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
喝噤,小道姑臂上被扫了一刀。年长的护着年幼的且战且退,剑法精熟奥妙,三尼未占上风。年长的道姑喝命年幼者快逃,小道姑大有不忍独自逃生之意。
年长道姑不敢恋战,抓着小道姑腾空飞起数丈之远,几腾几跃眼看着就要逃脱了。一尼姑拔出短枪射击,年长者腿臂各中一弹,腾跃之力大减。三尼同时跃到两道姑身边,举刀就劈,年长者头一偏,一只膀子齐刷刷被砍掉了。幼者一闪,半个髻被削。当三尼再次举刀落下时,李长风手快“叭!”一声将一尼的洋刀打飞,秦山也嗒嗒嗒几粒子弹击中其他两尼手背手腕。汉婉飞骑上前一把将小道姑拉上了骡背,飞骑而去。三尼各捂伤口钻进了酸枣丛中。李长风高喊:“出来!缴枪不杀!出来!”
树丛后竟向外开枪射击。毕竟他俩是久经沙场的人,滚身下马,利用地形地物,三爬两滚,利用远射程的长枪把两个刚露头的击毙了。其中一个落荒而逃。
“她们是土匪?”秦山和李长风走到还没断气的道姑跟前问。道姑口齿不清地说:“不……是,是夺秘籍……”“什么秘籍?”李长风问。道姑已不能语,以指指了指远处坐在汉婉身前骡背上的小道姑,便绝气了。
“走!去看看那具尸体,能不能看出他们是何方妖孹?”秦山对长风说。
他俩来到树丛旁,李长风抹开一具尸体的袖子,秦山一看到那臂上绣着个红圈,中间绣着一只黑色狐狸,便说:“这大概是传说中黑田梅子训出的黑狐间谍,专门搜集夺取中华各类文化、艺术、武学瑰宝的。黑田这骚娘们死了,不知又归谁指挥?看来日本还没彻底投降!”“营长就是知道得多。”李长风说。
9.开篇追源(8)
汉婉转身带着小道姑来到那死去的道姑跟前,呼喊他俩也聚拢过来,帮着小道姑掩埋了师父。汉婉问:“小妹妹,你今后有啥打算?”小道姑只是哭,一个劲地扒在坟头叨念:“无量天尊……”他们都不知何意。
“现在你无依无靠,如果愿意跟我们,我保证有你的饭吃。”那小道姑仍然是“无量天尊”地念个不停。
“如果不愿意跟我们走,就自作打算,我们还得赶路呢!”汉婉这么问过说过转身欲走,小道姑跪倒在她的脚下,抱住了她的腿哭着:“无量天尊,我跟无量天尊走……”
四人三骑又匆匆上路了。
回到川子沟,秦山便不再当秦山了,又是许家长门嫡子许元丰了。他早就打算不再回队伍中看人的眉高眼低。汉婉在汉水河边洗衣裳时心里就隐隐地产生了“秦山谁都不该娶”的念头,如今更认为:秦山、汉婉从名字上都应该是一对。元丰的老父又是那样慈祥,母亲那么善良,他的哑弟诚实,那个已与哑巴成婚的童养媳二姐娃既勤快又懂事,自己不留到这儿又往哪里去呢?
再说,经过多方打听,二哥在家遭劫难之后,在京货铺管账的王先生的帮助下,草草地料理了死难亲人及村人的后事。把省城的京货铺、山货栈盘给了别人,带着银元和几个朋友去了延安。而今**又要跟延安开火,好姐妹方怡庵也在那边。现在自己回那个整过、审查过自己的队伍,是想挨整还是想挨刀呢?还是想对咱的亲人、好姐妹开火?而今她巴不得他不再当“秦山”永远留下来。
一次她帮二姐娃在厨房做饭,二姐娃笑着说:“我看你人这么好,给谁当个嫂子都是兄弟媳妇的福气。”她被二姐娃的直率逗笑了:“就怕没人见得咱。”二姐娃说:“谁见不得你谁就是瓜子。”说毕两个人相对咯咯咯地笑了。
一天,许冶长把元丰叫到上房说:“武死战,文死谏,文官装傻不语可以,武将不战不行。抗战是日本人打进国门,咱将灭国灭种,不打他不行,死亦得其所也,而今还吃那个粮干啥?”许元丰听了父亲半文半白的训辞说:“我早就不打算再去那个队伍咧,读书种地照样吃饭,只是那个小护兵,我已写了封荐书,让他去投靠高营长,他死活不走,要赶他走,他说:就上山当土匪,枪法还行,把我气得只想搧他两耳光。”许冶长说:“娃实心不走,留下就留下,咱几十亩地还养活不了个他?大不了日后给他娶个媳妇,盖点房,割几亩让他过活去。那个叫谢玉的小道姑,已经愿意先脱了道袍,换上你姐那身小时候穿过的衣裳,棉花一卖再做新的。日后她想还俗咱就把她嫁出去,想继续当道姑,就由她吧。只是娃如今太小了,暂时让她住下,甭难为娃。那个你叫汉婉的女军官,你妈叫二姐娃透话问过,人家愿意跟你过日子。日后你俩都先脱了这身虎皮,当个本本顺顺的庄稼人。你爸这人一生没大能耐仅知修德。二姐娃她妈说让她给哑巴当童养媳,咱一直把她当女儿待,她大了我还托人打算把她给个健全人,她坚决要跟哑巴,她说哑巴心灵,知道疼人,跟别人生家生事的她过不惯,我才给他俩把婚事办了。修德,不在人危中困中取事,记着。”
许元丰对父亲这长篇细行的安排,很满意。心想:知子莫如父,老人这些安排正说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那天晚上,汉婉现和她同住在一个小厦房的小谢玉脱衣裳十分困难,感到自个太大意了,一路这许多日子咋就没查看她的臂伤。现在一看大惊。那小臂肿得跟迫击炮弹差不多。伤口虽结痂,内部肌肉、骨膜已经感染。凭她的经验,不截掉这条胳膊怕命都难保。自己随身带的救护药箱里仅有些绷带、碘酒、消炎粉,最好的药是几支盘尼西林,总之凭她的医术和条件对付这种伤势是十分困难的。只能跟许元丰商量,送人到“战地医院”做截肢手术。
元丰一听,把脚一弹说:“这还了得,娃正活人呢,锯掉一条胳膊咋活呢!”谢玉一听,“哇”的一声哭了说:“锯了胳膊,还不如死了,活啥呢!”尽管汉婉耐心地做说服工作:“先到医院再说,说不定人家觉得不截能成,那不是最好么!”谢玉仍然哭得寻死觅活地不去医院。
10.开篇追源(9)
老爷子知道后,让二姐娃把元丰叫到上房说了好大一会子,元丰才转到她俩住的小厦房对汉婉说:“老人家的主意,先请外科先生看看,不行再走下一步。***”汉婉说:“那就试试。”谢玉只是哭,一句话也不说。
当即元丰背上捎马,骑着那匹栗色骡子,拿着许冶长的名帖把杏树坡的伍先生请来了。
伍先生幼时和许冶长同塾读书,后承袭祖业专治外科,许冶长一直和他过从甚密。
伍先生到了许家,茶没喝一口,便给谢玉诊脉,又用探针探了一下,一句话没说就出了小厦房走到上房。
许冶长招呼他坐下,二姐娃很有眼色,立即跟了进来给伍先生斟了一杯茶,双手递给先生说:“先生叔,喝茶。”就退了出去。
先生抿了一口茶后,捻着胡须说:“小姑娘是有来历的,练家。”许冶长微笑着说:“不瞒贤弟,她是犬子元丰不才在回乡的路上救的一个小道姑。”伍先生说:“着,着,着,伤已用过练家之药,暂不会伤及脏腑,我已用探针探过,骨头有些妨碍。”许冶长说:“妨碍到何地步,请直。”伍先生说:“不大,会不会留下残疾,就看医家的手段和医缘了。”说着从文匣中拿出了墨盒、笔和方笺,提笔开出:
黄芪九钱人参一钱汉三七三钱血竭三钱云苓三钱柴胡醋炙二钱肉桂三钱生姜去皮三钱王不留三钱当归三钱豹骨三钱米醋引子
日两副,早晚分服共六副。
许冶长看了不语,似有疑问。伍先生笑着说:“老兄莫疑,这黄芪大有补中气,托内排脓之用,三七、血竭、当归活血化瘀之用,豹骨补骨,是骨科常用之药,也没啥特别的,其他都是些调和营卫之药,生姜、柴胡泄外之剂,这是泄外补内之方,内充盈,外邪泻,营卫调合方好实行手段。”许冶长点头称是。
谢玉服了伍先生的六副药后,自感精神倍爽,只觉疼痛略有加剧。伍先生认为这正是药力增进内补外泄的作用,正是施行手段的时候了。
他给谢玉施行了华元化刮骨之术,先除去腐肉,刮掉被带毒的刀因毒所蚀的黑骨表层,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幸亏谢玉自小习武,能忍住剧烈的疼痛。
也许伍先生故弄玄虚,竟要精壮男子的鲜血来和他的“白骨生肉散”敷在骨头上。略懂现代医学的汉婉说:“这得讲究血型吧!”伍先生反问:“血型?血型是啥?”许元丰立即说:“来用我的,我是‘o’型,长风他是‘b’型,在一次为伤员献血前我俩都化验过,才得知的。”汉婉没奈何,拿着针管抽了元丰半管子血问:“够不?”伍先生忙说:“够了,够了。”其实他原本是取意而已。
给谢玉把和好的药敷在伤口上,汉婉取出了绷带不紧不松地包扎好。伍先生大为惊奇,这手法比自己徒弟林麦冬强多了。
伍先生拿出了自配的丸药,叮嘱:“每日服一丸,一月就会耍刀抡棍了,嘿嘿嘿……”
虽是知己朋友,许冶长仍拿出了重金酬谢先生。伍先生在推却不过的况下收了。
一个月后谢玉臂伤彻底痊愈,活蹦乱跳地出入许家,村里人认为是许冶长收养的小女,小门穷户人家都叫她“二小姐”。
川子沟朝上走六七里地的山坡上有片人们少去的森林,传说有虎狼鬼怪出没,这倒是个练武的绝好地方。谢玉告知老爷子说:“老伯也!师父教的几套拳脚剑法近来也生了,我想去村外的后沟温习温习,行么?”老爷子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过甭走得太远,回来也不能回来得太迟了。”从此谢玉早出晚归,以《秘籍》中文图为师范苦练武功,过着半凡半仙的日子。
不知是汉婉克星大,还是其他原因。在她和许元丰成婚不到一年,许冶长突然无疾而终。
刚过半月老太太也睡倒了,汉婉奉汤药不几天老太太也寿终内寝了。
两宗丧事,许元丰只能踢地、粜粮来应付,日子更加走下坡路了。庄稼还是由许元丰、哑巴、长风加上个伙计群老五务劳着。周汉婉和二姐娃在家锅上案前手脚不停,眼看下坡日子将又要上去咧。
11.开篇追源(10)
谢玉仍然是个不晓事的娃娃,魂儿又被那《秘籍》中的文图攫去,整天早出晚归地练武。***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练成了踏雪无痕、穿树无影,涉水履干的轻功和提举千钩、破石断坚的硬功,还以《秘籍》文图为师范学会了正骨配药,成了全能武人。
时光不待人,几年之后俗家打扮的谢玉已出脱成了个大姑娘,光一条拖在身后黑乌梢辫子打到尻蛋子底下就十分惹眼。登门说亲者也不少。汉婉见长风在谢玉跟前表现得异乎寻常地活跃和勤快,又摸不透谢玉的心思,对说亲者当然不敢贸然答应,群老五常顾前不顾后地嚷嘟谢玉吃闲饭,谢玉听了后心里很不好受。
此后,她不再把练功当正事去务。更多的时间帮着汉婉、二姐娃干这做那,田里送饭送水,操持井臼比谁都麻利。
一天,谢玉红着脸来到汉婉和元丰屋里,嗫嗫嚅嚅地说:“这一向我想来思去,再也没处去了,还俗也好。我想给大姐当个丫鬟奴婢……”汉婉笑了:“咱们是姐妹,谁给谁当丫鬟奴婢?快嫑说瓜话咧!”谢玉脸更红了,吞吞吐吐地说:“给大姐当丫鬟就是给大哥当小……”许元丰一下子躁了:“胡说!先人没做丧德的事,叫我做!你咋想的?啊!”谢玉吓得低头打战,无地自容。
汉婉温和地说:“现在不兴大妇小妾那套了,连委员长也坚持一夫一妻,瓜妹子!”元丰也缓和地说:“嫑怪大哥躁,你说的话太出圈子咧。你永远是我的小妹,我会安顿好你的,旁人家姑娘咋着你咋着。将来踏摸个好象,风风光光地叫你出嫁。”谢玉站着一句话不说,屋子里良久地沉默。
“大姐,怪妹子糊涂!太糊涂。你跟大哥歇着,我去面壁自罚!”谢玉拧身出来回到自己小房内,真个采取道家那套法度面壁自罚了。
这年元丰多打了二三十石麦子,他全粜了,又卖了一头骡子,把这现钱留着要有大用场。
在汉婉和元丰的极力撮合下,谢玉答应和李长风成婚。元丰便在村西皂角树跟前,自家的废竹园里盖了三间庵间房,院墙也修补齐整,还修了座门楼,整成了村里一般日子人家的农家小院。
民国三十八年,岁次己丑春,旧历三月初九,丙寅日为李长风把谢玉娶进了屋。除过置办了一应家具嫁妆外,还给他们在川子沟口平处剁了五亩地,让他们单独过日子。
刚办完这桩喜事,又逢见一件先喜后悲的事。哑巴的妻子二姐娃千盼万盼怀了身孕,即将要生了,汉婉把喜庆的曲酒都做好了,可生产不顺,大人小娃都没保住。这一桄桄子把许元丰跟哑巴几乎打趴下了,但还得硬撑着踢地卖骡马、大车给二娃姐体体面面地办了丧事。悲事过去,喜事又来,跟二娃姐一前一后有了身孕的汉婉在二娃姐刚过三七却顺顺当当地生了个七斤半的白娃子。这前前后后,人的担惊受怕、忙乱,谢玉日夜不解带地伺候、陪伴。要记述的笔墨太多,读者是不耐烦读下去的,只有从略了。
12.第一章(1)
许冶长这个人似乎不是死了,而是成神飞升了。***何以见得?他在离世的前两天竟然把元丰叫到跟前,对他认真地说:“汉婉将来要是生个儿子就取名‘敬修’吧,他这辈人都从‘敬’字取名,‘修’希望他修德、修学、修志。也有些跟咱缘分很深的谢玉修炼之意。”元丰又问:“这个二姐娃要是生了儿子呢?”许冶长摇了摇头说:“这个我就力不从心了。”元丰觉得老人说得太可笑,太偏心眼了,便随口说:“啥叫‘力不从心’?”许冶长只是摇头说:“你去干你的啥去,我也乏了,要静静地歇歇。”后来,元丰十分吃惊,老人家已经把往后的事向他暗示过了。
许敬修的出世给两家人带来了忙碌,也带来了更多欢乐。谢玉整天抱着不下怀,李长风要想抱抱孩子还得求谢玉让让手。哑巴也要争着抱抱孩子,反而汉婉、元丰只能靠后。
许元丰张罗着给哑巴续弦,中国已经改天换日了。全国解放后,到处宣传婚姻法,开了窍的大姑娘、小寡妇都不愿意嫁给一个丧妻的哑巴。元丰跟汉婉依然张罗不停。哑巴却坚决表示不愿再娶。他翘着双手拇指比划:他跟二姐娃从小耍大,是川子沟最早自由恋爱的一对儿,又双手把汉婉朝门外推表示其他女人自己谁也不要。这类人犟来了谁也没办法,元丰汉婉只得暂时作罢。
土改定成分时,因为这几年许元丰丧事、喜事,事连事,地也踢得差不多了,牲口大车也卖了,只剩下一匹骡子、一头牛,伙计也早退了。还是有人咬他解放前转移了财产,该定个高成分,咬得最厉害的人就是许冶积的儿子许元华。但多数人认为他踢地卖牲口都是事不可开交才这么办,不是故意转移财产,当时被称为‘老革命’的农会主任许冶勇,贫农代表李长风,土改积极分子许元贞几个组织了一帮子贫下中农先给许元华扣了一顶地主分子的帽子,他才安宁了,再不敢传了。
“肃反”时,许元华较近的一房堂弟许元光解放前也把家业踢蹬了,也落了个好成分,又当了个乡文书,他竟然告许元丰是杀害解放军的国民党军官,汉婉是张耀明手下的红人。他俩被带到了乡政府,把娃撇给了谢玉管着。长风急着到处找人证,证明元丰和汉婉的清白。
随军南下的方怡庵正在瓮城县武装部给时任部长的准丈夫(当时尚未结婚)帮忙审理材料,当看到“周汉婉”三个字大吃一惊,立即向部长说明她就是在瓦头岗解救咱俩的人。他一听便说:“走!咱们去二十里铺乡看看,迟去一会儿人就会多受一会儿委屈。”便直奔二十里铺乡。
“哪个混蛋给我把好人抓了!快把周汉婉给我请出来!”乡长立即亲自去把汉婉请到部长和方怡庵面前,吓得文书许元光躲了起来。
在方、周正话姊妹阔别之时,许元丰也被请来。他看这俩人面有些面熟但不认识,只等着问话,便站好军人姿势。部长客气地说:“你坐下说说况,相信我们**不会冤枉任何人的。”许元丰没立即坐下就说:“有人诬陷我回来时杀了长安县的**员白宗义。当时朋友给我介绍他的为人,我拿朋友的手帖拜访过他,在他家歇脚吃饭,他又送我盘缠,我没收,现在咋成了我杀害了他呢?”部长立即拉着他手说:“胡说八道,我路过长安时还见过他,是个好同志,他不但没被谁杀害,活得比牛都结实……”
正当此时,一个人闯进屋子,扑通跪下,原来是李长风,他声泪俱下地大叫:“冤枉!冤枉!”
部长一惊,大声喝问:“什么事?好好说,新政府不兴这一套!”“秦营长冤枉,我用人头保证,他没杀过一个**。杀人,杀的是日本鬼子!”部长说:“你也太性急了,秦营长不是好好地坐在这儿吗?**是讲理的,是文明的,就是对反革命也要区别对待,该批评教育的,该判刑的,该镇压的都会公正处理。更何况秦营长不是敌人,是朋友,我曾被派到三十八军工作过,‘秦山’这个人我听说过,对不起,怪我工作太粗了。”仅在此时,部长还不忘树立**的形象,宣传党的政策说:“我们**人错了就改,向群众检讨,向朋友致歉是我们一贯作风……”许元丰听了很受感动。他一把抓住部长的手说:“在中条,我一贯是对**敬而远之,今天你的说话作为,我算是面对面地了解了咱们**。”
13.第一章(2)
“弄几碗面,我跟‘秦营长’在这儿吃个饭后,你寻一掛牛车把他们送回去。***”部长对乡长说。“这儿有灶,厨子手艺还行,弄点酒菜?”乡长说。部长说:“不用,坚决不要,敢上酒菜,我就处分你!现在刚刚建立人民政权,都困难着呢!”元丰说:“车就不用了,我们走回去,路又不远。”部长说:“知道!我是让人知道,**绝不是不讲理的党,是给全国人谋福利的党,对谁都公平,错了就改,绝不霸道。”元丰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人家主要是为自己宣德宣仁,咱咋好扫人的兴呢?
后来,这个部长和方怡庵结婚了,他们便和川子沟的“敌伪军官”许元丰、周汉婉往来不绝,直到一九五八年全家调到太原为止。
许敬修幼时就聪明灵醒,活泼可爱,谢玉从抱着到引着,都舍不得丢开。闲来比划着教他几招几式,认为男娃娃学上几手,将来总不会吃亏的。可他就是不贪学,大人再搞摸他也不听,一味地按自己的玩法去玩。汉婉教识字他倒是很听话,五六岁就能认识近千个字。谢玉恨着、爱着说:“你呀,你真真不是块跟我学的料,以后叫人欺负,想学也迟了。”
汉婉认为儿子该上学了,正熬煎送他到那里去上学呢,方怡庵就来看望她,提起了孩子上学的事,又把儿子叫到当靣,夸儿子如何聪明灵醒,敬修当下就给方阿姨背了几十唐诗。方怡庵笑着说:“光会溜口歌不行,字还要认得,字要搬了家也能认得才行。”敬修便说:“考考我,考考。”方怡庵说:“行!”顺手掏出来个自来水笔,又问:“有纸吗?”汉婉说:“有,为教他认字,我在县城买回了些单道林纸,常写些字教他认,咋能没纸呢!”随后从八仙桌大抽屉里拿出了一张纸,方怡庵趴在桌上写了好一阵子,拿给了许敬修看。他立即念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主席是**,朱总司令是解放军的总指挥,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美帝,野心狼……”整个一大篇全念完了,没有一个不认得的,方怡庵高兴得把他搂在怀里说:“好,好娃娃,跟方阿姨上学去。”
方怡庵结婚后,夫妻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不太方便,就调到城关小学工作。这城关小学是利用原城东南角伪县政府保安团的营房改造而成的新学校。地方宽展,房舍较多。组织上同意方怡庵把家就安在这儿,离县武装部较近,丈夫上下班也方便些。方婚后几年没有孩子,两个人的生活就显得孤清了,他们很乐意把汉婉的儿子放在身边上学。
汉婉在犹犹豫豫中同意了方的提议,又明儿子的生活费由自己出,方怡庵说:“甭提生活费的事了,咱姊妹俩说这话叫人恶心。”汉婉说:“如果你不要生活费,秦营长断乎不同意的,我也不敢把孩子送到你跟前。”方怡庵笑了,又说:“你拿这话戗住了我,生活费不生活费以后再说,这个暑假一完我就来接孩子,或者我这回走时就把娃领上都行,你要不放心,每两星期来检查一次我的工作,咯咯咯……”汉婉也红着脸咯咯咯笑着说:“我忘了,现在解放了,一个**营长已经一屁不值了!”方怡庵说:“看你说的,谁跟谁呢,咱只说姊妹,不管别的。”
方怡庵在这件事上,事事都依着汉婉,她生怕把这事搅黄了。
暑假结束,方怡庵就领许敬修到城关小学上学了。给他在小套间支了小床,放了桌凳。他离开了父母简直就像个懂事的大人,一切听方阿姨的安排。对那位叔叔既怯怕又很尊敬,没过多久就熟悉了,认为这个叔叔比父亲还要随和可亲,便安安心心地在这里上学了。
许敬修被送进城关小学读书。人小个子矮,坐在前头第一排。他左边坐着一个小女孩,右边也坐着一个小女孩。上了半学期课,他从不多说一句话,要不是课堂上他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还以为他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
左右两边的女孩上课时常隔他互相小声说话,往往引起老师的误会,把他叫起来罚站,他很讨厌她俩,但不抗议,也不向老师揭,甘心而不愿地被罚。她俩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也知道右边的女孩叫夏如锦,左边那个圆盘脸、大眼窝、黑眉毛、碎嘴白牙的女孩叫吕春。这俩女孩都爱说爱笑,尤其是老师不在的自习课,她俩就像他不存在一样大声说笑争吵。当他露出不满的表后,她俩就立即住声。对他这个败兴的同学她俩好像都有点怕。
14.第一章(3)
第一学期都快完了,这俩顽皮的女孩开始慢慢地一句半句地问他一些话。像老虎狎试黔驴一样,现他并不可怕,和正常人一样会说会笑,有啥问题也可以讨论。
许敬修因为学前就认识许多字,能看懂,也爱看一些连环画的图书。夏如锦见了很感兴趣,就要借看。许敬修也不伤她的脸面。她看了后竟然有许多字不认识,在家里也问哥哥,或让哥哥来讲读。其中大概故事也都知道了,兴趣更浓了,就缠着大人给她买了几本连环画。拿到学校和许敬修交换着看。她现许敬修看得很快就问:“上边的字全都会念吗?”“会呀!不会还看啥?”“那我问你这个是啥字?”便指着连环画上一个字。“啥甲?”“铠甲。”接着又说:“古代兵将穿的衣服,能保护自己,刀枪刺不透。”夏如锦一下子觉得自己旁边坐的这个小男生太了不起了,跟老师认得的字一样多。她把自己的惊奇现告诉了吕春。吕春在夏如锦的感染下也喜欢上连环画这种读物。同样哭脸儿笑脸儿闹着要父母给她也买连环画。当然父母最不想看见孩子哭了,就满足了她的要求。他们三人的书相互借着读,他们的书集起来一个书包都装不下。
由于夏如锦和吕春经常要问许敬修连环画上的字,要他讲解意思,就不自觉地巴结开他了。带什么零食也给他吃,方阿姨给他买的好吃的他也让她俩吃,有共同兴趣,一学期下来就熟悉得多了,第二学期变成了好朋友。
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有一个男娃,老流着两筒稠鼻涕,人高马大,名叫曹高尿,是全班的娃狼。见哪个同学带啥好吃的,他就要吃,谁也不敢不给。夏如锦和吕春的零食常被一抢而空,急得干叫唤。告给老师,老师罚他站,他就站,过后依然如此。同学们知道老师对他也没办法,只好求他别抢光,好歹留些,他也乐意这样抽头的做法。
一天,吕春一到学校就大哭说:“妈给我带的油酥糖饼子,很香,拿来给你俩尝一点,半路上叫那个流鼻涕的抢光了。”夏如锦问:“他咋知道你有酥油糖饼子?”吕春说:“太香了,我忍不住拿出来用舌头舔了一下,我舍不得吃,想拿来咱仨……哇哇……呜呜……”夏如锦说:“今后拿啥好吃的千万别让那个流鼻看见,我就是带着吃的,想咬个牙花花,先看看周围,有没有流鼻在……”许敬修说:“啥?刘备!是曹贼,非得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出马不可。”吕春哭着说:“到啥地方寻刘关张呢?”夏如锦说:“我看咱三个也来个刘关张三结义……”许敬修说:“下午放学后,你俩先别早回家,在学校后排,方阿姨,不!方老师家门前就有一棵桃树,我领你俩,咱去结义。”
下午放学后,许敬修领着夏如锦、吕春来到自己临时寄住的方怡庵家门前。他俩看见那里果然有一株桃树。许敬修见方阿姨不在,他就知道每次放学方阿姨总是回来得迟,这点他已经掌握了,也习惯了。
方怡庵平时从来不锁门,是为了许敬修回来出进方便,也是刚解放那阵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使然。这对许敬修他们搞所谓的“桃园结义”的游戏大为方便。
许敬修进屋拿了三个小碗儿,给每个里面倒了点凉水,在桃树下刨了一堆细土,插了三根树枝棍,权代是香。然后三个人一起跪地,举小碗过头。按吕春的主意,尊许敬修为刘备,她自己占关羽的位子,夏如锦充当张飞。他们同时说:“刘备许敬修,关羽吕春,张飞夏如锦,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打败曹操。”说毕,同时把那小碗里的凉水一饮而尽。
第二天,在许敬修的安排下,一场挑衅性的战争开始了。
刚下第一节课,同学们都在教室外边玩耍。夏如锦拿着一块糖糕,津津有味地故意站在曹高尿面前吃着,曹高尿一看见就喊:“还不快给我拿来,想挨……”“打”字还没出来,许敬修、吕春同时扑上去,抱住他的腿猛地一拉,他跌了个狗吃屎,想爬起来,夏如锦早撇掉了手中的糖糕,也扑了上来,三个人同时骑在他身上挥拳乱打。他被打得哇哇直哭。许敬修边打边喊:“叫你曹贼知道知道刘关张的厉害。”
15.第一章(4)
上课的铃响了,老师来了他们三个还不放手,老师把他们三个拉了起来,许敬修还大声警告着:“往后敢动我仨中的一个,我仨就跟你拼命!”曹高尿才威风扫地地从地上爬了起来。***
老师对他三人的惩罚,仍然是罚站,他们三人谁也不怯懦,个个仰着小脸站着。罚站原本是老师对学生的惩戒,而今天却成了对他们英勇行动的彰显。从此,曹高尿再也不敢欺负他们仨了。到了后来,年龄都大了些,曹高尿也觉得向同学要吃的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就是别人给他吃的他也不要。许敬修他们的联盟也不攻自破了。
二年级头一学期,他们仨还以关系亲密而在同学中宣扬,彰显他们的力量。许敬修还在跳远沙坑旁边对她俩说:“我谢姨将来给咱们生的小妹妹或小弟弟来上学,咱就是四个人了,那时别人更不敢欺咱们了。”夏如锦说:“咱力量大了也不欺负别人。”吕春和许敬修都点头应和着:“那是当然的。”夏如锦又问:“谢姨是谁?”许敬修说:“谢姨就是谢姨,甭问那多。”
上三年级,况就有点变化。这些小学生慢慢地有了朦胧的性别意识,他们三人也不像以前那么无拘束地相处了。许敬修身边常围着一些男生听他讲故事。课前课后她俩再也围不到他跟前,只有上学她俩早到放学迟走他们才有接近的机会。
貌似疏远了,仍然在心里保持着不同其他同学的友谊。他那个竹根笔筒吕春很爱就拿去了。他还答应暑假中给夏如锦照样做一个。
后来,政府组织川子沟附近的几个村,要在李家楞子村办所小学。许元丰就将自己院子原有的六间对寺面厦子,东西各折了一间,把木料砖瓦全捐去建校。院子也变宽敞了。有人问他:“你咋舍得把这祖业拆除,不怕祖宗怪罪?”他说:“老爷子在世时常说:‘人家蓝田老儒牛兆廉有话:“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催命鬼”,地已入社了,还要这大招牌干啥?’再说建校办学是好事,后辈不读书不行。没听老人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办学校咱能不支持?”
在政府投资,民间集资下李家楞小学办成了,这小学较城关小学离川子沟近得多。汉婉就将儿子转回到李家楞小学。她也知道城关小学条件好,方怡庵夫妇对儿子很疼爱,但她怕人家把儿子喂熟了,将来认不得她这个山村的娘了。她冒着方怡庵的责备,硬着心肠对泪眼婆娑的方怡庵千恩万谢,百般解释后才转走了儿子。
四年级第一个新学期刚一开始,憋闷了一个暑假的夏如锦急急地奔到学校,想看看晒了一个暑假的许敬修能晒多黑?他答应送给她亲手做的竹根笔筒是个啥样子?第一天没见到许敬修,心想第二天他一定会来的。第二天她还没见到,她的想法就多了:笔筒没做不要紧嘛,何必不上学呢?又后悔自己不该向他索要竹根做的笔筒。第三天他还没来,她就大着胆子去问方老师。方老师淡淡地说:“他转学了。”
她回到家里后,自己独独趴在小床上,呜呜地哭了,喃喃自语:“我不该要那个竹根笔筒……”
哥哥夏如山见她在哭就喊:“妈呀,锦儿病了,头疼得哭哩!”
李长风家院墙内西南拐角那树枣儿今年结得很繁,青青的枣儿疙里疙瘩挂满了枝头的七月,谢玉生了个胖乎乎的女儿。
“给娃取个啥名儿?”谢玉仰脸微笑着问,汉婉也笑着说:“今年这枣儿繁很,就叫个青枣咋个向?”谢玉连说了几个:“好!好,就叫青枣。”“叫红枣或甜枣也行。”长风摸着睡梦中正笑的孩子的小鼻梁说。谢玉说:“红枣太尽太过,甜枣太俗,青枣随青正,不终不极。”长风笑着说:“还是道家的说辞,一套一套的,就叫青枣。青枣!中,中,好好睡吧,爸爸给你买肉去。”说着便跷出了门槛。又转身进来问:“吃点什么?”汉婉说:“去,过那边拿络子把那只母鸡带来给我,再圪蹴到沟沿跟人说闲话去,甭老在这儿嗡楞来嗡楞去,叫人静静儿歇会儿。”长风兴冲冲地走了。
16.第一章(5)
谢玉结婚好多年没开怀儿,如今他俩也算是大龄得女。***这两家人谁不高兴?连哑巴都高兴地哇哇乱叫。汉婉元丰更是高兴得不知道干啥好。汉婉专程跑到县城,拉着方怡庵当参谋,到银匠炉子给娃打了银锁银项圈。
满月那天,长风办了酒席,请了好多亲朋乡党,也亏了元丰鼎力支持。谢玉抱着小青枣到席间和亲朋乡党见面,当然人人都夸这娃心疼,谁都想抱抱。这当儿敬修暑假在家,也要学大人的样子抱抱小青枣。谢玉就小心翼翼递交给他抱抱。汉婉用手护着:“哎哟哎哟,这简直是猫噙了个老鼠,看你能把娃抱跌咧,快,交给谢姨,抱抱就行了。”敬修便听话地又把小青枣还到谢玉手里。
谢玉接过孩子笑着说:“你疼娃,以后就叫娃当你的媳妇行不?”敬修羞红了脸跑了。谢玉笑问:“老李,你说呢?”长风笑着说:“中,中,中!”谢玉又转脸对着元丰笑问:“大哥,大姐,你说呢?”元丰笑着说:“聘礼我可是银子没一两,粮食没一升!”
长风端着酒杯邀大家干杯,口中连连说:“中,中,中!”满席的人都哈哈大笑。汉婉突然拍了一下大腿面子:“唉,我忙糊涂,把重要的给忘了。”说着急转身跑离席间朝自己家奔去。
一时汉婉转来,胳肢窝夹了个红绸子包包,当席拿出打开,取出银锁银项圏给小青枣套在脖子上。小青枣见这银光灿灿的玩意儿,眯着小眼哦哦呱呱地笑了。
谁知道青枣这娃来得迟,克星可大,才两岁时恰逢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旮旯拐角都轰( 川子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246/ )
年长道姑不敢恋战,抓着小道姑腾空飞起数丈之远,几腾几跃眼看着就要逃脱了。一尼姑拔出短枪射击,年长者腿臂各中一弹,腾跃之力大减。三尼同时跃到两道姑身边,举刀就劈,年长者头一偏,一只膀子齐刷刷被砍掉了。幼者一闪,半个髻被削。当三尼再次举刀落下时,李长风手快“叭!”一声将一尼的洋刀打飞,秦山也嗒嗒嗒几粒子弹击中其他两尼手背手腕。汉婉飞骑上前一把将小道姑拉上了骡背,飞骑而去。三尼各捂伤口钻进了酸枣丛中。李长风高喊:“出来!缴枪不杀!出来!”
树丛后竟向外开枪射击。毕竟他俩是久经沙场的人,滚身下马,利用地形地物,三爬两滚,利用远射程的长枪把两个刚露头的击毙了。其中一个落荒而逃。
“她们是土匪?”秦山和李长风走到还没断气的道姑跟前问。道姑口齿不清地说:“不……是,是夺秘籍……”“什么秘籍?”李长风问。道姑已不能语,以指指了指远处坐在汉婉身前骡背上的小道姑,便绝气了。
“走!去看看那具尸体,能不能看出他们是何方妖孹?”秦山对长风说。
他俩来到树丛旁,李长风抹开一具尸体的袖子,秦山一看到那臂上绣着个红圈,中间绣着一只黑色狐狸,便说:“这大概是传说中黑田梅子训出的黑狐间谍,专门搜集夺取中华各类文化、艺术、武学瑰宝的。黑田这骚娘们死了,不知又归谁指挥?看来日本还没彻底投降!”“营长就是知道得多。”李长风说。
9.开篇追源(8)
汉婉转身带着小道姑来到那死去的道姑跟前,呼喊他俩也聚拢过来,帮着小道姑掩埋了师父。汉婉问:“小妹妹,你今后有啥打算?”小道姑只是哭,一个劲地扒在坟头叨念:“无量天尊……”他们都不知何意。
“现在你无依无靠,如果愿意跟我们,我保证有你的饭吃。”那小道姑仍然是“无量天尊”地念个不停。
“如果不愿意跟我们走,就自作打算,我们还得赶路呢!”汉婉这么问过说过转身欲走,小道姑跪倒在她的脚下,抱住了她的腿哭着:“无量天尊,我跟无量天尊走……”
四人三骑又匆匆上路了。
回到川子沟,秦山便不再当秦山了,又是许家长门嫡子许元丰了。他早就打算不再回队伍中看人的眉高眼低。汉婉在汉水河边洗衣裳时心里就隐隐地产生了“秦山谁都不该娶”的念头,如今更认为:秦山、汉婉从名字上都应该是一对。元丰的老父又是那样慈祥,母亲那么善良,他的哑弟诚实,那个已与哑巴成婚的童养媳二姐娃既勤快又懂事,自己不留到这儿又往哪里去呢?
再说,经过多方打听,二哥在家遭劫难之后,在京货铺管账的王先生的帮助下,草草地料理了死难亲人及村人的后事。把省城的京货铺、山货栈盘给了别人,带着银元和几个朋友去了延安。而今**又要跟延安开火,好姐妹方怡庵也在那边。现在自己回那个整过、审查过自己的队伍,是想挨整还是想挨刀呢?还是想对咱的亲人、好姐妹开火?而今她巴不得他不再当“秦山”永远留下来。
一次她帮二姐娃在厨房做饭,二姐娃笑着说:“我看你人这么好,给谁当个嫂子都是兄弟媳妇的福气。”她被二姐娃的直率逗笑了:“就怕没人见得咱。”二姐娃说:“谁见不得你谁就是瓜子。”说毕两个人相对咯咯咯地笑了。
一天,许冶长把元丰叫到上房说:“武死战,文死谏,文官装傻不语可以,武将不战不行。抗战是日本人打进国门,咱将灭国灭种,不打他不行,死亦得其所也,而今还吃那个粮干啥?”许元丰听了父亲半文半白的训辞说:“我早就不打算再去那个队伍咧,读书种地照样吃饭,只是那个小护兵,我已写了封荐书,让他去投靠高营长,他死活不走,要赶他走,他说:就上山当土匪,枪法还行,把我气得只想搧他两耳光。”许冶长说:“娃实心不走,留下就留下,咱几十亩地还养活不了个他?大不了日后给他娶个媳妇,盖点房,割几亩让他过活去。那个叫谢玉的小道姑,已经愿意先脱了道袍,换上你姐那身小时候穿过的衣裳,棉花一卖再做新的。日后她想还俗咱就把她嫁出去,想继续当道姑,就由她吧。只是娃如今太小了,暂时让她住下,甭难为娃。那个你叫汉婉的女军官,你妈叫二姐娃透话问过,人家愿意跟你过日子。日后你俩都先脱了这身虎皮,当个本本顺顺的庄稼人。你爸这人一生没大能耐仅知修德。二姐娃她妈说让她给哑巴当童养媳,咱一直把她当女儿待,她大了我还托人打算把她给个健全人,她坚决要跟哑巴,她说哑巴心灵,知道疼人,跟别人生家生事的她过不惯,我才给他俩把婚事办了。修德,不在人危中困中取事,记着。”
许元丰对父亲这长篇细行的安排,很满意。心想:知子莫如父,老人这些安排正说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那天晚上,汉婉现和她同住在一个小厦房的小谢玉脱衣裳十分困难,感到自个太大意了,一路这许多日子咋就没查看她的臂伤。现在一看大惊。那小臂肿得跟迫击炮弹差不多。伤口虽结痂,内部肌肉、骨膜已经感染。凭她的经验,不截掉这条胳膊怕命都难保。自己随身带的救护药箱里仅有些绷带、碘酒、消炎粉,最好的药是几支盘尼西林,总之凭她的医术和条件对付这种伤势是十分困难的。只能跟许元丰商量,送人到“战地医院”做截肢手术。
元丰一听,把脚一弹说:“这还了得,娃正活人呢,锯掉一条胳膊咋活呢!”谢玉一听,“哇”的一声哭了说:“锯了胳膊,还不如死了,活啥呢!”尽管汉婉耐心地做说服工作:“先到医院再说,说不定人家觉得不截能成,那不是最好么!”谢玉仍然哭得寻死觅活地不去医院。
10.开篇追源(9)
老爷子知道后,让二姐娃把元丰叫到上房说了好大一会子,元丰才转到她俩住的小厦房对汉婉说:“老人家的主意,先请外科先生看看,不行再走下一步。***”汉婉说:“那就试试。”谢玉只是哭,一句话也不说。
当即元丰背上捎马,骑着那匹栗色骡子,拿着许冶长的名帖把杏树坡的伍先生请来了。
伍先生幼时和许冶长同塾读书,后承袭祖业专治外科,许冶长一直和他过从甚密。
伍先生到了许家,茶没喝一口,便给谢玉诊脉,又用探针探了一下,一句话没说就出了小厦房走到上房。
许冶长招呼他坐下,二姐娃很有眼色,立即跟了进来给伍先生斟了一杯茶,双手递给先生说:“先生叔,喝茶。”就退了出去。
先生抿了一口茶后,捻着胡须说:“小姑娘是有来历的,练家。”许冶长微笑着说:“不瞒贤弟,她是犬子元丰不才在回乡的路上救的一个小道姑。”伍先生说:“着,着,着,伤已用过练家之药,暂不会伤及脏腑,我已用探针探过,骨头有些妨碍。”许冶长说:“妨碍到何地步,请直。”伍先生说:“不大,会不会留下残疾,就看医家的手段和医缘了。”说着从文匣中拿出了墨盒、笔和方笺,提笔开出:
黄芪九钱人参一钱汉三七三钱血竭三钱云苓三钱柴胡醋炙二钱肉桂三钱生姜去皮三钱王不留三钱当归三钱豹骨三钱米醋引子
日两副,早晚分服共六副。
许冶长看了不语,似有疑问。伍先生笑着说:“老兄莫疑,这黄芪大有补中气,托内排脓之用,三七、血竭、当归活血化瘀之用,豹骨补骨,是骨科常用之药,也没啥特别的,其他都是些调和营卫之药,生姜、柴胡泄外之剂,这是泄外补内之方,内充盈,外邪泻,营卫调合方好实行手段。”许冶长点头称是。
谢玉服了伍先生的六副药后,自感精神倍爽,只觉疼痛略有加剧。伍先生认为这正是药力增进内补外泄的作用,正是施行手段的时候了。
他给谢玉施行了华元化刮骨之术,先除去腐肉,刮掉被带毒的刀因毒所蚀的黑骨表层,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幸亏谢玉自小习武,能忍住剧烈的疼痛。
也许伍先生故弄玄虚,竟要精壮男子的鲜血来和他的“白骨生肉散”敷在骨头上。略懂现代医学的汉婉说:“这得讲究血型吧!”伍先生反问:“血型?血型是啥?”许元丰立即说:“来用我的,我是‘o’型,长风他是‘b’型,在一次为伤员献血前我俩都化验过,才得知的。”汉婉没奈何,拿着针管抽了元丰半管子血问:“够不?”伍先生忙说:“够了,够了。”其实他原本是取意而已。
给谢玉把和好的药敷在伤口上,汉婉取出了绷带不紧不松地包扎好。伍先生大为惊奇,这手法比自己徒弟林麦冬强多了。
伍先生拿出了自配的丸药,叮嘱:“每日服一丸,一月就会耍刀抡棍了,嘿嘿嘿……”
虽是知己朋友,许冶长仍拿出了重金酬谢先生。伍先生在推却不过的况下收了。
一个月后谢玉臂伤彻底痊愈,活蹦乱跳地出入许家,村里人认为是许冶长收养的小女,小门穷户人家都叫她“二小姐”。
川子沟朝上走六七里地的山坡上有片人们少去的森林,传说有虎狼鬼怪出没,这倒是个练武的绝好地方。谢玉告知老爷子说:“老伯也!师父教的几套拳脚剑法近来也生了,我想去村外的后沟温习温习,行么?”老爷子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过甭走得太远,回来也不能回来得太迟了。”从此谢玉早出晚归,以《秘籍》中文图为师范苦练武功,过着半凡半仙的日子。
不知是汉婉克星大,还是其他原因。在她和许元丰成婚不到一年,许冶长突然无疾而终。
刚过半月老太太也睡倒了,汉婉奉汤药不几天老太太也寿终内寝了。
两宗丧事,许元丰只能踢地、粜粮来应付,日子更加走下坡路了。庄稼还是由许元丰、哑巴、长风加上个伙计群老五务劳着。周汉婉和二姐娃在家锅上案前手脚不停,眼看下坡日子将又要上去咧。
11.开篇追源(10)
谢玉仍然是个不晓事的娃娃,魂儿又被那《秘籍》中的文图攫去,整天早出晚归地练武。***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练成了踏雪无痕、穿树无影,涉水履干的轻功和提举千钩、破石断坚的硬功,还以《秘籍》文图为师范学会了正骨配药,成了全能武人。
时光不待人,几年之后俗家打扮的谢玉已出脱成了个大姑娘,光一条拖在身后黑乌梢辫子打到尻蛋子底下就十分惹眼。登门说亲者也不少。汉婉见长风在谢玉跟前表现得异乎寻常地活跃和勤快,又摸不透谢玉的心思,对说亲者当然不敢贸然答应,群老五常顾前不顾后地嚷嘟谢玉吃闲饭,谢玉听了后心里很不好受。
此后,她不再把练功当正事去务。更多的时间帮着汉婉、二姐娃干这做那,田里送饭送水,操持井臼比谁都麻利。
一天,谢玉红着脸来到汉婉和元丰屋里,嗫嗫嚅嚅地说:“这一向我想来思去,再也没处去了,还俗也好。我想给大姐当个丫鬟奴婢……”汉婉笑了:“咱们是姐妹,谁给谁当丫鬟奴婢?快嫑说瓜话咧!”谢玉脸更红了,吞吞吐吐地说:“给大姐当丫鬟就是给大哥当小……”许元丰一下子躁了:“胡说!先人没做丧德的事,叫我做!你咋想的?啊!”谢玉吓得低头打战,无地自容。
汉婉温和地说:“现在不兴大妇小妾那套了,连委员长也坚持一夫一妻,瓜妹子!”元丰也缓和地说:“嫑怪大哥躁,你说的话太出圈子咧。你永远是我的小妹,我会安顿好你的,旁人家姑娘咋着你咋着。将来踏摸个好象,风风光光地叫你出嫁。”谢玉站着一句话不说,屋子里良久地沉默。
“大姐,怪妹子糊涂!太糊涂。你跟大哥歇着,我去面壁自罚!”谢玉拧身出来回到自己小房内,真个采取道家那套法度面壁自罚了。
这年元丰多打了二三十石麦子,他全粜了,又卖了一头骡子,把这现钱留着要有大用场。
在汉婉和元丰的极力撮合下,谢玉答应和李长风成婚。元丰便在村西皂角树跟前,自家的废竹园里盖了三间庵间房,院墙也修补齐整,还修了座门楼,整成了村里一般日子人家的农家小院。
民国三十八年,岁次己丑春,旧历三月初九,丙寅日为李长风把谢玉娶进了屋。除过置办了一应家具嫁妆外,还给他们在川子沟口平处剁了五亩地,让他们单独过日子。
刚办完这桩喜事,又逢见一件先喜后悲的事。哑巴的妻子二姐娃千盼万盼怀了身孕,即将要生了,汉婉把喜庆的曲酒都做好了,可生产不顺,大人小娃都没保住。这一桄桄子把许元丰跟哑巴几乎打趴下了,但还得硬撑着踢地卖骡马、大车给二娃姐体体面面地办了丧事。悲事过去,喜事又来,跟二娃姐一前一后有了身孕的汉婉在二娃姐刚过三七却顺顺当当地生了个七斤半的白娃子。这前前后后,人的担惊受怕、忙乱,谢玉日夜不解带地伺候、陪伴。要记述的笔墨太多,读者是不耐烦读下去的,只有从略了。
12.第一章(1)
许冶长这个人似乎不是死了,而是成神飞升了。***何以见得?他在离世的前两天竟然把元丰叫到跟前,对他认真地说:“汉婉将来要是生个儿子就取名‘敬修’吧,他这辈人都从‘敬’字取名,‘修’希望他修德、修学、修志。也有些跟咱缘分很深的谢玉修炼之意。”元丰又问:“这个二姐娃要是生了儿子呢?”许冶长摇了摇头说:“这个我就力不从心了。”元丰觉得老人说得太可笑,太偏心眼了,便随口说:“啥叫‘力不从心’?”许冶长只是摇头说:“你去干你的啥去,我也乏了,要静静地歇歇。”后来,元丰十分吃惊,老人家已经把往后的事向他暗示过了。
许敬修的出世给两家人带来了忙碌,也带来了更多欢乐。谢玉整天抱着不下怀,李长风要想抱抱孩子还得求谢玉让让手。哑巴也要争着抱抱孩子,反而汉婉、元丰只能靠后。
许元丰张罗着给哑巴续弦,中国已经改天换日了。全国解放后,到处宣传婚姻法,开了窍的大姑娘、小寡妇都不愿意嫁给一个丧妻的哑巴。元丰跟汉婉依然张罗不停。哑巴却坚决表示不愿再娶。他翘着双手拇指比划:他跟二姐娃从小耍大,是川子沟最早自由恋爱的一对儿,又双手把汉婉朝门外推表示其他女人自己谁也不要。这类人犟来了谁也没办法,元丰汉婉只得暂时作罢。
土改定成分时,因为这几年许元丰丧事、喜事,事连事,地也踢得差不多了,牲口大车也卖了,只剩下一匹骡子、一头牛,伙计也早退了。还是有人咬他解放前转移了财产,该定个高成分,咬得最厉害的人就是许冶积的儿子许元华。但多数人认为他踢地卖牲口都是事不可开交才这么办,不是故意转移财产,当时被称为‘老革命’的农会主任许冶勇,贫农代表李长风,土改积极分子许元贞几个组织了一帮子贫下中农先给许元华扣了一顶地主分子的帽子,他才安宁了,再不敢传了。
“肃反”时,许元华较近的一房堂弟许元光解放前也把家业踢蹬了,也落了个好成分,又当了个乡文书,他竟然告许元丰是杀害解放军的国民党军官,汉婉是张耀明手下的红人。他俩被带到了乡政府,把娃撇给了谢玉管着。长风急着到处找人证,证明元丰和汉婉的清白。
随军南下的方怡庵正在瓮城县武装部给时任部长的准丈夫(当时尚未结婚)帮忙审理材料,当看到“周汉婉”三个字大吃一惊,立即向部长说明她就是在瓦头岗解救咱俩的人。他一听便说:“走!咱们去二十里铺乡看看,迟去一会儿人就会多受一会儿委屈。”便直奔二十里铺乡。
“哪个混蛋给我把好人抓了!快把周汉婉给我请出来!”乡长立即亲自去把汉婉请到部长和方怡庵面前,吓得文书许元光躲了起来。
在方、周正话姊妹阔别之时,许元丰也被请来。他看这俩人面有些面熟但不认识,只等着问话,便站好军人姿势。部长客气地说:“你坐下说说况,相信我们**不会冤枉任何人的。”许元丰没立即坐下就说:“有人诬陷我回来时杀了长安县的**员白宗义。当时朋友给我介绍他的为人,我拿朋友的手帖拜访过他,在他家歇脚吃饭,他又送我盘缠,我没收,现在咋成了我杀害了他呢?”部长立即拉着他手说:“胡说八道,我路过长安时还见过他,是个好同志,他不但没被谁杀害,活得比牛都结实……”
正当此时,一个人闯进屋子,扑通跪下,原来是李长风,他声泪俱下地大叫:“冤枉!冤枉!”
部长一惊,大声喝问:“什么事?好好说,新政府不兴这一套!”“秦营长冤枉,我用人头保证,他没杀过一个**。杀人,杀的是日本鬼子!”部长说:“你也太性急了,秦营长不是好好地坐在这儿吗?**是讲理的,是文明的,就是对反革命也要区别对待,该批评教育的,该判刑的,该镇压的都会公正处理。更何况秦营长不是敌人,是朋友,我曾被派到三十八军工作过,‘秦山’这个人我听说过,对不起,怪我工作太粗了。”仅在此时,部长还不忘树立**的形象,宣传党的政策说:“我们**人错了就改,向群众检讨,向朋友致歉是我们一贯作风……”许元丰听了很受感动。他一把抓住部长的手说:“在中条,我一贯是对**敬而远之,今天你的说话作为,我算是面对面地了解了咱们**。”
13.第一章(2)
“弄几碗面,我跟‘秦营长’在这儿吃个饭后,你寻一掛牛车把他们送回去。***”部长对乡长说。“这儿有灶,厨子手艺还行,弄点酒菜?”乡长说。部长说:“不用,坚决不要,敢上酒菜,我就处分你!现在刚刚建立人民政权,都困难着呢!”元丰说:“车就不用了,我们走回去,路又不远。”部长说:“知道!我是让人知道,**绝不是不讲理的党,是给全国人谋福利的党,对谁都公平,错了就改,绝不霸道。”元丰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人家主要是为自己宣德宣仁,咱咋好扫人的兴呢?
后来,这个部长和方怡庵结婚了,他们便和川子沟的“敌伪军官”许元丰、周汉婉往来不绝,直到一九五八年全家调到太原为止。
许敬修幼时就聪明灵醒,活泼可爱,谢玉从抱着到引着,都舍不得丢开。闲来比划着教他几招几式,认为男娃娃学上几手,将来总不会吃亏的。可他就是不贪学,大人再搞摸他也不听,一味地按自己的玩法去玩。汉婉教识字他倒是很听话,五六岁就能认识近千个字。谢玉恨着、爱着说:“你呀,你真真不是块跟我学的料,以后叫人欺负,想学也迟了。”
汉婉认为儿子该上学了,正熬煎送他到那里去上学呢,方怡庵就来看望她,提起了孩子上学的事,又把儿子叫到当靣,夸儿子如何聪明灵醒,敬修当下就给方阿姨背了几十唐诗。方怡庵笑着说:“光会溜口歌不行,字还要认得,字要搬了家也能认得才行。”敬修便说:“考考我,考考。”方怡庵说:“行!”顺手掏出来个自来水笔,又问:“有纸吗?”汉婉说:“有,为教他认字,我在县城买回了些单道林纸,常写些字教他认,咋能没纸呢!”随后从八仙桌大抽屉里拿出了一张纸,方怡庵趴在桌上写了好一阵子,拿给了许敬修看。他立即念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主席是**,朱总司令是解放军的总指挥,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美帝,野心狼……”整个一大篇全念完了,没有一个不认得的,方怡庵高兴得把他搂在怀里说:“好,好娃娃,跟方阿姨上学去。”
方怡庵结婚后,夫妻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不太方便,就调到城关小学工作。这城关小学是利用原城东南角伪县政府保安团的营房改造而成的新学校。地方宽展,房舍较多。组织上同意方怡庵把家就安在这儿,离县武装部较近,丈夫上下班也方便些。方婚后几年没有孩子,两个人的生活就显得孤清了,他们很乐意把汉婉的儿子放在身边上学。
汉婉在犹犹豫豫中同意了方的提议,又明儿子的生活费由自己出,方怡庵说:“甭提生活费的事了,咱姊妹俩说这话叫人恶心。”汉婉说:“如果你不要生活费,秦营长断乎不同意的,我也不敢把孩子送到你跟前。”方怡庵笑了,又说:“你拿这话戗住了我,生活费不生活费以后再说,这个暑假一完我就来接孩子,或者我这回走时就把娃领上都行,你要不放心,每两星期来检查一次我的工作,咯咯咯……”汉婉也红着脸咯咯咯笑着说:“我忘了,现在解放了,一个**营长已经一屁不值了!”方怡庵说:“看你说的,谁跟谁呢,咱只说姊妹,不管别的。”
方怡庵在这件事上,事事都依着汉婉,她生怕把这事搅黄了。
暑假结束,方怡庵就领许敬修到城关小学上学了。给他在小套间支了小床,放了桌凳。他离开了父母简直就像个懂事的大人,一切听方阿姨的安排。对那位叔叔既怯怕又很尊敬,没过多久就熟悉了,认为这个叔叔比父亲还要随和可亲,便安安心心地在这里上学了。
许敬修被送进城关小学读书。人小个子矮,坐在前头第一排。他左边坐着一个小女孩,右边也坐着一个小女孩。上了半学期课,他从不多说一句话,要不是课堂上他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还以为他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
左右两边的女孩上课时常隔他互相小声说话,往往引起老师的误会,把他叫起来罚站,他很讨厌她俩,但不抗议,也不向老师揭,甘心而不愿地被罚。她俩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也知道右边的女孩叫夏如锦,左边那个圆盘脸、大眼窝、黑眉毛、碎嘴白牙的女孩叫吕春。这俩女孩都爱说爱笑,尤其是老师不在的自习课,她俩就像他不存在一样大声说笑争吵。当他露出不满的表后,她俩就立即住声。对他这个败兴的同学她俩好像都有点怕。
14.第一章(3)
第一学期都快完了,这俩顽皮的女孩开始慢慢地一句半句地问他一些话。像老虎狎试黔驴一样,现他并不可怕,和正常人一样会说会笑,有啥问题也可以讨论。
许敬修因为学前就认识许多字,能看懂,也爱看一些连环画的图书。夏如锦见了很感兴趣,就要借看。许敬修也不伤她的脸面。她看了后竟然有许多字不认识,在家里也问哥哥,或让哥哥来讲读。其中大概故事也都知道了,兴趣更浓了,就缠着大人给她买了几本连环画。拿到学校和许敬修交换着看。她现许敬修看得很快就问:“上边的字全都会念吗?”“会呀!不会还看啥?”“那我问你这个是啥字?”便指着连环画上一个字。“啥甲?”“铠甲。”接着又说:“古代兵将穿的衣服,能保护自己,刀枪刺不透。”夏如锦一下子觉得自己旁边坐的这个小男生太了不起了,跟老师认得的字一样多。她把自己的惊奇现告诉了吕春。吕春在夏如锦的感染下也喜欢上连环画这种读物。同样哭脸儿笑脸儿闹着要父母给她也买连环画。当然父母最不想看见孩子哭了,就满足了她的要求。他们三人的书相互借着读,他们的书集起来一个书包都装不下。
由于夏如锦和吕春经常要问许敬修连环画上的字,要他讲解意思,就不自觉地巴结开他了。带什么零食也给他吃,方阿姨给他买的好吃的他也让她俩吃,有共同兴趣,一学期下来就熟悉得多了,第二学期变成了好朋友。
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有一个男娃,老流着两筒稠鼻涕,人高马大,名叫曹高尿,是全班的娃狼。见哪个同学带啥好吃的,他就要吃,谁也不敢不给。夏如锦和吕春的零食常被一抢而空,急得干叫唤。告给老师,老师罚他站,他就站,过后依然如此。同学们知道老师对他也没办法,只好求他别抢光,好歹留些,他也乐意这样抽头的做法。
一天,吕春一到学校就大哭说:“妈给我带的油酥糖饼子,很香,拿来给你俩尝一点,半路上叫那个流鼻涕的抢光了。”夏如锦问:“他咋知道你有酥油糖饼子?”吕春说:“太香了,我忍不住拿出来用舌头舔了一下,我舍不得吃,想拿来咱仨……哇哇……呜呜……”夏如锦说:“今后拿啥好吃的千万别让那个流鼻看见,我就是带着吃的,想咬个牙花花,先看看周围,有没有流鼻在……”许敬修说:“啥?刘备!是曹贼,非得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出马不可。”吕春哭着说:“到啥地方寻刘关张呢?”夏如锦说:“我看咱三个也来个刘关张三结义……”许敬修说:“下午放学后,你俩先别早回家,在学校后排,方阿姨,不!方老师家门前就有一棵桃树,我领你俩,咱去结义。”
下午放学后,许敬修领着夏如锦、吕春来到自己临时寄住的方怡庵家门前。他俩看见那里果然有一株桃树。许敬修见方阿姨不在,他就知道每次放学方阿姨总是回来得迟,这点他已经掌握了,也习惯了。
方怡庵平时从来不锁门,是为了许敬修回来出进方便,也是刚解放那阵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使然。这对许敬修他们搞所谓的“桃园结义”的游戏大为方便。
许敬修进屋拿了三个小碗儿,给每个里面倒了点凉水,在桃树下刨了一堆细土,插了三根树枝棍,权代是香。然后三个人一起跪地,举小碗过头。按吕春的主意,尊许敬修为刘备,她自己占关羽的位子,夏如锦充当张飞。他们同时说:“刘备许敬修,关羽吕春,张飞夏如锦,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打败曹操。”说毕,同时把那小碗里的凉水一饮而尽。
第二天,在许敬修的安排下,一场挑衅性的战争开始了。
刚下第一节课,同学们都在教室外边玩耍。夏如锦拿着一块糖糕,津津有味地故意站在曹高尿面前吃着,曹高尿一看见就喊:“还不快给我拿来,想挨……”“打”字还没出来,许敬修、吕春同时扑上去,抱住他的腿猛地一拉,他跌了个狗吃屎,想爬起来,夏如锦早撇掉了手中的糖糕,也扑了上来,三个人同时骑在他身上挥拳乱打。他被打得哇哇直哭。许敬修边打边喊:“叫你曹贼知道知道刘关张的厉害。”
15.第一章(4)
上课的铃响了,老师来了他们三个还不放手,老师把他们三个拉了起来,许敬修还大声警告着:“往后敢动我仨中的一个,我仨就跟你拼命!”曹高尿才威风扫地地从地上爬了起来。***
老师对他三人的惩罚,仍然是罚站,他们三人谁也不怯懦,个个仰着小脸站着。罚站原本是老师对学生的惩戒,而今天却成了对他们英勇行动的彰显。从此,曹高尿再也不敢欺负他们仨了。到了后来,年龄都大了些,曹高尿也觉得向同学要吃的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就是别人给他吃的他也不要。许敬修他们的联盟也不攻自破了。
二年级头一学期,他们仨还以关系亲密而在同学中宣扬,彰显他们的力量。许敬修还在跳远沙坑旁边对她俩说:“我谢姨将来给咱们生的小妹妹或小弟弟来上学,咱就是四个人了,那时别人更不敢欺咱们了。”夏如锦说:“咱力量大了也不欺负别人。”吕春和许敬修都点头应和着:“那是当然的。”夏如锦又问:“谢姨是谁?”许敬修说:“谢姨就是谢姨,甭问那多。”
上三年级,况就有点变化。这些小学生慢慢地有了朦胧的性别意识,他们三人也不像以前那么无拘束地相处了。许敬修身边常围着一些男生听他讲故事。课前课后她俩再也围不到他跟前,只有上学她俩早到放学迟走他们才有接近的机会。
貌似疏远了,仍然在心里保持着不同其他同学的友谊。他那个竹根笔筒吕春很爱就拿去了。他还答应暑假中给夏如锦照样做一个。
后来,政府组织川子沟附近的几个村,要在李家楞子村办所小学。许元丰就将自己院子原有的六间对寺面厦子,东西各折了一间,把木料砖瓦全捐去建校。院子也变宽敞了。有人问他:“你咋舍得把这祖业拆除,不怕祖宗怪罪?”他说:“老爷子在世时常说:‘人家蓝田老儒牛兆廉有话:“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催命鬼”,地已入社了,还要这大招牌干啥?’再说建校办学是好事,后辈不读书不行。没听老人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办学校咱能不支持?”
在政府投资,民间集资下李家楞小学办成了,这小学较城关小学离川子沟近得多。汉婉就将儿子转回到李家楞小学。她也知道城关小学条件好,方怡庵夫妇对儿子很疼爱,但她怕人家把儿子喂熟了,将来认不得她这个山村的娘了。她冒着方怡庵的责备,硬着心肠对泪眼婆娑的方怡庵千恩万谢,百般解释后才转走了儿子。
四年级第一个新学期刚一开始,憋闷了一个暑假的夏如锦急急地奔到学校,想看看晒了一个暑假的许敬修能晒多黑?他答应送给她亲手做的竹根笔筒是个啥样子?第一天没见到许敬修,心想第二天他一定会来的。第二天她还没见到,她的想法就多了:笔筒没做不要紧嘛,何必不上学呢?又后悔自己不该向他索要竹根做的笔筒。第三天他还没来,她就大着胆子去问方老师。方老师淡淡地说:“他转学了。”
她回到家里后,自己独独趴在小床上,呜呜地哭了,喃喃自语:“我不该要那个竹根笔筒……”
哥哥夏如山见她在哭就喊:“妈呀,锦儿病了,头疼得哭哩!”
李长风家院墙内西南拐角那树枣儿今年结得很繁,青青的枣儿疙里疙瘩挂满了枝头的七月,谢玉生了个胖乎乎的女儿。
“给娃取个啥名儿?”谢玉仰脸微笑着问,汉婉也笑着说:“今年这枣儿繁很,就叫个青枣咋个向?”谢玉连说了几个:“好!好,就叫青枣。”“叫红枣或甜枣也行。”长风摸着睡梦中正笑的孩子的小鼻梁说。谢玉说:“红枣太尽太过,甜枣太俗,青枣随青正,不终不极。”长风笑着说:“还是道家的说辞,一套一套的,就叫青枣。青枣!中,中,好好睡吧,爸爸给你买肉去。”说着便跷出了门槛。又转身进来问:“吃点什么?”汉婉说:“去,过那边拿络子把那只母鸡带来给我,再圪蹴到沟沿跟人说闲话去,甭老在这儿嗡楞来嗡楞去,叫人静静儿歇会儿。”长风兴冲冲地走了。
16.第一章(5)
谢玉结婚好多年没开怀儿,如今他俩也算是大龄得女。***这两家人谁不高兴?连哑巴都高兴地哇哇乱叫。汉婉元丰更是高兴得不知道干啥好。汉婉专程跑到县城,拉着方怡庵当参谋,到银匠炉子给娃打了银锁银项圈。
满月那天,长风办了酒席,请了好多亲朋乡党,也亏了元丰鼎力支持。谢玉抱着小青枣到席间和亲朋乡党见面,当然人人都夸这娃心疼,谁都想抱抱。这当儿敬修暑假在家,也要学大人的样子抱抱小青枣。谢玉就小心翼翼递交给他抱抱。汉婉用手护着:“哎哟哎哟,这简直是猫噙了个老鼠,看你能把娃抱跌咧,快,交给谢姨,抱抱就行了。”敬修便听话地又把小青枣还到谢玉手里。
谢玉接过孩子笑着说:“你疼娃,以后就叫娃当你的媳妇行不?”敬修羞红了脸跑了。谢玉笑问:“老李,你说呢?”长风笑着说:“中,中,中!”谢玉又转脸对着元丰笑问:“大哥,大姐,你说呢?”元丰笑着说:“聘礼我可是银子没一两,粮食没一升!”
长风端着酒杯邀大家干杯,口中连连说:“中,中,中!”满席的人都哈哈大笑。汉婉突然拍了一下大腿面子:“唉,我忙糊涂,把重要的给忘了。”说着急转身跑离席间朝自己家奔去。
一时汉婉转来,胳肢窝夹了个红绸子包包,当席拿出打开,取出银锁银项圏给小青枣套在脖子上。小青枣见这银光灿灿的玩意儿,眯着小眼哦哦呱呱地笑了。
谁知道青枣这娃来得迟,克星可大,才两岁时恰逢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旮旯拐角都轰( 川子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