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矫矫剑神》
第一章 定西狩猎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出自大宋名臣范仲淹,乃是他当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大宋自太宗攻辽“高梁河”之役失利后,战场上每况愈下,面对北方大辽步步紧逼,唯有紧守门户,以“岁币”贿敌。西北党项族人兴起,割据兴灵二州,自此西北千里沃土,不复为大宋所有。宋夏交战,败多胜少,历代名将也只能稳守关隘,不得寸进,纵若范仲淹也不外如是。
四十年过去,日月星辰流转,千里边塞悲凉萧瑟依旧。这一年正是大宋哲宗元佑二年,皇帝年幼,太后高氏临朝。无独有偶,西夏崇宗乾顺却也是方自继位一年,龄四岁,由梁太后操控政事。
旷野山岭之间,一座坚城巍然耸立,正是大宋西部重镇定西城。此时城门大开,四处客商百姓进出,俨然便是一处热闹集市。宋、夏两朝帝皇相继更替,战云不兴,却是难得令边界安稳了数年。朝廷虽下令不得与番人通商,然利之所趋,难禁商足,更何况守边将士终日里居于僻地,也赖其交换生活所需,是以往往睁一眼闭一眼视之。
其时日当正午,春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好不舒服,位于城中心的太白酒楼却已是座无虚席。定西城地处边荒,太白楼高不过数丈,两层楼板,东京汴梁一个寻常不入流的酒肆都胜过了它,只是在此地却是首屈一指,生意端得兴隆。
却见一名伙计将门帘卷起,躬身道:“吴公子慢走,小的躬送您老。”一人笑道:“小狗子,你可是越来越机灵了。”笑声中迈将出来,却是个十**岁的锦衣少年,身后跟着两名侍从,看身上公服,竟是校尉身份。
这少年正是定西城统军都监吴猛之子吴子矜,平日里爱混迹在军营里舞枪弄棒,倒也是家学渊源,并没多少纨绔子弟习气。却说吴子矜迈出楼门,那小狗子早牵着三匹骏马跟来,谄笑道:“公子爷三位请上马。”吴子矜出手赏了半吊钱,回头道:“老崔,我看今日天色不错,不如出城打猎如何?”身后一名四十来岁的校尉道:“公子爷所言不错,我和老郑奉陪便是。”三人大笑上马,径奔西门而来。
清风徐徐,农家人渔歌悠扬,山坡梯田中、阡陌间,耕者自得其乐,令出城狩猎的三人也颇感觉到了一份恬然。吴子矜叹道:“若是天下太平,那该多好,父亲卸下了重担,便可和我一道回乡啦!”崔校尉笑道:“公子爷想家了罢?其实此处山高云清,也别有景致啊。”吴子矜哈哈一笑,马鞭抖起,啪的在空中虚击一下,道:“打猎去罢。”三人纵马急驰,片刻间已奔入深山。
三人此行打猎,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并未带得猎鹰,在林中兜转许久,竟是一只猎物也未曾撞见。吴子矜少年心性,哪里耐得住性子,直是摇头连呼晦气,拨转马头便要下山。蓦地眼前草丛耸动,簌簌作响,三人齐声欢呼道:“野兔?”吴子矜伸手自鞍边摘下长弓,搭上雕翎,刷的一声,长箭贯草而入,将一只野兔钉在地上。但闻草丛悉嗦之声不息,瞬息出了林子,显是另有一只野兔脱逃。崔校尉俯身捡起兔子,三人放马急追,但见地上一丝红线蜿蜒向前,却原来吴子矜适才一箭已是蹭伤了它。崔郑二人大赞公子爷箭法如神,若是适才不是视线受阻,必然一箭双兔。吴子矜心中得意,双腿并力夹马,追将上去。
那兔子后腿受了伤,不住流血,奔行速度愈来愈慢,终是一头栽倒。吴子矜大喜,正欲上前拾取,忽地斜刺里一人行出,伸手捡起那野兔,渍渍道:“好肥的兔子,今日肚子有福了!”吴子矜远远望见,大叫道:“兀那汉子!那野兔是我先猎到的,快快还我!”他奔马急速,瞬息间已是到了那人身后,手中马鞭忽圈出,便要卷向那人右手的野兔。
那人倏的转过身来,吴子矜的马鞭便奔着那人面颊而去,若是抽上了,必然会留下一道血痕。电光火石间,吴子矜看得真切,那人年约五十岁上下,身着一袭破旧青衫,面有风尘之色。吴子矜虽是富贵人家出身,心底却不坏,不由啊哟一声,忙抖腕甩鞭,忽地掠顶而过,将那人顶上头巾卷将下来。那人却好似吓得呆了,竟是纹丝未动。吴子矜勒住马缰,甩镫下马,拱手施礼道:“老丈受惊了。在下险些误伤了长者,还望赎罪。”那老者这才回过神来,颤颤巍巍道:“无妨。”
吴子矜见那人颇是落魄,只当是老人家囊中羞涩,无食果腹,心下起了一丝怜意,转身道:“老崔,我们适才猎到的兔子也给他罢,再给他些银子。”伸手自鞍边取下水袋递给老者,道:“老丈,这山岭里野兽颇多,还是速速下山去罢。”老者连声谢道:“不知这位好心的公子爷高姓大名,好让老朽回去供奉长生牌位。”崔校尉将手中野兔与银子递将过去,笑道:“老丈听好了,这位乃是定西城都监吴猛大人的公子,尊名子矜。”
出门做了件好事,自然心情愉快,似乎老天爷也格外青睐,短短半个时辰间,吴子矜已是收获颇丰,崔郑二人拎了十几只猎物,直嚷嚷着够了,众人方才兴尽下山。
吴子矜此番满载而归,豪兴大发,并不直接回城,而是纵马向南奔驰十余里,方才转向徐徐而归。只见前面路边挑出一面“茶”字,原来是个茶肆。吴子矜回头道:“咱们也出来许久了,口渴得紧,不如去歇上一歇,如何?”崔郑二人相视莞尔,原来这茶肆的主人姓孙,膝下一女名唤巧妹,正是二八年纪,青春年少,平日里在此帮着老爹端茶递水,少不了和路过客人打些交道。这公子爷每次打此经过都免不了去喝上一碗,吴家虽家规颇严,吴子矜不会做出甚么逾矩之事,这调笑几句总是免不了的。今番公子虽托词解渴,实则意在美人也。
三人到得茶亭旁飘身下马,郑校尉早大声道:“老孙头,还不出来牵马?”但闻里边应了一声,早有人跑将出来,笑道:“原来是公子爷啊,小老儿有失远迎,快快入内。”崔校尉拿了两只猎物交给老孙头道:“快去炒两盘菜,上次的酒还存着罢?”老孙头忙道:“还在,还在,就等着几位爷来呢。”
三人踏步入内,寻了张桌子坐下。老孙头唤道:“巧妹!巧妹!公子爷来啦,还不快上壶好茶?”便听一个清脆的声音应了一声,香风飒然,一个青衣少女早托着木盘走过来,将一把大茶壶和三个瓷杯放在桌上。
那少女俯身给三人倒茶,目光下垂,终是不敢向客人瞧上一眼。吴子矜笑道:“孙家妹子,几日不见,怎地变大家闺秀啦?我可是喜欢得紧。”郑校尉哈哈笑道:“巧妹如今可是出落得一朵花,看来说媒的人要踏破门坎啦,我得赶紧回去禀报老爷快些下聘。”在座客人大多都是定西本地人,知道吴子矜只是开开玩笑。哄笑声中,巧妹俏脸透红,轻啐了一声:“不正经。”放下茶壶转身溜了。
笑声中却听得有人冷冷道:“原来是个纨绔子弟。”话语虽低,却叫三人听了个真真切切。崔校尉便要立起发作,吴子矜忙摆手制止,转身望去,西首窗边一桌,却有一人背向而坐。吴子矜笑道:“算了,莫要理他,平白坏了兴致。”
过不多久,酒菜一并奉上,三人食指大动。方自一杯下肚,忽地“砰”的一声,接着一个声音道:“店家!你适才说这里是茶肆,并无酒食,那三人桌上是甚么?”吴子矜听得清楚,正是适才冷语之人,那声音却是他拍桌子发出。老孙头歉然道:“这位客官,他三人的酒食乃是自带,小店只是代为烧制,还请见谅。”那怪客道:“怎么我只看见他们带了猎物,那烧酒不是你店里的么?”
吴子矜长身而起,移步向西,行至西首桌边,笑道:“这位兄台,大家交个朋友,若不嫌弃,便与我等共享酒菜,如何?”那人仍是背向而坐,只是抄起桌上茶壶茶杯,自斟自饮,却忒也托大。郑校尉大怒道:“你这贼子,公子爷好言相向,你却不领情,莫非敬酒不吃要吃罚酒么?”吴子矜却是丝毫不怒,笑意晏然,自行拉开长凳坐下。
“喀”的一声响,吴子矜座下长凳齐中而折,事出突然,众人大惊,满拟那吴公子会摔个狗吃屎,却不料他双足并立,双膝平行,上身居然纹丝不动,仍是成座势,马步颇是扎实。一时间,众人采声如雷,谀词不断。那人也不由有些变色,心道此人却与寻常纨绔子弟有些许不同。吴子矜心中微微得意,适才见他肩头略晃,心知座下长凳断折只怕与此人脱不了干系,好奇心更盛,当下立起身来,抱拳道:“兄弟吴子矜,却不知阁下尊姓大名?”那人抬头向天,冷冷道:“你配知道我的名字么?”
崔校尉早按捺不住喝道:“哪里来的化外野人,你……”话语未了,“噗”的一声,口腔剧痛,一口鲜血吐在地上,两枚门牙浸渍其中,那飞来物事掉落地上,原来是一只茶碗盖。
吴子矜涵养再好,也终是忍耐不住,低喝道:“兄台背向示人,未免太不礼貌了罢?”伸长臂去扳那人肩头。那人右肩微塌,避开吴子矜一击,右袖已是自腋下穿出,袭向吴子矜心口“膻中||穴”。这一招变招迅速,认||穴奇准,崔郑二人眼力不低,心中都是一惊。
只是吴子矜自小混迹军营,西北民风彪悍之地,军中好手不少,虽不敢全力与他比斗,这几百场架打下来,吴子矜临敌经验倒也颇是丰富,这角力摔交之技乃是他所长,那人挫肩避敌早在意料之中,那一抓又岂能任其自由逃脱。吴子矜轻喝一声,侧身探长手臂,右手五指已是堪堪沾上了敌肩,那人拂袖失了准头,击打在吴子矜腋下,便有如挠痒一般。
吴子矜一抓得手,心中大喜,忙五指聚力,要将那人扳转过来。那人却是大惊,慌乱之下运力挣脱,但听得“嘶”的一声裂帛之声,那人一个踉跄,打了个圈子,转过身来,右肩衣衫被扯去一幅,露出月白色的内衫。
吴子矜心下得意,抬头看时,不禁一呆,这人肤色白腻,容颜秀美,吴子矜虽不是脂粉堆里长大的,身边自小却也少不了丫鬟奶妈,此时看出,这人分明是个弃钗而弁的美娇娘,一腔怒火不由退得干干净净,一时间手足无措,倒是不知如何是好。
那姑娘衣衫撕破,一张吹弹可破的俏脸已是红晕上颊,见吴子矜目光在己身逡巡不已,显是自己的女儿身已被识破,心下更是气恼,蓦地扬手,啪的一声,吴子矜面颊上已是吃了一记耳光。吴子矜吃痛,双臂挥舞格挡,慌乱间,忽觉着手处温软柔滑,方自一愕间,堂中众人已是大声哄笑不已。
吴子矜定睛看时,却见那姑娘身子微微颤动,两行泪珠自那白玉般的脸颊上流下,颇是让人怜惜。蓦然间,眼前人影晃动,吴子矜眼花缭乱,忙使招“上下交征”双臂护住面门与下腹。忽觉左手腕一麻,已被人拿住脉门,接着左臂随之上扯,右腕又是一麻。原来那女子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扣住吴子矜左手脉门,顺势上撩,复以中指与无名指扣住了吴子矜的右手脉门,刹那间,吴子矜双臂受制,动弹不得,大惊下见那女子并起左手食中二指向自己双目插来。
突然间寒光一闪,那女子但觉右手腕一凉,大骇惊呼退后,抬起手来,腕上一缕极细剑痕划过,血痕微现,创口再深一分,这只手便算是废了,那人剑法拿捏之精实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崔郑二人大呼道:“公子!公子!”吴子矜不及答话,衣领一紧,身子忽地离地而起,倏然之间已是出了店门,呼声渐渐远去。
吴子矜但觉耳际呼呼生风,张开眼来,方觉自己面孔朝下,离地不过数尺,大地迅即后退,凛风刮面生疼,原来自己被人夹在肋下。吴子矜大呼:“快放我下来!”然甫自张口,冷风贯口,透心生凉,声音尽数湮没,哪里叫得出来?再行片刻,地势变得崎岖不平,那人纵高伏低,数丈高的岩石、山川也是一跃即过,吴子矜便似腾云驾雾一般。他虽常在军营习武,然都是学的些外家硬功,哪里见过上乘轻功?是以此时心中满是惊羡,原本恐惧的**头倒是淡了。
如此奔行半日,吴子矜被夹在那人肋下,颠簸许久,胸口烦闷欲吐,终是忍受不住,脱口大叫道:“我快受不了拉!”那人忽地立定,将他放下地来。如此由极动化为极静,吴子矜但觉天旋地转,俯身大口呕吐,半晌方才抑住,立起身来。二人目光相接,吴子矜讶道:“原来是你?这里是甚么地方?”那人身着青衫,正是山中狩猎时遇到的那个老者,想不到却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
老者笑道:“吴公子,这里离那定西城已有百余里,暂时还算安全。”吴子矜惊道:“甚么?老丈这是为何?快快送我回去!”老者晒道:“小子,回去作甚么?西夏大军精锐来攻,定西城马上便要血流成河,若不是老夫受你一饭之恩,才不会理你的死活!”
第二章 矫矫剑芒
吴子矜闻言大惊,急道:“前辈你说甚么?西夏来攻?爹爹怎、怎地没接到斥候战报?”老者冷哼一声道:“西夏军已出河州,旦夕便至。定西空有禁军数万,平日里不修战备,却是不堪一击,你爹只怕此时已吃到苦头了。”吴子矜道:“前辈这话却未免武断了些。”
宋夏已多年未曾交战,在吴子矜心中自然大宋兵精粮足,定西城高池深,哪是区区蛮子能攻下的,是以并未将老者的话放在心上。只是他适才见老者施展上乘轻功,心中甚是倾羡,拱手道:“晚辈眼拙,竟不知老丈是武林前辈,多有失礼,未敢请教前辈高姓大名?”那老者淡淡道:“无妨,老夫行走江湖,向来随心所欲,恩怨分明,你既施恩在先,老夫自当护你周全。那西夏孤军深入,必不能持久,你且在此呆上两日,贼兵必退,你我也就两清,你回你的定西,我回我的长白山,通名却是不必。”
吴子矜虽不担心父亲的安危,然却也知晓数万大军交战,定西周围方圆数十里想必已是兵危重重,道路阻隔,此时断难回去。只是要在这荒山野岭呆上两日,以他少年心性却是按捺不住。只过了半个时辰,眼见天色渐黑,吴子矜心生离意,侧目望去,那老者盘膝坐于一块大石上,双目微阖,左足置于右足之上,掌心向天,正是打坐行功姿式。吴子矜见那老者似乎并未留意于他,心下大喜,忙转身下山。他初时怕惊醒那老者,兀自轻提轻放足步,待行出数丈后,心下一宽,正欲发足狂奔,忽地身边一阵风过,眼前青影一闪,吴子矜但觉手腕一紧,被人一把扣住,心中方自一悸,耳侧却听得那老者道:“噤声!有人来了!”
吴子矜微微一愣,蓦地劲风袭面,银光乍闪,“叮”的一声金铁交鸣,一股大力将自己向后抛出,那老者喝道:“坐稳了,莫要掉下去。”吴子矜魂飞魄散,慌乱中忽地摸到一桩物事,立时手足齐上,牢牢抱住。定神再看时,原来自己被抛到了一株大树上,抱住的正是一段粗如儿臂的树枝。吴子矜身处实地,心下稍安,放目望去,却见那老者矗立在数丈外,身前三名身着碧绿色斗篷的女子手持双钩对立,看年岁都在二十岁上下。
那老者右手不知何时已擎出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横剑当胸,左手中指轻轻一弹,“铮”的一声清越剑鸣,笑道:“原来是灵鹫宫的贱婢,脚程倒是挺快,老夫稍有耽搁,居然便赶上了,莫非三位要与老夫作伴同游天涯海角么?”
居中女子喝道:“阁下私闯缥缈峰,伤我姐妹,还是束手就擒,以免皮肉之苦。”左侧女子道:“符姐姐,这老匹夫冥顽不灵,一路上又伤了我阳天部三个姐妹,何必和他废话,拿下便是。”话语未了,忽地眼前寒光闪动,大骇下忙侧身避让,左肩斗然剧痛,却是被刺了一剑。但闻“叮”的一声,人影闪动,原来是那符姓女子出钩挡开了那老者的一记杀手。
“铮铮”数声响,瞬息之间,那老者攻了三剑,符姓女子一一架开,顺势还了一钩。这女子乃是灵鹫宫阳天部的首领符敏仪,一身武功颇是不弱,那老者长剑轻掠,剑钩相交,寂然无声,笑道:“小丫头好功夫。”左首女子肩头受创,一只左臂已是拿不住兵刃,却仍是喝道:“老贼厉害,姐妹们并肩子上!”一声呼哨,左右二人三只钢钩齐齐撅至。
吴子矜蹲坐在高处,见下面三团乌光和一团银光搅作一处,斗得煞是厉害,他虽自少在军营中习武,然所遇者只是粗浅的外门武功,哪里见过这等高手?只觑得目眩神迷,忽地头脑一晕,险些自树上摔下,大骇下忙手足并用紧紧抱住树枝,心头兀自砰砰不已,当即转过头去,不敢再看。
符敏仪愈斗愈是惊惧,这老者剑招变幻莫测,她生平未见,若不是身侧二人相护,好几次都险些着了道。激斗之中,那老者一声长笑,手腕轻抖,剑身颤动,龙吟不绝,两声娇呼,左右二人已被刺中,符敏仪心中一惊,双钩回拢,一招“云封雾锁”护住身子。那老者“嘿”的一声,长剑递出,抖了几个剑花,一式“开门缉盗”,剑尖到处,将符敏仪双钩左右分开,随即中宫直进,便要在符敏仪胸口开个窟窿。若论武功,符敏仪原也不致如此快便败下阵来,只不过她临敌经验远不如这老者丰富,加之适才为身旁两个姐妹惊呼声所扰,慌乱之下武功发挥不出四成,便要遇难。
“砰”的一声劲气交击,场中风云突变,符敏仪三人退后,那老者身前却多了三人。三人身着淡青色斗篷,装束与先前三人一般无二,为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妇。符敏仪大喜道:“余婆婆,你来得正好,这老贼扎手,小心些。”
那老者大笑道:“好啊,灵鹫宫还真瞧得起老夫,有多少人,一起上罢。”他口上豪迈,心下却是暗凛,适才与这余婆婆对了一掌,此人内力深湛,不在己下,若当真动起手来,未必便输与自己,加上其余五人,只怕今番再难讨好。老者目光逡巡不定,已是起了脱身的心思。
余婆婆双手空空,未带兵刃,双掌互击一记,发出锵锵之声,冷冷道:“阁下能令我灵鹫宫昊天部、阳天部联手追袭,已可算是无上荣幸,识相的乖乖自裁了罢。如若不然,落到姥姥手中,只怕到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可要悔之晚矣。”
先前二人虽是被老者刺了一剑,好在老者主攻目标是符敏仪,伤势不算太重,是以此时重拾兵刃,围将过来。昊天部三女除余婆婆外,手中持的皆是长剑,六人圈上,余婆婆正面踏前,左掌侧拍,右手却来擒拿老者剑尖。这老妪功力端得强劲,掌力发出,竟激得老者剑势一滞,身后三只钢钩、两柄长剑齐齐刺到。那老者冷哼一声,长剑抖动,立时震脱余婆婆双掌羁绊,一式“大海无涯”,幻出一片银海,“铮铮”数声,将身后诸般兵刃一并挡开。
如此七人相斗,比之适才更是凶险,灵鹫宫诸女都少与江湖往来,可不讲究甚么江湖规矩,没甚么禁忌,出手皆是狠辣无比,斗不多久,那老者已是连遇险招。吴子矜虽竭力将目光移开,但终是按捺不住望向战圈,见老者处在下风,自是惊呼一声。那余婆婆呼呼劈出两掌,喝道:“小菲,你去将那树上老贼的同党拿下。”身侧一名持剑女子应了一声,转身跃起,吴子矜目瞪口呆中,明晃晃的剑尖已经到了面前,一声惊呼未出,忽觉“步廓”、“神封”、“意舍”诸||穴一麻,立时动弹不得。但觉后领一紧,已被人拎下树来。
刷的一声裂帛之声,那老者缩手稍慢,左手衣袖被斩去一截。他在长白山练剑二十几年,纵横关外,哪里吃过一点亏,大怒下,猛吸一口真气,长剑一挺,剑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说时迟,那时快,那老者一声长啸,剑芒突涨,冲天而起,数声闷哼响起,身周四人扑地跌倒,显是已被剑芒所伤。余婆婆虽是屹立不退,却觉得内腑隐隐生痛,心知已是受了内伤。那老者足下不停,飞步上前,挟持吴子矜的小菲已是被吓破了胆,未作抵抗便即逃开,吴子矜但觉身躯一震,||穴道已解,那老者已是伸左手握住吴子矜右腕喝道:“走!”
身后劲风压体,是那余婆婆贴近施袭,那老者足下不停,左手轻推,发出一股柔和内力,带动吴子矜飞奔,右手长剑一记“苏秦背剑”护住后背。他适才与余婆婆交手数招,心知若是回头迎敌,定然被缠住,势必难以脱身,估算着七成功力加上剑上的劲风,足以抵御她的掌力。
“砰”的一声大震,二人似翩翩大鸟,腾空而起,顺着掌风飘荡出去,霎时已是转过山坳,余婆婆提气欲追,蓦地足下一软,胸口一阵气闷,自知内伤不浅,遂止步不前。
吴子矜又一次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那老者五指宛若五把钢钩一般,牢牢契入吴子矜右腕皮肉,吴子矜但觉耳际呼呼风生,双目刺痛,心下不迭地叫苦。眼见得自己又开始头晕目眩,正要大呼停下,忽颈中微微一热,似乎有液体滴落。吴子矜疾奔数步,发觉那老者前趋之势已缓,忙刹住身子,反手探拭,摊开掌心,却见一片鲜红。
吴子矜骇然回望,那老者盘膝坐倒,手捏剑诀,闭目行功。二人适才经历一场恶斗,加之奔跑半夜,此时东方已是鱼腹发白,朦朦晨光照射下,那老者面色苍白若纸,口角边一丝残红,吴子矜这才知晓适才竟是一口鲜血吐在了自己颈中。他与这老者虽是萍水相逢,然二人同行一日,此时荒野寂寥,渺无人烟,吴子矜实是已将他当作了亲近之人,是以见这老者伤重呕血,心下亦是忐忑。
半晌,那老者忽张口喷出一大口鲜血,这口血着实不少,将颌下长须、胸口衣襟亦是染红了一片,只是那老者却是面色好了许多。吴子矜早在附近寻得一处溪水,以双掌合捧了一掬水递将过去,那老者眼角流出一丝赞赏之意,低首就着双掌喝了几口。
吴子矜见那老者面上有了几丝血色,这才略略心安,道:“前辈好些了罢,晚辈今日得见前辈神技,实是平生之幸,如若前辈不弃,请收晚辈为徒,还望成全。”说罢扶襟跪倒。
第三章 一字剑经
“拜师?”那老者微微有些愕然,目光也变得有些深邃,似乎想起了遥远的往事,面色有一丝怅然。吴子矜匍匐在地,始终听不到老者应允之声,一时心下忐忑不已。
良久,却听得头上传来一声叹息:“小兄弟,你虽是过了习武的最佳年岁,然资质尚可,我观你食指有力,拇指粗长,正是绝佳的习剑好手,只是可惜……”吴子矜心头一冷,已听那老者缓缓说道:“老夫师门大仇未报,在长白山中苦苦练剑二十余载,与那仇人却还相去甚远,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又怎能收徒授技?”
吴子矜生性好武,但凡军中有一技之长者,无不费尽心思习得,今日好容易遇上了高手,如何肯罢手?当下磕头不已,直言若不收他为徒,便不起身。
这等死乞白赖行径,若换了他人,那老者早将之一脚踢翻,扬长而去了,只是殊不知“缘”之一字,却是玄妙难言,这少年前后不过两面之交,经此浴血同行,却令他颇有好感,想起当年师门未遭大难时,自己也是建阳城中的世家子弟、阳光少年,如今望着这少年容光焕发的样子,似乎时光又倒流了三十年。
“年轻人,老夫身怀血海深仇,实非良师,这副担子却不是你所能承担得起的。”老者叹道,浑不觉自己的语气松动,实是给了面前的年轻人一丝希冀。吴子矜躬身砰砰磕了两个响头,决然道:“弟子既决心拜师,自然无谓艰难,师门有难,弟子愿与师父一并承担。”
吴子矜但觉一只有力的大手握住自己右臂,扶将起来,抬起头,正对上老者精光闪闪的眸子。“也罢,你是个习武之才,若无明师指点,未免糟蹋了良质美玉,只是这师门大仇,压在你这十八岁的孩子身上,却是苦了你了。”
吴子矜大喜过望,复又跪下,道:“弟子吴子矜拜见师父!”老者笑吟吟的将吴子矜扶起,他性子孤僻,向来难与人相处,对吴子矜却是从心底里疼惜。二人一夜未曾进食,此时肚子都是咕咕叫唤,好在那老者适才调息良久,伤势好了许多,猎捕两只鸟雀自是不在话下。
待二人饱餐一顿后,那老者方才正色道:“子矜,你是我的弟子,师门的事情却也不能不知,你的师父名字叫做卓不凡,在关外人称‘剑神’,师父只盼望着你勤练武功,日后能把这个名号继承过去。”吴子矜眉飞色舞,胸中豪气顿生。
卓不凡语气微微一滞,沉声道:“你的师门乃是福建建阳‘一字慧剑门’,本门武学相传乃是传自春秋年间,实是源远流长。本门弟子恪守门规,甚少踏足江湖,是以历代名声不显,只是,二十七年前,本派上下三代弟子共六十二口人,尽数丧命在天山童姥手上,如今只剩下了老夫光杆一人。”
“一字慧剑门”满门师徒给童姥杀得精光,当时卓不凡不在福建,幸免于难,从此再也不敢回去,逃到长白山中荒僻极寒之地苦研剑法,无意中得了前辈高手遗下来的一部剑经,勤练二十年,威震关外,自觉剑术大进,踌躇满志下便拟上天山灵鹫宫一探。他虽是狂妄,却也知童姥武功不可小觑,遂隐踪夜探缥缈峰。殊不知灵鹫宫九天九部女子受童姥指点武艺,个个都不是庸手,卓不凡不到半个时辰便给发觉。好在当日童姥有事不在山上,卓不凡以一柄长剑奋力突围,当场击杀五人,打伤十余人,重创钧天部副首领程青霜,逃下山来。灵鹫宫威震塞外,漠北海南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无不俯首帖耳,被人闯上山门,吃此大亏乃是生平头一遭,哪能善罢甘休,童姥虽不在,但九部自行商议,仍是遣出昊天、阳天两部千里追袭。卓不凡虽安然下山,却是暗道侥幸,当日山上半数高手有事不在,若不然便是适才交手的余婆婆一人,便已是甚难对付。经此一役,卓不凡一腔热血立时冷却,心知自己与童姥武功天差地远,唯有速回长白山继续潜修方为上策。
卓不凡一路疾行,本已甩脱追兵,却遇上了吴子矜。他遭逢大变,心智变得冷酷异常,世间之情万难影响,却莫名的与吴子矜颇是投缘。适才他为了脱身,不惜大耗功力,使出尚未完全练成的“剑芒”绝技,之后硬捱余婆婆一掌,却是估算失误,受伤不浅。
原本以他对余婆婆交手估算,那掌之力足以化解,却不料余婆婆所使的正是童姥亲授“天山六阳掌”中的第一招“阳奉阴违”,天山六阳掌深奥莫测,非内力深厚不能练习,寻常武人稍有试练便即走火入魔,余婆婆苦习数十载的内力也只堪堪够学第一招。这一招寓刚阳掌力于无声无息之中,劲风不显,威力却是大得出奇,自非寻常掌力所比,卓不凡不留神之下自是吃了大亏。
卓不凡行功驱动真气遍走了一个周天,自觉伤势有所好转,思忖那余婆婆内力深湛,受伤不重,过不多时便会追来,遂不待伤好便携吴子矜离开。
二人先是半日疾驰,复又奔跑了一夜,此时早失了方向,辗转近半日后,见前方炊烟升起,似乎是个集市,本已疲惫不堪的足步又添了几分气力。
眼前果然是个小镇,此地名叫马营,镇上只有一家客店,名唤“马家老店”,偏远小镇客人稀少,生意颇是清淡,吴子矜一锭银子便让店主马老汉双目放光,殷勤备至。卓不凡伤势颇重,接下来的半日便在调息中度过。
用过晚膳,卓不凡盘膝坐于榻上,自觉伤势大有缓和后,便唤来吴子矜,道:“师门前途多艰,我终日奔波,实难有空传授你本门高深武功。”伸手自怀中取出一册薄书,道:“这是本门剑经,你且拿去自习罢。”
吴子矜怦然心动,大喜之下忙恭恭敬敬接过,仔细望去,见那封面上书“一字剑经”四个大字,旁有小注:“卓不凡复录”。卓不凡道:“师门尽遭大难,剑经不知下落,好在为师早已记熟内文,加之我在长白山中巧获前辈高人所遗留的剑经,这二十多年来,为师取其菁华,将之与本门剑法融为一体,你可自行习之,不懂处可寻为师相询。”吴子矜心下大定,心中明白卓不凡一番好意,自是感激。左右无事,当下回到自己房中,便在灯下展书研读。
这书页颇新,想必是卓不凡新近所录,开篇却不是剑法,“顶天席地,我坐其中,守神抱一,气息在腹,天地人一,精气神合。”吴子矜自幼好武,虽苦无明师,但也曾习过一些粗浅的内功拓经展脉,若不然以如今的年纪再习内家功夫便迟了。这篇口诀吴子矜看得真切,正是“一字慧剑门”的内功心法入门,与自己所习相去不远,当下脱鞋上榻行功。
大凡修习内功最首要的便是“筑基”,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若基础不牢靠,终生无望大成,卓不凡颇是疼爱弟子,自然料到了这层,待吴子矜入定后,便至其房中为其守护。好在吴子矜自小所学虽非正宗,然内力积蓄已然不少,此时要做的只是整合而已。不到一个时辰,吴子矜鼻翼轻掀,肌肤微颤,面上光华微闪,卓不凡心知其鼻端袓窍||穴通,气生旋动天机,丹田生暖,筑基已是水到渠成。
吴子矜长吁一口气,睁开双目,却见师父正微笑立于身前,忙不迭要起身行礼。卓不凡伸手轻摆制止,微笑道:“想不到子矜根基如此深厚,为师倒是白白担心了一场,如此甚好,明日便可习剑了。”
吴子矜得师赞誉,心中颇是欢喜,恨不得立时便起身练剑,卓不凡笑道:“凡事欲速则不达,现下已是亥时三刻,夜深露重,早些歇息罢。”言毕起身便要离开。
蓦地大地震动,屋瓦哗啦作响,二人皆感足下微微摇晃,不由面面相觑,莫非地震不成?瞬息之间,但闻人喊马嘶,声浪愈来愈大,原来是大军过境。吴子矜长居边塞,对夷人话语懂得几分,听其声正是西夏口音,马营镇与定西相距不过百里,西夏大军压境,吴子矜原本对父亲守城很是自信,此时却有些忐忑不安起来。
但闻轰轰之声不绝,战马嘶叫声、兵刃撞击、士兵呼喝声,夹杂着小镇人家惊犬吠鸣声、男子惨呼声、女子呼号声,声声交击,敲打在二人心头,显是这群蛮兵过路时还不忘犯下恶行。
吴子矜双拳紧握,骨节格格作响,身形方自一动,肩头忽地一沉,原来是卓不凡伸手按住,低喝道:“休得鲁莽!武功再高,斗得过千军万马么?”
外面传来“砰”的一声大响,原来是贼兵踢破小店门板闯入,但闻贼兵咆哮,店主马老汉连声哀告,忽地长声惨呼。吴子矜终是按捺不住,大喝一声冲将出去。
第四章 秋水脉脉
店堂之中,一截残烛迎风摇摆,数名党项士卒四下翻箱倒柜,店主横尸就地,身下鲜血浸湿了一大片。为首之人身着甲衣,似乎是个兵头,手中二指捏着的正是吴子矜给店主的那锭银子,面色兀自不豫,似乎道怎地才找到这点钱财。
吴子矜怒气上冲,大喝一声,踏步上前,那鞑子哇哇大叫,举起手中腰刀劈面砍来。吴子矜“嘿”的一声,挫身抢入鞑子怀中,双手递出,正扣住敌人双腕,右膝曲起,正顶中来敌小腹。他所用的乃是军中常用的格斗擒拿手,招式虽简,但他内功根基已奠,比之寻常小兵自然手上力道大得出奇,但闻“格”的一声响,那兵头的双腕折断,小腹中招,痛哼一声,立时晕去。
寒光闪动,地上又多了两具尸首,吴子矜大惊回首,却见卓不凡手提长剑立于身后,斥责道:“子矜,习武之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怎地这般鲁莽?”适才若不是他出手,那两人已自背后将吴子矜斩成了数段。吴子矜但觉背后生凉,激凛凛打了一个冷战。
卓不凡长剑斩落,那鞑子兵啊的一声惨呼痛醒,一只左腿已是与身子分了家,吴子矜心头一悸,不由退了一( 矫矫剑神 http://www.xlawen.org/kan/4508/ )
第一章 定西狩猎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出自大宋名臣范仲淹,乃是他当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大宋自太宗攻辽“高梁河”之役失利后,战场上每况愈下,面对北方大辽步步紧逼,唯有紧守门户,以“岁币”贿敌。西北党项族人兴起,割据兴灵二州,自此西北千里沃土,不复为大宋所有。宋夏交战,败多胜少,历代名将也只能稳守关隘,不得寸进,纵若范仲淹也不外如是。
四十年过去,日月星辰流转,千里边塞悲凉萧瑟依旧。这一年正是大宋哲宗元佑二年,皇帝年幼,太后高氏临朝。无独有偶,西夏崇宗乾顺却也是方自继位一年,龄四岁,由梁太后操控政事。
旷野山岭之间,一座坚城巍然耸立,正是大宋西部重镇定西城。此时城门大开,四处客商百姓进出,俨然便是一处热闹集市。宋、夏两朝帝皇相继更替,战云不兴,却是难得令边界安稳了数年。朝廷虽下令不得与番人通商,然利之所趋,难禁商足,更何况守边将士终日里居于僻地,也赖其交换生活所需,是以往往睁一眼闭一眼视之。
其时日当正午,春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好不舒服,位于城中心的太白酒楼却已是座无虚席。定西城地处边荒,太白楼高不过数丈,两层楼板,东京汴梁一个寻常不入流的酒肆都胜过了它,只是在此地却是首屈一指,生意端得兴隆。
却见一名伙计将门帘卷起,躬身道:“吴公子慢走,小的躬送您老。”一人笑道:“小狗子,你可是越来越机灵了。”笑声中迈将出来,却是个十**岁的锦衣少年,身后跟着两名侍从,看身上公服,竟是校尉身份。
这少年正是定西城统军都监吴猛之子吴子矜,平日里爱混迹在军营里舞枪弄棒,倒也是家学渊源,并没多少纨绔子弟习气。却说吴子矜迈出楼门,那小狗子早牵着三匹骏马跟来,谄笑道:“公子爷三位请上马。”吴子矜出手赏了半吊钱,回头道:“老崔,我看今日天色不错,不如出城打猎如何?”身后一名四十来岁的校尉道:“公子爷所言不错,我和老郑奉陪便是。”三人大笑上马,径奔西门而来。
清风徐徐,农家人渔歌悠扬,山坡梯田中、阡陌间,耕者自得其乐,令出城狩猎的三人也颇感觉到了一份恬然。吴子矜叹道:“若是天下太平,那该多好,父亲卸下了重担,便可和我一道回乡啦!”崔校尉笑道:“公子爷想家了罢?其实此处山高云清,也别有景致啊。”吴子矜哈哈一笑,马鞭抖起,啪的在空中虚击一下,道:“打猎去罢。”三人纵马急驰,片刻间已奔入深山。
三人此行打猎,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并未带得猎鹰,在林中兜转许久,竟是一只猎物也未曾撞见。吴子矜少年心性,哪里耐得住性子,直是摇头连呼晦气,拨转马头便要下山。蓦地眼前草丛耸动,簌簌作响,三人齐声欢呼道:“野兔?”吴子矜伸手自鞍边摘下长弓,搭上雕翎,刷的一声,长箭贯草而入,将一只野兔钉在地上。但闻草丛悉嗦之声不息,瞬息出了林子,显是另有一只野兔脱逃。崔校尉俯身捡起兔子,三人放马急追,但见地上一丝红线蜿蜒向前,却原来吴子矜适才一箭已是蹭伤了它。崔郑二人大赞公子爷箭法如神,若是适才不是视线受阻,必然一箭双兔。吴子矜心中得意,双腿并力夹马,追将上去。
那兔子后腿受了伤,不住流血,奔行速度愈来愈慢,终是一头栽倒。吴子矜大喜,正欲上前拾取,忽地斜刺里一人行出,伸手捡起那野兔,渍渍道:“好肥的兔子,今日肚子有福了!”吴子矜远远望见,大叫道:“兀那汉子!那野兔是我先猎到的,快快还我!”他奔马急速,瞬息间已是到了那人身后,手中马鞭忽圈出,便要卷向那人右手的野兔。
那人倏的转过身来,吴子矜的马鞭便奔着那人面颊而去,若是抽上了,必然会留下一道血痕。电光火石间,吴子矜看得真切,那人年约五十岁上下,身着一袭破旧青衫,面有风尘之色。吴子矜虽是富贵人家出身,心底却不坏,不由啊哟一声,忙抖腕甩鞭,忽地掠顶而过,将那人顶上头巾卷将下来。那人却好似吓得呆了,竟是纹丝未动。吴子矜勒住马缰,甩镫下马,拱手施礼道:“老丈受惊了。在下险些误伤了长者,还望赎罪。”那老者这才回过神来,颤颤巍巍道:“无妨。”
吴子矜见那人颇是落魄,只当是老人家囊中羞涩,无食果腹,心下起了一丝怜意,转身道:“老崔,我们适才猎到的兔子也给他罢,再给他些银子。”伸手自鞍边取下水袋递给老者,道:“老丈,这山岭里野兽颇多,还是速速下山去罢。”老者连声谢道:“不知这位好心的公子爷高姓大名,好让老朽回去供奉长生牌位。”崔校尉将手中野兔与银子递将过去,笑道:“老丈听好了,这位乃是定西城都监吴猛大人的公子,尊名子矜。”
出门做了件好事,自然心情愉快,似乎老天爷也格外青睐,短短半个时辰间,吴子矜已是收获颇丰,崔郑二人拎了十几只猎物,直嚷嚷着够了,众人方才兴尽下山。
吴子矜此番满载而归,豪兴大发,并不直接回城,而是纵马向南奔驰十余里,方才转向徐徐而归。只见前面路边挑出一面“茶”字,原来是个茶肆。吴子矜回头道:“咱们也出来许久了,口渴得紧,不如去歇上一歇,如何?”崔郑二人相视莞尔,原来这茶肆的主人姓孙,膝下一女名唤巧妹,正是二八年纪,青春年少,平日里在此帮着老爹端茶递水,少不了和路过客人打些交道。这公子爷每次打此经过都免不了去喝上一碗,吴家虽家规颇严,吴子矜不会做出甚么逾矩之事,这调笑几句总是免不了的。今番公子虽托词解渴,实则意在美人也。
三人到得茶亭旁飘身下马,郑校尉早大声道:“老孙头,还不出来牵马?”但闻里边应了一声,早有人跑将出来,笑道:“原来是公子爷啊,小老儿有失远迎,快快入内。”崔校尉拿了两只猎物交给老孙头道:“快去炒两盘菜,上次的酒还存着罢?”老孙头忙道:“还在,还在,就等着几位爷来呢。”
三人踏步入内,寻了张桌子坐下。老孙头唤道:“巧妹!巧妹!公子爷来啦,还不快上壶好茶?”便听一个清脆的声音应了一声,香风飒然,一个青衣少女早托着木盘走过来,将一把大茶壶和三个瓷杯放在桌上。
那少女俯身给三人倒茶,目光下垂,终是不敢向客人瞧上一眼。吴子矜笑道:“孙家妹子,几日不见,怎地变大家闺秀啦?我可是喜欢得紧。”郑校尉哈哈笑道:“巧妹如今可是出落得一朵花,看来说媒的人要踏破门坎啦,我得赶紧回去禀报老爷快些下聘。”在座客人大多都是定西本地人,知道吴子矜只是开开玩笑。哄笑声中,巧妹俏脸透红,轻啐了一声:“不正经。”放下茶壶转身溜了。
笑声中却听得有人冷冷道:“原来是个纨绔子弟。”话语虽低,却叫三人听了个真真切切。崔校尉便要立起发作,吴子矜忙摆手制止,转身望去,西首窗边一桌,却有一人背向而坐。吴子矜笑道:“算了,莫要理他,平白坏了兴致。”
过不多久,酒菜一并奉上,三人食指大动。方自一杯下肚,忽地“砰”的一声,接着一个声音道:“店家!你适才说这里是茶肆,并无酒食,那三人桌上是甚么?”吴子矜听得清楚,正是适才冷语之人,那声音却是他拍桌子发出。老孙头歉然道:“这位客官,他三人的酒食乃是自带,小店只是代为烧制,还请见谅。”那怪客道:“怎么我只看见他们带了猎物,那烧酒不是你店里的么?”
吴子矜长身而起,移步向西,行至西首桌边,笑道:“这位兄台,大家交个朋友,若不嫌弃,便与我等共享酒菜,如何?”那人仍是背向而坐,只是抄起桌上茶壶茶杯,自斟自饮,却忒也托大。郑校尉大怒道:“你这贼子,公子爷好言相向,你却不领情,莫非敬酒不吃要吃罚酒么?”吴子矜却是丝毫不怒,笑意晏然,自行拉开长凳坐下。
“喀”的一声响,吴子矜座下长凳齐中而折,事出突然,众人大惊,满拟那吴公子会摔个狗吃屎,却不料他双足并立,双膝平行,上身居然纹丝不动,仍是成座势,马步颇是扎实。一时间,众人采声如雷,谀词不断。那人也不由有些变色,心道此人却与寻常纨绔子弟有些许不同。吴子矜心中微微得意,适才见他肩头略晃,心知座下长凳断折只怕与此人脱不了干系,好奇心更盛,当下立起身来,抱拳道:“兄弟吴子矜,却不知阁下尊姓大名?”那人抬头向天,冷冷道:“你配知道我的名字么?”
崔校尉早按捺不住喝道:“哪里来的化外野人,你……”话语未了,“噗”的一声,口腔剧痛,一口鲜血吐在地上,两枚门牙浸渍其中,那飞来物事掉落地上,原来是一只茶碗盖。
吴子矜涵养再好,也终是忍耐不住,低喝道:“兄台背向示人,未免太不礼貌了罢?”伸长臂去扳那人肩头。那人右肩微塌,避开吴子矜一击,右袖已是自腋下穿出,袭向吴子矜心口“膻中||穴”。这一招变招迅速,认||穴奇准,崔郑二人眼力不低,心中都是一惊。
只是吴子矜自小混迹军营,西北民风彪悍之地,军中好手不少,虽不敢全力与他比斗,这几百场架打下来,吴子矜临敌经验倒也颇是丰富,这角力摔交之技乃是他所长,那人挫肩避敌早在意料之中,那一抓又岂能任其自由逃脱。吴子矜轻喝一声,侧身探长手臂,右手五指已是堪堪沾上了敌肩,那人拂袖失了准头,击打在吴子矜腋下,便有如挠痒一般。
吴子矜一抓得手,心中大喜,忙五指聚力,要将那人扳转过来。那人却是大惊,慌乱之下运力挣脱,但听得“嘶”的一声裂帛之声,那人一个踉跄,打了个圈子,转过身来,右肩衣衫被扯去一幅,露出月白色的内衫。
吴子矜心下得意,抬头看时,不禁一呆,这人肤色白腻,容颜秀美,吴子矜虽不是脂粉堆里长大的,身边自小却也少不了丫鬟奶妈,此时看出,这人分明是个弃钗而弁的美娇娘,一腔怒火不由退得干干净净,一时间手足无措,倒是不知如何是好。
那姑娘衣衫撕破,一张吹弹可破的俏脸已是红晕上颊,见吴子矜目光在己身逡巡不已,显是自己的女儿身已被识破,心下更是气恼,蓦地扬手,啪的一声,吴子矜面颊上已是吃了一记耳光。吴子矜吃痛,双臂挥舞格挡,慌乱间,忽觉着手处温软柔滑,方自一愕间,堂中众人已是大声哄笑不已。
吴子矜定睛看时,却见那姑娘身子微微颤动,两行泪珠自那白玉般的脸颊上流下,颇是让人怜惜。蓦然间,眼前人影晃动,吴子矜眼花缭乱,忙使招“上下交征”双臂护住面门与下腹。忽觉左手腕一麻,已被人拿住脉门,接着左臂随之上扯,右腕又是一麻。原来那女子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扣住吴子矜左手脉门,顺势上撩,复以中指与无名指扣住了吴子矜的右手脉门,刹那间,吴子矜双臂受制,动弹不得,大惊下见那女子并起左手食中二指向自己双目插来。
突然间寒光一闪,那女子但觉右手腕一凉,大骇惊呼退后,抬起手来,腕上一缕极细剑痕划过,血痕微现,创口再深一分,这只手便算是废了,那人剑法拿捏之精实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崔郑二人大呼道:“公子!公子!”吴子矜不及答话,衣领一紧,身子忽地离地而起,倏然之间已是出了店门,呼声渐渐远去。
吴子矜但觉耳际呼呼生风,张开眼来,方觉自己面孔朝下,离地不过数尺,大地迅即后退,凛风刮面生疼,原来自己被人夹在肋下。吴子矜大呼:“快放我下来!”然甫自张口,冷风贯口,透心生凉,声音尽数湮没,哪里叫得出来?再行片刻,地势变得崎岖不平,那人纵高伏低,数丈高的岩石、山川也是一跃即过,吴子矜便似腾云驾雾一般。他虽常在军营习武,然都是学的些外家硬功,哪里见过上乘轻功?是以此时心中满是惊羡,原本恐惧的**头倒是淡了。
如此奔行半日,吴子矜被夹在那人肋下,颠簸许久,胸口烦闷欲吐,终是忍受不住,脱口大叫道:“我快受不了拉!”那人忽地立定,将他放下地来。如此由极动化为极静,吴子矜但觉天旋地转,俯身大口呕吐,半晌方才抑住,立起身来。二人目光相接,吴子矜讶道:“原来是你?这里是甚么地方?”那人身着青衫,正是山中狩猎时遇到的那个老者,想不到却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
老者笑道:“吴公子,这里离那定西城已有百余里,暂时还算安全。”吴子矜惊道:“甚么?老丈这是为何?快快送我回去!”老者晒道:“小子,回去作甚么?西夏大军精锐来攻,定西城马上便要血流成河,若不是老夫受你一饭之恩,才不会理你的死活!”
第二章 矫矫剑芒
吴子矜闻言大惊,急道:“前辈你说甚么?西夏来攻?爹爹怎、怎地没接到斥候战报?”老者冷哼一声道:“西夏军已出河州,旦夕便至。定西空有禁军数万,平日里不修战备,却是不堪一击,你爹只怕此时已吃到苦头了。”吴子矜道:“前辈这话却未免武断了些。”
宋夏已多年未曾交战,在吴子矜心中自然大宋兵精粮足,定西城高池深,哪是区区蛮子能攻下的,是以并未将老者的话放在心上。只是他适才见老者施展上乘轻功,心中甚是倾羡,拱手道:“晚辈眼拙,竟不知老丈是武林前辈,多有失礼,未敢请教前辈高姓大名?”那老者淡淡道:“无妨,老夫行走江湖,向来随心所欲,恩怨分明,你既施恩在先,老夫自当护你周全。那西夏孤军深入,必不能持久,你且在此呆上两日,贼兵必退,你我也就两清,你回你的定西,我回我的长白山,通名却是不必。”
吴子矜虽不担心父亲的安危,然却也知晓数万大军交战,定西周围方圆数十里想必已是兵危重重,道路阻隔,此时断难回去。只是要在这荒山野岭呆上两日,以他少年心性却是按捺不住。只过了半个时辰,眼见天色渐黑,吴子矜心生离意,侧目望去,那老者盘膝坐于一块大石上,双目微阖,左足置于右足之上,掌心向天,正是打坐行功姿式。吴子矜见那老者似乎并未留意于他,心下大喜,忙转身下山。他初时怕惊醒那老者,兀自轻提轻放足步,待行出数丈后,心下一宽,正欲发足狂奔,忽地身边一阵风过,眼前青影一闪,吴子矜但觉手腕一紧,被人一把扣住,心中方自一悸,耳侧却听得那老者道:“噤声!有人来了!”
吴子矜微微一愣,蓦地劲风袭面,银光乍闪,“叮”的一声金铁交鸣,一股大力将自己向后抛出,那老者喝道:“坐稳了,莫要掉下去。”吴子矜魂飞魄散,慌乱中忽地摸到一桩物事,立时手足齐上,牢牢抱住。定神再看时,原来自己被抛到了一株大树上,抱住的正是一段粗如儿臂的树枝。吴子矜身处实地,心下稍安,放目望去,却见那老者矗立在数丈外,身前三名身着碧绿色斗篷的女子手持双钩对立,看年岁都在二十岁上下。
那老者右手不知何时已擎出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横剑当胸,左手中指轻轻一弹,“铮”的一声清越剑鸣,笑道:“原来是灵鹫宫的贱婢,脚程倒是挺快,老夫稍有耽搁,居然便赶上了,莫非三位要与老夫作伴同游天涯海角么?”
居中女子喝道:“阁下私闯缥缈峰,伤我姐妹,还是束手就擒,以免皮肉之苦。”左侧女子道:“符姐姐,这老匹夫冥顽不灵,一路上又伤了我阳天部三个姐妹,何必和他废话,拿下便是。”话语未了,忽地眼前寒光闪动,大骇下忙侧身避让,左肩斗然剧痛,却是被刺了一剑。但闻“叮”的一声,人影闪动,原来是那符姓女子出钩挡开了那老者的一记杀手。
“铮铮”数声响,瞬息之间,那老者攻了三剑,符姓女子一一架开,顺势还了一钩。这女子乃是灵鹫宫阳天部的首领符敏仪,一身武功颇是不弱,那老者长剑轻掠,剑钩相交,寂然无声,笑道:“小丫头好功夫。”左首女子肩头受创,一只左臂已是拿不住兵刃,却仍是喝道:“老贼厉害,姐妹们并肩子上!”一声呼哨,左右二人三只钢钩齐齐撅至。
吴子矜蹲坐在高处,见下面三团乌光和一团银光搅作一处,斗得煞是厉害,他虽自少在军营中习武,然所遇者只是粗浅的外门武功,哪里见过这等高手?只觑得目眩神迷,忽地头脑一晕,险些自树上摔下,大骇下忙手足并用紧紧抱住树枝,心头兀自砰砰不已,当即转过头去,不敢再看。
符敏仪愈斗愈是惊惧,这老者剑招变幻莫测,她生平未见,若不是身侧二人相护,好几次都险些着了道。激斗之中,那老者一声长笑,手腕轻抖,剑身颤动,龙吟不绝,两声娇呼,左右二人已被刺中,符敏仪心中一惊,双钩回拢,一招“云封雾锁”护住身子。那老者“嘿”的一声,长剑递出,抖了几个剑花,一式“开门缉盗”,剑尖到处,将符敏仪双钩左右分开,随即中宫直进,便要在符敏仪胸口开个窟窿。若论武功,符敏仪原也不致如此快便败下阵来,只不过她临敌经验远不如这老者丰富,加之适才为身旁两个姐妹惊呼声所扰,慌乱之下武功发挥不出四成,便要遇难。
“砰”的一声劲气交击,场中风云突变,符敏仪三人退后,那老者身前却多了三人。三人身着淡青色斗篷,装束与先前三人一般无二,为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妇。符敏仪大喜道:“余婆婆,你来得正好,这老贼扎手,小心些。”
那老者大笑道:“好啊,灵鹫宫还真瞧得起老夫,有多少人,一起上罢。”他口上豪迈,心下却是暗凛,适才与这余婆婆对了一掌,此人内力深湛,不在己下,若当真动起手来,未必便输与自己,加上其余五人,只怕今番再难讨好。老者目光逡巡不定,已是起了脱身的心思。
余婆婆双手空空,未带兵刃,双掌互击一记,发出锵锵之声,冷冷道:“阁下能令我灵鹫宫昊天部、阳天部联手追袭,已可算是无上荣幸,识相的乖乖自裁了罢。如若不然,落到姥姥手中,只怕到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可要悔之晚矣。”
先前二人虽是被老者刺了一剑,好在老者主攻目标是符敏仪,伤势不算太重,是以此时重拾兵刃,围将过来。昊天部三女除余婆婆外,手中持的皆是长剑,六人圈上,余婆婆正面踏前,左掌侧拍,右手却来擒拿老者剑尖。这老妪功力端得强劲,掌力发出,竟激得老者剑势一滞,身后三只钢钩、两柄长剑齐齐刺到。那老者冷哼一声,长剑抖动,立时震脱余婆婆双掌羁绊,一式“大海无涯”,幻出一片银海,“铮铮”数声,将身后诸般兵刃一并挡开。
如此七人相斗,比之适才更是凶险,灵鹫宫诸女都少与江湖往来,可不讲究甚么江湖规矩,没甚么禁忌,出手皆是狠辣无比,斗不多久,那老者已是连遇险招。吴子矜虽竭力将目光移开,但终是按捺不住望向战圈,见老者处在下风,自是惊呼一声。那余婆婆呼呼劈出两掌,喝道:“小菲,你去将那树上老贼的同党拿下。”身侧一名持剑女子应了一声,转身跃起,吴子矜目瞪口呆中,明晃晃的剑尖已经到了面前,一声惊呼未出,忽觉“步廓”、“神封”、“意舍”诸||穴一麻,立时动弹不得。但觉后领一紧,已被人拎下树来。
刷的一声裂帛之声,那老者缩手稍慢,左手衣袖被斩去一截。他在长白山练剑二十几年,纵横关外,哪里吃过一点亏,大怒下,猛吸一口真气,长剑一挺,剑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说时迟,那时快,那老者一声长啸,剑芒突涨,冲天而起,数声闷哼响起,身周四人扑地跌倒,显是已被剑芒所伤。余婆婆虽是屹立不退,却觉得内腑隐隐生痛,心知已是受了内伤。那老者足下不停,飞步上前,挟持吴子矜的小菲已是被吓破了胆,未作抵抗便即逃开,吴子矜但觉身躯一震,||穴道已解,那老者已是伸左手握住吴子矜右腕喝道:“走!”
身后劲风压体,是那余婆婆贴近施袭,那老者足下不停,左手轻推,发出一股柔和内力,带动吴子矜飞奔,右手长剑一记“苏秦背剑”护住后背。他适才与余婆婆交手数招,心知若是回头迎敌,定然被缠住,势必难以脱身,估算着七成功力加上剑上的劲风,足以抵御她的掌力。
“砰”的一声大震,二人似翩翩大鸟,腾空而起,顺着掌风飘荡出去,霎时已是转过山坳,余婆婆提气欲追,蓦地足下一软,胸口一阵气闷,自知内伤不浅,遂止步不前。
吴子矜又一次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那老者五指宛若五把钢钩一般,牢牢契入吴子矜右腕皮肉,吴子矜但觉耳际呼呼风生,双目刺痛,心下不迭地叫苦。眼见得自己又开始头晕目眩,正要大呼停下,忽颈中微微一热,似乎有液体滴落。吴子矜疾奔数步,发觉那老者前趋之势已缓,忙刹住身子,反手探拭,摊开掌心,却见一片鲜红。
吴子矜骇然回望,那老者盘膝坐倒,手捏剑诀,闭目行功。二人适才经历一场恶斗,加之奔跑半夜,此时东方已是鱼腹发白,朦朦晨光照射下,那老者面色苍白若纸,口角边一丝残红,吴子矜这才知晓适才竟是一口鲜血吐在了自己颈中。他与这老者虽是萍水相逢,然二人同行一日,此时荒野寂寥,渺无人烟,吴子矜实是已将他当作了亲近之人,是以见这老者伤重呕血,心下亦是忐忑。
半晌,那老者忽张口喷出一大口鲜血,这口血着实不少,将颌下长须、胸口衣襟亦是染红了一片,只是那老者却是面色好了许多。吴子矜早在附近寻得一处溪水,以双掌合捧了一掬水递将过去,那老者眼角流出一丝赞赏之意,低首就着双掌喝了几口。
吴子矜见那老者面上有了几丝血色,这才略略心安,道:“前辈好些了罢,晚辈今日得见前辈神技,实是平生之幸,如若前辈不弃,请收晚辈为徒,还望成全。”说罢扶襟跪倒。
第三章 一字剑经
“拜师?”那老者微微有些愕然,目光也变得有些深邃,似乎想起了遥远的往事,面色有一丝怅然。吴子矜匍匐在地,始终听不到老者应允之声,一时心下忐忑不已。
良久,却听得头上传来一声叹息:“小兄弟,你虽是过了习武的最佳年岁,然资质尚可,我观你食指有力,拇指粗长,正是绝佳的习剑好手,只是可惜……”吴子矜心头一冷,已听那老者缓缓说道:“老夫师门大仇未报,在长白山中苦苦练剑二十余载,与那仇人却还相去甚远,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又怎能收徒授技?”
吴子矜生性好武,但凡军中有一技之长者,无不费尽心思习得,今日好容易遇上了高手,如何肯罢手?当下磕头不已,直言若不收他为徒,便不起身。
这等死乞白赖行径,若换了他人,那老者早将之一脚踢翻,扬长而去了,只是殊不知“缘”之一字,却是玄妙难言,这少年前后不过两面之交,经此浴血同行,却令他颇有好感,想起当年师门未遭大难时,自己也是建阳城中的世家子弟、阳光少年,如今望着这少年容光焕发的样子,似乎时光又倒流了三十年。
“年轻人,老夫身怀血海深仇,实非良师,这副担子却不是你所能承担得起的。”老者叹道,浑不觉自己的语气松动,实是给了面前的年轻人一丝希冀。吴子矜躬身砰砰磕了两个响头,决然道:“弟子既决心拜师,自然无谓艰难,师门有难,弟子愿与师父一并承担。”
吴子矜但觉一只有力的大手握住自己右臂,扶将起来,抬起头,正对上老者精光闪闪的眸子。“也罢,你是个习武之才,若无明师指点,未免糟蹋了良质美玉,只是这师门大仇,压在你这十八岁的孩子身上,却是苦了你了。”
吴子矜大喜过望,复又跪下,道:“弟子吴子矜拜见师父!”老者笑吟吟的将吴子矜扶起,他性子孤僻,向来难与人相处,对吴子矜却是从心底里疼惜。二人一夜未曾进食,此时肚子都是咕咕叫唤,好在那老者适才调息良久,伤势好了许多,猎捕两只鸟雀自是不在话下。
待二人饱餐一顿后,那老者方才正色道:“子矜,你是我的弟子,师门的事情却也不能不知,你的师父名字叫做卓不凡,在关外人称‘剑神’,师父只盼望着你勤练武功,日后能把这个名号继承过去。”吴子矜眉飞色舞,胸中豪气顿生。
卓不凡语气微微一滞,沉声道:“你的师门乃是福建建阳‘一字慧剑门’,本门武学相传乃是传自春秋年间,实是源远流长。本门弟子恪守门规,甚少踏足江湖,是以历代名声不显,只是,二十七年前,本派上下三代弟子共六十二口人,尽数丧命在天山童姥手上,如今只剩下了老夫光杆一人。”
“一字慧剑门”满门师徒给童姥杀得精光,当时卓不凡不在福建,幸免于难,从此再也不敢回去,逃到长白山中荒僻极寒之地苦研剑法,无意中得了前辈高手遗下来的一部剑经,勤练二十年,威震关外,自觉剑术大进,踌躇满志下便拟上天山灵鹫宫一探。他虽是狂妄,却也知童姥武功不可小觑,遂隐踪夜探缥缈峰。殊不知灵鹫宫九天九部女子受童姥指点武艺,个个都不是庸手,卓不凡不到半个时辰便给发觉。好在当日童姥有事不在山上,卓不凡以一柄长剑奋力突围,当场击杀五人,打伤十余人,重创钧天部副首领程青霜,逃下山来。灵鹫宫威震塞外,漠北海南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无不俯首帖耳,被人闯上山门,吃此大亏乃是生平头一遭,哪能善罢甘休,童姥虽不在,但九部自行商议,仍是遣出昊天、阳天两部千里追袭。卓不凡虽安然下山,却是暗道侥幸,当日山上半数高手有事不在,若不然便是适才交手的余婆婆一人,便已是甚难对付。经此一役,卓不凡一腔热血立时冷却,心知自己与童姥武功天差地远,唯有速回长白山继续潜修方为上策。
卓不凡一路疾行,本已甩脱追兵,却遇上了吴子矜。他遭逢大变,心智变得冷酷异常,世间之情万难影响,却莫名的与吴子矜颇是投缘。适才他为了脱身,不惜大耗功力,使出尚未完全练成的“剑芒”绝技,之后硬捱余婆婆一掌,却是估算失误,受伤不浅。
原本以他对余婆婆交手估算,那掌之力足以化解,却不料余婆婆所使的正是童姥亲授“天山六阳掌”中的第一招“阳奉阴违”,天山六阳掌深奥莫测,非内力深厚不能练习,寻常武人稍有试练便即走火入魔,余婆婆苦习数十载的内力也只堪堪够学第一招。这一招寓刚阳掌力于无声无息之中,劲风不显,威力却是大得出奇,自非寻常掌力所比,卓不凡不留神之下自是吃了大亏。
卓不凡行功驱动真气遍走了一个周天,自觉伤势有所好转,思忖那余婆婆内力深湛,受伤不重,过不多时便会追来,遂不待伤好便携吴子矜离开。
二人先是半日疾驰,复又奔跑了一夜,此时早失了方向,辗转近半日后,见前方炊烟升起,似乎是个集市,本已疲惫不堪的足步又添了几分气力。
眼前果然是个小镇,此地名叫马营,镇上只有一家客店,名唤“马家老店”,偏远小镇客人稀少,生意颇是清淡,吴子矜一锭银子便让店主马老汉双目放光,殷勤备至。卓不凡伤势颇重,接下来的半日便在调息中度过。
用过晚膳,卓不凡盘膝坐于榻上,自觉伤势大有缓和后,便唤来吴子矜,道:“师门前途多艰,我终日奔波,实难有空传授你本门高深武功。”伸手自怀中取出一册薄书,道:“这是本门剑经,你且拿去自习罢。”
吴子矜怦然心动,大喜之下忙恭恭敬敬接过,仔细望去,见那封面上书“一字剑经”四个大字,旁有小注:“卓不凡复录”。卓不凡道:“师门尽遭大难,剑经不知下落,好在为师早已记熟内文,加之我在长白山中巧获前辈高人所遗留的剑经,这二十多年来,为师取其菁华,将之与本门剑法融为一体,你可自行习之,不懂处可寻为师相询。”吴子矜心下大定,心中明白卓不凡一番好意,自是感激。左右无事,当下回到自己房中,便在灯下展书研读。
这书页颇新,想必是卓不凡新近所录,开篇却不是剑法,“顶天席地,我坐其中,守神抱一,气息在腹,天地人一,精气神合。”吴子矜自幼好武,虽苦无明师,但也曾习过一些粗浅的内功拓经展脉,若不然以如今的年纪再习内家功夫便迟了。这篇口诀吴子矜看得真切,正是“一字慧剑门”的内功心法入门,与自己所习相去不远,当下脱鞋上榻行功。
大凡修习内功最首要的便是“筑基”,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若基础不牢靠,终生无望大成,卓不凡颇是疼爱弟子,自然料到了这层,待吴子矜入定后,便至其房中为其守护。好在吴子矜自小所学虽非正宗,然内力积蓄已然不少,此时要做的只是整合而已。不到一个时辰,吴子矜鼻翼轻掀,肌肤微颤,面上光华微闪,卓不凡心知其鼻端袓窍||穴通,气生旋动天机,丹田生暖,筑基已是水到渠成。
吴子矜长吁一口气,睁开双目,却见师父正微笑立于身前,忙不迭要起身行礼。卓不凡伸手轻摆制止,微笑道:“想不到子矜根基如此深厚,为师倒是白白担心了一场,如此甚好,明日便可习剑了。”
吴子矜得师赞誉,心中颇是欢喜,恨不得立时便起身练剑,卓不凡笑道:“凡事欲速则不达,现下已是亥时三刻,夜深露重,早些歇息罢。”言毕起身便要离开。
蓦地大地震动,屋瓦哗啦作响,二人皆感足下微微摇晃,不由面面相觑,莫非地震不成?瞬息之间,但闻人喊马嘶,声浪愈来愈大,原来是大军过境。吴子矜长居边塞,对夷人话语懂得几分,听其声正是西夏口音,马营镇与定西相距不过百里,西夏大军压境,吴子矜原本对父亲守城很是自信,此时却有些忐忑不安起来。
但闻轰轰之声不绝,战马嘶叫声、兵刃撞击、士兵呼喝声,夹杂着小镇人家惊犬吠鸣声、男子惨呼声、女子呼号声,声声交击,敲打在二人心头,显是这群蛮兵过路时还不忘犯下恶行。
吴子矜双拳紧握,骨节格格作响,身形方自一动,肩头忽地一沉,原来是卓不凡伸手按住,低喝道:“休得鲁莽!武功再高,斗得过千军万马么?”
外面传来“砰”的一声大响,原来是贼兵踢破小店门板闯入,但闻贼兵咆哮,店主马老汉连声哀告,忽地长声惨呼。吴子矜终是按捺不住,大喝一声冲将出去。
第四章 秋水脉脉
店堂之中,一截残烛迎风摇摆,数名党项士卒四下翻箱倒柜,店主横尸就地,身下鲜血浸湿了一大片。为首之人身着甲衣,似乎是个兵头,手中二指捏着的正是吴子矜给店主的那锭银子,面色兀自不豫,似乎道怎地才找到这点钱财。
吴子矜怒气上冲,大喝一声,踏步上前,那鞑子哇哇大叫,举起手中腰刀劈面砍来。吴子矜“嘿”的一声,挫身抢入鞑子怀中,双手递出,正扣住敌人双腕,右膝曲起,正顶中来敌小腹。他所用的乃是军中常用的格斗擒拿手,招式虽简,但他内功根基已奠,比之寻常小兵自然手上力道大得出奇,但闻“格”的一声响,那兵头的双腕折断,小腹中招,痛哼一声,立时晕去。
寒光闪动,地上又多了两具尸首,吴子矜大惊回首,却见卓不凡手提长剑立于身后,斥责道:“子矜,习武之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怎地这般鲁莽?”适才若不是他出手,那两人已自背后将吴子矜斩成了数段。吴子矜但觉背后生凉,激凛凛打了一个冷战。
卓不凡长剑斩落,那鞑子兵啊的一声惨呼痛醒,一只左腿已是与身子分了家,吴子矜心头一悸,不由退了一( 矫矫剑神 http://www.xlawen.org/kan/4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