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 醉回七九当农民 第 22 部分阅读

第 22 部分阅读

    回来我请你们吃烤鸭。怎么样?要不就我一个人怪闷的,还是人多热闹。”

    这小子说话怎么怪里怪气的,别是话里有什么意思吧!

    到了大二。不少同学都春意荡漾,虽然学校三令五申,在校大学生不准谈恋爱,可毕竟都是些大男大女了,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爱美?那些清规戒律只能约束人们的表面所为,可你束缚不住他们的心啊!不少女同学注意打扮了,男同学也尽量改正一些不良习气,装得一个个绅士似地。都想给异性留下一个好印象。胆大一点的,像年龄到了二十三、四的,恐怕都已经有了地下恋情了。

    在校大学生也是正常人啊。是更懂得情感浪漫的、活生生的人!有着五情六欲的年轻人,血气方刚。青春地欲望更难遇制。

    “行啊,欢迎你一起去。”冯霞也答应了高保平。虽然好像语气上意愿显得并不那么强烈,“不过,来回的路上你要当苦力,大包小包你都负责提!”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高保平满口答应,“咱有的是力气,就当是锻练身体了。吴永成,你四姐她们学校元旦安排了什么活动?要是可能的话。咱不如叫上她吧,四个人相跟着一块去T留在BJ寂寞。”

    这小子绝对不怀好意,吴永成看了高保平一眼:我四姐寂寞、孤单,有你什么事,我还没提你,你抢着显摆什么?假惺惺的关心!哪又不是你四姐,用得着你这么好心吧?哼,时刻惦记着我的四姐,绝对是黄鼠狼关心小鸡的成长!我还不知道你小子肚子里的那几根花花肠子?

    “对啊,吴永成,干脆一会咱就去四姐学校转一圈,顺便看看她,如果她方便的话,我们和她一起到TJ去。”冯霞热切地望着我。反正已经多了一个高保平,也不在乎再多一个,她还是吴永成的四姐呢。

    不觉中冯霞把吴永成地“四姐”称谓前也省去了定语“你的”。显得他们之间地关系很亲密的样子。

    看来冯霞同学对吴永成也是情有独钟啊,两人关系还没怎么样,“四姐”就变成通用地了。

    下午放学后,吴永成、冯霞、高保平三个人连晚饭也没吃,就急急忙忙乘车,赶去四姐所在的人民大学。

    还正巧,四姐她们学校在元旦也是给所有在校生安排了同样类似的任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她正发愁去哪呢:学校只给出具证明,没有作统一安排。自己刚来BJ才几个月,人生地不熟的。准备明天抽空过吴永成他们学校一趟,如果吴永成有空的话,就让吴永成陪她一起去附近找个单位,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在人民大学吃过饭,和四姐约好了三十一日一起集中出发的时间和地点,吴永成三人匆匆又赶回了学校。

    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吴永成、冯霞等四人乘坐BJ到TJ:;.|达TJ。

    临下火车,已是二十二时多了,依吴永成的意思,冯霞先回家,他们三个人找个附近地旅馆,先登记住下,明天一早起来,到约好的地点,再联系下一步要去的单位。

    冯霞不同意:“这怎么能行?谁也不准到外面住!我昨天就给家里打过电话了。说不定我爸爸的车就在站台上等着咱们呢!我爸爸的车从来不让接我,今天也是怕天太晚了,咱们来的人又多,才破了一次例。我爸、妈听说你们要来,都挺高兴的。一再嘱咐要都去家里住。我家房间多,都能住下的。”

    果然,吴永成他们等车上的旅客走得差不多时下了车,就看见不远的站台上停着一辆大红旗,就是吴永成和高保平在去年除夕夜,到人民大会堂过年三十时坐的那辆772的红旗轿车。

    在站台上微暗的灯光下,“大红旗”车头的车标隐约发出红色的熠熠之光。

    既然车都来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吴永成、吴永丽、高保平一行三人乘坐冯霞父亲的专车——772红旗轿车离开了站台,当晚就住在冯霞的家里。

    第四章 初会雨佐明 (2)

    第二天,吴永成早早就起来。窗外,天还有点黑。

    拉亮灯,看了看床头柜上的闹钟,才只是六点多一点。同屋的高保平还在梦中香甜的打着鼾声。

    吴永成蹑手蹑脚的起来,到卫生间简单洗漱了一下,就到院子里晨练去了。

    没办法!自从跟孙师傅学功夫后,每天早晨一到点,就准时醒来。估计是身体里长期养成的的生物钟给闹的。睡不着,躺在床上更难受。

    轻轻拉开屋门,站在台阶上,吴永成贪婪地吸了一口屋外寒冷、而又清新的空气,做了个扩胸动作。北方的冬季,此时已进入了寒冷数九季节,气温下降了许多,不能说滴水成冰,那也差不了多少了。也只有像吴永成这样常锻炼的小伙子,才敢只穿着一身绒衣裤,大清早的就站在院子里。

    “谁?”,就在吴永成刚走下台阶,准备在院子里先活泛一下身子时,一声低低的喝问从一个角落里发出。

    吴永成连忙收起身势,回答:“是我!冯霞的同学,昨晚和她一起回来的。”

    这时才从阴暗的角落里,走出一个身着草绿色军大衣的警卫人员,年纪不大,腰间扎的皮带上挂一只五四式手枪套,乌黑的枪把露在外面。

    “干嘛起这么早?睡不着呀?”那个军人走上前。和吴永成低声打招呼。

    “是啊,平时早起习惯了,早晨不出来活动一会,身体就一天地难受。”吴永成笑着低声回答。

    “奥,哪你动作轻点,别影响了首长们的休息。”军人说完敬了个礼,又隐身于不知哪个角落里去了。

    乖乖,还有整夜值勤的暗哨啊?吴永成看着那个军人隐去的身影。心中大为震惊。去年寒假在BJ大年三十下午见到冯霞坐的车是大红旗时,心里就隐约觉得她父亲的级别不应该太低。昨晚从火车站乘车回来,车就在大门口就没停,一直驶入院内,也没看清冯霞家周围的环境。

    此时天色已有些亮了,周围建筑的大致轮廓已能看出一些了。

    吴永成仔细端详了一下冯霞家住地地方——这是一个带有浓郁的俄斯建筑风格的独家小二楼。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后面的可能是个后花园,隐约可见有高过屋顶的、光秃秃的树枝丫子。这个院子占地面积大约有一亩多,吴永成大致估摸了一下。

    前世在乡镇工作多年,后来又是分管土地工作地。走到哪,只要看见人家的房屋建筑,他就习惯的用眼睛瞎估量,看是不是超过了规定的建筑面积,这都成了职业毛病了。

    “吴永成。你起来得真早。昨晚上没睡好吧?”冯霞和吴永成的四姐吴永丽,突然出现在屋门的台阶上。

    “冯霞。你也挺早的,昨晚睡得挺好的。谢谢你啊!我们几个来给你们家添麻烦了。”吴永成连忙和冯霞打招呼。

    “走吧。咱们到后面的小花园去锻炼一会。都是同学们,你瞎客气什么?高保平呢,还在睡懒觉吗?”

    吴永成和冯霞她们绕过小二楼,后面果真是一个后花园,虽是冬季,花草树木都已凋零,但突兀的几株奇异树木,一眼就能看出。这不是平常人家能种栽地名贵树种。

    活动了一会,冯霞的妈妈就出来叫我们吃早饭了。

    高保平刚起来一会。已洗漱完毕。我们进屋时,他已毫不客气地坐在了餐桌旁,和冯霞地父亲一边说话一边等着我们。见我们进来,高保平不好意思声,害得我这作客的倒睡了懒觉,真不好意思。你得赔偿我地名誉损失费!”

    脸厚莫过于高保平啊!吴永成一边笑着和冯霞的父亲问好,一边给高保平暗暗竖起个小指头:看不起你!小样!!

    餐桌上,冯霞的父亲问吴永成他们:“这两天你们准备到什么地方去搞调查啊,用不用让我的秘书,给你们介绍个地方?”

    吴永成连忙笑着回答:“我听说在咱们TJ市的的郊外,有一个大队,叫小龙庄。以前它是个出了名的穷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大队的变化挺快地,想到哪里去看一下。”

    “小龙庄?”冯霞的父亲侧着脑考虑了一下:“没影响,既然你们已经有了调查地地方,我也就不管你们了”。

    “老冯,要不让秘书小刘从小车班叫个车,送一送他们吧。要不在郊外估计连车都没有。”冯霞的妈妈插进一句话。

    “不用,不用,找几辆自行车,我们自己去吧!用公家的车,对伯父的影响不好!”吴永成连忙开口。动用T;小事!现在就连T|J市委的哪几台车,下面的牌都记得清清楚楚。就这么招摇过市、大张旗鼓地下去,到了小龙庄,那就什么真实的情况也看不见、听不着了。雨佐明的脾气也那么犟,没准连见都见不上呢,况且这次不坐他的车,能给冯霞的父亲也能留下好印象,对以后的发展是绝对有好处的。

    “你看,你看,你还不如个孩子呢!”冯霞的父亲面色有些严肃,对冯霞的妈妈说:“不要动不动就打着我的旗号搞些什么,公家的小车没什么紧急事情,也不要轻易动用,对孩子不好;影响也不好。让年轻人人出去锻炼一下,是很有好处的。要不像你这样溺爱孩子,小霞是永远也长不大的。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好啊,‘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很有作为的’。咱们的小霞就缺到农村锻炼几年,吃的苦太少了!”

    冯霞的妈妈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没吭气。

    看来冯霞的这位高级干部父亲,还是位思想很守旧的老干部。吴永成一边低头吃饭,一边想:当年的三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现在的角度看来,分明就是一个失败的号召。不少青年在农村呆

    后,返回城市却发现自己成了多余的人:工作没有;房子没有;农村几年养成了不少农民的习惯,家里人又看不惯,连共同语言也没有!一些人从此彷徨、迷茫甚至走上堕落!!他却还是死死抱住最高指示不放。老脑筋啊!

    吃过早饭,几个人相跟着推车出了门。他们在冯霞的家里,已查清了小龙庄的位置,离市区也就八、九十里地的样子。骑着车,几个人一路有说有笑的,快速行驶,不觉已是出了市区。

    寒冬季节,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路上、地里还没有完全融化。车子辗在留有残雪的路上,发出“吱、吱、吱”的声音;两边空旷的田野,快速地向后面退去。没有几个人的郊区路上,留下了几个年轻人欢快的笑语。

    “五儿,有一个人从出了城,就一直跟在咱们的后面。不是坏人吧?”吴永丽快蹬几下,悄悄的跟吴永成说。

    “我早就看见了。没事。咱们从冯霞的家里出来时,他就一直跟在咱们后面,说不定是冯霞的妈妈让人跟着咱们,怕出事呢!”吴永成对她说。

    “我妈妈怎么了?”到底是年轻人的耳朵尖!他俩悄悄的说话,也被冯霞听见了半句,追上来问。

    吴永丽只好把刚才他们的谈话,告诉了冯霞,冯霞听了,下车朝后面看了一眼:果真是他爸地警卫员小刘。这时冯霞可生气了。“我妈妈怎么能这样呢,咱们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是老不放心。我让我爸的那个警卫回去。”

    吴永成下车,急忙拉住她:“你别着急嘛!你妈也是一片好心,再说了,你这样让那个警卫员回去,不是难为他吗?他也是领了任务出来的。干脆,你把他叫过来。咱们一起相跟着走,也不至于让他为难。”

    冯霞听了吴永成的话,把那个警卫员小刘叫了过来,几个人又重新说笑着上路了。

    上午十点多一点,吴永成他们来到了小龙庄。

    眼前的小龙庄还是一片凄凉,几百间破破烂烂的土坯屋。稀稀落落地撒在上千亩贫瘠的盐碱地上。不时有几个衣着褴褛的农民,懒懒散散地在村里闲逛,后面跟着一、两条瘦得皮包骨头地狗,在地上四处嗅着寻食。远处的一个大烟在冒着浓浓的黑烟。把周围的天空也染成了黑黄|色。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刺鼻的硫磺味。

    看着这些景象,任何人都不能把眼前的这一幕,与后来十几年发展起来地小龙庄联系在一起。这反差简直是太大了!

    据十年后的媒体报道:到90年代初期,这个村人均收入元。全村有法国、美国、日本产的高级小卧车200辆,“奔驰”小卧车猛增到十几辆,最高标号是“奔驰”600。而现在眼前能看见的一切,也抵不上一辆奔驰的价钱。天差地别呀!

    在村里闲逛的一些社员们的指点下。吴永成他们来到了那个冒着浓烟的地方,找到了鱼佐明。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鱼佐明五十来岁的样子。身高一米八几,上身穿一件光板羊皮祅。毛朝里、光皮朝外,白花花,脏唧唧;身影瘦长,脸上涂地到处是黑,但也掩不住岁月给他留下的纵横复杂地、深深的皱纹。

    看见鱼佐明地这个形象,吴永成马上就想起来后来新闻、报刊对这位人物的描述:专横、霸道、狂妄、不可一世

    看了吴永成他们几个拿出的学校介绍信,鱼佐明脸上浮出一片笑:“欢迎、欢迎,你们是第一批来我们村搞调查的大学生。咱们就在这。先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村里这几年的情况吧。”

    小龙庄地处团泊洼。全村三千多人,有一千多亩盐碱地。这里的农民历来过着贫困日子。人们编了个顺口溜,来说小龙庄的状况:

    “小龙庄,穷光光,

    盐碱地,土坯房。

    苦水灌大肚,

    糠菜半年粮。”

    全村几千口人,春夏秋冬,就跟牲口鸡鸭一同喝大坑里的水。夏天,水是甜地,因为积满了雨水;冬天,水是又苦、又涩、又咸的地,坑里的雨水少了,只剩下盐碱了。

    大跃进、小“四清”、“文化大革命”、学大寨先治坡后治窝、学小庄唱二簧,一桩桩、一件件,鱼佐明领社员们仍摆脱不了贫困。当时全大队耕种着1000多亩土地,年收入.:六万元。年年都有超支户、欠款户,最穷的小队一个劳动日分红只0角钱,都是“穷光蛋”。

    1977年冬,在重新选举党支部书记++出“谁能带领大队致富,谁当书记”,这对现任的书记鱼佐明是个新的挑战。

    他回顾总结了30年农村的曲折过程,深刻认识到“阶级人心慌慌,以粮为纲,穷当当”,决心把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办乡镇企业。他向社员保证,三年摘掉贫困帽子,如果实现不了,自动下台。

    鱼佐明因此取得了群众信任,在全体社员大会上再次连任。

    “在我们的小龙庄,‘砖头砸死人不偿命’——因为小龙庄根本就没有砖头。我那一年上任后,面对再也无法忍受‘喝苦水,咽菜帮,糠菜代替半年粮’日子的社员们,想了很多。他们既然提出‘谁能带领大队致富,谁当书记’,我被他们选上了,我就要领着他们好好干。今年春天,我想在村里办个轧钢厂,需要集资10万元,还得向其5万元,村里有人就反对,说什么咱们土农民那能闹成个轧钢厂,你就会瞎折腾,别到时候再赔个精光。我就对他们说富不起来,我爬着去给你拜年。最后大伙也被我的诚心感动了,七凑八凑,就搞起了现在咱们看见的这个厂子。”鱼佐明骄傲地指着正浓烟滚滚的轧钢厂。

    第五章 初会雨佐明 (3)

    看着眼前这小龙庄的希望,吴永成想:看来鱼佐明现在也只是刚迈出了第一步,还没有发展到后来的翻脸不认人。

    鱼佐明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只接受过几个月的私塾教育,却传奇般的带领大伙竭尽全力,在十年间办起了二百五十六个小工厂,每年给全村带来数千万元利润。在80年代,他把这个曾经是一片盐碱洼的破落村庄,发展成了全国有名的“财富第一村”。

    这些辉煌成就了小龙庄和鱼佐明本人。小龙庄人以一种农民所特有的朴实的报恩心理,来歌颂鱼佐明的功劳。他们常常这样说:“我的一切都是老头子给的,职业、待遇、地位、能力,甚至婚姻”……

    在人们的眼中,没有鱼佐明,就没有辉煌的小龙庄!是他,带领广大贫穷的小龙庄人,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奔康庄的大道。

    这一切,也更使后来坐上奔驰600鱼佐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如此回应一位“流血、流汗、扛枪、拼命过来”的高级干部的质问:“你是带着穷人打富人;而我,是带领穷人变成了富人。”

    1992年是鱼佐明和小龙庄的黄金时.>.村。一个乘车在庄里兜一圈、用不了10分钟的小村庄,竟有各类企业20多家。产值过亿元地也不鲜见。企业密度和规模之大为全国之最。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25元,人均年收入高达2.6万元。创造了改革13年、产值翻了13番的骄人业绩。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人生哲学中常常说:为人处世要含蓄、内敛。锋芒过盛,必然不会讨好于人。

    不过,在后来小龙庄的“庄主”鱼佐明眼中,没有什么理由,能让他不张狂的!他对自己所受到的崇拜,感到理所当然:“小龙庄没有集体的智慧”。“没有我鱼佐明,就没有小龙庄的今天”。这些话让人听起来,似乎感到无比狂妄而反感。

    即便是GD地第二代领袖邓大人,也不曾否认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鱼佐明的确也是个强人:五、六十年代的生产小队的队长鱼佐明,因为正直能干。足智多谋,而被称为“神仙”,深受社员拥戴;70年代初,小龙庄的党支部书记鱼佐明铁面无公,有贪污行为地亲侄子卧轨自杀。

    以至于到了后来,T;.新都市国各地的精英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投奔小龙庄。;村里昔日的一对地主的儿女。领导的T:|成了全国最富有地村庄。

    在1992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人均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均高居第一位地中国“首富村”。

    至于因为他的自我膨胀,导致他最后走上犯罪道路,那就是后话了

    “你认为,现在你们大队要想在几年内有个大地发展,关键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吴永成问鱼佐明。

    “我认为要想有大的发展,大队主要干部必须得有八个观念:人才观念、按劳分配新观念、穷富观念、市场经济新观念、消费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关系观念。”鱼佐明毫不犹豫地回答。

    看来这两年。他的确是想了不少问题,请教了不少高人。要不然这些高深的概念。不可能从他一个仅读过“冬三月、夏两月”、加起来也不足六个月学的人嘴里说出来。即使他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

    “要不你们先去村里转一转,听听社员们的说法。我在轧钢厂这边还有点事,忙完了你们去我家,咱们再好好唠唠。”鱼佐明对吴永成他们几个说,“今天晌午的饭也就安排在我家吧。我先去忙了。”说完也不待我们推辞,就急急忙忙走了。

    吴永成看着他离开地身影,暗忖:这鱼佐明的性格,与后世人们地评论不假。从刚才安排他们几个吃饭、不容别人说话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专断的一面。

    既然主人已经有了指令,吴永成他们也就只好客随主便了——去小龙庄村里转一转,看看社员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听一听他们对这两年变化的反映。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太阳照在这片贫瘠、有待发展的土地上,裸露的田野里,散发着清新的、潮漉漉的气味,这是生命的气味,是小龙庄生命的热在散发。

    小龙庄村里只有几条窄窄的土路,吴永成他们几个沿着土路向村里的社员家走去。

    村里的土路两边是一个个用胶泥垛成的小土屋,象学大寨那会人们在山上拍起的台田一样,没规没矩,没街没道,三五户一堆,屋后是只能钻进去一个人的、没有门的茅坑,因为这会的粪是金子,谁也舍不得扔给别人,一家一个茅坑。房前是苇子坑,现在冬天季节还好说,一到夏天,门前就臭气哄哄的,蚊子织成网,从早到晚像轰炸机一样,不断向人、牲畜发起不间歇的进攻。

    吴永成几个在村里走访了几户社员,对这两年的变化都感到满意,以前连饭都吃不饱,出门穿得衣服都是露肉的,几年村里也娶不回来一个媳妇,方圆百十里都传着一首歌:“宁吃三军糠,有女不嫁小龙庄……”;现在每年的口粮分得够吃,两年里村子里还娶回三个媳妇,比以前强多了。

    吴永成的鼻子有些发酸:农民们太善良、太容易满足了。只要能吃饱,三千多人的大村子,两年才娶回三个媳妇,就觉得比以前好多了!

    吴永丽和冯霞两个女孩几户转下来,眼圈也红了,高保平则一路嘟囔着:“这是什么破地方啊,这哪是人住的的啊,BJ街头的.+比这儿强十倍。这次不出来,还真不

    民这么苦,唉,早知道我平时就不那么瞎花钱了。I他们一家一个月吃的,给了他们,也比我瞎糟蹋了强啊。”

    “根本的问题不在这儿”,吴永成有些沉重地说:“关键还在于给他们找到一条快速发展起来的致富路子。要不就凭你、我、她,又能给他们掏出几个钱?又能养活他们多少人、养活他们多少年?全国的农村像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别说让你掏钱了,就是让你一个村、一个村地看,你也看不过来!”

    “这边的社员们比咱们哪边的苦多了!”吴永丽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原来我还以为咱们哪儿的人们活得就够可怜了。可咱们在以前也基本上能吃饱,穿的、住的也比他们强一点啊!怎么TJ这么大的城市,咋到了郊区,社员的生活条件就这么苦呢?”

    “咱们哪儿是山区,苦是苦点,起码有不少地能种,打的粮食也够吃,实在不行,还有山呢,山里的什么东西不能换钱呢?木耳、蘑菇、金针、羊肚菌……”吴永成给他们解释到这儿,突然心中一动:“鱼湾大队那边都是大山,原始森林多,山里的山珍野味不少,而国外最稀罕的就是这些东西啊。相比之下,外国人生活条件比较好,吃饭是吃营养、吃健康,而山珍野味如蘑菇、木耳、金针、羊肚菌等菌类植物,恰好富含多种强化人体免疫能力地微量元素。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小龙庄又处在港口地位,完全可以和他们合作,搞一个山珍野味深加工股份公司啊,鱼湾收购原料,这边做罐头、精包装出口,又省运费,又不用担心出口批文、申批关卡多。港口城市在对外贸易方面,能享受国家给予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内地省份要强多了。

    至于这方面投资建厂的资金他早就想好了一个办法。

    前一段时间。吴永成在学校阅览室看到一篇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资料,里面讲到了一种从20世纪60年代末作方式。所谓补偿贸易,一般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时期内,用其生产地产品、其它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像鱼湾大队这样的穷地方,可以寻找需要自己产品的客商,让对方先垫付资金、购买设备给鱼湾使用,然后鱼湾再以生产的产品来支付、偿还对方提前支付地贷款。属于一种新的、带有诚信特征的贸易方式。因为这段资料对以后鱼湾的发展大有好处,吴永成把原文内容全部摘抄下来。

    有一次他到高保平家,专门和高保平的父亲谈起这个问题,请他留意一下这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需要山珍野味的外国商人。保平的父亲满口答应。十二月上旬让保平捎话:已经联系好一家M国的进口商。看有合适的时间,就安排供需双方见面。

    正想到这里。鱼佐明派来一个人叫他们几个去吃饭。

    鱼佐明地家在村东头,一个小院、三间土坯房。和其它社员们住的地方一模一样地结构。家里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大儿子刚成家;老二今年二十三岁,在生产队跟工干活。至今光棍一条;小儿子还在上高中;大闺女正和本村的一个后生谈对象;小闺女在市师范学校读书。家庭负担同样不轻。

    晌午饭挺简单。锅帮上贴了一圈玉米面和高梁面两掺合地饼子,锅底熬的棒子碴粥,秸杆做的笼架上蒸了一小碗虾酱,里面打了几个鸡蛋。这可能是给吴永成他们几个客人开的小灶吧!

    鱼佐明见吴永成他们几个进来,招呼了一声:“快吃饭吧。”然后也不谦让,自己脱鞋、一偏腿先上了炕。

    一边吃饭,一边吴永成和他拉呱起鱼湾大队的基本情况,谈起想和他们小龙庄大队合股办公司的事。

    “农工商贸易公司?这名字起得有意思!”鱼佐明停止了嘴里的嚼动。用大手抹去沾在嘴角的饼子渣,“怎么合作?我们现在最缺地就是启动资金啊。光建那个钢厂,就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常说要‘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可低下头来,钱是现在一分也看不见啊!估计你们的那个鱼湾大队,现在也比我们强点,但也强不到哪里去吧!钱,难死人啊!”

    “资金现在正经有了点眉目,具体你们两家、在公司里怎么个占股份比例,回去我捎个信,让他们尽快来一趟。你们可以坐下来具体商量一下。只要大方向能谈得来,我以为,小地枝节问题,两家都可以大度一点,相互让一让。毕竟都是刚起步,只要有钱赚,就不怕以后没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嘛!”吴永成说得兴致大起,一不留神,把老邓后世说过的一句话提前露了出去。

    “这句说得好,精彩!发展才是硬道理!好、好、好,比我这大老粗的‘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要好得多,到底是大学生,不简单!我说那准,把我柜子里存的那半瓶大曲酒拿出来,再蒸一碗虾酱、多放几个鸡蛋,我和这几个大学生喝一杯。你们谁也不用假装客气!方圆百八十里地,能让我鱼佐明看得上的、请他喝酒的还没几个。我也不是抬举你们是大学生,我一九七四年就当上这小龙庄大队的支书,见过的人比你们身份金贵的要多得多,公社的、县里的、市里的,但我没请过他们喝酒。你这位同学有头脑,说话都能说到我老鱼的心坎上,想问题都能赶在我前头,不错。来,我敬大家一杯。那位兄弟,你怎么不喝,看你的走路像个当兵的,怎么扭扭捏捏反倒像个大姑娘。来、来,咱们喝一个。你们两位姑娘不喝就算了,你们也不会喝,我的这大曲酒就这么半瓶了,免得被你们糟蹋了……”

    第六章 结扎上环有点难(1)

    元月二日晚上,吴永成等四人从TJ市返回BJ。

    临分别时,吴永成嘱咐四姐吴永丽,到了学校后抽时间,给永明县委办公室打个电话。托人给村里的三姐夫马柳平捎个信,让他尽快联系和小龙庄合作办公司的事情。他也会给马柳平去信,说明一些具体的情况。

    元旦过后,学校就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元月十九日,学校就要放寒假了。半个多月的复习时间,也够紧张的。同学们都进入了临战状态。

    吴永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抽空到高保平的家里去了一趟,问了一下保平的父亲关于那次托他打听的国际贸易补偿的有关事宜。高保平的父亲告诉他,已和对方联系好。在明年的三月份来BJ面谈。对方还要去实地考察,看鱼湾大队的农工商贸易公司是否有能力按时完成供货任务。为了这次谈判,嘱咐他们从生产能力、运输工具、出口审批等环节上多做点细致的准备工作。外国人在细节问题上比较重视,千万不能因为一点小细节的失误,导致谈判失败。

    “这种国际贸易补偿的运作形式,属于新型的一种贸易方式。在我国,目前也只是采用它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但规模都不大,多数为一些小规模的项目。应用在农副产品的出口上,这还是第一次。所以我们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也很重视这次合作。在外商明年来我国之前,我们要派人下去,先到你们地那个贸易公司看一看,帮你们做一些应该准备的东西。”高保平的父亲把明年谈判的重要性,告诉了吴永成,“如果你们和外商的合作这次能成功,咱们就可以利用对方提供的设备、并借助他的销售网络,把咱们的农副产品大量地打入国外市场。既能提高国内地生产能力。又可以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一举两得呀!”

    吴永成把他们这次到T=说了,特别是已经和T|.一遍。

    高保平地父亲听了很高兴,“你们如果能合作搞个公司,货物离港口那么近。又在出口产品的审批环节上省了不少手续,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谈判条件。外商从这一点上也会考虑的。”

    半个多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

    学校的各门考试都已经结束,一年一度的寒假又来临了。

    元月二十日,吴永成和他的四姐吴永丽,一同乘车回到了分别半年的故乡——永明县玉平公社鱼湾大队。

    此时腊月,时近新春,整个村里的各家各户,洋溢着一片忙忙碌碌地收拾、准备过春节地气氛。虽然,鱼湾大队在今年,除了大路旁新修的五院房子外。其它地面貌还没有多少改变,可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去年腊月里又是大不一样。脸上地笑容更加自然了,见面说的话更多了。看来今年也是一个好年景。

    吴永成他家和另外的四家。都已于今年的农历十月里搬进了新修的房子里。迁居时大门上贴的大红对联,至今还贴在那,似乎在诉说人们迁入新居的喜悦。

    吴永成、吴永丽姐弟俩刚进屋内,放下提包,还没有来得及洗把脸,大门就被人推开了,院子里传来了三姐吴永霞的声音:“是四女子和五儿回来了吧!我在老远就看见像他们俩,喊都喊不应。这身子重地,把我累的跑也跑不动!”。

    说话间。屋门已被推开,可说话地人还没看见,就先进来一个高高凸起的肚子。

    “三姐,你怀小孩了,几个月了?”吴永丽先反应过来,跑过去一把抱住吴永霞:“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

    “轻点,轻点,你这个疯丫头,别把我的肚子压着了!”三姐吴永霞慌忙一手护住肚子,一手使劲推吴永丽:“都成了大学生了,咋还这么疯!你看人家五儿文文静静的,那才是个文人哩。你像个猴似的,我就奇怪了,怎么就能在人家大学里的板凳上坐得住?你快离我远点,要稀罕小孩,别眼热人家的,过两年自己想生几个生几个去!”

    “呸,你才生呢!”吴永丽羞得脸红了,轻轻地在三姐吴永霞的嘴上拧了几下:“叫你胡说,叫你胡说,还敢不敢再胡说了。”

    “不敢了,不敢了,你这个四丫头,没大没小的,还敢欺负你三姐,回头我让我家的柳平收拾你!”三姐吴永丽自从怀孕后,脾气、性情不像以前那么火辣辣的了,变得温顺,娴惠,更有女人味了,这也可能是女人们快要做母亲的一种天性吧!

    吴永成的母亲把她们喊住:“你们都快别闹了,一个快要当妈了,一个也快出嫁了,整天疯疯癫癫、打打闹闹的,让别人看见像什么样子?三女子,你快乖乖的坐到炕上去,别惊动了胎气,都是有了身子七、八个月的人了,自己一点也不知道操心一点自己。”

    “都七、八个月了?”吴永成也有些意外,暑假开学离开家里时,也没见三姐有什么孕后的妩娠反应啊,怎么就这么快呢?“那再过一、两个月我就要当舅舅了?是不是,三姐?”

    “当然是真的,”三姐吴永霞骄傲地仰起了头,招呼着吴永成:“五儿,你快过来,到三姐这来。快,你听听,是不是还能听见他在三姐的肚子叫喊呢,他叫着他要快点出来,和他的舅舅一起去BJ上大学呢?”吴永霞指了指自己的肚子,急不可耐地让吴永成走过去听胎音。

    吴永成心里暗自好笑:自己前世也是有过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这些事情什么没见过啊!不过也不好意思扫三姐的兴,装作好奇的样子,走过去爬在三姐的肚子上听了一会,惊讶地说:“咦,真的能听见在动啊!”

    四姐吴永丽撇了撇嘴:“装什么呀!那么小的孩子哪就能动,再说隔着那么厚的衣服,你能听见什么呀?就会瞎讨好

    原则也没有。”

    三姐吴永霞不高兴:“真的能听见,四女子你懂什么呀?你又没怀过孩子,比我还知道的多啊?五儿,来,三姐给你撩起衣服,你好好听一听,肯定(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