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 醉回七九当农民 第 198 部分阅读

第 198 部分阅读

    是依靠人家遍及全国地销售网络。

    在当前还没有开放其他部门经营传呼业务的时候。寻呼台那可是只有邮电部门一家独有的技术垄断啊!在没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它就是一枝独大了!

    而能借助于邮电部门遍及全国地、庞大地销售网络,无疑也能大大节省一笔开支——文涛的那个通讯器材公司的销售权,也只是局限在北京的这一片小范围内啊!

    而处理邮电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文涛那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这样地资源不利用,那也未必有点太可惜了。

    至于生产的场地等,吴永成也不并打算自己买地、大搞基建办厂,他想在京城近郊的地方,租赁一个企业效益不怎么好的厂子。借鸡生蛋——传呼机顶多也就是火爆十年左右的时间,他可不想在这上面多投资,否则的话,他这个个人的企业,也会像某些国有企业一样,还未起步,就埋下了短命的隐患。

    而这些寻找生产场地的活儿,又是文涛这个地头蛇的强项。

    所以,正如吴永成和文涛所言:他自身地价值,绝对和那百分之十的股份相称!

    当吴永成把自己的这些想法。*。整个儿向文涛说出来之后,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二哥,你以后就是咱们这个通讯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了,担子可不轻呀!

    无论是招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培训工人,打通有关的上下环节什么的,也就都是你这个总经理的事情了。我只是宏观上把握一下大方向,怎么样。二哥。你看,在时间上能不能兼顾得过来呀?!”

    文涛还眯缝着眼睛。消化吴永成给他讲地这些,一时间还没有来得及搭茬,文丽地二嫂先搭腔了:“永成,你这个公司准备投资多少资金呀?能不能让你二哥也多占一点股份?”

    吴永成微笑着回答她:“二嫂,经过大致测算,先期投资大概得三百万到五百万之间吧,后续资金再看需要的额度大小,这个还一时难以确定地。”

    二嫂默默地盘算着自己的家底,文涛却抬起头瞪了她一眼,对吴永成说道:“永成,门店里那边的生意,我一般也就是半个月过去一次了,茶座那里也有专门的人来照应,时间上没有问题。”

    “那好,从明天开始,我们两个就着手再跑一趟工商、税务什么的,把这个新公司的注册手续先办下来。我看,这个注册资金嘛,就定为一千万吧。公司名称就叫中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就是制造通讯器材。”

    关于这个投资额度,吴永成在前一段时间曾经咨询过工商部门,像他要是投资五十万、一百万的,人家就根本不给他注册——因为他的户口不是当地户口、注册资金又太小,还达不到外来投资的底线。

    为此,吴永成当时心里还很感慨了半天:就现在为止,他们一家三口中,也只有他是J省户口,而女儿小敏,随着母亲文丽的工作调动,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京市民了。

    都说是现在男女平等了,可在户籍制度的管理上,有关部门却一直坚持子女随母亲的这个做法,这不知道是不是算做“性别歧视”呢?!

    “行,没有问题的。注册手续这好办。还有那些个招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也不是什么问题。”说到这里,文涛叹息了一声:“那一年和我一样倒了霉的,其中不少就有一些这一方面的人才呀,去年的时候我们还见过面,在各自的单位混得都挺惨的,比我当年还不如呢!

    这样吧,永成,你要是敢用他们的话,我和他们打个招呼,一个月给他们开个两、三百块钱的,他们就满意得不得了了啊!他们只想要一个能施展他们才能的舞台呀!

    唉,可惜了!”

    吴永成心中一喜:他现在手上最缺的就是这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没想到二哥这边这样地人手,却是大把、大把的。

    这都是造化弄人啊!

    要知道,现在地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在什么地方,还都是香饽饽。那是由国家计划内统一安排的呀!像那些什么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就根本别指望得到这样的人才!能招聘到几个素质高一点地高中毕业生,那就算运气好了!

    而听文涛话中地意思,那些不得志的人员。应该起码也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了!在那次事件中。也只有那些高学历的人们,才会头脑简单、易于冲动啊!

    像文涛有这样深厚背景的大学教师,还在那次事件之后,郁郁不得志,连课堂都再难以进去。而他口中所说地那些人,在各自的单位比他混得还惨的话,其情形那就可想而知了。

    吴永成知道,其实,像这些知识分子们,有的时候,他们并不需要付出多少,就要拿到多少的报酬。

    更多的时候,他们的要求那是很简单的,他们只不过需要得到一个认可、一份最起码的人格上的尊重。你只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施展身手地平台。能充分地尊重他们,即使让他们抛洒出满腔的热血,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在所不惜的。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这句话,一定程度上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然,吴永成是不会做哪些落井下石、趁人之危的事情的。

    他自己也算得上是他们之中地一员了,他最能理解他们地酸甜苦辣。

    “好啊。二哥。有这样的人,你都给咱们招进来。也甭管他们原来是学什么专业地,我一个一个见见面。别委屈了他们。”吴永成兴奋地对文涛说道。

    文涛抑郁地点了点头。或许他又想起来了他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了。

    “对了,二哥,早些时候,我不是和你说过,给我联系一下有关农业方面的一些专家吗?在你的这些朋友之间,有没有农大毕业的呀?!”

    文涛咧了咧嘴:“我说,你还真是个死心眼啊,怎么就怎么也忘记不了你的那几块地呀!那能拨弄到几个钱呀?!算了、算了,这人各有志,等咱们的这个公司走上正轨之后,我再给你慢慢联系吧。还真不瞒你说,我们这一拨中,还真是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呢!”

    “永成啊,我前几天跟你二哥说过,我有个弟弟是师范毕业的,调到我们那个县的责任制办公室之后,一年四季也都闲得没有个事情干,要不,让他到你们的那个门店里,去帮忙吧,自家的人用起来,总比外人放心得多啊!他要求也不高,一个月给个五、六百的,也就差不多了!”文丽的二嫂见他们说到用人的事情了,见缝插针地、就和吴永成又提起了她弟弟的事情。

    吴永成笑着摆摆手:“二嫂,这个事情你和我说不着的,那个门店压根就是二哥一个人经营的,我的那点股份,也是二哥照顾我、才硬塞给我的。你弟弟不管是想到那边的公司,你找我二哥就得了。

    刚才你也听到了,管理方面的事情,我可是全权交给了我二哥了,我就是一个吃粮不管闲事的甩手掌柜。”

    嘿嘿,二哥你不是会推责任嘛,咱也给你来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这一损招,你就接招吧!呵呵,希望兄弟你自己好之为之吧!兄弟可管不了你的这家务事了!

    二嫂语塞了,才把询问的目光转向文涛,就见文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啊呀,现在这么多事情,烦得我连个头绪也整理不出来,你别和提这件事情啊!你弟弟要是缺钱的话,你先拿个三五千,给他应个急。什么时候门店那边缺人手了,我再考虑。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你让我把人家谁给拔出来啊?!再说了,你弟弟一个师范毕业生,学历太低,也没有什么特长、技术的,让他当个营业员,他还拉不下那个架子,还想当个负责人,这种好事一下子哪能行呢?!”

    二嫂在文涛这边讨了个没趣。不甘心地瞪了他一眼,随即又强笑着说:“行啊。那你们看着有合适的位置,就安排他一下,反正不相干的人也用了不少嘛,也不多他一半个的!”

    吴永成暗暗佩服二哥这说话地水平。看来这人有钱了。说话的底气就硬得多了。只要二哥浮躁地那心理,慢慢地能克服了,你还别说,他还真是一把管理的好手!

    到了晚上的时候,文海就给吴永成打回电话来。说他已经联系到了他们研究所那位同事了,说好双方见面,具体再谈一谈相关的一些问题。

    吴永成马上和他约好,由他开车过去,把他们两个人接到文涛开地那个茶座里,几个人具体谈一谈。

    随即吴永成又通知了文涛,让他先到茶座那边去。

    不管这个公司地规模大小,既然是商量有关公司的事情嘛,文涛大小也算个股东,又是以后的总经理。这种涉及到公司筹备的大事,那是必须通知他到场的。这也是对他地一种高度信任嘛!

    文海提到的那个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叫做张海民,也是和文海年纪相仿的一个人,性情各方面。比文海还要趋于内向,属于那种只专研自己的业务、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典型的知识分子。

    所以,吴永成、文涛和他们两个技术专家的谈判,可以说是很顺利的。

    吴永成当时给他们提出了两个选择:一是当他们的研究成果出来之后。他分别付给他们两个人各五十万元地现金。一次性买断他们的研究成果;再一个,就是以他们的技术入股。各占百分之五的股份,再另外付给他们每人十万元的现金。

    文海考虑到吴永成资金方面的一些问题,选择了以技术参股的这种形式。而那位张海民是唯文涛马首是瞻的,当然也就同意了吴永成地第二个方案。

    十万块钱对于当时地知识分子们来说,那可是一笔巨大的金额呀!就他们这种副研究员每个月三百块钱地工资,那也得不吃不喝的,二十多年才能赚到这么多的钱!

    在吴永成拿出一张起草好的合同,双方签字的时候,张海民提笔的那只手哆嗦着,好几次也落不到纸上——这可是他第一次即将以自己的知识,换来这么丰厚的报酬啊!

    传呼机研制的协议签订之后,对于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办理公司注册等手续,吴永成反倒不着急了,只是每天在家里又写写画画的,筹谋着另外一件事情。

    而文涛也按照吴永成的安排,整天开着车,在北京城里四处打探、转悠着,寻觅一处比较合适的场地,来作为将来的生产车间。

    对于要租赁的工厂,吴永成有着比较苛刻的条件,一是工厂最好是曾经生产过相关电子设备的厂子,这样也就便于从熟练的工人之中,挑选一批适合自己公司要求的人员,经过简单的技术培训之后,就能尽快上岗。这可是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的。

    第二,这种工厂还最好是经济效益不好、频临破产的。

    因为人家效益好的工厂,开足马力、连自己的产品都不能保证的话,又凭什么会出租自己的车间给你使用?!

    那些国营厂子的工人们,更不会放弃自己的铁饭碗,去给私人企业打工的!

    之所以说吴永成给出的这两个条件苛刻,那是因为在现在,找一些经济效益不好、频临破产的国营企业好找,那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的。

    九十年代初期,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阶段,一切都陷入茫然无序的状态,习惯了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国营企业,一夜间上级部门突然不管产品的销路了,而让自己来想办法,就像一个从来靠大人们搀扶着走路的一个人,突然没有了依靠,马上就变得不知所从了。

    而与此同时,工人们要吃饭,企业要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工厂只能是按照原有的惯性,继续大量生产,结果是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生产得越多,仓库里积压的货物越多,亏损也就越严重,几年下来就频临破产的边缘了。

    但吴永成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最好是曾经生产过电子设备的,这就有点不容易了。

    不过,好在工夫不负苦心人,文涛到底是“地头蛇”,手眼神通,十来天转悠下来,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

    第四十一章 点拨(上)

    吴永成和文丽带着女儿小敏,于腊月十七回到了鱼湾村。

    在回家之前,吴永成得知文涛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场地之后,也和他相跟着一起实地考察了一番。

    那是位于北京三环之外的一个国营企业,原来是生产落地式收音机为主,企业共有员工三百多人,建厂于五十年代,也属于“大跃进”那个时代的产物。

    这个厂子的产品,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相当火爆。京城里不少高级领导家中,都有他们厂落地式收音机的影子。甚至于有的人说,人民大会堂某个厅中,都有他们的产品。

    只是由于近几年来,收录两用机的面世,大大地冲击了收音机的市场销量。而他们这个厂虽然说规模不大,却也是属于区直属企业,也划归在计划经济之中,不能擅自根据市场,调节自己的生产——那得主管的区工业局点头才成。

    同时,因为这个厂子曾经的辉煌,也使工厂的领导和职工们,不能正确面对市场新的变化,几年过去之后,当再想进行技改转产的时候,已经被市场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当吴永成来到这个厂的时候,厂子已经于去年停产了,厂里也只有几个领导,算是看门守摊的吧。

    不过,到底是位于京城的国营工厂,倒架不掉势。

    当留守的厂级领导们,听吴永成说明来意地时候。\\\根本不承认他们厂子是因为效益不行而被迫停产,只是说工厂正在进行正常的设备检修,暂时停产一段时间。也不可能有空余的车间,租赁给他们使用。

    吴永成见势,也没有继续和他们进一步地谈下去,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自己即使拿下来这个租赁合同。那也得付出不必要的高昂代价。

    反正文海他们的研制工作,此时也只是刚刚开始。万一两个月之后,研制成功了的话,大不了,他再到别的地方办工厂。

    实在不行的话,他还可以选择J省地省会L市,那里的人工工资也好、地价也罢。可都要比京城便宜不少的,这样还能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呢!

    而他之所以首先选择在京城办厂,除了离家近,便于自己和文涛的生活之外,还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就是消费者都比较迷信带“国”字头的企业,他可是给产品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中讯”地。

    所以,当吴永成他们退出这个工厂之后,文涛提出要给当地的区委领导打电话。吴永成婉拒了他的这个建议:一者,现在还不需要马上就进行生产场地的租赁;二者,吴永成不想在正常的经营之中。乱搬救兵,以上压下。

    既然是正正当当的创业行为,那就要按照正常的市场行为来进行。**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像文涛上一次以权势压人的强势行为,只能偶尔为之。如果一味这么强行下去地话,那就势必会给别人造成一种坏的印象,在行业之中。会被人指责欺行霸市,如此长久的话,那在生意场上,也就不会再有人和你打交道了!

    这也是为商之大忌也!

    当然,吴永成也不会迂腐到别人恶意欺上门来地时候,还一味和对方讲究什么游戏规则,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让文涛,来帮助他管理这个企业的一个原因——算是搬钟馗压挡小鬼吧。

    进入腊月之后。吴永成就开始和文丽商量。一起回鱼湾村陪父母过年的事情了。

    按照中国多少年的老习惯,过年的时候。不管作为儿子的,身在何方,都要尽可能地回到父母身边,这也算是一种孝道吧。

    文丽起初听吴永成说起这件事情之后,当时并没有表态。

    从内心来讲,文丽是不愿意再回到J省的,这也是她执意要调动工作的原因。

    可她也知道,吴永成是一个对别人都十分讲究情意地人,对自己的父母那更是非常孝敬了。

    如果,自己因为吴永成私生子的事情,执意不肯陪他回家看望老人的话,这也许就会触及到吴永成难以容忍的底线。

    而吴永成也明白文丽心里想什么,所以只是提了一句之后,见她当时没有吭气,自己也就转身离开了房间。

    吴永成知道,在私生子的事情,自己是有愧于文丽,但她把这个过错迁怒到父母身上的话,那他也得仔细想一想、以后该如何对待这桩婚姻了。

    最终,文丽在考虑了几天之后,开口问吴永成:“我们准备什么时候回鱼湾村?”

    直到了那个时候,吴永成始终提着的那颗心,才放了下来。了。”

    当吴永成地小车停在自家门口地时候,吴妈妈听到门外的喇叭声,急忙跑了出来。

    自从学校放假以后,吴家两位老人也就回到了自己鱼湾村地家中,用他们的话说:城里再好,也比不上自己家里舒坦,总觉得离地气远了的话,浑身的不自在。

    特别是前几天,接到吴永成打回来的电话,说他们今天到家的时候,吴妈妈的耳朵一直竖起来,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搞得一天心神不定的,给锅里添水的时候,都倒进了火坑里,楞是把烧得正旺的火给浇灭了,自己的头上、身上,还落了一层厚厚的煤灰吴妈妈望着文丽怀中的小敏,心疼地叫起来:“五儿,快带你媳妇和孩子进家去。\\\\\这大冷的天,大老远地回来,孩子可跟着你们遭大罪了!看把孩子的小脸蛋冻得那个样子。”

    吴永成哑然一笑:这车里一路上有暖气,孩子那是刚刚睡醒、脸蛋红扑扑的,这那能冻得着她呀?!

    一进家门,小敏在文丽的暗示下,从妈妈怀中下来,就扑到了吴妈妈的怀里。小嘴脆脆地叫了一声:“奶奶!”

    高兴得吴妈妈把孩子一把搂在怀里:“啊呀,***小宝贝呀,几个月不见奶奶了,还能记得奶奶呀!真乖,这说话比我们去北京看那个亚运会的时候,可是清爽得多了!真乖呀!”

    吴永成把车后备箱里的年货,都给搬进来之后。直起身子,看了看家中地摆设,惊喜地问道:“妈,我们家里什么时候也有了这暖气了?!我记得上一次我回来的时候,还没有呀!”

    吴妈妈抱着孙女,喜滋滋地对吴永成说:“这可是你二姐夫的功劳啊!过了八月十五之后,你二姐夫给村里人们所有新修建起来的屋子里,都装了这暖气,也不用村里的人们花钱。你瞧。现在咱家里不用生炉子,也是暖腾腾的。和你们城里的房子一样了。你二姐夫还说,只要以后村里那些住土窑洞地人们。也肯修建新房的话,这暖气呀,也给他们免费安装。****”

    吴永成听到这里笑了起来:“呵呵,二姐夫还真有一套,他这是抓住了咱农村的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逼着他们享受生活呢!”

    “又说我的啥坏话眯?@五儿,我可是一进院门,就听见了啊!你二姐夫干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你得好好给二姐夫点拨、点拨,可不能看二姐夫的笑话呀!”

    吴永成的话音还没有落地,马林喜悦地声音就从院子里传了进来,紧接着,他那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

    吴永成急忙迎了上去:“二姐夫,这不我们正说你不给土窑洞装暖气呢!你这可是用了一个好办法呀!”

    马林一边笑着和文丽先打了个招呼,一边转身对吴永成笑着说道:“唉。五儿呀。这不是没有办法,逼得我只好用了这个下下策吗?!咱村里地老百姓们口袋里现在可都有钱了。他们也不是修补起那新房子,可他们就是懒着不愿意离开多年的土窑洞,这影响咱村里的新农村形象呀!”

    “二姐夫,是不是那些人不愿意离开土窑洞,是为了方便养猪和喂鸡呢?!”吴永成沉吟了片刻,问道。

    如果的确实是出于这样考虑的话,那马林的这个办法,就有点欠考虑了!

    马林嘴一撇:“哼,哪里是那么一回事呀!现在咱村里的群众们都有几个钱了,喂猪、喂鸡的人也就少多了。他们还嫌每天拨弄那蚯蚓费工夫呢!

    年轻地人们,倒按照村里的统一规划,在指定的地点,统一样式地修起了新房。现在住在土窑洞里的,大多是一些四、五十岁的人们。

    唉,这也就是多少年穷惯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总想着多攒一点,防备着什么灾年度荒的。

    不过,今年经过我这么一折腾,效果还不坏呢!马上就有不少村里的媳妇们,撺掇着家里地男人,动员老人们搬下来住,要不她们担心村里地群众骂他们不孝敬老人。

    呵呵,村里每年评比十星级家庭的时候,要是少了那么一、两颗星,村里每年发放地福利,那可就要少了不少的呀!有几个刚订了婚的外村姑娘,也和男方说,家里的老人,要是不从土窑洞里搬出来的话,她们可不想还没过门,就担一个不孝敬公婆的坏名声。”

    吴永成笑了笑,这些办法也只有常年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那才能想得出来。虽然不尽情理,可非常管用!这比三番五次地上门动员、做思想工作,那要强得多!

    不过,吴永成现在想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二姐夫,你刚才说,咱们村里不少的人,现在嫌那个拨弄喂猪、喂鸡的蚯蚓麻烦,都不想喂了。那咱村里的那个贸易公司,现在效益是不是已经不行了?我可是记得,那个贸易公司主要的业务量,就是卤蛋的销售和生猪的出口呀?!”

    马林满不在乎地说到:“嗨,五儿,你就根本不用担心这个。咱村里不少的人停止喂猪和喂鸡了以后,贸易公司的经济效益不仅是没有降低,反而比以前更高了!”

    嗯,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说,马林又给贸易公司找到了什么别的生意?!这可是他从来没有和自己说过的呀!

    马林好像看出了自己这个小舅子心中的疑惑,详细给他解释道:“咱村里的人,四十岁以下的,都进了咱村里的那三个企业上班了,四十到五十五岁的,都在村委会组织的种植专业队,也就是上了年纪的几个老人闲不住,才喂那么十几只鸡。

    可咱村里的人不喂猪了,并不等于咱县里其他乡镇、其他村的群众们,都有咱村里群众这么高的收入啊,他们还穷啊,你说,人穷了,只要能赚钱,哪还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拨弄那蚯蚓再麻烦,也没有一文钱逼到英雄汉的时候麻烦吧?!

    咱村里的贸易公司以前收购自己村里群众的这些鸡蛋、生猪的时候,那是有优惠的。现在咱村里没有这些东西了,收购外村的,那当然要按照市场价格来收购了,你说,这么做生意,那利润还不是比从前高多了吗?!”

    第四十二章 点拨(中)

    “二姐夫,你是说,咱们村里的群众们,是因为在处理喂猪饲料的时候,先工序太麻烦,而放弃了大量的养猪的?!”

    马林刚才无意中说的这个有关群众们放弃喂猪问题,马上就引起了吴永成的注意。这也是他一直苦苦思索着的一个问题。

    记得吴永成还在永安地区南德县下乡扶贫的时候,也曾有过一个念头,那就是把鱼湾村用蚯蚓喂猪的饲养办法,也推广到南德县去,只是到了后来,出现了扶持永安地区大上中药材基地的这个项目。

    吴永成所有的时间,就被这个项目,给拖住了,也就无暇再去顾及这件事情。

    相比之下,中药材基地涉及到了整个永安地区经济腾飞的大事,其重要性,也远远比在一个县、一个乡镇推广养猪方法,要大得多。

    可就在那个时候,吴永成心里当时也隐隐约约地觉得,如果要在南德县推广蚯蚓喂猪这种办法,好像在那些环节上,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而此时,马林一提到鱼湾村老百姓们,也因为工序太繁琐而放弃了喂猪的时候,吴永成心里一直郁结的一个疑惑豁然开朗了:对,问题关键的症结,就在这里,工序太麻烦,过程太复杂!

    用蚯蚓作为饲料喂猪和喂鸡,这是吴永成在刚穿越到这个世界,带来的第一个比较适合农村发展的金点子,当时对发展鱼湾村及附近几个村庄的个人和集体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也可以说,通过这种喂养办法,改变了农村传统的那种养殖方法,为鱼湾村、以及现在鱼湾区老百姓们生活的极大改善。创造了一个坚实地物质基础。

    鱼湾村其他的企业,也都是在这一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永明县地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蚯蚓喂养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这种饲料成本价格低廉,方便群众们就地取材,而蚯蚓的繁殖能力也特别强,且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可以极大地加速商品猪的出栏周期,瘦肉率高,深受市场的欢迎。

    鱼湾村这类品种的生猪,基本上都出口到了日本、香港等地,比本地用普通饲养方法喂出来的猪。占据了很大地价格优势和市场优势。

    但这种饲养方法,也存在着一个缺陷,那就是在喂养的时候,处理蚯蚓比较麻烦,既得把蚯蚓清理干净,还得切碎、煮熟,与其他的玉米饲料等混合在一起。

    蚯蚓还存在着一个品种退化的问题。每隔三到五年的时间,如果不对这些家里繁殖的蚯蚓进行换种培育的话,就会发生病变,导致生猪出现腹泻、掉膘等问题。

    这也是吴永成为什么在鱼湾村,和北京饲料研究所。共同建立起一个蚯蚓原种场地缘故。

    这不,到了现在,由于鱼湾村的老百姓们收入都高了,家家户户也就不把猪和鸡的喂养,作为家庭副业收入的一部分了。而是干脆把它放弃了——这主要原因,还是各种工序过于繁杂的缘故。

    “二姐夫,那,咱们村地那个蚯蚓原种场还没有解散吧。”吴永成想通了这一点,原本一直在心里琢磨着的一个念头,就闪了出来。

    马林笑呵呵地说道:“在啊。虽然说,咱村里的群众们现在大部分不喂猪、喂鸡了,可那个原种场每年的经济效益还不赖呢!除了咱们县里一部分用蚯蚓喂猪的,跑过来购买原种之外,就连外县、外地区的人们,大老远的也跑来买原种呢!

    有的老百姓们,直接就和咱村里的贸易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只要他们用蚯蚓喂养的猪。能达到咱们出口地要求。咱村里贸易公司也一样按照出口的价格,进行收购。”

    “二姐夫。你有没有想法,把咱们村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啊?!”吴永成盯着马林的眼睛,兴奋地问他。

    马林当时就嚷了起来:“想啊,我做梦都想把咱们村的这几个企业做大、做强,我可是心里一直惦记着要超过小龙庄的。可咱们的条件不能和人家比呀,人家那里是一马平川,地多!咱这里呢,除了山,能利用的地也就剩不多了,我还得留下基本农田。你看山上人们都栽了枣树,山下能建厂子地可用地,基本上就没有了。”

    “这个嘛,我倒是有个主意。二姐夫,咱村里地地不够,你可以和附近左右的村里合作呀!比如说,我们村地那个红枣系列产品有限公司吧,你可以再到别的村里,搞一个红枣汁压榨分厂,矿泉水厂呢,你可以多设几个灌装分厂。咱村里以资金入股,别的村可以以土地折现入股,再组成一个新的股份公司。如果他们不愿意入股合作的话,也可以租赁他们的土地建咱们自己的厂房啊!”

    马林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呢!嗨,怪不得人家老说咱农民们目光短浅呢!这可不就是嘛!五儿,你这到底是当了副厅局级领导的人了,看问题就是比我看得远!

    对了,五儿,你说咱把矿泉水厂,建到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好不好?这来回产品的运费也太高了。咱在那里建几个分厂,这一笔运费省下来,那可是一大笔的利润呀!”

    “那你的水源怎么办?!如果从咱这里拉过去水源的话,运费不一样省不掉吗?!你总不能就用当地的水源吧?!“吴永成反问他。

    马林狡黠地笑了笑:“那有什么不可以的呀!反正都是一样干净的水,咱村里的牌子已经打出去了,只要瓶子上贴着的是咱们村里的商标,人们谁还会认真地把水拿到什么部门去化验呢?!那城里地自来水,我就喝过,和咱村里的这矿泉水。味道也差球不了多少吗?!那又喝不死人!”

    “二姐夫,你这个想法可是万万要不得!”吴永成马上正色制止住他的这种愚昧想法:“虽然自来水也一样喝不死人,可为什么自来水就卖不到咱村里矿泉水的这个价钱呢?!这是两个截然不同地概念。你可千万不敢有这种侥幸心理,这要是砸了牌子。可不光是毁了咱村里矿泉水这一个品牌,其他的企业也会跟着受到损失的。”

    吴永成这么说,并不是危言耸听。

    他记得自己前世的时候,有一个叫什么“牛师傅”品牌的矿泉水,可能也是出于马林同样的心理吧,居然在几个大城市设立了分厂,大肆生产所谓的矿泉水,当被人们大爆其内幕:所谓的优质矿泉水,只不过是城市自来水中。加了一些矿物质的时候,公司地一些领导出来还狡辩说什么:所有的矿泉水企业,都是采用的这种办法,只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已。否则的话,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优质矿泉水资源。

    当时,吴永成在网络上看到这一番话的时候,真想钻进电脑里。揪住这个混蛋,扇他几个大耳光子:你把自来水当成矿泉水欺骗消费者还有理了?!自来水一顿多少钱啊?而你的矿泉水又是一瓶多少钱?!

    矿泉水之所以价格高,那就是因为优质地矿泉水资源稀少,才导致了矿泉水的价格昂贵,如果到处都是优质的矿泉水资源的话。那说不准自来水的价格,反倒又物以稀为贵了!

    “他二姐夫,五儿说得对。这种骗人地事情,咱不能做!”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外面和村里的老汉们下棋的吴有德老汉也回来了,见吴永成和马林小舅子姐夫两个人谈论正事,也就没有搭腔,自顾自地蹲在门口的角落里,抽着自己的旱烟,现在听到马林的这种“高论”。也实在忍不住了,才磕掉了烟锅内残余的烟灰,站起身来,严肃地对马林说道。

    文丽也笑着对女儿小敏说道:“小敏,你二姑父要骗人呢,对他说,二姑父、羞、羞、羞!”

    果然,小敏用小手划着自己细嫩的小脸蛋。奶声奶气地冲着马林说道:“二姑父。羞、羞、羞!”

    小敏童真无忌的一句话,逗得大家都哄堂大笑了起来。就连满脸尴尬、现在不知道说什么好的马林,也觉得那股难言地尴尬之情,也减了不少。

    “呵呵呵,我是和五儿说着玩的,不当真的,不当真的!”马林大笑着自嘲着说道:“不管怎么说,咱也是出席省里人代会的人大代表,又是全省知名的农民企业家,哪能做出来这种骗人的事情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吴妈妈赶忙接口:“就是,他二姐夫是个实诚地人,别人会做哪些事情,他也不会做地!他就是说着逗咱们开心呢!”

    吴永成心里暗笑:二姐夫这两年不愧是见过不少场面的人物了,这见风转舵地本事可越来越高了。妈妈还说他是最实诚的一个人了,我看到也未必呀!

    至于说,什么省人大代表就不弄虚作假了,那更不见得!“牛师傅”那可是世界上也知名的大企业啊,人家搞假冒伪劣产品,那还不是口中啧啧有词吗?!

    吴有德老汉并没有因为老伴出面打圆场,就放过了二女婿:“他二姐夫呀,你现在的身份,可和以前你当普通群众的时候大不一样了,你自己可能以为是说海话,可你现在的身份那是村里的一把手,几个厂子的总负责人,别人听了,就说不定当成真事了。下面的一些人就可能给你闹出一套假的东西来了。这可是万万马虎不得的!”

    马林连连点头:“叔,你老教训得对,我下次说话一定小心、一定小

    看着自己的二姐夫马林,被吴有德老汉当着众人的面训得面红耳赤的,吴永成觉得心里怪不落忍的。虽然说,长辈教训晚辈几句,那也没有什么的,可选择地二姐夫也算是县里、地区的知名人物了。吴永成生怕她面子上下不来台,正想说点什么,缓解一下屋里的气氛的时候,他地外甥、大姐家的孩子楚才走了进来。

    “舅、舅妈。你们今天刚回来吧。”

    “呵呵,这不是楚才吗?!怎么样(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