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阅读
旗问祖老爷子的功夫到底怎么样。二姑父道:“如果祖老师跟人掐起来,孙大喇叭都得上。”赵英旗问,这跟三叔有什么关系?二姑父又拿出了B仙的样子道:“这就不知道了吧?”
然后二姑父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开讲了。
孙成杰的父亲孙明喜,外号孙大喇叭,在他吹喇叭之前,是个挺了得的京剧武生,特别擅长靠功,鹞子翻身耍得风车轮转的。当年随着剧团四下演出,也是到处打听哪哪有武艺好的,然后去拜访求教。
螳螂拳并不是当地拳种,而且祖长林跟赵奉南一样,也是后来迁来的。祖长林的父亲算是躲难过来的,他家早先在德州临着沧州的地方有两家拳房,平素走镖山西,通常是从石门这边过,所以也算熟悉。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祖长林家因为成分不好,险些死在当地。后来也一直夹着尾巴做事,直到有一年,祖长林的一个师兄弟因为拳艺出众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嘉奖,后来跟着出国表演立了功劳,祖长林的父亲才稍稍缓了一口气。
祖长林是七星螳螂拳真传,但从小喜欢较技,没出门时就经常打得师兄弟满院子跑,他父亲又怕他打坏了,又怕他被人打坏了,所以一直不怎么教他套路,只在基本功上逼他下功夫。祖长林兄弟三人,大哥、二哥都能开馆授徒了,他还打不下几趟完整套路。后来一气之下去学太极梅花螳螂拳了。
后来一段时期,国家又开始挖掘武术,祖长林算是组织眼中的名人,当年到桂林支援农村建设,因为在猛兽口中救下过一对母女,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实际返回到县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而且祖长林基础扎实,会得又多,自然就成了当地武术界的重点挖掘对象。而他为人仗义公道,也深受当地群众拥护,慢慢就成了当地的拳师代表,武协成立后,没费劲就成了会长候选人。
当时也有不服的,不少人花钱买正宗,跟祖长林竞争,但祖长林就不不服这个理,扬言要当会长,必须先过了他的一双铁手。可人家都推举他时,他又死活不当会长了,弄得协会一直空了好几年会长。可以说,祖长林是公认的功夫好,有古风。
有一年花生油厂有人偷油,厂长把老爷子请过去了,老头自己一个人,用一挂九节鞭把四个提着砍刀的精壮小伙都放倒了,可算是一战成名。只是社会上传出来的,也大多是他见义勇为的事情,对他在比武时的功力展示,却从来没有见过。
后来一次县里搞文艺演出,他儿子身为北斗武校的总教练被请去表演,有人问起来,祖东柱说自己是跟随父亲学的拳,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就请老先生登台表演。当时孙喇叭也在场上,还给老爷子打配合表演。老头有两手过硬的功夫,一个是金刚指,将瓦片竖起来,他能一指头将瓦片削断而瓦片不倒;另一手是听风辨位的转身虎尾腿,将瓦片朝身后抛起来,他能一个转身摆腿将瓦片踢碎,而且十拿九稳。
当时跟剧团配合,窜编了一个小节目,一个偷梁的贼夜里跟保镖的武师打起来了。祖老先生是镖师,孙喇叭是偷梁的。开始孙喇叭走了一串起霸、走边,又翻跟头又踢腿的,博了一个满堂彩。后来背着粮被老先生发现了,二人就黑灯瞎火地打。其中有个老先生表演转身后铲腿的动作。老先生离着四、五米远,先一个扫腿一纵,接上一个后铲腿踹上“粮食袋子”,把小偷当场“蹬断了腿”,然后一幕结束。
结果孙喇叭害怕,就耍了个鬼,这一下险些把老爷子废了。自此孙喇叭对老先生深怀愧疚,逢年过节都去给老先生送东西。
(请继续支持——5你不懂,真的——)
5你不懂,真的
孙喇叭跟祖老先生配合表演节目,但事出突然,也来不及排练,就是靠着练武人的敏感,简单交代了一下,其余全凭临场发挥,这种间就带了许多的未知因素,多少也带出点真打的意思。最后那个结束动作,本来是祖老爷子从台子一头铲向另一头,以此展示宝刀不老,而且当着电视台的摄像机,祖老爷子代表的可不是一家一户,而是传统功夫的养生与技击作用。
结果临着这一腿了,孙喇叭却胆怯了,本能抱着麻包就往一边闪躲,老先生不怎么习惯舞台表演,那腿追着孙喇叭过去了。结果一个不小心铲到了台子沿上。就见身子在台中一旋,一腿如箭朝着台下射了下去。待老先生反映过来就有点晚了,忽悠一下,前腿已经蹬出去了。
老先生果然好武艺,就身子往台子上一趴,蹲左腿,勾右腿,急中生智,弄了一个单腿曲蹲。
这一手博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先生就地一滚,出了一个地趟腿法完成了动作。然后大幕拉上,老先生已经站不稳当了。后来是把大胯韧带给撕裂了,刚上舞台,又退出了舞台。
祖长林身子不如以前了,但对武术发展却更关注了,特别是对各门类拳术的传承质量,一心培养一位超越自己的好后生。但是奇怪的很,很多被看好的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继续学习。
后来许多拳法都在时代背景下演变成了别的样子,这让祖长林十分苦恼。演变成高难舞蹈式的套路表演,祖长林反而还能理解。但是许多结合了当代搏击,或者外来搏击的训练方式,也努力去适应它们的格斗方式,弄到最后,传统拳只剩下了一个装模作样的外壳,许多教师甚至因为自家拳法的一些动作跟拳击、泰拳的特色动作相像而感觉自豪,然后盲目地发扬速度、力度、滑步,弄得外行都感觉,传统武术就是花拳绣腿。
还有一类是民国遗留的弊病,任何拳法都以能修成“内家”为荣,各家对内家的定义还都不同,但形式上,却都努力往太极拳上贴近。祖长林的拳法快脆刚硬,初学者刚接触的感觉真是迅猛犀利,可随着学习,慢慢进入到这个圈子,然后开始接触其他形式的格斗技术的时候,往往又感觉祖老师的拳法不够整、不够松柔、不够强劲、也不够优美……惧于祖老师的威名,又不敢当面质疑,慢慢地学了几个套路就疏松练习了。
祖长林召集会员开过几次会议,可是当地的管理很不规范,大多教拳为业的人并没加入协会,祖长林无奈,就亲自走访,有段时间连着拆了七、八处拳场子。不过都没通过比武手段,就是用法制、道德之类的把人骂得抹了牌子。
所以很多教拳的都感觉老头倚老卖老硌硬人,后来老头的儿子都劝说父亲不要这么认真,算了。老头竟把儿子大骂了一顿,然后带着老伴搬出来,不跟儿子一起住了。
祖长林当初受过批斗,一直多年过得都不顺畅,子侄一辈也就没有徒弟,往后几茬又没个出类拔萃的,遇事还得亲自出手。大多武师不跟他打,不是怕了他的武艺,而是怕把他打坏了,感觉跟一个老人动手,赢了也显不出自己什么。
腿好好的时候,老头经常四下走动,把好些个黑拳馆都逼得关板子了,传说也有人背后整他,但多少年来一直无事。自从腿受伤了,用了好多年才恢复过来,这些年一直憋屈着。
二姑父又说,祖长林其实并不古板,他曾经参照着世传拳谱,对应七星、太极、梅花,三家螳螂拳的套路,多次提炼过。螳螂拳的套路太多了,“翻车轳辘古二存,拙刚柔灵十八搜,崩补乱接捎八肘,摔捋捕蝉连五手……光摘要就有七段,许多套路还有领拳,各家又有独门的一套拳术,比如梅花三套、白猿七套、地趟螳螂什么的,单纯七星螳螂拳就有五、六十个套拳。
祖长林在教拳的时候,实际也是以对练为基础,然后摘出基础式子单练,再分解常用招式,也就是每一套拳都会出现那些,以此为基础慢慢拓展。腿伤了之后,他又从这中间剔除了一些技术复杂但很难用到的技法,把另外的动作又以劲力贯通分解,原本这是一种进步,不过祖长林对应拳谱、拳论,感觉这样改拳有负历代先贤的良苦用心。如果有精力有时间,还是用传统练法循序渐进为好。所以一直未做公开,也就旁支师侄、徒孙等过来求教的时候,他才就着招式内涵,把这一套体系透露给大家。
二姑父解释道:“虽然咱不希望别人出事,但这次如果闹起来,对研究武术的人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赵英旗就责备二姑父唯恐天下不乱。二姑父一翻眼皮道:“怎么说话呢!我说出一个东西,你就来了兴趣了。”
赵英旗问是什么?二姑父干了一口酒道:“放膀不撒肘,活腕不撒手。”
赵英旗是练通臂的,知道螳螂拳基础打法有七长八短,而运劲上,有放膀暗长,这也确实是赵英旗感兴趣的地方。伸肩夺背是将腰腿的劲力打到手上的重要方法,但是一旦理解错误,以为放长是松肩放长的,可就大错特色了。
肩膀最经不起折腾,一旦松过分了,再想回去都难,而真正放长的不是肩关节,而是整个肩胛骨,包括连带的胸背,通臂是脊臂贯通,而是不单单拉开肩关节。
就是散打的直拳,一拳出去,是整个肩胛骨往前送,使后腰的劲力直通上来,而后以身势压住,如此一拳又快又重,先打透劲后缀震撼,一拳上去就是穿着护驾也会内脏震颤。
其实对于真传拳法来说,这个不算秘密,只是到位的程度问题。但凡直打猛冲的拳法,都是朝着这个追求的。练格斗那个李玉明,当初就是以拳脚强劲著称,他踹腿是略微腾起往下压踹的,一般人看不出这个小动作,就这一下,蹬上就不轻,踹着小腹,却能把人后腰椎抻伤了。
他这一腿,就是从通背劲上推理出来的。当地的硬气功格斗在一段时间很流行,功法主要来自两处,一处是当地民间武术总结出来的,另外大部分是出自贺延烽门下。贺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老侦察兵了,在云南军区服役多年,为部队搏击的八大金刚之一。复原之后被安排到当地的机械厂任保卫科长,这期间培养了大批的格斗高手。而后社会上许多青年也慕名求学,贺的不少徒弟就私下收起了徒弟。当地许多拳师也随后效仿,一时间拳场林立,无论广场还是操场,每块地方都有练武的。
贺是家传的少林拳,格斗技术是在部队时跟其他功夫过硬的战友慢慢总结整理的,基础功法是一套吞气、喷气的硬气功,可以短时间内提高抗击打能力,百日筑基之后就可以柔练了,久练之后筋骨强壮,气血充盈,以此为基础练习别的拳法也会事半功倍,实际一共就八个基础动作,引导气血运行全身各处,这一套功法叫做铁布衫,百日之后就是进行从传统武术中摘重新组合的实用招式了,对外就直接说是军警格斗。后来部队上捕俘拳、军体拳的格斗体系,也是延续了类似的训练模式。
但是在硬气功与拳法之间,还有一个基础训练的环节,这一部分直接决定往后的成就。李玉明当初是跟着姜笃钟学的拳,这人自称是贺延烽大弟子,姜笃钟教授后期环节的时候,就只教拳不讲解了。其中有个二人配合联系的动作,实际很简单:两人面对面相距一臂站定,然后侧开一步,一人平展胳膊,另一个打这人的手掌。因为正好一臂长短,很轻易就能逃脱打击,然后一个打,一个逃。表面上看这是在比反映速度,而实际就是发挥肩膀那一段的距离。就因为肩膀一送,无论速度跟力度,都会提高许多。
李玉明跟大家一起训练,但是他一拳打上去,对方非但躲不开,还会震得手掌裂开一般的疼痛。在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之后,姜笃钟竟然都不是他的对手了。
别人都以为李玉明虎背熊腰的先天素质好,又经常在社会上打架,反映跟杀心都比一般人要强许多。慢慢李玉明就成了众同门中的带头人,姜笃钟也在分批授课时,都把李玉明请过来做示范。但是姜笃钟教了好几批几十号徒弟,就没有一个能架住李玉明一个照面。李玉明非但速度快,反应快,关键是拳劲太大了。后来一个做过他一阵小舅子的,通过他姐才问出来,李玉明在肩背这块有门道。许多师兄弟也暗中研究,速度是快了,但劲却没大多少,日子久了,肩窝反而出了问题。
后来还是赵英旗的父亲看不下去了,才在治病的时候透露出来怎么回事了。只是这么一点小门道,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大家嘴里都在背拳论,说时也一套一套的,但一动手就显出真假来了。不行的那些往往会感觉对手天生体格好,而且自己下功夫不够,功力还没练出来。有些时候是这样的,但大多情况下是方法就有问题,这个也是看人品,看悟性,如果讨得老师喜欢,肯定到了时机就告诉了。一学就会,一看就懂这样的,也应该受点教训。
城北有个宋神通,跟二姑父差不多的一个人物,太极拳打得好,有人求教他就教,非但教拳架,还教打法,也透露窍门,名声好得不得了,但毁在他手上的大有人在,主要就是说了没说透。
所以二姑父经常拿这个摆谱,话说一半就不说了,等人追问的时候,他就木凉着脸说出三个字:“你不懂。”
其实也不是二姑父装B,是他一旦说出来,这些孩子很快就会给他把话吹出去,不过不说是二姑父说的,二姑父只是他们的心灵小庙里的大仙,是不能让他见光抢风头的。他们需要的,也不是懂得门道提高武艺,而就是说出“你不懂”三个字时,内心深处那点得意劲儿。
装B的风格有百媚千红,他们独爱闷骚这种。
经二姑父这么一说,赵英旗突然就来了兴趣了,他还真想看看,这些人谁通得好。二姑父斜眼一瞅,看到赵英旗中招了,就给赵英旗出主意,“你回头劝你那个弟兄替他师父出战,到时就有好戏看了。”
赵英旗问什么意思?既然如此,倒不如领着陈志刚直接打上门去!二姑父嘿嘿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如果你那个兄弟不问,祖老爷子说不定就会让你兄弟出头了。但是你兄弟亲自问了,祖老爷子肯定就不会让他去了。”
赵英旗问这是什么道理?
二姑父把最后一口酒就着火腿肠干了,一抹嘴道:“有没有烟?”
赵英旗不抽烟,二姑父道:“进去弄一根给我。”
赵英旗真就进去要烟了,出来的时候,跟出来一拨好奇的小子。这些人都知道,二姑父只有吹到得意的时候才用这手折腾人。
“一来是祖老爷子好面子,二是他最烦徒弟不专心,这事刚一发生,你兄弟就去请战,祖老爷子会怎么想?他是怎么知道的?分担不会用你兄弟,不骂他顿狠得就不是他个性了。”
赵英旗一听,坏了!已经给陈志刚发传呼了。
二姑父把屁股往椅子里偎了偎,拔了拔脖子道:“因此,便只有一个结果了,老爷子的女弟子代为出战。”
此话一出,引起一片骚乱,一些后来的小伙子喳喳起来,急忙问来的早的怎么回事。
二姑父一招手,有人把烟灰缸托过来,二姑父轻轻探了一下烟卷,眯缝着眼睛很有滋味地道:“老爷子不容易啊,手底下的徒弟不是小的就是身子有毛病的,囫囵的、也用功的,多是一些做小买卖的妇女了。”
“能行么?”一个干瘦的小子扯着脖子问了一句。
二姑父并未着急,保持着方才的姿态,不动声色道:“你去试试。”
赵英旗问:“臂哥,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二姑父鼻子里轻哼了一声,喷出来一团扭动烟雾,“我是干什么的?”
赵英旗感觉自己好心办了件坏事,又赶紧给陈志刚发了条信息,让他速回电话。过了好一阵也没有回。赵英旗又发了一条,过了一会,陈志刚打过电话来,说惨了,被师父痛骂了一顿,然后说等再说,在给大龄师妹做靶子呢。
赵英旗心里有点不安,又有点期待,索性不去想了,就去村委申请加入民兵应急任务了。
(请继续支持,**边缘的都市武林——6被摁倒了怎么办?——)
6被摁倒了怎么办?(1)
祖老爷子手底下没人,又不愿意去找儿子,也就不得不加紧备战,他也是知道姜笃钟的。在秀林训练班时,一看墙上的宣传照片还有标语,老头子就猜出了**分。他倒不是怕人挑战,而是担心对方不按规矩办事,隔三差五的来闹自己的徒弟。
老爷子喜欢陈志刚与胡英还有个另外的原因,老爷的退休金很微薄,而且又不会种地,老伴是后来的老伴,所以也不想麻烦儿子太多。也想自己在教拳之中得到一些回报。有空练拳又时常孝敬老爷子的,主要是三个人,一个是陈志刚,陈志刚是个技术工人,但是公司在重组状态,带薪休假。再一个就是老早时的一个女徒弟,现在在少年宫教套路。剩下就是胡英了。胡英是个摆摊的,就在边上的批发市场卖眼镜。胡英是个单身妈妈,日子过得只能说勉强说得过去。半年前跟顾客吵起来,非但砸了不少眼镜不说,还让人按在台子上一个劲地抽巴掌。虽然打得不重,但是衣服都撕烂了,这让胡英感觉受了大辱。事情结束没有多久,同市场的一个有摩擦的同行就背后编段子取笑她,弄得整个市场都传开了。胡英当时跟人吵了一架,回家哭得稀里哗啦的。
后来见着老头在广场教拳,胡英就过去打听,这个拳能实战么?
老头一听就瞪眼了,问你想说什么?胡英看老头气宇轩昂的样子,说我就想试试这拳能不能实战。老头看这闺女挺坦诚的,但好像是缺点心眼,就破例比划了一段。实际也就是之前胡英演练的那段,不过动作没做那么大幅度。
胡英看了有点失望,说抓抓挠挠的,打着也不疼,问有没有按倒了揍的。
老头冷笑道:“这些动作,不用按,哪一下也能让人趴下。”
胡英又问,被恩倒了怎么办?也有办法起来么?
老头看他真不懂拳,就问:“是什么人人那个你过来调侃的么?你回去说,就不会被人按倒。”
闺女非要问按倒了有没有办法起来,老头说:“有。”胡英这下放心了,转身就走。把老头弄愣了。一会闺女提着一方便袋草莓回来了。老头说什么也不要,胡英就哀求说,自己想跟着学被按倒了也没翻过来的拳。
这话把周围的人都弄笑了。老头也以为这闺女是受到家庭暴利了,就问:“你怎么地你了?”
胡英道:“我没有男人。”
老头一听,嗯?说气话吧。就劝她不要用暴利解决纠纷。胡英就把草莓放下了,说师父这草莓我洗过了,蒂把也都掐了,你放心吃吧。”又把老头弄糊涂了。
这样反复几次,老头实在忍不住了,就把陈志刚叫过来,说“你去找着那个女的,找他家的男人谈谈。”
陈志刚去一打听,这才知道怎么回事,回来跟师父一说,老头非常感动,有人没看到打斗就认可传统武术,让老头子十分高兴,为了防备胡英再次被人按倒,老头子教她的都是直接使用的。
就这上次的式子,老头对胡英道:“你随便打吧,怎么打都行。”
胡英还真有个虎劲,大眼一瞪,说师父我真打的。她也真够相信老头的,伸着手没头没脸就抓过来了。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可祖长林真不含糊,两手一翻,这闺女直接摔地上了。老头也真够快的,把人摔翻再用腿脚一勾一垫,就把人平放下了,如果不是这手怕是早跌伤了。
祖长林用的是跌法,跟摔跤的勾、踢、拧、别、揣那一套还不一样,是先打上去顺手跌翻的。前后左右摔了个遍,问胡英怎么样。
胡英道:“师父,有没有打得狠的?光是摔,如果对方别着刀子怎么办?”
老头笑了,说你还真有天赋,这几下前几手都是打,就不能对方拔出刀子来。然后说这样吧,找了根木棍给了胡英道:“你拿这个当刀捅我,你看能不能行。”
胡英刚一拉架势,老头身子对头一冲,一手朝胡英眼珠子点过去了,胡英反映不及,被老头朝脑门上杵了一指头。老头摇摇头道:“我放慢点,你再来。”
胡英先空练了几下,然后主动朝老头上,老头左手一格,又手一抄,架着胡英的肘底子穿了过去,左手鞭子一般顺着胡英的小腹一划,后腿膝盖一磕胡英的腿,回身一个甩袖擂鞭,一圈锤自脑后打上了太阳||穴。左手看着胡英的脖子扒拉了一下。
胡英趴叉一下就趴下去了,好似从阳台上跌下来一般,吓得哇呀一声,然后感觉衣服一紧,被老头薅着后衣领子给提回来了。
这回胡英真是服气了,非要拉着老头去撮一顿美餐。老头说不用了,你省着钱买身运动服,然后就过来吧。
随着长进,胡英才这倒这一手的厉害。老头反反复复就是这几下,但每次打出来的状态都不一样。第三天胡英知道了,老师的手都是抽着自己的要害,如果放开劲来打,眼睛、鼻子、心口、软肋、下阴不知道被打成什么样。第五天胡英又知道,如果老头真使劲,腕子、肘子、膝盖、脚踝,好几处关节都就坏了。第七天胡英又知道,师父每一手都能揪着头发把自己扯倒。胡英说,师父,我就学这种。
老头知道胡英不容易,这让他想起来那些困难的时候,当初有个徒弟每周都从外地赶来学习,每月拿出多半的工资孝敬自己,可惜后来却因为见义勇为被人捅死了。
老头就一五一十交给胡英顺风扫叶的手法,胡英诚恳好问,也让老头高兴,经常能问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师父,你这个手法很巧,我一出手你就给我别住了,然后我出不来进不去,你顺手就扫着我眼睛了。但是师父,如果我不出手,这样翻来翻去就余外了,不如直接打上。
老头很高兴,说你很有悟性,也算是吃过实战的亏的。然后就不这样拆招了,教的也是最实用的。
其实这些出手规律也是有必要学的,这中间有个占中叠肘的概念,每出手都是直取中路,而后利用勾搂采挂控制对方手臂,往深了练就能练出黏劲,只要一出手,动作不用多大,对方怎么打自己就别扭,勾搂也不用多大劲,用小臂一挂,就能把对手的胳膊控制在肘、腕之间,对方的反映听得清清楚楚的,顺后就打上了,要摔对方就更方便了。所谓跌法,简单说就是比摔直接,摔是抢把位,跌法可以不用手,脆生生的。
因为是女子,不方便贴身走摔,老头教她的主要是闪打。放肩不放肘,肩、肘、腕三个关节是活的,三节棍似的抽打,但是肘这一节不放长,始终在坠肘抱门的状态,如此出手快,破绽少,回手也快。虽然劲力小的,但翻腕摔脸也够了。手法也是一摔一勾,此时的勾手就不是腕打了,而是揪头发,抓肥肉了。
胡英虽然学的是最巧的,但是不用老师逼着,自己就扎马抄腿了,老头子看着欢喜,教她就额外直接。别的徒弟一拿接摔,胡英学的却是一拿接肘,肘关节本身就是一处重器,打上就不轻。
很快,胡英就超过了其他师兄弟。人自信了,气质也就不同了,不用打别人也感觉到了她的气势。身体好了,人也开朗了,生意也越做越好。而后把老师的三餐都包了。因为时常陪着老师吃饭,老师讲来讲去,就把真东西教出来了。
所以表面看胡英只是个弱女子,但实际是得了祖师父的真传的,有了这份见识,往后随便跟着哪个师兄弟学学套路就是长进。
这比武就有看头了。赵英旗走后,二姑父悄悄地拨了一个电话,然后发了一串信息。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出门去,站在夕阳的余晖里使劲挺了挺腰。
陈志刚接到短信,又是“赵英旗”,写的是听说你有个师姐得了许多秘传的功法,不是这个吧?回头给我讲讲。
下午训练完了,晚上大龄师妹请客,晚上去师父家,接着练。陈志刚一看这架势,感觉师父这是真准备踢了人家的武馆了。一想也是,不如就看看师妹都学到了些什么。
螳螂拳有一套对练的法子,由简到繁,把主要的几个大劲跟打法母式都能练到。顺着其中的发力轨迹,很容易把平时所练的套路迅速自由的发挥出来。这也是老头总让胡英串着拳乱练的原因。
祖长林的父亲是被师兄代师传授的,这位师伯叫林景山,是螳螂拳发展史上的一位宗师级人物,也是这一支的七星螳螂,在老家扎下了根。
(请继续支持,**边缘,都市武林——7秘技阴阳手——)
6被摁倒了怎么办?(2)
林景山前辈少年时,为了求生只身去了邻县扛活,被同乡介绍到一家粮店打工。恰巧,螳螂门打过域外擂的范旭东先生,就在粮店不远的街道开设拳房,林前辈当时深受吸引,就经常趁着夜晚去扒着门缝看拳,而后凭着记忆回去模仿。后来这事是练拳的人发现了,然后报告了范先生。按照武林规矩,遇到偷拳的事情是要严肃处理的,如果是别门的拳师,甚至要打残身体废弃武艺。但范先生感觉小孩有意思,就将林前辈叫到院内,让他把学到的套路演练出来。林前辈当时就是打了一套不标准的串拳,但是范先生看来,一招一式规范工整,而且又有内劲串联支撑,心里十分欢喜,就说以后开开门,就让他进来看。如此看了三年,虽然没有太多点拨,但林前辈的技艺突飞猛进。
三年之后,看林前辈好学刻苦,而且身子也逐渐长起来来,范先生开始从基本功和基本套路由简到繁地悉心传授。
虽然林前辈从学挺早,但毕竟年纪不长,身形较之师兄弟较小,对抗起来有些吃亏。但林前辈又深知,拳法就是成就身子的,就开始在步法上专下功夫,闪腾窜跳、急进溜退,将螳螂拳以小搏大、四门全打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后同门纷纷效仿。先后过了十二年,林前辈接掌了范先生的武馆代师授徒。而此时,他也不过是一个刚长成的青年。
祖长林十分崇拜林景山,甚至说在极力模仿,只是性情原因,不可能练到前辈的层次了。练拳不需要天才,但是往高处追求,就需要天才了。一个寻常人可以利用拳法开悟,但祖长林主动放弃了,他总是这样说,一个快入土的人了,还指望什么呢?指望后人能够得个正经传承吧。
其实祖长林巴不得把自己会的一股脑倒出来,但他知道,那样不行,即便把平生所学写成一本大作留下来,也不过是记录了一些供给核对的材料,拳学真谛,还得言传身教,从各类的印证中得来。
祖长林每顿饭都会喝一盅温白酒,喝上酒的时候,他的心情也就舒缓起来了,就对着二人把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陈志刚听过之后嘱咐师父,“师父,你准备让老妹子上?不合适吧?”
“志刚,你现在跟老妹子动动手,你记住什么滋味,明天这个时候你再试试,不要用自己的猜测看人,你以为你师父一天的就吃三个馒头?一会我就教给胡英摔碑阴阳手。”
陈志刚有点糊涂了,但解释道:“师父,是这样的,老妹搞实战,我相信她有稳操胜券的地方,但是比赛跟实战不同,且不说各类规矩,就是戴上拳套,打五个回合,老妹就拖不起啊。”
祖长林眼光一聚,“戴着拳套打五个回合?你怎么不比一顿能吃几个包子?”
胡英彪呼呼地问:“师父,什么陷儿的?”
“吃你的饭!”祖长林哼哼地道了一句。陈志刚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也不能不考虑。“螳螂有八肘,我不是说套路的《八肘》,放在套路里看,也不过是组合招式,但是拆开来,每一‘肘’都有其中的奥妙。所谓八肘,是周身八部的攻击骨节,即便不用钩子、秘肘,肘肘、肩肘、胯肘、膝肘四样也足够那小子应对了。你不就是担心带着拳套手法就废了么?翻车辘轳锤让你就着咸菜吃了?”
虽然老头是在批评自己,但是陈志刚两眼放光,他最爱听师父这样批评自己。
“出手劈三山,肋下点钢锥。”
老头长长地哼了一鼻子气,又看着二人比划了一阵,陈志刚有意使拳击的打法,只是路线结合了螳螂的引诱底漏圈打法,很可惜,老妹一拳都没接住。
陈志刚知道老妹擅长之字部打裆戳肋,始终换着步眼不给她机会。以陈志刚的功力,拳头点上了鼻子,基本就是一拳重创的效果。老师妹的鼻子、腮帮子不知道被打了多少下。原本翻飞如梅花的双手,此时也柴火一般地支架着,一晃就慌,一打就开,还没用腿,就已经看出了差距。
其实也不光是老妹,社会上许多“拳家”都是这样,以为把手在身前一挡,就算是防守严密了。就以为对方就打不进来了。
老师妹虽然一脸倔强,但心里已经知道,恐怕不能替师父出气了。见老妹明白了,陈志刚就换个劲,让老妹劝师父好了。
离开了师父家,陈志刚故意绕了个弯子,打秀林艺术培训班楼下走的。老远就望见三层灯光大亮,不断传出很有爆发力跟震撼力的“呒—eng”的喷气声,陈志刚能想到,那些人如何绷紧肌肉,抻紧筋骨,吸满小腹……然后又如何喷发出来。只是在这种小空间练硬气功,往里一吸都是浑浊的汗味,怎么可能练好呢。
抬头望了望,有一高一矮两个人正站在窗户边上往远处看,矮的那个长得跟个小青蛙似的,能看出浑身鼓着健美的肌肉。另一个虽然也是浑身肌肉,但是肩宽腰窄,从正面看从侧面看,都是一个倒三角,而且线条柔和匀实,想来必然精于技击。
如果老妹子跟人家动手,不用什么招架逗引,一拳一腿就把老妹子搞定了。
陈志刚没有停留,朝着街道另一头走下去了。
站在窗边的正事贾运康,旁边一位平头方脸的是李玉明。此时李玉明,身上少了些暴戾,多了些沉稳,多年的悠闲并没让他的肌肉松弛下来,而是依然弹性十足。
贾运康一直管李玉明叫姐夫,其实他姐跟李玉明早就分了。
“姐夫,小刚、小强他们的事情你就不管了?”
“臂哥说是通臂拳的,但并没说就是百港的人。咱没百港那么粗的口气,往后说不定还得仰仗百港的支持呢。不过也不能就这么算了,这正好是个机会,我肯定会找着王祖豪谈谈。”
李玉明头着多年就混出了名号,都知道他仗义、能打、对小弟好,在武术圈他的名声也不小,人称“飞腿”、“白马铁腿”,除了在狱中被人弄死了的“冲天炮”,就动过手的,还没人能跟他走上三五个照面。
模仿用腿的人很多,但在实战的时候,往往没有起腿的机会,即便有也出不来多大力气,踹在人身上也没有威力,然而容易被人一拳铆到眼眶上。
跟李玉明齐名的是南城的赵云鹏,赵云鹏是赵英旗的堂哥,以拳狠肘毒著称,但三年跟李玉明打了八次,都不是人家对手。当然混子代有人才出,后来也出了不少能打的,但那个时候李玉明就做大了,也不轻易跟小毛孩子动手了。
李玉明道:“你先弄好自己这块吧,这事不能算完,即便老爷子算了,保不齐外人也过来踩你。你的拳漏洞太多了,吓唬吓唬小孩子还行,遇见行家真不够打的,等人走了,我训练训练你。”
李玉明因为某一任女友,对贾运康一直挺好,而且因为对贾盈盈带着点愧疚,也想在贾运康身上补偿一下。贾运康越是说无所谓,李玉明对他就越关心。
学员们陆续散去,场地突然就开阔起来,灯管的光亮白惨惨地照射着二人,映得二人手上的四只拳套血红血红的。
李玉明开门见山道:“你的拳架抱得不好,两手太开了,你想学泰拳不要紧,但不要把中门敞开。”
贾运康琢磨了一下,对李玉明更加佩服了,自己还没开始呢,李玉明什么时候留意的?然后按习惯抱了一个,但他没感觉自己哪里不妥。
“姐夫,侧身对敌,这样没问题吧?”
“问题是你不能对谁都这样。”
(请继续支持——7秘技阴阳手——)
起点文学网,短篇参赛小说,求支持。
《绝杀-回马枪》
./short/100044815.spx
《哭泣的甲板-1980,海上太极师》
./short/100044816.spx
选相对喜欢的一篇投票。
传送门在书评区。( 通臂之虎 http://www.xlawen.org/kan/4241/ )
然后二姑父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开讲了。
孙成杰的父亲孙明喜,外号孙大喇叭,在他吹喇叭之前,是个挺了得的京剧武生,特别擅长靠功,鹞子翻身耍得风车轮转的。当年随着剧团四下演出,也是到处打听哪哪有武艺好的,然后去拜访求教。
螳螂拳并不是当地拳种,而且祖长林跟赵奉南一样,也是后来迁来的。祖长林的父亲算是躲难过来的,他家早先在德州临着沧州的地方有两家拳房,平素走镖山西,通常是从石门这边过,所以也算熟悉。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祖长林家因为成分不好,险些死在当地。后来也一直夹着尾巴做事,直到有一年,祖长林的一个师兄弟因为拳艺出众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嘉奖,后来跟着出国表演立了功劳,祖长林的父亲才稍稍缓了一口气。
祖长林是七星螳螂拳真传,但从小喜欢较技,没出门时就经常打得师兄弟满院子跑,他父亲又怕他打坏了,又怕他被人打坏了,所以一直不怎么教他套路,只在基本功上逼他下功夫。祖长林兄弟三人,大哥、二哥都能开馆授徒了,他还打不下几趟完整套路。后来一气之下去学太极梅花螳螂拳了。
后来一段时期,国家又开始挖掘武术,祖长林算是组织眼中的名人,当年到桂林支援农村建设,因为在猛兽口中救下过一对母女,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实际返回到县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而且祖长林基础扎实,会得又多,自然就成了当地武术界的重点挖掘对象。而他为人仗义公道,也深受当地群众拥护,慢慢就成了当地的拳师代表,武协成立后,没费劲就成了会长候选人。
当时也有不服的,不少人花钱买正宗,跟祖长林竞争,但祖长林就不不服这个理,扬言要当会长,必须先过了他的一双铁手。可人家都推举他时,他又死活不当会长了,弄得协会一直空了好几年会长。可以说,祖长林是公认的功夫好,有古风。
有一年花生油厂有人偷油,厂长把老爷子请过去了,老头自己一个人,用一挂九节鞭把四个提着砍刀的精壮小伙都放倒了,可算是一战成名。只是社会上传出来的,也大多是他见义勇为的事情,对他在比武时的功力展示,却从来没有见过。
后来一次县里搞文艺演出,他儿子身为北斗武校的总教练被请去表演,有人问起来,祖东柱说自己是跟随父亲学的拳,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就请老先生登台表演。当时孙喇叭也在场上,还给老爷子打配合表演。老头有两手过硬的功夫,一个是金刚指,将瓦片竖起来,他能一指头将瓦片削断而瓦片不倒;另一手是听风辨位的转身虎尾腿,将瓦片朝身后抛起来,他能一个转身摆腿将瓦片踢碎,而且十拿九稳。
当时跟剧团配合,窜编了一个小节目,一个偷梁的贼夜里跟保镖的武师打起来了。祖老先生是镖师,孙喇叭是偷梁的。开始孙喇叭走了一串起霸、走边,又翻跟头又踢腿的,博了一个满堂彩。后来背着粮被老先生发现了,二人就黑灯瞎火地打。其中有个老先生表演转身后铲腿的动作。老先生离着四、五米远,先一个扫腿一纵,接上一个后铲腿踹上“粮食袋子”,把小偷当场“蹬断了腿”,然后一幕结束。
结果孙喇叭害怕,就耍了个鬼,这一下险些把老爷子废了。自此孙喇叭对老先生深怀愧疚,逢年过节都去给老先生送东西。
(请继续支持——5你不懂,真的——)
5你不懂,真的
孙喇叭跟祖老先生配合表演节目,但事出突然,也来不及排练,就是靠着练武人的敏感,简单交代了一下,其余全凭临场发挥,这种间就带了许多的未知因素,多少也带出点真打的意思。最后那个结束动作,本来是祖老爷子从台子一头铲向另一头,以此展示宝刀不老,而且当着电视台的摄像机,祖老爷子代表的可不是一家一户,而是传统功夫的养生与技击作用。
结果临着这一腿了,孙喇叭却胆怯了,本能抱着麻包就往一边闪躲,老先生不怎么习惯舞台表演,那腿追着孙喇叭过去了。结果一个不小心铲到了台子沿上。就见身子在台中一旋,一腿如箭朝着台下射了下去。待老先生反映过来就有点晚了,忽悠一下,前腿已经蹬出去了。
老先生果然好武艺,就身子往台子上一趴,蹲左腿,勾右腿,急中生智,弄了一个单腿曲蹲。
这一手博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先生就地一滚,出了一个地趟腿法完成了动作。然后大幕拉上,老先生已经站不稳当了。后来是把大胯韧带给撕裂了,刚上舞台,又退出了舞台。
祖长林身子不如以前了,但对武术发展却更关注了,特别是对各门类拳术的传承质量,一心培养一位超越自己的好后生。但是奇怪的很,很多被看好的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继续学习。
后来许多拳法都在时代背景下演变成了别的样子,这让祖长林十分苦恼。演变成高难舞蹈式的套路表演,祖长林反而还能理解。但是许多结合了当代搏击,或者外来搏击的训练方式,也努力去适应它们的格斗方式,弄到最后,传统拳只剩下了一个装模作样的外壳,许多教师甚至因为自家拳法的一些动作跟拳击、泰拳的特色动作相像而感觉自豪,然后盲目地发扬速度、力度、滑步,弄得外行都感觉,传统武术就是花拳绣腿。
还有一类是民国遗留的弊病,任何拳法都以能修成“内家”为荣,各家对内家的定义还都不同,但形式上,却都努力往太极拳上贴近。祖长林的拳法快脆刚硬,初学者刚接触的感觉真是迅猛犀利,可随着学习,慢慢进入到这个圈子,然后开始接触其他形式的格斗技术的时候,往往又感觉祖老师的拳法不够整、不够松柔、不够强劲、也不够优美……惧于祖老师的威名,又不敢当面质疑,慢慢地学了几个套路就疏松练习了。
祖长林召集会员开过几次会议,可是当地的管理很不规范,大多教拳为业的人并没加入协会,祖长林无奈,就亲自走访,有段时间连着拆了七、八处拳场子。不过都没通过比武手段,就是用法制、道德之类的把人骂得抹了牌子。
所以很多教拳的都感觉老头倚老卖老硌硬人,后来老头的儿子都劝说父亲不要这么认真,算了。老头竟把儿子大骂了一顿,然后带着老伴搬出来,不跟儿子一起住了。
祖长林当初受过批斗,一直多年过得都不顺畅,子侄一辈也就没有徒弟,往后几茬又没个出类拔萃的,遇事还得亲自出手。大多武师不跟他打,不是怕了他的武艺,而是怕把他打坏了,感觉跟一个老人动手,赢了也显不出自己什么。
腿好好的时候,老头经常四下走动,把好些个黑拳馆都逼得关板子了,传说也有人背后整他,但多少年来一直无事。自从腿受伤了,用了好多年才恢复过来,这些年一直憋屈着。
二姑父又说,祖长林其实并不古板,他曾经参照着世传拳谱,对应七星、太极、梅花,三家螳螂拳的套路,多次提炼过。螳螂拳的套路太多了,“翻车轳辘古二存,拙刚柔灵十八搜,崩补乱接捎八肘,摔捋捕蝉连五手……光摘要就有七段,许多套路还有领拳,各家又有独门的一套拳术,比如梅花三套、白猿七套、地趟螳螂什么的,单纯七星螳螂拳就有五、六十个套拳。
祖长林在教拳的时候,实际也是以对练为基础,然后摘出基础式子单练,再分解常用招式,也就是每一套拳都会出现那些,以此为基础慢慢拓展。腿伤了之后,他又从这中间剔除了一些技术复杂但很难用到的技法,把另外的动作又以劲力贯通分解,原本这是一种进步,不过祖长林对应拳谱、拳论,感觉这样改拳有负历代先贤的良苦用心。如果有精力有时间,还是用传统练法循序渐进为好。所以一直未做公开,也就旁支师侄、徒孙等过来求教的时候,他才就着招式内涵,把这一套体系透露给大家。
二姑父解释道:“虽然咱不希望别人出事,但这次如果闹起来,对研究武术的人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赵英旗就责备二姑父唯恐天下不乱。二姑父一翻眼皮道:“怎么说话呢!我说出一个东西,你就来了兴趣了。”
赵英旗问是什么?二姑父干了一口酒道:“放膀不撒肘,活腕不撒手。”
赵英旗是练通臂的,知道螳螂拳基础打法有七长八短,而运劲上,有放膀暗长,这也确实是赵英旗感兴趣的地方。伸肩夺背是将腰腿的劲力打到手上的重要方法,但是一旦理解错误,以为放长是松肩放长的,可就大错特色了。
肩膀最经不起折腾,一旦松过分了,再想回去都难,而真正放长的不是肩关节,而是整个肩胛骨,包括连带的胸背,通臂是脊臂贯通,而是不单单拉开肩关节。
就是散打的直拳,一拳出去,是整个肩胛骨往前送,使后腰的劲力直通上来,而后以身势压住,如此一拳又快又重,先打透劲后缀震撼,一拳上去就是穿着护驾也会内脏震颤。
其实对于真传拳法来说,这个不算秘密,只是到位的程度问题。但凡直打猛冲的拳法,都是朝着这个追求的。练格斗那个李玉明,当初就是以拳脚强劲著称,他踹腿是略微腾起往下压踹的,一般人看不出这个小动作,就这一下,蹬上就不轻,踹着小腹,却能把人后腰椎抻伤了。
他这一腿,就是从通背劲上推理出来的。当地的硬气功格斗在一段时间很流行,功法主要来自两处,一处是当地民间武术总结出来的,另外大部分是出自贺延烽门下。贺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老侦察兵了,在云南军区服役多年,为部队搏击的八大金刚之一。复原之后被安排到当地的机械厂任保卫科长,这期间培养了大批的格斗高手。而后社会上许多青年也慕名求学,贺的不少徒弟就私下收起了徒弟。当地许多拳师也随后效仿,一时间拳场林立,无论广场还是操场,每块地方都有练武的。
贺是家传的少林拳,格斗技术是在部队时跟其他功夫过硬的战友慢慢总结整理的,基础功法是一套吞气、喷气的硬气功,可以短时间内提高抗击打能力,百日筑基之后就可以柔练了,久练之后筋骨强壮,气血充盈,以此为基础练习别的拳法也会事半功倍,实际一共就八个基础动作,引导气血运行全身各处,这一套功法叫做铁布衫,百日之后就是进行从传统武术中摘重新组合的实用招式了,对外就直接说是军警格斗。后来部队上捕俘拳、军体拳的格斗体系,也是延续了类似的训练模式。
但是在硬气功与拳法之间,还有一个基础训练的环节,这一部分直接决定往后的成就。李玉明当初是跟着姜笃钟学的拳,这人自称是贺延烽大弟子,姜笃钟教授后期环节的时候,就只教拳不讲解了。其中有个二人配合联系的动作,实际很简单:两人面对面相距一臂站定,然后侧开一步,一人平展胳膊,另一个打这人的手掌。因为正好一臂长短,很轻易就能逃脱打击,然后一个打,一个逃。表面上看这是在比反映速度,而实际就是发挥肩膀那一段的距离。就因为肩膀一送,无论速度跟力度,都会提高许多。
李玉明跟大家一起训练,但是他一拳打上去,对方非但躲不开,还会震得手掌裂开一般的疼痛。在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之后,姜笃钟竟然都不是他的对手了。
别人都以为李玉明虎背熊腰的先天素质好,又经常在社会上打架,反映跟杀心都比一般人要强许多。慢慢李玉明就成了众同门中的带头人,姜笃钟也在分批授课时,都把李玉明请过来做示范。但是姜笃钟教了好几批几十号徒弟,就没有一个能架住李玉明一个照面。李玉明非但速度快,反应快,关键是拳劲太大了。后来一个做过他一阵小舅子的,通过他姐才问出来,李玉明在肩背这块有门道。许多师兄弟也暗中研究,速度是快了,但劲却没大多少,日子久了,肩窝反而出了问题。
后来还是赵英旗的父亲看不下去了,才在治病的时候透露出来怎么回事了。只是这么一点小门道,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大家嘴里都在背拳论,说时也一套一套的,但一动手就显出真假来了。不行的那些往往会感觉对手天生体格好,而且自己下功夫不够,功力还没练出来。有些时候是这样的,但大多情况下是方法就有问题,这个也是看人品,看悟性,如果讨得老师喜欢,肯定到了时机就告诉了。一学就会,一看就懂这样的,也应该受点教训。
城北有个宋神通,跟二姑父差不多的一个人物,太极拳打得好,有人求教他就教,非但教拳架,还教打法,也透露窍门,名声好得不得了,但毁在他手上的大有人在,主要就是说了没说透。
所以二姑父经常拿这个摆谱,话说一半就不说了,等人追问的时候,他就木凉着脸说出三个字:“你不懂。”
其实也不是二姑父装B,是他一旦说出来,这些孩子很快就会给他把话吹出去,不过不说是二姑父说的,二姑父只是他们的心灵小庙里的大仙,是不能让他见光抢风头的。他们需要的,也不是懂得门道提高武艺,而就是说出“你不懂”三个字时,内心深处那点得意劲儿。
装B的风格有百媚千红,他们独爱闷骚这种。
经二姑父这么一说,赵英旗突然就来了兴趣了,他还真想看看,这些人谁通得好。二姑父斜眼一瞅,看到赵英旗中招了,就给赵英旗出主意,“你回头劝你那个弟兄替他师父出战,到时就有好戏看了。”
赵英旗问什么意思?既然如此,倒不如领着陈志刚直接打上门去!二姑父嘿嘿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如果你那个兄弟不问,祖老爷子说不定就会让你兄弟出头了。但是你兄弟亲自问了,祖老爷子肯定就不会让他去了。”
赵英旗问这是什么道理?
二姑父把最后一口酒就着火腿肠干了,一抹嘴道:“有没有烟?”
赵英旗不抽烟,二姑父道:“进去弄一根给我。”
赵英旗真就进去要烟了,出来的时候,跟出来一拨好奇的小子。这些人都知道,二姑父只有吹到得意的时候才用这手折腾人。
“一来是祖老爷子好面子,二是他最烦徒弟不专心,这事刚一发生,你兄弟就去请战,祖老爷子会怎么想?他是怎么知道的?分担不会用你兄弟,不骂他顿狠得就不是他个性了。”
赵英旗一听,坏了!已经给陈志刚发传呼了。
二姑父把屁股往椅子里偎了偎,拔了拔脖子道:“因此,便只有一个结果了,老爷子的女弟子代为出战。”
此话一出,引起一片骚乱,一些后来的小伙子喳喳起来,急忙问来的早的怎么回事。
二姑父一招手,有人把烟灰缸托过来,二姑父轻轻探了一下烟卷,眯缝着眼睛很有滋味地道:“老爷子不容易啊,手底下的徒弟不是小的就是身子有毛病的,囫囵的、也用功的,多是一些做小买卖的妇女了。”
“能行么?”一个干瘦的小子扯着脖子问了一句。
二姑父并未着急,保持着方才的姿态,不动声色道:“你去试试。”
赵英旗问:“臂哥,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二姑父鼻子里轻哼了一声,喷出来一团扭动烟雾,“我是干什么的?”
赵英旗感觉自己好心办了件坏事,又赶紧给陈志刚发了条信息,让他速回电话。过了好一阵也没有回。赵英旗又发了一条,过了一会,陈志刚打过电话来,说惨了,被师父痛骂了一顿,然后说等再说,在给大龄师妹做靶子呢。
赵英旗心里有点不安,又有点期待,索性不去想了,就去村委申请加入民兵应急任务了。
(请继续支持,**边缘的都市武林——6被摁倒了怎么办?——)
6被摁倒了怎么办?(1)
祖老爷子手底下没人,又不愿意去找儿子,也就不得不加紧备战,他也是知道姜笃钟的。在秀林训练班时,一看墙上的宣传照片还有标语,老头子就猜出了**分。他倒不是怕人挑战,而是担心对方不按规矩办事,隔三差五的来闹自己的徒弟。
老爷子喜欢陈志刚与胡英还有个另外的原因,老爷的退休金很微薄,而且又不会种地,老伴是后来的老伴,所以也不想麻烦儿子太多。也想自己在教拳之中得到一些回报。有空练拳又时常孝敬老爷子的,主要是三个人,一个是陈志刚,陈志刚是个技术工人,但是公司在重组状态,带薪休假。再一个就是老早时的一个女徒弟,现在在少年宫教套路。剩下就是胡英了。胡英是个摆摊的,就在边上的批发市场卖眼镜。胡英是个单身妈妈,日子过得只能说勉强说得过去。半年前跟顾客吵起来,非但砸了不少眼镜不说,还让人按在台子上一个劲地抽巴掌。虽然打得不重,但是衣服都撕烂了,这让胡英感觉受了大辱。事情结束没有多久,同市场的一个有摩擦的同行就背后编段子取笑她,弄得整个市场都传开了。胡英当时跟人吵了一架,回家哭得稀里哗啦的。
后来见着老头在广场教拳,胡英就过去打听,这个拳能实战么?
老头一听就瞪眼了,问你想说什么?胡英看老头气宇轩昂的样子,说我就想试试这拳能不能实战。老头看这闺女挺坦诚的,但好像是缺点心眼,就破例比划了一段。实际也就是之前胡英演练的那段,不过动作没做那么大幅度。
胡英看了有点失望,说抓抓挠挠的,打着也不疼,问有没有按倒了揍的。
老头冷笑道:“这些动作,不用按,哪一下也能让人趴下。”
胡英又问,被恩倒了怎么办?也有办法起来么?
老头看他真不懂拳,就问:“是什么人人那个你过来调侃的么?你回去说,就不会被人按倒。”
闺女非要问按倒了有没有办法起来,老头说:“有。”胡英这下放心了,转身就走。把老头弄愣了。一会闺女提着一方便袋草莓回来了。老头说什么也不要,胡英就哀求说,自己想跟着学被按倒了也没翻过来的拳。
这话把周围的人都弄笑了。老头也以为这闺女是受到家庭暴利了,就问:“你怎么地你了?”
胡英道:“我没有男人。”
老头一听,嗯?说气话吧。就劝她不要用暴利解决纠纷。胡英就把草莓放下了,说师父这草莓我洗过了,蒂把也都掐了,你放心吃吧。”又把老头弄糊涂了。
这样反复几次,老头实在忍不住了,就把陈志刚叫过来,说“你去找着那个女的,找他家的男人谈谈。”
陈志刚去一打听,这才知道怎么回事,回来跟师父一说,老头非常感动,有人没看到打斗就认可传统武术,让老头子十分高兴,为了防备胡英再次被人按倒,老头子教她的都是直接使用的。
就这上次的式子,老头对胡英道:“你随便打吧,怎么打都行。”
胡英还真有个虎劲,大眼一瞪,说师父我真打的。她也真够相信老头的,伸着手没头没脸就抓过来了。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可祖长林真不含糊,两手一翻,这闺女直接摔地上了。老头也真够快的,把人摔翻再用腿脚一勾一垫,就把人平放下了,如果不是这手怕是早跌伤了。
祖长林用的是跌法,跟摔跤的勾、踢、拧、别、揣那一套还不一样,是先打上去顺手跌翻的。前后左右摔了个遍,问胡英怎么样。
胡英道:“师父,有没有打得狠的?光是摔,如果对方别着刀子怎么办?”
老头笑了,说你还真有天赋,这几下前几手都是打,就不能对方拔出刀子来。然后说这样吧,找了根木棍给了胡英道:“你拿这个当刀捅我,你看能不能行。”
胡英刚一拉架势,老头身子对头一冲,一手朝胡英眼珠子点过去了,胡英反映不及,被老头朝脑门上杵了一指头。老头摇摇头道:“我放慢点,你再来。”
胡英先空练了几下,然后主动朝老头上,老头左手一格,又手一抄,架着胡英的肘底子穿了过去,左手鞭子一般顺着胡英的小腹一划,后腿膝盖一磕胡英的腿,回身一个甩袖擂鞭,一圈锤自脑后打上了太阳||穴。左手看着胡英的脖子扒拉了一下。
胡英趴叉一下就趴下去了,好似从阳台上跌下来一般,吓得哇呀一声,然后感觉衣服一紧,被老头薅着后衣领子给提回来了。
这回胡英真是服气了,非要拉着老头去撮一顿美餐。老头说不用了,你省着钱买身运动服,然后就过来吧。
随着长进,胡英才这倒这一手的厉害。老头反反复复就是这几下,但每次打出来的状态都不一样。第三天胡英知道了,老师的手都是抽着自己的要害,如果放开劲来打,眼睛、鼻子、心口、软肋、下阴不知道被打成什么样。第五天胡英又知道,如果老头真使劲,腕子、肘子、膝盖、脚踝,好几处关节都就坏了。第七天胡英又知道,师父每一手都能揪着头发把自己扯倒。胡英说,师父,我就学这种。
老头知道胡英不容易,这让他想起来那些困难的时候,当初有个徒弟每周都从外地赶来学习,每月拿出多半的工资孝敬自己,可惜后来却因为见义勇为被人捅死了。
老头就一五一十交给胡英顺风扫叶的手法,胡英诚恳好问,也让老头高兴,经常能问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师父,你这个手法很巧,我一出手你就给我别住了,然后我出不来进不去,你顺手就扫着我眼睛了。但是师父,如果我不出手,这样翻来翻去就余外了,不如直接打上。
老头很高兴,说你很有悟性,也算是吃过实战的亏的。然后就不这样拆招了,教的也是最实用的。
其实这些出手规律也是有必要学的,这中间有个占中叠肘的概念,每出手都是直取中路,而后利用勾搂采挂控制对方手臂,往深了练就能练出黏劲,只要一出手,动作不用多大,对方怎么打自己就别扭,勾搂也不用多大劲,用小臂一挂,就能把对手的胳膊控制在肘、腕之间,对方的反映听得清清楚楚的,顺后就打上了,要摔对方就更方便了。所谓跌法,简单说就是比摔直接,摔是抢把位,跌法可以不用手,脆生生的。
因为是女子,不方便贴身走摔,老头教她的主要是闪打。放肩不放肘,肩、肘、腕三个关节是活的,三节棍似的抽打,但是肘这一节不放长,始终在坠肘抱门的状态,如此出手快,破绽少,回手也快。虽然劲力小的,但翻腕摔脸也够了。手法也是一摔一勾,此时的勾手就不是腕打了,而是揪头发,抓肥肉了。
胡英虽然学的是最巧的,但是不用老师逼着,自己就扎马抄腿了,老头子看着欢喜,教她就额外直接。别的徒弟一拿接摔,胡英学的却是一拿接肘,肘关节本身就是一处重器,打上就不轻。
很快,胡英就超过了其他师兄弟。人自信了,气质也就不同了,不用打别人也感觉到了她的气势。身体好了,人也开朗了,生意也越做越好。而后把老师的三餐都包了。因为时常陪着老师吃饭,老师讲来讲去,就把真东西教出来了。
所以表面看胡英只是个弱女子,但实际是得了祖师父的真传的,有了这份见识,往后随便跟着哪个师兄弟学学套路就是长进。
这比武就有看头了。赵英旗走后,二姑父悄悄地拨了一个电话,然后发了一串信息。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出门去,站在夕阳的余晖里使劲挺了挺腰。
陈志刚接到短信,又是“赵英旗”,写的是听说你有个师姐得了许多秘传的功法,不是这个吧?回头给我讲讲。
下午训练完了,晚上大龄师妹请客,晚上去师父家,接着练。陈志刚一看这架势,感觉师父这是真准备踢了人家的武馆了。一想也是,不如就看看师妹都学到了些什么。
螳螂拳有一套对练的法子,由简到繁,把主要的几个大劲跟打法母式都能练到。顺着其中的发力轨迹,很容易把平时所练的套路迅速自由的发挥出来。这也是老头总让胡英串着拳乱练的原因。
祖长林的父亲是被师兄代师传授的,这位师伯叫林景山,是螳螂拳发展史上的一位宗师级人物,也是这一支的七星螳螂,在老家扎下了根。
(请继续支持,**边缘,都市武林——7秘技阴阳手——)
6被摁倒了怎么办?(2)
林景山前辈少年时,为了求生只身去了邻县扛活,被同乡介绍到一家粮店打工。恰巧,螳螂门打过域外擂的范旭东先生,就在粮店不远的街道开设拳房,林前辈当时深受吸引,就经常趁着夜晚去扒着门缝看拳,而后凭着记忆回去模仿。后来这事是练拳的人发现了,然后报告了范先生。按照武林规矩,遇到偷拳的事情是要严肃处理的,如果是别门的拳师,甚至要打残身体废弃武艺。但范先生感觉小孩有意思,就将林前辈叫到院内,让他把学到的套路演练出来。林前辈当时就是打了一套不标准的串拳,但是范先生看来,一招一式规范工整,而且又有内劲串联支撑,心里十分欢喜,就说以后开开门,就让他进来看。如此看了三年,虽然没有太多点拨,但林前辈的技艺突飞猛进。
三年之后,看林前辈好学刻苦,而且身子也逐渐长起来来,范先生开始从基本功和基本套路由简到繁地悉心传授。
虽然林前辈从学挺早,但毕竟年纪不长,身形较之师兄弟较小,对抗起来有些吃亏。但林前辈又深知,拳法就是成就身子的,就开始在步法上专下功夫,闪腾窜跳、急进溜退,将螳螂拳以小搏大、四门全打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后同门纷纷效仿。先后过了十二年,林前辈接掌了范先生的武馆代师授徒。而此时,他也不过是一个刚长成的青年。
祖长林十分崇拜林景山,甚至说在极力模仿,只是性情原因,不可能练到前辈的层次了。练拳不需要天才,但是往高处追求,就需要天才了。一个寻常人可以利用拳法开悟,但祖长林主动放弃了,他总是这样说,一个快入土的人了,还指望什么呢?指望后人能够得个正经传承吧。
其实祖长林巴不得把自己会的一股脑倒出来,但他知道,那样不行,即便把平生所学写成一本大作留下来,也不过是记录了一些供给核对的材料,拳学真谛,还得言传身教,从各类的印证中得来。
祖长林每顿饭都会喝一盅温白酒,喝上酒的时候,他的心情也就舒缓起来了,就对着二人把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陈志刚听过之后嘱咐师父,“师父,你准备让老妹子上?不合适吧?”
“志刚,你现在跟老妹子动动手,你记住什么滋味,明天这个时候你再试试,不要用自己的猜测看人,你以为你师父一天的就吃三个馒头?一会我就教给胡英摔碑阴阳手。”
陈志刚有点糊涂了,但解释道:“师父,是这样的,老妹搞实战,我相信她有稳操胜券的地方,但是比赛跟实战不同,且不说各类规矩,就是戴上拳套,打五个回合,老妹就拖不起啊。”
祖长林眼光一聚,“戴着拳套打五个回合?你怎么不比一顿能吃几个包子?”
胡英彪呼呼地问:“师父,什么陷儿的?”
“吃你的饭!”祖长林哼哼地道了一句。陈志刚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也不能不考虑。“螳螂有八肘,我不是说套路的《八肘》,放在套路里看,也不过是组合招式,但是拆开来,每一‘肘’都有其中的奥妙。所谓八肘,是周身八部的攻击骨节,即便不用钩子、秘肘,肘肘、肩肘、胯肘、膝肘四样也足够那小子应对了。你不就是担心带着拳套手法就废了么?翻车辘轳锤让你就着咸菜吃了?”
虽然老头是在批评自己,但是陈志刚两眼放光,他最爱听师父这样批评自己。
“出手劈三山,肋下点钢锥。”
老头长长地哼了一鼻子气,又看着二人比划了一阵,陈志刚有意使拳击的打法,只是路线结合了螳螂的引诱底漏圈打法,很可惜,老妹一拳都没接住。
陈志刚知道老妹擅长之字部打裆戳肋,始终换着步眼不给她机会。以陈志刚的功力,拳头点上了鼻子,基本就是一拳重创的效果。老师妹的鼻子、腮帮子不知道被打了多少下。原本翻飞如梅花的双手,此时也柴火一般地支架着,一晃就慌,一打就开,还没用腿,就已经看出了差距。
其实也不光是老妹,社会上许多“拳家”都是这样,以为把手在身前一挡,就算是防守严密了。就以为对方就打不进来了。
老师妹虽然一脸倔强,但心里已经知道,恐怕不能替师父出气了。见老妹明白了,陈志刚就换个劲,让老妹劝师父好了。
离开了师父家,陈志刚故意绕了个弯子,打秀林艺术培训班楼下走的。老远就望见三层灯光大亮,不断传出很有爆发力跟震撼力的“呒—eng”的喷气声,陈志刚能想到,那些人如何绷紧肌肉,抻紧筋骨,吸满小腹……然后又如何喷发出来。只是在这种小空间练硬气功,往里一吸都是浑浊的汗味,怎么可能练好呢。
抬头望了望,有一高一矮两个人正站在窗户边上往远处看,矮的那个长得跟个小青蛙似的,能看出浑身鼓着健美的肌肉。另一个虽然也是浑身肌肉,但是肩宽腰窄,从正面看从侧面看,都是一个倒三角,而且线条柔和匀实,想来必然精于技击。
如果老妹子跟人家动手,不用什么招架逗引,一拳一腿就把老妹子搞定了。
陈志刚没有停留,朝着街道另一头走下去了。
站在窗边的正事贾运康,旁边一位平头方脸的是李玉明。此时李玉明,身上少了些暴戾,多了些沉稳,多年的悠闲并没让他的肌肉松弛下来,而是依然弹性十足。
贾运康一直管李玉明叫姐夫,其实他姐跟李玉明早就分了。
“姐夫,小刚、小强他们的事情你就不管了?”
“臂哥说是通臂拳的,但并没说就是百港的人。咱没百港那么粗的口气,往后说不定还得仰仗百港的支持呢。不过也不能就这么算了,这正好是个机会,我肯定会找着王祖豪谈谈。”
李玉明头着多年就混出了名号,都知道他仗义、能打、对小弟好,在武术圈他的名声也不小,人称“飞腿”、“白马铁腿”,除了在狱中被人弄死了的“冲天炮”,就动过手的,还没人能跟他走上三五个照面。
模仿用腿的人很多,但在实战的时候,往往没有起腿的机会,即便有也出不来多大力气,踹在人身上也没有威力,然而容易被人一拳铆到眼眶上。
跟李玉明齐名的是南城的赵云鹏,赵云鹏是赵英旗的堂哥,以拳狠肘毒著称,但三年跟李玉明打了八次,都不是人家对手。当然混子代有人才出,后来也出了不少能打的,但那个时候李玉明就做大了,也不轻易跟小毛孩子动手了。
李玉明道:“你先弄好自己这块吧,这事不能算完,即便老爷子算了,保不齐外人也过来踩你。你的拳漏洞太多了,吓唬吓唬小孩子还行,遇见行家真不够打的,等人走了,我训练训练你。”
李玉明因为某一任女友,对贾运康一直挺好,而且因为对贾盈盈带着点愧疚,也想在贾运康身上补偿一下。贾运康越是说无所谓,李玉明对他就越关心。
学员们陆续散去,场地突然就开阔起来,灯管的光亮白惨惨地照射着二人,映得二人手上的四只拳套血红血红的。
李玉明开门见山道:“你的拳架抱得不好,两手太开了,你想学泰拳不要紧,但不要把中门敞开。”
贾运康琢磨了一下,对李玉明更加佩服了,自己还没开始呢,李玉明什么时候留意的?然后按习惯抱了一个,但他没感觉自己哪里不妥。
“姐夫,侧身对敌,这样没问题吧?”
“问题是你不能对谁都这样。”
(请继续支持——7秘技阴阳手——)
起点文学网,短篇参赛小说,求支持。
《绝杀-回马枪》
./short/100044815.spx
《哭泣的甲板-1980,海上太极师》
./short/100044816.spx
选相对喜欢的一篇投票。
传送门在书评区。( 通臂之虎 http://www.xlawen.org/kan/4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