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部分阅读
问道:“哦,二位将军好!这是、这是哪里?”
“我是钟德利,钟德利啊!在北平,在二位将军和你,你们三位都受伤后,警卫营营长认为不能再在北平呆了,于是他决定——突围!
于是他带领着所有人员包括29军的官兵们一起,几番恶战,最后终于突围成功,到了我们最终目的地!这里就是太行山,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啊!”
哦,李向阳放下心了,是警卫营的战士们把自己等人从北平带了出来啦!
这下放下了心的李向阳,头一歪,又睡了起来,甚至打起来了呼噜!他太累了!身心俱疲啊!
(明天开始每天一更,特此通知)
第126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一
第126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一
7月18日拂晓,日机40架突然空袭北平城外南苑、西苑和北苑的中**队,掩护其机械化部队猛烈进攻。 www.
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以劣势装备面对兵力和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日军,双方在南苑、西苑和北苑展开激烈战斗,但是由于日军趁着谈判的时机从国内和朝鲜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再加上二十九军上层指挥失礼,使得二十九军的抵抗变得毫无头绪,最后被迫撤退,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在紧锣密鼓蓄谋在上海再次挑起战争。对日军来说,攻占上海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显然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因此,自从一二.八淞沪会战以来,其对上海的侵略野心一直不死。
日统帅部曾指示:一旦战争爆发,务必尽力夺取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并能极大地打击中**队和民众的抵抗信心,迫使中国政府尽快投降。
而对日本海军来说,由于一直不甘心在侵略中国的活剧演出中扮演配角,觊觎打破陆军一再主导侵略政策的地位,故而急欲充当急先锋。
“七.七”事变刚一爆发,日本海军军令部就迫不及待地制定出了一个对华作战的秘密计划,确定第一阶段配合陆军进行华北作战,第二阶段在陆军配合下进行上海作战。
7月16日,驻上海的日本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向东京大本营写了一个《对华作战用兵的意见书》,在其中露骨提出,“要想用武力打开中日关系的现状,只有惩罚中国,使中国中央势力屈服”、“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为重要”。 www.
上海是通向华中的门户和南京的屏障,而南京是中国政府的首都,一旦攻下上海、南京,其意味着什么已是不言而喻。
于是上海,再一次成为侵略者魔爪猎取的目标,同时也再一次成为了双方军队关注的焦点。
根据淞沪停战协定的规定,1932年5月以后,中国在上海不能进驻正规军队,偌大的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担任守备的仅仅为上海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总队的两个团,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既没有永备工事,也无野战工事,甚至连最简易的哨兵岗棚都没有,可以说,上海简直等于是座不设防的城市。
“老师,果然不出你所料,小鬼子果然要开始对上海动手了!”李德华拿着一叠情报资料小碎步走进办公室。
“看来小鬼子很着急啊,海军竟然准备抛开陆军单独行动了!”陈天柱接过李德华递过来的情报道,“日本海军一直不甘心在侵略中国的活剧演出中扮演配角,一直觊觎并想打破陆军一再主导侵略政策的地位,故而急欲充当急先锋。所以,日本海军这一次才想单独行动,夺取上海,以此来打破陆军一再主导侵略政策的地位。”
李德华道:“看来小鬼子这是势在必得了!”
“是的!鬼子对上海是蓄谋已久,我估计他们行动也就是最近这几天的事了。”
李德中问:“那蒋介石方面准备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部署或者上海有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上海可是他们四大家族的财产聚集地,我想他恐怕也不希望自己的黄金地被鬼子占去吧!”
陈天柱道:“恩!德中说的没错。上海一直是蒋介石等四大家族的资金以及产业集散地,所以对于上海这个城市,蒋介石必定会严防死守的。蒋介石虽然多年来忙于‘围剿’红军,对小鬼子的侵略一贯打不还手,但“一.二八”事变还是触动了他的神经。
日本人对上海动手,企图威胁南京,打通通向华中内地的门户,这点他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
以前国民党内一些有远见的将领,对上海将来会再次受敌攻击,早就作出过正确的预见。
张治中就是其中之一,他根据上海几乎无防可言的严峻现实,曾向蒋介石建议组织一支部队,一旦中日战争爆发,能够以优势兵力突击上海,扫除和消灭驻扎在沪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据点,防止日军利用此作为桥头堡进行大规模的登陆。
蒋介石也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蒋介石才会不惜花大价钱从德国购买大量的德械武器装备武装组建的全德械装备的德械师。”
李德中说:“恩!老蒋花大力气从德国直接原装进口武器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他用这些武器装备新组建了三个几乎是全德械装备的德械师。而且我听说这三个全德械装备的德械师战斗力超强,几乎和我们的常规步兵师的战斗力差不多?”
李德华道:“是的!根据我们情报显示,这三个全德械装备的德械师的战斗力一点也不亚于我们的常规步兵师。由此可见蒋介石为了保住上海,可以说是费劲苦心。
另外根据情报显示在1934年至1937年间,国民政府已经在上海至南京之间、上海至杭州之间构筑了大量的国防工事,最主要的有吴福线(苏州--福州)、锡澄线(无锡--澄江)、乍嘉线(乍浦--嘉善)和海嘉线(海盐--嘉兴),以这些主线阵地为依托,分设后方阵地和前进阵地。在南京外围也构筑了两道防御工事。工事多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辅以天然湖泊和人工障碍物掩护。
我想这样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再加上完备的防御工事,我个人认为,国民党的军队即使守不住上海,但是守住南京还是没有问题的。”
“恩!希望如此吧!”陈天柱叹了一口气说道。
“怎么?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我听老师的口气,好象对国民政府的国防工事一点信心都没有呢?”敏锐异常的李德中意识到了老师话中的问题,连忙问道。
“没什么!只是我对国民党的军队没有信心罢了!即使防御工事修筑的再完善,如果没有顽强的军队去防守,那么结果还是一样的!唉!”陈天柱急忙将自己的口语失误,借着失落的表情掩饰了过去。
第127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二
第127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二
因为对于这段历史,陈天柱那是太清楚不过了——这些年国民政府在上海至南京之间、上海至杭州之间构筑了大量的所谓的国防工事,根本是一堆无用的垃圾,战壕里面充满了积水,本来应该是钢筋混凝土的碉堡,结果只是一堆黄泥堆成的。-====-
即便是有交工的防御共事,各处的碉堡入口处全部用拇指粗的大铁链锁着,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这些国民政府花了四年时间修筑的防御工事根本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另外现在担任京沪警备司令的蒋介石最为器重张治中。
张治中担任京沪警备司令之后,为了加强上海附近的戍守力量,调来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包括宋希濂的第36师(从西安辗转至战争爆发后方才抵达前线)、王敬久的第87师和孙元良的第88师。
此外,还有炮兵第8团、炮兵第10团等部队,这些军队都秘密部署在吴福线和锡澄线附近。
七.七”事变爆发第二天,张治中在对敌情作出仔细研究之后,还向蒋介石建议将第2师补充旅1团的官兵化装成上海保安团,进入上海虹桥和龙华机场,以期万一战事突起,可以于最快时间内占据主动。
此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采纳,于是第2师补充旅1团的官兵化装成上海保安团的士兵悄悄潜入上海虹桥和龙华机场。”李德华慢慢将我方已掌握的资料一项接一项的说出来。
李德华停顿了一下之后,又接着说道:“还有,7月30日张治中又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一个‘先发制敌’的设想:他说,部队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然若敌方有下列征候之一,如:
1、敌决派陆军师团来沪,已开始登轮输送时;
2、敌派航空母舰来沪时;
3、敌在长江舰队来沪集合时;
4、敌在沪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即断定敌发动无疑。
则因我主力军远在苏、常以西,输送展开在必需时,且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诸种关系,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
陈天柱评价道:“恩!张治中的这个建议提的不错。先发制敌!
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不错!不错!这样一来,在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就会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对即将发动登陆作战的日军造成很多麻烦。
那南京国民政府是怎么回复他这封电报的呢?”
李德华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复电:卅未电悉,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
“什么?什么狗屁时机应待命令?难道他们不知道战机转瞬即失吗?!决定成败的关键可能就是那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
南京国民政府那帮既然都已经同意了张治中“先发制敌”的请求,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时机应待命令呢?”当听到这个回答时,陈天柱生气的背着手在办公室里大声的叫骂着,惹得大大的办公室里的几个秘书、参谋们全部停下手中的工作看着陈天柱。
李德华见到陈天柱发火,于是连忙上气劝道:“老师,你消消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既然国民政府他们都已经下命令了,那么我们就只能这样了。”
陈天柱一边摇头表示惋惜,一边失望的喊道:“哎!多么好的机会啊!结果就这样被白白的浪费掉了!哎!可惜啊!可惜!”
唉,看来这个历史还是没有太大改变啊!惋惜和可惜之后,陈天柱就想既然国民党的军队都在上海积极调动,那么对上海势在必得的日本人,现在又是在干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改变呢?
于是陈天柱又接着问道:“那日本人在上海那里有什么动静吗?”
“有的!日军自从一二.八淞沪会战以来一直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驻扎着3000兵力左右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也设在这里。
平时,日本第3舰队的舰只耀武扬威地游弋于黄浦江面。另外在控制区内,日军修筑了工事,建立了据点、登陆码头和补给站。
现在根据我方的侦察,日军在他们的实际控制区内已有军事设施百余处。不少街道两旁的房屋都被秘密巧妙地改造成据点和堡垒,房子用钢筋水泥浇灌,墙上有很多不易发现的射击孔,地下建有防空和隐蔽室,满贮弹药和武器。有的屋顶上甚至虎视眈眈地架设着高射炮。
平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就在这些地方训练和演习,随时准备奉命出击。”李德华答。
“哦?小鬼子的动静还不小啊!竟然这么搞出这么多的名堂来。”
“小鬼子的动静还不止这些呢!”
陈天柱有些吃惊的问道:“什么?还有?”
“恩!7月7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进攻上海,日军暗中开始忙个不停,积极调兵遣将。
7月24日以来,驻沪军队连日在江湾作军事演习。
7月28日,日本下令撤退长江沿岸的日侨。
8月4日,第3舰队要求海军中央统帅部秘密向上海派遣特别陆战队。日本还在侨民中招募了所谓〃义勇团〃(敢死队),进行编组训练。”
“小鬼子已经准备差不多了,我估计鬼子动手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听完李德华的汇报之后,陈天柱单手托着下巴略有思索的说道。
李德中说:“恩!我们估计也是!小鬼子这次准备的比较充分,种种迹象表明,小鬼子已经拭目以待了。但是我想国民政府在上海的准备也不会比小鬼子的准备差。”
陈天柱思索了片刻之后说道:“恩!你说的没有错!虽然日军一向自恃装备良好、训练有素,战斗力远强于中**队,但他们想仅凭海军陆战队的力量夺取上海,这显然是不够的。”
李德华说:“是啊!的确如此!现在小鬼子的陆军主要各师团均在华北战场上激战正酣,一时腾不出多余兵力,所以海军想单独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夺取上海。”
陈天柱说:“哼哼!单靠他们海军?是不可能的!一会儿你立刻给给刘湘去一封密电,让他把我们的那一个特种营编进他去上海的那个师的川军里去!。。。。。”
“是!我马上就去发电报!”李德华听完之后,立刻敬礼转身离开了。
第128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三
第128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三
“老师,小鬼子已经占领了平津,我们该怎么办?部队不少指战员和战士都在写请战书,请求部队立刻出击华北,将华北从小鬼子的手里夺回来!”李德华离开后,李德中闷闷地问。
听了李德中的话,陈天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句话:“一个字‘等’!”
“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在这样等下去,恐怕半个中国都会被小鬼子占了去!到那个时候,即使我们出兵了,又有什么用呢?我们除了面对一座座满目疮痍的城市和村庄之外,还能有什么?”李德中有些激动的喊道。
陈天柱慢慢的站起身,走到他的身边,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道:“德中,你先不要激动!可以先听我说几句!好吗?”
“好!老师,你说!”
“德中,我知道这次你对我没有派出太多部队去华北帮助二十九军抵抗日军的进攻而心里不痛快,但是你也要明白,我之所以这么是有我的理由的!”
“理由?什么理由?什么理由能让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土和同胞被日本人占领和蹂躏?”
“我问你!你对日本人的了解有多少?又对他们的历史了解多少?另外你知道自从他们建国以来侵略我们中国有多少?”
“这个……这个……”
“我猜你一定多少了解一点,但是具体点的可能不太了解。然而,我却可以告诉你,我了解日本人,了解他们这个民族,所以我才要想出最好的办法来对付他们!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
日本,从他们有历史记载开始,就一直对我们华夏大陆虎视眈眈。 www.
从明朝开始,他们就不断的侵入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我们中国大陆,但是却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曾经的多次失败,并没有打消日本人的野心,相反更加重了他们要占领我们中国大陆的野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日本人并不认为他们被打败了,我们每一次的宽宏礼让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害怕他们,不愿意和他们打仗,结果最后却变成了现在这样!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没有彻彻底底的将日本人打败,让他们尝倒痛彻心扉的滋味,彻底的磨灭他们战斗的意志,让他们明白,我们中国永远不是他们一个小岛国可以占领得了的。”
听完陈天柱的话,李德中激动的心情有些平静了,他连忙问道:“可是这样和我们出不出兵有什么关系吗?”
“有!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因为我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看起来似乎有点疯狂,但是这个计划却是能解决我们与日本人几个世纪以来的纠葛和恩怨。”
“什么计划?”李德中抬起头,吃惊的问道。
“就是彻底的压制日本,彻底的奴役他们,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陈天柱站起身来,望着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说道。
“压制?奴役?老师,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我没有开玩笑!你来看!”陈天柱说完,就走到世界地图前,拿起指挥棒点在地图上对着李德中问道:“你先问你!这是那里?”
李德中赶忙上前两步,看清楚了我指挥棒落点正好指在日本在地图上所在的位置那,于是连忙回答道:“这里是日本!”
“那这里又是那里?”陈天柱又指着地图上的另一个地方问道。
“这里是朝鲜!”
“那这里呢?”
“中国!”
“那这里又是什么?”
“大海!”
“好!那你现在看明白什么没有?”陈天柱用指挥棒在这几点之间来回的指点道。
“没有!老师,我是不是太笨了,没能看明白您的意图!”李德中脸红红的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呵呵!没有关系!你没看明白很正常!现在是不是有种一头雾水的感觉啊?”
“恩!有一点!我有些不明白老师你给我指出的这几地方有什么不同?”
“呵呵!就向你刚才所看到的,日本——朝鲜——还有我们中国,我们三个国家无论是生活习性还是文化历史,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要不是因为中间有一个浩瀚的大海隔着,恐怕我们三个国家早就容为一体了。”
“可是这和我们只出那点兵去北平有什么联系吗?”
“有!就向我刚才说的那样,我最终的目的是占领日本本土,彻底的将日本人踩在脚下,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什……什么?老师!难道你的计划就是占领日本?这个计划也未免有点太疯狂了吧?占领日本本土?天!这怎么可能?”当李德中听完陈天柱的计划时,嘴巴大的可以吞下一只鸡蛋。
“对!没有错!我的计划就是占领日本本土,将日本这个劣性的民族永远踩在我们的脚下,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永远不能兴起再次侵犯我们中华大陆的野心!”
“可……可是……可是这样的计划,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啊?”
“所以,我才说一个字,‘等’!”陈天柱盯着李德华的眼睛说道。
“等?等什么?”
“我在等机会!一个可以实现这个计划的机会!”
“什么机会?”李德中急忙开口问道。
“我等日本人自掘坟墓!”
“自掘坟墓?”李德中疑惑的问道。
“对!自掘坟墓!因为按照我的预测,日本人侵略的野心以及侵略的脚步不会停下,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我们中国,还有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到那个时候,日本人就会不可避免的侵犯到美国人在东南亚的利用,不可避免的与美国人进行正面交锋,到那个时候,日本人就会与美国人开战。”
陈天柱略微的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道:“而且一旦开战,日本人就会把最为强大的美国人拉下水!到那个时候,战局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势。
我们的舰队也将组建成功,更重要的是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强大的美国盟友,而这个盟友不但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非常庞大的舰队,有了这样庞大舰队的协作,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将不会是梦想!你明白了吗?”
听完陈天柱的话,李德中才恍然大悟的说道:“哦……我明白了!现在我才明白老师你为什么再三强调让我们等待了!原来您是在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然后致日本人于死地。”
第129章不设防的大上海四
第129章不设防的大上海四
“没有错!我是在等!
我在等日本人发动全面战争,将强大的美国人拉下水。~~~~
但是我更在等,等待日本人在中国的战场一步步的陷入泥潭,将他们国内仅存的财力和物力全部耗尽在无边无际的人民战争海洋里;
我更在等,等他们为了占领和维持更多的占领区的安全,不断的从国内增派新的部队进入中国,然后我们再集中兵力,一点一点的消耗鬼子的兵力,让他们不停的从国内调集军力增援中国战场!
最后等我们登陆日本本土作战时,他们就会因为在中国战场投入和消耗过多,而造成兵力和装备物资的短缺。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占领日本本土,将日本人彻底的踩在脚下,让他们永远都不可能再威胁到我们中华民族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安全!”
“哦!我明白了,老师,如果要是真的可以那样,那么我们不就可以彻底将这个威胁给解决掉吗?”
“是的!如果按照我的计划和步骤一直走下去,这个愿望就不会太远了。所以现在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积储力量,大力发展生产,扩大军队规模,加强部队训练,增强海军实力,等待时机。
而且我们还要往敌占区大量派遣精锐的小分队深入到敌占去,不停的消耗日军的守备力量,让小鬼子不停的从本土抽调部队前来增援。”
“哦!老师,现在我全明白了。敌进我进?!是吧,老师!”
“是的,这就是这一段时间,那两百个接受特种训练的连级部队组成的作战小分队,不断地向他们各自防区开进的原因。
我们,注意是我们,这是我们中央领导的早就拟定好的方针!
就是让他们在他们的老家那里生根发芽,发动群众,增加力量,壮大队伍,然后等鬼子占领了那些地区之后,他们就会像敲牛皮糖那样,一点一点的消灭当地的日军守备队。
这样一来,日军为了能更好的巩固这些占领区,必然会不断的从国内抽调大量的部队来补充这些因为战斗而造成的消耗。”
“我明白!老师,您的战略意图是零敲勤打,在战斗中一点点的消耗日军的军力,让他们不停的从国内增兵,不断的削弱小鬼子在国内的守备力量以及他们的战略物资。 www.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李德中激动的喊道。
“对!而我们则趁机积蓄力量和物资,为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做准备!现在你应该明白中央为什么没有派出太多的部队去北平的原因了吧!
就说李向阳带领的那个武工队第一纵队来说吧,他们将在北平救出几个抗日英雄后,就回到太行山,在那里开辟根据地!
这样他们就会熟悉那里的乡亲,那里的一草一木,他们将会在那里生根发芽,。。。。。
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必须积攒每一份战力,为了将来反攻日本本土做准备。”
“老师,我现在终于完全明白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全力配合您实现这个伟大的计划,让小鬼子知道侵略我们中国的代价有多沉重。”
“呵呵!你明白就好了!这个计划需要我们全体华夏儿女共同努力。希望这一天真的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陈天柱站起身来,缓慢的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日落说道。
“老师,这一天一定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的!它一定会早日到来的,你就放心好了。”
“恩!希望如此!从现在开始,我们更要加班加点的工作了。”陈天柱转过身来对着李德中说道。
“是啊!为了那个伟大的计划和梦想!!”
“恩!是的!为了那个崇高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好!共同努力!我现在就回去安排一下工作!老师你自己也要多注意休息,千万不要太劳累。”李德中说完就起身离开了。
根据地一系列的命令早就被下达到各个部门以及生产企业,兵工厂、坦克厂、飞机厂等军工企业被命令加速生产,二十个常规步兵师立刻由二线转入一线,新兵训练中心则被告知再增招十万新兵的命令。
总之,根据地的战争发条早已经被拧得紧紧的!
。。。。。
再说说武汉。
比真实的历史提前了一年,1937年8月6日至15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到会代表149人。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张伯苓、王造时、黄炎培、史良、沈钧儒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在参政会议召开前的几天时间里,国民党元老中的开明人士、第三党、青年党、民主同盟、国家社会党等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纷纷登门拜访,把**和根据地的参政员们搞得应接不暇,每天都要不停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把根据地政府和民众的愿望逐一说明,以寻求最广泛的支持。
与此同时,重庆的各大报纸全部把焦点汇集到即将召开的参政会议上,每天用最大的篇幅来进行相关的报道。
中国**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以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受到格外的关注,照片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报纸上面,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在民间引起不小的反响。
会上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军政部长何应钦分别作了报告,通过了吴贻芳、史良、邓颖超等提出的《“七·七”周年纪念献金案》,通过了《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改善各级行政机构案》、《切实保证人民权利案》、《调整民众团体以发挥民力案》等。
会议期间,中国**参政员李大钊、**、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在武汉《新华日报》发表《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
《意见》指出:“我们代表着中国**参加国民参政会,诚恳地愿意在参政会内与国民党和其他各党派以及无党派关系的国民参政员同志们亲密地携手和共同的努力,以期能友好和睦地商讨和决定一切有利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具体办法与实施方案,以便能够有效地打击与战胜日寇,并奠定使中华民国走向独立、自由、幸福的新国家的基础。”
这次大会通过的这些有利于团结抗战、有利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推动整个抗日斗争的决议和宣言,是值得称赞的。但决议的大多数内容并未付诸实施,这就从根本上减弱了国民参政会的作用。
。。。。。
上海,30年代的“东方巴黎”,无论对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对众多西方人,都有着太强的诱惑力。它就像一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淞沪平原上。
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楼以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装上卸下的商船,都在证明这座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
30年代的中国太贫困太落后了,但上海的繁华、喧嚣,却使它披上了一层异域繁华的风采。
白天,街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人来回奔忙。
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照耀得黄浦江如同白昼一般。
政界、军界要员、商贾巨富、上流社会的阔太太、小姐们夜夜笙歌的生活给上海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当时的上海以东方巴黎的迷人情调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冒险家和军人政客。
上海,当时是中国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然而,上海的引人注目,并不仅止于其外表的繁华迷人,它还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商埠,战略价值极高。当时,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位居第5,在中国自然居老大。
占据上海,不但控制了进入江浙地区的海上门户,而且扼住了溯江进入中国内陆的水陆咽喉。
如此重要之地,蒋介石自然不会忽视,可日本人更是重视万分。但令蒋介石和中**沮丧的是,中国最大的军港,中国却没有驻兵权。
1937年7月,当卢沟桥事变震动全世界,吸引住所有关注中、日战事的中外军政要人的目光时,蒋介石却已早早地把目光移出北中国,移向京城南京的东大门,上海。
3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海军的海外权益集中地。日本海军对上海的关注,犹如关东军盯住中国东北及华北不放一般。
6年前,当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海军曾在上海动过刀兵,结果海军大丢其丑。在日本海军省的眼里,上海犹如自己的私有财产,决不容许陆军插足。对上海的这种形势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7月底,当华北的枪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时,蒋介石虽忙于应付华北,但也没忘了南京的后院。他秘密派遣先前上海抗日的功臣、“和平将军”张治中赴沪备战。
蒋介石在上海起家,多年来又一直靠京沪财阀支撑,对公对私他都极看重这块堆满财富的黄金之地和军事大港。
今日战乱之秋,为着中国全局,他不得不横下心来,准备在上海与日本人再次刀兵相见,决一高下。
。。。。。
然后,正当前方战事渐趋激烈之时,一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不事情竟然发生了。
第130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五
第130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五
原来正当前方战事渐趋激烈之时,蒋介石却以顾忌“国际影响”而命令部队暂缓攻击,其实,他真正害怕的不是“国际影响”,而是日本人。
从内心来说,蒋介石、还有何应钦,根本缺乏与日军决一雌雄的信心和胆略,他也不愿意冒与日本人死打硬拼而让中国**及其领导的红军坐大的危险。
因此,此时的蒋介石还是一如既往的对西方列强干预抱着幻想,以他的想法,“英、美洋人不挨几颗日本人的炸弹,他们怎么会出面干预?”
因此8月18日,由英、美、法、德意等国组成的外交团提出划上海为中立区的建议,正中蒋介石的下怀。
但是日本人却全然不领会蒋介石的“良苦用心”,一口回绝五国的建议,无计可施的蒋介石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下令抗战。
经过这一暂停进攻,却丧失了战机。日本人却赢得了时间。
因为日军新增两个师团兵力,在中国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星夜兼程,于8月23日拂晓,在海空火力的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面登陆,战况骤然吃紧。蒋介石闻讯,急忙命军政部次长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98师、第11师及刚到嘉定的第67师、第14师火速分赴各处抗击敌人登陆。
为了阻止登陆的日军扩大登陆场,张治中派王敬久为淞沪前敌指挥官,指挥第9集团军所辖部队抗击登陆日军。
与此同时,刚组建的第15集团军在罗卓英指挥下,向宝山、川沙口登陆之敌发起反击,第98师于8月24日击退攻占狮子林的日军,歼敌数千人。第11师冒着飞机猛烈轰炸,经艰苦战斗,收复罗店。
日军不甘失败,调集坦克、飞机和重炮大举反扑,围绕罗店双方展开拉锯战。
第11师会同原先防守在这里的第67师并肩战斗,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感天动地精神同日寇拼杀,战况之惨烈,为开战以来所仅有。守军阵地几经易手,往往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阵地前尸积如山,血流成渠。第67师师长李树森身负重伤,第201旅旅长蔡炳炎及两个团长阵亡,两个师的营连长大半牺牲。
血战至29日,罗店再告陷入敌手,刚刚从德国回国奔赴前线的黄维率第67师奋力突入,旋被击退。战斗再一次进入胶着状态,双方都在这里投入了重兵,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
10月26日,大场阵地失陷,上海市区内已无法再踞守。蒋介石一声令下,中国守军全线撤向沪西。
上午,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上将打电话找到88师师长孙无良将军。顾祝同对孙元良说:“委员长想要第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怎么样?”孙元良将军听到此,沉默了。
孙元良苦战多日,深知市区战情,他也明白这是中央的政治策略,只是没想到为政治要牺牲到他头上。
略一沉思,他对顾祝同说:“我不同意留下,如果我们死1人,敌人也死1人,甚至我们死10人,敌人死1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
但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
眼下,88师的士气固然很高,并且有坚守闸北两个多月的战绩,但我们前后补充过五次!眼下部队中新兵老兵占两三成,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太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撑局面,还得靠老兵。这是实际情形,所以我不同意。”
顾祝同显然受了孙元良的影响,沉吟片刻后:“那留下1个团,你看怎么样呢?”由于死守的命令( 重生之红星闪闪 http://www.xlawen.org/kan/4305/ )
“我是钟德利,钟德利啊!在北平,在二位将军和你,你们三位都受伤后,警卫营营长认为不能再在北平呆了,于是他决定——突围!
于是他带领着所有人员包括29军的官兵们一起,几番恶战,最后终于突围成功,到了我们最终目的地!这里就是太行山,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啊!”
哦,李向阳放下心了,是警卫营的战士们把自己等人从北平带了出来啦!
这下放下了心的李向阳,头一歪,又睡了起来,甚至打起来了呼噜!他太累了!身心俱疲啊!
(明天开始每天一更,特此通知)
第126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一
第126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一
7月18日拂晓,日机40架突然空袭北平城外南苑、西苑和北苑的中**队,掩护其机械化部队猛烈进攻。 www.
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以劣势装备面对兵力和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日军,双方在南苑、西苑和北苑展开激烈战斗,但是由于日军趁着谈判的时机从国内和朝鲜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再加上二十九军上层指挥失礼,使得二十九军的抵抗变得毫无头绪,最后被迫撤退,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在紧锣密鼓蓄谋在上海再次挑起战争。对日军来说,攻占上海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显然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因此,自从一二.八淞沪会战以来,其对上海的侵略野心一直不死。
日统帅部曾指示:一旦战争爆发,务必尽力夺取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并能极大地打击中**队和民众的抵抗信心,迫使中国政府尽快投降。
而对日本海军来说,由于一直不甘心在侵略中国的活剧演出中扮演配角,觊觎打破陆军一再主导侵略政策的地位,故而急欲充当急先锋。
“七.七”事变刚一爆发,日本海军军令部就迫不及待地制定出了一个对华作战的秘密计划,确定第一阶段配合陆军进行华北作战,第二阶段在陆军配合下进行上海作战。
7月16日,驻上海的日本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向东京大本营写了一个《对华作战用兵的意见书》,在其中露骨提出,“要想用武力打开中日关系的现状,只有惩罚中国,使中国中央势力屈服”、“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为重要”。 www.
上海是通向华中的门户和南京的屏障,而南京是中国政府的首都,一旦攻下上海、南京,其意味着什么已是不言而喻。
于是上海,再一次成为侵略者魔爪猎取的目标,同时也再一次成为了双方军队关注的焦点。
根据淞沪停战协定的规定,1932年5月以后,中国在上海不能进驻正规军队,偌大的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担任守备的仅仅为上海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总队的两个团,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既没有永备工事,也无野战工事,甚至连最简易的哨兵岗棚都没有,可以说,上海简直等于是座不设防的城市。
“老师,果然不出你所料,小鬼子果然要开始对上海动手了!”李德华拿着一叠情报资料小碎步走进办公室。
“看来小鬼子很着急啊,海军竟然准备抛开陆军单独行动了!”陈天柱接过李德华递过来的情报道,“日本海军一直不甘心在侵略中国的活剧演出中扮演配角,一直觊觎并想打破陆军一再主导侵略政策的地位,故而急欲充当急先锋。所以,日本海军这一次才想单独行动,夺取上海,以此来打破陆军一再主导侵略政策的地位。”
李德华道:“看来小鬼子这是势在必得了!”
“是的!鬼子对上海是蓄谋已久,我估计他们行动也就是最近这几天的事了。”
李德中问:“那蒋介石方面准备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部署或者上海有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上海可是他们四大家族的财产聚集地,我想他恐怕也不希望自己的黄金地被鬼子占去吧!”
陈天柱道:“恩!德中说的没错。上海一直是蒋介石等四大家族的资金以及产业集散地,所以对于上海这个城市,蒋介石必定会严防死守的。蒋介石虽然多年来忙于‘围剿’红军,对小鬼子的侵略一贯打不还手,但“一.二八”事变还是触动了他的神经。
日本人对上海动手,企图威胁南京,打通通向华中内地的门户,这点他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
以前国民党内一些有远见的将领,对上海将来会再次受敌攻击,早就作出过正确的预见。
张治中就是其中之一,他根据上海几乎无防可言的严峻现实,曾向蒋介石建议组织一支部队,一旦中日战争爆发,能够以优势兵力突击上海,扫除和消灭驻扎在沪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据点,防止日军利用此作为桥头堡进行大规模的登陆。
蒋介石也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蒋介石才会不惜花大价钱从德国购买大量的德械武器装备武装组建的全德械装备的德械师。”
李德中说:“恩!老蒋花大力气从德国直接原装进口武器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他用这些武器装备新组建了三个几乎是全德械装备的德械师。而且我听说这三个全德械装备的德械师战斗力超强,几乎和我们的常规步兵师的战斗力差不多?”
李德华道:“是的!根据我们情报显示,这三个全德械装备的德械师的战斗力一点也不亚于我们的常规步兵师。由此可见蒋介石为了保住上海,可以说是费劲苦心。
另外根据情报显示在1934年至1937年间,国民政府已经在上海至南京之间、上海至杭州之间构筑了大量的国防工事,最主要的有吴福线(苏州--福州)、锡澄线(无锡--澄江)、乍嘉线(乍浦--嘉善)和海嘉线(海盐--嘉兴),以这些主线阵地为依托,分设后方阵地和前进阵地。在南京外围也构筑了两道防御工事。工事多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辅以天然湖泊和人工障碍物掩护。
我想这样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再加上完备的防御工事,我个人认为,国民党的军队即使守不住上海,但是守住南京还是没有问题的。”
“恩!希望如此吧!”陈天柱叹了一口气说道。
“怎么?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我听老师的口气,好象对国民政府的国防工事一点信心都没有呢?”敏锐异常的李德中意识到了老师话中的问题,连忙问道。
“没什么!只是我对国民党的军队没有信心罢了!即使防御工事修筑的再完善,如果没有顽强的军队去防守,那么结果还是一样的!唉!”陈天柱急忙将自己的口语失误,借着失落的表情掩饰了过去。
第127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二
第127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二
因为对于这段历史,陈天柱那是太清楚不过了——这些年国民政府在上海至南京之间、上海至杭州之间构筑了大量的所谓的国防工事,根本是一堆无用的垃圾,战壕里面充满了积水,本来应该是钢筋混凝土的碉堡,结果只是一堆黄泥堆成的。-====-
即便是有交工的防御共事,各处的碉堡入口处全部用拇指粗的大铁链锁着,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这些国民政府花了四年时间修筑的防御工事根本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另外现在担任京沪警备司令的蒋介石最为器重张治中。
张治中担任京沪警备司令之后,为了加强上海附近的戍守力量,调来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包括宋希濂的第36师(从西安辗转至战争爆发后方才抵达前线)、王敬久的第87师和孙元良的第88师。
此外,还有炮兵第8团、炮兵第10团等部队,这些军队都秘密部署在吴福线和锡澄线附近。
七.七”事变爆发第二天,张治中在对敌情作出仔细研究之后,还向蒋介石建议将第2师补充旅1团的官兵化装成上海保安团,进入上海虹桥和龙华机场,以期万一战事突起,可以于最快时间内占据主动。
此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采纳,于是第2师补充旅1团的官兵化装成上海保安团的士兵悄悄潜入上海虹桥和龙华机场。”李德华慢慢将我方已掌握的资料一项接一项的说出来。
李德华停顿了一下之后,又接着说道:“还有,7月30日张治中又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一个‘先发制敌’的设想:他说,部队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然若敌方有下列征候之一,如:
1、敌决派陆军师团来沪,已开始登轮输送时;
2、敌派航空母舰来沪时;
3、敌在长江舰队来沪集合时;
4、敌在沪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即断定敌发动无疑。
则因我主力军远在苏、常以西,输送展开在必需时,且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诸种关系,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
陈天柱评价道:“恩!张治中的这个建议提的不错。先发制敌!
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不错!不错!这样一来,在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就会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对即将发动登陆作战的日军造成很多麻烦。
那南京国民政府是怎么回复他这封电报的呢?”
李德华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复电:卅未电悉,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
“什么?什么狗屁时机应待命令?难道他们不知道战机转瞬即失吗?!决定成败的关键可能就是那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
南京国民政府那帮既然都已经同意了张治中“先发制敌”的请求,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时机应待命令呢?”当听到这个回答时,陈天柱生气的背着手在办公室里大声的叫骂着,惹得大大的办公室里的几个秘书、参谋们全部停下手中的工作看着陈天柱。
李德华见到陈天柱发火,于是连忙上气劝道:“老师,你消消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既然国民政府他们都已经下命令了,那么我们就只能这样了。”
陈天柱一边摇头表示惋惜,一边失望的喊道:“哎!多么好的机会啊!结果就这样被白白的浪费掉了!哎!可惜啊!可惜!”
唉,看来这个历史还是没有太大改变啊!惋惜和可惜之后,陈天柱就想既然国民党的军队都在上海积极调动,那么对上海势在必得的日本人,现在又是在干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改变呢?
于是陈天柱又接着问道:“那日本人在上海那里有什么动静吗?”
“有的!日军自从一二.八淞沪会战以来一直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驻扎着3000兵力左右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也设在这里。
平时,日本第3舰队的舰只耀武扬威地游弋于黄浦江面。另外在控制区内,日军修筑了工事,建立了据点、登陆码头和补给站。
现在根据我方的侦察,日军在他们的实际控制区内已有军事设施百余处。不少街道两旁的房屋都被秘密巧妙地改造成据点和堡垒,房子用钢筋水泥浇灌,墙上有很多不易发现的射击孔,地下建有防空和隐蔽室,满贮弹药和武器。有的屋顶上甚至虎视眈眈地架设着高射炮。
平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就在这些地方训练和演习,随时准备奉命出击。”李德华答。
“哦?小鬼子的动静还不小啊!竟然这么搞出这么多的名堂来。”
“小鬼子的动静还不止这些呢!”
陈天柱有些吃惊的问道:“什么?还有?”
“恩!7月7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进攻上海,日军暗中开始忙个不停,积极调兵遣将。
7月24日以来,驻沪军队连日在江湾作军事演习。
7月28日,日本下令撤退长江沿岸的日侨。
8月4日,第3舰队要求海军中央统帅部秘密向上海派遣特别陆战队。日本还在侨民中招募了所谓〃义勇团〃(敢死队),进行编组训练。”
“小鬼子已经准备差不多了,我估计鬼子动手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听完李德华的汇报之后,陈天柱单手托着下巴略有思索的说道。
李德中说:“恩!我们估计也是!小鬼子这次准备的比较充分,种种迹象表明,小鬼子已经拭目以待了。但是我想国民政府在上海的准备也不会比小鬼子的准备差。”
陈天柱思索了片刻之后说道:“恩!你说的没有错!虽然日军一向自恃装备良好、训练有素,战斗力远强于中**队,但他们想仅凭海军陆战队的力量夺取上海,这显然是不够的。”
李德华说:“是啊!的确如此!现在小鬼子的陆军主要各师团均在华北战场上激战正酣,一时腾不出多余兵力,所以海军想单独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夺取上海。”
陈天柱说:“哼哼!单靠他们海军?是不可能的!一会儿你立刻给给刘湘去一封密电,让他把我们的那一个特种营编进他去上海的那个师的川军里去!。。。。。”
“是!我马上就去发电报!”李德华听完之后,立刻敬礼转身离开了。
第128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三
第128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三
“老师,小鬼子已经占领了平津,我们该怎么办?部队不少指战员和战士都在写请战书,请求部队立刻出击华北,将华北从小鬼子的手里夺回来!”李德华离开后,李德中闷闷地问。
听了李德中的话,陈天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句话:“一个字‘等’!”
“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在这样等下去,恐怕半个中国都会被小鬼子占了去!到那个时候,即使我们出兵了,又有什么用呢?我们除了面对一座座满目疮痍的城市和村庄之外,还能有什么?”李德中有些激动的喊道。
陈天柱慢慢的站起身,走到他的身边,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道:“德中,你先不要激动!可以先听我说几句!好吗?”
“好!老师,你说!”
“德中,我知道这次你对我没有派出太多部队去华北帮助二十九军抵抗日军的进攻而心里不痛快,但是你也要明白,我之所以这么是有我的理由的!”
“理由?什么理由?什么理由能让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土和同胞被日本人占领和蹂躏?”
“我问你!你对日本人的了解有多少?又对他们的历史了解多少?另外你知道自从他们建国以来侵略我们中国有多少?”
“这个……这个……”
“我猜你一定多少了解一点,但是具体点的可能不太了解。然而,我却可以告诉你,我了解日本人,了解他们这个民族,所以我才要想出最好的办法来对付他们!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
日本,从他们有历史记载开始,就一直对我们华夏大陆虎视眈眈。 www.
从明朝开始,他们就不断的侵入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我们中国大陆,但是却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曾经的多次失败,并没有打消日本人的野心,相反更加重了他们要占领我们中国大陆的野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日本人并不认为他们被打败了,我们每一次的宽宏礼让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害怕他们,不愿意和他们打仗,结果最后却变成了现在这样!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没有彻彻底底的将日本人打败,让他们尝倒痛彻心扉的滋味,彻底的磨灭他们战斗的意志,让他们明白,我们中国永远不是他们一个小岛国可以占领得了的。”
听完陈天柱的话,李德中激动的心情有些平静了,他连忙问道:“可是这样和我们出不出兵有什么关系吗?”
“有!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因为我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看起来似乎有点疯狂,但是这个计划却是能解决我们与日本人几个世纪以来的纠葛和恩怨。”
“什么计划?”李德中抬起头,吃惊的问道。
“就是彻底的压制日本,彻底的奴役他们,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陈天柱站起身来,望着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说道。
“压制?奴役?老师,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我没有开玩笑!你来看!”陈天柱说完,就走到世界地图前,拿起指挥棒点在地图上对着李德中问道:“你先问你!这是那里?”
李德中赶忙上前两步,看清楚了我指挥棒落点正好指在日本在地图上所在的位置那,于是连忙回答道:“这里是日本!”
“那这里又是那里?”陈天柱又指着地图上的另一个地方问道。
“这里是朝鲜!”
“那这里呢?”
“中国!”
“那这里又是什么?”
“大海!”
“好!那你现在看明白什么没有?”陈天柱用指挥棒在这几点之间来回的指点道。
“没有!老师,我是不是太笨了,没能看明白您的意图!”李德中脸红红的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呵呵!没有关系!你没看明白很正常!现在是不是有种一头雾水的感觉啊?”
“恩!有一点!我有些不明白老师你给我指出的这几地方有什么不同?”
“呵呵!就向你刚才所看到的,日本——朝鲜——还有我们中国,我们三个国家无论是生活习性还是文化历史,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要不是因为中间有一个浩瀚的大海隔着,恐怕我们三个国家早就容为一体了。”
“可是这和我们只出那点兵去北平有什么联系吗?”
“有!就向我刚才说的那样,我最终的目的是占领日本本土,彻底的将日本人踩在脚下,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什……什么?老师!难道你的计划就是占领日本?这个计划也未免有点太疯狂了吧?占领日本本土?天!这怎么可能?”当李德中听完陈天柱的计划时,嘴巴大的可以吞下一只鸡蛋。
“对!没有错!我的计划就是占领日本本土,将日本这个劣性的民族永远踩在我们的脚下,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永远不能兴起再次侵犯我们中华大陆的野心!”
“可……可是……可是这样的计划,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啊?”
“所以,我才说一个字,‘等’!”陈天柱盯着李德华的眼睛说道。
“等?等什么?”
“我在等机会!一个可以实现这个计划的机会!”
“什么机会?”李德中急忙开口问道。
“我等日本人自掘坟墓!”
“自掘坟墓?”李德中疑惑的问道。
“对!自掘坟墓!因为按照我的预测,日本人侵略的野心以及侵略的脚步不会停下,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我们中国,还有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到那个时候,日本人就会不可避免的侵犯到美国人在东南亚的利用,不可避免的与美国人进行正面交锋,到那个时候,日本人就会与美国人开战。”
陈天柱略微的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道:“而且一旦开战,日本人就会把最为强大的美国人拉下水!到那个时候,战局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势。
我们的舰队也将组建成功,更重要的是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强大的美国盟友,而这个盟友不但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非常庞大的舰队,有了这样庞大舰队的协作,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将不会是梦想!你明白了吗?”
听完陈天柱的话,李德中才恍然大悟的说道:“哦……我明白了!现在我才明白老师你为什么再三强调让我们等待了!原来您是在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然后致日本人于死地。”
第129章不设防的大上海四
第129章不设防的大上海四
“没有错!我是在等!
我在等日本人发动全面战争,将强大的美国人拉下水。~~~~
但是我更在等,等待日本人在中国的战场一步步的陷入泥潭,将他们国内仅存的财力和物力全部耗尽在无边无际的人民战争海洋里;
我更在等,等他们为了占领和维持更多的占领区的安全,不断的从国内增派新的部队进入中国,然后我们再集中兵力,一点一点的消耗鬼子的兵力,让他们不停的从国内调集军力增援中国战场!
最后等我们登陆日本本土作战时,他们就会因为在中国战场投入和消耗过多,而造成兵力和装备物资的短缺。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占领日本本土,将日本人彻底的踩在脚下,让他们永远都不可能再威胁到我们中华民族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安全!”
“哦!我明白了,老师,如果要是真的可以那样,那么我们不就可以彻底将这个威胁给解决掉吗?”
“是的!如果按照我的计划和步骤一直走下去,这个愿望就不会太远了。所以现在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积储力量,大力发展生产,扩大军队规模,加强部队训练,增强海军实力,等待时机。
而且我们还要往敌占区大量派遣精锐的小分队深入到敌占去,不停的消耗日军的守备力量,让小鬼子不停的从本土抽调部队前来增援。”
“哦!老师,现在我全明白了。敌进我进?!是吧,老师!”
“是的,这就是这一段时间,那两百个接受特种训练的连级部队组成的作战小分队,不断地向他们各自防区开进的原因。
我们,注意是我们,这是我们中央领导的早就拟定好的方针!
就是让他们在他们的老家那里生根发芽,发动群众,增加力量,壮大队伍,然后等鬼子占领了那些地区之后,他们就会像敲牛皮糖那样,一点一点的消灭当地的日军守备队。
这样一来,日军为了能更好的巩固这些占领区,必然会不断的从国内抽调大量的部队来补充这些因为战斗而造成的消耗。”
“我明白!老师,您的战略意图是零敲勤打,在战斗中一点点的消耗日军的军力,让他们不停的从国内增兵,不断的削弱小鬼子在国内的守备力量以及他们的战略物资。 www.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李德中激动的喊道。
“对!而我们则趁机积蓄力量和物资,为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做准备!现在你应该明白中央为什么没有派出太多的部队去北平的原因了吧!
就说李向阳带领的那个武工队第一纵队来说吧,他们将在北平救出几个抗日英雄后,就回到太行山,在那里开辟根据地!
这样他们就会熟悉那里的乡亲,那里的一草一木,他们将会在那里生根发芽,。。。。。
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必须积攒每一份战力,为了将来反攻日本本土做准备。”
“老师,我现在终于完全明白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全力配合您实现这个伟大的计划,让小鬼子知道侵略我们中国的代价有多沉重。”
“呵呵!你明白就好了!这个计划需要我们全体华夏儿女共同努力。希望这一天真的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陈天柱站起身来,缓慢的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日落说道。
“老师,这一天一定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的!它一定会早日到来的,你就放心好了。”
“恩!希望如此!从现在开始,我们更要加班加点的工作了。”陈天柱转过身来对着李德中说道。
“是啊!为了那个伟大的计划和梦想!!”
“恩!是的!为了那个崇高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好!共同努力!我现在就回去安排一下工作!老师你自己也要多注意休息,千万不要太劳累。”李德中说完就起身离开了。
根据地一系列的命令早就被下达到各个部门以及生产企业,兵工厂、坦克厂、飞机厂等军工企业被命令加速生产,二十个常规步兵师立刻由二线转入一线,新兵训练中心则被告知再增招十万新兵的命令。
总之,根据地的战争发条早已经被拧得紧紧的!
。。。。。
再说说武汉。
比真实的历史提前了一年,1937年8月6日至15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到会代表149人。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张伯苓、王造时、黄炎培、史良、沈钧儒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在参政会议召开前的几天时间里,国民党元老中的开明人士、第三党、青年党、民主同盟、国家社会党等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纷纷登门拜访,把**和根据地的参政员们搞得应接不暇,每天都要不停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把根据地政府和民众的愿望逐一说明,以寻求最广泛的支持。
与此同时,重庆的各大报纸全部把焦点汇集到即将召开的参政会议上,每天用最大的篇幅来进行相关的报道。
中国**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以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受到格外的关注,照片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报纸上面,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在民间引起不小的反响。
会上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军政部长何应钦分别作了报告,通过了吴贻芳、史良、邓颖超等提出的《“七·七”周年纪念献金案》,通过了《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改善各级行政机构案》、《切实保证人民权利案》、《调整民众团体以发挥民力案》等。
会议期间,中国**参政员李大钊、**、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在武汉《新华日报》发表《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
《意见》指出:“我们代表着中国**参加国民参政会,诚恳地愿意在参政会内与国民党和其他各党派以及无党派关系的国民参政员同志们亲密地携手和共同的努力,以期能友好和睦地商讨和决定一切有利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具体办法与实施方案,以便能够有效地打击与战胜日寇,并奠定使中华民国走向独立、自由、幸福的新国家的基础。”
这次大会通过的这些有利于团结抗战、有利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推动整个抗日斗争的决议和宣言,是值得称赞的。但决议的大多数内容并未付诸实施,这就从根本上减弱了国民参政会的作用。
。。。。。
上海,30年代的“东方巴黎”,无论对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对众多西方人,都有着太强的诱惑力。它就像一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淞沪平原上。
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楼以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装上卸下的商船,都在证明这座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
30年代的中国太贫困太落后了,但上海的繁华、喧嚣,却使它披上了一层异域繁华的风采。
白天,街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人来回奔忙。
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照耀得黄浦江如同白昼一般。
政界、军界要员、商贾巨富、上流社会的阔太太、小姐们夜夜笙歌的生活给上海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当时的上海以东方巴黎的迷人情调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冒险家和军人政客。
上海,当时是中国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然而,上海的引人注目,并不仅止于其外表的繁华迷人,它还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商埠,战略价值极高。当时,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位居第5,在中国自然居老大。
占据上海,不但控制了进入江浙地区的海上门户,而且扼住了溯江进入中国内陆的水陆咽喉。
如此重要之地,蒋介石自然不会忽视,可日本人更是重视万分。但令蒋介石和中**沮丧的是,中国最大的军港,中国却没有驻兵权。
1937年7月,当卢沟桥事变震动全世界,吸引住所有关注中、日战事的中外军政要人的目光时,蒋介石却已早早地把目光移出北中国,移向京城南京的东大门,上海。
3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海军的海外权益集中地。日本海军对上海的关注,犹如关东军盯住中国东北及华北不放一般。
6年前,当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海军曾在上海动过刀兵,结果海军大丢其丑。在日本海军省的眼里,上海犹如自己的私有财产,决不容许陆军插足。对上海的这种形势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7月底,当华北的枪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时,蒋介石虽忙于应付华北,但也没忘了南京的后院。他秘密派遣先前上海抗日的功臣、“和平将军”张治中赴沪备战。
蒋介石在上海起家,多年来又一直靠京沪财阀支撑,对公对私他都极看重这块堆满财富的黄金之地和军事大港。
今日战乱之秋,为着中国全局,他不得不横下心来,准备在上海与日本人再次刀兵相见,决一高下。
。。。。。
然后,正当前方战事渐趋激烈之时,一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不事情竟然发生了。
第130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五
第130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五
原来正当前方战事渐趋激烈之时,蒋介石却以顾忌“国际影响”而命令部队暂缓攻击,其实,他真正害怕的不是“国际影响”,而是日本人。
从内心来说,蒋介石、还有何应钦,根本缺乏与日军决一雌雄的信心和胆略,他也不愿意冒与日本人死打硬拼而让中国**及其领导的红军坐大的危险。
因此,此时的蒋介石还是一如既往的对西方列强干预抱着幻想,以他的想法,“英、美洋人不挨几颗日本人的炸弹,他们怎么会出面干预?”
因此8月18日,由英、美、法、德意等国组成的外交团提出划上海为中立区的建议,正中蒋介石的下怀。
但是日本人却全然不领会蒋介石的“良苦用心”,一口回绝五国的建议,无计可施的蒋介石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下令抗战。
经过这一暂停进攻,却丧失了战机。日本人却赢得了时间。
因为日军新增两个师团兵力,在中国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星夜兼程,于8月23日拂晓,在海空火力的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面登陆,战况骤然吃紧。蒋介石闻讯,急忙命军政部次长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98师、第11师及刚到嘉定的第67师、第14师火速分赴各处抗击敌人登陆。
为了阻止登陆的日军扩大登陆场,张治中派王敬久为淞沪前敌指挥官,指挥第9集团军所辖部队抗击登陆日军。
与此同时,刚组建的第15集团军在罗卓英指挥下,向宝山、川沙口登陆之敌发起反击,第98师于8月24日击退攻占狮子林的日军,歼敌数千人。第11师冒着飞机猛烈轰炸,经艰苦战斗,收复罗店。
日军不甘失败,调集坦克、飞机和重炮大举反扑,围绕罗店双方展开拉锯战。
第11师会同原先防守在这里的第67师并肩战斗,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感天动地精神同日寇拼杀,战况之惨烈,为开战以来所仅有。守军阵地几经易手,往往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阵地前尸积如山,血流成渠。第67师师长李树森身负重伤,第201旅旅长蔡炳炎及两个团长阵亡,两个师的营连长大半牺牲。
血战至29日,罗店再告陷入敌手,刚刚从德国回国奔赴前线的黄维率第67师奋力突入,旋被击退。战斗再一次进入胶着状态,双方都在这里投入了重兵,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
10月26日,大场阵地失陷,上海市区内已无法再踞守。蒋介石一声令下,中国守军全线撤向沪西。
上午,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上将打电话找到88师师长孙无良将军。顾祝同对孙元良说:“委员长想要第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怎么样?”孙元良将军听到此,沉默了。
孙元良苦战多日,深知市区战情,他也明白这是中央的政治策略,只是没想到为政治要牺牲到他头上。
略一沉思,他对顾祝同说:“我不同意留下,如果我们死1人,敌人也死1人,甚至我们死10人,敌人死1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
但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
眼下,88师的士气固然很高,并且有坚守闸北两个多月的战绩,但我们前后补充过五次!眼下部队中新兵老兵占两三成,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太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撑局面,还得靠老兵。这是实际情形,所以我不同意。”
顾祝同显然受了孙元良的影响,沉吟片刻后:“那留下1个团,你看怎么样呢?”由于死守的命令( 重生之红星闪闪 http://www.xlawen.org/kan/4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