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 醉回七九当农民 第 27 部分阅读

第 27 部分阅读

    一包卤鸡蛋。

    李雷在饭馆的经理办公室,给他所说的“小六”打了个电话,让他赶快通知其他人。

    小六听说师傅回来了,连忙把其他人的名单、工作单位拉出单子,让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帮自己通知,他骑了自行车,急急忙忙就跑了过来。师徒相见,免不了又是一阵唏唏嘘嘘。

    这一天晚上,吴永成陪师傅和他的十六个师兄、师姐们相见,自然又免不了一阵相隔十几后、才见面的痛诉衷肠。

    第十八章 师傅的隐私

    晚上.吴永成见到了他的师兄、师姐们,才知道师傅以前跟他说过的话不假。

    孙刚师傅简单给吴永成作了个介绍,然后说:“你的师兄、师姐们太多,一下子,你也记不住那么多人。今天,咱们的时间紧,以后你们再慢慢地熟悉。”

    吴永成看了看,十一个师兄、三个师姐虽然年龄差别很大,但看上去身手都还可以。有一个师姐的年龄,看上去比他好象还小。

    悄悄的一问李雷师兄,果然最小的师姐,比他还小一岁。当年师傅临走的时候,也只来得及教给她一点基本功。剩下的功夫,全是几个师兄、师姐教给她的。

    她叫于林。

    在师傅和其他师兄、师姐们,倾诉离别之情的时候,师傅先和于林咬了咬耳朵。

    于林开始不答应,后来勉强点了点头,向吴永成走来。

    “我听师傅说,你比我还大一岁。不过我先入的门,你应该叫我一声师姐。”于林对吴永成笑着说。

    “小师姐,你好!”吴永成连忙站起来,笑着打了个招呼。

    看来师傅是怕自己初次和大家见面,有点不熟悉。担心冷落了自己,还给找了一个年龄差不多的伙伴。也可能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吧。吴永成心想。

    “师姐就是师姐,你怎么还加了个‘小’字。是不是有些不情愿哪?”小姑娘一见面,就开始挑理了。

    吴永成笑着和她逗:“小师姐也是师姐啊,你要觉得委屈,干脆咱俩换一下。你叫我小师兄得了。我也不在乎什么小不小地!小小年纪,还老想当大的,那哪行啊?”

    原本吴永成以为他俩的对话,能逗大家哈哈一乐。可周围却静悄悄的,没一点笑声。

    转过身一看周围。大家脸上都是肃穆、悲戚的表情,没有一点笑意。有几个师兄反倒向他投来有些诧异的目光。

    不对!吴永成自己心里暗叫不妙,看来现在的气氛是容不得自己开一点玩笑的。太不合时宜了。

    二师兄李雷招呼着大家吃饭。

    吃饭过程中,有几位师姐含着泪,想和师傅说些什么,都被师傅用话头岔开了。

    刚夹了几筷子。师傅就对吴永成说:“永成,咱们来了HN一,间也太紧,明天就得回去。你也不能好好逛一逛我们HN:.样吧,你让你师姐于林,陪你到外面转一转,顺便尝一尝我们HN的风味小吃。今天我在街上,看见以前不见的一些传统小吃,又出现了。这是好事啊!你的不少师兄、师姐们,恐怕以前也没吃过多少。去吧。让你师姐请客。”

    “怎么又是我?我不去。我要和师傅说话。他们都比我大,让他们随便谁陪小师弟。”于林不乐意了。撅着个嘴。

    “去吧,这里面你和师弟年龄最小。能玩在一起。师弟大老远的来一次咱HN,,师傅说话地机会多着呢。以前咱是找不到师傅?现在找到了,还怕再没见面的机会。”一个年龄稍大点的、约莫三十岁左右的师姐劝于林,“况且师傅离开的时候,你才六、七岁。你还什么也不懂呀,你和师傅能说什么话?”

    “不懂我可以听嘛。你们一生下来,就什么也懂啊?”小师姐于林恃小而宠,开始胡搅蛮缠了。

    “于林,听话!快陪师弟出去转一转。一会你们再回来。把吴师弟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可要照顾好!要不然我们大家可不依你!”“李雷黑着个脸,开口了。

    于林悄悄的不敢再吭气了。

    在她的师兄、师姐当中,她最怕的就是李雷。

    以前轮到李雷教她功夫时,也只是给她做完示范动作后,简单地把几个要点,再给她讲一遍,就不吭气了。并不像其他几位师兄一样,爱逗她玩。也可能是年龄差得太多的缘故吧!但大师兄年龄比他还大一、两岁,也不哪样啊。!

    现在又看见李雷黑沉着脸,只好呶着个嘴,和吴永成相跟着出了门。

    他们俩刚走出屋子,门被关上后。里面就传出了一阵压抑着地哭声、喊叫。

    吴永成和于林默默地对视了一眼,无言地走到了KF市的大街上。

    KF市位置在中原腹地,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地黄河之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民族地主要发祥地之一。她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先后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等。

    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候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和金等七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在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人口愈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风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地《东京梦华录》,都生动地描写了古都豪华盖世的繁华景象。

    吴永成前世对KF这个历史名城,就早闻其大名。最感兴趣地就是看了《七侠五义》以后,包公府及其四大家将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及展昭的传说,深深吸引着他。

    现在他虽然来到了KF,可由于时间太紧,只能在今夜走马观花,看个夜景了。反正以后也有的是机会。师傅把他和小师姐于林打发出来,恐怕不仅是为了让他看一看这KF的夜景,里面说不定还有别的含义,比如:他们师徒之间的谈话内容,有些就不宜让他知道……

    是不是借口让他出来玩,把他乘机支开呢?刚一出门,为什么门里会传来师姐们的哭声呢?吴永成一肚子的疑问。但有一点,他敢肯定,那就是师傅有意隐瞒的,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他的隐私,说不定与以前的思怨情仇有关。他当年之所以迫不得已出去,估计也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师傅不想让这些事牵扯到自己,所以也就把自。

    “师弟,你想去哪玩呀?”于林尽管是满腹的不情愿,被赶出了门。但既然出来了,那就得把这位年龄比自己还大一岁的小师弟陪好。人家大老远的,从J省来一次HN也不容易!再说,在诸多师傅的徒弟中,他俩的年纪也最为相仿,都带着一股幼稚。年轻人最容易说到一起。他还是个BJ上大学的大学生呢!

    “KF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吴永成问他。

    刚经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全国都搞得那么厉害。KF作为历代几位帝王建都的古城,首当其冲应该是个被砸烂的重点对象。虽说古建筑不少,但能留下来多少,也不得而知。

    “也没什么好玩的”于林漫不经心地回答,“有一个大相国寺,听大人说以前挺红火的。现在也搞得破破烂烂的,没什么看的。还有一个铁塔,那远着呢,在市区的城东北那个方向,咱们今天是去看不成了。还有一个木塔,叫繁塔,是个六角层空心楼,那个还比较好看,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也离这远着呢!”

    对木塔,铁塔什么的,吴永成倒不怎么感兴趣。不就是个塔嘛,见过一个,百个、千个都差不多!

    倒是这大相国寺得去看一看。那不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地方吗?还有那包公府!

    “于林。咱们去看看大相国寺吧,远不远,还有那个包公府,就是包拯、包青天审案子地地方!”吴永成对于林提出了自己想去看的地方。

    “大相国寺去年秋天就不让进去了。说是里面正在搞什么修建。真是莫名其妙,一个破庙有什么好修的。国家不是一直反对封建迷信嘛,难道修好以后,再让人们去烧香磕头?搞什么名堂呀!你说的那个包公府,我压根就不知道在哪里。那都是什么朝代的事了。哪能有那种地方留下来。那是“四旧”,你懂不懂。亏你还是个大学生哩!连这也不知道,包公府,你还想看那三口锄刀呐!纯粹是听故事听得多了!”

    吴永成哑然。看来KF现在还没有恢复了以前的古建筑。于林这个年轻人,还不知道这些古建筑的重要性。KF后来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靠地还是这些古建筑和它们身后蕴藏的历史背景。众多的名胜古迹。得天独厚的历史古韵、人文资源,誉满世界的民俗文化,使KF市,在后来的十几年中,被国家列为中原旅游区最重要地重点观光旅游览城市。

    “干脆,我带你去吃吧,我知道这附近的饭馆过年刚增加了几种特色的小吃。我刚才还没吃了几口,就让他们逼着出来,陪你逛了。你吃饱了吗?”

    于林突然想起了师傅交给她的另一个“光荣任务”。既然黑灯瞎火的,没什么地方去逛了。那就带吴永去吃东西吧!女孩们对吃东西可是情有独钟的。

    “有什么好吃的吗?”吴永成随口问道。他还真饿了。

    还没吃几口。只是和师兄、师姐们喝了一杯酒,就被师傅给支出来了。近一天。没怎么好好吃一顿饭,这么大的小伙子。你说能不饿吗?

    “好吃的多着呢,那家饭馆我常去,里面的好些菜都能背下来。”说到吃,刚才还闷闷不乐地于林马上来了精神,伸出纤细的小指头,给吴永成如数家珍似地介绍:“我们这特色的小吃有小笼灌汤包、马豫兴桶子鸡、三鲜莲花酥、芝麻翅中翅,还有第一楼地包子、五香兔肉、鲤鱼面、菊花火锅、双麻火烧、红薯泥、花生糕、大烩面……。”

    “停、停、停”,吴永成急忙止住了她啰哩啰嗦的介绍。本来已经饿得过了头。胃里没什么反应了,经她这么一勾引。馋虫马上就要从肚子里爬出来了,口水能流几丈长。

    “你快点带我去你说的那家饭馆,咱们先随便吃点,我饿得都挺不住了。”

    “不会吧,这么没出息,怎么说,你也应该比小孩们要强一点啊!怎么能一说到吃,就挺不住了呢?”于林调侃着吴永成。

    “于林,师傅当年为什么要离开家乡,跑到我们J省那边呢?”吃完饭,从饭馆出来,吴永成问于林。

    西方有句谚语:女人的好奇心能害死猫。

    虽说吴永成不是女人,前后也经历了不少事情。可师傅的神秘身世,总让他感到那么好奇,他也知道师傅之所以不告诉他,说不定是为了他好,怕影响到他。但就是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偏想问一问。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于林侧着脑袋想了想,“师傅走的时候,我只有五、六岁,什么也不懂。只记得他的家里,可能出了什么事情,后来师傅就不见了。”

    这不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嘛!

    吴永成不死心,继续问:“那你平时就没问过师兄和师姐他们吗?他们应该知道。”

    “小地时候,也就是在师傅刚走的几年里,我问过他们。可谁也不肯他们说,还说我是小屁孩,别问大人地事,再瞎问就怎么、怎么着。后来,我也就没再问他们。反正问了他们也不会告诉我。”于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她毕竟跟师傅的时间不长,再说那时年龄小,也的确不懂什么。既然师兄、师姐们不让问,那就不问好了。到了后来,就是几个师兄、师姐教她功夫。她也早把他们当成新的师傅了。要不是今天师傅突然出现,再过十几年,说不定师傅在她的记忆里,印象就更淡薄了。

    回到了他们师傅住的房间,此时已是九点多了,房间里的人还都在那。

    见他们两个进来,师傅就对一个年纪大点的徒弟说:“天不早了,你们明天有的还要上班,就都回去吧!你把于林顺路送回去。说不定再过两年,我也就回来了。叶落归根,人老还乡嘛!永成,今晚我俩就在这里挤一宿,也不用出去再找旅馆了。明天我们就回去。”

    第十九章 偶遇省长

    吴永成和他的师傅孙刚、师兄李雷,第二天一大早就乘车离开了HN省,踏上了回乡的路程。第三天早晨就赶到了J省的省会——L市。

    火车上,孙刚就把鱼湾大队的社员们遇到的情况,详细地向李雷说了一遍。李雷又问了腌制卤蛋用的容器大小,便断定不是在研制的用料和其他方面出了问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腌制时放的鸡蛋太多,而容器太小,没有使所有的鸡蛋,充分泡在料内而引起的。这是个小问题。回去只要重换个大一点的容器,把原来的鸡蛋上下翻个个儿就行了。

    孙师傅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只腌了七、八个鸡蛋的时候,还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样品也是只做了少量的几个,那也很正常。到大批量开始做,就出了事!原来还是腌鸡蛋的家伙太小了。”

    怪味的根子找到了,吴永成他们几个心里特别高兴。车上谈话的兴趣也大增,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各种有趣的事说了一路。一天一夜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下了火车才早晨六点多。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在省城先逛一上午,中午再乘车直达鱼湾大队。

    孙刚师傅和李雷,都是第一次来到J省的省城。吴永成便临时充作向导,带他们在L市城区游览。

    一九八一年的L市。城市建设比去年已经有了不少变化,新添了几座二十几层地高楼。立刻就有些大城市的味道了。

    因为临近正月十五,省城的大街上多了几个彩楼,光秃秃的树枝丫子上,挂起了几串串彩灯;大街两旁的商店里,不时传出绵软的流行歌曲,给省城增添了许多节日的喜庆气氛。

    当他们一行三人逛到省城有名的五一广场时,已经到了八点钟了。这个六、七十年代很有名气地阅兵大广场。原来的阅兵主席台已经被拆除,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而被代之以一座标志性的雕塑——一对昂首挺胸、奋发向上的男女青年。

    吴永成看着这座雕塑,突发感想: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在随着时代地变化而改变。记得他前世一九八四年来这上学的时候,这个雕塑已换成了一对半裸的男女。至于其中蕴涵的什么意义,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因为当时的那个雕塑。市民们反响很大。省报也因此展开了一个月的辩论,最后以第二年拆除了那个雕塑而告一段落。

    八点半的时候,坐落在五一广场的全省有名的大商场——五一大楼开门了。等候在商场外的不少顾客纷纷拥了进去。

    吴永成对师傅和师兄说:“这个商场在我们省也是很有名地。既然咱们到了这里,就进去看一看吧。如果有什么好东西,咱也买一点。”

    他们两个点点头,表示同意。反正是闲逛,逛哪不是逛?!

    他们随着人流走进了五一大楼。大楼内的人并不显得哪么拥挤。

    三个人进去后,先逛到五金交电柜台。就见一个三十多岁、农民打扮地一个人,指着一台12英寸春笋牌黑白电视机,对售货员|志。那台电视机怎么卖?”

    那个女售货员正忙着收拾货架,不知是没听见。还是怎么着,没搭茬。

    这个农民连续又问了两次。那个售货员才不耐烦地回头说了一句:“你先去看看别的东西吧。这电视机贵着呢.你买不起!”

    那个农民气得涨红了脸。想说什么。想了想,又强忍住了。

    那个售货员还不罢休,接着说:“你还别不服气,电视机是好东西,谁也想要,可连我们都买不起,你们农民能买得起?”

    吴永成实在看不下去了,指着那个售货员说:“你这是什么态度?连价钱都没告他。你怎么知道他买不起?再说了,有问必答。不也是你们地职责吗?!”

    那个售货员轻蔑地看了吴永成一眼:“吆哈,出他怎么着!就算告了他,他也买不起!这东西贵着呢!除非他一年不吃不喝,挣的那几个工分才能买得起这么一台!真的不是吓唬他,这电视机要三百多块钱呢!”

    那个农民气得从兜里掏出一把十元的人民币,甩在了柜台上:“好!不就是三百多块钱嘛,我买了。你给我开发票!这台电视机我买定了!!没见过你这么小瞧人的!农民怎么了?农民就该连一台电视机,也买不起吗?就连问问都不行?有你这样的服务态度吗?!”

    那个售货员吃了一惊:“那是三百五十块钱哪!不是三十五块!你可别为了和我呕一口气,就什么也不管了!虽说你们农民这两年可以,但也不是这么糟蹋钱吧!”

    “你别管那么多!快点钱、开发票吧!这台电视机我就买了!”那个农民口气一点也不软。

    吴永成和他的师傅、师兄,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

    那个售货员的窘态,他们看在眼里,痛快在心上!活该!再让你狗眼看人低,瞧不起农民!

    那个售货员只好拿起扔在柜台上地钱,点了起来。随即脸上又露出嘲弄的表情:“你地钱不够!老乡,你带足钱,以后再来充阔,好不好?”

    “钱不够?”那个农民脸上显出迷惘的表情,“我记得带了四百块钱呀,来的路上只花了一块五的路费。我再找找!”说着,又在身上的口袋里翻腾起来。最后,也只找出了一张五块的和几张一块的。

    “还差多少?”那个农民问售货员。

    “这是三百四,你说还差多少?总不会你连钱也数不清吧?”那个售货员开始讽刺那个农民。

    那个农民涨红着脸回忆了一下:“不好意思,到了L市,一个同乡缺点钱。给他放了五十。我就忘了这茬。同志,对不起啊!”

    “就你,还给别人放了五十?蒙谁呢!快走吧!以后记住,出来摆阔气,要带足钱!”女售货员还是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

    “永成,你去帮他一把!”孙刚师傅实在看不过眼去了,对吴永成说。

    差不多就行了。人家也给道了歉,再说,这不是你一个售货员应该做的事情吗?

    吴永成也看得早就忍不住了。师傅一开口,他上前一步,对那个农“大哥你慢点走!你真想买这台电视机?我

    你!”

    他转身对那个女售货员说:“麻烦你给开两张发票,我也要一台”出来的时候,他身上带了五百块钱。路上也没花多少。还剩四百多呢。

    自从村里通了电,吴永成早就想给家里买一台电视机,一直也不得空。

    “这可不行!小兄弟,你我素不相识,我哪能要你的钱呢!我下次来再买吧!”那个农民按住吴永成掏钱的手,怎么也不肯让他这么干。

    “不是给你,是借你!”吴永成边给他圆面子,边拨开他的手说:“别说什么素不相识!咱们都是农民,不能让人小瞧了!”

    一席话说得那个农民放开手,点了点头。

    “说得好,做的也漂亮!”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周围已站了不少人瞧热闹。其中一个年龄在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大声叫好。

    “老头,你瞎起什么哄!该干么你干么去!捣什么乱!老不正经的!”那个女售货员面子上挂不住了,恼羞成怒,涨红着脸斥骂。

    “你这个同志什么态度呀?你们经理呢?给我叫去!”老人旁边站的一位中年妇女,马上指责售货员。

    吴永成一看,呀!这不是郭勇的母亲渠月连、渠阿姨嘛!她怎么在这?他也没多想,连忙上前,恭恭敬敬打了个招呼:“渠阿姨,你好。我是郭勇地同学。吴永成。您还认识我吗?”

    渠月连细细看了他一眼:“是小吴呀,认识、认识。你怎么不到家里来玩了?”

    “怎么,小渠你们认识?”那位老人问渠月连。

    “罗省长,他是我家儿子郭勇大学的同学。叫吴永成。”渠月连恭敬地给老人回答。

    罗省长?不会吧?难道他就是那位在战争年间出生入死、号称罗疯子的J省省长?吴永成的头有些大了。感到一阵阵眩晕。

    虽然他也见过不少高级领导,像冯霞的父亲,职位也不次于这位眼前的省长。可那毕竟是同学的父亲。和这感觉就不一样!

    前世他当县委秘书的时候,虽然也参加过一些接待工作,最高地也只是一位副省长。那也是首长没来之前。他们跑前跑后准备着;首长们来了之后,警车开道,前护后拥的。保卫人员有一堆,新闻记者围一圈。

    他们这种小秘书,别说想跟首长近距离接触了。三百米以内,你也进不去。就连他们县的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们。也只能远远的陪着人家傻笑。级别不够呀!

    当然,那时侯也一直喊着:领导们下来视察,要轻车简行,不准搞层层陪同!闲杂人员,你该干么就干么去!

    可下面的那级领导,敢这么干呀?即使人家不认识你,可还有其他的领导、比如说他地直接领导,就会挑理:“这么大的领导下来,你也不欢迎,我们到了你那儿。你还能放在眼里吗?”

    况且,对常年在基层的他们而言。这也是接近领导的最好机会。人家没有机会,还创造机会。更何况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呢面。不一定就能博得领导的好感。但这也是个机遇,不抓住就是傻子了!

    所以你上面三令五申,下面依旧如此!

    作为省一级以上的领导,你总不能因为这些小事,见面就对基层的同志大发雷霆吧?!人家也是对你领导的尊敬嘛,不能不识人抬举嘛!

    于是有的基层领导,听从上面“不准迎送”地指示,反倒成了另类!被打入了下次“提拔”的黑名单。

    “小同志。你是咱们省哪地人哪?”就在吴永成同学头大如鼓、心里忐忑不安时,罗省长开口问他话了.

    “我是、我是、我是鱼湾大队的。”吴永成结结巴巴回答了这么几句。

    “鱼湾大队?鱼湾大队是哪个地区哪个县地?”对吴永成的回答。罗省长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转头问渠月连。

    这个鱼湾大队,别说省长不知道。就是渠月连,也不知道在哪个方位。她也奇怪,这个小吴平时挺精干的。怎么今天能这么回答省长的话呢?

    吴永成回答完省长的问话,才觉得自己说的有些太荒唐。连忙定了定神,咽了口唾沫,马上抢在渠月连回答之前补充:“对不起,我太紧张了。我家是梁州地区永明县玉平公社鱼湾大队的。”

    “哈哈哈,紧张什么?就为了我这个糟老头子?刚才你的举动,颇有些古代大侠行侠仗义地风范嘛!怎么见了我,反倒紧张呢!来,小伙子,咱们聊聊!”

    正在这时,大楼的经理听说罗省长来了,还遇见了他地售货员和顾客耍态度。急忙赶来。

    “罗省长,我们不知道您要来。我们的工作没做好。”经理也不认识那位是罗省长,老远就一个劲地做自我批评。也难怪!那时的电视还不普及。罗省长又是军人出身,见不得老在电视上露面。总认为那样高高在上、脱离了地气,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大了。他时不时的爱搞个微服私行,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

    “你知道我来,就可以弄虚作假了吗?工作要平时扎扎实实地做,不能老搞突击、应付领导。玩虚架子,害了的是你们自己!”

    “是、是、是,我们回头一定很抓思想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个经理的头一个劲地点,连声答应。

    “小伙子,你家在农村,该知道农民现在最关心什么问题吗?”罗省长回过头,又和吴永成攀谈起来。

    这个问题,倒不用怎么考虑。这也是吴永成时时刻刻在想的问题。不同的是,他早就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只是想:怎么才能提前让那个时候早些到来!

    “农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国家现在的政策,会不会变?他们刚吃了几天饱饭,希望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对农民有利。日子过的更好一点;社会地位能更高一点;走在大街上,腰板能挺得更直一点;买个东西,像刚才发生的事能更少一点

    第二十章 村里兴起吃喝风

    吴永成的师兄李雷.在鱼湾大队住了三天,就匆匆匆忙忙地赶回了H省。

    卤蛋出现怪味的问题,正如李雷在火车上分析的那样,就是鱼湾大队的社员们,在腌制卤蛋时,所用的容器太小,而导致的。

    当时村里的社员们,为了省钱,也没有因为腌制鸡蛋,而专门买大一点的缸。都是就地选材,把家里原来腌咸菜的小坛子拿出来,倒进所需要的调料,就开始了小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了。

    李雷来了以后,指导他们把原来的小坛子,都换作了大一号的水缸,并从其它工艺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这样,原来的怪味卤蛋就再只需要腌制几天,怪味也没有了,完全可以和市场上正规国营厂家生产的卤蛋,一争高低了。

    原来社员们担心要扔掉的臭鸡蛋,现在又都变成了“金疙瘩”。高兴得全村的社员们,抢着请孙刚师傅、李雷和吴永成上门吃饭!

    虽说现在的老百姓家里,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东西,无非也就是猪肉、鸡蛋。但再怎么说,也是大家的一点心情。

    由于上门来请的社员们太多,而大功臣——吴永成的师兄李雷,又只能这鱼湾大队呆两、三天,人家也是有单位、要上班的人!没抢到请客的社员们,心里都有老大的情绪。

    农村地社员们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素质也不高,但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要懂得人与一滴水,必还一桶水朴素的感恩道理。

    马柳平看见这种情景,实在也不是个办法。干脆把孙刚师傅、李雷和吴永成他们几个人分开,一个人每顿饭、去一家。农村一贯的早晨、晌午两顿饭,也被临时应急,给改成了三顿饭。这样也可以多安排几家。李雷则由马柳平专职陪同。

    李雷原来计划在这住两天,再给他们利用时间,讲一些在制作卤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其它事项。有两天的时间就足够了。结果每天被热情的社员们,灌得醉生梦死。只好又多留了一天,才把应该讲地内容。都教给了社员们。

    临走的那天,李雷几乎是偷跑出了鱼湾大队。实在是社员们的盛情款待,把他给吓坏了。用他的话说:再住几天,他自己也要变成酒桶了。这儿的社员们真是太实在了。他们的劝酒也不会怎么说,只是一个劲地陪你喝,到了后来,就几乎变成硬给你往进灌了。

    吴永成、孙刚、马柳平在送李雷上车地时候,邀请他有时间,再来帮他们指导一下。李雷摇摇头:“什么时候,你们的社员们不再灌我酒了。我什么时候再来!都说我们HN人能喝酒,到了你们这里。我才知道什么叫海量!”

    吴永成自从HN省回到鱼湾后,几乎没有在家里吃的爹妈也以“他还是一个学生。不能喝酒”作过推托。

    可开始的几顿,因为有他的师兄李雷,大老远的从HN省,赶来帮助鱼湾的社员们。虽说主要是师傅孙刚的面子,可他们毕竟是师兄弟俩。到了自家的地盘,不去陪人家李雷,也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从第一顿陪酒开始,就沾在身上了。再也推辞不掉。不去吃人家上门的请吃。对方意见还挺大地:“某某家的请你吃饭,你还去。为什么就不吃我家地?平时我也没得罪过你吧,五儿,你不能不给大哥这个面子。”于是手,一连串的请吃,便如滔滔之黄河之水,绵绵不绝而来……

    刚开始,村里地社员们请客的时候,是只请远道而来的、技术指导师傅李雷,作陪的是孙刚师傅、吴永成、马柳平。

    过了一、两天,有的一些社员家,干脆就把平时关系较好的一些大队干部、公司里负责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也列入了请客的范围内。慢慢地就像一种传染病似的,请客之风迅速蔓延到了全村。

    一些没请吃那些人过地社员家,见其它的社员们,都请大队的干部和公司的工作人员吃饭,自己不这样干,就显得有太不近人情了。也让人家说小气。就是以后,再有个什么事去找人家,也不好意思开口了。只能也硬着头皮跟上。

    李雷已经走了两天了。村里的请客吃饭之风,不但没有就此打住,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

    原来请客的范围又扩大到了大队的会计、保管、各队的小队长们,甚至给大队和公司看大门的,也每天跟着蹭饭……就连公社的副书记胡云珍,也被列入了被请的范围。

    吴永成的妈妈看见全大队的社员们,都在请大队的干部和公司的有关人员。就和吴永成他爹商量:“咱们家是不是也把大队的那些干部们,请的吃一顿。反正谁家现在也不缺哪么一点吃的。要不,人家村里的社员们,会说咱是大队支书的亲戚,搞特殊化!”家里老是些文化人,把她也感染得学会了一些时髦词,连“特殊化”这个词也会用了。虽然用的并不是那么很准确。

    “不请,糟蹋粮食!”吴永成老爹的话平时不多,却是说一句顶一句,份量不轻。他转头对吴永成说:“你去,把你三姐夫叫来。我有些话要对他说!”

    吴永成答应着去叫马柳平了。

    对于村里这阵刮起的吃喝风,吴永成刚开始的时候,还不对为然。认为这不过是大队的社员们淳朴、好客,以这种方式感激远道而来的李雷。结果李雷走后,这种情况还在继续延续,由几家开始,甚至慢慢在全村的社员们中间都盛传开了。

    对于这种请吃,起初群众是怀着朴素的感恩心理,真情实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谢意。到了后来,就变成一种被迫的应酬,以至于一种负担。

    有的社员现在家里的日子,虽然比过去好一点了。但还是不那么宽裕。请人吃饭一顿、半顿的,还能勉强招架得住。三顿、五顿过来,就觉得撑不住了。别的不说,光是那些瓶装酒,一顿就得三、四瓶。几顿饭过来,光那些酒钱,就得花几。实在担心:这个正月熬过去了,家里又会像以前I洗!可有苦也不敢说。村里不少和自己家境差不多的人家,也都在苦苦支撑着!只好白天强作笑脸,请人吃饭;晚上关门,再暗骂这些人乱吃、乱喝,瞎作践百姓!

    社员们的这些议论,也渐渐传到了吴永成的耳朵里。

    吴永成有几次想和他的三姐夫马柳平,谈一谈这些事情,让他出面制止一下。可马柳平最近就根本就没有时间,上他们家来。

    吴永成去了他的三姐家几次,也没有见到马柳平同志。听他的三姐说:从正月初八开始,马柳平就没有在家里吃过一顿饭。HN省来的李雷在的时候,一天三顿是陪李雷在外面吃请;李雷走后,原先的一天三顿,就变成了一天两顿。可喝的比以前更厉害了。常常是早晨九点多被人请去,中午十二点多,喝得胡言乱语让人扶回来;晌午还在醉睡,请客的人又等在了家里。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能摸着门,跌跌撞撞地上炕睡觉。

    吴永霞担忧地对吴永成说:“以前胡云珍在大队当支书的时候,也在正月里有人请吃。可那都是人们求他办过一些事,乘过年的时候,请他吃一顿,也算是个酬谢!谁也没有见过,在今年的这个正月里,咱大队咋就闹成个这样子。就是那些在大队挂个名地人。也是每天跟着,吃的嘴上油腻腻的、喝的醉醺醺的。有些人家,一年挣的那几个辛苦钱,有一半被他们就这么吃进去、再吐出来了!五儿,你说,这不是瞎糟害老百姓吗?我几次想和他说一说,可每次他回来,就醉得倒头便睡。连个插话的机会也没有。你说该怎么办?要不。你去劝劝他!他平时就愿意听你的话!”

    吴永成苦笑了一下,他就哪么愿意听自已地话吗?那一次的谈话,隐约觉得他就有些不乐意听,忠言逆耳啊!

    要是不相干的外人,他才懒得管呢!要是你干得实在太出格,让鱼湾的老百姓受苦。那就找个机会、想点办法,把你整下这个鱼湾大队支部书记和大队长的宝座!作为个穿越之人,奇功异能他吴永成没有,移山填海他也不能。可凭前世十来年的乡镇工作地经验,和五年多县委秘书的敏感,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让一个大队干部下台,那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更何况这颗鸡蛋,还正在慢慢地往外长骨头呢!

    大不了,他吴永成再在大队重找一个代言人。只要晓以利害关系,胡云珍又何尝不是可担大任之人(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