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天下衙门 > 天下衙门 第 23 部分阅读

第 23 部分阅读

    几年春秋渐高,性子比起以前也温和了许多。他本是通过靖难登上帝位的,大概是看多了同室操戈,兄弟阂墙,却希望自己的子孙和睦相处。

    山西的事情再追究下去,又将是一场剧烈风波。如今的万岁爷精力已衰,只想维持这丰亨豫大局面,再不肯折腾了。

    太子这一关算是顺利度过,马云也长出了一口气,抹了抹眼角泪花:“万岁爷且放一万个心,老奴定能操办得红火热烈。”

    皇帝脸上还是带着落寞的表情:“也是,所谓天家其实同寻常百姓也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房子大些,人多些罢了。”

    马云知道天子想念山东的儿子,按照朝廷的礼仪,每到春节,藩镇王都会进京朝觐。可汉王当年觊觎太子位,被勒令就藩,非诏不得入京。

    眼前这个老人既是万乘之君,也是父亲,说不想念儿子那也是假话。

    实际上,皇帝对汉王的喜爱程度还大过太子。但是,汉王的能量实在太大,若让其回到北京,靠着他的机巧灵便,未必不能说动皇帝让他留在京城。

    如此,麻烦就大了。

    马云心一横,索性以退为进:“万岁爷,要不……召汉王回来过年吧……”

    皇帝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算了,若让那孽障回来。只怕内阁和监察院都会说出一番义正词严的大道理,朕说又说不过他们,反被坏了心情,又何必去讨这个苦吃?别人家看朕这个天子,以为朕广有四海,一言九鼎。可又有谁知道做皇帝的苦处,很多事情不但做不得,提也不能提。”

    马云的一颗心总算落到实处,有心逗皇帝高兴,便笑道:“陛下此言说得是,前一阵子宫中新招了十几个小内侍,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这些娃娃什么时候见过天家气象,都被惊住了,好几日才醒过神来。便有小内侍问奴婢,马公公,这万岁爷每天都吃的什么呀,是不是一日三餐都是香油烙饼,下地干活的时候怎么着也得使金扁担吧!”

    皇帝“哈”一声暴笑起来,直笑得眼角都泛起泪花:“那就告诉他们,朕每顿都叫人烙两个烧饼,吃一个扔一个。哈哈,你这老狗,倒也会说笑话。”

    正笑得欢畅,一个中年官员昂首走了进来。

    此人正是内阁学士杨荣,他手中正抱着一大叠折子,见皇帝心情畅快,微笑道:“陛下,此乃这几日积下的折子和卷宗。马上就是春节,各大衙门人心都有些涣散,不断派人过来催办,想早些办妥,清清爽爽地过节。”

    皇帝:“他们倒想清闲了,却将事务压在朕肩上。臣工们的折子你都看过了,拟票没有?”票拟制刚实行没多长时间,并未形成一定之规。眼前的内阁也不过是一个秘书性质的部门,内阁学士只有阅读折子的权利,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没有决定权。

    马云忙将折子接了过去放在御案上面,眼观鼻,鼻观心地呆站在一边侍侯,目光丝毫不敢在折子上停留。可他还是竖起耳朵,暗自留心。

    这几日正是朝廷各大衙门的岁考,关系到一众外臣的升降徒徙。这两年太子监国,四品以下官员的任免东宫点头即可,皇帝也不太过问。

    其实,要紧部门的人事变动朝廷早早地就有了意向,所谓岁考也不过是走走走过场。

    眼见着永乐二十一年就要到了,太子那边也点了几个官员的名字,要安排到重要职位上。

    作为东宫耳目,由不得马云不留心。

    杨荣:“拟了,没有什么要紧事。”

    “那就好。”皇帝一边看着折子,一边提起朱笔在上面画圈,照例写“准”、“知道了”和“照办”字样。

    杨荣接着道:“只是,上次陛下征讨鞑靼,办了几个大臣,如今,几个衙门都缺人,需要补充。吏部开了一份名单过来。”

    “恩。”皇帝从里面寻出那份折子,仔细地看了起来,半天才道:“这些人也算得用,准了。”

    说着话,提起御笔沾了点朱砂,正要批红,突然,他“咦”一声,却将笔放下了:“让周行德出任刑科左给事中,你们内阁的意见是‘可堪使用’?他一个从九品的官员,又不是翰林出身,怎么突然提拔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朕有些看不明白。此人是个理财好手,他的帐本朕也看过,作得那是一个花团锦簇,云遮雾蔚。这样的人去做税吏倒是得当,怎么反让他出任言官?你们内阁就是这么为朕参赞机要的?”

    皇帝脸色开始难看起来,两条眉毛紧紧地拧成一团,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杨荣,这个折子你和金阁老都看过,都商议过吗?”

    马云听到皇帝这番话,吓得几乎就要调头逃出门去。他这才明白,皇帝并不是看不懂自己方才交过来的帐本,不但如此,连这本假帐出自何人之手也是一清二楚。

    其实,让周行德出任刑科左给事中是太子的意思。

    所谓给事中,其实品秩并不高。都给事中也不过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从七品,在达官贵人如过江之鲫的京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可权力却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明朝政治体制有很大一部分继承至元朝,中央设置六部用于管理国家。为了监视六部,又设御吏台,御使的权力极大,可风闻奏事,督察百官,反正就是个找茬的主。

    可明朝政治讲究的是制衡,御吏台权力实在太大,没有人监视也不成。于是,太祖就在六部之外另设六科。各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可直接给天子上奏折。对六部的政务可随时检查督办,遇到他们心情不好时,二话不说,上折子告你黑状,就算是六部尚书也拿他们没辙。

    不但如此,给事中们如果觉得皇帝颁发到六部的圣旨中有不妥之处,也可直接驳回。

    正因为给事中这个职位如此重要,对官员的风骨和素质要求极高,所以,六科的科长们大多是翰林出身。

    周行德乃是恩荫的官儿,没有功名,这次突然提拔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确实有些人让费解。

    可仔细一想,却也知道,这是储君在赏功,山西一事关系太大,如果不是周行德居中遮掩,只怕太子一系就要全军尽墨。如此奇功若不厚赏,如何服人?

    马云这一惊吓得够戗,忍不住抬头看着杨荣。

    杨荣还是那张死人脸,也没有任何表情,只回话:“陛下,臣和金阁老都看过了。”

    “说说这个周行德怎么回事?”皇帝重重地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将那一堆折子拍得散开来。

    杨荣不动声色地将案上奏折合拢在一起,依旧平静地说:“臣的意见是,周行德堪当此大任。”

    “才堪大用?”皇帝冷笑:“你们不是口口声声说制度讲道理,朕这二十年被如此这般的话磨得耳朵都生老茧了。这个周行德好象不是进士出身吧,怎么就能做给事中?”

    杨荣:“陛下,周行德虽然出身资历不足,可却有大功于我朝,上次山西大捷,全仗此一人之力。”

    说着,他便将周行德如何同鞑靼血战,如何但骑喝退阿鲁台一事原原本本地同皇帝说得详细。

    皇帝并不知道此事,他又是马上天子,对沙场争战一事也有兴趣,听的津津有味。

    等杨荣说完,他忍不住叫了一声:“朕就说这一仗疑点颇多,却原来是这样。好,这个周行德有胆有识,确实是个可用之人。不对啊,当初在万全看捷报的时候,上面怎么没提到他的名字?”

    杨荣微微一笑,却不说话。

    永乐皇帝鼻子里哼了一声:“你杨荣什么时候变得吞吞吐吐了,有话尽管说。”

    杨荣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前线捷报传来之时,先得经过张国公之手,然后送金阁老,最后才能进呈御览。”

    皇帝瞪大了眼睛,一张脸黑得滴得出水来:“怎么回事,如此大功之人不赏,军心何服?以后国家若再有事,谁肯出力。张辅和金幼孜搞什么鬼?”

    杨荣:“这其中却有缘故,君子不言人之过,臣不好多说。”

    皇帝腾一声站起来:“说!”声音中充满威严。

    杨荣这才缓缓道:“……这个周行德却有些来历,他父亲原是陛下龙潜时的军汉,屡立战功。后因伤解甲归田,生活颇为困苦。上前年,周行德娶了张国公的侄女为妻,这才恩荫了个税课大使的差事,可惜,这桩婚事却酿出一桩风波来……因为写了休书,英国公府恨周行德入骨,自然不肯在捷报上写上他的名字……至于金阁楼为什么默许英国公如此作为,臣愚钝。”

    不得不说,杨荣的口才极好,一席话娓娓道来,有条有理不说,还分析得鞭辟入里。

    马云在旁边听得心中狂喜,这杨荣分明就是在替周行德说好话,给人一种旁观者清,不带任何个人感**彩的印象。偏偏里面夹枪带棍,招招直指张辅和金幼孜。

    文臣们对武人都抱有极大的警惕和极大恶意,这可以理解。但杨荣平日里对金阁老恭恭敬敬,一副以其马首是瞻模样,可一但动起手来,却毫不留情,话里话外暗指金学士与张国公往来密切,这恰恰是皇帝最忌讳的。

    这个杨荣一石二鸟,且又讨好了储君,果然好心思啊!

    杨荣:“不过,周行德回京待差之后,颇受排挤,若不是张鹤张大人念及袍泽之情,帮他谋了个从九品的司狱,只怕周行德已回老家种地去了。”

    “官员任命来是国之重器,如今有人却为一己私人恩怨将有功将士的功绩一笔抹杀,是不忍孰不可忍。”皇帝恼怒地在屋中大步走动着,怒啸道:“张辅、金幼孜太让朕失望了!”

    这个时候,马云看到杨荣的眼角有一丝笑容闪过,旋即又消失不见。

    皇帝走了几圈,才冷静下来,知道这些话在臣子面前说不太合适,便淡淡道:“杨荣,即便这周行德有天大冤情,可他是个知兵之人,放在军队中历练岂不更好,又为什么让他出任给事中一职?”

    杨荣:“陛下忘了,这周行德可是税课大使。”

    皇帝恍然,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这些年,因为靖难功臣们在储君一事上倾向于汉王,弄得他大为光火,也意识到将军们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一个令人警惕的程度。

    因此,皇帝他扶植文官集团。

    毕竟,国家官员任免自有制度,科举虽然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可就目前来看,却最为公平,也是社会下层上进的唯一通道。

    若依武将们的意思采用征辟,无疑是开历史的倒车。一个统治集团一旦不能主动的接纳新鲜血液,就意味着腐朽和崩坏,乃取亡之道也。

    到如今,文官集团已初具雏形,士子的地位也开始压武人一头,让一个文官转武职,简直荒天下之大谬。

    可文官系统也有其不尽如意的地方,这些人一个个自以为乃是天之骄子,以天下为己任,对皇权诸多限制,朕虽为九五之尊,却也行不了快意之事。

    尤其是六科的给事中们,更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山西一案周行德处理的光滑圆润是个干才,虽说胆大妄为,着实可恶,可却也识得大体,知道朕现在竭力维持的却是一个安定祥和的大好局面。让他在六科干几年历练历练,未必不能给六科带去一股新风。

    朕是天子,怎可让六科束缚了手脚。周行德出任这个给事中,也能让其他清流们知道做臣子的本分。

    皇帝沉吟片刻,突然笑了笑:“刑科好象不满员吧?”

    杨荣:“回陛下的话,刑科如今就孙令一人,左右给事中皆出缺。”

    皇帝:“孙令啊,一个迂夫子,也干不了几年了。就让周行德出任左给事中,右给事中暂时不补。如此,天下人也不会再说朕亏待有功之臣了。”他大步走回御案,提笔写了个“准”字。

    马云心中欢喜,刑部都给事中孙令老得已经糊涂了,周行德出任左给事中,加上右给事中又遇缺不补,这样一来,他已是刑科事实上的科长。周行德此人果敢勇决,又是个能勇于任事之人。有他坐镇刑科,刑部的一举一动都尽在太子一系眼中。

    马云心中突然有一种大胆的猜测:难道陛下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老了,为太子接位提前做准备。因此默许了山西一案就此轻轻揭过,默许太子不断在各衙门安插自己的班底。

    陛下啊!

    马云眼睛有些湿润。

    ……

    此刻,周行德正在为成亲一事烦恼,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刑科科长。

    做成山西那件大事,升官是肯定的了,怎么着也得弄个知县什么的快活快活吧。

    他这么想。

    第九十二章 年考风波(一)

    无论周行德如何反对,周母一意要找媒婆去给他提亲,这也是一件很让人无奈的事情。

    老实说,在现代他也是一个出入夜店,花丛中的老手。仔细想想,这辈子就没真心实意地喜欢过那个女子。

    想不到穿越到明朝之后,却要依着古人的礼仪被人说媒,这感觉怪怪的。

    这里是封建社会,礼制比山大。个人的婚姻他自己并不能做主,否则就有不孝的嫌疑。上次因为被人说不孝,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毛的好处也没捞着。若不是以前那个周行德实在不堪,凭自己在沙场上得来的不世奇功,又何必宦海沉浮至此,反去受那钟小鬼的肮脏气。

    既然已经立志在官场上混个人样出来,这个险却不能再冒了。

    反正古人可以三妻四妾,若未来的妻子长得实在不好看,大不了束之高阁,尊而重之,拒绝使用就是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老子再纳他十几个美貌小妾就是。

    只不过,虞娘那边又如何交代。

    看得出来,虞娘是一个心善之人。被休之后的这三年,依日无怨无悔地服侍公婆,爹娘如此对她,公平吗?

    这家务事啊,真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索性也不去想了。

    男子汉大丈夫,关心这些做什么?

    郁闷了半天,周行德只能摆头无语。

    还好虞娘回英国公府去,要两日之后才能回来,倒免得尴尬。

    见儿子不吱声,周母大为欢喜,她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早就想着要抱孙子,立即准备了礼物找媒婆去提亲。

    据说,女方家姓江,是个药材商人,家资豪富,又生得花容月貌,实乃良配。

    对媒人的话”周行德自然是嗤之以鼻。这年头说媒的都有一张巧嘴,能够把死人都给说活了。只要不是麻子、瘸子,落到她们口中,都会无一例外地说成相貌端庄。颇有后世征婚广告的风采,女方明明虎背熊腰吧”却要来一句身材好:明明四十出头了,却要补充一句显年轻。

    反正都不习信。

    一切好象都非常顺利,女方对周行德条件非常满意”收了周家的骋礼不说,还回了一份厚礼,让周行德母亲喜得眉开眼笑。

    倒是周父显得闷闷不乐,连声说这么做不厚道。被周母呵斥几句之后,也不再发出杂音。

    如此过了一天,第二日一大早”周行德照例去东城大狱点了卯,坐了半天,就不耐烦再呆在那里。

    临近春节,他还有两件事要做。

    一是得去张鹤那里拜个早年,那家伙对自己可是很够义气的”来京城这么久了还没去串过门,说起来却有些不好意思。

    其次,钟巍那里也该去瞧瞧,这鸟人掌握着自己的年终考评。虽说我周行德现在也是太子的人了”翌日就要高升,他的考语怎么写对自己无关紧要,可如果实在太差,面子上须不好看。

    于是”周行德遍将手头的活都交给委士弟,揣了银子上街去准备买些年货送给张鹤”算是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

    可想了想,张鹤那家伙清高得紧,送他东西,断断是不肯收的。上次替自己跑官,这鸟人脸皮薄不肯去求人,硬赖到他岳父头上,也怪难为他的。

    按说,以周行德和张鹤的情谊,他本打算可着珠宝玉器什么的给张大人送一大堆过去。想了想,未免自讨没趣。又想起张鹤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很是有些小资情调,心中一动,就去买了一盒沉香。提起笔在礼盒上写到“裸休冰天雪地跪求张鹤兄烧着玩”。

    然后就提着礼盒逍逍遥遥地去刑部见钟巍。

    钟巍还是一张臭脸,让人看得心烦。

    他正在伏案写着什么。

    周行德没办法,只得咳嗽一声,喊:“钟大人,下官周行德前来拜见。”

    喊了几声,钟巍却不理睬。

    旁边有个书办有些同情周行德,笑着伸手去接他手中的礼盒:“周大人,钟大人正忙着,你且在旁边等等。”

    钟巍见周行德手中提着礼物,心中一阵冷笑:好你个周行德,我原本以为你是个粗人,却不想也知道来走老子门路了。哼,平日间干什么去了,这要岁考了,知道着急了刁粗人就是粗人,就算要走门子送孝敬,也不选地方,大庭广众之下塞东西,谁敢接?

    他心中一惊:这夯货不会是来给我下套的吧?人心险恶,却不可不防。

    又看见周行德那张万古不变的贼西西的笑脸,心中没由来地一阵烦躁,忍不住喝道:“周行德,你好大胆子!”

    这一声震得屋中回音阵阵,到将周行德弄得有此发愣:“钟大人,你这是肿么了?”

    钟巍一拍案桌:“好个周行德,军汉就是军汉,送礼都送到我头上来,还不是想在年终考核时让本官笔下转圈。嘿嘿,当我钟巍什么人?来人了,去请刑科的孙令孙科长过来,让他看看我刑部新出的小丑!”

    周行德睡目结舌,这这这,这钟巍看到我提着礼盒,以为是来送礼的。这厮也未免太孔雀开屏自作多情吧?老子又不是蛋白质儿童,就算要行贿,也不可能这样明目张胆。

    “是。”那书办便要出去请孙令。

    周行德这才回过神来,一伸手拦住那个书办:“慢着。”

    钟巍嘿嘿冷笑:“周行德,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周行德突然放声大笑起来:“你真要去请孙大人过来。”还好老子已经在礼盒上写了字,否则这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好,你钟小鬼要抖官威起歹毒心肠,洒家就让你颜面丧尽。

    “自然。”钟巍怒喝:“本官为政清廉,眼睛里不揉沙子,最见不得你们这种蝇营狗频男∪恕!?br />

    周行德一耸肩:“下官也见不得,既然大人你要秉公办事,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就在这里等着。”

    说完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翘起了二郎腿。

    两人都相互对视,彼此冷笑。

    不片刻,刑科都给事中孙令就过来了。

    这还是周行德第一次见到孙令,也知道给事中的厉害,便仔细端详起来。

    一看,却是大为失望。

    这就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头发胡须都白得跟十五的月亮一样,走起路来步履蹒跚,目光也是呆滞无神,进屋后就不住喘气。(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年考风波(二)

    孙令权势极大钟巍和周行德不敢拿大,同时站起来施礼道:“见过孙科长。”

    孙令坐到椅子上,一边喘气,一边用带着痰音的嗓门问道说你们这里有人送礼送到主事厅来,哎,这事还真是希奇,希奇咳。”

    他用浑浊的目光看了看二人,迟疑片刻,又问:“究竞谁送东西给谁呀?”

    钟巍既好气又好笑,心中腻味:孙令你真是老糊涂了,我钟巍乃是堂堂刑部主事,别人巴结还来不及怎么反给下属送礼,还送给周行德这个无行愚汉?

    周行德也是瞪大了眼睛,他已经肯定这个孙大人是彻底地昏聩了。

    钟巍心中虽然不满,可表明上还是毕恭毕敬:“禀孙大人,是周行德试图贿赂本官。”说完,他就将方才发生的一幕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看不出钟巍这个人倒有几分才能,小小一件事从他口中出来,起因、经过、、结尾结构清晰,转承起合之间丝丝入扣,估计平日里没少看演义评书之类的闲书。明明是个微博段子,他却加工成了长篇小说,不去当说书先生,却是违误了人才。

    就连周行德也听得入神,忍不住出言讥讽:“钟大人这个故事说得不错。”孙令也不住点头:“好听,好听。”

    赞叹了半天,孙令才愕然抬头问:“钟大人,周行德为什么要向你行贿,他好好的司狱做了才一个月,也不可能得到提拔,没道理啊,你又不是吏部的主事。”

    周行德笑出声来,连声道:“孙大人英明,孙大人英明。”孙令满意点点头。

    钟巍被这一老一少气得笑出声来,偏生又不好在孙令面前发作。只朗声道:“回孙科长的话,周行德自从去了刑部东城监狱之后,玩忽职守,致使朝廷要犯在他手中畏罪自杀,还走了个白莲教妖人。正好遇到年终考核,一个下等是跑不掉的。周行德估计也是知道自己过不了这一关,这才来向本官行贿。”

    孙令听问话,连连顿足:“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本官最见不得贪腐之人。周行德,本大人今日说不到要参你了。”钟巍得意地看了周行德一眼,冷笑声更大。

    周行德也不理钟巍,只朝孙令一拱手:“孙大人,下官冤枉啊。”

    “哦,你说你冤枉,冤从何来?”

    周行德将礼盒提起送到孙令手上,指着上面的字说:“刚才是钟巍大人误会下官了,本官和兵部车驾司郎中张鹤大人有旧,准备去他那里拜个早年,方才在街上胡乱买了东西。难备到这里来着了考语之后就去张府混一顿午饭,可钟大人一见下官手中提着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通呵斥,又让人去请你,要办了下官,完全不听我的解释。估计是钟大人平日间没少收收贿赂,见人提了东西过来,就想要。孙大人,我委屈啊!”

    “上面果然有字,对对对,周行德你说得有理。”孙令脸一板,对钟巍大喝:“钟巍,你平日间是不是经常受贿。本大人得好生查查,不,本大人现在就写折子参你。”

    听到这话,钟巍“啊!”一声叫起来,忙走上前去,一看,果然是送给张鹤的。这下,他一张脸臊得通红,恨不得地上有到缝隙好钻进去。

    周行德在旁边听得大为痛快:好你个钟小鬼,也有今天啊。

    孙令也着实糊涂,说了写折子,转眼却忘记了,反好奇地问周行德:“你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钟巍忙道:“孙大人,周行德送张鹤的沉香,也算是行贿吧?”

    孙令一呆,又道:“对对对,算是吧。那,本大人写折子参张鹤。不对,应该先处置周行德。那本大人究竞先处置周行德,还是先写折子?对了,本大人方才说要参你的。钟巍你老实交代,平日可有贪墨秽行?”这下,不但周行德张口结舌,连钟巍也张大嘴说不出话来。二人同时对礼一眼,一句“果然是老糊涂了”的话几乎脱口而出。不过,二人又像是触电一样,飞快将目光挪开。

    周行德反应也快,伸手不住地对着钟巍指指点点。孙令点头“好,先参钟大人。’

    钟巍气极,这才意到今天请孙令过采简直就是一场闹剧。这朝廷也不知道怎么了,刑科给事中如此重要的位置,竟然给了一个老王八蛋。

    “不对啊,今天请本官过来是处置周行德的,得先从他开始才对。”孙令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虎着脸:“大胆周行德,交代问题。”

    周行德傻了眼,这怎么又绕回来了。罢,这老头脑子已经进水不能用常理看待。且着我忽悠忽悠他。

    周行德点头微笑:“是是是,下官这就交代问题。这沉香送到张鹤那里吧,也不算是行贿。”

    “怎么就不算了,就算送一文钱过去也算是违法。”

    周行德耐心的哄着这个老小孩:“孙大人这就不知道了吧,下官听人说张鹤府中的厨子做得一手好腊肉。做的时候需选择上好的肋条,以柏树枝和沉香慢慢熏制三日。如此,做出来的腊肉中不但带着柏树的清香,更带着沉香浓郁厚重的滋味。咬上一口,猪肉、柏枝和沉香的三种截然不同的味道混为一体,犹如一副泼墨山水,大气中带着酣畅,酣畅中带着雄浑。周行德嗜好口腹之欲,而张鹤大人又是个清官,没钱买香。于是,我与他约定,我出沉香,他出厨子,熏好的腊肉一家一半。这应该不算是行贿吧?”

    “却不算。”孙令喉结处咕咚一声,将一团口水吞了下去,目光迷离:“想不到腊肉也有这种做法,今日真是开眼界了。有机会倒要尝尝。”

    钟巍心中气苦,一声“吃货”差点骂出口来。

    孙令又唠叼了半天,这才满意地离去。

    钟巍一张脸黑得能够滴出水来,也不再废话,提起笔在周行德的年终考评上写道:“背公向私,职务废缺,下中。”

    周行德看在眼里,知道这钟巍今日算是跟自己铆上了。

    他自然不怕,只谈谈一笑:“钟大人,留得一线人情在,日后也好相见,至于吗?”

    钟巍将笔狠狠地拍在笔架上:“你什么身份,本大人做事,你在旁边看什么。来人,叉出去!”

    周行德:“那下官走了。”说完,提起礼盒,潇潇洒洒地走远了。

    钟巍一呆,心中突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个周行德实在是太镇定了,他究竞依仗什么?

    不管怎么说,刚才所发生的事若传到别人耳朵里,我钟巍还怎么做人?

    第九十四章 不快

    “扑哧!。”礼盒被张鹤狠狠地扔在地上,又踩上一脚:“张鹤受不起你的礼。”。

    周行德惊讶地看了一眼气得鼻子都歪了的老朋友:“张兄,嫌礼物不合心意?要不,兄弟我再去换换,保让你满意。”。

    “你“,“。”看着周行德嬉皮笑脸的模样,张鹤更是恼怒:“谁要你的东西,周行德周大人,周科长。…”

    “科长,你还是司长呢“,“不对,你刚才说什么?…”周行德一呆,忍不住问。

    张鹤冷笑:“周行德,也怪我张鹤有眼无珠,认识你这个朋友。本以为你乃正直君子,想不到却是个佞幸小人,张鹤深为不齿。”。

    “不对,不是这句,你再说一遍……”周行德皱眉摆手。

    张鹤也是一楞:“怎么,我说的不对吗?”。

    “把你刚才话复述一遍?”。

    “再说一遍又有何妨,你就是个奸人。哼,周大人周科长,从今往后,当我张鹤不认识你。…”

    “对对对,就是这句,我什么时候成科长了?…”周行德示意张鹤停下来。

    “还装,难不成还要我拜你不成……”张鹤怒道:“满北京城的人都知道周大人你将出任刑科左给事中,怎么,跑我这里来婉耀了?”。

    “啊,我去做给事中,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周行德张大嘴巴,特特有声。

    这个消息实在太惊人了,作为一个军史发烧友,他自然知道给事中这个职位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一个人人见怕,人见人烦的言官,地位超然奉旨给人挑错的。

    哈哈,如果真这样,老子可就大发利市了。如此刑部可就是我的天下,就连尚书见了我也得客客气气。

    到时候我看谁不顺眼就参谁,又不用承担任何贵任。乖乖,好好好,真是好得不能再好。钟小鬼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哼,给老子一个下中的考评,孰不知刑部的所有考核得洒家点头才能通过。对,咱也给你这鸟人一个下中的考评。

    可他心中还是不敢确定。

    张鹤见周行德的表情不似作伪怒道:“我也是听泰山大人说的,说陛下已经点了你的名字,让你出任刑科左给事中将来也好接替孙令做都给事中。你真得不知道?”。

    “这是真的?。”周行德欢喜得快要笑出声来,咱们就是个小市民,升官发财这种事情自然要大大地高兴高兴。他拍了张鹤的肩膀一巴掌:“张兄,没啥说的,走,喝酒去。”。

    张鹤被周行德弄得哭笑不得没好气地怒道:“怎么不是真的,邸报马上就要出来了。”。

    “这是好事啊,张兄,你还骂我做什么?。”周行德大为不解。

    张鹤刚才被周行德一打岔,心中的怒气已经平复现在一提,立即冷笑:“周行德,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个官位是怎么昧心得来的。是不是山西那事,想不到啊想不到枉我视你为君子,却不想你这个伪君子居然与泰学政同流合污。秦学政这种贪官,就算杀一百遍也不解恨,你却为了自己的官位做假帐不觉得昧心吗?”。

    周行德了一跳他本以为自己这事做得隐秘,却不想连张鹤都知道了。此事发展下去只怕就要失控。

    他面上变色,忙问:“张兄,多的话就不说了,此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张鹤冷笑:“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知道畏惧了吧“”,。他顿了一下,才道:“实话告诉你,我是猜的。前脚你刚借用户部整理山西帐目,后脚就身居要职,怎么不叫人心中生疑,略一推断,就可知其端倪。…”

    周行德心中暗赞一声:好个张鹤,聪明成这样,都成精了。

    他忙摆头否认:“张兄,事情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我得这个官职,同山西没有任何关系。他春大人不过是一个布政使,给事中是何等重要的职位,他有这个能力吗?”

    张鹤一呆:“那也是?”

    〖你读啊,请收藏!!〗

    “究竟是谁我还不能说,以后机会合适再向张兄弟你解释,山西的帐目我是经手过,确实疑点颇多,可那些赈济款确实发到百姓手中,一文不少啊。”

    张鹤:“不对,我听人说山西大旱,朝廷下旨减免地方赋税,该减的不减,不减地却减了,这又做何解释?”

    “可山西夏秋农税确实减了啊,至于矿产、林渣都由大户豪族把持,就算实收他们的税也不打紧啊,那些大地主富户就该多交钱粮。反正,只要普通百姓得到实际的好处就成。”

    “荒谬,荒谬!”张鹤气得浑身乱颤,指着大门:“送客。”

    周行德知道现在就算说再多,张鹤也听不进去,只得无奈地一拱手,告辞而去。

    走在大街上,不知怎么的,周行德心中有些抑郁。

    张鹤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泰学政就是一个蛀虫,自己做假帐帮他度过一大难关,内心确实有些恼怒。

    不过,秦学政冒赈的款子确实也发到百姓手中,确实得到了实惠,而太子府的朱二也大发了一笔。真说起来,也就是山西的矿山老板多交了一半的税。

    “咱这也是杀富济穷啊,怎么就成了和贪官同流合污了。再说,国家需要安定,此事若大白于天下,也不知道这政局要乱成什么样子。我周行德做这样的事,也是出于公心。就算也有点私人的小九九,可我就是个小市民,为自己谋戈将来,又不伤阴德,怎么就变成小人了?”

    “委屈,我他娘真委屈!”

    “要怪就得怪泰学政这个蟊贼,要怪就怪太子家那个不争气的朱老二!”

    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正要回家。突然间,有个军汉冲了上来,欢喜地大叫:“周先生,是你吗?”

    周行德抬头一看,依稀有些认识:“你们是?”

    “我们是咋将军的家丁啊。”几个军汉都背着包裹,连连拱手:“周先生,可找着你了,咋将军让我等给你送些年货过来,这不也是我等运气,刚进城找了家客栈,正要出来寻你,却恰好碰上。”

    周行德哈哈一笑:“老叶有心了,他现在在南京可好?”

    “好,叶将军好着呢。”几个军汉围着周行德唧唧喳咕地说起来,引得路人驻足围观”

    周行德忙说:“各位兄弟刚进城,还没吃饭吧,走,咱们喝酒去,也不知道这城中可有得去之处?”

    几个军汉相互挤了一下眼睛,笑道:“周先生,我等正有此意。前面有一家楚腰馆,里面的酒食很是不错,咱们过去吧。”

    “楚腰馆,好古怪的名字。”

    几个军汉本是京营出身,老马识途,带着周行德穿过几条巷子,就来到一座格调颇高的地餐饮料娱乐一条龙会所模样的建筑里。

    等老鸠和茶壶过来打茶围的时候,周行德才愕然发现这是一家青楼。

    官员逛窑子,若被人发现告个黑状,我这官也不用当了。

    当下就起身道:“喝酒弄这么麻烦做甚,咱们换个地方。”

    〖你读啊,请收藏!!〗

    几个军汉一脸的失望,可周先生发话了,却不能不从。

    第九十五章 锦衣暗行

    原来,正在这个时候,周行德看到从大门口走进来一个衣衫破日的中年人。〖你读啊,请收藏!!〗( 天下衙门 http://www.xlawen.org/kan/485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