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阅读
来的和谈书,请皇上过目。”
看着丞相送上来的和谈书,看着蒙国和日国的和谈书让我感到非常的气愤,他们以为我大唐国是什么啊,想来打就来打,不想打了就拍拍屁股走人。我把那两份和谈书狠狠地往地下一扔,就差没往和谈书上再补上两脚。
“丞相,你去告诉他们,想要和谈没那些容易,说停战就停战,把我们大唐看成什么了啊,他们想停战也要看看朕同意不同意,就算朕同意了,也要看我大唐国民众同意不同意。”我大声地对着丞相说着。
“回皇上,其实微臣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微臣认为,现在已不适合继续进行战争了。这几年来,大唐国连年发生战事,使得国内经济和社会出现了不稳定,而战争时的储备物资也已快要见底了,所以微臣认为现在不是继续战争的时候。”夏丞相小心翼翼地解释着,生怕一不小心再次激怒我。
想着丞相说的话,我也知道这些都是事实,但就这样放过他们又不甘愿,想了想后,对着丞相说道:“你去对那些使节说,要和谈可以,那就是必须赔偿我大唐国的战争损失,要不然一切免谈。”
“这......皇上,这不太好吧,想我堂堂的天朝上国,怎可做出这事。”夏丞相不解地说道。
“有什么不好,你是知道的,这次由于蒙国和日国居然乘着大唐和巴莱国发生战事,向我大唐国发动进攻,造成我国的多少士兵、平民伤亡,造成我国多少财产损失,你应该知道那些损失我们要多久才能补充的回来。不是朕说,就是我国历代对他们都是太宽厚了,才造成他们的得寸进尺。现在从朕开始,不会再发生了,别人要是真心对我们好,我们也会加倍回报给他,要是哼......来而不往非礼也。”
夏丞相听得不停地点头,“皇上,你说的太对了,看来是微臣的思想已经过时了,一切都按照皇上的意思去办。”
“知道就好,日国是一个物资比较贫乏的国家,但是日国盛产金、银,而蒙国是关外由很多个游牧部族组成的国家,对他们来说马、牛、羊和矿产是十分丰富的,现在你知道要怎么做了吗?记住了,可以要十就不要道九,知道了吗?给腾狠狠地宰他们一下,让他们好好长长记性。”
“请皇上放心,微臣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夏丞相回答道。
夏丞相此时正在丞相府接见日国和蒙国的来使。
日国来使小田上木对着夏丞相说道:“什么,要我国交出一亿两白银,这办不到。”
“对,要我蒙帝国交出二十万匹的战马、一百万头各种牲口和十万车的各种矿石,你开出这样的条件来做停战的要求,这办不到,夏丞相,你知不知道你开出这样的条件会重新引起我们三国的战争,这你做得了主吗?”蒙国来使蒙哥说道。
“这你们就放心好了,我国圣上既然把和谈的事交了我,就不会对这事有任何的问题,即便是三国重新开战,也不会过问的。”夏丞相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一边说道。
两国来使被夏丞相说得浑身发冷,很快他们似乎明白过来,大唐的皇帝根本就不打算停战,说出这些战后赔款也只是一个借口,可如今大唐**队士气正旺,实在是不适合继续,也无力和大唐国开战,可是不开战的话,又要赔偿一大笔赔款,这又是他们做不了主的。
日国来使和蒙国来使互相交换了一下意见后,日国来使站出来说道:“夏丞相,此事我等都做不了主,请让我们派人回国通报一下,再做定论,不知道可不可以?”
“这当然可以,不过你们可要快一点了,如今我国和巴莱国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到时候我国的几百万大军就将空闲下来了,你也知道,军队空闲下来可不好,军队一空闲下来,士兵就会变懒,总要找个目标来练练,你们说是不是啊。”夏丞相嘴里很大度的说让他们回去通报一下,可后面的话就让他们开始紧张起来了。
两国来使连忙说知道,然后急冲冲告辞离去。回到使馆,立刻派人回国通报。
一星期后,蒙国大可汗接到回报,立即召集大臣们前来商议,坐在朝殿上,大可汗看着底下的大臣们说道:“具体情况,你们也都已经知道了,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陛下,臣认为大唐国根本不想停战,才会开出如此条件,不过我国今年也已不适合出征,所以臣下认为答应大唐国的条件,不让大唐国有出兵的借口才好。”蒙国宰相说道。
另一位文臣也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也认同宰相大人的观点,我国今年已不适合再出兵作战了。”
一位武将站了出来说道:“臣不这样认为,臣认为应当继续和大唐人作战,要不然大唐人就会得寸进尺。”
随着底下的文官和武将意见不和,进而使他们发生了口角,要不是大可汗还坐在朝殿上,说不定两方就有可能打起来。大可汗看着也无可奈何,到后面还是文官的嘴比武将厉害,文官一派占了上风,最后大可汗听取了宰相一方的进言,交付赔款,以求停战。
同一天,日国天皇也接到回报,立即召集大臣们到天皇殿来商议。最后也是做出了交付赔款,以求停战的意见。
等命令传到了在京城使馆中的使者手中的时候,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星期了,他们才来到丞相府要求面见丞相。丞相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两国来使的脸问道:“怎么样,做出决定了吗?”
“夏丞相,我国天皇陛下已决定交付赔款,以求两国永久和平。”日国使者小田上木说道。
蒙国来使也赶忙说道:“大可汗也同意你们的要求,以此来作为和谈的条件。”
“那真是太好了,希望我们三国今后可以和平共处下去。”夏丞相嘴说着和平共处,脸上露出好像是没能打起来的不甘愿,心里却是笑得肠子都快打结了。
两家来使在心里暗叫着好险呀。
第三六章攻心为上
第三六章
三亲王李木和大将军唐飞接到我的手谕后,一个忧心忡忡,一个眉开眼笑。这一天,南城的五亲王李享也在冀城,三亲王也把我的手谕给五亲王李享看,五亲王也紧锁双眉,不知如何是好。大将军唐飞却自顾自地在大地图前研究他的军事行动计划,他谋划多年的计划将要变成现实了,这怎能叫他不激动呢?
“唐大将军,你也别高兴太早,你准备什么时候为我打通到巴莱国的通道?”三亲王不高兴地对唐飞说着。
“我的三亲王,皇上不是说了,要你设法借通苗疆进入巴莱国吗?”唐大将军依然心不在焉地说着。
唐飞的话把三亲王气坏了,但是又没办法,他说着:“我的唐大将军,你也别高兴太早,皇上说,要攻心为上,我要看看你将如何攻心?”
唐飞听了也愕然,最后也叹了一口气说着:“我也正为难,要打就攻打进去就行,还要讲究那么多干什么,这攻心为上,如何攻心呢?”
三亲王正与唐大将军争辩时,五亲王却在仔细地研究我的手谕,这时五亲王说道:“三哥和唐大将军你们也别急,竟然皇上这样说,定有皇上的道理,你看对日国和蒙国的两场大仗,皇上用兵就高人一筹,皇上在手谕上不是说了吗?对敌攻心为上,就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皇上说首先要不怯战,其次就是要战而胜之。攻心为上,就是要摧毁敌人抵抗意志,在我强大的军力震慑下,就是要争服敌国的民心,瓦解敌**心。若以战来屈人,只是杀人掠地的霸气,而攻心为上指的是用王者之气,靠的是天道民心。我明白了皇上的一片苦心了。”
“五弟你就说清楚点,不要这样文绉绉地,我们该怎么办,不要忘了,这事你也有一份。”
“皇上在手谕中就说,在对敌攻占时要开展对敌宣传,迫敌投降,其次要争取民心,前者唐大将军在对敌时,要多讲究策略,对巴莱**民宣传我军战胜日国和蒙国的伟大胜利,巴莱国已失去盟国支持,再也无法与大唐抗衡,摧毁敌人抵抗意志;后者是我与三哥组织物资以救巴莱国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争取民心,反过来也可摧毁敌人抵抗意志。三哥我们兄弟俩该到苗疆走一趟了。”
官道有两骑兵急驶向苗疆王城,这是三亲王和五亲王的二位亲兵,奉命向苗王土司龙哥递送拜贴,三亲王和五亲王随后各带着十名护卫前来拜访土司龙哥。苗疆地处在冀城和南城西面,巴莱国的南面。苗民是崇尚自由、强调自我意识的民族,他们的尊卑全由实力的强弱来决定,苗族特殊的生存环境,是外来的民族难以适应的。历年来苗疆与大唐相处也友好,是大唐的一番属国,但是与巴莱国却连年恶战,退向苗疆深山。
土司龙哥看了拜贴,大吃一惊,今天是什么风,三亲王和五亲王联袂来拜访,在他的记忆中还从未有过,他连忙率众出迎。苗民本就好客,三亲王和五亲王既是贵客又是稀客,当二位亲王来到苗疆王城时,土司龙哥已在王城门前迎接,三亲王和五亲王远远就下马向土司拱手行礼,苗家儿女能歌善舞,进了王城,木鼓声声,芦笙阵阵,两边就有盛装起舞的苗女,亮丽的耳环,银项链,优美的身材,褶褶紧衣摇曳生姿,迈着欢快的舞蹈,用优美的舞姿,边跳、边歌、边走,迎着贵宾的到来。精美的手绣花带戴在了客人的脖颈,贵宾临门,必以酒相敬,最隆重的迎宾礼仪十二道拦路酒让贵宾如醉如痴,。
苗王土司龙把三亲王和五亲王迎进王殿,,二位亲王向土司龙哥献上礼物,这些都是苗疆少见的漂亮的绸缎等贵重的东西,土司龙哥,在大殿上席地而坐,以酒代茶,苗女在下翩翩起舞,土司龙哥与二位亲王边饮酒边议事。
“二位王爷到苗疆,定有要事?”
“不敢瞒土司龙哥,是有要事。”
“二位王爷,请讲。”
“土司龙哥,大唐与巴莱国战争已多年了,后来巴莱国又联合日国和蒙国向大唐发起进攻,大唐国在皇上的领导下先后消灭日国的四十万的大军和蒙国的四十多万的军队,取得巨大的胜利,迫使日国和蒙国不得不求和。现在皇上决定向巴莱国开战,收服被占的领土。现在接皇上的旨意,想向苗疆借道,从南部进入巴莱国。”三亲王首先说道。
“皇上真是了不起,战胜日国和蒙国,我已经获得通报。但是二位王爷,恕我直言,若要进入巴莱国南部,并不需向苗疆借道呀?”
“土司龙哥说得是,若是从南部进入巴莱国是无需向苗疆借道,只要从冀城,越过巴山就可攻进巴莱国。但土司龙哥有所不知,目前巴莱国正在闹饥荒,黎民百姓正在青黄不接时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皇上于心不忍,在进攻巴莱国的同时想运进大量的粮食以救灾,故而才有向苗疆借道一事。”五亲王向土司龙哥解释道。
“噢,原来是这样。”土司龙哥的听后沉思着。
“土司龙哥,若有什么为难就请说,我知道这条旧大道因巴莱国向苗疆进攻时已被截断,但经过整修也化不了多少时间,大唐的军队是通过巴山进攻巴莱国的,这条路只负责运输粮食,军队并不从这里通过,打下巴莱国后,原来被巴莱国侵占的洛东地区是原苗疆的,也依旧划归苗疆管辖。”五亲王知道土司龙哥在心里打着什么小算盘,于是笑着又说着。
“此话当真?二位王爷能作主?”土司龙哥双眼立即放光,赶紧追问着。
“军无戏言,这是皇上的旨意。”三亲王笑着说道。
“那......那山口还驻守有巴莱国的大军,若他们发兵那怎办?”土司龙哥不无担心地说着。
“土司龙哥,我看这样吧,我把林韦青将军的二万大军调来保卫这条大道,林韦青将军可是土司龙哥的女婿呀!”五亲王又笑着说道。
“好,就这样办,我派出苗民协助。”说完就与二位王爷击掌,一件大事就这样尘埃落定,举环对碰以示庆贺。接下就是关于修路的一些琐碎的事情,但军机火急,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开始动工了。
巴山是地处南方的大山,终年云雾缭绕,白蒙蒙变化莫测。山高林密,长年见不到阳光,在奇石、丛林之间,潮湿、阴暗、山徒、路滑,阴暗大山衬托出阴暗的云。云与山浑然一体,无论站在何处也难以将这全景一眼望尽。绝壁上有山洞,蜿蜒盘旋的小道、忽明忽暗,上下不一,峡谷断裂,风声在峡谷间呼啸、回荡,峡谷两边面对面的万丈石壁上,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形状各异,险崖犬牙交错。南方的大山是千山万洞,沟壑相连,洞||穴相通,经过巴莱国长年的的整修和建造,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若不熟悉巴山,走进去就出不来,最可怕的巴莱军所使用的武器,是浸过毒液的连弩弓箭,躲在晚处,随时能至人于死命。巴莱皇帝司徒无明把这视为大唐军不可跨越的天险,所以才敢大胆地把后方的军队调往北方,不怕后方军力空虚。
大将军唐飞长期驻防在冀城,长年累月地收集情报,研究巴山,对巴山的一切了如指掌,针对巴山的特点,他就训练一支四千人的野战部队,专门用来对付巴山的巴莱军。现在唐飞这支野战部队已秘密地潜入巴山,而后续的大部队却秘密地从山间小道跨越巴山,向巴莱国的后方发起进攻。一场新的大战就这样地拉开了帷幄,不过现在大唐现在是攻而不守,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大唐国和巴莱国的战争也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了,大将军王帆率领大军与古拉克的大军已对峙多日了,现在古拉克正骑虎难下,大唐军歼灭日国和蒙国大军的消息已传遍了军营,想封锁也封锁不了,大唐军用尽一切办法向巴莱军发起了宣传战,现在古拉克非常头痛,军心不稳,这仗也就无法打了,逃兵越来越多。他想撤兵,可是巴莱国的皇帝司徒无明却迟迟不给于答复,他就在犹豫不决之中,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形势也越来越危急。
古拉克占领着十几个大唐的空城镇,进退两难,这时沿着大唐与巴莱国的边界,一支大唐的大军正从夏城南下,另一支大唐的大军从武城从南向北前进,要对古拉克的大军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若等大唐军的包围圈一旦形成,那就为时已晚了。
古拉克无奈只好下令撤军,可是撤军的命令一下,巴莱军就纷纷地向巴莱国内逃窜,古拉克再也无法控制军队,王帆大将军挥军一追击,一路追赶,巴莱军跑得比兔子还快,这那里是在打仗,简直是在开展两军的越野竞赛,看谁跑得快。只十来天的时间,大唐的十几座城镇全数收复,古拉克率败军退到巴莱国内重镇辉城才停下,构筑工事,准备与大唐军决一死战,可是古拉克的军队只剩下一半,还有一半鬼知道跑到那里去了。
大将军王帆站在辉城下,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在实战中他真正地体会到皇上的攻心为上,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的真正的涵义了。
前方正紧张地投入新的战斗,我却显得异常地清闲。我正在御书房看书的时候,张国柱来了,看张国柱走进来行礼时,我就问道:“国柱啊,有什么事吗?”
“回皇上,你要微臣找的山,臣已经找到了。”张国柱说出了来意。
“找到了,太好了,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山的名字叫断崖山,地处在信阳一带,山上有一处规模挺大的道观,不过如今已经衰败,破旧不堪了。”
“是这样啊,你去给他们点钱,让他们把道观里的人都赶走,然后重新整修一下,把山的名字改掉,叫‘黑木崖’。”
“是,皇上,要是道观里的那些道士不肯走怎么办?”张国柱说出难题了,是呀1不可能把人都杀了吧,况且他也知道自己的君王也不是一个嗜杀之人,不可能同意杀光不肯走的人。
“大约有多少人?”我问道。
“差不多有四十来个人。”张国柱回答道。
“也不很多,我记得在京城不远的华杨山上不是有一座也算很大的道观,那里的道士人也不多,那就把人安排在那里。记住,要他们不要乱说话,知道了吗?”我特别吩咐道。
“是,微臣知道怎么做了。”张国柱回答道。
“最近,天山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我接着又问起江湖上的事情来了。
“臣已派人从中挑拨离间,如今天山北极宫与武林各大派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现在还时不时地发生互斗,要不是两边都有人出来制止,就会出现伤亡。”
“那好,我们再来火上加油吧,或许两边各死几个人的话,呵呵......”
“臣知道怎么做的。”张国柱回答道。
“知道就好,那去做把。”我说道。
第三七章横扫千里
第三七章
王帆大将军把辉城团团围住,已经连续十天了,可以说这是巴莱国最后的军事重镇,现在被大唐军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住,想要从里面飞出一只苍蝇蚊子都不可能。这一消息使巴莱国皇城里上至皇帝、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每天都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有着一种末日来临的感觉,过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还能活着。
辉城是巴莱国首都皇城最后一个屏障,若辉城被大唐军攻陷,那皇城就成孤城暴露在大唐军的面前,巴莱国最后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古拉克心急如焚,但也无计可施。只能拼尽全力与大唐军一搏,尽了一份作臣子的责任。
十几万的军队集结在城内,城内一片混乱,士兵们的士气低落,将军们只有依靠酒精来麻醉神经,但是古拉克依靠着五万的亲军,在苦苦支撑着残局。他组成许多督战队,以整顿城内混乱的秩序,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杀,谁不服从命令者杀,谁动摇军心者杀,逃跑者杀,......在督战队的一系列的杀命的高压下,城内的秩序也逐渐安定下来了,在大军压境下,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久?民心的向背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军心和士气可决定一次战役的胜负。
城外,大唐兵营主帅帐篷里,大将军王帆坐在师位上,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兵书,神情一派悠然自得,一点也看不出即将要作出最后决战的样子。门外的一个小兵这时候走了进来,向着大将军王帆行礼道:“大将军,帐外各位将军请求侯见。”
“是吗,让他们进来吧。”大将军对着那个小兵说道。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着,这些小子如果还不来,我还真认为他们变性了,呵呵。
帐外走进十来个将军,向着大将军行礼道:“末将等参见大将军。”
“你们啊,有什么事吗?”大将军王帆表面装傻地问道。
“大将军,末将等是来要求出战的。”一位比较性急的将军说出了来意。
“这事啊,我看还是过几天再说吧,你也看到了,由于连年征战不断,将士们已经是十分的疲惫了,他们需要好好的休息,你们说是不是啊。”大将军笑呵呵地说道。
看着大将军那笑脸,让将军们心里一直在嘀咕,因为不管怎么看,大将军现在的笑脸都像是老狐狸在笑一样。但是还是有不怕死的,赵虎将军站了出来说道:“大将军说得是没错,将士们是有点疲惫,不过这只是与巴莱军赛跑而已,几个月来一场像样的仗也没打,我们快失业了,末将还是认为我们应该尽快攻下辉城,这样才能安心地更好的让将士们休息,要不然就这样让士兵一直休息下去,士气将很难有保证了。”
“末将也是认同赵虎将军的看法,我们应该把辉城攻下。”孙德海将军看到有人站出来打第一炮,他也跟了出来。
“你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吗?”大将军还是一张笑眯眯的脸问着部下。
“是,末将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将军们互相地看了一下,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那好,这场决战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要给我好好地打,打出我大唐军的威风出来,听到了没有。”大将军大声地说道。
“是,未将遵命。”将军们异口同声地应道。
“各位将军加油,看谁先攻入辉城,先攻入者的要请酒,你们看怎么样?”赵虎将军豪迈地笑着向各位将军们提议。
“好,这次酒就由我来请。”孙德海将军连忙说道。
“那怎么可能,第一个攻入将是我们,酒应该由我来请。”赵飞将军说道。
坐在旁边的大将军王帆看到几位将军的冲劲,很是高兴,但是还是站出来说道:“好了,马上就要开战了,你们还在这里说这些干什么,要说等打完了再说,马上给我回到自己的营部去,你们现在应该想的是怎么把这场仗打好,让伤亡减少到最少,知道了没有?”
“是。”众位将军们大声地回道。
看着底下的各位将军所表现出来的对胜利充满必胜信心时,大将军点了点头,说道:“下去吧,好好去准备准备。”
其实大将军王帆之所以这十多天来只围不打,就是要从上到下,从将军到士兵积蓄这种气势,好到决战的时候一口气释放出来,以报巴莱国给他的耻辱。
唐飞的大军越过巴山,进入巴莱国的南方,现在已近八月,在大唐已经是,在大田里长着绿油油庄稼,而且长势喜人,一片大丰收的喜悦浮现在人们的心坎。可是这里,放眼所见却是到处荆棘丛生,难得遇见有行人,一片凄凉。村庄里的村民一见有大军到来,家家紧闭门户,只见几只野狗,肚子也是饿得扁扁的。敲开几户农家,从门板里露出一张惊惶失措的老汉的面孔,一脸的菜色,皮包骨头;有几个老翁,胳膊肿得跟腿一样粗。真是饿孚遍野,民不聊生。该死的战争,这场饥茺不知要饿死多少黎民百姓。
大将军唐飞紧皱眉头,此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借道苗疆。一来这里大饥荒,二来十几万大军的粮草。若通过巴山运输粮草是不可能的,要歼灭巴山的巴莱军不是一时就可办到的。唐飞大将军顿时下决心,亲率二万军队直下天一关。天一关是从苗疆大道通往巴莱国的最后的一个关口,林韦青将军正率领二万大军攻打天一关,已打了二天二夜,扼守这险要关隘的是司徒无明的一员亲信大将,据险对抗林韦青将军猛烈的进攻。唐飞大将军率领骑兵向天一关发起突然的袭击,打得巴莱守军措手不及,他们根本没想到,在巴莱军的大后方怎么会有大唐军队的出现,一时间,巴莱守军大乱,在大唐军两面夹击下,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剧烈的战斗,终于攻下天一关,南方通道打通了。
天一关的防务交给林韦青将军后,唐飞大将军又率军向北进攻,在广阔的巴莱国的南方地区,唐飞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直向北方猛进,在路上遇到不少饥肠辘辘、面无血色的巴莱逃兵,唐飞只好调出部分的军队沿途接待安置,使他们有饭吃,有地方休息,帮助他们回到故里,对伤病员也给予治疗。唐飞大将军知道,若不处理好这批人,一旦造反起来那会是大祸害,而建立地方机构和赈灾的工作,那是亲王的事情,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早一点北上与王帆大将军的部队会师。
天一关打下的第三天,运输队已到达天一关,随运输队来的还有大批的大唐和苗疆的民工,他们边修路,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三亲王和五亲王,还有土司龙哥也来到天一关,他们进入洛东和洛西地区,看到了大饥荒惨不忍睹的景色,立即对当地的灾民展开赈灾。把粮食分发到每家每户的手中,在经历痛苦、失望、饥饿和疾病的折磨的黎民百姓,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会有人还把他们当作人看待。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大唐军,深入到前方把自已的亲人动员回家,不再当那狗皇帝的替死鬼。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飞快地在巴莱国的土地上传播,巴莱军的逃兵也越来越多。
亲王和土司龙哥坐镇在洛东城,指挥着后方的工作,调查灾情和重建工作。今天,三亲王、五亲王和土司龙哥在议事厅里议事,研究着整个工作情况。
“调查整个洛东城内的情况,所有的库房几乎都是空的,为了这场战争,巴莱国已经是粮尽财绝,但是在一些不法商贩的手里还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在贪官污吏的自家的库房还储存有大量的物资,我已经派人进行清理和没收。”三亲王说着。
“我派人到底下乡镇进行调查,农家家家缺衣裳绝粮,水肿现象严重,农具也被巴莱官府没收以制作兵器,若要帮助农家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物资。”五亲王感叹地说道。
“洛西的情况还比较好,苗民回到故里,田地都已荒芜了,最主要的是房屋被烧,一时生活无着落。”土司龙哥说着。
最后他们三人决定,三亲王负责组织赈灾和重建所需的物资工作;五亲王负责政权重建工作;土司龙哥负责生产指导工作。最后还决定出告示,凡是自动放下武器的巴莱军人一律不追究,享受平民的一切待遇,立功者受奖,希望广大黎民百姓动员自已的亲人脱离巴莱军回归故里,参加家乡的生产自救。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也意味着巴莱国在这地区的统治彻底地被子终结了。
大唐国皇宫御书房里,夏丞相正在向我汇报着谈判的进展,日国和蒙国看到大唐的大军已攻进巴莱国,巴莱国的灭亡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于是就停战和谈的协议书签下了字,答应了全部的和谈条件。
“皇上,日国和蒙国同意了我们提出的条件。”夏丞相高兴地汇报着谈判的结果。
“哦......这么苛刻的条件他们都同意,看来他们国内应该是出现了什么事情,才迫使他们答应我们停战的条件,好有时间来处理国内的事情。”我一半感到高兴,一半感到疑惑。
“回皇上,其实这次因为日国国内两大派系发生争斗不得不要求停战,而蒙帝国不像我国有这样多的战备物资,他们都是靠一边侵略,一边掠夺,才能得到军需物资持续战斗下去。由于这次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没被抢走一分一粮,导致蒙国朝廷不得不从国内调运粮草,使得他们国内民众怨声不断,前线又一败涂地,如果再持续下去,蒙帝国将会被我们拖垮,所以他们也只能答应我们的要求。”夏丞相解释着我的疑问。
“原来是这样啊,不过我觉得开这些条件好像还是太便宜他们的,早知道我就多开一点,看他们会怎么样。”我听到丞相的解释,觉得开出那些条件已经变的不是很苛刻了,而是变的很宽松了。
“皇上,臣认为还是不要太苛刻的好,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得到这些物资的话,我大唐国的经济起码可以恢复到开战前的八成了,这可以使我国少用五年的时间。”夏丞相听到我还不满意,连忙阻止道。
“知道啦。”我应付地道,嘴里还是小声地说:真是的,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有必要那样认真吗,真没意思。
当然丞相没有听到我的滴咕,要不然又要有一大段进言了,我可不想耳朵听出老茧来。
第三八章反戈一击
第三八章
辉城东门城外的数个方阵里,排在最前的一个方阵里,最前面的两排士兵拿着兵器是一块超过一人高的盾,这是用藤条特制的盾牌,上有浓重的油漆,外再附有一层特制的牛皮,拿在手上很轻,面积又大,可以很好地用来保护进攻的士兵前进到城墙下,后面是几排的弓箭手,轮流射击。可以用来杀伤守城的士兵。
这块方阵后,是一块比较小的突击兵方阵,士兵们共同扛着一架云梯,另外一只手里拿着战刀。
放在这两支方阵右边的是一台巨大的撞击车,由二十名士兵推动,他们边上还有四十名盾牌手,用来保护他们不被从城墙上射下来弓箭射中。
最后是一陆兵方阵,身上只穿着轻甲,手里拿着战刀,只等前方架好云梯,他们就会冲上去。
将军们看到所有部队都已列阵排好,现在等的只是进攻的号角了。
呜......呜......随着进攻的号角的响起,战斗序幕拉开了。辉城里的守军也跟随着大唐军的号角行动起来,如今在他们的心里不但不感到紧张,反而感到放松起来。在连续十多天被围困的日子里,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现在好了,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了,已经没什么好想的,开始战斗吧!
巴莱军士兵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城下的大唐军,生与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能够自我选择的,在他们的后面站着凶神恶煞似的身穿黑色军服的督战队,手握着银光闪闪的大刀,督战队之所以穿着黑色的军服,这是古拉克亲军的军服,用以与其他的巴莱军区分开来,显示着他们在巴莱军的显赫的地位,而且黑色代表着死亡,所以他们的出现,对在前面与大唐军生死相搏的巴莱军将士们有着极大的威慑力。
大唐军营里所有的士兵都随着号角声响起而行动起来。没过多久,士兵在统领的指挥下排成了一块块方阵,远远地望过去,非常地壮观,让巴莱皇城上的守军看得把心一下子提到喉咙上。
大唐士兵们也是想把这场残酷的战争快点结束,在围城的这十几天里,他们也是憋足了劲,可战争的号角就是迟迟没有响起,如今日思夜盼的号角终于响起了,如何能不让他们激动呢?
排在第一方阵的盾牌兵把大大的盾高举起来,组成一个盾牌阵,让第二方阵的突击士兵躲在盾牌阵下方,保护他们安全地到达城墙下,好架起云梯。
在盾牌阵不断前进的同时,城墙上飞射下无数的飞箭,就算有盾牌的保护,也不时地有人中箭倒下,但是在中箭者倒下之后,又有士兵迅速补上去。
随着阵队的不断前进,方阵很快的来到城墙下方,突击队迅速地架好云梯,开始攀蹬爬上城墙,后方的步兵方阵也开始前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双方的伤亡越来越大,古拉克坐在师椅上,身边放着跟随了他多年的宝剑,狂妄和贪婪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场已没有希望的战争,他也将成为这场战争的祀礼,如今他却在闭目养神。
战斗已进秆了二天二夜,显现胶着的状态。古拉克只是每天上城墙观看一下,看看这场触目惊心的大屠杀,可是每次看过之后,他都有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庆幸今天大唐军又没能攻进城里,还是担心大唐军会很快地攻进城里,反正他心里也不知自已在想着什么。
迅速地,突击队和城墙上的巴莱士兵开始了白刃战,停在后方的撞击车也向着城门前进。大批的大唐军来到城下,开始爬上云梯,来到城墙上和守军厮杀起来。,城墙上和城墙下到处都堆满了死人,血流成河。不过战斗还在继续着,双方的士兵还在互相地进攻着。撞击车来到了城门处,开始撞击城门。在城门后的巴莱士兵死死地顶住城门,他们知道,只要城门破了,城外的大唐军就会如潮水般地源源不断地涌进城里来。城门被一次一次地冲撞着,坚固的大门开始出现了裂缝。对于这一点,城门后的士兵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于着急。
巴莱军士兵们没有退路,前面是大唐军,后面是古拉克的督战队,只要稍许后退,后面的大刀就砍下,不知有多少士兵不是死在大唐军的手里,而是死在自已人的大刀下。连将军们也看不下去,看到自已的部下死在自已人的手下,肝肠寸断,怒气冲天,战斗进入到关键的时刻,督促战队的大刀居然对着将军们,迫他们亲自上前厮杀,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如同火山一样地暴发了,将军们带领着士兵杀向督战队,另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死搏斗在辉城里展开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巴莱军反叛,起着多米诺骨牌效应。战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观,巴莱军士再也不与大唐军作战,放过眼前的大唐军,掉转头齐向古拉克的亲军杀过去,这一突然的事变,惊呆了的大唐军士兵们,使他们不知所措,他们总不能把战刀指向这些不再与自已为敌的士兵,这些士兵已经杀红了眼,他们衣服,只要是穿着黑色军服的人,都成为他们攻击的对像,这一变故的消息很快上报给大将军王帆。
大将军王帆( 帝王生涯 http://www.xlawen.org/kan/5048/ )
看着丞相送上来的和谈书,看着蒙国和日国的和谈书让我感到非常的气愤,他们以为我大唐国是什么啊,想来打就来打,不想打了就拍拍屁股走人。我把那两份和谈书狠狠地往地下一扔,就差没往和谈书上再补上两脚。
“丞相,你去告诉他们,想要和谈没那些容易,说停战就停战,把我们大唐看成什么了啊,他们想停战也要看看朕同意不同意,就算朕同意了,也要看我大唐国民众同意不同意。”我大声地对着丞相说着。
“回皇上,其实微臣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微臣认为,现在已不适合继续进行战争了。这几年来,大唐国连年发生战事,使得国内经济和社会出现了不稳定,而战争时的储备物资也已快要见底了,所以微臣认为现在不是继续战争的时候。”夏丞相小心翼翼地解释着,生怕一不小心再次激怒我。
想着丞相说的话,我也知道这些都是事实,但就这样放过他们又不甘愿,想了想后,对着丞相说道:“你去对那些使节说,要和谈可以,那就是必须赔偿我大唐国的战争损失,要不然一切免谈。”
“这......皇上,这不太好吧,想我堂堂的天朝上国,怎可做出这事。”夏丞相不解地说道。
“有什么不好,你是知道的,这次由于蒙国和日国居然乘着大唐和巴莱国发生战事,向我大唐国发动进攻,造成我国的多少士兵、平民伤亡,造成我国多少财产损失,你应该知道那些损失我们要多久才能补充的回来。不是朕说,就是我国历代对他们都是太宽厚了,才造成他们的得寸进尺。现在从朕开始,不会再发生了,别人要是真心对我们好,我们也会加倍回报给他,要是哼......来而不往非礼也。”
夏丞相听得不停地点头,“皇上,你说的太对了,看来是微臣的思想已经过时了,一切都按照皇上的意思去办。”
“知道就好,日国是一个物资比较贫乏的国家,但是日国盛产金、银,而蒙国是关外由很多个游牧部族组成的国家,对他们来说马、牛、羊和矿产是十分丰富的,现在你知道要怎么做了吗?记住了,可以要十就不要道九,知道了吗?给腾狠狠地宰他们一下,让他们好好长长记性。”
“请皇上放心,微臣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夏丞相回答道。
夏丞相此时正在丞相府接见日国和蒙国的来使。
日国来使小田上木对着夏丞相说道:“什么,要我国交出一亿两白银,这办不到。”
“对,要我蒙帝国交出二十万匹的战马、一百万头各种牲口和十万车的各种矿石,你开出这样的条件来做停战的要求,这办不到,夏丞相,你知不知道你开出这样的条件会重新引起我们三国的战争,这你做得了主吗?”蒙国来使蒙哥说道。
“这你们就放心好了,我国圣上既然把和谈的事交了我,就不会对这事有任何的问题,即便是三国重新开战,也不会过问的。”夏丞相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一边说道。
两国来使被夏丞相说得浑身发冷,很快他们似乎明白过来,大唐的皇帝根本就不打算停战,说出这些战后赔款也只是一个借口,可如今大唐**队士气正旺,实在是不适合继续,也无力和大唐国开战,可是不开战的话,又要赔偿一大笔赔款,这又是他们做不了主的。
日国来使和蒙国来使互相交换了一下意见后,日国来使站出来说道:“夏丞相,此事我等都做不了主,请让我们派人回国通报一下,再做定论,不知道可不可以?”
“这当然可以,不过你们可要快一点了,如今我国和巴莱国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到时候我国的几百万大军就将空闲下来了,你也知道,军队空闲下来可不好,军队一空闲下来,士兵就会变懒,总要找个目标来练练,你们说是不是啊。”夏丞相嘴里很大度的说让他们回去通报一下,可后面的话就让他们开始紧张起来了。
两国来使连忙说知道,然后急冲冲告辞离去。回到使馆,立刻派人回国通报。
一星期后,蒙国大可汗接到回报,立即召集大臣们前来商议,坐在朝殿上,大可汗看着底下的大臣们说道:“具体情况,你们也都已经知道了,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陛下,臣认为大唐国根本不想停战,才会开出如此条件,不过我国今年也已不适合出征,所以臣下认为答应大唐国的条件,不让大唐国有出兵的借口才好。”蒙国宰相说道。
另一位文臣也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也认同宰相大人的观点,我国今年已不适合再出兵作战了。”
一位武将站了出来说道:“臣不这样认为,臣认为应当继续和大唐人作战,要不然大唐人就会得寸进尺。”
随着底下的文官和武将意见不和,进而使他们发生了口角,要不是大可汗还坐在朝殿上,说不定两方就有可能打起来。大可汗看着也无可奈何,到后面还是文官的嘴比武将厉害,文官一派占了上风,最后大可汗听取了宰相一方的进言,交付赔款,以求停战。
同一天,日国天皇也接到回报,立即召集大臣们到天皇殿来商议。最后也是做出了交付赔款,以求停战的意见。
等命令传到了在京城使馆中的使者手中的时候,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星期了,他们才来到丞相府要求面见丞相。丞相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两国来使的脸问道:“怎么样,做出决定了吗?”
“夏丞相,我国天皇陛下已决定交付赔款,以求两国永久和平。”日国使者小田上木说道。
蒙国来使也赶忙说道:“大可汗也同意你们的要求,以此来作为和谈的条件。”
“那真是太好了,希望我们三国今后可以和平共处下去。”夏丞相嘴说着和平共处,脸上露出好像是没能打起来的不甘愿,心里却是笑得肠子都快打结了。
两家来使在心里暗叫着好险呀。
第三六章攻心为上
第三六章
三亲王李木和大将军唐飞接到我的手谕后,一个忧心忡忡,一个眉开眼笑。这一天,南城的五亲王李享也在冀城,三亲王也把我的手谕给五亲王李享看,五亲王也紧锁双眉,不知如何是好。大将军唐飞却自顾自地在大地图前研究他的军事行动计划,他谋划多年的计划将要变成现实了,这怎能叫他不激动呢?
“唐大将军,你也别高兴太早,你准备什么时候为我打通到巴莱国的通道?”三亲王不高兴地对唐飞说着。
“我的三亲王,皇上不是说了,要你设法借通苗疆进入巴莱国吗?”唐大将军依然心不在焉地说着。
唐飞的话把三亲王气坏了,但是又没办法,他说着:“我的唐大将军,你也别高兴太早,皇上说,要攻心为上,我要看看你将如何攻心?”
唐飞听了也愕然,最后也叹了一口气说着:“我也正为难,要打就攻打进去就行,还要讲究那么多干什么,这攻心为上,如何攻心呢?”
三亲王正与唐大将军争辩时,五亲王却在仔细地研究我的手谕,这时五亲王说道:“三哥和唐大将军你们也别急,竟然皇上这样说,定有皇上的道理,你看对日国和蒙国的两场大仗,皇上用兵就高人一筹,皇上在手谕上不是说了吗?对敌攻心为上,就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皇上说首先要不怯战,其次就是要战而胜之。攻心为上,就是要摧毁敌人抵抗意志,在我强大的军力震慑下,就是要争服敌国的民心,瓦解敌**心。若以战来屈人,只是杀人掠地的霸气,而攻心为上指的是用王者之气,靠的是天道民心。我明白了皇上的一片苦心了。”
“五弟你就说清楚点,不要这样文绉绉地,我们该怎么办,不要忘了,这事你也有一份。”
“皇上在手谕中就说,在对敌攻占时要开展对敌宣传,迫敌投降,其次要争取民心,前者唐大将军在对敌时,要多讲究策略,对巴莱**民宣传我军战胜日国和蒙国的伟大胜利,巴莱国已失去盟国支持,再也无法与大唐抗衡,摧毁敌人抵抗意志;后者是我与三哥组织物资以救巴莱国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争取民心,反过来也可摧毁敌人抵抗意志。三哥我们兄弟俩该到苗疆走一趟了。”
官道有两骑兵急驶向苗疆王城,这是三亲王和五亲王的二位亲兵,奉命向苗王土司龙哥递送拜贴,三亲王和五亲王随后各带着十名护卫前来拜访土司龙哥。苗疆地处在冀城和南城西面,巴莱国的南面。苗民是崇尚自由、强调自我意识的民族,他们的尊卑全由实力的强弱来决定,苗族特殊的生存环境,是外来的民族难以适应的。历年来苗疆与大唐相处也友好,是大唐的一番属国,但是与巴莱国却连年恶战,退向苗疆深山。
土司龙哥看了拜贴,大吃一惊,今天是什么风,三亲王和五亲王联袂来拜访,在他的记忆中还从未有过,他连忙率众出迎。苗民本就好客,三亲王和五亲王既是贵客又是稀客,当二位亲王来到苗疆王城时,土司龙哥已在王城门前迎接,三亲王和五亲王远远就下马向土司拱手行礼,苗家儿女能歌善舞,进了王城,木鼓声声,芦笙阵阵,两边就有盛装起舞的苗女,亮丽的耳环,银项链,优美的身材,褶褶紧衣摇曳生姿,迈着欢快的舞蹈,用优美的舞姿,边跳、边歌、边走,迎着贵宾的到来。精美的手绣花带戴在了客人的脖颈,贵宾临门,必以酒相敬,最隆重的迎宾礼仪十二道拦路酒让贵宾如醉如痴,。
苗王土司龙把三亲王和五亲王迎进王殿,,二位亲王向土司龙哥献上礼物,这些都是苗疆少见的漂亮的绸缎等贵重的东西,土司龙哥,在大殿上席地而坐,以酒代茶,苗女在下翩翩起舞,土司龙哥与二位亲王边饮酒边议事。
“二位王爷到苗疆,定有要事?”
“不敢瞒土司龙哥,是有要事。”
“二位王爷,请讲。”
“土司龙哥,大唐与巴莱国战争已多年了,后来巴莱国又联合日国和蒙国向大唐发起进攻,大唐国在皇上的领导下先后消灭日国的四十万的大军和蒙国的四十多万的军队,取得巨大的胜利,迫使日国和蒙国不得不求和。现在皇上决定向巴莱国开战,收服被占的领土。现在接皇上的旨意,想向苗疆借道,从南部进入巴莱国。”三亲王首先说道。
“皇上真是了不起,战胜日国和蒙国,我已经获得通报。但是二位王爷,恕我直言,若要进入巴莱国南部,并不需向苗疆借道呀?”
“土司龙哥说得是,若是从南部进入巴莱国是无需向苗疆借道,只要从冀城,越过巴山就可攻进巴莱国。但土司龙哥有所不知,目前巴莱国正在闹饥荒,黎民百姓正在青黄不接时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皇上于心不忍,在进攻巴莱国的同时想运进大量的粮食以救灾,故而才有向苗疆借道一事。”五亲王向土司龙哥解释道。
“噢,原来是这样。”土司龙哥的听后沉思着。
“土司龙哥,若有什么为难就请说,我知道这条旧大道因巴莱国向苗疆进攻时已被截断,但经过整修也化不了多少时间,大唐的军队是通过巴山进攻巴莱国的,这条路只负责运输粮食,军队并不从这里通过,打下巴莱国后,原来被巴莱国侵占的洛东地区是原苗疆的,也依旧划归苗疆管辖。”五亲王知道土司龙哥在心里打着什么小算盘,于是笑着又说着。
“此话当真?二位王爷能作主?”土司龙哥双眼立即放光,赶紧追问着。
“军无戏言,这是皇上的旨意。”三亲王笑着说道。
“那......那山口还驻守有巴莱国的大军,若他们发兵那怎办?”土司龙哥不无担心地说着。
“土司龙哥,我看这样吧,我把林韦青将军的二万大军调来保卫这条大道,林韦青将军可是土司龙哥的女婿呀!”五亲王又笑着说道。
“好,就这样办,我派出苗民协助。”说完就与二位王爷击掌,一件大事就这样尘埃落定,举环对碰以示庆贺。接下就是关于修路的一些琐碎的事情,但军机火急,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开始动工了。
巴山是地处南方的大山,终年云雾缭绕,白蒙蒙变化莫测。山高林密,长年见不到阳光,在奇石、丛林之间,潮湿、阴暗、山徒、路滑,阴暗大山衬托出阴暗的云。云与山浑然一体,无论站在何处也难以将这全景一眼望尽。绝壁上有山洞,蜿蜒盘旋的小道、忽明忽暗,上下不一,峡谷断裂,风声在峡谷间呼啸、回荡,峡谷两边面对面的万丈石壁上,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形状各异,险崖犬牙交错。南方的大山是千山万洞,沟壑相连,洞||穴相通,经过巴莱国长年的的整修和建造,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若不熟悉巴山,走进去就出不来,最可怕的巴莱军所使用的武器,是浸过毒液的连弩弓箭,躲在晚处,随时能至人于死命。巴莱皇帝司徒无明把这视为大唐军不可跨越的天险,所以才敢大胆地把后方的军队调往北方,不怕后方军力空虚。
大将军唐飞长期驻防在冀城,长年累月地收集情报,研究巴山,对巴山的一切了如指掌,针对巴山的特点,他就训练一支四千人的野战部队,专门用来对付巴山的巴莱军。现在唐飞这支野战部队已秘密地潜入巴山,而后续的大部队却秘密地从山间小道跨越巴山,向巴莱国的后方发起进攻。一场新的大战就这样地拉开了帷幄,不过现在大唐现在是攻而不守,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大唐国和巴莱国的战争也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了,大将军王帆率领大军与古拉克的大军已对峙多日了,现在古拉克正骑虎难下,大唐军歼灭日国和蒙国大军的消息已传遍了军营,想封锁也封锁不了,大唐军用尽一切办法向巴莱军发起了宣传战,现在古拉克非常头痛,军心不稳,这仗也就无法打了,逃兵越来越多。他想撤兵,可是巴莱国的皇帝司徒无明却迟迟不给于答复,他就在犹豫不决之中,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形势也越来越危急。
古拉克占领着十几个大唐的空城镇,进退两难,这时沿着大唐与巴莱国的边界,一支大唐的大军正从夏城南下,另一支大唐的大军从武城从南向北前进,要对古拉克的大军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若等大唐军的包围圈一旦形成,那就为时已晚了。
古拉克无奈只好下令撤军,可是撤军的命令一下,巴莱军就纷纷地向巴莱国内逃窜,古拉克再也无法控制军队,王帆大将军挥军一追击,一路追赶,巴莱军跑得比兔子还快,这那里是在打仗,简直是在开展两军的越野竞赛,看谁跑得快。只十来天的时间,大唐的十几座城镇全数收复,古拉克率败军退到巴莱国内重镇辉城才停下,构筑工事,准备与大唐军决一死战,可是古拉克的军队只剩下一半,还有一半鬼知道跑到那里去了。
大将军王帆站在辉城下,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在实战中他真正地体会到皇上的攻心为上,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的真正的涵义了。
前方正紧张地投入新的战斗,我却显得异常地清闲。我正在御书房看书的时候,张国柱来了,看张国柱走进来行礼时,我就问道:“国柱啊,有什么事吗?”
“回皇上,你要微臣找的山,臣已经找到了。”张国柱说出了来意。
“找到了,太好了,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山的名字叫断崖山,地处在信阳一带,山上有一处规模挺大的道观,不过如今已经衰败,破旧不堪了。”
“是这样啊,你去给他们点钱,让他们把道观里的人都赶走,然后重新整修一下,把山的名字改掉,叫‘黑木崖’。”
“是,皇上,要是道观里的那些道士不肯走怎么办?”张国柱说出难题了,是呀1不可能把人都杀了吧,况且他也知道自己的君王也不是一个嗜杀之人,不可能同意杀光不肯走的人。
“大约有多少人?”我问道。
“差不多有四十来个人。”张国柱回答道。
“也不很多,我记得在京城不远的华杨山上不是有一座也算很大的道观,那里的道士人也不多,那就把人安排在那里。记住,要他们不要乱说话,知道了吗?”我特别吩咐道。
“是,微臣知道怎么做了。”张国柱回答道。
“最近,天山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我接着又问起江湖上的事情来了。
“臣已派人从中挑拨离间,如今天山北极宫与武林各大派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现在还时不时地发生互斗,要不是两边都有人出来制止,就会出现伤亡。”
“那好,我们再来火上加油吧,或许两边各死几个人的话,呵呵......”
“臣知道怎么做的。”张国柱回答道。
“知道就好,那去做把。”我说道。
第三七章横扫千里
第三七章
王帆大将军把辉城团团围住,已经连续十天了,可以说这是巴莱国最后的军事重镇,现在被大唐军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住,想要从里面飞出一只苍蝇蚊子都不可能。这一消息使巴莱国皇城里上至皇帝、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每天都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有着一种末日来临的感觉,过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还能活着。
辉城是巴莱国首都皇城最后一个屏障,若辉城被大唐军攻陷,那皇城就成孤城暴露在大唐军的面前,巴莱国最后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古拉克心急如焚,但也无计可施。只能拼尽全力与大唐军一搏,尽了一份作臣子的责任。
十几万的军队集结在城内,城内一片混乱,士兵们的士气低落,将军们只有依靠酒精来麻醉神经,但是古拉克依靠着五万的亲军,在苦苦支撑着残局。他组成许多督战队,以整顿城内混乱的秩序,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杀,谁不服从命令者杀,谁动摇军心者杀,逃跑者杀,......在督战队的一系列的杀命的高压下,城内的秩序也逐渐安定下来了,在大军压境下,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久?民心的向背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军心和士气可决定一次战役的胜负。
城外,大唐兵营主帅帐篷里,大将军王帆坐在师位上,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兵书,神情一派悠然自得,一点也看不出即将要作出最后决战的样子。门外的一个小兵这时候走了进来,向着大将军王帆行礼道:“大将军,帐外各位将军请求侯见。”
“是吗,让他们进来吧。”大将军对着那个小兵说道。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着,这些小子如果还不来,我还真认为他们变性了,呵呵。
帐外走进十来个将军,向着大将军行礼道:“末将等参见大将军。”
“你们啊,有什么事吗?”大将军王帆表面装傻地问道。
“大将军,末将等是来要求出战的。”一位比较性急的将军说出了来意。
“这事啊,我看还是过几天再说吧,你也看到了,由于连年征战不断,将士们已经是十分的疲惫了,他们需要好好的休息,你们说是不是啊。”大将军笑呵呵地说道。
看着大将军那笑脸,让将军们心里一直在嘀咕,因为不管怎么看,大将军现在的笑脸都像是老狐狸在笑一样。但是还是有不怕死的,赵虎将军站了出来说道:“大将军说得是没错,将士们是有点疲惫,不过这只是与巴莱军赛跑而已,几个月来一场像样的仗也没打,我们快失业了,末将还是认为我们应该尽快攻下辉城,这样才能安心地更好的让将士们休息,要不然就这样让士兵一直休息下去,士气将很难有保证了。”
“末将也是认同赵虎将军的看法,我们应该把辉城攻下。”孙德海将军看到有人站出来打第一炮,他也跟了出来。
“你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吗?”大将军还是一张笑眯眯的脸问着部下。
“是,末将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将军们互相地看了一下,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那好,这场决战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要给我好好地打,打出我大唐军的威风出来,听到了没有。”大将军大声地说道。
“是,未将遵命。”将军们异口同声地应道。
“各位将军加油,看谁先攻入辉城,先攻入者的要请酒,你们看怎么样?”赵虎将军豪迈地笑着向各位将军们提议。
“好,这次酒就由我来请。”孙德海将军连忙说道。
“那怎么可能,第一个攻入将是我们,酒应该由我来请。”赵飞将军说道。
坐在旁边的大将军王帆看到几位将军的冲劲,很是高兴,但是还是站出来说道:“好了,马上就要开战了,你们还在这里说这些干什么,要说等打完了再说,马上给我回到自己的营部去,你们现在应该想的是怎么把这场仗打好,让伤亡减少到最少,知道了没有?”
“是。”众位将军们大声地回道。
看着底下的各位将军所表现出来的对胜利充满必胜信心时,大将军点了点头,说道:“下去吧,好好去准备准备。”
其实大将军王帆之所以这十多天来只围不打,就是要从上到下,从将军到士兵积蓄这种气势,好到决战的时候一口气释放出来,以报巴莱国给他的耻辱。
唐飞的大军越过巴山,进入巴莱国的南方,现在已近八月,在大唐已经是,在大田里长着绿油油庄稼,而且长势喜人,一片大丰收的喜悦浮现在人们的心坎。可是这里,放眼所见却是到处荆棘丛生,难得遇见有行人,一片凄凉。村庄里的村民一见有大军到来,家家紧闭门户,只见几只野狗,肚子也是饿得扁扁的。敲开几户农家,从门板里露出一张惊惶失措的老汉的面孔,一脸的菜色,皮包骨头;有几个老翁,胳膊肿得跟腿一样粗。真是饿孚遍野,民不聊生。该死的战争,这场饥茺不知要饿死多少黎民百姓。
大将军唐飞紧皱眉头,此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借道苗疆。一来这里大饥荒,二来十几万大军的粮草。若通过巴山运输粮草是不可能的,要歼灭巴山的巴莱军不是一时就可办到的。唐飞大将军顿时下决心,亲率二万军队直下天一关。天一关是从苗疆大道通往巴莱国的最后的一个关口,林韦青将军正率领二万大军攻打天一关,已打了二天二夜,扼守这险要关隘的是司徒无明的一员亲信大将,据险对抗林韦青将军猛烈的进攻。唐飞大将军率领骑兵向天一关发起突然的袭击,打得巴莱守军措手不及,他们根本没想到,在巴莱军的大后方怎么会有大唐军队的出现,一时间,巴莱守军大乱,在大唐军两面夹击下,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剧烈的战斗,终于攻下天一关,南方通道打通了。
天一关的防务交给林韦青将军后,唐飞大将军又率军向北进攻,在广阔的巴莱国的南方地区,唐飞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直向北方猛进,在路上遇到不少饥肠辘辘、面无血色的巴莱逃兵,唐飞只好调出部分的军队沿途接待安置,使他们有饭吃,有地方休息,帮助他们回到故里,对伤病员也给予治疗。唐飞大将军知道,若不处理好这批人,一旦造反起来那会是大祸害,而建立地方机构和赈灾的工作,那是亲王的事情,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早一点北上与王帆大将军的部队会师。
天一关打下的第三天,运输队已到达天一关,随运输队来的还有大批的大唐和苗疆的民工,他们边修路,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三亲王和五亲王,还有土司龙哥也来到天一关,他们进入洛东和洛西地区,看到了大饥荒惨不忍睹的景色,立即对当地的灾民展开赈灾。把粮食分发到每家每户的手中,在经历痛苦、失望、饥饿和疾病的折磨的黎民百姓,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会有人还把他们当作人看待。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大唐军,深入到前方把自已的亲人动员回家,不再当那狗皇帝的替死鬼。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飞快地在巴莱国的土地上传播,巴莱军的逃兵也越来越多。
亲王和土司龙哥坐镇在洛东城,指挥着后方的工作,调查灾情和重建工作。今天,三亲王、五亲王和土司龙哥在议事厅里议事,研究着整个工作情况。
“调查整个洛东城内的情况,所有的库房几乎都是空的,为了这场战争,巴莱国已经是粮尽财绝,但是在一些不法商贩的手里还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在贪官污吏的自家的库房还储存有大量的物资,我已经派人进行清理和没收。”三亲王说着。
“我派人到底下乡镇进行调查,农家家家缺衣裳绝粮,水肿现象严重,农具也被巴莱官府没收以制作兵器,若要帮助农家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物资。”五亲王感叹地说道。
“洛西的情况还比较好,苗民回到故里,田地都已荒芜了,最主要的是房屋被烧,一时生活无着落。”土司龙哥说着。
最后他们三人决定,三亲王负责组织赈灾和重建所需的物资工作;五亲王负责政权重建工作;土司龙哥负责生产指导工作。最后还决定出告示,凡是自动放下武器的巴莱军人一律不追究,享受平民的一切待遇,立功者受奖,希望广大黎民百姓动员自已的亲人脱离巴莱军回归故里,参加家乡的生产自救。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也意味着巴莱国在这地区的统治彻底地被子终结了。
大唐国皇宫御书房里,夏丞相正在向我汇报着谈判的进展,日国和蒙国看到大唐的大军已攻进巴莱国,巴莱国的灭亡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于是就停战和谈的协议书签下了字,答应了全部的和谈条件。
“皇上,日国和蒙国同意了我们提出的条件。”夏丞相高兴地汇报着谈判的结果。
“哦......这么苛刻的条件他们都同意,看来他们国内应该是出现了什么事情,才迫使他们答应我们停战的条件,好有时间来处理国内的事情。”我一半感到高兴,一半感到疑惑。
“回皇上,其实这次因为日国国内两大派系发生争斗不得不要求停战,而蒙帝国不像我国有这样多的战备物资,他们都是靠一边侵略,一边掠夺,才能得到军需物资持续战斗下去。由于这次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没被抢走一分一粮,导致蒙国朝廷不得不从国内调运粮草,使得他们国内民众怨声不断,前线又一败涂地,如果再持续下去,蒙帝国将会被我们拖垮,所以他们也只能答应我们的要求。”夏丞相解释着我的疑问。
“原来是这样啊,不过我觉得开这些条件好像还是太便宜他们的,早知道我就多开一点,看他们会怎么样。”我听到丞相的解释,觉得开出那些条件已经变的不是很苛刻了,而是变的很宽松了。
“皇上,臣认为还是不要太苛刻的好,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得到这些物资的话,我大唐国的经济起码可以恢复到开战前的八成了,这可以使我国少用五年的时间。”夏丞相听到我还不满意,连忙阻止道。
“知道啦。”我应付地道,嘴里还是小声地说:真是的,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有必要那样认真吗,真没意思。
当然丞相没有听到我的滴咕,要不然又要有一大段进言了,我可不想耳朵听出老茧来。
第三八章反戈一击
第三八章
辉城东门城外的数个方阵里,排在最前的一个方阵里,最前面的两排士兵拿着兵器是一块超过一人高的盾,这是用藤条特制的盾牌,上有浓重的油漆,外再附有一层特制的牛皮,拿在手上很轻,面积又大,可以很好地用来保护进攻的士兵前进到城墙下,后面是几排的弓箭手,轮流射击。可以用来杀伤守城的士兵。
这块方阵后,是一块比较小的突击兵方阵,士兵们共同扛着一架云梯,另外一只手里拿着战刀。
放在这两支方阵右边的是一台巨大的撞击车,由二十名士兵推动,他们边上还有四十名盾牌手,用来保护他们不被从城墙上射下来弓箭射中。
最后是一陆兵方阵,身上只穿着轻甲,手里拿着战刀,只等前方架好云梯,他们就会冲上去。
将军们看到所有部队都已列阵排好,现在等的只是进攻的号角了。
呜......呜......随着进攻的号角的响起,战斗序幕拉开了。辉城里的守军也跟随着大唐军的号角行动起来,如今在他们的心里不但不感到紧张,反而感到放松起来。在连续十多天被围困的日子里,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现在好了,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了,已经没什么好想的,开始战斗吧!
巴莱军士兵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城下的大唐军,生与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能够自我选择的,在他们的后面站着凶神恶煞似的身穿黑色军服的督战队,手握着银光闪闪的大刀,督战队之所以穿着黑色的军服,这是古拉克亲军的军服,用以与其他的巴莱军区分开来,显示着他们在巴莱军的显赫的地位,而且黑色代表着死亡,所以他们的出现,对在前面与大唐军生死相搏的巴莱军将士们有着极大的威慑力。
大唐军营里所有的士兵都随着号角声响起而行动起来。没过多久,士兵在统领的指挥下排成了一块块方阵,远远地望过去,非常地壮观,让巴莱皇城上的守军看得把心一下子提到喉咙上。
大唐士兵们也是想把这场残酷的战争快点结束,在围城的这十几天里,他们也是憋足了劲,可战争的号角就是迟迟没有响起,如今日思夜盼的号角终于响起了,如何能不让他们激动呢?
排在第一方阵的盾牌兵把大大的盾高举起来,组成一个盾牌阵,让第二方阵的突击士兵躲在盾牌阵下方,保护他们安全地到达城墙下,好架起云梯。
在盾牌阵不断前进的同时,城墙上飞射下无数的飞箭,就算有盾牌的保护,也不时地有人中箭倒下,但是在中箭者倒下之后,又有士兵迅速补上去。
随着阵队的不断前进,方阵很快的来到城墙下方,突击队迅速地架好云梯,开始攀蹬爬上城墙,后方的步兵方阵也开始前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双方的伤亡越来越大,古拉克坐在师椅上,身边放着跟随了他多年的宝剑,狂妄和贪婪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场已没有希望的战争,他也将成为这场战争的祀礼,如今他却在闭目养神。
战斗已进秆了二天二夜,显现胶着的状态。古拉克只是每天上城墙观看一下,看看这场触目惊心的大屠杀,可是每次看过之后,他都有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庆幸今天大唐军又没能攻进城里,还是担心大唐军会很快地攻进城里,反正他心里也不知自已在想着什么。
迅速地,突击队和城墙上的巴莱士兵开始了白刃战,停在后方的撞击车也向着城门前进。大批的大唐军来到城下,开始爬上云梯,来到城墙上和守军厮杀起来。,城墙上和城墙下到处都堆满了死人,血流成河。不过战斗还在继续着,双方的士兵还在互相地进攻着。撞击车来到了城门处,开始撞击城门。在城门后的巴莱士兵死死地顶住城门,他们知道,只要城门破了,城外的大唐军就会如潮水般地源源不断地涌进城里来。城门被一次一次地冲撞着,坚固的大门开始出现了裂缝。对于这一点,城门后的士兵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于着急。
巴莱军士兵们没有退路,前面是大唐军,后面是古拉克的督战队,只要稍许后退,后面的大刀就砍下,不知有多少士兵不是死在大唐军的手里,而是死在自已人的大刀下。连将军们也看不下去,看到自已的部下死在自已人的手下,肝肠寸断,怒气冲天,战斗进入到关键的时刻,督促战队的大刀居然对着将军们,迫他们亲自上前厮杀,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如同火山一样地暴发了,将军们带领着士兵杀向督战队,另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死搏斗在辉城里展开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巴莱军反叛,起着多米诺骨牌效应。战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观,巴莱军士再也不与大唐军作战,放过眼前的大唐军,掉转头齐向古拉克的亲军杀过去,这一突然的事变,惊呆了的大唐军士兵们,使他们不知所措,他们总不能把战刀指向这些不再与自已为敌的士兵,这些士兵已经杀红了眼,他们衣服,只要是穿着黑色军服的人,都成为他们攻击的对像,这一变故的消息很快上报给大将军王帆。
大将军王帆( 帝王生涯 http://www.xlawen.org/kan/5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