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千金记 > 千金记 第 64 部分阅读

第 64 部分阅读

    ,索性呈给宋嘉言讨主意。

    宋嘉言看彭老相爷一眼,道,“太后娘娘凤体违和,正在休养,仁德亲王乃孝子,哪怕就藩也没有不见亲娘的道理。此事,还是回禀太后娘娘方才妥当。我看,不如容后再议。反正仁德亲王在帝都住了几十年,也不差这一会儿工夫。”

    彭老相爷扭捏了一下,道,“依老臣所见,王爷既有就藩之心,臣子本分,没理由不成全啊。”

    “待太后娘娘凤体大安,彭相与太后娘娘回禀吧。”

    彭老相爷立刻叹道,“自古母亲溺爱儿子,却不能为之思虑长远。仁德亲王早该就藩,皆因太后娘娘宠爱亲王殿下,强留殿下于帝都居住。”说着,虽是满脸的不赞同,却是一幅怂包相,绝不肯亲自回禀方太后此事的。

    方太后好容易安分几日,还是不要因此事再生波澜。宋嘉言道,“这事,暂且压下来。”

    彭老相爷轻声道,“皇子尚幼,藩王壮年,娘娘还需早做打算。”

    这老东西……

    宋嘉言日日守侯在昭文帝身畔,昭文帝已是五十的人了,原本保养的还好,望之如四十许人,如今这一病,发间多了几许晶莹。好在昭文帝生的不差,即使老了,也称得上儒雅。

    宋嘉言照顾人精细,每天给昭文帝擦洗身子,翻身按摩啥的,生怕他躺的久了,生出褥疮来。

    室内无人,宋嘉言念叨着,“做了一辈子的人上人,你病了,真心担忧你的能有几个……”说着叹口气,抱着昭文帝翻个身,她自幼习武,力道颇大,昭文帝一个大男人,宋嘉言双臂就能抱起来。故此,她照顾昭文帝时,从不需要别人帮忙。

    宋嘉言正嘀嘀咕咕,就听到外面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她刚要张嘴斥责,袁忠的声音已经自外面响起,“奴婢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宋嘉言将被子往昭文帝身上一裹,把人放平,方太后已怒火冲天的进来,那横眉怒目模样,上前就要教训宋嘉言。宋嘉言伸手握住方太后扬起的手,身子随之一转,一个旋身便把方太后送到一畔的太师椅中坐下,宋嘉言道,“听说太后娘娘在慈宁宫养病,怎么有空到昭德殿来了?”此一时彼一时,若这个时候被方太后打了,她也不必在后宫立足了!

    方太后没打到宋嘉言,更是气的眼前一黑,怒道,“你敢对哀家大不敬!”

    “太后娘娘这话,我不明白。”宋嘉言冷声道,“前天我去慈宁宫请安,太后娘娘明明白白的告诉我,您在避痘疹,令我好生照顾好陛下,不必再去慈宁宫。除此之外,我并不知如何对太后娘娘不敬了!”

    “再者,太后娘娘当初说避痘疹要七天的时间,如今这就出来,我是不怕的,可陛下呢?本就龙体虚弱,说句放肆的话,太后娘娘身份虽是尊贵,却是母以子贵,陛下是国之根本,太后再贵重,也贵重不过龙体!太后娘娘是陛下生母,若是不小心把痘疹的病传到陛□上,太后娘娘如何跟天下人交待!如何对先帝交待!”宋嘉言并不似先时对着方太后逆来顺受的模样,直接质问,“陛下对太后娘娘的孝心,天下皆知!我是陛下名媒正娶的皇后,就算是大不敬,也得问一问太后娘娘,是何居心!”

    方太后毕竟年纪在那儿,一口气喘不上来,指着宋嘉言的手颤啊颤,“你,你——”

    宋嘉言不肯给方太后任何还击的机会,继续道,“太后娘娘行事,就算不考虑别人,陛下的安危,难道也不放在心上吗?太后娘娘既说我大不敬,我便大不敬的请求太后娘娘,在太医并未确诊您安全之前,不要踏足昭德殿!就当看在陛下孝顺了您几十年的面子上,行吗?”

    宋嘉言先时被方太后欺负惯了,刚生下九皇子就给方太后抢走,后来又因故出宫一年多的时光,即使回宫,宋嘉言在方太后面前也是装惯了鹌鹑,从无半分忤逆之举。

    结果,老虎不发威,方太后便将她当成病猫。

    如今宋嘉言乍一发作,不要说方太后,满殿人都给她震着了。

    倒是方太后身畔的嬷嬷道,“太后毕竟是……”她话还未说完,脸就就着了宋嘉言一巴掌。宋嘉言力道颇足,直将人抽到了地上去,那嬷嬷半边脸肿成猪头,唇角流血,张嘴吐出两颗牙来。

    宋嘉言并不容她说话,冷声斥道,“我与太后说话,也有你个奴婢插嘴的份儿!”

    方太后也想吐血,怒道,“把这个忤逆不孝的东西给哀家拿下!”

    这话说的,何其昏头!

    不要说宋嘉言现在威风八面,哪怕宋嘉言还是先时的鹌鹑,宫人们也不敢轻易对嫡皇子的生母——中宫皇后、动手啊!

    宋嘉言冷声道,“太后娘娘莫非还想在陛下面前威风不成!若您不介意,还是与我去隔间儿说话!太后娘娘的慈悲之心,但分给陛下一分半毫吧!”

    方太后忍着吐血,还是与宋嘉言去了隔间儿。

    两人一到隔间儿,不待方太后开口,宋嘉言便道,“仁德亲王就藩之事,内阁并没有批准,不知太后娘娘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方太后正是为此事而来,她怒不可遏,“你在审问哀家吗?”

    “我不是在审问太后娘娘,只是告诉太后娘娘实情,是仁德亲王自己要就藩,至于亲王要不要去藩地,这要看亲王与太后的意思。我照顾陛下尚且来不及,断然管不到亲王府上的事去。太后何苦一有事便拿我来撒气,此事与我有什么相干?难道是我让亲王就藩的?”宋嘉言毫不客气的道。

    方太后道,“若不是你叫那些阁臣理事,他们怎有这天大的胆子敢让仁德去就藩?”

    “当日,仁德亲王可是亲自问过太后娘娘,是太后娘娘答应让内阁代理朝政,我才敢应的。”宋嘉言半分不肯相让,方太后怒,“谁家的媳妇会这样跟婆婆说话!”

    “婆婆拿我丈夫的性命视为儿戏,我是出嫁从夫的人,恕我不能两全了。婆婆跟丈夫比,自然是丈夫更加要紧。”

    方太后脸色铁青,“空口白牙的,你不要污蔑哀家!”

    “是不是污蔑,太后娘娘心里有数!”说完这些话,宋嘉言转身走了。

    方太后骂一声“妖孽”,拿宋嘉言无法,想去昭文帝身畔哭诉,又思及刚刚宋嘉言说她身上有痘疹嫌疑的话,最终没敢再去昭文帝的卧室,带着宫人灰头土脸的走了。

    当然,方太后是绝不可能就此罢休的。

    170晋江原创发表

    宋家自封侯之后,便行事低调,与素来嚣张跋扈的承恩公方家形成鲜明对比。也因宋家低调,故此,尽管宋嘉言进宫的方式颇有些不名誉,宋家在帝都的风评也一向比方家要好。

    如今昭文帝病重,方家早急的上蹿下跳、竟意图染指内阁之权,宋家则依旧安稳如山,只看这养气功夫,宋家便远胜方家。

    殊不知,养气功夫好,完全是因为还未到要急眼翻脸的程度。

    此刻,宋荣的脸上冰冷一片,心里早将方太后诅咒了一千八百遍,之所以未咒骂出口,不过是因为在秦峥面前不好失态罢了。

    秦峥道,“若不加以阻止,明日真有人上折子弹劾皇后,于皇后娘娘的声名有碍。”

    “老匹夫!”宋荣咬牙切齿的低声咒骂,不知是在骂承恩公府,还是骂方太后。骂一句泄愤,宋荣依旧未失去理智,轻声道,“太后娘娘很反常。”

    秦峥不大明白。

    宋荣呷口冷茶,看向秦峥,“你年轻些,不知前事。我在未中进士之前就与今上偶然认识了,那时太后还只是先帝宫中一个小小的嫔妃。虽没见过太后,也听今上提过的,做母亲的总是更倚重长子。后来今上登基,太后母以子贵,因心疼小儿子,不舍得仁德亲王去就藩,今上孝顺,也应允了。那时,朝臣并不乐意,毕竟藩王不就藩,太不合规矩。故此,议爵时,仁德亲王那会儿只得了郡王的爵位。”

    “做母亲的偏爱小儿子是人之常情,太后也不能免俗。后来,太后一直干涉立储之事,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娘家。”宋荣叹道,“那时太后为人行事,尚可圈可点,哪怕偏颇些,大家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真正不可理喻就在皇后入主凤仪宫之后,太后对权柄的热衷达到了高峰,她先是要夺九皇子,后来又借钦天监的嘴将皇后驱逐出宫。如今陛下病重,太后全无半分慈母之心,一意任人唯亲,夺权干政,甚至不惜陷害皇后,太后这是打算对九皇子下手了。”

    秦峥听着宋荣忆往昔、说今朝,心下却有些着急,道,“宋叔,还是想个法子明日阻止承恩公方好。”宫里宋嘉言与方太后翻脸,宫外自然要有相应的对策。承恩公已经联合了几个小御史,打算弹劾宋嘉言大不孝的罪名。说来,往时即使后宫事多,也从未折腾到前朝的道理。

    宋荣叹,“承恩公不过是冢中枯骨、插标卖首之徒而已,就是依附于承恩公的御史,也要先往御史台递奏章,经御史台后,那些奏章方能呈上去。如今左都御史郑博是御史台的头儿,郑博虽耿直些,也不是不通情理,我去说一声,他会三思而行的。”这许多年的官,宋荣也不是白做的。

    秦峥终于放下心来。

    宋荣暗暗感叹,先时他真是看走眼,叫吴双那贱人骗了,不然秦峥痴心若此,当真是一桩好姻缘。哪怕宋荣,也只得叹一声造化弄人了。秦峥一心为宋嘉言着想,宋荣投桃报李,提醒他一句,“安臣,要注意跟仁德亲王府保持距离。”

    秦峥心下一跳,“宋叔?”

    “太后不过是一深宫妇人,不会突然之间变成妖怪。”宋荣屈指轻叩桌面,伴随着笃笃笃的声音,宋荣的话清晰的传到秦峥的耳朵里,“到如今这丧心病狂的地步,非天灾,实人祸也。”

    宋荣并非虚妄之人。

    相对的,宋荣寒门出身,因从龙之功而起家,遭遇贱人吴双后,犹能全身而退,本事自然是不差的。

    宋荣的话,秦峥自然要好生思量。

    宋荣不比秦老尚书三朝老臣,经营多年,相对的,秦家也不比宋荣在揣测朝中大势上有先天优势。秦峥请教,“我看仁德亲王在帝都多年,并未涉入国政……”

    “这世上的人哪……”宋荣感叹一声,道,“当初吴双大好前程,还不是说反就反。皇室之中,别信什么兄弟情深。我倒不是有什么证据在手,只是觉着,他这个亲王做的……太后娘娘深信他,除去皇后与九皇子,如今皇室就剩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了。这三位皇子没别的优点,除了七皇子生母是个获罪的美人外,都没了生母。扶植任何一个登基,将来还是太后在宫里作威作福的。单看方太后曾经对内阁下的口谕和懿旨,就知道她在国事上是不成的。方太后自己干不了这一摊,所信任的人无非就是娘家和仁德亲王罢了。”

    “仁德亲王的名声比承恩公好上一千倍。”宋荣道,“别看现在内阁死不妥协,一脸坚贞不屈,那是因为有皇后和嫡皇子在,中宫是道统所在。一旦中宫出事,这帝都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了。”

    “单看方太后的智慧,她与中宫翻脸,说不得现在就有人提醒她兄终弟及的好处。”宋荣眼中闪过一抹讽刺,“说到底,太后会跟中宫翻脸,皆是缘于仁德亲王就藩起。难道太后一意偏心仁德亲王,与仁德亲王无关吗?”

    “这世间所有的谋划策略,只要动,必然留下痕迹。细心些,总能发现端倪。”

    宋荣与秦峥商议了大半宿,及至夜深,已过宵禁,宋荣干脆留秦峥住了一夜。宋荣对晚辈向来不错,亲自引秦峥到前院一处院子。秦峥少时与宋嘉让交好,常到宋家玩耍,如今宋家是新赐的侯府,只是这屋内摆设却是让秦峥觉着无比熟悉,竟与宋嘉让昔日所用无二!

    宋荣微叹,“你们小时侯,总嫌你们吵闹麻烦。现在,你们长大了,我反觉着有些寂寥了。”

    秦峥心下一酸。

    在这个时节,宋荣不可能让宋嘉言名声上有任何瑕疵。

    如今昭文帝病了,自然也就没什么早朝了。天蒙蒙亮时,宋荣就去了郑家。

    开门的就是郑博,他家贫,用不起下人门房啥的。听到有人敲门,自己来看,见是宋荣,郑博眉心微皱,竟挡着大半门口,冷着一张国字脸,先问,“侯爷有事?”

    宋荣眼睛往里瞅瞅,一顶郑博的身子,直接进去了,笑,“伯岩兄好生冷淡哪,咱们多年未聚,我来给伯母请安。”说来,这俩人还是同年。

    郑博这般别扭冷淡倒不是说俩人有啥过节,相反,郑博脾气耿直,不大会做人,宋荣在朝中时没少给他说好话,几次帮忙,先时交情也不差。只因郑博是道德君子,自从得知宋嘉言的事情后,还曾经给宋荣来信,劝宋荣赶紧把宋嘉言送到尼姑庵或家庙一类的地方去洗清罪孽。当然,那会儿宋嘉言还未立后。

    宋荣拿郑博的信当狗屎,宋荣是个实际的人,他也不觉着这事儿有啥丢人现眼,反正他国丈是当上了,家里也富贵了,心理上更不会有任何负担。

    结果,宋嘉言立后后,郑博又来了封绝交信。

    宋荣也没理他。

    如今有事相商,自然要理他一理了。

    郑家是两进的小院儿,门口说话,里头就听到了。郑老太太已经起了,听到话音出来一见,一时倒没认出宋荣来。

    宋荣笑眯眯地一揖,“伯母,我是子熙啊。”郑博在翰林院呆过三年,那会儿两家还时常来往,故此,郑老太太愣了会儿就想起来了,忙扶他起身,笑,“啊,原来是子熙啊。快来快来,还是这样俊俏啊。”郑老太太与宋老太太都是贫民出身,很有共同语言,又是多年不见,问,“你母亲可好?”

    宋荣笑,“前两年,我母亲去了二弟那里,若是知道伯母回了帝都,母亲定得要回来的。”

    郑老太太笑,“外头冷,咱们屋里说话。”又看一眼臭着脸站在一畔的儿子,问宋荣,“你找伯岩是有正事吧?”一大早的就来了。

    宋荣对付老太太向来很有一手,扶着郑老太太的胳膊往堂屋走,笑,“伯岩兄早跟我绝交了,我不找他,我是来给伯母请安的。”这话听的郑博直翻白眼。

    郑老太太已经训斥儿子道,“伯岩,你怎么能这样对侍朋友呢?你不是常说子熙人品好,值得相交吗?”关键是宋荣没少帮儿子,这些,郑老太太是知道的。当然,宋荣为人也很不错。

    挨了母亲一句训,郑博也没辩白什么。

    郑老太太笑对宋荣道,“你们都是有官身的人,大早上的过来了,咱们十几年不见,你跟伯岩好生说说话儿,我去弄些早点吃。”

    宋荣笑应,“我听伯母的。不必麻烦,我最喜欢吃伯母腌的小菜。”

    郑老太太更是开怀。

    郑博引宋荣到自己的书房说话,犹是一张臭脸,“有话直说,若是托情就不必说了。”

    宋荣先坐下,叹,“莫不是连杯茶都没有?”

    郑博家没有丫环,于是,自己斟了盏茶递给宋荣。宋荣望着手中的粗瓷茶盏,他在官场中的节操不咋地,却是欣赏一切有操守之人。宋荣呷了口粗茶,便把宫里的事一五一十的同郑博说了。郑博皱眉,道,“皇后怎能对太后语出不敬?”

    “你自己说,太后自己还防着疹子呢,那病传人的厉害,万一传到陛□上如何是好?”

    郑博相当固执,“总该委婉些。”

    “你给我学个委婉来。”宋荣叹,“不是我夸赞自己的女儿,自陛下病重起,皇后娘娘衣不解带在陛□畔侍疾。这个时候,还是少些是非的好。”

    郑博又不笨,知道宋子熙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问,“莫不是有人为此参奏皇后?”

    “傀儡木偶,受人指使而已。”

    郑博依旧道,“你以往也算能臣干吏,并非贪图天家富贵之人,焉何先时不阻止皇后娘娘入宫?也是她为人有暇,方有人参她。”

    宋荣挑眉,“我那是亲生的女儿,难道我女儿阖该嫁给个贱人?这年头儿,也没人说不准女人二嫁吧?”

    郑博坚持,“二嫁就二嫁,也不该狐惑陛下,未婚先孕。”

    宋荣打量郑博两眼,“这事也怪不到一人头上,说来,又不是我女儿强迫的陛下。”

    听到这种理所当然的混帐话,郑博气的脸都绿了,指着宋荣道,“宋子熙,你也是读过四书五经,学过礼义廉耻之人!”

    “是啊,非但学过,还比你学的好来着。”宋荣摆摆手,把郑博鼻子气歪,道,“你虽没见过我那女儿,也应该知道她是个讲理的人吧?”即使郑博也知晓方太后的不靠谱儿,若不是现在情况特殊,方太后乃后宫妇人、陛下生母,郑博非参方太后两本不可。有方太后衬托,宋嘉言简直是典范。

    “我也不劝你假公济私,当然,我宋子熙在你郑伯岩面前也没这么大的面子。只是,伯岩兄啊,你想一想,现在陛下病重,却有人指使御史来参奏皇后,意欲何为哪,伯岩兄。”宋荣意味深长,郑博神色微动,最后道,“待陛下大安,这些奏章我都会呈奏陛下的。”

    宋荣正色道,“这是自然,一切有待御裁方是。”

    宋荣拦下御史台,秦峥则去找彭老相爷的孙子彭彥容喝酒。

    彭彥容现在日子很不好过,自从他背后捅了自己祖父一刀后,回家挨顿家法不说,六品翰林一坐多年,彭老相爷压着不给他升迁,把个彭彥容郁闷的,倒是秦峥介绍他到义塾讲课,彭彥容很乐意去。

    现在,彭彥容的精神头儿倒是来了,无他,昭文帝病重!

    两人虽是在喝酒,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几年前,彭彥容为宋嘉言立后出过力气,好容易天时地利人和,彭彥容目无君父的琢磨着,陛下既然病重,他出头儿的时候快到了。他自觉早便是皇后党,听秦峥说了方家要使人参奏皇后之事,彭彥容磨牙道,“真是不知餍足的野狗,除了皇后与嫡皇子,朝廷还不得姓了方。”其实,凭彭家的地位,不论谁登基,都要给彭老相爷一个体面。彭彥容很不必上心此事,只管光风霁月的做自己的翰林学士就是了,不过,彭彥容想的又比别人多一点。

    他家祖父这辈子封阁入相的是没什么遗憾了,他家老爹也是五十几的人了,他可是正当壮年,不搏一搏,都觉着白活了。

    仗着祖父,彭彥容的前程也不会太差。就是方太后掌政,也不能不给彭家面子。

    但是,宋嘉言明显很有政治素养,在她手下干活儿可能累一些,不过,只要有本事,也不怕熬不出头儿。方太后就是个昏头昏脑的老太太,自己都分不清东南西北,还妄图瞎指挥,护短、智商又低。若方太后得势,他再想出头儿,就得去巴结方家走佞臣路线了。

    眼瞅着皇后与九皇子就差一步了,就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也不会袖手旁观。

    如此,内阁御史台皆打好招呼,宋荣与秦峥都觉着暂且能安心片刻了,却不想承恩公石破天惊神来一笔,他敲了登闻鼓!

    171完结章

    承恩公出人意表的胆量非凡了一回,他非但敲登闻鼓,告的人也身份非凡,乃当今皇后。

    登闻鼓的特别之处在于,自来登闻鼓之案,上达天听,没有不接的理。

    故此,哪怕宋家打点了都察院与内阁,此事依旧是闹的沸沸扬扬,无人不知。

    不过,宋家也非等闲之辈。承恩公敲完之后,接着承恩侯宋荣也去敲了一回,论文采,宋荣状元之身,论口齿,宋荣以前曾在监察院混过。关键是,宋荣比承恩公明智一千倍,承恩公去告皇后,宋荣并没有去状告太后。不然就太可笑了。

    宋荣直接告承恩公捏造事实、诡言巧辩、谋害中宫、妄图朝纲、目无君父、天生妖孽!

    承恩公给宋荣气的吐血,指着宋荣怒吼,“宋子熙,老夫是皇上的亲舅舅!”

    宋子熙一掸衣衫,假假道,“劳您提醒,本官是陛下的亲丈人!”

    有宋子熙亲自出马跟承恩公掐架,内阁都松了一口气。不想更荒唐的事在后头,方太后偷偷出宫,避到仁德亲王府上,口口声声皇后要害她。

    事已至此,哪怕郑博也不能不开口说一句了。不过,郑博很冷静,他的上书是,希望中宫就太后离宫一事做出解释。

    内阁也上书也是类似,太后出宫并非小事,何况还嚷嚷着皇后要谋杀太后,兹事体大,中宫必须就此事做出解释。

    仁德亲王则要求接陛下与皇子、皇女们出宫,当然,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

    这是个道德能杀人的社会,普天之下,稀奇的事儿多了。像婆婆喊救命的事儿,不能说没有吧,但在皇室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满朝文武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内阁首辅彭老相爷不避嫌疑的去了趟宋府,宋荣的脸色就不必提了,直接道,“说句难听的,皇后若是真有不敬之心,太后根本出不得宫。”

    彭老相爷也不信宋嘉言会做出这种昏头的事,依宋嘉言的智慧,哪怕真要杀方太后,也得等九皇子登基之后啊。想到方太后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彭老相爷叹道,“陛下以孝治天下,太后忽发妄语,令皇后名誉受损。”

    宋荣道,“好在禁卫军与御林军都加以整顿过,忠心不二,总不会再出现逆王之乱。”流言并不会死人,这事虽然对宋嘉言有影响,但,并非没有翻盘之机。尤其彭老相爷亲来,看来,内阁还是倾向于九皇子的。

    彭老相爷面露忧色,道,“长期以往,恐怕局面难以收拾。”不孝的名声,谁都背不起,何况是一国皇后?宋嘉言是死是活,彭老相爷并不关心,关键是嫡皇子,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不能因皇后而连累到嫡皇子才好。皇后乃一国之母,不可能因太后几句话就让皇后去死,万一中宫不稳,连累的绝非一二人,说不得会引起朝纲震荡。在这个时候,彭老相爷力求维稳,方来宋家商议此事。

    “当今之即,唯有先请太后回宫再说了。”宋荣道,“我倒想请老相爷同我一道进宫求见皇后,先问一问皇后的意思才好。”毕竟这事儿得跟宋嘉言商量,依宋嘉言的脾气,愿不愿意低这个头还两说。

    彭老相爷道,“也好。”事涉皇后,他们不好自作主张。

    宋荣与彭老相爷进宫倒是很顺利,宋嘉言正带着孩子们用膳,宋嘉言道,“爹爹与彭相这个时辰进宫,肯定没用午膳的吧。”遂吩咐宫人多加了两付碗筷。

    宋荣唇角直抽,哪里有吃饭的心,不过,规矩使然,他还是先谢了皇后赐膳,与彭老相爷分坐两畔,一时宫人搬上两小桌荤素得宜的膳食来。虽然宋嘉言赐膳,君臣有别,并不能在同一桌上用餐。

    五儿还偷偷的朝宋荣眨眼睛,宋荣对五儿笑笑,看她天真无邪的模样,宋荣微微叹口气。直待用过午膳,宋嘉言吩咐吕嬷嬷道,“嬷嬷,你带着皇子公主们去隔间儿休息。”因方太后离宫,宋嘉言索性将宫内皇子公主都叫到昭德殿来。

    五儿不乐意走,说,“娘亲,我想跟外公说说话儿。”

    宋嘉言笑,“今天你外公来是有要紧事,等下次带你去老梅庵看师太好不好?”

    五儿有些失望,不过,一想到能去山上玩儿,她又高兴起来,就乐呵呵的跟着吕嬷嬷去午睡了。

    待孩子们走了,宋嘉言呷口茶,温声道,“太后的事,我知道了。”

    宋荣问,“娘娘可有什么打算?”

    宋嘉言看梁嬷嬷一眼,梁嬷嬷将一份诏书取来。寻常诏书是以龙纹祥云装饰,这份诏书却是凤纹牡丹的刺绣,同样精美异常,于朝中却极为罕见。无他,这并不是皇帝的诏书,而是皇后的诏书——中宫笺表。

    皇后被称为国母,并非只是口头儿的尊贵。在律法规矩上,同样给了皇后不逊于皇权的权利,当然,这种权利,皇后很少用。不过,皇后一旦动用中宫笺表,皇帝都不会驳回。

    宋嘉言写的是一份:论兄终弟及书。

    彭老相爷与宋荣分别看过,两人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狐狸,对于宋嘉言的胆量气魄却是极为佩服的。无他,宋嘉言这份诏书上话并不多,却是字字穿心断肠:昔闻庄公母,汉有窦太后,今太后娘娘意欲兄终弟及,偏爱幼子之心,天下皆知。万物有代谢,皇位有更迭,太后欲我死矣,置皇子皇女于何地。我之将死,唯望亲王殿下荣登皇位,善视天下,善视皇子皇女。

    这完全是赤果果的翻脸的节奏啊。

    宋嘉言道,“太后如此,无非是想仁德亲王登基罢了。孝顺孝顺,顺者,孝矣。既然是老人家的心愿,没有不成全的道理。”

    闻此言,彭老相爷立刻起身,一撩衣摆,便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了下去,道,“老臣深受陛下大恩,皇位更迭,自夏商起,从来是父传子、子传孙,除非陛下无嗣,方另择宗室承袭皇位。今陛下有数子,焉可令藩王承袭帝位?老臣请娘娘收回此诏!”说着,一个头叩在地上。

    宋嘉言脸上没有半分动容,根本不理会彭老相爷的话,反道,“太后置我于死地,仁德亲王意欲迁陛下、皇子、皇女们于亲王府。我死就死了,只是可惜丈夫与儿女们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彭相阅事无数,精通史实,与其孩子们落入野心家之手,不如一开始就将皇位奉送。彭相不必担忧,新帝登基,照样要施恩老臣。”

    彭老相爷多年老臣,能做到首辅,自然是一流人物。现在后宫要翻天,昭文帝病重,哪怕不想干预后宫之事,彭老相爷也要表态了。他沉声道,“娘娘此话,老臣不敢应奉。太后是陛下生母,娘娘是陛下正妻,俱是身份尊贵之人,恕老臣直言,再如何尊贵,娘娘与太后也要遵从祖宗法度、皇家规矩。谁是谁非,谁为储君,皆要按规矩法度来。既然太后离宫,言及皇后,老臣斗胆,恳请皇后与太后当面分说一二,以正清白,以还是非。”

    “说到法度规矩,彭相为内阁之首,亦是东穆国法度规矩的护法之人,只是,我不知藩王久居帝都是何规矩?”宋嘉言道,“彭相是视而不见,还是有何难处,不妨与我直言。”事到如今,她是绝不容仁德藩王继续留在帝都了。

    彭老相爷脑中飞快盘算,沉声道,“仁德亲王就藩奏章就在内阁,既是王所请愿,没有理由不允。”

    宋嘉言温声道,“那就有劳彭相了。”

    “仁德亲王不过藩王而已,蒙蔽太后、污蔑本宫、甚至图谋圣驾,种种大逆不道,看在陛下与太后的面子,我不想计较。”宋嘉言道,“他不适合继续留在帝都,让他就藩吧。”

    宋嘉言的话是符合内阁利益的,不论何时,内阁都不希望藩王干政,何况是成年藩王!故而,彭老相爷应了声,“是。”内阁是倾向于代表正统的嫡皇子的,故此,宋嘉言的名声不能坏。方太后又是太后的身份,有错也是无错,既然方太后无错,就要找个够身份的替死鬼。不是别人,仁德亲王最合适。此时,若说仁德亲王没有别的想法,彭老相爷也是不信的!

    宋嘉言道,“亲王就藩之后,我会向太后娘娘说明一切的。后宫之事,还是无涉前朝的好。”

    彭老相爷沉默半晌,道,“娘娘,太后毕竟是陛下的生母。”

    宋嘉言笑,“我既然嫁给了陛下,陛下的体面,就是我的体面。彭相太小看我了。”抚摸着手里的中宫笺表,宋嘉言递出去,“拿去明示天下。”

    “娘娘三思。”

    “我已经三思过了。”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既然要翻脸,她绝不会给仁德亲王翻身的机会。敢败坏她的名声,她会叫那对母子明白什么叫感同身受的!

    彭老相爷不敢像封驳方太后懿旨时拒绝宋嘉言的中宫笺表,只是彭老相爷尚未接下笺表,就被一只修长苍白的手握在了掌中。

    因为语涉要事,此间已经清场,宋嘉言身畔也只有一梁嬷嬷而已。她并未注意有人自隔间侧门悄然而入,而彭老相爷与宋荣二人,碍于规矩,头都不好多抬的,自然更未留心。

    宋嘉言侧眸微挑,便看到了一张苍白而儒雅的脸。昭文帝的脸仍然是苍白而憔悴的,鬓间几许银丝,眼神虚弱又清澈,甚至带了一点点天真的宽厚透澈。宋嘉言从未见过昭文帝这样的神色,昭文帝握住中宫笺表,声音不高,还有一点商量的意思,“先不要明发。”

    以前不觉着这男人有什么要紧,忽然之间失去才明白什么是依靠。宋嘉言唇角不自觉的微微翘起来,眼睛弯弯,起身扶一把昭文帝坐在正中榻上,道,“哦,你醒了,那就交给你了。”说着就要离开。

    昭文帝握住宋嘉言的手,“你也听听。”

    宋嘉言笑,“陛下躺了许久,饿不饿,我去叫他们弄些东西来给陛下吃。嗯,还是先叫太医诊脉吧。”

    昭文帝笑,“好。”

    什么是帝王?

    御膳房将几样清粥小菜做好呈上时,承恩公夺爵削职的圣旨已经明发。当方太后哭哭啼啼的赶回宫廷,仁德亲王一家人已在御林军的护送下离开帝都,就藩咸阳。

    后宫与朝廷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清洗。

    宋嘉言其实心内有许多想问的话,却又问不出口。昭文帝似乎明白,却又什么都没说,皇太子的册封仪式已经在轰轰烈烈的准备中了。

    宋嘉言觉着,对于昭文帝,她还是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毕竟,昭文帝维护了她的名誉,又将她的儿子正式册封为皇太子。昭文帝笑,“莫要发傻,小九儿是朕的儿子。”

    宋嘉言大惊,叹道,“真是不得了,陛下大安之后,都能看破人心了。”

    昭文帝笑,“阿离知不知朕在想什么?”

    宋嘉言摇头。

    “真不知?”

    “我可没陛下的本领。”

    昭文帝挽住宋嘉言的手,轻声道,“辛苦你了。”自始至终,只有宋嘉言一直守护在他身畔。照顾他,伺候他。不离。不弃。

    “说这个做什么。”宋嘉言笑,她与昭文帝的身份注定了不会有太激烈的爱情,不过,她仍然愿意做好本分,起码不辜负这个男人带给她的地位与自由。她也一直相信,做个好人要比做个坏人更容易得到快乐。

    不过,什么是好人,又什么是坏人呢?

    如方太后质问昭文帝,“你怎么这样心胸狭隘,将你弟弟赶走!你已经是皇帝了,多给你弟弟一些有什么?”那张颓老的脸上,有不满、有憎恶、有伤心,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唯独没有愧疚。

    昭文帝问,“给多少方能令母亲满足?”

    172番外

    什么样才不算烂尾呢?

    本文的大纲设计就是这样的,不涉及突然性的结局之类的事。看留言,有许多亲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尾。

    石头的看法是:文中主角的人生走向已经交待清楚,就可以结尾了。至于宋嘉言做太后的内容,下一篇文会涉及到,但,并不是《千金记》的第二部,是完全的另一篇文章,主角也不是宋嘉言了。

    还有亲们多次提到的宋嘉让宋嘉诺兄弟的事,在石头的计划中,他们现在还没消息,就是没消息了。

    还有穆芸的下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娘家覆灭,穆芸能有什么下场呢?

    再说方太后,石头觉着,哪怕当初郑庄公也没有杀了他老娘,甚至放了狠话“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后,还会寻个法子跟老娘黄泉相见。汉景帝也是忍他老娘,忍到自己死的。所以,只要昭文帝活着,不会对方太后如何的?在任何年代,一个皇帝,怎么会甘心背负弑母的名声。

    再说仁德亲王的处置,昭文帝没有在明面上处置仁德亲王,但,这并不是说昭文帝是个软脚虾。

    还有林随,此君短暂出现,石头说这是重要人物,可能是说早了,因为此君会在下一篇文中是重要人物。先让他露个小脸而已。

    其他的,《千金记》是石头的第二篇言情,文笔所限,灵气所限,现在回头看,有很多不足。有时间,石头会修文,以望能在石头的能力范围内更加周全一些。

    至此,就是大结局了。

    再说一句,石头是很认真的结尾。

    《 笔下文学 》整理收藏 www.Bxwx.Org(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