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重生之红星闪闪》
第001章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第001章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条大江,那条大江里流的不是水,全是血。 www.
我经常梦见自己泡在那血水里,粘稠的血水让我无法动弹,让我窒息。
那条流着血水的大江阻隔了我的去路,我的生命有了一种断裂感。
那条江就是——湘江!
。。。。。
月夜,深山,孤关,湘江突围。。。。。
白军又发动了进攻,而且人越来越多。
红军都杀红了眼,拼命抵抗。
江边那里,白军已经撕破了一个口子,那是三营的防区,团长带了一个连的兵力扑过去增援,企图把那个口子堵上。
界首渡口中央纵队正在通过浮桥,如果让白军冲过去,那将是什么后果?
团长冲在最前面,那个口子堵上了,他却中弹身亡,他的身上被击中十几处。
副团长接替了他团长的职务,指挥作战。
打到下午时,副团长也在抢夺一个阵地时饮弹身亡。
一天之内,两个团长牺牲,这样的事情多么罕见!
红军老虎营的阵地多次被白军占领,三连长带着全营官兵一次一次地把它夺回来。到第四天早上,全营只剩下了几十号人。
终于,接到撤离的命令。。。。。
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变成了人间地狱。
敌人又一次退下去后,阵地出现了短暂的宁静,我听见了湘江的流水声,我的目光朝江面上望去,江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的尸体,江水被血染得通红。。。。。
红9军团34师作为全军的总后卫队,为掩护红8军团撤退,师长陈树湘腹部重伤被俘后扯断肠子自尽,政委程翠林及5000名红军将士倒在了湘江东岸,被打散的34师官兵200多人在师参谋长王光道带领下在湘南坚持游击战,最后全部牺牲。
湘江东岸,34师全军覆没。。。。。整个江段被鲜血染红,尸横遍野,江流为之塞堵。
战斗过后,当地一个叫李家村的村民们用了整整3天掩埋红军尸体,而更多的尸体则沉入江底。当地流传:“一年不喝湘江水,三年不食湘江鱼。”
红军诗人陈靖在《黔山湘水》一诗中写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
红军抱着“无论如何要渡过湘江”的决心,丢掉一切可以丢掉的东西,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下湘江,泅渡,徒涉,只有一个信念:“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摘选自《一位老红军的回忆》
----
第1688号平行空间公元历1934年11月27日上午。
中国工农红军最高三人团军事顾问李德同志,刚走进灌阳县城,水没喝上,就命令打开军事地图,认真地看了起来。
李德是个典型的欧洲人,金发碧眼鹰勾鼻,并不象电视《长征》里那样干瘦,很魁梧,比周恩来和博古都要高出一个头去。
李德在翻译的帮助下飞快地标出了敌我双方的位置和兵力部署,然后问:“恩来同志,派出抢占湘江渡口和掩护的部队情况怎样?”
此时此刻的周恩来同志尽管风尘仆仆,满脸倦容,仍军服笔挺,那把令人羡慕的大胡子仍一丝不乱,他大大地喝了口水,不慌不忙地回答:“先头部队第一军团二师已开始渡江,第三军团四师正在快速挺进湘江,三军团五师也正沿湘江东岸向左推进,八军团沿湘江东岸向右推进,保护两翼,担任殿后的是第五军团。”
博古虽然不懂军事,也看得出形势不错,接口道:“看来我们渡过湘江是不成问题了,这诺大的湘江敌人居然没有一兵一卒,蒋委员长老人家的脑子也太那个了吧!哈哈!”
李德心情也轻松起来,坐下椅子,架起了二郎腿。
周恩来也难得笑了笑,不忘提醒:“我们还不到高兴时候,部队还要加快行军速度。”
“OK!我们在这休息一晚,明天继续赶路。”
李德说完就闭上眼睛,后面的就交给周恩来同志操心了。
“娘希匹!”,南昌,市政府内。
蒋委员长此时正在大发雷霆,手一挥就把桌面的东西统统扫到地上,“白健生混帐,居然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竟敢擅自撤兵,混帐!”
蒋委员长光亮的脑壳杀气腾腾地冒出了青筋,令周围陈诚、杨永泰等人战战兢兢的低着头。
也难怪老人家生气,自己精心策划的套子,让共军傻呼呼一股劲地往里钻,正当得意洋洋地要收口时,突然发现露出了一个口子,能不气愤吗?
据飞机侦察发回的情报,共军先头部队已过湘江,而本该驻防湘江的桂军竟不见踪影。
虽然白部曾以共军兵迫龙虎关为由要退兵,明眼人都看得出桂系是想保全实力,但在自已严令死守下仍不声不响地退兵,却奈何不得,能不光火吗!
可他也不想想,要不是自己对桂系心存不良,被白崇禧等知悉,会如此吗?
蒋委员长毕竟非常人也,不久就恢复了情绪,转头对杨永泰下命令道:“命令刘建绪部,火速入桂,进踞全州,堵住共军的去路。”
停了一下,又下令给白崇禧发电,要他无论如何截住共军。
陈诚待委员长说完后,补充说:“委座,是不是命令薜岳及周混元部暂缓追击,减缓共军的速度?”
“好,照办。”
“共匪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黔川通道,无异纵虎归山,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后患,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中正之外,其谁相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
广西桂平,“小诸葛”白崇禧接到蒋介石怒电,阅毕,默默地沉思良久,然后才抬头扫了一眼一干手下,问:“诸位,有何良策?不妨说出来。”
一众人面面相看,默不作声。
其实大家都明白,蒋介石是在迫桂军与共军拼命,最好拼过两败俱伤,要是共军前无去路,掉头进入广西内地更好。
小诸葛见此,斩钉截铁地说:“既然诸位无啥良策,就按原定计划办,第七军沿湘江东岸推进,目标是截击共军尾巴;
第48师和第七军的一个团直扑界首,目标是侧击共军的后卫部队;
记住,带上所有的重炮,行军不要太急,预防共军的反扑。”
下完命令以后,眼望窗外,心里默默地想:玉阶兄,我不想与你拼命啊!兄弟我已是仁至义尽,希望你抓紧时间,好自为之!
。。。。。
第002章两个抢渡湘江机遇
第002章两个抢渡湘江机遇
中革军委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正在灌阳近郊的红军临时指挥部焦急地走来走去。他眉头紧锁,走一步停一下,再走一步,就这样来回地走。
他一是心急先头部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进展,二是心急中央纵队的行军速度。
他可不想辛辛苦苦赢回的大好局面,被蜗牛般的行军毁掉。
桂军回撤是22日,到现在已有4天了,可是主力红军现在还没有赶到湘江边,形势不等人啊!他能不急吗?
可是有什么办法,他虽然是名义上的红军总司令,可行军作战的权力,却在最高三人团——确切地说在李德手里。
尽管他隔三差五地向最高三人团提出来,要丢掉能丢的一切辎重,加快行军速度,可是博古和李德就是不听,奈何!只能是一个人干着急。
“玉阶兄,怎么样?中央纵队还没有赶上来?”随着话音,陈天柱急匆匆地走进了临时指挥部里。
朱德难过地点点头,眼里充满了红丝。
陈天柱心焦如焚,默默地转过身,临出门时,掷地有声:“夫危急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屋内,朱德诧异地转过身,已经不见了陈天柱的身影,只听见屋外两骑快马迅疾的马蹄踏着路面一连窜的“嗒嗒”声,马蹄声渐行渐远,终听不见。
马行如风,骑在马上的陈天柱,仍然嫌慢,又在心爱的白马屁股上加了一鞭,马儿负痛、马行更速。
陈天柱的脑海里可是清晰地记着:后世披露的党史资料表明,红军西进途中,发生过两次有利于抢渡湘江的机遇,都因为“大搬家甬道式”的缓慢行军耽误了。
这两次机遇是:
一是在11月22日红军攻克道县之后。
当时,白崇禧认为红军进入桂北势不可挡,为避免与红军激战,向蒋介石谎报军情,桂军从湘江沿岸撤出,让湘军来接防。
在桂军撤走湘军未到全州之前,灌江、湘江一线敌军空虚,兴安以北60公里的湘江基本无兵防守。
这等于给已钻进敌人罗网、陷入绝境的红军让出了一条生路。
如果红军能及时抓住这个空隙,改变行军路线,轻装前进,完全可以抢在湘军前到达湘江,渡过湘江。
但是,执行错误路线的领导人,却对桂军为求自保而撤防的变化毫无察觉,直到11月25日才决定向湘江进发。行军又受那么多坛坛罐罐的拖累,驮负辎重,缓慢蠕动,错过了这一宝贵的渡江良机。
二是11月27日晚。
红一、三军团前卫师抢占界首至屏山渡湘江两岸30公里所有渡口,并在新圩、光华铺和觉山铺分别阻击着桂军和湘军,这为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过江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军委命令各部于30日全部过江,如果真的都能过江,红军就能摆脱危险境地。
但从11月28日晨至29日晚,前卫两翼和后卫掩护打了两天两夜,竟无一支部队过江。
到30日夜里12点,中央纵队虽然过了江,但红军12个师还有8个师未过。远的在60多公里外,近的离江也有20多公里。这仍然是大搬家甬道式行军所致。
这时,敌军已加紧东西夹击,封锁湘江,从而使最后的一次机会稍纵即逝,红军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
今天已经是27日了,这最后的好机会,可不能再耽误了。
。。。。。。
第1688号平行空间公元历1934年11月27日中午,灌阳。
**苏维埃主席**同志从迷迷糊糊中醒了过来,首先映入眼里的是贺子珍关切的脸,然后是洛甫和家祥这两张熟悉的脸,微微笑一下,风趣道:“子珍,洛甫,家祥,别担心,刚才我看到马克思同志了,他说:‘**同志,你来这干吗,快快回去,要不我可要踢你屁股啦,’然后就是一脚,就把我踢醒啦,哈哈!”
说完就咳了起来。
“老毛,先别急着说话,刚才可把我们急死了,你看洛甫病得不轻,还坚持守着你,谢天谢地,你总算醒过来了!看来还是西医利害,一针就把你扎醒了。这可是陈天柱同志带来的灵药啊,还有盘尼西林,乖乖,一针就是一根金条!”
“哦,洛甫,现在你可以放心了吧,快,休息去。”
待洛甫走后,**挣扎着坐起来,接过贺子珍递过来的水,咕咕咕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问道:“家祥,部队情况怎么样?”
“部队还在灌阳,可能今天不走了。”
“哦,陈天柱同志也来了?”
“没有,可能快到了吧。”
“不能在灌阳停留啊,部队出发还是越快越好啊,我看你去找恩来说说,要尽快渡过湘江去。”
“好,你继续休息,我马上去。”
王家祥匆匆走后,**那里还睡得着,叫警卫员点燃一根烟,靠着墙默默地吸起来,一串串烟雾里,一代伟人坚毅瘦削的脸庞时隐时现。
“吁。。。。,”风风火火的陈天柱未等浑身是汗、打着响鼻的马儿停稳,就跳下了马,闯进了**住的院子。
警卫员叶子龙道:“主席,陈天柱回来了。”
**说:“啊,天柱同志回来了,刚才还在说你,你就到了。部队情况怎么啊?”
“很不好,这哪像个打仗的样子!这不是抬着‘棺材’走路吗?”陈天柱答道,转脸向贺子珍问候到:“贺子珍同志,你好!”
“你好!”贺之珍道。
陈天柱开始问起**的身体:“主席,你的身体怎么样?”
“能撑得住,哈哈,还要谢谢你的灵药哟!哎,我说你这个陈天柱同志,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叫我主席,还是那句话,你也和洛甫同志一样,叫我老毛!”
“万万不可!”陈天柱答道。
陈天柱作为后世穿越之人,怎敢称老祖为“老毛”,打死他也不敢啊!
顿一顿缓口气后,陈天柱着急地说道:“主席,我看目前情况危急,再这样折腾下去,我们党的这点家底,就会被他们折腾光了!不能任由他们再这样折腾下去了,因此先委屈一会您的病体了!对不起了,来人,把**抬走!”
“啊,你要把润之弄哪去?”贺之珍听了陈天柱的话,心急地问。
“嫂子,不要怕,我永远不会害**的,别怕!”
“啊,你?”随着陈天柱的话音,四个警卫进了屋来,抬起**躺着的行军床,随着陈天柱出了门。
咋逢骤变,**没有惊慌,只是静静地躺在床上,但是脑海里却在急剧思索着:陈天柱要做什么?
第003章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第003章第三国际**员
出了门,却看到了院子里,不知何时竟然站着一排子红军战士,院外竟然也有许多的战士。 www.
不过,这些战士虽然也穿着红军的军服,但却和一般的红军战士的精气神大不一样,看上去就能知道,这些人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
**平心静气地看着这些战士,但是战士们手中的枪支,让**大吃一惊:这些枪竟然是他从没看到过的枪。
不过若是“起点网站”的军迷们看到,立刻就能认出——这是97式自动步枪。
97式5.56毫米枪族是我国为了将95式枪族推向国际市场而研制的改进型,包括步枪、轻机枪和狙击步枪。公元2008年7月,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又推出了97式自动步枪和97式短自动步枪,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5.56毫米枪族。
97式自动步枪主要是在97式的基础上加装了三发点射机构,三发点射是实际战斗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射击方式,既能提高命中率,又能减少弹药消耗量。因此,不少世界名枪都具有三发点射功能,美军的M162步枪甚至用三发点射代替了连发功能。可见,增加了三发点射能力的97式步枪将会进一步受到部队的青睐。
97式自动步枪全长760毫米,全枪重(含空弹匣)3.6千克,枪口初速920米/秒以上,有效射程400米,全枪寿命大于10000发,可使用北约制式5.56毫米SSl09弹,必要时还可使用M161发射的M193弹。
世界上的各种著名步枪基本上均有紧凑型或缩短型,如M4卡宾枪、KS-74U短突击步枪等,它们往往是特种部队的至爱,在反恐战场上也常常大出风头。 www.因此,97式自动步枪也有97式短自动步枪。
97式短自动步枪是提供给特种部队、武警公安人员、基层指挥员和勤务人员的自卫武器,全枪仅长620毫米,全枪重(含空弹匣)不超过3.25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全枪寿命大于6000发,比一般的冲锋枪还小巧,可威力却不比步枪逊色多少。
97式短自动步枪与5.56毫米枪族的其他成员相比,它秉承了95式和97式枪族的一贯风格,更为短小精干,独一无二的前握把持握更舒适,并可抑制射击时的枪口上跳,人机功效更胜一筹。97式短自动步枪与97式之间的零部件互换率达70%。
就在**吃惊於院内外的战士们手中的枪支时,门外又走进了一个人,却让他更为吃惊——来人鼻下留着一篷修理整齐的大胡子——竟然是他称为老师的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鼓舞和启发,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者,是中国**主要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中国**伟大先驱。
真实历史上说: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看到李大钊不由得暗自惊讶:不是说老师已经光荣就义了吗?
看到**的神情,李大钊心内明白,遂亲切地问候着:“一向可好?润之,怎么不敢认我了?”
“老师,真的是你?!”
“哈哈,当然是我了!”
陈天柱看见二人初见面的情形,想到真实历史里的李大钊,不由的眼框一红,但随即又想到目下局势,可不是儿女情长之时,不得不硬起心肠,对战士们立刻下令道:“局势危急,我们走!”
于是一众战士簇拥着李大钊、抬着**,走出院子,贺之珍皱着眉头,挺着隆起的肚子不放心地慢慢跟在后面。
拐了几道弯,走不多远,来到另一处院子前,**又是大吃一惊:
院子前后竟然站着一群身着极其合体、上面印着许多微小的彩色小方块或彩色圆点组成图案衣服的战士。
这些战士仍然手持前面看到的那种枪,或站或蹲,警惕地护卫在院子四周,**甚至看到还有几个战士手持着一种上面有着瞄准镜的枪。
而在他们的外围,则站着许多神色愤怒的红军战士,也是举着枪,双方竟然是处于对峙状态。
陈天柱立刻大声喊道:“同志们,不要误会,统统放下枪,**来了,**来了!”
**见陈天柱如此说,心知这些人是陈天柱带来的,遂坐直了身体,大声命令:“同志们好,都是自己人,大家都把枪放下,问题马上就能解决,都把枪放下。”
负责指挥部警戒的红军警卫战士们,看到了**如此命令,皆投来尊敬的目光,顺从地放低了手中枪。
“报告首长,里面的人已经全部控制,请指示。”一名看上去是个军官的人,看到陈天柱,举了一下手里的枪后(据枪礼),向陈天柱报告。
“哦,好,干得好!”陈天柱说着话,又转脸对着**说:“主席,我们进去吧!”说完,还向李大钊点了点头,然后自己率先进了院子。
**是随着李大钊身后,被战士们抬进院子的。
陈天柱才进院子,就听到周恩来严厉的声音:“陈天柱,这些人说是奉你的命令行事的,你必须好好解释你今天的行为!”
陈天柱心内不由得有些愧疚,暗咐: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了?旋即一想,已经作了,就要做到底吧,谁叫咱是穿越来的?还是负有着使命的穿越!
这一想,心内随即释然,陈天柱歉意地对周恩来说道:“周副主席,对不起,我这样作也是迫不得已,不过,我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不,这件事应当由我来负责!一切都是我策划的!我是李大钊!”
周恩来非常惊讶:“什么?你是李大钊?”
“是的,我是李大钊!”李大钊又转脸逐一看了一遍屋内所有人——李德、博古、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一字一顿地道:“我是李大钊,第三国际**员。现在我以共产国际中国负责人的身份命令:李德与博古两同志暂时停止行使职务权力!”
说到这里,李大钊停顿了一下,再次看了看所有的表情后,面无表情地继续说道:“现在成立新三人团,成员由**、周恩来、陈天柱组成。**负责全面指挥,陈天柱谋划,周恩来实施。”
屋内一干众人,听了皆暗暗吃惊。
王家祥离开**住处后,就来到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正在劝说时,张闻天也赶来了,虽然在王家祥、张闻天、周恩来的劝说下,李德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仍然坚持在灌阳休息一晚上再走,并且拒不下达给各部队要求扔下不能扔掉那些拖累的装备的命令。
周恩来这下彻底地安心了,马上表示:“我服从李老的命令!”
李德当时就愤怒起来,大喊着。。。。。。
第004章扔掉一切坛坛罐罐
第004章扔掉一切坛坛罐罐
话说上一章说到,李德还想愤怒一下,可是当他看到所有穿着“花”衣服的战士们可以杀死人的目光时,暗然地叹了口气,低下了头。
王家祥高兴地几乎要跳起来,高高地举起右手表示同意,张闻天也连连点头,嘴里激动地说着:“同意!同意!”
**遇此大变,心情猛然大好起来,身上的病痛仿佛也减轻了许多,整个人突然精神焕发,作了一个读者朋友都非常熟悉的、后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经典挥手动作,接着就开始下令:
“我同意李老的安排,时刻紧急,通讯员,立刻下令给朱德总司令,命令红军各部队,丢掉一切可以丢掉的东西,冲过湘江。
特别是中央纵队一定要作好战士们的工作,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
红9军团34师作为全军的总后卫队,掩护全军撤退!各军各部务必在29日早晨8:00之前全部过江。
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陈天柱听着**的一个个正确的命令陆续下达,心潮澎湃:
历史在这里又有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16年,16年啦!
自己从1918年穿越到了这个平行空间,已经16个年头了!
16年心血没有白费,关键时刻挽救了多少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
第1688号平行空间公元历1934年11月27日,作为前锋部队的红一军团二师和红三军团四师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右翼红一军团二师四团赶到界首,因为界首无敌防守,守敌已退至光华铺,所留几十民团迹逃之夭夭,故未经战斗即占领了这一全州、兴安交界处的重要渡口。
左翼红三军团四师则占领光华铺,向南警戒兴安方向桂军,其第五师也占领了新圩、马渡桥,准备阻击从灌阳北上的桂军。
至当日晚,红一军团在右翼、三军团在左翼,已控制界首至屏山渡之间六十里长的湘江两岸,在此区域内有四处浅滩可以徙涉。
红五军团作为全军的后卫,边打边走迟滞追击之敌,掩护后续部队通过。这无疑为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过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央纵队已在27日到达灌阳以北的文市、桂岩一带。如果当时仍决心抢渡,由桂岩到最近的湘江渡点,不到80公里,采取轻装急行军,一天就可到达,仍可能以较小的损失渡过湘江。
真实历史上,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遗憾的是,中央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
26日,走了8公里;
27日,只走了6公里;
28日,走了28公里;
29日,走了32公里。
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
“天助我也!”,11月27日夜,得知最新情报的蒋委员长兴奋得失态地大叫。
湘军已占据全州,桂军一路奔灌阳,一路奔兴安,只要桂军湘军合力夺回渡口,共军就插翅难飞了。
想到这,蒋委员长得意洋洋地下令:命令刘建绪部及桂军抓紧时间,左右开弓,夺回界首渡口;命令薜岳部全力追击,务必全歼共军于湘江东岸地区。
蒋介石那里知道,虽然他打得一手如意算盘,然而,由于陈天柱的出现,红军血染湘江的一幕,绝对不会再次上演啦。
11月27日下午,当还在灌阳近郊的红军临时指挥部焦急地走来走去的朱德同志,接到三人团紧急换帅、**同志复出,并且一连串的正确命令下达时,就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连日的阴郁一扫而空,快速地把命令下达到了各个部队,临了还加上了一句,“告诉部队所有同志,**回到指挥岗位了,同志们要加油前进啊!”。
而位于灌阳以北的文市、桂岩一带中央纵队,接到轻装前进的命令后,立刻把所有非作战物质,整齐地堆放到了路的一边。
许多红军战士,眼含热泪、恋恋不舍,但仍然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扔掉一切坛坛罐罐”的命令,抛弃拖累物质的中央纵队,轻身上阵,数分钟后,开始沿路向着湘江飞奔起来,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湘江,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又称湘水。
湘江发源于桂北海洋山,于全州附近,汇灌江和罗江,北流入湖南省,经17县市,在湘阴濠河口分为东西两支,至芦林潭又汇合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秦代修60多里灵渠,连通湘江与漓江,不仅大大改善了桂东北地区的灌溉条件,使丘陵成为良田;而且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联网,也改善了水利交通。
湘江上游,处于横跨桂湘边境的越城岭和都庞岭两大山脉之间的“湘桂走廊”谷底,由南向北穿越桂北重镇兴安、全州。
上游湘江有相当一段,河弯滩多,水险流急。20世纪30年代,从桂林通往湘南经过边境黄沙河的桂黄公路,与湘江平行相进。
让我们把镜头,再次拉回到灌阳——红军最高指挥所里。
被剥夺了指挥权的李德、博古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地坐在一边,而从行军床上起来的**,身体还很虚弱、晃晃悠悠地走到了地图前,注视着那条蓝色的线条——湘江。
他却不知道,湘江——这条普普通通的大江,真实历史上因吞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的生命而名扬全国的大江,再不会因此而闻名。。。。。
屋内静的能听到一根针掉到地下的声音,**注视了一会儿地图后,才想起还没招呼自己的老师李大钊坐下,转脸看到李老,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自己坐了下来,正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周恩来、王家祥、张闻天则是欣喜地看着自己,而那位挽救了红军千万年轻战士生命、把自己强行推上指挥岗位的功臣——陈天柱,却目光空洞地在神游,“坐,我说同志们,没人罚你们站呀,大家都坐下来、好吗?”
**的一句玩笑话,冲淡了屋内的紧张气氛,周恩来也回过了神,说道:“李老,一向安好?陈天柱同志,你可以解释一下刚才是怎么回事吗?这些战士是我们红军战士吗?怎么他们的穿着和使用的枪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
陈天柱从神游中惊醒,目光扫了一遍那些战士,他们已经不再象刚才那样戒备,脸上出现了笑容,一个个笑呤呤地看着自己,陈天柱终于醒悟,冲着战士们挥了挥手道:“哦,同志们去院子里休息一下吧。”
陈天柱走到了周恩来面前,先是一个标准的敬礼,朗声道:“对不起周副主席,让你受惊了。这些战士是我带来的,外面还有一些,大约有一个加强营吧。”
周恩来不由得感动起来,紧紧地握着陈天柱的手、摇晃着道:“陈天柱同志,不要这样客气,我们应该感谢你,几万红军都应该感谢你,党也应该感谢你!”
**感激地看了陈天柱一眼后,看向李大钊问道:“李老,你怎么出现在这里?外界传言您早就遇难了,又是。。。。。?”
李大钊右手习惯性地摸一下自己的大胡子后,方才笑道:“呵呵,马克思暂时还不会收留我呢。其实,这话说起来就长喽,说起来,我也是要感谢陈天柱呢.....”
第005章李大钊的另个身份
第005章李大钊的另个身份
李大钊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的另一个特殊身份,在后世却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认定,正是他本人在国民党一大上宣布的“本人原为第三国际**员”,这不同于中国**党员。
我们知道,马克思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取得成功,必须是国际的社会主义运动才能成功。
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共主掌的共产国际推行世界革命和输出革命的政策,但是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运动失败后,开始把目光投向东方。
中国**正是在李大钊最早与共产国际人员的联系下,共产国际派来特使帮助成立的。
而李大钊并没有出现在前台,他实际还有一个共产国际在中国代理人的角色。
在**一大上,对于**是否成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陈独秀和国际代表马林发生严重分歧,在翌年的二大上才得以解决。而李大钊一直是以共产国际的立场努力促成此事的。
李大钊在北方,更是直接和苏联驻华大使越飞及后任大使、共产国际在华的实际负责人加拉罕联系。
李大钊从事的使命,也基本上以共产国际和苏俄国家利益的总战略为目的,比如,他在国共合作的沟通工作,在吴佩孚和冯玉祥等地方军阀与苏俄关系上,一直是重要联系人,他并不单单以**代表身份出现,而是以代理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身份进行沟通。在**运动中,这种模糊了国家概念的身份很难认定。
李大钊曾参与了苏俄和吴佩孚直系军阀的秘密谈判,一度使吴转向左倾,但是李大钊最成功的秘密活动是转化冯玉祥支持南方国民政府。
冯玉祥和李大钊在辛亥革命期间就曾经合作过,秘密策划反清起义,结下很深友情。苏俄对北方军阀中的冯玉祥部一直抱有期待,主要是因为李大钊的工作。
1924年,在直奉军阀大战中,冯在南方国民党和苏俄暗中支持下,突然发动北京政变,掌握了政局,但由于自己力薄势单,请了段祺瑞来临时执政。不过冯还是坚持促成了孙中山北上。
当时,苏俄对中国建立红色政权抱有很大期望,并在军事援助上大量投入。苏俄最早授勋的五个元帅,两个相继被派往中国,一个是布留赫尔,即著名的加伦将军,后来北伐战争基本由此人指挥,另一个是叶戈罗夫,以元帅军衔任驻华武官,负责中国北方军事。
从1924年起,苏俄军事援助就不断支持冯玉祥,派去军事顾问团,当时邓小平就是以邓希贤的名字被直接从苏联派到冯的部队。而李大钊则是冯和苏俄的最重要的联系人。冯的赤化倾向,引起了北方军阀的一致反对。
1926年初,张作霖的奉系和吴佩孚的直系联合起来,驱逐了冯的军队,双方进行大战,而同时国民党也开始北伐,全国进入全面混战。
1926年4月,张的奉系部队控制北京,成立安国政府,作为与冯玉祥部队和南方国民党政府的重要联系人,以及中国**的北方负责人、苏俄共产国际的代理人,李大钊当然是被抓捕的重要对象。
李大钊带领全家立刻躲到了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内原俄国兵营院内。根据《辛丑条约》,使馆区中**警不准入内,享有治外法权。
以前,康有为、梁启超和后来搞复辟的张勋等,都到那里避过难,从没发生过问题。而这次,李大钊实际是把国民党和**在北京的机关一起搬到了苏联使馆,这在国际法上不很占理。
这种现象首先引起其他国家驻华使馆的不满和怀疑,日本使馆和法国使馆人员相继发现苏俄使馆军营中国人来往频繁,夜间也经常大声争论,举行会议。
他们秘密报告了张作霖的安国政府,很快京师警察厅就派来密探,装作三轮车夫等监视侦查,并跟踪相关人员,不久逮捕了重要嫌疑人李渤海。
李渤海是李大钊在北大的学生,1923年入党,任过**北京市委的宣传部长等职务,李大钊躲进苏联使馆后,他直接负责李大钊和外面的交通联系工作。
李渤海在被捕后非常合作,将苏俄军营内部情况全部招供,换来秘密释放。
当时南北处于战争状态,李大钊的秘密机关从事大量军事情报工作,并且藏匿了一些军火,而且苏联很深地卷入中国内战,这对北方政权威胁极大。
张作霖函商外国领事团,因为苏俄革命后自行废除不平等条约,所以领事团认为苏联使馆不受《辛丑条约》保护,默许张的军警入内缉捕暴乱人员。
真实历史上,1927年4月6日,京师警察厅派出三百余人,突袭了苏俄使馆军营,李大钊等人显然在没有预防的情况下遭到逮捕。
军警共获取七卡车文件档案,里面有大量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各派别的联系证据和指令。( 重生之红星闪闪 http://www.xlawen.org/kan/4305/ )
第001章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第001章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条大江,那条大江里流的不是水,全是血。 www.
我经常梦见自己泡在那血水里,粘稠的血水让我无法动弹,让我窒息。
那条流着血水的大江阻隔了我的去路,我的生命有了一种断裂感。
那条江就是——湘江!
。。。。。
月夜,深山,孤关,湘江突围。。。。。
白军又发动了进攻,而且人越来越多。
红军都杀红了眼,拼命抵抗。
江边那里,白军已经撕破了一个口子,那是三营的防区,团长带了一个连的兵力扑过去增援,企图把那个口子堵上。
界首渡口中央纵队正在通过浮桥,如果让白军冲过去,那将是什么后果?
团长冲在最前面,那个口子堵上了,他却中弹身亡,他的身上被击中十几处。
副团长接替了他团长的职务,指挥作战。
打到下午时,副团长也在抢夺一个阵地时饮弹身亡。
一天之内,两个团长牺牲,这样的事情多么罕见!
红军老虎营的阵地多次被白军占领,三连长带着全营官兵一次一次地把它夺回来。到第四天早上,全营只剩下了几十号人。
终于,接到撤离的命令。。。。。
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变成了人间地狱。
敌人又一次退下去后,阵地出现了短暂的宁静,我听见了湘江的流水声,我的目光朝江面上望去,江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的尸体,江水被血染得通红。。。。。
红9军团34师作为全军的总后卫队,为掩护红8军团撤退,师长陈树湘腹部重伤被俘后扯断肠子自尽,政委程翠林及5000名红军将士倒在了湘江东岸,被打散的34师官兵200多人在师参谋长王光道带领下在湘南坚持游击战,最后全部牺牲。
湘江东岸,34师全军覆没。。。。。整个江段被鲜血染红,尸横遍野,江流为之塞堵。
战斗过后,当地一个叫李家村的村民们用了整整3天掩埋红军尸体,而更多的尸体则沉入江底。当地流传:“一年不喝湘江水,三年不食湘江鱼。”
红军诗人陈靖在《黔山湘水》一诗中写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
红军抱着“无论如何要渡过湘江”的决心,丢掉一切可以丢掉的东西,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下湘江,泅渡,徒涉,只有一个信念:“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摘选自《一位老红军的回忆》
----
第1688号平行空间公元历1934年11月27日上午。
中国工农红军最高三人团军事顾问李德同志,刚走进灌阳县城,水没喝上,就命令打开军事地图,认真地看了起来。
李德是个典型的欧洲人,金发碧眼鹰勾鼻,并不象电视《长征》里那样干瘦,很魁梧,比周恩来和博古都要高出一个头去。
李德在翻译的帮助下飞快地标出了敌我双方的位置和兵力部署,然后问:“恩来同志,派出抢占湘江渡口和掩护的部队情况怎样?”
此时此刻的周恩来同志尽管风尘仆仆,满脸倦容,仍军服笔挺,那把令人羡慕的大胡子仍一丝不乱,他大大地喝了口水,不慌不忙地回答:“先头部队第一军团二师已开始渡江,第三军团四师正在快速挺进湘江,三军团五师也正沿湘江东岸向左推进,八军团沿湘江东岸向右推进,保护两翼,担任殿后的是第五军团。”
博古虽然不懂军事,也看得出形势不错,接口道:“看来我们渡过湘江是不成问题了,这诺大的湘江敌人居然没有一兵一卒,蒋委员长老人家的脑子也太那个了吧!哈哈!”
李德心情也轻松起来,坐下椅子,架起了二郎腿。
周恩来也难得笑了笑,不忘提醒:“我们还不到高兴时候,部队还要加快行军速度。”
“OK!我们在这休息一晚,明天继续赶路。”
李德说完就闭上眼睛,后面的就交给周恩来同志操心了。
“娘希匹!”,南昌,市政府内。
蒋委员长此时正在大发雷霆,手一挥就把桌面的东西统统扫到地上,“白健生混帐,居然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竟敢擅自撤兵,混帐!”
蒋委员长光亮的脑壳杀气腾腾地冒出了青筋,令周围陈诚、杨永泰等人战战兢兢的低着头。
也难怪老人家生气,自己精心策划的套子,让共军傻呼呼一股劲地往里钻,正当得意洋洋地要收口时,突然发现露出了一个口子,能不气愤吗?
据飞机侦察发回的情报,共军先头部队已过湘江,而本该驻防湘江的桂军竟不见踪影。
虽然白部曾以共军兵迫龙虎关为由要退兵,明眼人都看得出桂系是想保全实力,但在自已严令死守下仍不声不响地退兵,却奈何不得,能不光火吗!
可他也不想想,要不是自己对桂系心存不良,被白崇禧等知悉,会如此吗?
蒋委员长毕竟非常人也,不久就恢复了情绪,转头对杨永泰下命令道:“命令刘建绪部,火速入桂,进踞全州,堵住共军的去路。”
停了一下,又下令给白崇禧发电,要他无论如何截住共军。
陈诚待委员长说完后,补充说:“委座,是不是命令薜岳及周混元部暂缓追击,减缓共军的速度?”
“好,照办。”
“共匪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黔川通道,无异纵虎归山,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后患,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中正之外,其谁相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
广西桂平,“小诸葛”白崇禧接到蒋介石怒电,阅毕,默默地沉思良久,然后才抬头扫了一眼一干手下,问:“诸位,有何良策?不妨说出来。”
一众人面面相看,默不作声。
其实大家都明白,蒋介石是在迫桂军与共军拼命,最好拼过两败俱伤,要是共军前无去路,掉头进入广西内地更好。
小诸葛见此,斩钉截铁地说:“既然诸位无啥良策,就按原定计划办,第七军沿湘江东岸推进,目标是截击共军尾巴;
第48师和第七军的一个团直扑界首,目标是侧击共军的后卫部队;
记住,带上所有的重炮,行军不要太急,预防共军的反扑。”
下完命令以后,眼望窗外,心里默默地想:玉阶兄,我不想与你拼命啊!兄弟我已是仁至义尽,希望你抓紧时间,好自为之!
。。。。。
第002章两个抢渡湘江机遇
第002章两个抢渡湘江机遇
中革军委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正在灌阳近郊的红军临时指挥部焦急地走来走去。他眉头紧锁,走一步停一下,再走一步,就这样来回地走。
他一是心急先头部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进展,二是心急中央纵队的行军速度。
他可不想辛辛苦苦赢回的大好局面,被蜗牛般的行军毁掉。
桂军回撤是22日,到现在已有4天了,可是主力红军现在还没有赶到湘江边,形势不等人啊!他能不急吗?
可是有什么办法,他虽然是名义上的红军总司令,可行军作战的权力,却在最高三人团——确切地说在李德手里。
尽管他隔三差五地向最高三人团提出来,要丢掉能丢的一切辎重,加快行军速度,可是博古和李德就是不听,奈何!只能是一个人干着急。
“玉阶兄,怎么样?中央纵队还没有赶上来?”随着话音,陈天柱急匆匆地走进了临时指挥部里。
朱德难过地点点头,眼里充满了红丝。
陈天柱心焦如焚,默默地转过身,临出门时,掷地有声:“夫危急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屋内,朱德诧异地转过身,已经不见了陈天柱的身影,只听见屋外两骑快马迅疾的马蹄踏着路面一连窜的“嗒嗒”声,马蹄声渐行渐远,终听不见。
马行如风,骑在马上的陈天柱,仍然嫌慢,又在心爱的白马屁股上加了一鞭,马儿负痛、马行更速。
陈天柱的脑海里可是清晰地记着:后世披露的党史资料表明,红军西进途中,发生过两次有利于抢渡湘江的机遇,都因为“大搬家甬道式”的缓慢行军耽误了。
这两次机遇是:
一是在11月22日红军攻克道县之后。
当时,白崇禧认为红军进入桂北势不可挡,为避免与红军激战,向蒋介石谎报军情,桂军从湘江沿岸撤出,让湘军来接防。
在桂军撤走湘军未到全州之前,灌江、湘江一线敌军空虚,兴安以北60公里的湘江基本无兵防守。
这等于给已钻进敌人罗网、陷入绝境的红军让出了一条生路。
如果红军能及时抓住这个空隙,改变行军路线,轻装前进,完全可以抢在湘军前到达湘江,渡过湘江。
但是,执行错误路线的领导人,却对桂军为求自保而撤防的变化毫无察觉,直到11月25日才决定向湘江进发。行军又受那么多坛坛罐罐的拖累,驮负辎重,缓慢蠕动,错过了这一宝贵的渡江良机。
二是11月27日晚。
红一、三军团前卫师抢占界首至屏山渡湘江两岸30公里所有渡口,并在新圩、光华铺和觉山铺分别阻击着桂军和湘军,这为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过江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军委命令各部于30日全部过江,如果真的都能过江,红军就能摆脱危险境地。
但从11月28日晨至29日晚,前卫两翼和后卫掩护打了两天两夜,竟无一支部队过江。
到30日夜里12点,中央纵队虽然过了江,但红军12个师还有8个师未过。远的在60多公里外,近的离江也有20多公里。这仍然是大搬家甬道式行军所致。
这时,敌军已加紧东西夹击,封锁湘江,从而使最后的一次机会稍纵即逝,红军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
今天已经是27日了,这最后的好机会,可不能再耽误了。
。。。。。。
第1688号平行空间公元历1934年11月27日中午,灌阳。
**苏维埃主席**同志从迷迷糊糊中醒了过来,首先映入眼里的是贺子珍关切的脸,然后是洛甫和家祥这两张熟悉的脸,微微笑一下,风趣道:“子珍,洛甫,家祥,别担心,刚才我看到马克思同志了,他说:‘**同志,你来这干吗,快快回去,要不我可要踢你屁股啦,’然后就是一脚,就把我踢醒啦,哈哈!”
说完就咳了起来。
“老毛,先别急着说话,刚才可把我们急死了,你看洛甫病得不轻,还坚持守着你,谢天谢地,你总算醒过来了!看来还是西医利害,一针就把你扎醒了。这可是陈天柱同志带来的灵药啊,还有盘尼西林,乖乖,一针就是一根金条!”
“哦,洛甫,现在你可以放心了吧,快,休息去。”
待洛甫走后,**挣扎着坐起来,接过贺子珍递过来的水,咕咕咕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问道:“家祥,部队情况怎么样?”
“部队还在灌阳,可能今天不走了。”
“哦,陈天柱同志也来了?”
“没有,可能快到了吧。”
“不能在灌阳停留啊,部队出发还是越快越好啊,我看你去找恩来说说,要尽快渡过湘江去。”
“好,你继续休息,我马上去。”
王家祥匆匆走后,**那里还睡得着,叫警卫员点燃一根烟,靠着墙默默地吸起来,一串串烟雾里,一代伟人坚毅瘦削的脸庞时隐时现。
“吁。。。。,”风风火火的陈天柱未等浑身是汗、打着响鼻的马儿停稳,就跳下了马,闯进了**住的院子。
警卫员叶子龙道:“主席,陈天柱回来了。”
**说:“啊,天柱同志回来了,刚才还在说你,你就到了。部队情况怎么啊?”
“很不好,这哪像个打仗的样子!这不是抬着‘棺材’走路吗?”陈天柱答道,转脸向贺子珍问候到:“贺子珍同志,你好!”
“你好!”贺之珍道。
陈天柱开始问起**的身体:“主席,你的身体怎么样?”
“能撑得住,哈哈,还要谢谢你的灵药哟!哎,我说你这个陈天柱同志,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叫我主席,还是那句话,你也和洛甫同志一样,叫我老毛!”
“万万不可!”陈天柱答道。
陈天柱作为后世穿越之人,怎敢称老祖为“老毛”,打死他也不敢啊!
顿一顿缓口气后,陈天柱着急地说道:“主席,我看目前情况危急,再这样折腾下去,我们党的这点家底,就会被他们折腾光了!不能任由他们再这样折腾下去了,因此先委屈一会您的病体了!对不起了,来人,把**抬走!”
“啊,你要把润之弄哪去?”贺之珍听了陈天柱的话,心急地问。
“嫂子,不要怕,我永远不会害**的,别怕!”
“啊,你?”随着陈天柱的话音,四个警卫进了屋来,抬起**躺着的行军床,随着陈天柱出了门。
咋逢骤变,**没有惊慌,只是静静地躺在床上,但是脑海里却在急剧思索着:陈天柱要做什么?
第003章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第003章第三国际**员
出了门,却看到了院子里,不知何时竟然站着一排子红军战士,院外竟然也有许多的战士。 www.
不过,这些战士虽然也穿着红军的军服,但却和一般的红军战士的精气神大不一样,看上去就能知道,这些人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
**平心静气地看着这些战士,但是战士们手中的枪支,让**大吃一惊:这些枪竟然是他从没看到过的枪。
不过若是“起点网站”的军迷们看到,立刻就能认出——这是97式自动步枪。
97式5.56毫米枪族是我国为了将95式枪族推向国际市场而研制的改进型,包括步枪、轻机枪和狙击步枪。公元2008年7月,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又推出了97式自动步枪和97式短自动步枪,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5.56毫米枪族。
97式自动步枪主要是在97式的基础上加装了三发点射机构,三发点射是实际战斗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射击方式,既能提高命中率,又能减少弹药消耗量。因此,不少世界名枪都具有三发点射功能,美军的M162步枪甚至用三发点射代替了连发功能。可见,增加了三发点射能力的97式步枪将会进一步受到部队的青睐。
97式自动步枪全长760毫米,全枪重(含空弹匣)3.6千克,枪口初速920米/秒以上,有效射程400米,全枪寿命大于10000发,可使用北约制式5.56毫米SSl09弹,必要时还可使用M161发射的M193弹。
世界上的各种著名步枪基本上均有紧凑型或缩短型,如M4卡宾枪、KS-74U短突击步枪等,它们往往是特种部队的至爱,在反恐战场上也常常大出风头。 www.因此,97式自动步枪也有97式短自动步枪。
97式短自动步枪是提供给特种部队、武警公安人员、基层指挥员和勤务人员的自卫武器,全枪仅长620毫米,全枪重(含空弹匣)不超过3.25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全枪寿命大于6000发,比一般的冲锋枪还小巧,可威力却不比步枪逊色多少。
97式短自动步枪与5.56毫米枪族的其他成员相比,它秉承了95式和97式枪族的一贯风格,更为短小精干,独一无二的前握把持握更舒适,并可抑制射击时的枪口上跳,人机功效更胜一筹。97式短自动步枪与97式之间的零部件互换率达70%。
就在**吃惊於院内外的战士们手中的枪支时,门外又走进了一个人,却让他更为吃惊——来人鼻下留着一篷修理整齐的大胡子——竟然是他称为老师的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鼓舞和启发,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者,是中国**主要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中国**伟大先驱。
真实历史上说: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看到李大钊不由得暗自惊讶:不是说老师已经光荣就义了吗?
看到**的神情,李大钊心内明白,遂亲切地问候着:“一向可好?润之,怎么不敢认我了?”
“老师,真的是你?!”
“哈哈,当然是我了!”
陈天柱看见二人初见面的情形,想到真实历史里的李大钊,不由的眼框一红,但随即又想到目下局势,可不是儿女情长之时,不得不硬起心肠,对战士们立刻下令道:“局势危急,我们走!”
于是一众战士簇拥着李大钊、抬着**,走出院子,贺之珍皱着眉头,挺着隆起的肚子不放心地慢慢跟在后面。
拐了几道弯,走不多远,来到另一处院子前,**又是大吃一惊:
院子前后竟然站着一群身着极其合体、上面印着许多微小的彩色小方块或彩色圆点组成图案衣服的战士。
这些战士仍然手持前面看到的那种枪,或站或蹲,警惕地护卫在院子四周,**甚至看到还有几个战士手持着一种上面有着瞄准镜的枪。
而在他们的外围,则站着许多神色愤怒的红军战士,也是举着枪,双方竟然是处于对峙状态。
陈天柱立刻大声喊道:“同志们,不要误会,统统放下枪,**来了,**来了!”
**见陈天柱如此说,心知这些人是陈天柱带来的,遂坐直了身体,大声命令:“同志们好,都是自己人,大家都把枪放下,问题马上就能解决,都把枪放下。”
负责指挥部警戒的红军警卫战士们,看到了**如此命令,皆投来尊敬的目光,顺从地放低了手中枪。
“报告首长,里面的人已经全部控制,请指示。”一名看上去是个军官的人,看到陈天柱,举了一下手里的枪后(据枪礼),向陈天柱报告。
“哦,好,干得好!”陈天柱说着话,又转脸对着**说:“主席,我们进去吧!”说完,还向李大钊点了点头,然后自己率先进了院子。
**是随着李大钊身后,被战士们抬进院子的。
陈天柱才进院子,就听到周恩来严厉的声音:“陈天柱,这些人说是奉你的命令行事的,你必须好好解释你今天的行为!”
陈天柱心内不由得有些愧疚,暗咐: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了?旋即一想,已经作了,就要做到底吧,谁叫咱是穿越来的?还是负有着使命的穿越!
这一想,心内随即释然,陈天柱歉意地对周恩来说道:“周副主席,对不起,我这样作也是迫不得已,不过,我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不,这件事应当由我来负责!一切都是我策划的!我是李大钊!”
周恩来非常惊讶:“什么?你是李大钊?”
“是的,我是李大钊!”李大钊又转脸逐一看了一遍屋内所有人——李德、博古、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一字一顿地道:“我是李大钊,第三国际**员。现在我以共产国际中国负责人的身份命令:李德与博古两同志暂时停止行使职务权力!”
说到这里,李大钊停顿了一下,再次看了看所有的表情后,面无表情地继续说道:“现在成立新三人团,成员由**、周恩来、陈天柱组成。**负责全面指挥,陈天柱谋划,周恩来实施。”
屋内一干众人,听了皆暗暗吃惊。
王家祥离开**住处后,就来到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正在劝说时,张闻天也赶来了,虽然在王家祥、张闻天、周恩来的劝说下,李德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仍然坚持在灌阳休息一晚上再走,并且拒不下达给各部队要求扔下不能扔掉那些拖累的装备的命令。
周恩来这下彻底地安心了,马上表示:“我服从李老的命令!”
李德当时就愤怒起来,大喊着。。。。。。
第004章扔掉一切坛坛罐罐
第004章扔掉一切坛坛罐罐
话说上一章说到,李德还想愤怒一下,可是当他看到所有穿着“花”衣服的战士们可以杀死人的目光时,暗然地叹了口气,低下了头。
王家祥高兴地几乎要跳起来,高高地举起右手表示同意,张闻天也连连点头,嘴里激动地说着:“同意!同意!”
**遇此大变,心情猛然大好起来,身上的病痛仿佛也减轻了许多,整个人突然精神焕发,作了一个读者朋友都非常熟悉的、后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经典挥手动作,接着就开始下令:
“我同意李老的安排,时刻紧急,通讯员,立刻下令给朱德总司令,命令红军各部队,丢掉一切可以丢掉的东西,冲过湘江。
特别是中央纵队一定要作好战士们的工作,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
红9军团34师作为全军的总后卫队,掩护全军撤退!各军各部务必在29日早晨8:00之前全部过江。
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陈天柱听着**的一个个正确的命令陆续下达,心潮澎湃:
历史在这里又有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16年,16年啦!
自己从1918年穿越到了这个平行空间,已经16个年头了!
16年心血没有白费,关键时刻挽救了多少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
第1688号平行空间公元历1934年11月27日,作为前锋部队的红一军团二师和红三军团四师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右翼红一军团二师四团赶到界首,因为界首无敌防守,守敌已退至光华铺,所留几十民团迹逃之夭夭,故未经战斗即占领了这一全州、兴安交界处的重要渡口。
左翼红三军团四师则占领光华铺,向南警戒兴安方向桂军,其第五师也占领了新圩、马渡桥,准备阻击从灌阳北上的桂军。
至当日晚,红一军团在右翼、三军团在左翼,已控制界首至屏山渡之间六十里长的湘江两岸,在此区域内有四处浅滩可以徙涉。
红五军团作为全军的后卫,边打边走迟滞追击之敌,掩护后续部队通过。这无疑为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过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央纵队已在27日到达灌阳以北的文市、桂岩一带。如果当时仍决心抢渡,由桂岩到最近的湘江渡点,不到80公里,采取轻装急行军,一天就可到达,仍可能以较小的损失渡过湘江。
真实历史上,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遗憾的是,中央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
26日,走了8公里;
27日,只走了6公里;
28日,走了28公里;
29日,走了32公里。
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
“天助我也!”,11月27日夜,得知最新情报的蒋委员长兴奋得失态地大叫。
湘军已占据全州,桂军一路奔灌阳,一路奔兴安,只要桂军湘军合力夺回渡口,共军就插翅难飞了。
想到这,蒋委员长得意洋洋地下令:命令刘建绪部及桂军抓紧时间,左右开弓,夺回界首渡口;命令薜岳部全力追击,务必全歼共军于湘江东岸地区。
蒋介石那里知道,虽然他打得一手如意算盘,然而,由于陈天柱的出现,红军血染湘江的一幕,绝对不会再次上演啦。
11月27日下午,当还在灌阳近郊的红军临时指挥部焦急地走来走去的朱德同志,接到三人团紧急换帅、**同志复出,并且一连串的正确命令下达时,就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连日的阴郁一扫而空,快速地把命令下达到了各个部队,临了还加上了一句,“告诉部队所有同志,**回到指挥岗位了,同志们要加油前进啊!”。
而位于灌阳以北的文市、桂岩一带中央纵队,接到轻装前进的命令后,立刻把所有非作战物质,整齐地堆放到了路的一边。
许多红军战士,眼含热泪、恋恋不舍,但仍然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扔掉一切坛坛罐罐”的命令,抛弃拖累物质的中央纵队,轻身上阵,数分钟后,开始沿路向着湘江飞奔起来,跨过湘江就是胜利。
湘江,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又称湘水。
湘江发源于桂北海洋山,于全州附近,汇灌江和罗江,北流入湖南省,经17县市,在湘阴濠河口分为东西两支,至芦林潭又汇合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秦代修60多里灵渠,连通湘江与漓江,不仅大大改善了桂东北地区的灌溉条件,使丘陵成为良田;而且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联网,也改善了水利交通。
湘江上游,处于横跨桂湘边境的越城岭和都庞岭两大山脉之间的“湘桂走廊”谷底,由南向北穿越桂北重镇兴安、全州。
上游湘江有相当一段,河弯滩多,水险流急。20世纪30年代,从桂林通往湘南经过边境黄沙河的桂黄公路,与湘江平行相进。
让我们把镜头,再次拉回到灌阳——红军最高指挥所里。
被剥夺了指挥权的李德、博古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地坐在一边,而从行军床上起来的**,身体还很虚弱、晃晃悠悠地走到了地图前,注视着那条蓝色的线条——湘江。
他却不知道,湘江——这条普普通通的大江,真实历史上因吞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的生命而名扬全国的大江,再不会因此而闻名。。。。。
屋内静的能听到一根针掉到地下的声音,**注视了一会儿地图后,才想起还没招呼自己的老师李大钊坐下,转脸看到李老,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自己坐了下来,正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周恩来、王家祥、张闻天则是欣喜地看着自己,而那位挽救了红军千万年轻战士生命、把自己强行推上指挥岗位的功臣——陈天柱,却目光空洞地在神游,“坐,我说同志们,没人罚你们站呀,大家都坐下来、好吗?”
**的一句玩笑话,冲淡了屋内的紧张气氛,周恩来也回过了神,说道:“李老,一向安好?陈天柱同志,你可以解释一下刚才是怎么回事吗?这些战士是我们红军战士吗?怎么他们的穿着和使用的枪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
陈天柱从神游中惊醒,目光扫了一遍那些战士,他们已经不再象刚才那样戒备,脸上出现了笑容,一个个笑呤呤地看着自己,陈天柱终于醒悟,冲着战士们挥了挥手道:“哦,同志们去院子里休息一下吧。”
陈天柱走到了周恩来面前,先是一个标准的敬礼,朗声道:“对不起周副主席,让你受惊了。这些战士是我带来的,外面还有一些,大约有一个加强营吧。”
周恩来不由得感动起来,紧紧地握着陈天柱的手、摇晃着道:“陈天柱同志,不要这样客气,我们应该感谢你,几万红军都应该感谢你,党也应该感谢你!”
**感激地看了陈天柱一眼后,看向李大钊问道:“李老,你怎么出现在这里?外界传言您早就遇难了,又是。。。。。?”
李大钊右手习惯性地摸一下自己的大胡子后,方才笑道:“呵呵,马克思暂时还不会收留我呢。其实,这话说起来就长喽,说起来,我也是要感谢陈天柱呢.....”
第005章李大钊的另个身份
第005章李大钊的另个身份
李大钊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的另一个特殊身份,在后世却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认定,正是他本人在国民党一大上宣布的“本人原为第三国际**员”,这不同于中国**党员。
我们知道,马克思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取得成功,必须是国际的社会主义运动才能成功。
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共主掌的共产国际推行世界革命和输出革命的政策,但是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运动失败后,开始把目光投向东方。
中国**正是在李大钊最早与共产国际人员的联系下,共产国际派来特使帮助成立的。
而李大钊并没有出现在前台,他实际还有一个共产国际在中国代理人的角色。
在**一大上,对于**是否成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陈独秀和国际代表马林发生严重分歧,在翌年的二大上才得以解决。而李大钊一直是以共产国际的立场努力促成此事的。
李大钊在北方,更是直接和苏联驻华大使越飞及后任大使、共产国际在华的实际负责人加拉罕联系。
李大钊从事的使命,也基本上以共产国际和苏俄国家利益的总战略为目的,比如,他在国共合作的沟通工作,在吴佩孚和冯玉祥等地方军阀与苏俄关系上,一直是重要联系人,他并不单单以**代表身份出现,而是以代理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身份进行沟通。在**运动中,这种模糊了国家概念的身份很难认定。
李大钊曾参与了苏俄和吴佩孚直系军阀的秘密谈判,一度使吴转向左倾,但是李大钊最成功的秘密活动是转化冯玉祥支持南方国民政府。
冯玉祥和李大钊在辛亥革命期间就曾经合作过,秘密策划反清起义,结下很深友情。苏俄对北方军阀中的冯玉祥部一直抱有期待,主要是因为李大钊的工作。
1924年,在直奉军阀大战中,冯在南方国民党和苏俄暗中支持下,突然发动北京政变,掌握了政局,但由于自己力薄势单,请了段祺瑞来临时执政。不过冯还是坚持促成了孙中山北上。
当时,苏俄对中国建立红色政权抱有很大期望,并在军事援助上大量投入。苏俄最早授勋的五个元帅,两个相继被派往中国,一个是布留赫尔,即著名的加伦将军,后来北伐战争基本由此人指挥,另一个是叶戈罗夫,以元帅军衔任驻华武官,负责中国北方军事。
从1924年起,苏俄军事援助就不断支持冯玉祥,派去军事顾问团,当时邓小平就是以邓希贤的名字被直接从苏联派到冯的部队。而李大钊则是冯和苏俄的最重要的联系人。冯的赤化倾向,引起了北方军阀的一致反对。
1926年初,张作霖的奉系和吴佩孚的直系联合起来,驱逐了冯的军队,双方进行大战,而同时国民党也开始北伐,全国进入全面混战。
1926年4月,张的奉系部队控制北京,成立安国政府,作为与冯玉祥部队和南方国民党政府的重要联系人,以及中国**的北方负责人、苏俄共产国际的代理人,李大钊当然是被抓捕的重要对象。
李大钊带领全家立刻躲到了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内原俄国兵营院内。根据《辛丑条约》,使馆区中**警不准入内,享有治外法权。
以前,康有为、梁启超和后来搞复辟的张勋等,都到那里避过难,从没发生过问题。而这次,李大钊实际是把国民党和**在北京的机关一起搬到了苏联使馆,这在国际法上不很占理。
这种现象首先引起其他国家驻华使馆的不满和怀疑,日本使馆和法国使馆人员相继发现苏俄使馆军营中国人来往频繁,夜间也经常大声争论,举行会议。
他们秘密报告了张作霖的安国政府,很快京师警察厅就派来密探,装作三轮车夫等监视侦查,并跟踪相关人员,不久逮捕了重要嫌疑人李渤海。
李渤海是李大钊在北大的学生,1923年入党,任过**北京市委的宣传部长等职务,李大钊躲进苏联使馆后,他直接负责李大钊和外面的交通联系工作。
李渤海在被捕后非常合作,将苏俄军营内部情况全部招供,换来秘密释放。
当时南北处于战争状态,李大钊的秘密机关从事大量军事情报工作,并且藏匿了一些军火,而且苏联很深地卷入中国内战,这对北方政权威胁极大。
张作霖函商外国领事团,因为苏俄革命后自行废除不平等条约,所以领事团认为苏联使馆不受《辛丑条约》保护,默许张的军警入内缉捕暴乱人员。
真实历史上,1927年4月6日,京师警察厅派出三百余人,突袭了苏俄使馆军营,李大钊等人显然在没有预防的情况下遭到逮捕。
军警共获取七卡车文件档案,里面有大量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各派别的联系证据和指令。( 重生之红星闪闪 http://www.xlawen.org/kan/4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