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红楼之绝黛无双 > 红楼之绝黛无双 第 3 部分阅读

第 3 部分阅读

    一句话只说得屋子里的人大笑,贾母便笑问湘云的|乳娘:“你们姑娘在家里也是这般说话儿不成?”

    |乳娘笑道:“哪里啊,在家里也是个老成不过的孩子了。想是老太太这里姐妹兄弟多,她便话多。”

    大家正笑着,门外丫头道:“宝姑娘来了。”

    宝钗扶着莺儿的手,进来给贾母请了安,笑道:“才一进院子,就听见屋子里笑声不断的,就知道必是云妹妹来了。”

    湘云忙下了炕,与宝钗见过了不提。

    贾母笑道:“你母亲好?这几日都没见你们出来。”

    宝钗笑着回道:“原是我这几日犯了时气,身上有些不好,只在屋子里边养着。妈怕我一个人在家里闷得慌,也没得出来。”

    贾母笑道:“如今可好了?”

    宝钗点头,笑道:“已是大好了。原也不是什么大病,不过是咳喘些罢了,只是妈妈担心,倒是闹得众人皆知了。”

    贾母笑道:“你姐妹们原是想去看你,只是又怕你病着,扰了你将养,到底念叨了几天。”

    宝钗笑道:“是了,姐妹们都打发人去问,倒叫我心里也过意不去,只是不得出门。今日,姐妹们都在,我倒是一块儿致谢了。”

    众人又说笑了一回,邢夫人王夫人等便来了,众人忙乱的见过了礼,黛玉便和宝钗湘云迎春姐妹回到了碧纱橱。

    黛玉早知史湘云会来,便早就让人打点出了一份礼物。史湘云见那些东西都玲珑精致,非常喜欢,只和黛玉道:“到底是南边的东西,先不说别的,单只这份匠心就十分难得了。”

    宝钗笑道:“自然的,南边多出能工巧匠。有些有经验的工匠手艺极高,都是极难聘请的。单说林妹妹送你的这个镶银点翠的海棠花紫檀首饰盒子,用料也还罢了,倒是这上边的锁,难得怎么想出来的。”

    黛玉笑道:“不过是个盒子,哪里有这么多的讲究?”

    一时湘云趴在桌子上,只摆弄着那盒子,迎春便笑向黛玉道:“你瞧着罢,不出今儿晚上,这盒子便坏了。”

    湘云也不看她,只在嘴里笑说:“偏我只会糟蹋东西不成?不过是看着这锁确实巧妙,想看看到底怎么做的罢了。二姐姐又来说我!”

    迎春笑着摇头不语,探春惜春便围在湘云身边,看她拿了钥匙一会儿锁了一会儿开了地折腾。

    一时瑞凝等人送上茶来,外边贾母又遣了琥珀来给她们送来些果子点心,宝玉也跟了进来,笑道:“又要偏你们好东西了!”

    黛玉笑道:“也没见你这样的,外边的东西一般的,你只往我们这里来做什么?”

    宝玉见了满屋子的姐妹,心里十分喜悦,便笑道:“瑾儿他们都往那边暖阁里去了。我觉着怪没意思的,跟他们小孩子搅在一起做什么?可不是找你们来么?”

    湘云抬头道:“你比他们大了多少?还说人家小孩子家家的呢。”

    宝钗也笑道:“既然你知道自己大了,怎么不往外边读书去?姨夫也高兴了,你也不必和小孩子搅在一起了。”

    宝玉最怕的便是“父亲”“读书”这几个字,偏偏宝钗一句话都提到了,又见她坐在湘云身边,一双杏眼似笑非笑,只觉得怪没意思的,便不肯接口。只扑到桌边,也和湘云摆弄起那小盒子来。

    宝钗也觉得没意思,脸上讪讪的,便转过头和黛玉说话。见黛玉在碧纱橱中仍是穿着石青缂丝银鼠褂子,便笑道:“林妹妹,在这屋里还冷了不成?竟穿了这许多衣服。”

    黛玉笑道:“南边冬日里没有这么冷,我竟有些受不得,老太太也说,着了凉不是玩闹的,便多穿几件子罢了。”

    宝玉从那边接口道:“是了,妹妹身子弱,并不比我们,倒是要注意着呢。”

    宝钗偏头打量了黛玉片刻,笑道:“是呢,林妹妹看着有些单薄了。听说妹妹从小身子便单柔,倒是该吃些补药调养一番才是,免得坐下了病根儿倒不好了。”说着,又笑和众人说“我听说,人参养荣丸最是温补气血的,妹妹何不请了太医来配上一些?日常调养了,也好让老太太放心。”

    黛玉听得人参养荣丸这几个字,心里便是一沉,自己只记得原来读书时,有人考证说,黛玉的人参养荣丸是有问题的。这里听宝钗说了,便不高兴,只嘴上笑道:“好好的谁吃什么药呢?姐姐难道不知‘是药三分毒’么?依我说,若要单是调养身子,倒不如食补的好。”

    惜春拍手笑道:“正是林姐姐这话了,食补既有了口福又补了身子,强如吃那些个药丸子呢!”

    宝玉听得药丸子几个字,忽然想起一事,笑说:“倒也不能一概而论,宝姐姐吃的那个药,竟做得十分雅致,想来常吃一些也是好的。”

    黛玉等人自是知道他说的乃是府中近来所传的那个冷香丸了,也不接口,倒是湘云好奇,忙问是什么药。

    宝玉十分得意,摇头晃脑地说道:“那药叫做冷香丸。乃是用……”

    一语未了,宝钗嗔道:“宝兄弟,什么好东西,一个药丸子罢了,有什么可说的?”

    湘云便上去揉搓着宝钗,嘴里只道:“好姐姐,告诉我罢!”

    宝钗无法,只得罢了。宝玉便笑说:“这冷香丸么,乃是海上方儿,专治宝姐姐那胎里带来的热毒。所有用料都不稀罕,但只难得在一个‘巧’字上边了。”

    说罢又卖起了关子,恨得湘云拿了手拍他,宝玉便躲便笑道:“且让我喘口气,喝口茶,下边的话可长着!”说着便端起杯子来忙忙地喝了一口,接着道:“这冷香丸须用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起研好了。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坛里,埋在花根儿下,若有犯病的时候,拿出吃了便好的。”

    湘云只听得目瞪口呆,半晌吐了吐舌头道:“这哪里是制药,竟是磨人呢!”

    宝钗笑道:“正是这话了,这药做起来最是琐碎不过。好在当年一两年间都得了,便做了出来。等闲再没人肯去弄这个的。”

    宝玉忙道:“怎么没人弄,等春日里我做了些出来给姐妹们看看。”

    宝钗便笑着摇头不语。

    探春道:“你只胡说罢,宝姐姐这药不定多少人跑了多少地方才凑齐了,你连外头去的都少,怎么做?若是大张旗鼓的着人去找,老爷知道了,岂有不气的?”

    宝玉听了,低下了头。黛玉忙推他道:“你只在我这里说说便是了,真让舅舅听到了,又有一场气生,何苦呢。”

    宝玉想了想,方笑着说道:“我不过说说而已,倒叫你们教训了一通。”

    宝钗接口道:“她们也是怕你吃亏的意思,你若实在想看,也不值什么,叫莺儿回去,从梨香院的梨树底下挖了坛子出来,拿了两丸子来就是了。”

    宝玉大喜:“果然的?倒不劳莺儿姐姐了,我叫亲自去拿就是了。”

    宝钗站了起来笑道:“我这出来了一会子了,也该回去看看,不如咱们一起罢。”说着便向黛玉告辞,黛玉抿嘴笑着将他二人送了出去,见宝玉便走便向宝钗比划着什么,不由得心里摇头。

    黛玉回来只见惜春一脸的不高兴,便点着她的脸蛋,笑道:“你这丫头又怎么了?”

    湘云道:“不过是我说宝姐姐的药丸子有趣,她听了就这样了。”

    惜春不屑道:“谁知道是什么药丸子。长篇大论地说了,里边一味药都没有,我只不信这能治病。还等闲再也做不出,好似她比我们姐妹高出了多少似的。偏林姐姐只配那人参养荣丸,她就得吃那海上方?”

    湘云笑道:“你也太多心了,人家吃的药罢了,若不是我问,她也不肯说的。”

    探春笑指着湘云道:“说你平日里无心,你只不服,如今我们说什么怕你也不信,只这几天睁大了眼,好生看着罢。“

    一席话说的湘云摸不着头脑,只甩甩头,嘟哝道:“谁像你们总爱琢磨,凡一句话必要心里掂量好几个个儿的。”

    说的黛玉等人都笑了。

    第 11 章

    ( )临近腊月,史湘云的婶子打发人来,接了史湘云回去。黛玉等人便一起来到贾母的屋子里和湘云道别。

    可巧宝钗今天没有过来,湘云便去梨香院跟她道别,不一会儿,宝钗便和湘云一起,相跟着回来了。

    湘云只眼泪汪汪地舍不得,宝钗忙低声道:“云妹妹快别这样,若是回去让你婶娘知道了,又要排揎你了。横竖过了年再让老太太去接了你就是了。”

    湘云也不敢当着自家来的嬷嬷十分委屈,只得悄悄地拉了宝玉的袖子,嘱咐他过了年便想着让老太太去接自己。宝玉应了:“放心,放心,出了正月我就告诉老太太去接你。”

    这里湘云跟着人回去了,宝玉宝钗迎春等人便在贾母的西暖阁里说笑。

    宝玉便叹道:“云妹妹也怪可怜的。”

    惜春奇道:“云姐姐一般的是个侯门的千金小姐,又有老太太怜爱,哪里可怜了?”

    宝玉便道:“你竟不知道么?真真可惜了你和她姐妹一场,竟连这些都不放在心上。”

    惜春不由得大怒,气道:“二哥哥没头没脑地说她可怜,我只白问了一句,你便说什么可惜了,我,我倒要问问你她到底哪里可怜呢?”

    宝钗忙劝道:“宝兄弟想来有口无心,妹妹怎么倒和他计较上了?再者宝兄弟想是看云妹妹回去了,又要被她婶子挤兑着三更半夜地做针线了,心里不舒服,白说了那一句罢了。”

    惜春原是东府贾敬的嫡女,年纪又在一干姐妹中最小,众人也都肯让着她,她倒也还没有那冷情冷心的性子。听宝玉说她,自然受不得,又听宝钗如此说,不由得更是气愤,只冷笑道:“到底是宝姐姐,连云姐姐得半夜三更的做针线都知道!我们再不如你的。”

    宝钗不由得大窘,又不好和惜春对嘴,只得一笑不语。

    迎春忙推了她一下:“四妹妹这是干什么?别吵着了老太太。”

    探春也劝惜春:“不过是咱们之间的几句话罢了,什么大不了的值得这样大声吵嚷?”

    黛玉心里也是不喜,湘云抱怨家里边累,她们都是知道的。只是大家都想着,女红针线向来也是闺阁女孩儿要学的——便是她们,每日里也要有一个时辰跟着自己的|乳娘学着做个荷包什么的了。湘云若说是性子跳脱,学针线坐不住,抱怨几句倒也罢了,可这丫头动不动便说要做活计到三更半夜。这怎么可能?即便是忠靖侯府上没有专门做针线的人,也不会让一个六岁的小丫头儿做了东西拿出去穿用。

    再者,湘云如此抱怨,又将老太太置于何处?老太太可是从史家出来的。因此黛玉迎春着实劝过湘云一场,倒让她气了,从此与二人远了。

    黛玉见惜春便不说话了,也不理宝玉,只是赌气拿了小核桃拧在帕子里扭,觉得这惜春真是天真可爱得紧,便起身拉了她,说道:“呦,你这辫子上头发松了,该重新编了才好。”

    惜春素来喜欢黛玉,便扯着黛玉的袖子笑着求道:“好姐姐,你给我编了才好!”

    黛玉扑哧一声:“我连自己的都编不好,哪里还敢梳你的头?若是弄得一头乱糟糟的,你还不得哭了?”

    惜春不依,定要黛玉编,只道:“你若编的不好了,只把你那里姑父送来的什么八音盒给了我。”

    黛玉听了无法,只得扳正了惜春的身子,站在她身后替她梳头,嘴里只道:“那个不值什么,原是外国进贡的东西。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了,便给我送了来。你若喜欢,我叫人给你送过去。”

    惜春这才高兴了,老老实实地坐着让黛玉绑辫子。

    宝钗便笑道:“林妹妹的好东西,倒又偏了四妹妹。”

    惜春哼道:“林姐姐向来大方的,有了什么好东西不想着我们?我倒只记得林姐姐的好处呢!”

    迎春等人知道惜春这是在不满了湘云和宝钗走得近了。

    湘云自来了这里,迎春黛玉等虽点了她几句,但到底是个天真烂漫的性子,见宝钗温厚,说话间又常顾着自己,又肯听自己对她抱怨家里的事情——不似黛玉迎春她们只劝她,便认定了宝钗是姐妹中最好的。因此,在贾府的这些日子,湘云倒往梨香院跑了不少次,每每宝玉奉了王夫人的话去看薛姨妈时,湘云便要跟着。嬷嬷们劝说,梨园院里还住着薛家大爷,姑娘们去了恐不方便,湘云也不肯听,只丢下一句“我还小呢”,便自己跟着宝玉去了。

    对此,黛玉不以为意,这人与人之间本就讲个缘法,湘云在原著中就与宝钗交好。既然如此,自己只看着便罢了,也不肯多说什么。

    迎春探春也不好说话,惜春却甚是不服气。她总觉得林姐姐是好的,那么所有人都该喜欢林姐姐才是,怎么能倒和宝姐姐好了呢?

    宝玉这里看着黛玉将惜春的头发一缕一缕地编成小辫子,又在头顶上汇总,再依次往下,又编成一个总辫儿。只觉得十分有趣,便道:“好妹妹,你也给我编一个罢!”

    黛玉等人听了啼笑皆非,宝钗只在一旁含笑不语。屋子里伺候着的李嬷嬷便道:“二爷别胡说了,哪有叫大姑娘给个爷们儿梳头的道理?”

    宝钗迎春等人都说是。宝玉便笑道:“这有什么?云妹妹也给我梳过的。”说着一指后边伺候的袭人,“每日里袭人晴雯也给我梳头,怎么林妹妹便不能了?”

    黛玉大怒,心里只闪过无数个后世堪称国骂的词汇,冷笑道:“敢情我在二哥哥眼里,就是那专门给你梳头的奴才了!”说着,只气得眼泪汪汪的,站起来便摔了帘子出去。

    今日恰巧是雪雁和瑞清两个丫头跟着黛玉。瑞清还罢了,平日只管打理黛玉的四季衣物,轻易也不爱出来,雪雁却是个调皮的,性子也冲,见姑娘气得哭了,也不顾得什么了,朝着宝玉便道:“宝二爷真是好的,平日里只说姐姐妹妹好,原来竟把姑娘和我们这些个奴才秧子一般看待!”

    瑞清忙拉了她道:“你作死了!”说着,朝着宝钗宝玉等人一福身,便拉了雪雁出去。

    惜春也带了入画彩屏赶紧追黛玉去了。这里迎春便叹道:“宝兄弟,你今儿可是太过了。”

    宝玉尤未醒悟,只看着探春宝钗,疑惑道:“怎么好好地,林妹妹便生气了?”——在他眼里,只要是女孩儿,尤其是容貌清秀妩媚的女孩儿,便都是一样的“水做的”。

    探春便气道:“我若是把你和赖大林之孝比,你高兴吗?”

    迎春便道:“素日里你说话也该当心着些,这是咱们兄弟姐妹间说话,不过是一时生气,过会子也就罢了。若是和外人说话呢?岂不是平白的惹恼了?”

    宝玉讪讪地,不再说了。

    宝钗见宝玉尴尬,便笑道:“林妹妹最是大度的,宝兄弟一会‘负荆请罪’,保管她就好了。”

    迎探二人互相看了一眼,也站起身来,迎春道:“倒是有些乏了,三妹妹和我回去歇歇。”二人一径去了。

    宝钗便笑着拉宝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不过是你一时说话不妨头,咱们且先去瞧瞧老太太,过一会儿妹妹必要过来和老太太一起吃饭,到时自然就好了。”

    宝玉只得和宝钗去了贾母那里不提。

    第 12 章

    ( )腊月里,黛玉接到了林如海的信,言明自己已接到皇帝旨意,二月初便从扬州出发,入京述职。他已经提前打发了人去收拾林家在京城的老宅,待他到了,便去接黛玉姐弟,一家三口团聚之日不远矣。

    原本黛玉便为了不能回扬州过年而心内郁结,恐林如海儿女不再身边难免孤单,现在看来林如海已渐渐从丧妻之痛中走了出来。二月初即动身,那么,算来再有两个多月便能与父亲团聚了。

    黛玉心里高兴,便一天天地盼着过得快些,连带着瑾儿也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瑞凝等人看了,不免又笑了一番。

    眼见着离年近了,王夫人凤姐儿等人治办年事,一日忙似一日,便是连在贾母面前凑趣的功夫都少了。贾母也道:“如今你们忙得很,且不必每日都到我这里来。我这里有这几个孩子,也颇热闹呢。倒是你们今年在拟请年酒的单子,先和东府的商量了,错开了日子。”

    王夫人和凤姐儿答应了,自去料理不提。

    且不说贾府中如何开宗祠,祭祖宗,拜长辈,吃酒席,只在笙歌聒耳,锦绣盈眸中,便到了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又名上元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自东汉的时候便已有了。瑾儿还罢了,倒是黛玉,两世都是南方人,此乃在北方过的第一个元宵节,不免有些好奇。

    晚间,贾母命人在花厅里摆了几桌酒席,又在每席旁设一小几,几上摆着珐琅点翠缠枝牡丹的小鼎,焚着百合香。每桌只间摆着长一尺来许宽有五六寸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比起前几日各家请吃年酒的时候进来,倒是多了几分清雅。

    凤姐儿亲自带了人,到贾母的私库里边抬出了大红纱透绣花卉草字诗词的璎珞屏风来,将男女隔开,却笑声相闻,倒也是团圆之意了。

    黛玉见这般,不免有些感慨,想前世男女之间哪里有这些规矩?

    一时开席,外边男席上便是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人带着族中一众男客,女席这边便是贾母带着合府的女眷以及客居在此的黛玉薛姨妈母女了。唯有一桌例外,乃是瑾儿贾环贾兰等几个小孩子,宝玉是跟着黛玉等人一席的。

    众人坐定,贾珍便带着贾琏来到里边席上敬酒。贾母等一辈老妯娌并邢夫人王夫人等都意思了一下也就罢了,贾珍又笑道:“还有妹妹们。”贾母也笑道:“如今你妹妹们小,也就罢了。你们快出去自在喝酒,你妹妹们也随意些。”二人笑着出去不提。

    酒过三巡,戏开几折,贾赦等外边的男客便陆续辞去。贾母知道他们还有节目,也便不留,只叫他们自取取乐。倒是黛玉十分羡慕,心里想着日后有了机会,定要在上元节出去一次,看看街上的花灯焰火并各类杂耍。

    这里贾母便笑向众人道:“他们走了,倒是便宜了咱们。这里有些冷了,咱们人少,且挪到了暖阁里去接着吃酒。”

    众人都笑道:“正是这样了。”

    伺候着的媳妇子们忙过来,撤去残席。又在暖阁里摆了两张桌子,再添了果品菜蔬重新摆好。贾母只和两三位老妯娌坐在了炕上,另摆了一张小炕桌,不过捡了几样稀奇的摆了。又恐黛玉和瑾儿冷了,便也叫了他们上去,黛玉十分不肯,只瑾儿仗着年纪小,爬了上去。又偷偷地和贾环贾兰招手,贾母见了不免好笑,只得又让那两个也上来,瑾儿才老老实实地做好了。邢夫人王夫人便带着尤氏等一干媳妇坐了一桌,宝玉黛玉宝钗等坐了另一桌。

    凤姐儿一拍额头,道:“今日儿原传了一班小戏子来,原是预备着给老祖宗们取乐的,这会子可传了上来?”

    贾母便笑道:“既是这样,快传了来,咱们也乐一乐。”

    小戏子们过来,贾母便说若要装扮了起来未免费事,倒是清清静静地唱一两段各人拿手的倒好了。

    众人也不过陪着贾母,贾母既这样说了,大家自然也只说好。薛姨妈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听的也雅。别人家里都是怎么热闹怎么来的,想来过了个年,也没什么新鲜的了。倒是这个清唱好。”

    贾母也笑说:“不过是些小家子气的玩意儿,上不得台面的。咱们都不是外人,我才敢这样。若要是正经请外客,必得叫人家笑我的。”

    宝钗也笑说:“我来了快一年了,只听上上下下的都说凤姐姐是最巧的,却哪里巧的过老太太呢。”

    贾母见宝钗因着过年,这些日子打扮的也一改往日,颇为华丽。今日穿着大红双色金掐牙对襟长袄,底下系着鹅黄|色的撒花曳地裙。一头乌压压的黑发高高地盘了个如意髻,插着一枝红宝攒珠累丝金凤点头的步摇,又用一枝梅花琉璃钗别在发髻左边,耳上戴的红宝石的坠子,胸前挂着一个明晃晃的金项圈,项圈下边是一只灿烂晶莹的金锁。

    贾母笑道:“若说我们家里这么多女孩儿,今个儿坐在这和宝丫头一比,竟都不如宝丫头了。”说着端起酒杯来,掩去了嘴角不着痕迹的冷笑。

    薛姨妈忙道:“老太太谬赞了,我看府里这几个姑娘就极好,林姑娘也是好的。”

    惜春撇了撇嘴,迎春只在桌下踢了她一下,二人便也装着听戏了。

    唱过了几段后,贾母见瑾儿几个小的听得有些不耐了,便问凤姐儿:“今儿预备的都是戏?”

    凤姐儿忙回道:“还叫了两个女先儿,预备着说书呢。”

    贾母便让叫进来。两个女先儿进来先给众人行了里,便问听什么书。贾母问道:“可有那没讲过的新书?若有了说来听听,不然来回的那几段听得腻了。”

    两个女先儿想了想,便回道:“倒是有一出新书,名字叫做《凤求鸾》。”

    贾母听了,眼睛只看了眼凤姐儿,便笑道:“这个名儿好听,你且说说是个什么故事,若要好,再细细地说了。”

    女先儿便说道:“这一出故事却是五代残唐时候,有一个姓王的乡绅,本籍金陵。曾做过两朝宰辅,因着年纪大了,便告老还乡。这位王老爷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

    惜春“哎呦”一声,忍不住先笑了,众人也都哄堂大笑,薛姨妈只笑着指着凤姐儿说不出话来。

    凤姐儿自己也想乐,却还故意板着脸,使劲咳了一声。底下有婆子忙拉了女先儿:“这是二奶奶的名讳,你别胡沁了。”

    女先儿大惊,忙向凤姐儿赔罪:“我们糊涂了,冒犯了奶奶,奶奶原谅。”

    凤姐儿撑不住也笑了,道:“重名重姓的多了,你们只管说去。只一样,这书要是不好,我可是要‘两罪并罚’的。”

    女先儿想了想,继续说道:“这位王公子进京赶考,路遇大雨,进着一处庄院暂避。谁知这庄上的乡绅姓李,原与王老爷是世交。李老爷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唤雏鸾。这位雏鸾小姐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

    贾母听到这里,摆摆手道:“行了,不必再说了。我知道这书因何叫做《凤求鸾》了——必是那王熙凤要求娶这位雏鸾小姐为妻了。”

    女先儿笑道:“倒是老太太知道的多。”

    贾母哧道:“你们不知道,这些书左不过都是一个套子,不过是些才子佳人的,最是糟践人呢。”

    一个老妯娌便笑道:“你不听便罢了,怎么倒编排起这书来了?”

    贾母也笑道:“这些书,不过就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有个女儿必是个聪明绝顶,知文识礼无所不晓的绝代佳人。只是一见了清俊的男人,便将父母规矩脸面丢在了一边,只想着终身大事了。”说着,笑向鸳鸯道:“口渴了,且倒杯热茶来。”

    凤姐儿赶忙上去,亲手倒了热茶奉与贾母,口内只道:“我自来服侍老祖宗,且听老祖宗继续说呢。”

    贾母笑着饮了,又对众人道:“今日她们小姐妹们在这里,原本这些话不该说,只是倒也没有太过的,我这里就来掰一掰这谎。你们只看咱们这样的人家,哪个姑娘不是行动就有三四个丫头跟着?还有那嬷嬷们也不是吃干饭的。怎么一到了这样的故事里,便是大家子的小姐也只一个跟着的丫头?那些个丫头嬷嬷们可都到了哪里?再者,这姑娘可是轻易能见着外男的?纵是见着,也不过赶紧回避了,哪里倒有上赶着去想终身的?再有那二人见面便指着一件贴身的东西——或帕子荷包,或簪环玉佩的私定了终身,一个不知羞,那一个也没了廉耻不成?若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才子佳人,那路边的乞丐山上的盗贼岂不是可以说是好人了?”说罢,又要喝茶。

    凤姐儿忙笑道:“罢了罢了,老祖宗这谎掰的再清楚不过了,且歇一歇再说不迟。”

    贾母摇头,朝薛姨妈等人说道:“你们不知道,这原是有那一干人,看人家过得好了,心内未免不忿,便编出这样的话来腌臜人家,又或者是他自己想着才子佳人了,便以为这大户人家的人也和他一样。只是,休说别的,便是咱们这样的中等人家,可有这样的事情?”

    那两三个老妯娌也笑道:“我们这几十年了,也没见到过这样的事。”

    贾母又指着迎春姐妹等继续说道:“这几年她们姐妹们也大了,一般的也开始识文认字,我便注意了起来。便是听戏听书,也只见那忠孝节烈的听。别的人家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咱们家的姑娘们再不知道那些个混账话的。”

    薛姨妈也笑说:“正是老太太这话了,便是我们家,也没有这些话说给小孩子听的。”只是左手放在桌子下边,捏着帕子紧紧的,连骨节处都泛起了白色。恰好她的左边做的是邢夫人,微一低头便看到了,心里觉得好笑,忙拿了帕子掩在嘴角。

    李纨只全神贯注地听着贾母的话,不妨眼角一扫,见王夫人脸上虽露着笑,只是侧面看来竟是僵硬的很,便低了头只顾着拈了前边小碟里的一个榛子。

    宝钗初时还笑着和众人一起听着,只是慢慢地变了脸色,那笑也带了几分勉强。她拿起酒杯试着遮掩一下,谁知手竟是抖的。身后的莺儿见机,忙过来借着给她掩袖子拉了拉她,她才放下酒杯。

    黛玉和迎春姐妹只装着听不懂,随着众人笑而已。不过看到宝钗脸色苍白了那一下子,随即又慢慢地恢复了,只没事儿人一般和众人一起笑着,黛玉心里倒有些佩服她了。

    凤姐儿偷眼看了看王夫人薛姨妈并宝钗,心里只叹她这几位亲戚,宝钗倒还罢了,原是年纪小点,一时头脑发热。这两位姑妈真是昏了头,弄出来个金锁。如今这满府里谁不知道宝钗的金锁得配个玉的?只是这算盘打的也太糊涂了,老太太说得也真狠——整日价带着一个丫头,见了个清俊的便想终身,还指着个玩物做信物,便是你自己这样不知羞,那男的也未必没廉耻!

    再看看浑然不觉的宝玉,凤姐儿心里倒有些高兴。这样也好,若是老太太也看上了宝钗,把她娶进来,哪里还有大房站着的地方?

    不自觉的,凤姐儿瞟向了正和迎春低声说话的黛玉,见她穿着紫色缎子银丝掐牙绵袄,外边套着嫩黄|色缎面白狐狸毛的褂子,底下系着烟霞色暗丝绣云纹的百褶裙。虽只按着规矩坐在那里,然浅笑盈盈,顾盼生姿。想着老太太的心事儿,凤姐儿暗地里摇摇头——不说黛玉的旗人身份,单只看着性子,也是难成。

    贾母掰了一回谎,觉得心里高兴,又带着众人说笑了一会儿,便又婆子来回:“要放的烟花已经预备好了。”

    贾母便笑道:“咱们且去看看今年的如何。”

    众人来到外边,婆子们点起烟花,宝玉便躲在了贾母怀里,倒是瑾儿贾环和贾兰先前便说了大话,不准嬷嬷捂着耳朵。此时见了漫天如流星璀璨,华美非常,不由得拍手叫好。

    烟花闪动间,黛玉回头看瑾儿精致的小脸儿,眉眼弯弯,笑的开心的样子,心里只觉得万分满足,只愿弟弟此生平安康乐,一如此时。

    第 13 章

    ( )元宵夜宴,看过了焰火后,贾母便让众人散了,只道今日大家都累了,明日便不必早早过来请安了。自己自去暖阁里睡了,心中高兴,只觉得这一晚上睡得分外的香甜。

    凤姐儿带了平儿丰儿和一干子婆子回到了自己荣禧堂后的小院子里。眯了眼睛看着粉油大影壁后边的那处小小院落,凤姐儿心中冷笑,好歹大房承了爵位,这家业原该是大房的。只可惜如今大老爷不得老太太的眼,大太太又是小家子出身,这象征着荣府继承人身份的荣禧堂竟给了二房住。贾琏和自己长房嫡孙倒住了这后边窄窄的一处!

    可笑自己那姑妈,当家十几年,竟把个荣府当成了筛子。如今见势不好,便卖了个好儿,只说身子不好,让自己先管着家,可是这账房却死死地把在了手里,只一分不肯往外拿的。也没见的几个月下来,自己便填进去多少嫁妆了!

    想起了年前自己这个好姑妈跟自己说的那件事,凤姐儿有些犹豫了。府里的进项眼看着一年不如一年,可各处的花费却只多不少,这样下去,就算是神仙也难当好了家。只是,自己好容易才得了的管家的权利,难不成就放手了?

    凤姐儿觉得有些头疼,便不再多想,抬脚进了院子。

    原本以为贾琏得去和贾珍等人追欢卖笑,却不成想一掀帘子,看见他正躺在床上,竟是还没睡呢。

    凤姐儿便笑道:“今儿少见,二爷竟没和大爷他们出去。”

    贾琏用手支了头,侧着身子看平儿给凤姐儿宽衣卸妆,笑道:“这也怪了,往常我出去了,你只发酸。如今我老老实实躺在家里,你倒来说我。既这样,我还是走了的好。”说着,便起身假意要走。

    凤姐儿“扑哧”一笑,只来到床边,斜眼看着贾琏,似笑非笑,似嗔似恼:“你这话是真的?”

    贾琏见她杏脸微红,双眸含情,又兼着卸了大妆,只披散着一头青丝,灯下看来,竟是比往日多了一股说不出的风情。心中一热,贾琏顺手只一扯,凤姐儿不妨,便跌了在他怀里。贾琏只笑道:“自然是假的。有你这样的二奶奶在屋里,谁还出去呢?”说着就凑过脸去嗅着凤姐儿的脖颈。

    凤姐儿“哎呦”一声,也不恼,只笑推贾琏:“平儿还在呢,你倒是老实些罢。”

    贾琏笑道:“今儿原就是元宵节。元者,圆也。咱们三人也过个团圆的。”

    平儿在一旁红了脸,只啐了一口,便忙掀了帘子出去。

    贾琏搂着凤姐儿大笑不止。凤姐儿便笑道:“今儿你们先走了,可没看见好戏呢。”

    贾琏笑问:“什么戏?我虽没见过好的,两出戏还没见过不成?”

    凤姐儿见他眼中闪着戏谑之色,伸手拧了他一把:“说正经的呢,你听不听?”

    贾琏叹了口气,放开凤姐儿,仰躺在床上,道:“听啊,怎么不听?能让你凤奶奶说好的,若是不听岂不后悔?”

    凤姐儿顺势也倒下了,便将晚上说书一节说了,尤其说了王夫人薛姨妈和宝钗那变了又变的脸色。

    末了又道:“论理,她们是我的姑妈表妹,我不当这么说。可这事情办的实在是让人膈应。便是有意做亲,只好好地说了,成不成的还是亲戚。这倒好,凭空弄个金锁出来,还闹得满府上下都知道。嘴上不说,心里谁不笑话?”

    贾琏笑道:“可惜了,你表妹看着是个有头脑的,也跟着她们发昏。今儿我见着那金锁竟明晃晃地戴着。”

    凤姐儿道:“可不是。若是她一来的时候就戴着也还罢了,半截子弄出这个来。”

    贾琏摇头道:“听宝玉说,上次宝姑娘生病了,他去梨香院探望,听说有这么块金锁,宝姑娘竟大喇喇地解了衣服给他掏出来看,这薛家到底是商家,没规矩呐!”

    凤姐儿狠命地一拧贾琏:“嘴里积些德罢,这话传出去好听不成?好歹她也是在咱们家住着呢。”

    贾琏忽的想到了什么,说道:“正是这话了,也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想的,咱家里可还有好几个姑娘呢,这话传出去连带着这几个妹妹都没脸了。”

    凤姐儿叹道:“老太太有什么不知道的?不过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不好赶人罢了。上回老太太还跟我说,让你留意着外边有没有那从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给妹妹们请了两个来呢。”

    贾琏想了一想,道:“若说这话,我得去问问冯紫英。上回他倒是说他家里的妹子要请教养嬷嬷了,只是那宫里出来的怕是不好请。”

    夫妻二人说了会子话,凤姐儿见贾琏有些倦了,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二爷,先别睡。年前庄子上送年例来,太太把我叫过去。说是如今府里进项太少,想出了个一本万利的法子,既能给府里填些进项,又能自己得点子实惠。”

    贾琏兴致缺缺地问道:“竟有这样的好事?且说来听听。”

    凤姐儿犹豫了一下,道:“太太说,好些府里都这么办呢,就是放贷。”

    贾琏“噌”地一下做了起来:“你应啦?”

    凤姐儿忙也起来了,给他披( 红楼之绝黛无双 http://www.xlawen.org/kan/49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