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部分阅读
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为了挽回事态,宋美龄和宋子文紧急飞往西安,和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以张学良杨虎城为首的东北军西北军展开三方谈判。
12月23日,陈天柱刚刚从外面散步回来,就看到了一脸焦急的西南局书记邓小平站在病房的门口。
“哟!希贤!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
“你先看看这个!”邓小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手中的文件递给陈天柱。
陈天柱拿过文件看了起来。
西安事变最新进展
12月13日,**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西安事变发生后的政治形势及其应采取的方针。
经过反复研究,**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从抗战全局出发,提出了解决事变的基本方针:
一、坚决反对新的内战,敦促南京和西安之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二、联合南京的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揭露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口号,发动内战的阴谋;
三、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使之彻底实现西安事变后提出的抗日主张;
四、作军事防御准备,防止亲日派的“讨伐”进攻。
为此,**中央通电全国,表明中国**支持张、杨抗日主张及和平解决事变的立场,建议召开由各方面代表参加的和平会议,商讨解决事变问题和抗日救国大计。
为制止亲日派发动内战,红军主力集中到边关附近的三原、泾阳等县,准备配合东北军、西北军。
同时,**中央致电上海的潘汉年,告知我党和平解决事变、避免内战的方针。中央还致北方局**电,指示白区的党员应充分发动群众,拥护张、杨的革命行动。
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中央于17日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西安,与张、杨共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大计。
周恩来到达后随即分别和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了会谈。
周恩来向张学良分析了对蒋两种不同的处置方法,可能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前途:
一是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
二是宣布其罪状,交付人民审判,最后杀掉,这会给日本帝国主义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仔。历史的责任要求我们争取更好的前途,就要力争说服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放他回去。
周恩来的一番话,更坚定了张学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心。
周恩来在与杨虎城会谈时,杨担心轻易放蒋,一旦蒋翻脸,他的处境就与**有所不同了。
周思来对杨的顾虑表示理解,并做了许多解释。
杨听后感慨地说:**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我是追随张副司令员的,现在更愿意倾听尊重**方面的意见。既然张副司令同**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周恩来等人还在西安广泛接触了东北军、西北军的广大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情况,宣传我党团结抗日的方针政策。
党中央根据对形势的进一步分析和了解,提出“扶助左派,争取中间派,打到右派,变内战为抗战的策略”和“争取蒋介石、陈诚等与之开诚谈判”,在对和平解决的条件“有相当保证时,恢复蒋介石之自由”的行动方针。
12月23日,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同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举行谈判。
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
双方停战,中央军撤至边关以东;
改组南京政府,肃清亲日派,吸收抗日分子;
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公开活动;
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
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实行合作。
如蒋接受并保证实行上述六项,**、红军支持他统一中国,一致对外。
经过以后的几次谈判,南京方面基本同意接受这些主张,于24日达成了以周恩来提出的六项主张为基础的协议。
24日,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再次向他阐明中国**团结抗战的真诚愿望,尖锐地指出,目前的形势是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必自速其亡;只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停企内战一致抗日,才是惟一的出路。
蒋介石表示接受谈判达成的协议,同意“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东北军高级将领中争论很激烈。张学良认为事态严重,惟恐夜长梦多,决定尽快把蒋介石放走。
以上就是西安事变的最新进展情况,希望中央在收到电报后,速指示下一步行动方案。
邓小平书记接着说:“李大钊主席、**指示,让你看看,协商一下、下一步的具体工作。”
“好,”陈天柱说道,“我有个建议,让朱总司令代表红军再发一个通电,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最主要的是要警告国民党亲日派,任何敢对蒋介石及张、杨两位将军,发动攻击者,中国工农红军将不保证他的下场是否与盛世才一样!
这样可以威慑那些霄小,想想我们的斩首行动,那是数千里之外,斩敌首领于千军万马之中哇!
然后在召开的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上,提议:
一是组织成立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
二是最好能够先组织起联合军事指挥司令部,另外,再让李德华给李宗仁、龙云、王家烈、刘湘发一个电报,把组建联合司令部的事,告诉他们,让他们一起行动。
(继续求收藏推荐点击)
第103章联合司令部一
第103章联合司令部一
还有再向美国我们公司总部发个电报转交美国政府,要求他们联合英国从外部再次施压给国民政府。-====-英美政府肯定是会同意的,因为日本的侵华,也损害了他们特别是英国的利益。这样内外施压,我不信蒋介石能顶得住。
我们先从组建联合司令部这一行动着手,下一步,再要求召开全国国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政府,。。。。。”
“好,陈大哥,你这些步骤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逐渐就能拿到主导权,最后全**民一致抗日!”
“哈哈,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有这个实力,若是没有实力,想法再好,也是很难实现的!”
“好,我现在就去向李大钊前辈和**汇报!”
邓小平回去后,立刻向李大钊前辈和**汇报了陈天柱的建议,得到了两位主席的一致赞同。
。。。。。
中国工农红军的声明一经发出,立刻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国民党中、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宋美玲和宋子文的大力支持,并且宋子文更是破天荒的给苏区根据地送来了2000万的现大洋以及一大批金银细软作为我军军饷之用。
在看到我军的警告后,原本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然后夺取统治权的国民党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立刻放弃了进攻西安的计划。
而与此同时,西南的四位省主席李宗仁、龙云、王家烈、刘湘,也发表了支持张、杨一致抗战的主张,并进一步提出“组建联合司令部”的建议。
然后,这个“组建联合司令部”建议马上又得到了在西安谈判的周副主席的赞同,于是这一条又纳入了与蒋介石的谈判之中。
24日夜,周恩来第二次亲自会见蒋介石。
“形势比人强啊!”
当西安的蒋介石看着桌子上一封封电报时,不由得发出了这样感叹。
这里有全国各地发来的全民抗日的请求电、四位省主席李宗仁、龙云、王家烈、刘湘的联名建议“组建联合司令部”的电报,有美、英政府发来的要求国民政府联合抗日的秘电、山西的阎西山也发来劝告电。。。。。。
蒋介石当即表示:“只要我生存一天,中国决不会发生反~~共的内战”,并以“人格”担保履行三方在谈判中达成的协议。
25日,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蒋介石返回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日本政府获知协议的内容后,知道中国政府已经决心采取强硬的对日政策,以往那种逐步蚕食的策略很难再能得逞,于是开始疯狂扩充军队,抓紧时间储备战略物资,把大量原本生产民用品的工厂转作军事用途。同时,命令在中国的华北驻屯军派出大量的情报人员和潜伏的间谍配合,四处搜集中**队的情报,紧锣密鼓地做着战争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抓紧调整对内对外政策。
1937年2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确定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的原则;在对外政策上,公开表示,一旦‘如果让步超出限度,只有出于抗战之一途’。
由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93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东京的天气已经在逐渐转暖。裕仁天皇站在书房窗户旁,呆呆地看着御花园里的树木,他忽然注意到前些天还被凛冽寒风摧残的残枝枯木,现在已经重新焕发新机,绿色已经悄然抹上枝头,他不知道这是否对日本意味着什么,即位已经11年了,但他心里还是有些许的紧张而焦虑不安,因为今天有个很重要的会议,也许它将决定帝国未来的命运。
“陛下,内阁大臣们来了,请更衣。”忽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的侍卫拿着一件用最好的锦缎和金线缝制的军服站在门口。
“哦”,它随口应付着,换上军服走出书房后,他又恢复了完全的雍容气质,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肩负的职责。
御前会议是在乾元殿召开的,乾元殿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8世纪建造时就是完全仿制中国唐朝长安的宫殿建筑风格,直到近代才在内部进行了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改造。
他迈入乾元殿时,内阁大臣和军事长官们正恭恭敬敬的等候他的到来,随着他按照惯例泰然自若的坐到他的御坐上,御前会议开始了。
大臣们一般是按照规定好的顺序和地位进行发言的,每个人说话前还要向沉默的天皇深鞠一躬表示敬意。但是今天的会议开始不久,好像就有点乱了规矩,争论不断升级,财务相和陆军大臣甚至差点动起手来。
裕仁此时无心去计较什么失礼的问题,他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的大臣们的争论,关键的时刻做出决定就好了。
争论一方以陆军大臣杉山元为主,他们认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帝**队准备就绪就等天皇一声令下了。
另一方以财务相和外相为主,他们认为日本仍不具备全面战争的能力,重要的战争物资如石油、橡胶等等都需要进口,缺乏持续作战的能力,如果美国等国家的态度发生变化,国内的物资储备只够几个月使用,外相还指出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缺少盟友和必要的支持,德国不仅没有和帝国结盟,反而在援助中国……。
当会议进行了3个小时仍没有结论时,裕仁的坐功在好,也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否则这次会议就有得开了,如参谋总长闲院宫亲王一样,几个暂时保持中立的大臣实际上就是在等天皇的暗示。
当陆军大臣杉山元用一种刚硬而有点野兽气息的语气说:“我们不能再拖了,必须立即在军事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要陛下您一声令下,我们都将努力为国效忠!帝**队可以在3个月内摧毁支那人的一切抵抗”。
杉山元的话刚说完,没有给其他人反对的机会,裕仁天皇立即点头说:“我相信帝**队,诸位为帝国之生存努力吧!”说完就起身离开了乾元殿。
事实上双方说的都是些陈腔滥调,裕仁的态度其实早就已经表明了,身着军服就代表了他的态度。
。。。。。
4月16日,日本外、陆、海、藏四相会议决定《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指导华北方针》。
。。。。。
第104章联合司令部二
第104章联合司令部二
半个月后,中国庐山,一辆德国产的黑色奔驰轿车正艰难穿过弥漫在山路上的迷雾,缓缓的向山顶爬行,雾气好像无所不在,密得有些让人窒息,让人只看得见脚下的路,而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来的,又该往哪里下去。 www.
车上一位看上去还不到40岁的军官正紧皱着眉头,看似在看着外面的迷雾,实际却在心里盘算着目前的局势和校长召见自己的目的。
终于汽车行驶到半山腰一座外表简朴庄重的庄院前,司机抹了一把额头渗出的冷汗,对年轻将军说:“主任,到了”,这个司机口中叫做主任的他,就是中华民**政部政务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陈诚,也是蒋介石身边的第一红人。
陈诚下车后先仔细整理了下军服,确认没有什么不妥后才缓步走进庄院。
“辞修啊,今天雾这么大,上来还安全吧。”
“还好,校长……”陈诚原来以为第一句话会是问现在的局势,没想到却是问的自己安全,即使知道这是权术,也还是很有点感动的。
“日本人要动手了,你怎么看?”蒋介石似乎对陈诚的反应在意料之中,颇有些沉重的继续问道。
“德国盟友的情报,我们的情报机关也已经证实,日本人新建了10个师团,我看他们应该是首先在北平和天津动手,肯豪森将军认为应该坚持制订好的方针,在华北进行逐步抵抗。”陈诚说的比较小心,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把知道的情况又叙述了下。
“辞修啊,你跟我露个底,对于抗战能否胜利,你有多少把握啊?”仿佛对陈诚的说法不满意,蒋介石继续问道。
实际上在国民政府里,不管是蒋介石还是何应钦,这些曾经在日本留过学、学过军事的人,由于他们曾亲眼看过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所以他们都认为中国是打不过日本的!也因此吧,他们无可避免地选择了亲日或者消极避战!
“我国因军事落后,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备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应该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
陈诚说这些话很是有些难受,实力上日本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中国的优势也就只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了,想获得胜利只能将战争拖入持久战,可这意味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将成为战区,作为军人他是非常不愿意接受这个无情的结果的。可是面对校长的询问,他还是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日本人进攻北平时,我军集中精锐与日本人在淞沪地区决战,你认为能不能打这一仗?”蒋介石在听完陈诚的话后,又追问道。
“不是能打或不能打的问题,而是打和不打的问题。”陈诚也是逐渐放开了,回答道。
“什么意思?”蒋介石有点不明白。
“日寇对北平和华北,窥探许久,而我军在华北军事力量薄弱,可以说是必败。如果我军现在将主力增援华北,又必将导致江南空虚,华北地势也有利于日军发挥其快速装备,相反上海周边河网密布,日军的机动能力必受影响,我军在上海有兵力上的相对优势,而且我军的战线比较短,有利于进行兵力的集结,也能保证会战的后勤补给,如果在开战初期选择反击的话,进行淞沪会战,是最好的选择。”
“看来他们真的要动手了。”老蒋嘴唇动了动,沉静了一会,然后十分用力地说,“好吧,该来的迟早要来。”陈诚感觉校长下了一个莫大的决心。
“一定打”。蒋介石表态了。
“若打,须向上海增兵。”陈诚斩钉截铁的说道。
“我想让你负责准备淞沪会战,回去后好好筹划一下,需要什么对我讲,尽快拿出个详细计划出来。”蒋介石拍着陈诚的肩膀又道:“辞修啊,此战关系党国命运,这里我给你透个底,德国人已经明确保证将全力支持我们,所以上海这仗一定要打好,要让那些外国人看到我们的实力。”
与蒋介石谈完后,陈诚表示要早点回去进行准备,谢绝了宋美龄的挽留。从官邸中出来时,山上的雾气已经基本消散,阳光透过树木的枝叶斑斑驳驳的照在路面上,他忽然没有了下山的念头,招呼着随从爬起山来。
好在多年从军的底子还算扎实,坐了几年办公室,身体还没完全垮掉,花了不算太多的时间,他就爬上了最近的一个山头。
站在山顶,陈诚眺望着远方,不知为什么,他开始回忆过去的种种经历,他从一个农家孩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身居高位还深得校长器重,其中的酸甜苦辣仿佛都历历在目。
当终于将激动、兴奋、焦虑不安的心情慢慢恢复到平静,他重新考虑刚才的对话,他是浙江人,打不好这一战,他的家乡将立即被日本人涂炭;他即将率领的军队是国民政府经过多年累积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精锐,打不好这一战,日寇将在很长时间内在中国大地内横行无忌;他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却是第一次带领大军和外寇作战,打不好这一战,实在是无颜面对国人,还有校长的信任……。
他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仿佛眼前的大山一样,交织着扑面而来,这一战远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辱,它将决定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
。。。。。
1937年5月1日,国民政府鉴于军事形势的危急和外交上的孤立,决定接受中国**的主张,成立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随后制定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并开始遴选第一届国民参政员,定於1937年8月召开第一届一次国民参政会。由此,国民参政会比真实历史提前了(1938年7月)14个月成立。
据后世史学家们在研究“国民参政会议的成立与第一届一次会议的快速筹备、召开”时,曾总结道:“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其主要功劳还在于——星火计划——我根据地大量廉价生产的‘射日’牌收音机和红星广播电台的宣传。
一是收音机的大量生产及其价格的便宜,使得收音机的普及率大大提升,即使是在乡村也有许多较为富裕的家庭购买收音机;
二是当时收音机所能收到电台数量极少,红星广播电台的三个频道几乎具有垄断地位,而且我们红星广播电台播出的消息真实、客观,消息能迅速传播到民众中去。”
后来,据武工队反映,即使是在沦陷区在日本鬼子的高压统治下,还有许多人偷偷地听着来自红星广播电台——中国抵抗最坚决的武装力量的顽强不屈的呐喊,。。。。。
同日,经中国**提议,由军事委员会改组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战联合司令部正式办公。联合司令部设司令一名,由蒋介石担任,副司令两名,由朱德、李宗仁担任,参谋长一名、副参谋长8名,下设参谋部、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四部和军法执行监、航空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及办公厅等。
5月2日,兰州至宝鸡的铁路通车,苏区根据地兰宝线与陇海线的铁路并轨。
5月3日,同蒲铁路与陇海铁路间、自侯马、稷山、河津、韩城、合阳、张桥、至西安的连接线开始铺设。
6月8日邓小平代表中央进行动员,随后大批敌后武工队向前线开去。
6月24日,德**事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冯·勃洛姆堡向三军总司令传达了希特勒的绝密指示,要武装部队对可能发生的几种战争作好准备:
一是对付法国的进攻,代号为“红色方案”;
二是对捷克斯诺伐克进行突然袭击,代号为“绿色方案”;
三是吞并奥地利,代号为“奥托方案”。
再后来的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召集军政头目对上述侵略计划作了进一步部署。这是德国法西斯准备在欧洲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
第105章平津保卫战01
第105章平津保卫战01
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回龙庙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后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7月8日,中国**向全国发出《中国**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7月15日,**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真实的历史上,**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如下:
亲爱的同胞们:
中国**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
不过我们知道,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炎黄子孙,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中国**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这就是:
(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
凡此诸项,均为中国的急需,以此悬为奋斗之鹄的,我们相信必能获得全国同胞之热烈的赞助。**愿在这个总纲领的目标下,与全国同胞手携手地一致努力。
**深切知道,在实现这个崇高目标的前进路上,须要克服许多的障碍和困难,首先将遇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阻碍和破坏。为着取消敌人的阴谋之借口,为着解除一切善意的怀疑者之误会,中国**中央委员会,有披沥自己对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赤忱之必要。因此,**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的团结啊!我们伟大的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万岁!
但是现在历史已经部分改变,在宣言的第四条,作了如下改动: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中国人民国防军,受中国人民抗战联合司令部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另外,中国人民国防军自1937年7月7日起,实行军衔制。
。。。。。。
6月10日,陈诚被任命为15集团军总司令,6月12日陈诚即飞抵南京,开始调动部队筹集物资,七七事变后,他随即被任命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国民政府在上海地区的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汤恩伯13军、孙连仲30军等部队陆续接到命令北调第一战区,晋绥军、29军等地方军队也接到了坚决进行华北抗战的命令。
佟麟阁29军副军长,河北高阳人,1937年7月28日上午在北平南苑中弹身亡,将军的遗体寻获后,夫人及子女含悲收敛,隐姓埋名,寄厝于北平柏林寺,寺中方丈出于对将军抗日爱国的敬慕,即使,时,北平沦陷,也始终严守秘密,直到抗战胜利后国奠于香山。
第29军是抗战前期非常著名的英雄部队,属西北军,将星荟萃,后来的59军等都是由29军发展出去的。
现在的北京城有3条路,叫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29军3位将军的。
七七事变时,他们分任29军副军长,132师师长,38师师长,这些为国家和民族战死沙场的军人们永远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仰与崇拜。
1937年7月7日夜,华北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始炮轰卢沟桥,向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
宛平城的累累伤痕,触目惊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看到的是西北军的义烈,还是中国的不屈?
归去来兮,干涸的永定河上,忠魂不散!
战争刚爆发时,在德国“商人”汉斯将军的授意下,德国外交官曾联合意大利、美国等国家进行调解,但日本人侵华决心已定,调解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效果。
尽管多年的合作已经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实力,但是汉斯仍然很担心国民政府军队的战斗力,不知能否挡住日本人的进攻。
这直接关系到德国多年的在华投资和中国对德国矿产的输入,但是大规模直接参战,也不是现在的德国能做到和应该做的,最后他决定仍使用在西班牙内战中用的“志愿人员”帮助中国。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除了军官顾问团以外,在华的主要“志愿人员”都是空军,1937年7月中旬,德国第3航空队下属的2个战斗机航空团和一个轰炸机航空团,首先接到命令成为第一批援华的志愿人员。
他们将飞机去掉德国空军的标志,迅速按国民政府空军的图案,重新进行野战迷彩涂装,除了小部分先遣人员乘客机到达中国外,大队人马都随着装备由海路奔赴中国战场。
第106章平津保卫战02
第106章平津保卫战02
在西方国家进行调解的时候,中日双方都在忙着调动援军,到7月22日,日军第一批增援部队陆续到达战场,总数已达5个师团10万人左右,进一步完成了扩大侵略的军事部署,其原定作战计划是7月25日兵分三路总攻北平:
第一路,关东军的酒井、铃木两个混成旅团由热河向北平北侧进攻;第二路,由朝鲜调来的第20师团(师团长为川岸文三郎)向北平南侧进攻;第三路,以华北驻军河边旅团为基干,向北平东侧进攻。-====-另外有从日本国内调来的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配合海军进攻天津。
与此同时,中国各路援军也陆续抵达战区,军事委员会下令成立第一战区,由冯玉祥任司令,中**队的部署是:以放弃天津收缩北平驻守的宋哲元29军为中心,在北平西北和南方形成南北2个战略集团。
沿着平绥铁路前进的汤恩伯13军、傅作义35军、骑一军、郝梦龄第9军组成北线集团,部署在八达岭、南口一带,由傅作义统一指挥,对日军进攻北平的主力形成侧后的威胁。
沿着平汉铁路前进的30军、27军和42军组成的南线集团前出保定,由孙连仲统一指挥,前锋已到达涿州,对向北平城南进攻的日军形成夹击。
在北平攻坚战一触即发之际,7月24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却突然临时改变计划,下令暂停对北平发起总攻。
“司令官阁下,敌人援军迅速向北平靠近,我军正应该派出少量兵力牵制,而集中主力迅速解决北平的29军,然后或向西北或向南主动出击,中**队的兵分三处是我们的天赐良机啊。”华北驻屯军参谋长宫本大佐对香月清司的这个命令很有些不理解,在作战会议后私下找到香月清司询问。
“宫本,你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战术上的造诣很高,不愧是陆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局部上讲你的判断没有问题,但是在战略上你还需要更多的磨练”,香月清司边说边走到墙边拿下他的指挥刀。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仅是北平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整个华北和中国战局,中国地域广大,帝**队要在3个月内摧毁中国人的抵抗,就必须先消灭蒋介石的主力。
我现在对北平围而不打,正是要引诱更多的中**队来救援29军,如果现在消灭了29军,他们的援军一定停止前进甚至后退,对我们消灭中**队主力的战役目标非常不利,第六、第十四师团已经从国内出发来战区,我要以北平做饵,毕其功于一役全歼中**队华北主力。”话音未落,指挥刀唰的一声迅速劈下,香月清司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
“狗娘养的,这不是把我们29军往死里逼么?”几乎在日本华北驻屯军决定暂缓进攻的同时,在北平城内29军的作战会议上,听完副军长佟麟阁传达完第一战区作战部署后,独立26旅旅长李九思的第一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不仅是他,参加会议的其它29军高级将领们也都感到了一种严重的挫折感。
29军最有名的是被称为“大刀”军,是一支让日本人心有余悸的英雄部队,早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赵登禹、佟泽光两旅长各率两个团,夜出潘家口,从两侧插入敌后,拂晓前突入营地,西北汉子的大刀在喜峰口砍下了上千日寇的头颅,让日本人不得不打造铁制项圈来保护脑袋不被砍下。
卢沟桥枪响后,29军的大刀又显神威。。。。。
7月12日《世界日报》报道:
“日军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斩首者占三分之一。”
“二十九军大刀队官兵,只携大刀、手榴弹冲入敌阵,举刀砍杀,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
“。。。。。。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日军伤亡无数。”
在中国大地广为传唱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
尤其是最后一声“杀!”
集中表现了中**民对日寇的无比愤怒和刻骨仇恨!
京剧《红灯记》中背景音乐主旋律就采用了该曲调,全剧共向鬼子头上砍了20多次。
但是大刀队的赫赫威名,恰恰说明了29军的窘境,无论如何勇敢善战,锋利的大刀,这种中世纪冷兵器也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
29军是由原西北军一些部队合编而成,又一度隶属于张学良的东北军,武器装备极其低劣。
按照中**队当时的现状,中央军和接受整编的南方地方军装备最好,其次是控制地方的阎锡山的晋绥军这类,客居关内的东北军本身就属于后娘养的,隶属于张学良的29军则更是后娘的丫鬟一类养的,这话有点难听,却是29军武器装备的真实写照。
在武器装备恶劣的情况下,结合西北军官兵均有武术基础的特点,军长宋哲元被迫提出了建立大刀队的设想,就地取材,自造大刀,全军习武。
国民政府和德国的全面合作以后,中**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军队的编制和装备都有了正规化、现代化的趋势。
但是一方面是时间短,中国( 重生之红星闪闪 http://www.xlawen.org/kan/4305/ )
为了挽回事态,宋美龄和宋子文紧急飞往西安,和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以张学良杨虎城为首的东北军西北军展开三方谈判。
12月23日,陈天柱刚刚从外面散步回来,就看到了一脸焦急的西南局书记邓小平站在病房的门口。
“哟!希贤!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
“你先看看这个!”邓小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手中的文件递给陈天柱。
陈天柱拿过文件看了起来。
西安事变最新进展
12月13日,**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西安事变发生后的政治形势及其应采取的方针。
经过反复研究,**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从抗战全局出发,提出了解决事变的基本方针:
一、坚决反对新的内战,敦促南京和西安之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二、联合南京的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揭露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口号,发动内战的阴谋;
三、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使之彻底实现西安事变后提出的抗日主张;
四、作军事防御准备,防止亲日派的“讨伐”进攻。
为此,**中央通电全国,表明中国**支持张、杨抗日主张及和平解决事变的立场,建议召开由各方面代表参加的和平会议,商讨解决事变问题和抗日救国大计。
为制止亲日派发动内战,红军主力集中到边关附近的三原、泾阳等县,准备配合东北军、西北军。
同时,**中央致电上海的潘汉年,告知我党和平解决事变、避免内战的方针。中央还致北方局**电,指示白区的党员应充分发动群众,拥护张、杨的革命行动。
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中央于17日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西安,与张、杨共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大计。
周恩来到达后随即分别和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了会谈。
周恩来向张学良分析了对蒋两种不同的处置方法,可能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前途:
一是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
二是宣布其罪状,交付人民审判,最后杀掉,这会给日本帝国主义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仔。历史的责任要求我们争取更好的前途,就要力争说服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放他回去。
周恩来的一番话,更坚定了张学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心。
周恩来在与杨虎城会谈时,杨担心轻易放蒋,一旦蒋翻脸,他的处境就与**有所不同了。
周思来对杨的顾虑表示理解,并做了许多解释。
杨听后感慨地说:**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我是追随张副司令员的,现在更愿意倾听尊重**方面的意见。既然张副司令同**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周恩来等人还在西安广泛接触了东北军、西北军的广大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情况,宣传我党团结抗日的方针政策。
党中央根据对形势的进一步分析和了解,提出“扶助左派,争取中间派,打到右派,变内战为抗战的策略”和“争取蒋介石、陈诚等与之开诚谈判”,在对和平解决的条件“有相当保证时,恢复蒋介石之自由”的行动方针。
12月23日,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同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举行谈判。
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
双方停战,中央军撤至边关以东;
改组南京政府,肃清亲日派,吸收抗日分子;
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公开活动;
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
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实行合作。
如蒋接受并保证实行上述六项,**、红军支持他统一中国,一致对外。
经过以后的几次谈判,南京方面基本同意接受这些主张,于24日达成了以周恩来提出的六项主张为基础的协议。
24日,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再次向他阐明中国**团结抗战的真诚愿望,尖锐地指出,目前的形势是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必自速其亡;只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停企内战一致抗日,才是惟一的出路。
蒋介石表示接受谈判达成的协议,同意“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东北军高级将领中争论很激烈。张学良认为事态严重,惟恐夜长梦多,决定尽快把蒋介石放走。
以上就是西安事变的最新进展情况,希望中央在收到电报后,速指示下一步行动方案。
邓小平书记接着说:“李大钊主席、**指示,让你看看,协商一下、下一步的具体工作。”
“好,”陈天柱说道,“我有个建议,让朱总司令代表红军再发一个通电,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最主要的是要警告国民党亲日派,任何敢对蒋介石及张、杨两位将军,发动攻击者,中国工农红军将不保证他的下场是否与盛世才一样!
这样可以威慑那些霄小,想想我们的斩首行动,那是数千里之外,斩敌首领于千军万马之中哇!
然后在召开的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上,提议:
一是组织成立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
二是最好能够先组织起联合军事指挥司令部,另外,再让李德华给李宗仁、龙云、王家烈、刘湘发一个电报,把组建联合司令部的事,告诉他们,让他们一起行动。
(继续求收藏推荐点击)
第103章联合司令部一
第103章联合司令部一
还有再向美国我们公司总部发个电报转交美国政府,要求他们联合英国从外部再次施压给国民政府。-====-英美政府肯定是会同意的,因为日本的侵华,也损害了他们特别是英国的利益。这样内外施压,我不信蒋介石能顶得住。
我们先从组建联合司令部这一行动着手,下一步,再要求召开全国国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政府,。。。。。”
“好,陈大哥,你这些步骤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逐渐就能拿到主导权,最后全**民一致抗日!”
“哈哈,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有这个实力,若是没有实力,想法再好,也是很难实现的!”
“好,我现在就去向李大钊前辈和**汇报!”
邓小平回去后,立刻向李大钊前辈和**汇报了陈天柱的建议,得到了两位主席的一致赞同。
。。。。。
中国工农红军的声明一经发出,立刻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国民党中、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宋美玲和宋子文的大力支持,并且宋子文更是破天荒的给苏区根据地送来了2000万的现大洋以及一大批金银细软作为我军军饷之用。
在看到我军的警告后,原本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然后夺取统治权的国民党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立刻放弃了进攻西安的计划。
而与此同时,西南的四位省主席李宗仁、龙云、王家烈、刘湘,也发表了支持张、杨一致抗战的主张,并进一步提出“组建联合司令部”的建议。
然后,这个“组建联合司令部”建议马上又得到了在西安谈判的周副主席的赞同,于是这一条又纳入了与蒋介石的谈判之中。
24日夜,周恩来第二次亲自会见蒋介石。
“形势比人强啊!”
当西安的蒋介石看着桌子上一封封电报时,不由得发出了这样感叹。
这里有全国各地发来的全民抗日的请求电、四位省主席李宗仁、龙云、王家烈、刘湘的联名建议“组建联合司令部”的电报,有美、英政府发来的要求国民政府联合抗日的秘电、山西的阎西山也发来劝告电。。。。。。
蒋介石当即表示:“只要我生存一天,中国决不会发生反~~共的内战”,并以“人格”担保履行三方在谈判中达成的协议。
25日,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蒋介石返回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日本政府获知协议的内容后,知道中国政府已经决心采取强硬的对日政策,以往那种逐步蚕食的策略很难再能得逞,于是开始疯狂扩充军队,抓紧时间储备战略物资,把大量原本生产民用品的工厂转作军事用途。同时,命令在中国的华北驻屯军派出大量的情报人员和潜伏的间谍配合,四处搜集中**队的情报,紧锣密鼓地做着战争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抓紧调整对内对外政策。
1937年2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确定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的原则;在对外政策上,公开表示,一旦‘如果让步超出限度,只有出于抗战之一途’。
由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93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东京的天气已经在逐渐转暖。裕仁天皇站在书房窗户旁,呆呆地看着御花园里的树木,他忽然注意到前些天还被凛冽寒风摧残的残枝枯木,现在已经重新焕发新机,绿色已经悄然抹上枝头,他不知道这是否对日本意味着什么,即位已经11年了,但他心里还是有些许的紧张而焦虑不安,因为今天有个很重要的会议,也许它将决定帝国未来的命运。
“陛下,内阁大臣们来了,请更衣。”忽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的侍卫拿着一件用最好的锦缎和金线缝制的军服站在门口。
“哦”,它随口应付着,换上军服走出书房后,他又恢复了完全的雍容气质,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肩负的职责。
御前会议是在乾元殿召开的,乾元殿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8世纪建造时就是完全仿制中国唐朝长安的宫殿建筑风格,直到近代才在内部进行了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改造。
他迈入乾元殿时,内阁大臣和军事长官们正恭恭敬敬的等候他的到来,随着他按照惯例泰然自若的坐到他的御坐上,御前会议开始了。
大臣们一般是按照规定好的顺序和地位进行发言的,每个人说话前还要向沉默的天皇深鞠一躬表示敬意。但是今天的会议开始不久,好像就有点乱了规矩,争论不断升级,财务相和陆军大臣甚至差点动起手来。
裕仁此时无心去计较什么失礼的问题,他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的大臣们的争论,关键的时刻做出决定就好了。
争论一方以陆军大臣杉山元为主,他们认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帝**队准备就绪就等天皇一声令下了。
另一方以财务相和外相为主,他们认为日本仍不具备全面战争的能力,重要的战争物资如石油、橡胶等等都需要进口,缺乏持续作战的能力,如果美国等国家的态度发生变化,国内的物资储备只够几个月使用,外相还指出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缺少盟友和必要的支持,德国不仅没有和帝国结盟,反而在援助中国……。
当会议进行了3个小时仍没有结论时,裕仁的坐功在好,也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否则这次会议就有得开了,如参谋总长闲院宫亲王一样,几个暂时保持中立的大臣实际上就是在等天皇的暗示。
当陆军大臣杉山元用一种刚硬而有点野兽气息的语气说:“我们不能再拖了,必须立即在军事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要陛下您一声令下,我们都将努力为国效忠!帝**队可以在3个月内摧毁支那人的一切抵抗”。
杉山元的话刚说完,没有给其他人反对的机会,裕仁天皇立即点头说:“我相信帝**队,诸位为帝国之生存努力吧!”说完就起身离开了乾元殿。
事实上双方说的都是些陈腔滥调,裕仁的态度其实早就已经表明了,身着军服就代表了他的态度。
。。。。。
4月16日,日本外、陆、海、藏四相会议决定《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指导华北方针》。
。。。。。
第104章联合司令部二
第104章联合司令部二
半个月后,中国庐山,一辆德国产的黑色奔驰轿车正艰难穿过弥漫在山路上的迷雾,缓缓的向山顶爬行,雾气好像无所不在,密得有些让人窒息,让人只看得见脚下的路,而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来的,又该往哪里下去。 www.
车上一位看上去还不到40岁的军官正紧皱着眉头,看似在看着外面的迷雾,实际却在心里盘算着目前的局势和校长召见自己的目的。
终于汽车行驶到半山腰一座外表简朴庄重的庄院前,司机抹了一把额头渗出的冷汗,对年轻将军说:“主任,到了”,这个司机口中叫做主任的他,就是中华民**政部政务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陈诚,也是蒋介石身边的第一红人。
陈诚下车后先仔细整理了下军服,确认没有什么不妥后才缓步走进庄院。
“辞修啊,今天雾这么大,上来还安全吧。”
“还好,校长……”陈诚原来以为第一句话会是问现在的局势,没想到却是问的自己安全,即使知道这是权术,也还是很有点感动的。
“日本人要动手了,你怎么看?”蒋介石似乎对陈诚的反应在意料之中,颇有些沉重的继续问道。
“德国盟友的情报,我们的情报机关也已经证实,日本人新建了10个师团,我看他们应该是首先在北平和天津动手,肯豪森将军认为应该坚持制订好的方针,在华北进行逐步抵抗。”陈诚说的比较小心,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把知道的情况又叙述了下。
“辞修啊,你跟我露个底,对于抗战能否胜利,你有多少把握啊?”仿佛对陈诚的说法不满意,蒋介石继续问道。
实际上在国民政府里,不管是蒋介石还是何应钦,这些曾经在日本留过学、学过军事的人,由于他们曾亲眼看过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所以他们都认为中国是打不过日本的!也因此吧,他们无可避免地选择了亲日或者消极避战!
“我国因军事落后,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备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应该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
陈诚说这些话很是有些难受,实力上日本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中国的优势也就只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了,想获得胜利只能将战争拖入持久战,可这意味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将成为战区,作为军人他是非常不愿意接受这个无情的结果的。可是面对校长的询问,他还是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日本人进攻北平时,我军集中精锐与日本人在淞沪地区决战,你认为能不能打这一仗?”蒋介石在听完陈诚的话后,又追问道。
“不是能打或不能打的问题,而是打和不打的问题。”陈诚也是逐渐放开了,回答道。
“什么意思?”蒋介石有点不明白。
“日寇对北平和华北,窥探许久,而我军在华北军事力量薄弱,可以说是必败。如果我军现在将主力增援华北,又必将导致江南空虚,华北地势也有利于日军发挥其快速装备,相反上海周边河网密布,日军的机动能力必受影响,我军在上海有兵力上的相对优势,而且我军的战线比较短,有利于进行兵力的集结,也能保证会战的后勤补给,如果在开战初期选择反击的话,进行淞沪会战,是最好的选择。”
“看来他们真的要动手了。”老蒋嘴唇动了动,沉静了一会,然后十分用力地说,“好吧,该来的迟早要来。”陈诚感觉校长下了一个莫大的决心。
“一定打”。蒋介石表态了。
“若打,须向上海增兵。”陈诚斩钉截铁的说道。
“我想让你负责准备淞沪会战,回去后好好筹划一下,需要什么对我讲,尽快拿出个详细计划出来。”蒋介石拍着陈诚的肩膀又道:“辞修啊,此战关系党国命运,这里我给你透个底,德国人已经明确保证将全力支持我们,所以上海这仗一定要打好,要让那些外国人看到我们的实力。”
与蒋介石谈完后,陈诚表示要早点回去进行准备,谢绝了宋美龄的挽留。从官邸中出来时,山上的雾气已经基本消散,阳光透过树木的枝叶斑斑驳驳的照在路面上,他忽然没有了下山的念头,招呼着随从爬起山来。
好在多年从军的底子还算扎实,坐了几年办公室,身体还没完全垮掉,花了不算太多的时间,他就爬上了最近的一个山头。
站在山顶,陈诚眺望着远方,不知为什么,他开始回忆过去的种种经历,他从一个农家孩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身居高位还深得校长器重,其中的酸甜苦辣仿佛都历历在目。
当终于将激动、兴奋、焦虑不安的心情慢慢恢复到平静,他重新考虑刚才的对话,他是浙江人,打不好这一战,他的家乡将立即被日本人涂炭;他即将率领的军队是国民政府经过多年累积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精锐,打不好这一战,日寇将在很长时间内在中国大地内横行无忌;他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却是第一次带领大军和外寇作战,打不好这一战,实在是无颜面对国人,还有校长的信任……。
他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仿佛眼前的大山一样,交织着扑面而来,这一战远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辱,它将决定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
。。。。。
1937年5月1日,国民政府鉴于军事形势的危急和外交上的孤立,决定接受中国**的主张,成立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随后制定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并开始遴选第一届国民参政员,定於1937年8月召开第一届一次国民参政会。由此,国民参政会比真实历史提前了(1938年7月)14个月成立。
据后世史学家们在研究“国民参政会议的成立与第一届一次会议的快速筹备、召开”时,曾总结道:“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其主要功劳还在于——星火计划——我根据地大量廉价生产的‘射日’牌收音机和红星广播电台的宣传。
一是收音机的大量生产及其价格的便宜,使得收音机的普及率大大提升,即使是在乡村也有许多较为富裕的家庭购买收音机;
二是当时收音机所能收到电台数量极少,红星广播电台的三个频道几乎具有垄断地位,而且我们红星广播电台播出的消息真实、客观,消息能迅速传播到民众中去。”
后来,据武工队反映,即使是在沦陷区在日本鬼子的高压统治下,还有许多人偷偷地听着来自红星广播电台——中国抵抗最坚决的武装力量的顽强不屈的呐喊,。。。。。
同日,经中国**提议,由军事委员会改组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战联合司令部正式办公。联合司令部设司令一名,由蒋介石担任,副司令两名,由朱德、李宗仁担任,参谋长一名、副参谋长8名,下设参谋部、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四部和军法执行监、航空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及办公厅等。
5月2日,兰州至宝鸡的铁路通车,苏区根据地兰宝线与陇海线的铁路并轨。
5月3日,同蒲铁路与陇海铁路间、自侯马、稷山、河津、韩城、合阳、张桥、至西安的连接线开始铺设。
6月8日邓小平代表中央进行动员,随后大批敌后武工队向前线开去。
6月24日,德**事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冯·勃洛姆堡向三军总司令传达了希特勒的绝密指示,要武装部队对可能发生的几种战争作好准备:
一是对付法国的进攻,代号为“红色方案”;
二是对捷克斯诺伐克进行突然袭击,代号为“绿色方案”;
三是吞并奥地利,代号为“奥托方案”。
再后来的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召集军政头目对上述侵略计划作了进一步部署。这是德国法西斯准备在欧洲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
第105章平津保卫战01
第105章平津保卫战01
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回龙庙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后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7月8日,中国**向全国发出《中国**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7月15日,**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真实的历史上,**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如下:
亲爱的同胞们:
中国**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
不过我们知道,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炎黄子孙,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中国**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这就是:
(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
凡此诸项,均为中国的急需,以此悬为奋斗之鹄的,我们相信必能获得全国同胞之热烈的赞助。**愿在这个总纲领的目标下,与全国同胞手携手地一致努力。
**深切知道,在实现这个崇高目标的前进路上,须要克服许多的障碍和困难,首先将遇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阻碍和破坏。为着取消敌人的阴谋之借口,为着解除一切善意的怀疑者之误会,中国**中央委员会,有披沥自己对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赤忱之必要。因此,**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的团结啊!我们伟大的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万岁!
但是现在历史已经部分改变,在宣言的第四条,作了如下改动: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中国人民国防军,受中国人民抗战联合司令部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另外,中国人民国防军自1937年7月7日起,实行军衔制。
。。。。。。
6月10日,陈诚被任命为15集团军总司令,6月12日陈诚即飞抵南京,开始调动部队筹集物资,七七事变后,他随即被任命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国民政府在上海地区的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汤恩伯13军、孙连仲30军等部队陆续接到命令北调第一战区,晋绥军、29军等地方军队也接到了坚决进行华北抗战的命令。
佟麟阁29军副军长,河北高阳人,1937年7月28日上午在北平南苑中弹身亡,将军的遗体寻获后,夫人及子女含悲收敛,隐姓埋名,寄厝于北平柏林寺,寺中方丈出于对将军抗日爱国的敬慕,即使,时,北平沦陷,也始终严守秘密,直到抗战胜利后国奠于香山。
第29军是抗战前期非常著名的英雄部队,属西北军,将星荟萃,后来的59军等都是由29军发展出去的。
现在的北京城有3条路,叫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29军3位将军的。
七七事变时,他们分任29军副军长,132师师长,38师师长,这些为国家和民族战死沙场的军人们永远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仰与崇拜。
1937年7月7日夜,华北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始炮轰卢沟桥,向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
宛平城的累累伤痕,触目惊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看到的是西北军的义烈,还是中国的不屈?
归去来兮,干涸的永定河上,忠魂不散!
战争刚爆发时,在德国“商人”汉斯将军的授意下,德国外交官曾联合意大利、美国等国家进行调解,但日本人侵华决心已定,调解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效果。
尽管多年的合作已经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实力,但是汉斯仍然很担心国民政府军队的战斗力,不知能否挡住日本人的进攻。
这直接关系到德国多年的在华投资和中国对德国矿产的输入,但是大规模直接参战,也不是现在的德国能做到和应该做的,最后他决定仍使用在西班牙内战中用的“志愿人员”帮助中国。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除了军官顾问团以外,在华的主要“志愿人员”都是空军,1937年7月中旬,德国第3航空队下属的2个战斗机航空团和一个轰炸机航空团,首先接到命令成为第一批援华的志愿人员。
他们将飞机去掉德国空军的标志,迅速按国民政府空军的图案,重新进行野战迷彩涂装,除了小部分先遣人员乘客机到达中国外,大队人马都随着装备由海路奔赴中国战场。
第106章平津保卫战02
第106章平津保卫战02
在西方国家进行调解的时候,中日双方都在忙着调动援军,到7月22日,日军第一批增援部队陆续到达战场,总数已达5个师团10万人左右,进一步完成了扩大侵略的军事部署,其原定作战计划是7月25日兵分三路总攻北平:
第一路,关东军的酒井、铃木两个混成旅团由热河向北平北侧进攻;第二路,由朝鲜调来的第20师团(师团长为川岸文三郎)向北平南侧进攻;第三路,以华北驻军河边旅团为基干,向北平东侧进攻。-====-另外有从日本国内调来的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配合海军进攻天津。
与此同时,中国各路援军也陆续抵达战区,军事委员会下令成立第一战区,由冯玉祥任司令,中**队的部署是:以放弃天津收缩北平驻守的宋哲元29军为中心,在北平西北和南方形成南北2个战略集团。
沿着平绥铁路前进的汤恩伯13军、傅作义35军、骑一军、郝梦龄第9军组成北线集团,部署在八达岭、南口一带,由傅作义统一指挥,对日军进攻北平的主力形成侧后的威胁。
沿着平汉铁路前进的30军、27军和42军组成的南线集团前出保定,由孙连仲统一指挥,前锋已到达涿州,对向北平城南进攻的日军形成夹击。
在北平攻坚战一触即发之际,7月24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却突然临时改变计划,下令暂停对北平发起总攻。
“司令官阁下,敌人援军迅速向北平靠近,我军正应该派出少量兵力牵制,而集中主力迅速解决北平的29军,然后或向西北或向南主动出击,中**队的兵分三处是我们的天赐良机啊。”华北驻屯军参谋长宫本大佐对香月清司的这个命令很有些不理解,在作战会议后私下找到香月清司询问。
“宫本,你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战术上的造诣很高,不愧是陆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局部上讲你的判断没有问题,但是在战略上你还需要更多的磨练”,香月清司边说边走到墙边拿下他的指挥刀。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仅是北平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整个华北和中国战局,中国地域广大,帝**队要在3个月内摧毁中国人的抵抗,就必须先消灭蒋介石的主力。
我现在对北平围而不打,正是要引诱更多的中**队来救援29军,如果现在消灭了29军,他们的援军一定停止前进甚至后退,对我们消灭中**队主力的战役目标非常不利,第六、第十四师团已经从国内出发来战区,我要以北平做饵,毕其功于一役全歼中**队华北主力。”话音未落,指挥刀唰的一声迅速劈下,香月清司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
“狗娘养的,这不是把我们29军往死里逼么?”几乎在日本华北驻屯军决定暂缓进攻的同时,在北平城内29军的作战会议上,听完副军长佟麟阁传达完第一战区作战部署后,独立26旅旅长李九思的第一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不仅是他,参加会议的其它29军高级将领们也都感到了一种严重的挫折感。
29军最有名的是被称为“大刀”军,是一支让日本人心有余悸的英雄部队,早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赵登禹、佟泽光两旅长各率两个团,夜出潘家口,从两侧插入敌后,拂晓前突入营地,西北汉子的大刀在喜峰口砍下了上千日寇的头颅,让日本人不得不打造铁制项圈来保护脑袋不被砍下。
卢沟桥枪响后,29军的大刀又显神威。。。。。
7月12日《世界日报》报道:
“日军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斩首者占三分之一。”
“二十九军大刀队官兵,只携大刀、手榴弹冲入敌阵,举刀砍杀,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
“。。。。。。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日军伤亡无数。”
在中国大地广为传唱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
尤其是最后一声“杀!”
集中表现了中**民对日寇的无比愤怒和刻骨仇恨!
京剧《红灯记》中背景音乐主旋律就采用了该曲调,全剧共向鬼子头上砍了20多次。
但是大刀队的赫赫威名,恰恰说明了29军的窘境,无论如何勇敢善战,锋利的大刀,这种中世纪冷兵器也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
29军是由原西北军一些部队合编而成,又一度隶属于张学良的东北军,武器装备极其低劣。
按照中**队当时的现状,中央军和接受整编的南方地方军装备最好,其次是控制地方的阎锡山的晋绥军这类,客居关内的东北军本身就属于后娘养的,隶属于张学良的29军则更是后娘的丫鬟一类养的,这话有点难听,却是29军武器装备的真实写照。
在武器装备恶劣的情况下,结合西北军官兵均有武术基础的特点,军长宋哲元被迫提出了建立大刀队的设想,就地取材,自造大刀,全军习武。
国民政府和德国的全面合作以后,中**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军队的编制和装备都有了正规化、现代化的趋势。
但是一方面是时间短,中国( 重生之红星闪闪 http://www.xlawen.org/kan/4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