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部分阅读
御为之。
公元1942年冬,骤降冰雹,饿死冻死者无数,局部地区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亲生孩子和别人换来吃,吃完孩子吃老婆。
也就在这一时期,豫北、豫东、豫南,河南省总面积三分之一被日军占领,日本鬼子深谙中国兵法、明了中国历史,知道“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道理。
拥兵进入河南之后,不但不杀一人,还推出拉拢人心的怀柔政策,给那些饥寒交迫的老百姓送粮送衣,嘘寒问暖。
日本鬼子的这一战争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正是在这一刻,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出现了让人无奈又讽刺的一幕。
那些得到粮食和衣物的灾民,居然穿着日本人的军装帮着日本人打起了中国人,心甘情愿给日本人扛弹药、抬伤员。1944春,自发组织起来的河南民众解除了五万本国士兵的武装。
河南全省三十多万中国驻军,竟被区区六万日军击败,其实击败他们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他们自己的同胞!
这让河南省在抗日战争史上,成为了汉奸最多的省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令人扼腕而又痛惜的局面呢?归根咎底,官弃民,民弃官,国弃民,民弃国!
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连年灾荒、饿殍遍地,无数难民为了求生走投无路,连自己的孩子老婆都吃了,国民政府这时还要横征暴敛、熟视无睹。试问,谁对?谁错?是谁遗弃了谁?是谁背叛了谁?
有奶便是娘,谁给他们活路,他们帮着谁,这就是人性的本质,这就是百姓的本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水还能沉舟,船上放的重物多了,超出了水的负载能力,就会把船沉下去。
在那一时刻,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谁还会去想民族大义?谁还会去想国仇家恨?什么是国仇?什么又是家恨呢?自己的亲自孩子都被迫杀来吃了,还谈什么国仇家恨,让他们去恨谁?让他们去仇谁?
其实从1937年到1942年,五年半的时间,河南兵粮的贡献都是全国第一,沉重的兵役和赋税数额,使河南的民力物力财力枯竭殆尽,许多农民破产逃亡。其实就是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河南农民在交粮纳赋之后,也只能靠野菜和一些杂粮度日。1942年全省大灾,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麦子只有一两成,秋粮甚至完全绝收,在这种国情之下,就导致了一场特大饥荒的发生。
我知道,这段历史写出来,肯定会被河南老乡臭骂,甚至被非河南老乡臭骂。不过,我也是河南人,我也是中国人,我并不是在诋毁自己的家乡,也不是在诋毁自己的国家,更不是在帮那些日本鬼子说话,我比任何一个人都要痛恨日本人。此时此刻,我只是站在天平的中央,还原历史的真相。我以上说的,全是真实发生过的。
各位朋友只是在看,而我是在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比你们每一位朋友都要复杂、纠结、痛苦、难过……
公元1942年冬,大雪封山,村里人连野草也没得挖了,山里的动物也跟灭绝了似的,一只也见不到了。用我奶奶的话说,那时候儿,连鬼都饿死了。
这天傍晚,我奶奶到屋外刮了一簸箕积雪,放锅里熬成水,水开了以后把私藏的一小袋子红薯面撒进了锅里一点儿,“今天是腊八了,咱家改善改善伙食,不吃那麦秸壳子了。”
全家人都饿的有气无力、皮包骨头,我爷爷喘着气问,“你哪儿的红薯面儿?”
我奶奶一笑,“入冬的时候留的,打算过年的时候吃。”
我太爷虽然年龄大了,却挺能挨,就早上吃了一小碗麦秸壳子熬的清汤水,一直撑到现在,看着比我爷爷还精神。他在旁边叹了口气说:“还过什么年呢,能活过来年就不错了,这世道,打仗就打仗吧,狗日的老天爷也来凑热闹,两年没下过一滴雨,倒是下了一地蚂蚱,这玩意又是飞又是跳的,比人欢实,要不然逮了也能吃。”
红薯面扔锅里饭就好了,说是饭,也就是一锅比清水稍微浑点儿的浑汤。
一家四口人,每人可劲儿喝了一大碗,不过,维持了不到半个小时又饿了,咋办呢,勒紧裤腰带睡觉吧,睡着就不饿了。
自打饥荒开始,我太爷也不催促我奶奶和我爷爷生孩子的事了,路都走不好了,哪儿还有力气生孩子。
睡到半夜,我奶奶饿醒了,不过她没睁眼,因为睁开眼就睡不着了,那会更饿。可就在这时候,耳边传来一个低低的女人声儿:“白仙姑……”
我奶奶听了心里纳闷儿,是不是饿出毛病了,这大半夜的咋还听见有人喊自己呢?我奶奶没睁眼。
停了一会儿,女人声音再次传来,“白仙姑醒醒。”
我奶奶立刻意识到这不是幻听,把眼睛睁开一看,就见床头站着两个人,一男,一女……
再停一天吧
今天我老婆的大也出院,我跟老婆去探望了一下,跟我老婆大也聊了些这方面的事,聊的时间有点长了,回家晚了,回到家里又和群里的朋友聊了一会儿,今天这章是写不出来了,我写的速度太慢,写一章就得花一天的时间。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夜半掘粮
我奶奶顿时吃了一惊,为啥呢,床头儿这女人虽说看着眼生,可她身后那男的我奶奶却认识的紧,这男的,正是河湾儿村的李胜!
我奶奶忙从床上坐了起来,看看李胜,又看看女子,刚要开口问他们是怎么找来的,就听站在女人身后的李胜说话了,“白仙姑,俺两口子今天过来,就是想看看您全家,俺们要走咧,跟您道个别。”
“你们两口子?”我奶奶疑惑地朝女人又看了看。
女人淡淡一笑,“白仙姑,我就是小晴。”
我奶奶闻言一震。
女人忙说:“白仙姑您别怕……”说着,这女人,也就是这小晴,回头朝李胜看了一眼,“我相公前几日……前几日饿死了,他们全家都饿死了,他母亲带着他弟弟先走了,我们夫妻两个就来了您这里……”
听女人这么说,我奶奶也没啥可惊讶的了,很平静地点了点头,意识到自己这时候可能是在做梦。
就听小晴接着说:“我们过来的时候,在附近山上找了找,从您这村子往正北走五里,有个小山坳,山坳里有个小山洞,山洞里有粮食,可救您全家人的性命……”
我奶奶一听“粮食”,立刻来了精神,眼睛直直地看着小晴,不过,肚子里更饿了。
小晴再次一笑,不得不说这女鬼长的还真漂亮,笑起来风情万种,看的我奶奶都有些嫉妒,“您和您的家人可以在明天正午时进洞挖粮食,其他时辰最好不要去。”说着,不等我奶奶说话,小晴回手拉住李胜的手,又说了一句,“白仙姑,这算我们夫妻两个对你们的一点报答吧,我们这就走了。”说完,拉着李胜一转身,凭空消失在了我奶奶眼前。
女鬼小晴和李胜来得快、走得也快,我奶奶呆呆看着他们消失的地方愣了好一会儿,等回过神来以后,抬手在自己胳膊上可劲儿掐了一把,很疼,居然不是梦。
这就让我奶奶纳闷儿了,自己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看见鬼呢?又一琢磨,明白了,现在饿的只剩下了半条命,身上阳气不足,再加上深更半夜阴气重,能看见鬼也是有可能的。
鬼不会说谎话,女鬼小晴说山里有粮食,那一定有粮食。
我奶奶忙把身旁的我爷爷推醒了。
其实我爷爷早就饿醒了,只是闭着眼睛没吱声儿,我爷爷打心眼里不怎么待见李胜,这可能因为李胜之前在我太爷家养伤的时候,我奶奶对他太好了,我爷爷心里吃醋。男人其实都这样儿,见不得自己老婆对别的男人好。
我爷爷也从床上坐了起来,因为天冷都是穿着衣服睡的。我奶奶刚要开口,我爷爷摆手拦下了她,“别说了,我都听见了。”
“听见了也不起来跟人家打声招呼。”我奶奶嗔怪着推了我爷爷一把。
我爷爷撩开被子下了床,“我可没那跟鬼打招呼的习惯。”说着,油灯也不点,摸到床边的拐杖,拄上就往门口走。
我奶奶忙问他,“你干啥去?”
我爷爷头也不回,“你说我干啥去,挖粮食去呗,没听那女鬼说么,山里有粮食!”
“你疯了,也不看看现在是啥时辰了,深更半夜的……”我奶奶也赶忙下了床。
“我是疯了,白天我听村里人说,南边儿的人,都吃起自己的老婆孩子了,说不定哪天饿急了我把你也宰了吃了。”
“你敢!”
我爷爷拄着拐杖来到另一间屋里找我太爷和太奶,喊醒老两口儿以后,把女鬼小晴刚才说的话说了一遍。我爷爷的意思,找上王草鱼一家人,立马儿进山挖粮食。不过,我太爷狠狠训了他一顿,我太爷说,“这深更半夜的,山里邪气重,谁敢进山,你小子要粮食不要命了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太爷住着拐棍儿亲自来到王草鱼家。要是搁在平常,就我太爷这身子骨儿,根本用不着拄拐棍儿,这时候,真的是给饿的。
我太爷和王草鱼这俩老头儿,都挺能挨的,肚子没货,却比年轻人还精神。
我太爷一说山里有粮食,王草鱼都听傻了,用王草鱼的原话说,都他妈不记得粮食长啥样儿了。
王草鱼的小儿子王实诚,今年也快五十了,他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大儿子就是王小顺,二儿子王小二,三儿子王小三,老四老五是闺女。前些日子,小闺女王小五饿死了,才四岁,怕尸体给别人刨出来吃了,偷偷埋到了自己家的后院里。
王实诚的大儿子王小顺,这年已经二十一岁,还没成家,二儿子王小二,十九岁,王小三,十六岁。
听我太爷说山里有粮食,一大家子人深信不疑。
为了能凑出点儿力气进山挖粮食,两家人把自己家里的存货全拿了出来,在院儿里架上口大锅煮了,一群人破釜沉舟吃了一顿。
吃过饭有了点儿力气,原本打算我太爷和我奶奶带着王小顺他们三兄弟进山的,我爷爷竟然也要跟着去。我爷爷腿脚不方便,走平地都费劲儿别说走山路了,不过这一次谁也没能拧过他,只好让他也跟着去了。
几个人按照女鬼小晴所说的路线,很快来到村北五里外的小山坳里。
原本这小山坳挺隐秘的,整个儿被树木和野草遮挡。不过这时候树木因为没了树皮全都枯死了,野草也早就被村民挖得干干净净,加上是在冬季,小山坳暴露无遗。几个人没费多大力气,在小山坳里找到了女鬼小晴所说的那座洞|||穴。
洞|||穴不大,直径不到三尺,人跪地上勉强能爬进去,打眼往里面瞅瞅,阴森森的,感觉挺恐怖的。不过这时候人除了知道饿,根本知道啥是个害怕了,一想到里面有粮食,就是刀山火海也敢往里面钻。
我爷爷放下手里的拐杖,往脖子里挂上一盏马灯,第一个趴在地上钻了进去,王小顺兄弟三个紧随其后,鱼贯而入。
据我爷爷说,山洞是个酒瓶肚儿,口小里大,越往里钻越宽敞。
我太爷和我奶奶等在洞口,不大会儿功夫儿,王小顺在洞里吵吵上了,“太爷爷,奶奶,好多粮食呀!”
真的有粮食!?
我太爷和我奶奶一听,心里那个激动呀,比找着金子还兴奋,我奶奶差点儿没哭出来,喊我爷爷他们几个,赶紧把粮食全弄出来!
他们来的时候带了几个麻布袋子,就是打算背粮食用的,这时候终于派上了用场。
我爷爷和王小顺兄弟三个,从上午一直折腾到天色擦黑儿,不知道在洞里反复爬了多少个来回,膝盖都磨破了,里面的粮食被他们用麻布袋子一点点儿拖了出来。
这粮食杂乱不一,有麦子、有玉米、有黄豆,杂七杂八的,弄出来以后堆在洞口跟座小山似的。
我太爷看着这些粮食激动的下巴上的胡子都抖了起来,“这些粮食,够咱两家吃一年了!”
几个麻布袋子因为反复从洞里拖粮食,都磨破了,我奶奶把它们其中两个拆了搓成麻绳,把另外几个上面的破口扎了,每个袋子里装上少半袋,让王小顺兄弟三个趁黑儿往家里背。
这时候,兄弟三个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力气,一个个儿跟喂饱细料的牛犊子似的,只嫌袋子装的少。我奶奶劝他们说,给袋子里少装点儿,来回多背几次就是了,装多了山路不好走,会累坏的。
兄弟三个哪管这个,每个人都把手里的袋子是装的满满儿的,扛在肩上咬牙就走。
从洞里往外倒腾粮食我爷爷还能帮上忙,但往山下背粮食就不行了。我爷爷交代王小顺他们兄弟三个,路上要是遇上人,可别说袋子里装的啥,要不然背不到家就没了。
我爷爷说这话的时候,我太爷和我奶奶都在一旁听着,都没言语。
常言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时候,人人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们家里的人即便再善良再无私,那也有个限度,粮食虽多,但也只够两家人吃的,救不了一村子人。再者说,这小村子不是三王庄,感情不深,我太爷他们还没大公无私到和这里的村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王小顺听我爷爷这么说,赶忙点头说了句,放心吧爷爷,俺们就说背的菩萨土。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村里人也早就睡下了,其实也没人看见。
山里阴气重,我太爷怕他们兄弟三个在路上出啥邪乎事儿,就让我奶奶陪他们一起下山。我太爷和我爷爷留在山坳里看守粮食。
书说简短。三兄弟反复扛了几趟以后,夜深了,又黑又冷,山坳里开始变得不干净,到处窜着蓝汪汪的鬼火,远处还时不时传来几声呜咽,也不知道是山里的野狼,还是孤魂野鬼,反正要多没庞卸嗌没拧?br />
路上,我奶奶一手攥着柳条,一手攥着桃木楔子,打着十二分精神护在三兄弟身边。
山坳里,我太爷在粮食旁边摆了护身小阵,和我爷爷站在阵里,两个人都拽出大匣子拎在手里。
居然一夜无事,一直到天色渐亮,山坳里的粮食给王小顺兄弟三个扛回家里一大半儿,剩下的粮食我太爷不让他们扛了,因为天一亮村里人都出来了,给人看见就麻烦了,几个人用积雪把粮食盖上,依着我太爷的意思,等晚上再来。
这一天,两家人算是开了洋荤,饱饱吃了一顿,不过,这也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王实诚的小儿子王小三,因为吃的太多,给撑死了。
这时候家里死人也没那么大悲痛了,哪天不死人?谁家不死人呢?要是搁着前几天,他们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全家人把王小三跟他妹妹埋在了一起。
晚上,再次来背粮食,依旧是我奶奶陪在两兄弟身边,我太爷和我爷爷看着粮食,因为少了一个人,他们在第二天蒙蒙亮的时候才把剩下的粮食全背了回去。
王草鱼家里人多,我太爷家里人少,粮食王草鱼家要了一大半儿,我太爷家要了一小半儿。
粮食全部弄家里了,这心里就踏实了,两家人都挺高兴,不过也不敢敞开了吃,还不知道这场饥荒要持续多久呢。
三天后的深夜,我奶奶再次从睡梦里惊醒,这次可不是饿醒的,是被院子里传来的杂乱哭声吵醒的。
我奶奶没惊动我爷爷,悄悄下床,轻手轻脚走到窗户边儿,把窗户推开条细缝朝院子里一看,顿时吓了一大跳!
就见院子里站满了人,这些人身上穿着黑衣服,头上带着小尖帽儿,有老有小,一个个站在院子里嚎啕大哭。
这是哪儿来的这么多人,咋来俺们家院儿里哭上了?
我奶奶仗着胆子把门打开走了出去,院子里那些人看见我奶奶出来,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一哄而散。有个白胡子老头跑的稍微慢了一点儿,被我奶奶赶上去一把扯住,“老人家,你们这是干啥呢?为啥大半夜站俺们家院儿里哭呢?”
白胡子老头儿一回头,我奶奶朝他脸上一看,猛地抽了口凉气。
就见这白胡子老头儿居然长着一张老鼠脸,脸上还有毛,除了下巴上的山羊胡,嘴两边还有像猫一样横着的胡须。
这是人吗?我奶奶赶忙松开了他。
白胡子老头儿看着我奶奶,满脸泪痕说道:“白仙姑,你们抢了我们家的粮食,还不许我们哭了么?”
第一百六十章 老鼠磕头
我奶奶听了就是一愣,院儿里出现这么多哭闹的人,再加上白胡子老头儿这相貌,早就奇怪到了极点,这时候又听老头儿说抢了他们家的粮食。我奶奶愣愣着一琢磨,立刻就明白了,赶忙问老头儿,“那山洞里的粮食是你们的?”
白胡子老头儿显得又悲伤又无奈,朝我奶奶狠狠点了两下头。
我奶奶把老头儿细细地上下一打量,猜测着又问老头儿,“你们难道是……鼠仙?”
老头儿一听连忙摆手,诚惶诚恐,“白仙姑,您可折煞我们了,我们哪儿敢称‘仙’呀,就是普通修行的耗子,前两年我们就知道要发生大灾了,提前预备了些粮食,谁知道,谁知道……”白胡子老头儿的声音越说越小。
我奶奶蹙了下眉头,很为难,说心里话,她舍不得那些粮食呀,停了一会儿又问老头儿:“我们进山洞挖粮食的时候,你们咋不提醒我们一声儿呢?”
老头儿一听我奶奶这话,竟然捂起脸呜呜哭上了,“白仙姑,您跟我说笑了是不是,你们去我们家那天,您家老爷子身边站着位老神仙,您身边站着位红衣仙女,我们哪儿敢呐,吓得我们全家躲在洞里都不敢出来,后来……后来倒是想来您家讨粮食来着,谁知道被您身边那位红衣仙女拦下,那仙女说了,我们要是敢来找您要粮食,就让她的子孙把我们全家都吃了,我们没办法呀,只能在您家院儿里哭了……”说完,老头儿呜呜有声泪如雨下,看着既可怜又无助。
我奶奶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听老头儿这么说,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再者说了,粮食本来就是人家的,自己拿了理亏,她咬了咬下嘴唇,吞吞吐吐说道:“老人家,粮食既然是你们家的,那……那……那您拿回去吧,不过……不过您能不能分给我们一点儿,将来有了粮食,我们加倍还给你们。”
老头儿连忙摆手,“白仙姑,粮食我们不要了不要了,您就留着吧。”
我奶奶听老头儿这么说,在心里暗松了口气,不过也觉得挺过意不去的,嘴上推辞道:“那怎么能行呢,粮食给了我们,你们吃什么呢,要不……要不咱们平分吧。”
老头儿听我奶奶这么说,止住哭声,擦了把脸上的眼泪说道:“白仙姑,其实我们一家老小也吃不了这么多粮食,您要是想给我们留口活路,那、那您就每天煮饭的时候多煮上一点儿,开锅以后先盛上两碗扣在您家东南墙角儿,两碗倒头饭,就够我们全家老小吃了,一日三餐,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听老头儿这么说,我奶奶顿时在心里大松了一口气,这要求太容易做到了,生怕老头儿反悔,连忙一口应承下来。
老头儿见我奶奶答应,转回身朝院子外面喊了一声,“孩子们,都过来给白仙姑磕个头……”老头儿话音未落,就见墙角、屋檐、院墙顶上,几乎在一瞬间出现无数只黑毛老鼠,有大的有小的,少说也有上百只,一个个或跳或蹦,哧溜哧溜窜到我奶奶脚前,然后像狗一样直立着坐在地上,先作揖后磕头,冲着我奶奶朝拜似的,齐刷刷匍倒一大片。
老鼠磕头,这一幕,着实让我奶奶既震惊又开了眼界……
第二天一大早,我奶奶把夜里发生的事跟我太爷说了,我太爷听完也没说啥,轻描淡写只说了一句话,“到你们舅舅家说一声,叫他们每天也盛上两碗饭扣在东南墙角儿。”
我奶奶和我爷爷的舅舅是谁呢,就是王草鱼呗。直到现在,我太爷家和王草鱼家还乱着辈儿呢。我太奶王小玉管王草鱼叫“哥”,王草鱼管我太爷叫“叔”,他们的下一代,辈分就更乱了,怎么叫的都有。王草鱼的小儿子王实诚,可以管我奶奶叫“婶子”,也可以管我奶奶叫“表弟妹”。
我奶奶没有立刻去舅舅王草鱼家,又问我太爷,“爹,您知道我身边那红衣仙女是谁吗?”
听我奶奶这么问,我太爷一双眼睛盯着我奶奶许久不作声。最后我太爷叹了口气说:“应该是那只红毛狐狸吧,我把你抱回来的时候,把红毛狐狸的牌位送给了你爷爷白月山,你是拴马庄老白家的人,他们家里供着牌位,那红狐狸自然就护着你……”
“哦,那,您您……”我奶奶又要问什么。
我太爷把脸一沉,“别问我身边那位老神仙是谁,这不是你该知道的。”
我奶奶立刻把话咽了回去,从此再没问过。
王草鱼家跟我太爷家只有一墙之隔,出了门走几步就到了。我奶奶出了家门一边往王草鱼家里走,心里一边寻思,就这么给东南墙角扣上两碗饭也太委屈那些老鼠了。
到了王草鱼家里以后,我奶奶把晚上发生的事简单跟王草鱼家里人说了一遍,随后让他们在院儿里的东南角垒了个小窝棚,形似一个小祠堂,面积也就二尺见方,小祠堂里放上一面牌位、一顶香炉,在牌位上面写上“鼠仙神位”,不但一日三餐供上两碗倒头饭,每到初一十五、逢年过节还要焚香祭拜,一来是让那些老鼠受个香火供奉,二来,也算是回报他们的施粮之恩。
我奶奶回到家里以后也弄了一个同样的小祠堂,每天供奉。如此一来,人鼠相安无事。
我奶奶供奉的这座鼠仙祠堂,一直供奉到六六年文革时期,抄家的时候,让红卫兵给砸了。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六六年,前后不间断供奉了将近二十四年,总的说来,那群老鼠占了大便宜。
公元一九四三年秋,全省饥荒基本结束,田里的粮食有了几分收成。
不过,不要问我粮食的种子是从哪儿来的,当时把人都吃了,怎么还能有种子种地呢,这个我真不知道。大饥荒后期,消息被一个叫“白修德”的美国记者传了出去,在国际上造成了舆论,国民政府顶不住舆论压力,被迫从其它省份转来河南一些粮食,或许老百姓们就是用这些粮食种的地吧。(〖美〗白修德,贾安娜:《中国的惊雷》,第195页:“白修德知道旱情固然严重,但如果政府停免赋税、采取赈灾措施,就能迅速减少灾民的死亡人数,因为在河南省邻省陕西就有大批存粮。然而,各级官员对灾情总是轻描淡写,力图掩盖真相。”)
这时候,全国战事胶着,进入白热化状态,山脚下的这个小村落也不能幸免地弥散进了战火的硝烟。
这天上午,村里来了一支穿着土黄|色军装的日本人,大概也就二十几个人,挑着太阳旗,把全村老少赶到一起训了一通话,每家还发了点粮食和衣服,当时那些日本人手里还拿着糖果发给小孩子。
用我奶奶话说,听别的地方的人说,哪个孩子要是不要糖果,就会被这些日本兵挖眼睛,不过在我们村里没出现这种情况。
从日本人那里领到的粮食被我太爷全家先后吃掉了,那件黄鼠狼皮子一样的军装,被我太爷扔灶膛里当柴禾烧掉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本人在村南头儿和村东头儿设了两道哨卡,每个哨卡也就四五个人,倒也没骚扰村里的人,就是村民出入村子的时候得接受盘查。不过,村里那些大姑娘小媳妇都不敢出门,出门也要在脸上抹一层锅底灰,生怕被那些日本兵看上。那些天,我奶奶也一直呆在家里不敢出门。
半个月后的某一天夜里,村子南头和东头的哨卡同时响起了枪声,响了大半夜,吓得村民们猫被窝里都不敢露头。
第二天,有些村民到哨卡那里一看,驻守在哨卡里的日本兵全被人打死。有个胆子的村民还在哨卡里捡了个“洋漏儿”,捡到一把日本武士刀。据那人说,那把刀非常锋利,成|人胳膊粗细的小树一刀就能砍断,后来在文革时期被人抄走了。
当天下午,一支数百人的国名党军队经过村子进山,同时在村里抢走了少量粮食。
第二天上午,两架日本人的飞机呼啸着从村子上空掠过,从飞机上投下两颗炸弹,一颗落进了一户张姓人家里。这家人世代行医,是村里的赤脚郎中。郎中的父母、老婆全被炸死,仅剩下郎中和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男孩的右脚也被弹片击中,右腿残了,无药可救。
这男孩名叫张敬安(真名),现在已经将近八十岁,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拄着单拐给村里人看病,心底很好,对每个人都很好,他至今还活着,还在我们村子里住着,我小时候生病都是他给看的。七、八年前我就听我父母说他得了癌症,快死了。不过,今年夏天的时候我路过他们家门口儿,看见他正跟几个人在树荫里下象棋,癌症病人居然到现在还活着,真是个奇迹!
从他身上,我看了那句话,“好人一生平安”。
日本鬼子的另一颗炸弹,落进了我们家院子里,房子被炸塌了一半,一家人全被闷在了里面……
疼,等。
肚子里像被油煎了一样疼,家里三四种药,每一种都吃了一遍,疼没止住,药在胃里起了不良反应,现在恶心想吐,等不疼了,再写。如果不行的话,今天只能再停一天了。
不怕各位笑话,我这病,也不知道咋回事,只要吃几包方便面就不再疼了,家里,说真的,连买那种二十几块钱一箱的方便面都显得捉襟见肘。我去小卖部先赊他几包,把疼压下了,把这章写出来再说!!!!
第一百六十一章 还没修改好
忍着疼勉强写出来的,等明天身体好了再修改。
王草鱼家里的人见我太爷家房子塌了,立马全跑了过来。王草鱼隔着废墟喊了两声,我奶奶在里面回了他一句,王草鱼立刻让他们家里人挖了起来,就连王草鱼也把拐棍扔掉动起了手。他们全家老小豁出去用手连刨带挖,一个时辰以后,把我太爷全家从废墟里挖了出来。
索性炸弹落下来的时候我太爷全家刚好在房子的另一边,房子塌下的那半儿,并没有砸中人,只是全被困在里面出不来了。
我奶奶、我爷爷和我太奶他们三个都没啥事儿,我太爷从废墟钻出来以后,胸口有少量鲜血,解开衣服一看,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弹片直立着插在胸口皮肤上。
我太爷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抬手把弹片拔了出来,索性只是皮外伤,撒点止血药就没事了,又往自己的衣服里面一看,我太爷登即大怒,抬起头朝天上大骂了起来,“狗日的小日本儿,你们他妈把老子的‘五雷令’炸碎了!”
三火令、五雷令,这两块令牌算是我高祖父捡来的吧。前面说过,三火令在我太爷和日本浪人打雷的时候,被一个日本浪人一脚踢碎。
道家令牌其实对我们而言,不是啥稀罕物件儿,也可以说一无是处,不过自打三火令碎了以后,五雷令就被我太爷视为护身符贴身揣在了怀里。依着我太爷的说法,当年日本浪人那一脚,要是没有三火令挡着,他很可能会受重伤。不是说我太爷的功夫不如那个日本浪人,当时他已经徒手打死了三个,打这第四个的时候力气有点跟不上了,毕竟那些日本浪人也不是泛泛之辈。
说来也是一大奇事,这两块令牌好像上辈子也欠了我太爷似的,这次的五雷令,弹片击碎它以后才扎在了我太爷身上,要不是给这块令牌挡了一下,我太爷这次可能就没命了,不枉我太爷这么多年来把它视为自己的“护身符”。
飞机过后,很快来了一队日本兵,上百号儿人,他们在村子里没停,抬着重机枪、小钢炮(迫击炮)急匆匆穿过村子进了山,看样子像是在追赶之前那支国民党军队。
这时候,我太爷我奶奶他们正从坍塌的房子里往外刨东西,见日本人经过,在心里把他们骂了无数遍。这要搁着我太爷年轻那会儿,就我太爷这脾气,非想办法弄死他们几个不可。
被埋在残垣断壁下的那些大件儿家具就不要了,只把被褥细软衣服等刨了出来。王草鱼家里人多房子也多,我太爷全家就暂时住进了王草鱼家里。我太爷说,赶明儿找人把老房子拆了,在原地再起座新的。
当天晚上,也就刚刚吃过晚饭,北边儿山里响起了密集的枪声,非常激烈,爆豆子似的,看样子日本人和之前那支国名党军队打了起来。用我奶奶的原话说,那子弹炮弹打的,把山里的天都映红了。枪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足足打了一夜。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那队日本兵从山里出来了,那支国名党军队显然吃了败仗。这队日本兵之前大概有一百多人,这时候只剩下七八十个,我太爷站在废墟前冷冷看着他们,只嫌他们死的少,不过有一点挺奇怪的,一场仗打下来,他们居然没有重伤员,只有几个轻伤的。
随后,这些日本兵把村里的精壮劳力全都从家里赶了出来,我太爷原本要在村里找人拆老房子盖新房子的,这下泡汤了。
日本兵把这些精壮村民全部赶进了山里,这些村民一开始以为日本人要把他们怎么样的,谁知道是让他们进山背尸体。先前那支几百人的国名党军队居然全军覆没了,几百人竟然没干过一百来号儿的日本鬼子。
就见山沟里横七竖八,躺的到处都是血呼啦的尸体,日本人让村民把这些尸体从山里一个个背出来,埋在了我们村子东北角的一个土沟里。因为尸体太多,把土沟都填平了,最后在上面浅浅盖了层浮土。
王草鱼的儿子王实诚、孙子王小顺、王小二也被日本人赶去背尸体了。前后整整背了三天,每天晚上回到家里的时候,父子三个身上全是血污,就跟三个血人儿似的,十分吓人。我太爷吩咐他们,衣服也别换,第二天接着再穿,等尸体背完了,把里外的衣服全脱下来烧了。
据王小顺后来回忆说,那支国名党军队大概有四百多人,有些是被枪打死的,有些是被刺刀戳死的,还有些都给炸弹炸碎的,胳膊腿儿到处都是,惨不忍睹。他们背的那些尸体里也有日本人的尸体,不多,总共也就三四十具,这些人里有些还不是被枪打死的,像是用刺刀切腹自杀的。
其实这些切腹自杀的日本兵就是重伤员,日本人的军队里基本上没有重伤员,一旦重伤,不是自己解决,就是别人替他解决,他们的部队从来不让重伤员拖累。
在国军那些尸体里面,有两个穿着军官衣服的人,脑袋没了,看样子给那些日本人割去了。
经过这一仗以后,村里再没来过军队,不管是国名党的军队还是日本人的军队,都没来过,我太爷家开始请人重新盖房子。
小山村里没了兵灾,看似平静了下来,不过,很快却闹起了邪乎事儿,要多邪乎有多邪乎。
这时候,已经入了冬,我太爷家的房子呢,也已经盖好了,全家人也都搬了进去。之前盖房子的时候,我奶奶打算把家里仅剩不多的黄金砌进墙里去,毕竟这兵荒马乱的,家里放这些东西心里不踏实,不过,我太爷没让,我奶奶只好作罢。
这天下午,王草鱼拄着拐棍来到我太爷家。王草鱼愁眉苦脸跟我太爷说,家里的男人除他了以外,其他人都有点不对劲儿,怎么个不对劲也说不上来。他想让我太爷和我奶奶上他家里看看去。
我太爷和奶奶二话不说,立刻跟着他到了他家里。
王草鱼家里的男人,除了王草鱼以外,也就是王实诚、王小顺和王小二他们父子三个了。
这时候,三个人都躺在屋里呼呼大睡。王草鱼说,自打前几天开始,三个人就一直吵着身上没劲儿,大清早起来就觉得犯困,饭也吃的不多,这几天,已经赖在床上不想起来了,看着像是生病了吧,把郎中找来看看,郎中说没有病。
我太爷首先来到王实诚的卧室,王实诚正蒙头在床上躺着,拽开王实诚的被子一看,王实诚在床上整个儿蜷成一团,浑身还打着哆嗦,很奇怪,再往脸上看,脸皮别平常白,就是那种死人白,白里还透阴暗,眼睛居然是睁着的。
这时候,王实诚见我太爷把被子给他拽了下来,连忙又夺回去蒙在了身上。
我太爷又去看王小顺和王小二,也是如此。
我奶奶因为男女有别,就没进他们的房间,等我( 末代捉鬼人 http://www.xlawen.org/kan/4857/ )
公元1942年冬,骤降冰雹,饿死冻死者无数,局部地区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亲生孩子和别人换来吃,吃完孩子吃老婆。
也就在这一时期,豫北、豫东、豫南,河南省总面积三分之一被日军占领,日本鬼子深谙中国兵法、明了中国历史,知道“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道理。
拥兵进入河南之后,不但不杀一人,还推出拉拢人心的怀柔政策,给那些饥寒交迫的老百姓送粮送衣,嘘寒问暖。
日本鬼子的这一战争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正是在这一刻,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出现了让人无奈又讽刺的一幕。
那些得到粮食和衣物的灾民,居然穿着日本人的军装帮着日本人打起了中国人,心甘情愿给日本人扛弹药、抬伤员。1944春,自发组织起来的河南民众解除了五万本国士兵的武装。
河南全省三十多万中国驻军,竟被区区六万日军击败,其实击败他们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他们自己的同胞!
这让河南省在抗日战争史上,成为了汉奸最多的省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令人扼腕而又痛惜的局面呢?归根咎底,官弃民,民弃官,国弃民,民弃国!
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连年灾荒、饿殍遍地,无数难民为了求生走投无路,连自己的孩子老婆都吃了,国民政府这时还要横征暴敛、熟视无睹。试问,谁对?谁错?是谁遗弃了谁?是谁背叛了谁?
有奶便是娘,谁给他们活路,他们帮着谁,这就是人性的本质,这就是百姓的本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水还能沉舟,船上放的重物多了,超出了水的负载能力,就会把船沉下去。
在那一时刻,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谁还会去想民族大义?谁还会去想国仇家恨?什么是国仇?什么又是家恨呢?自己的亲自孩子都被迫杀来吃了,还谈什么国仇家恨,让他们去恨谁?让他们去仇谁?
其实从1937年到1942年,五年半的时间,河南兵粮的贡献都是全国第一,沉重的兵役和赋税数额,使河南的民力物力财力枯竭殆尽,许多农民破产逃亡。其实就是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河南农民在交粮纳赋之后,也只能靠野菜和一些杂粮度日。1942年全省大灾,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麦子只有一两成,秋粮甚至完全绝收,在这种国情之下,就导致了一场特大饥荒的发生。
我知道,这段历史写出来,肯定会被河南老乡臭骂,甚至被非河南老乡臭骂。不过,我也是河南人,我也是中国人,我并不是在诋毁自己的家乡,也不是在诋毁自己的国家,更不是在帮那些日本鬼子说话,我比任何一个人都要痛恨日本人。此时此刻,我只是站在天平的中央,还原历史的真相。我以上说的,全是真实发生过的。
各位朋友只是在看,而我是在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比你们每一位朋友都要复杂、纠结、痛苦、难过……
公元1942年冬,大雪封山,村里人连野草也没得挖了,山里的动物也跟灭绝了似的,一只也见不到了。用我奶奶的话说,那时候儿,连鬼都饿死了。
这天傍晚,我奶奶到屋外刮了一簸箕积雪,放锅里熬成水,水开了以后把私藏的一小袋子红薯面撒进了锅里一点儿,“今天是腊八了,咱家改善改善伙食,不吃那麦秸壳子了。”
全家人都饿的有气无力、皮包骨头,我爷爷喘着气问,“你哪儿的红薯面儿?”
我奶奶一笑,“入冬的时候留的,打算过年的时候吃。”
我太爷虽然年龄大了,却挺能挨,就早上吃了一小碗麦秸壳子熬的清汤水,一直撑到现在,看着比我爷爷还精神。他在旁边叹了口气说:“还过什么年呢,能活过来年就不错了,这世道,打仗就打仗吧,狗日的老天爷也来凑热闹,两年没下过一滴雨,倒是下了一地蚂蚱,这玩意又是飞又是跳的,比人欢实,要不然逮了也能吃。”
红薯面扔锅里饭就好了,说是饭,也就是一锅比清水稍微浑点儿的浑汤。
一家四口人,每人可劲儿喝了一大碗,不过,维持了不到半个小时又饿了,咋办呢,勒紧裤腰带睡觉吧,睡着就不饿了。
自打饥荒开始,我太爷也不催促我奶奶和我爷爷生孩子的事了,路都走不好了,哪儿还有力气生孩子。
睡到半夜,我奶奶饿醒了,不过她没睁眼,因为睁开眼就睡不着了,那会更饿。可就在这时候,耳边传来一个低低的女人声儿:“白仙姑……”
我奶奶听了心里纳闷儿,是不是饿出毛病了,这大半夜的咋还听见有人喊自己呢?我奶奶没睁眼。
停了一会儿,女人声音再次传来,“白仙姑醒醒。”
我奶奶立刻意识到这不是幻听,把眼睛睁开一看,就见床头站着两个人,一男,一女……
再停一天吧
今天我老婆的大也出院,我跟老婆去探望了一下,跟我老婆大也聊了些这方面的事,聊的时间有点长了,回家晚了,回到家里又和群里的朋友聊了一会儿,今天这章是写不出来了,我写的速度太慢,写一章就得花一天的时间。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夜半掘粮
我奶奶顿时吃了一惊,为啥呢,床头儿这女人虽说看着眼生,可她身后那男的我奶奶却认识的紧,这男的,正是河湾儿村的李胜!
我奶奶忙从床上坐了起来,看看李胜,又看看女子,刚要开口问他们是怎么找来的,就听站在女人身后的李胜说话了,“白仙姑,俺两口子今天过来,就是想看看您全家,俺们要走咧,跟您道个别。”
“你们两口子?”我奶奶疑惑地朝女人又看了看。
女人淡淡一笑,“白仙姑,我就是小晴。”
我奶奶闻言一震。
女人忙说:“白仙姑您别怕……”说着,这女人,也就是这小晴,回头朝李胜看了一眼,“我相公前几日……前几日饿死了,他们全家都饿死了,他母亲带着他弟弟先走了,我们夫妻两个就来了您这里……”
听女人这么说,我奶奶也没啥可惊讶的了,很平静地点了点头,意识到自己这时候可能是在做梦。
就听小晴接着说:“我们过来的时候,在附近山上找了找,从您这村子往正北走五里,有个小山坳,山坳里有个小山洞,山洞里有粮食,可救您全家人的性命……”
我奶奶一听“粮食”,立刻来了精神,眼睛直直地看着小晴,不过,肚子里更饿了。
小晴再次一笑,不得不说这女鬼长的还真漂亮,笑起来风情万种,看的我奶奶都有些嫉妒,“您和您的家人可以在明天正午时进洞挖粮食,其他时辰最好不要去。”说着,不等我奶奶说话,小晴回手拉住李胜的手,又说了一句,“白仙姑,这算我们夫妻两个对你们的一点报答吧,我们这就走了。”说完,拉着李胜一转身,凭空消失在了我奶奶眼前。
女鬼小晴和李胜来得快、走得也快,我奶奶呆呆看着他们消失的地方愣了好一会儿,等回过神来以后,抬手在自己胳膊上可劲儿掐了一把,很疼,居然不是梦。
这就让我奶奶纳闷儿了,自己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看见鬼呢?又一琢磨,明白了,现在饿的只剩下了半条命,身上阳气不足,再加上深更半夜阴气重,能看见鬼也是有可能的。
鬼不会说谎话,女鬼小晴说山里有粮食,那一定有粮食。
我奶奶忙把身旁的我爷爷推醒了。
其实我爷爷早就饿醒了,只是闭着眼睛没吱声儿,我爷爷打心眼里不怎么待见李胜,这可能因为李胜之前在我太爷家养伤的时候,我奶奶对他太好了,我爷爷心里吃醋。男人其实都这样儿,见不得自己老婆对别的男人好。
我爷爷也从床上坐了起来,因为天冷都是穿着衣服睡的。我奶奶刚要开口,我爷爷摆手拦下了她,“别说了,我都听见了。”
“听见了也不起来跟人家打声招呼。”我奶奶嗔怪着推了我爷爷一把。
我爷爷撩开被子下了床,“我可没那跟鬼打招呼的习惯。”说着,油灯也不点,摸到床边的拐杖,拄上就往门口走。
我奶奶忙问他,“你干啥去?”
我爷爷头也不回,“你说我干啥去,挖粮食去呗,没听那女鬼说么,山里有粮食!”
“你疯了,也不看看现在是啥时辰了,深更半夜的……”我奶奶也赶忙下了床。
“我是疯了,白天我听村里人说,南边儿的人,都吃起自己的老婆孩子了,说不定哪天饿急了我把你也宰了吃了。”
“你敢!”
我爷爷拄着拐杖来到另一间屋里找我太爷和太奶,喊醒老两口儿以后,把女鬼小晴刚才说的话说了一遍。我爷爷的意思,找上王草鱼一家人,立马儿进山挖粮食。不过,我太爷狠狠训了他一顿,我太爷说,“这深更半夜的,山里邪气重,谁敢进山,你小子要粮食不要命了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太爷住着拐棍儿亲自来到王草鱼家。要是搁在平常,就我太爷这身子骨儿,根本用不着拄拐棍儿,这时候,真的是给饿的。
我太爷和王草鱼这俩老头儿,都挺能挨的,肚子没货,却比年轻人还精神。
我太爷一说山里有粮食,王草鱼都听傻了,用王草鱼的原话说,都他妈不记得粮食长啥样儿了。
王草鱼的小儿子王实诚,今年也快五十了,他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大儿子就是王小顺,二儿子王小二,三儿子王小三,老四老五是闺女。前些日子,小闺女王小五饿死了,才四岁,怕尸体给别人刨出来吃了,偷偷埋到了自己家的后院里。
王实诚的大儿子王小顺,这年已经二十一岁,还没成家,二儿子王小二,十九岁,王小三,十六岁。
听我太爷说山里有粮食,一大家子人深信不疑。
为了能凑出点儿力气进山挖粮食,两家人把自己家里的存货全拿了出来,在院儿里架上口大锅煮了,一群人破釜沉舟吃了一顿。
吃过饭有了点儿力气,原本打算我太爷和我奶奶带着王小顺他们三兄弟进山的,我爷爷竟然也要跟着去。我爷爷腿脚不方便,走平地都费劲儿别说走山路了,不过这一次谁也没能拧过他,只好让他也跟着去了。
几个人按照女鬼小晴所说的路线,很快来到村北五里外的小山坳里。
原本这小山坳挺隐秘的,整个儿被树木和野草遮挡。不过这时候树木因为没了树皮全都枯死了,野草也早就被村民挖得干干净净,加上是在冬季,小山坳暴露无遗。几个人没费多大力气,在小山坳里找到了女鬼小晴所说的那座洞|||穴。
洞|||穴不大,直径不到三尺,人跪地上勉强能爬进去,打眼往里面瞅瞅,阴森森的,感觉挺恐怖的。不过这时候人除了知道饿,根本知道啥是个害怕了,一想到里面有粮食,就是刀山火海也敢往里面钻。
我爷爷放下手里的拐杖,往脖子里挂上一盏马灯,第一个趴在地上钻了进去,王小顺兄弟三个紧随其后,鱼贯而入。
据我爷爷说,山洞是个酒瓶肚儿,口小里大,越往里钻越宽敞。
我太爷和我奶奶等在洞口,不大会儿功夫儿,王小顺在洞里吵吵上了,“太爷爷,奶奶,好多粮食呀!”
真的有粮食!?
我太爷和我奶奶一听,心里那个激动呀,比找着金子还兴奋,我奶奶差点儿没哭出来,喊我爷爷他们几个,赶紧把粮食全弄出来!
他们来的时候带了几个麻布袋子,就是打算背粮食用的,这时候终于派上了用场。
我爷爷和王小顺兄弟三个,从上午一直折腾到天色擦黑儿,不知道在洞里反复爬了多少个来回,膝盖都磨破了,里面的粮食被他们用麻布袋子一点点儿拖了出来。
这粮食杂乱不一,有麦子、有玉米、有黄豆,杂七杂八的,弄出来以后堆在洞口跟座小山似的。
我太爷看着这些粮食激动的下巴上的胡子都抖了起来,“这些粮食,够咱两家吃一年了!”
几个麻布袋子因为反复从洞里拖粮食,都磨破了,我奶奶把它们其中两个拆了搓成麻绳,把另外几个上面的破口扎了,每个袋子里装上少半袋,让王小顺兄弟三个趁黑儿往家里背。
这时候,兄弟三个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力气,一个个儿跟喂饱细料的牛犊子似的,只嫌袋子装的少。我奶奶劝他们说,给袋子里少装点儿,来回多背几次就是了,装多了山路不好走,会累坏的。
兄弟三个哪管这个,每个人都把手里的袋子是装的满满儿的,扛在肩上咬牙就走。
从洞里往外倒腾粮食我爷爷还能帮上忙,但往山下背粮食就不行了。我爷爷交代王小顺他们兄弟三个,路上要是遇上人,可别说袋子里装的啥,要不然背不到家就没了。
我爷爷说这话的时候,我太爷和我奶奶都在一旁听着,都没言语。
常言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时候,人人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们家里的人即便再善良再无私,那也有个限度,粮食虽多,但也只够两家人吃的,救不了一村子人。再者说,这小村子不是三王庄,感情不深,我太爷他们还没大公无私到和这里的村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王小顺听我爷爷这么说,赶忙点头说了句,放心吧爷爷,俺们就说背的菩萨土。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村里人也早就睡下了,其实也没人看见。
山里阴气重,我太爷怕他们兄弟三个在路上出啥邪乎事儿,就让我奶奶陪他们一起下山。我太爷和我爷爷留在山坳里看守粮食。
书说简短。三兄弟反复扛了几趟以后,夜深了,又黑又冷,山坳里开始变得不干净,到处窜着蓝汪汪的鬼火,远处还时不时传来几声呜咽,也不知道是山里的野狼,还是孤魂野鬼,反正要多没庞卸嗌没拧?br />
路上,我奶奶一手攥着柳条,一手攥着桃木楔子,打着十二分精神护在三兄弟身边。
山坳里,我太爷在粮食旁边摆了护身小阵,和我爷爷站在阵里,两个人都拽出大匣子拎在手里。
居然一夜无事,一直到天色渐亮,山坳里的粮食给王小顺兄弟三个扛回家里一大半儿,剩下的粮食我太爷不让他们扛了,因为天一亮村里人都出来了,给人看见就麻烦了,几个人用积雪把粮食盖上,依着我太爷的意思,等晚上再来。
这一天,两家人算是开了洋荤,饱饱吃了一顿,不过,这也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王实诚的小儿子王小三,因为吃的太多,给撑死了。
这时候家里死人也没那么大悲痛了,哪天不死人?谁家不死人呢?要是搁着前几天,他们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全家人把王小三跟他妹妹埋在了一起。
晚上,再次来背粮食,依旧是我奶奶陪在两兄弟身边,我太爷和我爷爷看着粮食,因为少了一个人,他们在第二天蒙蒙亮的时候才把剩下的粮食全背了回去。
王草鱼家里人多,我太爷家里人少,粮食王草鱼家要了一大半儿,我太爷家要了一小半儿。
粮食全部弄家里了,这心里就踏实了,两家人都挺高兴,不过也不敢敞开了吃,还不知道这场饥荒要持续多久呢。
三天后的深夜,我奶奶再次从睡梦里惊醒,这次可不是饿醒的,是被院子里传来的杂乱哭声吵醒的。
我奶奶没惊动我爷爷,悄悄下床,轻手轻脚走到窗户边儿,把窗户推开条细缝朝院子里一看,顿时吓了一大跳!
就见院子里站满了人,这些人身上穿着黑衣服,头上带着小尖帽儿,有老有小,一个个站在院子里嚎啕大哭。
这是哪儿来的这么多人,咋来俺们家院儿里哭上了?
我奶奶仗着胆子把门打开走了出去,院子里那些人看见我奶奶出来,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一哄而散。有个白胡子老头跑的稍微慢了一点儿,被我奶奶赶上去一把扯住,“老人家,你们这是干啥呢?为啥大半夜站俺们家院儿里哭呢?”
白胡子老头儿一回头,我奶奶朝他脸上一看,猛地抽了口凉气。
就见这白胡子老头儿居然长着一张老鼠脸,脸上还有毛,除了下巴上的山羊胡,嘴两边还有像猫一样横着的胡须。
这是人吗?我奶奶赶忙松开了他。
白胡子老头儿看着我奶奶,满脸泪痕说道:“白仙姑,你们抢了我们家的粮食,还不许我们哭了么?”
第一百六十章 老鼠磕头
我奶奶听了就是一愣,院儿里出现这么多哭闹的人,再加上白胡子老头儿这相貌,早就奇怪到了极点,这时候又听老头儿说抢了他们家的粮食。我奶奶愣愣着一琢磨,立刻就明白了,赶忙问老头儿,“那山洞里的粮食是你们的?”
白胡子老头儿显得又悲伤又无奈,朝我奶奶狠狠点了两下头。
我奶奶把老头儿细细地上下一打量,猜测着又问老头儿,“你们难道是……鼠仙?”
老头儿一听连忙摆手,诚惶诚恐,“白仙姑,您可折煞我们了,我们哪儿敢称‘仙’呀,就是普通修行的耗子,前两年我们就知道要发生大灾了,提前预备了些粮食,谁知道,谁知道……”白胡子老头儿的声音越说越小。
我奶奶蹙了下眉头,很为难,说心里话,她舍不得那些粮食呀,停了一会儿又问老头儿:“我们进山洞挖粮食的时候,你们咋不提醒我们一声儿呢?”
老头儿一听我奶奶这话,竟然捂起脸呜呜哭上了,“白仙姑,您跟我说笑了是不是,你们去我们家那天,您家老爷子身边站着位老神仙,您身边站着位红衣仙女,我们哪儿敢呐,吓得我们全家躲在洞里都不敢出来,后来……后来倒是想来您家讨粮食来着,谁知道被您身边那位红衣仙女拦下,那仙女说了,我们要是敢来找您要粮食,就让她的子孙把我们全家都吃了,我们没办法呀,只能在您家院儿里哭了……”说完,老头儿呜呜有声泪如雨下,看着既可怜又无助。
我奶奶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听老头儿这么说,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再者说了,粮食本来就是人家的,自己拿了理亏,她咬了咬下嘴唇,吞吞吐吐说道:“老人家,粮食既然是你们家的,那……那……那您拿回去吧,不过……不过您能不能分给我们一点儿,将来有了粮食,我们加倍还给你们。”
老头儿连忙摆手,“白仙姑,粮食我们不要了不要了,您就留着吧。”
我奶奶听老头儿这么说,在心里暗松了口气,不过也觉得挺过意不去的,嘴上推辞道:“那怎么能行呢,粮食给了我们,你们吃什么呢,要不……要不咱们平分吧。”
老头儿听我奶奶这么说,止住哭声,擦了把脸上的眼泪说道:“白仙姑,其实我们一家老小也吃不了这么多粮食,您要是想给我们留口活路,那、那您就每天煮饭的时候多煮上一点儿,开锅以后先盛上两碗扣在您家东南墙角儿,两碗倒头饭,就够我们全家老小吃了,一日三餐,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听老头儿这么说,我奶奶顿时在心里大松了一口气,这要求太容易做到了,生怕老头儿反悔,连忙一口应承下来。
老头儿见我奶奶答应,转回身朝院子外面喊了一声,“孩子们,都过来给白仙姑磕个头……”老头儿话音未落,就见墙角、屋檐、院墙顶上,几乎在一瞬间出现无数只黑毛老鼠,有大的有小的,少说也有上百只,一个个或跳或蹦,哧溜哧溜窜到我奶奶脚前,然后像狗一样直立着坐在地上,先作揖后磕头,冲着我奶奶朝拜似的,齐刷刷匍倒一大片。
老鼠磕头,这一幕,着实让我奶奶既震惊又开了眼界……
第二天一大早,我奶奶把夜里发生的事跟我太爷说了,我太爷听完也没说啥,轻描淡写只说了一句话,“到你们舅舅家说一声,叫他们每天也盛上两碗饭扣在东南墙角儿。”
我奶奶和我爷爷的舅舅是谁呢,就是王草鱼呗。直到现在,我太爷家和王草鱼家还乱着辈儿呢。我太奶王小玉管王草鱼叫“哥”,王草鱼管我太爷叫“叔”,他们的下一代,辈分就更乱了,怎么叫的都有。王草鱼的小儿子王实诚,可以管我奶奶叫“婶子”,也可以管我奶奶叫“表弟妹”。
我奶奶没有立刻去舅舅王草鱼家,又问我太爷,“爹,您知道我身边那红衣仙女是谁吗?”
听我奶奶这么问,我太爷一双眼睛盯着我奶奶许久不作声。最后我太爷叹了口气说:“应该是那只红毛狐狸吧,我把你抱回来的时候,把红毛狐狸的牌位送给了你爷爷白月山,你是拴马庄老白家的人,他们家里供着牌位,那红狐狸自然就护着你……”
“哦,那,您您……”我奶奶又要问什么。
我太爷把脸一沉,“别问我身边那位老神仙是谁,这不是你该知道的。”
我奶奶立刻把话咽了回去,从此再没问过。
王草鱼家跟我太爷家只有一墙之隔,出了门走几步就到了。我奶奶出了家门一边往王草鱼家里走,心里一边寻思,就这么给东南墙角扣上两碗饭也太委屈那些老鼠了。
到了王草鱼家里以后,我奶奶把晚上发生的事简单跟王草鱼家里人说了一遍,随后让他们在院儿里的东南角垒了个小窝棚,形似一个小祠堂,面积也就二尺见方,小祠堂里放上一面牌位、一顶香炉,在牌位上面写上“鼠仙神位”,不但一日三餐供上两碗倒头饭,每到初一十五、逢年过节还要焚香祭拜,一来是让那些老鼠受个香火供奉,二来,也算是回报他们的施粮之恩。
我奶奶回到家里以后也弄了一个同样的小祠堂,每天供奉。如此一来,人鼠相安无事。
我奶奶供奉的这座鼠仙祠堂,一直供奉到六六年文革时期,抄家的时候,让红卫兵给砸了。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六六年,前后不间断供奉了将近二十四年,总的说来,那群老鼠占了大便宜。
公元一九四三年秋,全省饥荒基本结束,田里的粮食有了几分收成。
不过,不要问我粮食的种子是从哪儿来的,当时把人都吃了,怎么还能有种子种地呢,这个我真不知道。大饥荒后期,消息被一个叫“白修德”的美国记者传了出去,在国际上造成了舆论,国民政府顶不住舆论压力,被迫从其它省份转来河南一些粮食,或许老百姓们就是用这些粮食种的地吧。(〖美〗白修德,贾安娜:《中国的惊雷》,第195页:“白修德知道旱情固然严重,但如果政府停免赋税、采取赈灾措施,就能迅速减少灾民的死亡人数,因为在河南省邻省陕西就有大批存粮。然而,各级官员对灾情总是轻描淡写,力图掩盖真相。”)
这时候,全国战事胶着,进入白热化状态,山脚下的这个小村落也不能幸免地弥散进了战火的硝烟。
这天上午,村里来了一支穿着土黄|色军装的日本人,大概也就二十几个人,挑着太阳旗,把全村老少赶到一起训了一通话,每家还发了点粮食和衣服,当时那些日本人手里还拿着糖果发给小孩子。
用我奶奶话说,听别的地方的人说,哪个孩子要是不要糖果,就会被这些日本兵挖眼睛,不过在我们村里没出现这种情况。
从日本人那里领到的粮食被我太爷全家先后吃掉了,那件黄鼠狼皮子一样的军装,被我太爷扔灶膛里当柴禾烧掉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本人在村南头儿和村东头儿设了两道哨卡,每个哨卡也就四五个人,倒也没骚扰村里的人,就是村民出入村子的时候得接受盘查。不过,村里那些大姑娘小媳妇都不敢出门,出门也要在脸上抹一层锅底灰,生怕被那些日本兵看上。那些天,我奶奶也一直呆在家里不敢出门。
半个月后的某一天夜里,村子南头和东头的哨卡同时响起了枪声,响了大半夜,吓得村民们猫被窝里都不敢露头。
第二天,有些村民到哨卡那里一看,驻守在哨卡里的日本兵全被人打死。有个胆子的村民还在哨卡里捡了个“洋漏儿”,捡到一把日本武士刀。据那人说,那把刀非常锋利,成|人胳膊粗细的小树一刀就能砍断,后来在文革时期被人抄走了。
当天下午,一支数百人的国名党军队经过村子进山,同时在村里抢走了少量粮食。
第二天上午,两架日本人的飞机呼啸着从村子上空掠过,从飞机上投下两颗炸弹,一颗落进了一户张姓人家里。这家人世代行医,是村里的赤脚郎中。郎中的父母、老婆全被炸死,仅剩下郎中和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男孩的右脚也被弹片击中,右腿残了,无药可救。
这男孩名叫张敬安(真名),现在已经将近八十岁,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拄着单拐给村里人看病,心底很好,对每个人都很好,他至今还活着,还在我们村子里住着,我小时候生病都是他给看的。七、八年前我就听我父母说他得了癌症,快死了。不过,今年夏天的时候我路过他们家门口儿,看见他正跟几个人在树荫里下象棋,癌症病人居然到现在还活着,真是个奇迹!
从他身上,我看了那句话,“好人一生平安”。
日本鬼子的另一颗炸弹,落进了我们家院子里,房子被炸塌了一半,一家人全被闷在了里面……
疼,等。
肚子里像被油煎了一样疼,家里三四种药,每一种都吃了一遍,疼没止住,药在胃里起了不良反应,现在恶心想吐,等不疼了,再写。如果不行的话,今天只能再停一天了。
不怕各位笑话,我这病,也不知道咋回事,只要吃几包方便面就不再疼了,家里,说真的,连买那种二十几块钱一箱的方便面都显得捉襟见肘。我去小卖部先赊他几包,把疼压下了,把这章写出来再说!!!!
第一百六十一章 还没修改好
忍着疼勉强写出来的,等明天身体好了再修改。
王草鱼家里的人见我太爷家房子塌了,立马全跑了过来。王草鱼隔着废墟喊了两声,我奶奶在里面回了他一句,王草鱼立刻让他们家里人挖了起来,就连王草鱼也把拐棍扔掉动起了手。他们全家老小豁出去用手连刨带挖,一个时辰以后,把我太爷全家从废墟里挖了出来。
索性炸弹落下来的时候我太爷全家刚好在房子的另一边,房子塌下的那半儿,并没有砸中人,只是全被困在里面出不来了。
我奶奶、我爷爷和我太奶他们三个都没啥事儿,我太爷从废墟钻出来以后,胸口有少量鲜血,解开衣服一看,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弹片直立着插在胸口皮肤上。
我太爷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抬手把弹片拔了出来,索性只是皮外伤,撒点止血药就没事了,又往自己的衣服里面一看,我太爷登即大怒,抬起头朝天上大骂了起来,“狗日的小日本儿,你们他妈把老子的‘五雷令’炸碎了!”
三火令、五雷令,这两块令牌算是我高祖父捡来的吧。前面说过,三火令在我太爷和日本浪人打雷的时候,被一个日本浪人一脚踢碎。
道家令牌其实对我们而言,不是啥稀罕物件儿,也可以说一无是处,不过自打三火令碎了以后,五雷令就被我太爷视为护身符贴身揣在了怀里。依着我太爷的说法,当年日本浪人那一脚,要是没有三火令挡着,他很可能会受重伤。不是说我太爷的功夫不如那个日本浪人,当时他已经徒手打死了三个,打这第四个的时候力气有点跟不上了,毕竟那些日本浪人也不是泛泛之辈。
说来也是一大奇事,这两块令牌好像上辈子也欠了我太爷似的,这次的五雷令,弹片击碎它以后才扎在了我太爷身上,要不是给这块令牌挡了一下,我太爷这次可能就没命了,不枉我太爷这么多年来把它视为自己的“护身符”。
飞机过后,很快来了一队日本兵,上百号儿人,他们在村子里没停,抬着重机枪、小钢炮(迫击炮)急匆匆穿过村子进了山,看样子像是在追赶之前那支国民党军队。
这时候,我太爷我奶奶他们正从坍塌的房子里往外刨东西,见日本人经过,在心里把他们骂了无数遍。这要搁着我太爷年轻那会儿,就我太爷这脾气,非想办法弄死他们几个不可。
被埋在残垣断壁下的那些大件儿家具就不要了,只把被褥细软衣服等刨了出来。王草鱼家里人多房子也多,我太爷全家就暂时住进了王草鱼家里。我太爷说,赶明儿找人把老房子拆了,在原地再起座新的。
当天晚上,也就刚刚吃过晚饭,北边儿山里响起了密集的枪声,非常激烈,爆豆子似的,看样子日本人和之前那支国名党军队打了起来。用我奶奶的原话说,那子弹炮弹打的,把山里的天都映红了。枪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足足打了一夜。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那队日本兵从山里出来了,那支国名党军队显然吃了败仗。这队日本兵之前大概有一百多人,这时候只剩下七八十个,我太爷站在废墟前冷冷看着他们,只嫌他们死的少,不过有一点挺奇怪的,一场仗打下来,他们居然没有重伤员,只有几个轻伤的。
随后,这些日本兵把村里的精壮劳力全都从家里赶了出来,我太爷原本要在村里找人拆老房子盖新房子的,这下泡汤了。
日本兵把这些精壮村民全部赶进了山里,这些村民一开始以为日本人要把他们怎么样的,谁知道是让他们进山背尸体。先前那支几百人的国名党军队居然全军覆没了,几百人竟然没干过一百来号儿的日本鬼子。
就见山沟里横七竖八,躺的到处都是血呼啦的尸体,日本人让村民把这些尸体从山里一个个背出来,埋在了我们村子东北角的一个土沟里。因为尸体太多,把土沟都填平了,最后在上面浅浅盖了层浮土。
王草鱼的儿子王实诚、孙子王小顺、王小二也被日本人赶去背尸体了。前后整整背了三天,每天晚上回到家里的时候,父子三个身上全是血污,就跟三个血人儿似的,十分吓人。我太爷吩咐他们,衣服也别换,第二天接着再穿,等尸体背完了,把里外的衣服全脱下来烧了。
据王小顺后来回忆说,那支国名党军队大概有四百多人,有些是被枪打死的,有些是被刺刀戳死的,还有些都给炸弹炸碎的,胳膊腿儿到处都是,惨不忍睹。他们背的那些尸体里也有日本人的尸体,不多,总共也就三四十具,这些人里有些还不是被枪打死的,像是用刺刀切腹自杀的。
其实这些切腹自杀的日本兵就是重伤员,日本人的军队里基本上没有重伤员,一旦重伤,不是自己解决,就是别人替他解决,他们的部队从来不让重伤员拖累。
在国军那些尸体里面,有两个穿着军官衣服的人,脑袋没了,看样子给那些日本人割去了。
经过这一仗以后,村里再没来过军队,不管是国名党的军队还是日本人的军队,都没来过,我太爷家开始请人重新盖房子。
小山村里没了兵灾,看似平静了下来,不过,很快却闹起了邪乎事儿,要多邪乎有多邪乎。
这时候,已经入了冬,我太爷家的房子呢,也已经盖好了,全家人也都搬了进去。之前盖房子的时候,我奶奶打算把家里仅剩不多的黄金砌进墙里去,毕竟这兵荒马乱的,家里放这些东西心里不踏实,不过,我太爷没让,我奶奶只好作罢。
这天下午,王草鱼拄着拐棍来到我太爷家。王草鱼愁眉苦脸跟我太爷说,家里的男人除他了以外,其他人都有点不对劲儿,怎么个不对劲也说不上来。他想让我太爷和我奶奶上他家里看看去。
我太爷和奶奶二话不说,立刻跟着他到了他家里。
王草鱼家里的男人,除了王草鱼以外,也就是王实诚、王小顺和王小二他们父子三个了。
这时候,三个人都躺在屋里呼呼大睡。王草鱼说,自打前几天开始,三个人就一直吵着身上没劲儿,大清早起来就觉得犯困,饭也吃的不多,这几天,已经赖在床上不想起来了,看着像是生病了吧,把郎中找来看看,郎中说没有病。
我太爷首先来到王实诚的卧室,王实诚正蒙头在床上躺着,拽开王实诚的被子一看,王实诚在床上整个儿蜷成一团,浑身还打着哆嗦,很奇怪,再往脸上看,脸皮别平常白,就是那种死人白,白里还透阴暗,眼睛居然是睁着的。
这时候,王实诚见我太爷把被子给他拽了下来,连忙又夺回去蒙在了身上。
我太爷又去看王小顺和王小二,也是如此。
我奶奶因为男女有别,就没进他们的房间,等我( 末代捉鬼人 http://www.xlawen.org/kan/4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