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妻有妻术 > 妻有妻术 第 13 部分阅读

第 13 部分阅读

    带的。在那段时间里,黎家的冰箱里再没见过剩菜剩饭。

    经过深入了解后,才得知勤勤来自一个大家族,还有个心脏方面的遗传病,她奶奶死于心脏病,父亲得过心脏病,连她自己也时不时心跳不齐。又听说,她们家里是人多房少,爷爷奶奶去世后,老房子拆迁了,五个儿子为了二十几平大的房子撕破了脸,谁也没落下一砖半瓦。勤勤妈那边也面临了差不多的情况,老人还在世,子女辈已经开始明争暗斗,弄得一家子乌烟瘴气,老人唉声叹气。

    就单凭勤勤复杂的家世背景,甭管她平日多会讨好人,他妈也已经从心里谢绝了这门亲事。

    老一辈的人娶媳妇图的就是安心和放心,完全省心是省不了了,但他们好歹还能选择多省点心还是少省点心,所以遇到勤勤这样的媳妇,公婆多半不会看到她的能干,只会看到她背后一车队的麻烦。

    听了他妈一席话,我这才明白我和黎先生的婚事为何成就的如此顺利。

    我妈总说,那是因为黎鹏的家人厚道,不计较你爸、你妈正在闹分居。

    此时我才明白,我爸、我妈闹分居比起勤勤的家世背景,比起林若的交友之乱,根本是小巫见大巫,相比之下,我真是个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媳妇了。

    请允许我这样自夸,因为我懂得知足常乐。

    他妈走了以后,我坐在客厅里发了会儿呆,又和Miumiu讲了会儿电话。

    Miumiu对我离家出走又自己返家的行为表示鄙视,她说:“你要是有勇气踏出那个门槛,就要抱着你家大毛不接你就势不回家的决心!你前脚走的干净利落,却落个自己送上门的结果,还被他妈晓以大义的开始反省自己的过错?你说说,要是下次你们再吵架,你该怎么办?再离家出走一次么?我告诉你,这招只要用烂一次就一辈子比想再用了,你家大毛一定会认为反正你会自己回来的,走就走吧,你就不值钱了!”

    Miumiu的话句句戳中我的死|穴,我的心里在滴血,为我的面子和我的里子。

    但是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她继续说:“说好听点婚姻是过日子,说难听点婚姻就是一辈子的斗争!你输了一次,就要准备输一辈子!如果你是个顺毛驴还好说,输就输了呗,你愿意被你的男人吃得死死的,别人也不会为你打抱不平,可偏偏你就是个倔脾气!这次你反抗失败,那以后呢,以后你准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么?你结婚就是为了这个么?”

    Miumiu的话令我豁然明白,原来所有女人的心理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大是大非和民族大义不是我们该关心的事,我们只关心一个“口”字。听上去好像女人是小气的,但事实上,人和人的交往就在于口,口上输了,可能一辈子都要输了,这是硬道理。

    在我们心里,怎么过好日子比谁当国家领导人还重要,除非领导人的改选会直接影响我们日子的好坏,那我们才会稍微关注一下,再反复琢磨如何在不同国家政策下把日子过得更好。

    这就是一个女人的智慧,往往体现在一个家庭里,这样许许多多的家庭就造就了一个社会。

    Miumiu最后说:“趁你们家大毛还没醒,你赶紧出门,补救你惨败投降主动回门的错漏,记得带上手机和家钥匙,这是无声的告诉他,你回来过并不是为了他,只是为了随时都能再回来,但是怎么回来,就要看他的表现!”

    我被Miumiu的话打动了,立刻挂断了手机,揣着无比的兴奋和刺激,蹑手蹑脚的拿起钥匙和手机,走到门边,又换了球鞋和大衣,甚至还返回到洗手间里拿了几瓶日用保养品,直到确定万无一失时,才轻轻拉开了大门。

    就在这时,我身后传来了黎先生的声音:“你去哪儿?”

    我惊住了,不敢回头,脑子里飞来了无数个念头。摔门就走,落荒而逃。回身对他笑笑,说去买瓶酱油,接着一去不回。再不然就背对着他说,我只是回来拿自己的东西的。

    我的念头都没有付诸于行动,黎先生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我身后。

    他说:“我问你去哪儿?”

    我被他的质问问出了心火,脾气一上来怎么也压不住,索性一回身,准备对他吼回去。

    哪知我回身的同时竟被他就势拥进了怀里。

    他的声音闷在我的肩胛处,说:“你那儿也不许去。”

    我的心立刻揪成了一团,手里的东西“啪嗒”一声掉到了地上,我一脚向后踢上了门,双手死命的搂住身前的人。

    我们搂得很紧,想把对方融进自己的身体里。

    但其实,我们早就在对方的心里了,只是昨夜的争吵,暂时蒙蔽了心。

    男+女=口 10

    结婚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庆幸的就是嫁给了黎先生,比这个还庆幸的是分配到好相处的公婆。所谓门当户对,自家是城里人,再找个城里人,还是同城的,地域文化的摩擦就减少了一大半,别说城市人和农村人过不到一起,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也存在很多难以调和的不协调。

    好在,我找了他。

    结婚前,我可劲儿的在我妈面前夸黎先生,说他家里人际关系简单,用不着我这个儿媳妇多操心。

    我妈反过来说我,看事情太过表面,说他们家里人际关系简单,倒不如说我单纯。

    我冷哼着说,您又开始,未雨绸缪,一辈子都不可能发生的事,全都被您预料了一遍,非要把所有人都弄得战战兢兢担心受怕,您才算是成功的展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我妈说,走着瞧。

    黎先生一家三口住在城里,二叔、三叔、爷爷、奶奶住在郊区,北京的昌平。

    我妈说:“说到底,黎鹏也不能算是城里人。”

    我说:“您的阶级观念不要这么重,他又不是他二叔、三叔的孩子,他爸妈都是城里人,他爸是城里的干部,他妈是城里的家庭主妇,他就是个城里人!我嫁给他,打交道的是他爸、他妈,不是他二叔和三叔!”

    我妈放话道:“我说他不算是城里人,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说了你也听不进去,等到时候你自己体验体验,就明白了。”

    我觉得我妈是小题大作了。

    可后来想想,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自欺欺人,我甚至觉得,我妈说话太留面子了,那句“不算城里人”包含了太多旁支错节的意思。

    我妈还说,要考验一个人的本质,就要看怎么过春节。

    春节到了,我和黎先生买尽了吃的、用的,放满了小黑的后备箱,一路把车开到昌平,三叔二大爷的叫了一遍,头一次见到了他的爷爷、奶奶、二叔、三叔。

    临来前,黎先生跟我报备了老家的一切,就算提前为我吃了定心丸,可到了那里,我才体会了什么叫“不算城里人”。

    他爷爷有眼病,见不得光,瞧人不清。

    我的脸已经快凑到他眼皮子底下,他爷爷才乐了乐,说:“大毛的媳妇?”

    他奶奶耳背,大声说话,她跟你打岔,小声说是非,他奶奶准能听见。

    我扯着嗓子叫了七声“奶奶好”,他奶奶才搭理我。

    这对老祖宗的脾气很怪,态度更怪,说是亲人,更像是陌生人。

    私下里,我问了黎先生,黎先生说,他爸年轻的时候和家里闹了不小的矛盾,好像是和钱有关的,再后来,他爸去了城里,和老家的隔阂就更厚了。

    再问具体的,黎先生便不说了。

    黎先生的爸爸是知识分子,不像是从郊区走出来的孩子,更像是来自祖上三代都是文化人的大家族,那个气质尤为突出。虎父无犬子,所以,我当初才会看上黎先生。

    再看黎先生的二叔和三叔,土生土长的农民,说话的腔调是降调的,不管说什么,最后一个字准落在四声上,这和城里人说的普通话有本质的区别。

    他二叔是这一家子人里最大方的,塞了一万块的红包给我,还偷偷说:“别告诉别人啊,老三家娶媳妇的时候,我就给了八千。”

    我相信第一眼的投缘,所以欣然领受了这个红包,背地里还问黎先生,都说农村人过的不好,怎么一张手就是一万。

    黎先生说,二叔给的钱就收下,二叔要面子,一年不见一次,每次见面都很大方,若是不收,就是给他心里添堵,另外,他二叔和他爸的关系是最铁的。

    背着人时,我看到黎先生塞给他二叔三万块钱,我手里的这一万拿的就更踏实了。

    他二婶就像是二叔的反例,说话做事处处体现尖酸刻薄的一面。

    我们进门的第一顿饭,是在二叔家吃的,一桌饭六道菜,有四道菜是剩的。

    他二叔二话不说,拍着桌子站起来,叫我和黎先生跟他出去吃。

    二婶也立刻摔了碗筷,说:“有本事你就别回来!”

    我们在村子外的小饭馆里吃了一顿较为丰富的,最起码有鱼有肉,称得上是村里人说的大餐。

    他二叔和黎先生一起干掉了一斤二锅头,最后拍着桌子说,他这辈子就毁在酒上头了。

    那天晚上,我和黎先生住在二叔的家里,二层的小楼,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就是天冷,冷得刺骨,我掏出背包里的电褥子铺上,加了热。

    黎先生笑我心眼多。

    我说,我这是有先见之名。

    等电褥子热了,我抓着黎先生问二叔的过往。

    他说:“别问了,这是人家里的事。”

    我说:“必须问,万一我说错了话,犯了人家的忌讳都不自知!再说,你也说了咱爸和二叔关系好,那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还当我是外人?别以为我没看见你塞了三万块钱给你二叔。”

    黎先生连忙叫我小声点,免得二婶听见,接着就把二叔那点陈谷子烂芝麻的事讲了一遍。简单地说,二叔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前几年也在城里当干部,当的还是在嗓子眼上的官。,众目睽睽,是多少人眼巴巴望着的好差事。二叔深知这官当不久,干了几年便急流勇退提早退休,在老家盖了一栋小楼,养老。为了这事,二婶窝了一肚子火,早年光是收礼就收的手软,现在人走茶凉,门庭冷落,二婶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难以接受。

    因为贪杯,二叔在酒醉后说出了自己外面还有一个女人的事实,和二婶的关系基本决裂,已经三年了,又因为贪杯,二叔在酒醉后送了三十万给三叔,酒醒之后,悔不当初。二婶和三婶的梁子也是这么结下的。

    酒,真是害人不浅。

    第二天,我和黎先生去了三叔家。按照黎先生的嘱咐,在三叔家里,绝不能提二叔家的事,就算全村的人都知道我们前一天是在二叔家过夜的,在三叔、三婶面前,也要装蒜到底。

    我对三婶这个人只有六个字评语:穷讲究,假大方。就像是最潦倒的知识份子和葛朗台的组合,她总会在嘴上挂着各种养生之道,但归结起来说,就是一字记之曰,省。

    我们这顿,吃素。因为三婶说了,这一桌子都是有机菜,比肉还贵。

    饭桌上,三叔和黎先生叙旧,盘点了不下十个礼物条目,都是指明给黎先生的爸妈的。结果,都让三婶三言两语的带了过去,一个也没落实。好比三叔说,前年泡制了一壶老药酒,用了五毒和五行,让黎先生带回去。三婶便说,你忘了么,那瓶药酒挥发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都给你治病用了。三叔一脸茫然。

    摸清了和三叔、三婶的相处模式,私下里,我就对黎先生说:我觉得,咱爸去了城里是明智的。

    告别了他爷爷、奶奶、二叔、三叔这一大家子人,我和黎先生回了我爸、妈家。

    我拿出两万块钱塞给爸、妈,说:“明天给三万。”

    黎先生接话道:“对,明年给四万。”

    我妈说:“得了吧,照这么下去,一年多一万,五十年以后,过节就能发家了。”

    黎先生在客厅和我爸聊国家大事,我在厨房帮我妈。

    我妈问:“给你公婆送钱过去了么?”

    我比了个手势,说:“也是两万。”

    我妈点点头,又问:“那你们小两口还有钱么?”

    我摇摇头说:“没了,不过他二叔给了我们一万。”

    沉默了一会儿,我放下了菜刀,说:“妈,钱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质!”

    我妈很淡定:“都活这么大了,才活明白啊?”

    我说:“不是才明白,我只是更明白了。这次和黎鹏回他老家,里里外外花了六万,我俩年底的所有奖金都贴进去了,还有预备以后买大房子的存款。可是临走的时候,谁也没记我们的好,他二婶不停的说他二叔是个大方的人,过节过年就发钱了,他三婶也不认输,嘴上说三叔是最惦记我们的,把一整年留下的好东西都给了我们,还有他爷爷、奶奶也说,老大在城里,老二、老三在村里,老大给黎家出了面子,老二出了钱,老三出了物……可要是我说,我和黎鹏不光出了钱出了物,还背负了精神损失。”

    我妈说:“这就是人,人都是有多种面貌的,人前什么样,人后什么样,说不准。有的夫妻相处了一辈子,还摸不透对方,可是不管换成什么样的面貌,都要花钱,都要为钱奔波!”

    我说:“他们家根本不像是个家,就像个社会,他爸、二叔、三叔不像是三兄弟,就像是勾心斗角的三座大山,压得我透不过气。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你说黎鹏不完全算城里人了。他爸是城里人,他妈是城里人,可他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不是城里人!不是我瞧不起他们家人,实在是城里人和乡下人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说句难听的,他爸和二叔、三叔真不像是一个爸妈生出来的。他老家那些人是不是以为城里人挣钱容易,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啊?真当我们是银行的ATM机了,可ATM机也有没钱的时候啊,他们都是吸血鬼!”

    我妈笑我说:“这才哪到哪,以后你还要年年面对呢。你就盼着他们老家出了事,用不着你搭把手吧!”

    我赌气道:“就他老家的那些人,让我管也不管!给他们脸了!”

    我妈前脚说年年面对,没想到第二天就被迫面对了,正确的说,是黎先生的三婶找上了他爸、妈,杀了个回马枪。

    当时,我和黎先生正在好梦,忙里偷闲的节假日应该做什么?蒙头睡大觉,可偏偏这时候来了不速之客,还是报丧不报喜的。

    我们赶过去的时候,正见哭丧着脸带着黑箍的三婶。

    三婶一见我们,便大哭的将人生总结了一遍,从他爸、妈把她生下来,到她拉扯着弟弟妹妹们长大,再到参加工作后认识了三叔,生了孩子,人老珠黄,死了老娘,如今,又送走了老父,就在全中国人民最开心的日子里,她面临了天伦惨变。所以,她要将这个消息和全世界的人分享,帮她分担不幸。

    听他妈说,我们进门前,三婶已经演讲过一次人生经历了,只不过第二次更为流利,是因为练习得多了。还听说,三婶准备将所有认识的亲戚都走一遍,为的还是殓葬费。

    再看黎先生他爸,半天不说一句话,皱着眉头,这会儿,一手更捂住了胸口。

    我意识到不对,捅了捅正忙着安慰三婶的黎先生,但就在我们奔过去扶住他爸的前一秒,他爸已经叫出了声,接着应声瘫倒在沙发里。

    心脏病犯了。

    男+女=靠 01

    大过节的,我和黎先生一家人赶赴了医院,挂了急诊。

    这一晚上,急诊科来的全是放炮竹造成|人身伤害的,以及心脏病病发的,例如他爸。

    交了费以后,他爸很快得到医治,那急诊室的护士说:“家里备着点速效救心丸,犯得时候吃下去,不严重的都能救过来,没必要跑医院。”

    黎先生一愣,进而有些急道:“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哪种情况严重,哪种不严重?要是吃了速效救心丸还没挺过去,谁负责?”

    我头一次见善于周旋人际的黎先生大声呛话,还是对一个白衣天使。

    我转头看向白衣天使,忽然和黎先生有了心心相惜之感。这位天使除了外皮是白色的,其余露出来的部分都是蜡黄|色的,拉长着脸,眼底渗着黑。

    任何一个病患者家属见到这副嘴脸,都不会有好心情的,尤其是听到那句轻慢的“没必要跑医院”,更会先入为主的以为,这位天使是在责怪我们在新春佳节给她多安排工作了,又不好直接挑明说,唯有将下口的机会落实在病患身上。

    就是没干过这行,也听过这行的辛苦。

    当护士的做白班,做夜班,吃的是体力,透支的是青春,听的是病患的呻吟,挨的是家属的埋怨和谩骂,好似为人医者除了贡献医术和心力,更该时刻化作受气包,海纳百川的包容所有的怨气,每日经历生命的诞生和陨落,周旋于死神和救世主之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家家团圆的新春佳节,他们和其它紧要岗位一样,也要流派人手,面对因放鞭炮而损害人身的各种病患,遭受不能和家人团圆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而这种折磨,将持续到他们退休才能休止,或者辞职。

    可是身为家属,在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分辨什么样的情况需要传呼急救,什么样的情况用不着,我们不是医生,不会断病,即使会,在没有精密仪器的住家环境里,任何一个权威医生都不能断定到底怎样的情况不用送急救也不会危及生命。黎先生他爸也是在送医以后才令情况缓和下来,在仪器的检测下才得到证实并无生命危险。

    所以,白衣天使的埋怨在我们听起来,是那样的刺耳,谁还会顾及她究竟值了几个小时夜班?

    医生和病人,到底隔了一道墙,难以跨越。

    说是将心比心,又有几个做得到?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医生和病患家属之间的摩擦还要剧烈的,是那种一开口就能气死人的亲戚,比方说他三婶。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关键看什么时候自私,什么时候伪装自私。

    有的时候,我们选择先让别人自私,舍弃自己的自私,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偷偷自私。

    还有的时候,我们难以掩盖自私,先舍人为己,再想旁人的利益,甚至根本来不及想到别人的利益,冲入脑子的第一个念头,只有自己,于是自私当前。

    他三婶就属于后者。

    也许他三婶以为城里的亲戚和中南海有莫大的关系,只要一句话,万民竖起耳,只要一跺脚,城墙也要抖三抖。这样的亲戚会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重担放在你肩膀上,事先不会和你打招呼,即使打了招呼,也会说“我这不是在跟你说么”,好似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求人就能办成事,求亲戚就能发家致富,只有亲戚不答应的事,没有亲戚办不成的事。

    亲戚是孙悟空,能通天,可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如来佛祖,它处处遮天,所以只听说拜佛的,没听说拜猴的。

    后来,我妈说:“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就和咱们老百姓求医的心理是一样的,都抱着一丝希望,不肯撒手。撒手了,希望就没了,撒手了,就要悲痛欲生了。你看当初我被送去医院急救的时候,你和你爸不也急的拉着医生恳求么,这个时候,医生比菩萨灵光,就像在农村人眼里的城里人亲戚一样,那就是上头有人,日子不愁。”

    眼下,他三婶也是一脸焦急。直到医生确保黎先生他爸并无大碍以后,她脸上的神情就像橡皮筋儿一样,灵活的松了下来,看得我心里也不禁一抖,凭着这细微的变化和本能的直觉意识到,她是要发难了。

    我立刻上前握住他三婶的手,说:“三婶,有什么事回家再说吧,回了家,我和黎鹏帮您解决,我们……”

    三婶也一把握住了我的手,打断了我的话:“你不知道,这事啊只能你公公出面,别说你了,就是你婆婆出面,也不够份量。”

    我不懂在三婶心里,什么样的份量叫有份量,我只知道,她报丧的壮举是最有份量的,可以将一个没有心脏病史的人气出了心脏病。

    三婶让开我,走到黎先生他爸的另一边,搀扶着,凑到耳边道:“大哥,你是知道我的,我这个人直,不会拐弯抹角的。我来城里一趟不容易,也不是非要挑在这个日子口打搅你们,实在是我爹的尸体等不了啊,他尸骨未寒,我这个当女儿的能过的安生这个年吗!”

    三婶“孝”字当前,这个字大于天,什么理在它面前,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黎先生他妈说:“咱们回去再说,等回了家,我给你想办法,大毛他爸……”

    三婶抢白道:“不行啊嫂子,这事就得大哥做主,除了大哥,老黎家还有谁说话有这个份量啊?就老二夫妻俩那样,怎么会帮我的忙,我只能求大哥来了!”

    黎鹏他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捂着心口,点点头。

    他妈红了眼眶,握着三婶的手,说:“你放心,你家的事,我们会帮你的,不会看着你爹尸骨未寒的。咱们先回去,再说,行么?”

    我看着这样的演变,已经不能言语了,手拼命拽着黎先生的袖子,把他往后拽,生怕已经走在崩溃边缘的他会冲上去揍那个女人一顿。

    我把他拽到一边,小声说:“天大的事回家再说吧,别在这里说,别气着爸。”

    黎先生的拳头松了下来,叹了口气,低头看着我,抿着嘴,点点头。

    他的眼眶也红了,心里定是窝了口怨气。

    而我也预感到,这股怨气将会伴随我们一整年。

    倒不是我迷信,只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传统信念和忌讳,正月里报丧,那就是后脊梁骨被人戳着触霉头,那是要倒霉一整年的,只能盼着来年的正月多添点彩头,洗尽上一年的霉运。

    过了两天,他爸、他妈回了趟老家,带着三万块钱。

    丧事是怎么办的,我不清楚,黎先生也不清楚。黎先生没有跟着回去的原因,是因为我爸这边的亲戚,也登门唱了一回大戏。

    据说,我爸老家有个远房亲戚家的老人去了。

    说是老家,其实就在天津,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

    我和黎先生陪我爸去了天津,帮着孤儿寡母张罗一切,说是张罗,其实就是送钱去了,也给了三万。

    直到此刻,我才发现我们家是这样的富有。

    我和黎先生为了生孩子还是买房子还是买车子的问题愁了很久,勒紧了裤腰带省下几万块钱预备款,竟在这短短七天假期里,挥霍殆尽。

    可笑的是,我们没有给出去一封春节红包。

    我们去天津,并没有旅行的心情,我的眼前装满了披麻戴孝的亲戚们,都和我们家一个姓,但却一个都不认识。

    棺材、灵车、孝服、摇钱树、招魂幡、念经的和尚,这些只有在电视剧里才见过的阵仗,此刻也在我眼前一一上演。

    我感叹着不同地域办理丧事的文化和规模诧异,偷偷拽了一个亲戚问这场法事的价钱,那亲戚笔画个“八”,我心里一抖,望着满天的纸钱,顿时都变成了漫天的人民币,这才有暇感叹钱的不值钱。

    所谓花钱消灾,我本以为,丧事办过,天下太平,最起码我们两家能够太平,却不料我爸在丧礼上扭伤了腰,动弹不得,挪动不得。

    我和黎先生商量着把他先送天津的医院看看,兴许两三天就能缓过来。

    但我爸却说,他的身体他自己清楚,他估摸着要是在天津的医院住下,十五之前都回不了家,他要回自己的家过年,他的根在家里。

    春节的后几天,我和黎先生聚少离多,他照顾他爸,我照顾我爸,都住在各自的父母家里,不敢离开片刻,生怕一扭脸的功夫,就和各自的爸天各一方。

    春节一过,我们一起到医院给两个爸挂了专家号,我爸的号很快就挂上了,黎鹏他爸的,我们排了四个小时的专家队。

    我望着前面那个扛着棉被卷的人,小声对黎先生说:“人家都是前一天晚上就来了,要是咱们今天排不上,就住门口的小旅馆,天一亮就过来,如何?”

    黎先生没答我,扶着我,问:“累么?”

    我摇摇头说:“不累,心脏上面的事,得注意,要是挂上专家号就能把病看好,再累都值得。”

    黎先生问我爸如何了。

    我说,主要就是在家里养病的功夫,他这病要靠养,别的办法行不通,个把个月过去了,兴许能站起来走动,就怕落下病根。

    然后,我靠着黎先生,叹着气道:“如果我老了,病了,你可别这么排着队,你这么排着,我心里难受。”

    他说:“那就让孩子们排。”

    我说:“孩子?孩子在哪里?影子都没有呢。”

    他说:“以后会有的。”

    我说:“以后,我现在一想到以后,心里就没底,就凉了半截。咱们的钱都贴补给死人了,哪来的钱迎接新生命?真不知道这世界上的人都怎么想的,是不是都疯了,死人去的风风光光,活人活的寒碜吃糠,真是本末倒置。”

    但一想到北京的房价,我又觉得不管钱是花给死人,还是花给活人,都花在比一方土地上建起高楼的那些砖瓦便宜,实惠。

    那天,我和黎先生没有排上队,也没有住在医院门口的小旅馆。主要是因为我妈联络上了关系,说是同小区里就住着那家医院的专科大夫,虽然不是心脏科,却和心脏科的专科大夫换着人情号。

    我们对这位大夫感恩戴德,好似他爸的病已经治好了一般心情雀跃。

    但就像是我妈曾说过的那样,看医生就向托亲戚办事一样,怀揣着希望,看的不是病,是心安。

    没几天,我和黎先生就挂上了号,他爸做了各项检查,花了多少钱我已经不在意了,能不能报销也不是重点了,只要能看好,我们小辈的罪就没白受。

    医学术语我是不懂得,但是专家的话我听懂了些,意思就是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手术,搭桥手术,吃药治标不治本。

    我和黎先生私下商量着,既然相信专家号,所以挂了专家号,既然挂了专家号,就应按照专家的话办,寻求最好的治疗方法。

    回了家,我们和他妈商量了下,他妈抹着眼泪,表面同意了。

    但是私下里,他妈和黎先生念叨的话,仍是传进我的耳朵里。他们母子俩关在小屋里说话,我凑在门缝倾听。倒不是我想听,只是这时候我生怕再生出莫须有的婆媳嫌隙,生怕他妈以为做手术是我撺掇的,只好偷听了。

    他妈的意思和我猜的差不多,开始也是和黎先生商量着能不能不做手术,在他们老一辈人的观念里,做手术是个大事,能凑凑合合活一辈子的才是福气。

    他妈还说,在她认识的老同事里,凡是做了手术的都没活几年,凡是不怎么去医院看诊的,都活的结实。

    最后,他妈问了,这事是黎先生的主意还是我的主意。

    我知道,在这个时候,无论黎先生说是谁的主意,听在他妈耳朵里,都会变成我的主意。因为任何一个当妈的都不会把责任推卸给自己的儿子,媳妇就应该当这个替罪羔羊。这并不是说黎先生他妈自私,只能说人性本该如此。

    黎先生说:“是专家的主意,咱们家都不懂医学,这个时候除了找专家还有谁能给的出主意?”

    他爸和他妈的意思差不多,归根结底也是不做这个手术。

    他爸说,这次也怪他,听了三婶的话一时没能按耐住脾气,才会心脏病突发,难不成这种事还能时时刻刻发生?这种几率不大,以后也不会犯了。做手术?做手术要开刀,在心口上开一刀,就是治好了也要去半条命,更何况心脏病是治不好的,开多少次刀都不如平时放松心情,修身养性。再者,他每天的体检报告都说没问题,也没说他有心脏病,这次就是个意外,不能作为常规事件处理。

    我劝道,如果心脏病像伤风感冒一样可以当做常规事件,那就不可怕了。很多人平时体检都没什么大碍,可是关键时刻,不是肝、脾、肺、大肠出事,是一直隐藏在角落的突发性心脏病断了他们的命,既然说了是突发性心脏病,它来的时候就不会跟你打招呼,打招呼的时候就是索命的时候,到时候再救,就晚了。

    他爸怒瞪着我,说我咒他。

    我抗辩道:“我没有,我是为您好,为您的身体健康着想,要是我咒您,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了,我可以偷偷摸摸的咒,何必当面说这些让您恨我?”

    黎先生把我拉到一边,叫我不要再说了,由他说。

    我忍着气,坐到一边,低下头,顿觉委屈。

    黎先生坐到他爸身边,说:“现在做手术很简单,危险性也小了,我们公司就有个同事三十多岁就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现在能跑能跳,当初他要是不做,也许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老百姓去医院干什么,为的还不是换健康么,既然有机会换健康,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机会?这可是生命的权利。”

    他爸反问黎先生:“那要是做了手术出了事,是不是你负责?还是医院负责?”

    黎先生说:“医院会和家属和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

    他爸插话道:“那就是生死有命,没有人能负责了?”

    黎先生顿了一下,没接上话。

    他爸长叹一口气,好似叹到了生命的尽头,那样无奈和无助,说:“生命只有一次,要是出了事,我赔的就是命,这个风险,我不冒。要是不做,我兴许能多活几年,要是做了,也许就剩下几天的命,我老了,经不起大阵仗了,更不想死在手术台上,就算死也要死在自家里,这叫魂归有处。”

    黎先生为难的看着他爸,又为难的看着我,我把脸别向一边,拒绝他的求救,不语。

    而后,我和我妈、我爸说了这事,他们一致认为这个手术不该做。

    我问为什么。

    我妈说:“万一手术失败,你公公去了,你这个媳妇就是罪人,你和黎鹏的婚姻就要永远蒙上一层阴影,以后你们有了口角,这件事指不定就会被挂在嘴边,而且你婆婆死了老伴,看你也多半不会顺眼了。咱们不求你婆婆关键时刻能帮你说话,就求她不要在她儿子面前说你的不好,当妈的话就是圣旨,就算不对,也总会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孩子的骨血里,到那时,你百口莫辩,因为你背负了你公公的一条命。”

    我说:“这是不是就是大家常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妈,您说得对,我是不该管。他妈现在已经觉得是我撺掇黎鹏劝诫他爸得了,要是真做了手术,成功了是医生的功劳,失败了就是我的责任,我凭什么担这个风险?可是,如果不做这个手术,要是他爸以后出了意外,我又会怪罪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多说一句话,多劝他爸两句……这个夹心饼干,可真不好当,横竖我都是个罪人,要不就犯杀人罪,要不就犯知情不告罪。”

    我爸说:“依我看,还是不做的好。谈生意的时候,我听一个生意上的伙伴说了,现在国内的搭桥手术大多是为了钱才做的。在外国,只有在几条静脉都堵塞了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才需要做这个手术,可是国内呢,动不动就搭桥,为什么呀,因为手术费动辄几万,还不算药费、住院费、红包费,而且这样的手术费还不能报公费医疗,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当然了,具体什么情况该做手术,你公公这个情况该不该做手术,我说了不算,我只是道听途说。”

    我妈不愧是家庭主妇,我爸不愧是生意人,他们看事的角度永远透露着本职和本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在我耳里,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个手术不该做。

    男+女=靠 02

    黎先生他爸的手术最终也没做,这是他们一家三口共同的决定,这个决定就像赫然竖起的高墙,将我隔离在外。

    我忽然顿悟到,做人难,难在左右为难。夹心饼干就像是猪八戒照镜子,是个笑话。

    但是私下里,黎先生竟然还和我商量着,什么时候再和他爸开一次口,他负责支开他妈,我负责做他爸的工作。

    我看着他的脸,不忍说拒绝的话,更不想委屈自己,于是道:“黎鹏,依你看,你爸能听我的么?”

    黎先生不语,他的默许就是答案了。

    我又说:“在你爸的观念里,手术不是和健康挂钩的,是人命,咱们总不能为了健康舍了人命吧?成功了,他会说是他命大,是医生的医术好,失败了,这条命总要找人背负吧?我不能当这个罪人,为了你,我也不能当。”

    黎先生半响才说了句,若若,你有点变了。

    我下意识抬头看他,冷不丁的撞进他的眼神里,问,哪变了?

    他说,感觉。

    男人说事,总能指出一二三四,要是说感觉,那就是感情上的事,并不是客观事实。

    我问,那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他说,介于好坏之间,云里雾绕,一时难以琢磨。

    我觉得他这句话才难以琢磨,简直就是废话。

    之后的几天,我和黎先生一起住在黎家,我妈说了,我爸的腰有她看着,公公的病,却不光要有儿子,身边还要有儿媳妇,儿媳妇心细,此刻正是发挥重要性的时刻。

    临搬去黎家住之前,我妈嘱咐了三点,多忍耐,多张罗,少说话。

    我觉得,这就是做好小保姆的三大守则,我就是做保姆去的。

    黎家的活儿不好干,尤其是身份转换成儿媳妇以后,这活儿就带着点考验的意味了。站在他爸、他妈的角度上说,若是以后老了走不动道了,在外靠的就是儿子,在内靠的就是媳妇,现在就是初步验证阶段。站在黎先生的角度上说,能孝顺自己爸妈的女孩儿有的是,能孝顺他爸、他妈像孝顺自己爸妈一样的,凤毛麟角。

    老话都说只有孝顺( 妻有妻术 http://www.xlawen.org/kan/41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