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红星闪闪 > 重生之红星闪闪 第 22 部分阅读

第 22 部分阅读

    几天后,刘伯承校长来到了敌后武装工作队第三期队员中,给他们开课。

    “今天我来讲一讲武工队,初次出动到敌占区的工作问题,今天我就来讲几条原则,点点题,文章还是要靠你们去做。搞武工队是件新鲜事,经验要等你们去创造。

    干武工队和干别的工作一样,必须明确工作任务、组织要求和工作方法,当然,我还要着重讲一讲战术。 www.”

    按着自己的思路,刘伯承校长有条不紊地讲起来:

    武工队初次出动应着重于简单的政治宣传,或兼侦察,任务不可过重,距离不可过远,最多走出去一昼两夜的路程,在敌占区不要久留,次日晚间至少应回到敌我相持的游击区,必要时秘密通知就近游击队接应。这是为了求得初次出动的胜利,以便提高信心。

    武工队的组织、派遣由军分区负责。

    人员依需要可多可少,少者十几,多则几十。因为是深入敌占区独立活动,环境困难,所以领导要配强。队里的指挥、政治干部都是要政治坚强、大胆机敏而有威信者。这一点关系活动成效很大。你们分派下去后要听从分区首长的安排,但要协助分区首长组织出动前的训练,就象我们这里做的一样。”

    刘伯承是属于那种讲究语言艺术、重视表达效果的人,声音本来就清脆响亮,再加上抑扬缓急,节奏控制有度,巧妙地弥补了川音难懂的缺陷。

    “武工队要突出政治进攻,应以政策和革命的两面策略;运用宣传与组织的方法,察明敌人欺骗、配给与压制的情形,尤其是秘密爪牙的分布。

    并乘机进行集会,团结群众,而本身特别应严格遵守纪律。敌占区的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应有必要的配合,但两者必须严格分开,以免暴露力量,遭到破坏,这点要十分注意。”

    刘伯承具体地阐述了武工队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政治内容。

    “武工队的战斗应根据政治工作任务的需要与否来决定,不进行任何与之相违背的战斗。

    战术一般采用避实击虚的奔袭动作,使得敌人措手不及,无法捕捉。

    在突然与敌人遭遇时,小敌可捕捉击杀,大敌则避开。

    当敌人来合击时,以麻雀战分遣撤退,但预先应确定第一、第二集合场,便于收拢部队。行动应利用隐蔽地形和昏暗天气,声东击西,神出鬼没,散布谣言,曲折运动,以迷惑敌人。

    行军不重复一路,宿营、休息不久停一地,即使暂时停止也应在四通八达之处,一切使敌人不意。

    放警戒不宜过远,以免过早暴露。全部活动必须严守秘密,不露动向,依靠居民作潜伏地探,通信也极应秘密,不落痕迹。

    对敌人要特别注意捕击它的侦察与通信机关,使它耳目手足麻痹失知,摸不着我方规律,而利于我方抓住它的弱点进行袭击和合击。”

    刘伯承详尽地讲解了武工队应该采用的各种战术。

    看着学员们兴奋活跃的面孔,刘伯承满意地笑了。

    他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大家集中注意力。接着发问:“听说你们有人看不起武工队,怪话连篇,说什么‘一条长虫两个蛋,敌人窝里难动弹’,有这么回事吗?”

    会场里立即响起一片哄笑声。

    “别小看这一条枪两个手榴弹,发挥得好威力可大了。

    武工队深入敌后独立活动,任务艰巨、困难,危险在所难免。但它的作用和意义十分巨大,是扼制敌人向根据地‘扫荡’、蚕食的战略性行动。

    武工队斗争内容复杂,包括政治、军事斗争。形式多样,有隐蔽斗争,也有公开合法斗争。

    既要使自己站住脚,又要打击敌人,配合根据地的斗争。

    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把你们这些骨干拿出来,去挑这副重担。我们还想了办法,在目前经济极困难的情况下给你们提高待遇,每人加发5元钱、一套军装、一套便衣。为便于你们独立行动,特地规定武工队对一些重大问题可以先斩后奏。当然你们应谨慎行事,不能乱来。”

    一番话把大家的情绪更高地鼓了起来。

    刘伯承最后鼓励大家:武工队是创造、发展游击战争及其政治工作的发动机,希望你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斗争闯出新经验、做出新成绩,成为带动我师和各军区武工队工作的先驱者!”

    真实的历史上,早在1940年4月,北方局黎城高干会上。刘伯承作《党军建设报告》,就明确提出:“现在对‘囚笼’的粉碎,一退再退,退到何处?现在就是敌进我进,打磨盘应摸敌人的屁股。”

    这就是说,针对异族侵略军的重兵“扫荡”,再不能光用敌进我退的老方针了,应改变为与敌对进,用深入敌后之敌后的办法来打破敌人的合围。这也是他1934年提出的用游击队深入敌人后方打破敌人“围剿”的思想,在新的条件下的发展。

    。。。。。

    敌进我进,作为刘伯承的军事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记录。

    在七七事变后,我军根据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先后派出数支人数不一的部队,参加了平津、淞沪、南京保卫战,在城市被敌人占领后,这些部队迅速转变成敌后武装工作队,专门从事敌后根据地建设,在敌后发动群众、破坏敌后方交通线等任务。

    --

    继续求推荐收藏,

    前几天有朋友说到,发达的工业建设不仅仅是工业母机的事儿,红军高参的职业是(深圳、大苏州)专业代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所以也去了不少高技术生产企业,有感兴趣的,可加我的QQ:863091961共同讨论一下。

    第098章正规化现代化一

    第098章正规化现代化一

    国防大学成立之后,刘伯承校长就在院党委会上提出了开头3个月的中心工作:

    一、完成西北战役的经验总结的任务;

    二、为学习新兵种学术而奋斗;

    三、在学习、工作中建立军事学院的队列生活、政治生活的秩序;在学习、工作中加强计划性、组织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后来,他又把这几项工作概括为——建立正规制度、学习新兵种学术两项,指出这不仅是开头3个月的中心工作,而且是军事学院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长期任务。

    为此,他还挥笔写下了一个大条幅,后来就作为国防大校的校训之一: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

    在根据地师级以上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报告,他指出:

    现代化就是新兵种及其学术的建设。新兵种,指步兵以外的其他诸兵种,包括各种辅助兵种;学术,指诸兵种的战斗条令,应用技术、战术,在各种情况下的协同动作。

    正规化主要是军队正规化生活秩序的建设,具体他说,就是严格地制订与执行各种条令、条例,一切按条令、条例办事,使军队象一部大机器一样,车间与车间,这一齿轮与那一齿轮,能有准确的规律,向共同的生产目标协同动作。

    他还指出:现代化与正规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现代化必须正规化,正规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有了新兵种及其学术的建设,还要有正规化国防军队生活秩序的建设,才会有计划性、组织性、准确性和纪律性。否则,无组织、不准确,就无正规可言,更无诸兵种协同动作可言。

    刘伯承和学院的其他领导干部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勇于探索的精神,首先研究制订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很快就逐步走上了正规。

    一天下午,刘伯承来到基本科学员住的宿舍楼前,正好学员们下课回来。

    只见百十号人的队伍竖不成行、横不成列,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又说又笑,杂乱地走着。

    看到院长站在楼前,带队的值班员不知道喊“立正”的口令,不知道整队向院长报告,而是用手摸着脑袋,“嘿嘿嘿”地笑着,结结巴巴地说:“院长,您??有事吗?”

    “唉!”

    刘伯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走进了学员的宿舍——多数房间还比较整洁,可有的就显得又脏又乱。

    水壶、牙具到处乱放,书、本、地图横七竖八,摆满了桌面。床下塞着一团团的脏衣服、臭袜子,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看看你们住的这个屋,真象是个乱鸡窝!”刘伯承满脸不悦,扔下一句批评话就走了。

    几天之后,刘伯承主持一个训练工作会议。

    在会议进行之中,他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会场的一边坐着的两个苏联“顾问”,他们军装笔挺,姿态规正,神情专注地听着汇报;

    会场的另一边坐着学院的十几个干部,他们多数衣冠不整,风纪扣松着;有的人还敞胸露怀,双手在身上搓泥搔痒。

    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使他的心里很不舒服。

    。。。。。

    而此时,正好陈天柱带来了四大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以及《野战条令》。

    最后,刘伯承校长要求从基本科做起,来一场思想革命,人人都用三个条令对照检查自己,制订出整改措施。他把这种做法叫作“结旧账开新支,割下麦子种晚稻”。

    全院结合学习讨论三个条令,进行了一场严肃认真的关于作风纪律的检查与整顿。

    在此基础上,刘伯承因势利导,领导建立了军事学院的队列生活、行政工作和训练工作制度。

    队列生活制度包括早操制度、内务卫生制度、交接班仪式、升降国旗仪式和典礼阅兵仪式等。

    刘伯承强调,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军人仪表和军人举止。

    他经常在起床号刚刚吹响的时候就来到操场,检查学员的队列训练。发现无故不出操者,马上命令值班员去找,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刘伯承还深入到学员宿舍,检查内务卫生,教育学员要爱清洁、讲卫生,做到工作有定时,生活有秩序,着装整齐干净,军人仪表良好。

    为此,他专门指示院务部,建立了一个洗衣房,专门为学员拆洗被服,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

    除此之外,还建立健全了其他一些队列生活制度。

    每天清晨和傍晚时,交班和接班人员要按一定的仪式和程序,严肃认真地交接工作。

    每当新的学员科成立,新学员入学或老学员毕业时,都要举行盛大的典礼和阅兵,请军委代表或由院领导检阅并讲话。

    。。。。。

    刘伯承和董振堂一早就登上了参观台。

    7点正,刘伯承下令演习开始。

    突然,3颗信号弹腾空升起。

    只见一门门火炮从农田的“谷垛”里推出来,一辆辆坦克从路旁的“土堆”里开出来,向河对岸猛烈射击。

    一会儿,伴随着一阵轰鸣声,3架轰炸机飞临河滩上空,向地面投下了一连串炸弹。

    霎时间,河滩头、河对岸火光闪闪,浓烟滚滚。

    这次陆军师江河进攻战斗实兵示范演习,是在高级速成科开学一年多以后举行的,目的在于使他们学习了一般的技术、战术知识和理论后,进一步从实践中掌握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指挥艺术。

    刘伯承象指挥大规模的战役一样,有条不紊地指导着这场演习。

    他自任总导演,组织了演习指导部,主持拟定了演习实施计划和演习训练计划。

    在演习的准备阶段,刘伯承多次到现场指导训练,重点抓陆、空之间与各兵种之间的协同动作。

    一天上午,刘伯承来到演习场,首先巡视了渡河先遣分队的阵地。

    指出:先遣分队前出时,一定要保持疏散的战斗队形,不能密集,连、排长的指挥位置也要适当。

    接着,又巡视了炮兵和装甲兵阵地,要求这两个阵地一定要伪装好,不能暴露。

    坦克行进路线要做出标记,互相之间不能太近,又不能距离步兵太远。

    当他看到通信报话所的位置离坦克固定发射点比较近,就提醒说:“这样近能听清楚吗?要注意避免干扰。”

    -

    继续求推荐收藏,

    前几天有朋友说到,发达的工业建设不仅仅是工业母机的事儿,红军高参的职业是(深圳、大苏州)专业代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所以也去了不少高技术生产企业认定,有感兴趣的,可加我的QQ:863091961共同讨论一下。

    第099章正规化现代化二

    第099章正规化现代化二

    在酷热的阳光下,刘伯承从一条堑壕走进另一条堑壕,从一个阵地来到另一个阵地,连续步行4个小时。~~~~

    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淌,浸湿了军帽,浸透了军衣。随行的人员热得实在受不了,就解开领扣、摘下军帽,拿在手里一左一右地搧起来。但是,刘伯承一直不解领扣,不摘军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姿态。

    临走的时候,刘伯承对演习指导部的人员说:

    “这次演习,中央和各部队、还有延安军校都要派代表来参观学习。因此,这次演习有建军的政治意义。不仅单独为着学员,同时也是为着训练部队,为着部队的现代化建设。”

    他要求在组织工作方面,要防止“五霸强,七雄出”的局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严格各项制度和纪律。在安全工作方面,要做到不死一人,不出重大事故,而且要防奸保密,警惕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

    正式演习前,还组织了预演。

    刘伯承对预演进行了讲评,指出了工事伪装、步坦协同和战斗队形变换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要求:要求严格,防止松劲散漫;要求切实,防止形式主义;要求协同一致,防止各自为战。

    并提出在原案中增加一个佯渡口,并要求把“敌人”空军情况加进去。

    。。。。

    各项正规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使根据地的军事学院象一部庞大的机器一样,和谐地、有规律地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刘伯承领导全院学员努力学习军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指挥本领,向现代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进军。

    教育训练,必须与科研相结合。为了给教员、学员搞学术研究提供一个阵地,刘伯承决定在军事学院创办一个刊物——《八一杂志》。他将此事向**作了书面报告。

    不久,**在刘伯承的报告上批复:军委准备出版一个刊物,已定名为《八一杂志》。你们的刊物就叫《军学》好了。并题写了“军学”二字。

    于是,国防大学的院刊就定名为《军学生活》报。

    再后来,“军学”,就成了根据地军事学院的代名词和显著标志而一直沿用下来。

    有了学术研究的阵地,还需要建立学术研究的组织与机构。

    在刘伯承的倡议下,学院成立了学术研究会和学术研究室。

    。。。。。

    刘伯承认为,由于现代诸军兵种装备众多,技术复杂,要想协同动作,必须要有条令、条例。条令、条例是军队行动组织性、准确性的具体体现。否则,无组织、不准确,就无正规可言,更无诸兵种的协同动作可言。因此,学习新兵种学术,就要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研究条令、条例入手。这是部队教育与训练的要项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条令、条例的学习,学员们初步掌握了诸兵种协同作战的一般理论概则。

    这时,刘伯承又带领他们到部队参观见学,了解这些军兵种的技术与战术,为下一步组织实施协同作战的野外作业和实兵演习打下基础。。。。。他要求全体学员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动笔动口,参加编写工作。

    在刘伯承的发动下,编写战例的活动蓬勃开展起来。许多学员利用课外时间,废寝忘食地工作。他们找资料、绘地图,座谈讨论,反复修改。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共有100多人编写出了82个战例。从类型上,有运动战、攻坚战、阻击战,以及渡海登陆作战等。。。。。。

    当这些战例汇集起来送给刘伯承审阅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地对训练部的干部说:“我们要从原有基础上学习现代军事科学,学习诸兵种协同作战,就必须珍惜我们过去流血的经验与创造,发挥战例的积极作用,把它用到训练中去。”

    他指示训练部赶快汇编成册,铅印出版,发给全院学习。并挥笔写下了“战例汇集——刘伯承题”八个字,作为封面。

    《战例汇集》,一共分4集陆续出版,它的意义是很大的。

    对于教员来说,给他们提供了许多生动的实战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对于学员来说,使他们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在总结自己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现代军学科学和指挥艺术;而对于刘伯承来说,这只是他理论联系实际领导教学的开始。

    有一次,刘伯承与陈天柱有过一次谈话。这场谈话,被后世军史家们称之为:战神间的对话。

    陈天柱说:“我跟几个军事主官私下里交过底,日本入侵中国,在没有准备好之前,我不会去打!!这点,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和做好对下面官兵的工作,不是我要当缩头乌龟,而是我需要更大的基盘才能动手,要打!就打个狠的!

    日本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如果现在为了一时之快而过早的暴露出我们的实力,这将会对我们今后全球战略产生不可弥补的影响,这不是我需要的;日本只会是我全球战略前完成国内统一的一个上马石,我要借助它来扫清国内的一切障碍。

    至于国内受入侵遭受到的屈辱,你们放眼在整个中国去看看,除了日本难道就没有其他列强强加给我们的屈辱吗?!我要的东西不是一个仅有38万平方公里的小日本能给的,我要的是这个世界都向中国致敬!”

    “嗯,目标很大,野心也不小。不过我认为从我们目前的基础条件来看,完全可以实现!”

    “嘿嘿,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标,我早就可以在28年时就让那帮小伙子们打出家门了!虽不能说是一统西南,但也不会差到那里!”

    “那你认为什么时间开始合适呢?”

    “快了,也许不足两年了吧!”

    “嗯,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还有,我想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能要伸出棱角了!军衔制、国防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一系列的变化!”

    “好,好期待啊!”

    (求收藏推荐点击)

    第100章兰州遇刺

    第100章兰州遇刺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光就在人们的忙碌中不断消逝。

    1936年10月25日,德意在柏林签订秘密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就此形成。

    1936年11月,希特勒派出100多架飞机和5000名军队,支持佛朗哥7月16日在西班牙发动的反革命叛乱。在近三年的战争中,开进西班牙的德军约5万人,总共花费5亿马克。

    11月5日,绥远抗战爆发。

    11月23日,“七君子事件”发生。

    1936年11月25日,德日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也参加了这个协定。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晚上,陈天柱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静静的听着兰州市民政局局长刘晓风汇报最近一段时期兰州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在他汇报完之后,又向陈天柱说:“明天兰州市的各界人士和群众,将自发的组织一次抗议活动——抗议国民政府再次向我根据地发动进攻。许多开明人士,热切的希望您有空也去参加。”

    “我来看看,”陈天柱翻看着秘书记录的明天日程安排,道:“可以,明天10点后至中午,我都有空。”

    第二天一大早,陈天柱就起身开始工作了,现在根据地政府又增加了一个新部门——发展改革委员会,而陈天柱则被任命为发改委主任。由此,根据地许多建设计划都必须由他亲自审阅批准,因此,他现在的工作强度还是很大的。

    不知不觉间,就已经10点多了,民政部派来接他的人已经在外面等候多时了,不过看到首长一直在工作也就没有打扰,现在看他差不多忙完了,才叫警卫员通知。-====-

    陈天柱穿上厚厚的棉衣之后,带着警卫排出发了。

    今年11月的兰州,已经很冷了,冷空气轮番袭来又降温又降雪。兰州市像是突然间就转到了灰色的冬季,多次南下的冷空气的“速冻”能力更是让人吃惊,所到之地几乎是一天之内,就“翻云覆雨”,直接带来了降温降雪,冰封路面。

    才到了大街上,陈天柱就感受到了街上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主干道的两旁悬挂的大红灯不见了,表达愤怒和抗战到底决心的标语,也被张贴在道路两旁的建筑物上,市民的脸上幸福的笑容被严肃的神情所替代。。。。。

    10时,规模空前的抗议仪式开始了。

    工人体育场里,群情激奋,斗志昂扬,一阵阵的口号,响彻云霄,。。。。。

    10时30分,游行的队伍有序地走出了工人体育场,陈天柱与兰州市的各界代表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一万多人的游行队伍,沿着主干道人民路,浩浩荡荡的由西向东缓缓前进。

    人民路是在兰州解放后,由陈天柱亲自设计并审批,然后由根据地交通部监造并完成的双向八车道的一级公路。

    整条公路全长9公里,宽16米,在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了高强度沥青和混凝土结合的方式,使得该公路的抗磨损能力要远远高于其他沥青公路,而且由于采用了高强度沥青和混凝土,使得该公路可以承受载重45吨以下的大型车辆。

    该级公路在平时作为机动车道使用,在战争时期还可作为野战飞机场,可供我军现役的多种型号的飞机起降。现在兰州市区拥有同样级别公路十六条,几乎贯穿了兰州的大街小巷。

    游行队伍占了半个路面,缓慢地走着,因占道而被迫改道的车辆在交警的指挥下,则是顺畅地在另外半个路面上缓慢行驶着。

    看着一切都是那么有序,陈天柱的心里还是很受感动的,根据地群众好啊,他们守纪律、守秩序,为了快速建设根据地,更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日夜加班加点地工作,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时,陈天柱发现不知什么原因,队伍前进的速度变得更慢了。

    仔细一看,原来行进的队伍被情绪激奋的群众们包围了,原来他们也要加入游行队伍,由此导致了行进速度的减缓。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游行的队列中,造成了严重的堵塞,故此,队伍前进的速度变得慢了。

    看着周围热情的群众,陈天柱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这么多的他们,感受他们的喜怒悲哀,他们善良、亲切,他们没有其他的要求,只是希望有工作、吃饱饭,穿暖衣、有点零钱花,就足够了!

    突然,陈天柱周围的人群出现了一丝骚动——原来是有群众认出了市长也来了。

    兰州市长的出现,使周围的群众感到了吃惊,也引起了更多的人们的注意。于是人们纷纷向陈天柱周围靠拢,并纷纷伸出手来与他握手,身边的警卫员努力地控制着局面,但是却无法阻止热情的人群,因此很快就被热情的人群给冲散了,陈天柱则与热情的群众握手表示感谢。

    而就在此时,一个戴着黑眼镜,头戴礼帽,外穿长衫的男子,快步穿过人群向陈天柱靠近。

    他奇怪的穿着和异常的举动,立刻引起了陈天柱的警觉。陈天柱连忙示意身边的警卫员,让他们向那个陌生男子靠过去。

    也许是那个陌生男子发觉了正在向他靠近的警卫员吧,也许是另有其他别的原因,总之,这个陌生的男子突然发力,冲过拥挤的人群,跑到距离陈天柱不足10米远的地方,并迅速掏出一把手枪,对准陈天柱的胸口就是一枪。

    一瞬间陈天柱就感到自己的左胸口一震,一股撕烈的疼痛感传遍了全身,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向后仰。。。。。

    那个陌生男子见目标中弹倒下,还想举枪补射,但是布置在道路两旁高层建筑上的狙击手却没有给他再开第二枪的机会,两颗6.5mm子弹几乎同时击中了他的头部和心脏。

    就在刺客被击毙的同时,陈天柱也仰躺在了冰凉的路面上,。。。。。。

    一时间,仿佛空气都静止了一般,周围的人都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好一会才反映过来。警卫们立刻架起了陈天柱,匆匆地把他塞进了一辆轿车里,向着医院疾驶而去。

    。。。。。

    但是游行队伍,并没有因陈天柱的遇刺而停下,所有的活动还在继续进行,所有的游行队伍,在各自“指挥官”的带领下继续前进着,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可是,驻扎兰州及郊区的部队,很快都接到了封锁兰州的命令,所有人员没有特殊任务不得离开兰州市区,同时警察及情报部门也紧急出动,对他们已经掌握的敌方谍报人员进行抓捕。

    这次空前的抓捕行动得到了根据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帮助,一大批日本、国民党方面的特务被我军抓获,并破获了敌方多个电台及联络点,使日本、国民党两方,在兰州的情报收集工作陷入了瘫痪,。。。。。

    (红军高参的话:一百章了,在这里首先再次感谢鼻儿、汏鳯秃子两位朋友,还有更多的读者,感谢你们的支持,我会将此书完本的!继续呼唤收藏推荐点击,只为了你我心中的一个梦——强国梦!若你有想探讨的,请加我QQ:863091961。)

    第101章西安事变一(求点击)

    第101章西安事变一

    就在兰州全城进行大搜捕的时候,陈天柱却在医院接受着紧张的治疗,中央警卫军的特种兵大队,在陈天柱进入医院后,就全面接手了医院的警卫工作,所有人员的出入都必须接受极其严格的检查。

    。。。。。

    其实,陈天柱只是因为子弹的撞击而导致心脏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不过这个撞击也是够他难受的。这还多亏了时空管理局政委,给他穿上的那套银灰色的紧身衣保护了他。

    。。。。。

    紧闭双眼、躺在病床上的陈天柱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才缓过劲来了,睁开了双眼。鼻子中满是刺鼻的消毒水味,眼中是一片洁白的景象。

    还没有等陈天柱反映过来,两声欢呼声就在他耳边响起。

    顺着声音向旁边望去,只见李德华满脸泪水的悄脸,出现在陈天柱的视野里,明亮的大眼睛充满了泪水。

    “没有什么,我的身体没有受太大的伤。现在外面的情况怎么样啊?”陈天柱的胸口还是很有疼痛的,有点走样的沙哑声音问道。

    “还好意思说!这么大的人了,也不知道小心点,竟然让刺客钻了空子。

    这次算你命大,子弹虽然打到了心脏上,却因为防弹衣的作用,没有伤到里面,但是强烈的撞击,导致了你的昏迷。

    医生说了,开枪的距离太近了,还好你的防弹衣替你抵挡了子弹的大部分冲击力,使得子弹的速度变缓,才没有穿破防弹衣、穿进你的心脏!否则,就是大罗神仙也救不了你的命。

    不过即便是这样,子弹还是差点要了你的命。听医生说,即使这样,你以后的心脏也有可能留下后遣症!若是没有防弹衣,那么你就危险了!”李德华担心地说道。

    “没有事的!我的命大着呢!你看看,我现在不是很好么,能要我命的子弹还没有造出来呢!再说了,不把全国都解放了,我也不能放心的闭上眼睛啊!”陈天柱躺在病床上望着洁白的天花板缓缓的说道。

    “说什么呢!下次可不许你再这么说了,这一次是你命好,另外子弹可能是由于防弹衣的作用,偏了一点,这么近的距离呢!下一次你就未必有这么幸运了。”

    听李德华这么一说,陈天柱也暗自后怕,这次确实是大意了,唉,还是安静的生活太得久了啊!不过他的嘴上还是很硬的。“放心好了,没有完成我的使命之前,我是不会死的!对了,外面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我遇刺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开了吧?”

    “恩!你遇刺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被传播出去了。为了清除刺客的余党,现在全城还在施行军事宵禁和封锁,而且大量的日本、国民党的特务被抓获,所以现在城里的形势还是挺紧张的!”李德华一边削着苹果一边跟陈天柱说着。

    “什么?宵禁?”陈天柱一听兰州因为自己遇刺的关系,竟然施行了军事宵禁。

    “恩!是的!”

    “胡闹!简直是胡闹!马上通知各个部门负责人到这里来开会!”

    “可……可是你的身体?你现在这样怎么办公啊?”李德华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没有关系!死不了的!等把事情安排完了,我再好好地休息一下!”

    不一会儿,接到通知的兰州市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来到陈天柱的病房里,同时还有在兰州的各部队军政一把手都到齐了。

    。。。。

    半小时后,会议结束,各个部门的领导都有了各自明确的任务,于是纷纷回去准备,陈天柱也乐得清闲,可以休息几天了。

    晚上,李大钊先到了,过了一会儿,**、周副主席及中央高层领导们,陆续地也从通渭赶了过来来看望病床上的陈锦山。

    李大钊来了后,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你哇你,怎么说你呢,上次你自己开飞机,犯得错误还不够,这次你又这样,下次还能有这样的好运气么,你要想想若是你万一有了事情,对我们的革命事业造成的损失,会有多大?!”

    。。。。。。

    接下来的几天里,除了打针吃药外,就是与李德华聊天,由于子弹没有穿透,没有直接的枪伤,只是心脏受到了强烈的撞击,所以好在不是很重,而且更没有伤到筋骨,所以还是不影响陈天柱做事情的。

    。。。。。

    根据地的经济在飞速发展,而此时的中国也相对处于发展中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提出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三六年的经济水平达到自成立民国以来的最高点。

    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国民政府积极整编军队,构筑国防工事,准备和日本决战,同时,也没有忘记命令驻扎在西北的东北军张学良部和西北军杨虎城部对陕北的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消灭国内的最后一个反对势力。

    东北军和西北军受到全国日渐高涨的抗日运动推动下,厌倦了继续内战,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开始与**及红军发生联系,希望能够停止敌对状态,团结抗日。南京政府对西北前线的进展非常不满,在多次下令督促不果的情况下,蒋介石于12月4日亲自飞抵西安,命令抓紧进攻,如若不然,就把东北军和西北军解散。

    张学良杨虎城力劝蒋介石联合**,共同抗日,被其严词拒绝,于是两人决定采取兵谏。12月12日,张学良的卫队突然包围蒋介石在西安的临时寓所华清池,经过短暂的交火后,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抓获蒋介石。与此同时,西北军在杨虎城的指挥下,把西安城内随同蒋介石前来的南京政府高级军政人员十几人全部扣押。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陕北的**中央,邀请派代表到西安工商团结抗日大计。

    (求收藏推荐点击啊)

    第102章西安事变二

    第102章西安事变二

    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以便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为首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列强,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避免陷入新一轮的内战。全国各地方势力对此的反应也非常一致,坚决要求和平解决。

    然而,夺权心切的何应钦于12月16日就任“讨逆军”总司令,调集十几个师的中央军向西安逼近,并派飞机( 重生之红星闪闪 http://www.xlawen.org/kan/430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