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阅读
身前跪拜的刘备,发现除了衣着发饰有所改变,的确是老刘无疑!
“启禀大人,卑职一直便叫做刘备,并无成与不成一说!”刘备见公孙恭既不出声命自己起身,又是满嘴胡话,心里一阵不快,话语也强硬了几分!
这时公孙恭的心情稍稍有所平复,见刘备露出不满神色,他心中一动,暗道,这刘备言行举止,与前世的老刘相差甚大,但面容这样一致,天下间绝不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他思考片刻,心中已有了主意。
想毕,公孙恭收敛住刚才的那份惊诧,伸手将刘备搀起,道:“刘将军快快请起,将军隶属刘虞大人帐下,你我乃是同僚,何用行此大礼。将军与我一至交好友容貌甚似,我一时误解,还请将军勿要恼怒!”
公孙恭身为一路太守,刘备此时不过是一个守营偏将,这几句话说的极为诚恳,,他在耳中,刚才的那份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急忙道:“太守大人言重了,与大人好友形似,乃是刘备的荣耀,卑职怎会着恼与大人!”
公孙恭微微一笑,将手一摆,道:“如此甚好,我等客居将军营盘,实在打扰将军了!”说完,公孙恭转而看向公孙忠等人,道:“军师,你等先行退下,前日乌桓运奴队一事甚为奇怪,我还要向刘将军咨询一二!”
贾范等人见公孙恭说起军机大事,急忙躬身称是,公孙忠将主人扶到床榻上坐下,又嘱咐几句勿要劳累,也快步离去,顷刻间,军帐之中,只剩下了公孙恭和刘备两人。
公孙恭见众人离去,又站起身来,一瘸一拐的走到帐门,轻挑布帘,偷眼看到众人走远之后,嬉笑道:“老刘,这下就咱们俩在这里了,你可别装了!漩涡来的时候,你也穿越到这里了?”
刘备惊疑的目光看着公孙恭刚才的一举一动,心中暗暗觉得这个辽东太守实在有意思,片刻之间,情绪已是几变,他正觉得古怪,猛听得公孙恭又将前面之事重提,急忙正色道:“太守大人怎还如此困惑?大丈夫安能隐没名姓,卑职确实不是大人故友!”
公孙恭先前以为是刘备顾忌人多嘴杂,但这时听刘备言语诚挚,不似作伪,他不由得更加奇怪起来!
又仔细观瞧几眼,刘备泰然自若,公孙恭终于死心,这穿越之事,他连与他最为亲近的公孙忠和贾范都未曾提起,这时见刘备已露出怀疑神色,公孙恭急忙将轻挑表情收回,转而说起乌桓一事来:“将军勿怪,实在是我那位好友性情无常,在下这才又出言相试,将军在此地驻守,可知前日乌桓的运奴队是从何而来吗?”
刘备虽觉得公孙恭古怪,但这半年多来,河北诸地无不谈论去年的那场襄平大战,他也是久慕公孙恭大名,这时听公孙恭说起两天前的战事,急忙肃然以对,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在这军帐之中,攀谈起来。
这一番交谈完结,已是一个时辰之后,就待刘备欲要起身告辞之时,突然听得帐门外脚步响动,一命传令兵掀门而入,单膝跪地,道:“启禀将军,刘虞大人得知辽东太守重伤在此,特来探视!”
第二十四章 刘虞目的
刘虞身为州牧,此时亲至,顿时让军帐之中的两人心中大震。
刘虞河北为官,乃是近几年之事,与辽东公孙氏一向也无交际,而辽东闭塞已久,此次公孙恭出使蓟城,实是近十年来辽东第一次对外交流,所以公孙恭听完来报,左思右想,也没猜测出刘虞此来的目的!
刘备从传令兵口中,得知刘虞乃是因为公孙恭的受伤而来,他震惊过后,心中不由得将公孙恭再次高看几分。
两人心中虽各有所想,但却丝毫未耽搁片刻,刘备召来两名军士搀扶公孙恭,两人一前一后,向着营门赶去,迎接顶头上司的到来。
营门外,一名华服老者,头上金冠玉簪,身上锦绣长袍,正在一匹白鬃大马上安然稳坐,正是通管幽州各处的牧制刘虞,而他的身后,百余骑精壮骑兵正肃然等候,战马神骏,骑士威武,处处彰显出幽州精锐的风采。
“卑职公孙恭、刘备拜见刘大人!”
随着前来迎接的两人齐声高喊,营门打开,刘虞随手轻抚头上花白头发,定睛向营内看去,待见到公孙恭和刘备恭谨的单膝跪地时,刘虞微微轻笑,随手拍打胯下马匹,缓缓走入军营。
来到两人身边后,刘虞招过一名随行骑士,将自己扶下马来,上前急走几步,将仍跪在地上的两人搀起,道:“公孙太守腿上有伤,怎还亲自出来迎接老夫,快快到帐中休息!”说完,他将头一偏,道:“玄德你身为咱们蓟城守将,怎可让贵客如此,实在该罚!”
刘虞话语虽然严厉,但望向刘备的目光之中,却丝毫不带责罚之意,刘备微笑之间,道:“伯安大人教训的是,刘备领罪!”
公孙恭见刘虞对于自己出迎十分欢喜,又看他与刘备说笑之间倒也不含心计,心中暗暗对这老头做出评价,虽说刘虞像极了前世企业中的领导,做派十足,但初次见面,总体印象还算不错!
三人在寒暄几句,刘备已令守营军士将中军大帐收拾停当,抬手相让之下,三人并行进入了帐中。
公孙恭和刘备都在刘虞管辖之下,所以将长官恭请到主位坐下之后,两人垂手立于帐下,等待刘虞开口。
刘虞哈哈一笑,抬手虚指一旁座位,道:“公孙太守请坐,玄德也坐下,前日你派人急报,说长城栈道前我汉军英勇,救回被乌桓掳去的数千百姓,老夫命人仔细探听讯息时,这才知道原来是太守大人率辽东铁卫所为,待听到太守不幸遇险,身负重伤,老夫十分担心,这才前来探视,哪想到一来便惊动太守出迎,倒是老夫考虑不周了!”
公孙恭见刘虞字里行间,对刘备便如同自家人一般,而对自己却是百般客气,心中暗想,看来当年公孙度盘踞辽东,不与中原各路诸侯交流,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他虽暗暗觉得好笑,但脸上却甚为严肃,道:“刘大人乃是我幽州的父母官,竟为下官一点小伤亲来探望,牧制大人对下官的爱惜,公孙恭感激不尽!只是边境之地乌桓肆虐,大人来此犯险,可让下官惶恐之至!”
刘虞见公孙恭给足了自己面子,心中欢喜,脸上也是神采奕奕,哈哈一笑后,道:“无妨无妨,公孙太守去年大败乌桓,今日又立此奇功,想来定会让北狄吓破苦胆,有太守和玄德在此,莫说老夫有百余骑护卫,即便只身前来,又有何惧怕!”
说完,刘虞又是一阵大笑,公孙恭也赔笑几声后,心中暗想,场面话到此应说的差不多了,再往下恐怕就是刘虞此来的真正目的了。
果然,笑声渐消,刘虞神色一正,道:“老夫此来,见公孙太守伤势已然大好,心中甚感欣慰,本该就此告辞,但另有一件事情,还要与太守相询!”
公孙恭见刘虞说的郑重,急忙起身,道;“大人有何吩咐,还请道来,公孙恭身为幽州官员,必竭心尽力!”
刘虞眉头微皱,道:“太守还请宽坐,此事也非什么军政要事,只是前些日子,老夫京城之中一位故友传来一封书信,信中言道,我那位老友膝前唯一爱女,来咱们河北游玩之时被人劫持,据目击之人相告,劫持我老友之女的,并不是我中原汉人,那些人个个卷发络腮,倒是跟乌桓蛮族有些相似!”
刘虞说到这里,公孙恭不知为何,心里咯噔一下,没来由的想起刚才在自己帐中的那名女子。
公孙恭心中暗自思索,座上刘虞口中未停,继续道:“老夫算算日头,自我那老友寄信之日算起,到今天已是半月有余,如若真是乌桓人马,此刻正是度过边境之时,不知公孙太守前日救回的汉奴之中,可否有这么一人吗?”
公孙恭听刘虞口气焦急,心知他口中之人必定非同小可,但他与那女子只不过是匆匆见得一面,也不好立刻断定,于是,公孙恭拱手一礼,道:“大人,前日解救难民后,随即送往军营之中,我与众人留在栈道断后,并未曾见得什么年轻女子。”
刘虞此行目的,探视是假,实为寻找老友爱女而来,这时听公孙恭如此回答,,恍惚之中,他也未看到一旁刘备欲言又止之态,长叹一声,道:“即使如此,那还请太守帮为打探,如有线索,还请立刻告知老夫!”
说完,刘虞站起身来,道:“蓟城此刻诸路诸侯已到,老夫还要回去应酬,太守伤势见好之后,也请不吝辛苦,前去议事,老夫这就告辞了!”
刘备在一旁一直侧耳倾听,心中虽有话说,但公孙恭已一口回绝,他却也不好再当面说出来,他和公孙恭见刘虞起身要走,急忙站起身来,躬身相送。
三人出得大帐,各自默默想着心事,一路无言,转眼便到了营门处。
早有刘虞的卫队上前服侍刘虞上马,收拾停当,刘虞在马上转身抱拳道:“太守和玄德请回,老夫这就回蓟城去了!”
这时,一直未曾言语的刘备终是忍不住,突然出声,道:“大人还请慢行,刘备有一事不明,还请大人相告!”
刘虞正要拨马前行,突然见刘备说话,忙道:“玄德何事?”
“不知大人口中那位老友,到底是谁?”
刘虞默然半晌,长叹一声后,才道:“蔡邕!”
刘备猛然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震,关系重大之下,他再不敢将心中所想说出。
刘备同公孙恭一样,对于那名神秘女子,也甚为怀疑!于前日引兵救回公孙恭一行人后,众人回到军营,军医虽尽力医救,但由于公孙恭流血过多,已是束手无策,正在那时,那名叫做蔡讽的老翁送来续命人参,也正是有了这大补之物,公孙恭这才被军医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而随后,一名身处难民之中的美貌女子在蔡讽等人的陪同下出现,从那时开始,这女子就在公孙恭养伤的军帐之中服侍照顾,以至于管家公孙忠都放心离开。
而据刘备这几天仔细观瞧发现,蔡讽等人,也还都是那名女子的奴仆。
此刻刘备心中虽觉得那女子身份与刘虞所说甚为相似,但毕竟未曾证实,那蔡邕博学多才,通晓经史,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如若将心中所想未经证实便随口说出,找到蔡琰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但万一不是,自己却要担上极大责任。
刘备考虑至此,再不敢将心中所想说出,只道:“原来是陈留的蔡大人,刘备身在边境,必日夜打探,如有蔡小姐消息,定飞马报与刘大人!”
刘虞刚才听刘备刚才突然问话,心中多少又冒出些希望,但听刘备只是这样回话,心中更是失落,他与蔡邕私交甚好,这刻忧心忡忡之下,再不停留,与众人作别之后,带领那百名幽州骑兵,转眼便打马而去了!
公孙恭和刘备送别刘虞,相互对视一眼,发现对方此刻也是疑虑重重,两人沉默中回到大帐,刘备终于忍耐不住,问道:“公孙太守,想必你也看见你帐内那名女子了吧!”
公孙恭微微点头,道:“我已见过了,那刘将军也见过随我前来的那位蔡翁了吧!”
两人这一对答,不由得相视而笑,同时认定,那女子与蔡讽等人,十有**便是被劫持的蔡邕爱女一行了!
第二十五章 蔡琰帐内
入夜,刘备的军营之中,已是万籁俱寂,前日公孙恭救回的诸多难民,已大部分被送回,只留下少数无家可归之人,还在军营一角临时搭建成的帐篷之中休息,幸亏天气已暖,此处虽在极北,夜晚却也不甚寒冷,难民们倒可安睡。
这些临时安置之所中,有一特别之处所在,刘备军营不大,对于帐篷等物本没有多少储备,所以各个帐中,无不挤着数十人,但惟独这处军帐,十几名精壮男子并未进入帐中休息,而是在军帐外数十步处守卫,其中几人和衣而眠,看模样是留守深夜的倒班之人。
帐中,那名女子正坐在床榻一角,神态慵懒,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而蔡讽则在一旁垂手肃立。
“小姐,据侍卫前去探查的消息,刚才刘大人来此正是找寻小姐您的,现在公孙太守伤势已轻,咱们是否立刻动身回洛阳呢?”
女子微微摇头,娥眉稍皱之中,显出一分淡淡哀愁,蔡讽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多出,看着忧郁的主人,心下不忍,又道:“小姐,您莫要再忌恨老爷,卫家不识好歹,老奴已派人前去教训了!”
女子被勾起思绪,几滴清泪,缓缓自美目中落下。这女子面容清秀,本就惹人疼惜,此时梨花带雨,更是我见犹怜。
蔡讽话一说完,不由得暗恨自己多嘴,不该将女子的恼恨之事重提,他自小在主人家中为奴为仆,对这名女子更是如同自己亲生女儿一般,这时见她这般模样,心中疼惜之极,急忙道:“小姐莫哭,是老奴不知深浅,让小姐伤心了,既然小姐不愿回洛阳,那咱们就再到处游玩一番就是了。”
见蔡讽这样说,女子葱指伸出,轻轻弹去挂在眼角的一滴泪珠,道:“蔡伯,无关你事,只是琰儿自己想不开罢了,那日偶遇一占卜先生,他说我身处北地,便能解开心结,我想在这里再呆些日子!”
想了一想,情绪已经平静下来的女子又道:“我这次擅自离家,父亲必定着急,蔡伯你写封书信,让父亲放心就是了!”
蔡讽见主人开口,急忙应是,返身离开军帐。
转眼间,房中只剩下女子一人,她轻托香腮,思绪万千,想起前日身在洛阳时的那事,又是一阵悲苦,泪珠重行滑落之际,只听女子轻声自言自语道:“父亲啊父亲,当初您为女儿定下那门婚事,又怎料到今日琰儿会受如此的委屈呢?”
公孙恭和刘备所料不错,这女子,正是后世之中被誉为三国第一才女的蔡琰!
蔡琰虽身为女子,但博闻强记,文才名满京华,而容貌也是世间少有,自小到大,非但蔡府上下当她做掌上明珠一般,即便是司隶之地,阿谀奉承之言也是不绝于耳。当年蔡邕为她择夫卫仲道时,蔡琰便百般的不情愿,但她终究心疼老父年迈,仍是答应下来,哪知道成亲在即,卫仲道偏偏咯血而亡!
二十多天之前,河东卫家突然闯入蔡府,一阵摔砸之后,狂骂不止,不堪入耳的骂声中,蔡琰被指责成了一名还未完婚便命硬克夫的毒蛇女子,此事几日之内便传遍了京师,就连平日几个一起玩闹的闺中密友也对她避之如蛇蝎,平日里心高气傲的蔡琰如何能受的这些白眼,羞愤中,对老父当日的决定更是不满,于是一怒之下,蔡琰只身离家出走。
一日来到陈留,蔡琰遇到一位街边算卦的老者,那老者告诉蔡琰,如要解开心结,便要去河北寻找答案,苦闷之中,蔡琰本就没有想好去到何处,听了老者的话,她也就转而向北前行!
蔡邕得知爱女不告而别,心中万分后悔,急忙派出蔡讽等人出外寻找,蔡讽一行星夜兼程,终于在晋阳近郊发现了蔡琰踪迹,正要上前相认之时,哪知道一阵兵荒马乱,蔡琰已被入关劫掠的乌桓军队俘获,蔡讽无奈之下,也扮作平常百姓混入了落难汉人之中,伺机营救主人。
那日辽东将士机缘巧合之下救出众百姓,不知为何,蔡琰自从在被救的难民队伍中远远瞥见公孙恭,便觉得那名算卦老者对自己所说的答案已经找到,于是,这才有了后来所发生的一切。
当然,蔡琰不知道,这次她**被俘,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刚入河北之时,乔装出行的左贤王便已在匆匆一眼中对她魂牵梦萦,只不过,公孙恭的出现,才免去了她十二年的塞北苦行!
想到公孙恭,蔡琰不由得想起白天中他那不堪入目的行为,再想起前日公孙恭斩将杀敌时的风采,她轻抚仍红肿的藕臂,脸上突显两团红晕,自己都不知心中是何感想,也不知过了多久,美人已和衣而眠。
翌日清晨,蔡琰的军帐外不远处,一个蹒跚身影已然走近,正是腿上带伤的公孙恭。
昨夜蔡琰奴仆在这边交谈之时,公孙恭在所居的军帐内也在贾范和公孙忠口中得知,自己性命垂危之时,蔡讽等人赠药照料的恩情,公孙恭前世无父无母,最受不得的,便是别人对他的帮助,于是,打听好蔡讽等人住所,公孙恭便来到此地,表达自己的谢意。
昨夜留守的护卫们以为天亮无事,已找阴凉背风之处休息,所以美女休息的军帐外,竟无一人。
公孙恭走到帐门,也未多想便一推而入,霎时,他已被眼前情景震惊的愣在原地。
自从穿越以来,公孙恭一直都是跟些粗鲁男儿打交道,即便在前世,他也甚少与女人来往,任他如何也不会想到,冒昧的挑开帐门后,绝世美色酣睡的模样猛然映入他的眼中。
蔡琰丝毫没有觉察到有人闯入军帐,昨夜她心思烦乱,很晚才入眠,她刚刚经过一场大劫,又是身居客地,睡的极为不安稳,辗转反侧半晚,衣衫已是微微散乱,半个香肩裸露在外,两截粉臂也从袖中伸出,美人侧卧,睡姿诱人,看在公孙恭眼中,暗暗赞叹,此景当可入景入画。
震惊过后,公孙恭终不是卑鄙小人,他艰难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蹑足后退,小心翼翼的不敢惊动沉睡中的美女。
可事不从人愿,当公孙恭半个身子已在帐外之时,猛听的几声大喝,随之飞来重重一脚,将他又重新踢进帐中。
这势大力沉的一脚重重踹向公孙恭的屁股,牵动大腿上的伤口,他只觉得一阵剧痛——
“哎呀!”一声呼痛,公孙恭暗叫不好,想再要收口时,已是来不及了,他连忙抬眼看向床榻,只见一双略带惊恐的美目怒视着自己。
蔡琰被这几声大喊惊醒,睁眼便瞧见自己帐中多了一个年轻男子,待认出是公孙恭后,蔡琰不由得又惊又怒!
“你……”刚说出一个你字,几阵微风适时吹进帐篷,蔡琰觉得身上一阵清凉,急忙低头查看后,自己衣冠不整的模样更让她娇羞不已,连忙住口后,急忙将衣衫打理整齐!
蔡琰虽是手忙脚乱,但也仍别有一番风情,公孙恭正在一旁看的眼睛发直,猛听外面传来一个苍老声音,道:“小姐是否安好?老奴护卫不周,让狂徒闯入帐中,致使小姐清名有损,老奴这就进来了!”
公孙恭觉得这个声音熟悉,仔细一想,便分辨出是蔡讽来了。他还未出声解释,蔡琰已开口道:“蔡伯,进来吧!”她冰雪聪明,知道蔡讽小心,生怕看到什么,才先出声试探。
蔡讽听自家小姐口气平静,不似有大事,他心中稍定,急忙带领护卫应声而入!他入得帐中,第一眼便看向蔡琰,只见她衣衫整齐,这才真正放下心来,豁然转身间,心中盘算怎样处置擅闯小姐军帐的登徒子。
“公孙太守……怎么会是你?”
蔡讽和众侍卫都曾在前日与公孙恭一起并肩作战,当日公孙恭的热血正直无不在众人心中留下深深印记,此刻见帐中的人是他,众人都是一愣。
蔡琰见众人来到,心中委屈顿时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蔡讽见状,知道此事定是有所误会,蔡琰在此或许解释不清,他想毕,急忙唤过几名护卫,将蔡琰请了出去,另找军帐休息。
公孙恭这时才算清楚起来,他手抚伤口,忍住疼痛,无奈道:“蔡翁明鉴,公孙恭今日绝无冒犯小姐之意,昨夜我听属下说起小姐对在下的救命之恩,今日想要来此道谢,没想到一时鲁莽,竟然铸成大错,还请蔡翁替在下在小姐面前解释一二!”
蔡讽心知公孙恭绝不会是宵小之辈,听他这样解释,刚才的怒火早已烟消云散,微笑见,蔡讽道:“公孙太守放心,我家小姐甚为开通,定不会将此等小事放在心上!”
公孙恭见蔡讽如此说,心下稍安,这时他忽然想起一事,忙问道:“蔡翁,前日御敌之时,我曾问及你家主人姓名,当时蔡翁说不便相告,今日我才知贵主人乃是一位女子,公孙恭本不该再问,只是昨日刘虞大人托付我一件事情,使我不能不知道小姐名姓,但此刻我已将小姐得罪,小姐定不会再跟我说,所以还请蔡翁相告!”
公孙恭说完,拱手行礼,静待蔡讽回答。
但蔡讽还未开口,帐门外一个悦耳的女子声音已传来,“公孙太守,刘大人让你寻找我,但我偏偏不肯回洛阳,太守位高权重,要怎样处置小女子呢?”
帐内两人猛然听到蔡琰在外说话,均有点吃惊,公孙恭刚才话语之中,稍带一些诋毁蔡琰小肚鸡肠之意,猛听得蔡琰就在帐外,不由得又是一阵不自在,急忙道:“原来小姐便是蔡大人之女,在下岂敢违逆小姐,只是据刘大人所言,京师伯喈大人爱女情切,心忧小姐,还请小姐随我前去刘虞大人处,由刘大人护送小姐回京!”
公孙恭说完,侧耳倾听帐外蔡琰怎样回答。
而蔡琰沉默片刻后,想起陈留老者所言,终于下定决心,轻声道:“父亲之事,我已处置妥当,不劳太守放心,如今我游兴未消,想要去你的辽东四处逛逛,你看如何?”
说完,蔡琰想到自己身为女子,竟然对个陌生男子说出这番大胆话语,即便她也算是这乱世当中一奇女子,这时也只觉得脸上阵阵发热,娇羞之中,她也不管帐内公孙恭是否听到,匆匆从军帐外离去。
写在最后:签@约的合同,今天已经寄出去了,如果顺利,再过几天,本书封面上会有个令人高兴的@签字样,砂锅甚为欣喜,理应更加努力更新,但是砂锅是个普通上班族,每天都要在单位熬时间,所以,在这里跟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朋友说下更新计划:每日保底一更,大约3000字左右,存稿攒够一章,便加一更,星期天砂锅休息,保底两更,大概便是这样了,稍后我会把更新的具体时间发在作品相关中,现在数据很低,砂锅本不应奢求太多,但还是想求一下推荐收藏,拜托大家了。
第二十六章 蓟城议事(上)
公孙恭连续两次在蔡琰面前失礼,心中大感不安,所以当蔡琰提出要随自己前去辽东之后,他虽觉得有些不妥,但还是勉强答应下来。
随即,公孙恭命公孙忠保护蔡琰先行回去襄平,公孙忠经过前日在长城脚下的那场恶战,对公孙恭的安危十分担忧,但在公孙恭的一再坚持之下,终于还是不情不愿的与自己主公分别。
又在刘备军营休息几日,公孙恭腿上伤口已慢慢结疤,眼看刘虞使节又来此催促数次,他与贾范稍一商议,便决定即刻动身。
刘关张三人这些天来与公孙恭和贾范日日谈古论今,解析天下大势,早已形同莫逆,这时三人见公孙恭要走,虽是相交日浅,但分别时仍是泪洒营门,公孙恭在这乱世之中举目无亲,见刘备与前世好友模样相似,心中也是对他倍感亲近,这一分别,公孙恭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想到此,公孙恭心中不免感到万分的惆怅!
但即使这样,在分别之前,公孙恭经过再三思考,仍然没有对刘备露出招揽之意,究其原因,是公孙恭早已知道,刘备人中龙凤,不是久居人下之辈。辽东虽奇缺能人志士,但这种胸有称霸理想的人物,公孙恭却也不敢冒险相试。
就这样,公孙恭和贾范带着仅存的六名虎豹亲卫,披星戴月,不足两日便来到了蓟城近郊!
幽州地处大汉边境,重镇无数,说起来蓟城还并不算做其中之一,但自从乌桓势力壮大之后,朝廷便将幽州治所前到离边境最近的蓟城,意为:主帅守边!
几任刺史以来,乌桓大军压境数次,均被装备精良的汉军击退,乌桓也知幽州精锐尽皆囤积于此,近年以来,已不敢轻易进犯了,也正是因此,蓟城周遭百姓终于得以休养生息,加之前几年黄巾动乱,幽州各府各郡均受波及,而蓟城由于守备力量雄厚,反而让黄巾贼兵不敢前来挑衅,附近州县的逃难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蜂拥进蓟城落户,以上种种,造就了如今蓟城之中一种变态的繁华。
公孙恭来到城下,驻马停足,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出城门,他不由得心中思绪万千,大半年来,公孙恭一直只是在辽东潜心理政,不曾踏入中原半步,而今天站在滚滚的护城河边,公孙恭深知,只要迈入了前面城门,自己就算是真正踏入这个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了!
他思索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轻拍几下马臀之后,缓缓的步入了蓟城城门。
驿馆之内,公孙恭还未洗漱完毕,贾范便敲门走了进来,道:“主公,前日刘虞与各方镇守已是会聚数次,我们已是最后一路,刚有使者来报,今晚刘虞在家中设宴,有大事相商!”
公孙恭接过一旁亲卫递过来布巾,擦拭完毕,才笑道:“知道了,军师一路辛苦,先去房中休息去吧!”
贾范对此次刘虞召唤,一直便思考其种种可能,但一路走来,他却仍是没有想明,此刻听公孙恭这样说,哪有休息之心,他见公孙恭不急不躁的在一旁蒲团上坐了下来,急忙来到近前,道:“刚才亲卫们外出打探消息,刘虞遣使命我等前来,正是为董卓作乱之事,晚间便要前去赴宴,主公怎还如此沉稳?”
公孙恭见贾范口气生硬,知道自己这位启蒙老师有些不满,于是微微一笑,道:“你我在临行前已是仔细考虑,早已商议过这等情况,为何军师此刻竟如此着急?”
贾范稍稍点头,道;“主公在襄平时,是曾经与贾范说议论过,但我着急的是,咱们不知刘虞到底是何想法,官场本就凶险,更何况我辽东孤立无援,如若议会之上主公立场稍差,恐怕对我辽东甚为不利啊!”
贾范说完,脸上神色焦急,公孙恭看到后,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军师关心则乱,没有看透刘虞,想他一力邀请各路掌兵大将来此,肯定是动了出兵之心了,只要我辽东坚定支持出兵,便不会站错队伍。”
这番话自公孙恭口中缓缓说出,贾范已是听的不住点头,他见公孙恭似乎成竹在胸,心中大为放心,道:“主公英明,原来早已有了主意,倒是贾范多虑了!”
公孙恭听贾范说的恭敬,急忙摆手谦逊,道:“军师勿要如此夸赞,我虽想到些主意,但仍有些为难之处未解,既然军师不嫌旅途劳顿,那我便说与你听听。”
公孙恭说着,将贾范也让到座位上,说出他一直还未曾想到好办法的事情:“此去议事,刘虞免不了要联合各路诸侯出兵抗董,可我辽东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损耗巨大,实不宜再牵扯战事,但出兵之事,我们又必须要赞成,具体献出多少人马,我一直还在犹豫不决之中!劳烦军师给我拿个主意!”
贾范见公孙恭说话之间,眉头紧皱,看样子确实对这件事为难,他被辽东诸人称之为鬼才,胸中实有奇谋,心思只是几转,便有了解决之策。
微笑之中,贾范上前几步,来到公孙恭身前,只耳语几句,公孙恭便不由得抚掌大笑,心中最后一点困惑,迎刃而解。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蓟城中央一所宽敞府宅内,丝竹之声隐约传出,众多家奴院丁在宅子里忙前跑后,将一道道珍馐美味送入大厅,侍从婢女,也都衣着整洁,静候一旁,众人忙碌中,三三两两之人不时进到宅中,而府门外面,一名衣着光鲜的老者站在那里,正是刘虞在此迎宾。
来人之中,大多跨刀缠剑,步履矫健,一望便是武官模样,正是奉刘虞之命来此赴宴的各路太守!
这些人同朝为臣,彼此都是极为熟悉,在此见面,免不得寒暄招呼,互道幸会声此起彼伏,倒也是热闹之极,但高声呼喝间,武夫之态显露无遗,可众人一旦来到刘虞身前时,却又都强装出斯文模样,躬身行礼。
也就在同时,公孙恭和贾范已是从街角转出,向着府门而来。
一行人还未走近,便被正与他人交谈的刘虞一眼看到,这几日除在刘备军营养伤的公孙恭,众路镇守都已悉数到来,刘虞苦等良久,终于看到公孙恭身影,大喜之下,他急忙告罪一声,转身迎了上去。
公孙恭见刘虞亲自迎接,急忙快走几步,单膝跪地,道:“牧制大人在上,辽东太守公孙恭奉命前来聆听教诲!”
辽东三郡虽在幽州管辖之下,但公孙度以来,闭关自守,十多年前不与外界联系,在旁人眼中,辽东可说是一个略带神秘之地,所以这句话自公孙恭口中一说出,便引来府门附近众人的注意!
刘虞回头扫视一眼,见众人已是住口不再交谈,目光烁烁,都望向这边,耳听得公孙恭神态恭谨,话语之中,又对自己十分尊敬,心满意足之下,刘虞极为欢喜,笑道:“公孙太守身有伤疾,快快请起!”
说完,刘虞忙双手伸出,将公孙恭搀扶起来,这几日来,他仍对蔡邕托付之事甚为看重,借着两人挨近之机,低声相询,道:“这几日太守在前哨军营中,可曾打探到我那侄女踪迹?”
这事公孙恭早已在蔡琰北上之时便与她商议过来,此刻见刘虞问起,也是低声道:“回禀刘大人,蔡小姐已被在下找到!”
“啊?”自从蔡邕书信到了蓟城,刘虞便派遣属下四处打探,此刻忽听喜讯,一时竟控制不住,惊呼出声,他与蔡邕多年挚友,关心之下,他也不顾失态,一把握住公孙恭双手,连连问道:“我那侄女现在何处?”
公孙恭见刘虞古道热肠,心中对他凭添几分好感,微微一笑,道:“前日卑职不察,与大人去时回禀说未曾见到蔡小姐,但大人那日走后,刘将军和卑职仔细盘查,终于发现蔡小姐果然隐藏与难民之中!”
公孙恭说到这里,微微一顿,见刘虞正凝神倾听,这才又道:“蔡小姐游兴未消,还想在河北各地逗留几日,卑职已命人严加保护了!”
话一说完,刘虞大急,道:“什么?我那侄女未与太守随行至此吗?”
公孙恭见刘虞着急,轻笑几声,不慌不忙的从怀中掏出两封书信,递与刘虞,道:“蔡小姐临行前,写下两封书信,委托卑职转交刘大人和洛阳蔡大人,还嘱咐在下,万一刘大人生气她任性顽劣,定要代为劝解一番!”
刘虞接过书信,匆匆打开蔡琰写给自己的那一封,但见书信中,蔡琰大略讲述出前因后果,书信最后,道出她心情烦闷,不欲立即动身返回洛阳,请刘伯伯勿要恼怒云云。
前日洛阳蔡府之事,闹出的动静极大,半月来,此事也隐隐传到刘虞耳中,他看完书信,再联想到当日情景,暗暗叹气,眼望着书信上的的娟娟字迹,刘虞不由得对自己这个侄女倍感疼惜。
两人在这边对话,一直便是低声耳语,府门外众人见刘虞和公孙恭相谈许久,这些人不知此间因果,心中都猜测公孙恭有何本事,能让幽州之主如此亲热对待,众人惊异之间,不由暗暗对公孙恭另眼相看。
“哼!”突然一声冷哼,从众人中发出,声音阴冷,昭显出无比的愤恨之情!
第二十七章 蓟城议事(中)
刘虞得知蔡琰平安无事,心中正感欢喜,公孙恭为他解决了一件心头难事,他感激之下,便要出声答谢,可就在这时,猛然听到了那声冷哼!
刘虞急忙回身,只见人群中有一神态倨傲之人,正昂首在府门外站立,刘虞和公孙恭一见之下,心中都是一惊!
只见这人在七八名随从的护卫中,头戴钢盔,翎羽高悬,雄壮身躯也被一袭白袍包裹,正是北平太守公孙瓒!众来客今日赴宴,大多身穿便服,但惟独公孙瓒身着的,竟然是作战对敌时才有的战装。
刘虞心惊之下,知是自己死对头到来,他深知辽东与北平也是世仇,生怕公孙恭会恼怒冲上,坏了自己大事,急忙回身微微摇头,暗示公孙恭稍安勿躁,而后便举步向着府宅走来。
刘虞与公孙瓒素来不睦,平日里便是明争暗斗,众人心知肚明下,都恐在近处引火烧身,急忙不约而同的闪开几步,将公孙瓒孤立在了门前。
“原来是伯珪来到,今日老夫府中贵宾甚多,一时不察,竟未看到,多有怠慢,还请伯珪见谅!”刘虞平日对公孙瓒颇为不满,但此时此刻,他却努力平复心境,强笑上前道。
他说完,拱手一礼,望向几步之外的公孙瓒。
这时候门外看热闹之人越积越多,就连刚刚进入宅内的,也都纷纷撤步回来,一时间( 三国有个公孙恭 http://www.xlawen.org/kan/4434/ )
“启禀大人,卑职一直便叫做刘备,并无成与不成一说!”刘备见公孙恭既不出声命自己起身,又是满嘴胡话,心里一阵不快,话语也强硬了几分!
这时公孙恭的心情稍稍有所平复,见刘备露出不满神色,他心中一动,暗道,这刘备言行举止,与前世的老刘相差甚大,但面容这样一致,天下间绝不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他思考片刻,心中已有了主意。
想毕,公孙恭收敛住刚才的那份惊诧,伸手将刘备搀起,道:“刘将军快快请起,将军隶属刘虞大人帐下,你我乃是同僚,何用行此大礼。将军与我一至交好友容貌甚似,我一时误解,还请将军勿要恼怒!”
公孙恭身为一路太守,刘备此时不过是一个守营偏将,这几句话说的极为诚恳,,他在耳中,刚才的那份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急忙道:“太守大人言重了,与大人好友形似,乃是刘备的荣耀,卑职怎会着恼与大人!”
公孙恭微微一笑,将手一摆,道:“如此甚好,我等客居将军营盘,实在打扰将军了!”说完,公孙恭转而看向公孙忠等人,道:“军师,你等先行退下,前日乌桓运奴队一事甚为奇怪,我还要向刘将军咨询一二!”
贾范等人见公孙恭说起军机大事,急忙躬身称是,公孙忠将主人扶到床榻上坐下,又嘱咐几句勿要劳累,也快步离去,顷刻间,军帐之中,只剩下了公孙恭和刘备两人。
公孙恭见众人离去,又站起身来,一瘸一拐的走到帐门,轻挑布帘,偷眼看到众人走远之后,嬉笑道:“老刘,这下就咱们俩在这里了,你可别装了!漩涡来的时候,你也穿越到这里了?”
刘备惊疑的目光看着公孙恭刚才的一举一动,心中暗暗觉得这个辽东太守实在有意思,片刻之间,情绪已是几变,他正觉得古怪,猛听得公孙恭又将前面之事重提,急忙正色道:“太守大人怎还如此困惑?大丈夫安能隐没名姓,卑职确实不是大人故友!”
公孙恭先前以为是刘备顾忌人多嘴杂,但这时听刘备言语诚挚,不似作伪,他不由得更加奇怪起来!
又仔细观瞧几眼,刘备泰然自若,公孙恭终于死心,这穿越之事,他连与他最为亲近的公孙忠和贾范都未曾提起,这时见刘备已露出怀疑神色,公孙恭急忙将轻挑表情收回,转而说起乌桓一事来:“将军勿怪,实在是我那位好友性情无常,在下这才又出言相试,将军在此地驻守,可知前日乌桓的运奴队是从何而来吗?”
刘备虽觉得公孙恭古怪,但这半年多来,河北诸地无不谈论去年的那场襄平大战,他也是久慕公孙恭大名,这时听公孙恭说起两天前的战事,急忙肃然以对,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在这军帐之中,攀谈起来。
这一番交谈完结,已是一个时辰之后,就待刘备欲要起身告辞之时,突然听得帐门外脚步响动,一命传令兵掀门而入,单膝跪地,道:“启禀将军,刘虞大人得知辽东太守重伤在此,特来探视!”
第二十四章 刘虞目的
刘虞身为州牧,此时亲至,顿时让军帐之中的两人心中大震。
刘虞河北为官,乃是近几年之事,与辽东公孙氏一向也无交际,而辽东闭塞已久,此次公孙恭出使蓟城,实是近十年来辽东第一次对外交流,所以公孙恭听完来报,左思右想,也没猜测出刘虞此来的目的!
刘备从传令兵口中,得知刘虞乃是因为公孙恭的受伤而来,他震惊过后,心中不由得将公孙恭再次高看几分。
两人心中虽各有所想,但却丝毫未耽搁片刻,刘备召来两名军士搀扶公孙恭,两人一前一后,向着营门赶去,迎接顶头上司的到来。
营门外,一名华服老者,头上金冠玉簪,身上锦绣长袍,正在一匹白鬃大马上安然稳坐,正是通管幽州各处的牧制刘虞,而他的身后,百余骑精壮骑兵正肃然等候,战马神骏,骑士威武,处处彰显出幽州精锐的风采。
“卑职公孙恭、刘备拜见刘大人!”
随着前来迎接的两人齐声高喊,营门打开,刘虞随手轻抚头上花白头发,定睛向营内看去,待见到公孙恭和刘备恭谨的单膝跪地时,刘虞微微轻笑,随手拍打胯下马匹,缓缓走入军营。
来到两人身边后,刘虞招过一名随行骑士,将自己扶下马来,上前急走几步,将仍跪在地上的两人搀起,道:“公孙太守腿上有伤,怎还亲自出来迎接老夫,快快到帐中休息!”说完,他将头一偏,道:“玄德你身为咱们蓟城守将,怎可让贵客如此,实在该罚!”
刘虞话语虽然严厉,但望向刘备的目光之中,却丝毫不带责罚之意,刘备微笑之间,道:“伯安大人教训的是,刘备领罪!”
公孙恭见刘虞对于自己出迎十分欢喜,又看他与刘备说笑之间倒也不含心计,心中暗暗对这老头做出评价,虽说刘虞像极了前世企业中的领导,做派十足,但初次见面,总体印象还算不错!
三人在寒暄几句,刘备已令守营军士将中军大帐收拾停当,抬手相让之下,三人并行进入了帐中。
公孙恭和刘备都在刘虞管辖之下,所以将长官恭请到主位坐下之后,两人垂手立于帐下,等待刘虞开口。
刘虞哈哈一笑,抬手虚指一旁座位,道:“公孙太守请坐,玄德也坐下,前日你派人急报,说长城栈道前我汉军英勇,救回被乌桓掳去的数千百姓,老夫命人仔细探听讯息时,这才知道原来是太守大人率辽东铁卫所为,待听到太守不幸遇险,身负重伤,老夫十分担心,这才前来探视,哪想到一来便惊动太守出迎,倒是老夫考虑不周了!”
公孙恭见刘虞字里行间,对刘备便如同自家人一般,而对自己却是百般客气,心中暗想,看来当年公孙度盘踞辽东,不与中原各路诸侯交流,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他虽暗暗觉得好笑,但脸上却甚为严肃,道:“刘大人乃是我幽州的父母官,竟为下官一点小伤亲来探望,牧制大人对下官的爱惜,公孙恭感激不尽!只是边境之地乌桓肆虐,大人来此犯险,可让下官惶恐之至!”
刘虞见公孙恭给足了自己面子,心中欢喜,脸上也是神采奕奕,哈哈一笑后,道:“无妨无妨,公孙太守去年大败乌桓,今日又立此奇功,想来定会让北狄吓破苦胆,有太守和玄德在此,莫说老夫有百余骑护卫,即便只身前来,又有何惧怕!”
说完,刘虞又是一阵大笑,公孙恭也赔笑几声后,心中暗想,场面话到此应说的差不多了,再往下恐怕就是刘虞此来的真正目的了。
果然,笑声渐消,刘虞神色一正,道:“老夫此来,见公孙太守伤势已然大好,心中甚感欣慰,本该就此告辞,但另有一件事情,还要与太守相询!”
公孙恭见刘虞说的郑重,急忙起身,道;“大人有何吩咐,还请道来,公孙恭身为幽州官员,必竭心尽力!”
刘虞眉头微皱,道:“太守还请宽坐,此事也非什么军政要事,只是前些日子,老夫京城之中一位故友传来一封书信,信中言道,我那位老友膝前唯一爱女,来咱们河北游玩之时被人劫持,据目击之人相告,劫持我老友之女的,并不是我中原汉人,那些人个个卷发络腮,倒是跟乌桓蛮族有些相似!”
刘虞说到这里,公孙恭不知为何,心里咯噔一下,没来由的想起刚才在自己帐中的那名女子。
公孙恭心中暗自思索,座上刘虞口中未停,继续道:“老夫算算日头,自我那老友寄信之日算起,到今天已是半月有余,如若真是乌桓人马,此刻正是度过边境之时,不知公孙太守前日救回的汉奴之中,可否有这么一人吗?”
公孙恭听刘虞口气焦急,心知他口中之人必定非同小可,但他与那女子只不过是匆匆见得一面,也不好立刻断定,于是,公孙恭拱手一礼,道:“大人,前日解救难民后,随即送往军营之中,我与众人留在栈道断后,并未曾见得什么年轻女子。”
刘虞此行目的,探视是假,实为寻找老友爱女而来,这时听公孙恭如此回答,,恍惚之中,他也未看到一旁刘备欲言又止之态,长叹一声,道:“即使如此,那还请太守帮为打探,如有线索,还请立刻告知老夫!”
说完,刘虞站起身来,道:“蓟城此刻诸路诸侯已到,老夫还要回去应酬,太守伤势见好之后,也请不吝辛苦,前去议事,老夫这就告辞了!”
刘备在一旁一直侧耳倾听,心中虽有话说,但公孙恭已一口回绝,他却也不好再当面说出来,他和公孙恭见刘虞起身要走,急忙站起身来,躬身相送。
三人出得大帐,各自默默想着心事,一路无言,转眼便到了营门处。
早有刘虞的卫队上前服侍刘虞上马,收拾停当,刘虞在马上转身抱拳道:“太守和玄德请回,老夫这就回蓟城去了!”
这时,一直未曾言语的刘备终是忍不住,突然出声,道:“大人还请慢行,刘备有一事不明,还请大人相告!”
刘虞正要拨马前行,突然见刘备说话,忙道:“玄德何事?”
“不知大人口中那位老友,到底是谁?”
刘虞默然半晌,长叹一声后,才道:“蔡邕!”
刘备猛然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震,关系重大之下,他再不敢将心中所想说出。
刘备同公孙恭一样,对于那名神秘女子,也甚为怀疑!于前日引兵救回公孙恭一行人后,众人回到军营,军医虽尽力医救,但由于公孙恭流血过多,已是束手无策,正在那时,那名叫做蔡讽的老翁送来续命人参,也正是有了这大补之物,公孙恭这才被军医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而随后,一名身处难民之中的美貌女子在蔡讽等人的陪同下出现,从那时开始,这女子就在公孙恭养伤的军帐之中服侍照顾,以至于管家公孙忠都放心离开。
而据刘备这几天仔细观瞧发现,蔡讽等人,也还都是那名女子的奴仆。
此刻刘备心中虽觉得那女子身份与刘虞所说甚为相似,但毕竟未曾证实,那蔡邕博学多才,通晓经史,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如若将心中所想未经证实便随口说出,找到蔡琰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但万一不是,自己却要担上极大责任。
刘备考虑至此,再不敢将心中所想说出,只道:“原来是陈留的蔡大人,刘备身在边境,必日夜打探,如有蔡小姐消息,定飞马报与刘大人!”
刘虞刚才听刘备刚才突然问话,心中多少又冒出些希望,但听刘备只是这样回话,心中更是失落,他与蔡邕私交甚好,这刻忧心忡忡之下,再不停留,与众人作别之后,带领那百名幽州骑兵,转眼便打马而去了!
公孙恭和刘备送别刘虞,相互对视一眼,发现对方此刻也是疑虑重重,两人沉默中回到大帐,刘备终于忍耐不住,问道:“公孙太守,想必你也看见你帐内那名女子了吧!”
公孙恭微微点头,道:“我已见过了,那刘将军也见过随我前来的那位蔡翁了吧!”
两人这一对答,不由得相视而笑,同时认定,那女子与蔡讽等人,十有**便是被劫持的蔡邕爱女一行了!
第二十五章 蔡琰帐内
入夜,刘备的军营之中,已是万籁俱寂,前日公孙恭救回的诸多难民,已大部分被送回,只留下少数无家可归之人,还在军营一角临时搭建成的帐篷之中休息,幸亏天气已暖,此处虽在极北,夜晚却也不甚寒冷,难民们倒可安睡。
这些临时安置之所中,有一特别之处所在,刘备军营不大,对于帐篷等物本没有多少储备,所以各个帐中,无不挤着数十人,但惟独这处军帐,十几名精壮男子并未进入帐中休息,而是在军帐外数十步处守卫,其中几人和衣而眠,看模样是留守深夜的倒班之人。
帐中,那名女子正坐在床榻一角,神态慵懒,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而蔡讽则在一旁垂手肃立。
“小姐,据侍卫前去探查的消息,刚才刘大人来此正是找寻小姐您的,现在公孙太守伤势已轻,咱们是否立刻动身回洛阳呢?”
女子微微摇头,娥眉稍皱之中,显出一分淡淡哀愁,蔡讽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多出,看着忧郁的主人,心下不忍,又道:“小姐,您莫要再忌恨老爷,卫家不识好歹,老奴已派人前去教训了!”
女子被勾起思绪,几滴清泪,缓缓自美目中落下。这女子面容清秀,本就惹人疼惜,此时梨花带雨,更是我见犹怜。
蔡讽话一说完,不由得暗恨自己多嘴,不该将女子的恼恨之事重提,他自小在主人家中为奴为仆,对这名女子更是如同自己亲生女儿一般,这时见她这般模样,心中疼惜之极,急忙道:“小姐莫哭,是老奴不知深浅,让小姐伤心了,既然小姐不愿回洛阳,那咱们就再到处游玩一番就是了。”
见蔡讽这样说,女子葱指伸出,轻轻弹去挂在眼角的一滴泪珠,道:“蔡伯,无关你事,只是琰儿自己想不开罢了,那日偶遇一占卜先生,他说我身处北地,便能解开心结,我想在这里再呆些日子!”
想了一想,情绪已经平静下来的女子又道:“我这次擅自离家,父亲必定着急,蔡伯你写封书信,让父亲放心就是了!”
蔡讽见主人开口,急忙应是,返身离开军帐。
转眼间,房中只剩下女子一人,她轻托香腮,思绪万千,想起前日身在洛阳时的那事,又是一阵悲苦,泪珠重行滑落之际,只听女子轻声自言自语道:“父亲啊父亲,当初您为女儿定下那门婚事,又怎料到今日琰儿会受如此的委屈呢?”
公孙恭和刘备所料不错,这女子,正是后世之中被誉为三国第一才女的蔡琰!
蔡琰虽身为女子,但博闻强记,文才名满京华,而容貌也是世间少有,自小到大,非但蔡府上下当她做掌上明珠一般,即便是司隶之地,阿谀奉承之言也是不绝于耳。当年蔡邕为她择夫卫仲道时,蔡琰便百般的不情愿,但她终究心疼老父年迈,仍是答应下来,哪知道成亲在即,卫仲道偏偏咯血而亡!
二十多天之前,河东卫家突然闯入蔡府,一阵摔砸之后,狂骂不止,不堪入耳的骂声中,蔡琰被指责成了一名还未完婚便命硬克夫的毒蛇女子,此事几日之内便传遍了京师,就连平日几个一起玩闹的闺中密友也对她避之如蛇蝎,平日里心高气傲的蔡琰如何能受的这些白眼,羞愤中,对老父当日的决定更是不满,于是一怒之下,蔡琰只身离家出走。
一日来到陈留,蔡琰遇到一位街边算卦的老者,那老者告诉蔡琰,如要解开心结,便要去河北寻找答案,苦闷之中,蔡琰本就没有想好去到何处,听了老者的话,她也就转而向北前行!
蔡邕得知爱女不告而别,心中万分后悔,急忙派出蔡讽等人出外寻找,蔡讽一行星夜兼程,终于在晋阳近郊发现了蔡琰踪迹,正要上前相认之时,哪知道一阵兵荒马乱,蔡琰已被入关劫掠的乌桓军队俘获,蔡讽无奈之下,也扮作平常百姓混入了落难汉人之中,伺机营救主人。
那日辽东将士机缘巧合之下救出众百姓,不知为何,蔡琰自从在被救的难民队伍中远远瞥见公孙恭,便觉得那名算卦老者对自己所说的答案已经找到,于是,这才有了后来所发生的一切。
当然,蔡琰不知道,这次她**被俘,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刚入河北之时,乔装出行的左贤王便已在匆匆一眼中对她魂牵梦萦,只不过,公孙恭的出现,才免去了她十二年的塞北苦行!
想到公孙恭,蔡琰不由得想起白天中他那不堪入目的行为,再想起前日公孙恭斩将杀敌时的风采,她轻抚仍红肿的藕臂,脸上突显两团红晕,自己都不知心中是何感想,也不知过了多久,美人已和衣而眠。
翌日清晨,蔡琰的军帐外不远处,一个蹒跚身影已然走近,正是腿上带伤的公孙恭。
昨夜蔡琰奴仆在这边交谈之时,公孙恭在所居的军帐内也在贾范和公孙忠口中得知,自己性命垂危之时,蔡讽等人赠药照料的恩情,公孙恭前世无父无母,最受不得的,便是别人对他的帮助,于是,打听好蔡讽等人住所,公孙恭便来到此地,表达自己的谢意。
昨夜留守的护卫们以为天亮无事,已找阴凉背风之处休息,所以美女休息的军帐外,竟无一人。
公孙恭走到帐门,也未多想便一推而入,霎时,他已被眼前情景震惊的愣在原地。
自从穿越以来,公孙恭一直都是跟些粗鲁男儿打交道,即便在前世,他也甚少与女人来往,任他如何也不会想到,冒昧的挑开帐门后,绝世美色酣睡的模样猛然映入他的眼中。
蔡琰丝毫没有觉察到有人闯入军帐,昨夜她心思烦乱,很晚才入眠,她刚刚经过一场大劫,又是身居客地,睡的极为不安稳,辗转反侧半晚,衣衫已是微微散乱,半个香肩裸露在外,两截粉臂也从袖中伸出,美人侧卧,睡姿诱人,看在公孙恭眼中,暗暗赞叹,此景当可入景入画。
震惊过后,公孙恭终不是卑鄙小人,他艰难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蹑足后退,小心翼翼的不敢惊动沉睡中的美女。
可事不从人愿,当公孙恭半个身子已在帐外之时,猛听的几声大喝,随之飞来重重一脚,将他又重新踢进帐中。
这势大力沉的一脚重重踹向公孙恭的屁股,牵动大腿上的伤口,他只觉得一阵剧痛——
“哎呀!”一声呼痛,公孙恭暗叫不好,想再要收口时,已是来不及了,他连忙抬眼看向床榻,只见一双略带惊恐的美目怒视着自己。
蔡琰被这几声大喊惊醒,睁眼便瞧见自己帐中多了一个年轻男子,待认出是公孙恭后,蔡琰不由得又惊又怒!
“你……”刚说出一个你字,几阵微风适时吹进帐篷,蔡琰觉得身上一阵清凉,急忙低头查看后,自己衣冠不整的模样更让她娇羞不已,连忙住口后,急忙将衣衫打理整齐!
蔡琰虽是手忙脚乱,但也仍别有一番风情,公孙恭正在一旁看的眼睛发直,猛听外面传来一个苍老声音,道:“小姐是否安好?老奴护卫不周,让狂徒闯入帐中,致使小姐清名有损,老奴这就进来了!”
公孙恭觉得这个声音熟悉,仔细一想,便分辨出是蔡讽来了。他还未出声解释,蔡琰已开口道:“蔡伯,进来吧!”她冰雪聪明,知道蔡讽小心,生怕看到什么,才先出声试探。
蔡讽听自家小姐口气平静,不似有大事,他心中稍定,急忙带领护卫应声而入!他入得帐中,第一眼便看向蔡琰,只见她衣衫整齐,这才真正放下心来,豁然转身间,心中盘算怎样处置擅闯小姐军帐的登徒子。
“公孙太守……怎么会是你?”
蔡讽和众侍卫都曾在前日与公孙恭一起并肩作战,当日公孙恭的热血正直无不在众人心中留下深深印记,此刻见帐中的人是他,众人都是一愣。
蔡琰见众人来到,心中委屈顿时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蔡讽见状,知道此事定是有所误会,蔡琰在此或许解释不清,他想毕,急忙唤过几名护卫,将蔡琰请了出去,另找军帐休息。
公孙恭这时才算清楚起来,他手抚伤口,忍住疼痛,无奈道:“蔡翁明鉴,公孙恭今日绝无冒犯小姐之意,昨夜我听属下说起小姐对在下的救命之恩,今日想要来此道谢,没想到一时鲁莽,竟然铸成大错,还请蔡翁替在下在小姐面前解释一二!”
蔡讽心知公孙恭绝不会是宵小之辈,听他这样解释,刚才的怒火早已烟消云散,微笑见,蔡讽道:“公孙太守放心,我家小姐甚为开通,定不会将此等小事放在心上!”
公孙恭见蔡讽如此说,心下稍安,这时他忽然想起一事,忙问道:“蔡翁,前日御敌之时,我曾问及你家主人姓名,当时蔡翁说不便相告,今日我才知贵主人乃是一位女子,公孙恭本不该再问,只是昨日刘虞大人托付我一件事情,使我不能不知道小姐名姓,但此刻我已将小姐得罪,小姐定不会再跟我说,所以还请蔡翁相告!”
公孙恭说完,拱手行礼,静待蔡讽回答。
但蔡讽还未开口,帐门外一个悦耳的女子声音已传来,“公孙太守,刘大人让你寻找我,但我偏偏不肯回洛阳,太守位高权重,要怎样处置小女子呢?”
帐内两人猛然听到蔡琰在外说话,均有点吃惊,公孙恭刚才话语之中,稍带一些诋毁蔡琰小肚鸡肠之意,猛听得蔡琰就在帐外,不由得又是一阵不自在,急忙道:“原来小姐便是蔡大人之女,在下岂敢违逆小姐,只是据刘大人所言,京师伯喈大人爱女情切,心忧小姐,还请小姐随我前去刘虞大人处,由刘大人护送小姐回京!”
公孙恭说完,侧耳倾听帐外蔡琰怎样回答。
而蔡琰沉默片刻后,想起陈留老者所言,终于下定决心,轻声道:“父亲之事,我已处置妥当,不劳太守放心,如今我游兴未消,想要去你的辽东四处逛逛,你看如何?”
说完,蔡琰想到自己身为女子,竟然对个陌生男子说出这番大胆话语,即便她也算是这乱世当中一奇女子,这时也只觉得脸上阵阵发热,娇羞之中,她也不管帐内公孙恭是否听到,匆匆从军帐外离去。
写在最后:签@约的合同,今天已经寄出去了,如果顺利,再过几天,本书封面上会有个令人高兴的@签字样,砂锅甚为欣喜,理应更加努力更新,但是砂锅是个普通上班族,每天都要在单位熬时间,所以,在这里跟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朋友说下更新计划:每日保底一更,大约3000字左右,存稿攒够一章,便加一更,星期天砂锅休息,保底两更,大概便是这样了,稍后我会把更新的具体时间发在作品相关中,现在数据很低,砂锅本不应奢求太多,但还是想求一下推荐收藏,拜托大家了。
第二十六章 蓟城议事(上)
公孙恭连续两次在蔡琰面前失礼,心中大感不安,所以当蔡琰提出要随自己前去辽东之后,他虽觉得有些不妥,但还是勉强答应下来。
随即,公孙恭命公孙忠保护蔡琰先行回去襄平,公孙忠经过前日在长城脚下的那场恶战,对公孙恭的安危十分担忧,但在公孙恭的一再坚持之下,终于还是不情不愿的与自己主公分别。
又在刘备军营休息几日,公孙恭腿上伤口已慢慢结疤,眼看刘虞使节又来此催促数次,他与贾范稍一商议,便决定即刻动身。
刘关张三人这些天来与公孙恭和贾范日日谈古论今,解析天下大势,早已形同莫逆,这时三人见公孙恭要走,虽是相交日浅,但分别时仍是泪洒营门,公孙恭在这乱世之中举目无亲,见刘备与前世好友模样相似,心中也是对他倍感亲近,这一分别,公孙恭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想到此,公孙恭心中不免感到万分的惆怅!
但即使这样,在分别之前,公孙恭经过再三思考,仍然没有对刘备露出招揽之意,究其原因,是公孙恭早已知道,刘备人中龙凤,不是久居人下之辈。辽东虽奇缺能人志士,但这种胸有称霸理想的人物,公孙恭却也不敢冒险相试。
就这样,公孙恭和贾范带着仅存的六名虎豹亲卫,披星戴月,不足两日便来到了蓟城近郊!
幽州地处大汉边境,重镇无数,说起来蓟城还并不算做其中之一,但自从乌桓势力壮大之后,朝廷便将幽州治所前到离边境最近的蓟城,意为:主帅守边!
几任刺史以来,乌桓大军压境数次,均被装备精良的汉军击退,乌桓也知幽州精锐尽皆囤积于此,近年以来,已不敢轻易进犯了,也正是因此,蓟城周遭百姓终于得以休养生息,加之前几年黄巾动乱,幽州各府各郡均受波及,而蓟城由于守备力量雄厚,反而让黄巾贼兵不敢前来挑衅,附近州县的逃难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蜂拥进蓟城落户,以上种种,造就了如今蓟城之中一种变态的繁华。
公孙恭来到城下,驻马停足,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出城门,他不由得心中思绪万千,大半年来,公孙恭一直只是在辽东潜心理政,不曾踏入中原半步,而今天站在滚滚的护城河边,公孙恭深知,只要迈入了前面城门,自己就算是真正踏入这个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了!
他思索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轻拍几下马臀之后,缓缓的步入了蓟城城门。
驿馆之内,公孙恭还未洗漱完毕,贾范便敲门走了进来,道:“主公,前日刘虞与各方镇守已是会聚数次,我们已是最后一路,刚有使者来报,今晚刘虞在家中设宴,有大事相商!”
公孙恭接过一旁亲卫递过来布巾,擦拭完毕,才笑道:“知道了,军师一路辛苦,先去房中休息去吧!”
贾范对此次刘虞召唤,一直便思考其种种可能,但一路走来,他却仍是没有想明,此刻听公孙恭这样说,哪有休息之心,他见公孙恭不急不躁的在一旁蒲团上坐了下来,急忙来到近前,道:“刚才亲卫们外出打探消息,刘虞遣使命我等前来,正是为董卓作乱之事,晚间便要前去赴宴,主公怎还如此沉稳?”
公孙恭见贾范口气生硬,知道自己这位启蒙老师有些不满,于是微微一笑,道:“你我在临行前已是仔细考虑,早已商议过这等情况,为何军师此刻竟如此着急?”
贾范稍稍点头,道;“主公在襄平时,是曾经与贾范说议论过,但我着急的是,咱们不知刘虞到底是何想法,官场本就凶险,更何况我辽东孤立无援,如若议会之上主公立场稍差,恐怕对我辽东甚为不利啊!”
贾范说完,脸上神色焦急,公孙恭看到后,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军师关心则乱,没有看透刘虞,想他一力邀请各路掌兵大将来此,肯定是动了出兵之心了,只要我辽东坚定支持出兵,便不会站错队伍。”
这番话自公孙恭口中缓缓说出,贾范已是听的不住点头,他见公孙恭似乎成竹在胸,心中大为放心,道:“主公英明,原来早已有了主意,倒是贾范多虑了!”
公孙恭听贾范说的恭敬,急忙摆手谦逊,道:“军师勿要如此夸赞,我虽想到些主意,但仍有些为难之处未解,既然军师不嫌旅途劳顿,那我便说与你听听。”
公孙恭说着,将贾范也让到座位上,说出他一直还未曾想到好办法的事情:“此去议事,刘虞免不了要联合各路诸侯出兵抗董,可我辽东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损耗巨大,实不宜再牵扯战事,但出兵之事,我们又必须要赞成,具体献出多少人马,我一直还在犹豫不决之中!劳烦军师给我拿个主意!”
贾范见公孙恭说话之间,眉头紧皱,看样子确实对这件事为难,他被辽东诸人称之为鬼才,胸中实有奇谋,心思只是几转,便有了解决之策。
微笑之中,贾范上前几步,来到公孙恭身前,只耳语几句,公孙恭便不由得抚掌大笑,心中最后一点困惑,迎刃而解。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蓟城中央一所宽敞府宅内,丝竹之声隐约传出,众多家奴院丁在宅子里忙前跑后,将一道道珍馐美味送入大厅,侍从婢女,也都衣着整洁,静候一旁,众人忙碌中,三三两两之人不时进到宅中,而府门外面,一名衣着光鲜的老者站在那里,正是刘虞在此迎宾。
来人之中,大多跨刀缠剑,步履矫健,一望便是武官模样,正是奉刘虞之命来此赴宴的各路太守!
这些人同朝为臣,彼此都是极为熟悉,在此见面,免不得寒暄招呼,互道幸会声此起彼伏,倒也是热闹之极,但高声呼喝间,武夫之态显露无遗,可众人一旦来到刘虞身前时,却又都强装出斯文模样,躬身行礼。
也就在同时,公孙恭和贾范已是从街角转出,向着府门而来。
一行人还未走近,便被正与他人交谈的刘虞一眼看到,这几日除在刘备军营养伤的公孙恭,众路镇守都已悉数到来,刘虞苦等良久,终于看到公孙恭身影,大喜之下,他急忙告罪一声,转身迎了上去。
公孙恭见刘虞亲自迎接,急忙快走几步,单膝跪地,道:“牧制大人在上,辽东太守公孙恭奉命前来聆听教诲!”
辽东三郡虽在幽州管辖之下,但公孙度以来,闭关自守,十多年前不与外界联系,在旁人眼中,辽东可说是一个略带神秘之地,所以这句话自公孙恭口中一说出,便引来府门附近众人的注意!
刘虞回头扫视一眼,见众人已是住口不再交谈,目光烁烁,都望向这边,耳听得公孙恭神态恭谨,话语之中,又对自己十分尊敬,心满意足之下,刘虞极为欢喜,笑道:“公孙太守身有伤疾,快快请起!”
说完,刘虞忙双手伸出,将公孙恭搀扶起来,这几日来,他仍对蔡邕托付之事甚为看重,借着两人挨近之机,低声相询,道:“这几日太守在前哨军营中,可曾打探到我那侄女踪迹?”
这事公孙恭早已在蔡琰北上之时便与她商议过来,此刻见刘虞问起,也是低声道:“回禀刘大人,蔡小姐已被在下找到!”
“啊?”自从蔡邕书信到了蓟城,刘虞便派遣属下四处打探,此刻忽听喜讯,一时竟控制不住,惊呼出声,他与蔡邕多年挚友,关心之下,他也不顾失态,一把握住公孙恭双手,连连问道:“我那侄女现在何处?”
公孙恭见刘虞古道热肠,心中对他凭添几分好感,微微一笑,道:“前日卑职不察,与大人去时回禀说未曾见到蔡小姐,但大人那日走后,刘将军和卑职仔细盘查,终于发现蔡小姐果然隐藏与难民之中!”
公孙恭说到这里,微微一顿,见刘虞正凝神倾听,这才又道:“蔡小姐游兴未消,还想在河北各地逗留几日,卑职已命人严加保护了!”
话一说完,刘虞大急,道:“什么?我那侄女未与太守随行至此吗?”
公孙恭见刘虞着急,轻笑几声,不慌不忙的从怀中掏出两封书信,递与刘虞,道:“蔡小姐临行前,写下两封书信,委托卑职转交刘大人和洛阳蔡大人,还嘱咐在下,万一刘大人生气她任性顽劣,定要代为劝解一番!”
刘虞接过书信,匆匆打开蔡琰写给自己的那一封,但见书信中,蔡琰大略讲述出前因后果,书信最后,道出她心情烦闷,不欲立即动身返回洛阳,请刘伯伯勿要恼怒云云。
前日洛阳蔡府之事,闹出的动静极大,半月来,此事也隐隐传到刘虞耳中,他看完书信,再联想到当日情景,暗暗叹气,眼望着书信上的的娟娟字迹,刘虞不由得对自己这个侄女倍感疼惜。
两人在这边对话,一直便是低声耳语,府门外众人见刘虞和公孙恭相谈许久,这些人不知此间因果,心中都猜测公孙恭有何本事,能让幽州之主如此亲热对待,众人惊异之间,不由暗暗对公孙恭另眼相看。
“哼!”突然一声冷哼,从众人中发出,声音阴冷,昭显出无比的愤恨之情!
第二十七章 蓟城议事(中)
刘虞得知蔡琰平安无事,心中正感欢喜,公孙恭为他解决了一件心头难事,他感激之下,便要出声答谢,可就在这时,猛然听到了那声冷哼!
刘虞急忙回身,只见人群中有一神态倨傲之人,正昂首在府门外站立,刘虞和公孙恭一见之下,心中都是一惊!
只见这人在七八名随从的护卫中,头戴钢盔,翎羽高悬,雄壮身躯也被一袭白袍包裹,正是北平太守公孙瓒!众来客今日赴宴,大多身穿便服,但惟独公孙瓒身着的,竟然是作战对敌时才有的战装。
刘虞心惊之下,知是自己死对头到来,他深知辽东与北平也是世仇,生怕公孙恭会恼怒冲上,坏了自己大事,急忙回身微微摇头,暗示公孙恭稍安勿躁,而后便举步向着府宅走来。
刘虞与公孙瓒素来不睦,平日里便是明争暗斗,众人心知肚明下,都恐在近处引火烧身,急忙不约而同的闪开几步,将公孙瓒孤立在了门前。
“原来是伯珪来到,今日老夫府中贵宾甚多,一时不察,竟未看到,多有怠慢,还请伯珪见谅!”刘虞平日对公孙瓒颇为不满,但此时此刻,他却努力平复心境,强笑上前道。
他说完,拱手一礼,望向几步之外的公孙瓒。
这时候门外看热闹之人越积越多,就连刚刚进入宅内的,也都纷纷撤步回来,一时间( 三国有个公孙恭 http://www.xlawen.org/kan/4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