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末代捉鬼人 > 末代捉鬼人 第 52 部分阅读

第 52 部分阅读

    死活不同意,非要让我‘奶’‘奶’和我爷爷在上山吃顿午饭再走,言说,怎么能叫恩人忍饥赶路呢。

    我‘奶’‘奶’和我爷爷拗不过他,只好答应在黄‘花’‘洞’吃午饭。

    平日里都歆阳子几个徒弟负责做饭,这一次,歆阳子亲自下厨,给我‘奶’‘奶’和爷爷做了顿丰盛的素宴。

    山上这些孩子里面,不全是歆阳子收养的,有几个是歆阳子的关‘门’弟子,平日里,歆阳子对他们管教严格,每个弟子的自立‘性’都很强。据我‘奶’‘奶’说,其实这歆阳子的道行并不低,因为他教出来的那几个徒弟后来个个出类拔萃,歆阳子只是因为他师傅的事儿,积愤成疾,后来导致他夜不能视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夜盲症”,干我们这种事儿,一般都是在晚上,你晚上啥也看不见,那就啥也干不了了?其实,这也是歆阳子找上我们家帮忙的另一个原因。

    吃过午饭,歆阳子把他徒弟喊到一起‘交’代一番,主要是叮嘱他们看好那些孩子。之后,下山坐上马车,随我‘奶’‘奶’和我爷爷赶来村里。

    到了村里以后,先到家里,跟我太爷碰了个头,随后,由我太爷领着去找村长。见到村长,我太爷跟村长说,自己已经和歆阳子谈好了,人也给你带来了,只要能按着道爷说的做,村里男人的怪病,一准儿能解决。

    村长这时候,已经不怎么待见歆阳子了,人其实都是这样儿,你有价值的时候奉承你,没有价值的时候唾弃你。

    对于村长不冷不热的态度,歆阳子并没有在意,自顾自对村长说道:“今日刘老太爷亲自大驾,到鄙观找上贫道,刘老太爷跟贫道说了来龙去脉,贫道掐指一算,这才发现,你等村里不光有怨气作祟,还有无头鬼出没,镇石只能镇住怨气,却压不住那无头恶鬼的法力。”

    几句话,说的村长脸‘色’发白,将信将疑。

    歆阳子继续说道:“想要医治怪病,必须先收服恶鬼。”

    “咋收呀?”村长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歆阳子冲村长打了稽首,“收服恶鬼,需在村子东北角,给那恶鬼盖上一座小祠堂,初一十五,全村人香火供奉。”

    “给恶鬼盖庙烧香,亏你想的出来。”村长看了看歆阳子,对他这主意并不怎么看好。

    我太爷见状,呵呵一笑,拍拍自己的‘胸’脯跟村长包票道:“这次要是不行,我立马儿让这道爷把粮食和钱全退回来,我保证,一分不少,一粒粮食不少,不过,要是道爷这办法能治咱们村儿的怪病,咱不照做,道爷撒手走人,可就是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

    村长一听我太爷这话,当即犹豫起来,我太爷乘势又说:“盖祠堂的钱由我出,盖好祠堂以后,村里人只管烧香磕头,谁也不许再‘花’一文钱。”

    村长一听我太爷这话,砸了砸嘴,看样子基本上已经给说动了。我太爷见状,忙从身上掏出两块大洋递给了他,“事不宜迟,咱们这就找人盖祠堂吧。”

    “唉,死马当活马医吧……”村长接过我太爷手里的大洋,留下这么一句话,到村外找泥瓦匠去了。

    半个时辰以后,两名外村的泥瓦匠随村长来到村子东北角,村长又到村里找了几个膀大腰圆的老娘们帮着和泥搬石块儿,一群人忙活着盖起了小庙儿。因为那时候僧道不两立,道士嘴里从来不说“庙”字,所以歆阳子说的是“祠堂”。

    这时候,我太爷已经带着歆阳子回家喝茶去了,我‘奶’‘奶’和我爷爷在东北角这里看着,村里大多数人也都听说了盖小庙儿的事,纷纷过来看。

    不经意间,我‘奶’‘奶’瞥见了人群后面远远站着个人,是胡氏,胡氏这时候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不过整个人‘精’神还是‘挺’不错的,只是不知道大清早起来发现自己居然在地上躺着,心里会是个啥想法儿。

    我‘奶’‘奶’悄悄拉了拉我爷爷的衣角,示意他随自己绕到人群后面看看胡氏。

    (本章为了黄金联赛第十五名,加更!至于“无量有德”和“jsz32”打赏皇冠的两更,还有“紫烟”皇冠的两更,以后会加的,谢谢各位的支持!)说--hhh+25473760-->

    头疼

    今天去老丈人家走亲戚,我老婆的大哥二哥每年的今天都会在家刻意等我们,中午吃过饭,几个就开始打麻将。麻将、扑克啥的,我倒是也会,不过一年不碰一次,对这些不感兴趣,今天也就是陪我老丈人玩会儿,图个高兴。居然玩了一下午,晚上又在我老丈人家吃的晚饭,现在刚回家,那麻将玩儿的我头晕眼花,现在又开始头疼,本来今天还有一章的,草稿已经就打好,修改两三个小时就能上传了,不过,现在实在是不行了,头疼不说,眼睛也快睁不开了,我想休息。书,我只要质量,头疼的时候修改不出啥好质量。

    第一百八十章 换鞋之说

    “有啥好看的,她没事儿就行了呗。”我爷爷不明白我奶奶这是要干啥,不肯去。

    我奶奶又狠狠拉了下我爷爷的衣角,低声对我爷爷说道:“你昨天晚上就没发现么,这胡家妹子穿的是一双男人鞋子,那天镇石旁边的鞋印,也是一双男人鞋印,走,咱过去看看。”

    “过去看啥呀?”我爷爷老不情愿地问道。

    “看她今天是不是还穿着一双男人鞋子呀。”我奶奶说道。

    “你咋这么无聊呢,你管人家穿啥鞋呢。”

    我奶奶看着我爷爷眨巴眨巴眼睛,“你就不想知道她为啥穿男人鞋子么?万一穿男人鞋子有啥说道儿呢。”

    我奶奶这么一说,似乎勾起了我爷爷的好奇心,我爷爷就喜欢凑热闹、看稀罕儿,爷爷眼睛里立时冒出了光,“你说的也是呀,走,咱过去长长见识去。”

    说着,我爷爷这就要迈脚朝胡氏那边过去,我奶奶连忙又扯了下他的衣角,“这么过去可不行,别惊动她,悄悄绕过去……”

    “好。”我爷爷嘿嘿一笑。

    随后,两个人不动声色走出人群,这时候人群的注意力都在盖小庙儿的泥瓦匠那里,谁也没在意他俩。

    两个人钻出人群,由人群侧面兜个大圈子,绕到了胡氏斜后方两三米远的地方。确定没有被胡氏察觉以后,两个人眼神一低,同时朝胡氏脚上一瞧,随即,两个人对视一眼,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因为胡氏今天脚上穿的还是一双男人鞋子,纳底儿的黑布鞋,而且穿在胡氏脚上明显大了一圈,看着既别扭又扎眼。两个人顿时觉得又蹊跷又稀罕。

    就在这时候,我爷爷好像猛地想了起啥,拉了拉我奶奶示意我奶奶跟他到别处说话。

    两个人远离小庙,来到人群东边儿一片开阔的草地里,确定说话不会给旁人听到以后,我爷爷对我奶奶说道:“昨天晚上咱把胡氏送到她家门口以后,村长站在她家门口说的那些话,你还记得不?”

    “当然记得,咋了?”我奶奶不知道我爷爷想说啥,疑惑地看着我爷爷。我爷爷接着说道:“我记得……村长最后说他们两口子很奇怪,我那时候看见你头上都出汗了,村长还在那里说个没完,我就没叫他说下去,我现在寻思寻思……村长当时想说的,会不会就是胡氏穿男人鞋子的事儿?你看看咱们村儿里,不管家里再穷,谁家女人穿男人鞋子的。”

    我奶奶听我爷爷这么说,点了下头,“我听爹说,女人穿男人的衣服鞋子,可以暂时增加自身的阳气。”

    我爷爷顺势说:“那这胡氏穿男人鞋子,也是为了增加阳气咯,说不定她知道她自己给无头鬼附身才穿男人鞋子的。”

    我奶奶摇了摇头,“我看不像……”

    “那是为啥?”我爷爷问。

    我奶奶又摇了摇头,“不知道,感觉怪怪的。”

    两个人沉默一会儿,我爷爷回头朝小庙儿那里看了一眼,两个泥瓦匠正手脚不停忙活着,小庙已经给他们垒好了一多半儿。在两个泥瓦匠旁边,村长正指挥着几个五大三粗的女人和泥搬石块儿,给两个泥瓦匠供给,一群人看上去忙的不亦乐乎。

    我爷爷看了两眼,对我奶奶说道:“要不,我这就去问问村长,叫他把昨天没说完的话说完。”说着,拄起拐棍朝小庙儿方向走去,我奶奶也没拦他,站在原地就那么看着我爷爷。

    我爷爷很快走到小庙儿跟前,把村长拉到一边儿,两个人交头接耳嘀咕起来,一边说,一边斜眼儿朝人群后面的胡氏那里偷觑。我奶奶看他们两个这时候的样子就想笑,鬼头鬼脑的,就跟俩偷鸡贼似的。

    两个人嘀咕了好一会儿,我爷爷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返回。来到我奶奶身边,我爷爷低声对我奶奶说道:“村长昨天说胡林他们两口子奇怪,说的就是他们的鞋,不光这胡氏穿男人的鞋,她男人胡林还穿女人的绣花鞋呢,夫妻两个换鞋穿,你说奇怪不?”

    我奶奶问:“你就没问问村长,他们两口子为啥要换鞋穿吗?”

    “问了,咋能不问呢,村长说,他也不知道,村里跟他们两口子处的不错的人,很多人都问过,不过他们两口子谁也不说,有时候问多了,两口子扭头就走。”

    我奶奶单手托起下巴,想了想,说了句,“这还真是奇怪了呀……”这时候的猎奇心,勾起了我奶奶探索未知的激动和欲望……

    天快擦黑儿的时候,小庙儿盖好了。期间,就在小庙即将完工的时候,我奶奶跑回家里拎来一大壶茶水,招呼村长他们喝茶休息一会儿,几个人确实都忙坏了,求之不得。

    趁着几个人蹲在小庙旁边喝茶休息的空当儿,我奶奶和我爷爷走近小庙儿,在我爷爷的掩护下,我奶奶把那颗抹过“秽阴血”的子弹从身上掏出来,神不知鬼不觉,摁进了小庙的北墙里。

    自打手枪给我奶奶发现以后,那只无头恶鬼就没出现过,后来又被我奶奶抹了“秽阴血”,这时候又给摁进了泥墙里,它现在就想出来也不可能了。

    子弹摁进去的位置,正是即将立牌位的位置。过去我们这里垒墙糊墙,用的都是麦秸秆拌黄泥,有条件的还会掺进去一些石灰,子弹摁进泥墙里,也就等于埋进了土里。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村里再次敲响了铜锣。敲铜锣的一边敲,嘴里还一边吆喝,吆喝的大致意思是说,黄花洞的青石道人在村东北头起了座小庙儿,谁家里有得怪病的,吃过晚饭以后,家里人就拿上烧纸和香去拜拜吧,等拜完以后,明天病人就能好。

    这么一吆喝,全村的女人孩子老人,赶大集似的,蜂拥而至,每家每户都带着烧纸线香,最后由村长带着头儿,一大群人对着小庙焚香祭拜。

    这时候,歆阳子早已经给我爷爷赶着马车送回了黄花洞。我太爷全家站在小庙旁边看着这些村民,虽说无头恶鬼算是给制服了,但是滋扰村民的这些怨气并没有彻底除掉,所谓擒贼先擒王,“王”是擒住了,但是这些没了“王”的小兵也不是好对付的,再说总拿镇石把他们镇在村外也不是个事儿。我奶奶就我太爷商量着,等这些村民祭拜完以后,在埋尸体的大坑上下点儿功夫

    小庙儿砌的很不错,像模像样儿的,不过,有一点让这些村民不能接受,就是小庙里供奉的那面牌位,牌位上居然写着:“国民政府军无头将军之位”。

    政府军之前还抢了村里人的粮食,拜谁也不能拜他们呀!

    有几个认识字的村民看清牌位以后,不乐意了,鼓动全体村民找村长兴师问罪,这个说,为啥要给一个政府军军官盖庙?那个说,为啥还要俺们给他上香磕头?还有的说,是不是还想他们再来村里抢一回粮食?

    村长被一群人逼问的哑口无言。

    最后,我太爷帮村长解了围,我太爷对众村民说,这个无头将军可不是一般人,是个好将军,村里男人闹的那病,要不是这位无头将军护着,人早死光了,现在无头将军只要受了你们的香火,赶明儿村里男人们的病就能好。人家青石道人的徒弟歆阳子道人也说了,这无头将军是黄花大仙派来保护村子的,谁家要是不烧香,谁家里的男人就得接着病,要是不信,那你们就试试……

    我太爷一番话,唬的那些村民谁也不敢再说啥,只剩下冲着小庙儿烧香磕头的份儿了。

    在祭拜无头将军的时候,我奶奶瞅见胡氏也人群里,胡氏手里捧着三根香,虔诚地跪在地上,一边朝小庙儿磕头,嘴里好像还在一边叨咕啥。我奶奶顿时好奇心起,摸进人群,轻手轻脚走到胡氏身后,蹲下身子竖起耳朵仔细一听……明白了。

    胡氏这时候对着小庙儿,嘴里叨咕的啥呢,一是说,求将军保佑自己男人胡林明天能够康复;二是说,希望将军看在他们夫妻这么虔诚的份儿上,赐他们一个孩子。

    我奶奶听了心里感慨,感情这胡氏家里,也有着跟自己家一样的无奈呀,没孩子。不过,他们夫妻俩为啥要换鞋穿呢?

    这时候,我奶奶想起了我太爷,我太爷见多识广,不如去问问,兴许他能知道。

    我奶奶从胡氏身边站起身,跑去问我太爷。不成想,我太爷还真知道一点儿。我太爷对我奶奶说,在沿海一带有这个村子,村子里的夫妇要是生不出孩子,就会互换鞋子来穿,穿够三个年头儿,一准儿能生个大胖小子,而且别人问的时候,不能说原因,要不然就不灵验了。当地人都知道这法子,看见夫妻俩换鞋穿,都很自觉,谁也不去问。听说这法子在当地挺灵验的,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沿海那里的法子到了咱们中原这里,不见得好使。

    听我太爷这么一说,我奶奶顿时豁然开朗,随后眼珠子一转,冒出个主意。

    这时候,祭拜小庙的村民三三两两散去。不过,我太爷、我奶奶、我爷爷三个人并没有离开,等到小庙儿四周再也看不到半个人影以后,三个人动手忙活起来……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罡锁鬼

    他们忙活啥呢,打镇魂桩,也就是在埋这些政府军尸体的大坑上面,按照正三角和倒三角往地里打进去三十六根抹了鸡血的桃木楔子。据我奶奶说,这算是一个阵法,叫做“天罡锁鬼阵”,因为这些政府军生出的战气无意识,没办法送走、也没办法驱散,只有把它们镇在地下不让它们出来。这些战气没了无头恶鬼这个首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散去。

    不过,这个阵法有个弊端,而且极损阴德,那就是,那些政府军的鬼魂也会被镇在地下出不来,就像给这四百多个鬼魂打下一座囚笼似的,它们想要出来,只能等到桃木楔子烂掉,或者被人挖掉。在这一点上,我奶奶和我太爷商量了很久,最后我太爷强行决定,由他亲手打下最后一根桃木楔子。谁打下最后一根桃木楔子,就算是谁立的阵,镇魂封鬼的罪过就会给谁加身上。当时我太爷对我奶奶和我爷爷说,“爹老了,也活不上几年的了,你们年青青儿的,咋能叫你们顶这罪过儿呢,你俩谁也别跟我争!”

    可谁成想,在打最后一根桃木楔子的时候,我太爷动作稍慢了一点儿,居然被我爷爷抢了先。等我太爷和我奶奶意识到的时候,我爷爷已经把桃木楔子快速打进了地里。

    我太爷见状,当即大怒,明知道我爷爷这么做是在给他顶罪,却抬起手狠狠扇了我爷爷一耳光!

    我爷爷觉得委屈,甩下手里的锤子,气呼呼回家了。

    我奶奶想把桃木楔子从地里拔出来,却被我太爷阻止了,我太爷说,“别拔了,这或许就是他的命,拔出来也晚了!”说着,叹了口气,双眼盯着我奶奶莫名其妙说道:“枝儿呀,爹跟你说些话,你可得听好了、记住了!”说着,我太爷把脸色一正,郑重其事对我奶奶说道:“咱家这手艺,传到你这一辈儿,不许再往下传了,等爹闭了眼以后,亲自到地下给你爷爷和王祖师爷赔不是……”

    “为啥呀爹?”我奶奶不解地问。

    我太爷摆了摆手,没回答,缓缓把头抬了起来,呆呆地凝望着浩瀚夜空默不作声,似乎在想啥,似乎在怨啥,苍老的身影在群星闪耀之下,显得既凄凉又萧瑟……

    回到家里,我太爷啥也没说,一脸苦闷地回房睡觉。我爷爷在卧室里点着油灯生闷气,我奶奶哄了他好一阵子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我奶奶吃过早饭来到胡氏家里,胡氏的男人胡林已经恢复意识,只是因为身子太虚,还不能下床走动。

    胡氏并不认识我奶奶,只是看着眼熟,知道是一个村子里的,见我奶奶上她家来,露出一脸意外。

    我奶奶也没跟她解释啥,直接开门见山问她,“妹子,你家里是不是有南方海边儿的亲戚?”

    胡氏被我奶奶问的一愣,很快回道:“俺姥姥是南方人。”

    我奶奶一听,这就对了,我奶奶又问,“你家里还没孩子吧?两口子是不是很想要个孩子?”

    胡氏又是一愣,不过脸色很快一变,显然被我奶奶说中了痛处。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骂短,给我奶奶捏了下七寸,胡氏脸上有点儿挂不住了,从凳子上站起身,这就要给我奶奶下逐客令。我奶奶也忙从凳子上站起身说:“妹子别急呀,我没别的意思,今天来你家就是想问问你想不想抱养个孩子?”

    胡氏听我奶奶这么说,一双眼睛把我奶奶上下打量了一遍,说了句,“谁家孩子舍得给俺们?”

    这时候,时间还在一九四三年,我们这里还好些,有些地方大饥荒还没过去,这时候孩子比粮食稀缺,很多孩子之前不是饿死,就是给大人换来吃了,现生也来不及,没人舍得再把自家孩子送给别人。

    我奶奶听这胡氏这口气,有抱养孩子的意思,但是没人肯给,于是,我奶奶接着说道:“妹子你要是相信我,就跟我去个地方,那里孩子多的是,俺家也没孩子,咱俩一人抱一个。”

    “去哪儿?”

    “黄花洞,前些天咱村儿里好几个都是在那里抱的。”

    胡氏一听,顿时蹙起了眉头,“那俺不去了。”说着,胡氏朝自己的脚上看了看,“俺在三年内不能进庙门。”

    我奶奶顺着胡氏眼神看了一下,就见胡氏脚上还穿着男人的鞋子,心说,难道“换鞋求子”还有不能进庙门的规矩?

    我奶奶没纠结这个,接着又说:“咱不进庙,我到上山把孩子们喊下来,咱在山下挑。”

    胡氏被我奶奶说动了,微笑着冲我奶奶点了点头,随后,胡氏安置了一下里屋的胡林,跟着我奶奶出了门。

    我奶奶把胡氏先带回了家里,给胡氏倒了碗水,让她先在客厅里等一会儿。撇下胡氏,我奶奶去找我太爷商量抱孩子的事儿。

    出人意料的是,我太爷居然不同意我奶奶抱养孩子,我太爷解释说,“咱们干这行的,一是行善,二是造孽,咱家孩子一生下来,就带着父辈的业障,你要是收养个孩子,业障就会给那孩子搁身上,咱自己家的债,为啥要别人家的孩子来还呢。”我太爷又说,“你俩又不是生不出孩子,我看是没到时候,你奶奶生我时候,你爷爷都四十了,你母亲生广宇的时候,我也刚好四十,我估摸着,等广宇四十的时候,你们会有孩子的,要是没有,再收养也不迟。”

    我太爷一番话,说的也在情在理,可是我奶奶不免觉得失望,不过,要真像我太爷说的,父辈的业障会给孩子加身上,那抱养孩子的事儿,还是先等等吧,拿别人家孩子顶缸的事儿,我们家可做不出来。

    这时候,人家胡氏还满怀希望在客厅里等着呢,我奶奶又不好改口说不去,只好忍着失落让我爷爷套上马车,三个人赶往了黄花洞。

    再次来到黄花洞,歆阳子依旧热情的要命,不过这一次,我奶奶把我爷爷和胡氏留在山下,独自一个人上了山。

    跟歆阳子说明来意以后,歆阳子真的是求之不得,巴不得我奶奶多带几个人来领养孩子呢。

    随后,歆阳子领着山上所有孩子随我奶奶下山。这时候,黄花洞只剩下十几个孩子,其他的已经都给人抱走了。

    这十几个孩子里面,大的有十来岁,小的有五六岁,一个个儿的,都挺可爱,胡氏在孩子堆儿里挑来挑去,挑花眼了,觉得哪个都不错、哪个都挺可爱。到底要领养哪一个,一时间没了主意。

    据胡氏后来说,他们两口子的情况跟我奶奶两口子的还不一样,胡氏身体有问题,大夫说了,胡氏这辈子都不能生孩子,她从姥姥那里听来的“换鞋求子”法子,虽然照着方法做了,其实打心眼儿里也没抱太大希望。在他们夫妇看来,抱养孩子,要比“换鞋求子”来的更实在。

    见胡氏在孩子堆里挑来挑去,没了主张,我奶奶就给她出了个主意。

    随后,我奶奶先让歆阳子把孩子们领到一边儿玩会儿,让胡氏在山下找些石头,把石头一块压一块,叠罗汉似的垒起一尺多高,然后,我奶奶让歆阳子把孩子们领过来,跟胡氏说,看哪个孩子把那摞石头撞翻了,说明哪个孩子跟你们家有缘,你就领养哪个。

    说来也邪门儿,等歆阳子把那些孩子再次领到我奶奶他们这里的时候,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女孩儿,直接跑到那堆石头跟前,当地一脚把那堆石头给踢翻了。

    我奶奶顿时笑了,就她了!

    这女孩儿具体叫个啥名儿,我奶奶记不住了,只记得这女孩儿非常孝顺,胡氏夫妇把她养大以后,嫁给了一名军官,听说是师一级的。女孩儿有了出息,就把胡林两口子接进城里享福去了。

    其实自打胡氏把女孩儿领回家以后,家里就有生气儿,胡林每次进山打猎不但满载而归,有一次还给他撞上一株长了几百年的老山参,把老山参从山里“请”出来以后,卖了不少钱。

    打哪儿以后,胡氏逢人就说,这闺女是她在黄花洞垒石头求来的福星,去黄花洞求孩子可灵验了。后来,女孩儿又嫁给了一名师长,对于我们村里人来说,那绝对是山里飞出的金凤凰。胡氏的话,也就更加得到了印证,一时间,到黄花洞求孩子的夫妇趋之若鹜。

    直到现在,你们要是有机会,可以来我们这里的黄花洞看看,山下还有很多垒起的石头堆,一座座的,跟小塔似的,不过,你们可别缺德冒烟儿的去踢人家的石头堆,搞不好会遭报应的。

    要是我奶奶自己不说这件事,恐怕谁也不知道垒石头求孩子,这主意的始作俑者会是她。后来,又不知道被什么人改进了一下,说是石头垒的越高越灵验,生出来的孩子越聪明。

    不怕各位笑话,我听我母亲说,我也是她背着我奶奶和我父亲,到黄花洞那里垒石头求来的,她当时并不知道这垒石头的方法竟是我奶奶创造出来的……

    好了,写到这里,我觉得,咱们可以告一段落了,我们村里这个最大的怪事儿,写到这儿,基本上也算是写完了,不过,还有一些小细节还没交代清楚,而且,那个埋了四百多人的死人坑,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后遗症,说出来各位别害怕,直到前几天,也就是前几天的腊月二十八晚上,这样说,可能各位不明白,也就是说,这个后遗症,直到现在,2015年阳历2月16号,阴历腊月二十八,除夕夜前两天的晚上,才彻底消失了!

    这就像一场蝴蝶效应,也或许是一个巧合,导致我不得不改写我奶奶这场经历的结尾,这个,在下一章里,我就会细说的。现在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要是不说,恐怕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忘记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镇石后记

    要说起来,我奶奶这段经历还有很多细节,还有很多相关的、伏笔式的连带,导致它千头万绪,叫我不知道该从哪儿下笔:土改、文革、一直到现在,黄花洞的命运、镇石的命运、天罡阵的命运、无头将军庙的命运、庙里那颗子弹的命运、歆阳子的命运、歆阳子几个徒弟的命运……这些,都在土改和文革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或者说,遭遇了毁灭性的灾难,等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又有了死灰复燃的变化,挺戏有剧性,就像人生一样,高高低低、起起伏伏。

    不过,这本书,不能一直围绕着这段经历打转,再往后写,重点是放在我奶奶其他经历和我的经历上面,眼下这时候,生怕自己会忘记、或者忽略了这段经历里的细节和未交代清楚的后续。

    今天这一章呢,就把我奶奶这段经历暂且做一个总结,等写到土改、文革的时,我要是想起来,会顺便捎带一笔,要是想不起来,那只能算了。

    说句心里话,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今天心情特别低落,每当祖上一段经历的结束,就是我现实里的一场低靡,长吁短叹、感慨人生。

    每一次,我都需要好几天才能渡过这段低迷靡期,也或许,我就是个比较怀旧、比较伤感、比较触类伤情的人吧。不过这也难怪,祖上他们的经历里,很少出现让他们悔恨、痛苦、甚至是一蹶不振的悲剧,而我的经历里,却出现了好几次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眼泪流干了、嗓子也哭哑了……时至今日,我已经很少再出去帮人办事,因为我迈不过心里那道迈不过的坎儿。现在每天,我只能在自责、悔过与赎罪中度过。有时候想想,身体不好,也是活该,过去的那些事儿,我是有机会挽回的,我却放任它随波逐流、肆意疯长,等到幡然醒悟的时候,亡羊补牢的机会都没了,没了,没了呀……

    唉……好了,费了这么多的话,有些朋友可能早就不耐烦了,说正题吧,我的那些事儿,等写我的经历的时候,会一点点、一段段、一桩桩的写出来,算是一个追忆,也算是一个悔过吧。

    言归正传……镇石立着,小庙儿供着,天罡阵也压住了那些不安分的战气,小村子,至此宁静。黄花洞那边儿还剩下的十几个孩子,也被歆阳子在几年之内先后送人,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一直相安无事,直到在土改的时候,可能是一九五几年吧,有些不知轻重的年轻村民,将八块镇石先后从地里刨了出来,他们盖房子的时候,拿去垫了地基,现在那几块石头,恐怕还在我们村里一些人家的房子底下压着,具体是哪几家,我奶奶记不清了,我奶奶说,这些镇石一旦当了地基,也就没啥威力可言了,就跟普通石头一样,只是可惜了那些镇石,可惜了当时村民们那些心血。

    文革的时候,村东北那座小庙儿,让红卫兵给砸了。那时候黄花洞,也是这些红卫兵打砸的重点对象。小庙儿给砸了以后,被我奶奶摁进墙里的那颗子弹暴露了出来,红卫兵一查,原来这小庙儿也是以黄花洞的道士牵头盖的,小庙儿里的牌位不但是国民党军官的,里面居然还藏着子弹,这是要干嘛,分明是要造反呀。红卫兵顿时群“雄”激愤。

    就这么一颗子弹,给黄花洞带来了彻底的灭顶之灾,年近八旬的歆阳子,被迫上吊自杀,几个关门弟子,死的死、残的残、只有一两个年龄较小的,连夜跑进深山再不敢出来。整个儿黄花洞,被焚之一炬,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黄花大仙那座洞府,石床、石桌、石凳,被人抬出来扔进了山沟里,那尊神像,也遭到了凌辱,不但被人从洞里拖出来在上面撒了尿,还在神像裙子的裆部,用刀子把彩釉刮掉,刮出了一个女性生殖器的模样……是可忍,孰?又不可忍呢!!

    我奶奶那时候,每天也是水深火热、自身难保,要不是歆阳子鬼魂到家里来了一趟,她也不知道这些事儿。这个,等写到文革的时候,我要是还记得这个茬儿,会详写的。文革呀文革,那是我奶奶最难熬的一段时期,我奶奶能忍着没自杀,真是个奇迹。腊梅香至苦寒来,那“苦”,说的应该就是文革了……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那片埋了四百多政府军的大坑、上面打的那“天罡阵”了。

    这个,最有戏剧性。

    因为桃木楔埋在地下撑不了几年就会烂掉,不过,烂掉以后,我奶奶发现,这些政府军的战气是散了,但是鬼魂还集中在哪里不肯离开,似乎已经把那里当成了“家”,一到晚上,村东北那一带就能听见有人说笑,或者,生人在夜里路过那里,就会迷路,怎么走就是走不出去。

    对于这些,我奶奶试了很多种办法,最后发现,在每年秋天给它们烧纸上香,他们就会离开一部分,等到了冬天,再用桃木楔子把它们钉住,等到来年秋天,再给它们烧香烧纸超度,就这么的,循序渐进、剥茧抽丝,每年都能送走几个。

    多年以后,随着日月的蹉跎,世纪的更替,我们村里的人越来越多,房子,也越建越大。村子的整个占地面积,很快逼近了这个埋了四百多人的死人坑。或许因为这里阴气重,既不长树、也不长粮食,村子四周别的荒地都被开发成了耕地,唯独这里,一直荒着,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夏天走进去,都是冷气森森,却从没人敢去那里乘凉避暑。

    2000年,我二十一岁,再有一年,也就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

    在我们农村,想娶媳妇儿,最基本的条件,得有房子。当时我们家就那么一座老房子,还住了祖孙三代,虽说我年轻时模样长的还算不错,但是就我家里这条件,你就是长成刘德华的模样儿,也没人愿意嫁你。试问,谁愿意跟你住那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满地锅碗瓢盆接雨水的房子呢?

    家里就想着盖座新房子,给我结婚用。父亲就到大队申请桩基,我们农村想盖房子就必须去……现在叫村委会,过去叫“大队”,必须去“大队”找村长、书记啥的申请桩基。偏巧那一年呢,申请的桩基的家户还挺多,村里呢,也刚好要规划宅基地,就把这一年所有的桩基都规划到了村北边儿,那意思是,村里以后的桩基,就参照着最北边这一块,对齐由北往南排。

    那一年,总共好像是四十几个桩基,大队让申请桩基的人“捏蛋儿”,也就是“抓阄”,结果呢,我父亲刚好捏中了死人坑上面、“天罡阵”的正中心。我奶奶知道了就说,这就该着咱们家继续镇着它。

    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我们家的新房盖好了,就在那死人坑,也就是现在我住的这座房子,就是我现在正在打字写书,住的这个房子!

    新房盖好以后,我也没结婚,预备着,全家人都搬了进去。

    后来,我跟我老婆结了婚,我父母就带着我奶奶又搬回了那个漏雨的老宅子。

    他们这么一走,家里立刻显得没了人气儿,每次回家都是冷冷清清。

    没多久,家里就不安生了,下面那些玩意儿闹腾起来。一到晚上就来了,有说话的,有走路的。躺在卧室,能清晰的听见客厅里噼里啪啦的走动声和说笑声。

    吓的我老婆就问,家里是不是来贼了,我心里有数,就跟我老婆说,没事,就是老鼠在闹。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家里根本就没闹过老鼠,别说老鼠,连狗都能给吓死。

    我老丈人喜欢养狗,每次家里的狗下了小狗崽,就要我抱一只回家,我拗不过他,就抱回来一只。不过,抱回家养不了几天就得死,莫名其妙的死,导致我们家院外的葡萄树下,一两年内埋了五六条枉死的小狗。

    后来,我们村里很多人养獭兔挣了钱。我也想养,一百多钱卖了一对儿,养在了我们家院里,我还专门给它们垒的窝,买回来的时候活蹦乱跳,结果没几天夜,俩都死了,瞪着一双红眼睛死的,模样儿要多吓人有多吓人。就这宅子,还好是我住着,还是换了别人,估计家里就不是单死动物那么简单了。

    我那时候,基本上已经学成了,我就跟我奶奶商量,是不是治治下面这些玩意,太烦人了。我奶奶说,它们也是些可怜人,又没怎么样你,你治它们干啥,习惯就好了,以后除了人,家里啥也别养了。

    后来,我老丈人再让我抱小狗崽回家养,再也不抱了,抱回家的动物养不活,我就等于在杀生。

    这种情况,直到我儿子出生以后才有了改善,我儿子命格霸气,阳气比我的还重,出生以后,直接把那些东西压下去一大半儿。随后,几个房间里,只剩下一个房间不安分。

    后来,我老婆带着我儿子睡卧室,我和他们分开,睡在了那间不安分的房间里,每到晚上十点,那些玩意儿就开闹了,我仔细一听,居然有男的( 末代捉鬼人 http://www.xlawen.org/kan/485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