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末代捉鬼人 > 末代捉鬼人 第 12 部分阅读

第 12 部分阅读

    音都没有了,只有屋里那盏油灯闪着微弱的光芒,一下下忽闪忽闪地跳动着。

    刚才的一切,就好像是赵婆婆做的一场梦,但是,赵婆婆又没办法相信这只是一场梦,因为左手背上给针扎过的地方,咕咕冒出了血,那血不是红色的,墨汁一样黑乎乎的……

    赵婆婆吓得浑身筛糠似的抖了起来,衣服也不敢再缝了,往床边儿一丢,把手上的黑血抹掉以后,油灯也没吹,一头躲进被窝里,蜷成一团,哆嗦到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赵婆婆的小儿子浑身是土的回来了,赵婆婆赶忙起床给他做饭,饭做好以后端到桌上,小心翼翼问小儿子,“孩儿啊,你这几天黑儿喽都出去弄啥咧?”

    小儿子斜了她一眼,没说话,端起饭碗自顾自吃了起来。因为这小儿子性子怪,脾气一上来六亲不认,赵婆婆打心眼儿里怵他这小儿子,见儿子这样儿,再不敢多问,自个儿琢磨着,昨天老头子给她托的这梦到底啥意思。

    小儿子吃饱喝足以后,脏衣服一脱,栽床上就睡,赵婆婆赶忙把脏衣服拿到院里洗了起来。

    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当天晚上,赵婆婆因为昨天没睡好,早早就睡下了,她小儿子呢,又一声不吭出去了。

    到了半夜,外面刚刚打完三更,赵婆婆迷迷糊糊听到院子起了风,就跟冬天刮的那种割脸风一样,呜呜有声,院子里那些物件儿再次叮当乱响。

    赵婆婆顿时打了寒战,惊醒了,紧跟着,手脚不能动弹了,脑子里很清醒,身子就是不能动,也喊不出声儿,就跟给鬼压床了似的。

    就在这个时候,房间里原本熄了的油灯“突”地一下,自己亮了起来,那火苗窜起多高,冒出绿莹莹夜里狼眼一样的光,要多吓人有多吓人。

    赵婆婆这时候虽然身子不能动,但是身上的每一寸肉都抖了起来,害怕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等那油灯的火焰恢复正常以后,死去的赵老头儿,又一次站在了油灯底下,昏暗的灯光照在赵老头苍白的脸上,使他看上去阴森森的。

    赵老头又开口说话了,还显得很生气,“孩儿他娘,俺夜搁黑喽咋跟你说哩,你咋不听俺哩话咧,甭再叫孩儿出去咧,要出大事儿咧!”

    赵老头话说完以后,赵婆婆感觉自己的嘴里能发出声儿了,哆哆嗦嗦问赵老头,“当家哩,到底……到底啥大事儿,你跟俺说说中不中,咱那孩儿哩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谁敢问他呀。”

    赵老头狠狠把眼一瞪,“不中!俺现在是鬼,鬼不能说人事儿,你想知道啥大事儿,就去问咱孩儿,你还得劝劝他,甭叫他那样儿干咧。”赵老头说着,走到床前,捏住赵婆婆头上的几根白头发,用力一揪。

    第四十二章 诡异赵家

    赵婆婆再次“哎呦”一声,整个人好像从梦里醒了过来,身子也能动了。赵婆婆从床上坐起身,低头一看,在她盖的被子上,放着几根白森森的白头发,头顶上还有一小片儿余疼,再扭头看油灯底下,恍若昨日,空无一人……

    赵婆婆这次真的害了怕,要说昨天那个是梦,还说的过去,可能是她自己打瞌睡,一不小心自己把针扎自己手背上了。但是今天这个再说是梦,好像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她就是再老糊涂了也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往下揪。

    赵婆婆在心里给自己鼓了鼓劲儿,等天亮儿子回来以后,哪怕豁出去给儿子痛打一顿,也要把这件事问个明白,再不行就把大儿子、二儿子和两个女儿、女婿都叫过来。

    赵婆婆想罢,再次用被子盖住身子,在被窝里睁着眼,除了害怕,没一点儿睡意了。

    时间流逝斗转星移,天亮了。赵婆婆从被窝里探出脑袋朝窗户那里看了看以后,穿好衣服下了床,早饭也没心思做了,就那么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儿等着小儿子回家。

    赵婆婆就那么等着,一直从早晨等到傍晚,她小儿子竟然没回来。又从傍晚等到深夜,还是不见回来。赵婆婆这时候虽然担心儿子,但是困意上涌,实在熬不住了,坐在小板凳上依着门边儿睡着了。

    奇怪的是,这一夜,赵老头的鬼魂竟然没有出现。别看赵婆婆是坐在小板凳上睡的,这一觉睡的还挺沉,可能前两夜没睡好的缘故吧,等她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天光大亮了。

    她抿了抿眼睛,颤微微扶着门框站起来,第一时间想到了她小儿子,赶忙回身到屋里找了找,屋里除了她自己,再没第二个人。

    赵婆婆跟着想起了老头子给她托的梦,有点奈不住了,心里七上八下胡思乱想,难道,俺家小儿子出事儿咧?

    赵婆婆赶忙出门找她大儿子和二儿子,索性她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家,都离着不远。

    赵婆婆跟她这两个儿子把这两天做的梦说了一遍,两个儿子都不怎么相信,而且也都不怎么孝顺,就像我们这一带童谣里唱的“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儿不要娘”,这俩儿子就是童谣里唱的那种人。(尾,不念“wei”,念“yi”第三声。)

    俩儿子横眉毛立眼睛,把赵婆婆吼了一顿,说她老不死的老糊涂了,整天没事儿就会瞎做梦。

    赵婆婆无奈,抹着眼泪儿回了家,再次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等上了……

    这一等,赵婆婆就等了三天,几乎不吃不喝,望眼欲穿。她也想过出门找找,但是上哪儿去找呢?当时那年月儿,女人都兴裹小脚,众所周知的,裹了小脚的女人是不能走远路的,用现在的话说,脚掌的大小和承受的重量不成正比,走起路来双脚负荷太大,搞不好还有骨折的危险。

    赵婆婆就这么等啊……等啊……等啊……

    等到了第三天深夜,赵婆婆再次坐在小板凳上睡着了,迷迷糊糊间,她听到屋子里有脚步声,紧接着,传来“噗嗵”一声闷响。

    赵婆婆立时惊醒了,回头往屋里一看,乌起码黑的,不过还是给她看到屋里地上好像躺着个黑乎乎的东西。

    赵婆婆赶忙从小板凳上站起身,摸索着走到桌子旁的油灯跟前,用火镰点着油灯,然后拿着油灯朝地上那黑乎乎的东西一照,顿时吓得三魂出窍,双腿一软,差点没瘫地上。

    地上躺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小儿子,这时候浑身是血,血人儿一样直挺挺躺在地上,脸色刷白,双眼紧闭,好像昏死了过去。

    赵婆婆刚才睡着了,也不知道小儿子啥时候回的家,更不知道她小儿子这是咋了。

    她想到外面喊人帮忙,但是一想,她小儿子脾气暴躁,这浑身血呼啦的,不会是在外面惹啥事了吧,要是给街坊邻居知道了,非惊动官差不可。

    赵婆婆忍着没吱声儿,连夜跑到大儿子家里,把大儿子叫了过来。

    她大儿子老不情愿,骂骂咧咧跟她来到家里,进屋一看,也吓坏了,随后也不骂了,毕竟是一家人,血浓于水。大儿子和赵婆婆两个人慌手慌脚,把小儿子身上的血衣服扒了下来。

    等两个人把小儿子身上的血迹擦干净以后,发现小儿子身上没有一点伤痕。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衣服上这血全是别人的,这小儿子很可能真的犯了啥大事儿了,赵老头托的那两个梦,会不会说的就是这个呢?

    这时候大儿子和赵婆婆两个人都挺害怕,血迹擦干净以后,战战兢兢把小儿子抬到了床上。这期间,这小儿子就跟死了一样,一动不动,身子硬挺挺的,要不是胸口还在一起一伏的喘着气儿,母子两个真就以为小儿子已经死了。

    折腾一番以后,平静了下来。赵婆婆坐在床边,看着床上昏迷不醒的小儿子一筹莫展,唉声叹气,有心叫大儿子找个郎中给小儿子看看吧,又不敢,怕给人知道,她和她大儿子呢,又啥都不懂,倒是他大儿子用大拇指掐了掐小儿子的人中,不过肉皮都快给掐破了,也不见小儿子有任何动静。

    最后赵婆婆强打精神,吩咐大儿子把小儿子的血衣裳拿到院子里,浇上灯油,点着烧了,再就地挖个坑把那些灰烬埋掉。

    一直挨到第二天晚上,赵婆婆的小儿子悠悠转醒,赵婆婆大喜。不过,她这小儿子醒来以后眼神呆呆的,好像谁都不认识了,赵婆婆喊他也没有反应,只是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房梁。

    当天夜里,赵老头儿的鬼魂又来了,一脸怒气,破口大骂了赵婆婆一顿,说全家人都要叫你个鳖孙老婆子给害死了。赵婆婆委屈的,在梦里头哭醒了。

    几天后,小儿子能下床走动了,但是还是一副呆呆傻傻的样子,除了会自己吃饭睡觉,别说认人,说话都不会说了,咿咿呀呀的,就像刚学话说的孩子似的。

    又过了几天,赵婆婆的大儿媳妇吴氏半夜跑来了,吴氏衣衫不整、发髻凌乱,十分狼狈,赵婆婆给她开开门以后,吓了赵婆婆一跳。

    大儿媳吴氏带着哭腔,战战兢兢跟赵婆婆说,她男人疯了,半夜睡得好好儿的,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到灶上抓起菜刀跑出了门,一边跑嘴里还一边喊,“苟且鼠辈,敢在本将军府邸撒野,杀无赦!”吓得吴氏差点没魂飞魄散。

    吴氏的哭诉,听得赵婆婆也是一阵心惊肉跳,可怜的老婆子差点儿没一脚儿瘫地上。“老天爷呀,俺家这是造了啥孽呐!”

    又过了几天,赵婆婆的大儿子给人在玉米地里发现了,情况基本上跟小儿子差不多,也是浑身是血,昏迷不醒。还好发现赵老大的人跟他们家关系不错,没有惊动官府。

    孩儿是娘的心头肉,赵婆婆得知消息以后,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儿没昏死过去。

    赵婆婆的大儿子醒来以后,和小儿子一样了,不会说话,呆呆傻傻的,赵婆婆想着他们两个只能以泪洗面。

    这个时候,赵婆婆家里这些事儿在村子里传开了,村里人都说,赵老头儿那坟地风水不好,赵老头这下葬还不到一年呢,他家里就出了这么多事儿。

    风言风语的传来到了赵婆婆耳朵里,赵婆婆一寻思,可能真的是老头子那块坟地的风水不好,过去家里一直没出过事儿,自打老头子死了以后,怪事一件件跟着就来了。赵婆婆这时候除了相信那些村民的风言风语,再也找不出更合理的解释了。

    于是,赵婆婆让自己唯一没傻的二儿子找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到赵老头坟地看了以后说,坟地风水没事儿,赵婆婆家里出这么些事儿,应该是撞上啥邪乎东西了,最好找个驱邪驱鬼的先生到家里来送一送。

    经风水先生这么一提醒,赵婆婆再次想起了我高祖父。

    赵婆婆一刻不敢再耽搁,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从婆家叫回来,照看着大儿子和小儿子,然后让二儿子套上毛驴儿车,娘俩儿带上些钱和礼品,不分昼夜赶来了尉氏县。

    听赵婆婆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完以后,我高祖父长长吐了口气,像赵婆婆家里这些事儿,他还是第一次遇上,过去听都没听说过,感觉这里面的情况挺乱的,乱的毫无头绪。

    这时候,赵婆婆一口气说下来,口干舌燥,掏出随身带的手帕擦擦眼泪,端起我高祖母端给她的茶水,咕噜咕噜喝了起来。

    我高祖父看着喝茶中的赵婆婆,脑子里前思后想,感觉她家现在的这些事儿非常棘手,仅凭赵婆婆单方面口述,很难判断到底出了啥问题,除非亲眼到他们家里看上一看,于是我高祖父当下决定,随赵婆婆到通许县走一趟。

    这个时候呢,夜已经深了,半夜动身也不方便,我高祖父就留赵婆婆母子在家里住了一宿。

    第四十三章 偷坟掘墓

    第二天一大早,我高祖父到村里借了辆马车,准备动身。赵婆婆这时候呢,非要把带来的铜钱和礼品留下。我高祖父从他们母子的衣着打扮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家并不富裕,死活不收。

    最后赵婆婆没办法,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一对翠绿色镯子,硬塞给了我高祖母。我高祖母的家境咱就不用说了,大户人家的小姐,啥样儿的金银首饰没见过,把镯子拿手里一看,吃了一惊,碧玉沁血镯,在镯子中心有一条赤血色红丝,镯子成色和质地都接近极品,而且从做工来看,不是近代之物,至少是唐朝之前的古物,可以说价值连城。

    我高祖母赶忙又还给了赵婆婆,问她这镯子是从哪儿来的。赵婆婆说,前些日子小儿子给她的,也不知道小儿子从哪儿弄来的。

    赵婆婆这小儿子虽说脾气暴躁、长相丑陋,但还算得上是个孝子,比他那两个娶了媳妇儿不要娘的哥哥强多了。

    我高祖父闻言,从赵婆婆手里拿过镯子看了看。我高祖父一个乡下汉子,大字不识几个,当然不懂这些古玩之物,他只是好奇,这么珍贵的镯子,赵婆婆他小儿子,又是从哪儿弄来的呢?

    拿着镯子反复看了看以后,我高祖父想到一种可能,而且八九不离十!

    把镯子还给赵婆婆以后,我高祖父跟我高祖母道了个别,带上一些驱邪驱鬼的应用物品,赶上马车随赵婆婆母子上路了。

    前面说过,通许县在尉氏县东,偏北,距离大概在七十里地左右。

    一路无话。在中午偏过,用现在的时间来算,也就是下午一点半左右,我高祖父随赵婆婆母子来到了通许县一个小村子里。

    这村子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在通许县城正东的位置,距离县城大概也就七八里地的样子。当然了,说的还是过去的距离,还是那句话,现在人口多了,距离上可能会近上不少。

    赵婆婆和小儿子就住在这个小村子的东南角,两间破旧的老房子。这时候呢,赵婆婆的小女儿正在家里照看着小儿子,姐弟两个刚刚吃过午饭,小儿子回房睡下了,小女儿正在洗刷碗筷。

    赵婆婆引着我高祖父进了屋以后,连忙吩咐小女儿给我高祖父生火做饭。

    赵婆婆本想让我高祖父先喝口水休息一下,我高祖父一摆手说,“不用咧,咱还是先看看你儿子吧。”

    于是,由赵婆婆和她二儿子陪着,我高祖父来到了赵婆婆小儿子睡觉的房间。这时候呢,赵婆婆的小儿子已经呼呼睡着了,睡的像个小孩儿似的。

    我高祖父走到床前一看,首先看到赵婆婆小儿子左脸上那块手掌形状的黑色胎记,不得不说,这手掌胎记还真够吓人的,五根手指印清晰可见,真就跟鬼抓了脸似的,我高祖父都忍不住心里一跳。

    随后,我高祖父在赵婆婆小儿子中指末端掐了掐,然后翻开眼皮看了看。可能因为我高祖父动作过大,小儿子居然被弄醒了,从床上慢慢坐起身,面无表情,呆呆地看着我高祖父。

    我高祖父扭回头对赵婆婆说:“恁家这孩儿,给啥东西上过身,后来又丢了魂儿,他现在呆呆傻傻哩样子,就是因为身体里边儿哩魂魄不全……”

    “那咋办哩?”赵婆婆急着问道。

    我高祖父想了想说:“咱得先把魂儿给他找回来。”

    “中、中……”赵婆婆听了连连点头,全凭我高祖父做主。

    丢魂儿的现象,一般只发生在十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大人一般不会丢魂,当然也有例外的,被鬼上过身的人,很容易丢魂儿,其中原因我也不是太明白。个人认为,可能自身魂魄受到外来侵扰以后,自己从身体里跑了出来,也或者被强行挤了出来。

    人体就好比一个容器,就那么大点儿空间,三魂七魄已经把它填的沟满壑平,现在又从外面强行钻进来一部分,那肯定要出去一分部才能保持均衡,这就导致了丢魂儿现象的发生。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推测出的结论,不代表大人丢魂儿真的就像我说的这样,这个,还有待和我一样的同行们继续研究探索。要是有同行看到我上面这些话,知道大人丢魂儿是咋回事,麻烦不吝赐教。

    言归正传。这个时候呢,我高祖父突然想起了赵婆婆那对玉镯,征得赵婆婆同意以后,我高祖父在她小儿子房间,翻箱倒柜找了起来。

    前面说了,赵婆婆家里不怎么富裕,她小儿子房间里摆的家具也不多,就一个衣柜,一张带抽屉的老式桌子和一张木板床。

    最后,我高祖父在木板床床底下,找到一个破布包袱,也就瓷碗那么大,鼓鼓囊囊的。

    把包袱拿到桌上,打开一看,我高祖父、赵婆婆以及赵婆婆的二儿子,看着里面的东西,全都傻了眼。

    包袱里全是三个人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好东西,玛瑙翡翠、金银珠宝,虽然不多,但是哪一样儿都价值不菲。

    这时候,赵婆婆的二儿子惊讶地张着嘴,问赵婆婆,“娘,这些东西是哪儿来咧?是不是你嫁给俺爹哩时候带来哩嫁妆?怎多好东西,你咋不给俺跟老大说哩,都给三儿啦!”

    赵婆婆听二儿子这么说,满脸苦楚,眼泪差点没掉下来,“老二啊,恁娘要是有这么些好东西,能看着你跟老大过苦日子?你定儿仨都是娘身上掉下来哩肉,娘谁也么偏过、谁也么向过……”定儿仨,是我们这里的方言,也就是兄弟三个,定儿俩,也就是兄弟两个,也可以理解成“哥儿仨”、“哥儿俩”。

    “那这些好东西哪儿来咧?”老二把眼一瞪,有点不依不饶。

    我高祖父这时候有点看不下去,插话了。我高祖父说:“小兄弟,俺看这些东西,恐怕不是恁家咧,别问恁娘咧,恁娘要是知道家里有这些好东西,能不分给你。”赵婆婆的二儿子也就三十五六岁的样子,我高祖父这年五十岁,喊他一声小兄弟,不为过。

    “那,刘先生,你说说这些东西是哪儿来咧?不是俺娘偏心眼儿,把好东西都偷偷给三儿了么?”赵家老二把矛头又转向了我高祖父。

    我高祖父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说:“这些东西像是古物,依着俺看呐,是你家三儿打古墓里挖出来哩。”

    我高祖父这话一出口,房间里的母子两个脸色同时一变,这老二更是噤若寒蝉。

    清康熙以后,民间盗墓猖獗,不但很多前朝古墓被盗,就连清朝那些贝子贝勒、王公大臣的墓,也有很多被人盗挖。清乾隆皇帝一上台,就在大清律例里面添加了一条:偷坟掘墓者,斩立决。这条律法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包袱里这些东西,要真是赵家老三打古墓里挖出来的,那可就是杀头的大罪,要是情节特别严重,搞不好还能株连九族,到时候,赵家这一大家人都别想好过了。

    赵家老二这时候没好气地抱怨上了,“俺就知道,老三不是个啥安生东西,看看他长那丑样儿,不给家里惹事儿才怪哩,现在成傻子咧,这是他自己作咧。”转而,老二对赵婆婆说:“娘,以后他哩事儿,甭再来找俺,俺么他这兄弟,娘俺走咧,回家咧!”说着,老二转身就走,临走的时候,忍不住朝桌子上那一包袱东西看了看,咽了口吐沫。

    赵老二是怕惹火烧身,直接跟他弟弟划清了界线。赵婆婆的眼泪下来了,我高祖父长叹了口气。这时候的赵老三呢,还在床上坐着,像个孩子似的,懵懵懂懂,傻傻地看着赵婆婆和我高祖父。

    就在这时候,卧室外面传来赵婆婆小女儿的声音,“娘,饭做好咧,你跟先生出来吃饭吧。”

    赵婆婆听到喊声,赶忙擦擦眼泪,拉着我高祖父的胳膊来到了外屋。

    饭,不算丰盛,鸡蛋面条,居然还有酒,赵婆婆小女儿说,这酒是在老三房间里找到的。我高祖父把酒放到鼻子边儿一闻,里面一股子雄黄味儿。

    雄黄酒,这让我高祖父更加确定,赵家这老三晚上出去,肯定是去挖坟掘墓了。雄黄酒不但可以驱避蚊虫蛇蝎,要是涂抹在脸上还可以辟邪冲煞。很多盗墓贼在下墓坑之前,都要喝上几口雄黄酒,还要把酒水涂抹在脸上和手上,一是辟邪,二是在盗洞里钻来钻去,也可以防止被蛇蝎之类的咬伤、蛰伤。

    吃过饭以后,我高祖父对赵婆婆说:“从眼下来看,你这小儿子真是干了挖坟掘墓哩事儿咧,你当家的给你托梦,想跟你说哩可能就是这事儿。”

    “那他咋不跟俺直接说哩?”赵婆婆问。

    我高祖父摇了下头,“这俺就不知道咧,咱阳间有句话叫做,天机不可泄露,俺觉哩,它们这些个鬼魂,可能也有啥不敢说哩话吧……”

    第四十四章 三更喊魂

    我高祖父继续说:“咱先不说这些,俺忖摸着,你家老三是在盗墓哩时候,在墓里边儿碰上啥东西咧,那墓里头,他可能还有同伙儿,那东西上了你儿子身以后,跟他同伙打了起来,你儿子很可能把那些同伙打伤或者打死咧,这才弄了一身血衣裳回家。”

    赵婆婆一听,脸色骤变,忙问我高祖父,“刘先生,这……这可咋办呐?”

    我高祖父想了想说:“别哩咱先别管,先把你小儿子哩魂儿招回来再说。”

    这时候,一旁的小女儿插嘴了,“那俺大哥又是咋回事儿?他也去挖墓了么?”

    赵婆婆小女儿这话,倒是把我高祖父给问住了。我高祖父又想了想,建议再给赵婆婆大儿子看看,赵婆婆这时候已经有些混乱了,点头同意。

    随后,赵婆婆颤颤微微陪着我高祖父,来到了她大儿子家里。

    赵婆婆大儿子的家,离赵婆婆这座老房子不远,在村子北边儿。

    这时候,赵婆婆的大女儿在照看着她大儿子,大儿子的媳妇儿呢,因为害怕,带着孩子连夜跑回了娘家。

    听我奶奶说到这儿,我摇了摇头说,他们这一大家子人,真够呛的。

    我高祖父给他大儿子看了看以后,发现赵婆婆这两个儿子情况一模一样。

    我高祖父就觉得奇怪了,要说赵婆婆这小儿子在墓里撞上了啥吧,那她这大儿子又是咋回事呢?难道也去盗墓了?好像不大可能。

    我高祖父寻思着,看来,只有把他们的魂魄找回来以后,亲口问问他们了,不过,不见得他们还能记得,因为给鬼上身的人,很少能记着给鬼上身以后自己都干了些啥事儿。

    从老大家返回赵婆婆小儿子家里以后,我高祖父开始着手给她两个儿子招魂的事儿。

    招魂,前面提到过,王守道帮董有财儿子招魂的时候提到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招活魂,二、招亡魂,三、招孤魂。王守道那次招的是“亡魂”,也就是死人的魂魄。我高祖父这次要招的是“活魂”,也就是人没死,魂魄不见了,也就是前面说的,丢魂儿了。

    民间有很多给小孩儿招魂儿的方法,俗称“喊魂儿”。一般都是在一把大扫帚上面,用麻绳系上小孩儿的衣服,然后趁着半夜,到一个没人的十字路口儿,在十字路口儿喊几声丢魂小孩儿的名字,然后倒拖着扫帚往家走,路上不能回头,一边走一边继续喊,某某某回来吧,某某某回来吧。到了家门口儿,屋里有人等着,拖扫把的人在门外问,某某某回来了?屋里人赶紧答,回来了!

    拖扫把的人听到屋里人的回答,赶紧把扫帚上的衣服解下来,扫帚立在门口,拿着衣服进屋。进屋以后,把衣服盖在小孩儿身上。当然了,这时候丢魂儿的小孩儿必须是睡着的,要不然不能灵验。写到这儿,喊魂儿的过程就算完成了。

    这种民间喊魂儿的方法,几乎百试百灵,也有直接拿上一件衣服到十字路口喊的,方法基本上大同小异。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必须确定小孩儿真的是丢了魂儿,如果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你就是把嗓子喊哑了也没有用。

    如何确定小孩儿丢了魂儿呢,这个再说下去好像就有点儿跑题了,不过还是说一下吧,最常见的丢魂儿就是:小孩儿生病,反反复复、长期纠缠不清,大点儿的半夜嘟嘟囔囔说胡话,小点儿的一直昏昏欲睡,或者睡着不醒、食欲不振,醒的时候显得无精打采,喊他名字反应迟钝,显得四肢无力,看到家里亲人以后,眼神迷离,脸上茫然,好像不认识他们一样。以上这些,就可以判定小孩儿是丢了魂儿了。

    言归正传。这时候我高祖父要招的活魂,跟小孩儿“喊魂儿”的方法差不多,也是半夜三更到一个十字路口儿,大声喊丢魂儿人的名字,喊几声以后,不回头往家里走,不过这里除了拿上丢魂儿人的衣服以外,还要带上一盏引魂灯,这就需要两个人来完成了。

    什么是引魂灯呢,说白了,也就是油灯。家里边儿要是有亲人去世了,灵棚里棺材头旁边放的那盏长明灯,就是引魂灯。

    引魂灯一般都是用棉花捻个灯芯儿,然后放进一个盛着香油或者菜籽油的瓷碗里,引魂灯不能灭,灭了就代表死者亡灵不安,对家里人不好。现在的人呢,馊点子越来越多,都用那种玻璃杯装的那种白蜡一样的固体燃料代替引魂灯了,好处就是不怕风吹,不易熄灭。坏处就是,这么做,纯粹唬弄鬼呢。当然了,我这人观念比较传统,喜欢那些老套的东西,对于这些新生的事物接受能力不强,就比如说,我去上坟烧纸钱,从来不用那种印刷出来的,上面写着“冥府银行”之类的、样子跟人民币差不多的冥钱,听说那种冥钱到了阴间都是当假币处理的,也是糊弄鬼的。

    当然了,有懂行的朋友或者做白事上这些纸活儿、香烛、冥钱生意的朋友,看到上面这段话,我在这里给你们道个歉,别跟我一般见识,我这人不懂事儿。

    因为赵婆婆两个儿子都丢了魂儿,一次只能招一个,我高祖父问赵婆婆先招谁的。

    赵婆婆想了想,叹了口气说,先招老大哩吧,老大有媳妇儿有儿,他家里么他可不中,我高祖父点头。

    当天夜里,打过三更,赵婆婆拿了件她大儿子的衣裳,跟我高祖父来到了村外发现老大的那片庄稼地,在庄稼地附近,两个人找了一条不算大的十字路口儿。

    招魂这种事儿,魂儿在哪儿丢的在哪儿招,招到的可能性比较大,要是不能确定在哪儿丢的,那就只能找个不经常走人的十字路口了。至于为啥要到十字路口招魂呢,说这十字路口儿,通着天、地、人、鬼四脉,丢失的魂魄因为没有意识,不上不下,不人不鬼,只能在十字路口徘徊,就相当于徘徊在天、地、人、鬼四脉之间。这个具体解释起来有点儿抽象,也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各位大概明白啥意思就行了。

    赵家这老大,既然在玉米地里给人找到的,那他的魂魄很肯定就丢在了玉米地附近,至少在这附近给他招魂,比去别处更可靠一点儿。

    这时候,我高祖父一手端着引魂灯,一手拢着灯头火苗儿,野地里空旷有风,不拢着火苗儿很可能会给风吹灭,引魂灯一灭,至少今天晚上就不能再给老大招魂儿了。

    赵婆婆呢,这时候站在十字路口儿的正中心,双手掂着衣裳的两肩,轻轻抖动衣裳,嘴里大声喊着:“庚寅年三月十八,未时,赵大山,赵大山回来吧,娘在这儿咧,回来吧……”

    赵家老大,比我高祖父小三岁,这年四十七岁,出生于1830年,清道光十年,庚寅年,阴历三月十八,未时,未时也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之间,至于赵婆婆喊的“赵大山”,就是她大儿子的大名了。

    给大人喊魂儿,必须带上生辰八字和大名,要不然,指不定把啥孤魂野鬼喊家里呢。

    赵婆婆连喊三遍以后,我高祖父赶忙应一声,“回来咧……”

    然后由我高祖父打头,赵婆婆紧跟在后,快步朝赵老大家里走,期间不能回头,路上也不能见人、见猫狗。至于为啥不能回头,说魂魄是跟在喊魂儿人身后的,喊魂儿的人这时候一回头,就会把魂魄给吓跑了。路上不能见人、不能见猫狗,和这个是同样道理。

    两个人一边朝赵老大家大步走,嘴里一边继续喊着。赵婆婆喊一声,我高祖父就赶紧应一声。

    到了赵老大家门口儿,房门是紧紧关着的,我高祖父端着灯站在门右边,赵婆婆提着衣裳站在门左边,赵婆婆冲着房门问,赵大山回来了?屋里面早就准备好的,赵婆婆的大女儿,赶忙开口回一声,回来了!

    然后赵婆婆大女儿把房门打开,我高祖父先进去,赵婆婆紧跟其后,这时候,赵婆婆的大女人要赶紧回避,不能朝两人身后看。

    进屋以后,两个人直奔赵老大卧室,我高祖父把引魂灯放在床头,赵婆婆把衣服盖在熟睡中的赵老大身上,引魂灯这时候不能吹灭,必须一直亮到第二天早上。

    至此,给赵家老大喊魂儿的法事,就算做完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家老大醒了,神奇地恢复了正常。我高祖父问他,记不记得这几天都干了些啥?赵家老大一脸茫然,直摇头。这和我高祖父之前猜想的一样了,被鬼上身以后的事儿,完全不记得了。

    赵婆婆抹着眼泪把前些天发生的事儿,跟老大讲了一遍,老大听完,额头冷汗都冒了出来。

    我高祖父顺势问他,“恁家老三是因为挖墓给鬼上哩身,你说说,你是不是也去挖墓咧?”

    第四十五章 古瓶收鬼

    赵家老大看我高祖父一眼,连连摇头,“么有,俺从小胆子就不大,别说挖墓,夜里打坟堆路过,厥都是软哩。”脚,方言“厥”,前面好像说过。

    听赵家老大这么说,我高祖父皱了皱眉,感觉赵家两兄弟被鬼上身这事有点儿蹊跷。

    这时候,旁边的赵婆婆问我高祖父,“是不是孩儿他爹坟地埋哩不好?”

    我高祖父摇了摇头,“依俺看,不像……”

    在赵老大家吃过早饭以后,赵婆婆陪着我高祖父返回了赵老三家,因为赵老大刚刚恢复,身子比较虚,赵婆婆让大女儿留下再照顾他两三天,大女儿点头答应。赵婆婆这仨儿子不争气,这两个女儿还挺孝顺,对赵婆婆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一天无话,到了晚上,刚刚打过落更,也就是刚刚打过头更,七点左右。

    赵老三家里,我高祖父和赵婆婆母女刚刚吃过晚饭,赵老三这时候已经睡下。我高祖父正在跟赵婆婆和她小女儿商量晚上给老三招魂儿的事。

    商量到一半儿,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紧跟着房门被人推开了,负责照看赵老大的大女儿惊慌失措冲进了屋,进门就喊:“娘,不好了,俺大哥又疯咧!”

    赵婆婆大女儿这一声吆喝,赵婆婆先是一愣,紧接着带着哭腔儿“啊哈”一声,昏了过去,旁边的小女儿赶忙去扶。我高祖父这时候呼一下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问:“咋回事儿?”

    赵婆婆的大女儿一脸惊悚,哆哆嗦嗦说:“俺……俺也不知道,俺大哥刚才吃过饭,拿起菜刀就走,俺问他去干啥,他说,有人打扰他哩府邸,他要去砍死他们……”

    我高祖父一听这话,感觉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忙问赵婆婆大女儿,“你大哥朝哪儿走咧?”

    赵婆婆大女儿抬手一指,回答说:“村子东头儿。”

    我高祖父嗯了一声,扭头看了看赵婆婆,见赵婆婆只是急火攻心昏厥了过去,没啥大事儿,交代赵婆婆两个女儿几句,带上那些驱邪驱鬼的物件儿,快步跑出房门,一口气不停,直奔村东。

    这时候,算是晚上的吃饭时间,路上行人很少,再说他们这村子不大,本来就没多少个人,天一擦黑儿,村里街道上干干净净,空无一人。

    我高祖父年龄虽然大了,身体素质还算不错,一口气追了到村东头。

    村东左右有两条岔路,左边路上没人,右边有条人影一闪,钻进了旁边的玉米地里,刚好被我高祖父看到。我高祖父紧追几步,跟着钻进了玉米地。

    玉米地里可不比外面,不但漆黑,一人多高、密密麻麻的玉米杆把视线遮挡的严严实实,又压抑又憋闷。我高祖父只能凭着前方传来的声音追赶,索性前面那人的速度不是不快。

    在玉米地里追了没多久,就在我高祖父感觉快要追上的时候,眼前豁然开朗,我高祖父一愣,抬眼一看,眼前出现一个大草坡,草坡周围黑压压的,四周好像还是玉米地,夜幕下,草坡显得孤零零的。

    那人影这时候摇摇晃晃正在往草坡上走,从身形来看,正是赵婆婆家的老大。

    “赵大山,站住!”我高祖父在后面大喊了一声,嗓门大,跟声炸雷似的。

    前面的人影顿了一下,慢慢把头扭过来看了看。

    我高祖父趁机快跑几步,追了上去。

    来到跟前一看,果然是赵婆婆的大儿子赵大山,手里还拎着把菜刀,整个人显得阴气森森的,表情麻木,两眼空洞,浑身上下好像肉不附骨,从这( 末代捉鬼人 http://www.xlawen.org/kan/485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