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阅读
在美学的研究,才是真正的对文化的吃透了。而能够从这个角度分析这部电影,读懂了这部电影,了解导演李安的安排的,就只有利维一个人了。
当然,布鲁斯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这里能够对他的话做出评价的人也就只有电影的导演李安了——而看到李安脸上的惊喜神色,他觉得自己的弟弟说的话,就算不全对,也是八九不离十的。
幸运的家伙,他选择了一个大家都不够熟悉的领域:至少在这个领域里面,最有评论权利的不是别人,而是站在他对面的那个导演。而那个导演,是个很厚道的人。
“利维先生,我没有想到你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现在就是在中国,愿意深入研究东方古典文化,并且在电影中运用古典美学的人也不多了呢。”李安对利维的评论显然是非常满意的,两个人已经开始了高谈阔论,讨论着两种文化了。
一边谈着话,利维在心里也在笑着:现在这些人,都还在质疑着李安一个亚洲人拍摄不好英伦剧,他们自然看不到李安电影的出色之处,可日后李安成了名之后,全世界有多少对他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圈内人?尤其是日后的国内,有多少人捧臭脚,有多少人作专题,有多少人想要攀高枝,又有多少导演,为了奥斯卡连脸都不要了的?自己的这些话,哪里是自己的分析,这大部分都是后人的分析。
可是,现在谁会怀疑这是后人的分析?先不说现在有没有人分析了这些,只是利维这个姓氏,也不会让人怀疑他说的是别人的分析——从他父亲起,他的家里就操纵着《综艺》这样顶级的刊物,利维做出了怎样的评论,人们都不会认为,他是在说别人的想法。
而这些分析,现在足以让利维站稳了脚跟了。在很多人眼中,利维家的小儿子,一直都是一个扶不上墙,没什么出息,甚至倒霉到了要去自杀的人,可是现在,一番高谈阔论之后,整个好莱坞,还有谁敢说他是不懂事的败家子?
路是别人铺的,可总归要自己走。布鲁斯能够把自己带到这个圈子里面来,可是能不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自己的言论,让半个宴会的人全都听到了。从这个时刻起,没有任何人还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富家子弟,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物了。从今天起,自己就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自己的未来,已经被自己掌握在手里了。
第十一节 万里挑一
对于哈里来说,在这次宴会上的一幕,他可以记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而对于利维来说,这一次的高谈阔论,为他自己也带来了一些好处。
他在宴会上的评论,很快就已经传到了别人的耳朵里。到了第二天,亚历山大就给他带来了消息:bc已经拨款20万美金,让利维写一份分集剧情的剧本上交了。
这固然是亚当的帮助,不过和利维自己的努力也分不开:能够直接让他写分集剧本而不是大纲,bc方面,显然对利维满信任的。美国的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是非常繁琐的:一个电视剧的制作,是分为多个步骤的,这些事情,利维也知道一些。
当一个人有了创意后,他可以把自己的创意提交给制片公司,如果制片公司能够通过的话,会拨给大概1万美金的金额,要求写一个大纲出来。这份大纲大概要求五页左右,一旦拿了钱,递交了稿子,也就等于是签订了合同,这份大纲也就算是敲定了合同,理论上说这个创意不许再给别人了。一般来说,四大电视网,一年可以收到上万份来自各个制作公司的创意,而这些创意中,大概有十分之一的部分被要求写出来大纲,剩下的那些,就连写大纲的意义都没有,直接被淘汰刷掉了。对于那九千份而言,他们的创意根本换不来一分钱。
而电视网每年都会在播映季到来之前很久就开始筛选准备明年的电视剧。一般来说,一万份创意,制作公司自己先进行筛选,电视公司会从各个制作公司收到经过筛选后的一千份左右的大纲稿子,而后,电视网会再筛选一遍,筛选到了100份左右可以用的,然后要求制作公司这些稿子的详细的分集剧本。而剩下的九百份,那些作者们的收入,也就是大纲的一万美金了,下一步的收入,也就没有了。
到了这个时候,对于自己选定的剧本,制作公司会追加一些投资,要求原作者提供一个分集剧本。一般也不用太多了,几集就可以。为了这个剧本,制片方会给予大概10万美金左右的费用,这就是第二次的收益了。然后,这些分集剧本写好了,递交给电视公司,电视公司在100份分集剧本中,筛选出来30份左右他们认为写得好的,下订单订购试映集。而剩下的七十份,也就是到此为止了。这些剧本可能会被电视公司珍藏,等到什么时候方便了再拿出来用,可是一般来说,有那种运气的太少了。对于这次被刷掉的七十个剧本,10万美金,就是他们的收入。
直到此时,一部电视剧才真正开始制作。被电视公司采纳了,下了订单,制片商才会掏出一些钱来制作电视剧。当然,这笔钱不一定多少,一般都是200-400万之间,如果是20分钟片长的情景喜剧,那就只有100万左右,如果是制作的比较精良的收费台的电视剧,那就稍微给点多点。这笔钱在电视剧制作中已经算是很少的了,很多美剧的制作费是极高的,比如急诊室故事的制作成本在后期达到了一集1300万美金,而老友记到了后期,一集光是主演们的工资就是每个主演100万,200-400万的制作费,是新剧的费用。
不过,好在美剧有美剧的特点,美剧大部分都只肯使用新人,很少使用一开始就是用红透了的演员,从一开拍就是大价钱的演员不多,因此200万投资也可以拍摄不少好片子了。
而后,第一集拍摄出来之后,会到电视公司进行试播。内部试播之后,由电视网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要,也让广告商看看,愿不愿意在这样的电视剧播出时插播广告。根据电视网和广告商的要求,30部试播的电影,其中能够通过的只有10部左右,完成了这一关,那么电视公司会下半个季度的订单,订购半年份的电视剧,开始播放到11月。而剩下的20部,也就等于是白忙活了。如果制作者有不错的门路,也可以试着找别的人买下这些电视剧,继续拍摄。不过,能够找到其他人肯接手是很难的,而如果没有人接手,那这部电视剧也没法再继续拍摄下去了。很多演员的履历中都会提及拍摄过某某电视剧,可惜未能上映,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到了这一步被刷下来,无论是对于电视剧制作者还是对于演员都是很大的打击。有些公司因为投资大了,从此一蹶不振,有些演员因为演了烂片,被认为是剧集失败的主因,从此演艺生涯大受影响——毕竟已经是200万的资金了,这就已经会影响到了很多人的一生了。
而就算是成功放映的十部,也不太可能会有很好的命运。这十部只订半个季,半个季过后,要看11月的市场调查报告,如果收视率反应不成功的话,就地砍掉。如果收视率反应成功的话,整季的订单也就会到来了。而在第一季结束之后,会不会有下一季,那就是要看整个一季的收视率如何。收视率好,续订一季,不好,就地砍掉。
一万份创意看似很多,但是到了最后,真正能够上映,而且留下来成功延续到第二季的电视剧,其实一年下来,一个电视台一共也没有两三部。有人认为美国电视剧的质量都高,殊不知,质量高是因为他们都是万里挑一挑出来的。这样万里挑一的做法非常的严酷,一部成功的美剧背后,有着数不清的人摔倒在这上面,这样的机制,使得美剧有很多高质量的剧集。
虽然这样广撒网,看上去花费不小,可是实际上,电视公司损失并不大。好莱坞的大公司,甚至大多都喜欢把钱扔到电视剧制作,而不是小成本的电影制作上的。理由也非常简单,有着背后的电视网的支持,花上几千万制作的电视剧,怎么样也不会亏本,但是同等级别的小成本电影,说不定就有可能难以回本。
nbc这样的电视网,一年下来,光是广告费用,就多达20个亿。bc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似他们为了拓展新剧,一下子赔进去了上千万,好像是要亏本了,但是,这一万个创意当中,只要有一部《法律与秩序》,《急诊室的故事》级别的电视剧,那么,他们就可以大赚特赚了。一方面,他们确实是在赌眼力,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敢于这么赌,也是因为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巨额差异简直可以说是不成比例的。一年赔进去一千多万,但是有可能成功的获得一部好剧就能回本,为什么不赌?实际上,四大电视网每年通过电视剧所得的收益,60%都是用来制作新剧的,对于电视剧制作,他们相当上心。
美国电视网毕竟是多年经营了,美国人对于如何赚钱,如何运营,已经有着自己的经验了。从一个剧本开始写作,他们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各种各样的市场评估。一个电视剧是好是坏,一切都以收视率为最高追求,这样的详尽的规划和布置,可以确保电视台的收入最大化,是多年经验的产物。
利维前世的时候,多少了解过这些。那个时候,他是把两个国家的电视剧作对比的:和美国不同,国内的影视圈,制作新电视剧的投入,只占到电视剧的总收入的10%。很多人抱怨说,国内的电视剧不好看,没意思,说国人才思枯竭不如美国——其实,枯竭的不是才思,是钱财。
比起国内,美国这边的收益更大,竞争压力也更大,想从一万份创意中脱颖而出,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好在,利维好歹算是个二代,还是有些特权的。
有亚当的关注,有一个世代混好莱坞的家庭背景,他也不必考虑从头开始做起。bc让他直接写分集剧本,也等于是告诉他,他不需要考虑前面的创意审核和大纲问题,直接写分集剧本,bc保证有人来买走,保证能够卖到钱。
跳过了前面的两步,利维倒也不惊讶:第一步审核创意无非是要刷掉那些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的局外人,有些东西,根本不可能拍出来。第二步审核大纲是想要看看故事是不是值得投资,有没有拍摄必要,说白了,这两道关卡,卡的是外行。既然利维是演艺世家了,那么,他对剧本制作的门道也不会不清楚,既然不是外行,那么他直接从第三关开始就可以了。
这样制作美剧的情况也不少,一般来说都是那些有人脉的人的特权,在前世利维只能够感叹,自己没有足够的权势来让自己有这种特权,对这种特权也是反感的,可现在……谁会对属于自己的特权反感?
靠着自己的关系的支持,亚当直接帮他争取到了写分集剧本送审的资格。有着一个好父亲,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多年的努力,换来了的是他从万分之一的送稿者,变成了百分之一的送稿者,通过的几率,大大的提升了。
虽然说20万的拨款,对于电视公司来说不过是一笔小钱,但是对于在好莱坞混天度日的人来说,可着实不少了。更何况,这背后还有着更大的机会,如果审核通过了,能够拿到的是上百万的首集拍摄的费用,而更多的,还有可能让他一举成名。
而能不能成名,就要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不过,表现什么的,从来都不是利维担心的问题。当亚历山大带着钱和几个朋友们找上门的时候,利维心里,对于如何拍摄电视剧,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勾画了。
“尼克,20万——我们现在有了20万了。”从一进门,亚历山大就带着相当的兴奋,大声的喊着,“这是我们的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了!”
“这是我们的第一笔收入吧?哪怕一美元都是最大收入了……而且,这也不是我们赚的,迪斯尼就是再蠢,也不会在奥斯卡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得罪一个资深会员啊。”克拉克看了亚历山大一眼,略微带着些鄙夷,“20万,比买个版面写篇影评都便宜,这可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克拉克,别这么说,20万不算什么,但是,放到了我们手上,就是不一样的。”利维开口制止了他们的吵嘴,“20万不多,不过,总够我们写一个剧本出来了,对吧?有了这一笔启动资金,我们就有了发展的资本,而且,bc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这样的机会,又岂是钱可以衡量的?”
利维和自己的伙伴们不同,他知道机会的可贵。前世的自己,总是抱怨没有足够的机会。这一世的自己,却有了足以让任何人为之侧目的机会。这样的好机会,再加上自己的才华和知识,在1996年的这个大舞台上,自己有的是玩耍的空间。
“那么,让我们开始吧——表演的时刻,来到了!”
第十二节 CSI
在林恩酒吧的对面,有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电影公司:这家公司,统共加起来不超过十个人,只拍过一部电影。在好莱坞,这样的电影公司多如牛毛,很多都是成立完了,拍摄一部电影,从此之后,就再也不复存在了。这家名字叫做谜团的电影公司,也是一样的。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家公司似乎有快一个月没有经营了,很多人看来,它似乎已经倒闭了。
可是,在这一天,谜团公司再一次打开了大门。几个年轻人在里面开始探讨着他们的工作,一直到太阳将将沉入地平线,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落日的余晖,他们也没有讨论完手里的工作。
“20万美金,根本不足以让我们高兴!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试播集的订单,那笔钱,才能够真正的让我们松一口气。伙计们,我们得想办法拿到订单,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工作。”
从来到公司的一刻起,利维就已经直接说清楚了讨论的重点:美国电视剧市场并不大,美国四大电视网络加起来,一共也只有100个左右的试播集名额。有了20万的剧本制作费,不代表就一定可以获得试播机会,该如何制作一部电视剧才能够被电视网络采纳,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好的剧本……想要制作一个好的剧集的话,我们必须先得确定我们要拍点什么。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剧本,要写一个什么题材的故事?”
鲍勃干活的积极性比利维想象的高得多,几个伙伴中,只有鲍勃以前有过写剧本的经验,既然现在大家想要一起搞创作,鲍勃自然是最为积极的,“罪案剧,灵异剧,医疗剧,科幻剧,恐怖类,能挑的就是这几类。”
既然写剧本,那么首先要确定的,自然就是剧本种类的划分。几个人同样想着一样的类型的剧本,才有可能创作成功。不然的话,各想各的,那就要分道扬镳了。
“你说的都是剧情类。”在一旁的亚历山大插嘴道,“你谁不是忽略了什么东西?”
“阿历克斯,我们只是遭遇了困境,还没有到放弃未来的时候。情景喜剧和肥皂剧那种东西,我们是不可能去碰的。”迈克尔坐在他的身边,开口反驳道。
利维没有吭声,只是饶有兴致的听着他们的交谈。他很清楚这些人在讨论什么,在鲍勃说话的时候,他直接就过滤掉了情景喜剧和日间肥皂剧这两个最大的分类,这是亚历山大提出异议的地方,不过,迈克尔直接说明了:那种东西他们不会去碰的。
他这样想,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美国的电视剧分很多种,播出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其中,日间肥皂剧,是播放给没有工作,在家休息的家庭主妇看的,一般播出时间都是白天,主要的内容,也就是一些超级混乱的情感关系,编造一些什么豪门恩怨,感情故事什么的,怎么狗血怎么来,什么**,孽债,第三者都可以,反正就是让没事的人消磨时光的。这种东西,实在单调乏味,这也导致了这类电视剧,除了家庭主妇或者穷极无聊的人,没有多少人乐意看,在《老友记》里面,乔伊自己是肥皂剧演员,可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及喜欢看什么肥皂剧,也都会说出来‘我有自己的生活,我没那么无聊’这种话来。
几个人全都明白,就算是拍摄电视剧,他们也不能够拍摄肥皂剧:日间肥皂剧和电视剧,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电视剧是一周一集,到了映季播放,也就是说,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是24集左右。而日间肥皂剧则不同,肥皂剧是一天一集,一周五集,也没有映季的说法,一年下来,正好是260集。拍摄电视剧,只是会占用人的一部分精力,而拍摄肥皂剧的话,那么几个人什么都不用做了,天天拍摄肥皂剧就可以了。
而且,肥皂剧因为很容易编,所以很有可能无限期的编下去,一旦沾染上,就很难脱身。美国的长命肥皂剧《我们的日子》,硬是编了11000多集,从1965年开播,播放了40年都没停。而cbs的电视剧《指路明灯》,共播出了72季,多达18262集——有些电视剧很长会吸引人,可是有些电视剧,长到了会让人看一眼集数都败退。
这些东西,粘来粘去没完没了,故事很单调老套,而且情节本身不强,拍摄这些没多大意思。虽然现在几个人的小公司是处于低谷的,但是几个人想要的却也是重新崛起,他们想要拍摄一些出色的作品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是从此以后就靠着电视剧混饭吃,这样的东西,实在不反映他们的创作能力,他们自然就不会去考虑。
而另外一个被排除的,是情景喜剧。情景喜剧是给大家娱乐用的,看点在于台词搞笑,情节设置也不能太复杂,室内剧这玩意儿,上百集下来就两三个场景,人物很多时候需要为了剧情牺牲智商,只要观众看着高兴,怎么来都好,反正没人较真——这些特点决定了,拍摄这样的电视剧,工作也是极为轻松的,编剧随便编,演员夸张演,导演连场景都不用布置,制作者们可以轻松完成工作,自然也不会引起什么人的重视。
既然想要表现自己的能力,让电影制片商给自己投资拍电影,那么,靠的就不能是那些没有剧情的肥皂剧,或者是靠台词逗乐子的搞笑剧。想要拍摄电视剧,还是得靠着情节出色,拍摄手法引人入胜的电视剧取胜才好。
“我们拍的,必须是戏剧——放到艾美奖上,得是drm才可以。情景喜剧什么的,扔到一边去吧,创作那种东西,我们这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了。我们现在需要的一部戏剧——罪案剧,科幻剧,医疗剧,灵异剧,校园剧,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拍摄哪个类型的东西。”
戏剧类其实不止这些分类,不过,几个人能够拍摄的,也就是这些分类了。其他的类型的电视剧,几个年轻人实在玩不转,历史类无一不是大投资,政治类很有可能触及红线,那些东西,还是不要去考虑的好。没有那个资本,没有那个门路,拍摄那东西不可能。
“首先排除了校园剧吧,这东西拍出来,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克拉克迟疑了一下,首先开了口,他一开口,几个人就都点头对他的说法表示了赞同。
这几类电视剧里面,校园剧,又是一个可以被轻松地扔掉的剧种。因为拍摄校园剧,需要的同样不是拍摄手法,而很大程度上是俊男美女,只要演员够帅气,就能够拍摄出来好的戏剧。两三个俊男美女扔过去,然后就是互相爱,互相骗,没的演了,就重新排列组合一下,换个组合方式继续爱,继续骗,这样的电视剧,对编者要求不高,几个人自然也不考虑。
“那么剩下的类型中,又可以排除哪一个?”鲍勃抬头问道,“我建议排除科幻和灵异,这两个分类,也没多大意思。”
“科幻故事不行么?”利维反问道。
“现在不是三巨头的黄金年代了,科幻作品的质量没有阿西莫夫年代那么高了。而且,电视剧行业尤其如此,科幻和灵异,太多的都是那种故事编不圆了,就拿根本解释不通的幻想来凑的玩意儿,为了故事需要,胡乱编的太多,把这个剧种的名声已经毁掉了——人们讨厌科幻剧,就是因为那些不讲逻辑胡来的伪科幻。拍这个东西,拉不到投资的。科幻类也好,灵异类也好,拍摄的好坏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投资额度,没有足够的钱,还是别想得好。”
出乎意料,开口的是亚历山大,对这个,亚历山大比较熟悉。虽然他不懂得太多创作的事情,不过对于资金的问题,他清楚的很。
科幻和灵异类的电视剧,最大的问题是制作人有的时候太胡来,为了拖剧集,很多时候设定都是可以随便改的。这样的玩意儿,也实在是没有多大的拍摄的价值。而且这样的电视剧的效果,也就是取决于投资额度的,给钱多了,特效做的好,就能够出来好电视剧,给钱不多,那就什么都不是。
“那么,就是剩下了两个了。医疗剧和罪案剧。”鲍勃开口说道,“不过也好,这两个是最大的分类。”
“也是最难拍摄的两个分类。”亚历山大开口说道,“《法律与秩序》,《急诊室的故事》,这两个作品,都是现在公认的这类型的电视剧的顶级水准,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无与伦比。拍摄这类电视剧,很容易被人怀疑是在模仿这两个,超越他们,很困难。”
nbc的这两部电视剧,利维也是久仰大名了。现在听到亚历山大提起,他也马上出言符合了,“没有错,超越《急诊室的故事》确实非常困难。有些电视剧,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的,这一部就是这样——从它确定了,电视剧本身的主题是‘专业’和‘人性’开始,以后的电视剧想要超越它,就是非常困难的了。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是一种王道——无法超越的王道。”
“那《法律与秩序》呢?”克拉克似乎听出来了什么,“你的意思是说,《法律与秩序》可以超越?”
“《法律与秩序》确实是不错的电视剧,但是,这部电视剧,和划时代的电视剧,还有着一些差距。恰好,我有个想法,可以超过这部电视剧,对于整个罪案剧的发展,起到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利维笑了起来,“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的名字,叫做csi——犯罪现场调查。”
第十三节 侦探,罪案
利维的话一出口,几个人的兴趣就都已经被提起了起来:刚才大家都在讨论该拍摄什么类型的电视剧,利维没有吭声,难道就是在想这些?这么短的时间,他已经有了主意了?
“其实,我这两天思索的,也一直都是罪案剧或者医疗剧。早在侦探小说诞生之初,范达因就说过侦探小说如何才能够吸引人的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是杀人案,因为杀人案最为引人关注,会本能的激起来人的恐惧和复仇心理,小说才能够获得读者——这一个规律,过去再久都是适用的。佛经说,生死大恐怖,这是一条无法撼动的原则。最能够打动人的,永远是有人死掉。因为有死人,才有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折磨,人类的感情才能够被释放到最大,而且,出于关心人是不是会死这个问题,观众也会一直跟着看下去,这也就是罪案剧和医疗剧最为受欢迎的理由了。所以我一直都在思索着这一方面的电视剧,而我自己,也有了一个想法。”利维开了口,他先是给几个朋友打了个预防针:他的想法太细致了,太详尽了,甚至有些详细的让人吃惊了,他说出来的时候,几个人肯定会怀疑的。
鲍勃耸耸肩,“你能够考虑到这个倒是用心了,不过,尼克,我先提醒你一下:电视剧可不是讲一个故事,而是串起来一组故事,创意的重要性,你得搞清楚了。”
“我当然明白。”利维笑了笑,这个方面,他还是知道的。
电视剧和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一部电影想要拍摄,总得有个合适的剧本才可以去联系投资方。而电视剧则不同,只要有一个创意,就可以去投稿了。美剧和电影不同,在字幕里面,除了导演,编剧等人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原创。这个人物,在美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部美剧,可能会有五六名,乃至于十几名编剧,但是原创者,只会有一个。这个电视剧独有,电影没有的角色,往往是一个电视剧的重要人物,靠着一个好的创意,原创者就是有机会去申请成为一部电视剧的制作人,参与分成。
“我想的东西,现在还没有人玩过:我们拍摄罪案剧,但是不去拍摄警察或者侦探。”
“没有警察或侦探?拍摄犯人么?”鲍勃反问道。
“不,我们拍摄一个专门负责给侦破案件的警察提供证据的专业科学小组的故事。”利维摆摆手,“我的创意很简单,但有几个好处:第一,我们不去执着于警匪之间故事,而是去刻画一群目前为止,没有太多在观众面前露面的人群。第二,专业性的现代侦破手段,可以吸引很大一部分观众。第三,人物更多,情节可以更丰富,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写。就是这样,大家讨论吧。”
利维提出来了自己的想法,他也想看看,自己的这些合作伙伴们,到底都是些什么水平的制作人。
“你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可是,这违背了侦探小说的原则。”鲍勃迟疑道,“侦探小说二十条原则中,让读者和侦探有平等的机会解谜,这是侦探小说的第一原则。而且侦探只有一名,这也是原则之一。这两条一条是侦探小说的根本,另外一条是侦探小说的趣味性保障,你全都给推翻了,怎么可能成功?”
短暂的沉默过后,鲍勃第一个打破了沉默。而他一开口,就让利维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们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罪案剧的创作,是以侦探小说为基础的,鲍勃第一时间就开始用侦探小说的理论去观测自己的想法,这很了不起。尤其是可以把范达因的二十守则记得很清楚,这也说明,鲍勃对罪案剧创作,有着很深厚的经验。
“范达因的二十守则里面还有不许有爱情故事呢,你现在做一部电视剧没有爱情故事,试试卖的动么?二十守则里面说不能出现黑社会组织,福尔摩斯都违反了这个原则,塑造了莫里亚蒂。”迈克尔马上就反驳了,“还有诺克斯十诫同理,‘有色人种中不可有中国人’——真按照他说的,我们等着被起诉种族歧视就好了。”
“爱情故事那是必须向市场妥协,诺克斯十诫是30年代的东西,当时还有人认为中国人会巫术呢,可这两条原则不一样……”
“鲍勃,其实我没有违反这两条原则。”利维再次开口打断了争论。“小组的侦破形式和高科技手段,这怎么还不是违反?”
“让读者和侦探有平等的机会解谜——这一条的关键,是让读者理解。侦探小说的关键点是塑造悬念,可是塑造悬念的同时,很容易让读者因为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无法把握故事脉络从而丧失了阅读兴趣,所以要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跟着读下去——这是为什么有这一条。高科技手段出现,是为了分析人证和物证。其实就和推理破案的过程是一样的,是一层层的,把办案过程展现在观众们面前的。直到最后把所有的证据串起来之前,观众们是有着侦探同等的机会的。只不过,侦探小说是通过推理,我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做。”
鲍勃愣了一会儿,他不是呆板的人,想了想就明白了利维的想法,“因为这样有助于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办案进程?”
“是的。侦探小说改编成为电视剧,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侦探在头脑中的思考,无法直接呈献给观众。侦探不能够每走出一步,就告诉观众自己想到了哪里,小说可以,影视剧不行。影视不是文字,不能够通过旁白来诉说,把心理活动通过画外音来表示,那是太差劲的行为。电视剧中,侦探的进程只能暗示观众,可观众不一定看得懂,很有可能就甩开观众很多,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可是用高科技工具,就可以省略了思考过程,而且直接用语言向不懂高科技的人来表达是可以理解的,这就使得读者和侦探,更好的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可是你玩了花样,这样做,在所有的证据都呈现出来之前,读者无法超过侦探的进度。”
“不,你又错了。电视剧中的人,必须去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论据,观众可以直接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想法:专业性的破案和业余的推理之间的差别,可以制造平衡。”
“我只是觉得这么做有些耍滑头……可如果能够解决了侦探剧思路不好向读者展现的问题,这个滑头也无所谓的。”鲍勃拍了一下手,“那为什么是多个侦探,而不是一个?这个你得承认违反原则了吧?”
“不,原则是多个侦探不能竞争,因为彼此的信息都要展现在读者前,容易造成读者的信息轻松超过侦探。可是我做的,是让多个侦探合作,这不一样的。我做的,是为了展开剧情,有多个侦探商谈,可以让一些破案内容通过对话展现。以往的侦探真正破案中展现的智慧,只有到了最后一刻才能够显现出来。在此之前,他只能够通过个人的处理事情的方式,侦破的手段,还有个人的魅力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比如福尔摩斯常会分析一些身边的事物,是因为显示人物的与众不同。影视作品中,这一点很难做到让人满意,因为你不给那些细节过多的特写镜头,观众注意不到,彼此就不在同一起跑线。如果给了,又破坏了你的作品的完整性。不过,如果多人合作,那么这些人就可以在不同的方面,通过和队友的表现对比展现自己在不同方面的才智,这就可以直观的多了,如果同时展开两个案子,交叉进行,两组人马同时工作,可以多样化拍摄手法,不至于单调,更可以吊人胃口。”
鲍勃没有吭声,迈克尔却开口了,“我有些理解你的思路了:通过科学的方法取代推理,让办案过程变得直观化,同时,也让人们知道破案不依赖于天才侦探,也让案件更真实。通过破案过程中小组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来提高破案过程中的故事性和人物魅力,用这种方式来体现高智商的破案方式……这个想法,也许真的会很好呢,至少,足够新颖,比现在的罪案剧有趣。”
一部罪案剧的剧本想要成功,需要什么?首先,需要真实——脱离现实的犯罪,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意念杀人这种事情,观众只会当笑话看。其次,要有悬念。过于简单的案件侦破过程,会让观众觉得没意思。
罪案剧每年都会有很多,但是其大致的内容,差别却不是很大。要不然的话,就是天才侦探的破案过程,要不然就是近乎实拍,稍加美化的警察办案过程。前者的看点取决于演员魅力,后者的看点,则是取决于真实性。前者拍好了,就是《神探亨特》,后者拍好了,就是《法律与秩序》。
而这两者,前者尝尝被吐槽脱离现实,主人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实在太假。而后者则是常被认为没有足够的吸引人的地方,根本看不出来破案需要多少智慧,甚至有的时候连武力都不需要,整整一季都不开一枪,没有生死压迫,没有吸引力。而利维说的方式,则是把这两者的问题都弥补了。
靠着科学破案——真实性和高智商高难度,这两条都被占据了。这是真正的贴近生活,也是真正的高难度的破案技巧。
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划时代的发展。神探科伦坡率先使用了倒叙推理手法,星际迷航让人们知道了宇宙飞船不非得是飞碟或者圆柱体。急诊室的故事开创了医疗剧专业和人性的核心思想,布鲁斯海默一手打造了**英雄的人物塑造模式——而在新世纪之交,罪案剧的发展,也到了一个革新的时代。从csi引进专业的科学侦破方式破案开始,人们开始把团队和科学这两个破案的利器利用起来了。
从csi到cm,从识骨寻踪到ncis,从csi出现之后,几乎所有的电视剧,都无法摆脱csi的影响了。什么是顶级的电视剧?开创时代的,才是顶级的电视剧。
既然要做,那么就要做到影响力最大:利维相信,这样的电视剧,(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lawen.org/kan/4523/ )
当然,布鲁斯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这里能够对他的话做出评价的人也就只有电影的导演李安了——而看到李安脸上的惊喜神色,他觉得自己的弟弟说的话,就算不全对,也是八九不离十的。
幸运的家伙,他选择了一个大家都不够熟悉的领域:至少在这个领域里面,最有评论权利的不是别人,而是站在他对面的那个导演。而那个导演,是个很厚道的人。
“利维先生,我没有想到你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现在就是在中国,愿意深入研究东方古典文化,并且在电影中运用古典美学的人也不多了呢。”李安对利维的评论显然是非常满意的,两个人已经开始了高谈阔论,讨论着两种文化了。
一边谈着话,利维在心里也在笑着:现在这些人,都还在质疑着李安一个亚洲人拍摄不好英伦剧,他们自然看不到李安电影的出色之处,可日后李安成了名之后,全世界有多少对他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圈内人?尤其是日后的国内,有多少人捧臭脚,有多少人作专题,有多少人想要攀高枝,又有多少导演,为了奥斯卡连脸都不要了的?自己的这些话,哪里是自己的分析,这大部分都是后人的分析。
可是,现在谁会怀疑这是后人的分析?先不说现在有没有人分析了这些,只是利维这个姓氏,也不会让人怀疑他说的是别人的分析——从他父亲起,他的家里就操纵着《综艺》这样顶级的刊物,利维做出了怎样的评论,人们都不会认为,他是在说别人的想法。
而这些分析,现在足以让利维站稳了脚跟了。在很多人眼中,利维家的小儿子,一直都是一个扶不上墙,没什么出息,甚至倒霉到了要去自杀的人,可是现在,一番高谈阔论之后,整个好莱坞,还有谁敢说他是不懂事的败家子?
路是别人铺的,可总归要自己走。布鲁斯能够把自己带到这个圈子里面来,可是能不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自己的言论,让半个宴会的人全都听到了。从这个时刻起,没有任何人还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富家子弟,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物了。从今天起,自己就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自己的未来,已经被自己掌握在手里了。
第十一节 万里挑一
对于哈里来说,在这次宴会上的一幕,他可以记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而对于利维来说,这一次的高谈阔论,为他自己也带来了一些好处。
他在宴会上的评论,很快就已经传到了别人的耳朵里。到了第二天,亚历山大就给他带来了消息:bc已经拨款20万美金,让利维写一份分集剧情的剧本上交了。
这固然是亚当的帮助,不过和利维自己的努力也分不开:能够直接让他写分集剧本而不是大纲,bc方面,显然对利维满信任的。美国的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是非常繁琐的:一个电视剧的制作,是分为多个步骤的,这些事情,利维也知道一些。
当一个人有了创意后,他可以把自己的创意提交给制片公司,如果制片公司能够通过的话,会拨给大概1万美金的金额,要求写一个大纲出来。这份大纲大概要求五页左右,一旦拿了钱,递交了稿子,也就等于是签订了合同,这份大纲也就算是敲定了合同,理论上说这个创意不许再给别人了。一般来说,四大电视网,一年可以收到上万份来自各个制作公司的创意,而这些创意中,大概有十分之一的部分被要求写出来大纲,剩下的那些,就连写大纲的意义都没有,直接被淘汰刷掉了。对于那九千份而言,他们的创意根本换不来一分钱。
而电视网每年都会在播映季到来之前很久就开始筛选准备明年的电视剧。一般来说,一万份创意,制作公司自己先进行筛选,电视公司会从各个制作公司收到经过筛选后的一千份左右的大纲稿子,而后,电视网会再筛选一遍,筛选到了100份左右可以用的,然后要求制作公司这些稿子的详细的分集剧本。而剩下的九百份,那些作者们的收入,也就是大纲的一万美金了,下一步的收入,也就没有了。
到了这个时候,对于自己选定的剧本,制作公司会追加一些投资,要求原作者提供一个分集剧本。一般也不用太多了,几集就可以。为了这个剧本,制片方会给予大概10万美金左右的费用,这就是第二次的收益了。然后,这些分集剧本写好了,递交给电视公司,电视公司在100份分集剧本中,筛选出来30份左右他们认为写得好的,下订单订购试映集。而剩下的七十份,也就是到此为止了。这些剧本可能会被电视公司珍藏,等到什么时候方便了再拿出来用,可是一般来说,有那种运气的太少了。对于这次被刷掉的七十个剧本,10万美金,就是他们的收入。
直到此时,一部电视剧才真正开始制作。被电视公司采纳了,下了订单,制片商才会掏出一些钱来制作电视剧。当然,这笔钱不一定多少,一般都是200-400万之间,如果是20分钟片长的情景喜剧,那就只有100万左右,如果是制作的比较精良的收费台的电视剧,那就稍微给点多点。这笔钱在电视剧制作中已经算是很少的了,很多美剧的制作费是极高的,比如急诊室故事的制作成本在后期达到了一集1300万美金,而老友记到了后期,一集光是主演们的工资就是每个主演100万,200-400万的制作费,是新剧的费用。
不过,好在美剧有美剧的特点,美剧大部分都只肯使用新人,很少使用一开始就是用红透了的演员,从一开拍就是大价钱的演员不多,因此200万投资也可以拍摄不少好片子了。
而后,第一集拍摄出来之后,会到电视公司进行试播。内部试播之后,由电视网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要,也让广告商看看,愿不愿意在这样的电视剧播出时插播广告。根据电视网和广告商的要求,30部试播的电影,其中能够通过的只有10部左右,完成了这一关,那么电视公司会下半个季度的订单,订购半年份的电视剧,开始播放到11月。而剩下的20部,也就等于是白忙活了。如果制作者有不错的门路,也可以试着找别的人买下这些电视剧,继续拍摄。不过,能够找到其他人肯接手是很难的,而如果没有人接手,那这部电视剧也没法再继续拍摄下去了。很多演员的履历中都会提及拍摄过某某电视剧,可惜未能上映,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到了这一步被刷下来,无论是对于电视剧制作者还是对于演员都是很大的打击。有些公司因为投资大了,从此一蹶不振,有些演员因为演了烂片,被认为是剧集失败的主因,从此演艺生涯大受影响——毕竟已经是200万的资金了,这就已经会影响到了很多人的一生了。
而就算是成功放映的十部,也不太可能会有很好的命运。这十部只订半个季,半个季过后,要看11月的市场调查报告,如果收视率反应不成功的话,就地砍掉。如果收视率反应成功的话,整季的订单也就会到来了。而在第一季结束之后,会不会有下一季,那就是要看整个一季的收视率如何。收视率好,续订一季,不好,就地砍掉。
一万份创意看似很多,但是到了最后,真正能够上映,而且留下来成功延续到第二季的电视剧,其实一年下来,一个电视台一共也没有两三部。有人认为美国电视剧的质量都高,殊不知,质量高是因为他们都是万里挑一挑出来的。这样万里挑一的做法非常的严酷,一部成功的美剧背后,有着数不清的人摔倒在这上面,这样的机制,使得美剧有很多高质量的剧集。
虽然这样广撒网,看上去花费不小,可是实际上,电视公司损失并不大。好莱坞的大公司,甚至大多都喜欢把钱扔到电视剧制作,而不是小成本的电影制作上的。理由也非常简单,有着背后的电视网的支持,花上几千万制作的电视剧,怎么样也不会亏本,但是同等级别的小成本电影,说不定就有可能难以回本。
nbc这样的电视网,一年下来,光是广告费用,就多达20个亿。bc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似他们为了拓展新剧,一下子赔进去了上千万,好像是要亏本了,但是,这一万个创意当中,只要有一部《法律与秩序》,《急诊室的故事》级别的电视剧,那么,他们就可以大赚特赚了。一方面,他们确实是在赌眼力,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敢于这么赌,也是因为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巨额差异简直可以说是不成比例的。一年赔进去一千多万,但是有可能成功的获得一部好剧就能回本,为什么不赌?实际上,四大电视网每年通过电视剧所得的收益,60%都是用来制作新剧的,对于电视剧制作,他们相当上心。
美国电视网毕竟是多年经营了,美国人对于如何赚钱,如何运营,已经有着自己的经验了。从一个剧本开始写作,他们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各种各样的市场评估。一个电视剧是好是坏,一切都以收视率为最高追求,这样的详尽的规划和布置,可以确保电视台的收入最大化,是多年经验的产物。
利维前世的时候,多少了解过这些。那个时候,他是把两个国家的电视剧作对比的:和美国不同,国内的影视圈,制作新电视剧的投入,只占到电视剧的总收入的10%。很多人抱怨说,国内的电视剧不好看,没意思,说国人才思枯竭不如美国——其实,枯竭的不是才思,是钱财。
比起国内,美国这边的收益更大,竞争压力也更大,想从一万份创意中脱颖而出,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好在,利维好歹算是个二代,还是有些特权的。
有亚当的关注,有一个世代混好莱坞的家庭背景,他也不必考虑从头开始做起。bc让他直接写分集剧本,也等于是告诉他,他不需要考虑前面的创意审核和大纲问题,直接写分集剧本,bc保证有人来买走,保证能够卖到钱。
跳过了前面的两步,利维倒也不惊讶:第一步审核创意无非是要刷掉那些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的局外人,有些东西,根本不可能拍出来。第二步审核大纲是想要看看故事是不是值得投资,有没有拍摄必要,说白了,这两道关卡,卡的是外行。既然利维是演艺世家了,那么,他对剧本制作的门道也不会不清楚,既然不是外行,那么他直接从第三关开始就可以了。
这样制作美剧的情况也不少,一般来说都是那些有人脉的人的特权,在前世利维只能够感叹,自己没有足够的权势来让自己有这种特权,对这种特权也是反感的,可现在……谁会对属于自己的特权反感?
靠着自己的关系的支持,亚当直接帮他争取到了写分集剧本送审的资格。有着一个好父亲,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多年的努力,换来了的是他从万分之一的送稿者,变成了百分之一的送稿者,通过的几率,大大的提升了。
虽然说20万的拨款,对于电视公司来说不过是一笔小钱,但是对于在好莱坞混天度日的人来说,可着实不少了。更何况,这背后还有着更大的机会,如果审核通过了,能够拿到的是上百万的首集拍摄的费用,而更多的,还有可能让他一举成名。
而能不能成名,就要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不过,表现什么的,从来都不是利维担心的问题。当亚历山大带着钱和几个朋友们找上门的时候,利维心里,对于如何拍摄电视剧,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勾画了。
“尼克,20万——我们现在有了20万了。”从一进门,亚历山大就带着相当的兴奋,大声的喊着,“这是我们的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了!”
“这是我们的第一笔收入吧?哪怕一美元都是最大收入了……而且,这也不是我们赚的,迪斯尼就是再蠢,也不会在奥斯卡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得罪一个资深会员啊。”克拉克看了亚历山大一眼,略微带着些鄙夷,“20万,比买个版面写篇影评都便宜,这可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克拉克,别这么说,20万不算什么,但是,放到了我们手上,就是不一样的。”利维开口制止了他们的吵嘴,“20万不多,不过,总够我们写一个剧本出来了,对吧?有了这一笔启动资金,我们就有了发展的资本,而且,bc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这样的机会,又岂是钱可以衡量的?”
利维和自己的伙伴们不同,他知道机会的可贵。前世的自己,总是抱怨没有足够的机会。这一世的自己,却有了足以让任何人为之侧目的机会。这样的好机会,再加上自己的才华和知识,在1996年的这个大舞台上,自己有的是玩耍的空间。
“那么,让我们开始吧——表演的时刻,来到了!”
第十二节 CSI
在林恩酒吧的对面,有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电影公司:这家公司,统共加起来不超过十个人,只拍过一部电影。在好莱坞,这样的电影公司多如牛毛,很多都是成立完了,拍摄一部电影,从此之后,就再也不复存在了。这家名字叫做谜团的电影公司,也是一样的。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家公司似乎有快一个月没有经营了,很多人看来,它似乎已经倒闭了。
可是,在这一天,谜团公司再一次打开了大门。几个年轻人在里面开始探讨着他们的工作,一直到太阳将将沉入地平线,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落日的余晖,他们也没有讨论完手里的工作。
“20万美金,根本不足以让我们高兴!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试播集的订单,那笔钱,才能够真正的让我们松一口气。伙计们,我们得想办法拿到订单,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工作。”
从来到公司的一刻起,利维就已经直接说清楚了讨论的重点:美国电视剧市场并不大,美国四大电视网络加起来,一共也只有100个左右的试播集名额。有了20万的剧本制作费,不代表就一定可以获得试播机会,该如何制作一部电视剧才能够被电视网络采纳,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好的剧本……想要制作一个好的剧集的话,我们必须先得确定我们要拍点什么。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剧本,要写一个什么题材的故事?”
鲍勃干活的积极性比利维想象的高得多,几个伙伴中,只有鲍勃以前有过写剧本的经验,既然现在大家想要一起搞创作,鲍勃自然是最为积极的,“罪案剧,灵异剧,医疗剧,科幻剧,恐怖类,能挑的就是这几类。”
既然写剧本,那么首先要确定的,自然就是剧本种类的划分。几个人同样想着一样的类型的剧本,才有可能创作成功。不然的话,各想各的,那就要分道扬镳了。
“你说的都是剧情类。”在一旁的亚历山大插嘴道,“你谁不是忽略了什么东西?”
“阿历克斯,我们只是遭遇了困境,还没有到放弃未来的时候。情景喜剧和肥皂剧那种东西,我们是不可能去碰的。”迈克尔坐在他的身边,开口反驳道。
利维没有吭声,只是饶有兴致的听着他们的交谈。他很清楚这些人在讨论什么,在鲍勃说话的时候,他直接就过滤掉了情景喜剧和日间肥皂剧这两个最大的分类,这是亚历山大提出异议的地方,不过,迈克尔直接说明了:那种东西他们不会去碰的。
他这样想,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美国的电视剧分很多种,播出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其中,日间肥皂剧,是播放给没有工作,在家休息的家庭主妇看的,一般播出时间都是白天,主要的内容,也就是一些超级混乱的情感关系,编造一些什么豪门恩怨,感情故事什么的,怎么狗血怎么来,什么**,孽债,第三者都可以,反正就是让没事的人消磨时光的。这种东西,实在单调乏味,这也导致了这类电视剧,除了家庭主妇或者穷极无聊的人,没有多少人乐意看,在《老友记》里面,乔伊自己是肥皂剧演员,可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及喜欢看什么肥皂剧,也都会说出来‘我有自己的生活,我没那么无聊’这种话来。
几个人全都明白,就算是拍摄电视剧,他们也不能够拍摄肥皂剧:日间肥皂剧和电视剧,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电视剧是一周一集,到了映季播放,也就是说,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是24集左右。而日间肥皂剧则不同,肥皂剧是一天一集,一周五集,也没有映季的说法,一年下来,正好是260集。拍摄电视剧,只是会占用人的一部分精力,而拍摄肥皂剧的话,那么几个人什么都不用做了,天天拍摄肥皂剧就可以了。
而且,肥皂剧因为很容易编,所以很有可能无限期的编下去,一旦沾染上,就很难脱身。美国的长命肥皂剧《我们的日子》,硬是编了11000多集,从1965年开播,播放了40年都没停。而cbs的电视剧《指路明灯》,共播出了72季,多达18262集——有些电视剧很长会吸引人,可是有些电视剧,长到了会让人看一眼集数都败退。
这些东西,粘来粘去没完没了,故事很单调老套,而且情节本身不强,拍摄这些没多大意思。虽然现在几个人的小公司是处于低谷的,但是几个人想要的却也是重新崛起,他们想要拍摄一些出色的作品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是从此以后就靠着电视剧混饭吃,这样的东西,实在不反映他们的创作能力,他们自然就不会去考虑。
而另外一个被排除的,是情景喜剧。情景喜剧是给大家娱乐用的,看点在于台词搞笑,情节设置也不能太复杂,室内剧这玩意儿,上百集下来就两三个场景,人物很多时候需要为了剧情牺牲智商,只要观众看着高兴,怎么来都好,反正没人较真——这些特点决定了,拍摄这样的电视剧,工作也是极为轻松的,编剧随便编,演员夸张演,导演连场景都不用布置,制作者们可以轻松完成工作,自然也不会引起什么人的重视。
既然想要表现自己的能力,让电影制片商给自己投资拍电影,那么,靠的就不能是那些没有剧情的肥皂剧,或者是靠台词逗乐子的搞笑剧。想要拍摄电视剧,还是得靠着情节出色,拍摄手法引人入胜的电视剧取胜才好。
“我们拍的,必须是戏剧——放到艾美奖上,得是drm才可以。情景喜剧什么的,扔到一边去吧,创作那种东西,我们这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了。我们现在需要的一部戏剧——罪案剧,科幻剧,医疗剧,灵异剧,校园剧,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拍摄哪个类型的东西。”
戏剧类其实不止这些分类,不过,几个人能够拍摄的,也就是这些分类了。其他的类型的电视剧,几个年轻人实在玩不转,历史类无一不是大投资,政治类很有可能触及红线,那些东西,还是不要去考虑的好。没有那个资本,没有那个门路,拍摄那东西不可能。
“首先排除了校园剧吧,这东西拍出来,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克拉克迟疑了一下,首先开了口,他一开口,几个人就都点头对他的说法表示了赞同。
这几类电视剧里面,校园剧,又是一个可以被轻松地扔掉的剧种。因为拍摄校园剧,需要的同样不是拍摄手法,而很大程度上是俊男美女,只要演员够帅气,就能够拍摄出来好的戏剧。两三个俊男美女扔过去,然后就是互相爱,互相骗,没的演了,就重新排列组合一下,换个组合方式继续爱,继续骗,这样的电视剧,对编者要求不高,几个人自然也不考虑。
“那么剩下的类型中,又可以排除哪一个?”鲍勃抬头问道,“我建议排除科幻和灵异,这两个分类,也没多大意思。”
“科幻故事不行么?”利维反问道。
“现在不是三巨头的黄金年代了,科幻作品的质量没有阿西莫夫年代那么高了。而且,电视剧行业尤其如此,科幻和灵异,太多的都是那种故事编不圆了,就拿根本解释不通的幻想来凑的玩意儿,为了故事需要,胡乱编的太多,把这个剧种的名声已经毁掉了——人们讨厌科幻剧,就是因为那些不讲逻辑胡来的伪科幻。拍这个东西,拉不到投资的。科幻类也好,灵异类也好,拍摄的好坏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投资额度,没有足够的钱,还是别想得好。”
出乎意料,开口的是亚历山大,对这个,亚历山大比较熟悉。虽然他不懂得太多创作的事情,不过对于资金的问题,他清楚的很。
科幻和灵异类的电视剧,最大的问题是制作人有的时候太胡来,为了拖剧集,很多时候设定都是可以随便改的。这样的玩意儿,也实在是没有多大的拍摄的价值。而且这样的电视剧的效果,也就是取决于投资额度的,给钱多了,特效做的好,就能够出来好电视剧,给钱不多,那就什么都不是。
“那么,就是剩下了两个了。医疗剧和罪案剧。”鲍勃开口说道,“不过也好,这两个是最大的分类。”
“也是最难拍摄的两个分类。”亚历山大开口说道,“《法律与秩序》,《急诊室的故事》,这两个作品,都是现在公认的这类型的电视剧的顶级水准,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无与伦比。拍摄这类电视剧,很容易被人怀疑是在模仿这两个,超越他们,很困难。”
nbc的这两部电视剧,利维也是久仰大名了。现在听到亚历山大提起,他也马上出言符合了,“没有错,超越《急诊室的故事》确实非常困难。有些电视剧,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的,这一部就是这样——从它确定了,电视剧本身的主题是‘专业’和‘人性’开始,以后的电视剧想要超越它,就是非常困难的了。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是一种王道——无法超越的王道。”
“那《法律与秩序》呢?”克拉克似乎听出来了什么,“你的意思是说,《法律与秩序》可以超越?”
“《法律与秩序》确实是不错的电视剧,但是,这部电视剧,和划时代的电视剧,还有着一些差距。恰好,我有个想法,可以超过这部电视剧,对于整个罪案剧的发展,起到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利维笑了起来,“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的名字,叫做csi——犯罪现场调查。”
第十三节 侦探,罪案
利维的话一出口,几个人的兴趣就都已经被提起了起来:刚才大家都在讨论该拍摄什么类型的电视剧,利维没有吭声,难道就是在想这些?这么短的时间,他已经有了主意了?
“其实,我这两天思索的,也一直都是罪案剧或者医疗剧。早在侦探小说诞生之初,范达因就说过侦探小说如何才能够吸引人的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是杀人案,因为杀人案最为引人关注,会本能的激起来人的恐惧和复仇心理,小说才能够获得读者——这一个规律,过去再久都是适用的。佛经说,生死大恐怖,这是一条无法撼动的原则。最能够打动人的,永远是有人死掉。因为有死人,才有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折磨,人类的感情才能够被释放到最大,而且,出于关心人是不是会死这个问题,观众也会一直跟着看下去,这也就是罪案剧和医疗剧最为受欢迎的理由了。所以我一直都在思索着这一方面的电视剧,而我自己,也有了一个想法。”利维开了口,他先是给几个朋友打了个预防针:他的想法太细致了,太详尽了,甚至有些详细的让人吃惊了,他说出来的时候,几个人肯定会怀疑的。
鲍勃耸耸肩,“你能够考虑到这个倒是用心了,不过,尼克,我先提醒你一下:电视剧可不是讲一个故事,而是串起来一组故事,创意的重要性,你得搞清楚了。”
“我当然明白。”利维笑了笑,这个方面,他还是知道的。
电视剧和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一部电影想要拍摄,总得有个合适的剧本才可以去联系投资方。而电视剧则不同,只要有一个创意,就可以去投稿了。美剧和电影不同,在字幕里面,除了导演,编剧等人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原创。这个人物,在美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部美剧,可能会有五六名,乃至于十几名编剧,但是原创者,只会有一个。这个电视剧独有,电影没有的角色,往往是一个电视剧的重要人物,靠着一个好的创意,原创者就是有机会去申请成为一部电视剧的制作人,参与分成。
“我想的东西,现在还没有人玩过:我们拍摄罪案剧,但是不去拍摄警察或者侦探。”
“没有警察或侦探?拍摄犯人么?”鲍勃反问道。
“不,我们拍摄一个专门负责给侦破案件的警察提供证据的专业科学小组的故事。”利维摆摆手,“我的创意很简单,但有几个好处:第一,我们不去执着于警匪之间故事,而是去刻画一群目前为止,没有太多在观众面前露面的人群。第二,专业性的现代侦破手段,可以吸引很大一部分观众。第三,人物更多,情节可以更丰富,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写。就是这样,大家讨论吧。”
利维提出来了自己的想法,他也想看看,自己的这些合作伙伴们,到底都是些什么水平的制作人。
“你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可是,这违背了侦探小说的原则。”鲍勃迟疑道,“侦探小说二十条原则中,让读者和侦探有平等的机会解谜,这是侦探小说的第一原则。而且侦探只有一名,这也是原则之一。这两条一条是侦探小说的根本,另外一条是侦探小说的趣味性保障,你全都给推翻了,怎么可能成功?”
短暂的沉默过后,鲍勃第一个打破了沉默。而他一开口,就让利维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们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罪案剧的创作,是以侦探小说为基础的,鲍勃第一时间就开始用侦探小说的理论去观测自己的想法,这很了不起。尤其是可以把范达因的二十守则记得很清楚,这也说明,鲍勃对罪案剧创作,有着很深厚的经验。
“范达因的二十守则里面还有不许有爱情故事呢,你现在做一部电视剧没有爱情故事,试试卖的动么?二十守则里面说不能出现黑社会组织,福尔摩斯都违反了这个原则,塑造了莫里亚蒂。”迈克尔马上就反驳了,“还有诺克斯十诫同理,‘有色人种中不可有中国人’——真按照他说的,我们等着被起诉种族歧视就好了。”
“爱情故事那是必须向市场妥协,诺克斯十诫是30年代的东西,当时还有人认为中国人会巫术呢,可这两条原则不一样……”
“鲍勃,其实我没有违反这两条原则。”利维再次开口打断了争论。“小组的侦破形式和高科技手段,这怎么还不是违反?”
“让读者和侦探有平等的机会解谜——这一条的关键,是让读者理解。侦探小说的关键点是塑造悬念,可是塑造悬念的同时,很容易让读者因为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无法把握故事脉络从而丧失了阅读兴趣,所以要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跟着读下去——这是为什么有这一条。高科技手段出现,是为了分析人证和物证。其实就和推理破案的过程是一样的,是一层层的,把办案过程展现在观众们面前的。直到最后把所有的证据串起来之前,观众们是有着侦探同等的机会的。只不过,侦探小说是通过推理,我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做。”
鲍勃愣了一会儿,他不是呆板的人,想了想就明白了利维的想法,“因为这样有助于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办案进程?”
“是的。侦探小说改编成为电视剧,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侦探在头脑中的思考,无法直接呈献给观众。侦探不能够每走出一步,就告诉观众自己想到了哪里,小说可以,影视剧不行。影视不是文字,不能够通过旁白来诉说,把心理活动通过画外音来表示,那是太差劲的行为。电视剧中,侦探的进程只能暗示观众,可观众不一定看得懂,很有可能就甩开观众很多,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可是用高科技工具,就可以省略了思考过程,而且直接用语言向不懂高科技的人来表达是可以理解的,这就使得读者和侦探,更好的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可是你玩了花样,这样做,在所有的证据都呈现出来之前,读者无法超过侦探的进度。”
“不,你又错了。电视剧中的人,必须去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论据,观众可以直接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想法:专业性的破案和业余的推理之间的差别,可以制造平衡。”
“我只是觉得这么做有些耍滑头……可如果能够解决了侦探剧思路不好向读者展现的问题,这个滑头也无所谓的。”鲍勃拍了一下手,“那为什么是多个侦探,而不是一个?这个你得承认违反原则了吧?”
“不,原则是多个侦探不能竞争,因为彼此的信息都要展现在读者前,容易造成读者的信息轻松超过侦探。可是我做的,是让多个侦探合作,这不一样的。我做的,是为了展开剧情,有多个侦探商谈,可以让一些破案内容通过对话展现。以往的侦探真正破案中展现的智慧,只有到了最后一刻才能够显现出来。在此之前,他只能够通过个人的处理事情的方式,侦破的手段,还有个人的魅力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比如福尔摩斯常会分析一些身边的事物,是因为显示人物的与众不同。影视作品中,这一点很难做到让人满意,因为你不给那些细节过多的特写镜头,观众注意不到,彼此就不在同一起跑线。如果给了,又破坏了你的作品的完整性。不过,如果多人合作,那么这些人就可以在不同的方面,通过和队友的表现对比展现自己在不同方面的才智,这就可以直观的多了,如果同时展开两个案子,交叉进行,两组人马同时工作,可以多样化拍摄手法,不至于单调,更可以吊人胃口。”
鲍勃没有吭声,迈克尔却开口了,“我有些理解你的思路了:通过科学的方法取代推理,让办案过程变得直观化,同时,也让人们知道破案不依赖于天才侦探,也让案件更真实。通过破案过程中小组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来提高破案过程中的故事性和人物魅力,用这种方式来体现高智商的破案方式……这个想法,也许真的会很好呢,至少,足够新颖,比现在的罪案剧有趣。”
一部罪案剧的剧本想要成功,需要什么?首先,需要真实——脱离现实的犯罪,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意念杀人这种事情,观众只会当笑话看。其次,要有悬念。过于简单的案件侦破过程,会让观众觉得没意思。
罪案剧每年都会有很多,但是其大致的内容,差别却不是很大。要不然的话,就是天才侦探的破案过程,要不然就是近乎实拍,稍加美化的警察办案过程。前者的看点取决于演员魅力,后者的看点,则是取决于真实性。前者拍好了,就是《神探亨特》,后者拍好了,就是《法律与秩序》。
而这两者,前者尝尝被吐槽脱离现实,主人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实在太假。而后者则是常被认为没有足够的吸引人的地方,根本看不出来破案需要多少智慧,甚至有的时候连武力都不需要,整整一季都不开一枪,没有生死压迫,没有吸引力。而利维说的方式,则是把这两者的问题都弥补了。
靠着科学破案——真实性和高智商高难度,这两条都被占据了。这是真正的贴近生活,也是真正的高难度的破案技巧。
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划时代的发展。神探科伦坡率先使用了倒叙推理手法,星际迷航让人们知道了宇宙飞船不非得是飞碟或者圆柱体。急诊室的故事开创了医疗剧专业和人性的核心思想,布鲁斯海默一手打造了**英雄的人物塑造模式——而在新世纪之交,罪案剧的发展,也到了一个革新的时代。从csi引进专业的科学侦破方式破案开始,人们开始把团队和科学这两个破案的利器利用起来了。
从csi到cm,从识骨寻踪到ncis,从csi出现之后,几乎所有的电视剧,都无法摆脱csi的影响了。什么是顶级的电视剧?开创时代的,才是顶级的电视剧。
既然要做,那么就要做到影响力最大:利维相信,这样的电视剧,(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lawen.org/kan/4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