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第 12 部分阅读

第 12 部分阅读

    乐。

    学会“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才能真正做到心态平衡,经受住成功和失败的种种考验,才是真正的人。

    一切顺其自然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个是《菜根谭》里面的一句话,说的大气又潇洒,这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其自然。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指挥着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草籽被风吹走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芽!”师父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

    原来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绿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某些刻意强求的东西或许我们终生都得不到,而我们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为了这种执着而迷惑、困扰。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道理就随手可得了。

    有个僧侣问洞山良价禅师:“如何回避寒暑?”洞山答道:“何不向无寒暑处?”僧侣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洞山又答:“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阇黎:梵语音译,指高僧。)

    洞山禅师最后的一句话的意思是:“寒冷时彻底与寒冷打成一片,炎热时彻底与炎热浑然合一。”猛一听这话,觉得很玄孚,细究之下,明白一点其实就是“顺其自然”。

    人生之旅,不知要过多少个寒暑,其实天气的寒暑易过,真正难过的倒是我们事业、生活、感、学业等等方面的“寒暑”。并且上天之造物弄人,注定每个人往往不可能终其一生都是一马平川,一生坦途的,这种况之下,我们要真正的认识生命,认识人生,作出最大的对策,那就是用洞山禅师所悟的理——“顺其自然。”

    禅师说要与炎热、严寒浑然一体,要“顺其自然”,也即炎热时享受炎热的乐趣,寒冷时享受寒冷的乐趣,人生之旅,成功时就分享成功的喜悦,失败时就享受失败的乐趣(此种乐则要看你是否有宽广的胸怀,有包容的心理,有淡然的**),摒弃病痛与绝望,时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保持一种恬淡快乐的心,保持一种无欲无求,无拘无束,无挂无碍的上好心境,成也是成,败也是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吃自己爱吃的饭。如此心境,如一的境界,何等洒脱,何等自在。

    炎热日子里,有的人暴躁不安,浑身不自在,我们对他说:“顺其自然,心静自然凉。”失败的日子,有的人消沉秃废,以为世上再无阳光,我们对他说:“顺其自然,做最真实的你!”人生的日子里,不管成败,我们都要对大家说:“顺其自然,不要苛求,**虽然会带来收益,但**也是带来罪孽的源泉。无所欲也无所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就会活得自然!”

    有三只毛毛虫想要过河去采花蜜。一只说,我们必须先找到桥,然后从桥上爬过去。一只说,我们还是造一条船,从水上漂过去吧。一只说,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已经疲惫不堪了,现在应该静下来休息两天。另外两只很诧异:休息?简直是笑话!没看对岸花丛中的蜜都快被喝光了吗?说着,那两只毛毛虫就各自忙碌起来。剩下的一只爬上最高的一棵树,找了片叶子躺下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觉醒来,它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它仅扇动了几下,就飞过了河。此时,对岸的花开的正艳,每个花苞里都有香甜的蜜。它很想找到那两个伙伴,可是飞遍了所有的花丛都没找到,因为它的伙伴一个累死在了路上,另一个被河水淹没了。

    我们正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辛苦打拼的时候,常常累得疲惫不堪、遍体鳞伤。其实,顺其自然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且是最为美好的。

    当然,顺其自然并非是消极地等待,顺其自然并非是听从命运的摆布,更正确地说,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谁的生活就美好,谁的生命就有质量。

    不如让一切顺其自然,你会现你的内心会渐渐清朗,思想也会减轻许多负担。

    淡泊从容,不惊荣辱

    淡泊是一种不计得失、不惊荣辱的态度,一种修养,一种品质,一种德行,是一种为人者所能达到的极高思想境界。淡泊,不是没有**。属于我的,当仁不让,不属于我的,千金难动其心,这就是一种淡泊。

    东晋陶渊明因为淡泊,辞官归故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三国诸葛孔明因为淡泊,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谓淡泊之极。

    淡泊是一种从容,是对人生和世界深彻感悟的一种超越,人生在世,会被太多的事所羁绊,很难达到心静的意境。

    常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大凡人恐怕都想给别人,给后人留下一个好名声,古往今来也确实有不少人,以自己的切实行动赢得生前身后名,流芳百世,英名长存。

    求名,重名,无可厚非,名正顺。孔子就很重视“名”,他说:“名不正则不顺。”名义不正当,道理就讲不通,说话就没有分量。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却把“名”弄歪了,追名逐利,不择手段。凡是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必将被名缰利锁所困扰。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他曾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清代纪晓岚也曾指着千帆相竞的江面说:“这江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追名的人,一种是逐利的人。”

    由此看来,“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虽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甚至为名利而生存。

    1898~1902年间,居里夫妇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l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从此,镭宣告诞生了!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此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希望了解提炼的方法。居里先生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中选择一种。第一种选择是我们以镭的所有者和明者自居,但是我们必须先取得提炼铀沥青矿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第二种悬着是毫无保留的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炼方法在内。”居里夫人坚定地说:“我赞同第二种选择。我们决不能据为己有,如果这样子做,就违背了我们原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镭既是济世救人的仁慈物质,这东西就应该是属于世界的。”由此可见,居里夫妇所具有的无私、宽阔的胸怀,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就这样,居里夫妇轻而易举的放弃了垂手可得的名利。取得专利代表着他们能因此获得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还可以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他们没有那样做,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人们不得不钦佩他们不平凡的气度。

    居里夫人的一生获得大大小小的奖章数十个,每一个大奖都足于改变常人的生活轨迹。但她没有躺在荣誉上停滞不前,而是自始至终的爬向科学的高峰。她把获得的奖金大量的赠送给他人,甚至把获得的荣誉奖章给她的女儿当作玩具玩耍。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己,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她的番茄气度为拼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为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境界,而追逐名利却是一种贪欲。当今社会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挣扎在名利场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有多少人又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笑看人生呢?

    鲁迅先生是一位脚踏实地,品德高尚的人。他在厦门给友人的一封信上说:“我对于名声,地位,什么都不要。”

    有一次,接到北京朋友来信说,有位瑞典的学者,准备通过刘半农等人,提名鲁迅先生为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鲁迅谦虚地谢绝了,说:“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1936年春,《作家》编缉部要在邗物目录上端印一排世界着名文学家头像。为此来人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并建议把他的头像也印在上面,也被鲁迅谢绝了。

    想得到名声,就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真正做到实至名归。有道是“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如果一个人热衷追求虚名,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对个人成长、事业展都会留下祸患,那就会应了那句人们熟知的俗语——“图虚名,得实祸”。

    人生在世,对于名利一般人都是难以免俗的。今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邹韬奋曾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

    所以说,人生在世不为名利所累,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气的人。这样的人总能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理智和从容的态度对待名和利,固守着人的尊严和人格。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不能缺少淡泊。否则,他不是活得太忧郁,就是活得太无聊。如果我们都能以淡泊的心态去看世上的一切,不计得失,不惊荣辱,我们就会活得轻松,活得精彩,活得有滋味!

    生命只属于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有一次,那么就让我们珍惜这一次宝贵的生命,在大自然恬静优雅的交响乐中,淡泊名利,超脱凡尘,在平淡的人生中活出一份洒脱,活出一份恬淡,活出一份自然,活出一份精彩,为了生命的美丽,轻轻松松过好每一天吧!

    功成身退,天下之道

    所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宝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其含义为,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不露,势难保长久;金玉满堂,往往无法永远拥有;宝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而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将一切名利都抛开,这样才合乎自然法则。因为无论名或利,在达到顶峰之后,都会走向其反面。

    急流勇退,是哲人欣赏的一种明智的选择,古人把这种勇退称为“撤手悬崖”。刘伯温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官场斗争的不测之祸,随即上书明太祖,要求辞仕过隐居生活。原因有二:一是少年立下的报国志得以实现,位至开国功臣之列。二是他生就这豪爽刚正、嫉恶如仇的思想性格,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曾得罪过不少人,像宰相李善长、胡唯庸等人,就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他也常常直谏不讳。因此,他想尽早从官场的旋涡中抽出身来,急流勇退。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回到浙**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故里,在乡间每日读书吟诗,饮酒下棋,谢绝同一切官府来往,静心修养,乐哉快哉。

    无独有偶。清代名臣曾国藩可谓深知官场沉浮的人,也是做官人的典范。他进士出身,在剿杀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成为清廷的“中兴名臣”。曾奉旨署湖北巡府赏戴花翎,奉署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功名达到顶峰。曾国藩常吟咏的格是:“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追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55岁时,战乱已弥,曾国藩受到加官晋爵的嘉奖,一时权倾朝野,他却请求解除本兼各职,注销爵位,甘当平民百姓。

    可见,当退则退,这是一种明智之举。居高思危、当退则退是哲人推崇备至的处世之道。它需要你认清时势,不要为了逞一时之能,把事做到极至。如果真做到那样,就不只是犯个过错而已,恐怕极有可能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祸。

    历史上,不乏因居功自傲或不甘寂寞招来杀身之祸的名将、名臣。春秋末期,勾践灭吴之后,其谋士范蠡曾劝文种离开越王,否则必有杀身之祸,后又写信给文种说:“我听说天有四时,春生而冬伐;人有盛衰,泰极而否来。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道,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蠡虽才能低下,还能明白进退之道。高鸟已尽,良弓当藏;狡兔已死,良犬当烹。您如不忍离去,必为所害!”但文种始终不信越王会加害于己,没有离去。勾践大业已成,对功臣们态度逐渐冷淡起来,并且越来越疏远他们。文种因此而心中郁闷不乐,忧心忡忡,并且多日称病不朝。于是有人向越王诬告文种说:文种自以为是他才使君王有今天,但不见给他加官封地,心怀怨恨,故不来朝见。勾践开始对文种产生恶感。公元前427年的一天,越王召见文种说道:“你有阴谋兵法,克敌制胜的九术之策,今用其三,即已灭吴,还有六术在你那里,望你能用其余的六术辅助我前王于地下,以灭吴之前人。”于是,文种仰天叹道:“可悲呀!我悔不听范蠡之,而终为越王所杀!”随即,勾践赐剑,文种自刎而死。

    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避免祸端,必须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急流勇退就是一种放弃,但急流勇退并不是舍弃生活主流,急流勇退更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而是呼唤一种率直的生活理念,一种近乎平淡却真挚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无穷尽的,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或进或退的决策至关重要,尤其是处在激流的人生时,能够做到勇退,确实需要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幸福就在你身边

    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生活,但又有多少人能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幸福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要觉得幸福是顺其自然就可能得到的,唯有紧抓住幸福,把握现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美国教育家杜朗曾叙述过他如何寻找幸福。他先从知识里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与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直到有一天,他在火车站看见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这时杜朗才惊奇地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口气,从此懂得:生活的每一平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人们总是在渴望幸福、追求幸福,却从来不晓得幸福就在身边,近到可以触手可及的地方。有时,我们感觉到不幸福,只是我们得到的太多,反而让它们从我们身边轻易地溜走,继而感觉不到幸福,开始抱怨起身边的一切。

    有一个天使来到凡间,希望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有一天,天使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烦恼,他向天使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工作呢?”于是,天使赐给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有一天,天使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天使诉说:“我的钱都被骗光了,没有盘缠回乡。”于是,天使送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天使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青、英俊、有才华而且富有,妻子貌美又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乐。天使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诗人对天使说:“我什么也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天使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也可以给你。”诗人直直的望着天使:“我想要的是幸福。”

    这次把天使难倒了,天使想了想,说:“我明白了。”然后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

    天使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天使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天使再回到诗人的身边,他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于是,天使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天使再去看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向天使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幸福就是这样,当我们苦苦地追求时,往往却遭遇到痛苦。然而,当我们轻松愉快地活着时,却现幸福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其实,幸福可以很简单,简单到我们都忽略了它的存在!只要能够把握住你现在拥有的,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勇士出海航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旅途中看到一个海岛,岛上有座雄伟的城堡,于是他下船来到岛上。城堡里有着数之不尽的财宝,还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如果勇士肯留下来定居,公主就嫁给他。但这位勇士没有留下,他相信前方的旅途中会有更大的幸福在等着他。

    又经过长久的航行,他来到了第二个海岛,岛上的城堡比上一个海岛的城堡更大,更加富丽堂皇。城堡的国王热地邀请勇士留下,愿意把自己的无数的宝藏和公主全交给他。看着比上一海岛的更多的财富和更美丽动人的公主,勇士有些心动,但是他还是没有留下,他坚信前方会有更好的。

    终于他来到了一个更大的岛屿,城堡位于岛的中央,比前两个城堡都要高大。勇士激动的推开了城堡的大门。但迎接他的不是数不清的财宝和美丽的公主,而是一个邪恶丑陋的巫婆。巫婆用法术控制了他,强迫他做苦工,每天都过着苦不堪的生活。他很后悔没有珍惜前面的幸福,可时光不会倒流。

    在寻找幸福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百折不挠的勇士,但有时,却由于我们的过分执着和贪婪,使幸福一次一次地与我们擦肩而过。其实,幸福可以很简单,就在你我的身边,只是我们一直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想一直过得幸福,就要学会感受幸福,不要让我们的感官麻痹了,失去对幸福的敏感。我们需要认真地、感激地、宽容地对待人生和品味生活。要知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去体味。

    不要自寻烦恼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我们也常被这些烦恼所困扰。其实,烦恼是不存在的,都是我们自己找的。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把一些事看开些,不要想得太远,自然就不会有所谓的烦恼了

    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

    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

    信者:“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后,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者:“我既已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者:“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者:“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信者于下似有所悟。

    人生在世孰能无烦恼,纵使一时逃避了,最后仍要面对。所以不要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让你饱受烦恼之苦,因为每个人都有烦恼,不过是内容不同罢了,没有程度的差别。

    人生在世,忧虑与烦恼有时也会伴随着欢笑与快乐的。正如失败伴随着成功,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整天胡思乱想,把没有价值的东西也记存在头脑中,那他或她总会感到前途渺茫,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头脑中储存的东西,给予及时清理,把该保留的保留下来,把不该保留的予以抛弃。那些给人带来诸方面不利的因素,实在没有必要过了若干年还值得回味或耿耿于怀。这样,人才能过得快乐洒脱一点。

    有一个老人非常喜欢留胡子,花白的胡子足有一尺长。老人以自己的胡子感到自豪,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梳理自己的胡子。有一天,老人在门口晒太阳,过来一个小朋友歪着脑袋看了一会儿,问他:“老爷爷,你这么长的胡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

    老人一时答不上来。晚上睡觉的时候,老人就想起了小孩的问他的话。他先把胡子放到被子外面,觉得不舒服;他又把胡子放到被子里面仍然觉得难受。

    这样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一整夜他都没有睡,一直在想:以前睡觉的时候,胡子到底是怎么放的。过了几天,老人剃去了胡子。

    人生是有许多烦恼的,这个不消细说。但还是有一种不得不说就是自寻烦恼。就如同故事里的老人,胡子因为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的天真问题,竟被割去。忧从何来?忧从心来。胡子剃去了还会有别的烦恼。

    其实,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一次,几位同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老师问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房间里拿出许许多多的杯子,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高贵典雅,有的杯子看起来粗陋低廉……老师说:“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同学们说得已经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他们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讲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大家有没有现,你们挑选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就没有人选中它。”他们并不觉得奇怪,谁都希望手里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师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用好的杯子。这就如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能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学会遗忘,用理智过滤去自己思想上的杂质,保留真诚的感,它会教你陶冶操。只有善于遗忘,才能更好地保留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10.第十章 感性生活,理性工作

    用微笑改变生活

    生活的调要靠自己去创造,与其苦苦抱怨现实,不如细心体会眼前实在的快乐。生活即使再苦,我们也要微笑着面对,能以苦为乐的人,才能现希望。

    在美国的西雅图,有一个很特殊的鱼市场,人们都说在那里买鱼简直是一种享受!在那个市场里免不了有鱼腥味,但是迎面而来的是鱼贩们欢快的笑声,他们面带笑容,就像是球场上合作的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8条鳕鱼飞往弗里达去了,5只螃蟹飞到堪萨斯喽。”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着乐趣和欢笑!

    有人问一位在这里卖鱼的人:“你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为什么还能保持愉快的心呢?”对方回答说,事实上,几年前的这个鱼市场本来也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条件差,生活太苦太累,但是后来,大家认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变工作的品质,于是,他们不再抱怨生活本身,而是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再后来,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另一串笑声,他们成为鱼市场中的奇迹!

    大伙练的时间长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这种工作的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儿来和鱼贩们一起用餐,感染他们乐于工作的好心,有不少没有办法提升工作士气的主管还专程跑到这里来询问:“为什么一整天在这个充满鱼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们竟然还这么快乐?”他们已经习惯了给这些不顺心的人排忧解难。

    有时候,卖鱼贩们还会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即使怕鱼腥味的人,也很乐意在热的掌声中一试再试,意犹未尽,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了这个鱼市场,都会笑逐颜开地离开,手中还会提满了不自禁买下的货,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些道理来。

    看来,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微笑。一位诗人曾经这样写道:“你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我的面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气,可是别把你的微笑拿走。因为生活需要微笑,也正因为有了微笑,生活便有了生气。”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微笑。微笑是一缕春风,化开久冻得坚冰;微笑是一滴甘露,滋润久旱的心田;微笑是人们脸上高尚的表,温馨而怡人!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你会赶走生活中所有的烦恼。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矿工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惧中,颤抖的铁索在轧轧作响,箱板在不停地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台机器把他们送向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但是,梵高注意到有一位老矿工神态自若得像没事一样。

    事后,他悄悄地问那位老工人:“您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却回答说:“不,我永远不会习惯,永远会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微笑着面对这一切。”梵高听后再也不感到害怕了,他感到自己的心也在笑着面对着一口黑黑的深井。

    微笑,使人坚强。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利,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笑脸迎对,勇敢面对,生活依然是美好的。微笑着面对人生,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会现,生活其实是美好的。

    有一个忧郁的人来到上帝面前问:“上帝,告诉我吧,如何才能让我跳出忧郁的深渊,在欢乐的大地上尽玩耍?”

    上帝说:“请学会微笑吧,向所有的一切。”

    忧郁者又问:“可是,我为什么要微笑呢?我没有任何微笑的理由呀。”

    上帝回答:“当你第一次向人微笑时,不需要任何理由。”

    忧郁者接着问:“那么,第二次微笑呢?以后我都不需要任何理由地微笑吗?”

    上帝意味深长地说:“以后,微笑的理由会按它自己的理由来找你。”

    于是,忧郁者走了,他要按着上帝的指引,去寻找微笑,去付出微笑。

    半年过后,一个快乐者来到上帝面前。

    他告诉上帝,他就是半年前那个曾求教于上帝的忧郁者。

    现在,他的脸上阳光灿烂,充满自信,他的嘴角,总是挂着真诚的微笑。

    “现在,你有了微笑的理由了吗?”上帝笑问。

    “太多了!”曾经的忧郁者说,“当我第一次试着把微笑送给那位我曾熟视无睹的送报者,他还我以同样真诚的微笑时,我现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绿,送报者离去时哼着的歌是那么动听!”

    “当我第二次把微笑送给那位不小心把菜汤洒在我身上的侍者时,我收获了他自内心的感激,我似乎看见了人与人之间流动着的温,这温驱散了我内心聚积着的阴云。”

    “后来,我不再吝惜我的微笑,我把微笑送给街边孓然独行的老人,送给天真无邪的孩子,甚至送给那些曾经辱骂过我的人。我现,我都收获了高于我所付出几倍的东西,这里面有赞美、感激、信任、尊重,也有某些人的自责和歉意。这都是人间最美好的感啊,它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愉快,也更加愿意付出微笑。”

    “你终于找到了微笑的理由”,上帝说“假如你是一粒微笑的种子,那么,他人就是土地。”

    他们相视而笑。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在做什么,在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一个微笑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语,她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一个可以分享的微笑,即使是你一个人微笑,也可以使你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交流和抚慰。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学会了对自己微笑,就学会了热爱生活,学会了对别人微笑,就学会了珍惜美好,学会了对一切生命微笑,你的人生便处处充满阳光!

    记得要感谢你自己

    我们经常被告诫,要学会感恩。于是,当我们受到一点赞扬或是取得一点成绩时,总是在不断地或有意、或无意,或真心、或违心地感谢师长,感谢上司,感谢同仁,感谢亲朋……的确,太多的人给予我们帮助,我们要感谢的人自然很多。感谢他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我们却从来不曾想过感谢自己。

    有一位农夫拉着一车沉重的稻草来到陡坡前,他望着前方不禁停下了脚步,他认为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上不去,必须有人帮助才行。恰巧,有一个过路人笑着对农夫说:“别急,我来帮你!”说着便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农夫觉得自己有了底气,便在前面使劲拉车,过路人一边在后边推,一边大声喊:“加把劲儿,加把劲儿!”经过一番努力,农夫终于把车拉上了大坡。

    他充满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好心人!”那位过路人却不好意思地说:“不用谢我,还是谢谢你自己吧。我的手患有小儿麻痹,没有力气,只是在旁边为你喊加油而已。你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把车拉上来的!”

    感谢他人已成常态思维,我们因此而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理念:人也得感谢自己!感谢自己,才能真实的感受世界与生活,当你困难时,面对别人伸出的手时,如果你无动于衷,或许那双手也是多余的,因为这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时,此时你应该感谢你自己,因为面对别人那双真诚的手,你也同样伸出了你的手。

    人生可以从感谢自己中获得更多的自知之明,更清醒的头( 抛开感性 保持理性 http://www.xlawen.org/kan/41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