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红楼之绝黛无双》
捉虫了
( )作者有话要说:本人历史盲,只想凑个热闹,写写不太BE的红故事,请各位看官莫要将真实历史和原著与本文联系。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礼仪等方面就当是虚构哈,虚构。。。。。。 “姑娘,姑娘,老爷回府了,正在书房呢!”一个身穿浅绿缎子背心白绫裙子的小丫头一边往院子里跑,一边叫着。
一间精致的卧房中,六岁的林黛玉正坐在床边,轻声细语地给床上小哥儿讲着故事。屋子里丫头婆子不少,却都鸦雀无声地伺候着,显见得是府里的规矩不错。这会子小丫头一叫,声音甚是突兀。眼见小男孩儿渐渐闭了眼睡着了,听了小丫头的叫声却又强睁开了眼,软软地叫了声:“姐姐……”黛玉不由得皱了皱眉,又忙伸手轻轻地拍着男孩儿的后背,笑着哄他:“睡,姐姐就在这儿呢。”外间伺候着一个嬷嬷忙走出去,在门口拉住了小丫头,低声训斥:“雪雁,你且大呼小叫些什么?难道不知道哥儿这个时候该歇晌了?平时教你的规矩都忘了不成?”雪雁探着头看了看亭中的姑娘,朝着嬷嬷吐了吐舌头,规规矩矩地站在了一旁等着。
看看小男孩儿睡熟了,黛玉站起身,身后的两个大丫头流云流霞忙上前,流云轻手轻脚地放下了床上挂着的轻纱帐,流霞则拿着早已准给好的团扇,在帐外慢慢地扇了风。黛玉看了看窗外,天蓝蓝的,日头虽已有些西斜,却比正午时分显得更热了些。不过难得的是今日起了些风,虽热却显得利落了不少,不似前些天闷得人喘不过气来。黛玉想了想,吩咐流云:“今儿个天热,又燥得慌,你且去叫人拿两个冰盆放在谨儿的屋子里,借着些凉气,他睡得也好些。你们也不必坐在那儿扇风了,只看着谨儿别晾了肚皮就好。”那丫头忙应了,又小声笑道:“到底是姑娘心疼少爷,连带着我们也沾了光。”
黛玉抿嘴一笑,又细细地嘱咐了一番,留了自己的嬷嬷在弟弟这里,才出去了。
雪雁看自家姑娘出来了,忙低头上前回道:“姑娘,老爷回来了,让姑娘歇过了晌去书房呢。”声音小小的,生怕惊到了屋子里睡晌觉的小少爷。
黛玉白了雪雁一眼,伸出手来在她的头上一戳,咬牙道:“多早晚能改了你这毛毛躁躁的性子?要不要我让王嬷嬷领了你回去再学学规矩?”雪雁大惊,忙道:“别啊,姑娘!我娘带我回去,我定是要挨一顿好的!好姑娘你饶了我,下次我再也不敢了!”黛玉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个小丫头虽然和自己同岁,性子却和自己南辕北辙,爽利的很,却也冒失,因是自己|乳娘之女,待自己又衷心,也不肯太过苛责她,说说也就罢了。父亲找自己,黛玉想了想,便不回自己的房间,要去书房。那嬷嬷——王嬷嬷,乃是姑娘的|乳娘,知道自己姑娘身子弱,经不得毒日头,忙的取过早就准备好的伞,交给了姑娘身边的大丫头瑞凝,瑞凝几步追上了姑娘,将伞遮在了姑娘的头上。
王嬷嬷看着自己姑娘越走越远,姑娘身子柔弱,这段日子以来又要照看小少爷,又要开始操持家事,本就纤细的身子竟是又瘦了不少,不由得叹了口气,进了屋子照看小少爷去了。
林府的园子是典型的江南风格,园中以水见长,水石相映,亭榭廊槛,宛转其间,更有各种奇珍花草点缀。时值盛夏,翠竹古树浓密成荫,藤萝蔓草摇曳生姿,更兼应季鲜花争奇斗艳,真真是美不胜收。又因为故去的贾氏夫人生前极爱荷花,在水中种满了从各处找来的珍品荷花。此时正是荷花盛开之时,荷叶盈翠,密密地铺在水面上,遮住了池水,看去竟似无一丝缝隙。也有些叶子长出水面,俏生生地挺立着,像极了江南女子春日小雨中打着的绸伞。翠玉般的荷叶间,深红,紫红,浅黄,杏粉,梨白,各色荷花亭亭玉立,随风而动,说不出的妩媚娇艳。
黛玉沿着园中的长廊向书房走去,心里想着父亲一回府便找自己,想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身后的瑞凝忙提起裙子快走了两步,嘴里劝着:“姑娘且走慢些,别只顾得快,走岔了气。”黛玉回头朝她笑道:“偏你又来说我,我就那么不中用?快走两步也使不得?”虽如此说,到底放慢了脚步。黛玉今年不过六岁,生的纤巧婀娜,虽然身量尚小,行动间却已是一派江南女子的风姿。碧萝色的长裙随着黛玉的步子微微掀动,望去颇有一番弱风扶柳的姿态。
林如海回府后便一直待在书房,管家林忠见他也没有处理各处往来的信函事务,却只对着一封京中来信不语,便知有缘故,只拿眼看了林如海的贴身小厮石磊。石磊看看林如海没注意,张嘴做了个“贾府”的口型。林忠便知定又是京中林如海的岳家贾府来信了。话说自夫人去世后下葬不及一月,贾府老太太便差人送来信件,直说自己暮年丧女,心恸不已,又怜姑娘年幼,既无内宅长者依傍教导,又无姊妹可以作伴,竟要接了去京中养活。
林如海接了信后虽是不悦,却也颇为踌躇。自己怜惜女儿幼年丧母,又身子娇弱,心思细密,若有年纪相仿的姐妹作伴,当可稍减思母之心。然那里虽是黛玉外家,老太太乃黛玉嫡亲外祖母,疼爱自是不假,但贾府中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多是一颗富贵心,两只势利眼,更兼贾敏未出阁时便与二太太王氏生有嫌隙,老太太虽好,终究已不管事,女儿到了那里岂不是要受委屈?
犹豫不决之时,却是黛玉以“为母守孝,侍奉老父,教养幼弟”为由坚辞不去。林如海甚是欣慰,自己姣花软玉一般的女儿似乎一夜长大,只是这成长的缘由却是失去母亲,不由得更加怜爱女儿。想女儿黛玉她本生的单弱,自出生便吃药,性子更是多愁善感,自己夫妻二人为她甚是操心。因她母丧不久,三岁的幼弟身体也是不好,又极是依赖姐姐,父亲林如海一度担心她悲恸劳累之下拖垮了身子,谁知自母亲去后,她除了晕倒在母亲灵前一次外,不但渐渐地收敛了柔弱易哭的性子,更连身子也慢慢地大好了。这也算是不幸之后的大幸了。
“大姑娘来了!”
林忠和石磊忙避了出去,不一会儿黛玉已进了书房向父亲请安了。林如海见女儿一身碧色汉装,长裙及地,因守孝也未佩戴金玉之物,只用一串长长的珍珠链子点缀在长辫间,再就是耳上垂着两颗水滴样的珍珠坠子。打扮虽是素雅,却极是合体。林如海笑道:“我原是让你歇了晌再过来,怎么如此着急?谨哥儿可是睡着了?大毒日头的,晒到了?还不快过来坐下歇歇。”黛玉过去坐在了林如海下首,歪着头笑道:“爹爹这一串问下来让我先说哪一个?”林如海见女儿一副小女儿姿态,想女儿大日头底下一路走来也没有感到不舒服,心里甚是高兴,便笑问道:“谨哥儿呢?”黛玉嘟了嘴道:“就知道爹爹偏心呢!弟弟睡着了,可还是缠着我讲了个长长的故事呢。”林如海知道幼子极为依赖姐姐,女儿年纪虽小,竟能将幼弟照顾的妥帖,也了了自己一份后顾之忧。黛玉见书桌上放了几封信函,想是家中各处庄子铺子的事务,便问道:“爹爹,找女儿到书房可有事情?”
林如海闻言,脸色稍变,拿起一封信交给黛玉,“你外祖母又来信了,仍是想接了你去,又嘱咐若是谨哥儿实在离不得你,便将谨哥儿也带了去。”又道:“你外祖母已是遣了琏二过来,不日便到。”
黛玉问道:“爹爹怎么说?先时我已经向贾家的琏二表哥说了不去京中,外祖母这半年来还要月月写一封这样的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林如海长叹一声:“你外祖母原只有你娘一个嫡亲女儿,又是最小的孩子,故而疼爱非常。你娘未出阁时说一声金尊玉贵也不为过了。如今你娘亲故去,老太太自然是心痛的,想要接你到身边养着以慰丧女之痛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怕也并不如此简单。”
黛玉奇道:“这里面还有什么缘故儿?”
林如海笑道:“就算有缘故,也不与你这小人相干了。只是这一次,为父想着,倒不如你带了谨哥儿去京中住些日子。”
黛玉急道:“爹爹,我们不是说好了么?女儿只和弟弟守着爹爹,女儿不想去!”
林如海见女儿情急,笑着安慰道:“玉儿且听为父说。先时你不肯去京里,想是担心为父忧思成疾,你弟弟又无可靠之人照管。如今爹爹身子也大好,谨儿也比先前结实了些,我的意思是,京中贾府毕竟是你们外祖家,若一味地不肯去,亲戚间生疏了不说,也伤了老太太的心。更何况若给有心人知道,只怕会说我们凉薄——你娘刚去世,便远了自己的外祖家,终是不孝。”见黛玉想说什么,林如海忙道:“再有一点,为父任巡盐御史已有两年多了,明年是要回京述职的,那时我再接了你们回来,如此可好?”
黛玉还是有些不愿:“女儿和弟弟只守着爹爹不好么?”
林如海见女儿眼中泪光莹然,心里迟疑了下,终是下定决心,便又掰开揉碎了对女儿开导:“其实,为父让你们进京,还有一层意思。”
顿了顿才道:“我们林家,虽是几代列侯,但人丁单薄,家中琐事便少了许多,你娘亲又不在了,一些你该知道的,大家子里的事情无人教导。这与你长大后并无益处。贾府人口众多,上下几百口子人,说是百年大族并不为过。为父让你住到贾府中,便是想让你自己看着,听着,也知道些内宅之事。且你外祖母曾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极得太皇太后看重,身份是有的。作为内宅长者,教导你一些时候,将来你长大了,说出去也就不会有人说你失母,无人教导了。”
黛玉听了,低头思量了一会儿,方才低低地说:“女儿听爹爹的话,”又抬头看着如海,“只是女儿和弟弟去了京中,爹爹可要自己保重,再不许糟蹋身子才是。”
林如海哈哈笑道:“自然自然,你只和瑾儿住在荣府中,安心等待爹爹进京便是!”
修文捉虫
( )作者有话要说:再次呼喊,偶这是同人文,为了自己省事,基本上是按照原著的情节安排走,加点减点改点而已,请诸位看官莫要拍砖呐!
再有,黛玉六岁的瓶子里装的是二十几岁的陈年老酒,我尽量让她嫩点哈 入夜,黛玉让丫头伺候着梳洗了,便挥挥手让她们出去了,自己躺在床上,想着白日爹爹的话。
她本来是几百年后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刚刚毕业,找了份幼儿教师的工作,也算圆了自己多年的孩子王的梦想。怎么一觉醒来就到了红的世界里?她的父亲是扬州的巡盐御史林如海,母亲贾敏,她成了那个多愁善感的林妹妹?随后,她梦中遇到了那个红故事中的警幻仙子,得知自己原本是三生石下的绛珠仙草,只因受了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便下凡尘还泪报恩。只是,因着投胎时的小差错,到了几百年后。如今,该是让一切回归原来的时候了。黛玉很是无语,小差错?自己在现代虽然是孤儿,可是有父母的遗产,亲戚的照应,自己生活的也算是无忧无虑了。现在你说该回归原来的轨迹了,我就得报恩去?我还得最后泪尽而亡?黛玉觉得自己若是没有经过现代这一遭,或许一切都会按着原来的轨迹走,只是,既然如今自己才是那绛珠仙草的转世,那么,这一场红梦就该由自己来演绎。黛玉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警幻仙子也无甚可说,只是告知黛玉,一切皆是天意,顺其自然便好。
心里静了下来,黛玉便慢慢地把自己的境遇弄了清楚,原来是自己,哦,应该说是原版林妹妹的母亲贾敏因病去世,林妹妹大恸之下晕倒灵前。这一晕,便是一日一夜;这一晕,便把自己给晕过来了。她想着,真正的林妹妹或许已经回到那个什么太虚幻境中了?不过,自己既然来了,怕是也回不去原来的世界了,她可没打算用眼泪来报恩,更不打算年纪轻轻的就死在大观园中。
随后,她又知道了自己还有一个小自己两岁多的弟弟。咦?林妹妹的弟弟不是应该在贾敏之前就夭折了吗?正因为痛失爱子,贾敏才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啊?这和自己所知道的红似乎还是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啊。更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贾敏的死后不久,皇帝竟派在江南办差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前来抚慰!难道,难道不但是红,还是清穿?
唉,既来之则安之。
这大半年来,自己已经成了真正的林黛玉。看着林如海失去爱妻痛不欲生却不得不打起精神安抚自己和幼弟,黛玉心里也是为这位父亲难过。所以,当贾府来信,要接自己入京以慰贾母暮年丧女之痛时,自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真是的,贾府老太太纵有丧女之痛,林如海也痛失爱妻啊,他的痛谁来安慰?自己和弟弟幼年丧母,弟弟每每抹着眼泪要娘亲,自己心痛不已,他们的痛却是从未谋面的贾府中人能抚慰的吗?
更何况,黛玉本不是原来的黛玉,她若不知红梦的故事,恐怕也不会坚辞不去。前世读过多遍红梦,知道林妹妹如花一般的生命就是凋零在贾府之中的,她怎么可能再去那个虎狼之地?
今日爹爹的话虽未说透,然而自己也能琢磨出一二分来。贾敏出嫁多年,又随林如海外放到扬州,虽然娘家母亲尚在,也只每年按例送上丰厚年礼,却从未回过娘家,这里边想是大有缘故的。再者贾敏逝后,贾府虽有人到,却是大舅父的次子贾琏,而母亲的两个嫡亲兄长一个也未到。后来皇上派了两位阿哥前来吊唁,几天后便又接到老太太来信,提及要将自己接去,这里边的算计可就太明显了。
想到这儿,黛玉不由得心中冷笑,当日自己虽然坚辞拒绝了贾府的话,又让贾琏替自己将不能去的苦衷回禀老太太,只是大半年来每月至少一封的京信让她和林如海极是不耐。不过林如海曾与她分析,这多半是贾府中二太太的意思。贾敏丧事中皇帝曾派两位阿哥前来,显是林如海深得帝心。那二太太的长女贾元春,三年前经小选入宫做了女官,听说现在德妃的永和宫里当差。荣府把女儿送进宫去,绝不会只满足于做个女官而已。但今上年事渐高,于女色上便不十分看重。像那贾元春又是包衣出身,如何能够飞上枝头?没见那八贝勒的生母也是包衣,便是生了阿哥也不能亲自养着,直到康熙三十九年,儿子大了才升为良嫔?想是荣府见林家深得皇帝宠信,要借着这个巧宗儿为女儿谋划的了。
不过,黛玉也清楚,既然是在红的故事里,想必自己入贾府只是迟早的事,这次父亲同意她入京,那么自己便带着弟弟去。若说真正的黛玉是因为母丧父病,又缺少兄弟姊妹扶持,才进京依傍外祖家,王夫人有恃无恐,才让她在那里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现在,王夫人既要从林家入手,为女儿争宠,想必自己的日子总不会如此了。就算她有什么歪心思,自己也不再是孱弱无依只会作诗哀悼自己不幸的林妹妹,还能让她害了?至于那个贾府中的宝贝疙瘩贾宝玉,黛玉前世读红时并不喜欢他,这一世自然也不会为他怎么着。毕竟,这和红梦的故事还是有着不同之处的。再者如今爹爹也一改母亲初丧时的病弱颓败,自己也放心不少。此次去贾府,也不过是住个几个月的功夫,爹爹回京述职后,自己和弟弟便跟着回来了呗。
想及于此,黛玉便将先时那百般不情愿的心思收了起来,仔细思量起去京城的事宜来。林如海白日里说了,会为她和弟弟做出安排,但黛玉还是得自己筹划一番,毕竟,今后的几个月中是自己和弟弟住在贾府中,还是应该有所准备。
黛玉想着,原著中的黛玉入京城只带了两个家人,一个|乳母王嬷嬷,一个小丫头雪雁,和贾府中几位姑娘相比,便显得寒酸了些。也可能是林如海有自己的考虑,怕带了太多的家人贾老太君心里不虞,可这也让贾家那些个主子奴才的初见之时就小瞧了黛玉。如今可不能这样,跟着的人一定要按着大户人家的例子。还有就是自己和弟弟的吃穿用度,也得好好地筹算才是。
第二日,林如海从盐政衙门回府后黛玉便又来到了书房,不过这次还跟着个小尾巴——三岁多的林谨。这林谨乃是林如海年近四十所得,贾敏原本就算是高龄产妇,又自来单弱,生下林谨后更是着实亏了身子,林如海又每天都有公务,林谨出生后倒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和黛玉在一起的。以前的黛玉虽然多愁善感,但对弟弟却极是喜爱体贴,每每有了好玩好吃的,总是拿来哄弟弟,还自己缠着嬷嬷教自己针线,歪歪扭扭地做了个荷包给弟弟带上。姐弟二人的感情极为深厚。林如海夫妻只有这一子一女,见此自然只有欣喜安慰的。贾敏病逝后,林谨更是依恋姐姐,每日只追在姐姐后边,就连睡觉都要姐姐在旁边讲了故事才肯入睡——只是,他并不知道这时的姐姐已经不是先时的姐姐了。这黛玉从昏迷中一睁开眼,看到的便是瘦弱的弟弟林谨,她原本就喜欢孩子,要不然也不会自小便想当个孩子王了。眼见林谨眉目如画宛若仙童,只是因思念母亲,眼睛红肿面容憔悴,真是心疼不已。待母亲丧事已过,便回禀了父亲,将弟弟待在身边,教他说些简单的童谣,给他讲些有趣的故事,闲来还带着他到小厨房,指点着丫头们给林谨做些小点心,慢慢地引着他走出丧母之痛,又加意给弟弟调养,让林谨身子骨也渐渐地壮实起来。每当看到林谨越发圆润的小脸,粉妆玉琢的样子,黛玉只觉得心里满足得不得了。只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林谨更加离不开姐姐了,无论黛玉到哪,林谨便如小尾巴一样跟在后边——他总是怕姐姐和娘亲一样,走了就不回来了。所以这次,见女儿和儿子的身体都不似以前孱弱,林如海经过一番思量,便让黛玉携弟弟一同前往贾府。
姐弟俩给父亲见过礼后,林谨便张开小手,“爹爹抱!”林如海原本就甚是疼爱这个老来子,又怜他年幼失母,当下便将儿子抱着坐在自己的腿上,林谨只把软软的小胳膊环着爹爹的脖子,娇声娇气地炫耀道:“爹爹,瑾儿今儿个很乖很听话,还跟姐姐认识了名字!”林如海伸手点着他的小鼻子笑道:“是么?瑾儿是个能干的!”说着,便看向一旁的黛玉,笑道:“玉儿,你贾家的琏二表哥大概这一两日便到了,你可是将去外祖母家的事情想好了?”林谨听了忙忙地遛下了地,拉着黛玉的袖子道:“姐姐要去哪儿?瑾儿跟姐姐一起去!”黛玉不觉好笑,伸手拉过瑾儿的小胖手,领他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笑道:“姐姐自然是带你一起去的,我们去京城的外祖母家住几天。”林谨年纪尚小,只听得黛玉带他一起去,也就不闹了。黛玉这才向林如海回禀道:“爹爹,女儿想着,这次去外祖母家虽是小住,但到底是亲戚家,还是不能太麻烦外祖母才是。所以,女儿带瑞凝瑞清两个大丫头,雪雁雪鹿两个小丫头,再让王嬷嬷刘嬷嬷跟着也就是了,瑾儿带流云流霞两个大丫头,雪莺雪鸢两个小丫头,嬷嬷倒要多带两个,再有虽然瑾儿还小,小厮也要带两个。”
林如海笑道:“你这哪里是去小住,简直是要搬家了不成?你不怕你外祖母家笑话你轻狂,嫌弃他们没有个丫头嬷嬷伺候?”他本有打算,听女儿安排的头头是道,不由得心下高兴,逗弄起女儿来。
黛玉伸手轻轻打下了林谨淘气的小手,笑道:“爹爹放心,外祖母再不会为这个笑话怪罪我的。外祖母家是百年大族,姑娘和哥儿们自然都是娇生惯养金尊玉贵的,我带这几个人不过是按着大家子的例罢了。”说着又不好意思地笑着,道:“女儿还想着,京中虽然是外祖母家,总是不好白吃白住,不过吃穿用度和礼物这些女儿就不知道该如何了,还得让爹爹给操心。“
林如海知道女儿刚刚开始接触家事,自然不知外面得用度该怎么盘算,大家子间的礼尚往来该有什么规矩,不过听她将身边要带的人说得如此清楚,已是难得了。心中感叹女儿渐渐长成了,也不是一味地不通俗务,想是这次去京中不会让自己太过担心了。心里品度着,嘴上却笑道:“那么带的丫头嬷嬷便按玉儿说得,其它的爹爹会让林忠帮着准备。”略一沉吟,又道:“玉儿到了京城之后,须记得多听多看,凡事仔细思量以后再做,若有拿不定主意的便多问王嬷嬷。为父京中亦有交好之人,知道你们进京想是会遣家中仆妇前去探望,你只问外祖母该如何应对便好。只一件,”林如海顿了顿,收起了脸上笑意,正色道:“年前四贝勒和十三阿哥曾到咱们家里,若是有人问你此事,你只推不知道便是。”
黛玉见爹爹如此严肃,忙站起来郑重答应了。
第 6 章
( )这一日黛玉正在自己的碧纱橱里看瑾儿和贾环贾兰玩拼图——乃是黛玉照着自己前世的记忆,让人将木板削的薄薄的,又仔细地打磨光滑,不见一丝木屑,在上面糊了画纸画上各种图案,再将木板不按规矩地划开了,涂上清漆。玩的时候只要按着原来的图拼好即可,又好玩又不伤人。不但瑾儿他们喜欢,就连宝玉和三春姐妹也是爱玩的。忽听得鸳鸯来请,只说是父亲的同年礼部侍郎家打发了人来给她送东西。
黛玉听了这般,想了一想,便让瑞凝照看着贾环他们,自己带了瑾儿王嬷嬷雪雁往贾母见客的屋子里来。,进了屋子只见了两个体面的媳妇子正坐在小杌子上回话,见她进来便忙站起身来。黛玉见她们俱是穿着得体,不亢不卑的,便知是管家娘子了。
贾母笑道:“玉儿瑾儿快过来,这两位是礼部侍郎家的管家娘子。李侍郎原是与你们父同年的。”
那两个媳妇子忙上前与黛玉见礼,黛玉笑着回了,仍是让她们坐下,自己和瑾儿只在贾母身边坐了。那媳妇子因说:“我们家老爷与林老爷原是同年,极为要好的。昨儿听说姑娘带着哥儿来了这里,便打发了我们今日来给姑娘和哥儿请安。我们太太还说,过几日还要亲自来看姑娘和哥儿的。”
黛玉忙携了瑾儿站了起来称谢,连说“不敢”。那两个管家娘子见黛玉年纪虽小,然容貌清雅秀丽,又兼礼数周全,都甚是惊讶,不由得在心里赞了几声好。
略略又说了些话,便起身告辞。黛玉便看了王嬷嬷,王嬷嬷忙上前将带了的荷包送上,只说:“两位姐姐辛苦,这原是我们姑娘的一点子心意。”两个管家娘子略推了两句便收下了——及至回去的路上打开一看,里面都装着一赤金镯子一对儿,不由得更是高兴,回去后大赞黛玉如何标致,如何会行事,瑾儿如何秀气乖巧。
接下来的几日又陆续有和林如海交好的打发了人送了东西来。
林如海乃前科探花,又曾任兰台寺大夫,京内与他交好的人不少。如今他虽外放,一子一女进京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然知道的便都打发了人送些东西,聊表同年同僚之情罢了。送的也不过是些古砚新书并小孩子喜欢的金玉玩意儿。
黛玉只在贾母身边,贾母又指点了了几句如何应对往来,黛玉自觉受益不浅——想那贾母原是已故的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礼数上自然是周全的。黛玉打定了主意,还要向这位外祖母好生请教才是。
王夫人见京里的一干官员竟都来给黛玉和瑾儿这两个小孩子送东西,想来那林如海确实是在朝廷中极有人脉的了,倒也将那厌恶黛玉姐弟之心收了几分,只每日也将笑脸儿对了黛玉。只是黛玉总觉得那笑意只在面皮儿外,没在面皮儿里。
薛姨妈和薛宝钗,到贾母的上房来请安的时候也多了起来,宝钗更是和黛玉三春姐妹们一起,一待便是一整日。三春姐妹中迎春探春还罢了,惜春却不喜欢宝钗——她年纪还小,只单纯的不喜欢这个老是笑着的宝姐姐。黛玉倒是没什么,只该怎样还怎样,若有看不惯的地方也还是直说,宝钗听了也不过一笑而已。
这一日,几个姐妹正在碧纱橱里拿了黛玉带来的一副苏绣山水屏风出来,听王嬷嬷说着上边的颜色配的如何合适,绣法如何精致不凡,宝玉几个只在一旁捣乱,黛玉便说道:“二哥哥你带了瑾儿他们去园子里玩倒不好?今儿个天气又好,你们只闷在屋子里干什么?”
瑾儿近日来和贾兰贾环一起,性子倒是活泼了些。巴不得这一声,便和贾兰贾环出去了,黛玉叫嬷嬷们好生跟着便罢了。宝玉只嘻嘻笑着,道:“姐妹们不去,我也不去。”
正说着,便听得外边一阵急急的脚步声,鸳鸯又来了。鸳鸯只看着黛玉笑,黛玉想着先时父亲所指点过得几家子都来请过安了,难不成还有其他的?——也是这几日人来人往,让黛玉有些乏了。鸳鸯笑道:“林姑娘快去,近日竟是有了不得的贵客家来送礼呢!”
宝玉便问是谁家来人了,鸳鸯只抿嘴笑着不肯说。
黛玉便上去抱着鸳鸯的胳膊:“好姐姐,你快告诉了我罢,要不我可怎么去见客呢?失了礼数可不好。”
鸳鸯笑道:“是四贝勒家里的福晋打发了人来,老太太让姑娘快些去呢!”
黛玉听了,忙叫了雪雁去找林谨,自己去换了衣服出去不提。
这里宝钗便道:“我们也去看看。”说着也要跟去,迎春姐妹们对看了一眼,俱都不语。倒是宝玉见黛玉去了前边见客,正巴不得跟着她呢,听了宝钗的话正和心意,拍手笑道:“正是呢,我们也去看看林妹妹又得了什么好东西。”说着抬脚便走,宝钗急急地跟上了。惜春哼了一声,却并不动弹。迎春见了,犹豫了一下,见探春惜春都没有跟上的意思,便也坐下了。
这里四贝勒府上打发了四个婆子过来,俱是旗人打扮,衣着首饰不见如何华丽,然而其进退谈吐,甚是有礼,并不以皇子府上的出身便如何张扬。
黛玉来时,贾母王夫人凤姐儿等在屋内陪着了,几人正说些客套话,便听得外边回道:“林姑娘来了。”
见黛玉进来,那四个嬷嬷见其婉约清灵,气质不凡,便知是黛玉了,忙站起身来向黛玉行礼。
黛玉知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俱是包衣的身份,那包衣便如同家生子一般,除了主子给放了出去改了奴籍外,一辈辈地传下去便总是奴才,凭你官做得再高也是没用的。像那后世中自己所知的年羹尧,文武全才,科举出身,也是到了九龙夺嫡的最后给抬了籍的,那时候他的妹妹可早就是雍亲王府中的侧福晋了。
林家却不是包衣,林家祖上跟着太祖打天下时,早被抬了籍,如今是正白旗人——这也是上三旗之一了。
那四个嬷嬷将礼单呈上,王嬷嬷上前接了交与黛玉,黛玉略略一看,也与先时来的几家大同小异,只是精致了些罢了。倒是送与自己和瑾儿的一箱子衣料甚是难得。便向那嬷嬷们笑道:“嬷嬷们回去且代黛玉谢过了福晋,黛玉初入京师,守孝在身,不便前去请安。倒劳烦福晋惦记,黛玉甚是不安。”
嬷嬷们见她身穿着浅绿色纱罗对襟长褙子,上面并未绣了什么百蝶穿花之类的,只在对襟和衣袖处疏疏落落地绣着几枝紫色梅花,下面系着淡紫色的百褶裙。头上也未戴金玉,只是束着闺阁女孩儿常见的大辫子,用嵌着米粒珍珠的银针押了鬓角,再只有一串豆粒大小的紫晶串子混编在辫中,两缕发丝垂在两颊处,两只小小的水滴状得紫水晶的坠子随着黛玉走动轻轻颤动,越发显得人物飘逸了。又见黛玉浅笑盈盈,整个人看上去竟如春花初绽一般,娇俏甜美。几个人心中暗暗赞叹,一个嬷嬷便站起来答道:“福晋说了,林姑娘在京里住着,若是得空了只管去我们府里散散。我们贝勒爷原是与林老爷相熟的,不必顾忌什么的。”
黛玉站起来听了,正要答言,却听外边丫头道:“宝二爷宝姑娘来了。”说着,就见宝玉和宝钗进来了。
见了他们进来,四个嬷嬷只管坐着未动,贾母看了一眼宝钗,便笑向嬷嬷道:“这原是我的孙子。”又叫宝玉上前见了几位嬷嬷,那四人方才起身向宝玉行礼,贾母哪里肯让宝玉受礼,只说:“他一个小孩子家家儿的,怎么敢受了几位管家嬷嬷的礼?没的折了他呢。”几个嬷嬷倒也知事,到底见了半礼才又坐下。
宝钗便向前道:“宝钗见过了几位嬷嬷。”四个老嬷嬷在贝勒府中多年,先时或是在宫里便跟着四贝勒,或是四福晋出嫁时的陪房,见过的多了。现下见宝玉宝钗不请自来,已是纳罕。宝玉是贾府的也还罢了,这“宝姑娘”可是哪个名牌儿上的?
几个人虽心中不屑,但到底是贝勒府出来的,只淡淡地与宝钗见了礼,便向贾母黛玉告辞。黛玉笑道:“原该让瑾儿与嬷嬷们见礼的,只是这会子竟找不到,不知去了哪里,也不敢耽误了几位嬷嬷,倒是请几位嬷嬷见谅,福晋那里嬷嬷们替我们请罪。”
几个嬷嬷忙道:“姑娘哪里话?哥儿年纪尚小,自是应该活泼些的,福晋再不会怪这个的。”说罢,告辞而去,凤姐忙带了赖大家的等媳妇送了出去。
这里贾母便问宝玉:“宝玉怎么来了?”
宝玉正在拿着礼单子看,听贾母问他,便笑道:“原是宝姐姐说要来,我也想看看林妹妹可又得了什么好东西,便跟着来了。”说着又向黛玉道:“好妹妹,这里边的赤金洋船摆件想是极好的,赏了我罢。”
贾母听得是宝钗的主意要过来,淡淡地瞥了她一眼,却是看着宝玉道:“你如今也不小了,这人情来往也该学着些。”说着,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又道,“哪里有家里有客来,你们小孩子家的不请自到的?”
一语说完,宝玉还不见怎么着,宝钗面上一变,随即又恢复如常,笑着向贾母道:“到底是老祖宗,我们小孩子家不懂的这些规矩,今儿倒是闹了笑话了。”
宝玉也笑道:“是了,下次我可不敢了。”
王夫人原本想着自己乃是荣府的当家太太,府里每常和各府里内眷的应酬也俱是自己出面。那四个嬷嬷就算是皇子府中的,可到底是奴才,总该高看自己一眼——便是送礼,也该先送了自己一份才是。谁想的,那几个嬷嬷对着贾母黛玉倒是恭恭敬敬的,对着自己虽也是礼数不错的,可就淡淡的让人不舒服。又见几人来了一会子只和黛玉说话,对自己和凤姐儿不过是应付两句,心内更是不悦。此时见贾母敲打宝玉宝钗,黛玉又在一旁含笑听着,如何不气?因此上只上前道:“老太太,也不过是几个贝勒府上的嬷嬷罢了,若是那正经的各府的主子们来往,宝钗和宝玉可是再没有礼数错了的时候呢!”
贾母把茶杯往几上重重一放,听得王夫人心里一颤。贾母看了眼王夫人,只淡淡地说:“你糊涂了不成?那几个来的乃是奉了四福晋的话,代表的是主子。难不成你的屋子里是奴才可以不经传唤随便进的?咱们如今虽说出去是国公府,可到底是包衣奴才,这一节别弄忘了才是。”说着,看看宝钗又道:“再者,无论是谁家,这么大的姑娘家家儿的难道是好随便出来见人的?不被人笑话了没规矩?你只看二丫头她们可是随便出来了?”
宝钗涨红了脸,眼里含了泪水,对着贾母一福身,轻声道:“今儿是宝钗放肆了,只想着替林妹妹高兴,就忘了规矩,老太太莫气。”
贾母笑道:“你这孩子,这原不过是我看着你们不知道,说与你们听听罢了,日后只注意了就是,可哭什么呢?”又叫黛玉,“快带你宝姐姐回去,这些个东西我一会儿打发人送过去。”
黛玉心里暗笑,不愧是老太太,说话一丝不留情面,却又句句都在理上,再让人说不出什么的。忙上前挽了宝钗回碧纱橱去,宝玉急急跟上不提。
第 7 章
( )黛玉自从来到荣府中,上有贾母疼爱,下有王嬷嬷等人帮衬,日子倒也过得甚是悠闲。不过也时有王夫人薛宝钗等人或是出言挑衅,或是语打机锋,黛玉也只当是生活中的调剂,云淡风轻般地化了过去。
天气一日凉似一日,看看已是初冬了。这一日上午天还是晴的,午后却开始阴阴的。北风初起,天阴冷了起来?( 红楼之绝黛无双 http://www.xlawen.org/kan/495/ )
捉虫了
( )作者有话要说:本人历史盲,只想凑个热闹,写写不太BE的红故事,请各位看官莫要将真实历史和原著与本文联系。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礼仪等方面就当是虚构哈,虚构。。。。。。 “姑娘,姑娘,老爷回府了,正在书房呢!”一个身穿浅绿缎子背心白绫裙子的小丫头一边往院子里跑,一边叫着。
一间精致的卧房中,六岁的林黛玉正坐在床边,轻声细语地给床上小哥儿讲着故事。屋子里丫头婆子不少,却都鸦雀无声地伺候着,显见得是府里的规矩不错。这会子小丫头一叫,声音甚是突兀。眼见小男孩儿渐渐闭了眼睡着了,听了小丫头的叫声却又强睁开了眼,软软地叫了声:“姐姐……”黛玉不由得皱了皱眉,又忙伸手轻轻地拍着男孩儿的后背,笑着哄他:“睡,姐姐就在这儿呢。”外间伺候着一个嬷嬷忙走出去,在门口拉住了小丫头,低声训斥:“雪雁,你且大呼小叫些什么?难道不知道哥儿这个时候该歇晌了?平时教你的规矩都忘了不成?”雪雁探着头看了看亭中的姑娘,朝着嬷嬷吐了吐舌头,规规矩矩地站在了一旁等着。
看看小男孩儿睡熟了,黛玉站起身,身后的两个大丫头流云流霞忙上前,流云轻手轻脚地放下了床上挂着的轻纱帐,流霞则拿着早已准给好的团扇,在帐外慢慢地扇了风。黛玉看了看窗外,天蓝蓝的,日头虽已有些西斜,却比正午时分显得更热了些。不过难得的是今日起了些风,虽热却显得利落了不少,不似前些天闷得人喘不过气来。黛玉想了想,吩咐流云:“今儿个天热,又燥得慌,你且去叫人拿两个冰盆放在谨儿的屋子里,借着些凉气,他睡得也好些。你们也不必坐在那儿扇风了,只看着谨儿别晾了肚皮就好。”那丫头忙应了,又小声笑道:“到底是姑娘心疼少爷,连带着我们也沾了光。”
黛玉抿嘴一笑,又细细地嘱咐了一番,留了自己的嬷嬷在弟弟这里,才出去了。
雪雁看自家姑娘出来了,忙低头上前回道:“姑娘,老爷回来了,让姑娘歇过了晌去书房呢。”声音小小的,生怕惊到了屋子里睡晌觉的小少爷。
黛玉白了雪雁一眼,伸出手来在她的头上一戳,咬牙道:“多早晚能改了你这毛毛躁躁的性子?要不要我让王嬷嬷领了你回去再学学规矩?”雪雁大惊,忙道:“别啊,姑娘!我娘带我回去,我定是要挨一顿好的!好姑娘你饶了我,下次我再也不敢了!”黛玉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个小丫头虽然和自己同岁,性子却和自己南辕北辙,爽利的很,却也冒失,因是自己|乳娘之女,待自己又衷心,也不肯太过苛责她,说说也就罢了。父亲找自己,黛玉想了想,便不回自己的房间,要去书房。那嬷嬷——王嬷嬷,乃是姑娘的|乳娘,知道自己姑娘身子弱,经不得毒日头,忙的取过早就准备好的伞,交给了姑娘身边的大丫头瑞凝,瑞凝几步追上了姑娘,将伞遮在了姑娘的头上。
王嬷嬷看着自己姑娘越走越远,姑娘身子柔弱,这段日子以来又要照看小少爷,又要开始操持家事,本就纤细的身子竟是又瘦了不少,不由得叹了口气,进了屋子照看小少爷去了。
林府的园子是典型的江南风格,园中以水见长,水石相映,亭榭廊槛,宛转其间,更有各种奇珍花草点缀。时值盛夏,翠竹古树浓密成荫,藤萝蔓草摇曳生姿,更兼应季鲜花争奇斗艳,真真是美不胜收。又因为故去的贾氏夫人生前极爱荷花,在水中种满了从各处找来的珍品荷花。此时正是荷花盛开之时,荷叶盈翠,密密地铺在水面上,遮住了池水,看去竟似无一丝缝隙。也有些叶子长出水面,俏生生地挺立着,像极了江南女子春日小雨中打着的绸伞。翠玉般的荷叶间,深红,紫红,浅黄,杏粉,梨白,各色荷花亭亭玉立,随风而动,说不出的妩媚娇艳。
黛玉沿着园中的长廊向书房走去,心里想着父亲一回府便找自己,想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身后的瑞凝忙提起裙子快走了两步,嘴里劝着:“姑娘且走慢些,别只顾得快,走岔了气。”黛玉回头朝她笑道:“偏你又来说我,我就那么不中用?快走两步也使不得?”虽如此说,到底放慢了脚步。黛玉今年不过六岁,生的纤巧婀娜,虽然身量尚小,行动间却已是一派江南女子的风姿。碧萝色的长裙随着黛玉的步子微微掀动,望去颇有一番弱风扶柳的姿态。
林如海回府后便一直待在书房,管家林忠见他也没有处理各处往来的信函事务,却只对着一封京中来信不语,便知有缘故,只拿眼看了林如海的贴身小厮石磊。石磊看看林如海没注意,张嘴做了个“贾府”的口型。林忠便知定又是京中林如海的岳家贾府来信了。话说自夫人去世后下葬不及一月,贾府老太太便差人送来信件,直说自己暮年丧女,心恸不已,又怜姑娘年幼,既无内宅长者依傍教导,又无姊妹可以作伴,竟要接了去京中养活。
林如海接了信后虽是不悦,却也颇为踌躇。自己怜惜女儿幼年丧母,又身子娇弱,心思细密,若有年纪相仿的姐妹作伴,当可稍减思母之心。然那里虽是黛玉外家,老太太乃黛玉嫡亲外祖母,疼爱自是不假,但贾府中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多是一颗富贵心,两只势利眼,更兼贾敏未出阁时便与二太太王氏生有嫌隙,老太太虽好,终究已不管事,女儿到了那里岂不是要受委屈?
犹豫不决之时,却是黛玉以“为母守孝,侍奉老父,教养幼弟”为由坚辞不去。林如海甚是欣慰,自己姣花软玉一般的女儿似乎一夜长大,只是这成长的缘由却是失去母亲,不由得更加怜爱女儿。想女儿黛玉她本生的单弱,自出生便吃药,性子更是多愁善感,自己夫妻二人为她甚是操心。因她母丧不久,三岁的幼弟身体也是不好,又极是依赖姐姐,父亲林如海一度担心她悲恸劳累之下拖垮了身子,谁知自母亲去后,她除了晕倒在母亲灵前一次外,不但渐渐地收敛了柔弱易哭的性子,更连身子也慢慢地大好了。这也算是不幸之后的大幸了。
“大姑娘来了!”
林忠和石磊忙避了出去,不一会儿黛玉已进了书房向父亲请安了。林如海见女儿一身碧色汉装,长裙及地,因守孝也未佩戴金玉之物,只用一串长长的珍珠链子点缀在长辫间,再就是耳上垂着两颗水滴样的珍珠坠子。打扮虽是素雅,却极是合体。林如海笑道:“我原是让你歇了晌再过来,怎么如此着急?谨哥儿可是睡着了?大毒日头的,晒到了?还不快过来坐下歇歇。”黛玉过去坐在了林如海下首,歪着头笑道:“爹爹这一串问下来让我先说哪一个?”林如海见女儿一副小女儿姿态,想女儿大日头底下一路走来也没有感到不舒服,心里甚是高兴,便笑问道:“谨哥儿呢?”黛玉嘟了嘴道:“就知道爹爹偏心呢!弟弟睡着了,可还是缠着我讲了个长长的故事呢。”林如海知道幼子极为依赖姐姐,女儿年纪虽小,竟能将幼弟照顾的妥帖,也了了自己一份后顾之忧。黛玉见书桌上放了几封信函,想是家中各处庄子铺子的事务,便问道:“爹爹,找女儿到书房可有事情?”
林如海闻言,脸色稍变,拿起一封信交给黛玉,“你外祖母又来信了,仍是想接了你去,又嘱咐若是谨哥儿实在离不得你,便将谨哥儿也带了去。”又道:“你外祖母已是遣了琏二过来,不日便到。”
黛玉问道:“爹爹怎么说?先时我已经向贾家的琏二表哥说了不去京中,外祖母这半年来还要月月写一封这样的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林如海长叹一声:“你外祖母原只有你娘一个嫡亲女儿,又是最小的孩子,故而疼爱非常。你娘未出阁时说一声金尊玉贵也不为过了。如今你娘亲故去,老太太自然是心痛的,想要接你到身边养着以慰丧女之痛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怕也并不如此简单。”
黛玉奇道:“这里面还有什么缘故儿?”
林如海笑道:“就算有缘故,也不与你这小人相干了。只是这一次,为父想着,倒不如你带了谨哥儿去京中住些日子。”
黛玉急道:“爹爹,我们不是说好了么?女儿只和弟弟守着爹爹,女儿不想去!”
林如海见女儿情急,笑着安慰道:“玉儿且听为父说。先时你不肯去京里,想是担心为父忧思成疾,你弟弟又无可靠之人照管。如今爹爹身子也大好,谨儿也比先前结实了些,我的意思是,京中贾府毕竟是你们外祖家,若一味地不肯去,亲戚间生疏了不说,也伤了老太太的心。更何况若给有心人知道,只怕会说我们凉薄——你娘刚去世,便远了自己的外祖家,终是不孝。”见黛玉想说什么,林如海忙道:“再有一点,为父任巡盐御史已有两年多了,明年是要回京述职的,那时我再接了你们回来,如此可好?”
黛玉还是有些不愿:“女儿和弟弟只守着爹爹不好么?”
林如海见女儿眼中泪光莹然,心里迟疑了下,终是下定决心,便又掰开揉碎了对女儿开导:“其实,为父让你们进京,还有一层意思。”
顿了顿才道:“我们林家,虽是几代列侯,但人丁单薄,家中琐事便少了许多,你娘亲又不在了,一些你该知道的,大家子里的事情无人教导。这与你长大后并无益处。贾府人口众多,上下几百口子人,说是百年大族并不为过。为父让你住到贾府中,便是想让你自己看着,听着,也知道些内宅之事。且你外祖母曾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极得太皇太后看重,身份是有的。作为内宅长者,教导你一些时候,将来你长大了,说出去也就不会有人说你失母,无人教导了。”
黛玉听了,低头思量了一会儿,方才低低地说:“女儿听爹爹的话,”又抬头看着如海,“只是女儿和弟弟去了京中,爹爹可要自己保重,再不许糟蹋身子才是。”
林如海哈哈笑道:“自然自然,你只和瑾儿住在荣府中,安心等待爹爹进京便是!”
修文捉虫
( )作者有话要说:再次呼喊,偶这是同人文,为了自己省事,基本上是按照原著的情节安排走,加点减点改点而已,请诸位看官莫要拍砖呐!
再有,黛玉六岁的瓶子里装的是二十几岁的陈年老酒,我尽量让她嫩点哈 入夜,黛玉让丫头伺候着梳洗了,便挥挥手让她们出去了,自己躺在床上,想着白日爹爹的话。
她本来是几百年后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刚刚毕业,找了份幼儿教师的工作,也算圆了自己多年的孩子王的梦想。怎么一觉醒来就到了红的世界里?她的父亲是扬州的巡盐御史林如海,母亲贾敏,她成了那个多愁善感的林妹妹?随后,她梦中遇到了那个红故事中的警幻仙子,得知自己原本是三生石下的绛珠仙草,只因受了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便下凡尘还泪报恩。只是,因着投胎时的小差错,到了几百年后。如今,该是让一切回归原来的时候了。黛玉很是无语,小差错?自己在现代虽然是孤儿,可是有父母的遗产,亲戚的照应,自己生活的也算是无忧无虑了。现在你说该回归原来的轨迹了,我就得报恩去?我还得最后泪尽而亡?黛玉觉得自己若是没有经过现代这一遭,或许一切都会按着原来的轨迹走,只是,既然如今自己才是那绛珠仙草的转世,那么,这一场红梦就该由自己来演绎。黛玉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警幻仙子也无甚可说,只是告知黛玉,一切皆是天意,顺其自然便好。
心里静了下来,黛玉便慢慢地把自己的境遇弄了清楚,原来是自己,哦,应该说是原版林妹妹的母亲贾敏因病去世,林妹妹大恸之下晕倒灵前。这一晕,便是一日一夜;这一晕,便把自己给晕过来了。她想着,真正的林妹妹或许已经回到那个什么太虚幻境中了?不过,自己既然来了,怕是也回不去原来的世界了,她可没打算用眼泪来报恩,更不打算年纪轻轻的就死在大观园中。
随后,她又知道了自己还有一个小自己两岁多的弟弟。咦?林妹妹的弟弟不是应该在贾敏之前就夭折了吗?正因为痛失爱子,贾敏才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啊?这和自己所知道的红似乎还是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啊。更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贾敏的死后不久,皇帝竟派在江南办差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前来抚慰!难道,难道不但是红,还是清穿?
唉,既来之则安之。
这大半年来,自己已经成了真正的林黛玉。看着林如海失去爱妻痛不欲生却不得不打起精神安抚自己和幼弟,黛玉心里也是为这位父亲难过。所以,当贾府来信,要接自己入京以慰贾母暮年丧女之痛时,自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真是的,贾府老太太纵有丧女之痛,林如海也痛失爱妻啊,他的痛谁来安慰?自己和弟弟幼年丧母,弟弟每每抹着眼泪要娘亲,自己心痛不已,他们的痛却是从未谋面的贾府中人能抚慰的吗?
更何况,黛玉本不是原来的黛玉,她若不知红梦的故事,恐怕也不会坚辞不去。前世读过多遍红梦,知道林妹妹如花一般的生命就是凋零在贾府之中的,她怎么可能再去那个虎狼之地?
今日爹爹的话虽未说透,然而自己也能琢磨出一二分来。贾敏出嫁多年,又随林如海外放到扬州,虽然娘家母亲尚在,也只每年按例送上丰厚年礼,却从未回过娘家,这里边想是大有缘故的。再者贾敏逝后,贾府虽有人到,却是大舅父的次子贾琏,而母亲的两个嫡亲兄长一个也未到。后来皇上派了两位阿哥前来吊唁,几天后便又接到老太太来信,提及要将自己接去,这里边的算计可就太明显了。
想到这儿,黛玉不由得心中冷笑,当日自己虽然坚辞拒绝了贾府的话,又让贾琏替自己将不能去的苦衷回禀老太太,只是大半年来每月至少一封的京信让她和林如海极是不耐。不过林如海曾与她分析,这多半是贾府中二太太的意思。贾敏丧事中皇帝曾派两位阿哥前来,显是林如海深得帝心。那二太太的长女贾元春,三年前经小选入宫做了女官,听说现在德妃的永和宫里当差。荣府把女儿送进宫去,绝不会只满足于做个女官而已。但今上年事渐高,于女色上便不十分看重。像那贾元春又是包衣出身,如何能够飞上枝头?没见那八贝勒的生母也是包衣,便是生了阿哥也不能亲自养着,直到康熙三十九年,儿子大了才升为良嫔?想是荣府见林家深得皇帝宠信,要借着这个巧宗儿为女儿谋划的了。
不过,黛玉也清楚,既然是在红的故事里,想必自己入贾府只是迟早的事,这次父亲同意她入京,那么自己便带着弟弟去。若说真正的黛玉是因为母丧父病,又缺少兄弟姊妹扶持,才进京依傍外祖家,王夫人有恃无恐,才让她在那里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现在,王夫人既要从林家入手,为女儿争宠,想必自己的日子总不会如此了。就算她有什么歪心思,自己也不再是孱弱无依只会作诗哀悼自己不幸的林妹妹,还能让她害了?至于那个贾府中的宝贝疙瘩贾宝玉,黛玉前世读红时并不喜欢他,这一世自然也不会为他怎么着。毕竟,这和红梦的故事还是有着不同之处的。再者如今爹爹也一改母亲初丧时的病弱颓败,自己也放心不少。此次去贾府,也不过是住个几个月的功夫,爹爹回京述职后,自己和弟弟便跟着回来了呗。
想及于此,黛玉便将先时那百般不情愿的心思收了起来,仔细思量起去京城的事宜来。林如海白日里说了,会为她和弟弟做出安排,但黛玉还是得自己筹划一番,毕竟,今后的几个月中是自己和弟弟住在贾府中,还是应该有所准备。
黛玉想着,原著中的黛玉入京城只带了两个家人,一个|乳母王嬷嬷,一个小丫头雪雁,和贾府中几位姑娘相比,便显得寒酸了些。也可能是林如海有自己的考虑,怕带了太多的家人贾老太君心里不虞,可这也让贾家那些个主子奴才的初见之时就小瞧了黛玉。如今可不能这样,跟着的人一定要按着大户人家的例子。还有就是自己和弟弟的吃穿用度,也得好好地筹算才是。
第二日,林如海从盐政衙门回府后黛玉便又来到了书房,不过这次还跟着个小尾巴——三岁多的林谨。这林谨乃是林如海年近四十所得,贾敏原本就算是高龄产妇,又自来单弱,生下林谨后更是着实亏了身子,林如海又每天都有公务,林谨出生后倒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和黛玉在一起的。以前的黛玉虽然多愁善感,但对弟弟却极是喜爱体贴,每每有了好玩好吃的,总是拿来哄弟弟,还自己缠着嬷嬷教自己针线,歪歪扭扭地做了个荷包给弟弟带上。姐弟二人的感情极为深厚。林如海夫妻只有这一子一女,见此自然只有欣喜安慰的。贾敏病逝后,林谨更是依恋姐姐,每日只追在姐姐后边,就连睡觉都要姐姐在旁边讲了故事才肯入睡——只是,他并不知道这时的姐姐已经不是先时的姐姐了。这黛玉从昏迷中一睁开眼,看到的便是瘦弱的弟弟林谨,她原本就喜欢孩子,要不然也不会自小便想当个孩子王了。眼见林谨眉目如画宛若仙童,只是因思念母亲,眼睛红肿面容憔悴,真是心疼不已。待母亲丧事已过,便回禀了父亲,将弟弟待在身边,教他说些简单的童谣,给他讲些有趣的故事,闲来还带着他到小厨房,指点着丫头们给林谨做些小点心,慢慢地引着他走出丧母之痛,又加意给弟弟调养,让林谨身子骨也渐渐地壮实起来。每当看到林谨越发圆润的小脸,粉妆玉琢的样子,黛玉只觉得心里满足得不得了。只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林谨更加离不开姐姐了,无论黛玉到哪,林谨便如小尾巴一样跟在后边——他总是怕姐姐和娘亲一样,走了就不回来了。所以这次,见女儿和儿子的身体都不似以前孱弱,林如海经过一番思量,便让黛玉携弟弟一同前往贾府。
姐弟俩给父亲见过礼后,林谨便张开小手,“爹爹抱!”林如海原本就甚是疼爱这个老来子,又怜他年幼失母,当下便将儿子抱着坐在自己的腿上,林谨只把软软的小胳膊环着爹爹的脖子,娇声娇气地炫耀道:“爹爹,瑾儿今儿个很乖很听话,还跟姐姐认识了名字!”林如海伸手点着他的小鼻子笑道:“是么?瑾儿是个能干的!”说着,便看向一旁的黛玉,笑道:“玉儿,你贾家的琏二表哥大概这一两日便到了,你可是将去外祖母家的事情想好了?”林谨听了忙忙地遛下了地,拉着黛玉的袖子道:“姐姐要去哪儿?瑾儿跟姐姐一起去!”黛玉不觉好笑,伸手拉过瑾儿的小胖手,领他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笑道:“姐姐自然是带你一起去的,我们去京城的外祖母家住几天。”林谨年纪尚小,只听得黛玉带他一起去,也就不闹了。黛玉这才向林如海回禀道:“爹爹,女儿想着,这次去外祖母家虽是小住,但到底是亲戚家,还是不能太麻烦外祖母才是。所以,女儿带瑞凝瑞清两个大丫头,雪雁雪鹿两个小丫头,再让王嬷嬷刘嬷嬷跟着也就是了,瑾儿带流云流霞两个大丫头,雪莺雪鸢两个小丫头,嬷嬷倒要多带两个,再有虽然瑾儿还小,小厮也要带两个。”
林如海笑道:“你这哪里是去小住,简直是要搬家了不成?你不怕你外祖母家笑话你轻狂,嫌弃他们没有个丫头嬷嬷伺候?”他本有打算,听女儿安排的头头是道,不由得心下高兴,逗弄起女儿来。
黛玉伸手轻轻打下了林谨淘气的小手,笑道:“爹爹放心,外祖母再不会为这个笑话怪罪我的。外祖母家是百年大族,姑娘和哥儿们自然都是娇生惯养金尊玉贵的,我带这几个人不过是按着大家子的例罢了。”说着又不好意思地笑着,道:“女儿还想着,京中虽然是外祖母家,总是不好白吃白住,不过吃穿用度和礼物这些女儿就不知道该如何了,还得让爹爹给操心。“
林如海知道女儿刚刚开始接触家事,自然不知外面得用度该怎么盘算,大家子间的礼尚往来该有什么规矩,不过听她将身边要带的人说得如此清楚,已是难得了。心中感叹女儿渐渐长成了,也不是一味地不通俗务,想是这次去京中不会让自己太过担心了。心里品度着,嘴上却笑道:“那么带的丫头嬷嬷便按玉儿说得,其它的爹爹会让林忠帮着准备。”略一沉吟,又道:“玉儿到了京城之后,须记得多听多看,凡事仔细思量以后再做,若有拿不定主意的便多问王嬷嬷。为父京中亦有交好之人,知道你们进京想是会遣家中仆妇前去探望,你只问外祖母该如何应对便好。只一件,”林如海顿了顿,收起了脸上笑意,正色道:“年前四贝勒和十三阿哥曾到咱们家里,若是有人问你此事,你只推不知道便是。”
黛玉见爹爹如此严肃,忙站起来郑重答应了。
第 6 章
( )这一日黛玉正在自己的碧纱橱里看瑾儿和贾环贾兰玩拼图——乃是黛玉照着自己前世的记忆,让人将木板削的薄薄的,又仔细地打磨光滑,不见一丝木屑,在上面糊了画纸画上各种图案,再将木板不按规矩地划开了,涂上清漆。玩的时候只要按着原来的图拼好即可,又好玩又不伤人。不但瑾儿他们喜欢,就连宝玉和三春姐妹也是爱玩的。忽听得鸳鸯来请,只说是父亲的同年礼部侍郎家打发了人来给她送东西。
黛玉听了这般,想了一想,便让瑞凝照看着贾环他们,自己带了瑾儿王嬷嬷雪雁往贾母见客的屋子里来。,进了屋子只见了两个体面的媳妇子正坐在小杌子上回话,见她进来便忙站起身来。黛玉见她们俱是穿着得体,不亢不卑的,便知是管家娘子了。
贾母笑道:“玉儿瑾儿快过来,这两位是礼部侍郎家的管家娘子。李侍郎原是与你们父同年的。”
那两个媳妇子忙上前与黛玉见礼,黛玉笑着回了,仍是让她们坐下,自己和瑾儿只在贾母身边坐了。那媳妇子因说:“我们家老爷与林老爷原是同年,极为要好的。昨儿听说姑娘带着哥儿来了这里,便打发了我们今日来给姑娘和哥儿请安。我们太太还说,过几日还要亲自来看姑娘和哥儿的。”
黛玉忙携了瑾儿站了起来称谢,连说“不敢”。那两个管家娘子见黛玉年纪虽小,然容貌清雅秀丽,又兼礼数周全,都甚是惊讶,不由得在心里赞了几声好。
略略又说了些话,便起身告辞。黛玉便看了王嬷嬷,王嬷嬷忙上前将带了的荷包送上,只说:“两位姐姐辛苦,这原是我们姑娘的一点子心意。”两个管家娘子略推了两句便收下了——及至回去的路上打开一看,里面都装着一赤金镯子一对儿,不由得更是高兴,回去后大赞黛玉如何标致,如何会行事,瑾儿如何秀气乖巧。
接下来的几日又陆续有和林如海交好的打发了人送了东西来。
林如海乃前科探花,又曾任兰台寺大夫,京内与他交好的人不少。如今他虽外放,一子一女进京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然知道的便都打发了人送些东西,聊表同年同僚之情罢了。送的也不过是些古砚新书并小孩子喜欢的金玉玩意儿。
黛玉只在贾母身边,贾母又指点了了几句如何应对往来,黛玉自觉受益不浅——想那贾母原是已故的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礼数上自然是周全的。黛玉打定了主意,还要向这位外祖母好生请教才是。
王夫人见京里的一干官员竟都来给黛玉和瑾儿这两个小孩子送东西,想来那林如海确实是在朝廷中极有人脉的了,倒也将那厌恶黛玉姐弟之心收了几分,只每日也将笑脸儿对了黛玉。只是黛玉总觉得那笑意只在面皮儿外,没在面皮儿里。
薛姨妈和薛宝钗,到贾母的上房来请安的时候也多了起来,宝钗更是和黛玉三春姐妹们一起,一待便是一整日。三春姐妹中迎春探春还罢了,惜春却不喜欢宝钗——她年纪还小,只单纯的不喜欢这个老是笑着的宝姐姐。黛玉倒是没什么,只该怎样还怎样,若有看不惯的地方也还是直说,宝钗听了也不过一笑而已。
这一日,几个姐妹正在碧纱橱里拿了黛玉带来的一副苏绣山水屏风出来,听王嬷嬷说着上边的颜色配的如何合适,绣法如何精致不凡,宝玉几个只在一旁捣乱,黛玉便说道:“二哥哥你带了瑾儿他们去园子里玩倒不好?今儿个天气又好,你们只闷在屋子里干什么?”
瑾儿近日来和贾兰贾环一起,性子倒是活泼了些。巴不得这一声,便和贾兰贾环出去了,黛玉叫嬷嬷们好生跟着便罢了。宝玉只嘻嘻笑着,道:“姐妹们不去,我也不去。”
正说着,便听得外边一阵急急的脚步声,鸳鸯又来了。鸳鸯只看着黛玉笑,黛玉想着先时父亲所指点过得几家子都来请过安了,难不成还有其他的?——也是这几日人来人往,让黛玉有些乏了。鸳鸯笑道:“林姑娘快去,近日竟是有了不得的贵客家来送礼呢!”
宝玉便问是谁家来人了,鸳鸯只抿嘴笑着不肯说。
黛玉便上去抱着鸳鸯的胳膊:“好姐姐,你快告诉了我罢,要不我可怎么去见客呢?失了礼数可不好。”
鸳鸯笑道:“是四贝勒家里的福晋打发了人来,老太太让姑娘快些去呢!”
黛玉听了,忙叫了雪雁去找林谨,自己去换了衣服出去不提。
这里宝钗便道:“我们也去看看。”说着也要跟去,迎春姐妹们对看了一眼,俱都不语。倒是宝玉见黛玉去了前边见客,正巴不得跟着她呢,听了宝钗的话正和心意,拍手笑道:“正是呢,我们也去看看林妹妹又得了什么好东西。”说着抬脚便走,宝钗急急地跟上了。惜春哼了一声,却并不动弹。迎春见了,犹豫了一下,见探春惜春都没有跟上的意思,便也坐下了。
这里四贝勒府上打发了四个婆子过来,俱是旗人打扮,衣着首饰不见如何华丽,然而其进退谈吐,甚是有礼,并不以皇子府上的出身便如何张扬。
黛玉来时,贾母王夫人凤姐儿等在屋内陪着了,几人正说些客套话,便听得外边回道:“林姑娘来了。”
见黛玉进来,那四个嬷嬷见其婉约清灵,气质不凡,便知是黛玉了,忙站起身来向黛玉行礼。
黛玉知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俱是包衣的身份,那包衣便如同家生子一般,除了主子给放了出去改了奴籍外,一辈辈地传下去便总是奴才,凭你官做得再高也是没用的。像那后世中自己所知的年羹尧,文武全才,科举出身,也是到了九龙夺嫡的最后给抬了籍的,那时候他的妹妹可早就是雍亲王府中的侧福晋了。
林家却不是包衣,林家祖上跟着太祖打天下时,早被抬了籍,如今是正白旗人——这也是上三旗之一了。
那四个嬷嬷将礼单呈上,王嬷嬷上前接了交与黛玉,黛玉略略一看,也与先时来的几家大同小异,只是精致了些罢了。倒是送与自己和瑾儿的一箱子衣料甚是难得。便向那嬷嬷们笑道:“嬷嬷们回去且代黛玉谢过了福晋,黛玉初入京师,守孝在身,不便前去请安。倒劳烦福晋惦记,黛玉甚是不安。”
嬷嬷们见她身穿着浅绿色纱罗对襟长褙子,上面并未绣了什么百蝶穿花之类的,只在对襟和衣袖处疏疏落落地绣着几枝紫色梅花,下面系着淡紫色的百褶裙。头上也未戴金玉,只是束着闺阁女孩儿常见的大辫子,用嵌着米粒珍珠的银针押了鬓角,再只有一串豆粒大小的紫晶串子混编在辫中,两缕发丝垂在两颊处,两只小小的水滴状得紫水晶的坠子随着黛玉走动轻轻颤动,越发显得人物飘逸了。又见黛玉浅笑盈盈,整个人看上去竟如春花初绽一般,娇俏甜美。几个人心中暗暗赞叹,一个嬷嬷便站起来答道:“福晋说了,林姑娘在京里住着,若是得空了只管去我们府里散散。我们贝勒爷原是与林老爷相熟的,不必顾忌什么的。”
黛玉站起来听了,正要答言,却听外边丫头道:“宝二爷宝姑娘来了。”说着,就见宝玉和宝钗进来了。
见了他们进来,四个嬷嬷只管坐着未动,贾母看了一眼宝钗,便笑向嬷嬷道:“这原是我的孙子。”又叫宝玉上前见了几位嬷嬷,那四人方才起身向宝玉行礼,贾母哪里肯让宝玉受礼,只说:“他一个小孩子家家儿的,怎么敢受了几位管家嬷嬷的礼?没的折了他呢。”几个嬷嬷倒也知事,到底见了半礼才又坐下。
宝钗便向前道:“宝钗见过了几位嬷嬷。”四个老嬷嬷在贝勒府中多年,先时或是在宫里便跟着四贝勒,或是四福晋出嫁时的陪房,见过的多了。现下见宝玉宝钗不请自来,已是纳罕。宝玉是贾府的也还罢了,这“宝姑娘”可是哪个名牌儿上的?
几个人虽心中不屑,但到底是贝勒府出来的,只淡淡地与宝钗见了礼,便向贾母黛玉告辞。黛玉笑道:“原该让瑾儿与嬷嬷们见礼的,只是这会子竟找不到,不知去了哪里,也不敢耽误了几位嬷嬷,倒是请几位嬷嬷见谅,福晋那里嬷嬷们替我们请罪。”
几个嬷嬷忙道:“姑娘哪里话?哥儿年纪尚小,自是应该活泼些的,福晋再不会怪这个的。”说罢,告辞而去,凤姐忙带了赖大家的等媳妇送了出去。
这里贾母便问宝玉:“宝玉怎么来了?”
宝玉正在拿着礼单子看,听贾母问他,便笑道:“原是宝姐姐说要来,我也想看看林妹妹可又得了什么好东西,便跟着来了。”说着又向黛玉道:“好妹妹,这里边的赤金洋船摆件想是极好的,赏了我罢。”
贾母听得是宝钗的主意要过来,淡淡地瞥了她一眼,却是看着宝玉道:“你如今也不小了,这人情来往也该学着些。”说着,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又道,“哪里有家里有客来,你们小孩子家的不请自到的?”
一语说完,宝玉还不见怎么着,宝钗面上一变,随即又恢复如常,笑着向贾母道:“到底是老祖宗,我们小孩子家不懂的这些规矩,今儿倒是闹了笑话了。”
宝玉也笑道:“是了,下次我可不敢了。”
王夫人原本想着自己乃是荣府的当家太太,府里每常和各府里内眷的应酬也俱是自己出面。那四个嬷嬷就算是皇子府中的,可到底是奴才,总该高看自己一眼——便是送礼,也该先送了自己一份才是。谁想的,那几个嬷嬷对着贾母黛玉倒是恭恭敬敬的,对着自己虽也是礼数不错的,可就淡淡的让人不舒服。又见几人来了一会子只和黛玉说话,对自己和凤姐儿不过是应付两句,心内更是不悦。此时见贾母敲打宝玉宝钗,黛玉又在一旁含笑听着,如何不气?因此上只上前道:“老太太,也不过是几个贝勒府上的嬷嬷罢了,若是那正经的各府的主子们来往,宝钗和宝玉可是再没有礼数错了的时候呢!”
贾母把茶杯往几上重重一放,听得王夫人心里一颤。贾母看了眼王夫人,只淡淡地说:“你糊涂了不成?那几个来的乃是奉了四福晋的话,代表的是主子。难不成你的屋子里是奴才可以不经传唤随便进的?咱们如今虽说出去是国公府,可到底是包衣奴才,这一节别弄忘了才是。”说着,看看宝钗又道:“再者,无论是谁家,这么大的姑娘家家儿的难道是好随便出来见人的?不被人笑话了没规矩?你只看二丫头她们可是随便出来了?”
宝钗涨红了脸,眼里含了泪水,对着贾母一福身,轻声道:“今儿是宝钗放肆了,只想着替林妹妹高兴,就忘了规矩,老太太莫气。”
贾母笑道:“你这孩子,这原不过是我看着你们不知道,说与你们听听罢了,日后只注意了就是,可哭什么呢?”又叫黛玉,“快带你宝姐姐回去,这些个东西我一会儿打发人送过去。”
黛玉心里暗笑,不愧是老太太,说话一丝不留情面,却又句句都在理上,再让人说不出什么的。忙上前挽了宝钗回碧纱橱去,宝玉急急跟上不提。
第 7 章
( )黛玉自从来到荣府中,上有贾母疼爱,下有王嬷嬷等人帮衬,日子倒也过得甚是悠闲。不过也时有王夫人薛宝钗等人或是出言挑衅,或是语打机锋,黛玉也只当是生活中的调剂,云淡风轻般地化了过去。
天气一日凉似一日,看看已是初冬了。这一日上午天还是晴的,午后却开始阴阴的。北风初起,天阴冷了起来?( 红楼之绝黛无双 http://www.xlawen.org/kan/4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