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 部分阅读
迷惑,他们在吴永成的董事长办公室落座之后,就提出来抓紧时间,先到下面去实地看一看祥农牌饲料的神奇之处。
“行啊,那咱们就按照我们事先拟定好的考察路线出发,如果几位没有意见的话,第一站我们先到梁州地区的永明县,那里离省城比较近一点,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赶到那里了,午饭我也让人安排在那里。”吴永成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吴永成祥农公司的饲料,还没有正式进入梁州地区。
之所以,把TJ客人实地考察的第一站,安排在永明县,吴永成就是想让他们看一看:用蚯蚓作为饲料不仅能喂猪、喂鸡,而且效果比普通的饲料,还更好,更经济实惠。从心理上,先消除他们这一行人的疑惑。
至于说,到了南德县参观的时候,当地也有用普通饲料,诸如玉米、谷糠等自己家随便配置的饲料来喂猪的,这两种不同效果的对比,就更明显了。
事实胜于雄辩嘛!
简单地吃了点早餐之后,T来的客人们又重新按照原来的乘车安排,在那辆警车开道之下,直奔梁州地区的永明县。
鱼湾村在永明县来说。是最靠近省城地一个村庄,因此,在两个多小时之后,也就是大约在上午的十一点左右吧,吴永成他们的这一行由三个小车、五个大客车组成的车队。在鱼湾村先落脚了。
大家下车之后。鱼湾村的支部副书记汪虎,见一长溜车队停在了村委会地门口,知道这是吴永成前两天打招呼说过地TJ的客人们来了。
自从马林带着贸易公司的两个年轻人,到了东北六、七天以后,鱼湾村的那两个企业。有王建业和米家林在照应着。而村委会里的工作。就一直是汪虎这个支部副书记在主持了。
“欢迎、欢迎,欢迎TJ地各位领导,来我们鱼湾村视察工作。”
汪虎这几年随着鱼湾村地巨大变化。他也早就不是十年前地那个愣头小伙子了,举止、言辞上。反倒更像是一个乡镇的领导干部。
在吴永成做了相互介绍之后,汪虎不卑不亢地和TJ的刘海玉等这几个区级领导们握手之后,就开始介绍起当年鱼湾村用蚯蚓喂猪、喂鸡地情况来了。
“要说,最早在我们村用蚯蚓喂猪、喂鸡的人家,那还是我们地吴县长,奥,就是咱们的吴董事长。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群众们,都是在一旁看笑话的:自古以来,大家只听说过蚯蚓可以喂鸡的,谁还知道能用这东西来喂猪啊?!
呵呵,说件不怕你们笑话的事情,当时村子里说怪话的人,我是最厉害的一个。因为当时我是我们大队二队的队长,吴董事长只是我们队里的一个社员。我就说,如果能用蚯蚓喂猪的话,那公鸡也能下蛋了。”
汪虎指着一旁微笑的吴永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一九七九年当时村里的情形了。
于是乎,在汪虎的描述中,吴永成这样一个天才神童的形象,就这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刘海玉等人的脑海里了。
“哎、哎、哎,老汪,你别顾一个劲地吹嘘我了,客人们是来想了解一下咱们村、那几年用蚯蚓喂猪和喂鸡的效果的,你还是找几个人,分头带着大家到几户人家去问一问、看一看吧。”吴永成在一旁听得自己也有些脸红了,急忙打断了汪虎滔滔大论。
刘海玉却在一旁说道:“吴董事长,不妨事的,呵呵呵,我还就爱听这些故事。要不,老汪,麻烦你找几个人,带着我们的那些乡村干部们,入户到群众家中去看一看,你还是接着给我们讲一讲、你们鱼湾村的这个创业史吧!这对我倒是很有启发的。呵呵呵。吴永成这下子没有办法了:这可不是他自己想搞个人迷信的这一套的,实在是这个刘海玉太有点八卦情结了。
既然是人家不远千里的来到了他们J省的地盘上,更何况,还是来到了他吴永成的故乡,他吴永成好歹也算是一个主人了,那也就只能是主随客便了----由着人家的性子来吧!
汪虎随手招呼过几个围在一旁瞧热闹的群众----也都是一些四十岁以上的妇女们,和六十岁以上的老汉,找了几个口舌伶俐的妇女,指点着她们,分开几个组带着那一伙客人们,去以前喂过猪和鸡的人家,去参观了。
李强生也把他带来的几个人,分散开来,如昂他们跟着那几个小组进门入户,去调查、考证了,而他也兴致勃勃地留了下来,跟着刘海玉一行,在汪虎、吴永成的陪同下,到鱼湾村村委会的会议室,继续听汪虎讲诉鱼湾村的创业史了。
可见,在这个时代,富有八卦精神的人,不仅仅是刘海玉同志一个人哪!
这个时候,早有人跑到吴永成家里,把吴永成带着大队人马来村的消息,告诉给了吴家两位老人。
当两位老人赶到这里的时候,吴永成已经和汪虎一起,陪着客人们到了鱼湾村宽大的会议室了。“他爹,你说,五儿几个月也没有回来了,怎么回了村里,也不先到家里看一眼呢?!”吴家妈妈有点伤心地对吴有德老汉委屈地说道。
“嗨,你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的,懂个什么呀?!”吴有德老汉虽然心里也觉得有点不舒服,可还是扭过头来教训老伴:“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哪能老想着自己的这个家哪?!咱家的五儿不是那没良心的娃,咱回家等着吧,不到吃饭的工夫,五儿总定跑回家来吃饭的。这个我心里有数!”
第五卷 辉煌 第九十三章 TJ来人了(下)
就在吴家两位老人失望地准备返回家中的时候,吴永成突然从村委会的会议室里走了出来,他也是在偶然回头的时候,看见了大门口站着的两位老人的。
“爹、妈,大热天的,你们两个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吴永成疾步走到两位老人的身旁,有些心疼地对他们说道:“走,进屋去吧。”
吴家妈妈拉着他家五儿的手说:“五儿,怎么你现在瘦了这么多呢?!别太累着了自己,该歇息的时候,就歇息着,这世界上的银钱,那是赚不够的,够咱过日子就行了。我们就不进去了,你不是还陪客人吗?!快点进去吧!一会儿记得回来吃饭。”
老人嘴上催促着让吴永成进会议室去,手却死死地抓住他,舍不得放开,两只眼睛盯住吴永成的脸,好像永远也看不够似的。
“五儿,你快忙你的去吧,我和你妈挺好的,你也不用心里挂念,办正经事情要紧。”吴有德老汉说道这里,扯了老伴一把:“行了,五儿你也看到了,他正忙着呢!你就松开手吧。”
“哎、哎,五儿,你就先忙去吧,一会儿记得回家吃饭啊!”吴妈妈嘴里答应着,手却好像不听自己使唤似的,还是拽着吴永成舍不得放开。
“妈,要不,让汪虎陪他们就行了,咱们一起相跟着回家吧!”吴永成不忍心就这么让老人离开。干脆也准备陪他们回家。
吴妈妈手马上就放开了,嗔怪他道:“你这孩子,这说地是些什么话呢?!人家客人大老远的来到了咱村里,你咋能把人家扔下自己回家那?!汪虎他拙嘴笨舌头的,哪能招呼了客人呀?!你快进去吧。妈给你回家做饭去。”
说完。老人才招呼老伴一起转身回家了,走出去老远,还转身冲着吴永成挥了挥手,那意思是让他赶快忙去吧。
直到望不见两位老人的背影了,吴永成才抬起手。擦了擦不知道什么时候溢出来的几滴眼泪。转身回到了村委会地会议室。
此时。汪虎正讲得津津有味呢:“……我们马书记说了,等再过两年地时候,我们村也一定能像你们那里的小龙庄一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呢!”
刘海玉颇有兴趣地问他:“老汪,那你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你去过我们TJ的小龙庄吗?你怎么知道那里现在就是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呢?!”
汪虎摇了摇头,理直气壮地说道:“小龙庄我虽然没有去过,可我听我们地马书记讲过。他可是去过那里,还去了两次呢!
社会主义新农村嘛,那肯定是咱们农村人不用再种地了,像城里人一样,每个月按时领工资,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银行里有存款。那像现在别地村似地,农村里农民们一年到头,种的那点地,根本就赚不到多少钱,还累个半死的。”
汪虎这句朴实地回答,逗得刘海玉和那几个县长们都笑了起来,可却让吴永成坐在一旁,陷入了沉思中。
刘海玉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吴永成在前世地时候,直至到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苦思着一个答案: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在他前世的时候,他曾经阅读过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一些资料,也在县里的组织下,到那里参观过。
华西村这个从当初负债万元起步的江南穷村,到了后来的时候,发展到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二百六十亿元,成为下辖九大公司、六十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
那里的村民们,的确正如汪虎刚才所描绘的: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甚至还有上百万的存款,好像也是呈现出一派“农村”发展的新气象了。
中国所有的农村,都能实现华西村那样的模式,那是不现实的,但无疑华西村,应该说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如此的未来形象,我们为之兴奋,祖祖辈辈的农民身份,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就成为城市人了。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完全接轨,在充分发挥中国的各种资源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经济总量2600万元的“村”,一定也不会是少数的。
可表象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意义,是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农村问题----收入提高了。
同时由于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基地。
随着后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第三产业,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农民们进入了城市,扩大了内需,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
可吴永成认为,如此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可能解决了当前面临的部分问题,但会引出另外更难解决的新问题。
可以说,这样解决农村问题,仅仅是解决农村的落后问题,而没有从落后的根源上解决问题,是对广大农村现在的现状的自我维护,是治标不治本的。
不管是现在的农民们,还是未来十几年后的农民们,都会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种地不赚钱。
可就像汪虎所说的,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农民们都不种地了,那他们又去干什么呢?!
难道真地。就像他描绘的那样,大家都到工厂里去上班,按月领取工资吗?!
吴永成却是清楚,再过几年,不少的农民们。的确已经离开了农村。挤进了城市,就像汪虎所说的,按月领取工资,不用种地了,大量地土地。荒废在农村。
但是进城之后地农民们。他们的收入水平。是否会跟上城市的发展呢,还是拖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后退?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
吴永成认为,不管是现在也好。还是将来也罢,如果三农问题地解决。只是停留在农民收入地提高,而不是农民种地收入地提高的话,那么就不是从根源上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了。
在吴永成前世地时候,也有的专家们,曾经提出一种观点:鼓励农村人口走向城市,从事第三产业,城镇建设加快,这样是解决了部分农民地收入问题。
可吴永成就有点不明白了: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农村又是什么样子呢?!
肯定地讲,由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城镇的扩张、土地追求经济效应,所有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会减少。
这不仅会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有了问题,用什么能解决呢?
从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分析,似乎粮食价格就会上涨,农民种地就可以赚到钱了,而且农民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流动,达到一个城乡经济发展的平衡。
但其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城镇化发展占用的耕地,那是无法恢复的;其次由经济效应发展的农副产品使用的耕地,也无法短期恢复,还有就是工业污染造成的土地贫瘠。就算国家动用储备粮食、向国外进口粮食,仅能解决暂时的危机。
从战略意义上来讲,没有粮食,我们国家将完全处于被动。
说得土一点儿,我们没有高科技,但可以原始一点生存;没有等离子电视,可以看普通电视;没有汽车可以坐火车、骑自行车。但没有了粮食,我们怎么办?!
虽然,从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一再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可地方上的不少干部们,却远远低估了目前中国农民肩负的国家重任----他们虽然生活水平低下,经济收入低,但他们只是季节性或临时离开农村,对于他们不赚钱的种地,也没有放弃。
种地不赚钱,但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自给,少量的农产品交换,还解决了社会的供给,减少了社会对农民的必要支持。在后来取消农业税的时候,不少专家们曾提到由此减少的国家财政收入是多少多少,而每个农民因此增加的收入,他们却认为不值得一提。可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每个农民少种若干地,少生产若干粮食,那个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的社会稳定基础,才有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才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向房地产等,促进了GDP的增长。
吴永成认为,农村的现状,直接和间接地维持着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
为什么农业是第一产业,一定有它的道理,这不会是偶然的。
即使像小龙庄那样高度工业化的“都市村庄”,鱼佐明那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土皇上”,那还知道每年从工业企业的利润中,拿出大量的资金,贴补到农业发展当中去呢!
在这一点上,吴永成一直很佩服鱼佐明的这种大局观念---说到底,他也不算是一个忘本的“农民”!
农业是基础,每亩地生产多少粮食,即所产出的实际价值是基本固定的,因此衡量这个价值的标准,也就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可能这样才合乎客观的规律。
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里,农民仍然需要种地,收入的提高来自土地的产出增加、在于农产品交换中的价格提高,这才是建设未来新农村的根本呢!
TJ来的客人们参观完鱼湾村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将近一点了,这时,村委会已经在两个企业中准备好了午饭----也没有准备什么整桌酒席的,也就是J省得特色----大锅烩菜、面条管够。
二百多人的饭,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准备出来,那也算不容易了。
当然,这也是TJ客人们的要求。因为这个时候,永明县的领导们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特意从县城赶过来,邀请吴永成和TJ的客人们,一起到县城招待所用餐,但他们的好意,被刘海玉他们婉拒了----他们准备在这里简单地吃点饭之后,就马上赶赴此次考察的下一个地点----永安地区的南德县。
今天鱼湾村的所见所闻,已经使他们相信了吴永成公司生产的、这个祥农牌饲料的神奇了,下一步就是具体实地考察一下吴永成的生产场地了。
这倒也不是他们不相信吴永成公司的实力,可既然出来专门考察这个项目,那总得有始有终吧!
吴永成在简单地陪了他们一会儿后,就把这里都交给了薛红、赵平贵和汪虎负责,他则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陪两位老人吃饭去了----别小看那一顿午饭,那里面浸透着老人们对儿子无尽的爱怜和想念。
可就在吴永成回到家吃饭的那点工夫里,又有不速之客闻讯赶到了这里,而且又带来了一个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消息。
第五卷 辉煌 第九十四章 亦意上门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福。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每当吴永成在外奔波一段时间,回到鱼湾村,看到自己家那个大门的时候,这首在未来的八年后,才流传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便会在他的耳旁久久回响。
一曲“常回家看看”,在吴永成前世的那个时候,让人们总是有着许多的感想和期盼,在人们的心头萦绕。
这首歌唱得老人感慨万千,唱得年轻人怦然心动。
无论离家多远,工作有多忙。当一家人团团坐在父母地身边,全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看着白发苍苍的长者满面红光,父母殷殷切的微笑,孩童天真容颜的灿烂。倍感和谐和温暖。
当然有很多时候。因为工作节奏过快,都有各种借口和理由,为自己的不行孝道而自蔚,不知道身为儿女,是父母养大。也不知道自己也要回报一份爱给父母。
而回报地爱。也许并不是自以为地钱物。那只是一种表达形式,
真正的回报是一种牵挂与顾盼,再多的礼物、再多的给予。也许还是不能给父母以最大的满足。
父母地最大满足与愿望,那就是在儿女回到家里、叫一声“爸、妈”时地惊喜。然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吃着大家一起做地饭菜,说着思念的每一个细节,或者开心,或者流泪。
当然,那是幸福的泪。
吴永成自己在前世地时候,就曾经因为工作,而有一段时间,经常在外工作,而不能回家看望父母们。
来到了这个世界,通过吴家两位老人对自己的那段深情,才更懂得了:人活着不能光为了自己,更多地时候,应该多为家中的父母考虑一下。
老人们他们并不指望儿女们,能为他们在外面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来,更多的还是期盼孩子们的平安、幸福,更多的还是希望他们能经常的回家看看,回家陪陪他们,当他们望着儿女们,坐在自己的面前,香甜地大口吞咽着自己亲手为他们准备的家常饭菜的时候,那也是老人们心里最感到满足的时候!
而现在吴永成自从正月里离开了鱼湾村之后,时隔半年才又回到家中,即使在陪同TJ来的客人的时候,心里萦绕着的,还一直是吴家两位老人殷切的目光,所以,在吃午饭的时候,吴永成和刘海玉、李强生等人打了个招呼,把客人留给了薛红、赵平贵、汪虎等人陪同,自己抽身回到了家里。
在这个时候,吴永成认为,自己回家与两位老人一起吃一顿饭,这个意义,一定程度上,要远远甚于自己打开TJ市场的重要性。
可事情往往不能如人所愿。
就在吴永成坐在自己家的炕头,端着一碗吴妈妈为他精心细作的拉面,一边香甜地大口吞咽着,一边含糊不清地回答吴妈妈问话的时候,门外却又进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打乱了吴永成想安安静静地与两位老人呆一会儿的计划。
“小吴啊,我可找到你了,这一路把我累得呀!”
吴永成抬起头一看来人,不由得马上放下手中的碗,从炕上跳了下来:“啊呀,这不是DVI大老板吗?!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跑到我这里来了?来人正是吴永成他们鱼湾村多年来一直合作的伙伴----香港商人,他的英文名字叫DVID,不过,他还是最喜欢别人叫他亦意先生的。这也是他为了追求冯霞的表姐亦心,而专门为自己取的一个名字,取了“一心一意”的谐音。
“呵呵,我可还是你们鱼湾村红枣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呢!我怎么就不能来这里啊?!”亦意先生操着他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和吴永成开着玩笑。
吴永成紧紧握住他的手,也回应道:“你这个大股东,当得可不怎么尽责呀!三年五载的,才露一次头,也算是稀客了。
呵呵,说说吧,这次你回大陆来,又有什么想法呀?我可是在今年又成立了一个农业实业公司了,希望我们能继续在这方面大力合作啊。”
亦意先生点点头:“这个我已经知道了,我就是为这件事情回来的。不过,我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有人在L市等着你呢!我也是从你三姐那里知道了你回来的信息,才一路赶过来的。”
吴永成想起什么似的,猛然指着他问道:“是不是亦心小姐也过来了?!DVID先生,前一段时间我听马林先生说起过,你和亦心小姐已经喜接连枝了!恭喜你呀!
DVID先生,你说你办喜事。怎么也不通知老朋友一声呢?!这既是你地不对了!”
亦意一脸的喜悦,摆摆手说道:“啊呀,这也是家里人的意思,大家都是多少年的老故交了,也就不讲究那些繁缛礼节了。只是两家的一些至亲们。陪着一起到教堂举行了个仪式。呵呵。以后有机会地时候,我一定请你和马董事长喝酒。”
亦心和亦意这一对恋人,现在都是三十四、五地人了,按照国内当时的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来算的法,够得上是晚婚晚育的模范了。
这个时候。吴永成也打心眼里为亦意感到高兴。他可是知道这位亦意先生。为了苦苦追求自己地爱情,在亦心身上下了不少地工夫地,甚至不惜更改自己的名字。这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那这一次令夫人和你一起回大陆,也是为了你们家族的生意吧?!在这生意上面。以后是你说了算,还是太太说了算?!”吴永成和亦意开着玩笑。
亦意却认真地说道:“这个不相干地。我太太她现在还是帮助她家里在打点着生意,主要还是商贸一类型的。我主要还是从事外贸方面地生意。
就拿我这次来大陆吧,主要是想和你谈一谈你那个肉用鸡的生意,我太太是想在你们J省搞一个大型的自选市场,她这次来是想搞个市场调查的。如果合适的话,她想在你们那个霞心贸易公司的基础上,扩展成为一个大型的自选市场。”
亦意现在说的这个霞心公司,就是由吴永成的三姐吴永霞现在在省城帮助打理的那家“霞心贸易有限公司”。
这个公司的大股东,是吴永成的爹妈和亦心两个人。其中双方各占到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亦心想扩展公司的业务,那自然也得和吴家人商量,而她也知道,当时之所以让吴家两位老人出面的目的,那无非是因为吴永成是一个国家干部,不能直接从事商业行为而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变通而已,现在公司业务的经营范围需要变动,那自然是需要找吴永成这个实际话语人,来拿主意了。
吴永成听到亦意这么一说,不由得问了一句:“自选市场?你是说,要在J省搞一个大的超市?!”
亦意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超市,呵呵,超级市场嘛!这种模式的市场,在去年的时候,你们大陆的广东东莞虎门镇,就出现了第一家,叫做什么美佳超级市场。呵呵,我太太曾经去那里考察过,生意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今年她才有了这么一个想法的。”
对于超市这个新生事物,作为吴永成这个穿越者来说,那当然是一点也不陌生的。
超市的全名,叫做超级市场。这个词是由西方人创造的。
随着这个词汇的引入,在后来十几年中,汉语中还出现了所谓的“超级明星”等等,其中也包括后来的“超级女声”、“超级男声”等等。
吴永成非常清楚,像超市这种新生事物,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产物。
在十年前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人们需要排着队、凭票去买东西。
在那个时候,那时大家根本就不可能想到:传统的百货商店会有那么多的不方便。
当时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辛辛苦苦排上半天队之后,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至于说,那道隔在商品和顾客之间的那道柜台,就理所当然认为---它就是天经地义应该存在的,否则的话,大家一窝蜂地挤进去,售货员的工作还怎么做啊?!
但是当近年来,商品比较丰富,甚至供过于求的时候,生产出来的东西怎样卖出去,便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了。
超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国外引进的。
超市咋一露面,便以它的自选、薄利多销,和一站式购物理念,悄悄地改变了消费者们的生活。让人们能够方便地购买到廉价、多样的东西。
和传统的百货商店相比,超市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商品陈列和销售方法。
传统地百货商店,它的商品摆在柜台上或柜台里面,顾客只能隔着玻璃或橱窗看。如果看中了,要通过营业员把东西拿出来,决定购买后向营业员现场付款。这叫闭架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遇到一个素质稍微差一点的售货员,或者说售货员今天心情不好的话,那可就难免遇到刁难顾客、服务态度不好的事情了。
与此相对应地是,超市采用地是开架销售。
开架销售的商品摆在货架上,顾客可以在商品区任意穿行。,随心选择。看上什么东西合适。直接放在超市提供的篮子里。到出口处再统一结账,因此超市也叫自选商场。
开架和闭架,对顾客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开架状态下,顾客地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因为他往篮子里挑东西地时候。并不付钱,所以能调动他地购买欲,他选的东西可能就会多一些,包括冲动消费。
超市另一特点是,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人们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小到一根葱、一袋食盐,大到一台冰箱,也可以是牛奶、鸡蛋,也可以是衣服鞋帽。
这个特点被业内称为“一站式购物”。
在吴永成地记忆当中,他在前世的时候,见到I省第一家超市,那是诞生于一九九二年。
毕竟J省是个内陆省份,在许多方面,都大大落后于沿海城市地。
至今,他还记得那个时候,超市进军j省“价格战”,给L市的市民们带来的实惠。
当时,他正在J省的省委党校读书,每天有大量的时间,让他陪着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老婆逛街。
吴永成清楚地记得,当时在省城L市西门附近,有一家叫做“人人乐”的超市。
在那个超市刚刚开业不久后的那段时间,省城的市民们只要花一块六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斤鸡蛋,而当时蔬菜市场的鸡蛋价格,却是每一斤克两块七的!
当然这种便宜鸡蛋,那一定也是限量供应的----每个人只能购买一公斤,每天只卖前一百名名顾客。
一些老年人为了省几块钱,不惜花上几个小时,早早地就在那里去排队了。
当然,吴永成也知道,人家“人人乐”超市赔本卖鸡蛋,自然有人家自己的算盘----因为隔着几百米的西门内,就有一家竞争对手----好又多超市。
在那个时候,鸡蛋的价格就是这样这家一块九,那家一块八,就这么一路杀下来的。
精明的顾客也有自己的妙招,他们先在“好又多”排队买到一公斤鸡蛋后,又急忙跑到“人人乐”那边再去排队……
超市的价格战,让市民享受到了竞争带来的实惠。
吴永成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娃哈哈”纯净水在街头小卖部卖2.5元钱的时候,“人人乐”超市里的价格是1元钱。
可他有一次陪着女朋友,路过城北的“家世界”超市时发现,这里“娃哈哈”纯净水的标价是0.99元。
超市的定价就是这么很有学问的----一些敏感商品的价格绝对要低,这样消费者就会觉得你这里东西便宜,就会经常光顾。
而实际上,0.99元能和1元钱有什么区别呢?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有敏感商品,对应的就是不太敏感的商品。
低廉的价格,加上限量销售造成的人为紧缺,让一些超市赚足了人气,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后来在零售业市场上的份额。
直到十几年后,业内多数人认为,J省的超市起步的时候,省、乃至于全国的零售业市场并不成熟,价格是决定顾客是否购买商品的首要因素。
要想在短时间内让顾客认识、接受,以至忠诚,价格无疑是最重要的。
而当初超市的出现,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的环节。
当然了,价格战也有很多策略的,如果低价销售的老是同一种商品,可能对顾客就没有了吸引力。
在吴永成的前世中,J省第一家超市刚刚开张的时候,经常光顾“人人乐”的人们发现:那里今天有便宜的大葱,明天有便宜的面粉,后天可能有便宜的食用油,过几天又有便宜的猪肉……
而导致百货商店的衰落和转型的直接因素,也正是超市的兴起。
“小吴,怎么,你不认可亦心的这个想法吗?!”亦意先生见吴永成听了他的这句话之后,愣在那里不表态,就奇怪地问他:“我太太可是对这个项目,很有一番见解的,要不咱们下午就返回L市,你和她面谈好吗?!”
第五卷 辉煌 第九十五章 慧剑斩情丝
亦意的突然到来,打乱了吴永成拟定好了的原来下午的计划安排。
对于亦心提出的这个在J省建立首家大型超市的想法,吴永成倒也是非常赞成的,只不过,有一些具体的事项,还得两个人坐下来,好好地再谈一谈。
既然是要搞规模比较大一点的,涉及投入的资金,那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吴永成担心亦心是不是对超市的运作模式,已经掌握得非常清楚了。
在自己前世的时候,吴永成虽然没有更多地接触过超市经营,可他毕竟有着现在内地人所缺的那些见识,正所谓“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说不准,他也能对她们下一步的运作,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起初,吴永成也想过,自己和亦意一起返回省城,TJ客人下午的活动,则由薛红和赵平贵两个人来陪同。
但随即吴永成又想到,薛红原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就是商业管理,他倒是在商业方面很有一套的一个人才,让他一同参加自己与亦心的见面,也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薛红并没有接触过什么超级市场,可不管怎么说,薛红也算得上是专业人才呀!
于是,吴永成让亦意先在自己家里歇息一会儿,自己找到了TJ的刘海玉几个领导,和他们商议道:现在已经是下午地两点多了。而从鱼湾村出发,到南德县,至少还得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反倒不如在下午返回省城,由赵平贵陪着大家到省城附近的旅游景点唐叔虞祠。做个短暂的旅游。等到明天一早的时候,大队人马再从省城前往南德县实地考察,当天下午还可以返回省城,搭乘晚上地火车回到要紧地商务会谈的时候,也就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这个安排。
来自TJ的客人们也都知道。在J省省会城市L市二十五公里处。有一处闻名世界的建筑物。叫做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唐叔虞祠是有几十座古建筑地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周围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地建筑群、高超地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刘海玉笑着说道:“谢谢吴董事长地好意啊。我在TJ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到过J省地L市的人,不去参观唐叔虞祠的人,就好象外国的友人们,到了北京之后,没有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我们虽然是为了工作来到了你们J省,可让大家带着遗憾回去,那也就有得太说不过去了。”
既然和TJ的客人们达成了一致(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行啊,那咱们就按照我们事先拟定好的考察路线出发,如果几位没有意见的话,第一站我们先到梁州地区的永明县,那里离省城比较近一点,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赶到那里了,午饭我也让人安排在那里。”吴永成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吴永成祥农公司的饲料,还没有正式进入梁州地区。
之所以,把TJ客人实地考察的第一站,安排在永明县,吴永成就是想让他们看一看:用蚯蚓作为饲料不仅能喂猪、喂鸡,而且效果比普通的饲料,还更好,更经济实惠。从心理上,先消除他们这一行人的疑惑。
至于说,到了南德县参观的时候,当地也有用普通饲料,诸如玉米、谷糠等自己家随便配置的饲料来喂猪的,这两种不同效果的对比,就更明显了。
事实胜于雄辩嘛!
简单地吃了点早餐之后,T来的客人们又重新按照原来的乘车安排,在那辆警车开道之下,直奔梁州地区的永明县。
鱼湾村在永明县来说。是最靠近省城地一个村庄,因此,在两个多小时之后,也就是大约在上午的十一点左右吧,吴永成他们的这一行由三个小车、五个大客车组成的车队。在鱼湾村先落脚了。
大家下车之后。鱼湾村的支部副书记汪虎,见一长溜车队停在了村委会地门口,知道这是吴永成前两天打招呼说过地TJ的客人们来了。
自从马林带着贸易公司的两个年轻人,到了东北六、七天以后,鱼湾村的那两个企业。有王建业和米家林在照应着。而村委会里的工作。就一直是汪虎这个支部副书记在主持了。
“欢迎、欢迎,欢迎TJ地各位领导,来我们鱼湾村视察工作。”
汪虎这几年随着鱼湾村地巨大变化。他也早就不是十年前地那个愣头小伙子了,举止、言辞上。反倒更像是一个乡镇的领导干部。
在吴永成做了相互介绍之后,汪虎不卑不亢地和TJ的刘海玉等这几个区级领导们握手之后,就开始介绍起当年鱼湾村用蚯蚓喂猪、喂鸡地情况来了。
“要说,最早在我们村用蚯蚓喂猪、喂鸡的人家,那还是我们地吴县长,奥,就是咱们的吴董事长。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群众们,都是在一旁看笑话的:自古以来,大家只听说过蚯蚓可以喂鸡的,谁还知道能用这东西来喂猪啊?!
呵呵,说件不怕你们笑话的事情,当时村子里说怪话的人,我是最厉害的一个。因为当时我是我们大队二队的队长,吴董事长只是我们队里的一个社员。我就说,如果能用蚯蚓喂猪的话,那公鸡也能下蛋了。”
汪虎指着一旁微笑的吴永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一九七九年当时村里的情形了。
于是乎,在汪虎的描述中,吴永成这样一个天才神童的形象,就这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刘海玉等人的脑海里了。
“哎、哎、哎,老汪,你别顾一个劲地吹嘘我了,客人们是来想了解一下咱们村、那几年用蚯蚓喂猪和喂鸡的效果的,你还是找几个人,分头带着大家到几户人家去问一问、看一看吧。”吴永成在一旁听得自己也有些脸红了,急忙打断了汪虎滔滔大论。
刘海玉却在一旁说道:“吴董事长,不妨事的,呵呵呵,我还就爱听这些故事。要不,老汪,麻烦你找几个人,带着我们的那些乡村干部们,入户到群众家中去看一看,你还是接着给我们讲一讲、你们鱼湾村的这个创业史吧!这对我倒是很有启发的。呵呵呵。吴永成这下子没有办法了:这可不是他自己想搞个人迷信的这一套的,实在是这个刘海玉太有点八卦情结了。
既然是人家不远千里的来到了他们J省的地盘上,更何况,还是来到了他吴永成的故乡,他吴永成好歹也算是一个主人了,那也就只能是主随客便了----由着人家的性子来吧!
汪虎随手招呼过几个围在一旁瞧热闹的群众----也都是一些四十岁以上的妇女们,和六十岁以上的老汉,找了几个口舌伶俐的妇女,指点着她们,分开几个组带着那一伙客人们,去以前喂过猪和鸡的人家,去参观了。
李强生也把他带来的几个人,分散开来,如昂他们跟着那几个小组进门入户,去调查、考证了,而他也兴致勃勃地留了下来,跟着刘海玉一行,在汪虎、吴永成的陪同下,到鱼湾村村委会的会议室,继续听汪虎讲诉鱼湾村的创业史了。
可见,在这个时代,富有八卦精神的人,不仅仅是刘海玉同志一个人哪!
这个时候,早有人跑到吴永成家里,把吴永成带着大队人马来村的消息,告诉给了吴家两位老人。
当两位老人赶到这里的时候,吴永成已经和汪虎一起,陪着客人们到了鱼湾村宽大的会议室了。“他爹,你说,五儿几个月也没有回来了,怎么回了村里,也不先到家里看一眼呢?!”吴家妈妈有点伤心地对吴有德老汉委屈地说道。
“嗨,你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的,懂个什么呀?!”吴有德老汉虽然心里也觉得有点不舒服,可还是扭过头来教训老伴:“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哪能老想着自己的这个家哪?!咱家的五儿不是那没良心的娃,咱回家等着吧,不到吃饭的工夫,五儿总定跑回家来吃饭的。这个我心里有数!”
第五卷 辉煌 第九十三章 TJ来人了(下)
就在吴家两位老人失望地准备返回家中的时候,吴永成突然从村委会的会议室里走了出来,他也是在偶然回头的时候,看见了大门口站着的两位老人的。
“爹、妈,大热天的,你们两个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吴永成疾步走到两位老人的身旁,有些心疼地对他们说道:“走,进屋去吧。”
吴家妈妈拉着他家五儿的手说:“五儿,怎么你现在瘦了这么多呢?!别太累着了自己,该歇息的时候,就歇息着,这世界上的银钱,那是赚不够的,够咱过日子就行了。我们就不进去了,你不是还陪客人吗?!快点进去吧!一会儿记得回来吃饭。”
老人嘴上催促着让吴永成进会议室去,手却死死地抓住他,舍不得放开,两只眼睛盯住吴永成的脸,好像永远也看不够似的。
“五儿,你快忙你的去吧,我和你妈挺好的,你也不用心里挂念,办正经事情要紧。”吴有德老汉说道这里,扯了老伴一把:“行了,五儿你也看到了,他正忙着呢!你就松开手吧。”
“哎、哎,五儿,你就先忙去吧,一会儿记得回家吃饭啊!”吴妈妈嘴里答应着,手却好像不听自己使唤似的,还是拽着吴永成舍不得放开。
“妈,要不,让汪虎陪他们就行了,咱们一起相跟着回家吧!”吴永成不忍心就这么让老人离开。干脆也准备陪他们回家。
吴妈妈手马上就放开了,嗔怪他道:“你这孩子,这说地是些什么话呢?!人家客人大老远的来到了咱村里,你咋能把人家扔下自己回家那?!汪虎他拙嘴笨舌头的,哪能招呼了客人呀?!你快进去吧。妈给你回家做饭去。”
说完。老人才招呼老伴一起转身回家了,走出去老远,还转身冲着吴永成挥了挥手,那意思是让他赶快忙去吧。
直到望不见两位老人的背影了,吴永成才抬起手。擦了擦不知道什么时候溢出来的几滴眼泪。转身回到了村委会地会议室。
此时。汪虎正讲得津津有味呢:“……我们马书记说了,等再过两年地时候,我们村也一定能像你们那里的小龙庄一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呢!”
刘海玉颇有兴趣地问他:“老汪,那你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你去过我们TJ的小龙庄吗?你怎么知道那里现在就是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呢?!”
汪虎摇了摇头,理直气壮地说道:“小龙庄我虽然没有去过,可我听我们地马书记讲过。他可是去过那里,还去了两次呢!
社会主义新农村嘛,那肯定是咱们农村人不用再种地了,像城里人一样,每个月按时领工资,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银行里有存款。那像现在别地村似地,农村里农民们一年到头,种的那点地,根本就赚不到多少钱,还累个半死的。”
汪虎这句朴实地回答,逗得刘海玉和那几个县长们都笑了起来,可却让吴永成坐在一旁,陷入了沉思中。
刘海玉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吴永成在前世地时候,直至到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苦思着一个答案: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在他前世的时候,他曾经阅读过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一些资料,也在县里的组织下,到那里参观过。
华西村这个从当初负债万元起步的江南穷村,到了后来的时候,发展到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二百六十亿元,成为下辖九大公司、六十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
那里的村民们,的确正如汪虎刚才所描绘的: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甚至还有上百万的存款,好像也是呈现出一派“农村”发展的新气象了。
中国所有的农村,都能实现华西村那样的模式,那是不现实的,但无疑华西村,应该说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如此的未来形象,我们为之兴奋,祖祖辈辈的农民身份,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就成为城市人了。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完全接轨,在充分发挥中国的各种资源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经济总量2600万元的“村”,一定也不会是少数的。
可表象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意义,是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农村问题----收入提高了。
同时由于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基地。
随着后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第三产业,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农民们进入了城市,扩大了内需,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
可吴永成认为,如此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可能解决了当前面临的部分问题,但会引出另外更难解决的新问题。
可以说,这样解决农村问题,仅仅是解决农村的落后问题,而没有从落后的根源上解决问题,是对广大农村现在的现状的自我维护,是治标不治本的。
不管是现在的农民们,还是未来十几年后的农民们,都会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种地不赚钱。
可就像汪虎所说的,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农民们都不种地了,那他们又去干什么呢?!
难道真地。就像他描绘的那样,大家都到工厂里去上班,按月领取工资吗?!
吴永成却是清楚,再过几年,不少的农民们。的确已经离开了农村。挤进了城市,就像汪虎所说的,按月领取工资,不用种地了,大量地土地。荒废在农村。
但是进城之后地农民们。他们的收入水平。是否会跟上城市的发展呢,还是拖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后退?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
吴永成认为,不管是现在也好。还是将来也罢,如果三农问题地解决。只是停留在农民收入地提高,而不是农民种地收入地提高的话,那么就不是从根源上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了。
在吴永成前世地时候,也有的专家们,曾经提出一种观点:鼓励农村人口走向城市,从事第三产业,城镇建设加快,这样是解决了部分农民地收入问题。
可吴永成就有点不明白了: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农村又是什么样子呢?!
肯定地讲,由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城镇的扩张、土地追求经济效应,所有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会减少。
这不仅会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有了问题,用什么能解决呢?
从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分析,似乎粮食价格就会上涨,农民种地就可以赚到钱了,而且农民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流动,达到一个城乡经济发展的平衡。
但其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城镇化发展占用的耕地,那是无法恢复的;其次由经济效应发展的农副产品使用的耕地,也无法短期恢复,还有就是工业污染造成的土地贫瘠。就算国家动用储备粮食、向国外进口粮食,仅能解决暂时的危机。
从战略意义上来讲,没有粮食,我们国家将完全处于被动。
说得土一点儿,我们没有高科技,但可以原始一点生存;没有等离子电视,可以看普通电视;没有汽车可以坐火车、骑自行车。但没有了粮食,我们怎么办?!
虽然,从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一再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可地方上的不少干部们,却远远低估了目前中国农民肩负的国家重任----他们虽然生活水平低下,经济收入低,但他们只是季节性或临时离开农村,对于他们不赚钱的种地,也没有放弃。
种地不赚钱,但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自给,少量的农产品交换,还解决了社会的供给,减少了社会对农民的必要支持。在后来取消农业税的时候,不少专家们曾提到由此减少的国家财政收入是多少多少,而每个农民因此增加的收入,他们却认为不值得一提。可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每个农民少种若干地,少生产若干粮食,那个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的社会稳定基础,才有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才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向房地产等,促进了GDP的增长。
吴永成认为,农村的现状,直接和间接地维持着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
为什么农业是第一产业,一定有它的道理,这不会是偶然的。
即使像小龙庄那样高度工业化的“都市村庄”,鱼佐明那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土皇上”,那还知道每年从工业企业的利润中,拿出大量的资金,贴补到农业发展当中去呢!
在这一点上,吴永成一直很佩服鱼佐明的这种大局观念---说到底,他也不算是一个忘本的“农民”!
农业是基础,每亩地生产多少粮食,即所产出的实际价值是基本固定的,因此衡量这个价值的标准,也就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可能这样才合乎客观的规律。
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里,农民仍然需要种地,收入的提高来自土地的产出增加、在于农产品交换中的价格提高,这才是建设未来新农村的根本呢!
TJ来的客人们参观完鱼湾村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将近一点了,这时,村委会已经在两个企业中准备好了午饭----也没有准备什么整桌酒席的,也就是J省得特色----大锅烩菜、面条管够。
二百多人的饭,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准备出来,那也算不容易了。
当然,这也是TJ客人们的要求。因为这个时候,永明县的领导们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特意从县城赶过来,邀请吴永成和TJ的客人们,一起到县城招待所用餐,但他们的好意,被刘海玉他们婉拒了----他们准备在这里简单地吃点饭之后,就马上赶赴此次考察的下一个地点----永安地区的南德县。
今天鱼湾村的所见所闻,已经使他们相信了吴永成公司生产的、这个祥农牌饲料的神奇了,下一步就是具体实地考察一下吴永成的生产场地了。
这倒也不是他们不相信吴永成公司的实力,可既然出来专门考察这个项目,那总得有始有终吧!
吴永成在简单地陪了他们一会儿后,就把这里都交给了薛红、赵平贵和汪虎负责,他则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陪两位老人吃饭去了----别小看那一顿午饭,那里面浸透着老人们对儿子无尽的爱怜和想念。
可就在吴永成回到家吃饭的那点工夫里,又有不速之客闻讯赶到了这里,而且又带来了一个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消息。
第五卷 辉煌 第九十四章 亦意上门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福。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每当吴永成在外奔波一段时间,回到鱼湾村,看到自己家那个大门的时候,这首在未来的八年后,才流传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便会在他的耳旁久久回响。
一曲“常回家看看”,在吴永成前世的那个时候,让人们总是有着许多的感想和期盼,在人们的心头萦绕。
这首歌唱得老人感慨万千,唱得年轻人怦然心动。
无论离家多远,工作有多忙。当一家人团团坐在父母地身边,全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看着白发苍苍的长者满面红光,父母殷殷切的微笑,孩童天真容颜的灿烂。倍感和谐和温暖。
当然有很多时候。因为工作节奏过快,都有各种借口和理由,为自己的不行孝道而自蔚,不知道身为儿女,是父母养大。也不知道自己也要回报一份爱给父母。
而回报地爱。也许并不是自以为地钱物。那只是一种表达形式,
真正的回报是一种牵挂与顾盼,再多的礼物、再多的给予。也许还是不能给父母以最大的满足。
父母地最大满足与愿望,那就是在儿女回到家里、叫一声“爸、妈”时地惊喜。然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吃着大家一起做地饭菜,说着思念的每一个细节,或者开心,或者流泪。
当然,那是幸福的泪。
吴永成自己在前世地时候,就曾经因为工作,而有一段时间,经常在外工作,而不能回家看望父母们。
来到了这个世界,通过吴家两位老人对自己的那段深情,才更懂得了:人活着不能光为了自己,更多地时候,应该多为家中的父母考虑一下。
老人们他们并不指望儿女们,能为他们在外面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来,更多的还是期盼孩子们的平安、幸福,更多的还是希望他们能经常的回家看看,回家陪陪他们,当他们望着儿女们,坐在自己的面前,香甜地大口吞咽着自己亲手为他们准备的家常饭菜的时候,那也是老人们心里最感到满足的时候!
而现在吴永成自从正月里离开了鱼湾村之后,时隔半年才又回到家中,即使在陪同TJ来的客人的时候,心里萦绕着的,还一直是吴家两位老人殷切的目光,所以,在吃午饭的时候,吴永成和刘海玉、李强生等人打了个招呼,把客人留给了薛红、赵平贵、汪虎等人陪同,自己抽身回到了家里。
在这个时候,吴永成认为,自己回家与两位老人一起吃一顿饭,这个意义,一定程度上,要远远甚于自己打开TJ市场的重要性。
可事情往往不能如人所愿。
就在吴永成坐在自己家的炕头,端着一碗吴妈妈为他精心细作的拉面,一边香甜地大口吞咽着,一边含糊不清地回答吴妈妈问话的时候,门外却又进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打乱了吴永成想安安静静地与两位老人呆一会儿的计划。
“小吴啊,我可找到你了,这一路把我累得呀!”
吴永成抬起头一看来人,不由得马上放下手中的碗,从炕上跳了下来:“啊呀,这不是DVI大老板吗?!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跑到我这里来了?来人正是吴永成他们鱼湾村多年来一直合作的伙伴----香港商人,他的英文名字叫DVID,不过,他还是最喜欢别人叫他亦意先生的。这也是他为了追求冯霞的表姐亦心,而专门为自己取的一个名字,取了“一心一意”的谐音。
“呵呵,我可还是你们鱼湾村红枣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呢!我怎么就不能来这里啊?!”亦意先生操着他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和吴永成开着玩笑。
吴永成紧紧握住他的手,也回应道:“你这个大股东,当得可不怎么尽责呀!三年五载的,才露一次头,也算是稀客了。
呵呵,说说吧,这次你回大陆来,又有什么想法呀?我可是在今年又成立了一个农业实业公司了,希望我们能继续在这方面大力合作啊。”
亦意先生点点头:“这个我已经知道了,我就是为这件事情回来的。不过,我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有人在L市等着你呢!我也是从你三姐那里知道了你回来的信息,才一路赶过来的。”
吴永成想起什么似的,猛然指着他问道:“是不是亦心小姐也过来了?!DVID先生,前一段时间我听马林先生说起过,你和亦心小姐已经喜接连枝了!恭喜你呀!
DVID先生,你说你办喜事。怎么也不通知老朋友一声呢?!这既是你地不对了!”
亦意一脸的喜悦,摆摆手说道:“啊呀,这也是家里人的意思,大家都是多少年的老故交了,也就不讲究那些繁缛礼节了。只是两家的一些至亲们。陪着一起到教堂举行了个仪式。呵呵。以后有机会地时候,我一定请你和马董事长喝酒。”
亦心和亦意这一对恋人,现在都是三十四、五地人了,按照国内当时的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来算的法,够得上是晚婚晚育的模范了。
这个时候。吴永成也打心眼里为亦意感到高兴。他可是知道这位亦意先生。为了苦苦追求自己地爱情,在亦心身上下了不少地工夫地,甚至不惜更改自己的名字。这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那这一次令夫人和你一起回大陆,也是为了你们家族的生意吧?!在这生意上面。以后是你说了算,还是太太说了算?!”吴永成和亦意开着玩笑。
亦意却认真地说道:“这个不相干地。我太太她现在还是帮助她家里在打点着生意,主要还是商贸一类型的。我主要还是从事外贸方面地生意。
就拿我这次来大陆吧,主要是想和你谈一谈你那个肉用鸡的生意,我太太是想在你们J省搞一个大型的自选市场,她这次来是想搞个市场调查的。如果合适的话,她想在你们那个霞心贸易公司的基础上,扩展成为一个大型的自选市场。”
亦意现在说的这个霞心公司,就是由吴永成的三姐吴永霞现在在省城帮助打理的那家“霞心贸易有限公司”。
这个公司的大股东,是吴永成的爹妈和亦心两个人。其中双方各占到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亦心想扩展公司的业务,那自然也得和吴家人商量,而她也知道,当时之所以让吴家两位老人出面的目的,那无非是因为吴永成是一个国家干部,不能直接从事商业行为而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变通而已,现在公司业务的经营范围需要变动,那自然是需要找吴永成这个实际话语人,来拿主意了。
吴永成听到亦意这么一说,不由得问了一句:“自选市场?你是说,要在J省搞一个大的超市?!”
亦意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超市,呵呵,超级市场嘛!这种模式的市场,在去年的时候,你们大陆的广东东莞虎门镇,就出现了第一家,叫做什么美佳超级市场。呵呵,我太太曾经去那里考察过,生意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今年她才有了这么一个想法的。”
对于超市这个新生事物,作为吴永成这个穿越者来说,那当然是一点也不陌生的。
超市的全名,叫做超级市场。这个词是由西方人创造的。
随着这个词汇的引入,在后来十几年中,汉语中还出现了所谓的“超级明星”等等,其中也包括后来的“超级女声”、“超级男声”等等。
吴永成非常清楚,像超市这种新生事物,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产物。
在十年前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人们需要排着队、凭票去买东西。
在那个时候,那时大家根本就不可能想到:传统的百货商店会有那么多的不方便。
当时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辛辛苦苦排上半天队之后,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至于说,那道隔在商品和顾客之间的那道柜台,就理所当然认为---它就是天经地义应该存在的,否则的话,大家一窝蜂地挤进去,售货员的工作还怎么做啊?!
但是当近年来,商品比较丰富,甚至供过于求的时候,生产出来的东西怎样卖出去,便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了。
超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国外引进的。
超市咋一露面,便以它的自选、薄利多销,和一站式购物理念,悄悄地改变了消费者们的生活。让人们能够方便地购买到廉价、多样的东西。
和传统的百货商店相比,超市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商品陈列和销售方法。
传统地百货商店,它的商品摆在柜台上或柜台里面,顾客只能隔着玻璃或橱窗看。如果看中了,要通过营业员把东西拿出来,决定购买后向营业员现场付款。这叫闭架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遇到一个素质稍微差一点的售货员,或者说售货员今天心情不好的话,那可就难免遇到刁难顾客、服务态度不好的事情了。
与此相对应地是,超市采用地是开架销售。
开架销售的商品摆在货架上,顾客可以在商品区任意穿行。,随心选择。看上什么东西合适。直接放在超市提供的篮子里。到出口处再统一结账,因此超市也叫自选商场。
开架和闭架,对顾客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开架状态下,顾客地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因为他往篮子里挑东西地时候。并不付钱,所以能调动他地购买欲,他选的东西可能就会多一些,包括冲动消费。
超市另一特点是,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人们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小到一根葱、一袋食盐,大到一台冰箱,也可以是牛奶、鸡蛋,也可以是衣服鞋帽。
这个特点被业内称为“一站式购物”。
在吴永成地记忆当中,他在前世的时候,见到I省第一家超市,那是诞生于一九九二年。
毕竟J省是个内陆省份,在许多方面,都大大落后于沿海城市地。
至今,他还记得那个时候,超市进军j省“价格战”,给L市的市民们带来的实惠。
当时,他正在J省的省委党校读书,每天有大量的时间,让他陪着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老婆逛街。
吴永成清楚地记得,当时在省城L市西门附近,有一家叫做“人人乐”的超市。
在那个超市刚刚开业不久后的那段时间,省城的市民们只要花一块六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斤鸡蛋,而当时蔬菜市场的鸡蛋价格,却是每一斤克两块七的!
当然这种便宜鸡蛋,那一定也是限量供应的----每个人只能购买一公斤,每天只卖前一百名名顾客。
一些老年人为了省几块钱,不惜花上几个小时,早早地就在那里去排队了。
当然,吴永成也知道,人家“人人乐”超市赔本卖鸡蛋,自然有人家自己的算盘----因为隔着几百米的西门内,就有一家竞争对手----好又多超市。
在那个时候,鸡蛋的价格就是这样这家一块九,那家一块八,就这么一路杀下来的。
精明的顾客也有自己的妙招,他们先在“好又多”排队买到一公斤鸡蛋后,又急忙跑到“人人乐”那边再去排队……
超市的价格战,让市民享受到了竞争带来的实惠。
吴永成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娃哈哈”纯净水在街头小卖部卖2.5元钱的时候,“人人乐”超市里的价格是1元钱。
可他有一次陪着女朋友,路过城北的“家世界”超市时发现,这里“娃哈哈”纯净水的标价是0.99元。
超市的定价就是这么很有学问的----一些敏感商品的价格绝对要低,这样消费者就会觉得你这里东西便宜,就会经常光顾。
而实际上,0.99元能和1元钱有什么区别呢?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有敏感商品,对应的就是不太敏感的商品。
低廉的价格,加上限量销售造成的人为紧缺,让一些超市赚足了人气,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后来在零售业市场上的份额。
直到十几年后,业内多数人认为,J省的超市起步的时候,省、乃至于全国的零售业市场并不成熟,价格是决定顾客是否购买商品的首要因素。
要想在短时间内让顾客认识、接受,以至忠诚,价格无疑是最重要的。
而当初超市的出现,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的环节。
当然了,价格战也有很多策略的,如果低价销售的老是同一种商品,可能对顾客就没有了吸引力。
在吴永成的前世中,J省第一家超市刚刚开张的时候,经常光顾“人人乐”的人们发现:那里今天有便宜的大葱,明天有便宜的面粉,后天可能有便宜的食用油,过几天又有便宜的猪肉……
而导致百货商店的衰落和转型的直接因素,也正是超市的兴起。
“小吴,怎么,你不认可亦心的这个想法吗?!”亦意先生见吴永成听了他的这句话之后,愣在那里不表态,就奇怪地问他:“我太太可是对这个项目,很有一番见解的,要不咱们下午就返回L市,你和她面谈好吗?!”
第五卷 辉煌 第九十五章 慧剑斩情丝
亦意的突然到来,打乱了吴永成拟定好了的原来下午的计划安排。
对于亦心提出的这个在J省建立首家大型超市的想法,吴永成倒也是非常赞成的,只不过,有一些具体的事项,还得两个人坐下来,好好地再谈一谈。
既然是要搞规模比较大一点的,涉及投入的资金,那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吴永成担心亦心是不是对超市的运作模式,已经掌握得非常清楚了。
在自己前世的时候,吴永成虽然没有更多地接触过超市经营,可他毕竟有着现在内地人所缺的那些见识,正所谓“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说不准,他也能对她们下一步的运作,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起初,吴永成也想过,自己和亦意一起返回省城,TJ客人下午的活动,则由薛红和赵平贵两个人来陪同。
但随即吴永成又想到,薛红原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就是商业管理,他倒是在商业方面很有一套的一个人才,让他一同参加自己与亦心的见面,也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薛红并没有接触过什么超级市场,可不管怎么说,薛红也算得上是专业人才呀!
于是,吴永成让亦意先在自己家里歇息一会儿,自己找到了TJ的刘海玉几个领导,和他们商议道:现在已经是下午地两点多了。而从鱼湾村出发,到南德县,至少还得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反倒不如在下午返回省城,由赵平贵陪着大家到省城附近的旅游景点唐叔虞祠。做个短暂的旅游。等到明天一早的时候,大队人马再从省城前往南德县实地考察,当天下午还可以返回省城,搭乘晚上地火车回到要紧地商务会谈的时候,也就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这个安排。
来自TJ的客人们也都知道。在J省省会城市L市二十五公里处。有一处闻名世界的建筑物。叫做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唐叔虞祠是有几十座古建筑地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周围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地建筑群、高超地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刘海玉笑着说道:“谢谢吴董事长地好意啊。我在TJ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到过J省地L市的人,不去参观唐叔虞祠的人,就好象外国的友人们,到了北京之后,没有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我们虽然是为了工作来到了你们J省,可让大家带着遗憾回去,那也就有得太说不过去了。”
既然和TJ的客人们达成了一致(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