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阅读
外人头耸动,但偏偏又寂静无声,气氛极为诡异。
公孙瓒刚才因刘虞对公孙恭亲近异常,一时不顾众目睽睽,不满出声,此刻心中早已有几分后悔,刘虞虽话中带刺,嘲讽公孙瓒不配为他座上贵客,但听上去还算客气,公孙瓒也乐得顺阶而下,不自然的轻笑几句后,道:“伯安兄有令公孙瓒怎能不来,多日不见,老兄仍是精神健硕,公孙瓒也是欣慰之极!”
最后几字公孙瓒咬牙说出,愤恨之意甚为明显,他口道欣慰,但眼神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却是恨之不死!
刘虞考虑大局,装作看不到那歹毒目光,仍旧笑道:“多谢公孙兄记惦,老夫虽身居州牧,但平日还算清闲,只要我幽州境内几个蛮横下属稍稍收敛,不用让老夫烦恼,老夫倒还有几年好活!”
公孙瓒听刘虞说的露骨,将自己形容成蛮横军阀,心中暗怒,将手重重一拍,手指刘虞,道:“刘虞老儿,那蛮横之人,所指是谁?”
刘虞见公孙瓒出言不逊,有些控制不住火气,冷冷一笑,道:“谁做那蛮横之事,老夫便是说谁!伯珪你久在幽州任职,想必清楚的很!”
刘虞身为幽州牧,北平原本是在他的管辖之内,但公孙瓒持兵自重,早已不服刘虞管制,两人势力相隔不过数百里,平日早已摩擦不断,日久之后,两人逐渐势同水火,今日见面,眼看着又要唇枪舌剑,相互攻击起来!
公孙恭在辽东对两人恩怨也多有耳闻,刚才侧耳倾听,不由得心中暗笑,这两人也都是割据一方的强势人物,但到了争抢脸面之时,也不过与常人无异!
襄平一战,不过才过去半年多时间,公孙恭本不欲招惹公孙瓒,但刚才刘虞表情中,隐隐有保护自己之意,他怕闹讲起来,身为地主的刘虞难堪,仍匆匆几步,上前解围。
“伯珪世叔安好,小侄在此拜见!”
话音落下,公孙恭身躯已是深深躬下,向着公孙瓒行起了晚辈之礼。
前日公孙瓒欲要侵吞辽东,不料想反被公孙恭生擒,此时早已传遍河北诸地,旁边看热闹的众人见公孙恭也加入进来,不由得更为兴奋,窃窃私语中,众人纷纷看公孙瓒是何反应。
哪知道公孙瓒对公孙恭只恨,相较与刘虞更甚,眼见公孙恭行礼,竟然看都不看一眼,此刻他已与刘虞闹僵,饶是他势力强大,但身处蓟城,心中也不免惴惴,当下索性不再说话,再次怒哼一声后,转身大步走进宅中。留下公孙恭仍弯腰垂首,立在那里。
贾范在公孙恭身侧,见自家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受辱,尴尬之极,他正要上前搀扶公孙恭,没想到公孙恭见公孙瓒离去,立即将腰杆挺直,微笑之中,已是若无其事的向刘虞告了个罪,也奔议事厅而去。
“当年公孙度辽东称王,勇猛似虎,怎生出了这么个窝囊儿子!”河内太守王匡当年曾与公孙度共事,这时他见公孙恭如此,不由得叹息出声。
“前日谣传辽东三万人马竟然拒敌二十万与襄平城下,今日看来,水分恐怕不小!”上党张扬近日才高升太守,他幸灾乐祸之时,与随行侍从嬉笑道。
“卑躬屈漆,软弱之极!”邺城韩馥老成持重,但见公孙恭如此,仍口吐八字评语。
热闹已完,但众人七嘴八舌,议论公孙恭表现,浑然不记得刚才还对公孙恭另眼看待,一时间各种诋毁之言,在众人口中不断说出。
只有刘虞见公孙恭宠辱不惊,对之更添几分欣赏,此时他见众人议论是非,话语之中,已有不堪入耳之词,心中大为不快,轻咳几句后,朗声阻止众人继续闲聊,道:“各位同僚,厅内酒席已是齐备,请各位暂且收口,咱们这就进去吧!”
说完,刘虞当先边走,众人聊意虽盛,但幽州之主发话,一干人等也不敢不从,急忙亦步亦趋与刘虞身后,步入了府中。
议事厅中,两排席位早已布下,随着刘虞走进,里面高谈阔论的各路诸侯纷纷起身相迎,一阵寒暄过后,刘虞来到中间主位坐定,举手轻轻一拍,丝竹之声随之息声,两行奴仆鱼贯而入,将冷热大菜络绎不绝的送到各人桌前,一旁静候多时的美貌侍婢也莲步轻移,将众人身前酒樽逐一斟满。
等到服侍之人退去,刘虞站起身来,满脸欢笑间,摆手示意众人安静,道:“众位大人,前日老夫一纸命令,将诸位请到蓟城议事,这几天一直连夜磋商,诸位都是辛苦之极,在此,老夫对各位的拳拳忠心先行谢过,今日略备几杯薄酒,为诸位解除疲乏!”
说完,刘虞将面前酒樽举起,道一声进满饮此杯,众人急忙站起身来,将美酒一饮而尽。
刘虞微笑着也将酒樽放到口中微微一抿,才又道:“各位请安坐,酒筵之前,老夫还有几句话要说与大家,南下讨董一事,大家已是商议多时,但因为各位分歧甚大,少不了老夫还要再唠叨唠叨!”
坐下众人见刘虞说到重点,急忙正襟危坐,仔细聆听,来晚几日的公孙恭和贾范对视一眼后,心中暗想,果然是这件事情!两人正苦恼不知事情商议的如何,此时见刘虞说起,也都急忙侧耳倾听。
“诸位大人对如今洛阳之乱都已知之甚详,老夫也不再多说,之时董卓残暴无德,使我主蒙羞,百姓凋零,此事但凡天下有德之士,莫不以为耻,今日清晨探马回报,曹孟德兵败之后,长沙孙坚、凉州马腾等人相继败北而归,此刻他们已在陈留集结!”
说着,刘虞走下主位,来到众人之间,神情肃然,继续道:“诸位大人,自曹孟德首倡义兵以来,天下诸侯纷纷响应,陈留城外,早已是战鼓擂擂,独我河北幽冀并三州迟迟未动,各位都乃是国之重臣,怎可甘于人后!在座哪位大人同意出兵,还请站起来言明!”
公孙恭在座下静听刘虞此番诚挚言语,心中默默与前世所知比较,发觉现今情况与史书记载虽有出入,但也是大同小异,当听道刘虞说完最后一句之后,猛然觉得不对,今日宴会中,竟然是河北各路诸侯齐至,并不单单是幽州之人。
他心中觉得奇怪,急忙回身低声向贾范问道:“军师,刘虞去年才由刺史升至州牧,为何今日能遣使得动三州诸候?”
贾范微微一笑,也是低声回道:“主公所言不错,但刘虞乃是汉室宗亲,更是皇上亲封的襄贲侯,无论这两个身份哪一个,都有号令河北的资格!”
公孙恭闻言恍然大悟,微微点头,回过身去,继续凝神关注厅内情况。
刘虞说完话,环视一周,这几日议会,每日争吵不断,心思尚未达成一致,这刻众人见刘虞目光炯炯,看向自己,急忙纷纷低头躲避,都不愿做第一个出头之鸟!
刘虞挑选今日设宴,实是强援已到,出兵之事已是成竹在胸,所以见众人如此,他心中虽感愤慨,但神色却是丝毫不变,哈哈一声大笑,刘虞转身回到座位,将酒杯端起,道:“诸位大人看来还都没拿定主意,那也无妨,还请诸位先饮了此杯,然后再议!”
众人正欲掩饰尴尬,见刘虞如此说话,急忙都站起身来,将酒樽美酒一饮而尽!
等众人再坐下,刘虞已是再次微笑,转身向着左首旁一人道:“既然大家都不肯先说,那我便请出一人来,这人乃是我河北世家望族出身,又是刚从京师返回,让他来为大家先说说司隶情况!”
说完,刘虞轻轻拍手,不一刻,厅外已是缓缓走入一人。
“啊?袁本初何时到此?”看清来人模样,在座各路诸侯纷纷脸上变色,起身迎接!
***,这一章才刚改的差不多,突然停电,时间紧急,砂锅只能将还没修改的章节发上来,如果看到错别字比往日多,还望大家领会精神,多多原谅,照例,砂锅求下收藏推荐。
第二十八章 蓟城议事(下)
随着众人的惊呼,自外面进入的那人几步来到大厅中央,对着刘虞躬身行礼,道:“参见侯爷,刚才自厅外听到侯爷谬赞,卑职愧不敢当,在座各位大人身居要职,统领一方,本不该轮到我一个小小的渤海太守在此发言,但既然得侯爷指名,在下便抛砖引玉,先说上几句!”
随着这人到来,刘虞神态突显从容之色,公孙恭暗暗点头,心头明白了几分。他早已自众人的惊呼声中知道了来人正是袁绍,此刻两人一问一答,已将全场焦点聚集在了袁绍身上。
公孙恭想的不错,袁绍自从在洛阳惹怒董卓,便逃出京师,回到袁氏在南皮的家中,刘虞苦劝众路诸侯出兵未果,便想到了素有声誉的袁绍,于是速派田畴前去相请。
袁绍自从回到南皮,心中便对当日在洛阳所受难堪忿忿不平,听明使者来意后,正中下怀,于是便飞驰赶到蓟城,他与刘虞合计之后,便定下了今日大宴众人的计划。
而大厅中间的袁绍说完,立刻便引来厅上众人的一阵客气,袁绍微笑回礼后,才朗声道:“袁某前日在何大将军手下为司隶校尉,何大将军命我前去青徐兖豫等地清剿黄巾余孽,天佑我大汉,幸不辱命,贼兵见我大军至,无不望风而逃,但怎奈洛阳城中宦官作乱,何大将军身首异处,我等诸将均万分痛惜,西园诸校尉奋力拼杀,终于获胜,但怎奈张让等贼挟持我皇出逃,董卓率西凉骑兵遇到,非但对圣驾不恭,反而随后另立新帝。”
“曹孟德前日行刺未果,仓皇出逃,袁某也以为,董卓不除,不能正朝纲,想我袁门世代效忠与汉,四世三公,深得历代君主器重,而今大汉大难当头,袁某愿粉身碎骨,以报皇恩。现今我部驻扎南皮、平原两地,共有披甲之士十万,袁某愿尽遣雄兵,前去勤王。诸位均是吃皇粮俸禄之人,谁人若敢置身事外,就是与我袁绍为敌!”
说到这里,袁绍已是满脸寒霜!侃侃而谈间,使其锋芒尽露,袁绍本人又是长相英俊威武,这刻正气凛然,更显卓尔不群。
袁绍说完,举目扫视,厅中众人无不噤若寒蝉,他志高意满下,昂首阔步,走向左首一处空座。
“袁太守好大的口气!”众人还在无语之时,突然,一个狂傲之声突然自席间发出,众人心中一凛,急忙找寻声音来源,原来是公孙瓒心中不忿袁绍将风头抢尽,起身说话。
只见公孙瓒从座位中猛然站起身,来到大厅中央,他也不对刘虞行礼,阴毒目光扫视一眼袁绍后,冷然道:“偏偏只你袁氏有忠君之心,而我等诸人都是些贪生怕死之徒吗?北平虽是个小地方,但勤王救驾,公孙瓒也义不容辞,现今北平之中,有我五万骑兵,不见得便弱于了旁人!如今,北平白马早已整装待发,誓要将董卓贼子的项上人头取下!”
白马义从之名,早已威名赫赫,众人猛然听到公孙瓒说要讲北平精锐尽出,无不赞叹出声!
公孙瓒将厅中阿谀奉承之言照单全收后,这才傲慢的转身,面向刘虞。
“是弱是强,还要战场之上见得分晓,如此自夸,厚颜之极!”还未入席的袁绍强忍着听完公孙瓒说话,大怒之中,反唇相讥!
“匹夫袁绍!你说的谁?”公孙瓒听袁绍出声嘲讽,不由得虎目圆睁,手指袁绍,大喊道!
“说的便是你这狂徒!你又拿我如何?”
两人句句不让,各自迈出几步,公孙瓒的卫队见自家主公动怒,腰际长刀猛然出鞘,跨出长桌,紧随与公孙瓒身后,而座中几名冀州将领与袁绍交好,眼看同伴吃亏,也都丝毫不含糊,拔刀而起,顷刻间,大厅之中,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立即凝重起来!
刚才刘虞见一直与自己作对的公孙瓒竟然也起身赞同出兵,心中一阵大喜,但欣喜未过,河北两强便要打在一起,他暗叫一声不好!
刘虞心忧汉室衰弱,一心想要促成出兵之事,厅上两人对峙,而刘虞心中却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让他们刀兵相见!
心思暗转几下,刘虞急忙站起身来,沉声喝道:“各人退下,当着老夫之面,你们还要在此厮打不成?”
刘虞这一说话,厅中众人这才缓过神来,匆匆忙忙的离席而起,将两路怒目而视的人马分开!
刘虞控制住局面,望向袁绍一眼,递过一个暂且容忍的目光,见袁绍怒火之中,仍是心领神会,刘虞心下稍安,转而走下大厅,来到公孙瓒面前,深施一礼后,道:“伯珪果然是国之栋梁,北平骑兵,天下知名,来日沙场之上,令董贼闻风丧胆之人,必属伯珪!刘虞身为大汉宗族,感念伯珪恩德!”
公孙瓒为人争强好胜,原本便是与袁绍争风吃醋,他见刘虞温言道出此番话,顿觉平日两人间的仇恨,实乃是小事一桩,怒火烟消云散之后,公孙瓒言语之中,已是极为客气,道:“多谢刘大人夸奖,公孙瓒必竭心尽力,使我河北,扬名天下!”
说完,公孙瓒心满意足的返回座位!一场风波,就此终止。
一直在席前安坐看戏的公孙恭,心中已是大笑不已,袁绍刚才的长篇大论,看似正义之极,但通篇都是炫耀自己之言,他早已觉得袁绍不是什么英雄人物,又见两人这般如此,更觉得后世对他们的评价,所言非虚!
他正想着,刘虞已是轻笑几声,道:“伯珪与本初深明大义,已赞同出兵,想众位同僚均是忠君爱国的大好男儿,此京师危难之际,又待如何?”
前日议会,原本就是赞成出兵者稍多,刚才不见有人站出来表态,只不过是因为众人深谙为官之道,不欲做那出头之鸟,此刻河北最为强势的袁绍和公孙瓒都已决定出兵,众人早已知道自己该打什么主意,见刘虞问起,刚才起身挺袁的几名冀州将领立刻便同时抢出。
袁氏一族在河北势力庞大,这几人原本便是袁氏的外围旁支,此刻家主已是立场鲜明,他们自是也不甘落后,慷慨陈词间,几人纷纷透露出支持出兵之意。
这几人说完,厅中气氛转眼便热闹起来,其余众人见局势明朗,也都争先恐后,就连原本并不赞同出兵的张扬王匡等人,暗暗考虑得失之后,也出言改变了先前观点。
一时间,厅中各种正义言辞,不绝于耳,待众人都重新坐定,刘虞眼见事成定局,心愿即将达成,大喜之下,捻须微笑!
举目扫视之中,刘虞看到公孙恭一直便是低头不语,忽然想起,他到此刻仍是一言未发,奇怪之中,刘虞出声询问道:“不知辽东太守对于勤王之事,有何见解?”
公孙恭早在宴席开始,刘虞说出第一句话时便已知道,今天是逃不了要表态,也幸亏白天时他早已和贾范将各种利弊理清,此刻见刘虞问起,公孙恭急忙站起,几步上前,躬身道:“回禀大人,我辽东虽处极北,但拳拳爱国之心,片刻未敢相望,此国殇之时,辽东愿追随众位大人,奋勇抗敌!”
刘虞闻听,大喜过望,欢颜道:“好,辽东太守果然是忠君体国之人,刚才诸位同僚已报出各自出兵人数,只不知公孙太守要拿出多少辽东人马来呢?”
公孙恭见刘虞说完话,目光望向自己,期待之色彰显无遗,他也不立刻回话,做出一副为难表情后,侧过身去,眼神有意无意的看了眼对面的公孙瓒,才沉声道:“启禀大人,如此时刻,辽东原本应倾尽全力,发兵陈留,但前日里先有北方乌桓入侵,后又有卑鄙小人偷袭,无奈辽东此刻兵马实在稀缺!”
公孙恭说到这里,也不等公孙瓒勃然大怒下起身说话,继续道:“但共讨国贼,辽东断不会置身世外,我辽东愿出五千精兵,与诸位大人共赴国难!”
这话一说完,原本热闹的大厅之中突然沉寂无声,刚才众人起身发言,报出自家出兵人数时,五万有之,十万亦有,而冀州刺史韩馥,竟然报出了二十万之众的惊人数字,此刻大家听到公孙恭吐口而出的五千之数,不由得相顾愕然!
众人皆有些愣神中,猛然听到公孙瓒在座位上发出一声大笑,笑声之中,公孙瓒已轻蔑道:“五千人马?公孙太守也好意思说得出口!去了陈留,莫让中原诸侯笑我辽东无人!”
众人听公孙瓒说完,都是一阵点头,不屑与嘲弄的笑声,霎时便在大厅之中响起,就连一直对公孙恭颇为亲近的刘虞,此刻也忍耐不住,道:“公孙太守,你刚才那番话,可是再与大家说笑吗?”
而公孙恭此时却是一脸肃然,抱拳回道:“诸位大人再在此,公孙恭怎敢有玩闹之心,实在是属下缺兵少将,五千人马,已是辽东极限了!”
公孙恭此番话说的真诚无比,刘虞听在耳中后便有几分相信,他见众人投向公孙恭的眼神,丝毫没有因公孙恭的解释而改变,心中不忍,道:“公孙太守,出兵勤王之事,原本是出于自愿,但兵马太少,终归是引人耻笑,蓟城这里还有些人马,要不然老夫再抽调五千人马借与太守?”
众人见刘虞一意维护公孙恭,也不敢太过放肆,轻浮的笑声终于渐渐消失。
公孙恭和贾范早已料到现在这情景,早已想好对策,但刘虞这番话说出,公孙恭仍是心中一暖,他见大厅之内已然安静下来,淡然一笑,道:“大人好意,卑职先行谢过,但这借兵之事,卑职万万不敢答应!”
说到这里,公孙恭没有给刘虞一丝插话的机会,接着道:“董贼五十万雄兵囤积司隶,我军此去讨伐凶险之极,如若卑职答应大人,作战之中有所损伤的话,卑职实在无法对大人交代!我辽东兵马虽少,但卑职已想出补偿之策!”
“刘虞一奇,急忙问道:“太守有何办法,快快说来!”
公孙恭微微一笑,道:“我辽东虽饱经战乱,但幸喜战火只发生于边界之地,今年苍天保佑,风调雨顺,辽东三郡比之往年大为丰收,各位大人人马众多,对于补给必定心中为难,公孙恭愿将辽东府库存粮全部拿出,支援作战,以补我辽东兵员稀少之过!”
“什么?”此话一出,大厅之内,突然响起一阵惊叹之声,在座众人,虽已答应出兵,但心中早已心忧后勤补给之事,而兵饷粮草,平日里就是各路军阀极为看重之物,更何况是出兵在即!
河内太守王匡原本便不同意出兵,刚才见大势所趋,不得已答应下来之后,心中已是暗暗发愁,这时见公孙恭一力承担起粮草一事,首先站起身来答谢。
其余众人也因后顾之忧被公孙恭一席话解决而欣喜不已,早已将刚才对他的冷嘲热讽忘记,也都纷纷起身,举杯相庆!更不用说一直对公孙恭心存好感的刘虞了!
满堂之中,除因公孙恭突然出了一个大风头而暗暗怀恨在心的公孙瓒,皆大欢喜!
刘虞见商议到这,出兵之事已是板上钉钉,心中高兴之下,轻拍双手,招过两排美艳舞姬,曼妙身姿舞动,宴席这才算正式开始!
推杯换盏中,众人都已酒意上涌,你说你昨日消灭海贼一万,他便说他前日伏击乌桓五万,我又说完月前清剿黄巾十万,大厅之内,逐渐成了众人的吹捧炫耀的场所!
“报!圣旨到!”正当大厅之中热闹非凡之时,突然一名蓟城兵士跑进,口中连呼道!
第二十九章 徐荣到此
原本热闹非凡的大厅之中,突然被传令兵的突兀报告弄的寂然无声!
此时西凉兵开进洛阳久矣,大汉天子也被董卓掌握与手中,形同傀儡。连同公孙恭在内,众人想到此,心中都是一阵暗讨:如此紧要关头,京师竟然有谕旨来到,难道说,有什么不寻常之事要发生吗?
刘虞最先缓过神来,他见座下众人面上大都神情忐忑,更有几名胆小怕事之人眼神游离,已是露出退缩之意,心中暗道不好,急忙哈哈一声轻笑,道:“皇上圣谕至此,必有要事传达我幽州各人,诸位大人还请离席,随老夫前去跪接圣旨,如何?”
说完,刘虞仔细打理一下身上衣衫,当先走出大厅!
厅中众人闻言,也急忙各自站起身来,尾随在刘虞身后,一阵杂乱脚步声过后,众人已来到了院子当中!
此时灯笼高悬,早已将府院照的如同白昼,府门内,一名衣着华丽的宫人手捧一方绢帛,静立在那里,几名守护将领,将手握在腰际刀柄上,在他背后一步,双目环视中,严加戒备!
刘虞等人来到近前,呼啦啦一声跪倒在地,口呼万岁,纳头便拜!
那名宫人见此,缓缓走上一步,恭敬的将手中绢帛伸开,道:“皇上有旨:刘虞自去岁升任州牧,内而励精图治,外能抵御番邦,宽仁德政,清正廉明,朕心甚喜,念其忠君体国,劳苦功高,特授刘虞大司马一职,升郡候,都督幽冀并豫青徐兖七州,加百里封地!钦此!”
圣旨读完,宫人心中喜极,他久在宫中,得悉惯例,知道但凡是这等升迁谕旨,少不了会有大大的赏赐,这时他喜笑颜开之下,心中暗想,刘虞一步登天,位列三公,这赏赐之物,必定会是有多无少了!
但他等了片刻,却未见刘虞有何举动,不由得一阵奇怪。
他不知,刘虞自听完圣旨之后,心中思绪纷乱,他知道洛阳之中那位新任皇帝,早已是形同虚设,这道圣旨,实是董卓所拟,此时河北各路诸侯聚会已有多日,讯息必定早已传到董卓耳中,但董卓非但没有矫诏阻拦,还假托圣意,加封自己,他思前想后,不解其中缘由!
宫人见刘虞跪在原地,毫无上前接旨之心,他只当是刘虞乍听喜讯,楞在当地,忙出声提醒道:“恭喜刘大人,皇恩浩荡,大人喜获高迁,还请接旨!”
这声尖细的嗓音,让刘虞猛然惊醒,他微微侧身,偷眼瞧向身后,见众人脸上阴晴不定,暗中稍加盘衡之下,心中便有了主张!
“吾皇待老臣恩德之重,无以复加,但刘虞年迈体衰,近日又有病痛缠身,实在不敢当此大任,还望公公回去司隶,请我主收回成命!”刘虞深施一礼后,仍是不接圣旨,口中言道!
宫人闻听,不由得大吃一惊,心中便觉得刘虞有些胆大妄为了,但刘虞身为皇族宗室,更是当朝天子的叔叔,他心中虽如此暗想,但也不敢出声训斥,一时愣在当地,不知所措!
正在这时,宫人身后突然站出来一人,厉声道:“刘虞,吾皇对你的恩宠,实可算无以复加,你有何胆量,竟敢抗旨不尊,快快上前来,领旨谢恩!”
话音落下,他见刘虞抬头瞧他一眼,虽面上变色,但转眼又是垂下双目,不由得大怒,只见他随手抢过宫人手中的圣旨,一把便塞在了刘虞的怀中!
这一系列行为,被他电光火石般完成,院中众人,谁也未曾料想到这人竟敢如此无礼,大惊失色中,几名幽州属下见到上司受辱,怒喝出声:“来着何人,竟敢如此猖狂!”
“西凉徐荣!”这人对众人的蠢蠢欲动丝毫未放在眼中,昂首回答!
他说完,猛然院内掀起一股低低声响,众人都曾听闻,徐荣性情残忍,暴虐嗜杀,董卓入京之后,封其为羽林中郎将,统管司隶部各路守军,众人都知道他久战沙场,勇猛无比,战功赫赫,今日得见,果然英雄盖世!
众人被这个名字震惊,一时无语,而公孙恭心中却是咯噔一下,心中不由暗想:“原来此人便是徐荣!”
前日使者奉刘虞之命,前去辽东请公孙恭来此议事时,公孙恭便和贾范考虑到是为董卓之事而来,两人交谈之中,贾范曾提到过徐荣!
当时贾范正聊到西凉董卓实力强大,即便天下军马与之抗衡,也未见得一定能胜,公孙恭惊异之下,问起董卓手下将领谋士,贾范一一说明之后,突然着重说起了徐荣!
原来,徐荣原本是老太守公孙度的儿时伙伴,公孙度接管辽东候,还曾诚意相邀徐荣前来任职,但徐荣志向高远,不愿偏安与极北之地,婉言谢绝后,便只身离家,前去中原投军闯荡!
当时,已是辽东智囊的贾范还为未能笼络到如此猛将而扼腕叹息,恰恰公孙东心忧好友,两人便经常派人前往中原探查徐荣近况,初始,还有徐荣在何时何处又立战功的消息传回来,但自从公孙度在冀州刺史位上被人赶下之后,再无此人信息!
又过多年,公孙度再打听到徐荣消息时,徐荣已因黄巾之乱立功,而在董卓帐下为将了!
公孙恭正想着,院中刘虞已是怒极而起,他听到徐荣之名后也是一惊,但身为一方州牧,他倒不觉得如何,冷冷哼出一声后,道:“原来是羽林将亲至,老夫倒是怠慢了!”
徐荣微微一笑,道:“侯爷多礼,徐荣愧不敢当,圣旨已下,在下等人任务已毕,这就回京去了!”
刘虞见徐荣丝毫未将自己放在眼中,心中大怒,道:“将军好走,老夫不送!”
徐荣也不去看刘虞恼怒神态,放肆的大笑一声后,随手微一抱拳,算是行礼,叫过那名还在原地愣神的宫人,返身欲要离去!
刚行几步,徐荣突然又转回身来,眼光环视一遭后,道:“新任辽东太守,公孙恭大人可在此处?”
中午公司聚餐,大家先看着,今天6000字砂锅会一毛不少的写出来。见谅了!
第三十章 游逛蓟城
徐荣突然回身,问出此话,众人惊诧之中,回身便向着最后面的公孙恭看来。
公孙恭刚才一直便考虑贾范在辽东时对自己所说徐荣的来龙去脉,失神之中,未曾听到徐荣的问话,猛然清醒间,发现众人目光已是对向自己,他一时不知所以,茫然的看向众人。
而徐荣却被众人目光吸引,得知了自己心中牵挂之人!
他与公孙度虽然多年未见,但少时的感情,并不因岁月冲淡,前日听说辽东战乱,公孙度遇袭身亡,徐荣已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到乌桓入侵之时,徐荣虽在洛阳,四处皆敌,仍是惦记之至!
没想到,后世之公孙恭附着与辽东二公子身上,凭借着辽东诸士的同心协力,在弱冠之年便横空出世,救辽东与水火之中,坚据乌桓,大败北平!
徐荣本以为辽东自公孙度死后,便如无主之地,公孙氏就此消沉,哪料到辽东在公孙恭的带领下会就此转危为安,他大喜之下,心中也对友人之子产生了极大兴趣!
就在公孙恭站起身来之际,徐荣终于在群敌环绕之中,见到了占据心中多日的人物!
乍见剑眉朗目的公孙恭站起身来,徐荣心中一阵激动,慌神之中,徐荣几步走上前去,来到公孙恭的面前。
“贤侄,升济大人他……确实故去了吗!”人非圣贤,到了此刻,徐荣仍是对公孙度的死心存疑惑。
“启禀羽林将,我父确已在襄平之下,光荣战死!”刚刚站起身来的公孙恭,迎着徐荣热切的目光,冷静答道!
“哎!”得到肯定回答的徐荣,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天妒英才,升济果然回归天国,公孙太守,我与你父少年之时便是至交好友,想当年,徐荣家中贫困,多蒙升济救急,才有我今日成就,徐荣对升济兄长甚为感激,哪料到兄长英年早逝,实在让徐荣叹息之至!”
带着沉痛,徐荣说出这番话,听在公孙恭耳中,只觉却是出自他肺腑之言,公孙恭虽对已在襄平城下阵亡的公孙度父子毫无情感可言,但听到徐荣诚挚的言语,仍是不由得动情,道:“我父我兄光荣战死,实践了曾经的诺言,将军还请节哀!前日曾听辽东属下言及将军,公孙恭乃知将军实是与我父异性兄弟般的交情,公孙恭在此,拜谢叔父与老太守友情,经久不衰!”
公孙恭说完,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对着徐荣行礼后,重新依照晚辈之礼拜了下去。
徐荣听完公孙恭所说,心中一暖,往日与公孙度的友情,刹那间历历在目,此情此景之下,也不由得他不心中荡漾,心神激动间,徐荣急忙上前扶起公孙恭,道:“太守万勿行此大礼,蒙太守垂青,喊我一声叔父,徐荣虽死已无憾矣!”
旁边各路诸侯见两人旁若无人,高声交谈,早已心存不满,有几名鲁莽之士刚刚要上说话时,已被徐荣看在眼中,他微微凝神,突然想到此来目的,于是道:“今日幽州动静,已被朝中董太师看在眼中,太师俯览天下,其势已无人可当,贤侄久居辽东,犯不着与他人同流合污!”
说到这里,徐荣突然侧过身来,眼光如电,看向众人,朗声说道:“你等愚昧无知,听信别人煽动,太师在京师之中,也不怪罪,但望你等,对今日之事深思熟虑,量力而行!”
徐荣侃侃而谈,将心中所思说完,众人听到,各有所思,其中意志坚定之人,心中早已将徐荣骂成助纣为虐的走卒,但另有一些人,却是目光闪烁,动了外人不得而知的心思!
但表面上,众人无一例外的,除了显出对徐荣的愤慨之情外,连带着公孙恭,也被人用极不友善的眼神投了过来。
徐荣刚才话语中,处处流露出对辽东的偏赏,而且从容大度,临事沉稳,公孙恭心中,不自觉的对他有些亲近之意,但在众人刺眼的目光,却令公孙恭心神一凌,他心知此刻面对的,是一个原则问题,回答不好,便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公孙恭虽低头静立,但心中已是飞速思讨对策,不多时,他已打定主意,徐荣对自己虽然甚为交心,但现在,他却也不能将自己心中所想透露半分。
想毕,公孙恭已是微微一笑,道:“董卓无道,天下人愤然怒讨,在座诸位,皆是正义之人,还请叔父勿要再行挑拨之策,公孙恭心意已决,决心与众位大人同生共死,望叔父见谅!”
说完,公孙恭又是将头埋下去,深深向着徐荣行礼,徐荣见到,心知公孙恭不会转变想法,长叹一声后,才道:“贤侄此言,乃是大丈夫所为,愚叔听在耳中,也甚以为喜,不过请贤侄放心,即便日后兵戎相见,你我对决与疆场,愚叔也不会片刻刀兵加于贤侄身侧!”
说到此,徐荣微微一顿,继续说道:“愚叔还有公干在身,日后再与贤侄叙旧,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望贤侄多多保重!”
徐荣说完,心中对初次见面而顷刻间便要分别的公孙恭有些不舍,惆怅间,他终于下定决心,扭头便走,从大门外渐渐消失不见。空留公孙恭和院中诸人还对刚才他所言语震惊不已。
徐荣离去良久,刘虞失落之中,强打精神,召唤众人回厅中饮酒,但众人皆因徐荣到来心神不定,酒席之中,个个郁郁寡欢,不多久,在一片沉寂之中,酒席不欢而散。
即便如此,筵席毕后,公孙恭和贾范回到驿馆之时,已是深夜,公孙恭今日经历事情甚多,心神疲惫,回到屋中不久,便已倒头沉睡。
一觉醒来,已是天光大亮,公孙恭揉揉睡眼,起身坐起,早有侍卫送来洗漱之物。公孙恭整理完毕,忽然想起昨日宴席临散之时刘虞的嘱托,今日还要去商议出兵事宜,急忙对侍候自己的亲卫道:“快快将贾范军师请来,我有要事找他相商!”
在房中的虎豹亲卫名叫尚宿,年龄约在三十左右,是最后一批公孙忠选招进虎豹骑的精英人物,自凌周死后,一直由他服侍公孙恭,这时他见主公问起,急忙回到:“军师已去刘大人府上议事,临行时军师嘱咐,命我等告知主公,此去议事,大多是些琐碎之事,主公不必亲至,若有时间,主公倒是可以走出驿馆,四处看看!”
公孙恭听完,恍然大悟,昨天刘虞嘱咐自己,今日还有事相商,而贾范心领神会,知道昨日战略已在各方首领口中达成,今日再去,必是为些斤斤计较的市侩问题,像自己这等首领人物再亲自前去,反而会因利益分歧弄的不美,而由贾范等第二号人物前去,最多商讨不成,却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最坏情况。
公孙恭心中暗暗赞叹,这三国看似纷乱无章,但官场之道,实是已经颇为精益了!
公孙恭忽然觉得贾范的提议着实不错,来到三国这个乱世,他每日在襄平理事,还未正经到繁华场所看看,但转念一想,此来最主要目的,便是要与各路诸侯联络,不使辽东孤处极北,于是,他将心中强烈的念头生生压下,准备去驿馆其他人的下榻处拜访!
但公孙恭出来房门,却扑了一空,原本热热闹闹的驿馆之中,各路诸侯人影罕见,几处远路而来的太守房中,竟然连留守之人都无一个,他大为奇怪之下,急忙喊过了一直在驿馆之中负责守卫的一( 三国有个公孙恭 http://www.xlawen.org/kan/4434/ )
公孙瓒刚才因刘虞对公孙恭亲近异常,一时不顾众目睽睽,不满出声,此刻心中早已有几分后悔,刘虞虽话中带刺,嘲讽公孙瓒不配为他座上贵客,但听上去还算客气,公孙瓒也乐得顺阶而下,不自然的轻笑几句后,道:“伯安兄有令公孙瓒怎能不来,多日不见,老兄仍是精神健硕,公孙瓒也是欣慰之极!”
最后几字公孙瓒咬牙说出,愤恨之意甚为明显,他口道欣慰,但眼神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却是恨之不死!
刘虞考虑大局,装作看不到那歹毒目光,仍旧笑道:“多谢公孙兄记惦,老夫虽身居州牧,但平日还算清闲,只要我幽州境内几个蛮横下属稍稍收敛,不用让老夫烦恼,老夫倒还有几年好活!”
公孙瓒听刘虞说的露骨,将自己形容成蛮横军阀,心中暗怒,将手重重一拍,手指刘虞,道:“刘虞老儿,那蛮横之人,所指是谁?”
刘虞见公孙瓒出言不逊,有些控制不住火气,冷冷一笑,道:“谁做那蛮横之事,老夫便是说谁!伯珪你久在幽州任职,想必清楚的很!”
刘虞身为幽州牧,北平原本是在他的管辖之内,但公孙瓒持兵自重,早已不服刘虞管制,两人势力相隔不过数百里,平日早已摩擦不断,日久之后,两人逐渐势同水火,今日见面,眼看着又要唇枪舌剑,相互攻击起来!
公孙恭在辽东对两人恩怨也多有耳闻,刚才侧耳倾听,不由得心中暗笑,这两人也都是割据一方的强势人物,但到了争抢脸面之时,也不过与常人无异!
襄平一战,不过才过去半年多时间,公孙恭本不欲招惹公孙瓒,但刚才刘虞表情中,隐隐有保护自己之意,他怕闹讲起来,身为地主的刘虞难堪,仍匆匆几步,上前解围。
“伯珪世叔安好,小侄在此拜见!”
话音落下,公孙恭身躯已是深深躬下,向着公孙瓒行起了晚辈之礼。
前日公孙瓒欲要侵吞辽东,不料想反被公孙恭生擒,此时早已传遍河北诸地,旁边看热闹的众人见公孙恭也加入进来,不由得更为兴奋,窃窃私语中,众人纷纷看公孙瓒是何反应。
哪知道公孙瓒对公孙恭只恨,相较与刘虞更甚,眼见公孙恭行礼,竟然看都不看一眼,此刻他已与刘虞闹僵,饶是他势力强大,但身处蓟城,心中也不免惴惴,当下索性不再说话,再次怒哼一声后,转身大步走进宅中。留下公孙恭仍弯腰垂首,立在那里。
贾范在公孙恭身侧,见自家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受辱,尴尬之极,他正要上前搀扶公孙恭,没想到公孙恭见公孙瓒离去,立即将腰杆挺直,微笑之中,已是若无其事的向刘虞告了个罪,也奔议事厅而去。
“当年公孙度辽东称王,勇猛似虎,怎生出了这么个窝囊儿子!”河内太守王匡当年曾与公孙度共事,这时他见公孙恭如此,不由得叹息出声。
“前日谣传辽东三万人马竟然拒敌二十万与襄平城下,今日看来,水分恐怕不小!”上党张扬近日才高升太守,他幸灾乐祸之时,与随行侍从嬉笑道。
“卑躬屈漆,软弱之极!”邺城韩馥老成持重,但见公孙恭如此,仍口吐八字评语。
热闹已完,但众人七嘴八舌,议论公孙恭表现,浑然不记得刚才还对公孙恭另眼看待,一时间各种诋毁之言,在众人口中不断说出。
只有刘虞见公孙恭宠辱不惊,对之更添几分欣赏,此时他见众人议论是非,话语之中,已有不堪入耳之词,心中大为不快,轻咳几句后,朗声阻止众人继续闲聊,道:“各位同僚,厅内酒席已是齐备,请各位暂且收口,咱们这就进去吧!”
说完,刘虞当先边走,众人聊意虽盛,但幽州之主发话,一干人等也不敢不从,急忙亦步亦趋与刘虞身后,步入了府中。
议事厅中,两排席位早已布下,随着刘虞走进,里面高谈阔论的各路诸侯纷纷起身相迎,一阵寒暄过后,刘虞来到中间主位坐定,举手轻轻一拍,丝竹之声随之息声,两行奴仆鱼贯而入,将冷热大菜络绎不绝的送到各人桌前,一旁静候多时的美貌侍婢也莲步轻移,将众人身前酒樽逐一斟满。
等到服侍之人退去,刘虞站起身来,满脸欢笑间,摆手示意众人安静,道:“众位大人,前日老夫一纸命令,将诸位请到蓟城议事,这几天一直连夜磋商,诸位都是辛苦之极,在此,老夫对各位的拳拳忠心先行谢过,今日略备几杯薄酒,为诸位解除疲乏!”
说完,刘虞将面前酒樽举起,道一声进满饮此杯,众人急忙站起身来,将美酒一饮而尽。
刘虞微笑着也将酒樽放到口中微微一抿,才又道:“各位请安坐,酒筵之前,老夫还有几句话要说与大家,南下讨董一事,大家已是商议多时,但因为各位分歧甚大,少不了老夫还要再唠叨唠叨!”
坐下众人见刘虞说到重点,急忙正襟危坐,仔细聆听,来晚几日的公孙恭和贾范对视一眼后,心中暗想,果然是这件事情!两人正苦恼不知事情商议的如何,此时见刘虞说起,也都急忙侧耳倾听。
“诸位大人对如今洛阳之乱都已知之甚详,老夫也不再多说,之时董卓残暴无德,使我主蒙羞,百姓凋零,此事但凡天下有德之士,莫不以为耻,今日清晨探马回报,曹孟德兵败之后,长沙孙坚、凉州马腾等人相继败北而归,此刻他们已在陈留集结!”
说着,刘虞走下主位,来到众人之间,神情肃然,继续道:“诸位大人,自曹孟德首倡义兵以来,天下诸侯纷纷响应,陈留城外,早已是战鼓擂擂,独我河北幽冀并三州迟迟未动,各位都乃是国之重臣,怎可甘于人后!在座哪位大人同意出兵,还请站起来言明!”
公孙恭在座下静听刘虞此番诚挚言语,心中默默与前世所知比较,发觉现今情况与史书记载虽有出入,但也是大同小异,当听道刘虞说完最后一句之后,猛然觉得不对,今日宴会中,竟然是河北各路诸侯齐至,并不单单是幽州之人。
他心中觉得奇怪,急忙回身低声向贾范问道:“军师,刘虞去年才由刺史升至州牧,为何今日能遣使得动三州诸候?”
贾范微微一笑,也是低声回道:“主公所言不错,但刘虞乃是汉室宗亲,更是皇上亲封的襄贲侯,无论这两个身份哪一个,都有号令河北的资格!”
公孙恭闻言恍然大悟,微微点头,回过身去,继续凝神关注厅内情况。
刘虞说完话,环视一周,这几日议会,每日争吵不断,心思尚未达成一致,这刻众人见刘虞目光炯炯,看向自己,急忙纷纷低头躲避,都不愿做第一个出头之鸟!
刘虞挑选今日设宴,实是强援已到,出兵之事已是成竹在胸,所以见众人如此,他心中虽感愤慨,但神色却是丝毫不变,哈哈一声大笑,刘虞转身回到座位,将酒杯端起,道:“诸位大人看来还都没拿定主意,那也无妨,还请诸位先饮了此杯,然后再议!”
众人正欲掩饰尴尬,见刘虞如此说话,急忙都站起身来,将酒樽美酒一饮而尽!
等众人再坐下,刘虞已是再次微笑,转身向着左首旁一人道:“既然大家都不肯先说,那我便请出一人来,这人乃是我河北世家望族出身,又是刚从京师返回,让他来为大家先说说司隶情况!”
说完,刘虞轻轻拍手,不一刻,厅外已是缓缓走入一人。
“啊?袁本初何时到此?”看清来人模样,在座各路诸侯纷纷脸上变色,起身迎接!
***,这一章才刚改的差不多,突然停电,时间紧急,砂锅只能将还没修改的章节发上来,如果看到错别字比往日多,还望大家领会精神,多多原谅,照例,砂锅求下收藏推荐。
第二十八章 蓟城议事(下)
随着众人的惊呼,自外面进入的那人几步来到大厅中央,对着刘虞躬身行礼,道:“参见侯爷,刚才自厅外听到侯爷谬赞,卑职愧不敢当,在座各位大人身居要职,统领一方,本不该轮到我一个小小的渤海太守在此发言,但既然得侯爷指名,在下便抛砖引玉,先说上几句!”
随着这人到来,刘虞神态突显从容之色,公孙恭暗暗点头,心头明白了几分。他早已自众人的惊呼声中知道了来人正是袁绍,此刻两人一问一答,已将全场焦点聚集在了袁绍身上。
公孙恭想的不错,袁绍自从在洛阳惹怒董卓,便逃出京师,回到袁氏在南皮的家中,刘虞苦劝众路诸侯出兵未果,便想到了素有声誉的袁绍,于是速派田畴前去相请。
袁绍自从回到南皮,心中便对当日在洛阳所受难堪忿忿不平,听明使者来意后,正中下怀,于是便飞驰赶到蓟城,他与刘虞合计之后,便定下了今日大宴众人的计划。
而大厅中间的袁绍说完,立刻便引来厅上众人的一阵客气,袁绍微笑回礼后,才朗声道:“袁某前日在何大将军手下为司隶校尉,何大将军命我前去青徐兖豫等地清剿黄巾余孽,天佑我大汉,幸不辱命,贼兵见我大军至,无不望风而逃,但怎奈洛阳城中宦官作乱,何大将军身首异处,我等诸将均万分痛惜,西园诸校尉奋力拼杀,终于获胜,但怎奈张让等贼挟持我皇出逃,董卓率西凉骑兵遇到,非但对圣驾不恭,反而随后另立新帝。”
“曹孟德前日行刺未果,仓皇出逃,袁某也以为,董卓不除,不能正朝纲,想我袁门世代效忠与汉,四世三公,深得历代君主器重,而今大汉大难当头,袁某愿粉身碎骨,以报皇恩。现今我部驻扎南皮、平原两地,共有披甲之士十万,袁某愿尽遣雄兵,前去勤王。诸位均是吃皇粮俸禄之人,谁人若敢置身事外,就是与我袁绍为敌!”
说到这里,袁绍已是满脸寒霜!侃侃而谈间,使其锋芒尽露,袁绍本人又是长相英俊威武,这刻正气凛然,更显卓尔不群。
袁绍说完,举目扫视,厅中众人无不噤若寒蝉,他志高意满下,昂首阔步,走向左首一处空座。
“袁太守好大的口气!”众人还在无语之时,突然,一个狂傲之声突然自席间发出,众人心中一凛,急忙找寻声音来源,原来是公孙瓒心中不忿袁绍将风头抢尽,起身说话。
只见公孙瓒从座位中猛然站起身,来到大厅中央,他也不对刘虞行礼,阴毒目光扫视一眼袁绍后,冷然道:“偏偏只你袁氏有忠君之心,而我等诸人都是些贪生怕死之徒吗?北平虽是个小地方,但勤王救驾,公孙瓒也义不容辞,现今北平之中,有我五万骑兵,不见得便弱于了旁人!如今,北平白马早已整装待发,誓要将董卓贼子的项上人头取下!”
白马义从之名,早已威名赫赫,众人猛然听到公孙瓒说要讲北平精锐尽出,无不赞叹出声!
公孙瓒将厅中阿谀奉承之言照单全收后,这才傲慢的转身,面向刘虞。
“是弱是强,还要战场之上见得分晓,如此自夸,厚颜之极!”还未入席的袁绍强忍着听完公孙瓒说话,大怒之中,反唇相讥!
“匹夫袁绍!你说的谁?”公孙瓒听袁绍出声嘲讽,不由得虎目圆睁,手指袁绍,大喊道!
“说的便是你这狂徒!你又拿我如何?”
两人句句不让,各自迈出几步,公孙瓒的卫队见自家主公动怒,腰际长刀猛然出鞘,跨出长桌,紧随与公孙瓒身后,而座中几名冀州将领与袁绍交好,眼看同伴吃亏,也都丝毫不含糊,拔刀而起,顷刻间,大厅之中,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立即凝重起来!
刚才刘虞见一直与自己作对的公孙瓒竟然也起身赞同出兵,心中一阵大喜,但欣喜未过,河北两强便要打在一起,他暗叫一声不好!
刘虞心忧汉室衰弱,一心想要促成出兵之事,厅上两人对峙,而刘虞心中却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让他们刀兵相见!
心思暗转几下,刘虞急忙站起身来,沉声喝道:“各人退下,当着老夫之面,你们还要在此厮打不成?”
刘虞这一说话,厅中众人这才缓过神来,匆匆忙忙的离席而起,将两路怒目而视的人马分开!
刘虞控制住局面,望向袁绍一眼,递过一个暂且容忍的目光,见袁绍怒火之中,仍是心领神会,刘虞心下稍安,转而走下大厅,来到公孙瓒面前,深施一礼后,道:“伯珪果然是国之栋梁,北平骑兵,天下知名,来日沙场之上,令董贼闻风丧胆之人,必属伯珪!刘虞身为大汉宗族,感念伯珪恩德!”
公孙瓒为人争强好胜,原本便是与袁绍争风吃醋,他见刘虞温言道出此番话,顿觉平日两人间的仇恨,实乃是小事一桩,怒火烟消云散之后,公孙瓒言语之中,已是极为客气,道:“多谢刘大人夸奖,公孙瓒必竭心尽力,使我河北,扬名天下!”
说完,公孙瓒心满意足的返回座位!一场风波,就此终止。
一直在席前安坐看戏的公孙恭,心中已是大笑不已,袁绍刚才的长篇大论,看似正义之极,但通篇都是炫耀自己之言,他早已觉得袁绍不是什么英雄人物,又见两人这般如此,更觉得后世对他们的评价,所言非虚!
他正想着,刘虞已是轻笑几声,道:“伯珪与本初深明大义,已赞同出兵,想众位同僚均是忠君爱国的大好男儿,此京师危难之际,又待如何?”
前日议会,原本就是赞成出兵者稍多,刚才不见有人站出来表态,只不过是因为众人深谙为官之道,不欲做那出头之鸟,此刻河北最为强势的袁绍和公孙瓒都已决定出兵,众人早已知道自己该打什么主意,见刘虞问起,刚才起身挺袁的几名冀州将领立刻便同时抢出。
袁氏一族在河北势力庞大,这几人原本便是袁氏的外围旁支,此刻家主已是立场鲜明,他们自是也不甘落后,慷慨陈词间,几人纷纷透露出支持出兵之意。
这几人说完,厅中气氛转眼便热闹起来,其余众人见局势明朗,也都争先恐后,就连原本并不赞同出兵的张扬王匡等人,暗暗考虑得失之后,也出言改变了先前观点。
一时间,厅中各种正义言辞,不绝于耳,待众人都重新坐定,刘虞眼见事成定局,心愿即将达成,大喜之下,捻须微笑!
举目扫视之中,刘虞看到公孙恭一直便是低头不语,忽然想起,他到此刻仍是一言未发,奇怪之中,刘虞出声询问道:“不知辽东太守对于勤王之事,有何见解?”
公孙恭早在宴席开始,刘虞说出第一句话时便已知道,今天是逃不了要表态,也幸亏白天时他早已和贾范将各种利弊理清,此刻见刘虞问起,公孙恭急忙站起,几步上前,躬身道:“回禀大人,我辽东虽处极北,但拳拳爱国之心,片刻未敢相望,此国殇之时,辽东愿追随众位大人,奋勇抗敌!”
刘虞闻听,大喜过望,欢颜道:“好,辽东太守果然是忠君体国之人,刚才诸位同僚已报出各自出兵人数,只不知公孙太守要拿出多少辽东人马来呢?”
公孙恭见刘虞说完话,目光望向自己,期待之色彰显无遗,他也不立刻回话,做出一副为难表情后,侧过身去,眼神有意无意的看了眼对面的公孙瓒,才沉声道:“启禀大人,如此时刻,辽东原本应倾尽全力,发兵陈留,但前日里先有北方乌桓入侵,后又有卑鄙小人偷袭,无奈辽东此刻兵马实在稀缺!”
公孙恭说到这里,也不等公孙瓒勃然大怒下起身说话,继续道:“但共讨国贼,辽东断不会置身世外,我辽东愿出五千精兵,与诸位大人共赴国难!”
这话一说完,原本热闹的大厅之中突然沉寂无声,刚才众人起身发言,报出自家出兵人数时,五万有之,十万亦有,而冀州刺史韩馥,竟然报出了二十万之众的惊人数字,此刻大家听到公孙恭吐口而出的五千之数,不由得相顾愕然!
众人皆有些愣神中,猛然听到公孙瓒在座位上发出一声大笑,笑声之中,公孙瓒已轻蔑道:“五千人马?公孙太守也好意思说得出口!去了陈留,莫让中原诸侯笑我辽东无人!”
众人听公孙瓒说完,都是一阵点头,不屑与嘲弄的笑声,霎时便在大厅之中响起,就连一直对公孙恭颇为亲近的刘虞,此刻也忍耐不住,道:“公孙太守,你刚才那番话,可是再与大家说笑吗?”
而公孙恭此时却是一脸肃然,抱拳回道:“诸位大人再在此,公孙恭怎敢有玩闹之心,实在是属下缺兵少将,五千人马,已是辽东极限了!”
公孙恭此番话说的真诚无比,刘虞听在耳中后便有几分相信,他见众人投向公孙恭的眼神,丝毫没有因公孙恭的解释而改变,心中不忍,道:“公孙太守,出兵勤王之事,原本是出于自愿,但兵马太少,终归是引人耻笑,蓟城这里还有些人马,要不然老夫再抽调五千人马借与太守?”
众人见刘虞一意维护公孙恭,也不敢太过放肆,轻浮的笑声终于渐渐消失。
公孙恭和贾范早已料到现在这情景,早已想好对策,但刘虞这番话说出,公孙恭仍是心中一暖,他见大厅之内已然安静下来,淡然一笑,道:“大人好意,卑职先行谢过,但这借兵之事,卑职万万不敢答应!”
说到这里,公孙恭没有给刘虞一丝插话的机会,接着道:“董贼五十万雄兵囤积司隶,我军此去讨伐凶险之极,如若卑职答应大人,作战之中有所损伤的话,卑职实在无法对大人交代!我辽东兵马虽少,但卑职已想出补偿之策!”
“刘虞一奇,急忙问道:“太守有何办法,快快说来!”
公孙恭微微一笑,道:“我辽东虽饱经战乱,但幸喜战火只发生于边界之地,今年苍天保佑,风调雨顺,辽东三郡比之往年大为丰收,各位大人人马众多,对于补给必定心中为难,公孙恭愿将辽东府库存粮全部拿出,支援作战,以补我辽东兵员稀少之过!”
“什么?”此话一出,大厅之内,突然响起一阵惊叹之声,在座众人,虽已答应出兵,但心中早已心忧后勤补给之事,而兵饷粮草,平日里就是各路军阀极为看重之物,更何况是出兵在即!
河内太守王匡原本便不同意出兵,刚才见大势所趋,不得已答应下来之后,心中已是暗暗发愁,这时见公孙恭一力承担起粮草一事,首先站起身来答谢。
其余众人也因后顾之忧被公孙恭一席话解决而欣喜不已,早已将刚才对他的冷嘲热讽忘记,也都纷纷起身,举杯相庆!更不用说一直对公孙恭心存好感的刘虞了!
满堂之中,除因公孙恭突然出了一个大风头而暗暗怀恨在心的公孙瓒,皆大欢喜!
刘虞见商议到这,出兵之事已是板上钉钉,心中高兴之下,轻拍双手,招过两排美艳舞姬,曼妙身姿舞动,宴席这才算正式开始!
推杯换盏中,众人都已酒意上涌,你说你昨日消灭海贼一万,他便说他前日伏击乌桓五万,我又说完月前清剿黄巾十万,大厅之内,逐渐成了众人的吹捧炫耀的场所!
“报!圣旨到!”正当大厅之中热闹非凡之时,突然一名蓟城兵士跑进,口中连呼道!
第二十九章 徐荣到此
原本热闹非凡的大厅之中,突然被传令兵的突兀报告弄的寂然无声!
此时西凉兵开进洛阳久矣,大汉天子也被董卓掌握与手中,形同傀儡。连同公孙恭在内,众人想到此,心中都是一阵暗讨:如此紧要关头,京师竟然有谕旨来到,难道说,有什么不寻常之事要发生吗?
刘虞最先缓过神来,他见座下众人面上大都神情忐忑,更有几名胆小怕事之人眼神游离,已是露出退缩之意,心中暗道不好,急忙哈哈一声轻笑,道:“皇上圣谕至此,必有要事传达我幽州各人,诸位大人还请离席,随老夫前去跪接圣旨,如何?”
说完,刘虞仔细打理一下身上衣衫,当先走出大厅!
厅中众人闻言,也急忙各自站起身来,尾随在刘虞身后,一阵杂乱脚步声过后,众人已来到了院子当中!
此时灯笼高悬,早已将府院照的如同白昼,府门内,一名衣着华丽的宫人手捧一方绢帛,静立在那里,几名守护将领,将手握在腰际刀柄上,在他背后一步,双目环视中,严加戒备!
刘虞等人来到近前,呼啦啦一声跪倒在地,口呼万岁,纳头便拜!
那名宫人见此,缓缓走上一步,恭敬的将手中绢帛伸开,道:“皇上有旨:刘虞自去岁升任州牧,内而励精图治,外能抵御番邦,宽仁德政,清正廉明,朕心甚喜,念其忠君体国,劳苦功高,特授刘虞大司马一职,升郡候,都督幽冀并豫青徐兖七州,加百里封地!钦此!”
圣旨读完,宫人心中喜极,他久在宫中,得悉惯例,知道但凡是这等升迁谕旨,少不了会有大大的赏赐,这时他喜笑颜开之下,心中暗想,刘虞一步登天,位列三公,这赏赐之物,必定会是有多无少了!
但他等了片刻,却未见刘虞有何举动,不由得一阵奇怪。
他不知,刘虞自听完圣旨之后,心中思绪纷乱,他知道洛阳之中那位新任皇帝,早已是形同虚设,这道圣旨,实是董卓所拟,此时河北各路诸侯聚会已有多日,讯息必定早已传到董卓耳中,但董卓非但没有矫诏阻拦,还假托圣意,加封自己,他思前想后,不解其中缘由!
宫人见刘虞跪在原地,毫无上前接旨之心,他只当是刘虞乍听喜讯,楞在当地,忙出声提醒道:“恭喜刘大人,皇恩浩荡,大人喜获高迁,还请接旨!”
这声尖细的嗓音,让刘虞猛然惊醒,他微微侧身,偷眼瞧向身后,见众人脸上阴晴不定,暗中稍加盘衡之下,心中便有了主张!
“吾皇待老臣恩德之重,无以复加,但刘虞年迈体衰,近日又有病痛缠身,实在不敢当此大任,还望公公回去司隶,请我主收回成命!”刘虞深施一礼后,仍是不接圣旨,口中言道!
宫人闻听,不由得大吃一惊,心中便觉得刘虞有些胆大妄为了,但刘虞身为皇族宗室,更是当朝天子的叔叔,他心中虽如此暗想,但也不敢出声训斥,一时愣在当地,不知所措!
正在这时,宫人身后突然站出来一人,厉声道:“刘虞,吾皇对你的恩宠,实可算无以复加,你有何胆量,竟敢抗旨不尊,快快上前来,领旨谢恩!”
话音落下,他见刘虞抬头瞧他一眼,虽面上变色,但转眼又是垂下双目,不由得大怒,只见他随手抢过宫人手中的圣旨,一把便塞在了刘虞的怀中!
这一系列行为,被他电光火石般完成,院中众人,谁也未曾料想到这人竟敢如此无礼,大惊失色中,几名幽州属下见到上司受辱,怒喝出声:“来着何人,竟敢如此猖狂!”
“西凉徐荣!”这人对众人的蠢蠢欲动丝毫未放在眼中,昂首回答!
他说完,猛然院内掀起一股低低声响,众人都曾听闻,徐荣性情残忍,暴虐嗜杀,董卓入京之后,封其为羽林中郎将,统管司隶部各路守军,众人都知道他久战沙场,勇猛无比,战功赫赫,今日得见,果然英雄盖世!
众人被这个名字震惊,一时无语,而公孙恭心中却是咯噔一下,心中不由暗想:“原来此人便是徐荣!”
前日使者奉刘虞之命,前去辽东请公孙恭来此议事时,公孙恭便和贾范考虑到是为董卓之事而来,两人交谈之中,贾范曾提到过徐荣!
当时贾范正聊到西凉董卓实力强大,即便天下军马与之抗衡,也未见得一定能胜,公孙恭惊异之下,问起董卓手下将领谋士,贾范一一说明之后,突然着重说起了徐荣!
原来,徐荣原本是老太守公孙度的儿时伙伴,公孙度接管辽东候,还曾诚意相邀徐荣前来任职,但徐荣志向高远,不愿偏安与极北之地,婉言谢绝后,便只身离家,前去中原投军闯荡!
当时,已是辽东智囊的贾范还为未能笼络到如此猛将而扼腕叹息,恰恰公孙东心忧好友,两人便经常派人前往中原探查徐荣近况,初始,还有徐荣在何时何处又立战功的消息传回来,但自从公孙度在冀州刺史位上被人赶下之后,再无此人信息!
又过多年,公孙度再打听到徐荣消息时,徐荣已因黄巾之乱立功,而在董卓帐下为将了!
公孙恭正想着,院中刘虞已是怒极而起,他听到徐荣之名后也是一惊,但身为一方州牧,他倒不觉得如何,冷冷哼出一声后,道:“原来是羽林将亲至,老夫倒是怠慢了!”
徐荣微微一笑,道:“侯爷多礼,徐荣愧不敢当,圣旨已下,在下等人任务已毕,这就回京去了!”
刘虞见徐荣丝毫未将自己放在眼中,心中大怒,道:“将军好走,老夫不送!”
徐荣也不去看刘虞恼怒神态,放肆的大笑一声后,随手微一抱拳,算是行礼,叫过那名还在原地愣神的宫人,返身欲要离去!
刚行几步,徐荣突然又转回身来,眼光环视一遭后,道:“新任辽东太守,公孙恭大人可在此处?”
中午公司聚餐,大家先看着,今天6000字砂锅会一毛不少的写出来。见谅了!
第三十章 游逛蓟城
徐荣突然回身,问出此话,众人惊诧之中,回身便向着最后面的公孙恭看来。
公孙恭刚才一直便考虑贾范在辽东时对自己所说徐荣的来龙去脉,失神之中,未曾听到徐荣的问话,猛然清醒间,发现众人目光已是对向自己,他一时不知所以,茫然的看向众人。
而徐荣却被众人目光吸引,得知了自己心中牵挂之人!
他与公孙度虽然多年未见,但少时的感情,并不因岁月冲淡,前日听说辽东战乱,公孙度遇袭身亡,徐荣已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到乌桓入侵之时,徐荣虽在洛阳,四处皆敌,仍是惦记之至!
没想到,后世之公孙恭附着与辽东二公子身上,凭借着辽东诸士的同心协力,在弱冠之年便横空出世,救辽东与水火之中,坚据乌桓,大败北平!
徐荣本以为辽东自公孙度死后,便如无主之地,公孙氏就此消沉,哪料到辽东在公孙恭的带领下会就此转危为安,他大喜之下,心中也对友人之子产生了极大兴趣!
就在公孙恭站起身来之际,徐荣终于在群敌环绕之中,见到了占据心中多日的人物!
乍见剑眉朗目的公孙恭站起身来,徐荣心中一阵激动,慌神之中,徐荣几步走上前去,来到公孙恭的面前。
“贤侄,升济大人他……确实故去了吗!”人非圣贤,到了此刻,徐荣仍是对公孙度的死心存疑惑。
“启禀羽林将,我父确已在襄平之下,光荣战死!”刚刚站起身来的公孙恭,迎着徐荣热切的目光,冷静答道!
“哎!”得到肯定回答的徐荣,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天妒英才,升济果然回归天国,公孙太守,我与你父少年之时便是至交好友,想当年,徐荣家中贫困,多蒙升济救急,才有我今日成就,徐荣对升济兄长甚为感激,哪料到兄长英年早逝,实在让徐荣叹息之至!”
带着沉痛,徐荣说出这番话,听在公孙恭耳中,只觉却是出自他肺腑之言,公孙恭虽对已在襄平城下阵亡的公孙度父子毫无情感可言,但听到徐荣诚挚的言语,仍是不由得动情,道:“我父我兄光荣战死,实践了曾经的诺言,将军还请节哀!前日曾听辽东属下言及将军,公孙恭乃知将军实是与我父异性兄弟般的交情,公孙恭在此,拜谢叔父与老太守友情,经久不衰!”
公孙恭说完,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对着徐荣行礼后,重新依照晚辈之礼拜了下去。
徐荣听完公孙恭所说,心中一暖,往日与公孙度的友情,刹那间历历在目,此情此景之下,也不由得他不心中荡漾,心神激动间,徐荣急忙上前扶起公孙恭,道:“太守万勿行此大礼,蒙太守垂青,喊我一声叔父,徐荣虽死已无憾矣!”
旁边各路诸侯见两人旁若无人,高声交谈,早已心存不满,有几名鲁莽之士刚刚要上说话时,已被徐荣看在眼中,他微微凝神,突然想到此来目的,于是道:“今日幽州动静,已被朝中董太师看在眼中,太师俯览天下,其势已无人可当,贤侄久居辽东,犯不着与他人同流合污!”
说到这里,徐荣突然侧过身来,眼光如电,看向众人,朗声说道:“你等愚昧无知,听信别人煽动,太师在京师之中,也不怪罪,但望你等,对今日之事深思熟虑,量力而行!”
徐荣侃侃而谈,将心中所思说完,众人听到,各有所思,其中意志坚定之人,心中早已将徐荣骂成助纣为虐的走卒,但另有一些人,却是目光闪烁,动了外人不得而知的心思!
但表面上,众人无一例外的,除了显出对徐荣的愤慨之情外,连带着公孙恭,也被人用极不友善的眼神投了过来。
徐荣刚才话语中,处处流露出对辽东的偏赏,而且从容大度,临事沉稳,公孙恭心中,不自觉的对他有些亲近之意,但在众人刺眼的目光,却令公孙恭心神一凌,他心知此刻面对的,是一个原则问题,回答不好,便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公孙恭虽低头静立,但心中已是飞速思讨对策,不多时,他已打定主意,徐荣对自己虽然甚为交心,但现在,他却也不能将自己心中所想透露半分。
想毕,公孙恭已是微微一笑,道:“董卓无道,天下人愤然怒讨,在座诸位,皆是正义之人,还请叔父勿要再行挑拨之策,公孙恭心意已决,决心与众位大人同生共死,望叔父见谅!”
说完,公孙恭又是将头埋下去,深深向着徐荣行礼,徐荣见到,心知公孙恭不会转变想法,长叹一声后,才道:“贤侄此言,乃是大丈夫所为,愚叔听在耳中,也甚以为喜,不过请贤侄放心,即便日后兵戎相见,你我对决与疆场,愚叔也不会片刻刀兵加于贤侄身侧!”
说到此,徐荣微微一顿,继续说道:“愚叔还有公干在身,日后再与贤侄叙旧,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望贤侄多多保重!”
徐荣说完,心中对初次见面而顷刻间便要分别的公孙恭有些不舍,惆怅间,他终于下定决心,扭头便走,从大门外渐渐消失不见。空留公孙恭和院中诸人还对刚才他所言语震惊不已。
徐荣离去良久,刘虞失落之中,强打精神,召唤众人回厅中饮酒,但众人皆因徐荣到来心神不定,酒席之中,个个郁郁寡欢,不多久,在一片沉寂之中,酒席不欢而散。
即便如此,筵席毕后,公孙恭和贾范回到驿馆之时,已是深夜,公孙恭今日经历事情甚多,心神疲惫,回到屋中不久,便已倒头沉睡。
一觉醒来,已是天光大亮,公孙恭揉揉睡眼,起身坐起,早有侍卫送来洗漱之物。公孙恭整理完毕,忽然想起昨日宴席临散之时刘虞的嘱托,今日还要去商议出兵事宜,急忙对侍候自己的亲卫道:“快快将贾范军师请来,我有要事找他相商!”
在房中的虎豹亲卫名叫尚宿,年龄约在三十左右,是最后一批公孙忠选招进虎豹骑的精英人物,自凌周死后,一直由他服侍公孙恭,这时他见主公问起,急忙回到:“军师已去刘大人府上议事,临行时军师嘱咐,命我等告知主公,此去议事,大多是些琐碎之事,主公不必亲至,若有时间,主公倒是可以走出驿馆,四处看看!”
公孙恭听完,恍然大悟,昨天刘虞嘱咐自己,今日还有事相商,而贾范心领神会,知道昨日战略已在各方首领口中达成,今日再去,必是为些斤斤计较的市侩问题,像自己这等首领人物再亲自前去,反而会因利益分歧弄的不美,而由贾范等第二号人物前去,最多商讨不成,却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最坏情况。
公孙恭心中暗暗赞叹,这三国看似纷乱无章,但官场之道,实是已经颇为精益了!
公孙恭忽然觉得贾范的提议着实不错,来到三国这个乱世,他每日在襄平理事,还未正经到繁华场所看看,但转念一想,此来最主要目的,便是要与各路诸侯联络,不使辽东孤处极北,于是,他将心中强烈的念头生生压下,准备去驿馆其他人的下榻处拜访!
但公孙恭出来房门,却扑了一空,原本热热闹闹的驿馆之中,各路诸侯人影罕见,几处远路而来的太守房中,竟然连留守之人都无一个,他大为奇怪之下,急忙喊过了一直在驿馆之中负责守卫的一( 三国有个公孙恭 http://www.xlawen.org/kan/4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