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部分阅读
在抓紧时间宣传,她们有空闲。怎么也得奥斯卡之后再说了。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演员,凯特贝金赛尔,现在也没有时间来拍摄这部电影。
贝金赛尔去年的一年,可以说是极为忙碌的。上半年的时候,她接受利维的邀请,拍摄了球状闪电。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可以说是非常受到欢迎。这部电视剧里面对科学家生活的反映和对科学的重视态度,让很多科幻迷都很满意。比起来太空题材,这样的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却又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电视剧,更加能够让科幻迷喜爱。
而且这部电视剧就是在科幻迷之外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电视剧的结尾部分,成功预言了美国在战争中遭到了突然打击失败,因此,在911之后,这部电视剧也一下子火了起来。
因此,虽然在利维的强行要求下,这部电视剧没有任何拖延的做法,只拍了一季就算是结束,但是很多科幻迷却都感到意犹未尽。而贝金赛尔的名字也被很多人记住了。她的名声大振,也让谜团公司在下半年拍摄的生化危机,一下子得到了不少人的瞩目——本来就是科幻故事,再有一个拍科幻电视剧成名的女演员来主演,这让很多人都拭目以待。
因此,就算是现在想要让她回来演x战警2,也得先等着她把这部电影拍摄完了再说了。那部电影的特技,化妆部分相当多,拍摄起来也不是可以仓促间一蹴而就的。一直到现在,它也没有拍摄完成。
不过,不管这些人有多少事情,他们倒是对于拍摄x战警2全都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在接到了利维的电话后,他们也都纷纷表示,在自己闲下来之后,自己就会立即投入这部电影的拍摄。
他们全都答应的很干脆,甚至于片酬的事情都没有太多的问题。显然他们很清楚,利维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既然他们的名气涨了,那么利维肯定也是乐于给他们提升片酬的。
人脉是需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建立的,慷慨的名声,出色的眼光,投资的能力,拍摄电影的水准,这些东西,构筑成了现在利维的事业高塔,而在这座高塔左右,自然会有蔓藤攀附其上。
就算是拿不到奖项又如何?对利维来说,就算是王冠上没有明珠,他也已经有了王冠。(未完待续)
第二五四节
令人多少有些烦闷的金球奖,就这样的过去了。而在金球奖过后,利维的电影也算是下画了。
电影的北美票房,一共是七千万——作为一部爱情电影,这个票房数字算是不错了,可是依然不算是很好。
爱情电影的票房,一般起伏很大。有些票房不算好的,一般也就是四五千万左右,利维去年的迷失东京,票房甚至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而一些大牌明星参演的爱情电影,就可以有着很高的票房,就算是一亿出头,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也就是爱情电影的极限了,也就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而七千万的北美票房,算上了海外票房的话,大概能够达到将近一亿。这样的数字,对于并不算是特别出名的两个主演来说,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成就了。
这部电影的主演,毕竟是克雷格和娜奥米,而不是茱莉亚.罗伯茨,或者汤姆汉克斯这样的拉票房的高手。
不过,虽然票房出来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些争论,却没有就此打住。尤其是在金球奖过后,编剧工会奖颁发给了这部电影,可是导演工会奖也没有给利维一个提名的时候,这也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论。
对于利维的电影拿到编剧工会奖,人们并不觉得意外——从这部电影出来的时候,人们就一直都在说这是近年来最为出色的一个剧本。这样智性的电影,近年来在美国是十分少见的。
今年的电影中,真正称得上是好剧本的,也就是这一个和高斯福庄园了——本来在利维的记忆中。这一年的好剧本还有记忆碎片和天使爱美丽,但是现在,天使爱美丽早就演出了,而诺兰起点更高了,也不需要拍摄记忆碎片了。这两部电影也就没有了。而高斯福庄园有些繁复复杂,缺乏故事性的问题,在比较看重国际作品的金球奖上可以被忽略,可是,到了工会奖的时候,就成了它的弱点了。
这也使得利维第三次的。捧走了最佳原创剧本的奖项。
这已经是利维的剧本,第三次成为最佳剧本的有利竞争者了,对此,人们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相比之下,利维的电影在各个评奖上面。都没有最佳导演的提名,这就让人觉得颇为有些奇怪了。
利维的水平,怎么也是配得上一个提名的。可是,无论是金球奖,还是工会奖,都刻意的忽略他,这到底是为什么?
而且,不只是美国导演工会。就是在随后的奥斯卡名单上,利维已然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也让人们再一次哗然了。
一方面。人们感叹着利维终究是没有能够突破连续四年提名的记录,而另外一方面,人们在奇怪,奥斯卡的标准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今年他拿不到提名。
按理说,这一次利维也不是一无所获——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几个提名,他的电影也都是拿到了手里的。可是。这是利维的电影,利维的电影没有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提名,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
虽然说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美丽心灵会是这一次的最佳电影,但是,连提名都不给利维一个也实在说不过去。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利维拿过两次奥斯卡了,既然已经拿过了两次了,那么,这一次他也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了。而也有人认为,利维这一次拍摄电影时在力捧娜奥米,他也有可能,是希望捧红演员,而做出了一些牺牲——人们从电影上,实在很难找出来电影的不足,因此,也只能够在这些方面找理由。
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讨论,也可以说是不绝于耳。而在这些讨论中,一种声音,开始逐渐占据了上风。
这些评论认为,认为利维之所以拿不到奖项,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而是因为他的电影虽然好,可是说起来,他的电影的突破,并不足以给他打来一个奥斯卡。
这样的有些官方式的评价,其实从一出现,人们就已经都很了解这是学院做出来的解释了。
“这一次的奥斯卡的提名中,最让人惊讶的,就是利维导演的电影,并没有获得太多的青睐。虽然它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而且,在剧本,剪辑,演员等各个方面,也都被人认为是非常出色的作品,可是,这部电影在最为重要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和奥斯卡最佳导演上,却全都没有能够获得提名。这让人很惊讶,因为电影的水平不差。同时,也让人很遗憾,因为这使得利维导演连续几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脚步,不得不中断了。”
“奥斯卡会做出这个判断,是让人有些不解的。不过如果仔细了解一下学院往年的评价的理由,就会发现这并不奇怪。对于学员来说,他们看重的,是两种东西。一个是电影的艺术性,集中反映在电影是不是能够深刻的挖掘人性,能够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真实的去反映人生。另外一个,则是电影技术上的突破,是否能够在电影拍摄上,令人耳目一新。有这两点中的一个,就可以获得学院的青睐,反之,就很难成功。”
“利维的电影,一向都是以人性取胜的。他的电影确实可以触及到人类的灵魂,这也是他被认为是好导演的原因。不过,因为这些成就,他也得到了足够多的荣誉。可是,如果希望能够拿到更多的荣誉,那么利维也应该拍摄出来更加深刻的电影才可以。他的新电影,虽然可以说是涉及到了哲学领域,拍摄的道理更加系统化了,可是,在人性的深度上,并没有突破,这也是为什么不得青睐的最大理由。”
“简单的来说,利维的电影很好,可是,他的电影还没有足以突破拿到过两次奥斯卡的大师的级别的。对于别人来说,这样的电影或许可以算是令人满意的,可是对利维来说,是不够的。”
“如果利维导演想要再次获得奥斯卡,那么,他必须向人类的灵魂更深处挖掘,或者是用更加震撼人心的手法来拍摄。在那之前,他并不算是对自己的做出了突破,也不值得再次拿到奖项。”
这个评论,也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利维手里。而看着媒体的这种评论,利维也对着自己的朋友们,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这话说得,倒是很有道理。学院的要求是什么,他们分析的倒是也真的很准确呢。”
其实要说为什么没有获得奖项,利维比别人谁都要清楚。奥斯卡的平衡措施,和提拔新人的措施,总得不停地进行才可以,要是年年都围绕着一个利维玩上二十年,那奥斯卡还怎么办下去?光凭着一点,利维就敢肯定,他很难再获得青睐——毕竟,好莱坞需要新血,去年的时候,茱莉亚.罗伯茨,汤姆汉克斯,再加上自己,这些人都获得了奥斯卡奖,其实就已经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象征了,利维现在还要拍摄电影去竞争,自然不会被人看好,拿不到奖,也很正常。
只是,就算不给奖,也总该给个理由才好。利维没有想到,学院给出的答案,竟然如此直接了当:就算是他们给利维挑一些毛病,利维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可是,他们竟然直截了当的就承认:你的电影很好,可是我们就是觉得还不够好,就是不选你。
这样的做法,让利维也感到无奈了。
“这本来就是学院方面给出来的答案吧,现在讨论这个的人太多,他们也顶不住。可是,就凭这些,就连个提名也不给,还是说不过去吧。”鲍勃对此依然是有着一些不满的。
他们可以接受失败,但是说利维的水平,连全年前五都算不上,他们也替利维鸣不平。
“没有必要和学院生气。”利维摇了摇头,“其实他们肯给我们一个解释,已经算是很不粗了。”
“有什么不错的?难道他们对待我们不好,只是给了一个解释,你就觉得可以接受了?”鲍勃反问道。
“不,我不是说这个可以接受。我指的是:既然说,他们总得是有个标准的。既然已经告诉了我们该怎么拍摄电影才能够拍摄好了,那么,只要按照他们说的,下一次,他们还怎么阻止我?”
奥斯卡希望好莱坞换上新血,这个道理,利维自然是明白的。但是,他可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算是陈旧的老导演了。既然他们想要新的血液,那么自己可以给他们注入新的血液。其实,利维在此时,已经开始提拔斯嘉丽等演员了,他不是老古董,非得使用老演员,或者是非得使用一些已经落后的技术的事情,他都是不会去做的,甚至于,在技术革新方面,他一直都走在前面。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方面他做了这么多,却还是被学院这么评价。
不过,也好,他们总算是明确提出来了更深刻的人性和更好的技术这样的要求,难道自己做不到么?
“也许,我们也该考虑一下,该如何运用更好的技术了。”利维想了想,还是对鲍勃开了口,“最近一段时间,大片不少。看着现在谁都想要拍摄大片,我也觉得有些想法了——也许,我们也该拍大片了。”(未完待续)
第二五五节 新时代
“尼克,祝贺你,这是连续第几年了?连续每年都在奥斯卡上有所斩获,你可真不简单呢。”
走在奥斯卡颁奖晚会过后的大厅里面,利维对着向他致敬的人微微笑笑,带着些许笑容,接受了他的祝贺。
奥斯卡已经过去了,而奥斯卡的颁奖,和人们预测的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今年的电影里面,有几部电影是特别成功的,这些电影从他们问世的时候,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了没有人可以与这些电影相抗争。
比如动画长片,怪兽电力公司就很难和史瑞克竞争,这基本上就是史瑞克的舞台。而最佳摄影,最佳化妆,最佳音乐,最佳视觉效果,这些奖项都被指环王拿走了——作为大片,指环王的视觉效果方面自然不可能输给任何人,这本来就是彼得杰克逊擅长的方向。虽然他的电影很难突出演员的演技,可是在大场面特效制作方面,他是绝对的强者。
而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制作,都被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鹰坠落拿到了手里,最佳音响编辑也被珍珠港拿到。战争片在这方面有着优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这一次的奥斯卡,各种特效类奖项全都被各种大片拿走了。这也意味着,好莱坞的电影,也终于正式进入了大片时代。
而以往在奥斯卡上能够大放异彩的电影类型,这一次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收获。美丽心灵拿到了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导演。这已经是收获最多的电影了。而原本的大热门高斯福庄园,什么都没有得到,可以说也是尴尬之至。
当然,这里面也有着一些比较特殊的理由:比如说这一次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就都颁发给了黑人演员丹泽尔.华盛顿和哈利贝瑞——这种颁奖。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政治需要。好莱坞这个地方,对种族问题还是相当敏感的,他们两个人拿到奖项,是一种政治需要,相比于这个。演员们的诉求,就要差一些了。
这毕竟是黑人演员们,第一次成功的为自己争取权力,和这个比起来,演员们的要求不算什么。
其实。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面,黑人一直都是在好莱坞没有什么地位的群体。而这个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在编剧,导演,制片人这些在好莱坞有着很大的权势的人群中,并没有黑人存在,因此,有再多的演员,他们也很难获得什么尊重——同理。这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有色人种,亚裔,拉丁人。这些人群在好莱坞一样不受重视,也是因为他们在好莱坞上层的圈子里面,没有立足之地的问题。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黑人倒是正在改善着自己的地位。他们当中,也开始有了一些不错的上层人物。而且,黑人们也通过有色人种保护协会等部门。争取着自己的权益,这些努力。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现在的黑人在电影里面,一般很少扮演仆人了,甚至于,他们在电影里面也不怎么扮演反派角色了。
这一次的奥斯卡,就是一个初步的体现。而在利维的记忆中,在这一次奥斯卡过去之后,他们的权力也会逐步上涨。甚至于在未来,闹的几乎每两年就有一部反映黑人悲惨生活的电影上映,那个时候,才是黑人的权力大显的时候。
比起来以前,好莱坞的势力分割也越来越明显了。
相比于以后,现在不过是两个人拿到演员奖,很好接受。利维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惊讶,相反,他一直都在带头鼓掌祝贺着两个演员。
利维在这一次奥斯卡中,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上面,他只拿到了一个最佳原创剧本——这个奖项,让利维颇为有些无奈,在编剧的奖项上,他得到的荣誉远比导演更多。
而其他的奖项,基本上全都落空了。剪辑没有拿到,而两个女演员的提名,也全都只是走了个过场,虽然说这对她们的扬名已经很有好处了,但是,没有拿到奖项,却毕竟是个遗憾。
只不过,在别人看来,利维现在可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他又拿到了一个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这使得他手里有了三个最佳剧本奖了,这样的获奖数量,让谁看了都觉得惊讶。
可是好剧本再好有什么用处?这是新的时代了。新的演员群体,新的电影模式,新的权力划分,这是真正的新时代。
不过其他人对此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在晚宴上,也不止一次的有人问起了利维新剧本的问题。
“你有什么新打算?有什么新的剧本在筹备中么?”
在人们看来,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利维这些年来,就是最懒的时候,也保持了一年一部电影的速度在制作着电影。既然今年的奥斯卡已经过去了,那么,他的新电影也就应该准备好了,可以上映了,在人们看来,应该是最为正常的事情。
只是,对这些问题,利维的回答却全都是一样的,“没有剧本,实际上,最近我在考虑的是改编一部小说。”
利维的回答,并不出人意料。就算是最为出色的编剧又如何?再好的编剧,也不可能天天往外蹦剧本,他们怎么也得构思,思索。利维最近写的两个剧本,都是爱情片,显然不算什么太大的突破,他说自己没有好的创意,倒也不算奇怪。
而且,在过去的日子里也不是没有用过别人的剧本,他说他会改编剧本,这也很正常。只是,人们也很好奇的是,利维的新电影,是不是会做出来什么新的突破?
这一次的奥斯卡。他不受待见已经非常明显了,难道,他还想再做出来什么事情?
对此,和利维关系比较好的一些电影人,诸如凯文史派西。在听到了利维的计划后,就直接发问了。
“我拍电影不全是为了奥斯卡,而且,就算是奥斯卡,不是也说了,我拿不到奥斯卡。是有这里有的吗?”
利维对这个只是耸耸肩就做了回答。
奥斯卡的说法,是说有更深刻的人性挖掘层面,或者是更为先进的技术应用。这个说法相当的官方,因为与其说这是奥斯卡的评奖标准,不如说。这是奥斯卡必须给奖,不能够再拖欠的标准。
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奥斯卡也得承认导演的伟大。
可惜的是,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这些年来,描写人性的电影很多,但是,真正有所突破。深入灵魂的却没有几个,也就是沉默的羔羊,在这方面做得算是不错。因为它是真正的去刻画变态了。而要说技术突破,泰坦尼克也就是这方面的翘楚,这部电影的大投资和精良制作,为大片时代拉开了序幕。
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并不容易。
可是,利维却很想试试。而这个尝试的方向。正如他自己曾经说过的,拍摄科幻片。
科幻片是以人类为背景的。自然会有更加深刻的人性,而且。要说技术突破,又有什么东西,比科幻片更加精彩?
这些东西,利维早就在心里想好了,只是,在外人面前,他不是非常愿意提及。毕竟,斯皮尔伯格刚刚拍砸了一部人工智能,这个时候利维再说拍摄科幻片,也显得有些不自量力。
因此,利维的计划,是先准备好了一切,然后再把这件事情公开。
而这一切的准备工作,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剧本。
而这个剧本,现在利维手里,也已经有了东西——三体的小说版,大刘已经写了出来。
比起利维记忆中的三体,这一版三体在大体上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因为和好莱坞的编剧们接触的多了一些,大刘在科技性方面,更加增强了一些。而这个故事,被送到利维手里的时候,利维也就做了决定,要把这个电影投拍。
当然,他写的中国版的故事,很难投入拍摄:其中涉及到的政治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投拍的话,很有可能就成为巨大的麻烦。不只是在中国如此,在美国也是如此。利维并不想要招惹这些麻烦,所以,真的想要投拍这部电影的话,那么,首要的问题,就得是把原本的故事进行改编,否则的话,这个故事根本没法使用。
对此,利维也早就有了认识,而且他也觉得这不算太难。
三体毕竟和拉贝日记不同。拉贝日记是涉及到中华民族一段最为痛苦的回忆的,在利维看来,那个故事如果由外国人来拍摄,对整个中国都是一种不够尊重的体现——自己的过去应该自己铭记,让别人去记忆总是不好的。
而三体毕竟只是一个幻想中的科幻故事,这种故事,就算是改成了外国人来拍摄,把发生的地点从中国挪移到美国,也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拍摄电影的时候,只要把其中想要表现得那些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就好,故事本身,是可以做出改变的。
因此,利维也准备动手改变一下三体这个剧本,把它拍摄出来。
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这个工作其实并不算是特别难。但是,利维对于这一部小说,有着很大的期望值,因此,在他看来,这部小说从叙事结构,到电影的人物和叙事内容,甚至包括一些对特殊场面的描述和规划,都是需要改编的。
而这一切如果想要都做到,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利维对此也很有信心:新的时代既然到来了,那么,他自然要拍摄新时代的电影。(未完待续)
第二五六节 改编剧本
其实,就在来参加奥斯卡之前,利维对于三体这部小说的改编,就已经开始了。
三体这部小说,在利维看来,在内涵深度上,故事情节上,都算是不错的科幻故事,可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刘并不是很擅长人物刻画,而且,他擅长写大故事,不擅长刻画小细节,这些问题,也是当利维手里拿到了三体的小说版后,想要改编成剧本时,首先考虑到的。
比起来别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改编,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从小说变成剧本,这可不是容易事。
关键就在于,如何保留原有的思想,而换掉外层的皮囊。
好在,大刘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在意别人的改动,这也使得利维,可以从容下手了。
首先,这部小说需要改编的,就是它的结构问题。这部小说本身的模式,其实不算特别适合拍摄电影,它的第一部以汪淼为主线,而到了第二部,换上了罗辑,第三部里面,就变成了程心——几个主角的优劣暂时不提,这样主角变换的模式写小说,作为小说变换视角固然是很好,可是,如果拍成电影,第一部里面的主角到了第二部里就是酱油,这样的电影非得让观众郁闷死不可。
如果利维把它拍摄成三部曲,每一部换一个主角的话,观众们怎么可能轻易接受?
这个问题,现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因为大刘还没有开写第二部,他们也无从知道。可是,利维对此却很清楚。因此,如果把小说改编成剧本,他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回避这个问题。
而如何能够让电影剧本改编的恰到好处,既不影响原作的改变主角问题。又能够让让作者接受呢?
利维想来想去,想到的办法也只有一个。
既然说,不想让观众们对主角产生太多的代入感,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把戏份变成群戏。如果第一部的主角不再是汪淼。而是把汪淼,大史,叶文洁一起塑造为主角就可以了。
这样改变之后,第二部里面大史再继续串下去故事,也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利维既然是想要拍摄科幻片,那么,真正的主角,自然是全人类,而全人类的故事,也没有必要太过于突出一个主角。
而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利维也在脑子里面,想到了另外一部作品:2006年上映的电影。撞车。
撞车这部电影,最为出色的地方,就是他的多线性结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关系,最终得以粘合在一起,这种剧本,用来表现群戏,是非常出色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撞车这个剧本,能够爆冷干掉断背山获胜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方式本身,只是有新鲜感。而不是有什么难以效仿的地方。实际上,这部电影在20年来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也是被媒体评价最低的一部——比起来其他的电影,它只有叙事方面的创新。
撞车拍完了之后,第二年的电影中,巴别塔就是几乎完全一样的风格的电影。可是,因为这种模式已经不再新鲜了,虽然巴别塔的质量还要胜过撞车一些,可是还是没有能够获得什么好评——这种写法,用一次就够了。
而现在,还远远没有到2006年,这个模式的剧本也还没有使用。而利维现在需要的,也只是一个叙事方面的创新。因此,利维既然想要些剧本,自然也就想要把这个模式借用过来。
在大刘的第一部的故事中,时间线应该是杨冬自杀后,大史找到汪淼,开始侦破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查出来是叶文杰的问题,继而是叶文杰的回忆,说出了为什么她要出卖人类。而后,人类想到了办法捕获了三体人的资料,而后知道了全部的事情。压力大增的汪淼等人想要放弃,但是大史鼓励他们,要勇于斗争——第一部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可以说,这第一部,只是给这个科幻故事开了一个头。而且,这一部的故事,虽然说是科幻电影,但是总体上来说,更是类似于一个侦探片。如何塑造悬念,如何一步步揭开谜底很重要。
如果按照这条线索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正叙中夹杂着倒叙的故事。可是,利维却做出了改编。
在他的想法中,应该是分为三条故事线,一条是物理学家玩游戏,开始接触三体问题的线,一条是当年的探索外星人的科学家不断绝望最后背叛人类的线,再有一条是警察侦破案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事情真相的线。
这三条线索最终汇流,会逐步的把答案呈现给观众。这样的多线叙事结构,也是利维想要尝试的。
把看似完全无关的三个人,用外星人串联起来,这也就是利维的想法。这样的拍摄方法,很适合用来表现群戏,而利维所要的就是一个大规模的科幻故事,需要反映的是众生相,因此用这个结构在他看来是最好的了。
至于说,自己用了这个结构,以后撞车就可能拿不到奥斯卡了——这关利维什么事?而且利维本来也更支持李安。
结构上面,这也就是最大的改动了。
而其次,就是人物上面的改动。
这一部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如果想要写到剧本里面,首先最为重要的,自然就是让他们变成美国国籍——北美还是第一大票仓,就得先顾及美国人的想法。
而这三个人如果成为美国人的话,故事自然也得发生一些改变。汪淼倒是比较好说,他是个科学家,研究的是纳米技术,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太多的背景,改变起来没有多难。而叶文洁和大史这两个人,都是涉及到了背景的,如何改编他们的温格背景和越战背景,也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对于大史,倒是比较简单。把他的形象塑造成一个警察,曾经有军方背景,参加过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就可以了——其实这倒是更简单了,在原作中,是说大史参加过对越战争,可是越战距离此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时间有点长,也不太好安排人物的年龄。而要是换上美国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美国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完全可以先确定年龄,然后帮他安排一场对外作战的背景。
而且,利维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在记忆中,第二部里面,大史的儿子曾经因为犯罪而进过监狱。因此,利维也就干脆,把大史的背景改成了一个黑人。
这个科幻题材的故事中,大史是几乎仅有的一个没有太多的知识,也没有太雄伟的报复,仅仅是凭借着自己的情商办事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比较适合安排成黑人的。
毕竟,如果电影拍摄的话,那么利维就想要反映的是全人类的命运。如果在这个故事中,有白人,有黄种人,可是最后却没有能够占据戏份的黑人,那么这个故事也有些不够全面了。而利维又不想让黑人只能够做些接线员之类的工作,使得科幻迷们全都吐槽黑人就算在宇宙里也受歧视,所以,他的想法,也就是让大史这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以黑人的身份出现。
在地球面对危机的时候,任何种族都是挺身而出的——既然拍人类的故事,那么,就不要有狭隘的种族歧视心理。
而最为难以改编的,就是叶文洁,毕竟,她的背景涉及政治事件,而且,利维也认为大刘的作品这么安排,是为了说明政治这种人类自身勾心斗角的事情给人类带来的灾祸的,如果仅仅是把叶文洁改编成一个童年受过虐待而心理有创伤的人,那么就太过于弱化了这个背景,忽略到了一层含义。
这个改编有些麻烦——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因为在美国,毕竟也有一个麦卡锡时代。对于那个时候,美国人,尤其是好莱坞这个左派集中营,一样也是怨声载道的,把她的背景套到那个时代上,再把故事加以改变,也就可以了。
只是,如果这样改编的话,人物的年龄该如何确定,如何写剧本,才能够确定不过线,并且如果把时间定到过去的年代的话,该如何准备服装,道具,该找谁来演出电影,才能够演出来人物的特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而且,在几个主角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说,电影中涉及到了巴拿马运河的部分该怎么拍,飞丝割船可是大手笔;故事中在游戏中游走的几段,如果是拍给全世界观众看的话,那么最好也是更加国际化一些,如何选择这几段故事才能够既不影响故事本身的宏伟壮观,又能让人接受;小说里面,大刘始终都没有描写过三体人的长相,从始至终,三体人只不过是一个概念,那么,自己该怎么拍摄,才能够不流于俗套,不把它们的样子正面表现出来?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是几年前,这些事情,利维也不敢轻易地去改动。毕竟,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经验。可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他现在的惊讶也好,编剧团队也好,都是好莱坞超一流的,有着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编写不好故事?
这个电影剧本的编写,在利维看来,是肯定会成功的。以利维现在的权势,只要他肯不惜代价,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成功的?(未完待续)
第二五七节 岁月的宽容
一个成功的剧本,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写好,利维并不心急想要让自己的剧本马上诞生,他已经敲定好了大体的方向,把电影的大体脉络和故事主线整理了出来,而其他的东西,无论是科技方面的知识,还是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利维都有不少手下可以完善,有着鲍勃带着他们一步步把剧本填充到完美,利维是非常放心的。
而在剧本准备的同时,利维考虑的另外一件事情,也是电影的演员的选择。
这部电影里面既然搞多线并进,那么,需要的演员也不少,而如何挑选这些演员,也是需要考虑的。而且,这部电影本身规模很大,拍摄的时间可能也会很长,因此,在拍摄期间,这部电影也是需要考虑到了演员们的档期问题,如果因为档期耽误了拍摄,可能花费的财力也是很大的。
利维可不想自己的电影开拍的时候,才发现想要的演员们全都有了别的事情。因此,早早下手准备,也是应该的。
在剧本筹备的同时,利维也在和克拉克,商量着电影的选角问题了。
电影中的主角,一共有三个,警察,eto的领袖,出卖地球的老女人,再加上一个科学家,而如何把这三个人全都安排好,也是利维所需要考虑的。
首先在,出演警察的黑人,如果是丹泽尔华盛顿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这个角色的戏份非常之多,在电影中也需要展现出来非比寻常的人物魅力,在电影中是最为硬派的人物之一。这个人在利维看来也是最为重要的灵魂人物之一,而整个好莱坞,既有演技,形象有算得上不错,同时还算是年龄合适的。新任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当然是不二之选。
和他比起来,其他的黑人演员,要不就是喜剧出身,让人跳戏,要不就是形象不好,难以大用。再要不然,就是威尔史密斯那样,长的有些太帅,不太合用。他是最好的人选,这个是利维早就圈定的。
只是。问题就在于,他现在拿到了奥斯卡。作为奥斯卡影帝,他的身价也是一下子暴涨,踏入了2000万俱乐部,成了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而这样的片酬,使得让他参演电影也变得有些困难——电影的投资总是有限的,而且这样一部大片,肯定在特效和拍摄外景方面都要花费相当多的钱。如果再找来一个身价两千万的演员,那么,电影的造价会高的无法想(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lawen.org/kan/4523/ )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演员,凯特贝金赛尔,现在也没有时间来拍摄这部电影。
贝金赛尔去年的一年,可以说是极为忙碌的。上半年的时候,她接受利维的邀请,拍摄了球状闪电。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可以说是非常受到欢迎。这部电视剧里面对科学家生活的反映和对科学的重视态度,让很多科幻迷都很满意。比起来太空题材,这样的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却又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电视剧,更加能够让科幻迷喜爱。
而且这部电视剧就是在科幻迷之外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电视剧的结尾部分,成功预言了美国在战争中遭到了突然打击失败,因此,在911之后,这部电视剧也一下子火了起来。
因此,虽然在利维的强行要求下,这部电视剧没有任何拖延的做法,只拍了一季就算是结束,但是很多科幻迷却都感到意犹未尽。而贝金赛尔的名字也被很多人记住了。她的名声大振,也让谜团公司在下半年拍摄的生化危机,一下子得到了不少人的瞩目——本来就是科幻故事,再有一个拍科幻电视剧成名的女演员来主演,这让很多人都拭目以待。
因此,就算是现在想要让她回来演x战警2,也得先等着她把这部电影拍摄完了再说了。那部电影的特技,化妆部分相当多,拍摄起来也不是可以仓促间一蹴而就的。一直到现在,它也没有拍摄完成。
不过,不管这些人有多少事情,他们倒是对于拍摄x战警2全都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在接到了利维的电话后,他们也都纷纷表示,在自己闲下来之后,自己就会立即投入这部电影的拍摄。
他们全都答应的很干脆,甚至于片酬的事情都没有太多的问题。显然他们很清楚,利维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既然他们的名气涨了,那么利维肯定也是乐于给他们提升片酬的。
人脉是需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建立的,慷慨的名声,出色的眼光,投资的能力,拍摄电影的水准,这些东西,构筑成了现在利维的事业高塔,而在这座高塔左右,自然会有蔓藤攀附其上。
就算是拿不到奖项又如何?对利维来说,就算是王冠上没有明珠,他也已经有了王冠。(未完待续)
第二五四节
令人多少有些烦闷的金球奖,就这样的过去了。而在金球奖过后,利维的电影也算是下画了。
电影的北美票房,一共是七千万——作为一部爱情电影,这个票房数字算是不错了,可是依然不算是很好。
爱情电影的票房,一般起伏很大。有些票房不算好的,一般也就是四五千万左右,利维去年的迷失东京,票房甚至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而一些大牌明星参演的爱情电影,就可以有着很高的票房,就算是一亿出头,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也就是爱情电影的极限了,也就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而七千万的北美票房,算上了海外票房的话,大概能够达到将近一亿。这样的数字,对于并不算是特别出名的两个主演来说,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成就了。
这部电影的主演,毕竟是克雷格和娜奥米,而不是茱莉亚.罗伯茨,或者汤姆汉克斯这样的拉票房的高手。
不过,虽然票房出来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些争论,却没有就此打住。尤其是在金球奖过后,编剧工会奖颁发给了这部电影,可是导演工会奖也没有给利维一个提名的时候,这也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论。
对于利维的电影拿到编剧工会奖,人们并不觉得意外——从这部电影出来的时候,人们就一直都在说这是近年来最为出色的一个剧本。这样智性的电影,近年来在美国是十分少见的。
今年的电影中,真正称得上是好剧本的,也就是这一个和高斯福庄园了——本来在利维的记忆中。这一年的好剧本还有记忆碎片和天使爱美丽,但是现在,天使爱美丽早就演出了,而诺兰起点更高了,也不需要拍摄记忆碎片了。这两部电影也就没有了。而高斯福庄园有些繁复复杂,缺乏故事性的问题,在比较看重国际作品的金球奖上可以被忽略,可是,到了工会奖的时候,就成了它的弱点了。
这也使得利维第三次的。捧走了最佳原创剧本的奖项。
这已经是利维的剧本,第三次成为最佳剧本的有利竞争者了,对此,人们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相比之下,利维的电影在各个评奖上面。都没有最佳导演的提名,这就让人觉得颇为有些奇怪了。
利维的水平,怎么也是配得上一个提名的。可是,无论是金球奖,还是工会奖,都刻意的忽略他,这到底是为什么?
而且,不只是美国导演工会。就是在随后的奥斯卡名单上,利维已然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也让人们再一次哗然了。
一方面。人们感叹着利维终究是没有能够突破连续四年提名的记录,而另外一方面,人们在奇怪,奥斯卡的标准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今年他拿不到提名。
按理说,这一次利维也不是一无所获——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几个提名,他的电影也都是拿到了手里的。可是。这是利维的电影,利维的电影没有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提名,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
虽然说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美丽心灵会是这一次的最佳电影,但是,连提名都不给利维一个也实在说不过去。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利维拿过两次奥斯卡了,既然已经拿过了两次了,那么,这一次他也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了。而也有人认为,利维这一次拍摄电影时在力捧娜奥米,他也有可能,是希望捧红演员,而做出了一些牺牲——人们从电影上,实在很难找出来电影的不足,因此,也只能够在这些方面找理由。
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讨论,也可以说是不绝于耳。而在这些讨论中,一种声音,开始逐渐占据了上风。
这些评论认为,认为利维之所以拿不到奖项,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而是因为他的电影虽然好,可是说起来,他的电影的突破,并不足以给他打来一个奥斯卡。
这样的有些官方式的评价,其实从一出现,人们就已经都很了解这是学院做出来的解释了。
“这一次的奥斯卡的提名中,最让人惊讶的,就是利维导演的电影,并没有获得太多的青睐。虽然它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而且,在剧本,剪辑,演员等各个方面,也都被人认为是非常出色的作品,可是,这部电影在最为重要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和奥斯卡最佳导演上,却全都没有能够获得提名。这让人很惊讶,因为电影的水平不差。同时,也让人很遗憾,因为这使得利维导演连续几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脚步,不得不中断了。”
“奥斯卡会做出这个判断,是让人有些不解的。不过如果仔细了解一下学院往年的评价的理由,就会发现这并不奇怪。对于学员来说,他们看重的,是两种东西。一个是电影的艺术性,集中反映在电影是不是能够深刻的挖掘人性,能够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真实的去反映人生。另外一个,则是电影技术上的突破,是否能够在电影拍摄上,令人耳目一新。有这两点中的一个,就可以获得学院的青睐,反之,就很难成功。”
“利维的电影,一向都是以人性取胜的。他的电影确实可以触及到人类的灵魂,这也是他被认为是好导演的原因。不过,因为这些成就,他也得到了足够多的荣誉。可是,如果希望能够拿到更多的荣誉,那么利维也应该拍摄出来更加深刻的电影才可以。他的新电影,虽然可以说是涉及到了哲学领域,拍摄的道理更加系统化了,可是,在人性的深度上,并没有突破,这也是为什么不得青睐的最大理由。”
“简单的来说,利维的电影很好,可是,他的电影还没有足以突破拿到过两次奥斯卡的大师的级别的。对于别人来说,这样的电影或许可以算是令人满意的,可是对利维来说,是不够的。”
“如果利维导演想要再次获得奥斯卡,那么,他必须向人类的灵魂更深处挖掘,或者是用更加震撼人心的手法来拍摄。在那之前,他并不算是对自己的做出了突破,也不值得再次拿到奖项。”
这个评论,也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利维手里。而看着媒体的这种评论,利维也对着自己的朋友们,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这话说得,倒是很有道理。学院的要求是什么,他们分析的倒是也真的很准确呢。”
其实要说为什么没有获得奖项,利维比别人谁都要清楚。奥斯卡的平衡措施,和提拔新人的措施,总得不停地进行才可以,要是年年都围绕着一个利维玩上二十年,那奥斯卡还怎么办下去?光凭着一点,利维就敢肯定,他很难再获得青睐——毕竟,好莱坞需要新血,去年的时候,茱莉亚.罗伯茨,汤姆汉克斯,再加上自己,这些人都获得了奥斯卡奖,其实就已经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象征了,利维现在还要拍摄电影去竞争,自然不会被人看好,拿不到奖,也很正常。
只是,就算不给奖,也总该给个理由才好。利维没有想到,学院给出的答案,竟然如此直接了当:就算是他们给利维挑一些毛病,利维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可是,他们竟然直截了当的就承认:你的电影很好,可是我们就是觉得还不够好,就是不选你。
这样的做法,让利维也感到无奈了。
“这本来就是学院方面给出来的答案吧,现在讨论这个的人太多,他们也顶不住。可是,就凭这些,就连个提名也不给,还是说不过去吧。”鲍勃对此依然是有着一些不满的。
他们可以接受失败,但是说利维的水平,连全年前五都算不上,他们也替利维鸣不平。
“没有必要和学院生气。”利维摇了摇头,“其实他们肯给我们一个解释,已经算是很不粗了。”
“有什么不错的?难道他们对待我们不好,只是给了一个解释,你就觉得可以接受了?”鲍勃反问道。
“不,我不是说这个可以接受。我指的是:既然说,他们总得是有个标准的。既然已经告诉了我们该怎么拍摄电影才能够拍摄好了,那么,只要按照他们说的,下一次,他们还怎么阻止我?”
奥斯卡希望好莱坞换上新血,这个道理,利维自然是明白的。但是,他可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算是陈旧的老导演了。既然他们想要新的血液,那么自己可以给他们注入新的血液。其实,利维在此时,已经开始提拔斯嘉丽等演员了,他不是老古董,非得使用老演员,或者是非得使用一些已经落后的技术的事情,他都是不会去做的,甚至于,在技术革新方面,他一直都走在前面。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方面他做了这么多,却还是被学院这么评价。
不过,也好,他们总算是明确提出来了更深刻的人性和更好的技术这样的要求,难道自己做不到么?
“也许,我们也该考虑一下,该如何运用更好的技术了。”利维想了想,还是对鲍勃开了口,“最近一段时间,大片不少。看着现在谁都想要拍摄大片,我也觉得有些想法了——也许,我们也该拍大片了。”(未完待续)
第二五五节 新时代
“尼克,祝贺你,这是连续第几年了?连续每年都在奥斯卡上有所斩获,你可真不简单呢。”
走在奥斯卡颁奖晚会过后的大厅里面,利维对着向他致敬的人微微笑笑,带着些许笑容,接受了他的祝贺。
奥斯卡已经过去了,而奥斯卡的颁奖,和人们预测的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今年的电影里面,有几部电影是特别成功的,这些电影从他们问世的时候,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了没有人可以与这些电影相抗争。
比如动画长片,怪兽电力公司就很难和史瑞克竞争,这基本上就是史瑞克的舞台。而最佳摄影,最佳化妆,最佳音乐,最佳视觉效果,这些奖项都被指环王拿走了——作为大片,指环王的视觉效果方面自然不可能输给任何人,这本来就是彼得杰克逊擅长的方向。虽然他的电影很难突出演员的演技,可是在大场面特效制作方面,他是绝对的强者。
而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制作,都被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鹰坠落拿到了手里,最佳音响编辑也被珍珠港拿到。战争片在这方面有着优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这一次的奥斯卡,各种特效类奖项全都被各种大片拿走了。这也意味着,好莱坞的电影,也终于正式进入了大片时代。
而以往在奥斯卡上能够大放异彩的电影类型,这一次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收获。美丽心灵拿到了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导演。这已经是收获最多的电影了。而原本的大热门高斯福庄园,什么都没有得到,可以说也是尴尬之至。
当然,这里面也有着一些比较特殊的理由:比如说这一次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就都颁发给了黑人演员丹泽尔.华盛顿和哈利贝瑞——这种颁奖。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政治需要。好莱坞这个地方,对种族问题还是相当敏感的,他们两个人拿到奖项,是一种政治需要,相比于这个。演员们的诉求,就要差一些了。
这毕竟是黑人演员们,第一次成功的为自己争取权力,和这个比起来,演员们的要求不算什么。
其实。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面,黑人一直都是在好莱坞没有什么地位的群体。而这个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在编剧,导演,制片人这些在好莱坞有着很大的权势的人群中,并没有黑人存在,因此,有再多的演员,他们也很难获得什么尊重——同理。这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有色人种,亚裔,拉丁人。这些人群在好莱坞一样不受重视,也是因为他们在好莱坞上层的圈子里面,没有立足之地的问题。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黑人倒是正在改善着自己的地位。他们当中,也开始有了一些不错的上层人物。而且,黑人们也通过有色人种保护协会等部门。争取着自己的权益,这些努力。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现在的黑人在电影里面,一般很少扮演仆人了,甚至于,他们在电影里面也不怎么扮演反派角色了。
这一次的奥斯卡,就是一个初步的体现。而在利维的记忆中,在这一次奥斯卡过去之后,他们的权力也会逐步上涨。甚至于在未来,闹的几乎每两年就有一部反映黑人悲惨生活的电影上映,那个时候,才是黑人的权力大显的时候。
比起来以前,好莱坞的势力分割也越来越明显了。
相比于以后,现在不过是两个人拿到演员奖,很好接受。利维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惊讶,相反,他一直都在带头鼓掌祝贺着两个演员。
利维在这一次奥斯卡中,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上面,他只拿到了一个最佳原创剧本——这个奖项,让利维颇为有些无奈,在编剧的奖项上,他得到的荣誉远比导演更多。
而其他的奖项,基本上全都落空了。剪辑没有拿到,而两个女演员的提名,也全都只是走了个过场,虽然说这对她们的扬名已经很有好处了,但是,没有拿到奖项,却毕竟是个遗憾。
只不过,在别人看来,利维现在可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他又拿到了一个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这使得他手里有了三个最佳剧本奖了,这样的获奖数量,让谁看了都觉得惊讶。
可是好剧本再好有什么用处?这是新的时代了。新的演员群体,新的电影模式,新的权力划分,这是真正的新时代。
不过其他人对此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在晚宴上,也不止一次的有人问起了利维新剧本的问题。
“你有什么新打算?有什么新的剧本在筹备中么?”
在人们看来,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利维这些年来,就是最懒的时候,也保持了一年一部电影的速度在制作着电影。既然今年的奥斯卡已经过去了,那么,他的新电影也就应该准备好了,可以上映了,在人们看来,应该是最为正常的事情。
只是,对这些问题,利维的回答却全都是一样的,“没有剧本,实际上,最近我在考虑的是改编一部小说。”
利维的回答,并不出人意料。就算是最为出色的编剧又如何?再好的编剧,也不可能天天往外蹦剧本,他们怎么也得构思,思索。利维最近写的两个剧本,都是爱情片,显然不算什么太大的突破,他说自己没有好的创意,倒也不算奇怪。
而且,在过去的日子里也不是没有用过别人的剧本,他说他会改编剧本,这也很正常。只是,人们也很好奇的是,利维的新电影,是不是会做出来什么新的突破?
这一次的奥斯卡。他不受待见已经非常明显了,难道,他还想再做出来什么事情?
对此,和利维关系比较好的一些电影人,诸如凯文史派西。在听到了利维的计划后,就直接发问了。
“我拍电影不全是为了奥斯卡,而且,就算是奥斯卡,不是也说了,我拿不到奥斯卡。是有这里有的吗?”
利维对这个只是耸耸肩就做了回答。
奥斯卡的说法,是说有更深刻的人性挖掘层面,或者是更为先进的技术应用。这个说法相当的官方,因为与其说这是奥斯卡的评奖标准,不如说。这是奥斯卡必须给奖,不能够再拖欠的标准。
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奥斯卡也得承认导演的伟大。
可惜的是,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这些年来,描写人性的电影很多,但是,真正有所突破。深入灵魂的却没有几个,也就是沉默的羔羊,在这方面做得算是不错。因为它是真正的去刻画变态了。而要说技术突破,泰坦尼克也就是这方面的翘楚,这部电影的大投资和精良制作,为大片时代拉开了序幕。
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并不容易。
可是,利维却很想试试。而这个尝试的方向。正如他自己曾经说过的,拍摄科幻片。
科幻片是以人类为背景的。自然会有更加深刻的人性,而且。要说技术突破,又有什么东西,比科幻片更加精彩?
这些东西,利维早就在心里想好了,只是,在外人面前,他不是非常愿意提及。毕竟,斯皮尔伯格刚刚拍砸了一部人工智能,这个时候利维再说拍摄科幻片,也显得有些不自量力。
因此,利维的计划,是先准备好了一切,然后再把这件事情公开。
而这一切的准备工作,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剧本。
而这个剧本,现在利维手里,也已经有了东西——三体的小说版,大刘已经写了出来。
比起利维记忆中的三体,这一版三体在大体上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因为和好莱坞的编剧们接触的多了一些,大刘在科技性方面,更加增强了一些。而这个故事,被送到利维手里的时候,利维也就做了决定,要把这个电影投拍。
当然,他写的中国版的故事,很难投入拍摄:其中涉及到的政治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投拍的话,很有可能就成为巨大的麻烦。不只是在中国如此,在美国也是如此。利维并不想要招惹这些麻烦,所以,真的想要投拍这部电影的话,那么,首要的问题,就得是把原本的故事进行改编,否则的话,这个故事根本没法使用。
对此,利维也早就有了认识,而且他也觉得这不算太难。
三体毕竟和拉贝日记不同。拉贝日记是涉及到中华民族一段最为痛苦的回忆的,在利维看来,那个故事如果由外国人来拍摄,对整个中国都是一种不够尊重的体现——自己的过去应该自己铭记,让别人去记忆总是不好的。
而三体毕竟只是一个幻想中的科幻故事,这种故事,就算是改成了外国人来拍摄,把发生的地点从中国挪移到美国,也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拍摄电影的时候,只要把其中想要表现得那些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就好,故事本身,是可以做出改变的。
因此,利维也准备动手改变一下三体这个剧本,把它拍摄出来。
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这个工作其实并不算是特别难。但是,利维对于这一部小说,有着很大的期望值,因此,在他看来,这部小说从叙事结构,到电影的人物和叙事内容,甚至包括一些对特殊场面的描述和规划,都是需要改编的。
而这一切如果想要都做到,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利维对此也很有信心:新的时代既然到来了,那么,他自然要拍摄新时代的电影。(未完待续)
第二五六节 改编剧本
其实,就在来参加奥斯卡之前,利维对于三体这部小说的改编,就已经开始了。
三体这部小说,在利维看来,在内涵深度上,故事情节上,都算是不错的科幻故事,可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刘并不是很擅长人物刻画,而且,他擅长写大故事,不擅长刻画小细节,这些问题,也是当利维手里拿到了三体的小说版后,想要改编成剧本时,首先考虑到的。
比起来别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改编,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从小说变成剧本,这可不是容易事。
关键就在于,如何保留原有的思想,而换掉外层的皮囊。
好在,大刘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在意别人的改动,这也使得利维,可以从容下手了。
首先,这部小说需要改编的,就是它的结构问题。这部小说本身的模式,其实不算特别适合拍摄电影,它的第一部以汪淼为主线,而到了第二部,换上了罗辑,第三部里面,就变成了程心——几个主角的优劣暂时不提,这样主角变换的模式写小说,作为小说变换视角固然是很好,可是,如果拍成电影,第一部里面的主角到了第二部里就是酱油,这样的电影非得让观众郁闷死不可。
如果利维把它拍摄成三部曲,每一部换一个主角的话,观众们怎么可能轻易接受?
这个问题,现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因为大刘还没有开写第二部,他们也无从知道。可是,利维对此却很清楚。因此,如果把小说改编成剧本,他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回避这个问题。
而如何能够让电影剧本改编的恰到好处,既不影响原作的改变主角问题。又能够让让作者接受呢?
利维想来想去,想到的办法也只有一个。
既然说,不想让观众们对主角产生太多的代入感,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把戏份变成群戏。如果第一部的主角不再是汪淼。而是把汪淼,大史,叶文洁一起塑造为主角就可以了。
这样改变之后,第二部里面大史再继续串下去故事,也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利维既然是想要拍摄科幻片,那么,真正的主角,自然是全人类,而全人类的故事,也没有必要太过于突出一个主角。
而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利维也在脑子里面,想到了另外一部作品:2006年上映的电影。撞车。
撞车这部电影,最为出色的地方,就是他的多线性结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关系,最终得以粘合在一起,这种剧本,用来表现群戏,是非常出色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撞车这个剧本,能够爆冷干掉断背山获胜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方式本身,只是有新鲜感。而不是有什么难以效仿的地方。实际上,这部电影在20年来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也是被媒体评价最低的一部——比起来其他的电影,它只有叙事方面的创新。
撞车拍完了之后,第二年的电影中,巴别塔就是几乎完全一样的风格的电影。可是,因为这种模式已经不再新鲜了,虽然巴别塔的质量还要胜过撞车一些,可是还是没有能够获得什么好评——这种写法,用一次就够了。
而现在,还远远没有到2006年,这个模式的剧本也还没有使用。而利维现在需要的,也只是一个叙事方面的创新。因此,利维既然想要些剧本,自然也就想要把这个模式借用过来。
在大刘的第一部的故事中,时间线应该是杨冬自杀后,大史找到汪淼,开始侦破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查出来是叶文杰的问题,继而是叶文杰的回忆,说出了为什么她要出卖人类。而后,人类想到了办法捕获了三体人的资料,而后知道了全部的事情。压力大增的汪淼等人想要放弃,但是大史鼓励他们,要勇于斗争——第一部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可以说,这第一部,只是给这个科幻故事开了一个头。而且,这一部的故事,虽然说是科幻电影,但是总体上来说,更是类似于一个侦探片。如何塑造悬念,如何一步步揭开谜底很重要。
如果按照这条线索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正叙中夹杂着倒叙的故事。可是,利维却做出了改编。
在他的想法中,应该是分为三条故事线,一条是物理学家玩游戏,开始接触三体问题的线,一条是当年的探索外星人的科学家不断绝望最后背叛人类的线,再有一条是警察侦破案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事情真相的线。
这三条线索最终汇流,会逐步的把答案呈现给观众。这样的多线叙事结构,也是利维想要尝试的。
把看似完全无关的三个人,用外星人串联起来,这也就是利维的想法。这样的拍摄方法,很适合用来表现群戏,而利维所要的就是一个大规模的科幻故事,需要反映的是众生相,因此用这个结构在他看来是最好的了。
至于说,自己用了这个结构,以后撞车就可能拿不到奥斯卡了——这关利维什么事?而且利维本来也更支持李安。
结构上面,这也就是最大的改动了。
而其次,就是人物上面的改动。
这一部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如果想要写到剧本里面,首先最为重要的,自然就是让他们变成美国国籍——北美还是第一大票仓,就得先顾及美国人的想法。
而这三个人如果成为美国人的话,故事自然也得发生一些改变。汪淼倒是比较好说,他是个科学家,研究的是纳米技术,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太多的背景,改变起来没有多难。而叶文洁和大史这两个人,都是涉及到了背景的,如何改编他们的温格背景和越战背景,也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对于大史,倒是比较简单。把他的形象塑造成一个警察,曾经有军方背景,参加过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就可以了——其实这倒是更简单了,在原作中,是说大史参加过对越战争,可是越战距离此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时间有点长,也不太好安排人物的年龄。而要是换上美国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美国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完全可以先确定年龄,然后帮他安排一场对外作战的背景。
而且,利维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在记忆中,第二部里面,大史的儿子曾经因为犯罪而进过监狱。因此,利维也就干脆,把大史的背景改成了一个黑人。
这个科幻题材的故事中,大史是几乎仅有的一个没有太多的知识,也没有太雄伟的报复,仅仅是凭借着自己的情商办事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比较适合安排成黑人的。
毕竟,如果电影拍摄的话,那么利维就想要反映的是全人类的命运。如果在这个故事中,有白人,有黄种人,可是最后却没有能够占据戏份的黑人,那么这个故事也有些不够全面了。而利维又不想让黑人只能够做些接线员之类的工作,使得科幻迷们全都吐槽黑人就算在宇宙里也受歧视,所以,他的想法,也就是让大史这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以黑人的身份出现。
在地球面对危机的时候,任何种族都是挺身而出的——既然拍人类的故事,那么,就不要有狭隘的种族歧视心理。
而最为难以改编的,就是叶文洁,毕竟,她的背景涉及政治事件,而且,利维也认为大刘的作品这么安排,是为了说明政治这种人类自身勾心斗角的事情给人类带来的灾祸的,如果仅仅是把叶文洁改编成一个童年受过虐待而心理有创伤的人,那么就太过于弱化了这个背景,忽略到了一层含义。
这个改编有些麻烦——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因为在美国,毕竟也有一个麦卡锡时代。对于那个时候,美国人,尤其是好莱坞这个左派集中营,一样也是怨声载道的,把她的背景套到那个时代上,再把故事加以改变,也就可以了。
只是,如果这样改编的话,人物的年龄该如何确定,如何写剧本,才能够确定不过线,并且如果把时间定到过去的年代的话,该如何准备服装,道具,该找谁来演出电影,才能够演出来人物的特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而且,在几个主角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说,电影中涉及到了巴拿马运河的部分该怎么拍,飞丝割船可是大手笔;故事中在游戏中游走的几段,如果是拍给全世界观众看的话,那么最好也是更加国际化一些,如何选择这几段故事才能够既不影响故事本身的宏伟壮观,又能让人接受;小说里面,大刘始终都没有描写过三体人的长相,从始至终,三体人只不过是一个概念,那么,自己该怎么拍摄,才能够不流于俗套,不把它们的样子正面表现出来?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是几年前,这些事情,利维也不敢轻易地去改动。毕竟,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经验。可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他现在的惊讶也好,编剧团队也好,都是好莱坞超一流的,有着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编写不好故事?
这个电影剧本的编写,在利维看来,是肯定会成功的。以利维现在的权势,只要他肯不惜代价,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成功的?(未完待续)
第二五七节 岁月的宽容
一个成功的剧本,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写好,利维并不心急想要让自己的剧本马上诞生,他已经敲定好了大体的方向,把电影的大体脉络和故事主线整理了出来,而其他的东西,无论是科技方面的知识,还是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利维都有不少手下可以完善,有着鲍勃带着他们一步步把剧本填充到完美,利维是非常放心的。
而在剧本准备的同时,利维考虑的另外一件事情,也是电影的演员的选择。
这部电影里面既然搞多线并进,那么,需要的演员也不少,而如何挑选这些演员,也是需要考虑的。而且,这部电影本身规模很大,拍摄的时间可能也会很长,因此,在拍摄期间,这部电影也是需要考虑到了演员们的档期问题,如果因为档期耽误了拍摄,可能花费的财力也是很大的。
利维可不想自己的电影开拍的时候,才发现想要的演员们全都有了别的事情。因此,早早下手准备,也是应该的。
在剧本筹备的同时,利维也在和克拉克,商量着电影的选角问题了。
电影中的主角,一共有三个,警察,eto的领袖,出卖地球的老女人,再加上一个科学家,而如何把这三个人全都安排好,也是利维所需要考虑的。
首先在,出演警察的黑人,如果是丹泽尔华盛顿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这个角色的戏份非常之多,在电影中也需要展现出来非比寻常的人物魅力,在电影中是最为硬派的人物之一。这个人在利维看来也是最为重要的灵魂人物之一,而整个好莱坞,既有演技,形象有算得上不错,同时还算是年龄合适的。新任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当然是不二之选。
和他比起来,其他的黑人演员,要不就是喜剧出身,让人跳戏,要不就是形象不好,难以大用。再要不然,就是威尔史密斯那样,长的有些太帅,不太合用。他是最好的人选,这个是利维早就圈定的。
只是。问题就在于,他现在拿到了奥斯卡。作为奥斯卡影帝,他的身价也是一下子暴涨,踏入了2000万俱乐部,成了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而这样的片酬,使得让他参演电影也变得有些困难——电影的投资总是有限的,而且这样一部大片,肯定在特效和拍摄外景方面都要花费相当多的钱。如果再找来一个身价两千万的演员,那么,电影的造价会高的无法想(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lawen.org/kan/4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