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部分阅读
佟Q业拿妹玫故锹溲×耍肜椿故巧倘说纳矸萃侠哿恕G靶┤兆釉诶嫦阍豪锉叨谱挪怀隼矗故嵌醋趴闪斜τ袢デ屏思复危肿约呵鬃源旁谠鹤永锉叨淞思富兀讲藕昧恕!?br />
黛玉早知道宝钗必是进不了宫的,王夫人一心想要宝钗当自己的儿媳妇呢,怎么着也不能叫她进宫去啊。
再者,元春本就是从宫女爬到贵人位置的,又怎么会再弄个比自己有才华又年轻貌美的表妹进宫?
那内务府选宫女又不比秀女大选,随便打点几个管事儿的便能消了宝钗的资格。不说别的,单是出身商家一条就足够了。
迎春淡淡道:“不过是去选宫女落选了,也瞧着难受了那许多日子。可见,一开始便不是准备着去当奴才的。”
黛玉惊讶地看着迎春,倒是没想到一向温厚的迎春说出这一番话来。
迎春见众人看着自己,也摇摇头苦笑道:“我本不爱多话,可是那位也实在是让人不喜。她原有比我们强的地方,只是各人都有长处,何苦总是在人前人后地摆出架子来充着大头教导我们?每每说话总是话带机锋,让人掂量几个个儿才能想明白。”
黛玉不由得笑了,看来这位二姐姐也不是一味地木讷啊。
几个人说笑了一会子,眼看着天色已近中午,凤姐儿便带着迎春姐妹起身告辞。
黛玉苦留用过饭再回去,凤姐儿笑道:“下回罢。今日你且好生歇歇。”
黛玉只得命人将她们送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哈,昨天被我炸出来不少诶!
于是一得瑟,今儿开车出去蹭了。。。。。。
我去修车,不出意外晚上接着一更。
第 49 章
( )天气渐热了,康熙皇帝带着几个儿子巡幸塞外去了,因此黛玉复选的事情大概得到秋天才能定下来。
黛玉倒是无所谓,反正大热天的不必去遭罪倒是好的。再者无论心里想得如何透彻,总还是隐隐有着忐忑不安的。父亲不在身边,林姑奶奶虽说是疼爱自己的,血缘上总是远了些,黛玉对她更多是一种敬重,选秀这样的大事从心里边讲还是希望父亲能够陪在旁边的。
不过黛玉的心情很快好了起来。她写信去扬州告知父亲弟弟自己初选的结果,没两日便收到了回信——却是扬州那边儿先发了信来,乃是林如海接皇命要奉调回京了。
林如海在江南一待便是十数年,巡盐御史一职虽只是从三品,然盐税乃是国库收入的重中之重。康熙极是重视,林如海能在这一职位上待至今日,又将扬州一带盐政治理清明,并非没有人在背后下刀子,那甄家便是一个。但康熙对林如海甚为信任乃是其一,再一个也察觉到太子与甄家暗地里素有来往。
甄家所任着的江南织造一职,本是专为内廷采购所设,与皇室联系甚是紧密,算起来虽无实权,却着实是肥缺。此是康熙既顾及着甄家老太太哺育之恩,又惦念着甄应嘉与自己总角之交。只是,在皇权面前,血浓于水的亲情尚且顾不得,何况别的?因此这几年来康熙实际上是慢慢地疏远了甄家的。
林如海素来不与朝中皇子多有来往,太子之前倒也没有太过为难他。毕竟这林如海算得上是能吏,自己虽不得其襄助,别的皇子也同样不得。只要他日登上皇位,以林如海的性格,也只会忠于自己,竭力办差。
只是太子自从被废又复立后,心态上已是变了,行事也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林如海这两年在扬州实际上是掣肘甚多。此次调任回京,对他而言实在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黛玉不管那些朝堂政治,只要父亲弟弟能够回京,一家人团聚便是她最为兴奋的事情了。因此接了信后,欢天喜地地带着家人收拾院子,打扫屋子,大到床桌幔帐,小到多宝阁上每一件儿摆设玩意儿,都是亲自看过了才罢。
贾母中间又着人来过两次,想叫黛玉趁着复选之前再到荣府中小住几日,黛玉婉拒了。
六月初,林如海便带着瑾儿到京了。因康熙出巡了,只到吏部报道了一番,至于自己回京后是平调是升职,要到康熙回来后再说了。这段日子,只当是皇上给林如海的假期罢了。
黛玉见父亲虽然仍是清瘦,但瞧着身体还好,精神气色也是不错,想来不会像原著中那样早逝了。
至于瑾儿,十一岁了,成了半大的小伙子,初见了黛玉却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大叫着“姐姐”便扑了过来。
直听到林如海重重地咳了一声,才勉强收住了脚步,挠着前边儿光光的额头,不好意思地朝黛玉吐了吐舌头。
黛玉瞧着瑾儿只穿着海蓝色一字襟小箭袖,因着天热也没罩褂子,只在腰间紧紧系了一条玉色如意扣的腰带。眉眼间颇似父亲林如海,只是身上没有父亲那种儒雅温文的气质,倒是多了几分少年的天真跳脱。许是因为习武数年的缘故,又带着些阳刚之气,俨然一个翩翩少年郎。
黛玉也算是看着瑾儿长大的。自己初到之时,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便是瑾儿,那时他瘦瘦小小的,只会哭着叫自己姐姐,如今却长得这般大了。
想到自己选秀前接到瑾儿的信,言说自己正在好生地读书习武,等大一些就下场应试,便是为姐姐也要挣得功名的。
黛玉心里感动,只觉得世间再无比瑾儿更好的弟弟了。此时见了他先是喜悦,复又带着些惆怅。
看瑾儿听了父亲的咳嗽声不敢再像小时候一样过来和自己腻歪了,一张小脸上带着点儿委屈,当下走过去拿着帕子替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道:“多大了?还是这么毛毛躁躁的。还不快去见过了姑奶奶?”
林如海笑着摇头,一双儿女感情自小便是极好的,他自然知道。只是孩子们渐渐大了,却也得注意着些了。当下也不再说话,只领着黛玉和瑾儿一起去见林姑奶奶。
一家子忙乱了一阵子,林如海又谢过了林姑奶奶对黛玉的照顾,又送上了自己在扬州带过来的礼物。
林姑奶奶笑着叫人接了,也不打开,便招手儿叫瑾儿过去。
瑾儿向来嘴甜,笑眯眯地给林姑奶奶行了礼,又过去一口一个“姑奶奶”地叫着,只叫得老太太笑得满脸菊花,喜不自禁。
一时黛玉又忙着叫人去将林如海和瑾儿的东西安置好,又有京中林府的管事过来给林如海请安。如此忙忙乱乱的直闹了两天方才好了。
荣府里头自然也知道林如海进京的消息了。贾母自恃身份,自然不会先打发了人去看林如海。至于说其他人,贾赦万事不理,贾政俗事不通,当家的王夫人,自来就看不过林家,女儿又刚刚省亲不久,自然也是等着林如海自己上门去呢。
林如海以前虽说是打算远着贾府的,到底没撕破脸面,故而凡事尚留余地。只是自从黛玉去年进京后王夫人闹出了那一桩借东西的事情,林如海心里便更恶了荣府。
再者说来,宫中那许多的嫔妃,虽都得了旨意可以省亲,可如同贾府这般张扬行事的有谁?
如今还站到了八贝勒那边儿,真是不知死活了。不说别的,皇上最恨结党营私,虽说各人底下各有小动作,可见着谁大张旗鼓来着?没得找死罢了。
因此也不理贾府,只在家里边儿打发了个管事儿的送去了东西就罢了。
倒是那一日又是椒房省视之日,王夫人和元春谈及了此事:“林家丫头不知礼也就罢了,贵人省亲时我打发人去叫也不肯来。林家那个老的也是个没礼数的,来京里几日了,也不见去府里边请安。亏得说什么书香礼仪传家呢!”
元春揉了揉额角,打断了王夫人的话:“宜人,林家那边儿本就是身份高过我们的。若是林姑父念着咱们家是岳家,那是他有情有义。若是林姑父不去,别人也不会说些什么。山不来就我,我便不能去就山么?我早就跟宜人说过,林家不能远了,宜人怎么就不听呢?”
见王夫人不言语,元春叹道:“原本省亲的时候想见见林家表妹的,谁知她没有过来。这倒罢了,我听说这次秀女大选她已是过了初选的?”
王夫人忙笑道:“是了,如今正在家里说是预备着复选呢。”
元春长长的指甲敲着桌子,半晌才道:“若是过了复选,不是被留在宫里,便是指入皇室子弟家里。林表妹今年比宝玉还小着些罢?”
王夫人心里一惊,忙笑道:“正是,那丫头生的虽好些,就是瞧着瘦弱,不像是个身子健壮的。若是随了你姑妈,那可就……”
元春眯着眼睛瞧了瞧王夫人,冷笑道:“宜人想什么呢?凡事都该心里有个成算,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也要看看身份上可相配!”
王夫人面上一滞,随即笑道:“还不是老太太,素日里只念着林姑娘好,心里难保没这个意思。我也是心里着急,贵人别恼。”
元春只觉得心里一阵酸涩难受,家里没有能在朝堂上站的住的人,自己在这宫里边儿步步维艰。如今看着,别说叫家里帮衬着自己了,若是不拖后腿,那就是好的了。
原本还以为老太太有些算计,怎么还想着林家表妹呢?便不说旗人包衣的话,嫁女嫁高,宝玉不过是从五品员外郎的次子,文又不成武又不就,怎么可能叫林家表妹下嫁?
何况这林表妹还是在选的秀女呢!
王夫人见元春沉默不语,想了想,还是说道:“宝玉的事情,我瞧着你姨妈家的宝丫头好,贵人觉得如何?”
“啪”的一声,元春将手里的杯子重重地放在了桌子上,咬牙道:“母亲!”
自元春晋位后,在宫里见王夫人时总是依着规矩称其为“宜人”,也是不叫人挑出毛病的意思。此时实在气的狠了,忍不住低声喝道:“咱们家里再不济,也还是有个世袭的爵位的。宝玉虽然如今没有功名,他日也不得承爵。可我瞧着他聪慧过人,若是好生管教,未尝不能从科举上入仕。母亲到底怎么想的,竟要为他娶个商女?”
王夫人被女儿如此说,脸上到底挂不住了,眼圈一红,拿帕子掩着脸道:“宝丫头除了这出身外,哪一样不必别人强些?贵人省亲那日也见了,不说别的,单是咱们家那三个丫头可比得上宝丫头?性情又是沉稳,又跟我合得来,又能劝着宝玉上进,有何不可呢?再者她家里又是皇商,百万的家产……”
元春气的脸上通红,努力地压下了怒火,冷声道:“我是看见了,可是就我看来,那丫头不是个安分的性子,心气儿高着呢。那日省亲,她不过是客居的亲戚,却是压着二妹妹她们三个。又跟宝玉暗地里说笑着,帮着宝玉作诗,我都看在眼里了。宜人觉得这是好?但凡知礼懂事,也不能如此。”
见王夫人还有不服之意,又继续道:“我听说她一直吃着什么冷香丸,是治那从胎里边儿带来的热毒的。宜人想想,这从胎里边带来的病,可是好治的?便是自己吃着药没事儿,他日谁知道会不会传了给子嗣?”
说的王夫人也踌躇起来,这她倒是从来没想过的。宝钗戴着的金锁,省亲那日的妆扮,都是她的意思,故而只觉得宝钗温顺听话,倒是一直忽略了她身有恶疾这一条。
元春说了许久,额头上也沁出了汗珠儿,一旁伺候着的抱琴忙递了帕子过来,又拿起团扇轻轻地扇着。
元春觉得好了些,方才说道:“咱们家虽是包衣,可到底还有个爵位。跟咱们交好的人家里边儿未尝找不出一个跟宝玉相配的来,何苦非要盯着薛表妹?”
王夫人思量了一番,勉强笑道:“贵人说的是。再慢慢相看罢。好在宝玉还不算大,也还不急。”
元春长出了一口气,闭了闭眼睛,缓缓说道:“这几日里边儿,我一闭了眼就看见那个人,只怕是死不瞑目,竟是来找我算账呢。”
王夫人唬了一大跳,忙道:“贵人说什么呢?这里是皇宫,有龙气镇着,哪里有这样的事情?”
元春眼中含泪道:“或许是心病罢,我总觉得对不住她。宜人回去告诉老太太,说我的话,叫去清虚观里边儿打几天平安醮来,也算是为我做做好事罢。”
王夫人忙答应了,眼瞅着时候到了,只得出宫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一两天,小年出来逛逛,到底妹妹花落谁家也就有个定论了
冒头冒头亲们!
第 50 章
( )王夫人回到了荣府,在自己屋子里边儿思索了良久,才踌躇着去找了贾母,说了要为元春打平安醮的事儿。
贾母眼不错见儿地盯着王夫人,问道:“好好的,贵人怎么想到了这个?”
王夫人面带犹豫,要说不说的,贾母看了冷笑道:“既然你不愿意说,何必来问我?贵人若要做好事,你只安排了去就是,何苦在跑这一遭儿?”
王夫人急忙说道:“老太太这话从何而说?但有些什么事情,媳妇儿岂敢瞒着您?不过是怕说了出来教您心焦罢了。”随即半吐半露地说了元春梦魇的事情。
贾母听了,不免老泪纵横,骂道:“我原就不愿意做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偏你们心气高,只想着那荣华富贵锦上添花的,没得害了人家!如今倒闹得自己不得安生!”
王夫人忙叫鸳鸯等人出去了,只自己在贾母跟前伺候。见贾母叫着老国公大哭,只得上前细细地劝道:“那件事儿原本就是应该的,只是贵人心善,难免有些过不去。如今咱们按着贵人的意思,好好地做几天平安醮,超度了那个不安生的也就是了。”
贾母心里虽是难受,到底还是心疼自己的孙女,心里的火气既出了,也就罢了,只吩咐道:“既是这样,你和凤丫头好生安排一番,咱们过两日便去。此事宜早不宜晚。”
王夫人笑道:“正是这么说的。”
一时想到了瑾儿也在京上,还未见过,便打发人来请黛玉和瑾儿,说是为贵人做好事,要在清虚观里边儿打三天的平安醮,已经请下了极好的戏班子,叫她们姐弟二人都去玩玩。
黛玉觉得天热,本不想去,倒是瑾儿心里存了一段小意思,撺掇着叫黛玉应了。黛玉想着大概是瑾儿想着贾环他们了,也就顺着瑾儿的意思答应了,只是说到了那一天和瑾儿从林府里边儿直接去清虚观,不必先去贾府里头住着了。
贾母想着黛玉如今是在选的秀女了,也不好接到了荣府里头,听她答应了一起过去,心里边儿觉得已是难得了,倒是高兴地很。
贾府里边儿不说别人,单是各个院子里头的丫头们便一个个心里长了草似的。原来,贾母有话,凡是要去的,只管跟了各人的主子去。有了这个话,便是谁的主子不想去,这些丫头们也是百般地撺掇着去了。
贾母见人多,更是高兴,便叫王夫人和凤姐儿多多被车轿,到了那一日,乌压压地占了一街。贾母等人已经做了车去的远了,这门口还有没上车的。
一时到了清虚观里,贾珍等人早就在那里等着了。清虚观的张道士执香披衣,带着众位道士开了山门迎接出来。贾母带着一众媳妇孙女们进了大殿,拈香下拜,口中祝祷。
张道士亲自将贾母的香接了过来,插到了香炉里边儿,又请贾母到后头上去坐着。
凤姐儿便上来搀着贾母,笑道:“老祖宗,我来扶着您。想来张爷爷这里凉快的很,咱们且去坐了歇着瞧戏。”
贾母便问道:“玉儿瑾儿两个还未来?”
凤姐儿正要说话,外边有人来回说黛玉瑾儿到了。
贾母大喜,忙叫快些带了进来。凤姐儿便亲自出去引着黛玉姐弟过来了。
姐弟两个给贾母行过礼后,张道士便瞅着黛玉道:“老道士眼拙,这位姑娘,我瞅着竟像是当年四姑娘的品格儿?”
贾母听提起贾敏,不免红了眼睛,拉着黛玉的手道:“可不就是敏儿的孩子。她原就长得像她母亲多些。”
黛玉瑾儿听提到了母亲,也都红了眼睛,凤姐儿见了,忙一顿笑话岔开了。众人上了后边的里去听戏。
贾母只叫瑾儿和宝玉一起,都坐在自己这边的上,瑾儿笑道:“哪里就能这样了?各位姐姐们都在这里呢,我和环表哥他们去旁边儿听戏一样的。”
贾母哪里舍得他?当下叫凤姐儿喊了贾环等人过来这边听戏,瑾儿只得也随着坐在了这里。
今日贾府里边的女眷们除了邢夫人身子不好,剩下的都来了,便是客居的宝钗湘云也都过来了。
黛玉见所谓的平安醮不过是坐在这里听戏吃果子,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好在这里倒是凉快,便和迎春等人坐着,边聊着天边用小牙签插着果子吃。
宝钗去小选落选的事情整个荣府都是知道的,她虽然面儿上不在意,嘴里说着倒是好了的话,心里着实是有些不自在。又听说了黛玉选秀已是过了初选,心里更是如滚了油一般。此时见到了黛玉,脸上未免带出了几分。
黛玉素来跟她不对付,虽不至于见面便有口角,却总是淡淡的。倒是湘云,这一回跟黛玉着实亲热起来了,黛玉猜着她的小心思,也不计较,只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她聊着。
不多时,张道士端了一盘子的法器进来,朝着贾母笑道:“我这里原有几位道友在,他们听说了府里边宝哥儿生来便衔了一块宝玉,心里边都羡慕的很,只盼着能有缘一见。这是他们传道的法器,孝敬了哥儿玩的。”
宝玉听了,伸手便摘下了脖子上挂着的宝玉,扔到了张道士的托的盘子里边,慌得张道士忙接住了。
宝玉便翻看着张道士送过来的东西,贾母看了便朝着张道士笑道:“何必这样?他们出家人哪里来的这些东西?”
张道士笑道:“原是各人的心意罢了。”
说着托着宝玉战战兢兢地出去了。
这里宝玉翻了一回,忽见里头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忙捡了出来,给贾母看了。
贾母眯着眼睛看了看,点头道:“这样的东西咱们家里也有,我恍惚还见谁戴过似的。”
说的众人都抿着嘴笑了,湘云便低下了头不语。倒是宝玉过来拉着湘云到贾母前边,指着她腰上配着的麒麟笑道:“可不是在这里么?”
贾母看了一回,笑道:“可不是么,跟云丫头的差不多。”
宝玉喜滋滋地拿了,笑道:“回去我也穿了戴着,倒是个好彩头。”
宝钗低着头磕着瓜子,听了眼皮儿一动,似笑非笑地看了湘云一眼,见她面上甚是欢喜,心中不由得冷笑。
倒是瑾儿从那边儿过来了,接过宝玉手里的麒麟看了一回,笑道:“我当是什么呢,原来是这个。谁家没有这个啊,二表哥倒是当成好的了。明儿我去给二表哥找个更大更有光彩的。”
宝玉喜道:“按说这个我该给你才是,怎么能要你的好东西?”
瑾儿撇嘴笑道:“什么了不得的,这样的东西也配咱们戴么?”说着又走开了。
湘云原还跟宝玉站在一起,听了瑾儿的话,又见宝玉浑不在意似的,心里只觉得一阵难过,甩开了宝玉的手便回了座位。也不理睬众人,自己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的戳着面前的果子。
宝钗见她将好好的一盘子蜜桃戳的不像样子,便将自己前边儿的果盘朝她推了一推,笑道:“云妹妹吃这个罢。”
此时台上正演着《满床笏》,贾母看得高兴,便叫凤姐儿撒下赏钱。一时小戏子们都站在台上行礼谢赏,湘云忽道:“咦,那边儿的那个唱小旦的竟有些像林姐姐呢。”
话一出口,众人都愣了,黛玉也怔了一下。她记得原著中是为宝钗庆生日时候湘云说过这么一句,如今宝钗的生日早就过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说起来?
贾母脸色瞬时沉了下来,宝钗心里暗笑,忙拉了湘云一把,笑道:“云妹妹胡说什么呢?隔得远了哪里看得清楚?还不跟林妹妹陪个不是?”
黛玉还来不及说什么,却见瑾儿几步走了过来,黛玉心里一惊,待要说话,却听“啪”的一声,湘云捂着脸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瑾儿。
众人都是一惊,湘云虽有不是,然而到底是个闺阁女子,再想不到瑾儿竟是说打就打的。
湘云眼泪一下子落了下来,却见瑾儿拍了拍手,微微眯着眼睛朝她笑道:“你哭了一声出来试试!”
斜着眼睛贾母似要说话,瑾儿指着湘云骂道:“你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个包衣家的奴才,跟着老太太沾了些亲带了些故,我姐姐瞧着老太太的面子上称你一声妹妹,便作兴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竟敢将我姐姐比作了戏子!小爷我今日打你是轻的,别打量着我不知道你背地里嚼舌头的话,若是再有这么一次,我姐姐不理论,我是不管不顾的!”
只骂的湘云要哭不敢哭,要闹不敢闹,一双眼睛里泪珠儿转来转去便是不敢落了下来。
宝玉见湘云脸上瞬时肿了起来,忙叫着:“快拿些冰块来!”
又对着瑾儿说道:“云妹妹虽是无礼,终究不过是心直口快,想来也是无意的。林表弟何必跟女孩子一般见识?”
王夫人也颇为不悦,怎么说湘云现在也是贾府的客人,瑾儿这一出手,打得可不止是湘云,乃是贾家和史家的脸面。
瑾儿也不理宝玉,只对着贾母拱了拱手,道:“老太太,我们本是冲着您过来的。只是不知道这位史姑娘竟是如此对我姐姐,想来这也不是头一回了罢?罢了,我们回去了,没得在这里受这个腌臜气。”
说着拉起黛玉便走,也不理会后边儿贾母一叠声儿的叫着。
黛玉坐在车上,瞅着瑾儿叹道:“何必这样呢?”
瑾儿笑道:“早就憋着这口气了,竟敢跟着别人挤兑姐姐,我不管她是谁,先出了气再说。何况她们史家如今也不过有个空头爵位,也算不得什么。”
黛玉点着他的额头道:“谁说怕他们了?不过是怕没的坏了你的名声。”
瑾儿揉着脑袋抱怨:“我长大了,姐姐别总是戳脑袋,本来爹爹就说我脑子不够用了,再戳几下就更傻了。你放心,她们不敢传了出来的。不过是个奴才,竟敢毁谤咱们做主子的,不等着打等什么呢?”
说着又笑:“今儿饶了那个姓薛的。”
黛玉瞧着他开心的样子,不由得摇了摇头。倒是跟在车后的雪雁高兴的很,一路上都是笑眯眯的。
回去后瑾儿将此事告知了林如海和林姑奶奶,林如海还罢了,倒是林姑奶奶赞了一回好。
此后不说贾府又如何打发了人来请黛玉和瑾儿,只说湘云无状,已送回了史家。又再三地向瑾儿和黛玉说些赔礼的话,瑾儿笑着说是亲戚家不必如此,但再也未去荣府一趟。
贾母心里不痛快,便也不再打发人过来了。黛玉瑾儿难得地过起了消停的日子。
这人若是心里边儿高兴了,日子过得是很快的。转眼间已经是九月初了,天气渐渐地凉了下来。康熙带着太后和自己的儿子从塞外回来了,黛玉复选的事情眼看着也就要开始了。
林如海在康熙回来后便立刻递了折子请求陛见,康熙此次出巡回来心情尚好,只是不知为何,对着林如海不冷不热的,随口勉励了几句就打发了他回去等着吏部的文书,到让林如海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好在林如海于任上没什么让人诟病之处,圣意也不是他随意可以揣测的。既然皇上说让等着,那便踏实地待在自己的府里边。
没过几日,户部来了文书告知,秀女复选于九月底进行。
到了那一天,黛玉仍是坐车,由林如海和瑾儿送到了神武门外,这一次若是被留了牌子,便要住在宫中,由专门的人负责观察判定其性格,作风,智愚,贤惠与否,挑出“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佳丽。
到了神武门外,各旗中被记了名儿的秀女已是到了不少,看着车前边儿挂着的牌子,都是出身较好的八旗女子。
黛玉跟着正白旗秀女的队伍,一步步向神武门走去,心里满是不安。这一去,自己的命运便要决定了。
回头看了看林如海和瑾儿,离得远了也看不太真,恍惚地看着瑾儿在抹眼睛。黛玉眼圈一红,扭头不敢再看了。
这一次仍是进了顺贞门,再由管事太监带着,一路进了御花园。黛玉谨记着父亲和家里姑奶奶的话,只微微低着头,也不乱看。
倒是旁边的一个秀女边走边转着眼珠儿四下里张望着,不时地小声赞一声,叫管事的太监说了两次。
这次秀女大选康熙本不愿意亲自来,一是自己岁数大了,于这后宫的充盈上也不太在意。二来自己儿子里边儿够了岁数的都已经指了嫡福晋,至于侧福晋妾室之类的,若有来求的嫔妃便指了也就罢了。只是一想到在出巡时候那个死心眼的老四跟自己说的话,心里边气就不打一处来。所以今日倒是亲自跟太后过来了。
秀女们按着各自所在的旗,年龄从大到小,五人一组,听管事太监叫了名字,便上前对着太后皇帝行礼,若是太后皇上瞧着好,便点头留牌子。否则,便直接由人送出宫去,可以自行婚配了。
黛玉听着叫到自己的名字,便款步上前,按着嬷嬷教的规矩,甩着帕子请下安去。
只是这次皇帝沉默的时间明显长了些,黛玉觉得心里边儿一阵乱跳,既恨不得就此被撂了牌子好出去和父亲弟弟回家,又有些惶恐,若真是被撂了牌子,那……
忽听太后问道:“哪个是林佳氏?”
黛玉一惊,按下心里的慌张,上前半步微微屈身:“回太后的话,奴婢是。”
“抬起头来。”
黛玉无奈,微微抬起头。见太后圆圆的脸,慈眉善目,正看着自己,半晌笑着点了点头。坐在正位的康熙却是皱着双眉,一双深目紧紧盯着黛玉良久。
黛玉心里一动,脸上微笑不变,稍稍垂了眼帘,端端庄庄的再挑不出一丝儿礼来。良久,太后笑着叫道:“皇上?”
康熙似是叹了口气,也点了点头。
旁边的太监忙喊着:“留牌。”
作者有话要说:有等文的亲么?
有的话一会儿更
没有明天更。。。。。。
第 51 章
( )此次过了复选的秀女其实只有几十名,都被安排在宫里的一个院子里边了。www.lwen2。com
在这里,黛玉等人要住满一个月,跟着宫里安排的女官学习规矩以及礼仪等,同时也由这些女官考察这些秀女的性情举止学识等。一个月后,再由皇帝太后决定她们最终的命运。
秀女们想来都是兴奋的,此时正三三两两地站在院子里边说着话。没一会儿功夫,已经是“姐姐”“妹妹”地叫上了。有的互相恭维长得好,有的客套地盘问着各自的家世,看上去倒都是亲热的很。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院门处走来一队人,瞧着衣裳的样子是宫里边的女官了。一个二十多岁,容长脸庞的站了出来,咳了两声,秀女们忙按着顺序站好了。
那女官淡淡地扫视了一遍底下的秀女,平静地开口道:“我是宫里边负责教导秀女宫女礼仪的崔婉仪,各位可以称我崔姑姑。既是能够留下牌子,想来也都是出身大家,规矩礼节的不必说,自是好的。只是宫中不同于别处,这个院子平日里边是不能出去的。便是在院子中,也望各位谨守本分,不该说的不该做的只管收了起来。一个月后,奴婢在这里候着各位的好信儿。”
黛玉和镶黄旗的一位秀女被分在了一间屋子里,便是那个在园子中左顾右盼的女孩儿。
那女孩长得极好,身形有些像黛玉,也是弱柳扶风一般。一张瓜子脸上,丹凤眼微微挑起,看着颇有些精明,倒是与周身的气质有些不符。
那女孩儿也正打量着黛玉,待见了黛玉胸前挂着的牌子,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道:“林佳氏黛玉?父亲林如海?”
一只细细白白的手指指着黛玉,微微颤抖着问道:“你是林黛玉?”
黛玉有些疑惑,点头笑道:“是啊。你是……”
那女孩子一下子坐在了椅子上,扶着胸口喃喃地说道:“竟然真有林黛玉?”
黛玉的目光随着她的手落到了她胸前的牌子上,不由得一愣——年佳氏玉瑶,镶黄旗人,父年遐龄。
年玉瑶自己叹了一回,又拉着黛玉的手笑着问道:“林姑娘,你外祖家是不是荣国府?”
黛玉看着她笑着的脸庞,眼如秋水,眸若寒星,说话间喜欢歪着头,确实有一种江南女子的柔美娇媚之态。
黛玉低了头,眯了眯眼睛,随即笑着答道:“是啊,年姑娘家里可是和我外家认识?若是这样,咱们也算是有缘了。”
年玉瑶摇头笑道:“不认识的。我们家里去年才抬了旗,却叫我赶上了今年的选秀呢。我们虽然一直在京里住着,倒是没什么机会出去的。”
说着,又笑问道:“荣国府里边儿有个衔玉而生的公子,可是真的?”
黛玉心里一跳,又听她继续说道:“那府里的大观园听说建的极好的,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都是巧夺天工的。若是有机会能够一见倒好了。”
心里的念头渐渐明朗起来,黛玉确定,这位年佳氏,恐怕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位穿越者。
只是,想到了历史上胤禛跟年佳氏的关系,黛玉可没什么心思跟她去叙些同乡之情。
只淡淡笑着,也不接话茬,转了身子去整理自己的包袱。
年玉瑶看着黛玉纤瘦的背影,嘟哝了一句:“果然是个目下无尘的性子。难怪争不过薛宝钗。”
黛玉手顿了一下,方才回身笑问:“年姑娘说什么?什么争不过?”
年玉瑶一双丹凤眼笑的弯弯,忙道:“没什么的。”
黛玉直直地看着她,良久笑道:“嗯,想是我听错了。”
一个月的功夫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整日关在一个院子里边儿,学着宫里的规矩礼仪,便是如黛玉这般素日里沉得住气的,也不免有些浮躁了。
年玉瑶更是坐不住,背地里撺掇着黛玉跟她出去逛逛,黛玉只拿着崔姑姑说事:“若是被人知道了,你我的脸面还要不要?”
年玉瑶咬着嘴唇笑道:“来了这许久,还没看过里边儿什么样子呢。趁着没锁门的时候我们去瞧瞧,又不是什么大事。将来咱们这些人都是要……”
说着,红了红脸,继续说道:“再者咱们不过还有两天的功夫就要学完了,便是崔姑姑知道了,想来也不会过分为难咱们的。”
黛玉只推说不去,年玉瑶劝了一会子,见黛玉十分不肯,便自己甩着帕子出去了,到底叫了几个不大安分的秀女跟着她一起,偷偷地溜到了外边去逛了。
直至晚间,还不见年玉瑶回来,黛玉不免有些着急。外头伺候着的宫女已经送了晚饭来,黛玉哪里吃的下?虽说是自己不喜欢这个年玉瑶,可到底和自己一个屋子里头住了近一个月了,多少还是为她担心些。
忽听得外头一阵乱,黛玉忙站起来拉开门,见崔姑姑正带了一群管事的嬷嬷过来了。后头跟着的却是年玉瑶几个。
崔姑姑叫了所有的秀女都到院子里。十月里的天气,这些小姑娘们虽是穿着厚衣裳,也都不免冻得难受。
崔姑姑指着年玉瑶等人道:“这几位秀女不守着规矩,竟偷偷地出了院子,溜到了御花园里边。险些冲撞了几位娘娘和王爷,如今娘娘们已是记下了名字,想来也是要告知皇上的。过两日便是一月之期,还请各位秀女忍着些性子。”
说完,叫管事嬷嬷看着年玉瑶等人:“只从新收拾间屋子出来,这几位秀女住到一起罢。”
黛玉瞧着几个管事嬷嬷连拉带拽地将年玉瑶几个推进了一个平日里边锁着的屋子,随后又锁上了门,心里叹了口气,这年玉瑶,只怕做不成胤禛的侧福晋了罢?
想着,自己不免在心里唾弃了自己一回——竟是这般的幸灾乐祸么?
果然,两日后秀女们再度站在了康熙和太后的面前,这一次却是在体元殿。
年玉瑶等几个秀女因在宫里边儿违反了宫规,直接叫太后一句话决定了命运:“都叫家里接了回去。这样没规矩的也敢往宫里头送!”
年玉瑶身子一震,抬起头来满是不可置信的目光盯着太后,脸色苍白,眼中含泪。
太后年轻时不受自己丈夫喜爱,其原因就在于顺治专宠董鄂妃。那董鄂妃身上有一半汉人的血统,生的也是一副病弱的美人姿态。因着她,顺治废了一个皇后,现在的太后乃是在当时的孝庄太后力主之下才立了的。
后来顺治皇帝因董鄂妃过世心灰意冷,没两年也死在了天花之?( 红楼之绝黛无双 http://www.xlawen.org/kan/495/ )
黛玉早知道宝钗必是进不了宫的,王夫人一心想要宝钗当自己的儿媳妇呢,怎么着也不能叫她进宫去啊。
再者,元春本就是从宫女爬到贵人位置的,又怎么会再弄个比自己有才华又年轻貌美的表妹进宫?
那内务府选宫女又不比秀女大选,随便打点几个管事儿的便能消了宝钗的资格。不说别的,单是出身商家一条就足够了。
迎春淡淡道:“不过是去选宫女落选了,也瞧着难受了那许多日子。可见,一开始便不是准备着去当奴才的。”
黛玉惊讶地看着迎春,倒是没想到一向温厚的迎春说出这一番话来。
迎春见众人看着自己,也摇摇头苦笑道:“我本不爱多话,可是那位也实在是让人不喜。她原有比我们强的地方,只是各人都有长处,何苦总是在人前人后地摆出架子来充着大头教导我们?每每说话总是话带机锋,让人掂量几个个儿才能想明白。”
黛玉不由得笑了,看来这位二姐姐也不是一味地木讷啊。
几个人说笑了一会子,眼看着天色已近中午,凤姐儿便带着迎春姐妹起身告辞。
黛玉苦留用过饭再回去,凤姐儿笑道:“下回罢。今日你且好生歇歇。”
黛玉只得命人将她们送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哈,昨天被我炸出来不少诶!
于是一得瑟,今儿开车出去蹭了。。。。。。
我去修车,不出意外晚上接着一更。
第 49 章
( )天气渐热了,康熙皇帝带着几个儿子巡幸塞外去了,因此黛玉复选的事情大概得到秋天才能定下来。
黛玉倒是无所谓,反正大热天的不必去遭罪倒是好的。再者无论心里想得如何透彻,总还是隐隐有着忐忑不安的。父亲不在身边,林姑奶奶虽说是疼爱自己的,血缘上总是远了些,黛玉对她更多是一种敬重,选秀这样的大事从心里边讲还是希望父亲能够陪在旁边的。
不过黛玉的心情很快好了起来。她写信去扬州告知父亲弟弟自己初选的结果,没两日便收到了回信——却是扬州那边儿先发了信来,乃是林如海接皇命要奉调回京了。
林如海在江南一待便是十数年,巡盐御史一职虽只是从三品,然盐税乃是国库收入的重中之重。康熙极是重视,林如海能在这一职位上待至今日,又将扬州一带盐政治理清明,并非没有人在背后下刀子,那甄家便是一个。但康熙对林如海甚为信任乃是其一,再一个也察觉到太子与甄家暗地里素有来往。
甄家所任着的江南织造一职,本是专为内廷采购所设,与皇室联系甚是紧密,算起来虽无实权,却着实是肥缺。此是康熙既顾及着甄家老太太哺育之恩,又惦念着甄应嘉与自己总角之交。只是,在皇权面前,血浓于水的亲情尚且顾不得,何况别的?因此这几年来康熙实际上是慢慢地疏远了甄家的。
林如海素来不与朝中皇子多有来往,太子之前倒也没有太过为难他。毕竟这林如海算得上是能吏,自己虽不得其襄助,别的皇子也同样不得。只要他日登上皇位,以林如海的性格,也只会忠于自己,竭力办差。
只是太子自从被废又复立后,心态上已是变了,行事也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林如海这两年在扬州实际上是掣肘甚多。此次调任回京,对他而言实在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黛玉不管那些朝堂政治,只要父亲弟弟能够回京,一家人团聚便是她最为兴奋的事情了。因此接了信后,欢天喜地地带着家人收拾院子,打扫屋子,大到床桌幔帐,小到多宝阁上每一件儿摆设玩意儿,都是亲自看过了才罢。
贾母中间又着人来过两次,想叫黛玉趁着复选之前再到荣府中小住几日,黛玉婉拒了。
六月初,林如海便带着瑾儿到京了。因康熙出巡了,只到吏部报道了一番,至于自己回京后是平调是升职,要到康熙回来后再说了。这段日子,只当是皇上给林如海的假期罢了。
黛玉见父亲虽然仍是清瘦,但瞧着身体还好,精神气色也是不错,想来不会像原著中那样早逝了。
至于瑾儿,十一岁了,成了半大的小伙子,初见了黛玉却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大叫着“姐姐”便扑了过来。
直听到林如海重重地咳了一声,才勉强收住了脚步,挠着前边儿光光的额头,不好意思地朝黛玉吐了吐舌头。
黛玉瞧着瑾儿只穿着海蓝色一字襟小箭袖,因着天热也没罩褂子,只在腰间紧紧系了一条玉色如意扣的腰带。眉眼间颇似父亲林如海,只是身上没有父亲那种儒雅温文的气质,倒是多了几分少年的天真跳脱。许是因为习武数年的缘故,又带着些阳刚之气,俨然一个翩翩少年郎。
黛玉也算是看着瑾儿长大的。自己初到之时,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便是瑾儿,那时他瘦瘦小小的,只会哭着叫自己姐姐,如今却长得这般大了。
想到自己选秀前接到瑾儿的信,言说自己正在好生地读书习武,等大一些就下场应试,便是为姐姐也要挣得功名的。
黛玉心里感动,只觉得世间再无比瑾儿更好的弟弟了。此时见了他先是喜悦,复又带着些惆怅。
看瑾儿听了父亲的咳嗽声不敢再像小时候一样过来和自己腻歪了,一张小脸上带着点儿委屈,当下走过去拿着帕子替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道:“多大了?还是这么毛毛躁躁的。还不快去见过了姑奶奶?”
林如海笑着摇头,一双儿女感情自小便是极好的,他自然知道。只是孩子们渐渐大了,却也得注意着些了。当下也不再说话,只领着黛玉和瑾儿一起去见林姑奶奶。
一家子忙乱了一阵子,林如海又谢过了林姑奶奶对黛玉的照顾,又送上了自己在扬州带过来的礼物。
林姑奶奶笑着叫人接了,也不打开,便招手儿叫瑾儿过去。
瑾儿向来嘴甜,笑眯眯地给林姑奶奶行了礼,又过去一口一个“姑奶奶”地叫着,只叫得老太太笑得满脸菊花,喜不自禁。
一时黛玉又忙着叫人去将林如海和瑾儿的东西安置好,又有京中林府的管事过来给林如海请安。如此忙忙乱乱的直闹了两天方才好了。
荣府里头自然也知道林如海进京的消息了。贾母自恃身份,自然不会先打发了人去看林如海。至于说其他人,贾赦万事不理,贾政俗事不通,当家的王夫人,自来就看不过林家,女儿又刚刚省亲不久,自然也是等着林如海自己上门去呢。
林如海以前虽说是打算远着贾府的,到底没撕破脸面,故而凡事尚留余地。只是自从黛玉去年进京后王夫人闹出了那一桩借东西的事情,林如海心里便更恶了荣府。
再者说来,宫中那许多的嫔妃,虽都得了旨意可以省亲,可如同贾府这般张扬行事的有谁?
如今还站到了八贝勒那边儿,真是不知死活了。不说别的,皇上最恨结党营私,虽说各人底下各有小动作,可见着谁大张旗鼓来着?没得找死罢了。
因此也不理贾府,只在家里边儿打发了个管事儿的送去了东西就罢了。
倒是那一日又是椒房省视之日,王夫人和元春谈及了此事:“林家丫头不知礼也就罢了,贵人省亲时我打发人去叫也不肯来。林家那个老的也是个没礼数的,来京里几日了,也不见去府里边请安。亏得说什么书香礼仪传家呢!”
元春揉了揉额角,打断了王夫人的话:“宜人,林家那边儿本就是身份高过我们的。若是林姑父念着咱们家是岳家,那是他有情有义。若是林姑父不去,别人也不会说些什么。山不来就我,我便不能去就山么?我早就跟宜人说过,林家不能远了,宜人怎么就不听呢?”
见王夫人不言语,元春叹道:“原本省亲的时候想见见林家表妹的,谁知她没有过来。这倒罢了,我听说这次秀女大选她已是过了初选的?”
王夫人忙笑道:“是了,如今正在家里说是预备着复选呢。”
元春长长的指甲敲着桌子,半晌才道:“若是过了复选,不是被留在宫里,便是指入皇室子弟家里。林表妹今年比宝玉还小着些罢?”
王夫人心里一惊,忙笑道:“正是,那丫头生的虽好些,就是瞧着瘦弱,不像是个身子健壮的。若是随了你姑妈,那可就……”
元春眯着眼睛瞧了瞧王夫人,冷笑道:“宜人想什么呢?凡事都该心里有个成算,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也要看看身份上可相配!”
王夫人面上一滞,随即笑道:“还不是老太太,素日里只念着林姑娘好,心里难保没这个意思。我也是心里着急,贵人别恼。”
元春只觉得心里一阵酸涩难受,家里没有能在朝堂上站的住的人,自己在这宫里边儿步步维艰。如今看着,别说叫家里帮衬着自己了,若是不拖后腿,那就是好的了。
原本还以为老太太有些算计,怎么还想着林家表妹呢?便不说旗人包衣的话,嫁女嫁高,宝玉不过是从五品员外郎的次子,文又不成武又不就,怎么可能叫林家表妹下嫁?
何况这林表妹还是在选的秀女呢!
王夫人见元春沉默不语,想了想,还是说道:“宝玉的事情,我瞧着你姨妈家的宝丫头好,贵人觉得如何?”
“啪”的一声,元春将手里的杯子重重地放在了桌子上,咬牙道:“母亲!”
自元春晋位后,在宫里见王夫人时总是依着规矩称其为“宜人”,也是不叫人挑出毛病的意思。此时实在气的狠了,忍不住低声喝道:“咱们家里再不济,也还是有个世袭的爵位的。宝玉虽然如今没有功名,他日也不得承爵。可我瞧着他聪慧过人,若是好生管教,未尝不能从科举上入仕。母亲到底怎么想的,竟要为他娶个商女?”
王夫人被女儿如此说,脸上到底挂不住了,眼圈一红,拿帕子掩着脸道:“宝丫头除了这出身外,哪一样不必别人强些?贵人省亲那日也见了,不说别的,单是咱们家那三个丫头可比得上宝丫头?性情又是沉稳,又跟我合得来,又能劝着宝玉上进,有何不可呢?再者她家里又是皇商,百万的家产……”
元春气的脸上通红,努力地压下了怒火,冷声道:“我是看见了,可是就我看来,那丫头不是个安分的性子,心气儿高着呢。那日省亲,她不过是客居的亲戚,却是压着二妹妹她们三个。又跟宝玉暗地里说笑着,帮着宝玉作诗,我都看在眼里了。宜人觉得这是好?但凡知礼懂事,也不能如此。”
见王夫人还有不服之意,又继续道:“我听说她一直吃着什么冷香丸,是治那从胎里边儿带来的热毒的。宜人想想,这从胎里边带来的病,可是好治的?便是自己吃着药没事儿,他日谁知道会不会传了给子嗣?”
说的王夫人也踌躇起来,这她倒是从来没想过的。宝钗戴着的金锁,省亲那日的妆扮,都是她的意思,故而只觉得宝钗温顺听话,倒是一直忽略了她身有恶疾这一条。
元春说了许久,额头上也沁出了汗珠儿,一旁伺候着的抱琴忙递了帕子过来,又拿起团扇轻轻地扇着。
元春觉得好了些,方才说道:“咱们家虽是包衣,可到底还有个爵位。跟咱们交好的人家里边儿未尝找不出一个跟宝玉相配的来,何苦非要盯着薛表妹?”
王夫人思量了一番,勉强笑道:“贵人说的是。再慢慢相看罢。好在宝玉还不算大,也还不急。”
元春长出了一口气,闭了闭眼睛,缓缓说道:“这几日里边儿,我一闭了眼就看见那个人,只怕是死不瞑目,竟是来找我算账呢。”
王夫人唬了一大跳,忙道:“贵人说什么呢?这里是皇宫,有龙气镇着,哪里有这样的事情?”
元春眼中含泪道:“或许是心病罢,我总觉得对不住她。宜人回去告诉老太太,说我的话,叫去清虚观里边儿打几天平安醮来,也算是为我做做好事罢。”
王夫人忙答应了,眼瞅着时候到了,只得出宫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一两天,小年出来逛逛,到底妹妹花落谁家也就有个定论了
冒头冒头亲们!
第 50 章
( )王夫人回到了荣府,在自己屋子里边儿思索了良久,才踌躇着去找了贾母,说了要为元春打平安醮的事儿。
贾母眼不错见儿地盯着王夫人,问道:“好好的,贵人怎么想到了这个?”
王夫人面带犹豫,要说不说的,贾母看了冷笑道:“既然你不愿意说,何必来问我?贵人若要做好事,你只安排了去就是,何苦在跑这一遭儿?”
王夫人急忙说道:“老太太这话从何而说?但有些什么事情,媳妇儿岂敢瞒着您?不过是怕说了出来教您心焦罢了。”随即半吐半露地说了元春梦魇的事情。
贾母听了,不免老泪纵横,骂道:“我原就不愿意做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偏你们心气高,只想着那荣华富贵锦上添花的,没得害了人家!如今倒闹得自己不得安生!”
王夫人忙叫鸳鸯等人出去了,只自己在贾母跟前伺候。见贾母叫着老国公大哭,只得上前细细地劝道:“那件事儿原本就是应该的,只是贵人心善,难免有些过不去。如今咱们按着贵人的意思,好好地做几天平安醮,超度了那个不安生的也就是了。”
贾母心里虽是难受,到底还是心疼自己的孙女,心里的火气既出了,也就罢了,只吩咐道:“既是这样,你和凤丫头好生安排一番,咱们过两日便去。此事宜早不宜晚。”
王夫人笑道:“正是这么说的。”
一时想到了瑾儿也在京上,还未见过,便打发人来请黛玉和瑾儿,说是为贵人做好事,要在清虚观里边儿打三天的平安醮,已经请下了极好的戏班子,叫她们姐弟二人都去玩玩。
黛玉觉得天热,本不想去,倒是瑾儿心里存了一段小意思,撺掇着叫黛玉应了。黛玉想着大概是瑾儿想着贾环他们了,也就顺着瑾儿的意思答应了,只是说到了那一天和瑾儿从林府里边儿直接去清虚观,不必先去贾府里头住着了。
贾母想着黛玉如今是在选的秀女了,也不好接到了荣府里头,听她答应了一起过去,心里边儿觉得已是难得了,倒是高兴地很。
贾府里边儿不说别人,单是各个院子里头的丫头们便一个个心里长了草似的。原来,贾母有话,凡是要去的,只管跟了各人的主子去。有了这个话,便是谁的主子不想去,这些丫头们也是百般地撺掇着去了。
贾母见人多,更是高兴,便叫王夫人和凤姐儿多多被车轿,到了那一日,乌压压地占了一街。贾母等人已经做了车去的远了,这门口还有没上车的。
一时到了清虚观里,贾珍等人早就在那里等着了。清虚观的张道士执香披衣,带着众位道士开了山门迎接出来。贾母带着一众媳妇孙女们进了大殿,拈香下拜,口中祝祷。
张道士亲自将贾母的香接了过来,插到了香炉里边儿,又请贾母到后头上去坐着。
凤姐儿便上来搀着贾母,笑道:“老祖宗,我来扶着您。想来张爷爷这里凉快的很,咱们且去坐了歇着瞧戏。”
贾母便问道:“玉儿瑾儿两个还未来?”
凤姐儿正要说话,外边有人来回说黛玉瑾儿到了。
贾母大喜,忙叫快些带了进来。凤姐儿便亲自出去引着黛玉姐弟过来了。
姐弟两个给贾母行过礼后,张道士便瞅着黛玉道:“老道士眼拙,这位姑娘,我瞅着竟像是当年四姑娘的品格儿?”
贾母听提起贾敏,不免红了眼睛,拉着黛玉的手道:“可不就是敏儿的孩子。她原就长得像她母亲多些。”
黛玉瑾儿听提到了母亲,也都红了眼睛,凤姐儿见了,忙一顿笑话岔开了。众人上了后边的里去听戏。
贾母只叫瑾儿和宝玉一起,都坐在自己这边的上,瑾儿笑道:“哪里就能这样了?各位姐姐们都在这里呢,我和环表哥他们去旁边儿听戏一样的。”
贾母哪里舍得他?当下叫凤姐儿喊了贾环等人过来这边听戏,瑾儿只得也随着坐在了这里。
今日贾府里边的女眷们除了邢夫人身子不好,剩下的都来了,便是客居的宝钗湘云也都过来了。
黛玉见所谓的平安醮不过是坐在这里听戏吃果子,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好在这里倒是凉快,便和迎春等人坐着,边聊着天边用小牙签插着果子吃。
宝钗去小选落选的事情整个荣府都是知道的,她虽然面儿上不在意,嘴里说着倒是好了的话,心里着实是有些不自在。又听说了黛玉选秀已是过了初选,心里更是如滚了油一般。此时见到了黛玉,脸上未免带出了几分。
黛玉素来跟她不对付,虽不至于见面便有口角,却总是淡淡的。倒是湘云,这一回跟黛玉着实亲热起来了,黛玉猜着她的小心思,也不计较,只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她聊着。
不多时,张道士端了一盘子的法器进来,朝着贾母笑道:“我这里原有几位道友在,他们听说了府里边宝哥儿生来便衔了一块宝玉,心里边都羡慕的很,只盼着能有缘一见。这是他们传道的法器,孝敬了哥儿玩的。”
宝玉听了,伸手便摘下了脖子上挂着的宝玉,扔到了张道士的托的盘子里边,慌得张道士忙接住了。
宝玉便翻看着张道士送过来的东西,贾母看了便朝着张道士笑道:“何必这样?他们出家人哪里来的这些东西?”
张道士笑道:“原是各人的心意罢了。”
说着托着宝玉战战兢兢地出去了。
这里宝玉翻了一回,忽见里头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忙捡了出来,给贾母看了。
贾母眯着眼睛看了看,点头道:“这样的东西咱们家里也有,我恍惚还见谁戴过似的。”
说的众人都抿着嘴笑了,湘云便低下了头不语。倒是宝玉过来拉着湘云到贾母前边,指着她腰上配着的麒麟笑道:“可不是在这里么?”
贾母看了一回,笑道:“可不是么,跟云丫头的差不多。”
宝玉喜滋滋地拿了,笑道:“回去我也穿了戴着,倒是个好彩头。”
宝钗低着头磕着瓜子,听了眼皮儿一动,似笑非笑地看了湘云一眼,见她面上甚是欢喜,心中不由得冷笑。
倒是瑾儿从那边儿过来了,接过宝玉手里的麒麟看了一回,笑道:“我当是什么呢,原来是这个。谁家没有这个啊,二表哥倒是当成好的了。明儿我去给二表哥找个更大更有光彩的。”
宝玉喜道:“按说这个我该给你才是,怎么能要你的好东西?”
瑾儿撇嘴笑道:“什么了不得的,这样的东西也配咱们戴么?”说着又走开了。
湘云原还跟宝玉站在一起,听了瑾儿的话,又见宝玉浑不在意似的,心里只觉得一阵难过,甩开了宝玉的手便回了座位。也不理睬众人,自己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的戳着面前的果子。
宝钗见她将好好的一盘子蜜桃戳的不像样子,便将自己前边儿的果盘朝她推了一推,笑道:“云妹妹吃这个罢。”
此时台上正演着《满床笏》,贾母看得高兴,便叫凤姐儿撒下赏钱。一时小戏子们都站在台上行礼谢赏,湘云忽道:“咦,那边儿的那个唱小旦的竟有些像林姐姐呢。”
话一出口,众人都愣了,黛玉也怔了一下。她记得原著中是为宝钗庆生日时候湘云说过这么一句,如今宝钗的生日早就过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说起来?
贾母脸色瞬时沉了下来,宝钗心里暗笑,忙拉了湘云一把,笑道:“云妹妹胡说什么呢?隔得远了哪里看得清楚?还不跟林妹妹陪个不是?”
黛玉还来不及说什么,却见瑾儿几步走了过来,黛玉心里一惊,待要说话,却听“啪”的一声,湘云捂着脸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瑾儿。
众人都是一惊,湘云虽有不是,然而到底是个闺阁女子,再想不到瑾儿竟是说打就打的。
湘云眼泪一下子落了下来,却见瑾儿拍了拍手,微微眯着眼睛朝她笑道:“你哭了一声出来试试!”
斜着眼睛贾母似要说话,瑾儿指着湘云骂道:“你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个包衣家的奴才,跟着老太太沾了些亲带了些故,我姐姐瞧着老太太的面子上称你一声妹妹,便作兴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竟敢将我姐姐比作了戏子!小爷我今日打你是轻的,别打量着我不知道你背地里嚼舌头的话,若是再有这么一次,我姐姐不理论,我是不管不顾的!”
只骂的湘云要哭不敢哭,要闹不敢闹,一双眼睛里泪珠儿转来转去便是不敢落了下来。
宝玉见湘云脸上瞬时肿了起来,忙叫着:“快拿些冰块来!”
又对着瑾儿说道:“云妹妹虽是无礼,终究不过是心直口快,想来也是无意的。林表弟何必跟女孩子一般见识?”
王夫人也颇为不悦,怎么说湘云现在也是贾府的客人,瑾儿这一出手,打得可不止是湘云,乃是贾家和史家的脸面。
瑾儿也不理宝玉,只对着贾母拱了拱手,道:“老太太,我们本是冲着您过来的。只是不知道这位史姑娘竟是如此对我姐姐,想来这也不是头一回了罢?罢了,我们回去了,没得在这里受这个腌臜气。”
说着拉起黛玉便走,也不理会后边儿贾母一叠声儿的叫着。
黛玉坐在车上,瞅着瑾儿叹道:“何必这样呢?”
瑾儿笑道:“早就憋着这口气了,竟敢跟着别人挤兑姐姐,我不管她是谁,先出了气再说。何况她们史家如今也不过有个空头爵位,也算不得什么。”
黛玉点着他的额头道:“谁说怕他们了?不过是怕没的坏了你的名声。”
瑾儿揉着脑袋抱怨:“我长大了,姐姐别总是戳脑袋,本来爹爹就说我脑子不够用了,再戳几下就更傻了。你放心,她们不敢传了出来的。不过是个奴才,竟敢毁谤咱们做主子的,不等着打等什么呢?”
说着又笑:“今儿饶了那个姓薛的。”
黛玉瞧着他开心的样子,不由得摇了摇头。倒是跟在车后的雪雁高兴的很,一路上都是笑眯眯的。
回去后瑾儿将此事告知了林如海和林姑奶奶,林如海还罢了,倒是林姑奶奶赞了一回好。
此后不说贾府又如何打发了人来请黛玉和瑾儿,只说湘云无状,已送回了史家。又再三地向瑾儿和黛玉说些赔礼的话,瑾儿笑着说是亲戚家不必如此,但再也未去荣府一趟。
贾母心里不痛快,便也不再打发人过来了。黛玉瑾儿难得地过起了消停的日子。
这人若是心里边儿高兴了,日子过得是很快的。转眼间已经是九月初了,天气渐渐地凉了下来。康熙带着太后和自己的儿子从塞外回来了,黛玉复选的事情眼看着也就要开始了。
林如海在康熙回来后便立刻递了折子请求陛见,康熙此次出巡回来心情尚好,只是不知为何,对着林如海不冷不热的,随口勉励了几句就打发了他回去等着吏部的文书,到让林如海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好在林如海于任上没什么让人诟病之处,圣意也不是他随意可以揣测的。既然皇上说让等着,那便踏实地待在自己的府里边。
没过几日,户部来了文书告知,秀女复选于九月底进行。
到了那一天,黛玉仍是坐车,由林如海和瑾儿送到了神武门外,这一次若是被留了牌子,便要住在宫中,由专门的人负责观察判定其性格,作风,智愚,贤惠与否,挑出“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佳丽。
到了神武门外,各旗中被记了名儿的秀女已是到了不少,看着车前边儿挂着的牌子,都是出身较好的八旗女子。
黛玉跟着正白旗秀女的队伍,一步步向神武门走去,心里满是不安。这一去,自己的命运便要决定了。
回头看了看林如海和瑾儿,离得远了也看不太真,恍惚地看着瑾儿在抹眼睛。黛玉眼圈一红,扭头不敢再看了。
这一次仍是进了顺贞门,再由管事太监带着,一路进了御花园。黛玉谨记着父亲和家里姑奶奶的话,只微微低着头,也不乱看。
倒是旁边的一个秀女边走边转着眼珠儿四下里张望着,不时地小声赞一声,叫管事的太监说了两次。
这次秀女大选康熙本不愿意亲自来,一是自己岁数大了,于这后宫的充盈上也不太在意。二来自己儿子里边儿够了岁数的都已经指了嫡福晋,至于侧福晋妾室之类的,若有来求的嫔妃便指了也就罢了。只是一想到在出巡时候那个死心眼的老四跟自己说的话,心里边气就不打一处来。所以今日倒是亲自跟太后过来了。
秀女们按着各自所在的旗,年龄从大到小,五人一组,听管事太监叫了名字,便上前对着太后皇帝行礼,若是太后皇上瞧着好,便点头留牌子。否则,便直接由人送出宫去,可以自行婚配了。
黛玉听着叫到自己的名字,便款步上前,按着嬷嬷教的规矩,甩着帕子请下安去。
只是这次皇帝沉默的时间明显长了些,黛玉觉得心里边儿一阵乱跳,既恨不得就此被撂了牌子好出去和父亲弟弟回家,又有些惶恐,若真是被撂了牌子,那……
忽听太后问道:“哪个是林佳氏?”
黛玉一惊,按下心里的慌张,上前半步微微屈身:“回太后的话,奴婢是。”
“抬起头来。”
黛玉无奈,微微抬起头。见太后圆圆的脸,慈眉善目,正看着自己,半晌笑着点了点头。坐在正位的康熙却是皱着双眉,一双深目紧紧盯着黛玉良久。
黛玉心里一动,脸上微笑不变,稍稍垂了眼帘,端端庄庄的再挑不出一丝儿礼来。良久,太后笑着叫道:“皇上?”
康熙似是叹了口气,也点了点头。
旁边的太监忙喊着:“留牌。”
作者有话要说:有等文的亲么?
有的话一会儿更
没有明天更。。。。。。
第 51 章
( )此次过了复选的秀女其实只有几十名,都被安排在宫里的一个院子里边了。www.lwen2。com
在这里,黛玉等人要住满一个月,跟着宫里安排的女官学习规矩以及礼仪等,同时也由这些女官考察这些秀女的性情举止学识等。一个月后,再由皇帝太后决定她们最终的命运。
秀女们想来都是兴奋的,此时正三三两两地站在院子里边说着话。没一会儿功夫,已经是“姐姐”“妹妹”地叫上了。有的互相恭维长得好,有的客套地盘问着各自的家世,看上去倒都是亲热的很。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院门处走来一队人,瞧着衣裳的样子是宫里边的女官了。一个二十多岁,容长脸庞的站了出来,咳了两声,秀女们忙按着顺序站好了。
那女官淡淡地扫视了一遍底下的秀女,平静地开口道:“我是宫里边负责教导秀女宫女礼仪的崔婉仪,各位可以称我崔姑姑。既是能够留下牌子,想来也都是出身大家,规矩礼节的不必说,自是好的。只是宫中不同于别处,这个院子平日里边是不能出去的。便是在院子中,也望各位谨守本分,不该说的不该做的只管收了起来。一个月后,奴婢在这里候着各位的好信儿。”
黛玉和镶黄旗的一位秀女被分在了一间屋子里,便是那个在园子中左顾右盼的女孩儿。
那女孩长得极好,身形有些像黛玉,也是弱柳扶风一般。一张瓜子脸上,丹凤眼微微挑起,看着颇有些精明,倒是与周身的气质有些不符。
那女孩儿也正打量着黛玉,待见了黛玉胸前挂着的牌子,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道:“林佳氏黛玉?父亲林如海?”
一只细细白白的手指指着黛玉,微微颤抖着问道:“你是林黛玉?”
黛玉有些疑惑,点头笑道:“是啊。你是……”
那女孩子一下子坐在了椅子上,扶着胸口喃喃地说道:“竟然真有林黛玉?”
黛玉的目光随着她的手落到了她胸前的牌子上,不由得一愣——年佳氏玉瑶,镶黄旗人,父年遐龄。
年玉瑶自己叹了一回,又拉着黛玉的手笑着问道:“林姑娘,你外祖家是不是荣国府?”
黛玉看着她笑着的脸庞,眼如秋水,眸若寒星,说话间喜欢歪着头,确实有一种江南女子的柔美娇媚之态。
黛玉低了头,眯了眯眼睛,随即笑着答道:“是啊,年姑娘家里可是和我外家认识?若是这样,咱们也算是有缘了。”
年玉瑶摇头笑道:“不认识的。我们家里去年才抬了旗,却叫我赶上了今年的选秀呢。我们虽然一直在京里住着,倒是没什么机会出去的。”
说着,又笑问道:“荣国府里边儿有个衔玉而生的公子,可是真的?”
黛玉心里一跳,又听她继续说道:“那府里的大观园听说建的极好的,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都是巧夺天工的。若是有机会能够一见倒好了。”
心里的念头渐渐明朗起来,黛玉确定,这位年佳氏,恐怕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位穿越者。
只是,想到了历史上胤禛跟年佳氏的关系,黛玉可没什么心思跟她去叙些同乡之情。
只淡淡笑着,也不接话茬,转了身子去整理自己的包袱。
年玉瑶看着黛玉纤瘦的背影,嘟哝了一句:“果然是个目下无尘的性子。难怪争不过薛宝钗。”
黛玉手顿了一下,方才回身笑问:“年姑娘说什么?什么争不过?”
年玉瑶一双丹凤眼笑的弯弯,忙道:“没什么的。”
黛玉直直地看着她,良久笑道:“嗯,想是我听错了。”
一个月的功夫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整日关在一个院子里边儿,学着宫里的规矩礼仪,便是如黛玉这般素日里沉得住气的,也不免有些浮躁了。
年玉瑶更是坐不住,背地里撺掇着黛玉跟她出去逛逛,黛玉只拿着崔姑姑说事:“若是被人知道了,你我的脸面还要不要?”
年玉瑶咬着嘴唇笑道:“来了这许久,还没看过里边儿什么样子呢。趁着没锁门的时候我们去瞧瞧,又不是什么大事。将来咱们这些人都是要……”
说着,红了红脸,继续说道:“再者咱们不过还有两天的功夫就要学完了,便是崔姑姑知道了,想来也不会过分为难咱们的。”
黛玉只推说不去,年玉瑶劝了一会子,见黛玉十分不肯,便自己甩着帕子出去了,到底叫了几个不大安分的秀女跟着她一起,偷偷地溜到了外边去逛了。
直至晚间,还不见年玉瑶回来,黛玉不免有些着急。外头伺候着的宫女已经送了晚饭来,黛玉哪里吃的下?虽说是自己不喜欢这个年玉瑶,可到底和自己一个屋子里头住了近一个月了,多少还是为她担心些。
忽听得外头一阵乱,黛玉忙站起来拉开门,见崔姑姑正带了一群管事的嬷嬷过来了。后头跟着的却是年玉瑶几个。
崔姑姑叫了所有的秀女都到院子里。十月里的天气,这些小姑娘们虽是穿着厚衣裳,也都不免冻得难受。
崔姑姑指着年玉瑶等人道:“这几位秀女不守着规矩,竟偷偷地出了院子,溜到了御花园里边。险些冲撞了几位娘娘和王爷,如今娘娘们已是记下了名字,想来也是要告知皇上的。过两日便是一月之期,还请各位秀女忍着些性子。”
说完,叫管事嬷嬷看着年玉瑶等人:“只从新收拾间屋子出来,这几位秀女住到一起罢。”
黛玉瞧着几个管事嬷嬷连拉带拽地将年玉瑶几个推进了一个平日里边锁着的屋子,随后又锁上了门,心里叹了口气,这年玉瑶,只怕做不成胤禛的侧福晋了罢?
想着,自己不免在心里唾弃了自己一回——竟是这般的幸灾乐祸么?
果然,两日后秀女们再度站在了康熙和太后的面前,这一次却是在体元殿。
年玉瑶等几个秀女因在宫里边儿违反了宫规,直接叫太后一句话决定了命运:“都叫家里接了回去。这样没规矩的也敢往宫里头送!”
年玉瑶身子一震,抬起头来满是不可置信的目光盯着太后,脸色苍白,眼中含泪。
太后年轻时不受自己丈夫喜爱,其原因就在于顺治专宠董鄂妃。那董鄂妃身上有一半汉人的血统,生的也是一副病弱的美人姿态。因着她,顺治废了一个皇后,现在的太后乃是在当时的孝庄太后力主之下才立了的。
后来顺治皇帝因董鄂妃过世心灰意冷,没两年也死在了天花之?( 红楼之绝黛无双 http://www.xlawen.org/kan/4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