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阅读
古人曾有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扬州春景之美名扬天下。此时虽还未到胜春十分,天又黄昏,但湖堤两岸遍植杨柳,放眼看去一片新绿,徐徐春风吹过,颇有些“拂堤杨柳醉春烟”之趣。更有那新蕊初绽,芳馨乍散的桃杏,漫天飘动的落霞,一并映在清波渺渺的湖中,当真是美不胜收。
此时花神庙附近人越来越多,便是不远处长春湖上也开始有几条盐商家的画舫驶了过来。
这一次康熙仍是只带了胤禛胤祥和胤禄三个儿子,其余的只有扬州知府、扬州布政使和林海了。其实,这一次随他出来南巡的皇子中还有皇太子,只是皇太子自到了扬州,便有些水土不服,因此康熙微服出来,只叫他在府衙内,不必随行了。其余的侍卫等人只紧紧地跟在一行人周围,不着痕迹地开路、护卫。
黛玉见了花神庙前人头攒动,觉得这和后世的庙会有些大同小异。她久未出家门,能够出来看看,自然也是觉得有趣。
不过,这些同游者中上边既有康熙这位皇帝,又有几位皇子阿哥,还有自己的父亲以及父亲的同僚,着实有些沉闷。又因为是要跟着康熙出来,不好带上太多人,只有雪雁秋雁跟了来。只是这两个丫头都是战战兢兢地跟在一群人后边,自己也不敢跟她们说话。
看着周围不时走过几个结伴出游的姑娘,黛玉心里实在是很痒,巴不得康熙一句话:“林丫头,去自己玩罢!”
如此逛了一会儿,天便已大黑。早就挂在树上、杆上、庙前的花灯便陆续点了起来,还有的游人是自己提着一盏小巧的花灯的,一时间倒有些火树银花的意思了。
康熙走走停停,林如海等人虽然是随着,但也不敢太过放松,在他身后半围着。这样倒是便宜了黛玉,她原本身体就纤弱,若是让她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她也受不了。
不过这种局面倒是也没有太长时间,康熙见前边一处平整的地上搭起了一座花棚,四周柱子俱是碗口粗的树干,便是枝叶也未除去,又兼以开得正好的桃杏李花装点其上,倒也有趣。
林如海等扬州官员自然知道,这扬州的盐商豪富,早已养成了奢靡之风,平时便是无事也经常聚在一起比斗一番,比自家园子的亭台阁,比养着的戏班子捧着的戏子,比菜肴的精致服饰的华美。
今日乃是一年一度的花朝节,又知道皇上正在扬州,岂不是更加变本加厉?
这这座花棚便是一个姓何的盐商家里了。
走近看时,花棚顶部也是用了带着翠叶的玉竹,下边垂着一盏盏造型别致的花灯。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花棚下那些争奇斗艳的花儿。
花神庙里供奉的乃是十二位花神,这座花棚里便是摆放了与每月相对的十二月令花中的名品。
花棚不大,却布置得颇具匠心,十二品名花错落有致地摆在花棚中,每一品上又用簪花小楷在浣花笺上附有名诗一首,看上去很有几分风雅。
康熙见花棚四周还摆放了几张桌椅,想是供人赏花后休憩只用,便带着众人走了过去坐下。
胤禄年纪轻,见了热闹哪里忍得住?左顾右盼,指手画脚,嘴里不住地跟胤祥评说两侧的花灯和往来的人群。
康熙知道他是个直来直往安静不了的性子,这也是自己疼爱他的地方。见他猫挠心似的,便笑道:“老十六,跟着我逛觉得没趣儿?”
胤禄睁大眼睛,笑道:“哪儿能呢?跟着阿玛,我高兴着呢!”随即又跟胤祥挤眼睛,“十三哥!”
胤祥厚道,笑道:“是,我们跟着阿玛逛都很高兴!”
康熙笑骂道:“两个都口不对心。我也不碍着你们年轻人了,有这几个老家伙陪着我逛逛就好了。你们自在散散去罢!”
说着,又吩咐胤禛:“他们两个太毛躁,老四你看着点儿。”
黛玉心里羡慕,面上却不敢露出来,只好低着头,只用眼睛偷偷地看着周围。
康熙看她那副样子,不由的乐了。他自己生的女儿,大多夭折,成年的却又远嫁,此时见了黛玉一副小女儿样子,自然心里喜欢。便笑道:“林丫头,陪着我们这些老头子逛,也难为你了。你父亲也没想着提醒我,给你找个伴儿过来,这样,你跟老四他们一起去逛逛。只自己玩好了便是,不必在意他们。”
黛玉大为高兴,笑弯了眼睛向康熙福身道:“多谢老爷子!”
说着便看着林如海。
林如海心里不由得叹气,自己的女儿日后肯定是要参加选秀的,虽然不指望用女儿去攀龙附凤,但是若能得皇上欢喜,总是好一些。黛玉容貌家世俱都是不错的,撂牌子自家给婚配的可能性不大。皇上前两次选秀收入宫里的年轻嫔妃大多家世一般,所以黛玉若是参加选秀,最大的可能性是被指婚。
至于被指给谁,那只能看皇上的心思了。现在黛玉既然能逗得康熙高兴,那么自己肯定不能扰了这兴头儿。
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下那三位年轻的皇子,林如海向黛玉笑道:“既然老爷这么说了,你便随着几位少爷去罢。只是不可造次。”
黛玉脆生生地应了。
黛玉跟在胤禛的后边,心里暗恨自己为什么要听了康熙的话跟着他们过来。这倒好,胤禄好热闹,看见远处湖边有“抢花灯”的,便拉着胤祥挤了过去。
黛玉年纪小,身后又跟着两个丫头,怎么跟得上?好在胤禛倒没有去凑热闹,只闲庭信步似的逛着,看上去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只是那张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既不见喜,也不见怒。
黛玉记得上辈子看书,都说这一位喜怒无常,除了自己在意的人以外,对谁都是冷面冷心,手段狠辣,便是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手软过。
“想不到这扬州花朝节倒真是热闹,比之京城大有不同。你可知这花朝节的来历?”
清清冷冷的声音又一次想起。
正在走神的黛玉一愣,想了一想,答道:“花朝节历来传说不一,不过记得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中记载,‘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晋人周处所撰写的《风土记》中也有言‘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可见晋朝时便已有了这一节日。”
胤禛看她年纪尚小,原想着就算是聪慧,也不过是如那些大家子中的姑娘一样,读些《列女传》一类的书罢了。自己问她花朝节的由来,也不过就是这几个人一起走着,自己不说话,她也不敢随意搭言,未免沉闷了些。不想她竟能够引经据典地答出花朝节的来历,不由得又另眼相看了些。
晚风吹来,黛玉伸手绾了绾颊边的被吹乱的头发。胤禛见黛玉只穿了浅碧色银丝暗绣折枝玉兰花样的夹袄,也未罩着坎肩,便皱眉问雪雁二人:“你们主子出来,竟没带了大衣服?”
秋雁胆小,被他冷冰冰的眼神一扫,吓得忙福下身,回道:“回,回爷的话,带来了。”
说着,急急地将自己带来的淡紫色亮缎夹披风拿了出来,和雪雁一起给黛玉系好。
黛玉心里倒是觉得好笑,这位四贝勒看着冷冷的,其实还是很细心的。见他站在柳树下,眼光却投到了湖中的画舫上,眉头似乎皱了起来,整个人如同一座冰雕,散发出冷冽的寒气。
捉虫子
( )“姑娘,这些东西收在哪里?”
黛玉正坐在窗前,托着腮看着外边的夕阳,忽听得雪雁问她,疑惑地转过头去,见雪雁手里捧着一只紫檀描金的盒子,里边装的是前些日子康熙赏赐的几件金玉玩意儿,再有就是胤禛给的玉佩,胤祥胤禄给的扇子。
平日里这些东西都是雪雁给收了管着的,想来是她觉得这是几位皇子送给黛玉的,不敢和别的收在一起。
黛玉想了想,说道:“你先放了这里,我看看再说。”
雪雁依言放下,待要出去,黛玉想起今日一天未见到弟弟,便问道:“今儿怎么一天没见着瑾儿?便是跟着先生读书这会子也该露个面了。”
雪雁想了想,回道:“听跟着瑾哥儿的流云姐姐说,瑾哥儿的先生这几日都会带了瑾哥儿出去呢。”
黛玉吓了一跳,忙问:“出去做什么?这丫头太糊涂,竟没有来和我说一声?你去叫了她过来。”
一时流云跟着雪雁来了,黛玉心内着急,问道:“听说这几日瑾儿每日都要出去?”
流云自是知道自家姑娘宝贝自己的弟弟,恨不得一时都不离了自己的眼才好,此时怕她着急,忙福身回道:“回姑娘的话,瑾哥儿说是这几日先生的一位旧友来了扬州,那位先生的学问也是极好,故而跟着先生一起去过去拜望了。”
黛玉气道:“既是这样,为什么不来和我说一声?瑾儿胡闹,你们跟着的人也跟着胡闹?”
流云见姑娘气的脸都红了,知道这位大姑娘平日里性子好,但要是发起脾气来,那也是了不得的。
赶忙上前,再行一礼,道:“姑娘教训的是,我们原也先要来回了姑娘。后来瑾哥儿说道自己是跟着先生出去的,必不会有差子,不准我们来回。我们疏忽了,请姑娘责罚!”
黛玉努力压下了心里的担忧和怒气,摆手道:“算了,瑾儿是主子,他的话你们听着就是了。”
让流云下去了,自己摆弄着锦盒里边的东西,静静地思索着。
黛玉觉得这两年,瑾儿越发地像个小大人了。以前跟在自己身边,虽然粘人,但是有的时候在一干下人面前,还是很有些主子派头的。现在若是那个下人嚼舌头挑事儿,瑾儿小脸儿一绷,倒也十分地骇人。
这和黛玉的教导分不开。黛玉想着,不知道这红的故事会不会再次回到以前的轨迹。要知道,那原著中的林如海……
所以黛玉不敢怠慢,一边紧着每日里盯着林如海吃药膳,一边紧着教育瑾儿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要能帮着爹爹撑起家来。
瑾儿倒也听话,这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主子的款儿也拿捏得越发地好了。年前,瑾儿的奶娘,仗着自己曾奶过瑾儿,很是嚣张,甚至敢偷偷地拿了瑾儿屋子里的东西回去。被瑾儿抓住了,直接就撵了出去。自此,府里头的下人们见了瑾儿竟都带了敬畏。
黛玉叹了口气,原本自己就是要让瑾儿多带些男子气的,没的总把他拘在自己身边,岂不是和那原著里的贾宝玉一样了?
正想着,就听外边秋雁的声音:“瑾哥儿来了!”
“姐姐!”瑾儿还向小时一样,随着一声“姐姐”便扑了进来。黛玉见他一身水蓝色箭袖,腰上束着巴掌宽的玉色金银双线绣水纹的绦子。因天气渐热,只在外边又罩了一件银色绣碧绿竹枝的贡缎排穗褂子。一张小脸蛋上满是讨好的笑意,水汪汪的大眼只笑弯了盯着自己,便也忍不住笑了:“做什么这副表情?可是做错了事儿了?”
“唉!”瑾儿装模作样地长叹了一声,学足了平日里黛玉的声调,口内说道,“姐姐你不知道,先生这几日带我拜望了他的一位老友。那位先生学问再没的说,我竟是受教不浅呢!”
偷眼看了看,见黛玉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瑾儿忙又笑道:“好姐姐,瑾儿知道错了,不该私自就跟先生出去了。我这是怕姐姐担心的意思。姐姐若怪,我以后不去了就是了。”
黛玉瞪了他一眼,训斥道:“胡说什么?难道我为了你上进了生气?我只问你,你去拜望人家,可带了拜礼?”
瑾儿忙过去拉着黛玉的胳膊:“当然了,姐姐从小就教我如何与人来往,这点子小事还能不懂?”
黛玉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点头道:“既这样也还罢了。只是,你年纪到底还小,日后若要和先生出去,必得多带几个人才行。”
瑾儿忙着应了,抬头间看到了黛玉旁边的锦盒,笑道:“姐姐又得了什么好东西了?”说着就伸着脖子看。
黛玉把锦盒递给他:“就是前些天我生日时候皇上赏赐的,雪雁不知道收到哪里才好,我也正想呢。”
瑾儿一眼看见了那玉佩,觉得有趣,忙伸手拿了起来,仔细看了一番,笑着说道:“姐姐,这块玉佩着实有趣,跟你的名字对着呢!别的我不管了,这一块儿你就带了才好玩。”说着就动手朝着黛玉比了比。
黛玉笑道:“天下的墨玉也多了,都和我名字对着不成?若要像你这么说,我身上岂不是都得挂满了玉?”
瑾儿把玩着墨玉佩,不依道:“我只见了这一块儿,拿到手里竟有些凉丝丝的,想来夏天带了舒服的很。教雪雁她们给你配个络子,压在裙子上倒好。”
黛玉看着瑾儿手里的玉佩,想到那个送玉佩的人,不由得有些无语。
花朝节后,康熙便带着一干随侍官员由扬州向西,折去江宁拜谒明孝陵,又令林如海随行。
林如海只得叮嘱黛玉瑾儿好生在家里,轻易不要出门,便随驾去了,已是近两个月的时间了。
黛玉前几日接到林如海来信,言已随圣驾一路经由苏州、松江、杭州回銮,不日即可到扬州。
黛玉听说跟皇上南巡,甚是辛苦。康熙不欲扰民,所以南巡中凡需用之物,都是内务府储备。康熙曾下旨,若是有地方官员借皇帝南巡之名,妄派扰民者,从重治罪。
为了减轻各处接驾的负担,康熙多是在坐船走水路,便是晚上也是住在龙船上的时候居多。像上一次住在扬州巡抚衙门的时候实在是很少。
如果迫不得已需走旱路,康熙一般也是下令不得进入城里,而是尽量选在乡下,随侍之人都是搭帐篷居住。
黛玉知道林如海身体不好,自然不放心。如今见了父亲的信,知道父亲身体无碍,即日便要回来了,很是高兴。便忙着吩咐下人打扫收拾,又叫了厨房里准备好了一干的新鲜食材,准备着林如海回来后狠狠地补上一补。
过了两日,黛玉正在家里跟着洪嬷嬷学习女红,忽见老管家林忠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后边跟着林如海的贴身小厮石磊。
黛玉心里一惊,这位林管家一向稳当,极讲究规矩,怎么会自己就这样闯进了内院?
林忠看见黛玉,也顾不得什么了,低声喊道:“姑娘,老爷出事了!”
黛玉倏地站起身来,只觉得一阵头晕,洪嬷嬷和雪雁连忙扶住,黛玉稳了稳心神,忙问道:“爹爹怎么了?”
石磊扑上前,跪下哭道:“老爷跟着皇上,一路从江宁回来,到了杭州时,皇上便弃了船,去灵隐寺进香。原是皇上一时兴起,谁知道竟遇到了刺客。那些刺客武艺极好的,竟都像不要命一般,因此随行的侍卫一时竟有些手忙脚乱的,便是皇上身边的几位阿哥,也是跟着护驾的。后来皇上身边就只有几位像老爷一样的文臣了,再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竟有一名刺客奔着皇上去了,老爷救驾心切,便挡在了皇上前边……”说着哽咽难言。
黛玉心里一团乱麻,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那老爷现在如何了?”
林忠忙道:“方才随着石磊一起回来的是四贝勒的长随,言道老爷伤势虽重,然性命无忧,皇上已命太医用心看护,一路回来了。请姑娘不要忧心。”
黛玉听了心里只不肯相信,若是真的性命无忧,怎么会这么急着回来?难道是……
黛玉不敢往下想了,含泪问道:“瑾儿知道了么?”
林忠用袖子抹了把眼泪,回道:“还未敢告诉少爷。”
黛玉点了点头,只觉得浑身发软,洪嬷嬷忙将她搂在了怀里。
黛玉哭道:“雪雁,你去叫少爷过来,我亲自跟他说罢!看别吓到了他。”
说着,又问石磊:“老爷几时能到?”
石磊擦着眼泪,想了想:“奴才是骑马回来的,老爷他们坐船走水路,想是明日能到了。”
黛玉深吸了一口气,觉得心里平静了些,便站好了,只扶着洪嬷嬷的手,向林忠说道:“林叔,事出仓促,我竟一味地着急了。如今爹爹伤重,回到家里定是需要好生看顾,我也不知该用些什么,只交给林叔去办。那一应的好药材立时开了库去找,若是没有,只马上出去各药铺子里淘换,最重要的是人参,定要最好的。再吩咐厨房那边多多预备补气补血之物罢。”
黛玉不知道这个时候都要些什么伤药,反正有康熙的太医在,大夫这一块儿应该是用不着着急的,只是记得前世看那古装的影视剧里,若要疗伤,必得有那好人参吊着气,只得先吩咐了林忠去找。
林忠见她遇如此大事,尤未惊乱,还能井井有条地安排着,不由得甚是欣慰。这位姑娘可以说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了,自己的老婆有是她的奶娘,自然在心里和一般的主仆之情不同。此时也顾不得多想什么了,忙按着黛玉的吩咐出去了。
黛玉又对石磊道:“你辛苦了,只先回去歇着,明日父亲若是回来,还有你忙的。”
石磊忙磕头下去了。
瑾儿跟着雪雁过来了,脸上带着泪,显然已经知道了。黛玉见他神色甚是惊慌,怕他吓着了,忙强笑道:“可是吓着了?别怕,父亲伤势虽重,然有太医随行,当可放心。我正是怕别人说了吓到你,才要自己和你说的。倒是谁先告诉了你?”
雪雁忙道:“姑娘,回来报信儿的石磊进门就哭,府里头现在全都知道了。”
黛玉摇摇头,对洪嬷嬷说道:“嬷嬷,麻烦您和李嬷嬷王嬷嬷一起,约束一下府内的下人,不准胡言乱语。若有嚼舌头的,我一并全家发卖了!”
洪嬷嬷见黛玉处乱不惊,大家风范十足,心内不由得暗暗称赞。忙答应了去了。
黛玉这里便对瑾儿说:“你是家里的爷们儿,父亲伤了,就该你和我一起,撑着家才好。若是一味地哭泣,岂不成了软脚蟹?”
说着,语气严厉了起来:“擦干了眼泪,去!继续跟着先生读书,明儿父亲到家了,你便跟着我一起忙活!”
瑾儿见姐姐神色甚是严肃,想着姐姐素日里跟自己说的话,便擦了擦眼泪,跺脚道:“是了,我哭些什么呢?姐姐,如今你也不要着急,明儿父亲回来了咱们一起看顾父亲。”
黛玉命人将他送到先生那里,看着瑾儿的背影渐远了,这才觉得一口气松了下来,竟再无力气,跌坐在了椅子上。
雪雁慌得连忙上来替她抚着心口顺气,嘴里哭道:“姑娘,姑娘怎么了?哪里不好了?”
黛玉无力地摆摆手:“给我到杯热茶来。”
雪雁回身,雪鹿机灵,已经端了茶过来。黛玉就着雪雁的手喝了一口,缓缓道:“不碍的,我没事儿。”
说着,又流下了眼泪。
第 20 章
( )“哐当!”
康熙看着手里的密报,怒气冲天,不管是什么,从桌子上抄起来便对着太子砸了过去。
几位随行南巡的皇子都跪在地上,见康熙动气,发作太子,俱都不敢出声。
太子跪在众人之前,身前是一只碎了的珐琅瓷小盖碗,一身金黄|色太子常服上茶水淋漓。太子全身冷汗,只跪伏在地,道:“皇阿玛息怒!”
康熙将手里的密报又摔了在了地上,指着太子怒道:“你睁开眼好好地看看,能不能息了这怒!”
太子犹豫了一下,终究是将密折捡了起来,只看了几眼,便面如死灰,再抬起头来,眼中满是不可置信:“皇阿玛,这……这怎么可能?”
康熙怒极反笑:“不可能?这京中的密报岂会有假?”
太子犹不肯相信密报中所奏之事,然心里也明白,既是密报,定然是不会作假,索额图此次实在是昏了头,难逃一死。
顺治皇帝病逝前,曾为康熙留下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后鳌拜专权,苏克萨哈被鳌拜所杀,索尼年迈,遏必隆又胆小怕事,朝中再无人能制衡鳌拜。
康熙不满鳌拜专权跋扈,但年纪尚幼,羽翼未满,当时的太皇太后便亲自为他指定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这位皇后,便是孝诚皇后了。
索额图乃是孝诚后的叔叔,在康熙八年铲除鳌拜之时立下了大功,更因此由一等侍卫升至国史院大学士,不及一年,又改为保和殿大学士。
而索额图在政治上亦颇有才干,在平定三藩之乱、稳定大清动荡的局势上很有一番作为。十余年间,为大清立下了不少功劳。康熙四十年,索额图告老致仕,但其势力已经形成。这一股势力,乃是太子的坚定支持者。
只是在康熙看来,这一股势力近年来苦心经营,党同伐异,竟试图与自己的皇权相抗衡。这是作为一个皇帝断断不能容忍的。因而这几年,康熙一直暗中打压太子,扶植其他年长的皇子。
索额图一派察觉了太子渐失圣心,自然不会束手待毙。除了在朝中打压其他皇子大臣外,更有激进者便趁康熙南巡之际,妄图夺权,尤其要乘机控制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神机营等京城卫戍部队,待康熙回京便实施兵变。
太子此次与康熙随行,索额图投鼠忌器,尚不敢妄动。只是康熙乃是何人?早得密报,便借太子水土不服之际下旨命索额图火速南下,前往扬州侍疾。
索额图此时骑虎难下,若是前往扬州则必然京中无人主持,大事难成;若是立时谋反却事出仓促难以成事,况且太子尚在康熙身边;若是不去扬州,则康熙必起疑心,事情败露无疑。
左思右想之下,索额图决定铤而走险——控制皇宫,“挟太后以令诸侯”,同时派出杀手,截杀康熙。
只是,康熙十六岁便谈笑间除掉了号称“大清第一勇士”的权臣鳌拜,又岂是索额图所能够谋算的?
此次不但江南刺杀康熙失败,就连皇宫内院也没能进去,索额图一派势力便土崩瓦解。
只是,康熙未料到索额图竟会派出大批杀手死士,不但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均受轻伤,便是林如海,也为护驾身受重伤。
今日又接到密报,虽然谋反之人没有进到皇宫内院,但到底惊到了太后等后宫之人。太后年迈,经此一吓,已是身上有些不好。康熙幼年丧母,这位太后虽不是生母,然对他视若己出。更兼继位之初,处处受鳌拜掣肘,康熙少年热血,也都是这位太后,教其隐忍。
康熙对这位嫡母感情很深,见了密报自然怒不可遏,又忧心如焚,便下旨即刻启程回京。只是林如海重伤未醒,若是就此了令人将他送回,不免冷了忠臣之心。想了一想,便将胤禛胤祥留下——他二人也受了些皮肉伤,康熙便令二人同林如海一起回扬州巡盐御史府,待伤好后自行回京。
对于太子,康熙倒是相信这次是真不知情。他对太子一向给予厚望,此时见他跪在地上,疲劳地挥手让他也起来。
太子颤抖着站起,手里紧紧地捏着京中的密折,耳听康熙问道:“以你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
太子心内五味俱陈,索额图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大臣,一个有力的支持者,更是一个保护者,一个亲人。
自己生而丧母,周岁便被立为太子,宫中朝中,除了皇帝,所有人对他或是敬,或是畏,或是溜须拍马,或是战战兢兢。
索额图是他母亲的叔叔,虽说是谋反之事不可不诛,究竟是为了自己。想到自己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却不能承继大统,想到皇阿玛扶植其他兄弟打压自己,太子心中不是没有怨。只是再怨,他也从未想过逼宫谋反之事。但要让他说出诛杀索额图之言,却也为难。更何况,索额图一除,自己便失了一条臂膀。壮士断腕,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
康熙见他不言,叹道:“保成,当断不断,必受后乱!”
太子浑身一震,抬起头来看着康熙。康熙见状,道:“索额图此人,助朕铲除鳌拜,平定三藩,又曾随朕出征葛尔丹,有功于社稷。但其野心甚大,在朝中广植党羽,排除异己,今又犯上作乱,离间我父子之情,你,可还要保他?”
太子心内大惊,忙跪倒:“皇阿玛,索额图谋逆,罪不容赦!儿臣请皇阿玛下旨……”
康熙抬手不让他再说,直视他良久,终究只一声叹息:“下去罢,明日同我启程回京,索额图一事你不必再管。”
太子无法,只得跪安,出去之时,脸色虽是苍白,然眼中却有一股戾色闪过。
黛玉自从知道了父亲身受重伤后,虽在瑾儿和府中面前强自镇定,但心内着实不安。
据石磊所言,最迟明日下午父亲便会到家。黛玉一时想起受伤之人最怕感染,忙的叫人将父亲房中的所有被褥全部拿出来暴晒;一时又想到包裹伤口纱布等都该消毒,又叫人去烧了开水,将府里所有的棉布拿出来煮;一时又叫厨房去即刻便炖上清粥鸡汤燕窝参茶,只忙得团团转。
王嬷嬷见她虽不说,脸色却是惨白,显然心里极为害怕。王嬷嬷心里暗暗叹气,不由得替这位姑娘心疼,忙上前去抱住黛玉,轻声道:“好了姑娘,事情都安排好了,姑娘也要先歇一歇。”
黛玉茫然地看向王嬷嬷,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委屈地叫道:“嬷嬷!”
王嬷嬷朝着秋雁使了个眼色,秋雁忙上前来和她一起,扶着黛玉回了黛玉的屋子。
王嬷嬷将黛玉按在床上:“好姑娘,外边我们看着呢。你只先歇上一会子,明儿老爷来家,可有好忙的呢。”
黛玉还要说什么,王嬷嬷忙道:“如今这府里的人都看着姑娘呢,姑娘若是乱了,不但下人,便是瑾哥儿也没了主意呢。好歹听嬷嬷一句,啊?”
黛玉心里明白王嬷嬷所说俱是事情,如今自己决不能乱了。强自压下心里的不安,向王嬷嬷勉强一笑:“是了,我先来歇一会子,一会儿瑾儿若是过来了,只叫他进来就是。”
王嬷嬷应了,便拿了夹纱被子盖在黛玉身上,叫秋雁守着黛玉,自己去外边照管着。
黛玉没想到,和林如海一起回来的还有胤禛和胤祥。只是此时也顾不得他们,只匆匆一福身,便忙忙地过去看林如海。
瑾儿正站在床前,抹着眼泪给林如海盖好纱被。黛玉几步走上前去,见父亲只穿着白绫子中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衬着床上的豆青色的水墨弹绫幔帐,越发显得虚弱至极。
黛玉含泪过去,轻轻叫道:“爹爹,爹爹……”
胤禛也不坐下,只站在床前,见黛玉瑾儿如此,看了看胤祥,说道:“林姑娘,太医刚刚给林大人诊过脉,林大人看着虚弱,脉象倒还强劲。姑娘不必过于担心。”
黛玉见他和胤祥都跟了来,只是不知何意。
见她面露疑惑,红红的眼睛看着自己,胤禛不由得一笑:“皇阿玛京中有要事,已然启程回京。特命我和十三弟一起送林大人回来,待……待林大人伤好后再自行回去。”
黛玉听了,知他二人此次下榻之处定是自家无疑,便命瑾儿看护父亲,自己匆匆带人去收拾客房。
好在林府中单独的院子还是有几个的,里边床幔俱是齐全,只是黛玉想着毕竟这两个乃是皇子,还是叫人又重新换了新的,再将屋子中的摆设玩意儿重新布置了一翻,又让洪嬷嬷二人看了一回,再无不妥之处,方回去请胤禛胤祥过去歇息。
胤禛站在卧室窗前,窗户开着,能看到外边斜阳如血。想着昨日皇阿玛接到密报时的盛怒,心里不由得冷笑。皇上偏心太子,这是所有皇子们都知道的,只是这一次索额图借太子之名作乱,却没想到皇上还是对太子选择了相信。
但无论如何,这次索额图所犯之事太大,竟敢刺杀皇帝,伤了两位皇子,一位重臣,下病了宫里的太后,索额图一党,土崩瓦解不远了。
又想到今日送林如海回来时,见府里一切如常,只是下人们忙乱了些。待几个侍卫将林如海抬到床上放好,太医上来诊脉换药。却见林谨已带人参拜了二位皇子。又见林府管家带着几个小厮,手里捧着白色棉布送了过来——“这些棉布俱已用开水煮过了。”
太医甚是满意,给林如海换好药后仔细地包扎了,才擦了擦汗,向林谨道:“林大人伤口深,失血多,路上原是醒过两次。公子不必担心。若是有那补血补气之物,可炖了汤给林大人灌一些。”
瑾儿忙道:“有炖好的参鸡汤。”
太医点头:“公子预备甚是齐备。”
瑾儿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原是我姐姐安排的。”
想到黛玉,胤禛不由得轻笑,原以为那个小丫头不过口齿伶俐些,胆子大一些,不想遇事却是沉稳有加的。又看自己的这个院子,临水而建,推窗可见水中新荷初长,煞是可爱。院中却是种了几杆翠竹,又有大株的海棠花树和芭蕉,更有趣的是墙上还垂着许多薛荔藤萝,翠绿喜人,清雅可人,不见奢华。
“倒真是个聪明可人的丫头。”
第 21 章
( )晚饭时,黛玉命瑾儿去陪两位皇子用膳,自己守着父亲,唯恐错过了父亲清醒的一刻。
胤禛胤祥两个吃过饭后,又跟着林谨一起来到了林如海的卧房,黛玉也不及躲避,想了想,满人对这些规矩一向不太看重,便只低了头站在一旁。
又听瑾儿说道原来四贝勒十三阿哥都受了伤,黛玉吓了一跳,忙跟二人请罪。
倒是胤祥爽朗,只笑着说:“不过是皮外伤而已,破了胳膊。林姑娘不必如此。”
胤禛也道:“原是怕你们惶恐,没告诉你们。太医给包扎的好好的,却不必担心。”
黛玉听他们如此说,也便放下心来。只是不肯去歇息,却赶了瑾儿回去睡觉。
瑾儿不依,黛玉便道:“原是我想着白日里去歇着。你想想,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在咱们家里,可不是得由你出面伺候着?难不成你倒要大白天的睡觉去?”
瑾儿想了想,也是这样,便道:“那我晚上回去,明儿白天姐姐再好好歇着。只是晚上姐姐也别一味地熬着,到底还有丫头们在这里,姐姐也在软榻上休息着,若是爹爹醒来,便去叫我。”
黛玉应了,只顾推了瑾儿出去。
胤禛看了黛玉一眼,黛玉却浑似不觉。胤禛只得开口道:“丫头,且当心着自己的身子,别一味地熬着。”
说罢,也不待黛玉答言,一径去了。
黛玉看着林如海昏睡中脸色潮红,又紧紧皱起眉头,知他难受。伸出手来摸了一摸,只觉得林如海头有些热,倒还不是高烧。黛玉想了想,便吩咐雪雁:“去预备两方温热的帕子来,再让人送来些烈酒。”
雪雁虽不知何用,还是出去准备了。
屋子里烛火闪动,一跳一跳地让人感到烦躁不安。黛玉坐在床边的小榻上,静静地看着自己这一世的父亲。
看着父亲躺在床上虚弱的样子,不得不说,黛玉心里真的是怕,怕林如海就此死去,怕瑾儿尚在年幼无力支撑林家,怕自己在享受了亲情之后再一次失去亲人。
上一世中,自己自幼便是父母双亡,跟着亲戚们长大。虽然衣食无忧,但到底从未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疼爱。后来自己变成了黛玉,林如海的疼爱和瑾儿的依赖让自己逐渐融到了这个家中。自己早就将床上的这个人当成了亲生父亲。正因为如此,自己无法看着林如海病弱身亡,无法看着瑾儿幼年夭折,自己努力地想从身边的琐事中,尽量改变故事的轨迹。
泪水悄悄流下,王嬷嬷在一旁看了,想劝,终究没有能够张口。
林如海昏昏沉沉的,时醒时睡,好似做了一个大梦一般。胸口的伤口灼痛,只让他想大叫出来,却无论如何也发不出声音。
耳边传来压抑的低泣:“爹爹,你快些醒来罢,玉儿,玉儿真的很怕啊……”
是黛玉!
费力地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切有些熟悉——这是,这是自己的家里?
林如海闭上眼睛,待那股子眩晕感过去后,再度睁开。不错,却是自己的卧室无疑。想了想,便知道是皇上将自己送了回来。
林如海的视线落在了那个在伏在床边的女孩儿身上。
原来,黛玉见父亲有些烧,便让雪雁找来了帕子和酒,用酒将帕子浸了,不时地为他擦拭额头和双手,又用湿帕子敷在他的额头。折腾了半夜,见林如海烧退了下去,才放了心。
跟着的王嬷嬷见黛玉极为疲惫的样子,便劝她去休息。黛玉哪里肯在这个时候离开,只叫王嬷嬷和雪雁到外间自去睡,自己却只在父亲的床边守着。终究累了,不知不觉地便伏在了床边睡着了。
林如海心里一酸,忍着伤口的疼痛,勉力抬起手来,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
黛玉本就觉( 红楼之绝黛无双 http://www.xlawen.org/kan/495/ )
此时花神庙附近人越来越多,便是不远处长春湖上也开始有几条盐商家的画舫驶了过来。
这一次康熙仍是只带了胤禛胤祥和胤禄三个儿子,其余的只有扬州知府、扬州布政使和林海了。其实,这一次随他出来南巡的皇子中还有皇太子,只是皇太子自到了扬州,便有些水土不服,因此康熙微服出来,只叫他在府衙内,不必随行了。其余的侍卫等人只紧紧地跟在一行人周围,不着痕迹地开路、护卫。
黛玉见了花神庙前人头攒动,觉得这和后世的庙会有些大同小异。她久未出家门,能够出来看看,自然也是觉得有趣。
不过,这些同游者中上边既有康熙这位皇帝,又有几位皇子阿哥,还有自己的父亲以及父亲的同僚,着实有些沉闷。又因为是要跟着康熙出来,不好带上太多人,只有雪雁秋雁跟了来。只是这两个丫头都是战战兢兢地跟在一群人后边,自己也不敢跟她们说话。
看着周围不时走过几个结伴出游的姑娘,黛玉心里实在是很痒,巴不得康熙一句话:“林丫头,去自己玩罢!”
如此逛了一会儿,天便已大黑。早就挂在树上、杆上、庙前的花灯便陆续点了起来,还有的游人是自己提着一盏小巧的花灯的,一时间倒有些火树银花的意思了。
康熙走走停停,林如海等人虽然是随着,但也不敢太过放松,在他身后半围着。这样倒是便宜了黛玉,她原本身体就纤弱,若是让她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她也受不了。
不过这种局面倒是也没有太长时间,康熙见前边一处平整的地上搭起了一座花棚,四周柱子俱是碗口粗的树干,便是枝叶也未除去,又兼以开得正好的桃杏李花装点其上,倒也有趣。
林如海等扬州官员自然知道,这扬州的盐商豪富,早已养成了奢靡之风,平时便是无事也经常聚在一起比斗一番,比自家园子的亭台阁,比养着的戏班子捧着的戏子,比菜肴的精致服饰的华美。
今日乃是一年一度的花朝节,又知道皇上正在扬州,岂不是更加变本加厉?
这这座花棚便是一个姓何的盐商家里了。
走近看时,花棚顶部也是用了带着翠叶的玉竹,下边垂着一盏盏造型别致的花灯。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花棚下那些争奇斗艳的花儿。
花神庙里供奉的乃是十二位花神,这座花棚里便是摆放了与每月相对的十二月令花中的名品。
花棚不大,却布置得颇具匠心,十二品名花错落有致地摆在花棚中,每一品上又用簪花小楷在浣花笺上附有名诗一首,看上去很有几分风雅。
康熙见花棚四周还摆放了几张桌椅,想是供人赏花后休憩只用,便带着众人走了过去坐下。
胤禄年纪轻,见了热闹哪里忍得住?左顾右盼,指手画脚,嘴里不住地跟胤祥评说两侧的花灯和往来的人群。
康熙知道他是个直来直往安静不了的性子,这也是自己疼爱他的地方。见他猫挠心似的,便笑道:“老十六,跟着我逛觉得没趣儿?”
胤禄睁大眼睛,笑道:“哪儿能呢?跟着阿玛,我高兴着呢!”随即又跟胤祥挤眼睛,“十三哥!”
胤祥厚道,笑道:“是,我们跟着阿玛逛都很高兴!”
康熙笑骂道:“两个都口不对心。我也不碍着你们年轻人了,有这几个老家伙陪着我逛逛就好了。你们自在散散去罢!”
说着,又吩咐胤禛:“他们两个太毛躁,老四你看着点儿。”
黛玉心里羡慕,面上却不敢露出来,只好低着头,只用眼睛偷偷地看着周围。
康熙看她那副样子,不由的乐了。他自己生的女儿,大多夭折,成年的却又远嫁,此时见了黛玉一副小女儿样子,自然心里喜欢。便笑道:“林丫头,陪着我们这些老头子逛,也难为你了。你父亲也没想着提醒我,给你找个伴儿过来,这样,你跟老四他们一起去逛逛。只自己玩好了便是,不必在意他们。”
黛玉大为高兴,笑弯了眼睛向康熙福身道:“多谢老爷子!”
说着便看着林如海。
林如海心里不由得叹气,自己的女儿日后肯定是要参加选秀的,虽然不指望用女儿去攀龙附凤,但是若能得皇上欢喜,总是好一些。黛玉容貌家世俱都是不错的,撂牌子自家给婚配的可能性不大。皇上前两次选秀收入宫里的年轻嫔妃大多家世一般,所以黛玉若是参加选秀,最大的可能性是被指婚。
至于被指给谁,那只能看皇上的心思了。现在黛玉既然能逗得康熙高兴,那么自己肯定不能扰了这兴头儿。
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下那三位年轻的皇子,林如海向黛玉笑道:“既然老爷这么说了,你便随着几位少爷去罢。只是不可造次。”
黛玉脆生生地应了。
黛玉跟在胤禛的后边,心里暗恨自己为什么要听了康熙的话跟着他们过来。这倒好,胤禄好热闹,看见远处湖边有“抢花灯”的,便拉着胤祥挤了过去。
黛玉年纪小,身后又跟着两个丫头,怎么跟得上?好在胤禛倒没有去凑热闹,只闲庭信步似的逛着,看上去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只是那张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既不见喜,也不见怒。
黛玉记得上辈子看书,都说这一位喜怒无常,除了自己在意的人以外,对谁都是冷面冷心,手段狠辣,便是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手软过。
“想不到这扬州花朝节倒真是热闹,比之京城大有不同。你可知这花朝节的来历?”
清清冷冷的声音又一次想起。
正在走神的黛玉一愣,想了一想,答道:“花朝节历来传说不一,不过记得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中记载,‘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晋人周处所撰写的《风土记》中也有言‘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可见晋朝时便已有了这一节日。”
胤禛看她年纪尚小,原想着就算是聪慧,也不过是如那些大家子中的姑娘一样,读些《列女传》一类的书罢了。自己问她花朝节的由来,也不过就是这几个人一起走着,自己不说话,她也不敢随意搭言,未免沉闷了些。不想她竟能够引经据典地答出花朝节的来历,不由得又另眼相看了些。
晚风吹来,黛玉伸手绾了绾颊边的被吹乱的头发。胤禛见黛玉只穿了浅碧色银丝暗绣折枝玉兰花样的夹袄,也未罩着坎肩,便皱眉问雪雁二人:“你们主子出来,竟没带了大衣服?”
秋雁胆小,被他冷冰冰的眼神一扫,吓得忙福下身,回道:“回,回爷的话,带来了。”
说着,急急地将自己带来的淡紫色亮缎夹披风拿了出来,和雪雁一起给黛玉系好。
黛玉心里倒是觉得好笑,这位四贝勒看着冷冷的,其实还是很细心的。见他站在柳树下,眼光却投到了湖中的画舫上,眉头似乎皱了起来,整个人如同一座冰雕,散发出冷冽的寒气。
捉虫子
( )“姑娘,这些东西收在哪里?”
黛玉正坐在窗前,托着腮看着外边的夕阳,忽听得雪雁问她,疑惑地转过头去,见雪雁手里捧着一只紫檀描金的盒子,里边装的是前些日子康熙赏赐的几件金玉玩意儿,再有就是胤禛给的玉佩,胤祥胤禄给的扇子。
平日里这些东西都是雪雁给收了管着的,想来是她觉得这是几位皇子送给黛玉的,不敢和别的收在一起。
黛玉想了想,说道:“你先放了这里,我看看再说。”
雪雁依言放下,待要出去,黛玉想起今日一天未见到弟弟,便问道:“今儿怎么一天没见着瑾儿?便是跟着先生读书这会子也该露个面了。”
雪雁想了想,回道:“听跟着瑾哥儿的流云姐姐说,瑾哥儿的先生这几日都会带了瑾哥儿出去呢。”
黛玉吓了一跳,忙问:“出去做什么?这丫头太糊涂,竟没有来和我说一声?你去叫了她过来。”
一时流云跟着雪雁来了,黛玉心内着急,问道:“听说这几日瑾儿每日都要出去?”
流云自是知道自家姑娘宝贝自己的弟弟,恨不得一时都不离了自己的眼才好,此时怕她着急,忙福身回道:“回姑娘的话,瑾哥儿说是这几日先生的一位旧友来了扬州,那位先生的学问也是极好,故而跟着先生一起去过去拜望了。”
黛玉气道:“既是这样,为什么不来和我说一声?瑾儿胡闹,你们跟着的人也跟着胡闹?”
流云见姑娘气的脸都红了,知道这位大姑娘平日里性子好,但要是发起脾气来,那也是了不得的。
赶忙上前,再行一礼,道:“姑娘教训的是,我们原也先要来回了姑娘。后来瑾哥儿说道自己是跟着先生出去的,必不会有差子,不准我们来回。我们疏忽了,请姑娘责罚!”
黛玉努力压下了心里的担忧和怒气,摆手道:“算了,瑾儿是主子,他的话你们听着就是了。”
让流云下去了,自己摆弄着锦盒里边的东西,静静地思索着。
黛玉觉得这两年,瑾儿越发地像个小大人了。以前跟在自己身边,虽然粘人,但是有的时候在一干下人面前,还是很有些主子派头的。现在若是那个下人嚼舌头挑事儿,瑾儿小脸儿一绷,倒也十分地骇人。
这和黛玉的教导分不开。黛玉想着,不知道这红的故事会不会再次回到以前的轨迹。要知道,那原著中的林如海……
所以黛玉不敢怠慢,一边紧着每日里盯着林如海吃药膳,一边紧着教育瑾儿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要能帮着爹爹撑起家来。
瑾儿倒也听话,这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主子的款儿也拿捏得越发地好了。年前,瑾儿的奶娘,仗着自己曾奶过瑾儿,很是嚣张,甚至敢偷偷地拿了瑾儿屋子里的东西回去。被瑾儿抓住了,直接就撵了出去。自此,府里头的下人们见了瑾儿竟都带了敬畏。
黛玉叹了口气,原本自己就是要让瑾儿多带些男子气的,没的总把他拘在自己身边,岂不是和那原著里的贾宝玉一样了?
正想着,就听外边秋雁的声音:“瑾哥儿来了!”
“姐姐!”瑾儿还向小时一样,随着一声“姐姐”便扑了进来。黛玉见他一身水蓝色箭袖,腰上束着巴掌宽的玉色金银双线绣水纹的绦子。因天气渐热,只在外边又罩了一件银色绣碧绿竹枝的贡缎排穗褂子。一张小脸蛋上满是讨好的笑意,水汪汪的大眼只笑弯了盯着自己,便也忍不住笑了:“做什么这副表情?可是做错了事儿了?”
“唉!”瑾儿装模作样地长叹了一声,学足了平日里黛玉的声调,口内说道,“姐姐你不知道,先生这几日带我拜望了他的一位老友。那位先生学问再没的说,我竟是受教不浅呢!”
偷眼看了看,见黛玉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瑾儿忙又笑道:“好姐姐,瑾儿知道错了,不该私自就跟先生出去了。我这是怕姐姐担心的意思。姐姐若怪,我以后不去了就是了。”
黛玉瞪了他一眼,训斥道:“胡说什么?难道我为了你上进了生气?我只问你,你去拜望人家,可带了拜礼?”
瑾儿忙过去拉着黛玉的胳膊:“当然了,姐姐从小就教我如何与人来往,这点子小事还能不懂?”
黛玉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点头道:“既这样也还罢了。只是,你年纪到底还小,日后若要和先生出去,必得多带几个人才行。”
瑾儿忙着应了,抬头间看到了黛玉旁边的锦盒,笑道:“姐姐又得了什么好东西了?”说着就伸着脖子看。
黛玉把锦盒递给他:“就是前些天我生日时候皇上赏赐的,雪雁不知道收到哪里才好,我也正想呢。”
瑾儿一眼看见了那玉佩,觉得有趣,忙伸手拿了起来,仔细看了一番,笑着说道:“姐姐,这块玉佩着实有趣,跟你的名字对着呢!别的我不管了,这一块儿你就带了才好玩。”说着就动手朝着黛玉比了比。
黛玉笑道:“天下的墨玉也多了,都和我名字对着不成?若要像你这么说,我身上岂不是都得挂满了玉?”
瑾儿把玩着墨玉佩,不依道:“我只见了这一块儿,拿到手里竟有些凉丝丝的,想来夏天带了舒服的很。教雪雁她们给你配个络子,压在裙子上倒好。”
黛玉看着瑾儿手里的玉佩,想到那个送玉佩的人,不由得有些无语。
花朝节后,康熙便带着一干随侍官员由扬州向西,折去江宁拜谒明孝陵,又令林如海随行。
林如海只得叮嘱黛玉瑾儿好生在家里,轻易不要出门,便随驾去了,已是近两个月的时间了。
黛玉前几日接到林如海来信,言已随圣驾一路经由苏州、松江、杭州回銮,不日即可到扬州。
黛玉听说跟皇上南巡,甚是辛苦。康熙不欲扰民,所以南巡中凡需用之物,都是内务府储备。康熙曾下旨,若是有地方官员借皇帝南巡之名,妄派扰民者,从重治罪。
为了减轻各处接驾的负担,康熙多是在坐船走水路,便是晚上也是住在龙船上的时候居多。像上一次住在扬州巡抚衙门的时候实在是很少。
如果迫不得已需走旱路,康熙一般也是下令不得进入城里,而是尽量选在乡下,随侍之人都是搭帐篷居住。
黛玉知道林如海身体不好,自然不放心。如今见了父亲的信,知道父亲身体无碍,即日便要回来了,很是高兴。便忙着吩咐下人打扫收拾,又叫了厨房里准备好了一干的新鲜食材,准备着林如海回来后狠狠地补上一补。
过了两日,黛玉正在家里跟着洪嬷嬷学习女红,忽见老管家林忠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后边跟着林如海的贴身小厮石磊。
黛玉心里一惊,这位林管家一向稳当,极讲究规矩,怎么会自己就这样闯进了内院?
林忠看见黛玉,也顾不得什么了,低声喊道:“姑娘,老爷出事了!”
黛玉倏地站起身来,只觉得一阵头晕,洪嬷嬷和雪雁连忙扶住,黛玉稳了稳心神,忙问道:“爹爹怎么了?”
石磊扑上前,跪下哭道:“老爷跟着皇上,一路从江宁回来,到了杭州时,皇上便弃了船,去灵隐寺进香。原是皇上一时兴起,谁知道竟遇到了刺客。那些刺客武艺极好的,竟都像不要命一般,因此随行的侍卫一时竟有些手忙脚乱的,便是皇上身边的几位阿哥,也是跟着护驾的。后来皇上身边就只有几位像老爷一样的文臣了,再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竟有一名刺客奔着皇上去了,老爷救驾心切,便挡在了皇上前边……”说着哽咽难言。
黛玉心里一团乱麻,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那老爷现在如何了?”
林忠忙道:“方才随着石磊一起回来的是四贝勒的长随,言道老爷伤势虽重,然性命无忧,皇上已命太医用心看护,一路回来了。请姑娘不要忧心。”
黛玉听了心里只不肯相信,若是真的性命无忧,怎么会这么急着回来?难道是……
黛玉不敢往下想了,含泪问道:“瑾儿知道了么?”
林忠用袖子抹了把眼泪,回道:“还未敢告诉少爷。”
黛玉点了点头,只觉得浑身发软,洪嬷嬷忙将她搂在了怀里。
黛玉哭道:“雪雁,你去叫少爷过来,我亲自跟他说罢!看别吓到了他。”
说着,又问石磊:“老爷几时能到?”
石磊擦着眼泪,想了想:“奴才是骑马回来的,老爷他们坐船走水路,想是明日能到了。”
黛玉深吸了一口气,觉得心里平静了些,便站好了,只扶着洪嬷嬷的手,向林忠说道:“林叔,事出仓促,我竟一味地着急了。如今爹爹伤重,回到家里定是需要好生看顾,我也不知该用些什么,只交给林叔去办。那一应的好药材立时开了库去找,若是没有,只马上出去各药铺子里淘换,最重要的是人参,定要最好的。再吩咐厨房那边多多预备补气补血之物罢。”
黛玉不知道这个时候都要些什么伤药,反正有康熙的太医在,大夫这一块儿应该是用不着着急的,只是记得前世看那古装的影视剧里,若要疗伤,必得有那好人参吊着气,只得先吩咐了林忠去找。
林忠见她遇如此大事,尤未惊乱,还能井井有条地安排着,不由得甚是欣慰。这位姑娘可以说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了,自己的老婆有是她的奶娘,自然在心里和一般的主仆之情不同。此时也顾不得多想什么了,忙按着黛玉的吩咐出去了。
黛玉又对石磊道:“你辛苦了,只先回去歇着,明日父亲若是回来,还有你忙的。”
石磊忙磕头下去了。
瑾儿跟着雪雁过来了,脸上带着泪,显然已经知道了。黛玉见他神色甚是惊慌,怕他吓着了,忙强笑道:“可是吓着了?别怕,父亲伤势虽重,然有太医随行,当可放心。我正是怕别人说了吓到你,才要自己和你说的。倒是谁先告诉了你?”
雪雁忙道:“姑娘,回来报信儿的石磊进门就哭,府里头现在全都知道了。”
黛玉摇摇头,对洪嬷嬷说道:“嬷嬷,麻烦您和李嬷嬷王嬷嬷一起,约束一下府内的下人,不准胡言乱语。若有嚼舌头的,我一并全家发卖了!”
洪嬷嬷见黛玉处乱不惊,大家风范十足,心内不由得暗暗称赞。忙答应了去了。
黛玉这里便对瑾儿说:“你是家里的爷们儿,父亲伤了,就该你和我一起,撑着家才好。若是一味地哭泣,岂不成了软脚蟹?”
说着,语气严厉了起来:“擦干了眼泪,去!继续跟着先生读书,明儿父亲到家了,你便跟着我一起忙活!”
瑾儿见姐姐神色甚是严肃,想着姐姐素日里跟自己说的话,便擦了擦眼泪,跺脚道:“是了,我哭些什么呢?姐姐,如今你也不要着急,明儿父亲回来了咱们一起看顾父亲。”
黛玉命人将他送到先生那里,看着瑾儿的背影渐远了,这才觉得一口气松了下来,竟再无力气,跌坐在了椅子上。
雪雁慌得连忙上来替她抚着心口顺气,嘴里哭道:“姑娘,姑娘怎么了?哪里不好了?”
黛玉无力地摆摆手:“给我到杯热茶来。”
雪雁回身,雪鹿机灵,已经端了茶过来。黛玉就着雪雁的手喝了一口,缓缓道:“不碍的,我没事儿。”
说着,又流下了眼泪。
第 20 章
( )“哐当!”
康熙看着手里的密报,怒气冲天,不管是什么,从桌子上抄起来便对着太子砸了过去。
几位随行南巡的皇子都跪在地上,见康熙动气,发作太子,俱都不敢出声。
太子跪在众人之前,身前是一只碎了的珐琅瓷小盖碗,一身金黄|色太子常服上茶水淋漓。太子全身冷汗,只跪伏在地,道:“皇阿玛息怒!”
康熙将手里的密报又摔了在了地上,指着太子怒道:“你睁开眼好好地看看,能不能息了这怒!”
太子犹豫了一下,终究是将密折捡了起来,只看了几眼,便面如死灰,再抬起头来,眼中满是不可置信:“皇阿玛,这……这怎么可能?”
康熙怒极反笑:“不可能?这京中的密报岂会有假?”
太子犹不肯相信密报中所奏之事,然心里也明白,既是密报,定然是不会作假,索额图此次实在是昏了头,难逃一死。
顺治皇帝病逝前,曾为康熙留下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后鳌拜专权,苏克萨哈被鳌拜所杀,索尼年迈,遏必隆又胆小怕事,朝中再无人能制衡鳌拜。
康熙不满鳌拜专权跋扈,但年纪尚幼,羽翼未满,当时的太皇太后便亲自为他指定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这位皇后,便是孝诚皇后了。
索额图乃是孝诚后的叔叔,在康熙八年铲除鳌拜之时立下了大功,更因此由一等侍卫升至国史院大学士,不及一年,又改为保和殿大学士。
而索额图在政治上亦颇有才干,在平定三藩之乱、稳定大清动荡的局势上很有一番作为。十余年间,为大清立下了不少功劳。康熙四十年,索额图告老致仕,但其势力已经形成。这一股势力,乃是太子的坚定支持者。
只是在康熙看来,这一股势力近年来苦心经营,党同伐异,竟试图与自己的皇权相抗衡。这是作为一个皇帝断断不能容忍的。因而这几年,康熙一直暗中打压太子,扶植其他年长的皇子。
索额图一派察觉了太子渐失圣心,自然不会束手待毙。除了在朝中打压其他皇子大臣外,更有激进者便趁康熙南巡之际,妄图夺权,尤其要乘机控制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神机营等京城卫戍部队,待康熙回京便实施兵变。
太子此次与康熙随行,索额图投鼠忌器,尚不敢妄动。只是康熙乃是何人?早得密报,便借太子水土不服之际下旨命索额图火速南下,前往扬州侍疾。
索额图此时骑虎难下,若是前往扬州则必然京中无人主持,大事难成;若是立时谋反却事出仓促难以成事,况且太子尚在康熙身边;若是不去扬州,则康熙必起疑心,事情败露无疑。
左思右想之下,索额图决定铤而走险——控制皇宫,“挟太后以令诸侯”,同时派出杀手,截杀康熙。
只是,康熙十六岁便谈笑间除掉了号称“大清第一勇士”的权臣鳌拜,又岂是索额图所能够谋算的?
此次不但江南刺杀康熙失败,就连皇宫内院也没能进去,索额图一派势力便土崩瓦解。
只是,康熙未料到索额图竟会派出大批杀手死士,不但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均受轻伤,便是林如海,也为护驾身受重伤。
今日又接到密报,虽然谋反之人没有进到皇宫内院,但到底惊到了太后等后宫之人。太后年迈,经此一吓,已是身上有些不好。康熙幼年丧母,这位太后虽不是生母,然对他视若己出。更兼继位之初,处处受鳌拜掣肘,康熙少年热血,也都是这位太后,教其隐忍。
康熙对这位嫡母感情很深,见了密报自然怒不可遏,又忧心如焚,便下旨即刻启程回京。只是林如海重伤未醒,若是就此了令人将他送回,不免冷了忠臣之心。想了一想,便将胤禛胤祥留下——他二人也受了些皮肉伤,康熙便令二人同林如海一起回扬州巡盐御史府,待伤好后自行回京。
对于太子,康熙倒是相信这次是真不知情。他对太子一向给予厚望,此时见他跪在地上,疲劳地挥手让他也起来。
太子颤抖着站起,手里紧紧地捏着京中的密折,耳听康熙问道:“以你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
太子心内五味俱陈,索额图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大臣,一个有力的支持者,更是一个保护者,一个亲人。
自己生而丧母,周岁便被立为太子,宫中朝中,除了皇帝,所有人对他或是敬,或是畏,或是溜须拍马,或是战战兢兢。
索额图是他母亲的叔叔,虽说是谋反之事不可不诛,究竟是为了自己。想到自己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却不能承继大统,想到皇阿玛扶植其他兄弟打压自己,太子心中不是没有怨。只是再怨,他也从未想过逼宫谋反之事。但要让他说出诛杀索额图之言,却也为难。更何况,索额图一除,自己便失了一条臂膀。壮士断腕,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
康熙见他不言,叹道:“保成,当断不断,必受后乱!”
太子浑身一震,抬起头来看着康熙。康熙见状,道:“索额图此人,助朕铲除鳌拜,平定三藩,又曾随朕出征葛尔丹,有功于社稷。但其野心甚大,在朝中广植党羽,排除异己,今又犯上作乱,离间我父子之情,你,可还要保他?”
太子心内大惊,忙跪倒:“皇阿玛,索额图谋逆,罪不容赦!儿臣请皇阿玛下旨……”
康熙抬手不让他再说,直视他良久,终究只一声叹息:“下去罢,明日同我启程回京,索额图一事你不必再管。”
太子无法,只得跪安,出去之时,脸色虽是苍白,然眼中却有一股戾色闪过。
黛玉自从知道了父亲身受重伤后,虽在瑾儿和府中面前强自镇定,但心内着实不安。
据石磊所言,最迟明日下午父亲便会到家。黛玉一时想起受伤之人最怕感染,忙的叫人将父亲房中的所有被褥全部拿出来暴晒;一时又想到包裹伤口纱布等都该消毒,又叫人去烧了开水,将府里所有的棉布拿出来煮;一时又叫厨房去即刻便炖上清粥鸡汤燕窝参茶,只忙得团团转。
王嬷嬷见她虽不说,脸色却是惨白,显然心里极为害怕。王嬷嬷心里暗暗叹气,不由得替这位姑娘心疼,忙上前去抱住黛玉,轻声道:“好了姑娘,事情都安排好了,姑娘也要先歇一歇。”
黛玉茫然地看向王嬷嬷,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委屈地叫道:“嬷嬷!”
王嬷嬷朝着秋雁使了个眼色,秋雁忙上前来和她一起,扶着黛玉回了黛玉的屋子。
王嬷嬷将黛玉按在床上:“好姑娘,外边我们看着呢。你只先歇上一会子,明儿老爷来家,可有好忙的呢。”
黛玉还要说什么,王嬷嬷忙道:“如今这府里的人都看着姑娘呢,姑娘若是乱了,不但下人,便是瑾哥儿也没了主意呢。好歹听嬷嬷一句,啊?”
黛玉心里明白王嬷嬷所说俱是事情,如今自己决不能乱了。强自压下心里的不安,向王嬷嬷勉强一笑:“是了,我先来歇一会子,一会儿瑾儿若是过来了,只叫他进来就是。”
王嬷嬷应了,便拿了夹纱被子盖在黛玉身上,叫秋雁守着黛玉,自己去外边照管着。
黛玉没想到,和林如海一起回来的还有胤禛和胤祥。只是此时也顾不得他们,只匆匆一福身,便忙忙地过去看林如海。
瑾儿正站在床前,抹着眼泪给林如海盖好纱被。黛玉几步走上前去,见父亲只穿着白绫子中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衬着床上的豆青色的水墨弹绫幔帐,越发显得虚弱至极。
黛玉含泪过去,轻轻叫道:“爹爹,爹爹……”
胤禛也不坐下,只站在床前,见黛玉瑾儿如此,看了看胤祥,说道:“林姑娘,太医刚刚给林大人诊过脉,林大人看着虚弱,脉象倒还强劲。姑娘不必过于担心。”
黛玉见他和胤祥都跟了来,只是不知何意。
见她面露疑惑,红红的眼睛看着自己,胤禛不由得一笑:“皇阿玛京中有要事,已然启程回京。特命我和十三弟一起送林大人回来,待……待林大人伤好后再自行回去。”
黛玉听了,知他二人此次下榻之处定是自家无疑,便命瑾儿看护父亲,自己匆匆带人去收拾客房。
好在林府中单独的院子还是有几个的,里边床幔俱是齐全,只是黛玉想着毕竟这两个乃是皇子,还是叫人又重新换了新的,再将屋子中的摆设玩意儿重新布置了一翻,又让洪嬷嬷二人看了一回,再无不妥之处,方回去请胤禛胤祥过去歇息。
胤禛站在卧室窗前,窗户开着,能看到外边斜阳如血。想着昨日皇阿玛接到密报时的盛怒,心里不由得冷笑。皇上偏心太子,这是所有皇子们都知道的,只是这一次索额图借太子之名作乱,却没想到皇上还是对太子选择了相信。
但无论如何,这次索额图所犯之事太大,竟敢刺杀皇帝,伤了两位皇子,一位重臣,下病了宫里的太后,索额图一党,土崩瓦解不远了。
又想到今日送林如海回来时,见府里一切如常,只是下人们忙乱了些。待几个侍卫将林如海抬到床上放好,太医上来诊脉换药。却见林谨已带人参拜了二位皇子。又见林府管家带着几个小厮,手里捧着白色棉布送了过来——“这些棉布俱已用开水煮过了。”
太医甚是满意,给林如海换好药后仔细地包扎了,才擦了擦汗,向林谨道:“林大人伤口深,失血多,路上原是醒过两次。公子不必担心。若是有那补血补气之物,可炖了汤给林大人灌一些。”
瑾儿忙道:“有炖好的参鸡汤。”
太医点头:“公子预备甚是齐备。”
瑾儿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原是我姐姐安排的。”
想到黛玉,胤禛不由得轻笑,原以为那个小丫头不过口齿伶俐些,胆子大一些,不想遇事却是沉稳有加的。又看自己的这个院子,临水而建,推窗可见水中新荷初长,煞是可爱。院中却是种了几杆翠竹,又有大株的海棠花树和芭蕉,更有趣的是墙上还垂着许多薛荔藤萝,翠绿喜人,清雅可人,不见奢华。
“倒真是个聪明可人的丫头。”
第 21 章
( )晚饭时,黛玉命瑾儿去陪两位皇子用膳,自己守着父亲,唯恐错过了父亲清醒的一刻。
胤禛胤祥两个吃过饭后,又跟着林谨一起来到了林如海的卧房,黛玉也不及躲避,想了想,满人对这些规矩一向不太看重,便只低了头站在一旁。
又听瑾儿说道原来四贝勒十三阿哥都受了伤,黛玉吓了一跳,忙跟二人请罪。
倒是胤祥爽朗,只笑着说:“不过是皮外伤而已,破了胳膊。林姑娘不必如此。”
胤禛也道:“原是怕你们惶恐,没告诉你们。太医给包扎的好好的,却不必担心。”
黛玉听他们如此说,也便放下心来。只是不肯去歇息,却赶了瑾儿回去睡觉。
瑾儿不依,黛玉便道:“原是我想着白日里去歇着。你想想,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在咱们家里,可不是得由你出面伺候着?难不成你倒要大白天的睡觉去?”
瑾儿想了想,也是这样,便道:“那我晚上回去,明儿白天姐姐再好好歇着。只是晚上姐姐也别一味地熬着,到底还有丫头们在这里,姐姐也在软榻上休息着,若是爹爹醒来,便去叫我。”
黛玉应了,只顾推了瑾儿出去。
胤禛看了黛玉一眼,黛玉却浑似不觉。胤禛只得开口道:“丫头,且当心着自己的身子,别一味地熬着。”
说罢,也不待黛玉答言,一径去了。
黛玉看着林如海昏睡中脸色潮红,又紧紧皱起眉头,知他难受。伸出手来摸了一摸,只觉得林如海头有些热,倒还不是高烧。黛玉想了想,便吩咐雪雁:“去预备两方温热的帕子来,再让人送来些烈酒。”
雪雁虽不知何用,还是出去准备了。
屋子里烛火闪动,一跳一跳地让人感到烦躁不安。黛玉坐在床边的小榻上,静静地看着自己这一世的父亲。
看着父亲躺在床上虚弱的样子,不得不说,黛玉心里真的是怕,怕林如海就此死去,怕瑾儿尚在年幼无力支撑林家,怕自己在享受了亲情之后再一次失去亲人。
上一世中,自己自幼便是父母双亡,跟着亲戚们长大。虽然衣食无忧,但到底从未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疼爱。后来自己变成了黛玉,林如海的疼爱和瑾儿的依赖让自己逐渐融到了这个家中。自己早就将床上的这个人当成了亲生父亲。正因为如此,自己无法看着林如海病弱身亡,无法看着瑾儿幼年夭折,自己努力地想从身边的琐事中,尽量改变故事的轨迹。
泪水悄悄流下,王嬷嬷在一旁看了,想劝,终究没有能够张口。
林如海昏昏沉沉的,时醒时睡,好似做了一个大梦一般。胸口的伤口灼痛,只让他想大叫出来,却无论如何也发不出声音。
耳边传来压抑的低泣:“爹爹,你快些醒来罢,玉儿,玉儿真的很怕啊……”
是黛玉!
费力地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切有些熟悉——这是,这是自己的家里?
林如海闭上眼睛,待那股子眩晕感过去后,再度睁开。不错,却是自己的卧室无疑。想了想,便知道是皇上将自己送了回来。
林如海的视线落在了那个在伏在床边的女孩儿身上。
原来,黛玉见父亲有些烧,便让雪雁找来了帕子和酒,用酒将帕子浸了,不时地为他擦拭额头和双手,又用湿帕子敷在他的额头。折腾了半夜,见林如海烧退了下去,才放了心。
跟着的王嬷嬷见黛玉极为疲惫的样子,便劝她去休息。黛玉哪里肯在这个时候离开,只叫王嬷嬷和雪雁到外间自去睡,自己却只在父亲的床边守着。终究累了,不知不觉地便伏在了床边睡着了。
林如海心里一酸,忍着伤口的疼痛,勉力抬起手来,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
黛玉本就觉( 红楼之绝黛无双 http://www.xlawen.org/kan/4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