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部分阅读
太爷出来以后,问我太爷咋回事,我太爷摇了摇头,嘴里就说了一句,怪得很。
王草鱼一听,脸色泛白,要是我太爷说怪,那就真的就怪到了极点。王草鱼问我太爷,还有得救么。
我太爷一听,说他,你这是啥话,死不了,看样子他们是在同一天遇上了啥,而且这东西厉害的紧。
王草鱼问,那咋办呢。
我太爷想了想。让他先给家里驱驱邪,也就是撒一下五谷,烧一点艾草,再弄几张黄纸在房间各个角落烧一下。
王草鱼照做了,撒了五谷,烧艾草,又烧了黄纸,三个人在晚上稍有好转,下床了,吵着肚子饿,只是总的说来精神头还是不怎么样。
到了第二天,又成老样子了,王草鱼接着,撒了五谷,烧艾草,三个人精神又好了点儿。
就这样反复折腾了好几天,我太爷一看这可不行,就跟我奶奶商量着,在王草鱼家的院子里做场法事,如果法事还不行就得另想其他办法。
就在这时候,村里竟然有人敲起了铜锣。之前日本人来的时候,就是敲铜锣的,这时候,难道日本人又来了?
听到锣声,我爷爷赶忙出门看了看,原来不是日本人,就见一群村民前簇后拥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小老头儿留着山羊胡,头上还扎了个发髻,发髻上插着一个簪子,一身袍装,好像是个道士。
我爷爷凑跟前儿一打听,这才知道,不光王草鱼家,村里很多人家都得了病,得的那病跟王实诚他们父子一模一样,而且全是家里的男劳力。这个五十岁的小老头儿是村里人从外面请的道爷,说是道行很高,风水算命驱邪抓鬼样样精通。
我太爷太奶家自打搬来这里以后,跟谁都没透露过底细,小村子里也没发生过啥邪乎事儿,所以村里人都不知道我太爷和我奶奶懂这个。
我爷爷回家一说,我太爷笑了,说了句,那感情好,咱们都瞧瞧去,看看这道爷有啥本事……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人作法
我太爷带着我奶奶和爷爷出了门,这时候,街上跟赶大集似的,人很多,分外热闹,不过大多数是些妇女老人和孩子,年轻力壮的男人们都在家里躺着呢。
王草鱼在自家门口儿看见我太爷全家出门,也跟着过来了。
我爷爷在街上拦下一个老头儿打听了一下,老头儿说道爷被请进了村长家里,要在村长家里开坛作法。老头儿还说,这道爷神的很,家里要是有人也得了怪病,就赶紧找道爷求求吧。
村长姓李,六十多岁,家里十几口人,在村子的东北角住着,家里四个儿子、好几个孙子这时候都在床上躺着呢,症状跟王实诚父子的一模一样。
在去往村长家里的路上,我奶奶问我太爷,“爹,那些道士真有这么神吗?”
我太爷一笑说:“有真本事的不多,半瓶子水骗人钱财的不少,还有些民间奇人,他们并不算是道士,不过手段和道士很近似,经常也以道人自居,有本事的一般都是这种人,普通道观里那些道士跟庙里的和尚差不多,每天就知道诵经参禅,驱邪抓鬼风水算命他们一窍不通。”
我奶奶点点头,又问,“这次村里人请来的这个道士,会不会有真本事呢?”
我太爷啧了下嘴,“这个可不好说,有没有本事看了才知道,不过,这次的事儿邪乎很,即便有真本事,道行浅了他也处理不了。”
说话间,我太爷他们来到村长家的大门外,就见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妇女占大多数。
我太爷他们分开人群,往里面挤挤了,站在了院子中间位置,院子里的一切一目了然。
这时候,那位道爷正直挺挺的站在村长堂屋门口,后背对着堂屋门,正面冲着院里的村民,眼睛微闭着,手里托着三根点着的线香立在胸口,嘴唇不停蠕动着,似乎在默念着啥,看上去既庄重又严肃。
院里这些村民们行注目礼似的齐刷刷看着道人,每个人大气儿都不敢喘,整个院子静的针落可闻。
我太爷看到这情形,冷冷一笑。
我奶奶看见了低声问了他一句,“爹,您笑在啥呢?”
我太爷低声回道:“这道士故弄玄虚,假把式,没真本事。”
“您咋看出来的?”我奶奶又问。
“有真本事的道士给人驱邪抓鬼从来不会焚香祷告,都是先用净水开路,再用符箓护身,右手桃木剑,左手黄纸钱,黄纸钱撒在脚下,桃木剑背在身后,如果那些玩意收了纸钱还不走人,桃木剑就会从背后拿出来,这是道家最基本的驱邪手段,先礼后兵。”我太爷说着,朝那道士又看了一眼,笑道:“还没见过这样驱邪的道士,念念叨叨的,又不是和尚。”
过了一会儿,道人把眼睛缓缓睁开,把手里的线香递给身边的村长,他自己深吸了一口气,双手在胸口掐了道诀,憋着嘴里那口气像运功打坐似的,众人看不明白他这是要干啥,突然间,“哦”地发出一声怪叫,其他的倒没什么,只是叫声过于突然,把在场所有人吓了一大跳。
这时候,道人十分受用地把嘴里那口气轻轻吁了出来。
我奶奶立时皱了下眉,对低声我太爷说道:“爹,我看这道士还真是假的,哪儿有这样的,一惊一乍的。”
我太爷没说话,示意我奶奶继续往下看。
这时候,道人转身走进了堂屋,院子里这些人就想跟着进去看看,道人一回头,“尔等俗气太重,不可跟来。”说完,道人抬脚朝屋里走去。
停了好一会儿,道人从堂屋出来,旁若无人的又在村长家几个偏屋里转了转,看上去神神秘秘的。最后,道人再次来到堂屋门口儿,似乎胸有成竹,捋着山羊胡慢条斯理问村长,“李村长,他们什么时候成这样儿的?”
村长想了想,恭恭敬敬回道:“也就半个月前。”
道人嗯了一声,点了点头,不紧不慢又问,“村里现在有多少人是这样子?”
这一次,没等村长答话,院里的村民七嘴八舌说上了,这个说自己的公公和男人就是这个样子,那个说,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是这个样子。满院子的人,几乎家家都躺着这样的人。
少时,道人似乎被村民们吵得不耐烦了,双眼朝院里一扫,大声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村民们一听,立刻没人说话了,扭着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村长这时候露出一脸苦笑,“道爷呀,俺们要是知道为啥会成这样儿,不早就给他们治了么。”
道人一听,“唉”地叹了口气,“愚民呀,一群愚民……”说着,道人摇起了头,一脸惋惜,“死到临头了,你们都还不知道呢。”
道人这话一出口,吓得很多村民脸色煞白。村长忙问,“道爷,您这话咋说的?”
“咋说的?”道人看了村长一眼,一脸严肃道:“你们村里有人得罪了山神爷,这是山神爷给你们村子降了罪了……”
道人话音没落,院子里立刻骚乱起来,人人一脸惊悚、议论纷纷。
我奶奶、我爷爷、王草鱼,三个人这时候把目光同时看向了我太爷,特别是王草鱼,脸色显得很难看,他似乎跟其他人一样,对道人的话信了几分。
我太爷朝他们三个微微一笑,说了句,“别怕,咱接着看。”
院子里的人也有半信半疑的,其中有个妇女似乎就不大相信,她仗着胆子问了道人一句,“山神爷咋只给村里的大老爷们儿降罪呢?”
道人闻言,隔着人群冷冷看了妇女一眼,“那是因为你们村里的男人得罪了山神爷,你们好好想想,半个月前,谁家的男人进过山,进山都干了些啥!”
道人这话一出口,院子里又安静了下来。
村长这时候赶忙搭腔儿说道:“道爷说的没错,大家伙都想想,谁家的男人半个月前进过山,是不是在山里犯啥坏事儿了,赶紧承认了,别连累了全村人。”
村长说罢,院子里更不见有人吱声儿了,人人低头看着自己脚下,脸上的颜色都不怎么好看。
就在这时候,我太爷咳嗽了一声,大声问道人,“这位道爷,你说是山神爷降罪,有啥证据没有,你说啥就是啥呀?”说着,我太爷朝院子里的村民呵呵一笑,“大家伙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咱让道爷给咱们拿出个证据瞧瞧。”
道人朝我太爷这里上下打量了一下几眼,显得很不痛快。院子里有些村民赞同我太爷的说法儿,七嘴八舌喊叫上了,“这老爷子说的对,有啥证据说俺们村里的人得罪了山神爷,把证据拿出来给俺们瞧瞧呗。”
道人脸色一变,不过他很快平静下来,朗声说道:“要证据很容易,问问小黑鬼就知道了。”
村民不明白啥叫“问问小黑鬼就知道了”,小黑鬼在哪儿呢?啥是个“小黑鬼”?
道人也不解释,让村长立刻给他准备一张桌子,桌中央上放上一顶香炉。
村长连忙照办。
很快的,一张方桌搬到了院子中央,众人散开围在方桌四周,村长又从屋里拿出一顶香炉放在了桌子上面。
道人分开人群走到方桌跟前,从随身包袱里拿出黄纸和线香放在了香炉两边,一抬手,拿起一根线香点着,深深插进香炉里,紧接着,抓起几张黄纸在手里抖了抖,放在嘴边“噗”地吹了口气,又用火柴点着,哗啦一下撒在了脚下的地上。
道人的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在外行人看来,非常专业,那就是一代大师的风范。不过,在内行人看来,这是在故弄玄虚、矫揉造作,驱邪抓鬼哪儿那么多花俏。
黄纸烧完以后,道人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小人儿,三寸多高,看不出材质,好像是木头做的,只有一个大致轮廓,很粗糙。
把小黑人儿躺着放在桌上,道人大声说道:“这小黑人儿是贫道生平厉害的法器,能通神、能问鬼,我只要问它什么,它就能答什么,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无一不晓。”
说着,道人从包袱里翻出一把桃木剑,嘴里先是一通念叨,然后掐个剑诀,把桃木剑在手里刷刷刷舞弄了一番,看得人眼花缭乱,很是像模像样。
王草鱼低声对我太爷说道:“秉守叔,我看这道士真有点本事啊,你看这剑耍的真好。”
我太爷冷冷一笑。
道人把桃木剑舞了一会儿停了下来,摆了直挺挺的姿势,嘴里又是一翻念叨,紧跟着,朝桌上的小黑人儿大喝一声,“南斗六神,北斗七神,令我号令,急急如律令,小黑鬼,我来问你,村里是否有人得罪了北边的山神爷,是,就给道爷站起来!”
喝罢,道人将桃木剑的剑尖,朝小黑人儿头顶上方虚空一点,就见原本躺在桌上的小黑人儿“腾”一下站了起来。
院子里顿时一片哗然!
道人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嘴里再次喝道:“小黑鬼,得罪山神爷的村人现在何处,给道爷我指出来!”说罢,停在小黑人儿头顶上方的桃木剑剑尖儿轻轻一绕,小黑人儿立刻把身子一拧,面向了西南方。
道人一点头,“西南方向,很好,你去吧……”说着,桃木剑一收,小黑人“啪”一下又躺回了桌面上,一动不再动弹。
院子里的人看到这里一个个啧啧称奇。
我奶奶奇怪地问我太爷,“爹,这老道士用的是什么法术?”
我太爷嘿嘿一笑,“什么法术?变戏法儿用的假把式,那小黑人儿头顶嵌着一块生铁,那桃木剑剑尖嵌着一块磁石……”
第一百六十三章 青石镇宅
我太爷毕竟大江南北闯荡多年、见多识广,这种江湖小计俩瞒不过他的法眼。
听我太爷这么一解释,我奶奶哑然失笑,停了一会儿,又问,“那他怎么能肯定得罪山神爷的人,在村子西南方呢?”
我太爷没有着急回答,扭头朝西南方向看了看,反问我奶奶,“你说村长的家在村子什么方向?”
我奶奶不解,“村子东南角呀。”
“这就对了。”我太爷说道:“咱这村子南北短、东西长,村长家往西有二十几户,这二十几户人家,每家就算有五口儿人,那就是上百口儿,咱们村子离山这么近,每天都有人上山,满地的死耗子,他一只瞎猫总能碰上一两只。”
听我太爷这么说,我奶奶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我太爷接着说道:“不过,这道士或许有些其他手段,要不然他在这一带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
说着,就见道人收了桃木剑和小黑人儿,眼睛朝人群里来回扫了扫,我太爷和我奶奶不再说话。
此时此刻,院子里这些村民真把道人当成活神仙了,再没人敢质疑半句。
道人捋了捋山羊胡,再次朗声说道:“各位都看见了吧,得罪的山神爷的人,就在你们村子的西南方,现在……还有人想要证据吗?”说着,道人朝我太爷这里瞥了一眼。
我太爷淡淡一笑,没吱声儿,不过,旁边的我爷爷扶了扶自己的拐杖,似乎想说啥,我太爷赶忙扭过头用眼神把他压了下去。
就听道人接着说道:“住在村子正西、正南方向的,谁家犯的事儿,别让贫道再问了,自己说出来吧。”说完,道人把眼睛一闭,不再动作,好像入定了似的。
没过一会儿,院子里的村民骚动起来,一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时候,就听院门口那里有个妇女咋呼了一嗓子,声音粗犷,嗓门儿挺大,“胡家妹子,你家男人半个月前,不是在山里打了只兔子么?”
妇女这一嗓子,全院子的人都听到了,紧跟着,重磅炸弹似的在院子里炸开了,村民纷纷议论着朝院门口儿看去。
我太爷他们几个也不例外,转过身朝院门口那里看了过去。
就见院门口那里,一个门里,一个门外,站着两个妇女,门里这个又黑又壮,四十来岁,门外那个又白又瘦,二十来岁。
院里这些村民的目光很快落在了这个二十来岁的白瘦女人身上,那一嗓子里所谓的“胡家妹子”,应该指的就是这个女人。
四十来岁的黑壮女人见所有人看向白瘦女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赶忙抬手把嘴一堵,满脸失色。
二十来岁的白瘦女人也意识到了什么,朝院里的村民看了一眼,嘴里忙说:“不是俺男人不是俺男人,俺男人没得罪山神爷。”
白瘦女人话音未落,道人把眼睛睁开了,没等院里子的村民说啥,分开人群走到女人跟前。
我太爷他们几个这时候默不作声,看着道人的一举一动。
道人上下打量了白瘦女人几眼,也不说话,右手一抬,双眼一闭,右手大拇指在其他四指上快速游走起来。
我奶奶看的清楚,这道人是在用掐指算,就是不知道是在真“掐”,还是在假“掐”。
过了好一会儿,道人似乎掐算好了,右手放下,眼睛睁开,随后直勾勾盯着白瘦女人说道:“你男人打死的那只兔子是山神爷驾下的先锋官,你男人杀了山神爷的先锋官,山神爷自然是要降罪的……”说着,道人一转身,信誓旦旦地对众人说道:“山神爷这是要把你们家里的男人收去给当阴兵呀!”
院里的村民一听道人这话,全都吓坏了,很快的,一个个儿的,眼神像刀子一样朝白瘦女人剜去。
村长这时候凑到道人跟前,低声问道人,“道爷,这事儿……您看该咋办呢?”
“咋办?”道人想了想,“那就……”还没等道人说出口,白瘦女人战战兢兢说话了,“不、不、不可能是俺男人……”
“怎么不可能?”道人斜了白瘦女人一眼,“女施主,你是在怀疑贫道的功力么?”
“不、不、不……”白瘦女人显然属于那种不善言辞的人,越紧张越说不出话来,嘴唇都哆嗦了起来,“不、不是的,俺男人打的那、那、那兔子,还、还还没死呢……”
“啥?!”
白瘦女人这话一出,我奶奶见那道人的身子明显震了一下。
白瘦女人继续说着,“俺、俺身子虚,俺男人本来想把兔子杀了给俺补身子的,俺见兔子可怜,就没让他杀,在俺家里养着呢,活的好好儿的……”
白瘦女人说完,满院子的人都无语了,随后,把目光全看向了道人,道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不过,也就那么一小会儿,就见道人猛地一扭头,眼睛看向了身边一小块空地,嘴里自言自语似的,对着那块空地厉声喝道:“你这可恶的小白鬼,又来戏弄贫道,今天晚上罚你不许吃饭!”
道人这么一喝,全院子的村民都是一愣,打眼朝道人身边那块空地瞅瞅,空荡荡的,好像啥也没有,这道爷在跟谁说话呢,那里有东西么?
不等村民们反应过来,道人干咳了一声,恭恭敬敬给白瘦女人打了个稽首,一脸歉意说道:“适才小白鬼在贫道身旁作怪,贫道这才失了法力,掐算有误,女施主莫怪,不过,你家那只兔子确是山神爷的先锋官,麻烦女施主即刻回家,把它放了去罢……”
白瘦女人这时候,也被道人刚才对着空气说的那些话弄的莫名其妙,听道人这么说,呆呆地点了两下头,一转身,匆匆离开,看样子是回家放那只兔子了。
我太爷见状,轻叹了口气。
道人目送白瘦女人离开以后,把身子转过来看了看院子里所有的人,然后把脸色一正,大声说道:“山神爷的先锋官既然还没死,那你们村里这些人还有救,今天……就到这里吧,贫道晚上进山,找山神爷好好儿谈谈条件,明天一早,贫道叫徒弟来知会你们……”
说完,道人朝众人打了稽首,也匆匆离开了。
道人离开以后,院子里的村民还都那里愣住,一脸莫名其妙,有个回过味儿来的村民小声说了一句,“道爷不是说要做法事的么,咋就这么走了?”
随后,院子里的村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儿瞪小眼儿,似乎全都不知所措。
我爷爷低声对我太爷他们说道:“爹,舅,枝儿,咱们走吧,没啥可看的了,早知道是这样就不来了。”我奶奶点头,几个人走出了村长家的院门。
这时候,身后传来村长的声音,“乡亲们,都回去吧,回家等着道爷的信儿,道爷说有救,那就一定有救……”
村长的声音落毕,我奶奶扭头朝身后看了一眼,就见那些村民稀稀落落的从村长家里走了出来,一个个脸上带着失望。我奶奶在心里叹了口气。
路上,我奶奶问我太爷,有没有什么直接点儿的方法帮到这些村民。
我太爷说,直接有效的方法有两个,一,找到这些怨气的来源,釜底抽薪;二,在村子四角打下四块镇村石,让这些怨气不能进入村子。不过,这两个方法都很难办到,怨气来源不好找,镇村石每一块都要一千二百斤以上。
我太爷说着,扭过头对王草鱼说道:“我们家盖房子的时候,还剩下几块青石头,每块有百十斤重,镇村子是小了点儿,不过可以镇宅,法事咱就先别做了,回去以后用青石先把你们家镇住再说……”
四块青石,分别被我爷爷用凿子凿出墙神名讳,我奶奶用毛笔蘸朱砂,把墙神名讳描红:东垣墙神吴和,南垣墙神元须达,西垣墙神丁和,北垣墙神柳文一。
青石描好朱砂,就成了四块镇宅石,随后,我太爷、我爷爷、王草鱼,三个人齐动手,把四块镇宅石分别埋在了王草鱼家的墙外四角,背冲里,字冲外,深埋四尺三寸。
埋下之后,就在当天晚上,王草鱼的儿子王实诚,孙子王小顺、王小二恢复正常。
我太爷说,这种青石镇宅的方法只能把怨气挡在墙外,不算长久之计,不过,只要青石不被人挖出来,可保家宅长治久安。
晚上,全家人坐一起吃饭,我奶奶说,心里有个疑问,一天了都没解开,我太爷问她啥疑问。
于是我奶奶就问我太爷,“在村长家的时候,要是那个女人家里的兔子已经给杀了,那道人接下来会怎么做?”
我太爷想都没想回答道:“把那女人的男人绑进山里‘祭山’,过去在三王庄的时候,我见过别的村子里拿活人祭河的,这种事,不稀罕。”
我奶奶闻言脸色变了变,她显然接受不了这个,停了一会儿说道:“这么做不是害人嘛。”
我太爷冷冷一笑,“眼下这世道,兵荒马乱的,死个把人算什么,我当年挖那些王侯大墓的时候,里面有好多活人殉葬呢。”
“那祭了山以后,村里人的病还没好怎么办?”我奶奶又问。
“那道士我看有点儿真本事,他这么做,一是故弄玄虚,让别人觉得他高深莫测。二来,拿活人祭山,是在杀鸡儆猴,吓住那些不听话的,不管他怎么做,都是以敛财为主。”我太爷说到这儿,把话锋一转,说道:“既然你舅舅家的事已经办妥了,咱们就先别插手,抢了他的饭碗,他很可能会和咱们结仇,给这种人惦记上,还不如让贼偷了呢,等他不行了,咱再动手。”
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神点卯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又敲起了铜锣。
我爷爷虽说腿脚不好,却是个在家里呆不住的人,喜欢瞧热闹,吃过早饭,他拄着拐杖出门了。
半个时辰以后,我爷爷又回来了。这时候,我太爷正坐在小木凳上,手里拿根小木棍,在院儿里教我奶奶画张天师的镇宅符,这是我太爷从其它地方学来的,打算在不惊动道人的情况下,悄悄给那些闹邪病的人家儿院墙外每户贴四张,当然了,威力跟镇宅石是没法儿比的。
我爷爷见了就说他们,“爹,我说你俩就别费心了,打东边儿‘黄花洞’来了仨小道士,说是昨天那老道士的徒弟,人家正挨家挨户发符水呢,人家画的那符,比你俩画的这个好看多了。”
我太爷抬了起头,“你懂什么,符咒哪有好看不好看的,越好看花俏,越不实用。”顿了一下,我太爷问爷爷,“那仨小道士发的什么符水?”
我爷爷说:“就是那种……把黄符烧成灰放进碗里,再把碗里盛上水,那三个小道童一个用挑子担着两桶水,说是黄花大仙赐的圣水,另一个手里拿着一只大瓷碗,最后一个手里拿着厚厚一沓黄符,黄符烧成灰放进碗里,再去桶里舀上一碗圣水,挨家挨户让男人们喝,说是今天晚上山神爷要来村里点卯,谁喝了符水,山神爷就点不到他了,要是不喝,就会给山神爷点中,就得给山神爷当阴兵,三天内必死无疑。”
我太爷听了一笑,我奶奶忙问,“昨天那道士临走时不是说,晚上进山找山神爷谈条件的嘛,山神爷为啥还要来村里点卯呢?”
我爷爷没急着回我奶奶,转身到屋里搬了条板凳坐在院里,拐杖放到脚旁,然后说道:“那仨道童说了,他们师傅昨天晚上在山里跟山神爷谈了一夜,山神爷说,要是村里不想出壮丁给他当阴兵,那就献上五对童男童女进山伺候他,他们师傅不想村里的男人当阴兵,也不想送山神爷童男童女,两下就没谈妥,山神爷生了气,说今天夜里就来村里点卯,点着谁,三天以后谁就得跟他走,那仨小道童现在发的符水,说是喝了以后山神爷就看不见他了,让村里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人每人喝上一碗。”
我爷爷说完,我太爷看着他问道:“你喝了吗?”
我爷爷忙说:“我哪儿能喝呢,咱家是干啥的,能信他们那一套么?”
我太爷点头,“没喝就对了,要不然你现在就得给我吐出来。”
我奶奶问我太爷,“爹,您说那三个小道士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今天晚上山神爷真会来咱们村里吗?”
我太爷想了想,没正面回答我奶奶,最后只说了一句,“是真是假,等到晚上知道了。”
傍晚时分,说也奇怪,莫名其妙刮起了大风,扬尘四起,迷得人睁都不开眼睛。这才是初秋,天气不算冷,风里居然带着刺骨的寒意。
我奶奶到街上看了看,刚好站在风口儿,居然被风吹的浑身打哆嗦,屏住呼吸,用耳朵仔细一听,风声呜咽,如哭似泣,里面好似裹挟着无数屈死的亡灵,用鼻子嗅了嗅风里的气味儿,当即皱起了眉头。
回家以后,我奶奶跟我太爷说:“爹,刮的那风不对劲儿,里有很多阴气,是不是阴兵过境?”
我太爷走到门口抬头看了看天色,夕阳晚照,彤红似血,说了句:“天是晴的,不是阴兵过境,不过,这风刮的还真邪乎,只怕今天晚上不会太平了,你们晚上睡觉时都小心些。”
我奶奶又问,“难道真是那道士说的,夜里山神爷真要来村里点卯了?”
我太爷冷冷一笑,“不可能,我大江南北闯荡这么多年,也没见过山神爷长啥样儿,再说了,既然能称为‘神’,他怎么可能祸害一方百姓呢,充其量也就是山里的畜生成了精,没啥大不了的。”
深夜,怪风呜咽,冷冽肆虐,刮的窗户棱“啪啪啪”不停乱响,好像窗户外面站着一头恶鬼一边怪叫一边砸窗户,十分吓人。
我奶奶身上一凉,突然惊醒了,连忙把我爷爷也推醒了,“哥,我咋觉得心里这么慌呢,你冷不冷?”
我爷爷睁开眼,梦呓似的说了句,“冷啥呀,我还热呢,你心慌啥呢,是不是饿了。”我爷爷揉揉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要不,我到灶上给你下碗面条吧。”
说着,我爷爷揉了把脸,撩开被子去摸床头的拐杖,我奶奶赶忙一把拉住了他,惊悚说道:“你别出去,外面不干净。”
我爷爷挺听话,没下床,摸到火柴把床头的油灯点着了,窗户那里还在不停“啪嗒啪嗒”忽闪着,跟鬼趴窗户似的,他朝窗户那里看了一眼,满不在乎说道:“有啥不干净的,咱家是干啥的,还能怕……”
我爷爷的话还没说完,窗户扇突然忽闪的更加厉害,好像真有人在外面扯拽似的,扑答扑答,院里的风也跟着激烈起来,野兽咆哮似的呜声大作,让人心惊胆战,唬得我奶奶和我爷爷后脊梁沟发寒。
就在这时,院子里猛然传来一声怪叫,很像畜生叫,尖利刺耳:“刘继宗,山神点中了你,跟我走吧,嘿嘿嘿嘿……”
刘继宗,是我爷爷的名讳。我奶奶和我爷爷同时一激灵,浑身起了层鸡皮疙瘩。
紧跟着,“呼啦”一声,两片窗户扇四敞大开,一股冷风“呜”地吹进了屋里。
我奶奶见势头不对,第一时间迈过床边我爷爷,从床上跳了下来,鞋都没来得及穿,跑过去关窗户,还没等她跑到窗户边儿,就感觉刮进屋里的那股阴风带着一股土腥味儿,从她身边绕过去直扑我的爷爷。
“噗”地一下,床头的油灯灭了,房间里顿时一黑,我奶奶忙回头一看,立时吃了一惊。床上坐着一条人影,那肯定是我爷爷,可是床边还站着一条人影。
怎么会有两个人影!
我奶奶顿时大急,赶忙喊道:“哥……”不过,还没等她喊完,床边那条人影直接扑向了床上的我爷爷。
我爷爷似乎并没有看到床边的人影,不过他这时候也意识到有点儿不对头,赶忙伸手去抓床边的拐杖。
我奶奶这时候想冲过去,但已经来不及了,就在床边那条人影狠狠撞在了我爷爷身上,我奶奶顿时大叫,叫声未落,那人影噗一下消失不见了。
还没等我奶奶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听我爷爷说了句,“枝儿,你叫啥呢,一惊一乍的。”
听我爷爷说话,我奶奶长长吁了一口气,忙走到床边把油灯点着,朝我爷爷身上一看,我爷爷这时候正要拄着拐杖站起来,我奶奶立时明白了,是这条被我太爷祭炼过的拐杖护了我爷爷一下。
我奶奶忙交代我爷爷,“哥,拿着拐杖千万别撒手啊。”
我奶奶刚说完,就听窗户扇再次呼啦一怪声,一股土腥味儿的阴风从房间里冲了出去。
我奶奶忙从床头随身包袱里抽出两根鸡血条,跑到窗户边儿带上窗户,把鸡血条一根拴在窗棂上,一根系在了自己手腕上。
随后回到床边,用最快速度穿好衣服鞋子,抓起随身包袱,拉房门就往外屋跑,我爷爷这时候似乎有点闹不明白,见我奶奶着急忙慌出门,喊了一声,“枝儿,你大半夜的要干啥去?”
我奶奶回了我爷爷一句,话里带着忿意,“我把那东西抓回来,胆子也太大了,都欺负到咱家里了!”
“谁欺负到咱家里了?”我爷爷在她身后又喊了声。
我奶奶不再理会我爷爷,几步追到门外,生怕我爷爷跟着追出来,转回身把房门反锁,又在门上系了根鸡血条。
等我奶奶把鸡血条系好,一转身,顿时抽了口凉气,就见院子里居然还站着个人。我奶奶先是一惊,随后看清楚了,是我太爷,就见我太爷手里拿着一面白纸糊的筒子幡。
我奶奶稳了稳神,开口想对我太爷说刚才的事,我太爷却先她一步把手一摆,“别说了,你要抓的那家伙,在这里呢。”我太爷说着,把筒子幡提起来朝我奶奶晃了晃,接着又问我奶奶,“广宇没事吧?”
广宇是我爷爷的字,继宗是我爷爷的名,我奶奶连忙点了点头。
“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听话,吃了亏以后才知道啥叫个后悔,傍晚的时候不是早跟你们说了嘛,晚上睡觉小心点儿,你们小心个啥?回屋吧,外面风大……”说着,我太爷把房门打开,走了进屋里。
这时候,我爷爷和我太奶已经起来了,屋里的油灯也已经点上了,我爷爷扶着我太奶,我爷爷一脸不解,我太奶一脸惊悚。
我奶奶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冲我太爷笑笑,从我太爷手里接过筒子幡,拿到油灯底下一照,昏黄的灯光穿过筒子幡外面的白色裱纸,隐约看见里面有个小人儿轮廓。
这时候,我太爷对我奶奶说道:“别看了,你去摆个困鬼局,把这鬼放出来再看吧。”一扭头,我太爷又对我爷爷说道:“扶你娘回里屋吧,不叫你们就别出来。”
我爷爷扶着我太奶进了里屋,我奶奶用黄纸桃木楔香灰,在屋里摆了直径约一米左右的小号困鬼局。
我太爷拿着筒子幡在困鬼局正上方一抖,筒子幡里的小人轮廓立时不见了,不过,从筒子幡底部簌簌落下一缕细沙似的黄土,落进困鬼局里以后,能有鸡蛋大小一团。
我奶奶拿起桌上的油灯把那团黄土看了老半天,居然没看不明白是什么。
刚要开口问我太爷,我太爷解释说,“这是五鬼之一,生前被人活埋的,死后结了怨气。”
“五鬼还有这样的?”我奶奶回头看看我太爷问道。
我太爷说道:“五鬼分好多种,有按照季节分的五瘟鬼,有按星宿分的五奎鬼,还有按五行分的五行鬼,今天来咱家里这个,就是五行鬼里的土鬼,又叫堰身鬼,生前被人活埋致死,死后魂魄附在一捧沙土里,来去如风,飞沙走石,今天咱们村里不光这一只鬼,五行鬼里的其他四鬼也来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泥人带路
“那其他四鬼是什么呢?”我奶奶好奇的问。
“其他四鬼,金刀鬼,又叫断头鬼,木槐鬼,又叫吊死鬼,水潋鬼,又叫淹死鬼,有些地方也叫它‘水猴子’,火劇焦恚纸袪D焚鬼。这五鬼里面,吊死鬼和淹死鬼最常见,其他三鬼虽说不常见,却比吊死鬼和淹死鬼更难缠……按理说,这五鬼是不可能一起出现的,它们五行相克,水火不容,不过……”我太爷说到这儿,低头沉吟起来。
等了一会儿,我奶奶见我太爷仍不说话,等不及就问我太爷,“爹,不过什么呀?”
我太爷慢慢抬起了头,眼睛看着困鬼局里的那一小撮黄土,接着说道:“不过,如果有人懂得五行相生术,再花心思找齐这五种鬼,用五行相生术祭炼五鬼,就能驱使这五鬼为他做事,具体能做什么事,我就不清楚了。这些还是我过去听你萧大伯说的,他还说这五行相生术早就失传了,我想不明白,这里怎么会有人懂呢?”(我太爷说的这个“萧大伯”就是萧老道萧本宣。)
听我太爷这么说,我奶奶猜测道:“会不会是昨天那个道士?”
我太爷点了下头,“最有可能的就是他。”
见我太爷认同,我奶奶肯定道:“一定是他,白天我哥没喝他们的符水,晚上五鬼就找来了。”
听我奶奶这么说,我太爷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眼睛看着我奶奶,问道:“( 末代捉鬼人 http://www.xlawen.org/kan/4857/ )
王草鱼一听,脸色泛白,要是我太爷说怪,那就真的就怪到了极点。王草鱼问我太爷,还有得救么。
我太爷一听,说他,你这是啥话,死不了,看样子他们是在同一天遇上了啥,而且这东西厉害的紧。
王草鱼问,那咋办呢。
我太爷想了想。让他先给家里驱驱邪,也就是撒一下五谷,烧一点艾草,再弄几张黄纸在房间各个角落烧一下。
王草鱼照做了,撒了五谷,烧艾草,又烧了黄纸,三个人在晚上稍有好转,下床了,吵着肚子饿,只是总的说来精神头还是不怎么样。
到了第二天,又成老样子了,王草鱼接着,撒了五谷,烧艾草,三个人精神又好了点儿。
就这样反复折腾了好几天,我太爷一看这可不行,就跟我奶奶商量着,在王草鱼家的院子里做场法事,如果法事还不行就得另想其他办法。
就在这时候,村里竟然有人敲起了铜锣。之前日本人来的时候,就是敲铜锣的,这时候,难道日本人又来了?
听到锣声,我爷爷赶忙出门看了看,原来不是日本人,就见一群村民前簇后拥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小老头儿留着山羊胡,头上还扎了个发髻,发髻上插着一个簪子,一身袍装,好像是个道士。
我爷爷凑跟前儿一打听,这才知道,不光王草鱼家,村里很多人家都得了病,得的那病跟王实诚他们父子一模一样,而且全是家里的男劳力。这个五十岁的小老头儿是村里人从外面请的道爷,说是道行很高,风水算命驱邪抓鬼样样精通。
我太爷太奶家自打搬来这里以后,跟谁都没透露过底细,小村子里也没发生过啥邪乎事儿,所以村里人都不知道我太爷和我奶奶懂这个。
我爷爷回家一说,我太爷笑了,说了句,那感情好,咱们都瞧瞧去,看看这道爷有啥本事……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人作法
我太爷带着我奶奶和爷爷出了门,这时候,街上跟赶大集似的,人很多,分外热闹,不过大多数是些妇女老人和孩子,年轻力壮的男人们都在家里躺着呢。
王草鱼在自家门口儿看见我太爷全家出门,也跟着过来了。
我爷爷在街上拦下一个老头儿打听了一下,老头儿说道爷被请进了村长家里,要在村长家里开坛作法。老头儿还说,这道爷神的很,家里要是有人也得了怪病,就赶紧找道爷求求吧。
村长姓李,六十多岁,家里十几口人,在村子的东北角住着,家里四个儿子、好几个孙子这时候都在床上躺着呢,症状跟王实诚父子的一模一样。
在去往村长家里的路上,我奶奶问我太爷,“爹,那些道士真有这么神吗?”
我太爷一笑说:“有真本事的不多,半瓶子水骗人钱财的不少,还有些民间奇人,他们并不算是道士,不过手段和道士很近似,经常也以道人自居,有本事的一般都是这种人,普通道观里那些道士跟庙里的和尚差不多,每天就知道诵经参禅,驱邪抓鬼风水算命他们一窍不通。”
我奶奶点点头,又问,“这次村里人请来的这个道士,会不会有真本事呢?”
我太爷啧了下嘴,“这个可不好说,有没有本事看了才知道,不过,这次的事儿邪乎很,即便有真本事,道行浅了他也处理不了。”
说话间,我太爷他们来到村长家的大门外,就见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妇女占大多数。
我太爷他们分开人群,往里面挤挤了,站在了院子中间位置,院子里的一切一目了然。
这时候,那位道爷正直挺挺的站在村长堂屋门口,后背对着堂屋门,正面冲着院里的村民,眼睛微闭着,手里托着三根点着的线香立在胸口,嘴唇不停蠕动着,似乎在默念着啥,看上去既庄重又严肃。
院里这些村民们行注目礼似的齐刷刷看着道人,每个人大气儿都不敢喘,整个院子静的针落可闻。
我太爷看到这情形,冷冷一笑。
我奶奶看见了低声问了他一句,“爹,您笑在啥呢?”
我太爷低声回道:“这道士故弄玄虚,假把式,没真本事。”
“您咋看出来的?”我奶奶又问。
“有真本事的道士给人驱邪抓鬼从来不会焚香祷告,都是先用净水开路,再用符箓护身,右手桃木剑,左手黄纸钱,黄纸钱撒在脚下,桃木剑背在身后,如果那些玩意收了纸钱还不走人,桃木剑就会从背后拿出来,这是道家最基本的驱邪手段,先礼后兵。”我太爷说着,朝那道士又看了一眼,笑道:“还没见过这样驱邪的道士,念念叨叨的,又不是和尚。”
过了一会儿,道人把眼睛缓缓睁开,把手里的线香递给身边的村长,他自己深吸了一口气,双手在胸口掐了道诀,憋着嘴里那口气像运功打坐似的,众人看不明白他这是要干啥,突然间,“哦”地发出一声怪叫,其他的倒没什么,只是叫声过于突然,把在场所有人吓了一大跳。
这时候,道人十分受用地把嘴里那口气轻轻吁了出来。
我奶奶立时皱了下眉,对低声我太爷说道:“爹,我看这道士还真是假的,哪儿有这样的,一惊一乍的。”
我太爷没说话,示意我奶奶继续往下看。
这时候,道人转身走进了堂屋,院子里这些人就想跟着进去看看,道人一回头,“尔等俗气太重,不可跟来。”说完,道人抬脚朝屋里走去。
停了好一会儿,道人从堂屋出来,旁若无人的又在村长家几个偏屋里转了转,看上去神神秘秘的。最后,道人再次来到堂屋门口儿,似乎胸有成竹,捋着山羊胡慢条斯理问村长,“李村长,他们什么时候成这样儿的?”
村长想了想,恭恭敬敬回道:“也就半个月前。”
道人嗯了一声,点了点头,不紧不慢又问,“村里现在有多少人是这样子?”
这一次,没等村长答话,院里的村民七嘴八舌说上了,这个说自己的公公和男人就是这个样子,那个说,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是这个样子。满院子的人,几乎家家都躺着这样的人。
少时,道人似乎被村民们吵得不耐烦了,双眼朝院里一扫,大声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村民们一听,立刻没人说话了,扭着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村长这时候露出一脸苦笑,“道爷呀,俺们要是知道为啥会成这样儿,不早就给他们治了么。”
道人一听,“唉”地叹了口气,“愚民呀,一群愚民……”说着,道人摇起了头,一脸惋惜,“死到临头了,你们都还不知道呢。”
道人这话一出口,吓得很多村民脸色煞白。村长忙问,“道爷,您这话咋说的?”
“咋说的?”道人看了村长一眼,一脸严肃道:“你们村里有人得罪了山神爷,这是山神爷给你们村子降了罪了……”
道人话音没落,院子里立刻骚乱起来,人人一脸惊悚、议论纷纷。
我奶奶、我爷爷、王草鱼,三个人这时候把目光同时看向了我太爷,特别是王草鱼,脸色显得很难看,他似乎跟其他人一样,对道人的话信了几分。
我太爷朝他们三个微微一笑,说了句,“别怕,咱接着看。”
院子里的人也有半信半疑的,其中有个妇女似乎就不大相信,她仗着胆子问了道人一句,“山神爷咋只给村里的大老爷们儿降罪呢?”
道人闻言,隔着人群冷冷看了妇女一眼,“那是因为你们村里的男人得罪了山神爷,你们好好想想,半个月前,谁家的男人进过山,进山都干了些啥!”
道人这话一出口,院子里又安静了下来。
村长这时候赶忙搭腔儿说道:“道爷说的没错,大家伙都想想,谁家的男人半个月前进过山,是不是在山里犯啥坏事儿了,赶紧承认了,别连累了全村人。”
村长说罢,院子里更不见有人吱声儿了,人人低头看着自己脚下,脸上的颜色都不怎么好看。
就在这时候,我太爷咳嗽了一声,大声问道人,“这位道爷,你说是山神爷降罪,有啥证据没有,你说啥就是啥呀?”说着,我太爷朝院子里的村民呵呵一笑,“大家伙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咱让道爷给咱们拿出个证据瞧瞧。”
道人朝我太爷这里上下打量了一下几眼,显得很不痛快。院子里有些村民赞同我太爷的说法儿,七嘴八舌喊叫上了,“这老爷子说的对,有啥证据说俺们村里的人得罪了山神爷,把证据拿出来给俺们瞧瞧呗。”
道人脸色一变,不过他很快平静下来,朗声说道:“要证据很容易,问问小黑鬼就知道了。”
村民不明白啥叫“问问小黑鬼就知道了”,小黑鬼在哪儿呢?啥是个“小黑鬼”?
道人也不解释,让村长立刻给他准备一张桌子,桌中央上放上一顶香炉。
村长连忙照办。
很快的,一张方桌搬到了院子中央,众人散开围在方桌四周,村长又从屋里拿出一顶香炉放在了桌子上面。
道人分开人群走到方桌跟前,从随身包袱里拿出黄纸和线香放在了香炉两边,一抬手,拿起一根线香点着,深深插进香炉里,紧接着,抓起几张黄纸在手里抖了抖,放在嘴边“噗”地吹了口气,又用火柴点着,哗啦一下撒在了脚下的地上。
道人的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在外行人看来,非常专业,那就是一代大师的风范。不过,在内行人看来,这是在故弄玄虚、矫揉造作,驱邪抓鬼哪儿那么多花俏。
黄纸烧完以后,道人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小人儿,三寸多高,看不出材质,好像是木头做的,只有一个大致轮廓,很粗糙。
把小黑人儿躺着放在桌上,道人大声说道:“这小黑人儿是贫道生平厉害的法器,能通神、能问鬼,我只要问它什么,它就能答什么,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无一不晓。”
说着,道人从包袱里翻出一把桃木剑,嘴里先是一通念叨,然后掐个剑诀,把桃木剑在手里刷刷刷舞弄了一番,看得人眼花缭乱,很是像模像样。
王草鱼低声对我太爷说道:“秉守叔,我看这道士真有点本事啊,你看这剑耍的真好。”
我太爷冷冷一笑。
道人把桃木剑舞了一会儿停了下来,摆了直挺挺的姿势,嘴里又是一翻念叨,紧跟着,朝桌上的小黑人儿大喝一声,“南斗六神,北斗七神,令我号令,急急如律令,小黑鬼,我来问你,村里是否有人得罪了北边的山神爷,是,就给道爷站起来!”
喝罢,道人将桃木剑的剑尖,朝小黑人儿头顶上方虚空一点,就见原本躺在桌上的小黑人儿“腾”一下站了起来。
院子里顿时一片哗然!
道人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嘴里再次喝道:“小黑鬼,得罪山神爷的村人现在何处,给道爷我指出来!”说罢,停在小黑人儿头顶上方的桃木剑剑尖儿轻轻一绕,小黑人儿立刻把身子一拧,面向了西南方。
道人一点头,“西南方向,很好,你去吧……”说着,桃木剑一收,小黑人“啪”一下又躺回了桌面上,一动不再动弹。
院子里的人看到这里一个个啧啧称奇。
我奶奶奇怪地问我太爷,“爹,这老道士用的是什么法术?”
我太爷嘿嘿一笑,“什么法术?变戏法儿用的假把式,那小黑人儿头顶嵌着一块生铁,那桃木剑剑尖嵌着一块磁石……”
第一百六十三章 青石镇宅
我太爷毕竟大江南北闯荡多年、见多识广,这种江湖小计俩瞒不过他的法眼。
听我太爷这么一解释,我奶奶哑然失笑,停了一会儿,又问,“那他怎么能肯定得罪山神爷的人,在村子西南方呢?”
我太爷没有着急回答,扭头朝西南方向看了看,反问我奶奶,“你说村长的家在村子什么方向?”
我奶奶不解,“村子东南角呀。”
“这就对了。”我太爷说道:“咱这村子南北短、东西长,村长家往西有二十几户,这二十几户人家,每家就算有五口儿人,那就是上百口儿,咱们村子离山这么近,每天都有人上山,满地的死耗子,他一只瞎猫总能碰上一两只。”
听我太爷这么说,我奶奶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我太爷接着说道:“不过,这道士或许有些其他手段,要不然他在这一带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
说着,就见道人收了桃木剑和小黑人儿,眼睛朝人群里来回扫了扫,我太爷和我奶奶不再说话。
此时此刻,院子里这些村民真把道人当成活神仙了,再没人敢质疑半句。
道人捋了捋山羊胡,再次朗声说道:“各位都看见了吧,得罪的山神爷的人,就在你们村子的西南方,现在……还有人想要证据吗?”说着,道人朝我太爷这里瞥了一眼。
我太爷淡淡一笑,没吱声儿,不过,旁边的我爷爷扶了扶自己的拐杖,似乎想说啥,我太爷赶忙扭过头用眼神把他压了下去。
就听道人接着说道:“住在村子正西、正南方向的,谁家犯的事儿,别让贫道再问了,自己说出来吧。”说完,道人把眼睛一闭,不再动作,好像入定了似的。
没过一会儿,院子里的村民骚动起来,一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时候,就听院门口那里有个妇女咋呼了一嗓子,声音粗犷,嗓门儿挺大,“胡家妹子,你家男人半个月前,不是在山里打了只兔子么?”
妇女这一嗓子,全院子的人都听到了,紧跟着,重磅炸弹似的在院子里炸开了,村民纷纷议论着朝院门口儿看去。
我太爷他们几个也不例外,转过身朝院门口那里看了过去。
就见院门口那里,一个门里,一个门外,站着两个妇女,门里这个又黑又壮,四十来岁,门外那个又白又瘦,二十来岁。
院里这些村民的目光很快落在了这个二十来岁的白瘦女人身上,那一嗓子里所谓的“胡家妹子”,应该指的就是这个女人。
四十来岁的黑壮女人见所有人看向白瘦女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赶忙抬手把嘴一堵,满脸失色。
二十来岁的白瘦女人也意识到了什么,朝院里的村民看了一眼,嘴里忙说:“不是俺男人不是俺男人,俺男人没得罪山神爷。”
白瘦女人话音未落,道人把眼睛睁开了,没等院里子的村民说啥,分开人群走到女人跟前。
我太爷他们几个这时候默不作声,看着道人的一举一动。
道人上下打量了白瘦女人几眼,也不说话,右手一抬,双眼一闭,右手大拇指在其他四指上快速游走起来。
我奶奶看的清楚,这道人是在用掐指算,就是不知道是在真“掐”,还是在假“掐”。
过了好一会儿,道人似乎掐算好了,右手放下,眼睛睁开,随后直勾勾盯着白瘦女人说道:“你男人打死的那只兔子是山神爷驾下的先锋官,你男人杀了山神爷的先锋官,山神爷自然是要降罪的……”说着,道人一转身,信誓旦旦地对众人说道:“山神爷这是要把你们家里的男人收去给当阴兵呀!”
院里的村民一听道人这话,全都吓坏了,很快的,一个个儿的,眼神像刀子一样朝白瘦女人剜去。
村长这时候凑到道人跟前,低声问道人,“道爷,这事儿……您看该咋办呢?”
“咋办?”道人想了想,“那就……”还没等道人说出口,白瘦女人战战兢兢说话了,“不、不、不可能是俺男人……”
“怎么不可能?”道人斜了白瘦女人一眼,“女施主,你是在怀疑贫道的功力么?”
“不、不、不……”白瘦女人显然属于那种不善言辞的人,越紧张越说不出话来,嘴唇都哆嗦了起来,“不、不是的,俺男人打的那、那、那兔子,还、还还没死呢……”
“啥?!”
白瘦女人这话一出,我奶奶见那道人的身子明显震了一下。
白瘦女人继续说着,“俺、俺身子虚,俺男人本来想把兔子杀了给俺补身子的,俺见兔子可怜,就没让他杀,在俺家里养着呢,活的好好儿的……”
白瘦女人说完,满院子的人都无语了,随后,把目光全看向了道人,道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不过,也就那么一小会儿,就见道人猛地一扭头,眼睛看向了身边一小块空地,嘴里自言自语似的,对着那块空地厉声喝道:“你这可恶的小白鬼,又来戏弄贫道,今天晚上罚你不许吃饭!”
道人这么一喝,全院子的村民都是一愣,打眼朝道人身边那块空地瞅瞅,空荡荡的,好像啥也没有,这道爷在跟谁说话呢,那里有东西么?
不等村民们反应过来,道人干咳了一声,恭恭敬敬给白瘦女人打了个稽首,一脸歉意说道:“适才小白鬼在贫道身旁作怪,贫道这才失了法力,掐算有误,女施主莫怪,不过,你家那只兔子确是山神爷的先锋官,麻烦女施主即刻回家,把它放了去罢……”
白瘦女人这时候,也被道人刚才对着空气说的那些话弄的莫名其妙,听道人这么说,呆呆地点了两下头,一转身,匆匆离开,看样子是回家放那只兔子了。
我太爷见状,轻叹了口气。
道人目送白瘦女人离开以后,把身子转过来看了看院子里所有的人,然后把脸色一正,大声说道:“山神爷的先锋官既然还没死,那你们村里这些人还有救,今天……就到这里吧,贫道晚上进山,找山神爷好好儿谈谈条件,明天一早,贫道叫徒弟来知会你们……”
说完,道人朝众人打了稽首,也匆匆离开了。
道人离开以后,院子里的村民还都那里愣住,一脸莫名其妙,有个回过味儿来的村民小声说了一句,“道爷不是说要做法事的么,咋就这么走了?”
随后,院子里的村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儿瞪小眼儿,似乎全都不知所措。
我爷爷低声对我太爷他们说道:“爹,舅,枝儿,咱们走吧,没啥可看的了,早知道是这样就不来了。”我奶奶点头,几个人走出了村长家的院门。
这时候,身后传来村长的声音,“乡亲们,都回去吧,回家等着道爷的信儿,道爷说有救,那就一定有救……”
村长的声音落毕,我奶奶扭头朝身后看了一眼,就见那些村民稀稀落落的从村长家里走了出来,一个个脸上带着失望。我奶奶在心里叹了口气。
路上,我奶奶问我太爷,有没有什么直接点儿的方法帮到这些村民。
我太爷说,直接有效的方法有两个,一,找到这些怨气的来源,釜底抽薪;二,在村子四角打下四块镇村石,让这些怨气不能进入村子。不过,这两个方法都很难办到,怨气来源不好找,镇村石每一块都要一千二百斤以上。
我太爷说着,扭过头对王草鱼说道:“我们家盖房子的时候,还剩下几块青石头,每块有百十斤重,镇村子是小了点儿,不过可以镇宅,法事咱就先别做了,回去以后用青石先把你们家镇住再说……”
四块青石,分别被我爷爷用凿子凿出墙神名讳,我奶奶用毛笔蘸朱砂,把墙神名讳描红:东垣墙神吴和,南垣墙神元须达,西垣墙神丁和,北垣墙神柳文一。
青石描好朱砂,就成了四块镇宅石,随后,我太爷、我爷爷、王草鱼,三个人齐动手,把四块镇宅石分别埋在了王草鱼家的墙外四角,背冲里,字冲外,深埋四尺三寸。
埋下之后,就在当天晚上,王草鱼的儿子王实诚,孙子王小顺、王小二恢复正常。
我太爷说,这种青石镇宅的方法只能把怨气挡在墙外,不算长久之计,不过,只要青石不被人挖出来,可保家宅长治久安。
晚上,全家人坐一起吃饭,我奶奶说,心里有个疑问,一天了都没解开,我太爷问她啥疑问。
于是我奶奶就问我太爷,“在村长家的时候,要是那个女人家里的兔子已经给杀了,那道人接下来会怎么做?”
我太爷想都没想回答道:“把那女人的男人绑进山里‘祭山’,过去在三王庄的时候,我见过别的村子里拿活人祭河的,这种事,不稀罕。”
我奶奶闻言脸色变了变,她显然接受不了这个,停了一会儿说道:“这么做不是害人嘛。”
我太爷冷冷一笑,“眼下这世道,兵荒马乱的,死个把人算什么,我当年挖那些王侯大墓的时候,里面有好多活人殉葬呢。”
“那祭了山以后,村里人的病还没好怎么办?”我奶奶又问。
“那道士我看有点儿真本事,他这么做,一是故弄玄虚,让别人觉得他高深莫测。二来,拿活人祭山,是在杀鸡儆猴,吓住那些不听话的,不管他怎么做,都是以敛财为主。”我太爷说到这儿,把话锋一转,说道:“既然你舅舅家的事已经办妥了,咱们就先别插手,抢了他的饭碗,他很可能会和咱们结仇,给这种人惦记上,还不如让贼偷了呢,等他不行了,咱再动手。”
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神点卯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又敲起了铜锣。
我爷爷虽说腿脚不好,却是个在家里呆不住的人,喜欢瞧热闹,吃过早饭,他拄着拐杖出门了。
半个时辰以后,我爷爷又回来了。这时候,我太爷正坐在小木凳上,手里拿根小木棍,在院儿里教我奶奶画张天师的镇宅符,这是我太爷从其它地方学来的,打算在不惊动道人的情况下,悄悄给那些闹邪病的人家儿院墙外每户贴四张,当然了,威力跟镇宅石是没法儿比的。
我爷爷见了就说他们,“爹,我说你俩就别费心了,打东边儿‘黄花洞’来了仨小道士,说是昨天那老道士的徒弟,人家正挨家挨户发符水呢,人家画的那符,比你俩画的这个好看多了。”
我太爷抬了起头,“你懂什么,符咒哪有好看不好看的,越好看花俏,越不实用。”顿了一下,我太爷问爷爷,“那仨小道士发的什么符水?”
我爷爷说:“就是那种……把黄符烧成灰放进碗里,再把碗里盛上水,那三个小道童一个用挑子担着两桶水,说是黄花大仙赐的圣水,另一个手里拿着一只大瓷碗,最后一个手里拿着厚厚一沓黄符,黄符烧成灰放进碗里,再去桶里舀上一碗圣水,挨家挨户让男人们喝,说是今天晚上山神爷要来村里点卯,谁喝了符水,山神爷就点不到他了,要是不喝,就会给山神爷点中,就得给山神爷当阴兵,三天内必死无疑。”
我太爷听了一笑,我奶奶忙问,“昨天那道士临走时不是说,晚上进山找山神爷谈条件的嘛,山神爷为啥还要来村里点卯呢?”
我爷爷没急着回我奶奶,转身到屋里搬了条板凳坐在院里,拐杖放到脚旁,然后说道:“那仨道童说了,他们师傅昨天晚上在山里跟山神爷谈了一夜,山神爷说,要是村里不想出壮丁给他当阴兵,那就献上五对童男童女进山伺候他,他们师傅不想村里的男人当阴兵,也不想送山神爷童男童女,两下就没谈妥,山神爷生了气,说今天夜里就来村里点卯,点着谁,三天以后谁就得跟他走,那仨小道童现在发的符水,说是喝了以后山神爷就看不见他了,让村里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人每人喝上一碗。”
我爷爷说完,我太爷看着他问道:“你喝了吗?”
我爷爷忙说:“我哪儿能喝呢,咱家是干啥的,能信他们那一套么?”
我太爷点头,“没喝就对了,要不然你现在就得给我吐出来。”
我奶奶问我太爷,“爹,您说那三个小道士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今天晚上山神爷真会来咱们村里吗?”
我太爷想了想,没正面回答我奶奶,最后只说了一句,“是真是假,等到晚上知道了。”
傍晚时分,说也奇怪,莫名其妙刮起了大风,扬尘四起,迷得人睁都不开眼睛。这才是初秋,天气不算冷,风里居然带着刺骨的寒意。
我奶奶到街上看了看,刚好站在风口儿,居然被风吹的浑身打哆嗦,屏住呼吸,用耳朵仔细一听,风声呜咽,如哭似泣,里面好似裹挟着无数屈死的亡灵,用鼻子嗅了嗅风里的气味儿,当即皱起了眉头。
回家以后,我奶奶跟我太爷说:“爹,刮的那风不对劲儿,里有很多阴气,是不是阴兵过境?”
我太爷走到门口抬头看了看天色,夕阳晚照,彤红似血,说了句:“天是晴的,不是阴兵过境,不过,这风刮的还真邪乎,只怕今天晚上不会太平了,你们晚上睡觉时都小心些。”
我奶奶又问,“难道真是那道士说的,夜里山神爷真要来村里点卯了?”
我太爷冷冷一笑,“不可能,我大江南北闯荡这么多年,也没见过山神爷长啥样儿,再说了,既然能称为‘神’,他怎么可能祸害一方百姓呢,充其量也就是山里的畜生成了精,没啥大不了的。”
深夜,怪风呜咽,冷冽肆虐,刮的窗户棱“啪啪啪”不停乱响,好像窗户外面站着一头恶鬼一边怪叫一边砸窗户,十分吓人。
我奶奶身上一凉,突然惊醒了,连忙把我爷爷也推醒了,“哥,我咋觉得心里这么慌呢,你冷不冷?”
我爷爷睁开眼,梦呓似的说了句,“冷啥呀,我还热呢,你心慌啥呢,是不是饿了。”我爷爷揉揉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要不,我到灶上给你下碗面条吧。”
说着,我爷爷揉了把脸,撩开被子去摸床头的拐杖,我奶奶赶忙一把拉住了他,惊悚说道:“你别出去,外面不干净。”
我爷爷挺听话,没下床,摸到火柴把床头的油灯点着了,窗户那里还在不停“啪嗒啪嗒”忽闪着,跟鬼趴窗户似的,他朝窗户那里看了一眼,满不在乎说道:“有啥不干净的,咱家是干啥的,还能怕……”
我爷爷的话还没说完,窗户扇突然忽闪的更加厉害,好像真有人在外面扯拽似的,扑答扑答,院里的风也跟着激烈起来,野兽咆哮似的呜声大作,让人心惊胆战,唬得我奶奶和我爷爷后脊梁沟发寒。
就在这时,院子里猛然传来一声怪叫,很像畜生叫,尖利刺耳:“刘继宗,山神点中了你,跟我走吧,嘿嘿嘿嘿……”
刘继宗,是我爷爷的名讳。我奶奶和我爷爷同时一激灵,浑身起了层鸡皮疙瘩。
紧跟着,“呼啦”一声,两片窗户扇四敞大开,一股冷风“呜”地吹进了屋里。
我奶奶见势头不对,第一时间迈过床边我爷爷,从床上跳了下来,鞋都没来得及穿,跑过去关窗户,还没等她跑到窗户边儿,就感觉刮进屋里的那股阴风带着一股土腥味儿,从她身边绕过去直扑我的爷爷。
“噗”地一下,床头的油灯灭了,房间里顿时一黑,我奶奶忙回头一看,立时吃了一惊。床上坐着一条人影,那肯定是我爷爷,可是床边还站着一条人影。
怎么会有两个人影!
我奶奶顿时大急,赶忙喊道:“哥……”不过,还没等她喊完,床边那条人影直接扑向了床上的我爷爷。
我爷爷似乎并没有看到床边的人影,不过他这时候也意识到有点儿不对头,赶忙伸手去抓床边的拐杖。
我奶奶这时候想冲过去,但已经来不及了,就在床边那条人影狠狠撞在了我爷爷身上,我奶奶顿时大叫,叫声未落,那人影噗一下消失不见了。
还没等我奶奶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听我爷爷说了句,“枝儿,你叫啥呢,一惊一乍的。”
听我爷爷说话,我奶奶长长吁了一口气,忙走到床边把油灯点着,朝我爷爷身上一看,我爷爷这时候正要拄着拐杖站起来,我奶奶立时明白了,是这条被我太爷祭炼过的拐杖护了我爷爷一下。
我奶奶忙交代我爷爷,“哥,拿着拐杖千万别撒手啊。”
我奶奶刚说完,就听窗户扇再次呼啦一怪声,一股土腥味儿的阴风从房间里冲了出去。
我奶奶忙从床头随身包袱里抽出两根鸡血条,跑到窗户边儿带上窗户,把鸡血条一根拴在窗棂上,一根系在了自己手腕上。
随后回到床边,用最快速度穿好衣服鞋子,抓起随身包袱,拉房门就往外屋跑,我爷爷这时候似乎有点闹不明白,见我奶奶着急忙慌出门,喊了一声,“枝儿,你大半夜的要干啥去?”
我奶奶回了我爷爷一句,话里带着忿意,“我把那东西抓回来,胆子也太大了,都欺负到咱家里了!”
“谁欺负到咱家里了?”我爷爷在她身后又喊了声。
我奶奶不再理会我爷爷,几步追到门外,生怕我爷爷跟着追出来,转回身把房门反锁,又在门上系了根鸡血条。
等我奶奶把鸡血条系好,一转身,顿时抽了口凉气,就见院子里居然还站着个人。我奶奶先是一惊,随后看清楚了,是我太爷,就见我太爷手里拿着一面白纸糊的筒子幡。
我奶奶稳了稳神,开口想对我太爷说刚才的事,我太爷却先她一步把手一摆,“别说了,你要抓的那家伙,在这里呢。”我太爷说着,把筒子幡提起来朝我奶奶晃了晃,接着又问我奶奶,“广宇没事吧?”
广宇是我爷爷的字,继宗是我爷爷的名,我奶奶连忙点了点头。
“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听话,吃了亏以后才知道啥叫个后悔,傍晚的时候不是早跟你们说了嘛,晚上睡觉小心点儿,你们小心个啥?回屋吧,外面风大……”说着,我太爷把房门打开,走了进屋里。
这时候,我爷爷和我太奶已经起来了,屋里的油灯也已经点上了,我爷爷扶着我太奶,我爷爷一脸不解,我太奶一脸惊悚。
我奶奶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冲我太爷笑笑,从我太爷手里接过筒子幡,拿到油灯底下一照,昏黄的灯光穿过筒子幡外面的白色裱纸,隐约看见里面有个小人儿轮廓。
这时候,我太爷对我奶奶说道:“别看了,你去摆个困鬼局,把这鬼放出来再看吧。”一扭头,我太爷又对我爷爷说道:“扶你娘回里屋吧,不叫你们就别出来。”
我爷爷扶着我太奶进了里屋,我奶奶用黄纸桃木楔香灰,在屋里摆了直径约一米左右的小号困鬼局。
我太爷拿着筒子幡在困鬼局正上方一抖,筒子幡里的小人轮廓立时不见了,不过,从筒子幡底部簌簌落下一缕细沙似的黄土,落进困鬼局里以后,能有鸡蛋大小一团。
我奶奶拿起桌上的油灯把那团黄土看了老半天,居然没看不明白是什么。
刚要开口问我太爷,我太爷解释说,“这是五鬼之一,生前被人活埋的,死后结了怨气。”
“五鬼还有这样的?”我奶奶回头看看我太爷问道。
我太爷说道:“五鬼分好多种,有按照季节分的五瘟鬼,有按星宿分的五奎鬼,还有按五行分的五行鬼,今天来咱家里这个,就是五行鬼里的土鬼,又叫堰身鬼,生前被人活埋致死,死后魂魄附在一捧沙土里,来去如风,飞沙走石,今天咱们村里不光这一只鬼,五行鬼里的其他四鬼也来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泥人带路
“那其他四鬼是什么呢?”我奶奶好奇的问。
“其他四鬼,金刀鬼,又叫断头鬼,木槐鬼,又叫吊死鬼,水潋鬼,又叫淹死鬼,有些地方也叫它‘水猴子’,火劇焦恚纸袪D焚鬼。这五鬼里面,吊死鬼和淹死鬼最常见,其他三鬼虽说不常见,却比吊死鬼和淹死鬼更难缠……按理说,这五鬼是不可能一起出现的,它们五行相克,水火不容,不过……”我太爷说到这儿,低头沉吟起来。
等了一会儿,我奶奶见我太爷仍不说话,等不及就问我太爷,“爹,不过什么呀?”
我太爷慢慢抬起了头,眼睛看着困鬼局里的那一小撮黄土,接着说道:“不过,如果有人懂得五行相生术,再花心思找齐这五种鬼,用五行相生术祭炼五鬼,就能驱使这五鬼为他做事,具体能做什么事,我就不清楚了。这些还是我过去听你萧大伯说的,他还说这五行相生术早就失传了,我想不明白,这里怎么会有人懂呢?”(我太爷说的这个“萧大伯”就是萧老道萧本宣。)
听我太爷这么说,我奶奶猜测道:“会不会是昨天那个道士?”
我太爷点了下头,“最有可能的就是他。”
见我太爷认同,我奶奶肯定道:“一定是他,白天我哥没喝他们的符水,晚上五鬼就找来了。”
听我奶奶这么说,我太爷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眼睛看着我奶奶,问道:“( 末代捉鬼人 http://www.xlawen.org/kan/4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