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末代捉鬼人 > 末代捉鬼人 第 53 部分阅读

第 53 部分阅读

    女的,一群妖邪嬉笑怒骂,好像玩儿的不亦乐乎。

    每到这个时候,每到写书写的心烦的时候,我就拿它们撒气,我会在房间里低吼,“都给我滚,要不然挨个儿揍你们。”

    一声下去,一夜安静。不过,第二天就又折腾上了,因为我从没去揍过它们,它们也不怕我。

    就在一月前,这些闹腾的声音又小了一点儿,晚上家里破天荒来了一只动物——猫。那猫也邪门儿,有时候是白色的,有时候是黑色的,最邪门的,总是晚上十二点前后,拿脑袋不要命地“咣咣”撞我们家房门,气的我每次光着身子半夜跑去撵它,虽然每次都没撵上过它,不过也挺欣慰的,至少,家里有动物来了,就算是只猫妖,它也是个动物呀。撵过猫以后,睡意也就没了,打开电脑看一下书的成绩,偶尔也上一下qq,有一次,上qq忘记隐身,一位朋友问我,怎么还没睡。我说,家里来了只猫,被吵醒了。记得我好像在群里也提过这件事。

    后来,我下了个小手段,整了那猫一下,那猫再也不敢来撞门了,蹲在我房间的后窗户那里“喵喵”叫,它一叫,房间里那些嬉闹声立马儿就停了。

    就在今年的大年二十八,晚上大概九点多种吧,我正在脱衣服准备睡觉,房间里居然莫名其妙出现了一只——蝙蝠!

    蝙蝠好像也有冬眠的习性吧,这大冬天的,出现一只没冬眠的蝙蝠,而且家里窗户还关的这么严实,它打哪儿来的呢?虽然我是这方面的传人,很多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不过,这也太有点儿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了吧!

    我看着那没头没头在房间里乱飞的蝙蝠,没理它,拉灯睡觉。

    第二天晚上,我们全家正在客厅吃饭,我房间里那只蝙蝠,居然又出现在了客厅,扑棱棱乱飞,我儿子没见过蝙蝠,看着蝙蝠大喊一声,“小鸟儿!”

    说也奇怪,可能那蝙蝠被我儿子的霸气给吓着了,也可能被我儿子的叫声干扰了它自身的声波,一脑袋撞墙上撞晕了,随后跌在了客厅当门柜上。

    我儿子拉我去看,“爸爸,小鸟儿、小鸟儿。”

    我走到当门柜跟前,把撞晕的蝙蝠捏了起来,是一只小蝙蝠,一双肉翅膀蜷着,一双小眼睛贼亮,当我捏起它的时候,尖嘴巴张开了,露出里面白森森的尖牙。

    我把它捏到我儿子眼前给他看,对他说:“这不是小鸟儿,这是蝙蝠,好好看看、记住它的模样儿,以后这东西,估计你再也看不到了……”

    我儿子抬手摸了摸蝙蝠长满毛的小肚子,蝙蝠立刻“吱吱儿”老鼠一样叫了起来。

    给我儿子看完,我走到院子里朝天上一扔,蝙蝠扑棱起翅膀,飞走了……

    就在蝙蝠飞走的那一刻,心里居然莫名其妙生出一股失落感,感觉自己一下子失去很多……

    从那天以后,晚上家里再没了声音,嬉闹声,猫叫声,啥声音都没了……

    ——记于,2015年二月二十三日,阴历大年初五,下午三点四十三分……

    第一百八十三章 碗中鬼影

    村子里的怪病过去半年后,时间来到了公元一九四四年,夏。

    这时候,地里的小麦有了几分收成,饥荒里挣扎的人们因此得到一丝残喘,河南全境的大饥荒,基本上也就算是过去了。不过,这也让打饥荒里活下来的老百姓认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靠天靠地靠人,都他妈不如靠自己!”

    全省各地纷纷组织起“护村队”、“保乡团”之类的地方武装,他们主要目的是抗粮抗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日本人,他们谁都不认,只要是来收粮收税的,抄家伙儿就打!

    我太爷他们家过去所在的延津县,就因为抗粮抗税,也就是在这一年,好几个村子被日本人屠村,最惨的一次,三百多村民被日本人赶进一间大房子里,机枪扫完以后再用刺刀戳,最后只有一个老道士活了下来,当那道士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以后,都成了血人儿了。

    当时,我们村子这一带和附近山下五六个村子,也组织了一个地方武装,听我奶奶说,名字好像叫什么“护乡保山团”,二三百号人、几十条长短枪。当时那感觉,就跟电影《地雷战》、《地道战》里演的差不多,一说,“鬼子来收粮了,乡亲们快进山。”全村百姓就扶老携幼,用毛驴车、牛车拉上粮食往山里跑,坚壁清野。

    不过,他们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儿,是什么地下党组织起来的,全是自发的地方武装组织的,再者,他们不光躲日本人,国民党、供铲党他们都躲。说句不该说的话,日本人和国民党的军队来抢粮食都是光明正大抢,扯淡的是供铲党的军队,每次来抢粮食都要换上国民党的军装,这让很多老百姓们都误认为那是国民党的军队。《亮剑》原著里也提过一笔,主角李云龙就曾经指使部下换上国民党军装,抢了老百姓的粮食,李云龙因此还受到了上级的处分。其实换军装抢粮食这种事儿,在供铲党的队伍里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伪装成国民党军队抢完粮食以后,再换上供铲党的军装,带上被他们抢去的一少部分粮食,返回头再来发粮食安慰老百姓。红脸儿白脸儿,其实都让一个人唱了,缺德带冒烟儿的。

    以上我所说的,全是事实,绝对有据可查,你们要是不相信的话,农村的朋友可以问问村里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六十岁往上的老人也可以,有的也听家里长辈们讲过。

    我不是在诋毁啥,也不是在宣扬啥反动言论,事实就事实,我只是在写我们家里这些事儿的时候,写到这儿碰巧捎带上一笔。我相信这些事儿就算我不写,迟早会有人写。还是那句话,我是站在天平的中央,还原历史的真相。有朋友谁要是不满意我上面说的那些话,也别跟我较真儿,我只是个目光浅俗的山里农民,初中都没毕业,更没啥大见识,不满意的朋友就请直接忽略了吧。

    王实诚的两个儿子,王小顺和王小二也参加的护山团,每天除了下地干活,就是集中起来训练,团里有几个会武术的,天天教他们练武。武术,我们这里土语叫做“蹦捶”,学武术,我们就叫“学蹦捶”。

    我爷爷虽然这时候也快四十了,但是他那股子年轻劲儿不退,他也想参加护山团,不过他腿脚不好,去了几次人家都不要他。

    我爷爷挺羡慕王小顺兄弟俩的,每当他们去训练,我爷爷就拄着拐棍跟着去看热闹。

    有一次,有名武师教这些团丁射飞刀,我爷爷一看就乐了,因为那武师飞刀射的真不怎么样,在我爷爷看来,三流都算不上。我爷爷就走到那武师跟前说,“让我也射一刀呗。”

    那武师心高气傲,斜了我爷爷一眼,挺不待见,“你一个瘸子射啥飞刀呀,别射自己腿上。”

    武师这话一出口,除了王小顺兄弟两个,在场所有人哄堂大笑。

    我爷爷立刻就恼了,从武师手里一把抢过飞刀,抬手就射,七八米远的距离,几乎连看都没看,一刀正中红心!

    顿时,在场所有人笑不出来了,一个个面目凝固、瞠目结舌。

    等武师回过神儿来以后,当然不服气儿,跟众人说我爷爷这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不信再叫他射一刀试试。

    我爷爷又拿起一把飞刀,还是连看都没看,刷地一下,所有人只觉得眼前白光一闪,再看飞刀,又是正中红心!

    武师这下彻底无语了,看着我爷爷啥也说不出来了。旁边一张桌子上还放着几把飞刀,我爷爷走过去一股脑拿起来,刷刷刷刷……

    武师额头的冷汗顿时冒了出来,在场所有人也都张大了嘴巴,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像看怪物似的,错愕地看着我爷爷。

    我爷爷这次射出去的几把飞刀还是全中红心,拴着红穗的刀把儿在靶子中心堆的像朵花儿似的。

    王小顺兄弟俩看着武师那张涨成驴肝一样的脸,裂开嘴就笑了起来,踢铁板上了吧,以后看你还敢不敢小看人,这也就是俺广宇爷,要是俺秉守太爷爷来了,还不吓尿你们。

    我爷爷露的这一手儿,刚巧被他们团长路过看见,这团长姓啥来着,我奶奶记不住了,好像是姓李,我们这一带李姓和张姓是两大姓氏,家族非常庞大。

    这李团长有点慧眼,一看我爷爷露的这一手儿,就感觉我爷爷家里肯定不简单,就把我爷爷叫到一边试探性聊了几句,我爷爷早就被我太爷叮嘱过,可以跟别人说是从黄河边儿三王庄搬来的,但不能说家里过去是干啥的。

    我爷爷口风很紧,没给这李团长问出啥底细。

    李团长见问不出啥,也没再纠结,见我爷爷也算是个人才,就让我爷爷加入了护山团。

    我爷爷在团里干啥呢,一是教那些团丁们射飞刀,二是给他们烧水沏茶喝。

    大热天儿的,一群大老爷们那边儿训练,我爷爷就领着几个女人在树下给他们烧热水,等那些人训练完了,他们这里水也烧好了,往水里放些薄荷叶,再抓上一把砂糖,清凉又解渴。

    有一次,我爷爷拎着个一大号儿的铁茶壶,给那些团丁们倒水。团丁们每人拿着一只大瓷碗,挤一堆儿让我爷爷给他们倒水。其中有一个瘦巴巴的年轻人,年龄大概也就十八九的样子,他没挤,远远站在人群后面。等前面这些人接好水一边儿喝去了,他这才拿着瓷碗最后一个来到我爷爷跟前。

    这时候茶壶里的水也不多了,我爷爷拎起来就给他碗里倒,一边倒着,眼睛一边朝碗里瞅着,可是,等我爷爷把水倒至大半碗的时候,就见那碗里边儿……

    我爷爷顿时浑身一震,手一哆嗦,直接把铁茶壶扔地上了,水从铁茶壶里“哗啦”一声撒了出来,他自己也好悬没一屁股坐地上。

    等我爷爷稳住心神,抬头朝年轻人看了一眼,就见年轻人也在看着他,一脸困惑,年轻人问,“大叔你咋了?“

    我爷爷这时候脸色煞白,连忙朝年轻人摆手,“没啥没啥,可能是累着了,眼花了,手也不听使唤了。”

    年轻人听我爷爷这么说,也没在意,弯腰下把地上的铁茶壶捡起来,自己把碗里的水蓄满了。

    就这时候,我爷爷心有余悸的又朝他碗里看了一眼,顿时,又差一点没一屁股坐地上,没等这些团丁们训练完,我爷爷提前撂路,拄着拐杖慌慌张张回家了。

    来到家门口儿,我奶奶和我太奶正坐在门口树下跟几个妇女闲聊,我爷爷赶忙示意我奶奶跟他回屋。

    我奶奶见我爷爷脸色不对,跟几个妇女打了声招呼,随他回了屋。

    进屋以后,我爷爷就像给瘟神在屁股后头撵了似的,连忙把房门关严实,又用门栓死死抵上。

    我太爷这时候也在屋里,看到我爷爷这样儿,就说我爷爷,“你小子是不是干啥亏心事儿了,大白天的,你抵什么门呢。”

    我爷爷一转身,看了看我太爷,又看了看我奶奶,“爹,您不知道,我今天遇上怪事儿啦,吓死我了。”

    “啥怪事儿,你看你这德行。”我太爷冷瞅了我爷爷一眼。

    我爷爷把我奶奶拉到凳子上坐下,他也坐下,诚惶诚恐地对我太爷和我奶奶说道:“刚才我给一个团丁倒水喝,你们猜怎么着……”说着,我爷爷看看我太爷,又看看我奶奶,就见两个人一脸平静地看着他,这让我爷爷觉得挺意外的。

    砸了砸嘴,我爷爷接着说道:“我给那团丁倒水的时候,碗里的水刚倒到一半儿,我、我看见那团丁的脸映进了碗里,那脸、那脸不、不是团丁的脸,是、是一张女人脸,满脸是血,吓得我……”

    没等我爷爷说完,我太爷一摆手,打断了他,“看你这出息,就这点儿事儿把你吓成这样儿,那团丁是给女鬼附上身,索命来了。”

    “不不、不是呀爹,那、那碗里的女人,是没啥可怕的,只是,只是,她、她还喊了您的名字,我听的真真儿的,刘念道!”

    “什么?”我太爷一听我爷爷这话,立刻警惕起来,“那女人长什么样儿?”

    “没、没看清楚,脸上都是血。”

    我太爷顿时皱起了眉头,随后,眼睛看着地面一瞬不瞬,好像在思考啥。

    我奶奶这时候小声儿问我爷爷,“哥,你看清楚吗,要不,就你是不是听错了,那女鬼咋会喊咱爹的名字呢?”

    “我怎么可能听错呢,真真儿的,要不,我能给吓成这样儿?”

    “你给他倒水的那个年轻人叫什么?”我太爷突然回神问我爷爷。

    (在这里先给各位打个预防针,今后要写到土改、文革、三年自然灾害,会涉及到很多敏感的事件,就现在咱这国情,希望各位别在书评区发表啥过激言论,这对咱自己和这本书都没啥好处,特别是文革,那些人是怎么斗我奶奶的呢,最狠的一次,让我奶奶跪在凳子上,拉开后脖领子上的衣服,保温壶里的一壶热水,全给我奶奶灌脖子里了,烫下了一层皮。如果写到那个时候,气愤的朋友一定不会少,不过,咱在书品区里千万别过激,毕竟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今天我看见一位朋友的留言就有点那个啥,不过在书评区里却没看见,我没有删除留言的权限,估计是给编辑删了,以后呢,千万别再出现这种言辞了,对咱大家都没啥好处。同时,我也交代了给这本书做有声小说的工作室,让他们自己酌情修改章节内容,将来有声出来以后,可能会删减一些。)

    第一百八十四章 女鬼身世

    听我太爷问那年轻人的名字,我爷爷连想都没想,直接回道:“邻村儿陈秃子的儿子,陈小秃。”

    我太爷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陈秃子,就是前几年跟别人家的媳妇儿鬼混,后来让他们村里人捉奸在床,把脑袋烫成疤的那个?”

    “就是他儿子,我听他们村里人说,自打十几年前陈秃子的老婆难产死了以后,陈秃子就没再成亲,这十几年一直跟他们村儿里一个女的鬼混,前几年才给人逮着,不光头上给人用烙铁烫成了疤,裤裆里那玩意儿也给人割了。”我爷爷一口气回道。

    “哦”我太爷听完沉吟了一下,又问:“跟陈秃子鬼混的那个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爷爷想了想,不确定说:“可能死了吧,反正这两年没听人提起过她……哦对了,我听咱村儿里人说,那女的给她男人捉了奸以后,被她男人扒光衣服吊树上打了半宿,后来就跟牲口似的捆家里不让出门,打哪儿以后,村里谁也没再见过她,好像前一阵子我听人说,去年开春儿的时候,她们家里啥吃的也没了,她男人饿急了,就把她杀了吃肉了……”

    听我爷爷说到这儿,我奶奶忍不住叹了口气。

    我爷爷看了我奶奶一眼,“你叹啥气呀,像这种娘们儿,他男人吃了她也活该。”

    我奶奶瞪了我爷爷一眼,抬手又在我爷爷胳膊上可劲儿掐了一把。

    我太爷这时候没理会我奶奶和我爷爷的小动作,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要这么说,水碗里的那张女人脸,十有八九是这女人的,真要是给人剔骨了、炖肉了,这怨气可不小。”

    我奶奶说道:“我看不会吧……要是真那女人的,她怎么会找陈秃子的儿子呢,要找也是找她男人和陈秃子呀,还有,她咋知道您的名字呢?”

    我太爷深吸了一口气,皱起了眉头,“怪就怪在了这儿,她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呢,难道……我过去跟她照过面儿?”说着,我太爷转过头看着我爷爷,“那女人和她男人的名字,你知道吗?”

    “知道。”我爷爷连忙点头,“女的叫桂花,娘家姓刘,她男人姓茹,外号茹公公,大名茹思清。”

    “刘桂花、茹思清……”我太爷把两个名字反复念叨着,冥思苦想起来。

    我奶奶这时候小声儿问我爷爷,“那男的外号咋叫茹公公呢,是个太监吗?”

    我爷爷嘿嘿一笑,低声回我奶奶,“不是太监,这都怪他爹娘没给他取个好名字,大清朝早就完了,他名字却叫‘思清’,村里人一开始喊他皇帝身边的狗腿子,后来就直接喊他茹公公了。”

    我爷爷说完,我奶奶也笑了。

    就在这时候,我太爷摇了摇头,嘴里说道:“不认识,这两个人我都不认识。”

    我奶奶一听,连想都没想,随口说道:“爹,要是那女的认识您呢?她不是也姓刘嘛,要是咱刘家门儿里的人,她知道您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啥?”我太爷显然没想过这一点,顿时愣了一下,紧跟着,脸上的肌肉莫名抽搐了几下,再也不说话,从腰里抽烟袋杆子,窝上烟丝,一口口抽了起来,整个人看上去若有所思。

    我奶奶见我太爷脸不对,舔了下嘴唇,心里后悔自己嘴太快了,刘桂花要真是刘家门里的人,叫我太爷这脸往哪儿搁?

    狠狠抽了几口烟,我太爷吐着残烟冷冷问我爷爷,“你知道那刘桂花娘家是哪儿的吗?”

    我爷爷这时候也看出不对劲儿了,“我、我……”

    “别吞吞吐吐的,你到底知不知道!”

    “我、我听说她娘家是黄河边儿上的……”

    吧嗒!

    我太爷手里的烟袋杆儿跌在了地上,烟袋锅里还在往外冒着青烟……

    房间里,瞬间沉默了下来,我奶奶和我爷爷像做了错事儿似的,微微低着头四目相对,面面相觑。

    许久过去,我太爷把地上的烟袋杆儿捡起来,长长叹了口气,回忆似的说道:“我三叔……也就是你们三爷,有个重孙女,到现在也有四十来岁了,按辈份儿论,她该叫我声‘爷爷’,好多年前,我听刘庄的人说,她是嫁到了这一片儿,从年龄上来看,这个刘桂花很有可能就是她……这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儿?”

    这时候,我奶奶说话小心起来,同宗的闺女死的这么惨,我太爷心里肯定不好受,我奶奶说道:“爹,兴许不是她呢,黄河边儿上姓刘的又不是咱一家。”

    我太爷这时候,似乎已经认定这个“刘桂花”就是他三叔的重孙女,情绪十分低落,摆了摆手,“别说了,你明天陪广宇到他们训练那地方去一趟,给那陈秃子的儿子看看,弄清楚到底是咋回事。”说着,我太爷一双眼睛发出冷冽的光芒,看着我奶奶,又低沉沉说道:“这件事儿,你只能看,不许管,有仇的,你叫她报仇,有冤的,你叫她报冤,她要是报不了,你叫她来找我。”

    我奶奶听了连忙点头,我奶奶当然知道“是亲三分向”的道理,刚才我爷爷还说男人把她吃了活该,现在我太爷却要维护她报仇,要是她报不了仇,看样子自己老爹就要亲自动手了。这就是人性,与生俱来的。

    第二天下午,我奶奶陪我爷爷来到了护山团训练的地方,其实也不远,就在我们村子西边的邻村,三四里地的样子。这个邻村,是我母亲从小长大的地方,也就是我姥姥家所在的村子,这个等以后再说吧,因为我父母的这场婚姻,也算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衍生出来的一个近似悲剧的产物,也足够各位朋友唏嘘感慨一阵了。

    西边儿这个邻村,过去村子北边儿是个长满荆棘的大土坡,跟城墙似的,像道天然屏障。村子东、西、南三面,屯子似的,用木头石块啥的屯成一圈儿,东西南,三面有三座大门,这是他们村子通向外界,唯一的三条出路。现在村子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说起他们村子东西南三个方向时,还是习惯说东门西门南门。我小时候,我姥姥说起来,也经常这么说,什么南门口儿、南门外,西门外、东门口儿等等等等。

    姥姥,也就是外婆,妈妈的亲生母亲;奶奶,也就是祖母,父亲的亲生母亲,打断正文解释这个连三岁小孩儿都明白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在凑字数,是真有人不知道,我真怕有人把“我奶奶”和“我姥姥”弄混淆了。过去那个大群里就出现过这么几位女性朋友,说自己命不好,克夫,我就问她,你母亲有没有出现过克夫现象?你姥姥有没有出现过呢?她们硬是不知道“姥姥”到底是个啥亲戚,搞得我又想哭又想笑。

    言归正传。护山团训练的地方,就在邻村南门外偏西一点儿,在当时,那一带是他们村子里打场晒麦子的地方,地势平坦开阔。

    在打麦场边缘,靠南偏西的位置,有棵老槐树,谁也不知道这棵究竟长了多少年了,直到我这时候,这棵老槐树还活着,树身极粗,四个成年人手拉手都抱不住它,树中心早就空了,两个成年人跳进去都有富余。据我母亲说,在她爷爷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是这样儿了。

    老槐树目测不到两间房的高度,相较周围的树木而言不算高,不过却是枝繁叶茂,树荫的覆地面积,直径至少可达十几米。

    那些团丁在打麦场里三五成群训练,我爷爷就带着几个妇女在这棵老槐树下给他们烧水沏茶。

    我奶奶今天既然跟我爷爷一起过来了,当然不愿意在那里闲着,等她把整个打麦场转了一圈儿以后,径直朝老槐树走了过来。

    这时候,老槐树下就我爷爷一个,那几个妇女挑着担子到远处井里挑水去了。树荫下,土石盘着一个临时的锅台,上面放着口大号儿的铁锅。锅台旁边的地上,放着几十只粗瓷碗和一个大号儿的铁茶壶。

    我爷爷这时候正蹲在锅台前生火,看那样子,那火好像不太好生,我爷爷划了好几根洋火都没能把锅台里的柴禾点着。

    我奶奶见了就想过去帮忙,不过,等她从太阳底下走进树荫里以后,突然感觉身上一凉,凉得很不正常,就像一下子从三伏天走进了数九天里似的。

    我奶奶顿时一惊,忍不住抬头朝头顶的树叶看了一眼,就见密密麻麻的树叶把头顶遮的密不透风,而且那些树叶里有种阴森森的感觉,好像里面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我奶奶心里立时涌上一种不太好的预感,就想走出树荫离远了把整棵树看一下,可就在这时候,头顶巴掌大的一小丛树叶突然朝四面分开,打分开的叶片后面,慢慢地、慢慢地……

    我奶奶的呼吸顿时加快了无数倍,就见从叶片后面,慢慢地探出一颗绿幽幽的孩子脑袋,这颗脑袋整个儿都是绿色的,绿鼻子绿眉毛绿嘴唇,特别是那双绿汪汪的眼睛珠子,蛇眼一样绰绰冒青光……

    第一百八十五章 蒸汽升腾

    我奶奶壮着胆子朝那双眼睛对视过去,就见这双眼睛竟然没有上下眼皮,眼眶里单纯嵌着一对儿圆滚滚的绿珠子,精光四射,真跟蛇眼似的,陡然间,这颗绿脑袋突然咧开嘴怪诞一笑,我奶奶顿时倒抽了口凉气,这东西竟然连牙齿都是绿的,简直怪异到了极点。

    “枝儿,你看啥呢,还不赶紧过来帮忙!”我爷爷在锅台旁冷不丁喊了一嗓子。

    我奶奶顿时被喊声惊的一激灵,与此同时,树上那颗绿油油的小脑袋像被我爷爷的喊声惊着了似的,倏地一闪,消失在了树叶里。

    我奶奶这时候拢了拢神儿,扭头朝我爷爷那里看了一眼,就见我爷爷还在那里划着洋火点柴禾,不过好像死活都点不着,我爷爷这时候把几根洋火攒在一堆儿,沉着脸,刷刷刷可劲儿的划,看上去都划恼了。

    我奶奶回过头又朝树上看了一眼,就见刚才绿脑袋出现的那片地方,已经给一团紧凑的树叶子遮的严严实实,也不知道那颗绿脑袋是不是藏在了这些树叶后面,反正在树叶表面是看不到它了。

    这时候,我爷爷又在锅台那里催促起来,我奶奶只好把目光收回,朝锅台那里走去,不过,她这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时不时还要回头朝刚才绿脑袋出现的地方看上一眼。

    来到锅台跟前,我爷爷还在那里卯劲儿划着洋火,我奶奶就觉得很奇怪,朝他手里的洋火看了一眼,这些洋火头儿都是新的,那划纸看着也没受潮,怎么回事?在心里想了想,一猫身儿蹲在了我爷爷身边,打算把洋火从爷爷手里要过来自己试试看。

    我爷爷却对她说,“你别管了,给我拢着点儿火,别等划着了以后再给风吹灭了。”

    听我爷爷这么说,我奶奶下意识朝锅台里看了一眼,就见锅台里面的柴禾上已经扔了好些划过的洋火棍儿,又抬头朝树上看了看,树上的叶子连动都不动一下,根本就没有风,立刻明白是咋回事儿了。于是对我爷爷说道:“哥,还是我来吧,这根本不是风。”

    “不是风还能是啥。”我爷爷笃定说道:“不信等我划着了你……”

    “嗤”地一声,我爷爷话还没说完,手里的几根洋火终于给他划着了,不过,火星子刚由洋火头儿上跳起,紧跟着扑地就灭了,我爷爷顿时一楞,随即大骂一声,气呼呼把报废的洋火棍儿扔进了锅台里。

    我奶奶见状,伸手就要去抢我爷爷手里的洋火,就在这时候,几个负责到井边挑水的妇女回来了。

    “哟,刘兄弟,你这火点的时候儿可不短了呀,咋还没点着呢,这要是给你老婆烧洗澡水,你老婆还不得光着身子等到猴年马月呀!”其中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放下挑子说道。其他几个妇女听了,全都笑了起来。虽然是句毫无贬义的玩笑话,却导致我爷爷脸上一红,有点挂不住了。

    我奶奶的脸也红了,忙从我爷爷手里接过洋火,低声说了句,“我来吧。”说着,推开洋火盒一看,里面就剩两根了。我奶奶从里面抽出一根,朝几个妇女看了看,几个妇女这时候已经忙活着给锅里添水,没人再注意他们。

    我奶奶随即深吸了一口气,嘴唇缓缓蠕动,低声念道:“赫赫扬扬,日出东方,南收丙丁火,北挡乙卯风,火德星君速速临凡,急急如律令!”

    嚓!

    单根洋火被我奶奶一下划着,火苗突突跳动,丝毫不灭,连引火用的秸草也不要,一抬手,我奶奶直接把燃烧的洋火棍儿扔进了锅台里,就见锅台里的柴禾在洋火棍落到上面的一瞬间,“呼”地一下,全部燃烧起来,冒出的火苗像炸开了似的,霎时打锅底窜起多高,一个拎着水桶正往锅里添水的妇女猝不及防,被窜起的火苗吓得“啊”地一声惊叫,差点儿没连水桶一块儿扔锅里。

    随后几个妇女看着我奶奶面面相觑,这时候他们才注意到,这小媳妇儿看着眼生。

    之前那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悚起脸问我奶奶,“这火你、你是咋点着的?”

    我奶奶一笑,摇了摇手里的洋火盒,“用洋火儿点的着呀。”

    几个妇女打量了我奶奶几眼,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又问,“你是哪村儿的小媳妇儿?”

    我奶奶看了我爷爷一眼,我爷爷清了清嗓子,一脸得意地说道:“这就是我媳妇儿。”

    “啥?”我爷爷这话一出口,几个妇女看看我奶奶,又看看我爷爷,那位中年妇女尴尬地朝我奶奶嘿嘿笑了起来,其他几个妇女则是露出一脸的难以置信,估摸着我爷爷和我奶奶的年龄,怎么也不可能是两口子。

    我奶奶这时候,拿起锅台旁边放着的锅盖,站起身盖在锅上,陪着我爷爷烧起了火。几个妇女瞅瞅他们两个,小声嘀咕着到另外一边树荫里凉快去了。

    见几个妇女离开,我爷爷问我奶奶,“枝儿,你刚才使的那是啥手段?”

    我奶奶一笑说:“我使的是‘引火诀’,刚才你那洋火划着就灭,是给调皮的小鬼儿吹灭的,念‘引火诀’请下火德星君,那些小鬼就不敢再吹了,以后你要是再点不着火,就念这个吧。”

    我爷爷听了就是一愣,“这大白天,小鬼儿们也敢出来?”

    “有些小鬼白天是可以在树荫里走动的,咱爹没告诉过你吗?”

    “没有。”我爷爷摇了摇头,跟着,居然叹了口气,“咱爹就是偏心眼儿,啥都教你,就是不教我。”

    我奶奶舔了舔嘴唇,啥也没说,因为直到这时候,我爷爷都不知道他自己“五阳不全”,不能学这个,之所以没告诉过我爷爷,是怕说出来我爷爷伤心。在我爷爷心里,一直都认为我太爷偏心眼儿,不过想想是自己老婆学的,也就释然了。

    两个人都不再说话,专心烧起了锅。

    不大一会儿,青烟袅袅,铁锅里热汽渐冒,不远处团丁们训练的喝声,声声传来,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平静。

    不过,我奶奶心里却并不平静,心里一直没放下刚才从树叶里探出的那颗绿脑袋,时不时就要抬头往头顶的树叶子里找一找。

    “枝儿,你一直往树上瞧啥呢?”

    我奶奶这个过于频繁的抬头动作,并没有逃过我爷爷的眼睛。我奶奶一笑说:“没啥,就是觉得这棵槐树咋能长这么大,这得长多少年呢。”

    “管它长多少年呢。”说着,我爷爷把锅盖掀开看了看,见里面的水开了,交代我奶奶别再给锅台里添柴禾,他自己把锅盖完全掀开了。

    锅盖卜一掀开,一股白色热蒸汽从锅里呼呼冒出来,升腾而起,紧跟着,就听铁锅正上方的树叶传来“哗啦啦”一阵响动。

    我奶奶一直留意着上面,听到声音赶忙抬头一看,就见铁锅正上方的树叶子被热蒸汽熏得摇摆乱晃,也就在这时候,旁边一簇巴掌的树叶丛突地一抖,我奶奶赶忙把眼神转过去一看,抖动的那团树叶跟刚才一样,再次四下分开,一颗绿幽幽的小脑袋,从里面钻了出来。

    这一次,绿脑袋居然苦着一张脸,打那双没眼皮的眼睛珠子里流出两行绿莹莹的液体,感觉就像是在哭,眼泪汪汪的。

    我奶奶心头莫名其妙地被触动了一下,与此同时,她感觉这颗绿脑袋好像是在朝自己哀求啥。

    这时候,我爷爷已经把锅盖放到锅台旁边,浑然不觉地拿起水瓢,一瓢瓢从锅里往铁茶壶里舀热水,锅里冒出的热蒸汽依旧升腾而上,熏得正上方树叶子乱颤。

    我奶奶会意,立刻走到锅盖那里,抬手把锅盖拿起来扣回了锅上,我爷爷正往从锅里往外舀水,锅盖猛地给我奶奶扣上,吓了我爷爷一跳。

    “枝儿,你干啥呢!”

    我奶奶一脸正色,朝树上指了指,我爷爷看不明白我奶奶啥意思,抬头朝树上看了看,不过他啥也没看到,“枝儿,你叫我看啥呀,你放心吧,这树上没虫子,不会掉锅里。”

    我奶奶赶忙拉了拉我爷爷的衣角,低声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这树上住着个小玩意儿,咱烧水的时候熏着它了。”

    “啥?”我爷爷愕然地看了我奶奶一眼,“你说的是邪乎玩意儿?”

    我奶奶点了点头。

    “真的?”

    “我骗你干啥。”

    我爷爷把头抬起来往树上仔细找了找,还是啥也没看见,随后跟我奶奶说:“这、这老槐树也太邪门了吧,又是树荫里吹洋火的小鬼儿,又是树上的邪乎玩意儿……”

    就在这时候,打远处蹬蹬蹬跑过来一个年轻人,年轻人满头大汗,跑过来就问我爷爷,“刘哥,水烧好了吧,俺刚才看见你往茶壶里舀水了。”

    我爷爷一笑,“好了好了。”说着,提起了脚边的铁茶壶。年轻人赶忙从锅台旁边拿起一只粗瓷碗,双手捧到我爷爷跟前,我爷爷抄起铁茶壶给他满满倒了一碗。

    等年轻人端着碗离开以后,我奶奶低声对我爷爷说道:“明天你找你们团长商量商量,别在树下烧水了,换个地方吧,要是把树上那东西惹恼了,说不定会出事儿的。”

    我爷爷点了下头,“这小点事儿不用找我们团长,我就能做主,等今儿个训练完了,我叫他们把锅台拆了换个地方。”说着,我爷爷把话茬儿一转,问我奶奶,“这树上到底是个啥邪乎玩意儿,你看见了么?”

    我奶奶顿了一下说道:“我看是看见了,就是不知道它是个啥,等回家问问咱爹吧。”

    这时候,见一个过来,陆续有团丁跑了过来,我爷爷赶忙给他们倒水,两个人也不好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啥。

    这些地方武装,一般没啥严格的规定,说是训练,其实就是一群年轻人在一块儿舞枪弄棒消耗身体里的多余精力,谁要是累了,跟领头儿的说一声,喝水撒尿啥的随便。

    停一天

    眼睛花了一天,看着电脑屏幕总觉得刺眼的要命,自打过了大年初一以后,眼睛视力下降了好多,我今年命犯“元朝”,恐有眼疾,阴人有血光之灾。记得我在群里说的那个拜星宿神的方法吗?跟谁说了,最好拜一拜,虽然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得来的方法,不过我这朋友绝对是可信的。我这个,得等到这个( 末代捉鬼人 http://www.xlawen.org/kan/485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