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部分阅读
回廊、节比鳞次的厢房,来到了官衙的正堂门外。通报后得到允许,纪啸边高声的通禀着:“虎贲副尉纪啸前来报备!……”边大步的走进了大堂。急步向前的纪啸,穿过了两侧排列着的盔明甲亮的侍卫、高矮胖瘦不一的各级将领,在一片森严、肃穆的气氛趋近了车骑将军、富平侯张安世高坐的帅案近前,单腿打千高声的参见:“纪啸拜见大帅!”
“本帅昨日已经接到了圣旨。尔先起来回话吧!”帅案之后的张安世苍劲的话音响过之后,纪啸才站起了伟岸的身形、抬头看向了帅案后面的御林军统帅张安世、并同时也在侧目扫视着帅案两侧下面排列着的十几位御林军的高级将佐……。
瞬间,纪啸已经大致看清楚了大堂内高位上的众人的大致情形:
今日升帐点将的车骑将军张安世,从神态到外着装均要有别于之前纪啸在苏府面见到的张安世。身材粗壮的张安世,此时是紫袍、金盔、一身的戎装高踞于帅案之后,苍眉微蹙间一派威凛、庄重的神态。确实具有着大将军的八面威风!
此时,身为车骑将军官衙军官的霍山则站立在了帅案后的张安世侧后的位置,正对着抬起头看到他的纪啸怒目而视。而两侧的御林军的十几位重要将领,则在频频的相互以目示意着、交换着各自内心里的想法和看法,可能是也在对纪啸这个初临御林军的同僚作着各自心里的评估?
另外,在帅案左手下位的侧坐上还坐着一位士打扮的人。按纪啸的估测:这个人可能就是车骑将军官衙的长史?
肃穆的大堂内一片的沉寂,甚至连将领们粗重的喘息声也清晰可闻;肃穆、森严给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大将军升帐、在堂,安能有随便喧哗的声音存在?何况,御林军还是大汉朝等级最高的一支军旅。
站起身形的纪啸,抬起头来在把目光投注在帅案之后的张安世的身上的同时,就听到高踞于帅案之后的张安世不失威严的缓缓地说到:“圣上旨意所言之意,本帅已经尽知。然其尚要有许多的细节,本帅需向尔单独询问后,本帅才好按圣上的旨意予以安排。故而,待退帐之后,尔可先留下来予本帅分说清楚。……”边对纪啸缓缓地说着的张安世,此时已经头也未回的抬起手向身后挥了一挥。……
“大帅有令:散帐!”随着张安世的示意,站立在张安世身后的军官霍山马上就高声的喊到。
随着大堂内的御林军重要将领们施礼后纷纷有序的退出了大堂、连持戈侍立着的侍卫也都相继退到了大堂之外。空旷的大堂内,现在也就只剩下了还站在大堂央被留下来的纪啸和高踞在帅案之后的张安世、以及他身后站立着的军官霍山、下位侧坐上的长史这四个人。
当然,在众将退出大堂的过程,众将在经过纪啸身边时,也在纷纷的上上、下下的打量纪啸几眼,或是冲纪啸点点头、或是对纪啸微微一笑、同时也还有一副漠然无视表情的,不一而足。
可能是之前张世安已经处理完了今日的御林军的其他军务、最后也就剩下处理纪啸前来报备这件事了?因而,在纪啸进入大堂报备以后,由车骑将军官衙的长史替纪啸签了押,张安世也就挥手示意散帐了。
然而,由于张安世并没有吩咐纪啸‘归位’,纪啸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升帐后的具体侍立位置(左面还是右边,站在那位之前、那位之后)。因而,纪啸在众将、侍卫相继退出的过程,也只能是稍显尴尬的还是伫立在大堂的央。
“你们也出去吧!本帅要同他说些私言。”待众将、侍卫相继退出后,张安世就冲身后的霍山和下位侧坐上的长史挥了挥手言简意赅的说到。
两人也就迈步向前的迈步向前、站起坐着的身形的站起坐着的身形,来到正面向帅案后的张安世施礼告退、相携离开。在背对着张安世离开、面向着纪啸的瞬间,离开的二人表情完全的各异:身形有些瘦弱、三绺胡须的长史是向纪啸点了点头的轻轻一笑,而霍山则是横眉冷对的又怒瞪了纪啸两眼。
“好了!你也就别站着了!坐到本帅身旁来吧!你小子可以呀!竟然直接拜见到了圣上?圣上还忙不迭的下旨直接就把你给送到老夫的帐下了!老夫和子卿还真没看错人!也没白为你小子担心一场!看来你小子的心思真不是一般的缜密呀!胆子也够大!不错、不错!……”待霍山和长史退出去以后,张安世一改之前的威严、庄重的状态,却显得十分亲切的半调侃、半赞许起了纪啸;并向纪啸示意向了长史刚刚离开的座位。
“晚辈多谢叔父的关心和提携!为了晚辈的事,叔父还特意的向圣上做了担保和举荐。晚辈也只有此后竭尽心力的为国效力、为叔父分忧来报答叔父的一片关爱之情了!”想到张安世受老苏武的委托还特意的去向汉宣帝进言,纪啸不禁诚恳、真挚的重新又向还高坐在帅案后面的张世安深施了一礼。
“好了、好了!凭老夫同子卿的交情,老夫安能不对你小子分外的照看一些?就别说这些虚的了!老夫看到圣上给老夫的旨意还颇有些不明之处?你小子过来坐,还是说说具体的事宜吧!”军人特点鲜明的张安世,直截了当的就把话说到了正题上。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初露锋芒
一切均在不言。对于汉宣帝的圣旨所蕴含着的主要意思,张安世是心知肚明。表面上是一副粗豪军人外貌的张安世,其不仅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位心思缜密、十分精明的人物。
十几年来,大汉朝朝廷上层的权力枢,一直处于一种‘主幼臣强’的状态。还真别说,一代强横、霸道的帝王汉武帝的眼光就是毒辣!由于当初的皇位继承人、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还处于稚龄,为了避免出现‘子幼母壮’、后宫干政的局面,汉武帝极其狠辣的赐死了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却选择了在其死后以霍光为主的臣属辅政这条路。
而自汉昭帝即位以后一直采取低调、雌伏状态的张安世,在汉昭帝驾薨的当口儿,却一改往日的低调,以一种极其强势的姿态出现。其不仅十分强硬的率羽林迅雷不及掩耳的把被霍光等重臣拉下马的昌邑王刘贺强行驱逐出京城长安,而且还联合丙吉等一举把恍若他的养子一样的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推举上位;其自己也随后一跃成为了大汉朝的第二号人物。
由此可见:张安世的审时度势、控制机会的能力极强,并且还极其的擅于决断!同时,张安世还十分的善于自保。假如其出头得过早,他很可能就也要步上官粲、桑弘羊的后尘、成为老霍光近窥绝对权力的垫脚石!
像张安世这样一位秉性上与其粗豪的外貌十分迥异的狡黠如狐、出手如虎的老辣人物,自然是一眼就看穿了汉宣帝诏书的含义,也完全的洞悉了汉宣帝和纪啸这两位外貌上极其相像的年轻人所欲实施的谋划的意图。
所谓眼见为实。如果纪啸只是想要获取更加优裕的生存条件、利用仕途上的发展来进入上流社会阶层,张安世就是看在同老苏武的交情上也会对纪啸有所帮助。但涉及到纪啸想要图谋甚大的成就一番不俗的作为,人老成精的张安世却就不得不谨而慎之的对纪啸进行一番考察了!就是出于自保的考虑,张安世也会尽可能的小心从事。
因而,在纪啸前来报备以后,张安世就仿佛出现疏漏似的并没有马上安排纪啸的具体职司和让纪啸马上就融入御林军去,而是把纪啸留下来要考校一番。当然,这其也不乏张安世有想进一步的了解一下纪啸的能力、看看纪啸是否是堪当大任的因素在里面。
“多谢叔父赐坐!”上前几步欠身坐到了原来由车骑将军官衙长史所坐的位置的纪啸,边随口向张安世谢着坐、边已经从从身上摸出了连夜画好的那些图纸。纪啸边从其先挑选出几张、边面带惭色的说到:“晚辈不学无术,所画之图太过粗鄙!可能会有污叔父的慧眼?呵、呵!……”
不好意思的有些脸袖的纪啸干笑了两声,才接着说到:“兵者、国之重器也!圣上委晚辈编练出一支军的精锐,晚辈不敢辞!然叔父当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往日晚辈曾向叔父言:晚辈在边陲军之时,曾琢磨出几项适用的军械。之前晚辈由于面见到圣上时心情过于的亢奋而在言语上有所疏漏,并未曾向圣上言说。今日参见叔父,晚辈想一并禀明叔父加以制作,以备练军之用……。”
有些事彼此双方已经心知肚明,现在纪啸也就根本没有必要再去向张安世剖析练军的目的了。因而,纪啸也就毫不迟疑的直截了当切入了正题。纪啸如果说得过多?涉及到某些朝廷枢的内幕。反而要显现出本就不在其位的纪啸太有些过于的自不量力!
“叔父请看!……”纪啸又重新站起身的来到张安世的帅案之前,把先挑出来的几张的一张图纸平铺在张安世的帅案上指点着:“叔父一生戎马倥偬、统帅千军万马;叔父当知战马对军旅的重要性。而战马毕竟是畜力,其也有着其本身存在的弱点。其实,在马匹最为重要的功用脚力上就存有着马匹本身原就存在的一个弱点:由于马蹄乃是角质物,其自然就有着易磨损、长途长期奔驰不免就会对马匹本身造成严重损伤的弱点。同时,由于角质物较软,也同时会造成了马匹的抓地力差、马速较慢……。”
在纪啸滔滔不绝的述说过程,本就对军之事精通无比、身为一名老军人的张安世此时已经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一双犀利的老眼早已经一眨不眨盯住了纪啸给他平铺在帅案上面的那张图纸看,神色也逐渐庄重起来的不禁缓缓的说到:“贤侄是说:把你画的这种物事镶钉在马蹄之上?一来可以提高马蹄的耐磨性、二来可以提高马蹄的抓地力?此法、此法不会对马蹄有所损伤、使马匹难以行走吗?……”
这时候的张安世,已经完全的被纪啸所呈给他看的图纸所吸引。既忘了嘲笑一下纪啸画得太臭!又忘了纪啸还弯腰撅腚的站在帅案一侧、他应该示意纪啸拉过来矮墩坐下来慢慢说。想当然耳!戎马一生的张安世,见到一种可以提高军力的器械自然是会情不自禁的兴趣盎然。
明白人好办事!心里暗自赞叹着的纪啸,就也脱口奉承道:“叔父真不愧是我大汉朝的一代军大帅呀!果然是极其的精通军旅之事!”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张安世‘马屁’之后,纪啸才接着解释到:“正如叔父所言,此物其实就是此种功用。不过,请叔父放心!晚辈曾刻意的加以验证。由于马蹄本就是角质物所构成,无有任何的感应。如果给马蹄钉上此物,不仅不会使马匹受损,而且还会对马蹄有着保护作用。马蹄镶钉上此物后,不仅不会影响行走,而且还会相应的提高马速。”
“老夫早就看出来贤侄颇有心计的十分不简单哪!也许真是上天在怜惜子卿遭受的那么多年苦难,才让子卿晚年收了尔这样一位才华不凡的义子呀!”兴奋得大生感慨的张安世感叹间,忍不住十分好奇的又盯上了纪啸手里还拿着的另外一些图纸,就首先自嘲的说到:“呵、呵!老夫一高兴倒忘了贤侄还站着。贤侄快坐!把尔的所思、所想都对老夫慢慢的说来!”
连连点头应诺的纪啸,忙顺手拉过来了矮墩紧旁着张安世的帅案旁边坐下,就一张一张、一件一件逐次的开始了对张安世的讲解……。张安世聚精会神的听着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自己把头上戴着的金盔摘下、苍首连点间还在不住的提问并赞叹不已。
其实,纪啸拿出的这些名义上是自己设计的东西实际上很简单!但这些东西,却是这个时代所并没被开发利用起来的。因而,不免也就引起了张安世无限的兴趣。作为大汉朝军统帅的张世安,他昼思夜想、最为关心的也就是要如何的使大汉朝的军队变成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铁军!现在有纪啸这样一位年轻人凭借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了这么多的适用军械,安能不让张安世感到兴奋异常?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展示胸襟 (二更)
其实,纪啸拿出的这些东西,如果放到现代乃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甚至,有的东西已经快到了被淘汰的边缘。第一张图纸上纪啸所画的自然是‘马蹄铁’。而接下来的其他图纸上,纪啸则分别画了马鞍、马镫、马刀、马槊、吊索、投枪、短匕等等一些既适用、又简单的冷兵器军械图形。
从这些图形的时代跨度很大、稍显有些凌乱的种类上也可看出,纪啸头脑所存有的记忆也是有些支离破碎的各种时代的记忆都有一些。这样一来,也就更加的让纪啸对自己的这些记忆有些摸不清头脑了!
然而,纪啸自己有所疑惑,并不等于了解到他的能力的外人也明白纪啸恍若具有的先知能力。因而,此时张安世看向纪啸的目光则就十分的精彩了!既包含着对纪啸才华的震惊、又包含着对未来大汉军力大幅度提高的无限憧憬,张安世甚至是在以仿佛看到了外星人来到自己面前的目光在看着纪啸!一时不禁啧啧的赞叹不已:
“太好了、太好了!贤侄真是让老夫惊奇呀!老夫和子卿还是有些低估了贤侄的才干了!如此人才,千年难遇呀!这让老夫该如何的感谢上天对我大汉江山社稷的眷顾呀?
如果把贤侄所设计的这些军械装备到大汉的军,大汉的军力何止能提高一倍?我大汉又何惧胡人铁骑的凶猛?圣祖武帝又何必几乎耗尽了全部的国力才稍稍压制住了‘屠各子’的势头?不言其他,就仅仅尔所言的的马具三项,就会使我大汉的军旅在面对恍若是在马上长大的胡人时,再不会像以往一样的会在单兵作战的能力上有相差数筹的弱势、窘境了!太好了、太好了!……”
让张安世的一番赞叹给说得有些讪然的纪啸,不免有些脸袖的谦逊到:“叔父谬赞矣!其实,晚辈也只是在投身边陲之后,长夜难眠、倍感寂寥之时,思及到一些大汉的军旅之事、以及胡人的铁骑的特点,才偶有所思而已。晚辈何德何能能承担得起身为我大汉军统帅的叔父您的如此的赞许?”
“不然、不然!……”老脸上洋溢着的兴奋笑容余韵未消的张安世,连连的摇着苍首说到:“我大汉向来不缺少以江山社稷为己任的忠义双全之人。然缺少的则是如开国之韩信、圣祖武帝时之骠骑大将军一样的具有着超常军略天赋、又心性坚毅果敢之人。可惜呀!天不假年,让如骠骑大将军英年早逝的令人不免扼腕叹息!否则,安能让‘屠各子’仍然嚣张至今?
不过,现在把你小子比作骠骑大将军还为时过早。然你小子如果以后还能如此的持之以恒,成为我大汉如骠骑大将军一样的守护神当并非妄想!你小子放心!此后老夫、子卿绝对会尽其所能的对你加以襄助,也绝不会令你的才华有所埋没!在圣上面前,以后老夫同子卿也会对你适当的加以举荐。不过,你小子稍有所成就之后,可不要像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括呀!那可就白白的辜负了老夫和子卿对你看重、甚至也辜负了圣上对你的无限信任哪!”
兴奋之余、老怀甚慰的张安世,不仅在言语上显得十分亲切的表达出了自己对纪啸的能力的肯定和殷殷期盼、兼且还仿佛对老苏武能有纪啸这样一位义子而感到了稍许的嫉妒,同时也以一位过来人、父辈的身份对纪啸进行着谆谆的告诫。
“叔父放心!纪啸以往既无如赵括一样深厚的家世,又无极思人前张扬、哗众取宠的喜好。有的也仅是意外幸运的得到了叔父和义父的另眼相看、恰巧面见到了当今圣上的机会、以及秉承祖训对我大汉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纪啸此后亦会多多的向叔父恭请教益、竭尽心力的为大汉尽忠,决不会辜负了叔父、义父、乃至当今圣上对晚辈的信任和重托!”该发誓许愿的时候就要发誓许愿!纪啸正容的、信誓旦旦的望着张安世说到。
“呵、呵!好、好、好……!”连说了几个‘好’字的张安世,话锋一转神色也庄重了许多的又旧话重提到:“贤侄不能就仅仅是思虑到这些只是画在纸上的东西吧?若如此,那可真就如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了!贤侄何不尽言?让老夫也可以对贤侄的才干多有一些了解?”张安世半带着相激的话语,也显现出了老谋深算的他并不是轻易就可以用花言巧语所能够打动的。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对军略原本就一知半解的苏武、汉宣帝对纪啸的肯定,则大部分是出于感性上的认可。而纪啸如果是想要完全的得到张安世的肯定,还必须要以实际的能力上加以认证、从纯理性上得到认可。本就是行伍出身、军略极其精通的张安世如果对纪啸加以了完全的肯定,那也就等同于纪啸是完全的名实相符、也同时会让汉宣帝和老苏武对纪啸的肯定从感性转变到理性上。这样一来,纪啸也就会更近一步的得到信任、也会被赋予更多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并不糊涂的纪啸,心里也明白汉宣帝就如一位急需要拥有许多为其卖命的仆从的主人,而张安世则就像是汉宣帝这位主人所委任的遴选仆人的主考官一样。最后汉宣帝这个主人能否接受并加以任用纪啸这个仆人,其实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张安世这个老辣的主考官。
因而,明白这个道理的纪啸认真的整理了一下思绪,才慎重的说到:“之前叔父曾言,如果把这些军械装备到我大汉军旅、会使我大汉的军旅在军力上有所提高确乃实情。然任何事均不是一蹴而就的,亦需要长期的磨合、训练才能适应并运用娴熟。另外,叔父统帅我大汉的军旅当知,军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仅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而已;而最为重要的还是作为我大汉国之重器的军旅本身、也就是军卒本身所具有的诸般能力和条件。……”
因为说得有些绕口,纪啸话语顿了顿,尽可能的让张安世回味一下、听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之后,纪啸才又进一步的接着说到:“也就是说:我大汉的军卒不仅要有为江山社稷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胸襟,而且还要有能够发挥出军械最大效用的体力和技巧。故而,军卒自身能力的提高,仍然乃是重之重!以人为本方为至理呀!
晚辈就是基于此点,才向圣上自请先为圣上编练出一支个个如军猛虎的军精锐。当然,先期的编练也只能是遴选出来几百人而已。待这几百人有所成就后,那这几百人也就可以成为了我大汉军旅的种子,会在我大汉的军遍地开花结果。那时,就不愁我大汉军旅可以达到无人可敌、无往而不胜的境界了!……”
“贤侄今日可真是让老夫惊奇无比了!好一个以人为本!老夫、甚至圣上和子卿还是都把贤侄看得太过简单了!……”听到此的张安世,不禁又脱口感叹着;并且还以一种莫名的、意味深长的目光凝视着纪啸。
第一百三十章 讨取方便 (三更)
万事难以求全,做任何事都可能是利弊参半?听到张安世再一次不吝言辞的赞许、以及从凝视着自己的老谋深算的张安世眼留露出来的某种莫名的含义有所警觉,纪啸内心里不仅没有了初战告捷的兴奋、反而心里一凛的感到了一丝的不妥?
心有灵犀一点通、明白人不需要过多的言语点拨。张安世是看在老苏武的面子上对自己予以提醒、还是张安世在内心里对自己已经产生了疑虑?只有天知道!内心里产生了少许纠结的纪啸不禁暗想着,也为自己近期的际遇巧合而感到了一丝不安。同时,也不免在暗自的告诫着自己:
在仕途和权力面前,情感和理智向来都是一对儿相互对立的矛盾。在权谋的漩涡,任何不经意间微小的失误都可能会掀起滔天的波澜!投身其如履薄冰已属必然。最为关键之处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无论张安世、乃至汉宣帝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自己以后都要尽可能的适当控制好自身的言语、作为。
张安世目光隐含的难明意味,瞬间不免让纪啸想起了在皇宫内院临别时少女皇太后上官婕对自己的告诫:汉宣帝认为哥哥是一个桀骜的、难以控制的人,以后务必要适当的加以收敛!同样,纪啸也自我感觉今天在张安世面前自己在显现出来的个人能力方面有些过了!最为关键之处则是在于:自己所言的‘以人为本’上!
人与人之间的权谋博弈,本就是身处于上位者所必须要注重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而纪啸之前,还曾经言到‘他所编练的军精锐会在大汉军旅开花结果’。这样,难免就会让人、特别是让一生都沉浮于诡诈的宦海之的张安世产生‘所谋非浅’的疑虑。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张安世,习惯成自然的也会对所要托付重任的人的内心进行着不由自主的窥视!
自己同这些宦海的‘老油条’相比,还是有些毛躁啊!暗自感叹着的纪啸,现在也只能是尽量的加以适当的补救:
“叔父有些太看得起晚辈了!晚辈也仅仅是在想:要不负自身所长的为大汉的江山社稷尽到自身的一份心力而已。纪啸年少失沽的已经孑然一身,穷困潦倒的来到长安后无意间得到了义父的垂青。
晚辈既是在感念义父对晚辈的一片舔犊之情、又是在考虑到要不能辱没了先祖的忠义门风、同时也是因面对的是叔父这样的对晚辈关怀备至的父执之辈,故而才毫无保留的道出了心的所思所想。其也难免因晚辈的浅薄而有所疏漏,也望叔父予以多多教诲;晚辈定当诚心受教的以叔父的高风亮节作为此后立身处世的楷模。”
“好、好!”含笑不住的点着苍首、又在连说着‘好’的张安世,望着纪啸的目光仿佛是在说:您小子还算知趣儿!也不枉老夫对你寄按予厚望的一片苦心。按纪啸内心里的暗自分析最低限度极其世故的张安世此时也是再想:孙猴子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小家雀儿安能斗过老家贼?你小子暂时还逃不出老夫等的掌控之内!
“老夫安能不明白贤侄的心意?何况,昨日圣上已经下旨予老夫。贤侄之前所言,老夫认为十分的妥帖。然世事也确非一触而就的!想来贤侄对圣上所委之练军之事心已有定计。贤侄就一并的说予老夫,老夫也好予尔以适当的安排。”不住的点着头的张世安,几乎是经过了对纪啸又一番的十分严格的考察,此时才进入了正式的具体实施话题。
想到之前自己坦露的心胸有些过于张扬,纪啸斟酌了一下词句才缓缓的正容说到:“晚辈之前确实经过了一番的筹思。然晚辈毕竟是涉世尚浅,其如有不当之处亦望叔父适时的加以指正,以免晚辈因浅薄而出现不虞……。”考虑再三的纪啸,虽然在言语上已经在尽量的控制着自己;但由于想要圆满的完成重任有些安排还是必须还要坚持,因而首先也就在尽可能的给张安世打着‘预防针’。
在张安世含笑默默的点首示意下,纪啸才接着继续的说到:“按晚辈的估测:圣上虽然没有给晚辈限定出时日。但以晚辈想来:圣上也是希望能够尽早的练成此军,以便偶遇变故时可堪一用。故而,晚辈在编练此军时,就要尽可能的摒弃一切的掣肘而独立的、倾尽心力的投入到其去。叔父以为晚辈说得可对?”有些吸取了之前教训的纪啸,并没有直截了当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而是在想办法在用话‘套牢’老谋深算的张安世。
“呵、呵!”不由自主的笑了两声的张安世,颇为玩味的含笑望着纪啸调侃到:“你小子是在拿话挤兑老夫吧?好!贤侄还是接着说吧!呵、呵!可能的情况下只要老夫能做得到,就是看在子卿的颜面上老夫也会无不应允的!”
再一次的被张安世窥破心思的纪啸,不免脸上一阵发热的有些讪然的放着赖:“晚辈不敢!实是晚辈已经感到了压力重重,故而才不得不恳请叔父多多的加以看故。……”嘴上这样说着的纪啸,心里也不免腹诽:你是在不遗余力的帮衬着你那位宛若干儿子一样的小皇帝汉宣帝。难道我就不是老苏武的义子?让我出力,你还想啥都不管?妄想吧你!
“按晚辈的思虑,具体的安排当如是行之:
其一、当由叔父亲自主持从羽林(御林军的简称)的预备人等遴选出三、五百人并配属相应的战马,交由晚辈独自的加以训练。能成为羽林的一员,尔等的家世当无需赘言。然由于晚辈要实施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因而选取人员时要尽量的选取少壮、精悍者且要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承受力。由叔亲自主持选取,则是要显现出朝廷对这件事的重视;以便晚辈练军时可以挥如臂使的加以调度、且少受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掣肘。
其二、叔父当委晚辈在京城的近郊独立设置一座营盘,要摒弃同羽林大营及其余人等的一切联系;而后才可封闭式的全力投入到练军当去。这样,也可使晚辈能够尽快的练成此军、保证圣上应对意外发生的不虞之事之所需。
其三、由于晚辈设计的这些军械世上并无实物所参照,亦须经过试制和检验其是否适用并加以完善的过程。故而,叔父应给晚辈配属适当的工匠及铜、铁等原料,让晚辈尽早的制成并投入使用这些军械。如此做,晚辈还有另一层的考虑:由于这些军械的制作太过简单、适用,我等就应尽量的保守其隐秘性、避免过早的流传出去。否则,如果过快的流传到异域,我大汉反而会有作茧自缚之嫌哪!……”
由于之前早已经经过了认真的筹划,纪啸自然就又开始了滔滔不绝的向张安世叙述起了自己的预定安排和构想。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双延寿
“说的是!确有贤侄说的这种可能!这样吧!老夫就按贤侄所言的给贤侄安排些手艺精湛的工匠并拨付给贤侄适量的铜、铁等原料。待贤侄打造制成这些军械、装备完贤侄的所练之军后,老夫会适时的奏请圣上,把这些参与制作的工匠单独成立一个作坊并严加管理、要求尔等严格的守密;并挑选几种适用于普通军兵装备的大量开始打造制作。
还有,贤侄为我打汉军旅奉献出了此等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军力的器械,对江山社稷功莫大焉!老夫也会奏请圣上给贤侄记上首功一件,并奏请圣上予贤侄以重赏!
至于选取练军之人,明日点卯后老夫就可带着贤侄前往羽林大营去进行选取。不过,老夫也只能是去给贤侄助助威而已。需要选取何等样人,自然是要由贤侄自决,老夫无能替贤侄越俎代庖。
于京城城外单立一营已属必然。就是看在这些军械必须守密的份儿上,也是尽量的少人打扰为好!何况,这样做还有利于贤侄的练军、方便于贤侄尽早的练成此军。
还有就是,粮饷、补给方面老夫也会对贤侄之所属予以适当的照顾并会派人及时的给贤侄送达。惟望贤侄尽快的完成军械的打造制作、尽早的替圣上练出一支可以挥如臂使的强军!贤侄所言之事老夫已宗宗满足,贤侄可还有其他需要让老夫帮衬之事?呵、呵!”
在纪啸的叙述空隙,张世安适时的插言,对纪啸之前所做的安排给予了完全的肯定并尽可能的给予了纪啸合理的照顾。这不免令纪啸对张安世大生感激之心:不愧是偌大的大汉帝国的军一帅呀!考虑得不仅周密、完善,而且还毫不拖泥带水!显现出了大将军的明悟果决、一言鼎!
但从张安世的话里话外纪啸也听出来,张安世还是比较偏重于对军械的重视。想当然耳!无论纪啸说得如何的天花乱坠?所练之军的成效还要有待于结果的加以印证。而军械,其功效对于戎马几十年的张安世来说:一眼就已经看出来会产生奇效。普及开来,绝对会使大汉的军旅在实力上不止提高一个档次!
兵者国之重器。大汉军力的普遍提高,也就意味着大汉朝独霸环宇、笑傲群胡已经不是奢望!这安能不让身为大汉朝军统帅的张安世感到亢奋异常的毫无保留对纪啸予以支持?如果一切都变成了现实,他张安世可是会有可能要创造出超过先贤一代军魂霍去病的辉煌啊?这当然是浸染军旅多半生的张安世的终生梦想!
见自己已经把张安世的情绪完全的调动起来、且使张安世注意力完全的投注在自己练军、造械这件事上,纪啸心理暗想:该到提出自己最难开口、也最容易引起质疑的事的时候了!
因而,纪啸脸上出现了一丝碍难的神色踌躇着说到:“晚辈确实还有一事需要叔父帮衬一把!练军刚刚开始必然诸事繁庸。而且晚辈还既要组织练军、还要关注造械,确实也有些分身乏术!故而,晚辈想要向叔父讨要几名辅助之人。不知叔父……?”
说到此的纪啸,以征询的口吻就结束了请求。官场之,最为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纪啸之所以对这件事谨而慎之,就是因为他现在就想利用这个机会把陈汤和甘延寿都拉过来(虽然现在他还没同甘延寿见过面)。
如果不锁定人的纪啸只是向张安世讨要帮手?纪啸当然可以毫不迟疑、毫无忌讳的就提出来。但就是因为纪啸心已经锁定了陈汤和甘延寿,因担心张安世怀疑他有‘营私舞弊’之嫌,故而才在言语上说得闪闪躲躲。由于纪啸心里明白张安世这个人为人处世要与其外貌大相庭径的十分精明、缜密,因而才十分小心的表现出了一副试探、征询的口吻。
“呵、呵!你小子不是又在同老父耍心思吧?……”几乎可以用老奸巨猾来形容的张安世又一次的一语道破了纪啸的心思。在纪啸瞬间感到十分尴尬的面部殷袖充血的瞬间,张世安却又笑到:“行啊!贤侄就不必想得太多了!其实老夫也早就想到了这些。为了你以后的行事方便、少受掣肘,老夫想来想去就让犬子前去帮衬你一把吧!……”
什么、什么?让你儿子来?你儿子可是你这个万户侯的少侯爷呀!他来了不是给添乱吗?不是让我还得去伺候他吧?心里暗想着的纪啸,一惊之下马上就忘记了刚才的尴尬,不由自主的向张安世投去了十分疑惑的目光,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又郁闷的闭上了!
看到纪啸疑惑重重的表情,张安世不由得笑着说到:“贤侄不必疑惑!由于犬子与老夫同好的虽已过不惑之年还是只喜舞刀弄枪的,老夫才让犬子前去。一是想让其帮衬贤侄一把、二则是让其也向贤侄习学些治军、练军的技巧……。”
不惑之年?四十多岁了还要去向我学?不是你张安世派你儿子来监视我吧?纪啸心理不无郁闷的暗想。
“唉……!”暗想的纪啸却被张安世的一声长叹所打断。就听张安世叹了口气说到:“其实,贤侄可能还不知老夫的家之事?今日老父就一并说予贤侄吧!本来以贤侄的年龄,老夫当派孙儿勃去相助贤侄较为适宜。可是,老夫的那个孙儿由于当年与当今圣上乃是发小,圣上即位后竟然敕封了他一个只与老夫的爵位差一个字的什么‘富频侯’的关内侯?且已经独自开府。其的含义让老夫也颇为纠结呀!何况,此子还一天到晚的只知吟诗会友的颇令老夫不喜。无奈,老夫也只好让其父延寿来代之了!……”
张安世的接下来的话,已经令纪啸震惊得对张安世以后的话听得左耳听、右耳冒了!这也太巧了吧?转了一个大圈子,你张安世推荐的、我自己想要推荐的,这不几乎都变成了你张家的人了吗?富频侯张勃是你张安世的孙子,而陈汤还是在他的富频侯府做幕僚?其父延寿?怎么你张安世的儿子也是以‘延寿’为名?不过,这样也好。有一弊就有一利!陈汤和甘延寿一个是你孙子的幕僚、一个又与你儿子重名,想来我提出后你也不会有太多的想法。纪啸十分震惊的想着不免又有些感到好笑了!
由张安世的话分析,陈汤的心思也确实是十分的机敏、诡秘!其一是他是在利用同张勃彼此都是年轻人、便于沟通的条件才投身到张勃的门下的。其二则是从张安世的话语纪啸也听出来了:由于张勃同汉宣帝相当于‘光腚娃娃’!汉宣帝封给张勃一个与张安世的爵位只差一个字的关内侯,其意思是摆明了已经把张勃定为了张安世去世以后的爵位继承人。可见张勃同汉宣帝的(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
“本帅昨日已经接到了圣旨。尔先起来回话吧!”帅案之后的张安世苍劲的话音响过之后,纪啸才站起了伟岸的身形、抬头看向了帅案后面的御林军统帅张安世、并同时也在侧目扫视着帅案两侧下面排列着的十几位御林军的高级将佐……。
瞬间,纪啸已经大致看清楚了大堂内高位上的众人的大致情形:
今日升帐点将的车骑将军张安世,从神态到外着装均要有别于之前纪啸在苏府面见到的张安世。身材粗壮的张安世,此时是紫袍、金盔、一身的戎装高踞于帅案之后,苍眉微蹙间一派威凛、庄重的神态。确实具有着大将军的八面威风!
此时,身为车骑将军官衙军官的霍山则站立在了帅案后的张安世侧后的位置,正对着抬起头看到他的纪啸怒目而视。而两侧的御林军的十几位重要将领,则在频频的相互以目示意着、交换着各自内心里的想法和看法,可能是也在对纪啸这个初临御林军的同僚作着各自心里的评估?
另外,在帅案左手下位的侧坐上还坐着一位士打扮的人。按纪啸的估测:这个人可能就是车骑将军官衙的长史?
肃穆的大堂内一片的沉寂,甚至连将领们粗重的喘息声也清晰可闻;肃穆、森严给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大将军升帐、在堂,安能有随便喧哗的声音存在?何况,御林军还是大汉朝等级最高的一支军旅。
站起身形的纪啸,抬起头来在把目光投注在帅案之后的张安世的身上的同时,就听到高踞于帅案之后的张安世不失威严的缓缓地说到:“圣上旨意所言之意,本帅已经尽知。然其尚要有许多的细节,本帅需向尔单独询问后,本帅才好按圣上的旨意予以安排。故而,待退帐之后,尔可先留下来予本帅分说清楚。……”边对纪啸缓缓地说着的张安世,此时已经头也未回的抬起手向身后挥了一挥。……
“大帅有令:散帐!”随着张安世的示意,站立在张安世身后的军官霍山马上就高声的喊到。
随着大堂内的御林军重要将领们施礼后纷纷有序的退出了大堂、连持戈侍立着的侍卫也都相继退到了大堂之外。空旷的大堂内,现在也就只剩下了还站在大堂央被留下来的纪啸和高踞在帅案之后的张安世、以及他身后站立着的军官霍山、下位侧坐上的长史这四个人。
当然,在众将退出大堂的过程,众将在经过纪啸身边时,也在纷纷的上上、下下的打量纪啸几眼,或是冲纪啸点点头、或是对纪啸微微一笑、同时也还有一副漠然无视表情的,不一而足。
可能是之前张世安已经处理完了今日的御林军的其他军务、最后也就剩下处理纪啸前来报备这件事了?因而,在纪啸进入大堂报备以后,由车骑将军官衙的长史替纪啸签了押,张安世也就挥手示意散帐了。
然而,由于张安世并没有吩咐纪啸‘归位’,纪啸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升帐后的具体侍立位置(左面还是右边,站在那位之前、那位之后)。因而,纪啸在众将、侍卫相继退出的过程,也只能是稍显尴尬的还是伫立在大堂的央。
“你们也出去吧!本帅要同他说些私言。”待众将、侍卫相继退出后,张安世就冲身后的霍山和下位侧坐上的长史挥了挥手言简意赅的说到。
两人也就迈步向前的迈步向前、站起坐着的身形的站起坐着的身形,来到正面向帅案后的张安世施礼告退、相携离开。在背对着张安世离开、面向着纪啸的瞬间,离开的二人表情完全的各异:身形有些瘦弱、三绺胡须的长史是向纪啸点了点头的轻轻一笑,而霍山则是横眉冷对的又怒瞪了纪啸两眼。
“好了!你也就别站着了!坐到本帅身旁来吧!你小子可以呀!竟然直接拜见到了圣上?圣上还忙不迭的下旨直接就把你给送到老夫的帐下了!老夫和子卿还真没看错人!也没白为你小子担心一场!看来你小子的心思真不是一般的缜密呀!胆子也够大!不错、不错!……”待霍山和长史退出去以后,张安世一改之前的威严、庄重的状态,却显得十分亲切的半调侃、半赞许起了纪啸;并向纪啸示意向了长史刚刚离开的座位。
“晚辈多谢叔父的关心和提携!为了晚辈的事,叔父还特意的向圣上做了担保和举荐。晚辈也只有此后竭尽心力的为国效力、为叔父分忧来报答叔父的一片关爱之情了!”想到张安世受老苏武的委托还特意的去向汉宣帝进言,纪啸不禁诚恳、真挚的重新又向还高坐在帅案后面的张世安深施了一礼。
“好了、好了!凭老夫同子卿的交情,老夫安能不对你小子分外的照看一些?就别说这些虚的了!老夫看到圣上给老夫的旨意还颇有些不明之处?你小子过来坐,还是说说具体的事宜吧!”军人特点鲜明的张安世,直截了当的就把话说到了正题上。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初露锋芒
一切均在不言。对于汉宣帝的圣旨所蕴含着的主要意思,张安世是心知肚明。表面上是一副粗豪军人外貌的张安世,其不仅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位心思缜密、十分精明的人物。
十几年来,大汉朝朝廷上层的权力枢,一直处于一种‘主幼臣强’的状态。还真别说,一代强横、霸道的帝王汉武帝的眼光就是毒辣!由于当初的皇位继承人、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还处于稚龄,为了避免出现‘子幼母壮’、后宫干政的局面,汉武帝极其狠辣的赐死了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却选择了在其死后以霍光为主的臣属辅政这条路。
而自汉昭帝即位以后一直采取低调、雌伏状态的张安世,在汉昭帝驾薨的当口儿,却一改往日的低调,以一种极其强势的姿态出现。其不仅十分强硬的率羽林迅雷不及掩耳的把被霍光等重臣拉下马的昌邑王刘贺强行驱逐出京城长安,而且还联合丙吉等一举把恍若他的养子一样的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推举上位;其自己也随后一跃成为了大汉朝的第二号人物。
由此可见:张安世的审时度势、控制机会的能力极强,并且还极其的擅于决断!同时,张安世还十分的善于自保。假如其出头得过早,他很可能就也要步上官粲、桑弘羊的后尘、成为老霍光近窥绝对权力的垫脚石!
像张安世这样一位秉性上与其粗豪的外貌十分迥异的狡黠如狐、出手如虎的老辣人物,自然是一眼就看穿了汉宣帝诏书的含义,也完全的洞悉了汉宣帝和纪啸这两位外貌上极其相像的年轻人所欲实施的谋划的意图。
所谓眼见为实。如果纪啸只是想要获取更加优裕的生存条件、利用仕途上的发展来进入上流社会阶层,张安世就是看在同老苏武的交情上也会对纪啸有所帮助。但涉及到纪啸想要图谋甚大的成就一番不俗的作为,人老成精的张安世却就不得不谨而慎之的对纪啸进行一番考察了!就是出于自保的考虑,张安世也会尽可能的小心从事。
因而,在纪啸前来报备以后,张安世就仿佛出现疏漏似的并没有马上安排纪啸的具体职司和让纪啸马上就融入御林军去,而是把纪啸留下来要考校一番。当然,这其也不乏张安世有想进一步的了解一下纪啸的能力、看看纪啸是否是堪当大任的因素在里面。
“多谢叔父赐坐!”上前几步欠身坐到了原来由车骑将军官衙长史所坐的位置的纪啸,边随口向张安世谢着坐、边已经从从身上摸出了连夜画好的那些图纸。纪啸边从其先挑选出几张、边面带惭色的说到:“晚辈不学无术,所画之图太过粗鄙!可能会有污叔父的慧眼?呵、呵!……”
不好意思的有些脸袖的纪啸干笑了两声,才接着说到:“兵者、国之重器也!圣上委晚辈编练出一支军的精锐,晚辈不敢辞!然叔父当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往日晚辈曾向叔父言:晚辈在边陲军之时,曾琢磨出几项适用的军械。之前晚辈由于面见到圣上时心情过于的亢奋而在言语上有所疏漏,并未曾向圣上言说。今日参见叔父,晚辈想一并禀明叔父加以制作,以备练军之用……。”
有些事彼此双方已经心知肚明,现在纪啸也就根本没有必要再去向张安世剖析练军的目的了。因而,纪啸也就毫不迟疑的直截了当切入了正题。纪啸如果说得过多?涉及到某些朝廷枢的内幕。反而要显现出本就不在其位的纪啸太有些过于的自不量力!
“叔父请看!……”纪啸又重新站起身的来到张安世的帅案之前,把先挑出来的几张的一张图纸平铺在张安世的帅案上指点着:“叔父一生戎马倥偬、统帅千军万马;叔父当知战马对军旅的重要性。而战马毕竟是畜力,其也有着其本身存在的弱点。其实,在马匹最为重要的功用脚力上就存有着马匹本身原就存在的一个弱点:由于马蹄乃是角质物,其自然就有着易磨损、长途长期奔驰不免就会对马匹本身造成严重损伤的弱点。同时,由于角质物较软,也同时会造成了马匹的抓地力差、马速较慢……。”
在纪啸滔滔不绝的述说过程,本就对军之事精通无比、身为一名老军人的张安世此时已经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一双犀利的老眼早已经一眨不眨盯住了纪啸给他平铺在帅案上面的那张图纸看,神色也逐渐庄重起来的不禁缓缓的说到:“贤侄是说:把你画的这种物事镶钉在马蹄之上?一来可以提高马蹄的耐磨性、二来可以提高马蹄的抓地力?此法、此法不会对马蹄有所损伤、使马匹难以行走吗?……”
这时候的张安世,已经完全的被纪啸所呈给他看的图纸所吸引。既忘了嘲笑一下纪啸画得太臭!又忘了纪啸还弯腰撅腚的站在帅案一侧、他应该示意纪啸拉过来矮墩坐下来慢慢说。想当然耳!戎马一生的张安世,见到一种可以提高军力的器械自然是会情不自禁的兴趣盎然。
明白人好办事!心里暗自赞叹着的纪啸,就也脱口奉承道:“叔父真不愧是我大汉朝的一代军大帅呀!果然是极其的精通军旅之事!”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张安世‘马屁’之后,纪啸才接着解释到:“正如叔父所言,此物其实就是此种功用。不过,请叔父放心!晚辈曾刻意的加以验证。由于马蹄本就是角质物所构成,无有任何的感应。如果给马蹄钉上此物,不仅不会使马匹受损,而且还会对马蹄有着保护作用。马蹄镶钉上此物后,不仅不会影响行走,而且还会相应的提高马速。”
“老夫早就看出来贤侄颇有心计的十分不简单哪!也许真是上天在怜惜子卿遭受的那么多年苦难,才让子卿晚年收了尔这样一位才华不凡的义子呀!”兴奋得大生感慨的张安世感叹间,忍不住十分好奇的又盯上了纪啸手里还拿着的另外一些图纸,就首先自嘲的说到:“呵、呵!老夫一高兴倒忘了贤侄还站着。贤侄快坐!把尔的所思、所想都对老夫慢慢的说来!”
连连点头应诺的纪啸,忙顺手拉过来了矮墩紧旁着张安世的帅案旁边坐下,就一张一张、一件一件逐次的开始了对张安世的讲解……。张安世聚精会神的听着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自己把头上戴着的金盔摘下、苍首连点间还在不住的提问并赞叹不已。
其实,纪啸拿出的这些名义上是自己设计的东西实际上很简单!但这些东西,却是这个时代所并没被开发利用起来的。因而,不免也就引起了张安世无限的兴趣。作为大汉朝军统帅的张世安,他昼思夜想、最为关心的也就是要如何的使大汉朝的军队变成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铁军!现在有纪啸这样一位年轻人凭借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了这么多的适用军械,安能不让张安世感到兴奋异常?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展示胸襟 (二更)
其实,纪啸拿出的这些东西,如果放到现代乃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甚至,有的东西已经快到了被淘汰的边缘。第一张图纸上纪啸所画的自然是‘马蹄铁’。而接下来的其他图纸上,纪啸则分别画了马鞍、马镫、马刀、马槊、吊索、投枪、短匕等等一些既适用、又简单的冷兵器军械图形。
从这些图形的时代跨度很大、稍显有些凌乱的种类上也可看出,纪啸头脑所存有的记忆也是有些支离破碎的各种时代的记忆都有一些。这样一来,也就更加的让纪啸对自己的这些记忆有些摸不清头脑了!
然而,纪啸自己有所疑惑,并不等于了解到他的能力的外人也明白纪啸恍若具有的先知能力。因而,此时张安世看向纪啸的目光则就十分的精彩了!既包含着对纪啸才华的震惊、又包含着对未来大汉军力大幅度提高的无限憧憬,张安世甚至是在以仿佛看到了外星人来到自己面前的目光在看着纪啸!一时不禁啧啧的赞叹不已:
“太好了、太好了!贤侄真是让老夫惊奇呀!老夫和子卿还是有些低估了贤侄的才干了!如此人才,千年难遇呀!这让老夫该如何的感谢上天对我大汉江山社稷的眷顾呀?
如果把贤侄所设计的这些军械装备到大汉的军,大汉的军力何止能提高一倍?我大汉又何惧胡人铁骑的凶猛?圣祖武帝又何必几乎耗尽了全部的国力才稍稍压制住了‘屠各子’的势头?不言其他,就仅仅尔所言的的马具三项,就会使我大汉的军旅在面对恍若是在马上长大的胡人时,再不会像以往一样的会在单兵作战的能力上有相差数筹的弱势、窘境了!太好了、太好了!……”
让张安世的一番赞叹给说得有些讪然的纪啸,不免有些脸袖的谦逊到:“叔父谬赞矣!其实,晚辈也只是在投身边陲之后,长夜难眠、倍感寂寥之时,思及到一些大汉的军旅之事、以及胡人的铁骑的特点,才偶有所思而已。晚辈何德何能能承担得起身为我大汉军统帅的叔父您的如此的赞许?”
“不然、不然!……”老脸上洋溢着的兴奋笑容余韵未消的张安世,连连的摇着苍首说到:“我大汉向来不缺少以江山社稷为己任的忠义双全之人。然缺少的则是如开国之韩信、圣祖武帝时之骠骑大将军一样的具有着超常军略天赋、又心性坚毅果敢之人。可惜呀!天不假年,让如骠骑大将军英年早逝的令人不免扼腕叹息!否则,安能让‘屠各子’仍然嚣张至今?
不过,现在把你小子比作骠骑大将军还为时过早。然你小子如果以后还能如此的持之以恒,成为我大汉如骠骑大将军一样的守护神当并非妄想!你小子放心!此后老夫、子卿绝对会尽其所能的对你加以襄助,也绝不会令你的才华有所埋没!在圣上面前,以后老夫同子卿也会对你适当的加以举荐。不过,你小子稍有所成就之后,可不要像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括呀!那可就白白的辜负了老夫和子卿对你看重、甚至也辜负了圣上对你的无限信任哪!”
兴奋之余、老怀甚慰的张安世,不仅在言语上显得十分亲切的表达出了自己对纪啸的能力的肯定和殷殷期盼、兼且还仿佛对老苏武能有纪啸这样一位义子而感到了稍许的嫉妒,同时也以一位过来人、父辈的身份对纪啸进行着谆谆的告诫。
“叔父放心!纪啸以往既无如赵括一样深厚的家世,又无极思人前张扬、哗众取宠的喜好。有的也仅是意外幸运的得到了叔父和义父的另眼相看、恰巧面见到了当今圣上的机会、以及秉承祖训对我大汉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纪啸此后亦会多多的向叔父恭请教益、竭尽心力的为大汉尽忠,决不会辜负了叔父、义父、乃至当今圣上对晚辈的信任和重托!”该发誓许愿的时候就要发誓许愿!纪啸正容的、信誓旦旦的望着张安世说到。
“呵、呵!好、好、好……!”连说了几个‘好’字的张安世,话锋一转神色也庄重了许多的又旧话重提到:“贤侄不能就仅仅是思虑到这些只是画在纸上的东西吧?若如此,那可真就如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了!贤侄何不尽言?让老夫也可以对贤侄的才干多有一些了解?”张安世半带着相激的话语,也显现出了老谋深算的他并不是轻易就可以用花言巧语所能够打动的。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对军略原本就一知半解的苏武、汉宣帝对纪啸的肯定,则大部分是出于感性上的认可。而纪啸如果是想要完全的得到张安世的肯定,还必须要以实际的能力上加以认证、从纯理性上得到认可。本就是行伍出身、军略极其精通的张安世如果对纪啸加以了完全的肯定,那也就等同于纪啸是完全的名实相符、也同时会让汉宣帝和老苏武对纪啸的肯定从感性转变到理性上。这样一来,纪啸也就会更近一步的得到信任、也会被赋予更多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并不糊涂的纪啸,心里也明白汉宣帝就如一位急需要拥有许多为其卖命的仆从的主人,而张安世则就像是汉宣帝这位主人所委任的遴选仆人的主考官一样。最后汉宣帝这个主人能否接受并加以任用纪啸这个仆人,其实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张安世这个老辣的主考官。
因而,明白这个道理的纪啸认真的整理了一下思绪,才慎重的说到:“之前叔父曾言,如果把这些军械装备到我大汉军旅、会使我大汉的军旅在军力上有所提高确乃实情。然任何事均不是一蹴而就的,亦需要长期的磨合、训练才能适应并运用娴熟。另外,叔父统帅我大汉的军旅当知,军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仅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而已;而最为重要的还是作为我大汉国之重器的军旅本身、也就是军卒本身所具有的诸般能力和条件。……”
因为说得有些绕口,纪啸话语顿了顿,尽可能的让张安世回味一下、听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之后,纪啸才又进一步的接着说到:“也就是说:我大汉的军卒不仅要有为江山社稷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胸襟,而且还要有能够发挥出军械最大效用的体力和技巧。故而,军卒自身能力的提高,仍然乃是重之重!以人为本方为至理呀!
晚辈就是基于此点,才向圣上自请先为圣上编练出一支个个如军猛虎的军精锐。当然,先期的编练也只能是遴选出来几百人而已。待这几百人有所成就后,那这几百人也就可以成为了我大汉军旅的种子,会在我大汉的军遍地开花结果。那时,就不愁我大汉军旅可以达到无人可敌、无往而不胜的境界了!……”
“贤侄今日可真是让老夫惊奇无比了!好一个以人为本!老夫、甚至圣上和子卿还是都把贤侄看得太过简单了!……”听到此的张安世,不禁又脱口感叹着;并且还以一种莫名的、意味深长的目光凝视着纪啸。
第一百三十章 讨取方便 (三更)
万事难以求全,做任何事都可能是利弊参半?听到张安世再一次不吝言辞的赞许、以及从凝视着自己的老谋深算的张安世眼留露出来的某种莫名的含义有所警觉,纪啸内心里不仅没有了初战告捷的兴奋、反而心里一凛的感到了一丝的不妥?
心有灵犀一点通、明白人不需要过多的言语点拨。张安世是看在老苏武的面子上对自己予以提醒、还是张安世在内心里对自己已经产生了疑虑?只有天知道!内心里产生了少许纠结的纪啸不禁暗想着,也为自己近期的际遇巧合而感到了一丝不安。同时,也不免在暗自的告诫着自己:
在仕途和权力面前,情感和理智向来都是一对儿相互对立的矛盾。在权谋的漩涡,任何不经意间微小的失误都可能会掀起滔天的波澜!投身其如履薄冰已属必然。最为关键之处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无论张安世、乃至汉宣帝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自己以后都要尽可能的适当控制好自身的言语、作为。
张安世目光隐含的难明意味,瞬间不免让纪啸想起了在皇宫内院临别时少女皇太后上官婕对自己的告诫:汉宣帝认为哥哥是一个桀骜的、难以控制的人,以后务必要适当的加以收敛!同样,纪啸也自我感觉今天在张安世面前自己在显现出来的个人能力方面有些过了!最为关键之处则是在于:自己所言的‘以人为本’上!
人与人之间的权谋博弈,本就是身处于上位者所必须要注重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而纪啸之前,还曾经言到‘他所编练的军精锐会在大汉军旅开花结果’。这样,难免就会让人、特别是让一生都沉浮于诡诈的宦海之的张安世产生‘所谋非浅’的疑虑。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张安世,习惯成自然的也会对所要托付重任的人的内心进行着不由自主的窥视!
自己同这些宦海的‘老油条’相比,还是有些毛躁啊!暗自感叹着的纪啸,现在也只能是尽量的加以适当的补救:
“叔父有些太看得起晚辈了!晚辈也仅仅是在想:要不负自身所长的为大汉的江山社稷尽到自身的一份心力而已。纪啸年少失沽的已经孑然一身,穷困潦倒的来到长安后无意间得到了义父的垂青。
晚辈既是在感念义父对晚辈的一片舔犊之情、又是在考虑到要不能辱没了先祖的忠义门风、同时也是因面对的是叔父这样的对晚辈关怀备至的父执之辈,故而才毫无保留的道出了心的所思所想。其也难免因晚辈的浅薄而有所疏漏,也望叔父予以多多教诲;晚辈定当诚心受教的以叔父的高风亮节作为此后立身处世的楷模。”
“好、好!”含笑不住的点着苍首、又在连说着‘好’的张安世,望着纪啸的目光仿佛是在说:您小子还算知趣儿!也不枉老夫对你寄按予厚望的一片苦心。按纪啸内心里的暗自分析最低限度极其世故的张安世此时也是再想:孙猴子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小家雀儿安能斗过老家贼?你小子暂时还逃不出老夫等的掌控之内!
“老夫安能不明白贤侄的心意?何况,昨日圣上已经下旨予老夫。贤侄之前所言,老夫认为十分的妥帖。然世事也确非一触而就的!想来贤侄对圣上所委之练军之事心已有定计。贤侄就一并的说予老夫,老夫也好予尔以适当的安排。”不住的点着头的张世安,几乎是经过了对纪啸又一番的十分严格的考察,此时才进入了正式的具体实施话题。
想到之前自己坦露的心胸有些过于张扬,纪啸斟酌了一下词句才缓缓的正容说到:“晚辈之前确实经过了一番的筹思。然晚辈毕竟是涉世尚浅,其如有不当之处亦望叔父适时的加以指正,以免晚辈因浅薄而出现不虞……。”考虑再三的纪啸,虽然在言语上已经在尽量的控制着自己;但由于想要圆满的完成重任有些安排还是必须还要坚持,因而首先也就在尽可能的给张安世打着‘预防针’。
在张安世含笑默默的点首示意下,纪啸才接着继续的说到:“按晚辈的估测:圣上虽然没有给晚辈限定出时日。但以晚辈想来:圣上也是希望能够尽早的练成此军,以便偶遇变故时可堪一用。故而,晚辈在编练此军时,就要尽可能的摒弃一切的掣肘而独立的、倾尽心力的投入到其去。叔父以为晚辈说得可对?”有些吸取了之前教训的纪啸,并没有直截了当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而是在想办法在用话‘套牢’老谋深算的张安世。
“呵、呵!”不由自主的笑了两声的张安世,颇为玩味的含笑望着纪啸调侃到:“你小子是在拿话挤兑老夫吧?好!贤侄还是接着说吧!呵、呵!可能的情况下只要老夫能做得到,就是看在子卿的颜面上老夫也会无不应允的!”
再一次的被张安世窥破心思的纪啸,不免脸上一阵发热的有些讪然的放着赖:“晚辈不敢!实是晚辈已经感到了压力重重,故而才不得不恳请叔父多多的加以看故。……”嘴上这样说着的纪啸,心里也不免腹诽:你是在不遗余力的帮衬着你那位宛若干儿子一样的小皇帝汉宣帝。难道我就不是老苏武的义子?让我出力,你还想啥都不管?妄想吧你!
“按晚辈的思虑,具体的安排当如是行之:
其一、当由叔父亲自主持从羽林(御林军的简称)的预备人等遴选出三、五百人并配属相应的战马,交由晚辈独自的加以训练。能成为羽林的一员,尔等的家世当无需赘言。然由于晚辈要实施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因而选取人员时要尽量的选取少壮、精悍者且要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承受力。由叔亲自主持选取,则是要显现出朝廷对这件事的重视;以便晚辈练军时可以挥如臂使的加以调度、且少受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掣肘。
其二、叔父当委晚辈在京城的近郊独立设置一座营盘,要摒弃同羽林大营及其余人等的一切联系;而后才可封闭式的全力投入到练军当去。这样,也可使晚辈能够尽快的练成此军、保证圣上应对意外发生的不虞之事之所需。
其三、由于晚辈设计的这些军械世上并无实物所参照,亦须经过试制和检验其是否适用并加以完善的过程。故而,叔父应给晚辈配属适当的工匠及铜、铁等原料,让晚辈尽早的制成并投入使用这些军械。如此做,晚辈还有另一层的考虑:由于这些军械的制作太过简单、适用,我等就应尽量的保守其隐秘性、避免过早的流传出去。否则,如果过快的流传到异域,我大汉反而会有作茧自缚之嫌哪!……”
由于之前早已经经过了认真的筹划,纪啸自然就又开始了滔滔不绝的向张安世叙述起了自己的预定安排和构想。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双延寿
“说的是!确有贤侄说的这种可能!这样吧!老夫就按贤侄所言的给贤侄安排些手艺精湛的工匠并拨付给贤侄适量的铜、铁等原料。待贤侄打造制成这些军械、装备完贤侄的所练之军后,老夫会适时的奏请圣上,把这些参与制作的工匠单独成立一个作坊并严加管理、要求尔等严格的守密;并挑选几种适用于普通军兵装备的大量开始打造制作。
还有,贤侄为我打汉军旅奉献出了此等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军力的器械,对江山社稷功莫大焉!老夫也会奏请圣上给贤侄记上首功一件,并奏请圣上予贤侄以重赏!
至于选取练军之人,明日点卯后老夫就可带着贤侄前往羽林大营去进行选取。不过,老夫也只能是去给贤侄助助威而已。需要选取何等样人,自然是要由贤侄自决,老夫无能替贤侄越俎代庖。
于京城城外单立一营已属必然。就是看在这些军械必须守密的份儿上,也是尽量的少人打扰为好!何况,这样做还有利于贤侄的练军、方便于贤侄尽早的练成此军。
还有就是,粮饷、补给方面老夫也会对贤侄之所属予以适当的照顾并会派人及时的给贤侄送达。惟望贤侄尽快的完成军械的打造制作、尽早的替圣上练出一支可以挥如臂使的强军!贤侄所言之事老夫已宗宗满足,贤侄可还有其他需要让老夫帮衬之事?呵、呵!”
在纪啸的叙述空隙,张世安适时的插言,对纪啸之前所做的安排给予了完全的肯定并尽可能的给予了纪啸合理的照顾。这不免令纪啸对张安世大生感激之心:不愧是偌大的大汉帝国的军一帅呀!考虑得不仅周密、完善,而且还毫不拖泥带水!显现出了大将军的明悟果决、一言鼎!
但从张安世的话里话外纪啸也听出来,张安世还是比较偏重于对军械的重视。想当然耳!无论纪啸说得如何的天花乱坠?所练之军的成效还要有待于结果的加以印证。而军械,其功效对于戎马几十年的张安世来说:一眼就已经看出来会产生奇效。普及开来,绝对会使大汉的军旅在实力上不止提高一个档次!
兵者国之重器。大汉军力的普遍提高,也就意味着大汉朝独霸环宇、笑傲群胡已经不是奢望!这安能不让身为大汉朝军统帅的张安世感到亢奋异常的毫无保留对纪啸予以支持?如果一切都变成了现实,他张安世可是会有可能要创造出超过先贤一代军魂霍去病的辉煌啊?这当然是浸染军旅多半生的张安世的终生梦想!
见自己已经把张安世的情绪完全的调动起来、且使张安世注意力完全的投注在自己练军、造械这件事上,纪啸心理暗想:该到提出自己最难开口、也最容易引起质疑的事的时候了!
因而,纪啸脸上出现了一丝碍难的神色踌躇着说到:“晚辈确实还有一事需要叔父帮衬一把!练军刚刚开始必然诸事繁庸。而且晚辈还既要组织练军、还要关注造械,确实也有些分身乏术!故而,晚辈想要向叔父讨要几名辅助之人。不知叔父……?”
说到此的纪啸,以征询的口吻就结束了请求。官场之,最为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纪啸之所以对这件事谨而慎之,就是因为他现在就想利用这个机会把陈汤和甘延寿都拉过来(虽然现在他还没同甘延寿见过面)。
如果不锁定人的纪啸只是向张安世讨要帮手?纪啸当然可以毫不迟疑、毫无忌讳的就提出来。但就是因为纪啸心已经锁定了陈汤和甘延寿,因担心张安世怀疑他有‘营私舞弊’之嫌,故而才在言语上说得闪闪躲躲。由于纪啸心里明白张安世这个人为人处世要与其外貌大相庭径的十分精明、缜密,因而才十分小心的表现出了一副试探、征询的口吻。
“呵、呵!你小子不是又在同老父耍心思吧?……”几乎可以用老奸巨猾来形容的张安世又一次的一语道破了纪啸的心思。在纪啸瞬间感到十分尴尬的面部殷袖充血的瞬间,张世安却又笑到:“行啊!贤侄就不必想得太多了!其实老夫也早就想到了这些。为了你以后的行事方便、少受掣肘,老夫想来想去就让犬子前去帮衬你一把吧!……”
什么、什么?让你儿子来?你儿子可是你这个万户侯的少侯爷呀!他来了不是给添乱吗?不是让我还得去伺候他吧?心里暗想着的纪啸,一惊之下马上就忘记了刚才的尴尬,不由自主的向张安世投去了十分疑惑的目光,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又郁闷的闭上了!
看到纪啸疑惑重重的表情,张安世不由得笑着说到:“贤侄不必疑惑!由于犬子与老夫同好的虽已过不惑之年还是只喜舞刀弄枪的,老夫才让犬子前去。一是想让其帮衬贤侄一把、二则是让其也向贤侄习学些治军、练军的技巧……。”
不惑之年?四十多岁了还要去向我学?不是你张安世派你儿子来监视我吧?纪啸心理不无郁闷的暗想。
“唉……!”暗想的纪啸却被张安世的一声长叹所打断。就听张安世叹了口气说到:“其实,贤侄可能还不知老夫的家之事?今日老父就一并说予贤侄吧!本来以贤侄的年龄,老夫当派孙儿勃去相助贤侄较为适宜。可是,老夫的那个孙儿由于当年与当今圣上乃是发小,圣上即位后竟然敕封了他一个只与老夫的爵位差一个字的什么‘富频侯’的关内侯?且已经独自开府。其的含义让老夫也颇为纠结呀!何况,此子还一天到晚的只知吟诗会友的颇令老夫不喜。无奈,老夫也只好让其父延寿来代之了!……”
张安世的接下来的话,已经令纪啸震惊得对张安世以后的话听得左耳听、右耳冒了!这也太巧了吧?转了一个大圈子,你张安世推荐的、我自己想要推荐的,这不几乎都变成了你张家的人了吗?富频侯张勃是你张安世的孙子,而陈汤还是在他的富频侯府做幕僚?其父延寿?怎么你张安世的儿子也是以‘延寿’为名?不过,这样也好。有一弊就有一利!陈汤和甘延寿一个是你孙子的幕僚、一个又与你儿子重名,想来我提出后你也不会有太多的想法。纪啸十分震惊的想着不免又有些感到好笑了!
由张安世的话分析,陈汤的心思也确实是十分的机敏、诡秘!其一是他是在利用同张勃彼此都是年轻人、便于沟通的条件才投身到张勃的门下的。其二则是从张安世的话语纪啸也听出来了:由于张勃同汉宣帝相当于‘光腚娃娃’!汉宣帝封给张勃一个与张安世的爵位只差一个字的关内侯,其意思是摆明了已经把张勃定为了张安世去世以后的爵位继承人。可见张勃同汉宣帝的(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