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第 10 部分阅读

第 10 部分阅读

    ,自认倒霉;也不要悲观绝望,自暴自弃;更不要怨天尤人,诅咒命运。而应该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不屈服,不后退,不动摇,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在重重困难中冲开一条通向胜利的路,成为征服困难的英雄,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她,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从患有小儿麻痹症,只有依靠轮椅才能行动。每当看到同龄的小朋友蹦蹦跳跳的,她都感觉到自卑而又羡慕。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着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的故事。

    这是个天气晴朗的一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散步,草坪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歌唱完,老人说着:“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那天已经是深秋了,虽然天气晴朗,但风中却夹着几分寒意,尽管如此,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着:“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当天晚上,她让母亲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为了激励自己,她又让母亲又将这张纸贴到了墙上。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物理治疗。有时,甚至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

    就这样,经过蜕变的痛苦后,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可以自由地行走了。但她并没有满足,此后,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田径运动。现在的她,不但可以跑,而且跑得比别人快。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middot;鲁道夫。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middot;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威尔玛∓middot;鲁道夫的成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困难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困难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困难加倍。相反,如果面对它毫不退缩,困难便会减半。

    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是想方设法战胜它,还是绕道走?勇敢者的选择只能是前者。因为只有勇敢地战胜困难,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

    日本独立公司是专为伤残人设计和生产服装而设立的,赢得消费者的好评。

    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位叫木下纪子的妇女,过去她曾管理过两个室内装修公司,并且小有名气。可是,正当她在选定的道路上迅速展的时候,不幸降临到她的头上,她突然中风,半身瘫痪了,连吃饭穿衣都难以自理。当她从极度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清醒思考的时候,她问自己:这辈子难道就这样了结了吗?不!必须振作起来。穿衣服这件事虽然是个小事,但又是每天都遇到的事,对一个残废人来说又多么重要啊!难道就不能设计出一种供伤残人容易穿的衣服吗?

    一个新的念头突然而至,使她顿时兴奋起来。她忘记了自己的痛苦,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左半身瘫痪的人。

    木下纪子根据自己的设想加之以往管理的经验,办起了世界第一家专门为伤残人设计和生产服装的服装公司——“独立”公司。“独立”这个字眼不仅向人们宣告伤残人的志愿和理想,同时也说出了木下纪子自己的心声:她要走一条独立自主的生活道路。

    木下纪子按残废人的特点及心理,设计出适合伤残人穿的服装。独立公司开张后生意日益兴隆,有时一个季度就可销售五万多美元的服装。由于她事业上的成功,在日本这个以竞争着称的国家,竟得到了十家不同行业的支持,木下纪子还准备把她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她的这一计划不仅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帮助,她和一家美国同行组成了一个合资公司。

    木下纪子为公司的展呕心沥血,走过了漫长的路。她向一位来访者宣称:为伤残人生产产品固然重要,改变伤残人的形象更重要。尽管我们的身体残废了,但我们的精神并没有残废。我所做的就是想让人们看到我们伤残人不但生活得非常有朝气,而且也同样是生活中的强者。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的种种困难,这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但我们无须抱怨,因为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同时打开一扇窗。所以,我们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才能找到新的出口。如果缺少这些经历,就无法取得成功。

    8.第八章 感性召唤,理性批判

    千万不要犹豫不决

    一位智商一流、执有大学文凭的翩翩才子决心“下海”做生意。***

    有朋友建议他炒股票,他豪冲天,但去办股东卡时,他又犹豫道“炒股有风险啊,等等看。”

    又有朋友建议他到夜校兼职讲课,他很有兴趣,但快到上课了,他又犹豫了:“讲一堂课,才20块钱,没有什么意思。”

    他很有天分,却一直在犹豫中度过。两三年了,一直没有“下”过海,碌碌无为。

    一天,这位“犹豫先生”到乡间探亲,路过一片苹果园,望见满眼都是长势茁壮的苹果树。禁不住感叹道:“上帝赐予了一块多么肥沃的土地啊!”种树人一听,对他说:“那你就来看看上帝怎样在这里耕耘吧。”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优柔寡断的习惯,最后只会两手空空,成不了大事。因为这种习惯能让时机立即从你身边跑掉,让别人得到先机!

    主意不定和优柔寡断,对于一个人来说,实在是一种致命的弱点。有此种弱点的人,从来不会是有毅力的人。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可以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大大不利于他的事业成功。

    行动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当人们面临行动时,往往就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人不在少数。

    人们害怕行动,多是由于心态的原因,一行动就想到失败。这种恐惧的心理会摧毁你的自信,关闭你的潜能,束缚你的手脚,使你遇事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做事没有果断的决心与勇气,总是优柔寡断,犹豫再三也下不了决心,不能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决断,那么,这个人一辈子就注定要完蛋了。比方说赚钱的机会,它往往是瞬间闪现,稍纵即逝的。有些人在别人看来是非常幸运的,财运特别好。其实,这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只不过这种人有异乎常人的品质:遇事果断。如此而已。

    在股票市场上,不管是吃进还是抛出,犹豫是万万不行的。该吃进的时候便果断吃进,该抛出的时候就果断抛出,这样才是炒股高手。比如号称“杨百万”的杨怀定,他在股票市场上买进卖出时就表现出了这种果断的品质。

    被称为跨国女大亨的热比亚,是一位在生意场上非常果断的商人。

    这位如今拥有亿万资产的女老板,在迹之前只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十四岁时,便由父母做主嫁给了别人,十二年之中,生下了六个子女,那时她的丈夫每月工资仅70元。为了养家糊口,她果断地做起了小买卖。帮人洗衣服,卖鞋子、服装等各种日用品,因为那时经常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热比亚曾因卖几双童鞋而被挂牌游街,罪名是投机倒把。

    热比亚真正迈上成功之路是在1980年。那时,热比亚已经经历了四次生意场上的挫折。失败的经历使她学会了果断,学会了做任何生意都应有果断的品质与决心。她毅然决定走出新疆,只身直闯福建。就是这次异乎寻常的果断行动,改变了热比亚一生的命运。

    1981年,热比亚从跌倒之处重新爬起来,从头做起。先是卖菜,有了一点儿小积蓄,半年之后经营一家小饭馆。不久,勇于进取的热比亚又在乌鲁木齐租了一个小摊位,代销服装、杂货、布匹。或许是热比亚经营有方吧,不久她已拥有一笔可观的自有资金,这时的热比亚已是轻车熟路,艺高胆大,做事十分坚决果断了。她将广州、杭州等地的时髦服装、家电用品等贩运到西北内陆销售,又把西北内陆的特产销往东部沿海地区。一来一往,她的生意越做越大。

    热比亚之所以能从失败中崛起,完全得益于惊人的果断。所以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面对选择与取舍时,要学会在思考后当机立断。只有这样才会不拖延时间与机遇,提升个人的效率,使你获得成功。

    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有些人一旦遇到了事,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

    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种种事,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决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他们自己美好的想法陷于破灭。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要充分运用挥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判断。一旦拿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这一习惯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果断决策的能力,与一个人的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果断决策的能力,那么你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一叶孤舟,永远漂流在狂风暴雨的汪洋大海里,永远达不到你理想的目的地。

    具有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习惯的人,在生活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办事拖拉,无论是作决策还是办事,都不果断。美国哈佛大学人才学家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我们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着种种的憧憬、种种的理想、种种的计划,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一切的憧憬、理想与计划,迅速地加以执行,那么我们就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然而,人们往往有了好的计划后,不去迅速地执行,而是一味地拖延,以至于让一开始充满的热冷淡下去,使幻想逐渐消失,使计划最后破灭。

    所以,对于成大事者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你、破坏你、限制你的机会之前,你就要立刻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决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要逼迫自己具备一种遇事果断坚定的能力、遇事迅速决策的素质,对于任何事都切记不要犹豫不决。

    及时现和把握机遇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机遇,而的人当机遇降临时却没有及时现,使其失之交臂。机遇稍纵即逝,一旦失去,就成了永远的遗憾。所以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些人常将自己的不得意或失败归咎于没有碰到机遇,却不认真找找自己失败的原因,究竟是没有机遇,还是没有及时现和把握机遇?机遇,它无处不在,或者就在自己身边,也需要我们善于去现它。

    1981年7月29日,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公主要在伦敦圣保罗教堂举行结婚典礼。听说,这场婚礼耗资10亿英镑,将是一场轰动全世界的婚礼。

    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财机遇。他们认为,英国王室大办喜事,也是他们大做生意的时候。伦敦市面上到处出售王室婚礼的纪念品,品种多样。有的把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把各式服装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时的图案。

    但在诸多的经营者中,谁也没赚过一家经营“望远镜”的商号。这位老板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人们最需要的东西。盛典之时,要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礼盛况。这些人那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们看清人和景物的望远镜。于是,他突出生产了几十万副马粪纸和放大镜片制成的简易望远镜。

    婚礼当天,在王家车队行经的白金汉宫到圣保罗教堂长达3.2公里的街道上,早就聚集了观礼和看热闹的人群,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卖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婚礼盛典!”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抢购一空。不用说,这位老板了笔大财!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公正的。就看准抓得准、用得好。其实,在这个事例中,众多的英国工商业企业也不是没抓准机遇,只是不如生产简易望远镜的那位老板机遇抓得准罢了。说到底还是那位老板比别人研究得更细一层,他看准了那一天人们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东西——望远镜。

    一个人关键时刻一定要抓住机遇,更深一层的研究、利用机遇。同一机遇,谁都可以利用。但利用得最好的,毕竟只是少数。想胜人一筹,就需在认识分析上高人一筹。其实,不过是对公众需求和心理分析研究得更细一点、更深入一点,把握得更准一点,而且常需要对特定境周围的分析研究联系起来。正可谓,天下大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审时度势,是为商者最重要的素质。

    机遇来了,许多人都能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成功者并非有天生的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在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而已。

    着名的牛仔服大王利维∓middot;施特劳斯就是一个是善于洞察先机,最终乘着急流欢快而下的勇敢者。

    1847年,17岁的利维∓middot;施特劳斯从德国来到美国,投靠在纽约开布店的哥哥。

    1850年,美国西部出现了淘金热,20岁的利维也加入了这股被财的热浪所驱使的人流之中。然而,当他只身来到旧金山,看到了熙熙攘攘,成千上万的淘金者之后,他改变了淘金的初衷,决定另辟财门径。他先是开设了一家销售日用百货的小商店并制作野营用的帐篷、马车篷用的帆布。利维认为:淘金固然能大财,但为那么多人提供生活用品也是一桩能赚到钱的好生意。

    一天,利维正扛着一捆帆布往回走,一位淘金工人拦住他说:“朋友,你能不能用这种帆布做一条裤子卖给我?我整天和泥水打交道,普通的裤子经不住穿,只有帆布做的裤子才结实耐磨。”

    利维听后,灵机一动,一条生财之道马上闪现在他的头脑中。于是,他立即将那位淘金工人带入一家裁缝店,按他的要求做了两条裤子。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牛仔裤。

    由于牛仔裤结实耐磨,很快就成为淘金工人的热门货。

    机遇就在你身边,只要你拥有一双洞察先机的“火眼金睛”,就一定会成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到了,你必须好好把握它。如果在机遇面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会失去机遇,因为机遇是不等人的。要有捕捉机遇的强烈**,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它会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众多现象中随时随地地留意机遇的出现,并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敏感。

    漫漫人生路,一个人能不能适应社会,很好地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专注并利用机会。只有把握住每次机遇,并不懈努力,你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姿。抓住每一次机会都是一次不小的进步,机会越多,成就越大。

    100次心动不如1次行动

    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但他却从来没中过奖。

    终于有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传来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老兄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心动不如行动。再美好的梦想与愿望,如果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想一番。有人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很多人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因此常常是竹篮子大水一场空。所以,有了梦想,就应该迅速有力地实施。坐在原地等待机遇,无异于盼天上掉馅饼。

    古人云:“事虽小,不为不成;路虽近,不行不到。”意思是说看似很小的事,你不去做便不能成功;很短的一段路程,如果不去走,那么也不会到达终点。成功需要你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只有行动了你才会收获成功,而不是只要默默观赏就会成功的。

    没有任何人可以未卜先知,没有任何人可以完全预测行动的结果,更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行动之前说你必将失败,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只有在行动之后才会出现,而当你勇敢地行动起来时,这样的结果往往将变成你的一次新的成功。这是每个人在面对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应该牢记的一点。只有这样你才会积累起真正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

    迈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20多岁,有老婆和孩子,收入并不多。他们全家住在一间小公寓里,夫妇两个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们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小孩子有地方玩,同时也增添一份产业。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有钱支付奋起付款的付款才行。有一天,当他签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很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迈克跟老婆说:“下个星期我们就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么样?”“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付款都付不起!”但是迈克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才使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第二个星期,他们真的找到了一套两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有实用,付款是1200美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凑够1200美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只有回妨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借款。

    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办商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做了。承办商起先很冷淡,由于他一再坚持,终于同意了。他同意迈克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还100美元,利息另外计算。现在他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美元。夫妇两个想尽办法,一个月可以省下25美元,还有75美元要另外设法筹借。

    这时,迈克又想到另外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迈克说:“老板,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75美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我现在很想多赚一点钱。公司的某些事更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老板被迈克的诚恳和雄心所感动,真的找出许多事让他在周末工作10个小时,迈克一家人也因此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子。

    可见,说一尺不如行一寸。有想法是好的,但再好的想法也要付出行动。因为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实现,行动是完成计划奔向目标获得成功的保证。

    成功者的路由千条万条,但是行动却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捷径。空想家与行动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进行了持续而有目的的实际行动。实际行动是实现一切改变的必要前提。我们往往说得太多,思考得太多,梦想得太多,希望得太多,我们甚至计划着某种番茄的事业,最终却以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而告终。100次心动,远比不上一次行动。心动只能让你终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行动才能让你最终走向成功。

    换一个思路就会有出路

    很多人都知道,鲮鱼是一种凶悍的鱼,天生就喜欢吃鲦鱼。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鲮鱼和鲦鱼养在一个水池里,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见到鲦鱼即飞快地游去,想吃到鲦鱼,但却一次次地撞在玻璃板上。过了几天,那些鲮鱼都已撞得“头破血流”,再也不向那边游了。这时心理学家把玻璃板抽去,鲮鱼和鲦鱼都混游在一起,而鲦鱼即使在游到鲮鱼的眼边和嘴边,也不去尝试吃鲦鱼了。

    这是动物产生思维定势的典型例子——思维定势致使鲮鱼得了一种“恐鲦症”。

    在生活中,人一旦像鲮鱼一样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将思维编入既存的框架里,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分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

    “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个钉子,他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着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心想,这还不简单吗?便随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汽车修理工一听,开心地笑起来:“哈哈,你这笨蛋,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阿西莫夫之所以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是因为他受到了前面那个聋哑人买钉子打手势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定势。

    很多人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如果一味地习惯固定的思考模式,使生活、工作成为机械化的程序,结果只能是复杂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心。而这种习惯性越多,人的个性也越萎缩,从而逐渐失去创新的想法和动力,使人们成为受习惯支配的机器。所以,我们应该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会换个思路思考问题。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是让我们突破原有的思维桎梏,在这种况下,原有的思维模式便成了一种无法躲避的障碍,只有清除它,我们才能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做一个有理性的思考者。

    通过理性和批判性的思考,你才能用一种全新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掌握了这种强有力的思考方式,你就会以更大的自信去实现崇高的目标,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会用一个较新的、有活力的方式看待你的生活和工作,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从未有过的机遇。

    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当时南极越冬队队员正在设法用输送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基地。由于准备不充分,在实地操作中现输送管的长度根本不够,一下又没有备用的管子。如果再从日本去运,那时间需要近两个月,怎么办?这下所有的队员都呆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毫无办法。

    这时,队长西堀荣三郎突然提出了一个很奇特的设想,他说:“我们用冰来做管子吧!”他的这个设想当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因为南极非常冷,水在碰到外界空气的瞬间就会变成冰,真可以说是滴水成冰。但问题的关键是怎样使冰形成管状,而且在中途不会断裂。

    西堀队长很快又有了灵感。“我们不是有医疗用的绷带吗?就把它缠在铁管上,上面再淋上水让它结冰,然后拔出铁管,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吗?用这种方法做冰管子,再把它们一截一截连接起来,要多长就有多长。”就这样,问题很快地解决了。

    许多人想到的输油管,必定是铁管或钢管,西堀队长聪明之处在于他换了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只要是管状的东西,就可以输油,为什么非要铁管呢?南极的冰不是照样能做成这种管状的东西吗?

    可见,转换一个思路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人的思维容易受原有知识、经验的束缚,有时被知识和经验淹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走出经验的误区,既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遇到问题,要善于开动大脑,请不要陷在定势思维的泥沼中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妨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立场来看待问题,也许带来另一种分析结果,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在生活的旅途中,如果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思维退化,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抢占先机赢天下

    有这么一则故事:

    一位聪明的商人,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到了遥远的阿拉伯地区。那里的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隆重的方式款待了这位商人,临别送了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另一位聪明的商人听说了这件事,不禁为之心动,他想,大葱的味道不是也很好么,于是他带着两袋大葱来到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它的味道比大蒜还要好!他们更加盛地款待了这位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已远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商人的感激之。经过再三商讨,他们决定送给这位朋友两袋大蒜!

    一个用大蒜换得了金子,一个用大葱却换得了大蒜,为什么?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一个“先”字。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俱备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待下去。

    成功在于你的行动。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最终分出高下无非就是不同的人对机遇的把握不同而已。一个人做每一件事,只要开始行动,就算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哥伦布是15世纪的着名航海家。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现了新大陆。对于他的这个重大现,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很多荣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话中经常流露出讽刺。

    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作客,谈笑中又提起了哥伦布航海的事,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争辩。

    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一头敲破,鸡蛋就竖起来了。“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人们不服气地说。

    “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地说:“世界上很多事做起来都非常容易,可是最大差别就是:我已经做了,你们却一直没有做。”过去讽刺哥伦布的人,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但我却没有那么做。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当年就开始做那笔生意,早就财了!”一个好创意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就有可能带来无限的满足。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于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自觉无知胜有知

    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承认自己无知。恰恰是这些虚荣心成为了你前进道路中最大的障碍,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多么有本事,多么有知识,那么你只能遭到别人的唾弃。相反,如果你能承认自己无知,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一再重复无知的谎只能让你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出丑,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帮助和建立健康的心态,学习他人的长处和提高自己。

    在一所有名的大学,有一位学生问教授:“教授,我什么时候才能取得学位?”教授回答他:“在你觉得无所不知的时候,学校给你学士学位;在你认为自己只是略有所知的时候,学校授予你硕士学位;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一无所知时,你将会拿到博士学位。”

    知识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当你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的时候,或许你只知道了一个大概;但当你认为你只懂一点点的时候,或许你就开始入门了;而当你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或许你已经懂得了很多,只是你从这些知识中现了很多未知的领域。

    我们每个人要把自己当作新孕生的婴儿,虚心地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倾空自己的杯子,抱着一种求知似渴的学习态度。骄傲会让你停滞不前,只有谦虚才会让自己有长进。

    有这样一则寓故事与大家分享: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在拜访一位大师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而当大师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总是不断的插话,表示自己已明白这些问题,最后大师不得不终止谈话而开始给个这个人倒茶,虽然杯中已倒满了茶水,但大师并没有停下来,直到这个人告诉大师杯子已满时,大师才停下来,并告诉这个人说:“如果你带的杯子不是空的,你又怎么能品尝到我倒给你的茶,即使能尝到也已非原来的味道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原有的不实用旧观念和思想,阻碍自己学习。要保持空无以求全的学习态度,才不至于把别人真正实用的知识被你的思想所扭曲,才能够学到真正的实用的知识。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恒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

    守庙人告诉他:“(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http://www.xlawen.org/kan/41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