。护着陛下,也要护着我的娘家人。”
“唉,要我说,什么叫才是护着娘家人。并不是给他们多大的富贵尊荣,叫他们知晓利害二字,老老实实的做人,这才是护着他们,有个长久。”宋嘉言叹口气,“上回,我也不只是训斥了承恩公夫人,连带着景淑、景贤两位公主,该说的话,我也没客气。我也不是针对谁,诰命中还有我二姨母,不是照样罚俸?训斥她们,并非是要给她们难堪,是叫她们明白是非。”
“若只为了我自己,我根本不会进宫。就是别人轻视我,我什么滋味儿没尝过。我为的,是孩子们。”
宋嘉言这样坦诚,倒叫昭文帝不知说什么好了。
昭文帝一笑,“你的性子,我清楚。”转而说起别的事,“北凉太子的年纪,与二公主相仿,朕想着与北凉联姻,皇后觉着如何?”
“结两国之好,自然是好的。”宋嘉言道,“她们姐妹几个,端睿天姿最好,不让须眉。”似这种与北凉政治联姻,要宋嘉言说,端睿公主为最佳人选。不过,昭文帝疼爱端睿公主,舍不得罢了。“二公主温柔可人,乍然远嫁,怕她心里害怕,还是要好生开导她方好。”
昭文帝想了想,道,“朕想着,让二公主来陪皇后住些日子。”这种事,按理交给太后也是一样的。无奈,昭文帝对母亲的智慧并不信任,还是交给宋嘉言比较稳妥。
宋嘉言义不容辞,道,“原是我份内之责。”
149晋江原创发表
只要不是遇着昏君,皇后地位稳固与否,真不在于受到皇帝多少宠爱。
皇后的第一职责也不是与妃嫔争宠。
在很大程度上,男人对正妻的要求是,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对于这样称职的女人,脑子清楚的男人还是愿意给她相对应的尊重的。
昭文帝对宋嘉言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宋嘉言的坦诚与才干。
宋嘉言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直率的人一般少有心机,偏偏,宋嘉言还有过人的才干。这让昭文帝放心的用她。
北凉使臣来代他们太子求婚时,昭文帝笑允联姻。
二公主于后宫听到此消息就晕了过去。
二公主的生母容嫔向来是后宫的透明人,听此消息,去戚贵妃的长福宫很是一通哭。当然,容嫔最应该去的是方太后的慈宁宫,只是容嫔胆子小,慑于方太后的威严,容嫆没敢去。
容嫔于后宫不显,二公主亦不若端睿公主得宠,昭文帝不擅安慰女人,(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
太后皇后两番训话,妃嫔们起身行了两次礼,娇声应下。
方太后原是为了给宋嘉言难堪,不想宋嘉言偌厚脸皮,非但装作不懂,还借题发挥,当下一噎,脸色就有些不大好看。宋嘉言关切的问,“母后昨夜歇的可好?”
方太后一扶额角,“不知怎地,大半宿的没睡着。”
“不如宣御医来问问。”
方太后叹口气,“也好。”
御医是治不了方太后的病的。
方太后的手段很老套,先时借道士的嘴,如今又借钦天监的嘴,说是星宿不利,忌属兔的人。宋嘉言正属兔,方太后一脸坚决,道,“怎可因我一时不适就委屈皇后,叫那些属兔的宫人内侍移出去避讳两个月也就够了。哀家的身子并不要紧,皇帝不必担心。”
宋嘉言心知肚明,道,“只要母后凤体安康,不要说出宫避讳,就是我的一条命,也没什么不能舍去的。”
“母后歇着吧,我这就准备移宫之事。”宋嘉言起身,正色望向昭文帝,道,“我出去,是我的孝心。我身为皇后,盼着太后娘娘平安康泰。我有条件,我要带着九皇子与五公主一道出宫!”
昭文帝一时犹豫,方太后已叹,“委屈皇后了。”竟是允了。
宋嘉言微微点头,“还有一个条件,我不去什么天祈寺。陛下与太后娘娘信得过我,我去老梅庵!”
“我是出宫为太后娘娘祈福,为太后娘娘,我出宫。我身为皇后,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住所!我明明白白的告诉陛下与太后娘娘,别的地方,我信不过!”
方太后脸色难看至极,道,“莫非皇后还信不过哀家与皇帝!”
宋嘉言一字一句,“信不过!”
方太后的肺险些叫宋嘉言给顶出来,冷脸道,“那皇后何必出宫,哀家也担不起逼迫皇后出宫的罪名。”
“我是为了陛下。”宋嘉言道,“陛下是一国之君,不是成日耽搁于后宫婆媳之争的男人。太后娘娘可知陛下为逼宫之耻有多少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时至今日,这里只我们三人。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陛下是我的丈夫,是我儿女的父亲,我心疼丈夫。太后娘娘一个星宿不利,我不出去,太后娘娘一直凤体违和,陛下国之大事尚且忙不过来,又要侍疾,又要两头照顾,何苦来?”宋嘉言淡淡道,“我也累了。”
“我愿意出宫,太后也要给我们母子女三人一条活路。”宋嘉言说完就走了。
方太后对儿子泣道,“皇后如此心疑哀家,不过皇帝在一日,哀家活一日罢了。”
昭文帝温声劝慰,“母后多心了,皇后不是这样的人。”
“母后且歇着,儿子去凤仪宫看看。”
昭文帝匆匆离去,方太后多少抱怨尚未出口,望着空空的宫室,方太后心中竟是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她以为宋嘉言定是死都不肯出去的,不知准备了多少后招来招呼宋嘉言,结果,宋嘉言应的这样痛快,方太后去并没有想像中酣畅淋漓的胜利感。
147晋江原创发表
昭文帝匆匆赶到凤仪宫。
“嘉言,事情还未到此地步。”昭文帝如此劝宋嘉言,“太后年纪大了,老人家,难免脾气古怪。”
宋嘉言反问,“陛下觉着太后是脾气古怪么?”
“我听说,先时五皇子尚在时,太后与太子殿下关系平平。如今五皇子因故过身,丽妃抚育七皇子,太后赞七皇子似陛下少时。”宋嘉言一叹,“这也是人之常情,有些人,天生有这种权利欲。昔日汉景帝之母窦太后还曾妄图兄位弟及,所为,亦不过权势也。”
“太后喜欢与方家亲近的皇子,太正常了。”宋嘉言道,“我与方家有隙,娘家不显,太后这样一桩桩的事做出来,所谋者,无非陛□后之位罢了。”
方太后这点小心思被宋嘉言赤\裸裸的点出来,饶是昭文帝心知肚明,脸上也有些挂不住,道,“你想的太多了。”
“陛下一清二楚。”宋嘉言揉揉眉心,眼中露出一丝倦意,“陛下不必劝我,也不必留我。我已经想好了,再这样下去,不是长法。做婆婆的想拿捏儿媳妇,太容易了。先时永寿道长之事,我有没有忍,有没有让,太后依旧如此。太后是陛下的母亲,陛下以孝治天下,怎能忤逆太后呢?陛下顾念我们夫妻之情,让儿女伴在我身边,我就满足了。”
昭文帝道,“朕是担心你们。现在流言纷纷,你乍一出宫,若有意外,朕不能不防。”
宋嘉言眼睛微湿,叹道,“有陛下这句话,我也没白跟陛下一场。”
宋荣去老梅庵探望宋嘉言,如今宋嘉言在宫外,别的不说,起码见见娘家人再方便不过。
宋荣道,“太后娘娘需要一个教训。”简直欺人太甚,当他宋某人是死的不成。
宋嘉言道,“他们兄妹年纪尚小,倒是不急。”
“先拔掉她的爪子,以后也能少些是非。”宋荣道。
宋嘉言想了想,“太后是陛下生母,若言及太后不是,陛下定会恼怒。”
宋荣道,“找一个可说、敢说之人。”
宋嘉言没有说话,宋荣温声道,“那些妄图在娘娘身上获取好处的人,会愿意为娘娘所用的。”
“爹爹是说……”
“景惠长公主。”宋荣低声道,“我来为娘娘安排。”
景惠长公主直接上书,言及,“皇后一国之母,陛下之妻,身份尊贵,无人能及,岂可听信一术士小人之言便可令皇后离宫?去岁,太后娘娘听信妖道之言,置嫡皇子于险境,今又以星象之故驱皇后于宫外。所言所行,令臣不解!”
景惠长公主一封上书,让皇后出宫为太后祈福之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这话,也只有景惠长公主能说,也只有景惠长公主敢说了!
方太后气个头晕脑胀,憋着想给景惠长公主个难看,景惠长公主偏不进宫了,她去老梅庵给宋嘉言请安了。景惠长公主叹道,“如今皇子皇女尚小,娘娘在这里,倒也安生。”
宋嘉言笑,“委屈皇姐为我出头儿。”
景惠长公主将手一摆,无所畏,“不算什么,我本也与慈宁宫不和。”
“只是,娘娘心里也要有数。可惜娘娘这一年多的心血,宫权又回到了慈宁宫手里。”景惠长公主都替宋嘉言感到惋惜。
“皇姐放心,我能出来,便能再回去。”景惠长公主肯公然上书,得罪慈宁宫,便是将宝押在她的身上。很早之前,她就不再是她了。
景惠长公主正色道,“娘娘但有吩咐,不必客气,这也不是客气的时候。”
宋嘉言点头,“我明白。”
有景惠长公主一本奏章打开局面,朝中大臣们也不再客气,毕竟有永寿道长之事在前,虽然事情都推在方家身上,但,毕竟是方太后借永寿道长的嘴抱养过嫡皇子。甭管宋嘉言怎样费尽波折进的宫,嫡皇子就是嫡皇子。
你一个老太婆,管你是信佛还是信道,可是,你信妖道这就不对了。
非但信错了人,你还置嫡皇子于险地。你还真以为嫡皇子是你家的啊!错了!嫡皇子是国之根本,这属于国家的财富!
大臣们不好直接说方太后的不是,顶多说一句“太后娘娘笃信非人”,不过,方家明晃晃的摆在朝中。哪家没点儿见不得人的事,方太后的三个兄弟连带家中子孙,被御史台参个遍。
对于方太后逼迫宋嘉言离宫之事,昭文帝也不是多痛快,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接了方家的案子详查。方太后开口求情,哭天抹泪一番,叹道,“哀家知晓,皇帝是因皇后之事怨着哀家呢。”
昭文帝温声道,“母后想的多了。方家实在不争气,连带母后的名声,也被他们连累了。母后慈恩天下,朕一想到他们拖累了母后,就很替母后伤心。若非方家举荐妖道,何至于如今天下人都误会了母后呢?”
昭文帝一提永寿道长,方太后终于闭嘴了。
当然,方太后也不是没有还击之力,小郡主在慈宁宫请安时,笑对方太后道,“皇祖母莫担心,身正不怕影斜,只要三司公正,定能还舅祖家一个清白。只是,就怕三司被有心人利用,非但舅祖家清白被污,就是皇祖母……”将话一顿,小郡主忧愁的叹了口气。
方太后敏锐的问,“这话在理,你是听到了什么不成?”
小郡主脸上露出一抹犹豫,方太后道,“好孩子,哀家是你的亲祖母,我知你是真心孝敬我,才来与我说这些的。”
小郡主本就是为此而来,就算拿捏,也不过是叫方太后知她的好处罢了。小郡主轻声道,“孙女并不常出门,也听说大理寺卿是宋家的姻亲。承恩侯弟弟家的长子娶的就是大理寺卿弟弟家的嫡女。”
方太后以此问昭文帝,“哀家倒不是怀疑什么,只是,大理寺卿既与宋家有关联,很该避嫌。”
昭文帝讶然,“这有什么好避嫌的?又不是宋家状告方家。”
方太后幽幽道,“当时皇后离宫时对哀家的误会,难道皇帝忘了吗?”
昭文帝不以为然,笑道,“母后多心了,皇后不是这样的人。”
甭管方太后如何说,昭文帝也没令大理寺卿去避嫌,还对方太后道,“待母后放下对嘉言的芥蒂,朕便接她回宫。这几日未见五儿和小九儿,朕怪想他们的。”
方太后对儿子有几分了解,道,“白龙鱼服的,皇帝万乘之尊,少出宫的好。若因着去探望皇后被逆党有了可乘之机,皇后也会心下难安。”
昭文帝笑,“皇后为母后祈福而离宫,有功之人。朕去瞧自己的皇后,哪里还用微服私行?光明正大的很。”
方太后心下别扭,又不知该如何阻了儿子去西山,一想到儿子要去山上看宋嘉言,连饭都吃着不香了。
宫里老娘病体未愈,昭文帝浩浩荡荡的出宫看老婆孩子了。
宋嘉言笑着将昭文帝迎进屋内,又吩咐宫人将孩子们找回来,宋嘉言笑,“我也不知道陛下过来,五儿和小九儿出去玩儿了。”
昭文帝笑问,“若叫人来通传,朕担心你又不得安生,索性直接来了。他们去哪儿了?”
“梁嬷嬷带他们去看庵里的菜地了。”
昭文帝打量着宋嘉言住的屋子,叹道,“委屈你了。”
“姑母本是要将自己的院子让给我住,姑母是修行之人,我本就扰了她老人家的清净,哪好再叫老人家移动。而且,我在这院里住惯了。”宋嘉言握着昭文帝的手,到院中指了吐绿的花枝给昭文帝看,“以往我就是住在这院里,这些花都是我从山上移栽过来的。初时不得其法,栽了几回才种活,没想到如今还在。”
昭文帝一笑,也不再提老梅庵的事,指着一处空地道,“这一块地翻新了,嘉言准备种什么?”
“五儿今天去瞧庵里的菜地,那个话痨事儿包,定要嚷嚷着自己种的。”宋嘉言笑,“这块留出来哄她完儿。”
昭文帝哈哈一笑,愈发想念一双儿女。
五儿是个特会煽情的家伙,回来后,先是跑过去抱着父亲的腿一通嚎哭,小孩子声音的穿透力,不提也罢。宋嘉言直接两团棉花塞住耳朵,九皇子也伸出小手跟母亲要棉花堵耳朵。
五儿先一顿嚎,再抽咽着抹眼泪,委委屈屈的小模样就不必提了,说,“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父皇了呢。”
宋嘉言道,“不是跟你说了过几日你父皇就来看咱们了,你又说这样的话。”
五儿眨巴眨巴水润润的大眼睛,粉儿有理的说,“谁知道母亲是不是在哄我啊!”
宋嘉言给她噎死。
九皇子掏下耳朵里的棉球,慢吞吞的喊了声“父皇”,就没话了。
昭文帝多是听着五儿说着天真逗趣的话,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模仿大人的时候,午间用饭时,五儿还会指着自己最喜欢的鱼圆对侍女说,“把这个给父皇吃。”把个昭文帝感动的够呛。
吃过饭又说了会儿话,宋嘉言便打发宫人带着两个孩子午睡去了,五儿还不想去,生怕一会儿昭文帝会走。
昭文帝笑,“不如你跟朕回宫住几日?”他是真喜欢这个女儿。
五儿摇摇小脑袋,奶声奶气地说,“父皇在宫里有很多人陪,我要是跟父皇去了,母亲身边就一个小九,他又很笨,不会说话,母亲多可怜哪。”
九皇子白妹妹一眼,“就你聪明,话痨。”
五儿小小年纪,已分好坏,她最讨厌别人说她话痨了。宋嘉言说她话痨,五儿心下都不大乐意,何况小九儿。五儿气的一搡小九,撅着嘴巴腆着肚子,还伸出胖胖手指戳小九的鼻子尖儿,挑衅地,“你再说!看我不揍死你!”
九皇子张嘴就咬了五儿的胖手指一下子,五儿哇哇叫痛,忙夺手回来,接着就给九皇子先下手为强的扑倒在地。
若不是宋嘉言眼疾手快的把两人分开来,说不得就得打上一架。昭文帝训斥九皇子,“你是做哥哥的,得让着妹妹。”
九皇子不服,依旧是那幅慢吞吞的模样,板着小脸儿,“她胖的跟球一样,不先下手,哪里打得过!”
守着两个“成精”的孩子,宋嘉言的生活没有半分寂寞。
倒是昭文帝走的时候有些难舍,无他,宋嘉言递给昭文帝一份奏章,柔声道,“我虽在山上,也不是聋子瞎子。景惠皇妹来过几趟,她就是这个脾气,我说了她几句。朝中御史明着不敢说太后娘娘的不是,肚子里难免有些不敬。我是来给太后娘娘祈福,以祈太后娘娘凤体安康,并不是太后逼我出宫。方家的事自有三司来办,我不喜方家,与太后无碍。哪怕太后对我颇有微辞,我也不愿看陛下为难。陛下拿了这份奏章去,自然能还太后一个慈名。”
昭文帝感叹,“嘉言……”
宋嘉言一笑,“陛下不必赞我,我未尝没有私心。若陛下不记挂着我们,不来看望我们,我也不会这样大方。陛下视我为妻,我自然视陛下为夫。太后是陛下的亲娘,我不会让自己的丈夫难做。”
昭文帝笑着揽住宋嘉言的肩,低声道,“过些天,朕亲自接你回宫。”
宋嘉言笑,“我等着陛下。”方太后既把她弄出宫,就没这么容易松口让她回去。不过,昭文帝把话说出来,她就应下。
九皇子还小,她不急。方太后却是一日日老去,娘家日见式微,方太后没有不急的。越急,越容易出错。
俩人亲昵了一番,趁着两个孩子还在午睡,宋嘉言就让昭文帝回宫了,“一会儿五儿醒了,见陛下要走,定要闹的。”
“你好生哄哄孩子,过几日我再来瞧你。”
宋嘉言故意笑,“不听话就是一顿好打。”
昭文帝那叫一个不放心,再三道,“女孩儿要娇养,切莫太严厉。就是小九,年纪尚小,慢慢教,孩子就懂事了。”
宋嘉言眼睛弯弯,“都说严父慈母,咱们两个倒是颠倒了。”
昭文帝笑着捏一捏宋嘉言的掌心,“那朕就走了。”
宋嘉言一路送昭文帝到山脚,自己方折返回老梅庵。
宋嘉言的表章保住了方太后的名声。
宋嘉言这样的大度,叫方太后好一个尴尬,昭文帝正要借此劝老娘开口接宋嘉言回宫。宋嘉言一道懿旨,险把方太后气炸了肺。
宋嘉言以对皇后失仪之罪贬斥了景淑长公主、景贤长公主、仁德亲王妃、小郡主、承恩公夫人等人,宋嘉言说的坦荡至极,“本宫虽然出宫为太后祈福,照样是中宫皇后。每逢初一、十五,朝中公主、贵女、命妇都该向本宫请安。本宫一无免尔等请安的懿旨,二也没接到尔等的请假折子,无缘无故的,尔等视本宫于无物。本宫再宽厚下去,你们眼里还能有谁?”
再训斥两位长公主,“多跟景惠皇妹学学规矩,才算明白。”
训斥仁德亲王妃,“再没见谁家的女儿成亲后长住娘家的,三从四德是你不会教,还是她不会学!若连女儿教教导不好,本宫看你这王妃做的不过虚有其表罢了!”
训斥小郡主,“千辛万苦谋来的亲事,你既不愿意去做人家儿媳妇,就让贤罢!”
训斥承恩公夫人,“教导出这些眼里没人伦王法的东西,难怪不敢到本宫面前来!做人Qi为人母到你这步田地,真是为难你了!”
148晋江原创发表
景淑长公主的女儿先时赐婚五皇子,虽然未曾大婚五皇子就死了,不过,景淑长公主本就是要与丽妃一系联姻的。景贤长公主于宗室中不显,墙头草的代表人物。
至于仁德亲王妃、小郡主、承恩公夫人,更是与宋嘉言早有嫌隙。
她们早料到宋嘉言的训斥不会太客气,但,也未料到宋嘉言如此不客气。
宋嘉言直接不留脸面的训斥,让几人面红耳赤,羞怒而不敢言。
训斥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两位长公主罚俸五年,仁德亲王妃降为二品郡王妃,小郡主直接降为贵女中的最低品级——郡君,至于承恩公夫人,更没脸的被直接夺了诰命。
余者直接罚俸一年作罢。
最凄惨的当数礼部尚书之妻、蜀王府出身的瑞和郡主,宋嘉言尤其关照了瑞和郡主,“再没有比你更会做嫡母的了,庶子早早分家出去,你只管守着亲生子过日子,倒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如此对上不敬,对下不慈,焉配郡主之位。”直接夺了郡主封号了事。
宋嘉言向来如此,不动则已,一下手就能要人半条命。
对于这些人,挨顿训斥倒没啥。碰到上头人心情不好,阴阳怪气两句,咱们也忍了。只是,再未料到宋嘉言下此狠手。
宋嘉言罚俸的罚俸、削爵的削爵,诸人恨不能呕出一口老血来。只是,宋嘉言威严在上,再如何心下不服,诸人毕竟不是傻瓜,不会在这时候出头儿与皇后硬碰硬,纷纷嗑头谢罪。
待自老梅庵出来,便进宫找太后诉苦去了。
方太后险些给气的厥过去。
宋嘉言是皇后,中宫之主,这样大规模的贬斥朝中公主、贵女、诰命,宋嘉言直接凤印懿旨公示天下,而且,宋嘉言理由充分,便是太后也说不出什么来。
在礼法上,太后自然要高皇后一级。
但,皇后执凤印,正经的中宫懿旨,都要盖上凤印,才能生效。
太后当然也有自己的金印,可是,太后的身份,也注定了她不大方便在皇后健在的时候,过多的插手宫务。
尤其,皇后还是宋嘉言。
宋嘉言多会做人哪,刚刚一封表章将方太后从声誉狼籍的泥潭中拽出来,接着就把方太后的人给贬的贬、罚的罚。
方太后心下郁闷,对昭文帝抱怨,“哀家活了这些年,再未见到如皇后这般刻薄的人。”
昭文帝不以为然,笑,“原是她们对皇后失仪在先,皇后有所惩处,也算不得刻薄。”
方太后冷脸道,“纵有失仪,训斥几句也就罢了。皇室向来以宽厚示人,哪个如她这般,揪住别人一点小错大做排场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母后,无故不向皇后请安,这并不是小事。”
“她出宫为我祈福,还想怎样铺派排场不成?”
“正因皇后出宫为母后祈福,皇后孝心至此,我们更该维护皇后的尊严。”
不论方太后如何说,昭文帝一心向着宋嘉言。最后,方太后依旧道,“按我的意思,皇后既然出宫祈福,就一心祈福,倒不必这些凡俗庶物扰了皇后的安宁。”
昭文帝温声道,“此事,不妥。”
“皇后出宫,依旧是皇后。当初,是因星象不利,皇后避出宫外。待母后身子大安,朕便接皇后回宫,他们母子女在宫外,朕多有挂念。”
方太后沉默一时,没有说话。
宋嘉言对方太后的人不客气,方太后也不是泥儿捏的。在杜月娘请安时,很是刻薄了杜月娘一番杜月娘,意欲贬谪杜月娘的诰命。谁知方太后尚未开口,杜月娘便抱着肚子、脸色惨白的躺在了慈宁宫的地毯之上。
方太后吓一跳,令人宣了太医,一诊脉,杜月娘有身孕了。
只是,受了惊吓,胎像不大稳。
方太后虽想贬斥杜月娘,不过,她与宋嘉言不同。宋嘉言特干的出来,说不要脸面,大家都别想要脸面。而方太后经前面景惠长公主上书朝廷之事,越发的注意名声。
杜月娘都这样了,方太后只得不阴不阳的来一句,“既然身上不好,请假便是,少了你的请安,哀家也不是就不安了。哀家不是那等刻薄人。”打发杜月娘走了。
杜月娘回到家时,额间一层薄汗。
宋荣安慰,“别怕。”
杜月娘被视为全帝都最有福气的女人,无他,先时二房出身,小纪氏过身后,宋荣正当壮年,竟没有再聘出身显贵的继室,反是扶二房为正室。杜月娘一跃为侯爵夫人,这等运气,着实瞧的人眼热。当然,侯爵夫人也不是好做的,杜月娘要补的功课太多,好在她为人低调内敛,行事小心谨慎,倒也平平安安的做起了一府主母。
起码,现在,杜月娘很合宋荣的心意。
这世上,离了谁都是一样的过。
宋嘉让宋嘉诺都走了,宋荣自觉年轻,与杜月娘继续孕育新的子嗣。
杜月娘在侍女的服侍下换了家常衣衫,坐在榻上,如释重负一笑道,“太后发了话,我现在递请假折子,能省不少是非。”
“那就好。”方太后不是什么聪明人,宋嘉言落了她的面子,她不可能不找回来。索性先下手为强,堵了太后的嘴。
“也不知娘娘在山上可好?”宋嘉言出宫后,见娘家人无比方便,但是,宋家也不好总是去老梅庵。杜月娘很有些记挂宋嘉言。不只是出于她同宋嘉言的交情,还有一样,宋嘉言如今身为皇后,进一步则是万人之上、富贵双全,退一步则是万丈深渊、家破人亡。连着荣家,亦是如此。
宋荣温声道,“不必担心,待往宫里递了请假折子,你就安心在家里养胎,不要再出门。”
杜月娘柔顺的应了。
杜月娘安安稳稳的回了家,宁安侯夫人纪闵则是倒了大霉,连带着宋嘉言的外祖母——子爵夫人冯氏也受了训斥。
宋嘉言知道后,并没有坐在老梅庵哑忍憋气,她浩浩荡荡的回了趟娘家,还宣了太医院院判到承恩侯府为杜月娘把脉安胎。宋嘉言道,“大哥二弟皆已远走,归期不定。父亲膝下无子,若太太这胎有失,岂不是要绝宋家长房血脉吗?我在老梅庵日夜祈福,都不能保家人安康,心下难安。”
按理,这是宋嘉言在家说的话,也不知怎么着,就传的大街小巷皆知。
宋嘉言还下了一道谕给子爵府,大意是,她嫁给陛下为后,纪家就是皇家正经的姻亲之家。她的外家,也就是陛下的外家。所谓,雷霆雨怒皆为君恩。为人臣者,唯知忠心而已。
宋嘉言是个很强势的人,这一点,帝都人尽皆知。
想当初,她非后位不可的进了宫,此举,天下谤之。宋嘉言硬是不退分毫。
但,谁也未料到宋嘉言强势到这种地步,连方太后的耳光都照抽不误。
须知,方太后可是昭文帝的亲娘。
宋嘉言抽还了方太后一记大耳光,最觉庆幸的却是秦三太太。
小郡主,不,小郡君重回秦家,尽管秦峥依旧睡在外书房,小郡君却是晨昏定省,没有半分失礼之处。宋嘉言的手段,她尝过了,自然不会叫宋嘉言再抓住把柄。否则,若真是连郡君之爵都夺了去,她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小郡君这样的温驯,让身为婆婆的秦三太太分外满意。尤其听说了宋嘉言霸道嚣张的行事之后,秦三太太再次庆幸没叫儿子娶宋嘉言过门儿,不然,宋嘉言这样的泼辣货,连一国太后都吃不消,何况于她!
秦三太太胡思乱想着,问小郡君,“今儿休沐,怎么不见峥儿?”
小郡君道,“听说三爷去义塾讲课去了。”要说与秦峥有什么深厚感情,纯粹胡扯,但,这样在秦家守活寡,小郡君的脸色始终淡淡的。
哪怕秦三太太这等人,也知道帝都义塾是宋嘉言打头儿办的。闻言脸上一僵,秦三太太抱怨道,“真是的,好容易休息一日,也不肯老老实实的在家呆着。”
小郡君没说话,秦三太太叹口气,就打发儿媳妇下去了。
秦三太太琢磨着跟丈夫说一说儿子媳妇的事,总这么冷着,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呢?想到丈夫,秦三太太更是满心苦涩,因她自作主张的失诺于宋家,向来恩爱的丈夫纳了两房妾室,自此再未踏进过她的房门。女儿贴心,却是嫁了人,并不能时时回娘家宽慰于她。两个儿子,秦嵘也中了秀才,却在举人试中失利,如今继续苦读。最出息的长子,早已与她离心,除却晨昏请安,她与长子说话的时间都少。
好在秦三老爷从未出仕,无官无职的,有大把时间在家里,秦三太太亲自等在院门口,秦三老爷这点脸面还是给她的。不看秦三太太,还有儿女的面子呢。
秦三太太简单说了儿子媳妇的事,秦三老爷沉默半晌,道,“峥哥儿已过了冠礼之年,他自有主张,不是轻易能说动的。”
秦三太太绞着帕子,眼眶微红,“别的不说,他这个年纪,膝下犹空。若是不喜欢小郡君,为子嗣计,纳两房妾室也好。”如今小郡君被降了爵,秦三太太对这个媳妇也就不似原本那般客气了。
“闭嘴!”秦三老爷冷声道,“你再敢说这话,就滚回庄子去!”自宋家之事后,秦三老爷厌极了秦三太太。若不是为着儿女脸面,他真想休了这无知妇人!想当初,宋家多好的亲事。宋嘉言连皇后都能做得,如何做不得他们秦家的媳妇!如今娶来小郡君又如何?儿子半点儿不喜,根本懒得进她的房门。若是小郡君不能生,纳妾纳小的倒也罢了。秦峥冷落于小郡君,秦家偏又生出纳妾的法子,仁德亲王府尚在帝都,这般不将小郡君放在眼里,仁德亲王府也不是死人,到时难免又是一桩是非!
丈夫一声暴喝,秦三太太眼泪都下来了,捏着帕子拭泪,道,“我这也是为峥儿着急,老爷何苦恼怒。”
“峥儿有今日,都是你这做母亲干的好事!”秦三老爷起身,冷冷道,“安分守己的做好你的秦三太太。”抬脚去了妾室房中消谴。
秦峥与小郡君之事,便是秦老尚书也不想再多说。
倒是有一事,秦老尚书对秦峥道,“这些时日,少去义塾。”
秦峥微怔,他是个聪明人,很快明白了祖父的用意。秦峥道,“没有人喜欢反复无常的属下。秦美人已经失去了抚育七皇子的资格,只要太后在,秦美人性命不过这几年。秦美人一宫主位之时,我尚且不会押宝于她,何况现在?”
“在我看来,就是祖父,也不必因着秦美人与七皇子便亲近承恩公府。陛下既然允许三司审方家之案,可见,方家帝心全失。可笑,太后娘娘视而不见,还一径与皇后娘娘为难。”秦峥淡淡道,“九皇子乃中宫嫡子,名正言且顺。”
秦老尚书毕竟伴驾多年,对昭文帝有一定的了解,点拨孙儿,道,“皇后操之过急了。太后毕竟是陛下的生身之母,皇后对太后如此强势,陛下不会喜欢。”
秦峥与宋嘉言青梅竹马多年,对宋嘉言也有一定的了解,笃定道,“皇后娘娘从不曾失败。”嫁给方二,宋嘉言都能翻身,何况如今?对于宋嘉言,最艰难的时节已经过去了。
“皇后之位,一败便可倾城。”
“所以,皇后这样做,必有其用意。”
“你这样信她?”
“我信她,比信我自己还要信。”
似乎自成亲之日起,秦峥便拒绝接受家族的安排。他的仕途,必须按照他的意愿来走。至于家人的反应,完全不在秦峥的考虑之中。甚至当初秦峥反家族之道,上书支持宋嘉言的奏章,秦大老爷怒不可遏,当面质问秦峥,“可有将淑妃娘娘放在眼里?”
秦峥直言反问,“当初,淑妃娘娘算计我的亲事时,可有将我放在眼里!”
秦峥与秦淑妃,早已是生死无相干。
便是秦老尚书,亦未料到向来温文尔雅的孙子有这样强势的一面。
秦峥不只是强势,他还有与强势相对应的手腕。
他无需代表秦家,他只是他自己。
便是景惠长公主痛快的笑了几场后,也到老梅庵去劝宋嘉言,“天下谁不知太后跋扈,不过看在陛下的面子上,大家忍着她罢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同理,一朝天子一朝太后。方太后与宋嘉言势同水火,只要九皇子安安稳稳的登基,方家包管讨不得好儿,她的仇便可报了。
正因如此,她才更要劝宋嘉言一劝。
宋嘉言淡淡一笑,“皇妹放心,不至于此。”
她敢做,自然有这样做的理由。
便是在昭文帝面前,宋嘉言照样如此说,“因着我训斥了承恩公世子夫人,怕是太后娘娘不喜。太后娘娘为难我娘家人,我又不是圣人,还生不得气了?”
“别的事还好说。唯独太太的事,我现在犹恼的很。陛下也知晓我家里的情形,大哥二弟不知去向,只看爹爹近年新添的白发,便知爹爹心里是什么滋味儿了。如今好容易太太有了身孕,再如何仔细也不为过。就是太后娘娘,对我不喜,也不该拿着孕妇做筏子。”
方太后做的事,昭文帝也不见得多喜欢。只是,再怎么说,他也就这一个老娘,忍着罢了。昭文帝叹道,“太后年纪大了,人越发执拗,咱们做儿女的,多包涵吧。”
宋嘉言道,“陛下不要生我的气才好。要是对我,什么我不能忍呢?太后娘娘拿着钦天监说事儿,我不是照样避出宫来,为的就是太平二字,不使陛下为难。我这人,最是护短儿。护着陛下,也要护着我的娘家人。”
“唉,要我说,什么叫才是护着娘家人。并不是给他们多大的富贵尊荣,叫他们知晓利害二字,老老实实的做人,这才是护着他们,有个长久。”宋嘉言叹口气,“上回,我也不只是训斥了承恩公夫人,连带着景淑、景贤两位公主,该说的话,我也没客气。我也不是针对谁,诰命中还有我二姨母,不是照样罚俸?训斥她们,并非是要给她们难堪,是叫她们明白是非。”
“若只为了我自己,我根本不会进宫。就是别人轻视我,我什么滋味儿没尝过。我为的,是孩子们。”
宋嘉言这样坦诚,倒叫昭文帝不知说什么好了。
昭文帝一笑,“你的性子,我清楚。”转而说起别的事,“北凉太子的年纪,与二公主相仿,朕想着与北凉联姻,皇后觉着如何?”
“结两国之好,自然是好的。”宋嘉言道,“她们姐妹几个,端睿天姿最好,不让须眉。”似这种与北凉政治联姻,要宋嘉言说,端睿公主为最佳人选。不过,昭文帝疼爱端睿公主,舍不得罢了。“二公主温柔可人,乍然远嫁,怕她心里害怕,还是要好生开导她方好。”
昭文帝想了想,道,“朕想着,让二公主来陪皇后住些日子。”这种事,按理交给太后也是一样的。无奈,昭文帝对母亲的智慧并不信任,还是交给宋嘉言比较稳妥。
宋嘉言义不容辞,道,“原是我份内之责。”
149晋江原创发表
只要不是遇着昏君,皇后地位稳固与否,真不在于受到皇帝多少宠爱。
皇后的第一职责也不是与妃嫔争宠。
在很大程度上,男人对正妻的要求是,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对于这样称职的女人,脑子清楚的男人还是愿意给她相对应的尊重的。
昭文帝对宋嘉言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宋嘉言的坦诚与才干。
宋嘉言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直率的人一般少有心机,偏偏,宋嘉言还有过人的才干。这让昭文帝放心的用她。
北凉使臣来代他们太子求婚时,昭文帝笑允联姻。
二公主于后宫听到此消息就晕了过去。
二公主的生母容嫔向来是后宫的透明人,听此消息,去戚贵妃的长福宫很是一通哭。当然,容嫔最应该去的是方太后的慈宁宫,只是容嫔胆子小,慑于方太后的威严,容嫆没敢去。
容嫔于后宫不显,二公主亦不若端睿公主得宠,昭文帝不擅安慰女人,(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