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
范见公孙恭一点即通,跟以前那个不问政事的二公子大不相同,心中大为诧异,刚想细细询问公孙恭在安平的遭遇,哪知道公孙恭一提马缰,已经缓步前行,只好暂时将好奇之心放下,策马跟上。
公孙恭来到城下滔滔的护城河边,思虑一番后,心中已有算计,猛的一挺身躯,如标杆般坐立马上,耐心等候城内的动静。
不一刻,猛听得震耳欲聋的几声炮响,吊桥吱嘎吱嘎的缓缓落下,城楼上突然站出一排雄壮的士兵,低沉的吼声齐声响起——
“恭迎公孙太守回城!”
接着,城门打开,全副甲胄的骑兵列队而出,长矛高举,又是大喊一声——
“恭迎公孙太守回城!”
两声呼喊威武有力,直冲霄汉,高亢的穿透力将远处树林中一群飞鸟猛的惊醒,成群结队的低空掠过,黑压压的群鸟飞走后,让这气氛突然变的极为庄重。
公孙恭见识过前世里的种种庆典场面,本来心中没多拿小小的辽东太守当回事,但是,在这肃杀的深秋,残酷的战场,几百名眼望自己的士兵让他的身体一阵战栗,他知道,这不是害怕,是一种类似于兴奋却不全是兴奋的情绪占据他的内心后的一种自然反应。公孙恭暗自点头赞叹,但随后一想,眼见弱小的辽东军士就有如此之威,而天下豪强聚集的中原地区,那将会是个怎样的强盛军容呢?
此时,襄平城内官员分作文武两排,鱼贯而出,走过吊桥后一齐站定,拱手行礼,齐道:“恭迎公孙太守回城!”
公孙恭将拳头握起,制止了身体的颤抖,看着官员们或真心欢喜,或暗自庆幸的种种表现,心中微微冷笑,回头对贾范道:“军师,襄平城的诸位官员,果然有心!”
他少年嗓音,本来就极为清脆,而且又没有故意压低声调,所以声音在鸦雀无声之中显得极为清楚,公孙恭眼望变颜变色的文官武将,也不待贾范回答,打马上前。
来到城门之下,“吁”的一声,公孙恭喝住坐骑,从最远处城角的那个士兵开始,缓缓的环视一周,见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身上,他长吸一口气,按捺下了心中的丝丝波动,翻身下马,突然单膝跪地。
正当众人心中诧异之时,只听公孙恭沉声喊道:“我父、我兄,我每一位牺牲于此的士兵在上,我,辽东新任太守公孙恭,在此立下誓言,定要驱除鞑虏,消灭乌桓,使我辽东百姓再无战乱之祸,为你们报仇雪恨,如若失言,有如此剑!”
苍啷一声龙吟,公孙恭已站起身来拔出长剑,用力向前掷出,宝剑如银链一般划出一道急促的弧线,转眼间没入了护城河对面河沿,溅起几朵浪花后,已是无影无踪。
公孙恭眼见宝剑落水,心中有些惊异,他奋力一掷时,以为长剑至多可以勉强扔到护城河,实在没想到这副看似弱不禁风的躯体竟有如此的臂力。
但这时公孙恭没有时间来想这些,他镇定的翻身上马,再不看身后的众文武官员,缓缓走入城中,行出一大段路后,被他这番话感染的热血澎湃的士兵们还不断重复着他的誓言,公孙恭搓搓双手手心汗水,微微一笑,第一步迈出的还不错。
第四章 战前议事【求收藏,求推荐】
青山远望,旷野荒芜;襄平近郊,秋风瑟瑟;武士带甲,文士缠巾;呼号哭喊表不尽军民悲泣,鼓瑟笙箫吹将出英雄情怀。
一场风光大葬,将原本还应驰骋疆场十六年的一代英豪埋葬在襄平近郊摩云山下,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历史无情的抛弃了他。
葬礼上,连公孙恭自己都觉得实在太过假惺惺,这两位自己素未谋面的父兄,实在无法让他产生痛惜的情绪,所以他干哭了半天,连一片眼泪都没掉。
但是,在下葬时的最后一刻,公孙恭却不明所以的大哭了一场,其中的悲伤,让身边众人无不潸然泪下。
公孙恭不知道,人生最悲痛的,正是这天人永隔之时,此刻,不管原来那个公孙恭的灵魂是否还在,但哪怕只剩下这副肉身,也因为永别父兄而起了最原始的反应。
不管怎样,葬礼过后,属于公孙度的时代,就这么匆匆过去了。
按照汉朝制度,公孙恭要在家守孝三年,不能为官,但在家国便为天下的辽东,这种制度很显然被淡化了,但是,公孙恭为堵住天下人的闲言碎语,依然只在家中处理公务。但是今天,他却不得不在公孙忠和众侍卫的陪同下,来到太守府邸。因为,他即将迎来他穿越到三国时代的第一次大考。
襄平城中央,有一处被长长古木环绕的府宅,此时这里静谧无声,大门紧闭,四名雄壮的士兵面无表情,站立在朱红门前,忠诚的恪守着自己的守卫职责,门楼之上,“太守府”三个金黄的大字用无声的威严俯视,让从此经过的人群噤若寒声。
府中议事厅内,公孙恭已端坐在正中央一把宽大的椅子上,庭前两排座位,早已坐满了襄平城内的大小官员,如果在平时,此时正是唇枪舌战、人声鼎沸的时候。但是现在,除了武威校尉阳仪面无表情的读着手中一封加急信札,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公孙太守台鉴:近闻恭大人年少英雄,日前已接掌辽东,某虽身处极北,亦为阁下拍掌相庆,想某与令尊升济大人相识多年,虽为对手,但却是相互敬佩,前日与令尊令兄决战与襄平城下,怎奈刀枪无眼,加之我部呼韩邪将军威猛,可怜天妒英才,升济大人不幸罹难,某甚为叹息。近日,我部粮草奇缺,某欲领兵二十万,再往阁下处相借粮草若干,还望阁下应允。谨祝阁下勋祉戎安——左贤王刘豹字。”
阳仪读完信札,上前几步递给公孙恭,然后躬身后退,满脸的担心之色,甚是真诚。但是回到座位上后,他的嘴角却挂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公孙恭只装作没看到阳仪的幸灾乐祸,一字一句的看完左贤王来信后,将信札随手扔在一旁小几之上,巡视众人后,微微一笑,道:“将这打家劫舍的勾当说的如此理直气壮,这左贤王可算是无耻的很了,众位同僚均是在辽东为官多年,抗击北狄必定高明之极,眼看乌桓已至,不知谁有退敌良策?”
公孙恭说完,看了眼右边一排身着甲胄的将领,但见众人都是沉默无语后,他也不生气,笑道:“各位将军看来是没有什么好计策了?那各位主簿大夫可有主意?”
左边一排文官眼看公孙恭将目光投向他们,纷纷低下头来,不与他的眼神接触,只贾范欲要站起身来说话,却被公孙恭不易察觉的摇头阻止。
此时议事厅内鸦雀无声,公孙恭沉下脸色,眼望众人良久。
直到众人被这种沉闷的气氛弄的不知所措,公孙恭猛的嘿然一笑,笑声中,只听公孙恭道:“诸位同僚均不说话,那也很好,众人皆知,我公孙恭只爱些声色犬马的风月之事,本无心接掌辽东门户,承蒙诸位抬举,让我做在了这太守之位上,我便自己拿个主意。既然老太守和我兄之后,辽东再无能抵抗乌桓铁骑之人,咱们便大开城门,放那左贤王进来,诸位也都是襄平城内的贵族富户,财资甚厚,乌桓此次必能满载而归,军师何在,你立即草拟回信,通知左贤王,我公孙恭,嘿嘿……”
公孙恭说到这里,笑着看了一圈,见众人都被他的话震惊的神色大变,接着说出最后一一句来,“我公孙恭,降了!”
此话一出,刚刚还是满堂寂静的议事厅忽然间一阵嘈杂,众人纷纷大声呵斥起来,只有贾范手捻胡须,微笑看着众人的表演。
只见柳毅刷的一声将腰上的长剑抽入,向前一指,大声喝道:“公孙恭,休要胡言乱语,想我辽东几万带甲将士,数十年来奋勇杀敌,只为保辽东一方安宁,不让那乌桓贼寇染指半步,怎能让你这无知小儿说降便降?有我柳毅在,便容不得你如此!”
柳毅说的正气凌然,顿时文武两边一片叫好,一时间,大骂公孙恭胆小无耻之声,不绝于耳。
公孙恭既不阻止,也不解释,随意把玩着手边的一个茶盅,面带微笑的看众人对着自己这一通谩骂!
左首上的贾范见过了好大一会儿,众人仍没有收声止歇的意思,心知这时该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他站起身来,轻咳几声,朗声道:“众位大人,还请稍安勿躁,我来说几句!”
贾范虽是文官,但却为公孙度出谋划策,久经沙场,所以,在座文武官员,对这位辽东鬼才都有几分尊敬,这时见他出声,众人又叫嚷几句后,终于纷纷回身坐下。
贾范躬身朝公孙恭行了一礼,才回身道:“众位大人,主公乍得太守之位,各种政事还要历练,想我主公虽然聪慧过人,但也毕竟年少,今日大敌将至,随便说了几句气馁之言,诸位不来为主公排忧解难,反而个个冷眼旁观,恶语相向,岂是为人臣子之道吗?”
这几句话说到最后,已是声色俱厉,在座文武官员均默不作声,贾范环视一周,继续道:“前日主公在襄平城下发过誓言,定要为老太守和牺牲将士报仇雪恨,柳阳二位将军,你们乃是军方翘楚,主公此刻正需你们鼎力支持,希望你们三思!”
贾范说完,也不回身归位,只是将眼神递到柳毅、阳仪两人身前,逼迫两人做出答复。
公孙恭见此时戏演的也差不多了,呵呵一声轻笑,道:“军师请坐下,我来说几句,前日我在安平溺水,幸亏忠叔等人相救,我算是死里逃生,不想刚刚苏醒,便传来老太守罹难噩耗,仓促之间,军师率人将我接回,继任太守。在座诸位,都是辽东重臣,我也不说虚话,你们的心机,我也猜得个**不离十,无非是拿我公孙恭当个现成的挡箭牌。现在大敌当前,如果众位能齐心协力,我公孙恭也一定舍生忘死,与大家共赴国难,但若指望将我推向火坑,你们便能逍遥自在,那却是万万不能。”
文武官员耳听自己心中的算盘被公孙恭悉数猜到,均觉得一阵尴尬,这时听公孙恭继续说道:“诸位同僚,我辽东此刻风烛摇曳,已是绝境,你们就是想拉我当挡箭牌,也要在后面将挡箭牌全力竖起,今日议会,我先讲自己的底线和盘托出。”
公孙恭说完,站起身来走到大厅中间,神色从刚才的柔和随意,突然转到毅然,道:“没什么说的,左贤王来时,我与辽东将士同为一体,如若旗开得胜,那自当论功行赏,但如果天不佑我辽东,城破之时,便是我公孙恭自尽之日,话已说出,我公孙恭决不食言。”
公孙恭诚恳无比的说完这番话,抬脚走出厅门,正当听上众人面面相觑之时,渐行渐远的公孙恭在外面朗声道:“军师,不必逼迫柳阳二位将军了,让他们散了吧,你来书房,你我制定一下退敌之计。”
贾范见公孙恭说走就走,一时间也猜不到自己主公的想法,只好遥遥答应一声后,转身对众人道:“主公刚才一席话,不知诸位大人作何感想,在我看来,主公虽然年少,但镇定从容、英明果敢,假以时日,不见得会弱于升济大人,各位好自为之。”
说完,贾范也不管众人如何,急急忙忙赶出去,奔着书房而去。
公孙恭此刻坐在书房内,看着对面墙上公孙度银钩铁画的书法正在愣神,贾范匆匆赶到,咳嗽几声后,轻推房门,进入屋中,刚想说话间,公孙恭赶忙抬手打断,道:“军师别急,先坐一会儿,等会儿还有好戏!”
贾范微一愣神,随即稍稍有些明白,于是听命坐在一旁的座位上,两人相互对视,默默无语。
好大一会儿,仍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公孙恭也有点不自信起来,再等一会儿,公孙恭终于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哎!看来是我想错了……”
话没说完,屋内两人突然听到外面一阵急促脚步之声,“哐当”一声,房门再次被推开,片刻功夫,先前议事厅的几位官员,呼呼啦啦的跪满了一地。
贾范见到这个场景,猛的惊醒,终于知道公孙恭在等什么,暗暗赞叹一声,自己这位主子的御下之术,果然高明。
公孙恭呵呵一笑,心中忐忑之心终于放下,看着当先跪倒的柳毅,装作诧异万分的模样,问道:“众位同僚,我不是已经让你们各自散去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柳毅深深行礼,道:“我等众人先是欺辱主公年少,又误会主公诚意,实在是罪该万死,众同仁推举我等几人,特来请罪!”
公孙恭起身疾步向前,扶起众人,笑道:“我辽东本就是桀骜不驯之地,诸位性情流露,公孙恭岂能怪罪,此事不用再提了,众位大人,外敌当前,还是来研究对策吧!”
第五章 袭杀呼韩(上)
第五章袭杀呼韩邪(上)
“报!乌桓军在三十里外安营扎寨!前锋已向襄平奔来。”
“敌军军力如何?”
“主力骑兵二十万,运粮队步兵一万,前锋三万!”
“知道了,再去探查,有何军情,速速报来!”
公孙恭此时站在城楼之上,看着满身疲惫的斥候与柳毅的对答,平静的外表之下,心中依然沉重。
两天前自己一番卖力的表演,终于打动辽东群臣,共同一心来对抗乌桓的入侵,但是,公孙恭心中明镜般清楚,在乌桓入侵后仓促达成的妥协,永远不能真正相信,当危急解除,仍然站在他一边的,那才是自己应该倚重的人才。
不过现在,公孙恭没时间考虑这些了,因为他在清晨的朦胧中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一条黑龙正在汹涌奔来。
柳毅此时也看到了远处的千军万马,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刚才与斥候的对答时,还显得很悠闲,但是,在看到乌桓的一刹那,柳毅刹那间如同换了一个人,浑身的战意肆无忌惮的迸发出来。
只见他将手中的钢盔缓缓戴在头上,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威严的向身旁副将道:“命瞭望塔上军士随时报告敌军动向,弓箭手和投石车做好准备。”
副将应声答应后,柳毅回身面向身后的公孙恭,抱拳行礼道:“主公,我下去了,请主公安坐城楼,看我辽东将士如何破敌!”
公孙恭肃然回礼,招手命侍从取过一大碗酒来,双手捧到柳毅身前,道:“前日议事,柳将军深明大义,一力承担最为艰苦之战斗,公孙恭领襄平军民在此拜谢,还请喝了这碗酒,望将军战运如虹,旗开得胜!请!”
柳毅将烈酒一饮而尽,道:“主公放心,柳毅一定拼尽全力,奋勇杀敌!如若顺利,待敌军势弱之时,请主公和军师依计行事!”
柳毅说完,将手中海碗猛的一摔,在清脆的响声中,头也不回的下城楼而去。
公孙恭前世虽没有见过柳毅的详细记载,但在安平便听贾范说起过他,公孙度身死之后,正是他带领亲卫杀进重围,夺回尸首,其勇猛可见一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公孙度和公孙康的死忠之心。
公孙恭目送着柳毅渐渐远去,转眼间,没入城门内侧整装待发的的军队之中,那里,五千名骑兵肃立等待,早已喝过壮行酒的士兵们通红的脸上露出坚毅之色,爱马就在他们身侧驻足而立,有士兵不断拍打着马头,与最亲密的伙伴做着战前最后的交流,除了偶尔几声马嘶,再不见任何杂音,五千精锐,早已做好慷慨赴死的准备!
隐约中,远处已传来阵阵的嘶喊声,由近及远,不一会儿便声震如雷,朝着襄平城传来,公孙恭急忙走到城墙边,举目远眺,原来刚才还只是一条黑线的乌桓部队,已经距襄平城下不足二里,如云的骑兵,转眼间铺满了整个地面。
再过刹那,城上诸人已能将凶猛的来敌看的一清二楚,只见领头之人,黑衣黑甲,体魄雄壮,一条长长的疤痕贯穿脸颊,凶狠之色跃然于外,身后的三万铁甲,骑在无鞍的战马上,竞相追逐,转眼间已到近前。
领头之人来到城下,将手高高举起,猛的,他身后的战马一阵长嘶,三万人马刹那间如同钉子般扎在了原地。
城上众将领官员和长长的一排弓箭兵,除公孙恭外,虽然也都经历过对抗乌桓的作战,但是,如今强敌再次来临,仍然都还是为乌桓骑兵的强大而吸进一口凉气,一时间,“丝丝”之声此起彼伏。
公孙恭初经战阵,心情也是十分紧张,看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强敌,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咚咚的急促跳动,对面散发出来的强势直让他忍不住想闭上眼睛。
但是看到众人表现后,公孙恭猛然想起此刻他的身份,身为城主的他,怎能露出丝毫的怯意!于是想要打破还未开战,便已低落下来的士气。
几声轻笑,公孙恭走过几步,拍打几下前面的士兵,道:“兄弟,害怕不管用,手中的弓箭才是杀敌的好东西!”
公孙恭朗声说完,士气稍震,也许是官兵们自己调整过来状态,将士们重新紧张起来,弓箭手弯弓搭箭,蓄势待发。
也就在这时,乌桓军在“呜……呜……”的牛角号声中,摆开了锥形兵阵,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贾范这时上前几步,道:“柳毅将军已经准备好了,请主公下令吧!”
公孙恭深深点下头,转身来到城墙内侧。
当他的身影出现在瓮城之上时,下面的军队突然噤若寒声,公孙恭看到无数炙热的目光投向自己,突然一股豪情冲天而起。
他镇定了一下情绪,对着下面的辽东将士沉声道:“前日,乌桓贼寇前来挑衅,我军大败于此城之下,老太守和康将军也含恨而逝,此乃是我辽东数十年来遭遇的最大挫折,更是我百万辽东子民的奇耻大辱!”
说到这里,公孙恭顿了一顿,但是厚重的声音仍在沉静的瓮城中回荡,有些经历过上次襄平之战的士兵们不由得低下头来,满脸神伤!
“今天,就在城外,还是那野蛮北狄,复又耀武扬威,妄图吞我辽东土地,食我辽东骨髓,而襄平之后,再无防线,那里有数以千里的肥沃土地,有我们的房屋,有我们的财富,更有我们相守多年的家人,将士们,告诉我,你们可是愿意?”
“不愿意!”五千士兵,齐声大吼。喊声震天,表出了他们的勇气与决心。
“听我号令,放炮三通,出城迎敌。将士们,拿起你们的长矛,跨上你们的战马,用敌人的鲜血实现你们的回答!天佑我辽东,诸君定能奋勇杀敌,凯旋归来!”
“奋勇杀敌,凯旋归来!”齐声高喊着这句话的辽东将士,在炮声的轰隆之声中,跨上战马,准备出城。
四名壮汉吃力的推动了绞盘,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
“冲啊!”柳毅当先奔出,大喊一句。几千名骑兵杀声震天,紧随其后。
乌桓那个脸上带着刀疤的将领此时见城内杀出一支军队来,兴奋的将手中一杆长槊猛的一举,回头喊道:“南蛮子出来了,兄弟们压住阵角,听我命令,咱们上前杀他个屁滚尿流!”
乌桓士兵一阵大笑中,各自举起手中武器,拉紧马缰,待那将领长槊落下的一瞬间,猛的如离弦之箭般对着刚刚摆出突击阵型的柳毅部队杀了过来。
柳毅沉着的战在阵前,大喊一句:“辽东儿郎们,迎击!”说完,与众官兵一起,打马上前,朝着敌军迎了过去。
两军如同两团乌云,迅速接近,五十步,三十步,十步,五步,突然,两团乌云终于猛撞在一起,刹那间,战场之上,一片混战。
柳毅冲杀片刻,已是浑身污血,不过那都是敌人的,身边数不清的残肢断臂证明了他的武勇,乌桓骑兵眼看着己方上前挑战的士兵无不如砍瓜切菜般被柳毅杀死,一时间竟然无人再敢上前。
正在这时,乌桓那名刀疤将领见这边战局不利,急忙挥槊将一名辽东士兵扫落马下,朝着这边疾驰而来,瞬间,两名主将已经面对面站立。
“来将通名!”柳毅舔了舔溅到嘴边的鲜血,沉声喊道。
“乌桓左贤王座下先锋官,大将呼韩邪。”
柳毅猛听得呼韩邪之名,冲天怒火瞬间燃烧,面对这个杀害公孙度的凶手,曾是公孙度亲卫队长得柳毅猛的将虎目圆睁,恨声道:“老天怜我,终于让我找到你了,升济大人,柳毅为你报仇!”
柳毅喊完,再不说话,打马上前,挺枪便刺,呼韩邪见柳毅来势凶猛,急忙举槊格挡,“噹”的一声,枪槊相交,两人打在了一起。
柳毅心系为主报仇,呼韩邪脑存争取军功,几十合下来,两人竟然斗了个不分胜负!而战场别处,也早已是腥风血雨。
这边,乌桓一名骑兵手起刀落,将辽东这边的一名士兵砍翻在地,刚刚想要放声大笑,身边一道迅影赶到,长矛贯穿了他的胸膛。
那边,一名肚子被利刃划开的辽东骑兵吃力的掌握住马匹,见到身边经过一名乌桓士兵,奋力一跃,将他拉下马来,手上长矛闪过,枪尖穿喉而出,结果了敌人的性命后,肠子淌满一地的他还没高兴多久,半队乌桓骑兵打马而过,这名骑士转眼已被踏城肉泥。
远处,早已跌落马下的敌我两名士兵已经没有了武器,但依然赤手空拳朝着对方挥了过去,正当两人扭打之时,从身边经过的辽东军士一枪便杀死了乌桓的那名士兵,受到援助的士兵还未道谢,马上之人早已被等候一旁的乌桓骑兵一刀将半片胸膛砍了下来,受到援助的士兵只好将这声多谢深埋心底,跨上战友的爱马,继续在战团中找人厮杀起来。
又战了几合,柳毅已经稍稍落了下风,这时他暴怒的心情已经稍稍止歇,脑筋一阵清明,想起自己出城迎战的目的,于是一枪隔开呼韩邪的攻击,开始游斗起来,间歇时候,他开始举目远望,观察起敌我的情势,只见两军虽各有死伤,但是辽东精锐大部分已在前次战斗中死伤殆尽,这次匆忙组建的骑兵队,战斗力毕竟有限,更何况敌军数倍与己方,辽东已是渐落下风。
第六章 袭杀呼韩(下)
公孙恭在城楼看着城下惨烈的斗争,虽在远处,但仍看的惊心动魄,眼见血雾四起,恶心的感觉上涌,眼看就要呕吐。
贾范见状,急忙道:“主公,你还好吧!”
公孙恭猛的一惊,心道,初次掌兵,众人都眼瞧着他,在这危急时刻,说什么也不能吐出这一口!
想毕,公孙恭强行将不适的感觉压下,脸色一阵发白。
贾范关心战事之余,不由得对公孙恭的表现暗赞一声。在看到出城的士兵渐落下风后,贾范沉声道:“主公,是时候了!”
公孙恭此时已经收敛心神,也看出了己方的劣势,于是点了点头,转身道:“阳仪将军!”
“属下在!”
“北城一万戟兵,做好准备了吗?”
“启禀主公,早已准备就绪。”
“传我号令,柳毅将军且战且退,伏兵出击,出城南截取乌桓后路,弓箭手准备火矢。”
公孙恭一连串命令下达,传令兵领命而去,阳仪亲自举起令旗,左右摇摆,弓箭兵也将裹满油布的火箭换上,瞄准了城下的目标。
柳毅在城下正与呼韩邪缠斗,突然看到鲜红的令旗摇晃不止,心中一懔,心知今日破敌,只在当下,于是急忙封住呼韩邪一槊,拍马后退,大喊道:“辽东众将官,随我后退!”
辽东诸骑兵也看到了令旗,都随在柳毅身后,向着城门奔回。
几十回合下来,呼韩邪已知柳毅武艺不如自己,这会儿见柳毅要逃,急忙拍马追了上来,而乌桓军士眼见胜利已在眼前,首领又是如此,也都大喊一声,追了上来。
柳毅带领部队来到城门近处,猛然回身,连连挺枪,刺死几个马快的乌桓骑兵,掩护着己方部队回到城下,一声令下后,辽东士兵火速集结,转眼间结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圆形军阵。
呼韩邪追到近前,看到城门并没有打开,以为是城内守军害怕自己攻入城内,已经将城外军队抛弃,心中大喜,不由得哈哈大笑,笑声过后,呼韩邪喊道:“南蛮主子已经吓的龟缩城内了,兄弟们,给我将这伙残敌杀个精光!”
乌桓士兵也都与呼韩邪是一个想法,眼看一场大胜已到,少不了回营要论功行赏,早已不待呼韩邪下令,急不可耐的冲向了辽东骑兵的军阵,但怎奈如铁桶一般的圆形大阵被柳毅与众将官守了个滴水不漏,乌桓军一时竟然寸步未进。呼韩邪不由得大为着恼!拍马赶到最前线,亲自厮杀起来。
此时,乌桓部谁也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来时路上,四个步兵方阵,杀气腾腾的往城下开来。
“轰隆、轰隆、轰隆!”
戟兵部队整齐的迈着步子发出如雷般的脚步声,只片刻,已来到刚开始时两军相遇的地方。
此时几名落后的乌桓骑兵听到后方不寻常的动静,忍不住回头一望——
“呼韩将军,不好,后面有伏兵!”
凄厉的喊声虽大,但在正在喊杀的两军阵前,传到呼韩邪的耳边时,只不过是极其细微的声音了。
就在落后的士兵喊出那一句话后,戟兵方阵已经来到他们近前,第一排的士兵将长戟平平举起,那些士兵转瞬间已被碾过。
“怎么回事?”呼韩邪甚为不满,想着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在自己专心杀伐之时乱喊乱叫!
呼韩邪虽然心中生气,但是仍忍不住回过头来眼了一眼!但他这一回头,就没再转回去。
因为,后方的情景已让他魂飞魄散。
四个方阵此时已经连成一片,牢牢的守卫在唯一的护城河桥边,雪亮的戟尖散发着寒光,对准了乌桓的军队。
“不好,我部听令,后队变前队,快撤!”呼韩邪心思急转,做出了看来是正确的决定。
但是,由于部下士兵们纷纷上前杀敌争功,此时的乌桓部队,早已没有了前队后队之分,听到呼韩邪命令的,不知发生什么事情,回身望去,已是心凉了半截,没有听到的,却依然与柳毅的骑兵拼杀着。
几名副将连连呼喝,终于让部下全部看到了眼前的凶险局面,呼韩邪见阵型已乱,急忙喊道:“兄弟们,跟上我,杀出一条血路,还有几分生机!”
喊完后,呼韩邪一马当先,朝着辽东的戟兵部队冲了上去。
公孙恭在城墙上看到乌桓开始撤退,急忙喝道:“传我命令,打开城门,迎接柳将军和诸位军士回城!”
传令兵急忙道声得令,快步跑下了城楼。不一会儿,吱嘎吱嘎声音响起,襄平城门大开。
柳毅的骑兵部队拼死抵抗良久,这会儿已是强弩之末,眼看城门已开,急忙撤回城中,柳毅待属下全部进城后,终于松了一口气,缓缓骑马倒行,退入了城门之内。
“呼韩将军,城门开了!”乌桓副将偶然回头间,看到了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
呼韩邪惊喜之下,急忙拨转马头,喊道:“兄弟们,快、快,快给我冲入城中,别让城门关了!”
眼看后路已断,乌桓骑兵猛的看到身后竟然突然出现了一丝希望,无不奋力杀回,全力向着城门冲杀而来。
柳毅进到城门,发现城门正在缓缓关闭,而城外的乌桓部渐渐赶来,心中不由得大急,眼看自己属下的骑兵都疲惫的趴在马上休息,而那四名负责开关城门的壮汉,正奋力的推着绞盘,大怒道:“辽东将士听令,速速下马,关上城门,妈的,现在还不到放松的时候!城门处下马布防,一定要给我守住!”
骑兵部队被这一声大喊猛然惊醒,急忙下马,几人匆匆跑到绞盘前,相助四名大汉推了起来,其他士兵也纷纷提着长枪,将枪头朝向了一点一点正在关闭的城门。
近了,更近了,呼韩邪终于看到了己方士兵冲入城门的一瞬间。
可惜,为数不多的乌桓骑兵刚刚入城便被乱枪刺死,当襄平厚重的城门再次关闭之时,呼韩邪的心沉落到了谷底。
城上的贾范见到此情此景,捋须大笑,道:“成了,全歼敌军,就在今日。三万敌军,一朝全灭,主公一战而天下闻名!”
公孙恭呵呵一笑,摆手道:“战斗仍未结束,军师,此刻还不是庆贺的时候!弓箭手点燃火矢,准备放箭!”
城下,呼韩邪眼见二次回身,毫无成效,只好再次引兵向着护城河桥而来,当一队骑兵冲上桥头之时,呼韩邪忽然听到了城楼之上几十名传令兵的齐声大喝:“放箭!”
刹那间,千束流火顺城疾下,转眼间,护城河桥已被熊熊之火团团包围,呼韩邪顿时绝望之极,解下头盔,重重掼在地上,心知:这下完了!
公孙恭终于放下心来:此刻局势甚为明朗,胜利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正在这时,城楼一旁阶梯上传来噔噔的脚步声响,众人朝着方向望去,原来是柳毅到了。
一个多时辰的全力拼杀,柳毅已经筋疲力尽,在迈过最后一级阶梯时,竟然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阳仪上前一把扶住,一拳重重打在了柳毅的胸前,笑道:“五千战三万,有你的!”
柳毅疲惫一笑,生生受了这一记重拳,也不与阳仪说话,来到公孙恭身前,单膝跪地,道:“主公之福,柳毅幸不辱命!”
公孙恭急忙上前扶起,道:“柳毅将军大战归来,不用如此,今日破敌,柳将军当得上第一功劳!大局已定,柳将军快回去好好休息吧!”
这时,柳毅却坚决的摇了摇头,推开了阳仪的搀扶,几步来到城墙边,虎目含泪,望向城下还在困兽犹斗的乌桓军队。
公孙恭不知柳毅这是怎么了,一时不好问话,站立一旁,等待柳毅的解释。
忽然,柳毅再次跪倒在公孙恭身前,痛哭失声,道:“柳毅今日血战,不要一丝功劳,只请主公答应柳毅一件事情!”
公孙恭哦了一声,大为奇怪,上前搀扶起柳毅,问道:“柳将军这是为何?先起来说话,柳将军有何要求,尽管说来!”
柳毅缓缓起身,手指着城下披头散发的呼韩邪,冷声道:“主公,那人名为呼韩邪,正是杀死老太守和康将军的罪魁祸首,柳毅请求主公,将此人碎尸万段!”
“啊?”此话一出,城上众人纷纷下望,那日公孙度亲自带兵出城,其他将领并未随行,据逃回襄平的士兵报告,杀死公孙度和公孙康的乃是个叫做呼韩邪的大将,柳毅奋力夺回尸首之时,也未与这人见面,所以,柳毅在阵前得知呼韩邪的名姓之后,就已动了挫骨扬灰的念头。
公孙恭也与众人一同惊异的“啊”了一声,随即想到,此时身前的柳毅对公孙度无比忠心,此时不失为一个收服人心的机会。
想毕,公孙恭努力酝酿了一会儿感情,眼睛里挤出了几滴眼泪后,哭道:“原来是这人,柳将军放心,我答应你了,看我如何收拾此人!报我父我兄的大仇!”
说完,公孙恭上前几步,大声道:“弓箭手听令,瞄准弓箭散射,先放过那披头散发之人,来人,再去拿火矢牛油来!”
弓箭手得令之后,弯弓搭箭时只是朝着一般乌桓士兵瞄准,,羽箭如蝗虫般飞过,每一轮都会有大批的乌桓士兵中箭身亡,城下乌桓部眼看前后都已是绝路,头顶又有催命的羽箭,有识得水性的纷纷跳下护城河内,祈望能爬到对岸,直到后来,不会水的也不再原地等死,下马朝着冰冷的河水里跳下。
但是,河对面的戟兵方阵却没有让任何一个心存侥幸的乌桓士兵逃脱,长戟每杵一下,就有一个亡魂消失,片刻之间,三万乌桓铁骑,只剩下寥寥数人。
再一轮羽箭袭过,原本拥挤的襄平城外,变得空旷起来,站在其中的,只剩下了无数无主的战马和呼韩邪一人。
公孙恭看着放在弓箭手身前的牛油和羽箭,道:“将箭只放入牛油中,仔细浸泡!”
众士兵急忙按照命令忙碌起来,一会儿,准备完毕后,公孙恭来到城墙之上,朗声道:“城下将官,我来问你,你是何人?”
呼韩邪此时已是神不守舍,遍地的尸体,极大的打击了他的心灵,愕然听到城楼之上有人问话,抬头望去,见众人都向他望来,心中一股凶狠之气冒出,猛的将身形一直,大喝道:“我乃左贤王座下先锋,大将呼韩邪!今日误中埋伏,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公孙度太守,公孙康将军,可是你杀害的吗?”公孙恭语气中不带一丝感情,平淡问道!
“不错!公孙老头刚愎自用,( 三国有个公孙恭 http://www.xlawen.org/kan/4434/ )
公孙恭来到城下滔滔的护城河边,思虑一番后,心中已有算计,猛的一挺身躯,如标杆般坐立马上,耐心等候城内的动静。
不一刻,猛听得震耳欲聋的几声炮响,吊桥吱嘎吱嘎的缓缓落下,城楼上突然站出一排雄壮的士兵,低沉的吼声齐声响起——
“恭迎公孙太守回城!”
接着,城门打开,全副甲胄的骑兵列队而出,长矛高举,又是大喊一声——
“恭迎公孙太守回城!”
两声呼喊威武有力,直冲霄汉,高亢的穿透力将远处树林中一群飞鸟猛的惊醒,成群结队的低空掠过,黑压压的群鸟飞走后,让这气氛突然变的极为庄重。
公孙恭见识过前世里的种种庆典场面,本来心中没多拿小小的辽东太守当回事,但是,在这肃杀的深秋,残酷的战场,几百名眼望自己的士兵让他的身体一阵战栗,他知道,这不是害怕,是一种类似于兴奋却不全是兴奋的情绪占据他的内心后的一种自然反应。公孙恭暗自点头赞叹,但随后一想,眼见弱小的辽东军士就有如此之威,而天下豪强聚集的中原地区,那将会是个怎样的强盛军容呢?
此时,襄平城内官员分作文武两排,鱼贯而出,走过吊桥后一齐站定,拱手行礼,齐道:“恭迎公孙太守回城!”
公孙恭将拳头握起,制止了身体的颤抖,看着官员们或真心欢喜,或暗自庆幸的种种表现,心中微微冷笑,回头对贾范道:“军师,襄平城的诸位官员,果然有心!”
他少年嗓音,本来就极为清脆,而且又没有故意压低声调,所以声音在鸦雀无声之中显得极为清楚,公孙恭眼望变颜变色的文官武将,也不待贾范回答,打马上前。
来到城门之下,“吁”的一声,公孙恭喝住坐骑,从最远处城角的那个士兵开始,缓缓的环视一周,见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身上,他长吸一口气,按捺下了心中的丝丝波动,翻身下马,突然单膝跪地。
正当众人心中诧异之时,只听公孙恭沉声喊道:“我父、我兄,我每一位牺牲于此的士兵在上,我,辽东新任太守公孙恭,在此立下誓言,定要驱除鞑虏,消灭乌桓,使我辽东百姓再无战乱之祸,为你们报仇雪恨,如若失言,有如此剑!”
苍啷一声龙吟,公孙恭已站起身来拔出长剑,用力向前掷出,宝剑如银链一般划出一道急促的弧线,转眼间没入了护城河对面河沿,溅起几朵浪花后,已是无影无踪。
公孙恭眼见宝剑落水,心中有些惊异,他奋力一掷时,以为长剑至多可以勉强扔到护城河,实在没想到这副看似弱不禁风的躯体竟有如此的臂力。
但这时公孙恭没有时间来想这些,他镇定的翻身上马,再不看身后的众文武官员,缓缓走入城中,行出一大段路后,被他这番话感染的热血澎湃的士兵们还不断重复着他的誓言,公孙恭搓搓双手手心汗水,微微一笑,第一步迈出的还不错。
第四章 战前议事【求收藏,求推荐】
青山远望,旷野荒芜;襄平近郊,秋风瑟瑟;武士带甲,文士缠巾;呼号哭喊表不尽军民悲泣,鼓瑟笙箫吹将出英雄情怀。
一场风光大葬,将原本还应驰骋疆场十六年的一代英豪埋葬在襄平近郊摩云山下,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历史无情的抛弃了他。
葬礼上,连公孙恭自己都觉得实在太过假惺惺,这两位自己素未谋面的父兄,实在无法让他产生痛惜的情绪,所以他干哭了半天,连一片眼泪都没掉。
但是,在下葬时的最后一刻,公孙恭却不明所以的大哭了一场,其中的悲伤,让身边众人无不潸然泪下。
公孙恭不知道,人生最悲痛的,正是这天人永隔之时,此刻,不管原来那个公孙恭的灵魂是否还在,但哪怕只剩下这副肉身,也因为永别父兄而起了最原始的反应。
不管怎样,葬礼过后,属于公孙度的时代,就这么匆匆过去了。
按照汉朝制度,公孙恭要在家守孝三年,不能为官,但在家国便为天下的辽东,这种制度很显然被淡化了,但是,公孙恭为堵住天下人的闲言碎语,依然只在家中处理公务。但是今天,他却不得不在公孙忠和众侍卫的陪同下,来到太守府邸。因为,他即将迎来他穿越到三国时代的第一次大考。
襄平城中央,有一处被长长古木环绕的府宅,此时这里静谧无声,大门紧闭,四名雄壮的士兵面无表情,站立在朱红门前,忠诚的恪守着自己的守卫职责,门楼之上,“太守府”三个金黄的大字用无声的威严俯视,让从此经过的人群噤若寒声。
府中议事厅内,公孙恭已端坐在正中央一把宽大的椅子上,庭前两排座位,早已坐满了襄平城内的大小官员,如果在平时,此时正是唇枪舌战、人声鼎沸的时候。但是现在,除了武威校尉阳仪面无表情的读着手中一封加急信札,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公孙太守台鉴:近闻恭大人年少英雄,日前已接掌辽东,某虽身处极北,亦为阁下拍掌相庆,想某与令尊升济大人相识多年,虽为对手,但却是相互敬佩,前日与令尊令兄决战与襄平城下,怎奈刀枪无眼,加之我部呼韩邪将军威猛,可怜天妒英才,升济大人不幸罹难,某甚为叹息。近日,我部粮草奇缺,某欲领兵二十万,再往阁下处相借粮草若干,还望阁下应允。谨祝阁下勋祉戎安——左贤王刘豹字。”
阳仪读完信札,上前几步递给公孙恭,然后躬身后退,满脸的担心之色,甚是真诚。但是回到座位上后,他的嘴角却挂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公孙恭只装作没看到阳仪的幸灾乐祸,一字一句的看完左贤王来信后,将信札随手扔在一旁小几之上,巡视众人后,微微一笑,道:“将这打家劫舍的勾当说的如此理直气壮,这左贤王可算是无耻的很了,众位同僚均是在辽东为官多年,抗击北狄必定高明之极,眼看乌桓已至,不知谁有退敌良策?”
公孙恭说完,看了眼右边一排身着甲胄的将领,但见众人都是沉默无语后,他也不生气,笑道:“各位将军看来是没有什么好计策了?那各位主簿大夫可有主意?”
左边一排文官眼看公孙恭将目光投向他们,纷纷低下头来,不与他的眼神接触,只贾范欲要站起身来说话,却被公孙恭不易察觉的摇头阻止。
此时议事厅内鸦雀无声,公孙恭沉下脸色,眼望众人良久。
直到众人被这种沉闷的气氛弄的不知所措,公孙恭猛的嘿然一笑,笑声中,只听公孙恭道:“诸位同僚均不说话,那也很好,众人皆知,我公孙恭只爱些声色犬马的风月之事,本无心接掌辽东门户,承蒙诸位抬举,让我做在了这太守之位上,我便自己拿个主意。既然老太守和我兄之后,辽东再无能抵抗乌桓铁骑之人,咱们便大开城门,放那左贤王进来,诸位也都是襄平城内的贵族富户,财资甚厚,乌桓此次必能满载而归,军师何在,你立即草拟回信,通知左贤王,我公孙恭,嘿嘿……”
公孙恭说到这里,笑着看了一圈,见众人都被他的话震惊的神色大变,接着说出最后一一句来,“我公孙恭,降了!”
此话一出,刚刚还是满堂寂静的议事厅忽然间一阵嘈杂,众人纷纷大声呵斥起来,只有贾范手捻胡须,微笑看着众人的表演。
只见柳毅刷的一声将腰上的长剑抽入,向前一指,大声喝道:“公孙恭,休要胡言乱语,想我辽东几万带甲将士,数十年来奋勇杀敌,只为保辽东一方安宁,不让那乌桓贼寇染指半步,怎能让你这无知小儿说降便降?有我柳毅在,便容不得你如此!”
柳毅说的正气凌然,顿时文武两边一片叫好,一时间,大骂公孙恭胆小无耻之声,不绝于耳。
公孙恭既不阻止,也不解释,随意把玩着手边的一个茶盅,面带微笑的看众人对着自己这一通谩骂!
左首上的贾范见过了好大一会儿,众人仍没有收声止歇的意思,心知这时该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他站起身来,轻咳几声,朗声道:“众位大人,还请稍安勿躁,我来说几句!”
贾范虽是文官,但却为公孙度出谋划策,久经沙场,所以,在座文武官员,对这位辽东鬼才都有几分尊敬,这时见他出声,众人又叫嚷几句后,终于纷纷回身坐下。
贾范躬身朝公孙恭行了一礼,才回身道:“众位大人,主公乍得太守之位,各种政事还要历练,想我主公虽然聪慧过人,但也毕竟年少,今日大敌将至,随便说了几句气馁之言,诸位不来为主公排忧解难,反而个个冷眼旁观,恶语相向,岂是为人臣子之道吗?”
这几句话说到最后,已是声色俱厉,在座文武官员均默不作声,贾范环视一周,继续道:“前日主公在襄平城下发过誓言,定要为老太守和牺牲将士报仇雪恨,柳阳二位将军,你们乃是军方翘楚,主公此刻正需你们鼎力支持,希望你们三思!”
贾范说完,也不回身归位,只是将眼神递到柳毅、阳仪两人身前,逼迫两人做出答复。
公孙恭见此时戏演的也差不多了,呵呵一声轻笑,道:“军师请坐下,我来说几句,前日我在安平溺水,幸亏忠叔等人相救,我算是死里逃生,不想刚刚苏醒,便传来老太守罹难噩耗,仓促之间,军师率人将我接回,继任太守。在座诸位,都是辽东重臣,我也不说虚话,你们的心机,我也猜得个**不离十,无非是拿我公孙恭当个现成的挡箭牌。现在大敌当前,如果众位能齐心协力,我公孙恭也一定舍生忘死,与大家共赴国难,但若指望将我推向火坑,你们便能逍遥自在,那却是万万不能。”
文武官员耳听自己心中的算盘被公孙恭悉数猜到,均觉得一阵尴尬,这时听公孙恭继续说道:“诸位同僚,我辽东此刻风烛摇曳,已是绝境,你们就是想拉我当挡箭牌,也要在后面将挡箭牌全力竖起,今日议会,我先讲自己的底线和盘托出。”
公孙恭说完,站起身来走到大厅中间,神色从刚才的柔和随意,突然转到毅然,道:“没什么说的,左贤王来时,我与辽东将士同为一体,如若旗开得胜,那自当论功行赏,但如果天不佑我辽东,城破之时,便是我公孙恭自尽之日,话已说出,我公孙恭决不食言。”
公孙恭诚恳无比的说完这番话,抬脚走出厅门,正当听上众人面面相觑之时,渐行渐远的公孙恭在外面朗声道:“军师,不必逼迫柳阳二位将军了,让他们散了吧,你来书房,你我制定一下退敌之计。”
贾范见公孙恭说走就走,一时间也猜不到自己主公的想法,只好遥遥答应一声后,转身对众人道:“主公刚才一席话,不知诸位大人作何感想,在我看来,主公虽然年少,但镇定从容、英明果敢,假以时日,不见得会弱于升济大人,各位好自为之。”
说完,贾范也不管众人如何,急急忙忙赶出去,奔着书房而去。
公孙恭此刻坐在书房内,看着对面墙上公孙度银钩铁画的书法正在愣神,贾范匆匆赶到,咳嗽几声后,轻推房门,进入屋中,刚想说话间,公孙恭赶忙抬手打断,道:“军师别急,先坐一会儿,等会儿还有好戏!”
贾范微一愣神,随即稍稍有些明白,于是听命坐在一旁的座位上,两人相互对视,默默无语。
好大一会儿,仍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公孙恭也有点不自信起来,再等一会儿,公孙恭终于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哎!看来是我想错了……”
话没说完,屋内两人突然听到外面一阵急促脚步之声,“哐当”一声,房门再次被推开,片刻功夫,先前议事厅的几位官员,呼呼啦啦的跪满了一地。
贾范见到这个场景,猛的惊醒,终于知道公孙恭在等什么,暗暗赞叹一声,自己这位主子的御下之术,果然高明。
公孙恭呵呵一笑,心中忐忑之心终于放下,看着当先跪倒的柳毅,装作诧异万分的模样,问道:“众位同僚,我不是已经让你们各自散去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柳毅深深行礼,道:“我等众人先是欺辱主公年少,又误会主公诚意,实在是罪该万死,众同仁推举我等几人,特来请罪!”
公孙恭起身疾步向前,扶起众人,笑道:“我辽东本就是桀骜不驯之地,诸位性情流露,公孙恭岂能怪罪,此事不用再提了,众位大人,外敌当前,还是来研究对策吧!”
第五章 袭杀呼韩(上)
第五章袭杀呼韩邪(上)
“报!乌桓军在三十里外安营扎寨!前锋已向襄平奔来。”
“敌军军力如何?”
“主力骑兵二十万,运粮队步兵一万,前锋三万!”
“知道了,再去探查,有何军情,速速报来!”
公孙恭此时站在城楼之上,看着满身疲惫的斥候与柳毅的对答,平静的外表之下,心中依然沉重。
两天前自己一番卖力的表演,终于打动辽东群臣,共同一心来对抗乌桓的入侵,但是,公孙恭心中明镜般清楚,在乌桓入侵后仓促达成的妥协,永远不能真正相信,当危急解除,仍然站在他一边的,那才是自己应该倚重的人才。
不过现在,公孙恭没时间考虑这些了,因为他在清晨的朦胧中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一条黑龙正在汹涌奔来。
柳毅此时也看到了远处的千军万马,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刚才与斥候的对答时,还显得很悠闲,但是,在看到乌桓的一刹那,柳毅刹那间如同换了一个人,浑身的战意肆无忌惮的迸发出来。
只见他将手中的钢盔缓缓戴在头上,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威严的向身旁副将道:“命瞭望塔上军士随时报告敌军动向,弓箭手和投石车做好准备。”
副将应声答应后,柳毅回身面向身后的公孙恭,抱拳行礼道:“主公,我下去了,请主公安坐城楼,看我辽东将士如何破敌!”
公孙恭肃然回礼,招手命侍从取过一大碗酒来,双手捧到柳毅身前,道:“前日议事,柳将军深明大义,一力承担最为艰苦之战斗,公孙恭领襄平军民在此拜谢,还请喝了这碗酒,望将军战运如虹,旗开得胜!请!”
柳毅将烈酒一饮而尽,道:“主公放心,柳毅一定拼尽全力,奋勇杀敌!如若顺利,待敌军势弱之时,请主公和军师依计行事!”
柳毅说完,将手中海碗猛的一摔,在清脆的响声中,头也不回的下城楼而去。
公孙恭前世虽没有见过柳毅的详细记载,但在安平便听贾范说起过他,公孙度身死之后,正是他带领亲卫杀进重围,夺回尸首,其勇猛可见一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公孙度和公孙康的死忠之心。
公孙恭目送着柳毅渐渐远去,转眼间,没入城门内侧整装待发的的军队之中,那里,五千名骑兵肃立等待,早已喝过壮行酒的士兵们通红的脸上露出坚毅之色,爱马就在他们身侧驻足而立,有士兵不断拍打着马头,与最亲密的伙伴做着战前最后的交流,除了偶尔几声马嘶,再不见任何杂音,五千精锐,早已做好慷慨赴死的准备!
隐约中,远处已传来阵阵的嘶喊声,由近及远,不一会儿便声震如雷,朝着襄平城传来,公孙恭急忙走到城墙边,举目远眺,原来刚才还只是一条黑线的乌桓部队,已经距襄平城下不足二里,如云的骑兵,转眼间铺满了整个地面。
再过刹那,城上诸人已能将凶猛的来敌看的一清二楚,只见领头之人,黑衣黑甲,体魄雄壮,一条长长的疤痕贯穿脸颊,凶狠之色跃然于外,身后的三万铁甲,骑在无鞍的战马上,竞相追逐,转眼间已到近前。
领头之人来到城下,将手高高举起,猛的,他身后的战马一阵长嘶,三万人马刹那间如同钉子般扎在了原地。
城上众将领官员和长长的一排弓箭兵,除公孙恭外,虽然也都经历过对抗乌桓的作战,但是,如今强敌再次来临,仍然都还是为乌桓骑兵的强大而吸进一口凉气,一时间,“丝丝”之声此起彼伏。
公孙恭初经战阵,心情也是十分紧张,看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强敌,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咚咚的急促跳动,对面散发出来的强势直让他忍不住想闭上眼睛。
但是看到众人表现后,公孙恭猛然想起此刻他的身份,身为城主的他,怎能露出丝毫的怯意!于是想要打破还未开战,便已低落下来的士气。
几声轻笑,公孙恭走过几步,拍打几下前面的士兵,道:“兄弟,害怕不管用,手中的弓箭才是杀敌的好东西!”
公孙恭朗声说完,士气稍震,也许是官兵们自己调整过来状态,将士们重新紧张起来,弓箭手弯弓搭箭,蓄势待发。
也就在这时,乌桓军在“呜……呜……”的牛角号声中,摆开了锥形兵阵,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贾范这时上前几步,道:“柳毅将军已经准备好了,请主公下令吧!”
公孙恭深深点下头,转身来到城墙内侧。
当他的身影出现在瓮城之上时,下面的军队突然噤若寒声,公孙恭看到无数炙热的目光投向自己,突然一股豪情冲天而起。
他镇定了一下情绪,对着下面的辽东将士沉声道:“前日,乌桓贼寇前来挑衅,我军大败于此城之下,老太守和康将军也含恨而逝,此乃是我辽东数十年来遭遇的最大挫折,更是我百万辽东子民的奇耻大辱!”
说到这里,公孙恭顿了一顿,但是厚重的声音仍在沉静的瓮城中回荡,有些经历过上次襄平之战的士兵们不由得低下头来,满脸神伤!
“今天,就在城外,还是那野蛮北狄,复又耀武扬威,妄图吞我辽东土地,食我辽东骨髓,而襄平之后,再无防线,那里有数以千里的肥沃土地,有我们的房屋,有我们的财富,更有我们相守多年的家人,将士们,告诉我,你们可是愿意?”
“不愿意!”五千士兵,齐声大吼。喊声震天,表出了他们的勇气与决心。
“听我号令,放炮三通,出城迎敌。将士们,拿起你们的长矛,跨上你们的战马,用敌人的鲜血实现你们的回答!天佑我辽东,诸君定能奋勇杀敌,凯旋归来!”
“奋勇杀敌,凯旋归来!”齐声高喊着这句话的辽东将士,在炮声的轰隆之声中,跨上战马,准备出城。
四名壮汉吃力的推动了绞盘,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
“冲啊!”柳毅当先奔出,大喊一句。几千名骑兵杀声震天,紧随其后。
乌桓那个脸上带着刀疤的将领此时见城内杀出一支军队来,兴奋的将手中一杆长槊猛的一举,回头喊道:“南蛮子出来了,兄弟们压住阵角,听我命令,咱们上前杀他个屁滚尿流!”
乌桓士兵一阵大笑中,各自举起手中武器,拉紧马缰,待那将领长槊落下的一瞬间,猛的如离弦之箭般对着刚刚摆出突击阵型的柳毅部队杀了过来。
柳毅沉着的战在阵前,大喊一句:“辽东儿郎们,迎击!”说完,与众官兵一起,打马上前,朝着敌军迎了过去。
两军如同两团乌云,迅速接近,五十步,三十步,十步,五步,突然,两团乌云终于猛撞在一起,刹那间,战场之上,一片混战。
柳毅冲杀片刻,已是浑身污血,不过那都是敌人的,身边数不清的残肢断臂证明了他的武勇,乌桓骑兵眼看着己方上前挑战的士兵无不如砍瓜切菜般被柳毅杀死,一时间竟然无人再敢上前。
正在这时,乌桓那名刀疤将领见这边战局不利,急忙挥槊将一名辽东士兵扫落马下,朝着这边疾驰而来,瞬间,两名主将已经面对面站立。
“来将通名!”柳毅舔了舔溅到嘴边的鲜血,沉声喊道。
“乌桓左贤王座下先锋官,大将呼韩邪。”
柳毅猛听得呼韩邪之名,冲天怒火瞬间燃烧,面对这个杀害公孙度的凶手,曾是公孙度亲卫队长得柳毅猛的将虎目圆睁,恨声道:“老天怜我,终于让我找到你了,升济大人,柳毅为你报仇!”
柳毅喊完,再不说话,打马上前,挺枪便刺,呼韩邪见柳毅来势凶猛,急忙举槊格挡,“噹”的一声,枪槊相交,两人打在了一起。
柳毅心系为主报仇,呼韩邪脑存争取军功,几十合下来,两人竟然斗了个不分胜负!而战场别处,也早已是腥风血雨。
这边,乌桓一名骑兵手起刀落,将辽东这边的一名士兵砍翻在地,刚刚想要放声大笑,身边一道迅影赶到,长矛贯穿了他的胸膛。
那边,一名肚子被利刃划开的辽东骑兵吃力的掌握住马匹,见到身边经过一名乌桓士兵,奋力一跃,将他拉下马来,手上长矛闪过,枪尖穿喉而出,结果了敌人的性命后,肠子淌满一地的他还没高兴多久,半队乌桓骑兵打马而过,这名骑士转眼已被踏城肉泥。
远处,早已跌落马下的敌我两名士兵已经没有了武器,但依然赤手空拳朝着对方挥了过去,正当两人扭打之时,从身边经过的辽东军士一枪便杀死了乌桓的那名士兵,受到援助的士兵还未道谢,马上之人早已被等候一旁的乌桓骑兵一刀将半片胸膛砍了下来,受到援助的士兵只好将这声多谢深埋心底,跨上战友的爱马,继续在战团中找人厮杀起来。
又战了几合,柳毅已经稍稍落了下风,这时他暴怒的心情已经稍稍止歇,脑筋一阵清明,想起自己出城迎战的目的,于是一枪隔开呼韩邪的攻击,开始游斗起来,间歇时候,他开始举目远望,观察起敌我的情势,只见两军虽各有死伤,但是辽东精锐大部分已在前次战斗中死伤殆尽,这次匆忙组建的骑兵队,战斗力毕竟有限,更何况敌军数倍与己方,辽东已是渐落下风。
第六章 袭杀呼韩(下)
公孙恭在城楼看着城下惨烈的斗争,虽在远处,但仍看的惊心动魄,眼见血雾四起,恶心的感觉上涌,眼看就要呕吐。
贾范见状,急忙道:“主公,你还好吧!”
公孙恭猛的一惊,心道,初次掌兵,众人都眼瞧着他,在这危急时刻,说什么也不能吐出这一口!
想毕,公孙恭强行将不适的感觉压下,脸色一阵发白。
贾范关心战事之余,不由得对公孙恭的表现暗赞一声。在看到出城的士兵渐落下风后,贾范沉声道:“主公,是时候了!”
公孙恭此时已经收敛心神,也看出了己方的劣势,于是点了点头,转身道:“阳仪将军!”
“属下在!”
“北城一万戟兵,做好准备了吗?”
“启禀主公,早已准备就绪。”
“传我号令,柳毅将军且战且退,伏兵出击,出城南截取乌桓后路,弓箭手准备火矢。”
公孙恭一连串命令下达,传令兵领命而去,阳仪亲自举起令旗,左右摇摆,弓箭兵也将裹满油布的火箭换上,瞄准了城下的目标。
柳毅在城下正与呼韩邪缠斗,突然看到鲜红的令旗摇晃不止,心中一懔,心知今日破敌,只在当下,于是急忙封住呼韩邪一槊,拍马后退,大喊道:“辽东众将官,随我后退!”
辽东诸骑兵也看到了令旗,都随在柳毅身后,向着城门奔回。
几十回合下来,呼韩邪已知柳毅武艺不如自己,这会儿见柳毅要逃,急忙拍马追了上来,而乌桓军士眼见胜利已在眼前,首领又是如此,也都大喊一声,追了上来。
柳毅带领部队来到城门近处,猛然回身,连连挺枪,刺死几个马快的乌桓骑兵,掩护着己方部队回到城下,一声令下后,辽东士兵火速集结,转眼间结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圆形军阵。
呼韩邪追到近前,看到城门并没有打开,以为是城内守军害怕自己攻入城内,已经将城外军队抛弃,心中大喜,不由得哈哈大笑,笑声过后,呼韩邪喊道:“南蛮主子已经吓的龟缩城内了,兄弟们,给我将这伙残敌杀个精光!”
乌桓士兵也都与呼韩邪是一个想法,眼看一场大胜已到,少不了回营要论功行赏,早已不待呼韩邪下令,急不可耐的冲向了辽东骑兵的军阵,但怎奈如铁桶一般的圆形大阵被柳毅与众将官守了个滴水不漏,乌桓军一时竟然寸步未进。呼韩邪不由得大为着恼!拍马赶到最前线,亲自厮杀起来。
此时,乌桓部谁也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来时路上,四个步兵方阵,杀气腾腾的往城下开来。
“轰隆、轰隆、轰隆!”
戟兵部队整齐的迈着步子发出如雷般的脚步声,只片刻,已来到刚开始时两军相遇的地方。
此时几名落后的乌桓骑兵听到后方不寻常的动静,忍不住回头一望——
“呼韩将军,不好,后面有伏兵!”
凄厉的喊声虽大,但在正在喊杀的两军阵前,传到呼韩邪的耳边时,只不过是极其细微的声音了。
就在落后的士兵喊出那一句话后,戟兵方阵已经来到他们近前,第一排的士兵将长戟平平举起,那些士兵转瞬间已被碾过。
“怎么回事?”呼韩邪甚为不满,想着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在自己专心杀伐之时乱喊乱叫!
呼韩邪虽然心中生气,但是仍忍不住回过头来眼了一眼!但他这一回头,就没再转回去。
因为,后方的情景已让他魂飞魄散。
四个方阵此时已经连成一片,牢牢的守卫在唯一的护城河桥边,雪亮的戟尖散发着寒光,对准了乌桓的军队。
“不好,我部听令,后队变前队,快撤!”呼韩邪心思急转,做出了看来是正确的决定。
但是,由于部下士兵们纷纷上前杀敌争功,此时的乌桓部队,早已没有了前队后队之分,听到呼韩邪命令的,不知发生什么事情,回身望去,已是心凉了半截,没有听到的,却依然与柳毅的骑兵拼杀着。
几名副将连连呼喝,终于让部下全部看到了眼前的凶险局面,呼韩邪见阵型已乱,急忙喊道:“兄弟们,跟上我,杀出一条血路,还有几分生机!”
喊完后,呼韩邪一马当先,朝着辽东的戟兵部队冲了上去。
公孙恭在城墙上看到乌桓开始撤退,急忙喝道:“传我命令,打开城门,迎接柳将军和诸位军士回城!”
传令兵急忙道声得令,快步跑下了城楼。不一会儿,吱嘎吱嘎声音响起,襄平城门大开。
柳毅的骑兵部队拼死抵抗良久,这会儿已是强弩之末,眼看城门已开,急忙撤回城中,柳毅待属下全部进城后,终于松了一口气,缓缓骑马倒行,退入了城门之内。
“呼韩将军,城门开了!”乌桓副将偶然回头间,看到了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
呼韩邪惊喜之下,急忙拨转马头,喊道:“兄弟们,快、快,快给我冲入城中,别让城门关了!”
眼看后路已断,乌桓骑兵猛的看到身后竟然突然出现了一丝希望,无不奋力杀回,全力向着城门冲杀而来。
柳毅进到城门,发现城门正在缓缓关闭,而城外的乌桓部渐渐赶来,心中不由得大急,眼看自己属下的骑兵都疲惫的趴在马上休息,而那四名负责开关城门的壮汉,正奋力的推着绞盘,大怒道:“辽东将士听令,速速下马,关上城门,妈的,现在还不到放松的时候!城门处下马布防,一定要给我守住!”
骑兵部队被这一声大喊猛然惊醒,急忙下马,几人匆匆跑到绞盘前,相助四名大汉推了起来,其他士兵也纷纷提着长枪,将枪头朝向了一点一点正在关闭的城门。
近了,更近了,呼韩邪终于看到了己方士兵冲入城门的一瞬间。
可惜,为数不多的乌桓骑兵刚刚入城便被乱枪刺死,当襄平厚重的城门再次关闭之时,呼韩邪的心沉落到了谷底。
城上的贾范见到此情此景,捋须大笑,道:“成了,全歼敌军,就在今日。三万敌军,一朝全灭,主公一战而天下闻名!”
公孙恭呵呵一笑,摆手道:“战斗仍未结束,军师,此刻还不是庆贺的时候!弓箭手点燃火矢,准备放箭!”
城下,呼韩邪眼见二次回身,毫无成效,只好再次引兵向着护城河桥而来,当一队骑兵冲上桥头之时,呼韩邪忽然听到了城楼之上几十名传令兵的齐声大喝:“放箭!”
刹那间,千束流火顺城疾下,转眼间,护城河桥已被熊熊之火团团包围,呼韩邪顿时绝望之极,解下头盔,重重掼在地上,心知:这下完了!
公孙恭终于放下心来:此刻局势甚为明朗,胜利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正在这时,城楼一旁阶梯上传来噔噔的脚步声响,众人朝着方向望去,原来是柳毅到了。
一个多时辰的全力拼杀,柳毅已经筋疲力尽,在迈过最后一级阶梯时,竟然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阳仪上前一把扶住,一拳重重打在了柳毅的胸前,笑道:“五千战三万,有你的!”
柳毅疲惫一笑,生生受了这一记重拳,也不与阳仪说话,来到公孙恭身前,单膝跪地,道:“主公之福,柳毅幸不辱命!”
公孙恭急忙上前扶起,道:“柳毅将军大战归来,不用如此,今日破敌,柳将军当得上第一功劳!大局已定,柳将军快回去好好休息吧!”
这时,柳毅却坚决的摇了摇头,推开了阳仪的搀扶,几步来到城墙边,虎目含泪,望向城下还在困兽犹斗的乌桓军队。
公孙恭不知柳毅这是怎么了,一时不好问话,站立一旁,等待柳毅的解释。
忽然,柳毅再次跪倒在公孙恭身前,痛哭失声,道:“柳毅今日血战,不要一丝功劳,只请主公答应柳毅一件事情!”
公孙恭哦了一声,大为奇怪,上前搀扶起柳毅,问道:“柳将军这是为何?先起来说话,柳将军有何要求,尽管说来!”
柳毅缓缓起身,手指着城下披头散发的呼韩邪,冷声道:“主公,那人名为呼韩邪,正是杀死老太守和康将军的罪魁祸首,柳毅请求主公,将此人碎尸万段!”
“啊?”此话一出,城上众人纷纷下望,那日公孙度亲自带兵出城,其他将领并未随行,据逃回襄平的士兵报告,杀死公孙度和公孙康的乃是个叫做呼韩邪的大将,柳毅奋力夺回尸首之时,也未与这人见面,所以,柳毅在阵前得知呼韩邪的名姓之后,就已动了挫骨扬灰的念头。
公孙恭也与众人一同惊异的“啊”了一声,随即想到,此时身前的柳毅对公孙度无比忠心,此时不失为一个收服人心的机会。
想毕,公孙恭努力酝酿了一会儿感情,眼睛里挤出了几滴眼泪后,哭道:“原来是这人,柳将军放心,我答应你了,看我如何收拾此人!报我父我兄的大仇!”
说完,公孙恭上前几步,大声道:“弓箭手听令,瞄准弓箭散射,先放过那披头散发之人,来人,再去拿火矢牛油来!”
弓箭手得令之后,弯弓搭箭时只是朝着一般乌桓士兵瞄准,,羽箭如蝗虫般飞过,每一轮都会有大批的乌桓士兵中箭身亡,城下乌桓部眼看前后都已是绝路,头顶又有催命的羽箭,有识得水性的纷纷跳下护城河内,祈望能爬到对岸,直到后来,不会水的也不再原地等死,下马朝着冰冷的河水里跳下。
但是,河对面的戟兵方阵却没有让任何一个心存侥幸的乌桓士兵逃脱,长戟每杵一下,就有一个亡魂消失,片刻之间,三万乌桓铁骑,只剩下寥寥数人。
再一轮羽箭袭过,原本拥挤的襄平城外,变得空旷起来,站在其中的,只剩下了无数无主的战马和呼韩邪一人。
公孙恭看着放在弓箭手身前的牛油和羽箭,道:“将箭只放入牛油中,仔细浸泡!”
众士兵急忙按照命令忙碌起来,一会儿,准备完毕后,公孙恭来到城墙之上,朗声道:“城下将官,我来问你,你是何人?”
呼韩邪此时已是神不守舍,遍地的尸体,极大的打击了他的心灵,愕然听到城楼之上有人问话,抬头望去,见众人都向他望来,心中一股凶狠之气冒出,猛的将身形一直,大喝道:“我乃左贤王座下先锋,大将呼韩邪!今日误中埋伏,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公孙度太守,公孙康将军,可是你杀害的吗?”公孙恭语气中不带一丝感情,平淡问道!
“不错!公孙老头刚愎自用,( 三国有个公孙恭 http://www.xlawen.org/kan/4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