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市井人家》
第2章 张三郎挑大梁
张三郎听见兄弟问他,苦笑一声道:“老四,你也知道我家里的难处,又不是外人,我也犯不着瞒着你,她老人家原也是好意,无奈我家中的根基你是知道的,只怕没个三五年的光景,这事也没个指望。”
李四郎听了心里倒也替他家犯难,别看这张三哥如今守着个铁饭碗儿,在这一片混上了更头儿,家道倒是比自家艰难多了。
原是当日看街的老爷遇上强人剪径,差点儿折了进去。多亏了这张三郎进城来谋差事,可巧遇上了,他又有点儿庄稼把式在身上,练过三天两早晨的,又是十八岁一条庄稼小伙子,胳膊四棱子起金线,别说还有点儿功夫傍身,就单凭着一膀子力气也够唬人的,加上看街老爷身上又有太平腰刀,那两个贼人胆虚,方才丢下他们兀自跑了。
这看街老爷瞧见张三体格健壮有些把式在身上,最难得的好管个闲事,有些古道热肠侠义风度,可巧原先这一带的更夫头儿带着徒弟告老还乡了,不然他也不会落了单,一打听才知道,这小伙子正是进城来谋差事的,也是还他一个人情,就招在自己门下做个更头儿,放了权叫他自己再寻一名更夫。
只因这张三郎早年间曾经在县里念过几年幼学童蒙,与这李四郎是同窗好友,此番进城来谋差事,也是借住在他家里,眼见着他为了讨媳妇儿把爹娘留下的本钱花了个精光,如今已经放了大定,不一时便要过门儿。等摆过了酒席,只怕家里就要精穷了,这一回自己阴差阳错的放了更头儿,可巧提携提携这位同窗好友,就顺水推船荐了李四郎在自己手下做更夫,算到今日,两个共事也有几年了。
这更夫差事虽然繁重,月钱银子可不算多,一月二钱,更头儿稍多些,也就四五钱银子,算下来还不如大饭庄子里的跑堂儿的伙计赚的多。
张三郎老家在乡下,当年也算是个殷实人家儿,只因为老父得了重病,家里为了瞧病,将一份好家私当卖一空,原先的肥田也折损了一半儿多,到底留不住人,伸腿儿去了,抛撇下寡母王氏带着三个孩子过活。
这张三郎虽然排行老三,只因王氏年少时节身子虚弱,开怀生养的头两个孩子均留不住,待到张三郎这一胎却是壮实得很,下生时一个鲤鱼打挺就落了草儿,全然不费娘亲半点儿气力,一家子都说他是个有福气的,下乡人又没有学名儿,大排行在第三,就叫个三郎,后头还有一个弟弟张四郎并一个幺妹张五姐。
偏生这张四郎与乃兄一个肚子里爬出来的,竟是天悬地隔的两个人,三郎自幼就乐意打拳踢腿的,原先家里有地的时候庄稼把式也是一把好手,为人忠厚老实,少言寡语的。
这张四郎倒是改了个章程,只因听说他家祖上竟做过一任小官儿,不知怎的就心向往之起来,平日里很有些以世家子弟自居,把那陈芝麻烂谷子的家谱儿翻腾出来,每日里细细地看。
只因他落草儿的时候凶险,差点儿叫脐带勒死了,又生得猫一般大小,拳头似的一张小脸儿,故而虽然排行当中,却是父母最疼,纸儿包纸儿裹好容易养下来的,由着他的性子胡闹。
一般村里殷实人家儿的男娃,能上完了幼学童蒙就算是不得了的,偏生这李四郎一门儿心思就要重振家风,听见祖上在镇上做过官、置过宅子,就夸下海口说什么“再整基业”,又哭又闹的叫爹娘拿万万年的庄家钱供他到镇上来念私塾。
父母起初只当他中邪发了昏,也不肯听他浑说,谁知这李四郎也是个有气性的,成日里在家闹那些一哭二饿三上吊的把戏,把老两口折腾得鸡飞狗跳家宅不宁,没奈何,只得变着法儿跟张三郎说了,叫他辍学回家种地,供弟弟到镇上念书。
这张三郎虽然不曾念过几本书,不过是不做睁眼瞎子罢了,难得的是虽曰未学,倒是个天生的孝悌君子,见父母这样为难,弟弟又要死要活的,也就答应下来,且喜他原本在斯文上面倒是可有可无的,只爱练练把式,此番回乡种田倒也没什么心结,依旧一门儿心思帮衬家里营生起来,算下来竟也够了这张四郎一年到头在镇上的嚼裹儿和束脩银子了。
谁知道好景不长,没几年张老爹病重,家中当得四壁皆空,发了丧入了土,穷得一个叮当山响,满以为这李四郎在城里混了几年,才考上了一个童生的身份,这回也就彻底死了心回乡务农了,谁承想这李四郎偏生是死鸭子嘴硬,虽然屡试不第,非说自己来年定然考上秀才,光耀门楣,死活不肯离了书院,人家斯文地方,又不好轰了他去,夫子只得派了几个同学,委委婉婉的上门儿对他家说了,若是来年还没有束脩银子并房钱搭伙,也只好“西女门中市,言青山上山”了。
张三郎母子两个挑灯琢磨了半夜,方明白人家夫子说的是“要闹,请出”四个字,愁得一夜不曾合眼,到了第二日,张三郎想好了,对母亲说,如今家中好田当卖一空,只余下几亩薄田,她与五姐两个就料理得来,家里用不上重劳力,不如叫他进城谋个差事,或是大户人家看家护院,或是大铺户里头做学徒小伙计儿,再不济往勤行走一走,熬几年当上大伙计,加上食客的打赏,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王氏听见儿子这般说,心里虽然是偏疼小儿子乐意的,只是面上又不好明说,只得叹道:“儿啊,娘一辈子没念过书,是个睁眼瞎子,只是这士农工商的排行心里多少也明白些,咱们庄稼人老实本份,守着多大碗儿就吃多大饭儿,也算是安善良民,如今为了你弟弟念书,倒叫你进城去做小伙计儿,伺候人的勾当,娘心里不落忍,着实过意不去,可是你要不去,你弟弟成日里寻死觅活的,放在家里大不成个体统,倒叫我好生为难……”
张三郎为人磊落,心里倒没有那些个弯弯绕,听见母亲话里话外的是愿意了,就二话不说收拾了铺盖卷儿连夜上城,谁知道小伙子家气力足,人家总要赶大半日的路,他走不到四更天便到了,守城的兵丁还不曾开了城门,只得猫进门洞子里歇了一个更次,熬到了五更天,人家方才开了城门放他进来。
正是隆冬时节,天色晦暗不明,又飘着雪花儿,虽然开了城门,街上也是路静人稀马滑霜浓的,没几个人影子,张三郎信步溜跶,正四下里观瞧各家各处买卖铺户的门脸儿,盘算着看哪一家中意,等一会儿天大亮下了板儿时候,好进去问一声要学徒不要。
正走着,就听见前头小巷子里隐隐约约的传来打斗之声,这才遇见了看街老爷,两个趁着声势吓跑了贼人,也算是因祸得福,谋了这么个更夫的差事。如今在县城里供职有个三五年的了,当年进城的时候还是十七八岁的棒小伙子,如今长到二十岁上,村中一般年纪儿的后生早都娶妻生子了,好比李四郎这样,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都在少数,不少人家中也有个男花女花,儿女绕膝的局面。
当初进城谋差事时,王氏倒是十分乐意,且喜孩儿给自家挣脸面,一进城就是开门儿红,谋到了这么个俏活儿,一月五钱银子在城里不在紧要,在乡下也是好大一笔进项,加上老闺女在家帮衬着种地、做针黹并给人洗衣裳,一年的嚼裹儿满破也够用了。
谁知道这一二年间,他家这老二不知怎的,上蹿下跳,非要撺掇他娘给大哥说媳妇儿,原先王氏倒也不是不着急,只是老闺女还小,又是自小儿娇养惯了的,不大乐意往外头聘,可若是没有这笔彩礼,家里又实在拿不出钱来给老大说媳妇儿,王氏的意思是等几年,攒够了一笔嫁妆,先把老闺女风风光光的打发出了门子,再给老大说亲。
谁知老二年纪轻轻的,倒是等不得了,每回来家就问大哥的婚事,把个王氏催的要不得,娘儿两个趁着没人的时候一过话儿,到底叫王氏问出来了。敢情是老二在城里见私塾的同窗多有成亲的,殷实人家儿还有娶妾的事,如今一年小二年大了,就活份了心思,想着成亲的勾当,可是本地风俗再没有兄弟反倒越过大哥去,先成亲的道理,这才赶着撺掇他娘赶紧给大哥说媳妇儿。
不拘什么样儿的,早早打发了他成家立业,一来自己可以顺势成亲,二来娶了长嫂进门,往后在家做些活计,多一口人养活自己,城里攒下的换洗衣裳也有人给缝补浆洗,不像家中那个幺妹儿,娇娇气气、横针不拿竖线不动,活脱脱儿跟个大家小姐似的。
第3章 元君祠撞客玉女
李四郎想到这里,连忙上前去扶了张三的胳膊问道:“哥方才遇见什么了,莫不是撞客了?如今这一班更点打完,哥先回家歇一歇,查查祟书本子,若是撞见了哪位尊神,明儿再来此处,烧一挂纸钱送一送,只怕就好了。”
说了两遍,张三郎方才回过神儿来,摇了摇头说道:“只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说的李四郎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当他是吃了酒又出来吹了冷风,酒后的胡吣,看样子只怕是不能打更了,连忙劝他回家歇一歇。
张三郎闹了这一回,酒气已经醒了大半,执意不肯叫李四替自己当班,非要挣扎着值完了这一宿再说,李四郎无法,只得由着他,兄弟两个又打了四趟更,好容易挨到了五更天光景,张三还要在更房里等等,问问看街老爷还有什么活计。
李四郎见他面色潮红,只怕是昨儿吃酒发汗,又撞客着了,脑袋摇的拨浪鼓一般说道:“三哥,你可别仗着自己原比别人生得壮实些,就不把小病小灾儿的放在心上,我也不是蝎蝎螫螫的,就好比我自家,家中有了老婆孩子,外出就不敢大意了。
你虽然没成亲,家里一门老幼还都指望着呢,若是不受用,索性家去睡一天,你这个年纪儿,什么病根儿都落不下,岂不好么?若是昨儿吃了一口热酒存在心里,冷风一吹只怕要做病的,到时候我那老盟娘岂不是要念叨死我,好哥哥,你就算疼我一疼,家去歇歇,左右这条街上都是些买卖铺户,有的是小伙计儿,就算是扫雪,也犯不着叫咱们全包了,我在看街老爷面前替你说一声儿也就是了。”
张三郎听见李四这话倒是好意,不忍拂了他去,只得点头说道:“既然恁的,还要多谢兄弟,好歹替我跟看街老爷告个假,今儿晚上一准儿能来。”
李四摆了摆手笑道:“哥哥放心自去,傍晚时候我去你家中会齐了,若是身上还不痛快,索性就歇他一天,我一个人倒也应付得来。”张三点头谢过,换下了官衣儿,依旧穿了单裤单褂儿回在看街老爷宅院后身儿的土坯房里睡下。
谁知道这一睡就是一天,到了晚间李四郎来家时,拍了半日的门也不见有人来应门,还是前院儿看街老爷家中一个使唤丫头叫小翠儿的出来了,见李四郎在后街门首处探头探脑的,就问道:
“这里李四哥不是?”李四郎也曾来过看街老爷家中几回,认得这丫头,连忙陪笑道:“哟,这位小大姐是翠姐姐不是?昨儿三哥晚间打更的时候身上不大受用,我因不放心,吃了晚饭特来瞧瞧。”
小翠儿唉了一声道:“你要是不来,我还要想法子去寻你呢,今儿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听见三哥来家了,往常他也在我家里搭伙,都是我在小灶上炖好了鸡汁白粥给他送过去的,谁知今儿早起拍了半日的门,他方才出来,看那个模样儿怪怕人的,我又不敢多问,只怕是病了,谁知晌午过去送饭,就落了炕有些挣扎不起来,勉强吃了两口不吃了,这会子只怕是发热,你等我开了前头院门儿,咱们进去瞧瞧吧。”
李四听了心中也是担忧,连忙拱拱手答应道:“既然恁的,劳动姐姐了。”说着,两个拿了钥匙,又绕到前头看街老爷家的院子后身儿,开了街门,正是张三郎那间小房的正门,只因这间土坯房是后来搭建的,就在房子后墙上开了个街门儿给张三郎走,前头正对着看家老爷家中的这扇门反倒不常开了。
两个进去,就见张三郎躺在炕上,身上胡乱搭着一床棉被,也不曾盖严实了,上身打着赤膊,赤条条的,小翠儿是年轻姑娘,瞧了一眼脸上早就红透了,一扭身子往门首处走了几步,回身对李四郎说道:“四哥进去瞧瞧吧……”
李四知道小翠儿不便,“嗳”了一声,进了房内,见张三郎满面潮红,只怕是着了风寒了,心里一惊,伸手在他额头上一探,果然滚烫,怪不得睡到一半踹了棉被,只怕是雪上加霜。
回头见小翠儿姑娘躲在门首处,手里绞着帕子,咳嗽了一声凑合过去说道:“三哥只怕是染了风寒了,劳动姐姐玉体,若是灶上还生着火时,给我熬一碗姜汤来,给三哥发发汗,只怕就好了也未可知。”
那小翠儿听说是风寒,唬得“哎哟”了一声,说道:“这可怎么好,不然我去请个大夫来家瞧瞧吧,只吃一碗姜汤也不顶事啊。”
李四郎笑道:“不妨事,三哥是有些庄家把式在身上的,自打我们在幼学童蒙里结识了,这些年可没见他病过一回,这一次只怕是昨儿在老娘娘庙门首处撞客着了,才会无端发起热来,他那样铁打的身子,只消一碗姜糖水足矣了,姐姐只管烧了汤,多放些生姜红糖,我给他灌下去,看着发了汗,只怕就好了,哪儿有那么娇惯,我们更夫一月才赚几个钱,倒有那个闲钱买虚热闹?”
小翠儿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也罢了,这一回我听四哥的,只是若再不好,可千万要请个坐堂的先生来家瞧瞧,银钱小事,我这里还有些月钱也用不着的,只管拿去罢了。”说着,转身跑了往小厨房去烧汤。
那李四郎见小翠儿这般上心,又听见说往日里张三在此处搭伙,都是她巴巴的送过来。他原是成了亲的人,心里就猜着了七八分,暗笑张三哥倒是好艳福,这小翠儿姑娘虽然没有十分颜色,倒是整治的好菜蔬,调理的好汤水,人又勤快踏实,又是看街老爷家里的丫头,也算是亲上做亲知根知底儿的,岂不比外头寻的强,最难得的是这姑娘心里有三哥,只怕不要一个子儿的财礼,倒情愿倒贴,就不知道她家老爷太太肯不肯叫她往外头聘去……
兀自胡思乱想着,早见小翠儿端着个托盘,里头盛着一大碗姜糖水,脚不沾地的走过来,端到近前来一闻,碗内甜辣之气扑鼻,就知道小翠儿舍得放料,定然多放了生姜红糖等物。
李四郎见了,赶忙接在手中说道:“劳动姐姐了,只是我一个人只怕胡噜不住他,还请姐姐进来帮个忙。”
小翠儿听了这话脸上一红,神情倒是又惊又喜的,低垂了粉颈说道:“哟,四哥这话说的好没道理,我一个姑娘家,怎么好往他房里去……”
李四知道小翠儿的难处,连忙摆摆手说道:“不妨事,方才我已经将哥的衣裳穿戴整齐了,等我扶住了他,姑娘只要吹汤喂他几口罢了。”
小翠儿听了点点头道:“这却使得。”两个进了房门,果见那张三郎已经穿好了衣裳,依旧是牙关紧咬病在炕上,小翠儿见了眼圈儿一红,端过姜糖水来,李四郎扶了张三歪着坐起,小翠儿将手上调羹盛了一口汤,送在唇边细细的吹着,到了温凉不沾的,方才喂给张三郎喝下。
如此这般闹了一回,好容易将手上一碗姜糖水灌了下去。两个又服侍张三躺下,小翠儿心细,特地将被角掖的严严实实的,回身抬头一瞧,冷不防瞧见李四郎颇有玩味瞧着自己,脸上一红,声音细弱地说了声“有事四哥再招呼我。”说着转身跑了。
李四郎笑嘻嘻地瞧着小翠儿的背影,又瞧了瞧张三郎,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就是容貌人品不大般配,倒也使得……”
等了一阵,果见张三郎额头上渗出些细密汗珠,李四见状知道这病是发出来,不碍事了,心中大石落地,又怕张三郎睡梦之中嫌热,自己又要掀被,只得耐着性子等着他发汗。挨到了掌灯时分,那张三郎身上在松快些,汗也出透了,李四这才放心,又劳烦小翠儿烧了一碗烂肉面送过来,给张三郎吃了,又服侍他睡下。
李四赶着打更,又怕后半夜张三郎没人看顾,心中放心不下,小翠儿有心照顾,只怕自己孤男寡女的说不清楚,看街老爷虽然有个官称儿,却是个没品级的芝麻小官儿,这小翠儿是这一二年才托了人牙子买来的使唤丫头,家中拢共没有一个长随小厮,总不能叫看街老爷亲自前来照看。
两个为难了半日,还是李四郎灵机一动说道:“往日里曾听人家说过,三哥有个兄弟在镇上念书,名唤张四郎的便是,如今他虽然是念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好歹兄弟一场,竟唤了他来看顾一日半日的,岂不是妥当么?”
小翠儿听了果然拍手笑道:“是了,往常闲话家常时候还听见三哥提起他兄弟,说如今是个童生的身份,当日父母最疼,还指望着他改换门庭呢,如今只要请了他来看顾一半日的,再没有不妥当的了,只是那书院是清贵地方,我们小门小户,怎么好去卖头卖脚的呢……”
第5章 薄恩义雪夜琵琶
李四郎见小翠儿为难,虽说是个使唤丫头,到底也是年轻女子,不便往那小后生扎墩儿的书院里寻人去,看看天色,离起更还有些时候,点点头说道:“姐姐闺阁贵体,确实不方便,既然恁的,还是我跑一趟得了。”
说着,劳烦小翠儿好生看顾张三郎,自己告辞出来,依旧走了后头街门儿,就往书院地方疾步而行,昨儿刚下雪,路还好走些,偏生今儿天气有些回暖了,路上竟是泥泞不堪的,李四郎穿着木屐子,一路走一路心下盘算着,这一回等张三郎病好了,定要叫他请自己往二荤铺子里吃两杯才行。
走了半日方才挨到了书院门首处,见外头两个小书童儿正堆雪人,见了李四郎是个白丁打扮,两截儿穿衣的,并不肯放在眼里。
李四郎见状,心里就有些怒气,心说你们不过是此处服侍人念书的小厮儿,又不是有功名的相公,倒会看人下菜碟儿,只是如今有求于人,也只得陪着笑脸,搭讪着上前来说道:
“我问哥儿一声,你们书院里头可有个张相公,排行老四,人称张四郎的没有?”一个童儿听见这话,忍不住扑哧儿一乐,也不瞧着李四郎,只对另一个童儿笑道:“这人倒有些意思,来书院里寻人,不说大号,倒说起人家排行来了,你不说学名儿,我们上哪儿给你找人去?”说着,两个叽叽咯咯笑了一回。
把个李四郎笑得面皮紫涨,待要发作,又怕闹出来给看街老爷知道,下了自己的差事,只得隐忍住了,不跟他小孩子一般见识,复又陪着笑脸儿道:“哥儿不知道,我是他一个故交家中手底下人,我们爷有句要紧的话儿要对张相公说,偏生吩咐得急,我一个粗人,哪里去讨他的大号,还请哥儿行个方便,通禀一声,请了他出来,我回去也好交差。”
那两个书童儿听见是家奴院公来请,倒是不敢想方才一般怠慢了,那大一点儿笑道:“哟,尊管怎么不早说,倒是我兄弟两个的不是。”又嗔了方才取笑的那个童儿道:“看你,只顾着耍子,险险耽误了正经事。”说的那童儿嘟了嘴不言语了。
这大的笑道:“姓张的相公是多的,人称张四郎的倒是只有一位,我领着尊管进去吧。”说着,引着李四郎往书院里头去。
李四郎这倒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别看一个镇上住着,怎奈他家里没个念书人,竟是从未进过书院的,跟着前头童儿走着,一面只管拿眼睛瞅着一间间的店房,原来也好似客栈的相仿,也有通铺、对铺、雅间儿之分。只怕是穷苦一点儿的子弟就睡大通铺,一条长形的火炕,总能睡下一二十个,外头挂着棉帘子,总有人进进出出的,里头还隐约传来朗朗书声。李四瞧见了,心生敬慕之意,想着日后自家的哥儿大了,也要送了来见识见识,若是出息了考上秀才是,自家祖坟坟头上也算是冒了青烟了。
兀自想着,走了半日,方到了张四郎的下处,那李四定睛一瞧,倒是有些纳闷,往日里常见张三郎省吃俭用的度日,怎么他兄弟倒会高乐,住着个雅间儿一般的屋子,瞧着倒没有同学合住的,竟好似独门独院儿一般,只怕这样的房子在外头赁着,一月少说也要几钱银子,加上在此处搭伙的吃穿用度,只怕张三哥一家人一年的进项,竟多半都忙活了这位老兄弟了。
正想着,就听那童儿上前拍门说道:“张相公,你有位故交家中派了尊管来接,说是请你过去说话儿呢。”说了两句,里头才有个声音不耐烦道:“你这小厮儿忒多事,才睡下又来闹我。”
说着开了门,抬眼一瞧,见了李四郎,不大认得,一面作势拱了拱手,面带疑惑问道:“这位尊管府上是哪家,怎么晚生倒不大认识的。”
说的李四郎面上一红,见童儿搭讪着出去了,方才松了一口气,笑道:“哟,这是四兄弟吧?我是你哥哥的同僚,镇上一起打更的,叫个李四郎,我看咱们这身量儿,只怕是痴长你几岁,你叫我四哥也使得,李四也行。”
那张四郎听了,脸上腾的一红,四下里望望,见没有旁人,方才松了口气,神情就怠慢下来道:“怎么今儿倒派了四哥过来,我哥哥也忒没个算计了,要送东西银子,自己躲懒不来,这样天气倒叫你跑一趟。”
李四郎听见这张四一口一个“派你过来”,说的自己好似他家下人一般,心下不乐,心说都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跑出这么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亏他还是个念书人,也是斯文扫地。
见那张四郎也不肯往屋里让他,只得说道:“哦,四兄弟只怕是误会了,只因你哥哥病在家中,我又有夜里打更的差事,脱不开身,所以想烦请四兄弟过去,看顾你哥哥一晚上,等明儿我差事完了,早早儿的就来换你,也误不了你的功课,不然你竟带了书本过去也使得,常听见人说你们念书人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倒也耽搁不了你休息。”
说的那张四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咳嗽了一声道:“哟,我当时什么事情呢,这个四哥可以不必担心,我哥哥自幼身体强壮,从来是没病没灾儿的,这一回想来是大雪冻着了,给他灌一碗姜糖水,捂上被褥发发汗就使得,也不用人看顾的,四哥也瞧见了,兄弟这里正在夜课,虽然有心过去照顾,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是圣人门徒事理为要,这点子小事就不必四哥挂怀了,我哥哥自会调理,若是没有旁的事情,小弟还要功课,就不陪四哥说话儿了。”
说着,也不管李四郎脸上下得来下不来,竟兀自回身进房关了门,就听见咔嚓一声,连门闩都落下了。只把个李四郎气了个发昏章第十一,待要上前去拍门与他理论,到底是同僚的弟弟,自己拉不下这个脸来,况且书院乃是斯文地方,闹出来自己脸上也不好瞧的,气忿忿地转身要走,忽然隐隐约约的听见里头竟有琵琶弹奏之声,李四郎侧耳倾听了一回,心中奇怪,怎么这张四郎放着好好的书不念,倒弄起琵琶来了,盛怒之下也没多想,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
街上寻来一只活鸡买了,依旧回在张三郎的土坯房内,见小翠儿正坐在炕沿儿上给他擦汗,见李四郎回来,脸上一红就站起来,低垂了粉颈说道:“方才见三哥出了汗,怕这土坯房不牢靠,总有冷风灌进来,就给他抹了抹汗……”
李四郎见小翠儿这般知疼知热的,心中感叹那张四是他亲生兄弟,倒凉薄如斯,竟不如一个邻居贴心,心中倒替张三郎不值起来。一面对小翠儿晃了晃手中的肥鸡笑道:
“有劳姐姐看顾三哥,方才路上回来遇见收摊卖的好肥鸡,买回来还请姐姐借了老爷家中小灶收拾整齐了,给三哥炖汤喝,补一补元气。”
小翠儿连忙摆手道:“三哥往常就在这里搭伙,一月也要饶些银钱给老爷家里的,谁又不是铁打的,还能管保一辈子没病没灾儿?这里别的没有肥鸡大鸭子多少还有些,倒要四哥坏钞费钱,若是三哥病好了,又要埋怨我的。”
执意不肯收,说叫李四郎捎回家去,李四听了只得罢了,一面又说张家四郎不肯来的事,小翠儿听了,柳眉倒竖凤眼圆翻,啐了一声道:“三哥在这里苦熬苦业的为了什么,怨不得人家都说好好的后生家宁可送去当学徒,学些手艺好生度日,也别送到私塾里念书去,人要是念了几本歪书在肚子里,就是那养不熟的白眼儿狼。”
李四郎拍手笑道:“姐姐这话骂得痛快,听着倒是解气。只怕今儿晚上我是走不开了,还要跟看街老爷说一声,另换了别的兄弟去更房替我们哥儿俩当一天的差。”
小翠儿见这李四郎好似有些怕官的,笑着说:“四哥在这里等一等,我出去炖了鸡粥来,咱们打发三哥好歹吃两口,你也一处吃些,我再往前头去求求太太,叫她想法子跟老爷回一声儿,保证不叫你落了埋怨就是了。”
李四郎听见小翠儿乐意帮忙,念了一声佛号道:“若是姐姐肯说句话儿,比我们磕破了头都强。”说着,小翠儿自去了。
不一时仍回来,手上端了两大碗鸡粥进来笑道:“三哥的福来了,方才我去上房屋见太太,可巧老爷在家,两个不知说些什么,看样子倒是欢喜,我就趁着这个功夫儿回明白了,全不费一点子事,老爷听见三哥病了,还叫我好生看顾着,若是明儿不好,寻个大夫来瞧瞧,自有公中拿出钱来瞧病,倒不用你们费一点儿事的。”
第6章 挡姻缘假戏真做
李四郎听了心中欢喜,连忙答应了两声说道:“还是姐姐这样得脸又体面,进去回事方才一说一个准儿,也是老爷太太圣德怜下,正是三哥的福份了。”小翠儿见自己在李四面前得脸,面上也是欢喜,打发他弟兄两个吃了鸡粥,笑道:
“老爷说了,他自派了旁人去应今儿晚上的差事,四哥就在这里看顾病人,只是不知道还用不用跟嫂子知会一声儿。”李四道:“这却不妨,吃了晚饭出来的时候已经对我浑家说了,她知道若我不去上差事,定然是在这里的。”
小翠儿这才放了心,又说:“前儿听见四哥家里的哥儿如今长大了几岁,正是好玩儿的时候,明儿闲了也带出来往街面儿上走走,我给他买果子吃。”
李四听见小翠儿提起自家孩儿,心说这倒是个好机会,就是试探着笑道:“如今姐儿年纪也不小了,怨不得稀罕孩子呢。我浑家也是这个脾气,除了自家哥儿之外,街上闲逛时瞧见了别人家的哥儿、姐儿的,也是迈不开步子。”
说的小翠儿脸上一红,啐了一声道:“四哥越发倚老卖老起来了,没得说些混账话……”却只管拿眼睛瞟了张三郎几眼,都落在李四眼内,心说等这回病好了,自己倒要试探着撮合撮合,再叫浑家带着孩子来寻一寻小翠儿,只怕没有不成的,就不知道三哥心里乐意不乐意。
一面想着,连忙陪笑道:“姑娘莫急,原是我说错话了,这厢陪个不是。”两个又闲聊了几句,小翠儿因说家主人安置甚早,自己要往后头烧汤服侍梳洗,起身告辞走了,临走到门首处时,又忍不住回头瞧了张三郎几眼,方才出去。留下李四郎一个陪着病人,这张三郎闹病却是斯文,也不大支使人的,不过晚间起夜两次,要些汤水吃,到了第二日已经是大好了。
见是李四郎在此看顾,心中过意不去说道:“好兄弟,偏劳你了,又叫你为我误工,这一回月钱下来,我请你往二荤铺子里吃两杯。”
李四连忙摆了摆手,“嗨”了一声说道:“值什么,要哥哥记挂着?这一回倒是多亏了看街老爷家中的小大姐翠儿姑娘在老爷太太跟前儿求了情,找人代了咱们的班儿,倒也不算误工,等哥哥大好了,咱们多值几日,还了这人情也罢了。”
张三听见是小翠儿给自己出力,倒有些别扭起来,只是这李四郎也是为了自家着想,又不好埋怨他的,只得摇头说道:“这件事情倒是兄弟有些急躁了,人家是看街老爷家中使女,云英未嫁的大姑娘,何苦叫她来蹚这一趟混水,传了出去只怕是好说不好听。”
李四听了张三郎这话,心中又有些疑惑,莫不是张三哥心里早已明白翠儿的心思,只怕自己欠了她的人情,若是恁的,自己倒是好心办了坏事……
张三郎见李四蹙了眉头,连忙找补道:“好兄弟,我知道你这也是为了我好,方才说话失了忖量,你可别往心里去。”李四听了连忙谦逊,弟兄两个正说着,忽然听见外头街门响,好似有人打门的声音。
李四听见声音说道:“若是找看街老爷家里的,必然不会找到后街门儿上,莫不是有人来寻哥哥?”说着,往外迎了出去,一开门竟是张三郎的寡母王氏,大包小裹儿的站在外头,见了李四郎倒是一愣,继而笑道:
“哟,四小子,你如何却在此处?”那李四郎见是盟兄之母,连忙纳头便拜,“给老盟娘请安。”王氏连忙挽住了扶了起来笑道:“哟,如今在街面儿上当差,倒比原先规矩多了。”她是屯里人,讲究就是礼多人不怪,如今见儿子的把兄弟这样懂事,心里自然欢喜。
李四郎笑道:“瞧娘说的,如今一年小二年大了,您那小孙孙都好几岁了,我还能像原来似的愣头青?况且又有三哥管束教训着,自然越发长进。”
提起张三郎来,王氏一拍巴掌道:“可说呢,你哥哥是不是病了落炕?怎么也不叫人传话儿来家,我上城瞧瞧他,若不是今儿早起往你四兄弟那里瞧他,还不知道这档子事情呢。”
李四郎听见提起张四来,心中便不大乐意,只是素知这老盟娘偏疼小儿子,自己何苦说句公道话去触了她的霉头,只得点点头道:“三哥前儿在老娘娘庙撞客着了,回来就发了热,如今看街老爷赏下一碗姜糖水来,吃下去发些汗,已经大好了的,娘不用担心。”
张大娘听了,“吓”了一声说道:“我们这大小子从来都是个让我省心的,素来没病没灾儿,听见四小子说他病了,还道是外头以讹传讹的,若是撞客了不是玩的,你带我进去瞧瞧去。”
李四郎连忙引着盟娘往张三屋里来,张三见了母亲,挣扎着就要站起来,张大娘连忙按住了道:“可不忙,仔细起猛了头晕,好孩子,这一回多亏了你这李四兄弟好生看顾你,下回再有这事可千万想着叫人来家说一声,娘带了铺盖过来瞧你,别委屈着自己。”
张三郎摆了摆手道:“些许小事,不敢劳动母亲。这一回都是四兄弟看顾我,明儿大好了,我与他买些酒水谢过。”
王氏点了点头,见炕桌儿上搁着鸡粥碟子,笑道:“哟,四小子倒是好手段,几日不见也会下厨烧汤了?”李四郎正要分辨,忽然听见门外有个声音娇娇怯怯道:
“四哥,怎么家里来客了?我来收了鸡粥碟子,烦劳你递出来吧。”那王氏听见是年轻女子的声音,打了鸡血一般,一把推开李四郎,亲自迎了出去,见门首处站着一个十五六岁年轻姑娘,见了生人,不知如何称呼,只得侧身避过一旁,脸上飞红一片。
张大娘倒是不认生,上前来拉了手笑道:“好姑娘,你别见外,老身是这里张三的娘,听见儿子病在炕上,上城来瞧瞧他的,你如何却在这里,与我们三子有何交情。”说的那小翠儿姑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只得喊李四郎道:“四哥,四哥。”
李四郎听了赶忙出来,一面笑道:“娘怎么这样急躁,唬着了姑娘不是玩的,这是我们看街老爷家下使女,名唤翠儿的便是。”一面又对小翠儿笑道:“姐姐莫要认生,这是三哥的老娘,听见哥病在炕上,进城来瞧瞧的。”
小翠儿听说是张三的娘,倒不肯十分拿大,脸上堆笑下来道:“不知道是您老到了,方才忒失礼。”说着,端端正正道了万福下去,早给张大娘一把挽住了笑道:“这才是大家子出来的女孩儿,恁般知道礼数,好孩子,多谢你看顾我们家三子,论理头一回来,总该给你留下样东西,偏生我这回上城是瞧瞧两个孩子,只带了些许山货,只怕你们大户人家出来的,也瞧不上眼,回头等三子病好了,我叫他好生买些( 市井人家 http://www.xlawen.org/kan/4483/ )
第2章 张三郎挑大梁
张三郎听见兄弟问他,苦笑一声道:“老四,你也知道我家里的难处,又不是外人,我也犯不着瞒着你,她老人家原也是好意,无奈我家中的根基你是知道的,只怕没个三五年的光景,这事也没个指望。”
李四郎听了心里倒也替他家犯难,别看这张三哥如今守着个铁饭碗儿,在这一片混上了更头儿,家道倒是比自家艰难多了。
原是当日看街的老爷遇上强人剪径,差点儿折了进去。多亏了这张三郎进城来谋差事,可巧遇上了,他又有点儿庄稼把式在身上,练过三天两早晨的,又是十八岁一条庄稼小伙子,胳膊四棱子起金线,别说还有点儿功夫傍身,就单凭着一膀子力气也够唬人的,加上看街老爷身上又有太平腰刀,那两个贼人胆虚,方才丢下他们兀自跑了。
这看街老爷瞧见张三体格健壮有些把式在身上,最难得的好管个闲事,有些古道热肠侠义风度,可巧原先这一带的更夫头儿带着徒弟告老还乡了,不然他也不会落了单,一打听才知道,这小伙子正是进城来谋差事的,也是还他一个人情,就招在自己门下做个更头儿,放了权叫他自己再寻一名更夫。
只因这张三郎早年间曾经在县里念过几年幼学童蒙,与这李四郎是同窗好友,此番进城来谋差事,也是借住在他家里,眼见着他为了讨媳妇儿把爹娘留下的本钱花了个精光,如今已经放了大定,不一时便要过门儿。等摆过了酒席,只怕家里就要精穷了,这一回自己阴差阳错的放了更头儿,可巧提携提携这位同窗好友,就顺水推船荐了李四郎在自己手下做更夫,算到今日,两个共事也有几年了。
这更夫差事虽然繁重,月钱银子可不算多,一月二钱,更头儿稍多些,也就四五钱银子,算下来还不如大饭庄子里的跑堂儿的伙计赚的多。
张三郎老家在乡下,当年也算是个殷实人家儿,只因为老父得了重病,家里为了瞧病,将一份好家私当卖一空,原先的肥田也折损了一半儿多,到底留不住人,伸腿儿去了,抛撇下寡母王氏带着三个孩子过活。
这张三郎虽然排行老三,只因王氏年少时节身子虚弱,开怀生养的头两个孩子均留不住,待到张三郎这一胎却是壮实得很,下生时一个鲤鱼打挺就落了草儿,全然不费娘亲半点儿气力,一家子都说他是个有福气的,下乡人又没有学名儿,大排行在第三,就叫个三郎,后头还有一个弟弟张四郎并一个幺妹张五姐。
偏生这张四郎与乃兄一个肚子里爬出来的,竟是天悬地隔的两个人,三郎自幼就乐意打拳踢腿的,原先家里有地的时候庄稼把式也是一把好手,为人忠厚老实,少言寡语的。
这张四郎倒是改了个章程,只因听说他家祖上竟做过一任小官儿,不知怎的就心向往之起来,平日里很有些以世家子弟自居,把那陈芝麻烂谷子的家谱儿翻腾出来,每日里细细地看。
只因他落草儿的时候凶险,差点儿叫脐带勒死了,又生得猫一般大小,拳头似的一张小脸儿,故而虽然排行当中,却是父母最疼,纸儿包纸儿裹好容易养下来的,由着他的性子胡闹。
一般村里殷实人家儿的男娃,能上完了幼学童蒙就算是不得了的,偏生这李四郎一门儿心思就要重振家风,听见祖上在镇上做过官、置过宅子,就夸下海口说什么“再整基业”,又哭又闹的叫爹娘拿万万年的庄家钱供他到镇上来念私塾。
父母起初只当他中邪发了昏,也不肯听他浑说,谁知这李四郎也是个有气性的,成日里在家闹那些一哭二饿三上吊的把戏,把老两口折腾得鸡飞狗跳家宅不宁,没奈何,只得变着法儿跟张三郎说了,叫他辍学回家种地,供弟弟到镇上念书。
这张三郎虽然不曾念过几本书,不过是不做睁眼瞎子罢了,难得的是虽曰未学,倒是个天生的孝悌君子,见父母这样为难,弟弟又要死要活的,也就答应下来,且喜他原本在斯文上面倒是可有可无的,只爱练练把式,此番回乡种田倒也没什么心结,依旧一门儿心思帮衬家里营生起来,算下来竟也够了这张四郎一年到头在镇上的嚼裹儿和束脩银子了。
谁知道好景不长,没几年张老爹病重,家中当得四壁皆空,发了丧入了土,穷得一个叮当山响,满以为这李四郎在城里混了几年,才考上了一个童生的身份,这回也就彻底死了心回乡务农了,谁承想这李四郎偏生是死鸭子嘴硬,虽然屡试不第,非说自己来年定然考上秀才,光耀门楣,死活不肯离了书院,人家斯文地方,又不好轰了他去,夫子只得派了几个同学,委委婉婉的上门儿对他家说了,若是来年还没有束脩银子并房钱搭伙,也只好“西女门中市,言青山上山”了。
张三郎母子两个挑灯琢磨了半夜,方明白人家夫子说的是“要闹,请出”四个字,愁得一夜不曾合眼,到了第二日,张三郎想好了,对母亲说,如今家中好田当卖一空,只余下几亩薄田,她与五姐两个就料理得来,家里用不上重劳力,不如叫他进城谋个差事,或是大户人家看家护院,或是大铺户里头做学徒小伙计儿,再不济往勤行走一走,熬几年当上大伙计,加上食客的打赏,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王氏听见儿子这般说,心里虽然是偏疼小儿子乐意的,只是面上又不好明说,只得叹道:“儿啊,娘一辈子没念过书,是个睁眼瞎子,只是这士农工商的排行心里多少也明白些,咱们庄稼人老实本份,守着多大碗儿就吃多大饭儿,也算是安善良民,如今为了你弟弟念书,倒叫你进城去做小伙计儿,伺候人的勾当,娘心里不落忍,着实过意不去,可是你要不去,你弟弟成日里寻死觅活的,放在家里大不成个体统,倒叫我好生为难……”
张三郎为人磊落,心里倒没有那些个弯弯绕,听见母亲话里话外的是愿意了,就二话不说收拾了铺盖卷儿连夜上城,谁知道小伙子家气力足,人家总要赶大半日的路,他走不到四更天便到了,守城的兵丁还不曾开了城门,只得猫进门洞子里歇了一个更次,熬到了五更天,人家方才开了城门放他进来。
正是隆冬时节,天色晦暗不明,又飘着雪花儿,虽然开了城门,街上也是路静人稀马滑霜浓的,没几个人影子,张三郎信步溜跶,正四下里观瞧各家各处买卖铺户的门脸儿,盘算着看哪一家中意,等一会儿天大亮下了板儿时候,好进去问一声要学徒不要。
正走着,就听见前头小巷子里隐隐约约的传来打斗之声,这才遇见了看街老爷,两个趁着声势吓跑了贼人,也算是因祸得福,谋了这么个更夫的差事。如今在县城里供职有个三五年的了,当年进城的时候还是十七八岁的棒小伙子,如今长到二十岁上,村中一般年纪儿的后生早都娶妻生子了,好比李四郎这样,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都在少数,不少人家中也有个男花女花,儿女绕膝的局面。
当初进城谋差事时,王氏倒是十分乐意,且喜孩儿给自家挣脸面,一进城就是开门儿红,谋到了这么个俏活儿,一月五钱银子在城里不在紧要,在乡下也是好大一笔进项,加上老闺女在家帮衬着种地、做针黹并给人洗衣裳,一年的嚼裹儿满破也够用了。
谁知道这一二年间,他家这老二不知怎的,上蹿下跳,非要撺掇他娘给大哥说媳妇儿,原先王氏倒也不是不着急,只是老闺女还小,又是自小儿娇养惯了的,不大乐意往外头聘,可若是没有这笔彩礼,家里又实在拿不出钱来给老大说媳妇儿,王氏的意思是等几年,攒够了一笔嫁妆,先把老闺女风风光光的打发出了门子,再给老大说亲。
谁知老二年纪轻轻的,倒是等不得了,每回来家就问大哥的婚事,把个王氏催的要不得,娘儿两个趁着没人的时候一过话儿,到底叫王氏问出来了。敢情是老二在城里见私塾的同窗多有成亲的,殷实人家儿还有娶妾的事,如今一年小二年大了,就活份了心思,想着成亲的勾当,可是本地风俗再没有兄弟反倒越过大哥去,先成亲的道理,这才赶着撺掇他娘赶紧给大哥说媳妇儿。
不拘什么样儿的,早早打发了他成家立业,一来自己可以顺势成亲,二来娶了长嫂进门,往后在家做些活计,多一口人养活自己,城里攒下的换洗衣裳也有人给缝补浆洗,不像家中那个幺妹儿,娇娇气气、横针不拿竖线不动,活脱脱儿跟个大家小姐似的。
第3章 元君祠撞客玉女
李四郎想到这里,连忙上前去扶了张三的胳膊问道:“哥方才遇见什么了,莫不是撞客了?如今这一班更点打完,哥先回家歇一歇,查查祟书本子,若是撞见了哪位尊神,明儿再来此处,烧一挂纸钱送一送,只怕就好了。”
说了两遍,张三郎方才回过神儿来,摇了摇头说道:“只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说的李四郎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当他是吃了酒又出来吹了冷风,酒后的胡吣,看样子只怕是不能打更了,连忙劝他回家歇一歇。
张三郎闹了这一回,酒气已经醒了大半,执意不肯叫李四替自己当班,非要挣扎着值完了这一宿再说,李四郎无法,只得由着他,兄弟两个又打了四趟更,好容易挨到了五更天光景,张三还要在更房里等等,问问看街老爷还有什么活计。
李四郎见他面色潮红,只怕是昨儿吃酒发汗,又撞客着了,脑袋摇的拨浪鼓一般说道:“三哥,你可别仗着自己原比别人生得壮实些,就不把小病小灾儿的放在心上,我也不是蝎蝎螫螫的,就好比我自家,家中有了老婆孩子,外出就不敢大意了。
你虽然没成亲,家里一门老幼还都指望着呢,若是不受用,索性家去睡一天,你这个年纪儿,什么病根儿都落不下,岂不好么?若是昨儿吃了一口热酒存在心里,冷风一吹只怕要做病的,到时候我那老盟娘岂不是要念叨死我,好哥哥,你就算疼我一疼,家去歇歇,左右这条街上都是些买卖铺户,有的是小伙计儿,就算是扫雪,也犯不着叫咱们全包了,我在看街老爷面前替你说一声儿也就是了。”
张三郎听见李四这话倒是好意,不忍拂了他去,只得点头说道:“既然恁的,还要多谢兄弟,好歹替我跟看街老爷告个假,今儿晚上一准儿能来。”
李四摆了摆手笑道:“哥哥放心自去,傍晚时候我去你家中会齐了,若是身上还不痛快,索性就歇他一天,我一个人倒也应付得来。”张三点头谢过,换下了官衣儿,依旧穿了单裤单褂儿回在看街老爷宅院后身儿的土坯房里睡下。
谁知道这一睡就是一天,到了晚间李四郎来家时,拍了半日的门也不见有人来应门,还是前院儿看街老爷家中一个使唤丫头叫小翠儿的出来了,见李四郎在后街门首处探头探脑的,就问道:
“这里李四哥不是?”李四郎也曾来过看街老爷家中几回,认得这丫头,连忙陪笑道:“哟,这位小大姐是翠姐姐不是?昨儿三哥晚间打更的时候身上不大受用,我因不放心,吃了晚饭特来瞧瞧。”
小翠儿唉了一声道:“你要是不来,我还要想法子去寻你呢,今儿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听见三哥来家了,往常他也在我家里搭伙,都是我在小灶上炖好了鸡汁白粥给他送过去的,谁知今儿早起拍了半日的门,他方才出来,看那个模样儿怪怕人的,我又不敢多问,只怕是病了,谁知晌午过去送饭,就落了炕有些挣扎不起来,勉强吃了两口不吃了,这会子只怕是发热,你等我开了前头院门儿,咱们进去瞧瞧吧。”
李四听了心中也是担忧,连忙拱拱手答应道:“既然恁的,劳动姐姐了。”说着,两个拿了钥匙,又绕到前头看街老爷家的院子后身儿,开了街门,正是张三郎那间小房的正门,只因这间土坯房是后来搭建的,就在房子后墙上开了个街门儿给张三郎走,前头正对着看家老爷家中的这扇门反倒不常开了。
两个进去,就见张三郎躺在炕上,身上胡乱搭着一床棉被,也不曾盖严实了,上身打着赤膊,赤条条的,小翠儿是年轻姑娘,瞧了一眼脸上早就红透了,一扭身子往门首处走了几步,回身对李四郎说道:“四哥进去瞧瞧吧……”
李四知道小翠儿不便,“嗳”了一声,进了房内,见张三郎满面潮红,只怕是着了风寒了,心里一惊,伸手在他额头上一探,果然滚烫,怪不得睡到一半踹了棉被,只怕是雪上加霜。
回头见小翠儿姑娘躲在门首处,手里绞着帕子,咳嗽了一声凑合过去说道:“三哥只怕是染了风寒了,劳动姐姐玉体,若是灶上还生着火时,给我熬一碗姜汤来,给三哥发发汗,只怕就好了也未可知。”
那小翠儿听说是风寒,唬得“哎哟”了一声,说道:“这可怎么好,不然我去请个大夫来家瞧瞧吧,只吃一碗姜汤也不顶事啊。”
李四郎笑道:“不妨事,三哥是有些庄家把式在身上的,自打我们在幼学童蒙里结识了,这些年可没见他病过一回,这一次只怕是昨儿在老娘娘庙门首处撞客着了,才会无端发起热来,他那样铁打的身子,只消一碗姜糖水足矣了,姐姐只管烧了汤,多放些生姜红糖,我给他灌下去,看着发了汗,只怕就好了,哪儿有那么娇惯,我们更夫一月才赚几个钱,倒有那个闲钱买虚热闹?”
小翠儿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也罢了,这一回我听四哥的,只是若再不好,可千万要请个坐堂的先生来家瞧瞧,银钱小事,我这里还有些月钱也用不着的,只管拿去罢了。”说着,转身跑了往小厨房去烧汤。
那李四郎见小翠儿这般上心,又听见说往日里张三在此处搭伙,都是她巴巴的送过来。他原是成了亲的人,心里就猜着了七八分,暗笑张三哥倒是好艳福,这小翠儿姑娘虽然没有十分颜色,倒是整治的好菜蔬,调理的好汤水,人又勤快踏实,又是看街老爷家里的丫头,也算是亲上做亲知根知底儿的,岂不比外头寻的强,最难得的是这姑娘心里有三哥,只怕不要一个子儿的财礼,倒情愿倒贴,就不知道她家老爷太太肯不肯叫她往外头聘去……
兀自胡思乱想着,早见小翠儿端着个托盘,里头盛着一大碗姜糖水,脚不沾地的走过来,端到近前来一闻,碗内甜辣之气扑鼻,就知道小翠儿舍得放料,定然多放了生姜红糖等物。
李四郎见了,赶忙接在手中说道:“劳动姐姐了,只是我一个人只怕胡噜不住他,还请姐姐进来帮个忙。”
小翠儿听了这话脸上一红,神情倒是又惊又喜的,低垂了粉颈说道:“哟,四哥这话说的好没道理,我一个姑娘家,怎么好往他房里去……”
李四知道小翠儿的难处,连忙摆摆手说道:“不妨事,方才我已经将哥的衣裳穿戴整齐了,等我扶住了他,姑娘只要吹汤喂他几口罢了。”
小翠儿听了点点头道:“这却使得。”两个进了房门,果见那张三郎已经穿好了衣裳,依旧是牙关紧咬病在炕上,小翠儿见了眼圈儿一红,端过姜糖水来,李四郎扶了张三歪着坐起,小翠儿将手上调羹盛了一口汤,送在唇边细细的吹着,到了温凉不沾的,方才喂给张三郎喝下。
如此这般闹了一回,好容易将手上一碗姜糖水灌了下去。两个又服侍张三躺下,小翠儿心细,特地将被角掖的严严实实的,回身抬头一瞧,冷不防瞧见李四郎颇有玩味瞧着自己,脸上一红,声音细弱地说了声“有事四哥再招呼我。”说着转身跑了。
李四郎笑嘻嘻地瞧着小翠儿的背影,又瞧了瞧张三郎,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就是容貌人品不大般配,倒也使得……”
等了一阵,果见张三郎额头上渗出些细密汗珠,李四见状知道这病是发出来,不碍事了,心中大石落地,又怕张三郎睡梦之中嫌热,自己又要掀被,只得耐着性子等着他发汗。挨到了掌灯时分,那张三郎身上在松快些,汗也出透了,李四这才放心,又劳烦小翠儿烧了一碗烂肉面送过来,给张三郎吃了,又服侍他睡下。
李四赶着打更,又怕后半夜张三郎没人看顾,心中放心不下,小翠儿有心照顾,只怕自己孤男寡女的说不清楚,看街老爷虽然有个官称儿,却是个没品级的芝麻小官儿,这小翠儿是这一二年才托了人牙子买来的使唤丫头,家中拢共没有一个长随小厮,总不能叫看街老爷亲自前来照看。
两个为难了半日,还是李四郎灵机一动说道:“往日里曾听人家说过,三哥有个兄弟在镇上念书,名唤张四郎的便是,如今他虽然是念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好歹兄弟一场,竟唤了他来看顾一日半日的,岂不是妥当么?”
小翠儿听了果然拍手笑道:“是了,往常闲话家常时候还听见三哥提起他兄弟,说如今是个童生的身份,当日父母最疼,还指望着他改换门庭呢,如今只要请了他来看顾一半日的,再没有不妥当的了,只是那书院是清贵地方,我们小门小户,怎么好去卖头卖脚的呢……”
第5章 薄恩义雪夜琵琶
李四郎见小翠儿为难,虽说是个使唤丫头,到底也是年轻女子,不便往那小后生扎墩儿的书院里寻人去,看看天色,离起更还有些时候,点点头说道:“姐姐闺阁贵体,确实不方便,既然恁的,还是我跑一趟得了。”
说着,劳烦小翠儿好生看顾张三郎,自己告辞出来,依旧走了后头街门儿,就往书院地方疾步而行,昨儿刚下雪,路还好走些,偏生今儿天气有些回暖了,路上竟是泥泞不堪的,李四郎穿着木屐子,一路走一路心下盘算着,这一回等张三郎病好了,定要叫他请自己往二荤铺子里吃两杯才行。
走了半日方才挨到了书院门首处,见外头两个小书童儿正堆雪人,见了李四郎是个白丁打扮,两截儿穿衣的,并不肯放在眼里。
李四郎见状,心里就有些怒气,心说你们不过是此处服侍人念书的小厮儿,又不是有功名的相公,倒会看人下菜碟儿,只是如今有求于人,也只得陪着笑脸,搭讪着上前来说道:
“我问哥儿一声,你们书院里头可有个张相公,排行老四,人称张四郎的没有?”一个童儿听见这话,忍不住扑哧儿一乐,也不瞧着李四郎,只对另一个童儿笑道:“这人倒有些意思,来书院里寻人,不说大号,倒说起人家排行来了,你不说学名儿,我们上哪儿给你找人去?”说着,两个叽叽咯咯笑了一回。
把个李四郎笑得面皮紫涨,待要发作,又怕闹出来给看街老爷知道,下了自己的差事,只得隐忍住了,不跟他小孩子一般见识,复又陪着笑脸儿道:“哥儿不知道,我是他一个故交家中手底下人,我们爷有句要紧的话儿要对张相公说,偏生吩咐得急,我一个粗人,哪里去讨他的大号,还请哥儿行个方便,通禀一声,请了他出来,我回去也好交差。”
那两个书童儿听见是家奴院公来请,倒是不敢想方才一般怠慢了,那大一点儿笑道:“哟,尊管怎么不早说,倒是我兄弟两个的不是。”又嗔了方才取笑的那个童儿道:“看你,只顾着耍子,险险耽误了正经事。”说的那童儿嘟了嘴不言语了。
这大的笑道:“姓张的相公是多的,人称张四郎的倒是只有一位,我领着尊管进去吧。”说着,引着李四郎往书院里头去。
李四郎这倒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别看一个镇上住着,怎奈他家里没个念书人,竟是从未进过书院的,跟着前头童儿走着,一面只管拿眼睛瞅着一间间的店房,原来也好似客栈的相仿,也有通铺、对铺、雅间儿之分。只怕是穷苦一点儿的子弟就睡大通铺,一条长形的火炕,总能睡下一二十个,外头挂着棉帘子,总有人进进出出的,里头还隐约传来朗朗书声。李四瞧见了,心生敬慕之意,想着日后自家的哥儿大了,也要送了来见识见识,若是出息了考上秀才是,自家祖坟坟头上也算是冒了青烟了。
兀自想着,走了半日,方到了张四郎的下处,那李四定睛一瞧,倒是有些纳闷,往日里常见张三郎省吃俭用的度日,怎么他兄弟倒会高乐,住着个雅间儿一般的屋子,瞧着倒没有同学合住的,竟好似独门独院儿一般,只怕这样的房子在外头赁着,一月少说也要几钱银子,加上在此处搭伙的吃穿用度,只怕张三哥一家人一年的进项,竟多半都忙活了这位老兄弟了。
正想着,就听那童儿上前拍门说道:“张相公,你有位故交家中派了尊管来接,说是请你过去说话儿呢。”说了两句,里头才有个声音不耐烦道:“你这小厮儿忒多事,才睡下又来闹我。”
说着开了门,抬眼一瞧,见了李四郎,不大认得,一面作势拱了拱手,面带疑惑问道:“这位尊管府上是哪家,怎么晚生倒不大认识的。”
说的李四郎面上一红,见童儿搭讪着出去了,方才松了一口气,笑道:“哟,这是四兄弟吧?我是你哥哥的同僚,镇上一起打更的,叫个李四郎,我看咱们这身量儿,只怕是痴长你几岁,你叫我四哥也使得,李四也行。”
那张四郎听了,脸上腾的一红,四下里望望,见没有旁人,方才松了口气,神情就怠慢下来道:“怎么今儿倒派了四哥过来,我哥哥也忒没个算计了,要送东西银子,自己躲懒不来,这样天气倒叫你跑一趟。”
李四郎听见这张四一口一个“派你过来”,说的自己好似他家下人一般,心下不乐,心说都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跑出这么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亏他还是个念书人,也是斯文扫地。
见那张四郎也不肯往屋里让他,只得说道:“哦,四兄弟只怕是误会了,只因你哥哥病在家中,我又有夜里打更的差事,脱不开身,所以想烦请四兄弟过去,看顾你哥哥一晚上,等明儿我差事完了,早早儿的就来换你,也误不了你的功课,不然你竟带了书本过去也使得,常听见人说你们念书人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倒也耽搁不了你休息。”
说的那张四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咳嗽了一声道:“哟,我当时什么事情呢,这个四哥可以不必担心,我哥哥自幼身体强壮,从来是没病没灾儿的,这一回想来是大雪冻着了,给他灌一碗姜糖水,捂上被褥发发汗就使得,也不用人看顾的,四哥也瞧见了,兄弟这里正在夜课,虽然有心过去照顾,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是圣人门徒事理为要,这点子小事就不必四哥挂怀了,我哥哥自会调理,若是没有旁的事情,小弟还要功课,就不陪四哥说话儿了。”
说着,也不管李四郎脸上下得来下不来,竟兀自回身进房关了门,就听见咔嚓一声,连门闩都落下了。只把个李四郎气了个发昏章第十一,待要上前去拍门与他理论,到底是同僚的弟弟,自己拉不下这个脸来,况且书院乃是斯文地方,闹出来自己脸上也不好瞧的,气忿忿地转身要走,忽然隐隐约约的听见里头竟有琵琶弹奏之声,李四郎侧耳倾听了一回,心中奇怪,怎么这张四郎放着好好的书不念,倒弄起琵琶来了,盛怒之下也没多想,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
街上寻来一只活鸡买了,依旧回在张三郎的土坯房内,见小翠儿正坐在炕沿儿上给他擦汗,见李四郎回来,脸上一红就站起来,低垂了粉颈说道:“方才见三哥出了汗,怕这土坯房不牢靠,总有冷风灌进来,就给他抹了抹汗……”
李四郎见小翠儿这般知疼知热的,心中感叹那张四是他亲生兄弟,倒凉薄如斯,竟不如一个邻居贴心,心中倒替张三郎不值起来。一面对小翠儿晃了晃手中的肥鸡笑道:
“有劳姐姐看顾三哥,方才路上回来遇见收摊卖的好肥鸡,买回来还请姐姐借了老爷家中小灶收拾整齐了,给三哥炖汤喝,补一补元气。”
小翠儿连忙摆手道:“三哥往常就在这里搭伙,一月也要饶些银钱给老爷家里的,谁又不是铁打的,还能管保一辈子没病没灾儿?这里别的没有肥鸡大鸭子多少还有些,倒要四哥坏钞费钱,若是三哥病好了,又要埋怨我的。”
执意不肯收,说叫李四郎捎回家去,李四听了只得罢了,一面又说张家四郎不肯来的事,小翠儿听了,柳眉倒竖凤眼圆翻,啐了一声道:“三哥在这里苦熬苦业的为了什么,怨不得人家都说好好的后生家宁可送去当学徒,学些手艺好生度日,也别送到私塾里念书去,人要是念了几本歪书在肚子里,就是那养不熟的白眼儿狼。”
李四郎拍手笑道:“姐姐这话骂得痛快,听着倒是解气。只怕今儿晚上我是走不开了,还要跟看街老爷说一声,另换了别的兄弟去更房替我们哥儿俩当一天的差。”
小翠儿见这李四郎好似有些怕官的,笑着说:“四哥在这里等一等,我出去炖了鸡粥来,咱们打发三哥好歹吃两口,你也一处吃些,我再往前头去求求太太,叫她想法子跟老爷回一声儿,保证不叫你落了埋怨就是了。”
李四郎听见小翠儿乐意帮忙,念了一声佛号道:“若是姐姐肯说句话儿,比我们磕破了头都强。”说着,小翠儿自去了。
不一时仍回来,手上端了两大碗鸡粥进来笑道:“三哥的福来了,方才我去上房屋见太太,可巧老爷在家,两个不知说些什么,看样子倒是欢喜,我就趁着这个功夫儿回明白了,全不费一点子事,老爷听见三哥病了,还叫我好生看顾着,若是明儿不好,寻个大夫来瞧瞧,自有公中拿出钱来瞧病,倒不用你们费一点儿事的。”
第6章 挡姻缘假戏真做
李四郎听了心中欢喜,连忙答应了两声说道:“还是姐姐这样得脸又体面,进去回事方才一说一个准儿,也是老爷太太圣德怜下,正是三哥的福份了。”小翠儿见自己在李四面前得脸,面上也是欢喜,打发他弟兄两个吃了鸡粥,笑道:
“老爷说了,他自派了旁人去应今儿晚上的差事,四哥就在这里看顾病人,只是不知道还用不用跟嫂子知会一声儿。”李四道:“这却不妨,吃了晚饭出来的时候已经对我浑家说了,她知道若我不去上差事,定然是在这里的。”
小翠儿这才放了心,又说:“前儿听见四哥家里的哥儿如今长大了几岁,正是好玩儿的时候,明儿闲了也带出来往街面儿上走走,我给他买果子吃。”
李四听见小翠儿提起自家孩儿,心说这倒是个好机会,就是试探着笑道:“如今姐儿年纪也不小了,怨不得稀罕孩子呢。我浑家也是这个脾气,除了自家哥儿之外,街上闲逛时瞧见了别人家的哥儿、姐儿的,也是迈不开步子。”
说的小翠儿脸上一红,啐了一声道:“四哥越发倚老卖老起来了,没得说些混账话……”却只管拿眼睛瞟了张三郎几眼,都落在李四眼内,心说等这回病好了,自己倒要试探着撮合撮合,再叫浑家带着孩子来寻一寻小翠儿,只怕没有不成的,就不知道三哥心里乐意不乐意。
一面想着,连忙陪笑道:“姑娘莫急,原是我说错话了,这厢陪个不是。”两个又闲聊了几句,小翠儿因说家主人安置甚早,自己要往后头烧汤服侍梳洗,起身告辞走了,临走到门首处时,又忍不住回头瞧了张三郎几眼,方才出去。留下李四郎一个陪着病人,这张三郎闹病却是斯文,也不大支使人的,不过晚间起夜两次,要些汤水吃,到了第二日已经是大好了。
见是李四郎在此看顾,心中过意不去说道:“好兄弟,偏劳你了,又叫你为我误工,这一回月钱下来,我请你往二荤铺子里吃两杯。”
李四连忙摆了摆手,“嗨”了一声说道:“值什么,要哥哥记挂着?这一回倒是多亏了看街老爷家中的小大姐翠儿姑娘在老爷太太跟前儿求了情,找人代了咱们的班儿,倒也不算误工,等哥哥大好了,咱们多值几日,还了这人情也罢了。”
张三听见是小翠儿给自己出力,倒有些别扭起来,只是这李四郎也是为了自家着想,又不好埋怨他的,只得摇头说道:“这件事情倒是兄弟有些急躁了,人家是看街老爷家中使女,云英未嫁的大姑娘,何苦叫她来蹚这一趟混水,传了出去只怕是好说不好听。”
李四听了张三郎这话,心中又有些疑惑,莫不是张三哥心里早已明白翠儿的心思,只怕自己欠了她的人情,若是恁的,自己倒是好心办了坏事……
张三郎见李四蹙了眉头,连忙找补道:“好兄弟,我知道你这也是为了我好,方才说话失了忖量,你可别往心里去。”李四听了连忙谦逊,弟兄两个正说着,忽然听见外头街门响,好似有人打门的声音。
李四听见声音说道:“若是找看街老爷家里的,必然不会找到后街门儿上,莫不是有人来寻哥哥?”说着,往外迎了出去,一开门竟是张三郎的寡母王氏,大包小裹儿的站在外头,见了李四郎倒是一愣,继而笑道:
“哟,四小子,你如何却在此处?”那李四郎见是盟兄之母,连忙纳头便拜,“给老盟娘请安。”王氏连忙挽住了扶了起来笑道:“哟,如今在街面儿上当差,倒比原先规矩多了。”她是屯里人,讲究就是礼多人不怪,如今见儿子的把兄弟这样懂事,心里自然欢喜。
李四郎笑道:“瞧娘说的,如今一年小二年大了,您那小孙孙都好几岁了,我还能像原来似的愣头青?况且又有三哥管束教训着,自然越发长进。”
提起张三郎来,王氏一拍巴掌道:“可说呢,你哥哥是不是病了落炕?怎么也不叫人传话儿来家,我上城瞧瞧他,若不是今儿早起往你四兄弟那里瞧他,还不知道这档子事情呢。”
李四郎听见提起张四来,心中便不大乐意,只是素知这老盟娘偏疼小儿子,自己何苦说句公道话去触了她的霉头,只得点点头道:“三哥前儿在老娘娘庙撞客着了,回来就发了热,如今看街老爷赏下一碗姜糖水来,吃下去发些汗,已经大好了的,娘不用担心。”
张大娘听了,“吓”了一声说道:“我们这大小子从来都是个让我省心的,素来没病没灾儿,听见四小子说他病了,还道是外头以讹传讹的,若是撞客了不是玩的,你带我进去瞧瞧去。”
李四郎连忙引着盟娘往张三屋里来,张三见了母亲,挣扎着就要站起来,张大娘连忙按住了道:“可不忙,仔细起猛了头晕,好孩子,这一回多亏了你这李四兄弟好生看顾你,下回再有这事可千万想着叫人来家说一声,娘带了铺盖过来瞧你,别委屈着自己。”
张三郎摆了摆手道:“些许小事,不敢劳动母亲。这一回都是四兄弟看顾我,明儿大好了,我与他买些酒水谢过。”
王氏点了点头,见炕桌儿上搁着鸡粥碟子,笑道:“哟,四小子倒是好手段,几日不见也会下厨烧汤了?”李四郎正要分辨,忽然听见门外有个声音娇娇怯怯道:
“四哥,怎么家里来客了?我来收了鸡粥碟子,烦劳你递出来吧。”那王氏听见是年轻女子的声音,打了鸡血一般,一把推开李四郎,亲自迎了出去,见门首处站着一个十五六岁年轻姑娘,见了生人,不知如何称呼,只得侧身避过一旁,脸上飞红一片。
张大娘倒是不认生,上前来拉了手笑道:“好姑娘,你别见外,老身是这里张三的娘,听见儿子病在炕上,上城来瞧瞧他的,你如何却在这里,与我们三子有何交情。”说的那小翠儿姑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只得喊李四郎道:“四哥,四哥。”
李四郎听了赶忙出来,一面笑道:“娘怎么这样急躁,唬着了姑娘不是玩的,这是我们看街老爷家下使女,名唤翠儿的便是。”一面又对小翠儿笑道:“姐姐莫要认生,这是三哥的老娘,听见哥病在炕上,进城来瞧瞧的。”
小翠儿听说是张三的娘,倒不肯十分拿大,脸上堆笑下来道:“不知道是您老到了,方才忒失礼。”说着,端端正正道了万福下去,早给张大娘一把挽住了笑道:“这才是大家子出来的女孩儿,恁般知道礼数,好孩子,多谢你看顾我们家三子,论理头一回来,总该给你留下样东西,偏生我这回上城是瞧瞧两个孩子,只带了些许山货,只怕你们大户人家出来的,也瞧不上眼,回头等三子病好了,我叫他好生买些( 市井人家 http://www.xlawen.org/kan/44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