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部分阅读
起来那么简单,这个周行德倒不是一个普通人物。”
“使君此话何解?”
秦学政年纪一大把,在雪地里站得久了,只觉得浑身冰冷,步履蹒跚地朝屋中走去。
华泰忙将炉子里的火烧旺些,又服侍秦学政喝了一大杯热茶,秦大人脸上才稍微有些血色。
秦学政:“华泰,刚才我和周行德所说的一席话你也听在耳中,他的来历你大概也猜出来了。”
泰应了一声,低声说:“如果没猜错,此人是东宫派来追问那笔赈济款子下落的。说来也怪,那笔钱的去向太子应该知道了的,为什么又让周行德过来问?”
“太子为人厚道我是知道的。”秦学政说:“他心中大概也是清楚的,只不过不愿意相信罢了,这才让周行德过来求证。山西一案关联甚大,能够得闻如此大事,可想这个周大人在太子心目中地位。”
华泰吃了一惊:“确实如此,我倒是小看他了。”
秦学政也不再说此事:“我已心如死灰,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华泰,你也是举人身份,又是我用了十年的一等一贴心之人。其实,我也是私心作祟,想着你使着顺手,一直不肯放你出去。否则,早就让你做到知县一级了。是我的错啊”
听他说得悲凉,华泰心中难过:“使君,你我宾主一场,情深义厚,说这些做甚?”
秦学政:“可惜现在说这些都晚了,如今我秦学政眼见着就要万劫不复,你又是我一等等亲信之人,就算有心替你谋个前程,吏部的人也不会买帐。就算你去参加科举,考官也不敢录取。说到底,还是我害了你。”
华泰眼睛里有些湿润,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使君。”
秦学政:“还好,你华泰也算是山西京城两头跑了多年,这官场上的事情也算是门清。又是个一等一的能吏,若是改换门庭,大把的达官贵人抢着要。”
华泰大惊:“使君,华泰的性子你还不知道,这种三姓家奴的事却是断断做不出来的。”
“糊涂,糊涂”秦学政不住地顿着脚:“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平日就也没得什么好处,临到了啦,难不成还抱着我这根朽木一起没顶,你这不是让我死得也不安心吗?”
说到这里,他痛苦地摸着自己的心口:“华泰,老朽替你做了十年主,今日就再做一回。明天你就去周行德那里做他的幕僚,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九品小官,手头定然没有人才,你去之后,自然受他重用。俗话说,吃屎也得吃热的,若再迟上两年,就算你送上门去,人家也未必瞧得上你。”
华泰大惊:“使君,你这是让我去做周行德的幕僚,他……”
“你的意思是他何德何能做你华泰的主家?”秦学政嘿嘿一笑,目光中却有晶光闪烁:“华泰,以你本事,就算要入幕也得去一个封疆大吏那里,至不济也得寻个知府,是不是?”
听秦学政这么问,华泰忍不住流泪:“华泰死也不离开使君。”
秦学政继续耐心地解释,说:“可你是我秦学政的人,又牵扯进这么一件血海关系之中,还有什么人敢用你,一旦被太孙知道……”
他神色森然起来:“华泰,枉你也是聪明一世,怎么连这个关节也想不通。”
华泰还在沉默,眼泪一滴一滴落到炉火上“哧”一声又化成一道白烟。
秦学政:“正因为别人不敢用你,若你投到周行德门下,还不被待为上宾。华泰,你我虽为宾主,可实际上我秦学政已将你当成自己家里的人了。我秦学政别的都不看重,惟独对自己亲人最是看重,这也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事情了。”
“还别瞧不上这个从九品的小官,难道你就看不出来吗,这般血海关系,太子竟然让他亲自过来问话,可见其人的分量。”一说起正事,秦学政恢了当初那个二品大员的气势:“也许用不了两年,太子就会登基为帝。未来的朝局其实已然明朗,他手中的杨士奇和杨傅,加上杨荣和金幼孜将是未来的内阁阁员兼领六部,周行德很有可能下到地方是历练几年,也许十来年之后也会成为一省之布政使,跟了这样的人物,也不算掉价。太子最为念旧,周行德将来肯定是要大用的。”
今天不知道怎么的,一向寡言少语的秦学政话多起来,一气地说下去,竟有些交代后事的意味:“华泰,这些天你我也是四处奔走,有件事你大概还不知道吧。你说周行德是一个小官,嘿嘿,刑部给事中也算是小官?”
“给事中?”华泰吃了一惊,抬起泪眼轻呼一声:“看他模样应该是武人出身,也能做言官?”
秦学政:“肯定是太子提议的。”
“对。”
秦学政:“正因为周行德是武人出身,要做文臣,却有些力不从心。而你华泰乃是正经的举人,笔下极是来得,正要辅助于他。”
华泰连连摇头,咬牙道:“使君说一千到一万,华泰心意已决,周行德那里我是绝对不会去的。”
“糊涂”秦学政猛地站起来,破口骂道:“华泰,你好混帐啊”
“使君勿用多言。”华泰也站起来。
正要说话,秦学政突然一揖到地。
华泰大惊,连忙跪到地上:“使君,这又是为什么啊?”
秦学政一脸郑重地看着华泰:“你的心意我如何不知,难不成还让我跪你不成?这事就当我求你了,你就去周行德那里吧。”
华泰悲怆地叫了一声:“使君此话何意,华泰怎么听不明白。”
“嘿嘿”秦学政突然小声地笑起来,压低声音:“华泰,你去周行德那里做幕僚,一来也算是我给你找一条活路,以免到时候你我玉石俱焚;二来也是为我秦家,为二皇孙留一记杀着。”
“啊”华泰好象意识到什么,浑身都颤抖起来。
“你明白了?”秦学政眼睛里亮得怕人,里面好象藏着两把刀子,倒印着炉火,直如粘满热血一般。
华泰说话都不囫囵了:“华泰明白,可是……”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三穷三富不到老,做官,尤其是做大官,谁没有三起三落的时候,却不能争一时之长短,只要留得一线机会,就有翻身的可能。”秦学政背着手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华泰,语调缓和,声音清晰:“山西此事一发,无论是陛下还是太子,都容不得我活,对此,秦学政也有了觉悟。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我倒下了,子孙后代怎么办,一辈子都要背负着罪官后人的骂名,我秦家算是永世不得翻身了。不过,还有一个机会,只要二皇孙将来能够登基为帝。”
华泰慢慢抬起了头。
二人的目光在空中碰到一起,渐渐变得清亮。
秦学政继续道:“周行德如今已是六科给事中,身居要害位置,又是一个武人,你若入他幕中,一应机要文书都尽在你掌握之中。你掌握了机要,就是二皇手中的一大助力。周行德确实不适合做给事中,也许,一两年之后就会放到地方,甚至中枢也有可能。到时候,你再替他栽培实力,徐徐图之,在他周某人身上深深烙下二皇孙的印记。嘿嘿,未必没有同太孙板手腕子的能力。若真有将来,二皇孙做了万乘之君,我女儿就是皇后。到时候,我秦家又能翻身。华泰,就当我秦学政厚着脸皮求你了。”
说完这番话,他好象是被人抽空了全身力气,软软地瘫倒在椅子上:“华先生啊,我的华先生,我这次倒台,你大可飘然而去,啸傲风月,优游于江湖,下半生也能过得自在。可若去了周行德那里,风刀霜剑,凶险异常,将来未必有什么好下场。也是老朽自私,对不住你了。”
“不用多说,华泰明白了。”华泰又重重磕了一个头:“华泰深受使君大恩,自然杀身以报。优游江湖固然自在,可华泰这些年在使君身边热闹惯了,却也耐不住那种寂寥,愿往。”
的确,在秦学政身边呆了这么多年,华泰过惯了呼风唤雨的日子,若回家种地,又怎么受得了那种寂寞?
他这人是个标准的文人,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深入骨髓的理念,总想有所作为。
是的,作为,人总得要做些什么事情在史书留下一笔才算不枉来此一遭。
可一想到就要与秦使君分别,华泰还是禁不住悲从中来,忍不住小声哭泣。
秦学政则慢慢闭上眼睛,再不理睬。
该说的话,他也已经说完,再没有其他牵挂。
等华泰退出房间,秦学政这才睁开眼睛,老泪纵横。
PS:新的一个月开始了,准备爆发,各位读者朋友手头若还有保底月票,请投给这本书。
谢谢。.。
第一百一十五章 纷至沓来(一)
已经二十九了,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周行德这个过年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大年三十肯定是要同父母一起过的,民间有句俗话:初一不出门,十五不见天。意思是说,大年初一这天是不能出门的,正月十五则不能回家。
他打算初一这天先睡他一个上午,下午在家里看看书什么的。
初二则去张国公府看看他们那边有什么麻烦事,然后再在监狱里值几天班,就可以去上任了。
给事中这个职务实在要紧,接下来的几日不管是应酬也好,熟悉手头工作也好,都是一件大耗精力的事情。
因此,留在自己花天酒地的时间倒是不多。
依了周行德的想法,今天晚上就该去找那几个军汉吃吃吃花酒。可对青楼里的女子,周行德就没有了胃口,实在是接受不了那种赤luo裸的金钱**交易啊又想起父母的厉害,顿时失去了兴趣,只得无聊地坐了轿子朝家中行去。
说来也怪,他进出秦学政的家门,竟然没受到任何监视,难道锦衣卫都是瞎子,又或者刘勉已经提前给手下打了招呼,后者的可能性极大。
果然,如周行德所想象的那样,等回了家,虞娘却没有睡觉,而是在厨房里忙碌。
听到周行德叫门,虞娘忙走来将他接了进去。
定睛看去,却见虞娘的袖子已经卷到轴处,一双洁白的手臂被冷水泡得嫩红,再看看她鬓角的细汗和微微的喘息,在夜光中竟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妩媚。
周行德不觉一呆,等到虞娘羞得将头低了下去才问:“虞娘,大半夜的你在忙些什么?”
虞娘:“家里的发面已经用完,明天要蒸馒头,先发一些准备着。爹娘的衣服也都要洗,家中的大蒸笼许久没用,都脏了,也要刷刷……这一忙就忙到现在,都要过年了。”
周行德皱了下眉头,声音大起来:“周山干什么去了,让他来做。”
虞娘忙“嘘”一声,示意周行德说话小声点,说:“他毕竟是个孩子,瞌睡,别吵醒了他。”
周行德:“你倒是心善,把这小子都给惯坏了,还有点做主母的模样吗?”
说者无心,虞娘听者有意,身子一颤,眼睛里突然有几点泪光:“虞娘是个不祥之人,寄食在周家原本不该,却不是什么主母。”
周行德笑了笑:“什么不祥,谁在乎,没准我周行德就愿意呢。”
虞娘慢慢抬起头,忍住泪正色道:“行德你又说混帐话了,这话以后休要再提。”
周行德讨了个没趣,心中不是滋味,忍不住负气道:“虞娘,你我说话总觉得好象是隔了一层,难道就不能交交心吗?你呀,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了,哪又怎么样,关起门来过日子,总得要自己过得顺心才是。”
虞娘有些痴了,喃喃道:“总得要过自己这一关才是。”
正在这个时候,周行德父亲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你这小畜生大半夜才回家,又出去花天酒地胡闹了,混帐东西,真以为你做了官就了不起了。”
虞娘忙擦了一下眼睛,提声道:“爹,行德没喝酒,身上也嗅不到酒气。方才他说了,是衙门里有事耽搁。”
周行德父亲哼了一声,再不言语。
虞娘:“行德,还是早些睡了吧,我去给你烧水。”
“不了。”不知道怎么的,周行德心中突然有些不痛快起来,他方才也是一时冲动想同虞娘说些贴心话,可虞娘还是那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
回到房中,躺在炕上,周行德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道:不得不承认,虞娘是一个适合做老婆的人,不能生育又如何,这不要紧。可夫妻之间不能交流,却最是要命。还比不上三姐,不管是打也好骂也好,遇事吵上一架,彼此知道心意,所有矛盾也就一笑而泯了。
炕热得厉害,加上虞娘在院子里忙来忙去,竟然失眠。
到天明时,周行德只觉得神思恍惚。
古时候的人都起得早,天刚亮,周行德父亲就在院子里扫着积雪,“哗啦”的清扫声吵得人头疼。周山和虞娘在旁边帮忙。
突然间,有人敲动院门上的门环。
“来了,来了,找谁呀?”周行德父亲大声武气地问。
传来一阵女子的笑声:“周大人在家吗?”
“啊”院子里的周山和虞娘都低低地惊呼一声。
周行德也是奇怪,在炕上坐起来,从窗户中看出去,却见周山和虞娘都是一脸的惊讶。
“这里正是周大人府。”周山慌忙走过去,刚一开门,却见三个妖艳女子嬉笑着冲进院子,朝后面招手:“就是这里了,把东西都卸下来吧。”
大一群人同时涌进来,将箱子柜子放了一地。
“搞什么鬼?”周父大惊。
那三个女子同时掩嘴偷偷笑,彼此交头接耳:“原来就是这里啊,倒也雅致”
“不错,不错,挺清净的,我喜欢这里。”
“好,选个房间吧”
……
周父忍无可忍,怒喝:“究竟怎么回事,你们要住这里?”
“是啊,我们以后就住这里了。”三个女子同时盈盈一福:“可是周老员外,我等有礼了。”
“你们……你们……”
虞娘也是一颤。
周山喃喃道:“糟糕,这难道是德叔外面的女人?”
周父转头朝周行德房间大骂:“小畜生快给老子滚出来,说说这是怎么了?”
周行德披了衣服,满头雾水地走出来,问那三个女子:“你们是……我好象不认识你们吧?”
三个女子同时拜下去,唧唧喳喳地说:“见过周大人,我们是华先生的小妾,华先生说以后他就住这里了,让我们先搬了东西过来,他随后就到。”
“华先生,不认识啊”周行德一脸的疑惑。
听说不是周行德外面的女人,虞娘好象松了一口大气的样子,上前笑问:“三位姑娘,你家华先生怎么想到搬这里来住?”
“不知道啊。”一个小妾回话道:“华先生也没解释。”
周父:“出去,出去,这里自是我们周家,你们姓华的搬过来做什么?”
“华先来了。”一个小妾突然惊喜地叫出声来。
周行德抬头看去,却见门口走进来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文士,却正是秦学政的幕僚华泰。
周行德拱手:“原来是你这个华先生,今天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华泰忙回礼,又将一封书信递给周行德:“大人,这是秦大人写给你的信。秦大人让在下搬这里来住,其中详情,周大人一看就知。”
周父暴跳如雷:“什么秦大人汉大人,怎么可能住我周家,快走快走。”
华泰还是一副从容模样:“这位可是周老援外,写信的乃是前山西布政使秦学政秦大人。”
周父吓了一跳,他平日间常在老婆儿子面前吹嘘自己是靖难时的老人,乃是今上的老部下,若不是受伤,早就当将军了。可实际上,他认识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钟小鬼这么一个小小的主事,一省之布政使,二品大员,封疆大吏对他来说,简直就不可想象。
这下,他心中有些慌乱,忙道:“原来是秦大人的门人,快快快,堂屋看茶,说话……虞娘,快安排华先生的家眷住下……老婆子,有贵客到了……”
周行德也觉得满头都是雾水,这华先生和秦学政在搞什么鬼,这么多人住老子这里来算怎么回事。
回堂屋之后,说了几句闲话,喝了两口茶水,周行德插开秦学政的信只看了一眼,当下就是一呆。
转头一看,华泰正与自己父亲说得亲热。
这个华泰在秦学政幕中干了十年,什么样的人物没见过,见识自然极广。而周父本是军官出身,为人豪爽,二人却极谈得来。
见周行德楞楞地看着自己,周父有些奇怪,问:“你看我做什么?”
周行德:“父亲大人,我与华先生有话要说,你能不能回避一下,拜托拜托。”说着就上前去扶。
秦学政的这封信写得倒也简单,上面说自己已经倒台,也认命了。只华泰跟了自己十年,若没个下场,于心不忍,请周行德代为接纳。又说华泰此人本是举人出身,才华出众,日常又在布政使司衙门掌握机要,乃是难得人才,正好为周行德所用。
周父大为不快,骂道:“小畜生,你倒管起老子来了。我同华先生正说得快活,你来扫什么兴头?”
周行德大为头疼,苦笑着说:“爹,你就回避一下吧。”
“要滚你滚,儿子管起老子的事情来了。”
华泰微笑着看着父子二人,一脸的玩味。
这个时候,周行德母亲不耐烦了,对着丈夫就是一通呵斥:“你这老糊涂真是不晓事了,儿子如今也是官,同华先生自有要事要说。你一死老百姓在旁边听着算怎么回事,真是为老不尊,回房去”
周父平日见就畏惧自家娘子,闷哼了几声,这才悻悻地走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纷至沓来(二)
周行德大为尴尬:“见笑,见笑。”
“无妨。”华泰笑了笑,起身拜下去:“华泰多谢大人收容。”
“别别别。”周行德连忙跳到一边:“华先生,你如此大才,怎么能到我这里来做幕僚。再说,我周行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九品芝麻绿豆官儿,怎么可能请人?”
“现在是从九品,马上就是正七品,过几年就是四品以上大员。”华泰:“周大人,秦使君的信你可看完了?”
“你倒是看得起我周某人。”周行德一把将华泰扶起来:“华先生大才,我周行德真得使不起你呀再说,我一人自在得很,请什么幕僚?”
华泰正色:“大人这话不对,我且问你,大人可懂得如何写折子,看邸报,可懂得如何处理日常事务?”
周行德一呆,突然猛醒过来:我x,怎么忘记这一出了
原来想自己在现代怎么说也算是个大学生,古文这种东西初高中的时候也学过。刚到明朝的时候,阅读起公文来还有些困难,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练,也算没有任何障碍。
可现在回过头一想,真叫自己起草一份公文,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更别说草拟奏折了,真胡乱写上一气,那不是闹笑话吗?
明朝的政治风气还算开明,也不会以言罪人。若是放在清朝那种苛刻的背景之中,一个措辞不对,就有可能是一场滔天的文字大狱,你死的时候还是个糊涂鬼。
正如金庸小说中所说的那样,雍正年间,某朝廷大员主持科举时,给考生出了一道叫什么《维民所止》的题目,可雍正皇帝一看,维止二字不正是雍正去头吗。你连皇帝的脑袋都想砍掉,不是反贼还是能什么?拉出去剐了,尸体抛之野外喂狗,家人充军。
明朝当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形,不过,公文中的词句还是有许多讲究,若弄错了岂不惹出大笑话。老子如今好歹也是言官,干得就是上奏弹劾人的事情,你连奏折都不会写,还干什么给事中?
还有,古今官场文章都讲究虚虚实实,曲折迂回。你得透过文字表面看出其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许多朝廷大姥所养的幕僚每天最重要的活计就是读邸报,揣摩朝廷的政治风向。
你如果连报纸都看不透,还混什么政治?
看来,如果要做这个给事中,不养一个幕僚是不成的。
哎,明朝的给事中都是翰林出身,我一个大老粗混在他们中间,真是异类啊
虽然不想承认,可周行德却清醒地知道,自己这个大学生放在古代同文盲也没什么区别,真真令人丧气。
见周行德脸色大变,华泰心中明镜一样,直想乐。
但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一脸的恬淡。
周行德吞了一口唾沫:“还请教。”
华泰摸了摸上嘴唇上短须,娓娓道:“臣子上奏折,身份不同,措辞也不同,目的不同,格式也不同。不过,在华泰看来,天子事务繁杂,这奏折写起来自然是开篇明义,越简单越好。提首就应该将大意说清楚,接下来再细说,最后是结论,一共三段,文字最好在六百字以内,两页。若太长,别人也没心思看。奏折递上去,内阁通常只看提首,若觉得值得一看,就会细读下去,并将处理意见写在小纸条上转呈天子,这叫票拟。若折子开篇就写得云山雾罩,内阁也不会细读,随便写点什么就转走了,如此一来,岂不误事。”
周行德:“这事我却知道,是这个道理。”他心中连连点头,这种三段体文章倒有些后世新闻稿的意思,简单直白,果然是正理。
“至于其他的文牍往来,一时间也说不清楚,我再说说圣旨,或者圣意。官做到一等品级,必然会接触到圣旨。圣旨如何读,又代表什么含义,却是要细心研究的。”
“华先生请讲。”
华泰:“所谓圣旨,在臣下统称旨意,有许多归制。兴之所至寻常小事,皇帝随口一说派有关人等传当事人谓之口谕;有关朝廷国策军机部署以及官员任免,甚至对某一案件的指示,都要用特制的明黄锦缎工楷用玺宣示,通常所说的圣旨指的就是这一类书面圣旨。书面圣旨又分为明发上谕和特发上谕两种。明发上谕一般都交内阁想各有司衙门公开发布,以府邸报的形式传示天下。特发上谕则是指名发给某人,又某人向当事人宣读十才能开启圣封,宣读旨意。”
华泰:“口谕、明发圣旨、特发圣旨形式不同,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配合上圣旨中的文字以及当时的情形,大概就是知道朝廷和天子的所思所想,这就是所谓的揣摩工夫。”
周行德听得抽了一口冷气,他没想到这里又有这么多弯弯道道,对华泰又多了一份佩服。这家伙就是个老鬼,在官场上都成精了,确实是个人才。
有这么一人物辅助自己,倒也不错啊
周行德有些心动。
他的面部表情如何瞒得过华泰:“周大人,你也知道我华泰是辅佐过二品大员的,加上我这人又有三个小妾,喜欢锦衣美食,日常花消也大。若你要请我,也不需太多,每月给我一百两幕资就可以了。”
“啊”周行德忍不住叫出声来:“一百两,你好狠……”一百两换成后世的人民币,起码十几二十万,一年下来就是一两百万。这鸟人以为他是金领,好大口气。老子一个月才一两多俸禄,家中却养了一个一百两的幕僚,传出去岂不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天方夜谈,不惹人笑话吗?
可是,这厮以前好歹也做过一省省长的办公厅厅长,进了常委的,这点钱真得不算贵。
华泰也不催促,只淡淡地道:“周大人,也不是华某贪财,既然要做人幕僚,就得收集情报,四下联络,这才能提供正确的信息,而这些都需要钱。大人也非池中之物,必将有一飞冲天的时候,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说到这里,华泰面上露出笑容,知道自己这个幕僚是做定了,他也有这个信心。
周行德一想到钱,面容就扭曲了。再说,他华泰是秦学政的人,又是太储君的次子的人,谁敢用谁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老子可不当这个傻瓜。
咬牙道:“我没钱,华先生你还是请吧。”
PS:今日的一万字更新OK,明天继续。
多谢支持。.。
第一百一十七章 纷至沓来(三)
听到周行德拒绝自己的入幕之请,华泰并不觉得意外,毕竟自己的身份实在敏感,如今也没人敢用自己。
他认为这事也急不得,就站起身来:“看来周大人是瞧不上我了。”
今天来见周行德主要是加强一下印象,让他也知道我华泰的本事。看来,事情进行得不错。
周行德有些窘迫:“华先生,实在是周行德无德无能,又是个芥子般的小官,要耽误你的前程。况且,周行德俸禄微薄,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牢头,没那么多钱。”
华泰笑笑:“不要紧,那么,告辞了。”
说完话,就潇潇洒洒地走出门去。
周行德长松了一口气,忙送他出去。
却见院子里,华泰那三个小妾正捂着嘴咯咯笑个不停,而周山则一脸涨红地站在那里。
想来是很吃了这三个女人的苦头,想也也是,周山也就是一个小屁孩,同这三个女子说话,任你口才再好,也招架不住。
“先生,先生,你出来了。”
“先生,妾身看了看,这院子有点小,可没我们住的地方。”
“是啊,雅致是雅致,就是小。”
三个女人唧唧喳喳地围着华泰,不住地娇嗔。
华泰:“你们也不用急,我不住这里了。”
“先生,哪又是为什么?”
华泰:“我本打算跟周大人的,可惜大人看不上我。没办法了……”不住惋惜地摇头。
“先生,我们可不依,这地方风景这么好,真不想走了。”
“好好好,不走不走。”华泰呵呵笑着:“须叫你们知道,我来的时候也考虑到这里地方狭小,怕住不了这么多人,已经在隔壁租了一座小院子,咱们现在就过去。”
“啊太好了,快搬快搬。”三个女人拍手娇笑,连连催促脚夫搬东西。
“啊”周行德倒是楞住了,半天,才吃吃道:“华先生,你住隔壁。”
“是啊,周大人,咱们以后就是邻居了。”华泰连连拱手:“有空过来坐,今后大人若有用得上华泰的地方,尽管说话,就不收钱了。无论是写折子,还是看公文,或者走路子半事,我华泰当仁不让。”
“……”周行德满头都是黑线,他算是明白了,这个华泰算是跟自己铆上了,不管自己答应不答应,这厮就是要做自己的幕僚,不给钱都干。
“这不是死心眼吗”周行德有些悲愤了。
很快,华泰和三个小妾,还有那群脚夫呼啸声带着箱笼帐背去了隔壁那间院子。
里面早已经收拾停当,华泰站在院中雪地上,看了看墙角那株梅花,又看了看隔壁周行德家的方向,鼻子里扑哧一声。
一个小妾凑趣地问:“先生笑什么?”
华泰:“想起了一句俗语,黄泥巴落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我等没事就去周家串串门,有什么事随手做了,到时候,周大人想不认我这个幕僚都不成。”
“好啊”那小妾笑道:“周家那小孩子话多,挺有意思的。周家的婆婆也是个好说话的,人,就是……”
“就是什么?”华泰问。
那小妾吐了吐舌头:“就是周家那年轻女子,好象是周大人夫人的那个……好厉害啊那眼睛亮得好象要把人五脏六腑都看透似的。还有,她虽然甚是温和,可让人不好亲近,一听她说话,妾身心里就直打突。”
华泰牵住小妾的手,正色道:“你却不知道,她可是从英国公府中出来的,见过大场面,能不厉害吗?”
小妾将头靠在华先生肩上:“周大人以后若纳妾,那府中的如夫人们可有得苦头吃了。”
华泰哈哈大笑,连连说:“那是那是。”
送走了华泰,周行德总觉得心神不宁。
那家伙就是个狗屁膏药,偏偏又才华出众,无论是口才还是智谋都比自己高上一筹,被他粘上了,只怕没那么容易甩脱。
而且,这鸟人又是个风流花痴,几十岁的人了,还娶了三个十来岁的小妾,象话吗?
如果真做了我周行德的幕僚,本大人连一个女人都没有,你却左拥又抱,象话吗?
正想得生气,隔壁院子里不断传来女子们银铃般的笑声,须臾又有古琴的“争翁”和华泰的朗诵。
夹杂着风雪的呼啸,这才是风声雪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笑声,骂声,让人心慌。
气恼了半天,周行德又回到自己房间一边烤火,一边看书,还没等他的心静下来,院门口又传来了敲门声。
周山进来禀告:“德叔,外面来了客人,说是什么药铺里的,来给你送年货。”
“药铺……”不会是云娘他们吧,周行德忙叫了一声请。
出乎周行德意料,来的却不是云娘药铺的人。
不一会儿,刘勉那张不阴不阳的脸出现在周行德面前。
他一拱手:“周大人金安,老刘来给你拜个早年了。”
“是你,你来做什么?”见不是云娘,周行德大为失望,语气也不好听起来。
刘勉见他态度恶劣,却不放在心上,将一包药放在周行德案上:“大过年的登门拜访,总得给你送些东西过来,我琢磨了一下,你周大人将来是要得大富贵的,金银财宝绸缎绫罗对你也没意义。就将人参、沙参、黄芪、枸杞、鹿茸什么的一样拣了些,送过来给大人补养身子。”
“是药三分毒,你尽可着大燥大热的东西拿,可是想吃死我?”周行德一阵冷哼,“老刘,刘大人,你什么意思。”
刘勉嘿嘿一笑:“周大人,上次我在楚腰馆所说的那事你想得如何了。”
周行德大为不快:“你待怎么地?”
刘勉“周大人,看来等我是等不着你的消息了,这事还得主动上门来求才行。还好,我刚得了消息,大成宗和三阳宗的今日午时在大成宗一间僻静的宅子里谈判,周大人你是不是过去旁听。”
周行德面上变色:“他们自谈他们的,管我毛事?”
刘勉:“他们谈判自然不关周大人的事情,可周大人昨天去了秦大人那里,却关我锦衣卫的事情。”。.。
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
秦学政那里果然有北衙的人盯梢。
周行德心中并不觉得意外,他只是奇怪刘勉昨夜为什么不来见自己,偏偏要在此刻提起。
他知道刘勉接下来还有话说,立即冷静下来,道:“如此说来,周行德应该感谢刘大人了。”
“不用不用。”刘勉诚恳地说:“周大人可是我刘勉的救命恩人,我说将这事说出去,岂不变成小人了。”
“你现在来胁迫我,不也有小人嫌疑。”周行德淡淡道:“人说你锦衣卫的人难缠,果真是这样啊。其实,秦大人又不是罪官,我去拜见他也没什么不妥啊。”
刘勉:“是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不过山西一案扑朔迷离,人人避之惟恐不及,你周大人却要往上面凑,却不能不让人怀疑。”
“你这是在审问我吗?”周行德心中也是无奈,说到底自己和刘勉都处于同一阵营,都是太子的心腹。可地下工作都是单线联系,彼此之间并没有交集,又不好明说。自己人掐自己人,实在没什么意思。
“不是不是。”刘勉正色道:“真没这个心思,我这不是来求你吗?”
周行德:“上次我不是同你说得很清楚了,白莲教妖人的事情我是不肯粘惹的,咱不过是一个小官。那些妖人一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也只有刘大人这种高人才制得住他们,我就算了。”
“不不不,刘勉只是想请周大人你帮忙打探一下消息而已,拿人的事情自有我北衙,这事也没什么风险,况且,这事若是办妥,对大人你也大有好处。”
“好处?”听到有好处可拿,周行德来了精神。年关难过,最近一段日子他开销实在太大,手头有些紧。况且,过完年他马上就要升职去做给事中这种中看不中吃,整日清汤寡水的官,如果能够在走之前再捞些硬通货,倒是不错。
周行德忍不住问:“你们北衙可开出了悬赏花红,或者有办案经费拨下来?”
他心中打起了算盘,这么大的案子,如果办好,怎么着也能从刘勉那里弄几百两银子花差花差吧。
“却是没有。”刘勉心中郁闷:这个周行德马上就是要大用的人,却丝毫没有做高官的自觉,一副贪墨嘴脸,真真叫人理解不了。
“哦,那样啊。”周行德神情淡了下去:没钱拿你说个屁?
刘勉强忍着心中的( 天下衙门 http://www.xlawen.org/kan/4854/ )
“使君此话何解?”
秦学政年纪一大把,在雪地里站得久了,只觉得浑身冰冷,步履蹒跚地朝屋中走去。
华泰忙将炉子里的火烧旺些,又服侍秦学政喝了一大杯热茶,秦大人脸上才稍微有些血色。
秦学政:“华泰,刚才我和周行德所说的一席话你也听在耳中,他的来历你大概也猜出来了。”
泰应了一声,低声说:“如果没猜错,此人是东宫派来追问那笔赈济款子下落的。说来也怪,那笔钱的去向太子应该知道了的,为什么又让周行德过来问?”
“太子为人厚道我是知道的。”秦学政说:“他心中大概也是清楚的,只不过不愿意相信罢了,这才让周行德过来求证。山西一案关联甚大,能够得闻如此大事,可想这个周大人在太子心目中地位。”
华泰吃了一惊:“确实如此,我倒是小看他了。”
秦学政也不再说此事:“我已心如死灰,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华泰,你也是举人身份,又是我用了十年的一等一贴心之人。其实,我也是私心作祟,想着你使着顺手,一直不肯放你出去。否则,早就让你做到知县一级了。是我的错啊”
听他说得悲凉,华泰心中难过:“使君,你我宾主一场,情深义厚,说这些做甚?”
秦学政:“可惜现在说这些都晚了,如今我秦学政眼见着就要万劫不复,你又是我一等等亲信之人,就算有心替你谋个前程,吏部的人也不会买帐。就算你去参加科举,考官也不敢录取。说到底,还是我害了你。”
华泰眼睛里有些湿润,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使君。”
秦学政:“还好,你华泰也算是山西京城两头跑了多年,这官场上的事情也算是门清。又是个一等一的能吏,若是改换门庭,大把的达官贵人抢着要。”
华泰大惊:“使君,华泰的性子你还不知道,这种三姓家奴的事却是断断做不出来的。”
“糊涂,糊涂”秦学政不住地顿着脚:“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平日就也没得什么好处,临到了啦,难不成还抱着我这根朽木一起没顶,你这不是让我死得也不安心吗?”
说到这里,他痛苦地摸着自己的心口:“华泰,老朽替你做了十年主,今日就再做一回。明天你就去周行德那里做他的幕僚,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九品小官,手头定然没有人才,你去之后,自然受他重用。俗话说,吃屎也得吃热的,若再迟上两年,就算你送上门去,人家也未必瞧得上你。”
华泰大惊:“使君,你这是让我去做周行德的幕僚,他……”
“你的意思是他何德何能做你华泰的主家?”秦学政嘿嘿一笑,目光中却有晶光闪烁:“华泰,以你本事,就算要入幕也得去一个封疆大吏那里,至不济也得寻个知府,是不是?”
听秦学政这么问,华泰忍不住流泪:“华泰死也不离开使君。”
秦学政继续耐心地解释,说:“可你是我秦学政的人,又牵扯进这么一件血海关系之中,还有什么人敢用你,一旦被太孙知道……”
他神色森然起来:“华泰,枉你也是聪明一世,怎么连这个关节也想不通。”
华泰还在沉默,眼泪一滴一滴落到炉火上“哧”一声又化成一道白烟。
秦学政:“正因为别人不敢用你,若你投到周行德门下,还不被待为上宾。华泰,你我虽为宾主,可实际上我秦学政已将你当成自己家里的人了。我秦学政别的都不看重,惟独对自己亲人最是看重,这也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事情了。”
“还别瞧不上这个从九品的小官,难道你就看不出来吗,这般血海关系,太子竟然让他亲自过来问话,可见其人的分量。”一说起正事,秦学政恢了当初那个二品大员的气势:“也许用不了两年,太子就会登基为帝。未来的朝局其实已然明朗,他手中的杨士奇和杨傅,加上杨荣和金幼孜将是未来的内阁阁员兼领六部,周行德很有可能下到地方是历练几年,也许十来年之后也会成为一省之布政使,跟了这样的人物,也不算掉价。太子最为念旧,周行德将来肯定是要大用的。”
今天不知道怎么的,一向寡言少语的秦学政话多起来,一气地说下去,竟有些交代后事的意味:“华泰,这些天你我也是四处奔走,有件事你大概还不知道吧。你说周行德是一个小官,嘿嘿,刑部给事中也算是小官?”
“给事中?”华泰吃了一惊,抬起泪眼轻呼一声:“看他模样应该是武人出身,也能做言官?”
秦学政:“肯定是太子提议的。”
“对。”
秦学政:“正因为周行德是武人出身,要做文臣,却有些力不从心。而你华泰乃是正经的举人,笔下极是来得,正要辅助于他。”
华泰连连摇头,咬牙道:“使君说一千到一万,华泰心意已决,周行德那里我是绝对不会去的。”
“糊涂”秦学政猛地站起来,破口骂道:“华泰,你好混帐啊”
“使君勿用多言。”华泰也站起来。
正要说话,秦学政突然一揖到地。
华泰大惊,连忙跪到地上:“使君,这又是为什么啊?”
秦学政一脸郑重地看着华泰:“你的心意我如何不知,难不成还让我跪你不成?这事就当我求你了,你就去周行德那里吧。”
华泰悲怆地叫了一声:“使君此话何意,华泰怎么听不明白。”
“嘿嘿”秦学政突然小声地笑起来,压低声音:“华泰,你去周行德那里做幕僚,一来也算是我给你找一条活路,以免到时候你我玉石俱焚;二来也是为我秦家,为二皇孙留一记杀着。”
“啊”华泰好象意识到什么,浑身都颤抖起来。
“你明白了?”秦学政眼睛里亮得怕人,里面好象藏着两把刀子,倒印着炉火,直如粘满热血一般。
华泰说话都不囫囵了:“华泰明白,可是……”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三穷三富不到老,做官,尤其是做大官,谁没有三起三落的时候,却不能争一时之长短,只要留得一线机会,就有翻身的可能。”秦学政背着手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华泰,语调缓和,声音清晰:“山西此事一发,无论是陛下还是太子,都容不得我活,对此,秦学政也有了觉悟。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我倒下了,子孙后代怎么办,一辈子都要背负着罪官后人的骂名,我秦家算是永世不得翻身了。不过,还有一个机会,只要二皇孙将来能够登基为帝。”
华泰慢慢抬起了头。
二人的目光在空中碰到一起,渐渐变得清亮。
秦学政继续道:“周行德如今已是六科给事中,身居要害位置,又是一个武人,你若入他幕中,一应机要文书都尽在你掌握之中。你掌握了机要,就是二皇手中的一大助力。周行德确实不适合做给事中,也许,一两年之后就会放到地方,甚至中枢也有可能。到时候,你再替他栽培实力,徐徐图之,在他周某人身上深深烙下二皇孙的印记。嘿嘿,未必没有同太孙板手腕子的能力。若真有将来,二皇孙做了万乘之君,我女儿就是皇后。到时候,我秦家又能翻身。华泰,就当我秦学政厚着脸皮求你了。”
说完这番话,他好象是被人抽空了全身力气,软软地瘫倒在椅子上:“华先生啊,我的华先生,我这次倒台,你大可飘然而去,啸傲风月,优游于江湖,下半生也能过得自在。可若去了周行德那里,风刀霜剑,凶险异常,将来未必有什么好下场。也是老朽自私,对不住你了。”
“不用多说,华泰明白了。”华泰又重重磕了一个头:“华泰深受使君大恩,自然杀身以报。优游江湖固然自在,可华泰这些年在使君身边热闹惯了,却也耐不住那种寂寥,愿往。”
的确,在秦学政身边呆了这么多年,华泰过惯了呼风唤雨的日子,若回家种地,又怎么受得了那种寂寞?
他这人是个标准的文人,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深入骨髓的理念,总想有所作为。
是的,作为,人总得要做些什么事情在史书留下一笔才算不枉来此一遭。
可一想到就要与秦使君分别,华泰还是禁不住悲从中来,忍不住小声哭泣。
秦学政则慢慢闭上眼睛,再不理睬。
该说的话,他也已经说完,再没有其他牵挂。
等华泰退出房间,秦学政这才睁开眼睛,老泪纵横。
PS:新的一个月开始了,准备爆发,各位读者朋友手头若还有保底月票,请投给这本书。
谢谢。.。
第一百一十五章 纷至沓来(一)
已经二十九了,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周行德这个过年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大年三十肯定是要同父母一起过的,民间有句俗话:初一不出门,十五不见天。意思是说,大年初一这天是不能出门的,正月十五则不能回家。
他打算初一这天先睡他一个上午,下午在家里看看书什么的。
初二则去张国公府看看他们那边有什么麻烦事,然后再在监狱里值几天班,就可以去上任了。
给事中这个职务实在要紧,接下来的几日不管是应酬也好,熟悉手头工作也好,都是一件大耗精力的事情。
因此,留在自己花天酒地的时间倒是不多。
依了周行德的想法,今天晚上就该去找那几个军汉吃吃吃花酒。可对青楼里的女子,周行德就没有了胃口,实在是接受不了那种赤luo裸的金钱**交易啊又想起父母的厉害,顿时失去了兴趣,只得无聊地坐了轿子朝家中行去。
说来也怪,他进出秦学政的家门,竟然没受到任何监视,难道锦衣卫都是瞎子,又或者刘勉已经提前给手下打了招呼,后者的可能性极大。
果然,如周行德所想象的那样,等回了家,虞娘却没有睡觉,而是在厨房里忙碌。
听到周行德叫门,虞娘忙走来将他接了进去。
定睛看去,却见虞娘的袖子已经卷到轴处,一双洁白的手臂被冷水泡得嫩红,再看看她鬓角的细汗和微微的喘息,在夜光中竟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妩媚。
周行德不觉一呆,等到虞娘羞得将头低了下去才问:“虞娘,大半夜的你在忙些什么?”
虞娘:“家里的发面已经用完,明天要蒸馒头,先发一些准备着。爹娘的衣服也都要洗,家中的大蒸笼许久没用,都脏了,也要刷刷……这一忙就忙到现在,都要过年了。”
周行德皱了下眉头,声音大起来:“周山干什么去了,让他来做。”
虞娘忙“嘘”一声,示意周行德说话小声点,说:“他毕竟是个孩子,瞌睡,别吵醒了他。”
周行德:“你倒是心善,把这小子都给惯坏了,还有点做主母的模样吗?”
说者无心,虞娘听者有意,身子一颤,眼睛里突然有几点泪光:“虞娘是个不祥之人,寄食在周家原本不该,却不是什么主母。”
周行德笑了笑:“什么不祥,谁在乎,没准我周行德就愿意呢。”
虞娘慢慢抬起头,忍住泪正色道:“行德你又说混帐话了,这话以后休要再提。”
周行德讨了个没趣,心中不是滋味,忍不住负气道:“虞娘,你我说话总觉得好象是隔了一层,难道就不能交交心吗?你呀,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了,哪又怎么样,关起门来过日子,总得要自己过得顺心才是。”
虞娘有些痴了,喃喃道:“总得要过自己这一关才是。”
正在这个时候,周行德父亲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你这小畜生大半夜才回家,又出去花天酒地胡闹了,混帐东西,真以为你做了官就了不起了。”
虞娘忙擦了一下眼睛,提声道:“爹,行德没喝酒,身上也嗅不到酒气。方才他说了,是衙门里有事耽搁。”
周行德父亲哼了一声,再不言语。
虞娘:“行德,还是早些睡了吧,我去给你烧水。”
“不了。”不知道怎么的,周行德心中突然有些不痛快起来,他方才也是一时冲动想同虞娘说些贴心话,可虞娘还是那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
回到房中,躺在炕上,周行德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道:不得不承认,虞娘是一个适合做老婆的人,不能生育又如何,这不要紧。可夫妻之间不能交流,却最是要命。还比不上三姐,不管是打也好骂也好,遇事吵上一架,彼此知道心意,所有矛盾也就一笑而泯了。
炕热得厉害,加上虞娘在院子里忙来忙去,竟然失眠。
到天明时,周行德只觉得神思恍惚。
古时候的人都起得早,天刚亮,周行德父亲就在院子里扫着积雪,“哗啦”的清扫声吵得人头疼。周山和虞娘在旁边帮忙。
突然间,有人敲动院门上的门环。
“来了,来了,找谁呀?”周行德父亲大声武气地问。
传来一阵女子的笑声:“周大人在家吗?”
“啊”院子里的周山和虞娘都低低地惊呼一声。
周行德也是奇怪,在炕上坐起来,从窗户中看出去,却见周山和虞娘都是一脸的惊讶。
“这里正是周大人府。”周山慌忙走过去,刚一开门,却见三个妖艳女子嬉笑着冲进院子,朝后面招手:“就是这里了,把东西都卸下来吧。”
大一群人同时涌进来,将箱子柜子放了一地。
“搞什么鬼?”周父大惊。
那三个女子同时掩嘴偷偷笑,彼此交头接耳:“原来就是这里啊,倒也雅致”
“不错,不错,挺清净的,我喜欢这里。”
“好,选个房间吧”
……
周父忍无可忍,怒喝:“究竟怎么回事,你们要住这里?”
“是啊,我们以后就住这里了。”三个女子同时盈盈一福:“可是周老员外,我等有礼了。”
“你们……你们……”
虞娘也是一颤。
周山喃喃道:“糟糕,这难道是德叔外面的女人?”
周父转头朝周行德房间大骂:“小畜生快给老子滚出来,说说这是怎么了?”
周行德披了衣服,满头雾水地走出来,问那三个女子:“你们是……我好象不认识你们吧?”
三个女子同时拜下去,唧唧喳喳地说:“见过周大人,我们是华先生的小妾,华先生说以后他就住这里了,让我们先搬了东西过来,他随后就到。”
“华先生,不认识啊”周行德一脸的疑惑。
听说不是周行德外面的女人,虞娘好象松了一口大气的样子,上前笑问:“三位姑娘,你家华先生怎么想到搬这里来住?”
“不知道啊。”一个小妾回话道:“华先生也没解释。”
周父:“出去,出去,这里自是我们周家,你们姓华的搬过来做什么?”
“华先来了。”一个小妾突然惊喜地叫出声来。
周行德抬头看去,却见门口走进来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文士,却正是秦学政的幕僚华泰。
周行德拱手:“原来是你这个华先生,今天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华泰忙回礼,又将一封书信递给周行德:“大人,这是秦大人写给你的信。秦大人让在下搬这里来住,其中详情,周大人一看就知。”
周父暴跳如雷:“什么秦大人汉大人,怎么可能住我周家,快走快走。”
华泰还是一副从容模样:“这位可是周老援外,写信的乃是前山西布政使秦学政秦大人。”
周父吓了一跳,他平日间常在老婆儿子面前吹嘘自己是靖难时的老人,乃是今上的老部下,若不是受伤,早就当将军了。可实际上,他认识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钟小鬼这么一个小小的主事,一省之布政使,二品大员,封疆大吏对他来说,简直就不可想象。
这下,他心中有些慌乱,忙道:“原来是秦大人的门人,快快快,堂屋看茶,说话……虞娘,快安排华先生的家眷住下……老婆子,有贵客到了……”
周行德也觉得满头都是雾水,这华先生和秦学政在搞什么鬼,这么多人住老子这里来算怎么回事。
回堂屋之后,说了几句闲话,喝了两口茶水,周行德插开秦学政的信只看了一眼,当下就是一呆。
转头一看,华泰正与自己父亲说得亲热。
这个华泰在秦学政幕中干了十年,什么样的人物没见过,见识自然极广。而周父本是军官出身,为人豪爽,二人却极谈得来。
见周行德楞楞地看着自己,周父有些奇怪,问:“你看我做什么?”
周行德:“父亲大人,我与华先生有话要说,你能不能回避一下,拜托拜托。”说着就上前去扶。
秦学政的这封信写得倒也简单,上面说自己已经倒台,也认命了。只华泰跟了自己十年,若没个下场,于心不忍,请周行德代为接纳。又说华泰此人本是举人出身,才华出众,日常又在布政使司衙门掌握机要,乃是难得人才,正好为周行德所用。
周父大为不快,骂道:“小畜生,你倒管起老子来了。我同华先生正说得快活,你来扫什么兴头?”
周行德大为头疼,苦笑着说:“爹,你就回避一下吧。”
“要滚你滚,儿子管起老子的事情来了。”
华泰微笑着看着父子二人,一脸的玩味。
这个时候,周行德母亲不耐烦了,对着丈夫就是一通呵斥:“你这老糊涂真是不晓事了,儿子如今也是官,同华先生自有要事要说。你一死老百姓在旁边听着算怎么回事,真是为老不尊,回房去”
周父平日见就畏惧自家娘子,闷哼了几声,这才悻悻地走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纷至沓来(二)
周行德大为尴尬:“见笑,见笑。”
“无妨。”华泰笑了笑,起身拜下去:“华泰多谢大人收容。”
“别别别。”周行德连忙跳到一边:“华先生,你如此大才,怎么能到我这里来做幕僚。再说,我周行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九品芝麻绿豆官儿,怎么可能请人?”
“现在是从九品,马上就是正七品,过几年就是四品以上大员。”华泰:“周大人,秦使君的信你可看完了?”
“你倒是看得起我周某人。”周行德一把将华泰扶起来:“华先生大才,我周行德真得使不起你呀再说,我一人自在得很,请什么幕僚?”
华泰正色:“大人这话不对,我且问你,大人可懂得如何写折子,看邸报,可懂得如何处理日常事务?”
周行德一呆,突然猛醒过来:我x,怎么忘记这一出了
原来想自己在现代怎么说也算是个大学生,古文这种东西初高中的时候也学过。刚到明朝的时候,阅读起公文来还有些困难,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练,也算没有任何障碍。
可现在回过头一想,真叫自己起草一份公文,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更别说草拟奏折了,真胡乱写上一气,那不是闹笑话吗?
明朝的政治风气还算开明,也不会以言罪人。若是放在清朝那种苛刻的背景之中,一个措辞不对,就有可能是一场滔天的文字大狱,你死的时候还是个糊涂鬼。
正如金庸小说中所说的那样,雍正年间,某朝廷大员主持科举时,给考生出了一道叫什么《维民所止》的题目,可雍正皇帝一看,维止二字不正是雍正去头吗。你连皇帝的脑袋都想砍掉,不是反贼还是能什么?拉出去剐了,尸体抛之野外喂狗,家人充军。
明朝当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形,不过,公文中的词句还是有许多讲究,若弄错了岂不惹出大笑话。老子如今好歹也是言官,干得就是上奏弹劾人的事情,你连奏折都不会写,还干什么给事中?
还有,古今官场文章都讲究虚虚实实,曲折迂回。你得透过文字表面看出其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许多朝廷大姥所养的幕僚每天最重要的活计就是读邸报,揣摩朝廷的政治风向。
你如果连报纸都看不透,还混什么政治?
看来,如果要做这个给事中,不养一个幕僚是不成的。
哎,明朝的给事中都是翰林出身,我一个大老粗混在他们中间,真是异类啊
虽然不想承认,可周行德却清醒地知道,自己这个大学生放在古代同文盲也没什么区别,真真令人丧气。
见周行德脸色大变,华泰心中明镜一样,直想乐。
但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一脸的恬淡。
周行德吞了一口唾沫:“还请教。”
华泰摸了摸上嘴唇上短须,娓娓道:“臣子上奏折,身份不同,措辞也不同,目的不同,格式也不同。不过,在华泰看来,天子事务繁杂,这奏折写起来自然是开篇明义,越简单越好。提首就应该将大意说清楚,接下来再细说,最后是结论,一共三段,文字最好在六百字以内,两页。若太长,别人也没心思看。奏折递上去,内阁通常只看提首,若觉得值得一看,就会细读下去,并将处理意见写在小纸条上转呈天子,这叫票拟。若折子开篇就写得云山雾罩,内阁也不会细读,随便写点什么就转走了,如此一来,岂不误事。”
周行德:“这事我却知道,是这个道理。”他心中连连点头,这种三段体文章倒有些后世新闻稿的意思,简单直白,果然是正理。
“至于其他的文牍往来,一时间也说不清楚,我再说说圣旨,或者圣意。官做到一等品级,必然会接触到圣旨。圣旨如何读,又代表什么含义,却是要细心研究的。”
“华先生请讲。”
华泰:“所谓圣旨,在臣下统称旨意,有许多归制。兴之所至寻常小事,皇帝随口一说派有关人等传当事人谓之口谕;有关朝廷国策军机部署以及官员任免,甚至对某一案件的指示,都要用特制的明黄锦缎工楷用玺宣示,通常所说的圣旨指的就是这一类书面圣旨。书面圣旨又分为明发上谕和特发上谕两种。明发上谕一般都交内阁想各有司衙门公开发布,以府邸报的形式传示天下。特发上谕则是指名发给某人,又某人向当事人宣读十才能开启圣封,宣读旨意。”
华泰:“口谕、明发圣旨、特发圣旨形式不同,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配合上圣旨中的文字以及当时的情形,大概就是知道朝廷和天子的所思所想,这就是所谓的揣摩工夫。”
周行德听得抽了一口冷气,他没想到这里又有这么多弯弯道道,对华泰又多了一份佩服。这家伙就是个老鬼,在官场上都成精了,确实是个人才。
有这么一人物辅助自己,倒也不错啊
周行德有些心动。
他的面部表情如何瞒得过华泰:“周大人,你也知道我华泰是辅佐过二品大员的,加上我这人又有三个小妾,喜欢锦衣美食,日常花消也大。若你要请我,也不需太多,每月给我一百两幕资就可以了。”
“啊”周行德忍不住叫出声来:“一百两,你好狠……”一百两换成后世的人民币,起码十几二十万,一年下来就是一两百万。这鸟人以为他是金领,好大口气。老子一个月才一两多俸禄,家中却养了一个一百两的幕僚,传出去岂不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天方夜谈,不惹人笑话吗?
可是,这厮以前好歹也做过一省省长的办公厅厅长,进了常委的,这点钱真得不算贵。
华泰也不催促,只淡淡地道:“周大人,也不是华某贪财,既然要做人幕僚,就得收集情报,四下联络,这才能提供正确的信息,而这些都需要钱。大人也非池中之物,必将有一飞冲天的时候,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说到这里,华泰面上露出笑容,知道自己这个幕僚是做定了,他也有这个信心。
周行德一想到钱,面容就扭曲了。再说,他华泰是秦学政的人,又是太储君的次子的人,谁敢用谁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老子可不当这个傻瓜。
咬牙道:“我没钱,华先生你还是请吧。”
PS:今日的一万字更新OK,明天继续。
多谢支持。.。
第一百一十七章 纷至沓来(三)
听到周行德拒绝自己的入幕之请,华泰并不觉得意外,毕竟自己的身份实在敏感,如今也没人敢用自己。
他认为这事也急不得,就站起身来:“看来周大人是瞧不上我了。”
今天来见周行德主要是加强一下印象,让他也知道我华泰的本事。看来,事情进行得不错。
周行德有些窘迫:“华先生,实在是周行德无德无能,又是个芥子般的小官,要耽误你的前程。况且,周行德俸禄微薄,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牢头,没那么多钱。”
华泰笑笑:“不要紧,那么,告辞了。”
说完话,就潇潇洒洒地走出门去。
周行德长松了一口气,忙送他出去。
却见院子里,华泰那三个小妾正捂着嘴咯咯笑个不停,而周山则一脸涨红地站在那里。
想来是很吃了这三个女人的苦头,想也也是,周山也就是一个小屁孩,同这三个女子说话,任你口才再好,也招架不住。
“先生,先生,你出来了。”
“先生,妾身看了看,这院子有点小,可没我们住的地方。”
“是啊,雅致是雅致,就是小。”
三个女人唧唧喳喳地围着华泰,不住地娇嗔。
华泰:“你们也不用急,我不住这里了。”
“先生,哪又是为什么?”
华泰:“我本打算跟周大人的,可惜大人看不上我。没办法了……”不住惋惜地摇头。
“先生,我们可不依,这地方风景这么好,真不想走了。”
“好好好,不走不走。”华泰呵呵笑着:“须叫你们知道,我来的时候也考虑到这里地方狭小,怕住不了这么多人,已经在隔壁租了一座小院子,咱们现在就过去。”
“啊太好了,快搬快搬。”三个女人拍手娇笑,连连催促脚夫搬东西。
“啊”周行德倒是楞住了,半天,才吃吃道:“华先生,你住隔壁。”
“是啊,周大人,咱们以后就是邻居了。”华泰连连拱手:“有空过来坐,今后大人若有用得上华泰的地方,尽管说话,就不收钱了。无论是写折子,还是看公文,或者走路子半事,我华泰当仁不让。”
“……”周行德满头都是黑线,他算是明白了,这个华泰算是跟自己铆上了,不管自己答应不答应,这厮就是要做自己的幕僚,不给钱都干。
“这不是死心眼吗”周行德有些悲愤了。
很快,华泰和三个小妾,还有那群脚夫呼啸声带着箱笼帐背去了隔壁那间院子。
里面早已经收拾停当,华泰站在院中雪地上,看了看墙角那株梅花,又看了看隔壁周行德家的方向,鼻子里扑哧一声。
一个小妾凑趣地问:“先生笑什么?”
华泰:“想起了一句俗语,黄泥巴落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我等没事就去周家串串门,有什么事随手做了,到时候,周大人想不认我这个幕僚都不成。”
“好啊”那小妾笑道:“周家那小孩子话多,挺有意思的。周家的婆婆也是个好说话的,人,就是……”
“就是什么?”华泰问。
那小妾吐了吐舌头:“就是周家那年轻女子,好象是周大人夫人的那个……好厉害啊那眼睛亮得好象要把人五脏六腑都看透似的。还有,她虽然甚是温和,可让人不好亲近,一听她说话,妾身心里就直打突。”
华泰牵住小妾的手,正色道:“你却不知道,她可是从英国公府中出来的,见过大场面,能不厉害吗?”
小妾将头靠在华先生肩上:“周大人以后若纳妾,那府中的如夫人们可有得苦头吃了。”
华泰哈哈大笑,连连说:“那是那是。”
送走了华泰,周行德总觉得心神不宁。
那家伙就是个狗屁膏药,偏偏又才华出众,无论是口才还是智谋都比自己高上一筹,被他粘上了,只怕没那么容易甩脱。
而且,这鸟人又是个风流花痴,几十岁的人了,还娶了三个十来岁的小妾,象话吗?
如果真做了我周行德的幕僚,本大人连一个女人都没有,你却左拥又抱,象话吗?
正想得生气,隔壁院子里不断传来女子们银铃般的笑声,须臾又有古琴的“争翁”和华泰的朗诵。
夹杂着风雪的呼啸,这才是风声雪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笑声,骂声,让人心慌。
气恼了半天,周行德又回到自己房间一边烤火,一边看书,还没等他的心静下来,院门口又传来了敲门声。
周山进来禀告:“德叔,外面来了客人,说是什么药铺里的,来给你送年货。”
“药铺……”不会是云娘他们吧,周行德忙叫了一声请。
出乎周行德意料,来的却不是云娘药铺的人。
不一会儿,刘勉那张不阴不阳的脸出现在周行德面前。
他一拱手:“周大人金安,老刘来给你拜个早年了。”
“是你,你来做什么?”见不是云娘,周行德大为失望,语气也不好听起来。
刘勉见他态度恶劣,却不放在心上,将一包药放在周行德案上:“大过年的登门拜访,总得给你送些东西过来,我琢磨了一下,你周大人将来是要得大富贵的,金银财宝绸缎绫罗对你也没意义。就将人参、沙参、黄芪、枸杞、鹿茸什么的一样拣了些,送过来给大人补养身子。”
“是药三分毒,你尽可着大燥大热的东西拿,可是想吃死我?”周行德一阵冷哼,“老刘,刘大人,你什么意思。”
刘勉嘿嘿一笑:“周大人,上次我在楚腰馆所说的那事你想得如何了。”
周行德大为不快:“你待怎么地?”
刘勉“周大人,看来等我是等不着你的消息了,这事还得主动上门来求才行。还好,我刚得了消息,大成宗和三阳宗的今日午时在大成宗一间僻静的宅子里谈判,周大人你是不是过去旁听。”
周行德面上变色:“他们自谈他们的,管我毛事?”
刘勉:“他们谈判自然不关周大人的事情,可周大人昨天去了秦大人那里,却关我锦衣卫的事情。”。.。
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
秦学政那里果然有北衙的人盯梢。
周行德心中并不觉得意外,他只是奇怪刘勉昨夜为什么不来见自己,偏偏要在此刻提起。
他知道刘勉接下来还有话说,立即冷静下来,道:“如此说来,周行德应该感谢刘大人了。”
“不用不用。”刘勉诚恳地说:“周大人可是我刘勉的救命恩人,我说将这事说出去,岂不变成小人了。”
“你现在来胁迫我,不也有小人嫌疑。”周行德淡淡道:“人说你锦衣卫的人难缠,果真是这样啊。其实,秦大人又不是罪官,我去拜见他也没什么不妥啊。”
刘勉:“是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不过山西一案扑朔迷离,人人避之惟恐不及,你周大人却要往上面凑,却不能不让人怀疑。”
“你这是在审问我吗?”周行德心中也是无奈,说到底自己和刘勉都处于同一阵营,都是太子的心腹。可地下工作都是单线联系,彼此之间并没有交集,又不好明说。自己人掐自己人,实在没什么意思。
“不是不是。”刘勉正色道:“真没这个心思,我这不是来求你吗?”
周行德:“上次我不是同你说得很清楚了,白莲教妖人的事情我是不肯粘惹的,咱不过是一个小官。那些妖人一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也只有刘大人这种高人才制得住他们,我就算了。”
“不不不,刘勉只是想请周大人你帮忙打探一下消息而已,拿人的事情自有我北衙,这事也没什么风险,况且,这事若是办妥,对大人你也大有好处。”
“好处?”听到有好处可拿,周行德来了精神。年关难过,最近一段日子他开销实在太大,手头有些紧。况且,过完年他马上就要升职去做给事中这种中看不中吃,整日清汤寡水的官,如果能够在走之前再捞些硬通货,倒是不错。
周行德忍不住问:“你们北衙可开出了悬赏花红,或者有办案经费拨下来?”
他心中打起了算盘,这么大的案子,如果办好,怎么着也能从刘勉那里弄几百两银子花差花差吧。
“却是没有。”刘勉心中郁闷:这个周行德马上就是要大用的人,却丝毫没有做高官的自觉,一副贪墨嘴脸,真真叫人理解不了。
“哦,那样啊。”周行德神情淡了下去:没钱拿你说个屁?
刘勉强忍着心中的( 天下衙门 http://www.xlawen.org/kan/4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