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阅读
来到前线,眼前的一幕正如汇报的情况一样,这是他从未经历过的一场难以置信的战争,但是他还是当机立断,下令大唐军停止进攻,并组织人员帮助救治受伤的巴莱军将士。王帆大将军在近卫的保护下又向战斗最剧烈的内城走去,王帆大将军所到之处,巴莱军纷纷向两边避开,到了辉城内城的近前,只见巴莱军奋死地向内城发起进攻,而内城射出的如蝗虫般的弓箭下,巴莱军一批又一批地倒下,可是巴莱军依然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击,可见他们的愤怒已达到了极点。
王帆大将军下令道:“盾牌手上,巴莱军将士们退后。”
王大将军一声令下,盾牌手举着盾牌上前,嘴里喊着:“弟兄们让一让。”
巴莱军将士们向两边让开,盾牌手来到最前沿,横向排成二排,挡住从内城射来的弓箭,后面的将士迅速向前,把受伤的巴莱军将士抢救下来。到了现在整个战斗呈现一边倒,古拉克和他的亲军们龟缩在辉城的内城里,成为瓮中之鳖。
王帆大将军在一处大院的大厅里,下令请来巴莱军的所有的将军们,巴莱军的将们接到将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是死是活,是好是坏一切听天由命吧。可是他们来到王大将军的临时指挥部,王大将军热情地接待他们,一点也没有骄蛮敌对、高人一等的神态,对各位将军军礼貌有加,视若自已的部下。王大将军待大家坐定后,正准备开会,忽听到门外卫兵禀报:“林峰将军驾到。”
王大将军连忙说:“快请。”
王大将军起身迎接,原巴莱军的将军们听是林峰将军也个个起身相迎,林峰将军在他们的眼里是一位极为神秘的传奇人物,他们知道,林将军是当今大唐皇帝的师傅,皇帝对他十分地尊敬,是大唐卧龙阁的阁主,大唐的将军大都是他的学生,对如此一位如雷贯耳的神秘人物,他们也不能不肃然起敬。
林峰将军一走进大厅就向各位将军微笑地打招呼,没一点高人一等的官架子,神态平易近人,给人有一种可值得信赖的亲近感。他一见王大将军就拱手说着:“祝贺王大将军打了一场大胜仗。”
王大将军谦虚地说着:“这都是托皇上的福,是林将军指挥有方,将士们的勇敢,还有在座各位将军的一份功劳。”
林将军一到,整个大厅也活跃起来了,林将军说:“各位将军请坐下,王大将军你就继续你的会议吧。”
各位将军都坐好后,王大将站起来神态热情地对各位将军们说着:“各位将军们,感谢各位将军能明辨是非,当机立断。这场战争本是不应该发生的,如今因各位将军的正义行动,使多少人免死于非命。现在请各位将军把队伍带出城,在城外驻扎,约束底下的士兵的纪律,不可扰民,对黎民百姓的财产要秋毫无犯。现在请林将军给大家说几句。”
林将军站了起来,说着:“事情我都清楚了,刚才我也在城内到处走了一圈,一切都很好,物别对军纪还是满意的,诸位将军能在这关键时刻,深明大义,挺身而出,是立下大功,我在这里代表皇上向诸位将军表示谢意。我在这里向大家宣布皇上的旨意,对巴莱军各位将士的过去一律不再追究,有功者将给予奖赏。现在除皇城外,整个巴莱国已是大唐了,士兵们若要回故里,一律开证明、发路费放行回家,一切生活问题,可由当地官府解决,各位将军请继续留任,从此大家就不要分彼此,一起共事就是同一家人,若有那位将军想回家,将按大唐将军退体的礼遇处理。除外希望各位将军继续为大唐效力,同样也是为巴莱地区的黎民百姓效力,在巴山、在皇城里如有你们的部下、亲友,请你们说服他们一起归顺于大唐,这是造福黎民百姓的善事。”
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这样结束了,现在只剩下内城古拉克一伙死敌。王帆大将军也不急于进攻,先把他们围困一段时间,他们将会因缺少粮食不战自溃。
辉城的战事一传到皇城,巴莱国从上到下一片混乱,军队也无法统一指挥,有一些不法之徒乘机作乱,抢掠杀人放火。底下的大臣们都很焦急,他们抬头看着自己的君王,希望能看出一点什么,可是让他们失望了,司徒无明从开战到现在就一直闭着眼睛,大臣们什么也看不出来,谁也无策可施。
唐飞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皇城的周围了,王帆的一支部队也在离皇城不远处出现了,巴莱国已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第三九章风卷残云(上)
第三九章
正义与邪恶之战,光明与黑暗之争,邪恶和黑暗有时可能显出不可一世,嚣张一时,终归是要走向灭亡;正义和光明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甚至挫折,但终归会战胜一切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战争一开始到现在,命运之神似乎比较偏袒大唐国,前线可以说是捷报不断,民间老百姓也十分关心着战况,有能力的就捐钱捐粮,没能力的都纷纷踊跃报名参军为帝国效力。
自战争开始后,我因忙碌打仗的事,也很少上早朝,朝中的政务大事,我都一手交给夏丞相办理。今天我上早朝,主要是想了解大唐目前各方面的情况。天龙殿上,我正在和众位大臣们在议论着当前的国家大事。
这时迟到的兵部尚书匆匆赶到朝殿上,面带喜色,一进殿就跪拜:“微臣拜见皇上,微臣迟到,请皇上赦罪。”
“爱卿平身,看来你给朕带来好消息?”
“谢皇上,微臣刚接到前方的通报,王大将军已攻进辉城,古拉克率四万亲兵退守内城,在战斗中,巴莱军将士们阵前造反,整个战斗进展得很顺利,林将军也到辉城,正着手处理善后事宜。还有,唐大将军和王大将军的前头部队也已经到达皇城,正准备向皇城发起最后的进攻。”
“好,好,司徒无明的巴莱国的气数已尽,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底下的大臣们听到后,都齐声欢呼起来,这可是一件大事啊,艰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迎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局已定。从以前的小战争到后来的先皇遇刺身亡,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升级为三国联合进攻大唐,使大唐一度处于极度的危急之中,时间也已经匆匆地过去了三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最后还是大唐国打赢了,将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听了后,沉默了一会儿,却有着一种沉重感,对着兵部尚书细声地问道:“这次与巴莱国、日国和蒙国大战,我们大唐伤亡了多少人?”
各位大臣没有想到我会这么问,在这以人海战术进行攻战的年代里,有哪个皇帝在得知胜利后,还管你死多少人啊!
兵部尚书被我这一问,愕然地望着我,好一会儿才想了想说道:“回皇上,据目前不完全的统计,这次战斗,我们大唐军死伤将近有五十万人。”
“什么!五十万?我大唐五十万大好男儿啊!”我用着悲痛的语气对着大臣们说道,眼角不自觉地流下一行泪水。
见惯这种残酷战争的大臣们虽然知道打战会死人,可他们谁又能想得到,就这场大战,大唐将士就有三五十万的将士伤亡。这又是他们怎想得到的呢?或许是他们认为这根本是不值得去认真思考的问题,可是当一听到有五十万的将士伤亡,对他们还是产生了很大的震憾。
“夏丞相,纪**碑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我对着丞相询问起了纪**碑的建造情况。
“回皇上的话,纪**碑的建设的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丞相想了想昨天部下才送上来的报告后回道。
“朕希望你能让他们快点完工,朕想让这次在四国大战中所有将士骨灰安放在纪**碑里,不过你要给我注意质量问题,知道了没有?”我特别吩咐着丞相。
“臣一定会亲手处理此事,请皇上放心。”夏丞相保证道。
我对着下面的大臣做出了一个决定,当纪**碑建成后,把牺牲的将士们的骨灰安放在里面,将在每三年举行一次祭祀,而三年一次的祭祀将由大唐第一大寺院安国寺住持来主持,而每到这一年,皇宫里的所有人都吃斋三天,这个活动将永远保持下去。
“那就好,丞相处理的事情,朕还是很放心的。”听到丞相的保证,我顺便夸奖了丞相几句,反正也费不了什么事,又能得到大臣的忠心,何乐而不为呢?
“谢皇上夸奖。”夏丞相感激地说道。
等丞相说完,我面容一正,说道:“现在,战争胜利已经成定局,我们大唐国将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夏丞相代朕拟旨,对在战场上牺牲和致残的将士家属,他们将会得到五年的免税,抚恤金优厚,而那些死去的将士,他们的骨灰将放进纪**碑内。对那些受伤的将士要调集国内最好的医生给予治疗,给予抚恤。兵部尚书就将士们的功劳详细落实,按功论赏。刑部与吏部对各处官员的在这次大战的表现和功劳也要提出详细的报告,也将按功论赏。”
我又沉默了好一会儿,说着:“夏丞相代朕拟旨,把洛西地区依然划归苗疆管辖,表彰苗王土司龙哥。另者设立幽城、洛东城、辉城和皇城四城,夏丞相与亲王宗族协商,选定四位亲王为城主;夏丞相、林峰将军和兵部尚书协商选定四位将军到这四城任大将军,把城主和大将军名单于近日拟定清楚,呈报给朕,再作定夺。”
下朝回到自己的寝宫,也没说什么,让小桂子(小桂子是太监总管重新找来服侍我的小太监)去给我温一壶酒来,就在今天听到兵部尚书上报给我的大唐伤亡人数,让我感到非常地吃惊,我从来也没有想过的,今天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但是给我的答案是让人震惊的,这世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呀!。
周小美来到我的背后,看出我似乎有什么心事,不像以前那样,下朝后没有什么事就高兴地跑来找她,只是看我一个人呆呆的坐在椅子上,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
“皇上,有什么心事吗?说出来听听好吗?”周小美温柔地问着。
“没什么,只是心里很烦,今天传来前线战报,我们大唐国这场战争是赢定了,战争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说道。
“那不是好事吗?打赢了,你怎么还不高兴?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啊,战争结束了。”周小美高兴地说道。
“是啊,战争结束了,可是你又怎么知道这场战争到底死了多少人,就腾现在知道的,在这场战争中,我大唐军就伤亡五十万啊,五十万人呀。”说到这,让我的鼻子发酸,眼泪好像又要掉下来的样子。
对于一个像我由和平世界来的人,多年的教导使我认识道,人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谁也不可以剥夺谁的生命,可是我却和其他国家的君王们导演了这场战争,或许在这个世界的人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对我来说,这就不一样了,这让我有一种犯罪的感觉,让我感到十分的不舒服。
周小美听完后,没有说什么,来到身边静静地抱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
我就这样让她抱着,她这温暖的怀里,可以让我感到些许平静,闻着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淡淡的桂花香,可以让我感到放松。这一刻的时光,让我恨不得就这样保持到永远。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了,我们的姿势也就这样保持着,门外的那些宫女、太监们也不敢进来打扰。
此时,门外传来声音,“启禀皇上,太后请皇上和蓉妃娘娘一起到凤灵宫用午餐。”
听到这个声音,周小美脸红地离开了我的身边,这让我感到一阵懊恼,恨不得掐死那个发出声音的太监。我恼怒地大声说道:“知道了,你去回禀太后,说朕等一下会和蓉妃一起过去的。”
门外的太监听到我语气不善,还以为破坏了我的好事,飞一般地跑了。
“你跑那么远干嘛。”看到离我很远的周小美,不满地说道。
周小美只是红着脸不说什么,但是看到我的心情好了很多,这让她感到很高兴。
这时我站了起来,走到周小美的身边,拉起她的小手,温柔地说道:“走吧,母后还在等着
我们呢。”
前方的战事还在继续着,林峰将军带着二万禁卫军和二万王大将军的部队,把辉城的内城团团围住,王帆却带着大总队前往皇城与唐飞大将军的部队会师,准备攻打皇城。辉城的内城并不大,是一座长宽各有五里的四方形的城中的小城,设有四个城门,城墙并不高,二丈高,城墙并不厚,只能容纳三、四个人并行,城外有着一箭远的路面,实际上内城是一座孤独的小城。可是古拉克率领的四万亲兵扼守在内城,还想奋起抵抗,一点也无放下武器投降的迹像。
林将叫人在内城四周对面建起四座三丈多高的了望台,林将军登高向内城了望,内城的情况一目了然,古拉克只有干着急,因了望台离内城有一箭远,强弓箭射不着。北城墙后有一座小山,山上驻扎有着军队,山下是城府,现在是古拉克的指挥所,东、西、南三面城墙后是旷地、平房,每一方的城墙都有四五条狭窄的台阶可直通城墙。是一座并不容易防守的小城,因为内城的驻军虽然不少,可是能够在城墙上抵御作战的人数却很有限。
林将军观察完情况后,当天晚上就把四位将军调集来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决定凌晨向内城发起攻击。用二万军队向南城发起猛攻,把守军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南城,陈虎将军带着卢雄副将和吕婴副将从北城突袭占领小山,据山临下向守军进攻,狄英杰将军带秦启先副将扼守东面,自已带欧阳山在西面,设置弓箭,若有守军冲出就射杀之。了望台要随时报告城内守军调动的动向。
凌晨南面的大唐军发起了攻击,在盾牌的掩护下,弓箭手不停地射杀着城墙上的守军,云梯很快地靠在城墙上,大唐军奋勇地攀登上城墙,在狭窄的城墙上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白刃战,喊杀声震天动地。
北面,陈虎将军的军队乘凌晨的雾气运动,靠近城墙,立即向城墙飞出长索,铁抓扣住城墙,抓紧长索立即攀登上城墙,这时守军才惊醒,有人进行偷袭,但已成连弩弓箭下的鬼魂了,后面的人顺着长索攀登上墙,前面的人也不从台阶下城墙,而是用长索扣住城墙溜下城墙,直向小山扑去。不一个时辰,一万人的禁卫军已攻进内城,在小山上展开厮杀。古拉克的亲兵虽然凶猛,但也不是禁卫军的对手,在江湖上,禁卫军个个都可称得上是武林高手。
陈虎将军的一部分士兵沿着城墙,杀向东门和西门,古拉克的防线全面崩溃了,四万大唐军杀进了内城,在内城展开了血醒的厮杀,迎着太阳徐徐地升起,大规模的混战已变成了局部的战斗,丧失了斗志的士兵纷纷地放下手中的屠刀,投降了,这时古拉克见大势已去,向天长叹一声,拔刀自刎。
第四十章风卷残云(下)
第四十章
王帆和唐飞的大部队正在向皇城集结,大军压境,对皇城的包围圈也在逐渐形成。在皇城里,虽然巴莱国还有几十万的军队,但是都已失去斗志,无心恋战,这时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心惶惶,皇城里一片混乱。
“报......”一个侍卫在大殿跪在巴莱皇帝的面前禀报:“皇上,大唐军已经离皇城只有五十里。”
“知道了,你下去吧。”听到那侍卫的战报,司徒无明还是没有任何的表情,好像一切和他无关似的。
司徒无明没有说什么,只瘫软地坐在龙椅上,过了好久才喃喃细语地说道:“我对不起先皇,当初先皇对朕就曾千交代万交代地要朕不要惹大唐那头睡着的雄狮,可是朕没有听从劝告,为了那一点点的蝇头小利,把祖宗们留下来的江山给丢了,朕死后怎么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们呀!”
底下的臣子们看着自己的皇帝那无助的样子,看得他们鼻子发酸,当初他们也是看着连连的胜利,被那些得到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没有进言给皇帝,该是见好就收了,反是是继续鼓动增兵侵略,惹醒了沉睡中的雄狮,才得到了今天这样的报应。
底下的更多的大臣们听到这个战报,本已惊慌、不知所措的大臣们又乱了起来,有的大臣已经在心底里打着自已的小算盘,如何渡过当前的厄运,跑,能跑到那里去,整个巴莱国只剩下皇城,而皇城也是朝不保夕;跑到外国,蒙国也是自顾不暇,日国更不用想,路途远不说,日国又是最不讲信用的国家;投降,不知大唐能不能容得他们,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地盘算,自已对大唐作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坏事,哎,偌大的天下,难道就无可安身之处吗?看来只有乘大唐军队还未合围之前,溜出皇城,在乡下寻一安身之处,暂时渡过这段时间再作图谋。
皇城里的大街小巷都布满散兵游勇,抢劫、杀人、放火,寻找稍有姿色的女人,无恶不作,皇城里的商家倒霉了,黎民百姓躲避在家也无法幸免;城里的军队也逐渐地加入这一行列,士兵们总得要吃饭,可是粮草却不知何处可领,官员们都躲起来了,只好自已动手,他们就抢仓库,货场,为此部队与部队也就经常相互火拼了起来;士兵们见到机会,或是单独一人,或是成群结队地偷偷出军营,开溜了。
昔日一座繁华的都市,如今却变成是人间地狱。
王大将军和唐大将军的部队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再也不前进了。后续部队逐渐集中,对皇城包围的态势也在逐渐形成。对皇城的压力在逐渐加大。虽然皇’城内一片混乱,几乎成为不设防的城市,但是大唐军并不急于进攻,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已成为现实,现在是在局部的战役中,以外部的压力促使皇城内生变。
只有几天的时间,在亲友的呼换之下,从城内逃出的巴莱军士兵就达一万多人,将军们也在考虑着自已的出路,如果这种情势再发展下去,将军们个个都要成为光杆司令了。军心涣散,是行军打仗之大忌,败局已定。
在大唐军的策变之下,巴莱军终于出现了由将军率军向大唐军投降的情况,皇城内的黎民百姓派出代表出城要求大唐军能尽快地进城,以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王帆和唐飞大将军决定派军队进城,第一支部队从东门进城,东城门的守军毫无抵抗地就把东门的控制权交给了大唐军。
大唐军一进入东门后,民众一阵欢喜,迎接大唐军的到来,事实再一次地证明民心的向背,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的重要因素。进城后,大唐军就在东城区内开展整顿秩序的工作,首先打击散兵游勇,保护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调拨物资救援,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东城区与其它的几个城区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皇城之战就在如此平静的气氛中进行,成为史书上一场没有硝烟的独特的战争,在以后的几天里,大唐军就控制住整个皇城。直迫巴莱国的最后的据点,巴莱皇宫。
巴莱皇宫里,气氛十分地紧张,侍卫来报说大唐军已打到皇宫外了,更引起的大臣们的惊慌巴莱皇帝看着底下的大臣和将军说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一位将军站了出来说道:“回万岁,大唐军军队已经进入皇城了,大唐部队现在已包围了皇宫。”
毫无生机的皇宫,毫无希望的战局,众叛亲离的形势,沉闷与压抑,巴莱皇帝司徒无明的神经终于崩溃了,这时司徒无明从龙椅上突然站了起来,拿起了放在身边的宝剑,从剑鞘里抽了宝剑,走下龙座。
大臣们还以为他们的皇帝是要出去和敌人决一死战,可随后发生的事证明了他们想错了,他们的皇帝正在砍杀他们。没错,他们的皇帝正在杀死自己的大臣。嘴里还**叨着:“死,死,你们通通地给我死,到地下面也要给我做臣子。”
大臣们惊慌地四处乱跑着,叫喊着:“皇上疯啦,皇上疯啦。”
直到后来,也不知是哪一位胆子较大的大臣拿起了放在大殿上古董花瓶狠狠砸在了司徒无明的后脑上,这场闹剧才就此结束,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位大臣不忠,蝼蚂虽小尚且也恋生,何况人矣。
但随之而来的是,他们该怎么办,终于有个大臣站了出来说道:“要不,我们开门投降,把他交出去,怎么样?”说完,还指了指昏迷在地上的司徒无明。
众位大臣终于决定打开皇宫之门,交出司徒无明以保自已的性命。皇宫外的大唐军,看到皇宫的大门打开了,这对大唐士兵来说并不感到惊讶,皇宫里的人投降是早晚的事了。从皇宫大门里先伸出一面白旗,然后才走出一位像是大官的人,说道:“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这样的结局让那些准备活捉巴莱皇帝的士兵们大跌眼镜,也让他们想升官发财的梦就此破灭。得到消息后,大将军王帆迅速地赶到皇宫外,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各位将军,大将军王帆对着出来投降的人说道:“你们想投降,为什么?”
那官员说道:“我们也是没办法,我们的皇帝疯了,开始砍杀我们,不得以,只好把他打昏,现在只求将军能放我们一条生路。”
“杀不杀你们不是我说的算,那是我们皇上说的算,不过你们投降的话,我会替你们向我皇说情的。”大将军说道。
“那就多谢这位将军了。”说完,那官员让身后的士兵打开宫门,抬出全身绑得像粽子的巴莱皇帝和众位大臣,随后走出是一队巴莱士兵。走出宫门后,他们把兵器都扔在地上。
大将军王帆示意身后的一位将军,让他派人去押解俘虏。就此这四国大战终于落幕了,最后以大唐国的胜利而告终。
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全国一片欢欣鼓舞,战争结束了,人们又可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大臣们也为最后的胜利开始欢呼起来。而我却感到了郁闷起来,本来我只想做一条小小的米虫,却意外来到大唐国,又突起事变提前管理起大唐国,本来就已经够累了,现在又要加上有三分之二的领土,还让不让人活啊。
这时夏丞相又进宫来了,又有事情禀报了,夏丞相说:“微臣拜见皇上,微臣出宫后,因接到一个重要消息后,只好马上又回头进宫来晋见皇上。”
我的好奇心被引了上来,问道:“是什么事让丞相这样匆忙又来见朕?”
“回皇上,巴莱皇帝已被押解进京了。”丞相说出了答案。
“什么,那个老家伙来了,真是太好了,现在人呢?”我一听巴莱皇帝司徒无明已经被押解进京,让我激动得把拿在手里的茶杯也捏碎。吓得在我边上的小桂子连忙上来查看我的手,让站在我对面的丞相也担心了好一会儿。
我对着小桂子摆了摆手,示意他没事,拿起丝绢把粘在手上碎抹和茶水檫掉,看了看手,没事。我对着丞相说道:“现在人关在哪里?”
“回皇上,现在人关在天牢里,皇上你现在是不是想去看一下,还是让微臣把他带过来?”夏丞相询问道。
“不了,腾怕控制不住自己,杀了他,这就太便宜他了。”我拒绝着丞相提出的建议。
“皇上,那现在应该把他怎么处置呢?对了,皇上,这次随司徒无明押送来的还有他的一个小女儿,号称是巴莱第一美女的司徒月,他是司徒无明最疼爱的女儿。”丞相说道。
“先把这俩个人关在天牢里,朕还没想好用什么方法来折磨他们。记住了,不要让他们就这样死了,要是出现什么意外,提头来见朕。”我阴狠着脸说道。
“是,臣会处理好的。”夏丞相被我刚刚说出那话的表情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又回复过来。
夏丞相又禀报着:“这次俘虏不少,唯独不见巴莱国的军师。”
“要给腾严查,逮捕这可狠的狗头军师。”
“皇上,那就好,巴莱地区管理的事,知皇上还想怎么处理呢?”
“腾想还是不要做焚书这种事了,把这次攻打巴莱国所得到金钱分出一部分来,在巴莱国国内开办学堂,从国内调集文人去担任老师,巴莱地区开设考场,选拔人材,尽快地建立秩序。对了苗疆土司龙哥要我帮忙建学堂,我想可在南城、冀’和微城建一些学堂,再从苗疆和巴莱地区选出一部分优秀的学子到这些学堂学习,学习我大唐的礼仪和文化。”
“是,臣会去处理好的。”看到我改变了以前的决定,这让丞相感到放心了不少,说句实话,他很是不认同焚书的决定,如果再来一个坑儒,这就很像以前秦国君王了,这将会让天下学子文人门的唾骂。
第四一章祭祀英灵
第四一章
这几天最忙的是母后,因为要选出四位亲王担任洛东城、辉城、皇城和幽城的城主,宗亲们都纷纷地来走母后的门路,简直把母后累坏了,也不知如何是好。母后在我的面前说了这个又说那个,连自已也不知是在替谁说话了。
“母后,你到底要我封谁做城主呢?”我笑着对母后说。
“我也不知道呀!”母后叹了口气说着。
周府最近也很热闹,小美的父亲这几天也很忙乱,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来攀亲攀故,这些人大都是长安城内待缺的闲官,想走蓉妃的门路,好派往洛东城、辉城、皇城和幽城为官。也有的人借着为周光海续弦为由把周府的门槛都快踩烂了。
一天晚上,小美跷着嘴巴对我说起这些事,我听了直乐,把小美气坏了,我把她拉到身边,一本正经地对小美说:“小美,那些求官的,不要去理他们,是好是坏这由夏丞相和吏部去作决定。说实在的你父亲还不老,一个人也大孤独了,为你父亲续弦,找个伴,这是正事,以前你父亲为着你,现在你也要为着你父亲想想。”
“我也是这样想,可是我父亲就是不同意。”
“你父亲心中有没有喜欢的人呢?你仔细地想一想。”
小美低着头想着良久,抬起头对我说:“啸天,有一个人,我叫她阿姨,人长得并不漂亮,可是心地很好,我的父亲对她很好,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一有三长二短,她就过来帮忙,可以说,我是阿姨看着长大的,我听老管家说过,我父亲想娶她过门,她不肯,她说她长得大难看了,死也不答应。”
“噢,小美你喜欢这个阿姨吗?”
“喜欢,要是阿姨能做我的后妈,那大好了,可是阿姨不同意。”
“这好办。”我附在小美的耳边小声稍稍地说着。小美双眼发亮,高兴地跳了起来,一抬脚往外就跑。
“小美,你要到那里去?”
“我去找父亲。”
“真是,急什么,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辰了。”
师傅一回到长安就来向我告辞回卧龙阁,我知道师傅现在根本无心思做其它的事情,战事已结束了,现在他急着回写他那本《战略心经》。
大唐国各地方都贴出了公示,宣告大唐国在这场战争已取得全面胜利,好让地方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件大事。当然这是大唐国第一件大事。全国民众知道这件大事后,都沸腾起来了,最高兴的还是住在边境的居民,因为知道战争结束了,现在人们又可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了。
东部沿海的人们再也不用受倭寇骚扰之苦,百年来骚扰我东志沿海的倭寇从此消声灭迹了;北方的黎民百姓也可过着舒心的生活,蒙国的军队已向大漠和草原深处迁移;巴莱国已成为历史了,生活在西北的百姓,他们也就不用再受每隔三四年,邻国就来骚扰一次的苦难了;苗疆的苗民,也兴高采烈,从此再也不会受到欺压,又可回到洛西故土;全大唐国的民众又可以安安心心过着他们的太平日子了。
我在朝殿上,听着大臣们汇报着各地百姓得知战争胜利后返回的信息。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许许多多在战场上失去亲人们的信息。在这喜悦的日子里,他们对着已离去的亲人,心中怀着无比的哀思。今天这安定的日子,是用多少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过具体的统计,在这场战争牺牲的将士就有五十多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让所有听到这个数字了人都会心惊和心酸,这还只是在战场上牺牲将士的人数,要是连平民百姓的伤亡一起算的话,那还不知道有多少。战争是残酷的,是贪婪、野心,是那些被扭曲了人性的人的杰作。
纪**碑工程在持续三个月的时间后,终于完成了,英魂记**牌落成了,宏伟气派,高在十丈,正面五个金光闪闪的英魂记**牌大字,远远就能看到,巨大的牌基上刻有遇难将士的名子,地下建成有个宏大的灵堂,用于安放遇难将士的骨灰。重丧,所以尽哀;重祭,所以致敬,在尽哀和致敬中,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骨灰已由各地的亲人送来安放进去,你可以看到在纪**碑广场上,各个军团的人也在不停地忙碌着,不时有新的将士骨灰送来,把他们安放在特定的位置,然后再来到登记处记上这位将士的姓名、所在的军队的名称、家庭地址等,要是他是孤儿的话,就只记上名字和他身前所在军团的名称。
又是一年,今年清明,飘着蒙蒙细雨,大唐祭祀英魂的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这已成为大唐国的一件大事,历来的祭祀活动,都是祭祀神灵,祭祀神明祖先等崇奉对象的礼仪、而今天人们所祭祀是大唐国的一些小兵、小官、小老百姓,因为他们所做的事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有功,今天取得与先代启圣公、历史圣贤、神灵一样的地位,受到全国人们的祭祀,是一个无比的荣耀,也是对家族的一种安慰,同时也是祁求亡灵保佑其子孙后代,赐予他们幸福。
举行第一祭祀的是由安国寺的现任住持了空大师来主持。当了空大师得知让他来主持这个盛大的祭祀活动时,让他高兴得差一点没得心脏病,要不是他身边的小和尚及时叫起来,现在的安国寺就要换住持了。
广场外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有将士的家属、有老百姓、有军人、有慕名而来的外国人等等。祭祀活动成了维持统治秩序、维护宗法制度与道德关系的一种伦理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加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正是“报本反始,民德归原也”。
安国寺知客撞钟三声,连续三次,沉闷宏亮的钟声,向远处传播,广场上的钟鼓也齐鸣响,祭祀开始,英灵记**牌前中央,设起祭筵,供奉香炉、水瓶、香案,上间摆放着禅椅、拂子、经架、法衣,下间设椅子、经案、香、烛、经卷等等,这些都要在祭祀的头一天就准备好。
了空大师带领众僧齐集在英灵记**牌前,首先由了空大师向英灵上香、行礼、供茶,接着众僧向英灵行三跪拜礼,夏丞相上前读祭祀文,歌颂众英灵的丰功伟绩,其情悲壮、哀伤,寄托人们对和平的诉求,对战犯的控诉,让人们永恒记**,盼望幸福的未来。
夏丞相读完祭祀文后,我来到纪**碑前,拈香三拜。这一拜惊天地,泣鬼神,全场所有的人都跟着跪拜,自苦只有臣子百姓向君王跪拜,那有君王向英灵跪拜,这一拜,众英灵也就有了与神灵同样的身份,这一拜使众英灵的亲属、生前的战友热泪盈眶,心灵得到慰藉,大唐也有着不可战胜的凝聚力,这一拜使那些敢窥视我大唐的人胆战心惊。
接下是众位大臣,十位城主。十大将军,四位候任的城主和四位候任的大将军,苗王土司龙哥,最后是黎民百姓,来到英灵记**牌前祭拜。
了空大师领着众僧**诵经文,超度众英灵,法事早、暮钟鸣响之后举行,连续七天,香火不断。
英灵们一定在天上看着我们呢。我们一直都很虔诚地祈祷,经过各地来往商人的传播,这个纪**碑倒成了大唐国众心所归的地方,是大唐国的标志性建筑物,对京城的旅游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四二章皇帝失踪
第四二章
早晨,蓉妃娘娘很早就起床,心情也很好,就乘轿到周府看望父亲,周光海一听宝贝女儿来了,很高兴地迎出大厅,老管家和家人也一阵忙碌,小美现在不再是周家的小姐,而是蓉妃娘娘,身份今非昔比,就连老管家的身份也不同了,老管家不管到那里,拍马屁的人总是跟着一大群,那更不用说周老爷了。
周光海最近一天也不得安宁,今天见女( 帝王生涯 http://www.xlawen.org/kan/5048/ )
王帆大将军下令道:“盾牌手上,巴莱军将士们退后。”
王大将军一声令下,盾牌手举着盾牌上前,嘴里喊着:“弟兄们让一让。”
巴莱军将士们向两边让开,盾牌手来到最前沿,横向排成二排,挡住从内城射来的弓箭,后面的将士迅速向前,把受伤的巴莱军将士抢救下来。到了现在整个战斗呈现一边倒,古拉克和他的亲军们龟缩在辉城的内城里,成为瓮中之鳖。
王帆大将军在一处大院的大厅里,下令请来巴莱军的所有的将军们,巴莱军的将们接到将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是死是活,是好是坏一切听天由命吧。可是他们来到王大将军的临时指挥部,王大将军热情地接待他们,一点也没有骄蛮敌对、高人一等的神态,对各位将军军礼貌有加,视若自已的部下。王大将军待大家坐定后,正准备开会,忽听到门外卫兵禀报:“林峰将军驾到。”
王大将军连忙说:“快请。”
王大将军起身迎接,原巴莱军的将军们听是林峰将军也个个起身相迎,林峰将军在他们的眼里是一位极为神秘的传奇人物,他们知道,林将军是当今大唐皇帝的师傅,皇帝对他十分地尊敬,是大唐卧龙阁的阁主,大唐的将军大都是他的学生,对如此一位如雷贯耳的神秘人物,他们也不能不肃然起敬。
林峰将军一走进大厅就向各位将军微笑地打招呼,没一点高人一等的官架子,神态平易近人,给人有一种可值得信赖的亲近感。他一见王大将军就拱手说着:“祝贺王大将军打了一场大胜仗。”
王大将军谦虚地说着:“这都是托皇上的福,是林将军指挥有方,将士们的勇敢,还有在座各位将军的一份功劳。”
林将军一到,整个大厅也活跃起来了,林将军说:“各位将军请坐下,王大将军你就继续你的会议吧。”
各位将军都坐好后,王大将站起来神态热情地对各位将军们说着:“各位将军们,感谢各位将军能明辨是非,当机立断。这场战争本是不应该发生的,如今因各位将军的正义行动,使多少人免死于非命。现在请各位将军把队伍带出城,在城外驻扎,约束底下的士兵的纪律,不可扰民,对黎民百姓的财产要秋毫无犯。现在请林将军给大家说几句。”
林将军站了起来,说着:“事情我都清楚了,刚才我也在城内到处走了一圈,一切都很好,物别对军纪还是满意的,诸位将军能在这关键时刻,深明大义,挺身而出,是立下大功,我在这里代表皇上向诸位将军表示谢意。我在这里向大家宣布皇上的旨意,对巴莱军各位将士的过去一律不再追究,有功者将给予奖赏。现在除皇城外,整个巴莱国已是大唐了,士兵们若要回故里,一律开证明、发路费放行回家,一切生活问题,可由当地官府解决,各位将军请继续留任,从此大家就不要分彼此,一起共事就是同一家人,若有那位将军想回家,将按大唐将军退体的礼遇处理。除外希望各位将军继续为大唐效力,同样也是为巴莱地区的黎民百姓效力,在巴山、在皇城里如有你们的部下、亲友,请你们说服他们一起归顺于大唐,这是造福黎民百姓的善事。”
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这样结束了,现在只剩下内城古拉克一伙死敌。王帆大将军也不急于进攻,先把他们围困一段时间,他们将会因缺少粮食不战自溃。
辉城的战事一传到皇城,巴莱国从上到下一片混乱,军队也无法统一指挥,有一些不法之徒乘机作乱,抢掠杀人放火。底下的大臣们都很焦急,他们抬头看着自己的君王,希望能看出一点什么,可是让他们失望了,司徒无明从开战到现在就一直闭着眼睛,大臣们什么也看不出来,谁也无策可施。
唐飞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皇城的周围了,王帆的一支部队也在离皇城不远处出现了,巴莱国已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第三九章风卷残云(上)
第三九章
正义与邪恶之战,光明与黑暗之争,邪恶和黑暗有时可能显出不可一世,嚣张一时,终归是要走向灭亡;正义和光明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甚至挫折,但终归会战胜一切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战争一开始到现在,命运之神似乎比较偏袒大唐国,前线可以说是捷报不断,民间老百姓也十分关心着战况,有能力的就捐钱捐粮,没能力的都纷纷踊跃报名参军为帝国效力。
自战争开始后,我因忙碌打仗的事,也很少上早朝,朝中的政务大事,我都一手交给夏丞相办理。今天我上早朝,主要是想了解大唐目前各方面的情况。天龙殿上,我正在和众位大臣们在议论着当前的国家大事。
这时迟到的兵部尚书匆匆赶到朝殿上,面带喜色,一进殿就跪拜:“微臣拜见皇上,微臣迟到,请皇上赦罪。”
“爱卿平身,看来你给朕带来好消息?”
“谢皇上,微臣刚接到前方的通报,王大将军已攻进辉城,古拉克率四万亲兵退守内城,在战斗中,巴莱军将士们阵前造反,整个战斗进展得很顺利,林将军也到辉城,正着手处理善后事宜。还有,唐大将军和王大将军的前头部队也已经到达皇城,正准备向皇城发起最后的进攻。”
“好,好,司徒无明的巴莱国的气数已尽,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底下的大臣们听到后,都齐声欢呼起来,这可是一件大事啊,艰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迎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局已定。从以前的小战争到后来的先皇遇刺身亡,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升级为三国联合进攻大唐,使大唐一度处于极度的危急之中,时间也已经匆匆地过去了三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最后还是大唐国打赢了,将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听了后,沉默了一会儿,却有着一种沉重感,对着兵部尚书细声地问道:“这次与巴莱国、日国和蒙国大战,我们大唐伤亡了多少人?”
各位大臣没有想到我会这么问,在这以人海战术进行攻战的年代里,有哪个皇帝在得知胜利后,还管你死多少人啊!
兵部尚书被我这一问,愕然地望着我,好一会儿才想了想说道:“回皇上,据目前不完全的统计,这次战斗,我们大唐军死伤将近有五十万人。”
“什么!五十万?我大唐五十万大好男儿啊!”我用着悲痛的语气对着大臣们说道,眼角不自觉地流下一行泪水。
见惯这种残酷战争的大臣们虽然知道打战会死人,可他们谁又能想得到,就这场大战,大唐将士就有三五十万的将士伤亡。这又是他们怎想得到的呢?或许是他们认为这根本是不值得去认真思考的问题,可是当一听到有五十万的将士伤亡,对他们还是产生了很大的震憾。
“夏丞相,纪**碑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我对着丞相询问起了纪**碑的建造情况。
“回皇上的话,纪**碑的建设的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丞相想了想昨天部下才送上来的报告后回道。
“朕希望你能让他们快点完工,朕想让这次在四国大战中所有将士骨灰安放在纪**碑里,不过你要给我注意质量问题,知道了没有?”我特别吩咐着丞相。
“臣一定会亲手处理此事,请皇上放心。”夏丞相保证道。
我对着下面的大臣做出了一个决定,当纪**碑建成后,把牺牲的将士们的骨灰安放在里面,将在每三年举行一次祭祀,而三年一次的祭祀将由大唐第一大寺院安国寺住持来主持,而每到这一年,皇宫里的所有人都吃斋三天,这个活动将永远保持下去。
“那就好,丞相处理的事情,朕还是很放心的。”听到丞相的保证,我顺便夸奖了丞相几句,反正也费不了什么事,又能得到大臣的忠心,何乐而不为呢?
“谢皇上夸奖。”夏丞相感激地说道。
等丞相说完,我面容一正,说道:“现在,战争胜利已经成定局,我们大唐国将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夏丞相代朕拟旨,对在战场上牺牲和致残的将士家属,他们将会得到五年的免税,抚恤金优厚,而那些死去的将士,他们的骨灰将放进纪**碑内。对那些受伤的将士要调集国内最好的医生给予治疗,给予抚恤。兵部尚书就将士们的功劳详细落实,按功论赏。刑部与吏部对各处官员的在这次大战的表现和功劳也要提出详细的报告,也将按功论赏。”
我又沉默了好一会儿,说着:“夏丞相代朕拟旨,把洛西地区依然划归苗疆管辖,表彰苗王土司龙哥。另者设立幽城、洛东城、辉城和皇城四城,夏丞相与亲王宗族协商,选定四位亲王为城主;夏丞相、林峰将军和兵部尚书协商选定四位将军到这四城任大将军,把城主和大将军名单于近日拟定清楚,呈报给朕,再作定夺。”
下朝回到自己的寝宫,也没说什么,让小桂子(小桂子是太监总管重新找来服侍我的小太监)去给我温一壶酒来,就在今天听到兵部尚书上报给我的大唐伤亡人数,让我感到非常地吃惊,我从来也没有想过的,今天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但是给我的答案是让人震惊的,这世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呀!。
周小美来到我的背后,看出我似乎有什么心事,不像以前那样,下朝后没有什么事就高兴地跑来找她,只是看我一个人呆呆的坐在椅子上,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
“皇上,有什么心事吗?说出来听听好吗?”周小美温柔地问着。
“没什么,只是心里很烦,今天传来前线战报,我们大唐国这场战争是赢定了,战争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说道。
“那不是好事吗?打赢了,你怎么还不高兴?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啊,战争结束了。”周小美高兴地说道。
“是啊,战争结束了,可是你又怎么知道这场战争到底死了多少人,就腾现在知道的,在这场战争中,我大唐军就伤亡五十万啊,五十万人呀。”说到这,让我的鼻子发酸,眼泪好像又要掉下来的样子。
对于一个像我由和平世界来的人,多年的教导使我认识道,人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谁也不可以剥夺谁的生命,可是我却和其他国家的君王们导演了这场战争,或许在这个世界的人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对我来说,这就不一样了,这让我有一种犯罪的感觉,让我感到十分的不舒服。
周小美听完后,没有说什么,来到身边静静地抱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
我就这样让她抱着,她这温暖的怀里,可以让我感到些许平静,闻着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淡淡的桂花香,可以让我感到放松。这一刻的时光,让我恨不得就这样保持到永远。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了,我们的姿势也就这样保持着,门外的那些宫女、太监们也不敢进来打扰。
此时,门外传来声音,“启禀皇上,太后请皇上和蓉妃娘娘一起到凤灵宫用午餐。”
听到这个声音,周小美脸红地离开了我的身边,这让我感到一阵懊恼,恨不得掐死那个发出声音的太监。我恼怒地大声说道:“知道了,你去回禀太后,说朕等一下会和蓉妃一起过去的。”
门外的太监听到我语气不善,还以为破坏了我的好事,飞一般地跑了。
“你跑那么远干嘛。”看到离我很远的周小美,不满地说道。
周小美只是红着脸不说什么,但是看到我的心情好了很多,这让她感到很高兴。
这时我站了起来,走到周小美的身边,拉起她的小手,温柔地说道:“走吧,母后还在等着
我们呢。”
前方的战事还在继续着,林峰将军带着二万禁卫军和二万王大将军的部队,把辉城的内城团团围住,王帆却带着大总队前往皇城与唐飞大将军的部队会师,准备攻打皇城。辉城的内城并不大,是一座长宽各有五里的四方形的城中的小城,设有四个城门,城墙并不高,二丈高,城墙并不厚,只能容纳三、四个人并行,城外有着一箭远的路面,实际上内城是一座孤独的小城。可是古拉克率领的四万亲兵扼守在内城,还想奋起抵抗,一点也无放下武器投降的迹像。
林将叫人在内城四周对面建起四座三丈多高的了望台,林将军登高向内城了望,内城的情况一目了然,古拉克只有干着急,因了望台离内城有一箭远,强弓箭射不着。北城墙后有一座小山,山上驻扎有着军队,山下是城府,现在是古拉克的指挥所,东、西、南三面城墙后是旷地、平房,每一方的城墙都有四五条狭窄的台阶可直通城墙。是一座并不容易防守的小城,因为内城的驻军虽然不少,可是能够在城墙上抵御作战的人数却很有限。
林将军观察完情况后,当天晚上就把四位将军调集来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决定凌晨向内城发起攻击。用二万军队向南城发起猛攻,把守军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南城,陈虎将军带着卢雄副将和吕婴副将从北城突袭占领小山,据山临下向守军进攻,狄英杰将军带秦启先副将扼守东面,自已带欧阳山在西面,设置弓箭,若有守军冲出就射杀之。了望台要随时报告城内守军调动的动向。
凌晨南面的大唐军发起了攻击,在盾牌的掩护下,弓箭手不停地射杀着城墙上的守军,云梯很快地靠在城墙上,大唐军奋勇地攀登上城墙,在狭窄的城墙上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白刃战,喊杀声震天动地。
北面,陈虎将军的军队乘凌晨的雾气运动,靠近城墙,立即向城墙飞出长索,铁抓扣住城墙,抓紧长索立即攀登上城墙,这时守军才惊醒,有人进行偷袭,但已成连弩弓箭下的鬼魂了,后面的人顺着长索攀登上墙,前面的人也不从台阶下城墙,而是用长索扣住城墙溜下城墙,直向小山扑去。不一个时辰,一万人的禁卫军已攻进内城,在小山上展开厮杀。古拉克的亲兵虽然凶猛,但也不是禁卫军的对手,在江湖上,禁卫军个个都可称得上是武林高手。
陈虎将军的一部分士兵沿着城墙,杀向东门和西门,古拉克的防线全面崩溃了,四万大唐军杀进了内城,在内城展开了血醒的厮杀,迎着太阳徐徐地升起,大规模的混战已变成了局部的战斗,丧失了斗志的士兵纷纷地放下手中的屠刀,投降了,这时古拉克见大势已去,向天长叹一声,拔刀自刎。
第四十章风卷残云(下)
第四十章
王帆和唐飞的大部队正在向皇城集结,大军压境,对皇城的包围圈也在逐渐形成。在皇城里,虽然巴莱国还有几十万的军队,但是都已失去斗志,无心恋战,这时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心惶惶,皇城里一片混乱。
“报......”一个侍卫在大殿跪在巴莱皇帝的面前禀报:“皇上,大唐军已经离皇城只有五十里。”
“知道了,你下去吧。”听到那侍卫的战报,司徒无明还是没有任何的表情,好像一切和他无关似的。
司徒无明没有说什么,只瘫软地坐在龙椅上,过了好久才喃喃细语地说道:“我对不起先皇,当初先皇对朕就曾千交代万交代地要朕不要惹大唐那头睡着的雄狮,可是朕没有听从劝告,为了那一点点的蝇头小利,把祖宗们留下来的江山给丢了,朕死后怎么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们呀!”
底下的臣子们看着自己的皇帝那无助的样子,看得他们鼻子发酸,当初他们也是看着连连的胜利,被那些得到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没有进言给皇帝,该是见好就收了,反是是继续鼓动增兵侵略,惹醒了沉睡中的雄狮,才得到了今天这样的报应。
底下的更多的大臣们听到这个战报,本已惊慌、不知所措的大臣们又乱了起来,有的大臣已经在心底里打着自已的小算盘,如何渡过当前的厄运,跑,能跑到那里去,整个巴莱国只剩下皇城,而皇城也是朝不保夕;跑到外国,蒙国也是自顾不暇,日国更不用想,路途远不说,日国又是最不讲信用的国家;投降,不知大唐能不能容得他们,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地盘算,自已对大唐作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坏事,哎,偌大的天下,难道就无可安身之处吗?看来只有乘大唐军队还未合围之前,溜出皇城,在乡下寻一安身之处,暂时渡过这段时间再作图谋。
皇城里的大街小巷都布满散兵游勇,抢劫、杀人、放火,寻找稍有姿色的女人,无恶不作,皇城里的商家倒霉了,黎民百姓躲避在家也无法幸免;城里的军队也逐渐地加入这一行列,士兵们总得要吃饭,可是粮草却不知何处可领,官员们都躲起来了,只好自已动手,他们就抢仓库,货场,为此部队与部队也就经常相互火拼了起来;士兵们见到机会,或是单独一人,或是成群结队地偷偷出军营,开溜了。
昔日一座繁华的都市,如今却变成是人间地狱。
王大将军和唐大将军的部队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再也不前进了。后续部队逐渐集中,对皇城包围的态势也在逐渐形成。对皇城的压力在逐渐加大。虽然皇’城内一片混乱,几乎成为不设防的城市,但是大唐军并不急于进攻,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已成为现实,现在是在局部的战役中,以外部的压力促使皇城内生变。
只有几天的时间,在亲友的呼换之下,从城内逃出的巴莱军士兵就达一万多人,将军们也在考虑着自已的出路,如果这种情势再发展下去,将军们个个都要成为光杆司令了。军心涣散,是行军打仗之大忌,败局已定。
在大唐军的策变之下,巴莱军终于出现了由将军率军向大唐军投降的情况,皇城内的黎民百姓派出代表出城要求大唐军能尽快地进城,以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王帆和唐飞大将军决定派军队进城,第一支部队从东门进城,东城门的守军毫无抵抗地就把东门的控制权交给了大唐军。
大唐军一进入东门后,民众一阵欢喜,迎接大唐军的到来,事实再一次地证明民心的向背,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的重要因素。进城后,大唐军就在东城区内开展整顿秩序的工作,首先打击散兵游勇,保护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调拨物资救援,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东城区与其它的几个城区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皇城之战就在如此平静的气氛中进行,成为史书上一场没有硝烟的独特的战争,在以后的几天里,大唐军就控制住整个皇城。直迫巴莱国的最后的据点,巴莱皇宫。
巴莱皇宫里,气氛十分地紧张,侍卫来报说大唐军已打到皇宫外了,更引起的大臣们的惊慌巴莱皇帝看着底下的大臣和将军说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一位将军站了出来说道:“回万岁,大唐军军队已经进入皇城了,大唐部队现在已包围了皇宫。”
毫无生机的皇宫,毫无希望的战局,众叛亲离的形势,沉闷与压抑,巴莱皇帝司徒无明的神经终于崩溃了,这时司徒无明从龙椅上突然站了起来,拿起了放在身边的宝剑,从剑鞘里抽了宝剑,走下龙座。
大臣们还以为他们的皇帝是要出去和敌人决一死战,可随后发生的事证明了他们想错了,他们的皇帝正在砍杀他们。没错,他们的皇帝正在杀死自己的大臣。嘴里还**叨着:“死,死,你们通通地给我死,到地下面也要给我做臣子。”
大臣们惊慌地四处乱跑着,叫喊着:“皇上疯啦,皇上疯啦。”
直到后来,也不知是哪一位胆子较大的大臣拿起了放在大殿上古董花瓶狠狠砸在了司徒无明的后脑上,这场闹剧才就此结束,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位大臣不忠,蝼蚂虽小尚且也恋生,何况人矣。
但随之而来的是,他们该怎么办,终于有个大臣站了出来说道:“要不,我们开门投降,把他交出去,怎么样?”说完,还指了指昏迷在地上的司徒无明。
众位大臣终于决定打开皇宫之门,交出司徒无明以保自已的性命。皇宫外的大唐军,看到皇宫的大门打开了,这对大唐士兵来说并不感到惊讶,皇宫里的人投降是早晚的事了。从皇宫大门里先伸出一面白旗,然后才走出一位像是大官的人,说道:“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这样的结局让那些准备活捉巴莱皇帝的士兵们大跌眼镜,也让他们想升官发财的梦就此破灭。得到消息后,大将军王帆迅速地赶到皇宫外,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各位将军,大将军王帆对着出来投降的人说道:“你们想投降,为什么?”
那官员说道:“我们也是没办法,我们的皇帝疯了,开始砍杀我们,不得以,只好把他打昏,现在只求将军能放我们一条生路。”
“杀不杀你们不是我说的算,那是我们皇上说的算,不过你们投降的话,我会替你们向我皇说情的。”大将军说道。
“那就多谢这位将军了。”说完,那官员让身后的士兵打开宫门,抬出全身绑得像粽子的巴莱皇帝和众位大臣,随后走出是一队巴莱士兵。走出宫门后,他们把兵器都扔在地上。
大将军王帆示意身后的一位将军,让他派人去押解俘虏。就此这四国大战终于落幕了,最后以大唐国的胜利而告终。
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全国一片欢欣鼓舞,战争结束了,人们又可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大臣们也为最后的胜利开始欢呼起来。而我却感到了郁闷起来,本来我只想做一条小小的米虫,却意外来到大唐国,又突起事变提前管理起大唐国,本来就已经够累了,现在又要加上有三分之二的领土,还让不让人活啊。
这时夏丞相又进宫来了,又有事情禀报了,夏丞相说:“微臣拜见皇上,微臣出宫后,因接到一个重要消息后,只好马上又回头进宫来晋见皇上。”
我的好奇心被引了上来,问道:“是什么事让丞相这样匆忙又来见朕?”
“回皇上,巴莱皇帝已被押解进京了。”丞相说出了答案。
“什么,那个老家伙来了,真是太好了,现在人呢?”我一听巴莱皇帝司徒无明已经被押解进京,让我激动得把拿在手里的茶杯也捏碎。吓得在我边上的小桂子连忙上来查看我的手,让站在我对面的丞相也担心了好一会儿。
我对着小桂子摆了摆手,示意他没事,拿起丝绢把粘在手上碎抹和茶水檫掉,看了看手,没事。我对着丞相说道:“现在人关在哪里?”
“回皇上,现在人关在天牢里,皇上你现在是不是想去看一下,还是让微臣把他带过来?”夏丞相询问道。
“不了,腾怕控制不住自己,杀了他,这就太便宜他了。”我拒绝着丞相提出的建议。
“皇上,那现在应该把他怎么处置呢?对了,皇上,这次随司徒无明押送来的还有他的一个小女儿,号称是巴莱第一美女的司徒月,他是司徒无明最疼爱的女儿。”丞相说道。
“先把这俩个人关在天牢里,朕还没想好用什么方法来折磨他们。记住了,不要让他们就这样死了,要是出现什么意外,提头来见朕。”我阴狠着脸说道。
“是,臣会处理好的。”夏丞相被我刚刚说出那话的表情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又回复过来。
夏丞相又禀报着:“这次俘虏不少,唯独不见巴莱国的军师。”
“要给腾严查,逮捕这可狠的狗头军师。”
“皇上,那就好,巴莱地区管理的事,知皇上还想怎么处理呢?”
“腾想还是不要做焚书这种事了,把这次攻打巴莱国所得到金钱分出一部分来,在巴莱国国内开办学堂,从国内调集文人去担任老师,巴莱地区开设考场,选拔人材,尽快地建立秩序。对了苗疆土司龙哥要我帮忙建学堂,我想可在南城、冀’和微城建一些学堂,再从苗疆和巴莱地区选出一部分优秀的学子到这些学堂学习,学习我大唐的礼仪和文化。”
“是,臣会去处理好的。”看到我改变了以前的决定,这让丞相感到放心了不少,说句实话,他很是不认同焚书的决定,如果再来一个坑儒,这就很像以前秦国君王了,这将会让天下学子文人门的唾骂。
第四一章祭祀英灵
第四一章
这几天最忙的是母后,因为要选出四位亲王担任洛东城、辉城、皇城和幽城的城主,宗亲们都纷纷地来走母后的门路,简直把母后累坏了,也不知如何是好。母后在我的面前说了这个又说那个,连自已也不知是在替谁说话了。
“母后,你到底要我封谁做城主呢?”我笑着对母后说。
“我也不知道呀!”母后叹了口气说着。
周府最近也很热闹,小美的父亲这几天也很忙乱,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来攀亲攀故,这些人大都是长安城内待缺的闲官,想走蓉妃的门路,好派往洛东城、辉城、皇城和幽城为官。也有的人借着为周光海续弦为由把周府的门槛都快踩烂了。
一天晚上,小美跷着嘴巴对我说起这些事,我听了直乐,把小美气坏了,我把她拉到身边,一本正经地对小美说:“小美,那些求官的,不要去理他们,是好是坏这由夏丞相和吏部去作决定。说实在的你父亲还不老,一个人也大孤独了,为你父亲续弦,找个伴,这是正事,以前你父亲为着你,现在你也要为着你父亲想想。”
“我也是这样想,可是我父亲就是不同意。”
“你父亲心中有没有喜欢的人呢?你仔细地想一想。”
小美低着头想着良久,抬起头对我说:“啸天,有一个人,我叫她阿姨,人长得并不漂亮,可是心地很好,我的父亲对她很好,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一有三长二短,她就过来帮忙,可以说,我是阿姨看着长大的,我听老管家说过,我父亲想娶她过门,她不肯,她说她长得大难看了,死也不答应。”
“噢,小美你喜欢这个阿姨吗?”
“喜欢,要是阿姨能做我的后妈,那大好了,可是阿姨不同意。”
“这好办。”我附在小美的耳边小声稍稍地说着。小美双眼发亮,高兴地跳了起来,一抬脚往外就跑。
“小美,你要到那里去?”
“我去找父亲。”
“真是,急什么,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辰了。”
师傅一回到长安就来向我告辞回卧龙阁,我知道师傅现在根本无心思做其它的事情,战事已结束了,现在他急着回写他那本《战略心经》。
大唐国各地方都贴出了公示,宣告大唐国在这场战争已取得全面胜利,好让地方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件大事。当然这是大唐国第一件大事。全国民众知道这件大事后,都沸腾起来了,最高兴的还是住在边境的居民,因为知道战争结束了,现在人们又可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了。
东部沿海的人们再也不用受倭寇骚扰之苦,百年来骚扰我东志沿海的倭寇从此消声灭迹了;北方的黎民百姓也可过着舒心的生活,蒙国的军队已向大漠和草原深处迁移;巴莱国已成为历史了,生活在西北的百姓,他们也就不用再受每隔三四年,邻国就来骚扰一次的苦难了;苗疆的苗民,也兴高采烈,从此再也不会受到欺压,又可回到洛西故土;全大唐国的民众又可以安安心心过着他们的太平日子了。
我在朝殿上,听着大臣们汇报着各地百姓得知战争胜利后返回的信息。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许许多多在战场上失去亲人们的信息。在这喜悦的日子里,他们对着已离去的亲人,心中怀着无比的哀思。今天这安定的日子,是用多少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过具体的统计,在这场战争牺牲的将士就有五十多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让所有听到这个数字了人都会心惊和心酸,这还只是在战场上牺牲将士的人数,要是连平民百姓的伤亡一起算的话,那还不知道有多少。战争是残酷的,是贪婪、野心,是那些被扭曲了人性的人的杰作。
纪**碑工程在持续三个月的时间后,终于完成了,英魂记**牌落成了,宏伟气派,高在十丈,正面五个金光闪闪的英魂记**牌大字,远远就能看到,巨大的牌基上刻有遇难将士的名子,地下建成有个宏大的灵堂,用于安放遇难将士的骨灰。重丧,所以尽哀;重祭,所以致敬,在尽哀和致敬中,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骨灰已由各地的亲人送来安放进去,你可以看到在纪**碑广场上,各个军团的人也在不停地忙碌着,不时有新的将士骨灰送来,把他们安放在特定的位置,然后再来到登记处记上这位将士的姓名、所在的军队的名称、家庭地址等,要是他是孤儿的话,就只记上名字和他身前所在军团的名称。
又是一年,今年清明,飘着蒙蒙细雨,大唐祭祀英魂的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这已成为大唐国的一件大事,历来的祭祀活动,都是祭祀神灵,祭祀神明祖先等崇奉对象的礼仪、而今天人们所祭祀是大唐国的一些小兵、小官、小老百姓,因为他们所做的事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有功,今天取得与先代启圣公、历史圣贤、神灵一样的地位,受到全国人们的祭祀,是一个无比的荣耀,也是对家族的一种安慰,同时也是祁求亡灵保佑其子孙后代,赐予他们幸福。
举行第一祭祀的是由安国寺的现任住持了空大师来主持。当了空大师得知让他来主持这个盛大的祭祀活动时,让他高兴得差一点没得心脏病,要不是他身边的小和尚及时叫起来,现在的安国寺就要换住持了。
广场外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有将士的家属、有老百姓、有军人、有慕名而来的外国人等等。祭祀活动成了维持统治秩序、维护宗法制度与道德关系的一种伦理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加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正是“报本反始,民德归原也”。
安国寺知客撞钟三声,连续三次,沉闷宏亮的钟声,向远处传播,广场上的钟鼓也齐鸣响,祭祀开始,英灵记**牌前中央,设起祭筵,供奉香炉、水瓶、香案,上间摆放着禅椅、拂子、经架、法衣,下间设椅子、经案、香、烛、经卷等等,这些都要在祭祀的头一天就准备好。
了空大师带领众僧齐集在英灵记**牌前,首先由了空大师向英灵上香、行礼、供茶,接着众僧向英灵行三跪拜礼,夏丞相上前读祭祀文,歌颂众英灵的丰功伟绩,其情悲壮、哀伤,寄托人们对和平的诉求,对战犯的控诉,让人们永恒记**,盼望幸福的未来。
夏丞相读完祭祀文后,我来到纪**碑前,拈香三拜。这一拜惊天地,泣鬼神,全场所有的人都跟着跪拜,自苦只有臣子百姓向君王跪拜,那有君王向英灵跪拜,这一拜,众英灵也就有了与神灵同样的身份,这一拜使众英灵的亲属、生前的战友热泪盈眶,心灵得到慰藉,大唐也有着不可战胜的凝聚力,这一拜使那些敢窥视我大唐的人胆战心惊。
接下是众位大臣,十位城主。十大将军,四位候任的城主和四位候任的大将军,苗王土司龙哥,最后是黎民百姓,来到英灵记**牌前祭拜。
了空大师领着众僧**诵经文,超度众英灵,法事早、暮钟鸣响之后举行,连续七天,香火不断。
英灵们一定在天上看着我们呢。我们一直都很虔诚地祈祷,经过各地来往商人的传播,这个纪**碑倒成了大唐国众心所归的地方,是大唐国的标志性建筑物,对京城的旅游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四二章皇帝失踪
第四二章
早晨,蓉妃娘娘很早就起床,心情也很好,就乘轿到周府看望父亲,周光海一听宝贝女儿来了,很高兴地迎出大厅,老管家和家人也一阵忙碌,小美现在不再是周家的小姐,而是蓉妃娘娘,身份今非昔比,就连老管家的身份也不同了,老管家不管到那里,拍马屁的人总是跟着一大群,那更不用说周老爷了。
周光海最近一天也不得安宁,今天见女( 帝王生涯 http://www.xlawen.org/kan/5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